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2024-12-02

14、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9篇)

1.14、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一

14、邮票齿孔的故事

学习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学习重难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习惯。学前准备:邮票的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火花,谈话:请大家看这张图片,它是由十张美丽的图画组成的。现在我想把它们都分开,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用刀裁、剪刀剪、铅笔尖在图片连接处戳孔后再撕开……)

过渡: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你们知道吗?邮票就是采用其中一种办法来分开的。(课件出示邮票)

说起邮票这边上的齿孔,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邮票齿孔的故事》,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标出自然段。

3、你喜欢谁?为什么?

三、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看看哪些字已经认识了,讲讲是怎么认识的。把它挑出来,并读给别的小朋友听。

2、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

3、借助汉字特点识字。

(1)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

(2)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4、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5、写字指导。

刀、仍、便,是新认的字。

“刀”字便”二字与“使”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便、使”右边十分相似,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

“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

6、学生习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认读词语:求助、举动、吸引、整齐、研究、立即、仍然。

二、朗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顺。

2、学习第一段(略讲)

A、自读。(要求读顺。)

B、想一想: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C、齐读。

3、学习第二、三、四段。

A、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为突破口。

问:那个人做了什么样的举动,以至于阿切尔被他吸引住?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齐读此句话。

B、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读。

C、“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D、“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

三、启发诱导

1、邮票的齿孔还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发,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

如:卫生纸之间的空隙,一些食品的包装袋,药品的包装袋等等。

2、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那位不知名的先生,因为他遇事能动脑想办法,说话彬彬有礼;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阿切尔,因为他能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并且能把自己的想法付之行动,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给更多的人带来方便。

随着学生的思路,相机引导。牛顿到爱迪生,从伊琳娜到阿切尔,无一不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四、积累运用

1、课文中表示数量的词语有哪些,找出来读一读,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如,一大张邮票 一枚别针 一台机器 一家小酒馆 一位先生)还可以说“一枚”、“一家”什么呢?在生活中找找看。

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填填”。

2、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和小朋友交流一下,再记到小本子上,或者用这个词依照书上的句子说一句话。

3、积累以下词语:求助、举动、吸引、整齐、研究、立即、仍然。

五、实践活动。

1、作业布置: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2.《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设计 篇二

1、会认“齿”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邮票齿孔的来历。

〖重点难点

认读生字是本课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是本课难点。

〖教法学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学习过程

一、导入(简介邮票,激情导入)

1、出示第一枚邮票。同学们知道邮票的用途吗?(寄信、文化交流、欣赏、记录重大事件、收藏……)

2、每一枚小小的邮票都有一个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个有关邮票齿孔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思考:邮票的齿孔是怎样发明的?

2、默读课文,初知汇报:

你读懂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3、小组讨论:

“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从中你感悟到什么?”小组推荐代表或自荐在全班交流。

4、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带齿孔的邮票用起来真方便,我们应该感谢谁?是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的人,还是研制邮票打孔机的人?一个反映灵敏、聪明手巧;一个善于观察、用心思考,要创造发明,二者都需要。

5、老师设计或选择一个问题,启发学生尝试解决:

据说,最初生产的卫生纸是完整无孔的,人们使用时需要用手撕开,使用起来不方便。后来,有人建议在一小段一小段之间切成孔隙,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拓展思维,动脑实践:

在生活中,你们还发现有哪些不方便?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三、巩固检查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组合互帮互助认读生字。

2、互相检测生字的认读。

3、教师抽查,游戏认读等。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正是因为阿切尔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才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才有了邮票打孔机的发明,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作业:同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14、邮票齿孔的故事

3.《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简析]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 事引发的发明故事。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 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阿切尔被那个 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 都好撕开。通过不断研究,他的想法终于变成了现实。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 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 有发明创造的机会。[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邮票,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现在发行的邮票,引导学生认识邮票,学生根据课前的了解,自由 谈谈自己对邮票的认识。

2.引导学生学习一()邮票,相机学习生字“枚”,并引导学生掌握量词一 枚(),从而进行词语的拓展训练,如一枚别针、一枚硬币等。3.指导观察,认识现在发行的邮票周围的“齿孔”。

