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满意度调查分析(精选9篇)
1.新农合满意度调查分析 篇一
陕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
——以华县为例
化学与化工系 制药工程专业2008级 082042229 王伟
一、前言
(一)、调查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何协调城乡差异、构建和谐城乡关系成为了党和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医疗改革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步。我国城乡卫生医疗和健康水平之间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距,特别是贫困和边疆地区农民群众健康状况较差。我国卫生资源约80%集中在城市,其中2/3又集中在大医院。我国城乡人口比例是‚三七开‛,但是卫生资源所占比例为‚七三开‛。我国卫生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表现在质量上,高素质的卫生医务人员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农村、边远地区或贫困地区缺医少药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观[1]。另一方面,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9%以上,财政收入达到18万亿元,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
陕西省位于西北地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陕西省卫生资源总体不足,结构不合理。每千人口拥有床位仅2.05张,人均卫生财政拨款20.72元,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如陕西80%的卫生资源分布在城市,占全省总人口70%的农民只拥有20%左右的卫生资源。一些贫困地区仍然存在缺医少药、因病致贫返贫现象。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正式确定了‚多方筹资,农民自愿参加‛为原则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规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计划于2011年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
(二)调查的目的及意义(1)调查的必要性及意义
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各省均有不同的参与形式、补偿方案和方针政策,其实施进度和效果各有千秋,呈现全面发展但又发展不均衡的形势。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因此十分有必要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调查研究。
(2)调查目的
我们深知,我们的调查也许不必然能得到一个适用于任何情况的究极解决方案,但我们想通过将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农村地区各自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经验和不足尽可能客观地呈现出来。总而言之,这篇调查报告的目的并非提供一个现成的运行模式,也非仅针对 ‚新农合‛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某些问题探索解决之道,而是希望从表面和内在两个方面深层次挖掘被调查地区的‚新农合‛发展状况,为今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三)调查地点
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华州镇,人口6万人,下辖42个村,部分村组已经融入华县城区,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
陕西省渭南市华县辛庄乡,人口21349人,下辖14个村,整个乡镇地处偏僻,极少工业,属于典型的传统农业型乡镇。
在我们调查的准备过程中发现不仅在不同的省份存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标准不一的现象,在同一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农村之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贴标准也有所差别。因此将以轻工业和商业为主,较富裕的华州镇和以农业生产为主,较为贫困的辛庄乡作为考察对象更有利于我们的分析、对比。
另外,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涉及面广、方针政策规定得较细,仅以村为单位进行考察难以总结出‚新农合‛的特点和不足,这也是我们这次以乡为单位,在乡镇管辖内挑选典型村组进行考察的原因。
(四)调查对象
陕西省华县卫生局下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华县 人民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科、华县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华县华州镇西关村和王什子村部分村民和干部、华县辛庄乡南侯村部分村民和干部。
(五)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为2010年8月。
(六)调查方法
走访卫生局‚新农合‛办公室相关责任人、深入‚新农合‛定点医院和患者交流、亲临实地调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状况、拍摄现场照片、查阅文件资料等。
二、调查内容及结论
(一)本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状况
华县是全国第三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项目县,现已初步形成了‚新农合‛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我们尝试从资金来源、补偿模式和农户参合率这三个方面来总体掌握其发展的真实情况。
1、资金来源
华县本地农户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没有任何年龄与病史的限制,任何农户只要凭自身户籍证明和村委会证明即可加入。根据华县卫生局的资料(见附录)显示:自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式在全县推广以来,该县逐步建立了‚以县为单位统筹,以农村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政府补助为主,集体扶持与个人缴费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可见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主要有两个来源:农户个人缴费和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配套拨款。
2、补偿模式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体而言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关于一些细化的诸如补偿模式的问题各省市、乡镇尚处于摸索探讨的状态,目前全国并没有统一有效的方案。(1)新农合补偿的总体政策
我们了解到,在2006年至2008年3年间,华县一直实施的是‚住院统筹为主,辅助建立家庭门诊帐户的统筹补偿模式。所谓‚住院统筹即指加入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户(下文简称‚参合户‛)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所获得的指定医疗项目及服务、服用的指定药物[8]所产生的费用由专门机构按规定比例报销(有上限额度)。而据卫生局‚新农合‛办公室负责人所述,由于‚新农合‛刚起步之时合作基金有限,他们在制定补偿政策时考虑到住院的参合户大多病情较重,为了让参合户重病先治,有病能治,所以补偿资金优先住院统筹。而对于在医院或诊所里进行初步诊断和用药,不需住院治疗的门诊参合户则是采用‚建立家庭门诊帐户‛的办法,将参合户所缴纳的费用按比例每人每年打入个人专有的帐户之中,帐户内金额可以在乡、村卫生院或指定诊所报销门诊费用(2)住院统筹补偿具体方案
华县住院费用的补偿比例和起付线因定点医疗机构的级别不同以及住院费用总额的高低而有所不同,起付线(含)以内的医疗费用不计入补助范围,每人每累及医疗补助最高限额5万元,(3)申请补偿流程
目前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采取的是返还式补偿,即参合病人凭《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本人身份证明以及村委会证明到
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科(以下简称‚合管科‛)办理手续,先行缴纳应付款项,出院后凭发票申请住院补助兑付。同时该县对于住院费用补助的发放有着严格的程序,金额较大的补助必须经过华县‚新农合‛办公室亲自审批,县外就医需要多重手续。这样有利于对资金的监管,但同时也造成了农户领取补助的繁琐与不便。
3、农户参合率
通过行政和宣传手段的配合运用,华县全体农户的参合人数由2006年的75.9%上升到了20010年的96.5%,达到了基本覆盖。
(二)华县‚新农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政府向农村群众提供的一种医疗保健服务,最终需要地方政府来实施。
一项政策要得到良好运行仅仅符合当地需要是不够的,它同时还必须被民众所理解、运行过程之中有着良好的制度和透明度。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因为前期宣传没有到位、农户对政府不信任、制度设计缺陷等原因,该县在‚新农合‛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种种问题。
2、制度构建的缺陷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白居易‛(1)费用缴交问题
人从生到死的生活每一步都应是一种隔着柜台的现钱买卖关系 ——狄更斯‛。任何政策,一旦涉及到金钱,都会产生种种本不应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部分民众不理解为何收费 严格来说,这一点应该是政策宣传不到位的后果,放在这一段仅是为了叙述方便。在我们对南侯村村干部进行采访的时候他就提出来这个问题,有些农户根本不懂政策,弄不清‘新农合’的费用和粮食税的概念,每次去收费他们就说:‘政府连税都免了,你们还这样乱收费’搞得我们都很为难。②费用征收时间不合理
华县‚新农合‛费用的征收集中在每年的10月份,这个月份恰恰是农闲之时,大部分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户家中仅留下老弱妇孺。而这些老人、妇女一来没有经济权利,二来对陌生事物谨小慎微,所以每次征收工作中这一部分农户的费用是最难收齐的。③部分农户无力缴费
虽然华县对于五保户和贫困户实行免费‚参合‛,但是华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除了以上两种经济困难群体之外,在广大的农村还有很多农户交不起每年每人20元,每户家庭(按三世同堂算)将近150元的费用。村干部知道他们的情况,也不忍心去催缴,因为他们的家境‚实在太造孽了。(3)补偿方案不合理
