酸碱盐专题复习题(精选13篇)
1.酸碱盐专题复习题 篇一
酸碱盐的复习
本单元包含了几种常见的酸、碱、盐及几种常见的化学肥料。“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掌握常见的酸以及碱的性质,并了解常见的盐的用途和几种化学肥料的作用等。这部分内容具有概念多、物质多、化学方程式多以及反应规律多等特点,有较强的综合性。从历年中考来看,这部分内容既是考试的重点,也是得分的难点。如何有效地复习这部分内容呢?
一、归纳总结,掌握物质通性
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安排,基本上是先介绍酸、碱的一些代表物,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酸、碱等所具有的共同性质以及反应规律等。因此,复习时要学会归纳总结,在熟记各种物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同类物质的共同性质。如,对酸的复习,在回忆H2SO4、HCl两种酸的性质的基础上,归纳出酸这类物质所具有的化学性质:
(1)能使指示剂变色;
(2)能和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3)能跟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
(4)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5)能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等。
二、比较分析,明确相互差异
同类物质如酸或碱等,一方面具有共同的性质;另一方面也由于构成它们的离子不同,因此在一些反应上会存在差异。复习时必须通过比较组成上的区别,从而明确同类的不同物质间的性质差异。比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属于碱,它们都具有可使指示剂变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与酸反应以及盐反应等的性质;但因两种碱的阳离子分别为 和,在反应上会有所差异。如氢氧化钙能与碳酸盐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氢氧化钠则不能与碳酸盐溶液反应。因此,在复习时必须进行比较分析。
同种物质不同浓度的溶液在性质上也存在差异。例如,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吸水性和脱水性等,而稀硫酸则不具有这样的性质。复习时也要进行认真比较,从而明确相互之间的差异。
此外,还要注意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比较。如HCl、NaOH和Na2CO3,通过比较发现,它们的组成不同,所属的类别也不同(分别属于酸、碱和盐)。由于组成和所属的类别不同,对应的化学性质有明显的差异。
三、注意条件,弄清反应依据
金属与酸或金属与盐之间的置换反应、酸与盐或碱与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都是有条件的。只有遵循一定的条件,反应才能够发生。复习时,必须抓住这两类重要反应的条件: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之前的金属才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对应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酸或碱与盐之间要发生复分解反应,必须要有水、气体或沉淀产生。如果不符合这些条件,反应将不能发生。复习时只有明确这些条件,才能正确判断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以及给出的反应是否正确等。
2.酸碱盐专题复习题 篇二
一、例题导入
某月某日有关部门监测到黄河水受到了上游化工厂排放的污水污染。今天老师取了一点水样带来了, 处理污水的第一步, 就是要检验污水的酸碱性。老师猜想它可能呈酸性, 你能帮老师鉴定它吗?用哪些试剂呢?
学生讨论:p H试纸、紫色石蕊、无色酚酞、CO2、Zn、大理石、氢氧化铜、Cu O、Na2CO3等。
教师:根据什么现象可以证明水样呈酸性?利用的是酸的什么化学性质?
教师适时点拨, 师生共同回忆了酸的化学性质: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与活泼金属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与盐反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我画出了五个花瓣的花 (对应酸的5 点化学性质) 。重要的不是花瓣的形象生动, 而是与学生一起构建的酸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过渡: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酸有什么用途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开展小组竞赛, 比一比哪一组的应用举例最多)
(1) 实验室制取氢气。
(2) 除锈、除去水垢等。
(3) 利用酸碱中和反应, 处理碱性废水等。
(4) 进行离子的检验。
【实验探究 】
学生实验:猜想需要实验的验证, 到底是否呈酸性, 动手做实验。结果测下来是碱性, 与学生的预期不符, 引发了认知冲突, 激发了进一步回忆碱的化学性质的欲望。
教师:同学们能否根据碱的化学性质, 模仿酸的化学性质, 画出另一朵花? (学生对这两朵花很感兴趣, 都在笔记本上认真地比划着。)
【热点剖析 】
教师:有一段时间社会上不明真相的群众在超市发生“抢盐”风波, 为什么?抢的是什么盐?盐与食盐有什么区别?还有哪些常见的盐?有哪些重要用途?盐有哪些化学性质?
综合以上内容小结:结构决定性质, 反过来性质决定用途, 用途又体现性质, 而性质又体现结构。
【学以致用 】
题目:金坛盐矿被誉为“江南第一大盐矿”, 日产食盐量可供200 万人吃一个月。食盐除了可供食用外, 还是氯碱工业的重要原料。通过电解饱和的食盐水可以得到多种化工产品, 主要过程如附图所示。
试推断:电解所得的碱是_______, 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气体C是_______, 溶于水后形成_______ (填物质名称) 。
【课后探究 】
利用我们所学的酸碱盐知识, 继续探究, 写一封信给环保部门提出你中肯的意见和合理化的建议, 为建设我们美丽如画的江南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课铃响时, 学生意犹未尽:“下课啦, 时间过得真快。”)
二、复习策略
1. 创设情境, 引发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兴趣之火。”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才能以学为乐。而学生的兴趣源于生动的情境设置, 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 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如果教师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教学必然会事半功倍。
2. 关注差异, 有效参与。 通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同时扩大信息时空和知识容量, 经过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讨论, 教师点评, 知识应用层层推进, 提高了学习效率。设置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3.学法指导, 提升能力。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化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化学知识。根据学生身心特点, 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结合本学科特点, 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 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酸碱盐专题复习题 篇三
[关键词] 松花蛋 载体 复习课 酸碱盐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083
一、问题的提出
复习课的开放度较大,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较高的要求。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新授课有具体的教材做载体,而复习课没有,完全靠教师自己去思考和挖掘。如果只是知识点的重复再现,外加题海战术,不仅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也让教师感觉疲惫不堪,而且这样复习的效果往往也不够理想。
酸碱盐的内容一直都是初中化学的重难点所在,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此分化得更为严重。如何上好这节复习课,值得化学教师认真探讨。以下是笔者就此所做的思考及实践案例。
二、教学设计
1.复习目标的制定
每节复习课复习目标的设立尤为重要。首先从教师的角度,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与环境的合理组合和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其次,从学生的角度,在教学过程的开始时,明确告诉学生课堂复习目标,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期待和达到目标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根据《化学课程标准》、教材,笔者制定了如下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碱的制法、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认识常见的有关酸碱盐的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3)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掌握CO2-3、Cl-、Ca2+离子的检验方法。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学习化学的价值。
(5)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复习情境的设立
情境的创设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线索,激发学生的兴趣,制造知识冲突,提高参与热情,促进学生自主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是多样的,最好从物质的应用角度出发,体现“让学生学习真实、有用的化学”理念。基于这样的想法。笔者以“松花蛋中的化学”作为本课的教学情境。
