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庄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2024-08-15

白家庄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精选14篇)

1.白家庄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一

郭家庄小学 教研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校检查指导工作。我校现有教学班6个,教师12人。本学期,我校以“质量提升年”为契机,以创建“优质、高效”课堂为突破口,以“每周一题”教研活动为载体,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我校教研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真抓实干

我们深知,只有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校始终将教研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学校先后成立了教研工作领导机构,有力的保证了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建立了多项教研制度,促使教研工作制度化,还把教研教改工作归入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之列,从而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投身教研教改的积极性。

二、学习培训,取长补短

1、在我们学校提倡自学为主,互学互助,经验共享,对每位教师的业务学习、听课都有明确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业务学习笔记不少于5000字,教学随笔常写常交流,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5节。我们认为熟悉教材是教学的先决条件,因此历来要求各教学人员研析教材,教师之间相互沟通,智慧共享,指导教学。

2、在我们学校尽可能提供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研教学能力,以促进我校教育的优先发展。

三、以活动为载体,强化本校教研

1、我校广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将听课评课作为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每学期举行高低段教师汇报课,组织本学段组教师听课评课,专题研讨,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问题,促进教师的成长。

2、我校开展了“高效课堂”课改实践活动。课改中,老师们积极探索课改思路,大胆地打破常规教学方法,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遇到疑惑,相互交流、研讨。经过课堂教学观摩,教师座谈,领导讲授等形式,对这种教学模式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为今后课改起到了引导作用,尽管课改实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但我校将竭尽所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课改之路,争取让“高效课堂”之花在我校竞相开放。

3、积极参加学区组织的各项教学观摩活动,以联片教研为活动载体,通过听示范课、专题报告、小组讨论等形式,更新了教师的理念,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4、加大教案、作业等的检查力度,使每位教师明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不断提高,并定期组织教案、作业展评活动,促进教师形成独特风格的特色教案、特色作业等。

5、坚持写教学反思,做教育科研的主人。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随笔》里要有课后反思,记录教学的靓点和缺憾,补记教学中的灵感,同时倡导二次备课,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学校要求各教学人员定期汇总教学反思,上交存档,并为教学论文的撰写积累素材。

6、我校对每位教师建立了相应的成长档案。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对自己的档案进行更新,如:教学论文的更新,教学心得体会的更新,优

秀教学设计的更新,教学荣誉的更新等等,这样更有便于教师快速而高效的成长与发展。

虽然我校在教研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校课改教研活动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校本教研课改的观念转化还较慢,集中投入课改的时间还远远不够,缺乏系统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校将进一步加大教研工作的力度,勇于探索,大胆实践,通过课改教研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教育教学工作新的突破。

2.白家庄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二

关键词:农村学校,名师录像,校本教研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各校对校本教研都越来越重视。不论城市农村,几乎所有学校都开设了校本教研,主要的形式是上校内公开课。在实行了一段时间后,许多农村学校都觉得这样的校内公开课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不大。

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水平杰出的教师较少,大家水平差不多,听来听去也听不出什么“花头”,用农村的俗语来说,就是“萝卜炒萝卜还是萝卜”;二是很难请到专家来指导, 一方面专家数量有限,这么多学校很难都照顾过来,另一方面许多农村学校也经费有限,如果要专家经常参与,经费上不允许。

现在虽然实行的城乡教育共同体,但城区学校的教师也不可能都参与到农村学校每周的校本研究中来,毕竟城区学校的教师也有自己的教学任务。所以要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一方面是要“请进来”,但更重要的是“自力更生”,靠自己。

学校通过网上购买账号,得到了数百个各学科的名师课堂录像,拜“名师录像课”为师,采用“对照课”“摹课”“专项研究课”等多种形式开展校本教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常规武器———名师对照课

所谓的名师对照课就是教师在学校提供的“名师录像课”范围内,选一堂课,事先不看名师的录像课,教师上完课后,再看名师的录像,将自己的课与名师的课进行比较,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如,一教师选了数学特级教师钱金铎执教过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事先没看钱老师的录像,教师通过精心的设计,上了一堂较为成功的课。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是: “为了不过分逊色于钱老师,我在备课时充分借鉴了别人的经验, 广泛收集材料,对每一个环节设计出具体方案,确保万无一失。”这样的课,如果不是通过名师对照课的形式,我们已经发现不了多少问题,评课也评不出什么东西,这样的校本教研对教师的帮助也就不大。

但通过名师对照课的形式,就能发现很多问题。这位教师自己也说:“可就是这设计大同小异的两节课,特级教师和普通教师上出来的效果却完全不同,特别是在细节的处理上,明显存在着差别。”她通过“新课教学设计的对比、意外事件处理的对比、练习设计的对比、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调控对比、教师教态和语言的对比、总体情况的对比”六大方面的对比,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改进的方向,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为什么名师对照课这种校本教研形式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究其原因,学习很多时候其实就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普通的校本教研知识是从人传递到人,名师对照课这种教研形式知识是从物(名师录像)传递到人。如下图:

名师对照课形式的校本教研,相当于每次校本教研都有名师、特级教师参与,效果当然不一样。

二、新手武器———摹课

摹课的“摹”,是临摹的意思。所谓的摹课,就是教师选取一堂名师录像课或一堂课的一个片段,不上课,而是把名师所讲的话, 包括语气、语调、教态等完全模仿出来,就像临字帖一样,把名师的上课情况完全再现出来。我们常说,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特别是课堂教学语言的语气、语调、教态等方面是一门艺术,众所周知,学习艺术都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或者是音乐。一般教师对这方面的掌握是通过一次次的听课、上课,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慢慢地形成的,现在我们通过“摹课”这种形式,进行专题式的训练,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说名师对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个全面提高,那摹课就是针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语气、语调、语速、教态等表面的外在的东西。通过摹课,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教态等方面有了明显的快速的提高。摹课一般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背课。就是把某一堂名师录像课(或片段)中教师的语言背出来;第二步,在完全把名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背出来的基础上,模仿名师的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第三步,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模仿名师的教态。

一开始,教师觉得要把课“背”出来很难,又要模仿语气、语调等,感觉很不好意思,但通过实实在在的摹课后,他们发现对自己的帮助很大。

如,一教师选取了特级教师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录像进行摹课,通过多次的背诵、模仿,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教态等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深有感触地写了一篇论文《如何让课堂教学语言通“电”带“磁”》。又如,一教师选取了特级教师崔云宏执教的《一夜工作》来进行摹课,通过反复的练习,克服了不好意思等心理,终于把课讲得惟妙惟肖。她深有感触地说:“教师肢体僵硬,缺乏热情,难以感染学生。要激发学生的感情,教师自己必须是热情洋溢的。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就是本人却经常没有做到这点。学生在‘冷空气’的包围中,又怎能‘热情似火’呢?”