补偿方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核心,是参合患者对于‚新农合‛最直观的看法和感受,影响到农户的参合积极性。华县‚新农合‛的补偿方案历经变动,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①定点医疗机构垄断
名义上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有50多家,但其中90%都是乡镇级甚至是村级卫生院或卫生所,真正有实力诊断治疗大病、难病的只有华县人民医院和城关医院两家。这样就造成了定点医疗机构没有竞争的垄断,药价和医疗服务价格虚高 ②补偿范围较窄
‚好钢用在刀刃上‛,相较于发达的东部地区,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华县只能将有限的资金用到真正急需的患者身上。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规定的补偿范围较窄。
我们这里所说的补偿范围并非受益客体的广度,而是指制定补偿的医疗服务种类和药品种类。在最新的《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9年政策综述》中的除外责任一节中划定了各种不予报销的情形,有一些情形是可以不予报销的,如各类有责任方的意外伤害及交通事故引起的医疗费用、各种非功能性美容费用等。但也有一些我们希望在经济发展、资金筹集到位的时候能够列入补偿范围,如救护车费、院外会诊费、进口义肢费、助听器费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华县除城关镇、少华乡和华州镇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的门诊费用都属于不予报销的范围,这也是当前华县迫于经济实力所作出的一个无奈的选择。
③领取补偿手续繁琐
某种程度上来说繁琐的手续是被逼出来的,上文我们了解到在华县‚新农合‛实施初期骗报基金的现象严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没有建立一个严格的补偿款申领手续,导致医院和农户想要骗报骗领基金相当简单,为了管理和控制基金的流放,华县对于‚新农合‛补偿的发放的审验相当严格,补偿金额超过2000元就必须由‚新农合‛办公室亲自把关发放,参合患者到外县医疗机构就医甚至需要监审员核算、监审股长复核无误才能领取。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患者住在离县城几十里、几百里的乡下,进城一次耗时短则1个钟头,多则半天,往返更是要‚早出晚归‛。而且每个月的补偿领取时间都集中在当月25日至下个月5日之间,除掉节假日仅仅只有9天,领取补偿相当不便。
在新农合基本达到全面覆盖的今天,如此严格的补偿申报领取制度已经不适应形式的发展,我们认为从方便群众、增加‚新农合‛的吸引力的角度来看,补偿申领流程应该朝简化的方向发展。三 建议 总而言之,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在贫困地区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问题:
1、资金方面
(1)、国家和省市级拨款应向贫困地区偏斜
此次调查表明,费用的缺口是困扰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的一个拦路虎。包括华县划定的不予报销范围、实行的家庭门诊
帐户制度等,都是因为资金缺口而带来的无奈的选择。由于自身财力不足,单纯依靠基层财政和农户缴费完全不能满足‚新农合‛的发展需要,国家和省市级拨款是最重要的筹款来源上。为了更好的实现国家规定的将门诊小病、慢性病纳入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家和省市级拨款应优先考虑贫困地区。(2)、贫困地区农户全体免交或者从中央直补资金中扣除
不同于富裕的乡镇,贫困地区的农村人均收入非常低,以东阳乡为例,最偏远的山区桐市村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虽然五保户和贫困户可以免交,但大部分群众仍旧无力负担20元左右的费用。强行征收反而会导致村民反感,而且会导致行政成本过高。与此同时每年政府都会向农村地区发放用于补贴农业生产的中央直补资金,这一部分是固定的。我们希望在一些无力缴交费用的地区实行签订合同的代为扣缴制度,即每年年初农户与‚新农合‛办公室签订合同,农户将自己直补资金的一部分直接交给‚新农合‛办公室充当‚参合‛费用,而‚新农合‛办公室则保证参合农户的卫生医疗。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费用问题,据悉这种‚合同制‛的‚新农合‛实施方案已经在湖北部分地区试点,但在全国大多数地区,中央直补资金仍然是一根政策高压线,地方政府谨小慎微,不敢乱动。
另外一个解决办法就是直接免除贫困地区农户的‚参合费用,在新型农村医疗的补偿基金中,农户个人缴费仅占20%左右,即使完全免除贫困地区农户的‚参合‛费用,也不会过于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2、制度方面
在理论依据一节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是一种‚地方政府的活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是否可以理解并且有透明度,对公民是否有效力,程序公正、分配结果是否公平,直接关系到它的被接受程度。所以建立一个良好的制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总的来说建立制度的原则是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提高自身的透明度和保证程序公正。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条考虑的方向:(1)完善自身监管
在我们对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新农合‛办公室自身的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这也许并不仅仅是华县一个县的问题。没有约束的权力很难不导致权力寻租的现象发生,我们建议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约束管理者的行为。
横向来看:应该加强管理机构的内部监管,在‚新农合‛办公室内部可以设立监管科,管理资金流向;放宽定点医疗机构审批补偿款发放的额度,防止资金过于集中。
纵向来看:应该对关系民计民生的‚新农合‛补偿基金进行严格的审计,发现问题要严加查处;卫生部门要建立对‚新农合‛基金的事前和事后监管制度;开通专门渠道,如邮箱、热线电话等鼓励群众举报挪用滥用基金现象等。(2)简化申领流程 相较而言,全国范围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手续非常简便,仅需要本地户籍和村委会证明即可,有的省市甚至连村委会证明都不用提交。但是在补偿款的申领上或多或少的都存在手续繁琐、申领时间短、申领流程复杂等问题。在当前的情况下,过于严格的申领手续不仅会打击农户的‚参合积极性,而且还会增加‚新农合‛的运营成本。对此,我们建议在工作时间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申领应和医院方相同;赋予医院合管科更多发放补偿款的权利,因为医院合管科比较了解参合患者具体信息,在避免农户谎报补偿金的同时也能更有效率地为参合患者服务;和县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联系,统一各地‚新农合数据库,在补偿金发放上可以直接从县外‚新农合管理机构调用参合患者病例数据,这样就可以节约审核成本,提高审核效率。
四、总结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一直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和资金,重工轻农‛现象导致了农村发展的长期滞后。当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 们回过头才发现农民的贫困、农村的破败、农业的衰落不仅让中国一半以上的民众没有享受到改革和发展带来的成果,也反过来影响到工业发展的根基。基于此,我国政府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新生事物,它在国内外都没有可以直接参照的具体方案。而我国地域广阔、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市农村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决定了‚新农合‛的具体政策不可能千篇一面,它的全面实施也不可能一措而就。各级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时,一定要注意因地制宜,中央确定新农保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由各地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集体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水平等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办法和试点实施方案。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让中国的农业再次腾飞。
2.新农合满意度调查分析 篇二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江西省婺源县清华村、黄村和虹关村的农业户籍人员。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随机走访当地195户农民进行问卷调查,与农民进行面对面的访谈。
1.2.2 分析方法
用Excel2007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建立数据库,用Excel2007和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分类频数、频率统计、交叉表分析和χ2关联性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
2 总体情况
2.1 新农合政策基本情况
婺源县是全国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地区,从2003年8月1日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2004年婺源县农民每人每年参合金为10元,2005年为20元,2006-2010年为30元,2011年到目前为止,参合金为50元。参合费用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缴费方式由村干部组织定时定点主动收取为主,逐户集中收缴为辅。
在婺源县,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为90%,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为75%,县外定点、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为50%、35%(见表1)。参加合作医疗对象住院时一律先垫付医疗费,出院时凭相关材料到定点医疗机构报销。
2.2 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男性56.9%,女性43.1%,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当地男性在家庭中一家之主的角色较为明显,掌握经济权,文化水平也普遍高于女性,在调查女性时会以不识字不会说普通话为理由不接受采访。年龄在20~40岁的人数占23.1%,40岁以上的人数占76.9%,走访调查发现当地以中老年人口为主,青壮年外出打工居多。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1 当地参合率和满意度频率分析