三、教学过程
总体来说,设计思路是:通过三个活动组织教学,做到讲练结合,小组成员合作讨论,提出各自疑难,倾听同伴讲解或教师点拨,重组知识结构,将分享、讨论、研究的知识以及思维方法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网络。
环节一:松花蛋制作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分析。
观看“松花蛋的制作”视频后,要求学生回忆视频中提到的物质,在学案中写出它们的化学式及物质类别。然后通过PPT图片重现,公布正确答案,由学生自我批改订正。这样的形式,还考查了学生的记忆力和专注力,大部分学生很感兴趣,虽然没有以比赛的形式出现,可是学生自然而然地以一种比赛的心态来对待。
紧接着,提问这些物质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笔者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基本类型,要求其他同学在学案上完成。然后请另一位同学上黑板批改,指出错误、讲解、订正。最后,请同学们结合今天酸碱盐的复习主题,归纳出相关知识点,建构出一个尚“不完整”的知识网络图。整个过程主要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笔者只是在最后强调只有部分金属氧化物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碱。
【教学反思】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笔者注意到的一个细节问题,对笔者个人很有启发,现与大家分享。最初我的学案设计是:
请写出原料中物质的化学式以及类别。
笔者只是简单地留下空白,没想到这样的设计让一些学生无从下手,也跟着笔者“空白”起来。第二次的设计中,笔者增加表格和举例:
请写出原料中物质的化学式以及类别。
经过这样的修改后,这题留空的情况就没有了。教师总是希望课中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其实这样小小的细节就是一种无形的帮助。
环节二:酸碱盐知识及应用分析。
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和酸碱盐的知识有关?请你举例说明。若能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请写出来。
在这一活动中,笔者限时4分钟,要求小组讨论,选出一位同学负责记录,然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答案,说出和酸碱盐有关的知识点,补充活动一中尚“不完整”的知识网络图。
【设计意图】
首先希望学生通过活动一的示范,举一反三,自己找出在生产生活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学会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生产中遇见的问题,真正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学习化学的价值,完成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构建 ”。其次,笔者希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展示、竞赛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环节三:松花蛋制作中变化实质分析。
活动内容:松花蛋的一种加工工艺的主要原料配方为:鸭蛋10kg、水10kg、生石灰1.2kg、纯碱0.53kg、食盐0.35kg。加工时,将纯碱、食盐加入容器中,加沸水溶解,再慢慢加入生石灰充分反应,冷却后得到料液,再加入鸭蛋浸渍。试猜想:原料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浸出液)中一定和可能含有的离子有哪些?并设计实验检验。
猜想:一定含有的离子_______;
可能含有的离子_______。
选择其中一种离子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建立物质微粒性认识,能从微观角度认识一些现象、事实,形成对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认识。
【设计意图】
微粒观不只是记住“一切物质都是由相应的微粒构成的;物质的微粒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等这些结论,也不可能单以结论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它是内隐于知识体系中并随知识层次推进而深化的一种观念。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微粒观的教学。
观念是化学知识的深层次凝聚物,是无形的,它不可以通过浅层次的思维活动和单一的学习方式来获得,只能是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背景,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在自己的头脑中沉淀下来的一种思维成果。笔者希望这一活动的设计呼应开头松花蛋的制作,让学生换个角度微眼看世界。
在这一块的设计中,最好能增加验证的演示实验,这样可以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有更强的直观感受,帮助他们记忆和理解。
四、课后反思
怎样才能上好初三化学复习课?
让我们认真地对待每一节复习课,在预设情境中重现“知识点”;在主题探究中完善“知识链”;在交流、讨论中明晰“知识难点”;在问题解决中感悟“知识价值”,走出复习课的尴尬境地,向高效课堂更进一步。
教育和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共同活动。这一活动的实施过程,犹如一场演出,教师处在导演兼演员的角色地位。复习课教学给予教师以更加充分自由创造的天地,教师可以向艺术家一样,以独特的方式、才能,进行艺术性、创造性的劳动。每一次教学的成功,不是原有程式的简单重复,教师的劳动也许比艺术家的劳动更复杂、要求更高。只有课堂教学达到艺术的境界,教师和学生才能够真正的享受其中。
4.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过程和方法:通过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会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归纳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化学实验,将常见的酸碱盐的性质进行对比总结,培养学生对类似酸碱盐的性质进行推测的知识迁移能力。
课型:
采用“问题探究式”和“讨论式探究”的复习法,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魔术实验:在桌面上摆了四个盛有不同类别溶液的烧杯,将A杯中的液体分别倒入另外三个杯中,看到了下列现象:
(1)B中液体产生大量气泡,变为“汽水”
(2)C中液体变成红色的“葡萄酒”
(3)D中的液体变为“牛奶”(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试推测原四个高脚杯中所盛的无色溶液中的溶质:
〈过渡〉你能揭秘吗?这就需要用到酸碱盐的有关知识
(板书)酸碱盐的复习
教学情境一:在大屏幕上出示一些物质的化学式,【练习1】实验桌上放了以下物质,请分类并填在框内
Na2CO3 H2SO4 HNO3 KOH CuO NaHCO3 NaCl CaCO3 CO2 HCl Ca(OH)2 NaOH
非金属氧化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氧化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生进行分类。帮助学生复习物质的分类知识。引出酸碱盐的化学组成。
讨论,交流,归纳,投影
〈过渡〉通过分类大家有没有发现酸碱盐在组成上的规律呢?酸的组成:H++酸根离子
碱的组成:金属离子+OH-
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教学情境二:
同学发现桌上有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回想起应该是稀硫酸和石灰水,她想给这两瓶溶液贴上标签,请你帮助她,取用什么试剂采取什么方法可以把两瓶溶液区分开呢?【学生讨论解决方法】
提供药品有:PH试纸,酸碱指示剂(石蕊试剂,酚酞试剂),铁钉(Fe),锌粒(Zn),Na2 CO3溶液,BaCl2溶液,CO2 气体,氧化铜、氢氧化钠溶液
方法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过渡】在这次物质鉴别中,你一定应用了酸、碱的多种化学性质,请你归纳一下。
1、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性质有:[各举一例,(2)――(5)可用化学方程式举例]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性质有:[各举一例,(2)――(4)可用化学方程式举例]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盐的化学性质?(可用方程式表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组织学生讨论教学情境三: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内容。
试一试:
判断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①硝酸钾和氯化钠 ②氯化钡和硫酸钠 ③碳酸钠和硝酸钾
④氯化铁和氢氧化钠 ⑤碳酸钙和盐酸 ⑥硝酸银和氯化钠
请一位同学小结判断复分解反应的规律:
①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要考虑生成物中有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②除需满足复分解反应条件外,盐与碱、盐与盐反应,反应物必须可溶。
(魔术揭秘)
(小游戏)四位同学玩4张化学扑克(如 NaOH CO2 Fe HCl)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课后练卷
附:课堂练习:
1、酸、碱、盐三种化合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含有氢元素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含有氧元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含有两种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定不可能含有两种元素。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碱类物质一定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呈酸性的雨水就是酸雨
D、pH=0的溶液即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呈中性