三、进阶武器———专项研究课

一些业务成熟的骨干教师可以进行利用名师录像的教研形式———专项研究课。所谓的专项研究课就是教师利用名师录像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一专项问题进行研究。如,对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研究,就可以通过检索若干个名师录像,把这些录像中的课堂导入进行研究,归纳整理,得出共性,总结出规律方法。

有位哲人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就是分解。要把各项课堂教学知识总结出来,必须先把课堂教学知识进行分解。通过请教专家和查阅有关文献我们把课堂教学知识分成三大块:课堂教学设计所需的知识、课堂生成时所需的知识、课堂语言所需知识,在这三大块的基础上再进行细分。具体如下图:

当然,课堂教学知识还可以细分下去,但也不宜分解过细,分解得过细反而对知识显化产生干扰。所以我们经过实践,最终把课堂教学知识分解成图中所示的这十二个细目。

在进行专项研究课时,我们采取了以下两个策略:

1.兴趣导向

所谓兴趣导向,就是在课堂教学专项知识总结归纳时,哪一位或几位教师对哪项知识比较有兴趣,就让这一位或几位教师完成这项知识的总结归纳。这样做,教师能愉快地完成专项知识的总结归纳,并有较高的质量。

2.弱点导向

所谓弱点导向,就是在课堂教学专项知识总结归纳时,哪一位或几位教师对哪项知识在课堂教学时表现得比较薄弱,就让这一位或几位教师完成这项知识的总结归纳。知识总结归纳的过程其实也是知识内化的过程,这样让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一方面教师会比较有动力,另一方面能较快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白家庄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中小学校校本教研抽样调查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了解当前中小学校开展日常校本教研工作情况,以此为基础,总结分析新课程改革以来校本教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为有关部门提供校本教研工作方面的反馈意见。

二、制作调查工具

校本教研是指以中小学为基地,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课题为研究对象,以基层学校领导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上级有关业务部门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应用性实践研究,以促成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教学研究[1]。据此概念,我们从校本教研活动结构及常见实施过程中,提炼出八个相关问题设计在对应问卷试题中。这八个问卷试题是:校本教研的意义、构成校本教研概念的基本要素、校本教研活动效果、校本教研的活动形式及内容、校本教研活动制度、教研工作面临的困难、影响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因素、校本教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每个标题的内容,分别设计了2~10个供选问题。

三、调查对象的选择及统计方法

调查对象选择了中小学一线教师和进修学校中小学部学科教研员两个群体。调查中我们随机抽查了4所城区中小学,8所农村中小学。抽样调查样本人数设计为120人(发放问卷120份,实际回收问卷119份。其中,中小学一线教师107人,实际收回问卷106人;进修学校教研员13人)。被调查的学校及教师,在各群体内全部采取到校后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中,严格要求回答者独立完成问卷,在单独回收各个群体问卷后进行分类统计工作。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对校本教研概念及其工作意义的基本认识,不同群体差距明显

从问卷统计数据看,一线教师中有62.26%的人认同校本教研“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8.68%的人认同校本教研工作是“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措施”。但是,仍有17.92%的人认为校本教研“增加了全体师生的负担,没有多大益处”。在教研员群体中,所有人都认同校本教研工作“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84.62%的人认同“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措施”。所有教研员完全认同校本教研概念的基本要素(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实践探索、自我反思),而一线教师认同率仅为88.68%。这些情况表明,两个群体对校本教研工作的基本理论学习,以及对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意义的理解还存在差异。由于工作性质原因,教研员对于基础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明显好于教师群体。

2.对校本教研活动终极目的的理解,不同群体态度不同

对校本教研活动的终极目的的不同理解,反映出不同群体对待日常校本教研活动的实际感受和对待校本教研工作的价值取向。问卷中只有53.77%的一线教师选择校本教研“活动终级目标指向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有40.57%的一线教师和53.85%的教研员认为“活动终级目标指向形成教师个人教学特色”,有27.36%的教师和61.54%教研员认为校本教研“活动终级目标指向全面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成绩”。有9.43%的教师和15.38%的教研员认为“教研活动终级目标指向教师每人都要有教研专题”。这些现象说明,以往的校本理论培训工作还存在不够系统科学的情况。

3.在教研活动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上,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

从对本题下设的10项选择统计结果看,教师们最喜欢的教研形式和内容,最多的是“参加教师教研成果展示活动”(43.40%),其次是“与教学风格突出的教师深度对话交流”(33.96%),喜欢“集体备、上、说、评课活动”的教师只有32.08%,喜欢“与有关专家一起探讨自己教学问题”的也很少(27.36%)。其余各项(基础理论学习、课题研究、听学术专题讲座、与业务领导单独进行课例讨论、参与校内校外有奖赛课活动、参与外地的教学研讨活动)选择率大多在20%左右。喜欢“参与校内校外有奖赛课活动”的只有极少数教师(5.66%)。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主管业务领导应该是校本教研工作的“校内专家”,但是问卷中“喜欢与业务领导单独进行课例讨论”的教师非常少,只有9.4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某些业务领导在指导校本教研工作中的职业魅力不够,故而群众威信普遍不高。

教研员群体在“集体备、上、说、评课活动”、“参与外地的教学研讨活动”、“与教学风格突出的教师深度对话交流”三项选择比例最高,分别是76.92%、69.23%、84.62%。选择“参与校内校外有奖赛课活动”的最少(15.38%)。其余选项比例大都在30%~40%左右。

此项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教师(包括教研员)在参与教研活动中的个性化需求不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多年来被教研员普遍认同和操作的“集体备、上、说、评课活动”、“参与外地的教学研讨活动”、“与教学风格突出的教师深度对话交流”三项主流的教研活动形式,对大多数一线教师来说却并不喜欢。

4.在校本教研制度中,最关注教研质量相关要求

建立与新课程适切的教研管理制度,是使校本教研工作科学有序进行的重要条件[2]。两个群体对“完成教学研究任务的质量要求”选择比率都比较高,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选择比例分别为75.53%、92.31%。这一统计结果同时也表明,在教研活动制度中,详细界定校本教研活动的具体内容及其教师完成教研任务的质量标准,是引导教师认真参加每次教研活动的非常重要的驱动力。在两个群体中,关心理论学习制度的教师却仅为25.47%,教研员也只有23.08%,显现出两个群体对理论学习过程普遍具有的漠视态度,这与课改专家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最重视理论学习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严重相悖[3]。问卷中只有1.89%的教师关心“惩罚性工作评价的内容及强度”和“奖励活动的形式及内容”,而教研员群体对这两项都没有选择。说明多数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中,关于惩罚和奖励的内容还没有设定到让教师们普遍重视的程度。

5.在校本教研的困难中,主要是缺少相关专家指导

回答在校本教研中面临的主要困难问卷时,教研员群体没有人选择关于时间的问题,76.92%的人选择了“缺少相关专家指导”,61.54%的人选择了“专业资料稀少”,并有30.77%的教研员认为一线教师“缺少外派学习机会”。在对一线教师群体问卷统计中,有50.94%的人认为主要困难是“缺少相关专家指导”,44.34%的人认为“缺少外派学习机会”,只有38.68%的人认为“用于校本教研的时间不够”,30.19%的人认为“专业资料稀少”。可见,认为当前教师们从事校本研究的时间不足、专业资料过少等观点是缺乏客观依据的。

6.影响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积极性的要素中,主动研究意识最重要

“人的意识能够调节、控制人的行动,从而使人的活动带有目的性”[4]。在回答“影响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积极性的要素”中,84.62%的教研员和54.72%的一线教师选择了“教师自身是否具有主动的常态化的研究意识”。只有53.85%的教研员和12.26%的一线教师选择了“学校主要领导的重视程度”。仅有3.77%的一线教师和15.38%的教研员选择“校本教研制度中的奖惩规定内容”,这在所有的八个选项中比例最低。其他几项相关影响要素(学校提供的相关研究条件、学校领导的引领水平、学校方面是否按照教师的综合素质差异进行差别化要求、聘请专业人士的指导质量与频率、学校内部是否形成了和谐向上的干群关系)中,两个群体的选择比例大都在15%~30%之间。

此项调查说明,教师具有主动的常态化研究意识是影响校本教研工作最重要的内在因素。其他七项影响因素之所以不被广大教师所重视,或者是因为学校没有开展与之相关的具体工作,或者即使开展了相关工作但是由于工作不力而对广大教师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7.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应试”和“应检”问题严重