激趣:邮票最初发行的时候,周围没有齿孔,关于邮票齿孔的来历还有一个 小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邮票齿孔的故事”。

4.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齿”的读音,学生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二.学习生字读音,交流识字方法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朋友把它读准。

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重点检查指导读准“齿、政”两个翘舌音,“裁、撕”两个平舌音。3.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4.去掉拼音,用多种形式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开火车读、领读、齐读)5.做游戏,巩固识字。

实物演示。(刀)

动作演示。(裁、撕)

猜字谜:“它是英国的首都,也是举办下一届奥运会的城市”。(伦敦)

“九个洞”。(究)

“借一半,扔一半”。(仍)

连线识字,组词,齐读。

三、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1.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说说听了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读课文后的收获。

3.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认识课文的主要人物。课文一共写了两个人,他们一个是 发明家阿切尔,另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一位先生。(板书:阿切尔和一 位先生)。

4.在这两个人中,你更喜欢谁呢?为什么?

(1)学生汇报,相机引出“你从哪些句子看出那位先生爱动脑筋?”

引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指名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有关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朗读的方法体会那位先生爱动脑 筋、想办法,并在朗读中加深体会。(板书:动脑筋)

(2)学生继续汇报,相机引出“你从哪些句子看出阿切尔是个细心观察、爱思 考的人呢?”

教师引导读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

过度:这位先生的举动,深深地吸引住了阿切尔。出示图画,指导观察,引导学生从阿切尔的眼神、动作中,感受阿切尔深深被“吸引”的样子。赛读体 会。(板书:细心观察、用心思考)

(3)教师引导学生读文中的有关片段。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邮票打孔机带来的 方便及阿切尔发明打孔机的伟大。

指读“很快,邮票打孔机„„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这段课文。

体会邮票打孔机的方便,你想对阿切尔说些什么呢?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阿切尔的敬佩。

四、学习书写生字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刀、求、尔”三个独体字。

2、学生书空。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外拓展、邮票欣赏

1、认识大龙邮票,学习“我知道”部分。

2、欣赏各式各样的邮票,讲解邮票知识。

4.《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四

1、会认生字“枚”、“裁”、“伦敦”,理解“伦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邮票齿孔的来历,并能运用课文,语言进行转述。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课前准备】

1、了解有关邮票的知识。

2、一张邮票,和一张无齿孔的邮票(自制)。

【教学过程】

一、简介邮票,激qing引题

1、出示一枚邮票,同学们知道邮票的用途吗?(用于寄信、欣赏、收藏……)。

2、听说最早的邮票没有周边的齿孔。(点击放大邮票的齿孔)今天我们就要来了解有关邮票齿孔的故事。(出示课题:邮票齿孔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刚才的问题。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多读几遍。

3、检查:认读字词,(点击出示词语),了解“伦敦”、“裁开”、“伦敦”、“每枚”、“摸遍”、“撕开”、“小酒馆”、“邮政部门”。

4、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仔细看图,图上他们分别是谁呢?(提示从姿态、动作分细来形容)

2、“那位先生为什么要用别针在邮票上刺小孔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用铅笔划出有关的句子,四人小组讨论。

3、反馈讨论:

第一节的最后一句:你能读好这一句吗?简单评议,再指名,你们为什么找到这一句?

第二节的最后二句:指名回答,读读句子,分角色读。评价中体会不方便。

4、那位先生为什么用别针在邮票上刺孔?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

5、师引读第三节。

6、这时阿切尔干什么?抓住“吸引”,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阿切尔吸引住的神情、姿态。

如:探着头,侧着身举着酒杯停在半空……

7、这时的阿切尔会想些什么呢?请学生揣摩阿切尔此时的心理。

8、读课文第四小节,前3句重点读好想的句子。

9、请学生撕一撕用阿切尔发明的打孔机打过孔的邮票,体会方便、容易。再读读课文。

10、现在你最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只要作个有心人,发明就在你身边。……)

四、转述故事,语言训练

阿切尔的发明很快传遍了整个英国伦敦,也传到那位先生的耳朵里,他听了很兴奋,没想到阿切尔的发明在自己的身上受到启示,家里人知道后,非要他讲一讲当时的情景。你会替那位先生说说当时酒馆的故事吗?