3、将下列试剂分别滴入硝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中,能观察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A、稀盐酸B、氯化钠溶液C、氢氧化钙溶液 D、氯化钾溶液
4、下列各组溶液,不另选其他试剂即可鉴别的是()
A、CuSO4、NaOH、MgCl2 B、Ba(NO3)
2、NaCO3、HNO3
5.酸碱盐专题复习题 篇五
教案示例
酸碱盐的复习课之一
教学目标
1.巩固酸、碱、盐的组成、命名和分类的知识。
2.巩固有关酸、碱、盐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
教学过程
[引言]
前面学习了酸、碱、盐的组成、分类和命名,学习了不少有关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本节课对这些知识作一些练习和归纳,并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
一、酸、碱、盐的组成、命名和分类
1.让学生再仔细阅读和思考第一节教材中酸、碱、盐的定义,巩固对酸、碱、盐组成的认识。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硫酸钠
碳酸钾
磷酸
硝酸
硝酸铜
氯化亚铁
氢氧化钡
氢氧化钙
3.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并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Cu(OH)2
CaCO3
Fe(OH)3
MgCl2
NaHCO3
H2SO4
H2CO3
Ca(H2PO4)2
二、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书写金属跟酸、金属跟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
判断下列反应能不能发生,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Mg+HCl
(2)Fe+HCl
(3)Ag+H2SO4(稀)
(4)Zn+CuSO4
(5)Ag+ZnSO4
(6)Zn+H2SO4(稀)
用大试管演示一小块钠投入稀硫酸铜溶液的实验。这实验也可在培养皿中进行,并用投影仪把实验现象投射到白色幕布上。师生共同分析实验所产生的.现象。
[小结]
1.金属跟酸、金属跟盐是否能发生反应,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判断。
2.单质铁跟盐酸、稀硫酸等起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
3.金属跟硝酸起反应时,由于硝酸的氧化性很强,一般不生成氢气。
4.钠、钾等化学性质极为活泼的金属,跟盐溶液反应的情况比较复杂,例如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生成。这是因为:
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
三、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运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正确书写盐跟酸、盐跟碱、盐跟盐的复分解反应。
[练习]
判断下列反应能不能发生,写出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BaCl2+H2SO4
(2)Na2CO3+HCl
(3)FeCl3+NaOH
(4)NaCl+Cu(OH)2
(5)K2SO4+Ba(NO3)2
(6)CaCO3+NaCl
1.复分解反应能不能发生,要考虑生成物中有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6.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总结 篇六
1、电离: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aCO3
食盐——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学名:一水合氨)
二、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盐)。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七个常见的沉淀物:
中考范围:(由主至次的顺序)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可溶于酸的沉淀
以阅读材料形式考察: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不溶于酸的沉淀
3、四个微溶物:
中考范围: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 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以阅读材料形式考察: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 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1、复分解反应口诀:复分解要进行,溶液中才可行;交换成分价不变;生成水、气或沉淀;不溶物溶于酸除了氯化银和硫酸钡。
2、复分解的tips: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四、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
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pH=7溶液为中性; 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
3、中考中常考:溶液为中性的盐——氯化钙和氯化钠;溶液为碱性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五、离子的检验
1、原理
H+(溶液中):1、石蕊、pH值试纸; 2、加入铁粉,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3、加入金属氧化物(氧化铜),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4、难溶性碱(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可溶性碱不行),蓝色固体溶液,溶液变为蓝色;
5、加入碳酸钠或碳酸钙,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OH-(溶液中):1、酚酞、pH值试纸;2、可溶性Cu2+、Fe3+的盐溶液
CO32- (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Cu2+、Fe3+(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可溶性强碱(如氢氧化钠),有蓝色或红褐色沉淀产生。
【以下两种离子的检验,中考不要求,高中必知】
Cl - (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NH4+(在溶液中): 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微热溶液,若产生一种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
(固体):铵态氮肥的检验;取样品与熟石灰充分混合,研磨,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
2、正确的操作:取样-溶解(样品为固体)-滴加-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六、物质的颜色
1、固体(多为白色)
黑色———CuO、MnO2 、Fe3O4、Fe粉、C粉 紫黑色———KMnO4 红色———Cu、Fe2O3
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CuSO4·5H2O 绿色———Cu2(OH)2CO3
2、溶液(多为无色);
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溶液、FeSO4溶液、Fe(NO3)2;
溶液黄色溶液———(铁盐溶液)FeCl3溶液、Fe2(SO4)3溶液、Fe(NO3)3;
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溶液、CuSO4溶液、Cu(NO3)2;
七、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可做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3、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4、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与熟石灰混合制成碱石灰干燥剂,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酸性气体。
5、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用于检验水蒸气。
6、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
7、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八、酸与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记中考常考反应方程式及实验现象】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Fe+2HCl==FeCl2+H2↑;Zn+2HCl==ZnCl2+H2↑
(3)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Fe2O3+6HCl==2FeCl3+3H2O;CuO+2HCl==Cu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 Fe(OH)3+3HCl==FeCl3+3H2O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
(6)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a(OH)2+CO2===CaCO3↓+H2O;2NaOH+CO2===Na2CO3+H2O
(7)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史上最牛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NaOH(KOH)+FeCl3(Fe(NO3)3、Fe2(SO4)3)==Fe(OH)3↓+NaCl
2NaOH(KOH)+CuCl2(Cu(NO3)2、CuSO4)==Cu(OH)2↓+2NaCl
MgCl2(Mg(NO3)2、MgSO4)+NaOH(KOH)==Mg(OH)2↓+NaCl
(8)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
(9) 有关盐的其他反应