自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有关部门都在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视和领导,以往各自为战、活动水平不一的校本教研工作有了规范统一的过程指导与管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伴随全县性的统一监测评价、每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检查、省市县三级督导评估检查等项工作的交叉强化进行,致使基层学校常态化和个性化的校本教研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各群体内在对“普遍的应付工作任务的心理,整个教研工作围绕考试和检查为中心”的选择比率都比较高(教研员84.62%、一线教师67.92%)。教研员在“同事之间平时很少相互深入探讨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参加的教研活动的计划性和针对性较差”、“学校领导对校本教研工作抓得不实(如教研目标、制度、方法、评价等)”三个选项选择比例,分别为46.15%、38.46%、53.85%,而一线教师对这三项的选择,分别为34.91%、10.38%、29.25%。这些数据说明,当前校本教研工作的现状还不容乐观。

五、结论与建议

校本教研工作的本质是对当下教学工作能够进行批判性的辩证思考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有关部门需要认真地对现行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内容选择、参与对象、教研方法、教研活动制度及评价过程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反思省察,发扬成绩,不断改正缺点与不足。要在尊重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勇于探索;在体现公平的基础上,关照教师工作个性差异;在追求学校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注意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使全体教师以积极饱满的态度,主动参与到常态化的日常教研活动之中去,而不致于使校本教研工作成为教师有苦难言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教研: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北京:中国教育报,2003-05-25(4).

[2]郑立平等.推进教研:制度建设亟需解决.北京:中国教育报,2004-07-27-(7).

[3] 李建平等.新课改推动教师走校本教研之路.北京:中国教育报,2003-03-01(3).

[4] 张德主编.心理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四

以教育科、校教研室工作要点为指导,本着“为教师和学生发展服务”的思想,以小课题研究和立项课题研究为途径,以有效课堂探求为中心,借助网络教研,推进英语校本教研,提高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学生英语水平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工作目标:

1、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努力使青年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得到提高,促使他们更上一个层次。

2、提高英语教师的基本功,进一笔加强课标理论学习和指导,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3、切实提高常规教研工作质量。认真组织各年级的教材学习培训,集体备课及公开课、各类赛课等活动,积极开展新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活动。

4、抓好并完善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营造一种英语学习环境与氛围。从而检验我校师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推动我校英语教学向纵深发展。

三、组况分析

本组共有名四专职教师,其中一位教师为本科生。本组所有的组员都是青年教师,呈现年轻化,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团体。本教研组本着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工作,组员之间团结合作,教研氛围较浓厚,上进心强,受到学校教研室领导的好评。目前本教研组的教师均达到本科水平。

四、工作内容: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加强学习管理。做到“四层次、三必须、两有、一检查”即:在学习形式上分四个层次,每月一次全校教育理论讲座、一次教研组学习、一次网上学习、一次个人自学;在学习内容上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是科学的教育理论,必须是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学习管理上实现两有一检查,即有学习记录、有学习体会、每学期检查一次,年终进行考核。

2.强化教师的业务培训,拓宽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每学期学校进行两次面对全组教师的业务讲座,教研组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备课组要进行教学反思;采集前沿性信息,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3.通过教师论坛推进反思性教学和新课改精神的落实。本学期学校要组织两次规模较大的教师论坛。每周三教师业务会上还要确定1~2名教师进行论坛。

4.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本学期我们对全校教师重点进行英语口语培训。

5.实行拜师制. 为提高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水平,我校实行青年教师“拜师制”,积极推行培训和综合素质竞赛制度,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对刚参加工作教龄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由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作导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从备课、上课、说课、批改作业、命题、辅导、论文等方面耐心指导,进行传、帮、带。

6.定期举行公开课和新教师汇报课。本学期将要举行新教师汇报课。每月还要指派一名新教师出一节表演示范课。通过广泛的交流、探讨,使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形成一种沟通、协调、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的氛围。

7.学校定期对一年级和二年级任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本学期3月份在一年级进行,4月份二年级进行,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和相应学科教师参加听课。课后让学生答题,进行教学效果验收。最后做出综合评价。

8.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说课。公开课后,出课教师要根据出课内容进行说课。课堂教学评价后,上课教师也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说课。说课后要上交说课稿。

9.小课题题目:《小学英语学困生课堂口语表达的提高方法》负责人:李印平

研究实施的方式:观察纪录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教育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

一是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高我校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减缓学生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使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10.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积累教学经验,撰写论文,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写一篇论文,学校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评比,评出等级,优秀论文在全校论文交流会上进行交流,然后推荐给上一级部门参加评比。

五、读书活动

○读书内容:

结合我教研组开展的小课题研究主题和区立项课题,以“学困生课堂口语表达的提高方法”和“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和对策”为主题,以提高教师素质为目的,开展读书活动。

○具体措施:

5.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篇五

一学年以来,我们数学教研组在校领导的领导带动下,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用心参加各项教研活动、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标准,完善和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重视专业引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专业引领指理论对实践的指导,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有效保证。

1、开展专题的理论学习。每一学期,我们根据学校课题状况确定学习主题,如“如何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等专题,要求每位教师围绕这个专题,从各自订阅各种教学杂志,选取文章进行自学,并择优推荐在单周周三业务学习时间与大家共同学习。这样,教师在搜集资料、学习、研读、谈体会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课改意识,在共同的研讨中深刻领会新的教学理论,增强教师的实验参与感受和体验,将新观念内化为教师的改革意识,外显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的提高了理论学习的实效性,促进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研潜力的提高。

2、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经验与做法

本学期来,我校多次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听课活动,分别到浙江、重庆、淮安等地。透过学术报告、理论讲座、现场指导和专业咨询等,使教师理解理论指导和提高理论修养,增强理论思维潜力,吸收好的经验做法,促进本组教师教学潜力的提高。

4、带给课例,进行评析

学校购买了有关课堂教学录象带及光盘,教研组还从网上下载一些课例,对这些教学资源,我们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有目的地为教师带给比较有特色的课例,组织全组教师进行观看,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

透过这样的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教师的教研潜力、教学潜力和理论水平明显提高。

二、强调同伴互助,实现共同成长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同伴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

1、师徒结对。对于年轻教师,为了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我们在开学前就从备课、上课、作业等环节的要求都给予相应的指导。开学初,我们深入课堂进行教学调研,确定帮教对象,安排与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结成“对子”,采取“一帮一”,以老带新的办法帮忙和指导青年教师,要求徒弟用心听师傅的课,实地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师傅主动听徒弟的课,了解徒弟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使之尽快适应我校的教学。

2、举行本学科的基本技能训练。根据本学科实际,我们还举行本学科的基本技能训练,在每次教研活动的前十五分钟,由几名教研组长轮流出题,对全组教师进行“解题训练”。我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数学教师解题潜力竞赛”。这样的活动,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潜力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和专业水平。

三、聚焦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1、课堂教学是课改实验的主渠道,也是课改实验成败的关键环节。我们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突破口来做好校本研究。

本学期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质量要“高”。

我校在抓好平常课的同时还用心开展新教育实验活动。新教育活动每两周举行一次,流程为:说课——上课——评课。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们分析教材,研究教法,定位目标,评析执教者的“优”与“缺”。这样的活动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2、为提高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本学期务必在校长室的要求下进一步强化听课制度。我们将从以下两个方应对听课做出要求:

(1)教师听课。

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听20节课。为了进一步加强和督促教师的听课活动,我校将勤检查教师的听课笔记,认真检查并统计听课节数。

(2)行政听课。

为了加强学校对教师上课状况的了解和促进教师听课的活动,学校所有行政人员每周务必听一节随堂课。听课后还要求检查上课教师的备课笔记,并有针对性的与上课教师进行交流和评价。