★ 《邮票齿孔的故事》第一课时的教案

★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葡萄沟》教学设计

★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精彩的马戏》教学设计

★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画风》

★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恐龙的灭绝》

★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5.14、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五

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不带齿孔的最早的“黑旋风”邮票的图片问:这是什么?

板书:邮票。

2.再出示带齿孔的邮票问:两张有什么区别?一张有齿孔,另一张没有。

板书:齿孔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邮票齿孔的故事。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标出自然段。

3.你喜欢谁?为什么?

三、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看看哪些字已经认识了,讲讲是怎么认识的。把它挑出来,并读给别的小朋友听。

2.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

3.借助汉字特点识字。

(1)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

(2)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4.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1)“我说你找”。

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另一个同学在文中找出来。

(2)“我指你认”。

一个同学指生字,另一个同学快速读出来,再说出课文中的词语或用字组词。

(3)“找一找”。在生活中找一找本课的生字。

5.写字指导。

刀、仍、便,是新认的字。“刀”字便”二字与“使”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便、使”右边十分相似,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

6.学生习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认读词语:求助、举动、吸引、整齐、研究、立即、仍然。

二、朗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顺。

2.学习第一段(略讲)

A、自读。(要求读顺。)

B、想一想: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抓住“正式”让学生明白邮票最先是在英国发行。)

C、齐读。

3.学习第二、三、四段。

A、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为突破口。

问:那个人做了什么样的举动,以至于阿切尔被他吸引住?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齐读此句话。

B、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读。

(让学生用铅笔尖,刺一刺白纸,然后撕一撕,体验有了齿孔之后所带来的方便。)

C、“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D、“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

三、明理导行

1.邮票的齿孔还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发,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

如:卫生纸之间的空隙,一些食品的包装袋,药品的包装袋等等。

2.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四、积累运用

1.课文中表示数量的词语有哪些,找出来读一读,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如,一大张邮票一枚别针一台机器一家小酒馆一位先生)还可以说“一枚”、“一家”什么呢?在生活中找找看。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填填”。

2.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和小朋友交流一下,再记到小本子上,或者用这个词依照书上的句子说一句话。

3.积累以下词语:求助、举动、吸引、整齐、研究、立即、仍然。

五、实践活动。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响应学生伙伴的提议,去收集一些邮票2、

2.作业布置: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课后反思: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为了让学生能将所学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设计了此环节,“邮票的齿孔还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发,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当遇到不会做的数学题时,自己会先思考,如果实在做不出来,再向家长和老师请教。而大部分学生都称自己以前害怕困难,懒于思考,但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明白了产生疑问时要多动手做做看,一定要想办法弄明白。

6.《邮票齿孔的故事》-谢 篇六

实验小学娄桥校区 谢玉燕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

过程中受到启发。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2、3、认识13个,会写1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黑便士邮票)谁知道这是什么?(板书:邮票)

2、(课件出示:现在的邮票)这是我们现在使用的邮票,观察一下这2枚邮票,你发现了什么?(板书:齿孔)

3、关于“邮票齿孔”你有什么想了解的吗?(1、邮票齿孔有什么作用?

2、邮票齿孔是谁发明的?)

4、同学们的问题都提的很好,这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补齐课题)

5、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轻声读课文,把生字连成词语多读几遍,要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老师带读。(2)、(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及词语)开火车读。(3)、你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些生字的?(同桌讨论)

做动作记忆:“裁”、“撕”

师:伦敦是英国的一个城市,也是英国的首都。小朋友你生活中哪里见过“伦敦”这个词。(天气预报中、酒店的钟面上)

3、写字指导。

(1)、猜字谜:“借一半,扔一半”。(仍)

(2)、学生观察“仍”字,说说这个字要注意什么?师范写。(左窄右宽、右边第1笔是横折折折钩,要一笔写成。)

(3)、请同学们找一下,这一课要求我们写的字还有哪些和“仍”字一样都要写得左窄右宽。(还有“使、便”。)

(4)、请同学们拿出铅笔,坐端正,把这些字写一遍。

三、学习第1段。

1、自读。(要求读顺)

2、想一想: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抓住“正式”让学生明白邮票最先是在英国发行的。)