CaCO3高温====CaO+CO2↑;2NaHCO3△==== Na2CO3+ H2O+CO2↑; NH4Cl(NH4NO3、(NH4)2SO4)+NaOH(KOH)==NH3↑+H2O+NaCl
九、有关酸碱盐的反应伴随的实验现象的总结。
1、溶液变色;(如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
2、固体(沉淀)溶解;(碳酸钙、难溶性碱、金属、金属氧化物溶于酸)
3、有气泡产生;(碳酸盐与酸的反应)
4、产生沉淀;(溶液中,钙离子遇到碳酸根离子)
5、固体析出;(铁钉与硫酸铜的反应)
7.酸碱盐专题复习题 篇七
总体来看, 对于中学化学中有关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的认识和应用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整个过程包括:初步接触识记, 初步应用, 加深记忆, 扩大应用, 全面理解几个过程。
最开始接触它是在初中化学酸碱盐部分的学习中。往往需要判断常见的酸碱盐之间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例如:下列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以上反应涉及到酸与碱的反应、酸与盐的反应, 碱与盐的反应和盐与盐的反应几类, 这些反应不一定都能进行。这几类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在初中教材中指出, 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否则就不能发生。当然, 除此之外, 对具体反应物来说还应具备一些条件。即:酸跟碱、酸跟盐反应时, 反应物必须有一种是可溶物;碱跟盐、盐跟盐反应时, 反应物必须都溶于水, 而生成物中至少要有一种是沉淀复分解反应才可能发生。这就要求学生了解常见的酸、碱、盐的溶解性, 特别是盐的溶解性, 这就体现出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的重要性了。在新教材中, 复分解反应仍是重要内容, 要掌握它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必须记住反应的规律, 注意发生反应的条件, 所以也必须记住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当我们记住了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就可以对以上习题进行判断, 其中的 (3) (4) (6) (7) 就不能发生。
如何才能才能记住这个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呢?许多老师都有自己的方法, 总体来看, 一般都是先分析整个表, 重点记忆其中盐的溶解性, 按盐的类别, 先找出全部溶解的盐类, 再对于溶解种类多的记不溶的, 溶解种类少的记溶解的, 尽可能地减少学生的记忆难度, 再编成顺口溜, 帮助学生记忆。常见的顺口溜有: (1) 全溶钾钠铵硝酸 (含以上离子的盐) , 氯 (化物) 银 (AgCl) 刘 (硫酸盐) 备 (BaSO4) 溶解难, 碳酸 (盐) 只溶钾钠铵。 (2) 酸一般都溶, 碱只记钾钠铵。钾钠铵盐水中溶, 硝酸盐入水无影踪。盐酸盐除去AgCl。硫酸盐除去BaSO4, 碳酸盐只记钾钠铵。 (3) 钾钠铵盐水中溶, 硝盐入水无影踪, 难溶硫酸铅和钡, 还有氯化银亚汞, 至于磷酸碳酸盐, 绝大多数水不溶, 碳镁 (碳酸镁) 硫钙 (硫酸钙) 与硫银 (硫酸银) , 微微溶入清水中。 (4) 钾、钠、铵盐、硝酸盐, 都可溶解水中间。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碱是除铵钾钠钡钙其他不溶 (5) 钾钠胺盐均可溶, 硝盐遇水影无踪。硫盐不溶铅和钡, 氯盐难溶银亚汞。钾钠钡碱水中溶, 钙碱微溶于水中。碳酸盐中沉淀多。当然, 这阶段更多时候是看物质溶与不溶, 而不太区分微溶, 更没分析有的物质为什么在水中不存在。
再次涉及到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是在高一有关于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部分。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许多学生容易在“拆”这个步骤上出错, 究尽哪些物质要拆成离子的形式, 哪些又要写成化学式, 许多学生容易混淆不清。
例如: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铁和盐酸H++OH-=H2O
B、锌和盐酸2H+=H2
C、稀硫酸和氢氧化钡H++OH-=H2O
C、三氧化硫与烧碱溶液SO3+2NaOH=2Na++SO42-+H2O
拆写是否正确:一般根据为“两强”物质在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时候要拆成离子形式。“两强”物质是指为强电解质和强溶解性的物质。对于我们常见的盐一般都是强电解质, 所以在离子方程式中只能把强酸、强碱、易溶盐这些强电解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须记住溶解性表中常见的难溶和易溶物质) 。上题中除了B不对外, A、C也不对, A是忽视了氢氧化铁是不溶性物质而将其拆开, C是没有记往硫酸钡是不溶物, 生成的有沉淀。
所以一般出现问题就是对物质的溶解性记忆不清楚。因此, 这阶段我们就要加强对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的记忆。
另外, 这时候我们还得对表中的微溶物质加强记忆, 当然, 这种记忆是建立在初中对常见酸碱盐溶解性表的记忆的基础上, 也就只氢氧化钙、硫酸钙、硫酸银、碳酸镁这几种, 记忆难度也不大。对于这些微溶物, 如Ca (OH) 2、CaSO4这些物质在离子方程式是拆成离子还是仍然写化学式呢?我认为主要要看它们的存在形式, 完全以自由离子形式存在的就应拆成离子, 若以固体形式存在时应写化学式, 如:澄清的石灰水时应拆成离子, 而石灰乳、石灰浆, 或生成Ca (OH) 2较多时就应该当成不溶物处理, 写成化学式。所以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 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04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 2Ag++SO42-=Ag2SO4↓;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 (稀溶液) , 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O2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H2O;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 应写成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O3溶液:Ca (OH) 2+CO32-=CaCO3↓+H2O。
当然记住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还有助于判断某些离子反应能否进行, 其典型题型就是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共存。在高三关于离子反应的实质时指出,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能否进行可以看反应是否有利于离子浓度降低, 这在初中根据是否生成水、气体、沉淀进行判断的基础上就有所拓展, 所以能发生离子反应的复分解反应类型不但有可溶性物质生成不溶性物质, 也可能是微溶性物质生成难溶性物质, 这在判断离子共存应常常考虑的。比如:2008年高考理综重庆卷化学中第9题:
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pH=1的溶液中:NH4+、K+、ClO-、Cl-
B、有SO2-4存在的溶液中:Na+、Mg2+、Ca2+、I-
C、有NO-3存在的强酸性溶液中:NH4+、Ba2+、Fe2+Br-
D、在c (H+) =1.0×10-13mol·L-1的溶液中:Na+、S2+、AlO2-、SO2+3
由于一些学生没有记住CaSO4是微溶物质, SO42-和Ca2+是不能大量存在于溶液中的而选择了B而痛失6分, 非常可惜。
另外还涉及到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的是在讲盐类的水角中有关双水解知识时, 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打开附录, 看到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分析为什么在Al2 (CO3) 3、Fe2 (CO3) 3处打上了“—”, 是因为Al23+与CO32-在水溶液中要发生双水解, 生成了Al (OH) 3和CO2, 这样就使学生对溶解性表的理解加深, 使掌握的知识更加完善。该表中不但反映出物质的溶解性, 也体现出一些物质的挥发性, 比如:盐酸、硝酸、碳酸、氨水都是易挥发的。
8.浅谈初中化学酸碱盐的理解教学 篇八
[关键词]理解教学 重要性 酸碱盐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086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一门新学科,对这一神奇的学科既感到神秘又感到踌躇。他们向往化学实验的神奇,却又止步于化学概念的强化记忆,彷徨于化学微观粒子的复杂性。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从教于辅导机构,接触到青岛市区各个学校的初三学生,他们普遍反映化学学习很吃力,尤其是酸碱盐部分。究其原因,学生普遍反映,酸碱盐部分知识太多且较为综合,与之前的知识点联系广泛,很难记住。笔者通过对身边学生的了解发现,学生对化学学习普遍存在机械记忆的问题,对于化学知识点只是死记硬背而不去理解。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以鲁科版初中化学酸碱盐部分的教学为例,调查分析了学生的学习难处,并给出合理的建议,希望借此来引导化学教师以及学生认识化学学习中理解的重要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更多地注重知识的理解,以期对广大一线教师的化学教学有所启迪。
一、初中化学酸碱盐部分的教学难处
笔者通过对辅导机构学生以及教师的调查走访,总结得出教学酸碱盐的“难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方面。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化学知识时常常死记硬背,忽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酸碱盐部分的学习必须要有一定的化学基础,比如以对原子、离子、化合价、化合物、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以及物质分类等内容的理解作为基础,而诸如此类的前瞻性知识往往难于理解,但便于记忆,所以学生往往会忽略理解而单纯地记忆。然而,随着化学学习的深入,需要背的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难背,学生就会觉得化学越来越难学。