以家庭为单位,农民全家参加新农合的占95.4%,部分成员参加的占1.5%,不参加的占3.1%;其中43.1%的人满意,41.5%的人为可以接受,认为不满意的占15.4%;84.6%的人认为新农合有利于农民。说明婺源县农民的参合率高、满意度较高,普遍受欢迎,新农合切实地为当地农民群众带来了益处,减轻农民的就医困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3.2 农民对新农合了解程度频率分析
对新农合“了解一点”的农民人数最多,占47.06%;其次是“不了解”占32.77%;“基本了解”的仅占20.17%。尽管参合率高达96.9%,但是非常了解新农合政策的农民占少数。在对农民“了解新农合的途径”调查得知,多数农民主要是通过在缴纳保费期间乡、村干部的讲解了解到的(占被调查人数的60%),这说明在婺源县大多数农民对新农合的了解不够全面、途径过于单一。
未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反映没有参加的主要原因是对新农合不了解和没有看到新农合的惠民之处。这种情况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加强对新农合的宣传力度,使更多农民充分知晓新农合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报销程序,有助于提高参合比率和参合意愿。
在“是否公开医疗保障金的使用情况”的调查中,仅有18.1%的人看到过村里公开资金使用情况,61.5%称没有看到过,村民表示非常希望看到医疗保障金的使用情况。
3.3 报销比例分析
在我们所调查的家庭中,有16.9%认为报销比例很高,40%认为报销比例较高,认为比较低的占41.5%,有1.5%认为报销比例很低;在得到过报销的人群中(占总调查数的80%),多数认为报销比例较为合适,而未参加过报销的人群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报销比例较低,笔者认为这是因为仅用报销比例的数值不能让农民直观的感受到新农合的惠民之处。
一些农民因为不了解报销比例、报销项目、起付线等报销制度,认为只要是就医产生的费用新农合都能给予报销,因此对报销费用的期望值过高,实际报销费用与期望值形成过大差距,造成满意度降低;由于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有限,遇到重病、大病没有能力救治,农民只能选择更远、更高一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然而报销比例不增反降,增加农民负担,使得部分农民认为新农合报销比例不高。
3.4 报销方式分析
在“你更喜欢的报销方式”一题中,有72.3%喜欢“就诊时直接减免”,“先支付全部费用,再立即在就诊医院报销”占16.9%,现行的报销方式“先支付全部,再到定点报销机构报销”仅占7.7%。调查结果显示,现行的报销方式不能使大部分农民感到方便,通过访谈了解到现行方式增加了农民的路费和时间成本,筹钱看病也是难事。就婺源县而言,农村与乡、镇距离较远,对于居住偏远地区的村民来说报销手续更为繁琐。笔者建议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先进的管理手段,建立完善的网络报销系统,试点进行及时报销制度。
3.5 对不满意原因的分析
尽管新农合制度的实施给农村居民的生活带来便利,能够减轻就医困难和医疗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使大家对新农合满意度不高。农民的满意程度是对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反映[1]。
农民对新农合制度不满意的调查中,排名前三的是:到定点单位看病不太方便、定点医院收费水平、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水平,占比分别为35.6%、28.9%、15.7%。目前我国农村看病远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村民患常见病、多发病习惯选择距离较近的村卫生室,而到乡、镇卫生院看病对于居住偏远地区的农民又十分不方便,来回时间、车费等加起来的成本比到乡镇卫生院看病的花费还要高。
3.6 影响婺源县农民新农合满意度的单因素分析
从了解度、参保方式、资金公开情况、报销方式、是否报销过五个变量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对P值的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两变量之间有关联性)可见,了解度、资金公开情况、报销方式和是否报销过对满意度有影响。其中,了解度越高,满意程度越高;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仍有半数以上认为可以接受,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为个人对此事抱有不关心、无所谓的态度有关,并不影响整体趋势。是否报销过与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对于未报销过人群,得到报销的人群满意度更高(见表2)。
4 讨论与建议
4.1 加大各级宣传力度,提高参合农民防患意识
由于宣传不到位,很多农民没有领会新农合保大病、抗风险的意义[4],从走访调查得知宣传是农民接受信息最熟悉、有效的手段,做好新农合的宣传工作,是新农合工作发展的关键。增强对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和了解,提高知晓度和健康意识,有利于新农合的开展。
可以采用多种宣传方式如广播、宣传栏、召开村会议等通俗易懂的方式,改变以往宣传仅停留在形式的局面上,提醒农民在报销中易于忽略和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使广大农民真正了解新农合的意义,增强农民的健康防患意识[5]。
4.2 建立培训、交流和轮转制度,改善基础条件,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在访谈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农民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态度和看病手续表示满意,认为医生态度好,看病手续简单,不需要排队,报销比例也高。但是在生病时仍愿意到更高一级的医疗机构去,甚至到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看病。对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和医疗设备的不信任是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6]。调查可知,农民更希望在适当的花费下就近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迫在眉睫,除了对医疗设备和资金的投入外,医疗服务水平更多的取决于医务人员的水平。
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轮转制度,加强培训和交流,提高现有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同时要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将补偿制度明朗化,为基层留住卫生人才。
4.3 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杜绝参合前后药价不一的现象
部分农民反映实施新农合后药价不降反增,在参合后药价人为的提高,导致即使报销过后,花费也要高于参合前。而且同样的药品,不一样的价格,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明显高于个体医疗机构,以致于有的农民一旦生病,宁可选择价格较低的个体医疗机构,而放弃可报销的定点医疗机构,从而降低了满意度[7]。
农民盼望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能够尽快降到可承受范围。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药品价格的监督和管理,明示各药品的标准价格,对于擅自提高药价的医疗机构调查清楚勒令整改。同时,国家加大对新农合资金的投入,各级机构要降低起保线,逐步提高补偿标准,提高封顶线和报销比例,减少自费药品比例,一些常见的慢性病门诊也应提高报销额[3]。
4.4 加强农村流动人口管理,突破新农合地区区域性限制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个别村民在被问到新农合相关情况时,态度较为强硬地拒绝我们,在反复追问之下了解到,他们由于不是本地户口,虽然在户籍所在地也缴纳了新农合费用,却在本地享受不到新农合的优惠政策。新农合的初衷是让农民能够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现在农村流动人口范围广、数量多,很多流动到外地的农民无法享受到新农合,试点突破区域内、省内新农合与户籍分离,让更多的农民切实享受新农合,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8]。
通过此次的调查和分析,对江西省婺源县新农合实施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农民能够得到一些实惠,但也反映出来一些问题。政府部门发挥其公共职能,加强监管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民能享受到实惠的医疗服务,这是调查中婺源县农民对新农合制度改革的期望。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索既能符合农村实际,又能满足农民需求的管理模式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周贤君,李立清.以农民满意度为视角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基于湖南省中方县的问卷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19-24.
[2]王博,杨修民,谭操,等.湖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创新,2011,8(18):8-10.
[3]李丽,胡伟,冯小影.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影响因素及满意度分析——基于安徽省13县368个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2,(1):117-121.
[4]翟慎重,张滨,湛勇,等.重庆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6):614-616.
[5]刘莉,周燕知,罗秀.都京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满意度调查报告[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2,27(1):71-72.
[6]王碧华.广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与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25(11):12-13.
[7]姚敏,陈立明.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认知与评价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6):408-410.