四、重视自我反思,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反思,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我们要求教师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按教学的进程,我们要求进行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的反思。教学前,要反思教材、学生、教师三大教学要素,使教学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教学中,要及时、自觉地对师生进行为的反思,不断调整教学重心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我们提倡教师在每节课的教案后面写上教学反思,反思记录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

五、举办多样化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为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展示展示学生的聪明智慧,我校还举行了“走进精彩的数学世界”活动。为了有效组织这次活动,我们数学组对活动的筹备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设计和周密的安排。

主要设计了三项活动:

第一项是口算大王比赛,全体学生参与,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50道口算题,得满分者可获“口算大王”荣誉称号。结果共有143名学生获得此项殊荣。

第二项是制作数学手抄小报。结合教研室数学小报评比活动,我校在12月的第一个星期举行了数学小报设计评比活动。思考到一、二年级学生识字不多,该项活动只面向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展开。在各位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小家伙们收集了许多信息:数学历史、数学名人名家、数学趣题、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学习方法……!400幅作品中,21幅获一等奖,39幅获二等奖,54幅获三等奖。“资料丰富,设计别致”,这是来自老师们的声音。“真漂亮,每一幅我都喜欢”,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也情不自禁的如此赞叹道。此项活动,使学生增加了数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潜力和审美观。

第三项是数学小故事比赛。数学小故事比赛主要面向一、二年级的学生。比赛前,各班数学老师先举行班级性的小故事比赛,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比赛过程中。再由各班评选出的两名选手参加校级比赛。比赛过程中,台上的小选手一个个从容不迫,大胆自信,向观众讲述生动搞笑的数学故事。那纯正流利的普通话,大方出色的表演,把观众带入了神奇的数学世界,博得了观众一阵阵掌声。经过两个小时的精彩表演,评出了一等奖四名、二等奖六名、三等奖八名。

本次活动,唤醒的不仅仅是孩子们沉睡的潜能,而且是孩子们沉重的心灵,对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足之处:

6.小学校本教研综合工作总结 篇六

为了进一步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校本教研的笼统化和盲目性,我校采取教研专题化。首先征集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再根据问题的价值性(具有现实价值,通过专题研讨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共性(大多教师或学生遇到的问题)及可操作性(所选问题通过校本教研能得到解决或局部解决),最后确定教研专题。如课堂问题的有效性,低年级写字教学指导,朗读有效方法,等语文组的“一年级语文开放式识字研究”、“倡导综合性学习,拓展自主式教学”,数学组的“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英语组的“小学低段英语趣味性教学”等等。各学科组或几个学科组一起围绕自己的教研专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使校本教研由模糊变清晰,真正使校本教研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推行一课二上”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改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训练所。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课堂实践层面上说。一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和调整;二是通过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取其所长,补已所短,促进进步。所以校本教研的重点应落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上。使教师经历“实践——反思——再实践”整个过程,采取“一课二上”策略,我们称之为“初磨课”和“再磨课”,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初磨课:初磨课一般在学科组进行,经过“理论学习——集体备课——执教初磨课”三个阶段。

理论学习阶段。围绕校本教研主题学习理论,既为执教教师和备课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也为观察、研究、分析课例的老师提供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根据。理论学习采取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一方面各位老师各自去收集和学习与主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理论学习的负责人根据校本教研的主题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相关的理论文章,筛选一些对教研活动有帮助的材料,印发给执教老师或全组教师,供大家参考学习,并组织交流讨论。共同学习,形成共识。

集体备课阶段。教学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及教学流程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此阶段主要开展“三研”活动,即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和研究学法的过程。研究教材,要求读懂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采取三种的方式进行,即问题导读法、合作交流法、自我解读法。研究学生要求教师必须在充分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来设计学案,研究学习起点,针对个别差异和不同学情组织教学。研究学法,要求教师树立“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理念,根据班级学生具体实际,鼓励指导教师采取不同的学法指导,如布障设疑学习法的模式(布障设疑——激发兴趣——探索学法)和提出要求学习法的模式(提出要求——自学探索——渗透学法)。不断提高学法指导的有效性。其流程是:独立备课——导师指导——集体讨论,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努力提高备课质量。

执教“初磨课”阶段:学科组任教教师根据确定的主题和备课过程,初次进行上课,组内其他老师进行听课。课后进行说课和评课,然后调整学案,准备上“再磨课”。

再磨课。听课者主要是针对学科大组成员,年级组成员均有分工任务,要求大组全体教师参与互动,主要开展“三讲”活动。组内一人讲磨课过程,一人讲观点报告,大家讲课后感想。

1.讲磨课过程。可讲在备课前的学习准备,讲对教材的理解,讲磨课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讲如何对学法的指导,讲磨课的学案的前后调整等等。

2.讲观点报告。年级组内一位老师要针对组内的主题,结合组内磨课过程与经历,做一个观点报告。

3.讲课后感想。组织全体听课进行讨论,听课老师根据课堂展示和观点报告,发表自己的看法。可邀请专家名师加以指导,集中大家的智慧,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三、实行三个结合为了使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科研水准,克服校本教研活动的随意性和一次性消费的弊端,使校本教研不断拓展和延伸,活动实行三个结合。

1.课内和课外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了教师的发展空间,拓展教师交流反思的时空,克服校本教研受时空的限制,实现了思想互动。我们通过QQ群,教师博客等形式,让教师撰写随笔、反思等进行继续交流,使“再磨课”后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动和专家引领进一步深化。

2.教学和科研结合。教师根据滚动式的教研活动,针对执教老师的课例及自己的亲身体会,拟写案例或论文,开展基于课例的课题研究,把教研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清晰教学实效,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与对策,使其成为下一轮主题研究的起点,并使校本教研上升到一定的理论水准,同时也提高了教师拟写案例论文和课题研究的水平。

3.校内和校外结合。我们以汇报课的形式进行校际交流,主要采取教学观摩会、送教下乡、帮扶结对等形式,由上课的老师来展示,这既产生辐射的作用,又为教师再提供一个再实践提高的过程和机会。

我们邀请名师专家来校讲座、听课,努力促进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观念,积极探索“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手段,认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效果。

语文学科4月份邀请了著名特级教师关键刚做课《陶校长的演讲》,并做了《指向写作的阅读》讲座,5月份又邀请浙派名师陈传敏来上课《牧场之国》,独特的课堂模式给了老师很大的启发。邀请名师走进我们的课堂,聆听名师的声音,检验学生的水平,启迪老师的思维,思考自己的教学,构建语用性以生为本教学课堂。

语文学科为了初小,邀请了城西中学的教坛中坚金亦珍老师做了《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指导新视野》、《生活化作文序列的构建与实践》两个讲座,并与老师面对面交流。老师们畅所欲言,向金老师提出了很多困惑的问题,金老师一一做了解答。在互动中,我们了解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金老师也从老师们的提问与交流中明白小学语文教学部分目标要求。

为了幼小衔接,承接了县幼小衔接的教学研讨会任务,一年级的胡志莲老师和金玉燕上了同机关二幼的老师一起上课研讨,课后教研员、上课老师和听课老师共同讨论如何进行幼小衔接的话题。

数学教师怎样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呢?本学期数学组仍然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线,以提高教师的课堂语言为重点,努力让每位教师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努力创造学生喜欢的课堂。特邀请温州教育学院王炜老师来校指导,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在金玉燕、王云莲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大家相互讨论学习,开展五次专题研究,共上了13节公开课。其中潘晓燕、任若群在学区教研活动中分别上了《抢数游戏》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复习》,金玉燕合杨启北分别上了县级公开课《解决问题》和《小数的大小比较》。潘晓燕和谢志富老师在上了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公开课之后,延续上了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公开课,钻研精神可嘉。