2.知识方面。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知识本身的难易以及综合程度方面。笔者对一线教师进行走访调查,教师普遍认为,酸碱盐这部分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综合性较强,与各个知识点联系密切,学习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在对前瞻性知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整合。
3.教师方面。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观念的树立方面。笔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教师上课只使用多媒体课件,甚至从来不用课本,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都是围绕课件展开。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观念也不尽相同,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有些教师则侧重于学生对某些知识的强化记忆。对于初学化学的初三学生,经验欠缺的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对原子、离子、化合价等前瞻性知识的理解,缺乏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不足,导致了对之后酸碱盐学习的吃力。
二、初中化学酸碱盐的理解教学
对初三学生而言,应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化学学习,将无形的微观粒子化为有形的生活实物。首先要认识到微观粒子是真实存在的,正是无数多个微观粒子构成了生活中的各种物质,物质作为微观粒子的宏观表现,其中必然有规律可循。比如原子、离子、化合物、化合价中的正负电荷数目的问题以及酸碱盐部分化合物之间反应的规律性问题。总之,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渠道,对化学基础知识加以理解,并学会运用,切忌死记硬背。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去理解与运用知识而非单纯的记忆知识;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将抽象的微观粒子类比为具体实物,加深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为酸碱盐的学习打下基础,并注重对学生综合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减轻学生对酸碱盐学习的压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学以致用的成就感,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陌生化学物质的认识,让化学生活化、平凡化。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加深学生对酸碱盐的感性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师在酸碱盐教学中切不可忽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动手实验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药品的认识以及对酸碱盐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化学实验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向往,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化学的神奇之处,加深学生对酸碱盐部分相关物质常见性质的深化理解。
9.酸碱盐测试题附答案 篇九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B、凡是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就是酸
C、凡是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就是碱
D、凡是含有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就是盐
2、下列物质能电离出氢离子,但不是酸的是()
A、HCl
B、HNO3
C、NaHSO4
D、H2SO4
3、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A、KOH
B、Cu(OH)2CO3
C、KHCO3
D、K2SO4
4、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A、CuO
B、Cu(OH)2
C、(NH4)2SO4
D、H2SO4
5、下列关于盐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就是液态氯化氢
B、纯净的盐酸是浅黄色液体
C、浓盐酸在空气里会冒白烟
D、盐酸有腐蚀性
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类的是()
A、硫酸
B、硝酸银
C、硝酸
D、盐酸
7、下列物质中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是()
A、铁
B、氯化镁
C、氢氧化钠
D、硝酸银
8、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Fe+6HCl == 2FeCl3+3H2 ↑
B、Fe2O3+HCl ==FeCl2+H2O
C、Cu+2HCl ==CuCl2+H2↑
D、Cu(OH)2+2HCl == CuCl2+2H2O
9、下列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2Al+HCl== AlCl3+3H2↑
B、CaCO3+2HCl == CaCl2+H2O+CO2 ↑
C、Ba(OH)2+2HCl ==BaCl2+2H2O
D、BaCl2+AgNO3==Ba(NO3)+2AgCl↓
10、下列溶液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氯化钠溶液
B、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钾溶液
11、在盛有下列固体的试管内,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AgNO3
B、Fe2O3
C、CuO
D、Na2CO3
12、下列关于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离时能产生氢离子的化合物
B、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化合物
C、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D、电离时能产生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13、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分别是()
A、Ag
B、Zn
C、Cu
D、Fe
14、能与酸反应,并放出可燃性气体的是()
A、Au
B、Al
C、Fe2O3
D、BaCO3
15、下列金属中最容易在酸溶液中变为金属离子的是()
A、Mg
B、Zn
C、Ca
D、Fe
1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
B、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来改良土壤
17、往某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
A、该溶液的PH=7
B、该溶液的PH<7
C、该溶液的PH>7
D、该溶液一定是酸
18、某溶液的PH值是5,若将该溶液的PH值上升到8,应采取措施是加入适量()
A、紫色石蕊试液
B、酸溶液
C、碱溶液
D、蒸馏水
19、下列液体中,PH值小于7的是()
A、氯化氢水溶液
B、蒸馏水
C、石灰水
D、二氧化碳水溶液 20、某溶液的PH值等于0,则该溶液一定()
A、显酸性
B、显碱性
C、显中性
D、无法确定
21、区分盐酸和硫酸最好选用的试剂是()
A、硝酸银溶液
B、硝酸钡溶液
C、碳酸钠溶液
D、PH值试纸
22、不能用金属跟酸直接反应得到的是()
A、FeCl3
B、FeCl2
C、ZnCl2
D、MgCl2
23、酸都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因为()
A、酸溶液的PH值都小于7
B、酸溶液中都有酸根离子
C、酸都能跟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D、酸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24、下列反应中,既是复分解反应又是中和反应的是()
A、Fe2O3+3H2SO4==Fe2(SO4)3+3H2O
B、Cu(OH)2+2HCl==CuCl2+2H2O
C、CaCO3+2HCl==CaCl2+H2O+CO2↑
D、BaCl2+H2SO4==BaSO4↓+2HCl
25、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PH值一定()
A、等于7
B、大于7
C、小于7
D、无法确定
26、下列关于碱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含有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B、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C、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D、电离出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
27、下列物质属于碱类的是()
A、纯碱
B、生石灰
C、石灰石
D、熟石灰
28、下列溶液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是()
A、石灰水
B、食盐水
C、蒸馏水
D、溶有CO2的水
29、下列反应能发生且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aCO3+Cu(OH)2==Ca(OH)2+CuCO3↓
B、Cu+H2SO4==CuSO4+H2↑
C、Fe(OH)3+3HCl==FeCl3+3H2O
D、NaOH+KNO3==KOH+NaNO3 30、下列气体中可用固体氢氧化钠做干燥剂的是()
A、氯化氢
B、氢气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31、能将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区别开来的物质是()
A、盐酸
B、石蕊试液
C、二氧化碳
D、硝酸钠溶液