3.新农合调查实践策划书 篇三
一、活动背景:
近几年看病难,看病贵成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进一步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在保障基本医疗费用报销上,加大对大病的保障资金的投入,进一步缓解降低农民的看病费用!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目前,新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正在迅速普及推广,随着工作的深入展开,这项惠及六千万农村人口的政策使广大农村群众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看病难”的问题,然而在不同的地区也存在不同的问题。对于报销范围以及比例等各项详细的信息进行调查,有助于帮助大家了解新农合的主要情况。
三、活动名称:
河南“新农合”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河南省惠济区人民医院的实证调查
四、活动流程:
活动前的准备:负责人组织组员开会,主要安排工作的具体任务。组员积极的提供自己的意见。讨论并深入理解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做好会议记录。
活动中的流程安排:负责人对组员进行分组,每2个人一组。各组对本地的医院进行调查。针对事先设计好的题目进行调查。召开会议,讨论这次调查的不足以及下次调查的补充。
活动后的收尾工作:调查结果进行汇总,然后进一步整理得出结论。将材料进行整理,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对本次调查进行总结,包括研究新农合制度。
注意事项:对于一些很难到达的地点,我们可以询问熟悉此医院的居民进行访问。经费的开销必须明确的标注。
4.新农合满意度调查分析 篇四
08级思想政治教育祝鑫鑫
【摘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解决农民看病难问
题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该文从笔者的实践调查经历,结合国家政策,以访谈乡村医生和农民的方式来探究新农合实施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探析了各方心态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求细节的完善。
【关键词】新农合现实问题 政策建议
一、关于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1996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现在许多农村发展合作医疗,深得人心,人民群众把它称为“民心工程”和“德政””。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因此新农合在2003年即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预计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据笔者调查,在家乡的农村绝大部分都已加入新农合,且效果明显,政策口碑非常好。毕竟大病住院报销减轻了本就负担甚重的农民一大负担,是一项惠民工程。因为“看病难、看病贵”曾被称为中国老百姓头上的“新三座大山”之一,农村“看病难”更成为“一保五难”中最令农民挂心的难题。这一制度的覆盖实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此难题。但基于唯有住院才能报销的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在浪费宝贵的医疗资源,因为许多农民出于现实的计量,对于某些病情也往往毫不犹豫地选择住院。在传统的观念中,住院永远是彻底解决病根的上佳之选。但这只是极少的现象,因为农民整天要忙于农活或者副业,没有闲心去住院,非到万不得已他们不会去住院的,那成本太大。
由此看来,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顺应形势,适合国情和经济发
展状况的理性制度安排,在为农村居民提供适度的医疗和卫生保障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从部分省份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医疗保障的依托
在中国农村,随着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逐渐退出,造成了农村人口看病贵和看病难等现实问题,甚至一些农民因此而致贫和返贫。这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并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因此,农民迫切需要一种新型医疗保障制度,能够满足医疗和卫生保健的需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是应农民对医疗保障的迫切需要而产生,为农民的健康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这一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大病实现统筹,个人账户可以累积转存,解决了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增
强了农民的自我保健和保障意志,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使得绝大多数农民愿意为自己的健康投保。
(二)新型合作医疗为大病医疗提供了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了大病统筹机制,比如安徽省参保的农民以户为单位每人每年交10元的保险费存入个人账户,就能得到国家、省、市、县财政共计40元的补贴形成社会统筹基金,参保者大病治疗所发生的费用就可以按规定的标准得到补偿。这一机制切实解决了农民大病治疗问题,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三)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和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旧合作医疗制度相比,统筹层次高,管理体制健全,各级财政补贴到位,并逐渐形成了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以安徽省为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县为统筹单位,各乡村的缴费都要交由县经办机构统一管理,并按照统一模式建立了县协调委员会、县经办机构和监督机构,实行缴费、筹款、核算、管理和服务的一体化。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有效地规避了制度运行的道德风险问题,提高了制度的安全性和效率。根据贵州省三个乡镇的无结构访问调查,绝大多数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管理与服务体系比较满意,只有个别农民认为服务需要改进。
二、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开始试点到现在,从制度设计到运行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宣传不到位,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意志不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对象是农民,农民对合作医疗的认志和接受程度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和农民的主观期望效用有很大的关系,主观期望效用能否达到要求或者能够达到多大的要求指标,这就决定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意愿。因此,如何通过宣传使农民从思想上意志到参加合作医疗的重要性便成为一大问题。在农村经济条件还不宽裕的地区,农民希望有合作医疗,但对医疗消费又存在着侥幸心理,与吃饭、穿衣、孩子上学等刚性支出相比,看病花钱是次要、随机的,主观期望效用值偏低,对潜在的医疗风险缺乏足够认志,没有一种固定的医疗、消费投入意志。再加之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政策缺乏深度认志,工作方法简单,对合作医疗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许多农民产生不满情绪,担心重蹈覆辙,对制度存在一定的信任危机。加上种种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农民变得怀疑、谨慎,产生了理性农民在合作医疗中的“不理性行为”,以至于影响了此项工作的效应。
(二)农村医疗条件落后
1.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基础设施简陋。由于资金的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部分基础设备损坏无力维修,医疗设备使用率较低,不能满足卫生医疗的需要,严重影响地方卫生部门的工作进度。
2.卫生资源的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就农村与城市卫生资源的配置来说,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卫生资源;而农村配置的比例极少,造成农村卫生基础薄弱、基层卫生机构服务水平低下、质量偏低、部分贫困地区缺医少药的局面,有些地区由于乱办医、盲
目扩张地方医疗机构,使资源闲置和浪费的问题突出。
3.基层卫生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据有关部门调查,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所占比例为11.5%,专科以上学历为19.3%。在大多数的农村卫生队伍中,简单的跟师学徒仍存在于基层卫生室,就是在县级卫生院工作的医务人员中,仍存在着一些没有过硬技术的医务人员,而这些医务人员根本没有进修学习的机会,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得不到农民的认可,基层卫生人员素质令人担忧,这也使得农民的主观期望效用值降低,从而影响了参保意愿。
(三)资金筹集和管理存在不足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困难。由于农村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认识不够、理解不透彻,再加上农村居民比较分散,乡镇人员采用挨家挨户上门收费的方式,在收费困难的同时,也增大了工作量。在筹资原则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坚持个人投入为主、集体扶持、政府财政适当支持为辅,但部分地方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专项医疗拨款迟迟未见。最终,合作医疗资金就落到了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身上,农民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主力。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使用监管不力。目前,合作医疗的监管在乡一级的工作主要是由乡卫生院承担,日常监管只能靠卫生院的自我约束,这很容易给合作医疗管理带来隐患,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良性运行。因此,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资金运作,建立健全各项财务会计制度,形成对合作医疗经费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四)制度不完善
1.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这就要求合作医疗管理及工作人员必须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把握好市场经济的规律,做好合作医疗的管理。然而,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中,没有完全应用科学管理程序,不少地方政府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及管理经验。