7.白家庄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七

一、教师参与主体意识较差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而在某些学校校本教研成为个别骨干教师或年轻教师的“专利”,部分教师游离于校本教研之外,群体性的合作研究共同体没有形成。有的老师认为搞教研是年轻人或骨干教师的事,自己只要把课教好就行了。因此,如何在校本教研的理念下,激发教师主体精神、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教师群体互动的实效成为校本教研的又一重要课题。

二、教研形式陈旧

教研活动只停留在听课评课、讨论改进教研组的常规活动上。教研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听课→说课→评课”,但这种“听课→说课→评课”的教研模式强调的是一堂课或一节内容的教学问题,评课也只局限于对教学行为的评价上,没能追溯到内隐的教学理念。而下一次教研活动可能又是另外一堂课了,起不到教研课应该达到的“诊断”、“分析病理”、“开出处方”的作用,这样的活动既没有教研的主题,也没有系统的安排,教研活动的安排随意性较大,显然不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教研缺乏专家指导

目前在不少农村学校的教研中常常有低水平重复的现象。教研部门很少到校进行现场指导,教师能与校外专家直接沟通的机会很少。有些小学的老师对校本教研开展的步骤、方法、途径,形成的成果等套路还很迷茫,有的老师认为校本教研就是开研讨会,你一言,我一语,热热闹闹,没有明确的结论。

四、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学段差异明显

调查发现,农村小学特别是山区和偏远乡村学校,由于生源有限,一个年级往往只有一个教学班,教师配备紧张,同一年级和学科教师之间缺乏同伴互助,这就使得学校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缺少了针对性和可比性,导致活动的实效性不强。再者,我们看到的教研活动,大多是高年级的老师的,低年级的老师教研明显薄弱,这样不利于整体教研水平的提高。因此缩小城乡的差异和学段之间的差异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才能使小学语文校本教研活动更有效。

(一)课例研究

学校应重视常态课的课例研究。以小学级组为单位先进行单元备课,中心发言人对整个单元的课文进行教材分析,明确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对课文进行初步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选取重点课文展开进一步研讨。执教教师对所选课文进行深入地钻研,搜集有关资料,撰写教学设计。执教后,级组内进行评课,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讨论、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执教教师撰写教学反思。笔者主要研究了八个乡镇十六所小学教师的课。颖阳镇盛老师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通过精美的课件,将人与景、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置身于送别的场景中,让学生自己读、悟,归纳和总结;库庄乡姚艳芳老师的《与诗同行》一课,采用擂台赛的形式,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必答题、抢答题、填空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课题研究

很多学校进行小学语文校本教研,常常困惑于找不到一种能落到实处的方法,领导头疼、难做,教师反感、应付,教研活动有名无实,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小课题研究是比较可行的一种科研方法。

(三)专家引领

尽管校本教研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的,但它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参与和引领,否则,校本教研的研究很难有大的提升,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的过程中专家的引领就显得非常重要。主要通过专题讲座、专题谈话、进行现场指导、教学示范、课题引领等形式指导小学语文教师的教研。

(四)网络互动

为了提高研讨的互动性,可以利用QQ群。老师们在群上对日常教学中出现的现象,充分发表意见和展开讨论,问题、困惑及时得到解答。更重要的是,在听完课后,可以充分展开评课。除此,教师们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博客的作用,把研究课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公开发表。老师们听完课后以跟贴的形式发表评课意见。只要在网络环境下,老师们可以三言两语,可以随时提交意见,可以随时补充意见,可以随时借鉴别人的经验,这样的评课方式更加人性化,受到了广大老师的欢迎。跨越时空的网络下的教研模式促使教研活动的参与面更广,参与积极性更高,教研活动更富有效益。通过网络教研,群策群力,大家把自己的教学困惑、教学观点、教学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凝聚更多人的智慧,达到一种更高的学术层次,促进了普通教师与国家级专家和各地优秀教师的广泛交流,从而使每一个参与教研的人员都从中获益。

8.小学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 篇八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1-0062-02

校本教研作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研形式,正在广大中小学逐步推开,并以其特有的优势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认可,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小学校本教研过程中出

现的某些现象,影响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值得我们关注和深入思考。

一、现 象

1.校本教研选题“偏”

当前小学校本教研选题“偏”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选题太大,比如“我与新课程同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等,这样的选题可以说是“无用的真理”、“正确的废话”。二是选题不切实际,比如有些学校的教师多为中老年教师,中老年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水平有限,而学校选择“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这样的选题,明显与实际情况不符。三是选题不具普遍性,没有研讨的价值。比如有一所学校把一位低年级教师提出的“提高学生口算正确率”确定为全校数学教师的研究选题,这样的问题其实只要让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去探讨就行了,作为全校性的选题价值不大。

2.校本教研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本学期校本教研的内容是“七个一”活动:每位教师看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摘抄一万字的业务学习笔记,研究一个课题,撰写一篇研究报告和一篇专题论文,每周一次业务学习,听一次专家的专题报告……

——摘自某小学教研工作计划

如此校本教研只会出现两种结果:或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形式主义,为应付学校检查而机械完成任务;或远离实践高谈阔论,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使教师对理论研究敬而远之。教师的能力能发展吗?

3.研究者态度不端正

一些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是要把学生“教好”,进行校本教学研究自己没精力也没能力,教学研究是专家的事情,与我们普通教师无关;另一些教师认为校本教研是为应付上级的工作检查,不能提高教学质量,中看不中用。这些认识和现象存在的原因,是教师对校本教研的涵义缺乏正确的理解,同时也是教师在参与“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收获所造成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校本教研,如何开展校本教研,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探讨。

二、校本教研的涵义

校本教研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教学,为了教学工作”而进行的研究。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本,以研究解决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为内容,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以学科教研组为研究的组织单位,以边研究、边解决、边提高为基本特征,以直接解决具体问题为原则,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高学校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活动。

可以看出,校本教研既不是否定原来的学校教研工作,也不是拒绝新的做法,而是对原来教研工作的继承与创新。特别是集体备课、随堂听课、集体评课这些原有的教研方式仍然是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不能放弃,需要继承,并增加新的内容使其更好的发展。要形成学校教研特色,就要拓宽教师的视野,丰富教研的形式,充实教研的内容,提升教研理论水平,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此形成学校教研的共同愿景,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三、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策略

1.“大题小做”和“小题大做”的选题策略

校本教研的内涵应该是教学研究向学校的回归、向教师的回归、向教学实践的回归。其选题应该历经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的过程。具体地说,首先,校本教研的选题不是学校领导、专家学者、行政部门从上而下强加给教师的“他人的问题”,而应该是教室里、教学中,发生的真实问题,是教师发现并提出的自己的问题。其次,校本教研选题还应该历经一个收集、分析、提炼、整合,再由学校确定下达教师、教研组的过程。在科学、合理选题过程中采用“大题小做”和“小题大做”的选题策略,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有力保障。

所谓“大题小做”是指校本教研的目光着眼于教学的微观层面,把大课题分解为更符合教育教学实际的小课题加以研究,使校本研究的课题更小一些,更具体一些。如在研究“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样的校本课题时,可以将这个大课题分解为“学生评价的原则”、“科学评价学生的方法”、“教师评价的作用”等若干子课题,教师可以从大课题的各个小层面开展研究,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

所谓“小题大做”是指在校本教研中重视每个小问题,教师立足课堂将小问题看作大课题进行研究,放大其研究价值。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要落实到为教育教学服务这个根本问题上。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理念、教学即研究的理念、过程即研究的理念、反思即研究的理念。同时,可以把本校已经立项的旧课题放在新课改的环境下重新审视,充分挖掘旧课题在新课改中的科研价值,把校本教研的小课题认真大做。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研究策略