3、给学生折成4张邮票大小的纸,小组里用小刀把它们裁开来,教师在一旁悄悄地计时。

4、观察你裁的“邮票”四周边,用一个词来形容。(整齐)刚才同学们在兴致勃勃地裁邮票的时候,老师悄悄地帮你们看了时间,最快的一组用时:1分钟,最慢的也只用了2分钟。

5、你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邮票裁的那么整齐的原因是什么呀?(有小刀)

6、那我们不可能随时随地都带着小刀,那如果有一次,你刚好没带小刀又需要用邮票,你会想什么方法呢?(用手撕)小组里用手撕一张“没有齿孔的邮票”下来,然后和你刚才裁下来的比较一下。(用手撕下来的邮票四周围不整齐,毛毛糙糙的。)

7、最早的没有齿孔的邮票你在使用时感觉怎么样?(不方便)

四、设疑结束

那邮票为什么会有齿孔了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来寻找答案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2、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3、欣赏邮票,并动手设计邮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词语:

求助、举动、吸引、整齐、研究、方便、立即、仍然。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4段。

发明家阿切尔先生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有一个他在一家小酒馆里被一个人的举动给吸引住了。板书:阿切尔、举动、吸引

1、课文2——4段,思考:那个人做了什么举动,以至于阿切尔被他吸引住了?(在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把邮票撕的很整齐。)

2、这个方法真的能行吗?我们让手来试一试。(学生用别针或铅笔尖,刺一刺白纸,然后撕一撕,体验有了齿孔之后所带来的方便。)教师在一旁计时,用别针刺过孔后,最快得到小组半分钟就撕下了4张“邮票”,最慢的也只要1分钟了,并且你们撕的“邮票”四周怎么样?(很整齐、方便)

3、看来这个办法真的能行呀,你喜欢这位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吗?(因为他遇事能动脑想办法,说话彬彬有礼。)

4、愿意来读2——3段,读出这位先生说话彬彬有礼的样子,并且遇事能动脑想办法。指名读,评议,齐读。

三、学习第4段。

1、那么邮票打孔机到底是谁发明的呢?自由读课文第4段。思考:邮票齿孔是谁发明的?

2、讨论:有些同学会认为是别针刺孔的先生发明的,有些会认为是阿切尔先生发明的,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自己的理由。

3、原来是阿切尔先生受了那位先生用别针刺孔的撕开邮票的启发,经过研究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练习朗读第4段前4句。

4、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5、“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语气读第4段中的后2句。

四、自由言论

1、邮票的齿孔还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发,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如:卫生纸之间的空隙,一些食品的包装袋,药品的包装袋等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小发明的实例,激发留心观察生活,勇于探究,乐于发现的兴趣。)

2、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此处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那位不知名的先生,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阿切尔,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同时还要顺着学生的思路,相机引导:牛顿到爱迪生,从伊琳娜到阿切尔,无一不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五、积累运用

1、课文中表示数量的词语有哪些,找出来读一读,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如,一大张邮票 一枚别针 一台机器 一家小酒馆 一位先生)还可以说“一枚”、“一家”什么呢?在生活中找找看。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填填”。

六、课外拓展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观察图中的“大龙邮票”。

2、小小一面邮票上的可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让我们一起走进绚丽多彩的邮票世界吧!(欣赏邮票图片)

7.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 篇七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邮票(带齿孔和不带齿孔的各一张)、插图。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开火车竞赛读、摘果子游戏。

2、指名读阿切尔被那个人吸引的内容。

二、读课文,思考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

(1)“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2)“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

延伸拓展

1、邮票的齿孔还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发,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2、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三、实践活动

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学习伙伴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收集一些邮票。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练习书写。

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指导:“英”字。

3、学生互相评价。

五、作业

8.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人教版 篇八

二、整体感悟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主选择读书方式。

2、.合作学习,读给小伙伴听,相互检查、订正。

3、抓重点语句悟读、品读。

提问:找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 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

小组合作,找出他们的对话和动作神态描写。

(1)用礼貌的语气读一读他们的对话。从动作神态中你感受到了二人具有什么相同 的品质?(善于动脑)

(2)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 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

(3)“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看插图你能想象出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吗?学一学他的样子,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

(4)“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5)“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

4、读课文,谈感受

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注意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拓展延伸