2.以大病为主的医疗补偿政策存在缺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同于传统的合作医疗,两者有一定的联系,其最大不同是传统合作医疗立足于预防、保健生活中的多发病、常见病,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立足于大病保险,以大病统筹为主。政府、社会和个人的筹资都是用于补助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费用。重点放在了大病治疗上。这在多发病普遍存在的农村似乎有些不太合适。
三、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的意义
据有关媒体报道,至今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另外,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窄,不足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广大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处于“空白地带”。疾病,像一把利剑挂在农民兄弟的头上,“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中国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将进一步加剧,要使这一转型能够平稳推进,整个社会需要构建严密而可靠的安全网。因此,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问题本身,解决农民的看病难,不仅仅是尊重农民起码的生存权的问题,更是建设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解决农民的看病难?回顾历史,我们曾经解决过这一问题,而且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1993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投资与健康》指出:“直到最
近,(中国)一直是低收入国家的一个重要的例外……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医疗保险几乎覆盖了所有城市人口和85%的农村人口,这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人口还占全国人口80%,但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6岁提高到了68岁。专家们承认,这种健康业绩的基础是在“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资源配置大格局中,辅之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网络、遍布每个农村社区的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队伍和合作医疗制度的“三大法宝”。因此,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是新时期建设新农村题中应有之意,是非常必要的。
四、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前景
在相关经济政策保障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普通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此基础之上,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医疗卫生提高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偏远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问题更加突出。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农村有40%-60%的人没钱看病,导致农村贫困人口比例攀升。在西部地区,60%-80%的患病农民死于家中,无法得到良好的救治。2002年,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贫困农民实行医疗救助。2003年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的通知。之后,全国各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面展开,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到2007年上半年,已经覆盖了全国84.9%的县和82.8%的农村人口。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已经表现出一些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经验,预示了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基本方向。我们有必要对这些经验和做法进行进一步归纳,形成相对统一的稳定模式,通过法律将其定型化、制度化,然后结合各个地区、不同类型农村的具体情况,由点及面地推广,逐步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因此,我们有信心让新农合制度更加完善,并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大的利益。
五、结语
虽然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仍然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它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的社会系统工程。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一个崭新、健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广到全国农村,切实解决农村医疗卫生问题,造福广大农民,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杨红燕《政府间博弈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推行》 【J】云南社会科学.2007(1):73-77
邬德政《从消费动机看我国农民消费》【J】学术界.2008.5(3):218-222
邹文开《农村新型医疗保障政策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301
海南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论文题目:关于家乡新农合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2008级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祝鑫鑫
5.新农合满意度调查分析 篇五
问题分析
2012-7-3 15:14:06 来源:《劳动保障世界》2012年第2期
李立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摘 要:本调研通过对北京市平谷区某镇辖区内237名0岁~14岁的农村儿童“新农合”的参保现状、医疗服务及补偿情 况、政策满意度三方面的内容调查,分析了“新农合”背景下农村儿童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儿童,“新农合”,医疗保险
儿童在我国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全国14岁以下的儿童有2.2亿人,其中农村儿童占一半以上。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乃至国家及民族的发展和传承。对个人而言,儿童时期的健康状况最终会影响以后的发展乃至终身的成就。儿童由于自身存在免疫系统不健全、抵抗力弱、心智发育不完善以及缺乏判断力等特点,所以他们极易受到疾病的侵袭和外界危险事物的伤害。目前,我国儿童总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亟需实施相应政策措施对儿童健康状况进行保障。农村儿童,相对于城市里的同龄人,他们有天生劣势,处于社会边缘的农村居民身份。儿童患病使家庭因病致贫或者因病返贫的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疾病医疗费用成为农村居民日益沉重的负担。“新农合”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儿童的健康状况,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的出现,但同时还存在一些亟需改善的方面。
1.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北京市平谷区某镇‘新农合’背景下农村儿童医疗保障现状”调查数据。调研地点选择该镇,主要是基于以下的原因:第一,该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农村儿童医疗状况有所改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二,该镇农民收入以第一产业为主,农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出现,医疗救助工作任务较为繁重。该镇的经济发展状况在平谷区处于中等水平,可以说具有较为普遍的代表性。该调研的调查对象是户籍在北京市平谷区某镇的农村儿童,对儿童的界定采用医学界惯用的界定标准,即年龄介于0岁~14岁之间。通过对儿童家长发放问卷及对部分家长进行访谈获取调研资料。
本研究采用数据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农村儿童“新农合”参保状况、医疗服务及补偿情况按照现实情况分组,对政策满意度按照程度高低分组,采用构成比的方式进行描述性分析。
2.调查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66份,其中,有效问卷237份。参与调查儿童的家庭人均年收入大多集中在5000~10000元之间,占63.7%;少数为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的特困户,占6.6%。在家庭对子女年支出的排序的调查中,子女教育支出、食物支出和子女医药费用支出排在前三位。
2.2 调研地农村儿童“新农合”参与状况
参与调查的农村儿童中参加“新农合”的占94.1%。在对未参加“新农合”的14名农村儿童未参合原因的调查中,有8名儿童是由于家长认为身体很好,没有必要参加“新农合”,6名儿童是由于家长不了解“新农合”政策而未参加。在个人承担部分参合费用缴纳情况的调查中,大多数儿童个人承担部分参合费用由家庭缴纳(81.1%),少数家庭困难儿童个人承担部分费用由乡镇集体或村集体垫付(18.9%)。大部分参与调查者认为参合费用适中。
2.3 医疗服务及补偿情况
在对子女不幸患大病,选择到哪级医院就医的调查中,家长首选将孩子送到市或者市级以上医疗机构就医(51.5%),其次选择到区医院或二级医疗机构就医(42.6%),选择乡村卫生室或一级医疗机构的最少(5.9%)。在对乡村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水平的调查中,认为所在地乡村卫生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一般的最多(77.7%);认为所在地乡村卫生医疗机构服务水平较差的占18.0%;认为所在地乡村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水平较好最少(4.3%)。在对儿童医疗费用的调查中,有55.8%的参与调查者认为能够勉强接受,38.7%的人认为儿童医疗费用高、难以承担,认为目前儿童医疗费用较低的仅占5.5%。参与调查的儿童中,在过去一年中享受过“新农合”医疗补助的占51.6%。在对“新农合”带给儿童补助比例高低的调查中,认为补助比例低的最多(61.7%),其次为认为补助比例适中的占35.2%,认为补助比例高的最少(3.1%)。超过半数的参与调查者认为儿童大病补助封顶线偏低(52.4%)。
2.4 政策评价及建议
在对“新农合”制度中有关农村儿童医疗保障内容的了解程度的调查中,大多数参与调查者多少了解一些(70.7%),完全不了解的参与调查者占25.4%。在对“新农合”对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方面的效果的调查中,有61.3%的人认为效果一般,认为效果好的占35.2%,认为效果不好的占3.5%。在对“新农合”在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方面的作用的调查中,所有被调查者都选择了疾病治疗和儿童大病,营养保健、疾病预防和康复治疗没有人选。在对希望“新农合”今后对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所起作用的调查中,选择将儿童大病排在第一位的调查对象最多,占32.8%;其次为将疾病预防排在第一位的,占28.9%;将营养保健排在第一位的占25.0%;将疾病治疗排在第一位的占9.4%;将康复治疗排在第一位的最少,占3.9%。