所谓“大处着眼”是指校本教研具有校本性、科研性、人本性、牵引性。校本教研的根本在于观念和意识,不在于方法。方法不是不重要,但意识和观念更具根本性、先导性。因此,校本教研要着眼于学校、老师、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要着眼于学校、老师,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要以人为本,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发展为本。校本研究的全过程应该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

所谓“小处着手”是指运用“案例分析”开展校本教研。案例分析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可以“解读”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实现资源的真正共享,促进案例的研究者、参与者及相关人员反思教学实践,深入思考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而调整或改进教学,实现教学工作的创新和突破。因此,案例分析被认为是课改中“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和教学理论的故乡”。

3.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的管理策略

学校应改革“考试成绩”这个一元评价模式,建立教学过程、教研成果等多元的评价体系,在教师的晋级、评优、提干、福利待遇等方面,既要注重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业绩,又要注重他们的研究精神和理论素养,用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师的健康成长。例如,将教师分为合格型、经验型、研究型、专家型四种类型,制订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教师可参照评价标准自主评价,申报所属类型,由学校组织专家组审核评定。同时,给予“研究型”和“专家型”特殊奖励,并为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特长的教师搭建学习、锻炼和展示的平台。让英雄有用武之地,构建一种和谐、平等、共同发展的校本教研体系。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9.下寨小学2009校本教研总结 篇九

2010——2011学第二学期

校 本 培 训 总 结

二0一一年七月七日

下寨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2010---2011年第二学期)

为顺应课改的要求,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研讨、交流的平台,势必改变传统的教研方式,以新的教研方式组织,开始好教研活动。教研组是科研与课堂教学的纽带,活动开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手段,现将本学期教研组活动小结如下:

1、学习新课程标准,实践新理念。

每个教研组由组长、成员轮流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前两章,讨论、交流加深理解基本理念,并将学到的新理念在旧教材中体现,于课堂教学中实践,把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组内探讨,研究解决方案,从而促进了教师尽快成长。在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标准测试中,除极少数组外,绝大多数教师取得了好成绩。

每个教研组积极参加培训,在学校举办的一轮听课后,各组认真研讨,及时反思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语文组、数学组在课改方面实践成绩较为突出。

2、教研活动为教学服务、有了实效性。

(1)、“五有”各教研组长征求组员建议制定教研计划,有目标、形式、总结、记录、建议。(2)、“两深入”由校长、教导主任主抓教研组,每学期至少深入两次,并有建议性发言。(3)、“两定”:定时、定点,办公室,每周星期四晚上八点。(4)有特色: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语文组挑头,利用进修日上课,在组内活动时评课研讨,先试讲听课,针对出课教师存在的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设想,尤其是与科研、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双语组织教学等问题进行辩论交流,气氛活跃,真正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等。

3、科研教研相结合,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

每个教研组在校科研课题之下研究子课题,研究出了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新知传授课、阅读课、复习课等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双主体融合上下功夫,兴起了研究学习之风,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4、研讨课再掀教科研新高潮。

在四月中旬举办的“课堂教学要注重有效性”研讨课后,利用进修日各组论谈,每人都积极发了言,谈到了收获很大,对自己教学是一个促动,有一年级程国中老师,二年级赵万虎老师,三年级陆柏文老师和五年级骆成林老师出的四节课中,各组认为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今后教学中如何利用旧教材体现新理念与科研课题整合,各组还规划出本学科今后努力的方向。

5、活动次数多,效果明显,促进了新青年教师成长。

各科教研组每周一次教研活动,在活动中迅速成长起来的刘天文、陆柏文两位教师尤为突出,成为学科中间力量。老教师能发扬传、帮、带精神,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给予经验和方法。中年级组有本年级特色,敢于创新,大胆改革实践,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讲课出课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熟练,教学过程好,无不凝结着组内成员集体智慧。

6、校本课程初见成效。特色书法课在赵万虎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书写有了长足进展。美术、音乐组各自研究给学生创设展示空间,积极参加学区举办的观摩活动,收获比往年多。

尽管本学期教研活动有了针对性和实效性,还存在许多不足,有的组活动流于形式,教导处监督力度不够,缺乏跨学科整合等。下学期采取的措施:

1、跨学科研讨,每月一次或两月一次

2、加大校本课程研究力度

3、整理制定教研组方案,形式多样,为教师服务

4、真正在教研组中学习双语,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

10.小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篇十

3、优质课观摩

4、六年级新教材培训

5、集体备课

十月份:1、专题讲座

2、优质课评比

3、集体备课

4、公开课展示

5、联片教研活动(英语)

十一月份:1、教学开放月(课堂有效化教学观摩暨常态课诊断)活动

2、组织参加省市专家组教研活动

3、课题研究:制约课堂教学有效化的因素

4、集体备课

十二月份:1、继续上个月的课题研究(仿问、调查、定性定量分析)

2、第三届教师业务论坛活动(主题:打造高效课堂)

3、上研讨课

4、集体备课

一月份:1、优质课观摩

2、课题结项(有效化教学研究)

3、优质课观摩

4、教师优秀教学案例、随笔、反思评比

5、工作总结

11.白家庄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专业素养;自主教研;校本教研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则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有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对教师与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藏区城镇小学教育中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我们只有通过自主教研这一方法才能促进藏区城镇小学校本教研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当下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校本教研,教师除了在本来已经创设的教研平台发展外,还应该通过自身的学习将课改需要内化为自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来发展自身,这样校本教研才能在教师的身上体现出价值和经久不衰的活力。课程标准中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和方法。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面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只有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对所学课程有所理解,从而培养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创新精神,这些祖国的花朵也只有从小具有创新精神才能为祖国的未来奉献自己的力量,但是在这之中应该怎样贯彻与落实成为我们现在需要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一、个别藏区城镇小学在自主教研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藏区城镇小学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存在的问题

个别藏区城镇小学的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没有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缺乏引导,在一节课中教学目标是主题,只有围绕这个主题,才能顺利开展这一节课中的各项教学活动。另外,只有把握了教学目标的程度才能有利于教师对自己所教课程教材的理解与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教学目标与构思是一节课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对一节课的效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了目标含糊不具体等问题。

1.教师在教学中的目标呈现自主化状态

个别藏区城镇小学各年级的课件教案的目标制订仅仅是教师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而定,缺乏创新,这样制订的目标质量不高,科学性也不强。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

个别藏区城镇小学的教师虽然已经根据自身经验制订了教学目标,但是在贯彻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他们注重的还只是怎样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重视不够。

(二)个别藏区城镇小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虽然这几年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到了改善,但是随着网络课程的发展,许多教师没有经过分析就将其引入教学的课堂,虽然在新鲜事物的影响下教学气氛很活跃,但是没有考虑到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贯彻完成,使得教学过程存在不能贯彻教学目标的问题。

(三)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学习后能够将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特别是数学这一学科,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既有显性知识,也有隐性知识,教师能够通过直观教学而达到教学目标的称为显性知识,但是还有大部分知识是不好通过直观的教学实现教学目标,这些称之为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就需要学生通过逻辑思维才能获得,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注重机械式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让学生重复地练习,使学生逐步养成机械化记忆的习惯,从而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四)教师与学生只是形式上的沟通与交流

新课改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情况下加强小组合作、沟通与交流,以此来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提高学生共同解决某一难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往往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说教,没有如朋友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这样不仅达不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效果,反而会让双方关系更加恶化。

二、如何开展自主教研

(一)学校要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教研总目标

(二)学校要使学生树立一种尊师重教的氛围

(三)学校要有自己的自主教研文化

(四)在自主教研模式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反思

(五)实施“教研自助菜单”式的教研计划

三、自主教研带动藏区城镇小学校本教研的发展

以自主教研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学校进行课程改革所必需的,提高教师素质既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社会的帮助。

四、教师应认真阅读所授课程的教材,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授课方式

课改过后的教材也有所改革,对于老教师来说他们更加熟悉老教材,而对于新教材的教学可能会有许多的困难,这就需要所有教师仔细阅读教材,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创新自己的授课方式,这样才能对学生形成吸引力,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

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要切实有效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且现在通信技术非常发达,孩子的知识、眼界都要开阔许多,如果教师还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教育现在的孩子,肯定是行不通的。现在我们身处民主社会,许多事情我们要按照民主的方式来解决,这样才能行之有效。教师只有通过自己与学生和谐融洽的沟通交流方式才能赢得孩子们的喜欢。

参考文献:

范预红,戴健林.以自主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基于广州华阳小学教研模式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02).