1、读课后“我知道”和搜集其他资料,了解有关邮票的知识。

四、总结全文

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小事发生,但在普通的小事中却藏着大大的学问,希望每个孩子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着生活,并认真思考,相信我们都能做小小发明家。

作业

找一找受生活小事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等,讲给大家听。

板书:

14、邮票齿孔的故事

那个人: 别针 刺小孔细观察

多动脑 勤动手 阿切尔:吸引 想 研究 发明

★ 14《邮票齿孔的故事》

★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 《邮票上的齿孔》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 设计邮票美术教案

★ 我和邮票的故事三年级作文

9.《邮票齿孔的故事》识字教学评课 篇九

麻涌一小

陈永平

本课莫款玲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而精心设计的,她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

初读课文之后,教师安排了四个学习生字的教学环节,一是课件出示生词和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二是开火车读没有拼音的生字词;三是自由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不会的可问同学;四是巩固生字(看实物拿字卡;看动作拿字卡;说城市拿字卡;猜字谜拿字卡)。

出示生词是为学生提供识记的环境,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是为了帮助学生读准。除去拼音认读生字词,是加强已认汉字的复现。在巩固生字的教学环节中,教学则采用多样形式,运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四个环节层层推进,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以词识字,运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识字,体现了二年级识字的教学的特点。

在拓展活动中,一是安排了说一说“我知道”,这是结合了课文内客的特点,以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通过获取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二是展示多种有趣的邮票让学生欣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给带有齿孔的纸,让学生自己设计邮票,并加以说明。这一实践活动的安排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加强了语文的实践活动。最后通过集邮的小朋友带邮票,同学间欣赏的形式,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在写字方面应重点指导“英”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

《邮票齿孔的故事》评课

麻涌一小 莫款玲

本课莫款玲老师初读课文之后,安排了四个学习生字的教学环节,一是课件出示生词和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二是开火车读没有拼音的生字词;三是自由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不会的可问同学;四是巩固生字(看实物拿字卡;看动作;拿字卡;说城市拿字卡;猜字谜拿字卡)。

出示生词是为学生提供识记的环境,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是为了帮助学生读准。除去拼音认读生字词,是加强已认汉字的复现。在巩固生字的教学环节中,教学则采用多样形式,运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四个环节层层推进,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以词识字,运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识字,体现了二年级识字的教学的特点。

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悟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在阅读中有机地安排了回答课后“说说想想” 中的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复述去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认识以及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和态度。也为第二学段复述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刘艳双老师评课

我听了莫款玲老师的识字教学,我觉得莫老师的教学很适合二年级的小学生。

1.采用游戏的方式既巩固生字教学,又开发了学生的思维

在巩固生字的教学环节中,首先问学生: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来做 一个看看,听听,找找的游戏,看谁最找得又快又对。教学则采用多样形式: 看实物拿字卡;看动作拿字卡;说城市拿字卡;猜字谜拿字卡。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体现了二年级识字的教学的特点。2.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

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通过“究竞是谁发明了邮票打孔机”这一话题,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悟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辩论,去激发学生极具个性的独特见解或阅读感受,以达到在入情入境的充分阅读中,自悟自得。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语句悟读、品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复述去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认识以及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和态度。也为第二学段复述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3.注重课文中的知识点,双基教学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在教学中,注重词语的积累和运用,如在悟读“那位先生做了一个什么样的举动吸引了阿切尔”引导学生用而且说句子,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你能不能给立即、仍然换个词,在学生了解邮票是怎样发明的基础上,出示有概述性的填空题,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拓展活动中,一是以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通过获取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如:邮票的齿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启示,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由于这个问题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发言踊跃,有的说:“卫生纸之间的空隙有齿孔。”有的说:“日历上有齿孔。”有的说:“方便面的包装有齿孔,一些药品的包装也有齿孔„„”二是安排了说一说“我知道”,这是结合了课文内容,展示多种有趣的邮票让学生欣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给带有齿孔的纸,让学生动手撕一撕,感受阿切尔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方便。这一实践活动的安排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加强了语文的实践活动。最后通过写话的方式,让孩子们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2009

上一篇:十九大教师学习心得下一篇:冬至快乐朋友祝福句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