32、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把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一一区别开来的试
剂是()
A、石蕊试液
B、碳酸钾溶液
C、二氧化碳
D、硝酸银溶液
33、能区别稀硫酸、水和烧碱三种溶液的试剂是()
A、锌粒
B、氯化钡
C、无色酚酞试液
D、紫色石蕊试液
34、下列物质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
A、氯化铁
B、二氧化碳
C、硝酸铜
D、盐酸
35、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碳酸钠溶液反应的是()
A、氯化铜
B、氢氧化钠
C、氢氧化钙
D、稀硫酸
36、某溶液的PH值为9,为了使PH值降到6以下,应滴加()
A、石灰水
B、盐酸
C、水
D、取出1/3
3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盐都能食用,故称食盐
B、盐就是食盐,化学式为NaCl
C、盐都有咸味,都是白色晶体
D、盐是能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38、下列物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的是()
A、食盐
B、硫酸
C、浓盐酸
D、氢氧化钠
39、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CuSO4 5H2O
B、Na2CO3 10H2O
C、NaCl
D、波尔多液 4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盐的是()
A、NaCl
B、Na2CO3
C、NaOH
D、Na2SO4
41、下列每组物质(主要成分)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三者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
的是()
A、氯化钠、食盐、NaCl
B、硫酸铜晶体、胆矾、CuSO4.5H2O
C、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D、氯化钙、熟石灰、CaCO3
42、纯碱晶体中Na2CO3与H2O的质量比为()
A、1:10
B、10:1
C、83:180
D、53:90
43、鉴别氯化钡、硝酸银、碳酸钠三种无色溶液时,最好使用的一种试剂是()
A、盐酸
B、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钠溶液
44、下列物质中,不能跟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是()
A、碳酸钠(Na2CO3)
B、大理石(主要成份是CaCO3)
C、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D、氢氧化钠
45、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碳酸钙跟盐酸
B、氯化钡溶液跟稀硫酸
C、硝酸钾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跟盐酸
46、下列物质中不溶于水的是()
A、Na2SO4
B、K2CO3
C、Cu(NO3)2
D、CaCO3
47、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
A、硫酸铵[(NH4)2SO4]
B、氯化钾(KCl)
C、尿素[CO(NH2)2]
D、重过磷酸钙[Ca(H2PO4)]
4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发生反应时,生成物都沉淀的是()
A、Ba(OH)2和CuSO4
B、Ca(OH)2和Na2CO3
C、AgNO3和NaCl
D、NaOH和Fe(NO3)2
49、能与Na2CO3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物质是()
A、KOH
B、KNO3
C、CaCO3
D、H2SO4 50、能将NaCl、BaCl2、Na2CO3三种无色溶液一一区别开来的试剂的是()
A、盐酸
B、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石蕊试液
51、下列物质不能与硝酸汞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A、银
B、锌
C、铁
D、铜
52、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并生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氧化铜和稀盐酸
B、铜和稀硫酸
C、氢氧化铜和稀硫酸
D、碳酸钠溶液与盐酸
53、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易溶于水的一组是()
A、氯化镁、氯化银
B、硫酸钠、硫酸钡
C、碳酸钠、碳酸钙
D、硝酸银、硝酸钡
54、有X、Y、Z三种金属,将Z和Y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Z不溶解;将Z
浸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其表面有X析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是()
A、X>Z>Y
B、Y>X>Z
C、X>Y>Z
D、Y>Z>X
55、把下列化合物投入水中,能使酚酞变红的是()
A、氯化钠
B、生石灰
C、氧化铁
D、二氧化碳
56、下列物质电离时,能电离出氢离子的是()
A、KOH
B、HNO3
C、KCl
D、KClO3
57、要除去铜粉里混有的少量锌粉可加()
A、硫酸镁溶液
B、稀硫酸
C、水
D、碳酸铜
58、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在溶液里共存的是()
A、NaCl和KNO3
B、BaCl2和Na2SO4
C、Ca(OH)2和Na2CO3
D、CuO和H2SO4
59、下列物质中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并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锌
B、氯化银
C、熟石灰
D、石灰石 60、下列溶液中,能与铜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A、稀盐酸
B、硫酸钾溶液
C、硝酸汞溶液
D、石灰水 61、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制取烧碱的物质是()
A、Ca(OH)2
B、Cu(OH)2
C、KOH
D、Fe(OH)3 62、能将KCl、K2CO3、Ba(NO3)2三种无色溶液一一区别开来的试剂是()
A、盐酸
B、硝酸银
C、硫酸
D、氯化钡 63、有三种金属A、B、C,实验证明,B能从C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出C,B 不能从A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出A,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A>B>C
B、B>A>C
C、C>A>B
D、A>C>B 64、H2SO4溶液、NaOH溶液和食盐水,其中PH值由大到小的正确顺序是()
A、H2SO4>NaOH>NaCl
B、H2SO4>NaCl>NaOH
C、NaOH>NaCl>H2SO4
D、NaOH>H2SO4>NaCl 65、10克10%的盐酸与1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能与下列 物质反应的是()
A、CuSO4溶液
B、CO2
C、CuO
D、H2SO4 66、制氢氧化铜可用下列哪种方法()
A、氧化铜和水
B、氧化铜和氢氧化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D、铜和氢氧化钠溶液
67、下列各组物质加水充分搅拌,只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BaCl2
AgNO3
B、CuSO4
NaCl
C、Na2CO3
KOH
D、CaCl2
K2CO3 68、一种无色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这种溶液
一定是()
A、可溶性银盐
B、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
C、硫酸、可溶性硫酸盐或可溶性银盐
D、前三种答案均不可 69、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Zn+MgCl2==ZnCl2+Mg
B、2Fe+6HCl==2FeCl3+2H2↑
C、2NaCl+CaCO3==Na2CO3+CaCl2 D、2AgNO3+BaCl2==2AgCl↓+Ba(NO3)2 70、要完成下列变化,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Ba(OH)2→BaCl2
B、Fe2O3→Fe
C、CuO→Cu(OH)2
D、BaCl2→Ba(NO3)2 71、可以把盐酸、水、石灰水三种溶液区分开来的试剂是()
A、酚酞试液
B、石蕊试液
C、氯化钡溶液
D、二氧化碳 72、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PH值>7的是()
A、CO2
B、Na2O
C、Fe2O3
D、NaCl 73、采用下列哪种方法可除去金属铜中含有的少量氯化铜()
A、加热
B、水,过滤
C、硝酸银溶液,过滤
D、稀硫酸,过滤
74、鉴别盐酸和稀硫酸应选用的试剂是()
A、石蕊试液
B、酚酞试液
C、氯化钡溶液
D、硝酸银溶液 75、能用NaOH固体干燥的气体是()
A、CO2
B、HCl
C、H2
D、SO2 76、下列物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因变质而质量增加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热饱和硫酸铜溶液
D、氢氧化钠固体 77、有甲、乙、丙三种溶液,甲溶液跟K2SO4溶液反应,乙溶液跟KCl溶液反 应,丙溶液跟KOH溶液反应,均可生成KNO3,那么甲、乙、丙是下列各 组溶液中的哪一组()
A、甲为稀HNO3溶液、乙为AgNO3溶液、丙为NaNO3溶液
B、甲为稀Ba(OH)2溶液、乙为NaNO3溶液、丙为HNO3溶液
C、甲为稀Ba(NO3)2溶液、乙为AgNO3溶液、丙为HNO3溶液
D、甲为稀NaNO3溶液、乙为HNO3溶液、丙为AgNO3溶液 78、在溶液中不能共存的一组物质是()
A、盐酸和硝酸
B、氯化钙和碳酸钾
C、氢氧化铜和三氧化二铁
D、硝酸钾与硝酸铝
79、同质量的下列金属与足量的稀HCl反应,生成H2最多的是()
A、Na
B、Mg
C、Al
D、Fe 80、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硫酸、氯化钡、盐酸中的一种,下表是它们两间反应的现象:
a b c d b 无明显现象 ———— 有气体产生 有沉淀生成 c 有气体产生 有气体产生 ———— 有沉淀生成试判断:a、b、c、d依次是()
A、H2SO4 Na2CO3 BaCl2 HCl
B、HCl
H2SO4 Na2CO3 BaCl2
C、Na2CO3
H2SO4 HCl BaCl2
D、BaCl2 HCl
Na2CO3 H2SO4 81、下列物质分别溶于水,所得溶液PH值最大的是()