12.白家庄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十二

一、注重校本研训,锤炼教学技能

校本研训是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的整合,是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打造特色学校的重要支撑,是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动力”。

近年来,沐浴着高效课堂改革的春风,我校把校本研训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挥教师这一蕴含巨大智慧力量的群体作用,努力把学校建成教师实现生命价值的摇篮,促使全体教师在校本研训中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育理念,实现自我发展。为了将校本研训落到实处,学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建立了“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研讨交流”立体培训机制,借助网络、学科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渠道,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高效课堂理论及操作策略;观摩高效课堂视频课例及专家名师讲座;举行高效课堂经验交流会,分享高效课堂改革成功经验,探讨课改焦点问题。同时,学校特别注重以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校本研训活动来锤炼教艺,促使全体教师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达到共同成长的最终目的。我校教务处加大说课、跟踪听课、随堂听课的力度,大力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推优课、“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高效课堂全员过关课”等教学展示活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助推全员;每学期有计划地开展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说课、评课等多元化教学教研活动,以研促教,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近年来学校借助“全员动态”这一平台,全方位推动高效课堂改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合作学习展示、捆绑评价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员动态校本教研模式”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学校过去那种领导、专家、骨干教师一统“教研舞台”的局面,教师个个成了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角,人人都在演绎着教学的不同精彩。

二、创新“四自”模式,打造生本课堂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自身学习的意识、情感、方法、态度的培养,使每一个孩子获得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获得最好的发展。近年来,学校大力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构建生本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

为了提高课堂改革的实效性,我校教务处组织全体行政人员及骨干教师开展大量听课与研讨,广泛听取一线教师的实践心声,创造性推出了独具特色的高效课堂“四自”教学模式,即自我准备(铺垫导入)—自主学习(导学探究)—自主检测(巩固内化)—自我提升(总结评价)。“四自”模式旨在以学生为中心,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并存的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达成学习目标。目前,我校所有教师均能熟练运用“四自”模式组织教学,以学定教,学与教相得益彰。课堂上,学生的情感动起来了,学生的嘴巴动起来了,学生的双手动起来了,学生的大脑也动起来了,“我学习,我快乐;我展示,我自信!”已成为我校生本课堂最贴切的形容。“四自”模式的创新运用,实现了课堂真正意义上“质”的提升——课堂即成长,既成长知识能力,也成长精神创造。生本课堂已成为我校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个孩子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展现激扬生命的芳草地,放逐心灵的跑马场,可谓活力四射,熠熠生辉!

三.开展“片区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校际间的教学交流活动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自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万安县教体局为了全面推动我县高效课堂改革的进程,将全县所有中小学划分为六个高效课堂责任片区,以点带面,整体推动片区内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迈入“深水区”。

我校作为第一批被评为吉安市课改实验学校的县城学校,能积极牵头谋划高效课堂第一责任片区活动:召集片区六所学校主要领导及骨干教师商讨制定了片区活动实施方案,对片区活动开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在片区内分阶段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人员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及经验交流活动,以课堂展示、讲座汇报、互动交流为主要形式,充分展示各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借助片区合力共同探讨高效课堂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及捆绑评价的有效实施、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与创新运用等热点问题。与此同时,我校还能积极发挥县城学校的教师资源优势,组织名师骨干深入片区农村学校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互相观摩、互相研讨的过程中,促进城乡教师共同成长。

四、落实“青蓝工程”,搭建成长平台

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学校发展进程的决定因素,是学校的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近年来,我校在教师群体中全面实施“青蓝工程”,建立“以老带新”“青蓝结对”的教师成长机制,助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我校的创新结对方式,采用“自愿结对”和学校“指定结对”相结合的方式,一师带两徒,形成学习共同体,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为了使“青蓝工程”实施不流于形式,学校制定了翔实且操作性强的方案和考评细则,对“青”“蓝”双方每学期、每月的听课、评课、论文撰写、课题研究、参与教学竞赛均有量的规定和质的要求,期末进行专项考评并将考评结果纳入教师考核。在“青蓝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校“蓝方”教师对青年教师在理念上进行引领,在实践上进行指导,促使年轻教师积极进取,提升教学技能。“青方”教师能自我加压,虚心求教,对骨干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智慧加以分析、比较、提炼,以促进自己的感悟、内化和提升,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同时,学校也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台子,压担子,安排年轻教师送课下乡、教学开放、参加各类教学比武,并要求结对“蓝方”教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与青年教师共同探索有效教学方法,破解教学疑难问题,力促活动效果最大化。

目前,我校所实施的“青蓝工程”已取得良好效果,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磨炼并脱颖而出,步入县级以上名师骨干的行列。迄今为止,学校青年教师中拥有省特级教师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9名、县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16名,并有3人获得市级名校长和名师称号,2人被评为县级知名教师。

五、深化课题研究,提升教研水平

新课程倡导每一位教师都应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意识,致力于课题研究。为了抓实课题研究工作,学校成立了课题组领导机构,宏观调控和指导各学科课题组研究工作。为了保证课题组的研究效果,学校教务处能重点抓实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抓实研究过程的管理和指导,督促课题组成员按计划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提倡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大力推广优秀课题研究成果,资源共享。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校各个课题组能在研究内容上突出一个“实”字,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和话题,把话题生成问题,把问题生成课题,引导教师反思、分析、梳理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将其中最主要、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探究。共性的问题总能激起共鸣与探究欲望!为了寻求破解问题的密码,课题组教师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分析、提炼,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提升课堂效益。课题实验研究的开展,为我校打造了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团队,全面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可见校本教研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何等重要!身为教师的我们,只要倾力教研,凝聚的是智慧,燃烧的是激情,唤起的是灵性,收获的是享受。回眸应笑慰,征途再扬帆!让我们在校本教研的征程中,共同谱写教师专业成长最华美的乐章!

13.小学科学校本教研个人工作总结 篇十三

回顾一个学年来的科学工作,科学教研工作有了一定起色,基本完成了学年初预定的目标,小学科学学科本年教研工作的重点是: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围绕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总结,欢迎阅读!总结一 一学期的科研工作回顾如下:

坚持“科研为先、质量为重、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进一步加强课题的有效研究与过程管理,积极开展校本教科研活动,使学校教科研工作“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指导教学”,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争使教科研工作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新的高度。

具体工作如下:

一、学习为先,积淀底蕴。

学习是充满思想的劳动,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必定能更新观念、促进反思、修正行为、增强底蕴。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自觉地将学习视作自己职业生命的第一需求,让学习成为自己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本学期继续利用业务学习的机会,轮流让教师谈学习新课程的感受,个人加强自学,广泛学习和专题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科研的校本培训活动,进一步营造科研学习的良好氛围,丰富教师的科研理论知识。继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一方面向外聘请有关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另一方面继续外派教师参加各级教科研骨干培训班和各种教育研讨会,拓宽思路,放大眼界。学校科研室借助网络及报刊杂志,学习教育科研的理论知识,谈体会。3月x日,邀请市教研员王红老师,区教研员卢丽老学校讲座,指导讲课,评课,使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了。