3.“新农合”背景下农村儿童医疗保障政策评价
“新农合”制度规定参与者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这使得长期以来游离在医疗保障制度之外的农村儿童有机会加入“新农合”,从而使农村儿童的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也减少了农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出现。但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以及对部分调查者进行访谈,可以发现“新农合”背景下农村儿童医疗保障存在如下问题。
3.1 “新农合”政策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14名没有参加“新农合”的农村儿童中,有6人是由于家长不了解“新农合”政策而未能参加“新农合”。在对部分家长进行访谈的过程中,有家长表示自己由于不了解“新农合”在固定时间段统一缴费参合的规定而错过了参合时间,致使当年不能参合。乡村两级政府应加大对“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力度,适时举办关于“新农合”政策法规的知识讲座,让农村居民深入了解“新农合”政策是提高参合率的有效办法。
3.2 乡村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有待改善
乡村卫生室等一级医疗机构,医疗设施水平差,一些儿童常用药品不齐全,致使大部分家长在儿童患病时不得不选择去区级医疗机构和市级医疗机构就诊。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一般高于乡村一级医疗机构,且在二、三级医疗机构就医产生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低于一级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这无益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决。
3.3 儿童医疗费用补偿比例有待提高
随着医疗费用的报销,药品价格也水涨船高,有些医院采取以相同药效的高价药代替低价药的方式来规避利润减少的风险,并且大部分儿童用药不在报销范围之内,这使得农村儿童医疗费用自负比例偏高。“新农合”规定住院及门诊特殊病每人每年最高报销18万,这对于儿童发病率日益增高的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远远不够。在农村居民收入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儿童大病自负费用部分是导致他们重返贫困的重要原因。
3.4 事前预防措施有待完善
儿童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抵抗力弱、心智发育不完善且缺乏判断力,这使他们极易受到疾病的侵袭和外界危险事物的伤害。目前,“新农合”政策只是注重事后医疗费用的补偿,缺少健康体检、疾病预防方面的政策措施。农村儿童家长非常希望“新农合”能有专门针对农村儿童的制度设计,能定期组织儿童体检,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6.新农合满意度调查分析 篇六
“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 (温家宝) 。2009年12月, 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在新疆13个县 (市) 开展, 首批170万农牧民受惠。到2012年底, 新疆已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覆盖。新农保的实施, 能够有效缓解新疆农民日益加重的养老压力, 是一项惠农政策。作为“新农保”政策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人, 农民对于政策实施中的满意程度将直接决定着“新农保”的实施效果。
有关新农保政策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1年以来, 已有多位学者进行了跟踪研究。关于满意度的研究, 李放、黄阳涛 (2011) 以江苏省为例进行调研, 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农民对新农保的满意度较高。张微娜 (2012) 通过对湖北省团风和宜都两个地区的问卷调查发现, 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对新农保制度的实施持有满意的态度。但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满意度下降。河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跟踪调查课题组 (2013) 通过对河北省新农保试点县市进行跟踪调查发现, 虽然农民具有较高的参保率, 但满意度适中, 目前的养老金待遇与农民的期望值还有很大的差距。关于农民对新农保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内学者大多从个体特征、家庭原因、制度因素和政府责任几个方面展开。肖云、刘培森 (2011) 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满意度进行分析发现, 影响农民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老年人生活状况满意度、供养老人的难度、土地对老年人生活的保障作用、新农保政策的认知情况、养老保险费的承受能力以及政府信誉度等。柳清瑞、闫琳琳 (2012) 利用全国20个省市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发现政策信任度、政策了解程度、缴费给付水平三个因素依次对参保农民的满意程度产生影响。周新发、白薇、张博洋 (2013) 采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 农民的家庭收入情况、参保农民的实际年龄、政府对新农保的宣传力度、政府对缴费补贴的力度以及服务水平对农民的满意度有明显影响。那么新疆参保农户对“新农保”政策满意度如何, 影响因子又有哪些, 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方法与变量选择
如果单纯从问卷调查方法获取的满意度, 仅能反映被调查者对新农保的整体满意度, 而不能详细描述影响满意度的各种因素, 需要通过构建一个含有多项政策因素的测量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1. 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是研究将多个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变量转换成几个共性因子的统计方法。其通过找出在多个变量中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 用最少的信息损失减少变量的数目。因子分析的一般公式为:
可以用矩阵形式X=AF+U表示。X为原始变量矩阵, 表示各观测值;F为具有代表性的共性因子矩阵, 即公共因子;A为系数矩阵, 是第j个原始变量在第i个因子上的负荷, 称为因子载荷矩阵;U为特殊因子矩阵, 用来表示原有变量不能被解释的部分, 均值为0。
2. 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
Logistic回归有二项Logistic回归和多项Logistic回归, 主要是针对分类的应变量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应变量为离散型数据, 自变量可以是连续型数据也可以是离散型数据。二项Logistic回归, 应变量Y有两个取值0, 1;多项Logistic回归, 应变量Y可以去1, 2, 3…k等k个取值。对k项Logistic回归, 需要拟合成k-1个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方程:
pi为y取i水平的概率估计值, aj为截距参数的估计值;bi为偏回归系数;βi的估计值。该模型假设βi (i=1, 2…m) 的大小与j (j=1, 2, …k-1) 无关。
3. 变量选择
在参阅了大量参考文献, 并对新疆区情进行结合分析的基础上, 选取了新农保政策满足养老需求程度、手续办理简易度、对个人负担比例等9个指标作为解释新疆农户对“新农保”满意度的因素 (见表1) 。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本次数据来源采用“新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满意度调查研究”科研基金项目于2013年7月~2013年9月进行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新疆范围发放调查问卷, 通过一对一的形式, 即每个家庭只选择一名成员作为被调查对象, 共发放问卷700份, 实际收回458份, 回收率为65.4%;根据答题完整度和题目设置的区分问题进行筛选, 最终有效问卷为387份, 有效率为84.5%。调查中, 男性受调查者为184人, 占比47.5%;女性受调查者为203人, 占比52.5%, 基本为1:1的比例。
从这9项指标统计结果来看, 新农保政策实施以来, 效果比较理想。对于新农保是否能够满足养老需要方面, 58.6%的农户认为新农保政策能够较好的满足养老需要, 34.4%的农户尚不能判断, 只有7%的农户认为不能满足养老需要。新农保政策中划分了100~1000不等的10个参保档次供农民选择, 农民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及需要, 选择适合自身的档次, 能够较好的满足自身需求。农民对该项政策的信任程度方面, 20.7%的接受调查者选择了非常信任, 同时有46.8%的群众选择了比较信任, 只有6.4%的农民表示不信任或非常不信任。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信任程度比较高。而对于该项政策的宣传方面, 自治区政府还要继续努力, 有63.3%的人认为政策宣传比较到位, 有11.3%的农民认为宣传不到位。新疆地域广袤, 农牧民分散而居, 特别是很多牧民居住在偏远的地区, 聚集度很低, 给政策宣传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以上为从直观上对农户的满意度进行预判断, 下面将对这9项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四、新农保综合满意度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1. 变量进行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
在对选取变量进行因子分析之前, 要进行KMO和Bartlett球检验, 一般认为, KMO值大于0.7即表示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对所选变量适用性分析, KMO值为0.803, 大于0.7的界值, 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检验的结果也达到了0.01以下的显著水平, 因此本文适合做因子分析。
2. 提取公因子
对选取的9个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 设置特征值大于1, 提取出三个公因子 (见表2) 。结果显示, 前三项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65.631%。一般认为, 累计方差贡献率在60%以上即表明已经提取出了主成分, 因此, 提取出的三个公因子可以用于新农保综合满意度的测定。
在变量选取中, 运用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 得到因子旋转载荷矩阵 (见表3) 。通过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 可以确定各变量对不同因子的贡献率, 能够对不同的变量进行分类并进行命名, 便于对各成分进行解释。
根据表3可以看出, 第一个因子中, 政策进行了充分的宣传、受到了有效的监督、工作人员服务较好三项具有较大的负荷系数, 综合体现了政策执行过程中农户的认可度, 可命名为政策执行认可度。第二个因子中, 负荷系数较大的有对新农保政策的信任度、对经办人员的信任度、对政府的信任度三项, 综合体现了对该项政策的信任度, 命名为对政策信任程度。第三个因子中, 对个人负担比例、手续办理简易度、新农保政策满足需要三项具有较大的负荷系数, 是新农保政策充分考虑了农民意愿的体现, 因此命名为顾及农户意愿。最终, 将复杂的指标体系简化为“政策执行认可度”、“对政策信任度”、“顾及农户意愿”三项。
3. 新农保综合满意度测量模型