A、HNO3
B、H2O
C、NaOH
D、SO3 82、除去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可选用的试剂是()
A、AgNO3溶液
B、Ba(OH)2溶液
C、Ba(NO3)2溶液
D、BaCl2溶液 83、将含少量氯化铜的锌粉放入水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剩下的是()
A、Zn
B、Cu
C、Cu和Zn
D、Zn和CuCl2 84、要完成下列变化,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Fe2O3→Fe B、BaCl2→Ba(NO3)2 C、CuO→Cu(OH)2 D、AgNO3→Ag 85、鉴别氯化钡、硝酸银、碳酸钠三种无色溶液时,最好使用的一种试剂是()
A、氯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盐酸
D、硫酸
86、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NaOH==Na2O+H2O
B、Fe+3H2SO4==Fe2(SO4)3+H2↑
C、CuSO4+2NaOH==Cu(OH)2↓+Na2SO4 D、Cu+2AgCl==CuCl2+Ag 87、实现下列变化后,溶液的PH值变小的是()
A、蒸发海水析出食盐
B、稀硫酸跟铁片反应
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D、向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 88、下列各组金属活动性符合由强到弱顺序排列的是()
A、Zn、Fe、Hg
B、Zn、Al、Mg
C、Ag、Zn、Mg
D、Cu、Fe、Zn 89、下列名称或俗称与括号内的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胆矾(CuSO4)
B、火碱(NaOH)
C、生石灰[Ca(OH)2]
D、绿矾[ZnSO4.7H2O] 90、有三种金属A、B、C经实验证明,B能从C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出C,B、A与盐酸反应,只有A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产生氢气,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A>B>C
B、B>A>C
C、C>A>B
D、A>C>B 91、酸的通性主要决定于()
A、都含有氢元素
B、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
C、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D、电离出的全部阳离子是氢离子
92、有Ca2+、Cu2+、Cl—、H+、CO32—、六种离子,可形成常见的盐的种类有(A、4种
B、5种
C、6种
D、7种
93、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FeCl3,CuSO4,Ba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 种,为鉴别它们做如下实验:取少量该固体粉末溶于适量的水中,得到蓝色 溶液,那么在此固体粉末中肯定有及可能有的物质是()A、FeCl3、BaCl2
B、CuSO4、Na2SO4
C、CuSO4、BaCl2
D、FeCl3、CuSO4
94、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2SO4、BaCl2、NaOH
B、Na2SO4、CuCl2、HNO3
C、Na2SO4、CuCl2、NaOH
D、Na2CO3、CuSO4、H2SO4 95、欲证明生石灰中含有石灰石,最简便的方法是()
A、加热
B、加水通入二氧化碳
C、加碳酸钠溶液
D、滴加稀盐酸 96、下列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A、HCl
B、NH3
C、H2
D、SO2 97、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如果酸过量,最后仍有沉淀生成的是()
A、NaOH,Mg(OH)2,HCl
B、BaCl2,AgNO3,HNO3
C、CaCl2,K2CO3,HCl
D、CuSO4,NaOH,H2SO4 98、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前者不能由化合反应直接制取,后者可由分解反)
应直接制取的是()
A、Fe(OH)3,NaOH
B、HCl,H2
C、MgO,CO2
D、Cu(OH)2,CuSO4 99、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物质是()
A、二氧化碳
B、硝酸银溶液
C、碳酸钠
D、硝酸钡 100、纯净的锌粒投入下列溶液中,能使溶液质量减少又不放出气体的是()A、硝酸银
B、硫酸
C、氯化镁
D、氯化铜
参考答案:
10.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酸碱盐 篇十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除硝酸) + 金属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Zn + H2SO4 = ZnSO4 + H2↑
Fe + 2HCl === FeCl2 + H2↑
条件:
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②硝酸和金属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生成物也不是氢气。
3.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CuO + H2SO4 ==== CuSO4 + H2O
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除Al2O3、ZnO外)
4.酸 + 碱 → 盐 + 水
HCl + NaOH ==== NaCl +H2O
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离子结合生成水
5.酸 + 某些盐 → 新酸 + 新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HCl + AgNO3 === AgCl↓ + HNO3
11.酸碱盐专题复习题 篇十一
一、教科书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
1.试管太多, 携带不便
许多教科书设计“酸碱盐溶液的性质”实验时, 都用到了小试管。其中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的设计之一是 (见图1) :将8 支试管分成两组, 每组4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白醋、苹果汁、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向其中一组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向另一组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观察现象。
我们认为该实验设计还缺少了蒸馏水的对比实验, 应该补上。由于对比实验内容多, 演示实验时, 教师要携带许多滴瓶、试管架、试管, 操作很不方便。
2.白色点滴板不利于演示观察
沪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是这样设计“溶液酸碱性”实验的 (见图2) :在白色点滴板的空穴 (或小试管) 里分别滴入几滴白醋、酸果汁、稀盐酸、纯碱溶液、肥皂水、石灰水、氨水、食盐水、蔗糖水, 再各滴加1~2 滴紫色石蕊试液, 观察其颜色变化,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再各滴加1 滴酚酞试液, 又会出现什么现象?我们认为该实验设计同样缺少了蒸馏水的对比实验, 应该补上。白色点滴板不透明, 教师演示实验时, 不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二、溶液酸碱性实验
在有关溶液的酸碱性实验中, 仁爱版初中化学教科书是这样设计的:
实验1 请从下列三组物质中选择两种溶液, 分别取少量加入小试管 (或白色点滴板的孔穴) 中, 再各滴加1~2滴紫色石蕊溶液, 观察溶液呈现的颜色。
第一组:白醋、柠檬汁、无色透明碳酸饮料。
第二组:食盐水、蔗糖水 (或蒸馏水) 。
第三组:石灰水、纯碱溶液、肥皂水。
实验2用无色酚酞溶液代替紫色石蕊溶液重复上述实验, 观察溶液呈现的颜色, 并将观察到的颜色变化填入下表 (见表1) 。
如果使用“6 孔塑料点滴板”做反应容器来操作仁爱版教科书的实验设计, 我们认为可以对原实验设计中的前两句话略作改动:用胶头滴管依次各取下列三组物质约2m L分别全部挤入6 孔塑料点滴板的孔穴中;在第二组物质中增加蒸馏水即可形成新的实验设计。
仁爱版初中化学教科书的表头画线中角在左上角, 表头右上的说明用“试液”与实验说明不一致, 我们认为不恰当, 特作了改动。由于使用了“6 孔塑料点滴板”做反应容器, 每一组同时用三种溶液做实验是可以的, 在第二组溶液中应加入“蒸馏水”作对比, 这样教科书中的表就变成了上表。
三、金属与酸或盐溶液的反应
1.体现酸与金属反应
体现酸与金属反应的实验, 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实验 用胶头滴管各取约2 m L稀盐酸 (或稀硫酸) 分别全部挤入6 孔塑料点滴板同一侧的3 个孔穴中, 再依次分别放入1 根铁钉、1 粒锌粒、1 小块铝片, 观察金属表面和溶液的变化, 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从实验中可以看到:金属表面都有气泡产生。
2.体现金属的活泼性
体现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实验, 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实验1 用胶头滴管各取约2 m L稀盐酸 (或稀硫酸) 分别全部挤入6 孔塑料点滴板两侧的6 个孔穴中, 在点滴板的孔穴里依次分别放入表面光亮的金属:银片、铜片、小铁钉、锌片、铝片、镁条, 观察反应现象, 比较其反应的剧烈程度 (见图3) 。
实验2 用胶头滴管依次取约2 m L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分别全部挤入6 孔塑料点滴板同一侧的3 个孔穴中, 依次把绕成螺旋状的铜丝、铜丝、铁丝放入塑料点滴板孔穴里对应的上述三种溶液中, 观察反应现象 (见图4) 。
根据实验1 中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实验2 中发生反应的情况, 推导上述6 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
学生从实验1 中可以得出:镁条与稀盐酸 (或稀硫酸) 反应最剧烈, 其次是铝, 再次是锌, 最后是铁, 而铜片和银片则没有产生现象。
学生从实验2 中可以得出:铜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 铜能够把银置换出来, 铁能够把铜置换出来。