要构建新农保综合满意度测量模型, 首先要计算各因子得分, 本文采用回归法计算因子得分, 具体计算公式为:
获得因子得分后, 还需计算各因子的权重, 方法是依据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重, 计算公式为:
计算得3个公因子的权重分别为w1=0.346;w2=0.338;w3=0.316。
于是可以得到新农保综合满意度测量模型:
4. 新农保综合满意度影响因素排序
要进一步研究各个变量与新农保满意率之间的关系, 还需要借助通过因子分析得到的m个新变量F, 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本次问卷调查采用五级量表的形式设计, 用数字“1, 2, 3, 4, 5”表示满意度从低到高, 收集的数据为一组离散型数据, 因此选用多项Logistic回归的方法考察各公因子特征的边际影响。构建多元Logistic模型:
其中pi (i=1, 2, …5) 分别表示1, 2…5的概率, 其中p5表示“非常满意”的概率。对模型进行拟合度检验, p值为0.000, 模型具有很高的拟合度。
表4是对各因子的参数估计情况, 其中“政策执行认可度”对各满意度水平的影响均显著, p值均小于0.01。“对政策信任程度”一项对农户满意度的影响显著性较高, 对“非常不满意”群体的影响, 在0.1的水平显著, 其它均高于0.05的显著水平。“顾及农户意愿”对个满意度水平的影响显著性较低, 且满意度越高的群体, 其影响越不显著, 对于“比较满意”群体, p值为0.228, 影响不显著。
既然模型具有很高的拟合度, 各因子的显著水平也比较高, 那么可构建影响因子模型:
五、总结
本文通过对9个影响新农保政策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因子分析, 提取出“政策执行认可度”、“对政策信任程度”、“顾及农户意愿”三个公因子, 在对三项公因子运用多项Logistic模型进行排序。结果显示“政策执行认可度”对农户满意度的影响最大, 即“进行了充分的宣传”、“受到了有效的监督”、“工作人员服务较好”三个指标是影响农户的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其中尤以进行了充分的宣传一项影响最大。“对政策信任程度”一项对农户的满意度影响也较显著, 该项对于持中立态度 (即选择一般) 的农民群体影响最大。“顾及农户意愿”一项对农户满意度的影响最小, 特别是对比较同意的农民群体影响最小, 影响并不显著。
因此, 对于提高参保农户的满意度, 应着重从政策执行方面入手: (1) 拓宽宣传途径, 提高宣传效果。新疆地域辽阔, 很多地方信息不通畅, 宣传难度很大, 尽管自治区政府十分重视政策宣传, 要求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宣传, 同时还完成了新农保信息系统“双语”模式升级, 宣传的效果仍不理想, 拓宽宣传途径对于提高宣传效果是一条可行之路。 (2) 完善监督机制, 促进有效监督。尽管自治区政府针对新农保系统进行了“双语”模式升级, 有利于农户对新农保政策的实施进行监督, 但农户对新农保监督体系认可度仍较低, 统计显示, 有10.1%的认为新农保没有受到有效监督。因此, 从多方面入手完善监督机制, 对于提高参保农户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3) 简化办理手续, 方便农户办理。新疆农户分散而居, 很多农牧民居住在偏远地区, 距离县城较远, 参保取保投入的精力相对较高。简化办理手续, 切实考虑农民之苦, 能有效提高农户对新农保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国辉.新农保制度:农户期望和意愿的集中体现[J].人口与经济, 2010, (3) :46~50.
[2]肖云, 刘培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 2011 (5) :66~70.
[3]李放, 黄阳涛.农民对新农保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江苏三县为例[J].晋阳学刊, 2011, (6) :38~42.
[4]凌文豪, 刘培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农民满意度调查—基于河南省21个试点县 (市、区) 的问卷调查[J].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3 (2) :4~9.
[5]张微娜.对新农保制度运行现状的调查分析[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2) :36~42.
[6]河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跟踪调查课题组.河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跟踪调查[J].华北金融, 2013, (3) :33~35.
[7]柳清瑞, 闫琳琳.新农保的政策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省市农户的问卷调查[J].辽宁大学学报, 2012, (3) :66~73.
7.新农合材料 篇七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规范运作,根据茂名市•关于印发†茂名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工作方案‡的通知‣(茂府办[2012]11号)以及国家、省、市医改实施意见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关于印发†化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工作方案‡的通知‣(化府办[2012]126号)。通知明确了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步骤、工作要求。8月2日,市政府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职能移交仪式,市政府副市长、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陆朝光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各单位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共同推进,确保职能移交的平稳过渡。8月3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社保扩面征缴暨城乡医保一体化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全市要加快推进城乡医保一体化进程,切实做好2013城乡居民医保征缴工作。8月9日,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职能移交协调工作会议,决定新农合业务经办从9月1日起由市卫生局移交到市社保中心,并明确了移交期间各有关单位职责。8月13-16日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从市人社局、财政局和市社保中心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调研组由市政府陆
朝光副市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杨柳同志带队,深入全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镇农合办等单位进行调研,形成了•化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报告对我市新农合管理的现状,新农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切合我市实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后的短期、中期、长期工作发展思路。这对指导我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业务移交工作步骤、方法
(一)业务移交时间:2012年9月1日。
(二)业务办理地点:市社保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二楼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股。
(三)业务经办流程。镇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业务经办流程暂按原新农合的经办流程不变。市级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业务经办则由市卫生局农合办转到市社会保险基金中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股负责审核、审批。
(四)城乡医疗保险审批表格。从2012年9月1日起,所有城乡医疗保险业务全部使用新表格、新印鉴。原新农合的所有表格和原新农合印鉴(封存)停止使用,新表格式样可以在城乡医保邮箱下载,(邮箱帐号:cxyb111@163.com, 密码:cxyb222)。
三、下一阶段工作部署
新农合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之后,工作总体思路
是:实现参保政策、报销政策、缴费标准、财政补助、待遇水平“六个统一”;基金管理实现经办机构、服务流程、政策体系、网络平台“四个统一”。建立“有机构管事、有人办事、有制度办事”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管理体系。整合后的短期工作—稳定;中期工作—规范;长期工作—提升。
(一)稳定。一是建立稳定有效的服务机制。迅速设
立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股(设在市社保中心),并配备相关人员,负责全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业务经办工作;设立镇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设在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并配备相关工作人员,专职负责日常工作。目前,鉴于城乡居民医疗经办机构尚未建立和人员尚未配备,市卫生局原新农合经办人员、镇合管办经办人员还要继续负责新农合审核报销工作,直至过渡期完毕。市级社会保险管理经办机构负责对镇级城乡居民医保的业务进行指导和培训,制定和规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业务经办规程,实现经办业务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能力。二是稳定目前政策、报销流程,根据•茂名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规定,2011年已经缴纳20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的参保人,继续按•茂名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茂府„2008‟91号)、•茂名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补充规定‣(茂府办„2010‟30号)及相关政策享受待遇至2012年12月31日止。2013年1月
1日起按•茂名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暂行办法‣(茂府„2012‟46号)文件执行。三是稳定参保率。2013年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参保个人缴费每人每年提高到50元。因此,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2013宣传发动和参保金的征缴工作。四是清理积压应报未付款。及时兑付定点医院垫支的即时报销款,切实把这项民心工程做好。
(二)规范。一是规范基金管理。规范新农合基金管理将是今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重点工作。一是规范市、镇两级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市人社局、市社保中心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规范定点医院医疗行为,强化对全市定点医疗机构日常监督管理,要严把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准入关、住院关、用药关、报销关、住院身份确认关和公示关等“七关”,确保基金安全。继续落实和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准入、退出、考评机制,对违反城乡居民医保政策的,坚决取消定点资格。二是规范报销程序。要规范零星报销程序,简化办事流程。三要拨足支出专户报销备用金。根据(茂府[2012]46号)文件规定,财政部门要预拨2个月的医疗保险备付金到同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待遇支出户,确保及时报销。三是完善参保人员基础数据。首先各镇(区、街道)在2013宣传发动期间,根据本镇2012参保人员名册,按村(居)委会、自然村、户顺序进行排序、打印发至各村委会、自然村增减修改,形成2013城乡居民医保名册。其次是将2013城乡居民医保名册与公安局户籍名册对碰,将姓名、身份证号错误的人员资料返回辖区镇(区、街道)进行修改,直到基础数据准确为止,为全面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奠定基础。
8.总结,新农合总结 篇八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一年里,我在新农合办公室的领导下,在局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团结同志,虚心学习,扎实努力,按照岗位职责要求,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现将自己一年来的主要学习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2011年上半年按照上级领导工作要求,积极落实新农合相关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现对上半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
圆满完成了济南市新农合半年工作会的召开;完成了一季度及半年工作考核;完成了我市绝大部分卫生所新农合报销点的验收工作;参合人员信息更改能够以村为单位集中修改,并且各村都附有保证书,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1.少数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尚需规范
不合理引导病人就医,放宽住院指针,将应该门诊治疗的病人收入住院治疗(挂床问题);用药不合理,滥用抗生素,开“大处方”;个别医疗机构部分药品价格偏高 2.宣传工作还需加强
老百姓对新农合有了一定的了解,只是一知半解,对一些具体的内容(如报销比例,报销药品种类,套取新农合资金的惩治
办法等)都不是很了解,或者说不知道 3.卫生所报销监管力度还需加强
卫生所还存在茂名报销现象,处方书写不规范,“大处方”现象依然存在
4.新系统还存在些许问题
发现在查某乡镇村卫生所报销时按照总金额降序排列,到第二页是成为全市所有卫生所的排名
三.下步工作打算
9.关于新农合试点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篇九
1 主要成效
几年来,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把大力推进新农合作为民生工程, 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基本实现了“农民得实惠、医院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社会得和谐”的目标。
1.1 参合农民大幅增加
新农合试点运行以来, 参合人数由2007年的62.4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75.65万人, 参合率由2007年的78.52%上升到2010年的95.19%, 参合人数逐年增多, 规模逐渐扩大。
1.2 筹资标准逐年提高
由2007年的每个农民年筹资50元, 提高到2010年的130元, 其中:农民个人缴费由10元增加到20元, 财政补助由40元增加到110元。
1.3 受益人数逐年增多
2007年新农合统筹补偿8938人次、补偿金额1404.16万元, 家庭帐户补偿8.37万人次、补偿金额239.29万元;2009年统筹补偿增加到75299人次、补偿金额6137.91万元, 家庭帐户补偿30.89万人次、补偿金额1225.1万元。扩大了报帐目录范围, 降低了住院起付标准, 提高了报销比例和最高限额, 住院实际补偿率提高到45.88%, 受益面达55.54%, 农民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大大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的问题。
1.4 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建立
全县确定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78家, 其中:县属医院4家, 基层医院70家, 民营医院4家, 此外, 对村卫生室已定点553个。在各定点医疗机构设立了新农合办公室。
2 存在的问题
新农合是一个新生事物, 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较差
一是房屋简陋、设备缺乏。全县业务用房仅7万多㎡, 10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也只有30多台。二是医护人员严重不足。按规定全县应配备医护人员2030余人, 而实际仅有正式职工1050人。其中, 县属医疗机构459人, 基层医疗机构591人, 尚有20家基层医院无执业医师。三是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现有医护人员中高级职称仅19人, 中级职称276人, 初级职称468人;执业医师234人, 执业助理医师316人;大专及以上学历248人, 中专 (高中) 及以下学历501人。
2.2 对定点医院监管薄弱
一是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等现象依然存在。二是门诊医生与住院部医生不分, 全线负责到底。三是少数基层医院和民营医院把部分门诊病人虚报为住院病人, 或者直接借用参合农民的医保证、身份证或户口簿, 伪造相关资料套取新农合基金。
2.3 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
一是管理机制不健全。少数乡镇卫生院仍未按要求统一执业、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二是财务制度不健全。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无会计从业人员, 财务管理混乱。三是分配体制不完善。个人月收入高的上万元, 低的几百元。四是药品管理不规范。对药品采购、入库、出库、发出等环节未规范化操作。
2.4 新农合经办机构建设亟待加强
一是人员编制落实不足。该县合管中心仅有正式工作人员12人, 借用人员4人, 稽核人员很少, 监管力量薄弱。二是监管人员水平有待提高。相当部分合管中心工作人员是非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不能对医生用药是否合理作出医学判断。三是新农合中心隶属于卫生局领导, 对违纪违规问题处理宽松。
3 对策和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 要从维护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 提出可行性建议及对策, 推动新农合试点工作驶入科学化、规范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3.1 加大投入, 切实提高基层医院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3.1.1 多方筹集资金, 加强硬件建设。
通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以财政投入为主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 切实改善业务用房条件, 增添必须的医疗设备, 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3.1.2 扎实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
支持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 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减少和预防各种疾病。3.1.3全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 充分调动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考核方式和合理量化、综合评价的考核办法, 建立全面、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坚持考核结果与单位的财政补助挂钩, 坚持单位与医疗人员的工作业绩挂钩, 奖惩分明, 奖勤罚懒。
3.1.4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水平。
要建立健全在职医护人员的终身免费教育培训机制, 严格考核培训成效, 并把晋级、评职与继续教育考核结果紧密结合起来, 要继续推行上级医疗机构对口支农制度,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3.1.5 引进专业人才, 增强专业技术力量。
落实基层医疗单位岗位编制, 切实解决缺编问题, 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就业, 壮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
3.2 多管齐下, 保障医药卫生和新农合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3.2.1 加强道德教育,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和救死扶伤的责任感, 增强遵守医药管理规定的自觉性, 坚决杜绝乱处方、乱检查、乱用药的现象。
3.2.2 革新技术手段, 强化信息网络监管。
要积极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改革, 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 积极推广“一卡通”等, 增加医疗服务的透明度。
3.2.3 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
要强化医疗卫生监管, 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完善医疗保障监管, 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付费等方式, 加强对医疗保险经办、基金管理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 建立医疗保险基金有效使用和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药品监管, 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药监、物价、纪检、审计和财政等部门形成监管合力, 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
3.3 创新举措, 整合资源, 提高新农合管理能力
3.3.1 整合资源。
将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经办机构, 二者合并为一, 减少人、财、物的浪费, 隶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管理, 实行管理者与执行者的分离。
3.3.2 在乡镇设立办事机构。
负责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及新农合政策的执行, 从事基层单位和个人应缴部分资金的筹集、资料整理、数据录入, 协助相关部门对住院病人的稽核, 从而提高管理机构的专业化程度和工作效率。
3.3.3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对经办机构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提高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 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高、技术全的管理队伍。
摘要:新农合试点以来, 运行情况良好。认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整改措施。
【新农合满意度调查分析】推荐阅读:
新农合制度调查报告09-20
新农保、新农合简报08-18
新农合转诊流程06-12
新农合探亲证明模板09-01
医保新农合组织机构09-25
新农合办公室工作制度08-04
中心卫生院新农合自查报告09-17
卫生室新农合承诺书09-30
镇卫生院新农合工作总结09-10
新农合基金管理目标责任书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