由于稀盐酸 (或稀硫酸) 能与活泼金属发生反应而放出氢气, 且金属的化学性质越活泼, 与酸反应越剧烈;只有活动性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活动性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因此, 上述6 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镁、铝、锌、铁、铜、银。
四、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实验, 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实验用胶头滴管取约2 m L稀盐酸两次, 分别全部挤入6 孔塑料点滴板一头的2 个孔穴中, 再用胶头滴管取约2 m L稀硫酸两次, 分别全部挤入6 孔塑料点滴板另一头的2 个孔穴中, 在点滴板一边的稀盐酸、稀硫酸里分别放入1颗生锈的小铁钉, 在另一边的稀盐酸、稀硫酸里分别放入少许氧化铜粉末, 观察并对比实验产生的现象。
通过实验, 学生可以得出:盐酸和稀硫酸溶液里铁钉表面的红色铁锈被除掉了, 溶液都变成了黄色。盐酸和稀硫酸溶液里黑色的氧化铜溶解了, 盐酸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成了绿色, 硫酸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成了蓝色。
五、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
1.体现酸的性质反应
实验用胶头滴管依次取约2 m L的碳酸钾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分别全部挤入6 孔塑料点滴板同一侧的3 个孔穴中, 再分别滴加稀硫酸, 观察实验产生的现象。
通过实验, 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依次是:有气泡产生, 溶液变浑浊, 溶液变浑浊。
2.体现碱的性质反应
实验用胶头滴管依次取约2 m L的碳酸钠溶液、氯化铜溶液、硫酸石蕊溶液分别全部挤入6 孔塑料点滴板同一侧的3 个孔穴中, 再分别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观察实验产生现象。
通过实验, 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依次是:溶液变浑浊、有蓝色沉淀产生、红色溶液变成紫色或蓝色。
3.体现盐的性质反应
实验用胶头滴管依次取约2 m L的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钙溶液分别全部挤入6 孔塑料点滴板同一边的3 个孔穴中, 再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 观察实验产生的现象。
通过实验, 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依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浑浊、溶液变浑浊。
六、使用塑料点滴板的优点
使用塑料点滴板作反应容器有许多突出的优点:
(1) 装置简单, 操作方便, 快速高效, 现象明显。
(2) 实验微型化, 节约药品, 降低实验成本,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可同时进行多个反应实验, 有利于对比。
(4) 清洗方便, 节省实验准备和整理的时间, 有利于教师准备实验。
(5) 能够自立, 不需要支撑的物品, 进行实验演示时方便教师携带。
(6) 方便学生进行课堂分组实验或课外探究实验。
(7) 实用性强, 只要是不需要加热的“固+液”反应或者“液+液”反应都能适用。
(8) 投资少, 又不容易损坏, 无论城市或农村学校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晶, 郑长龙.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2]王祖浩, 王磊.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
12.《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篇十二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难点和分化点;这部分知识系统性强,反应的规律突出,内容较多,历届中招考试中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陕西20xx年中考试题中占 22分(约占总分值的44%)。出题一般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因此很有必要对酸碱盐进行专题复习。
本节课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复习了“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之后,设计了一些与之有关的初步运用,针对性练习、拓展练习,通过创设一些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使他们仿佛置身于中考,从亲身体验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复习,巩固“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②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于中考,从亲身体验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
②让学生通过具体题目的。要求和条件,学会分析题意,掌握做题的方法,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生活态度。
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讲题,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巩固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具体题目要求和条件,会分析题意,掌握做题的方法,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四、学情分析:
课本在新课教学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对酸碱盐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学生对酸碱盐的一些化学反应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及时让学生对酸碱盐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的选择:
1、教法:
采用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辅助等,充分体现“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学法:
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交流等。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善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展示教学目标以及复习重点,开门见山,直入正题。
二)新授课
活动一:
ppt展示“幸运课堂——猜猜他是谁?”引起学生注意,并进入复习。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对本专题所涉及的主要物质的性质有一个初步的回忆和了解。
活动二:
认识酸碱盐的定义,通过如下ppt展示常见的酸碱盐,让学生读写,并尝试复述酸碱盐的定义。然后通过对酸碱盐进行分类,强化学生对概念定义的理解。
活动三:
认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ppt展示如下生活或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反应,让学尝试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根据所写方程式,系统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544”。
活动四:课堂检测
通过如下ppt趣味性的展示出酸的化学性质,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在中考前长时间的复习,学生精神上有些倦怠,通过趣味性的题型设计能充分调动兴趣和积极性。另外也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认识。
活动五:
13.溶液的酸碱性练习题 篇十三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任何水溶液中都存在KW = 10-14。 2、某水溶液中c(H+) =10-6 mol/L一定是酸性溶液。
3、向纯水中加入溶质,水的电离平衡将向逆向移动
4、如果由水电离出的c(H+) =10-10mol/L,则Kw=10-20
二、计算:
1、常温下,c(HCl)=10-4mol/L的盐酸溶液,溶液中,c(OH-)= __________________mol/L.
将上述盐酸稀释10倍,溶液中 c(H+)= ________________、c(OH-)=_________________。
将上述溶液稀释10000倍,溶液中c(H+)= _______________ 、c(OH-)=________________ 。
2、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和OH-浓度的乘积为1×10-24mol/L,该溶液的c(H+)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一定条件下 pH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 2、强酸溶液的pH一定小。
3、pH等于6的溶液,一定是一个弱酸体系。 4、pH相同的强酸和弱酸中c(H+)相同。
5、在常温下,pH=0的`溶液酸性最强,pH=14的溶液碱性最强 6、pH有可能等于负值。
7、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则溶液pH定为12
【酸碱盐专题复习题】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酸碱盐用途总结10-13
酸碱滴定知识点08-24
酸碱性体质测验09-10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07-09
酸碱中和反应说课课件07-17
初中化学酸碱知识点总结10-05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复习06-16
初中生物专题复习题07-05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 专题二 不等式教案 文10-29
中考专题复习函数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