二、加强教研、科研整合,落实研究过程。

本学期,将课题组的日常研究纳入教研组的常规管理之中,教研组长要全面关注本教研组的课题研究进展。全体教师要以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创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的课堂教学。市级课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策略的研究》渗透到各个学科,使课题研究过程成为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因为这是一个教师由“职业型”向“研究型”转变的必经之路。

1、每位课题组老师树立“人人都是研究者”“上课就是研究”的新理念,在日常教学中加以研究,将理论层面与操作层面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在教育教学行动中捕捉、筛选、提炼、加工经验和做法,把研究成果作为一笔宝贵的智慧资源,并收集、整理成丰富的文本资料。

2、扎实做好课题的日常研究工作。紧紧围绕课题研究方案,按照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的要求认真实施课题研究。不断改进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序进行。课题组对课题研究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对课题活动做到前有计划,中有记录,后有总结与评价。及时召开课题组成员专题会议,抓好研究方案的落实,密切关注、适时指导、加强监控,做到项项有人抓,时时有人问,过程研究与终结成果相联系,使其规范化、科学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努力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A、学期初根据实验方案的设计,分解本学期应完成的实验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制定课题研究学期计划,明确一学期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

B、根据学期计划的安排和课题研究的实际进程,每人每学期上好一节课题研究公开课,在研究课活动中必须充分体现学科教学与课题研究的整合,我校本学期从3月----6月分别安排不同学年的教师开展课题课展示活动,其间涌现了个别年轻优秀教师和课例,学校在学期末对这些教师给予了表彰。

C、完整地积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原始资料,如课题研究课设计理念、上课教案、教学反思等。

D、学期末根据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总结一学期的科研工作,说明课题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展望下阶段的实验设想。

三、重视成果总结,提高科研品位。

1、每位课题研究教师都要有成果意识。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努力把理论与自己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及时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果总结,撰写一定数量且有较高质量的课题反思、论文,不断提高认识,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认识结构。本学年,科研室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科研科研成果的征集。

2、认真开展优秀论文的选送活动。对于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学校都将尽早通知每位教师,认真组织论文选送,加强对外推出的力度,争取论文发表和获奖率继续上升。

四、规范科研管理,做好科研日常工作。

1、继续完善和强化各项管理措施,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重视阶段性检查和评估,保证课题按计划顺利实施。

2、开展课题成果展示活动,推广课题研究成果。总结二 在过去的一年中,学校紧紧围绕“加强科研工作力度,加快科研兴校步伐”这一目标,认真努力地搞好教师教育科研工作。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我们在感受工作紧张忙碌的疲惫之时,更为工作有突破、有成绩而深感兴奋。全体教师满腔热情,以创新的思路,强烈的争先意识,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开展各项科研工作。现将教育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引导,扎实开展业务学习。

教师业务学习主要围绕课题研究为中心,注重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新课程理念的确立,加强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理论学习。在学习中,我们能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信息传输、名家引领等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切磋的机会和舞台,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真实问题,感受到学习的重要,交流的价值,校园内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

二、抓好立项课题的阶段管理。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已立项的课题进行认真组织、实施,严格做到开学初制定计划,活动后及时总结。并建立了如下的教科研管理网络:教科室—课题组—课题负责人—骨干教师。组织的完善,为我校形成教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成为可能,使我校拥有一支能领导教育科研、管理教育科研、从事教育科研的队伍指日可待.今年下半年我校的国家级子课题“利用种植园,构建多元开放的课堂”已做好结题工作,区级课题《种植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顺利通过中期考评。

三、抓好科研与教学的整合。

教导处加强教研与科研的整合,将教科研融入平时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要求教师把教研课上成课题研究课,立足计划—学习—活动—研讨—总结五个环节。各个课题组都制定切实可行研究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努力做到教育教学科研化,科研管理课题化,课题管理过程化,有力地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创设人性化环境

1、教师快乐书吧

我校有设计巧妙、温馨怡人的“教师书吧”,“教师书吧”汇集了全校老师喜欢的书报:有教育教学专业书籍;有市面上的畅销书;有深受大众喜爱的报刊、杂志??这里,随处可见老师们活跃而专注的身影??高高在上的五楼不再令人望而生畏,已是“幽幽之地,人心所向”。“快乐书吧”是一方组织教研、放松心灵的净土;是一个充实自我、提升自我的天堂;是一个处开诚布公、沟通交流的平台;是清波人心中的“圣地”。

2、出版校报《葵苑》

由校长亲自主编的校报《葵苑》,是综合展示学校教育教学动态和教师教科研成果的内部刊物,文质典雅、构思精美,版面简洁。校刊的编辑出版过程成为了开展校本培训的重要过程,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教科研成果的良好平台,成为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的重要载体,有效地激发了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每期校报均为教师刊登“教育叙事、“磨课”、“他山之玉”栏目。

五、完善并落实教科研奖励机制。

为进一步规范教科研管理,形成较完善的教科研评价激励机制。学期初,学校制定并完善了学校课题研究奖励办法,加大了课题研究、文章发表、获奖论文的奖励力度。激励了广大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八、正视问题与不足,切实增强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我们固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领导的期望,与时代对我们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我校教育科研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不足。

1、教师的教育随笔写作,还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尽管很大一批教师已行动起来,并在行动中有所发展。但同样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平时的教育随笔质量不高,存在一定的应付倾向。

2、科研成果质量有待提高。在所完成的项目和所发表的论文中,省部级项目和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极为短缺,相当一部分论文为“短、平、快”之作,与真正的学术论文要求相距尚远。

3、教育科研工作,应更好地与课堂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应更好地体现教育科研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应加大教育科研介入课堂教学实践的力度,努力形成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不断促进儿童成长的现代课堂观。

4、教科室课题研究的理路还有待清晰明确,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课题考核还没有跟上,相应的激励机制还急需建立。问题的存在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坚信,有了校长的高度重视,有着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支持,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就一定会在现有基础上,有新的进步,新的发展。

只要我们遵循“立足课堂,服务教学”的课题研究的原则,从严抓自身,求提高;从实抓调研,求深入;从新抓思路,求发展;从创抓重点,求突破,规范教育科研的管理力度,提高科研实效与推广,那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就一定能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东明小学校的老师与孩子们就一定能打造起自己的品牌。

总结三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联校和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继续贯彻执行教育科研要为教育教学决策服务,为繁荣教育科研事业服务,为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发展服务的方针,要与提高教育质量和注重人的发展相结合的理念,努力发挥好教育科研在我校教育工作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追求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使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成为小学教育科研新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继续推进我校教育科研的发展与创新,切实提高教科研工作效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为我镇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扎实开展师资培训,抓好科研队伍建设

过硬的师资队伍是科研的关键,学校始终本着“发展教育师资先行”的原则,切实抓好师资培训。我们对教师的培养重在校本培训。通过广泛宣传,让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和目标,提高对教科研的认识,增强教科研的意识,提高教师投身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重点抓好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进修,更新教育观念,为开展教科研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1、构建学习型组织。要走在教科研的最前沿,必须加强学习现代教育科研理论和教育改革实践经验。学校为教师学习,营造书香校园创造了条件。教师们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资料以及学校为大家征订的教育、教学类杂志,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挤时间学习传统教育教学经验,学习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使思考走在工作的前面,并结合工作实际人人撰写心得体会、理论笔记。

2、加强教科研业务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培训。邀请上级领导、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请专家与教师对话交流,进行培训互动,让教师在专家的引领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求发展。学校十分重视培养教科研骨干力量,大力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方面的培训。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培训、研究、交流,从中吸取科研的营养,逐步建立一支师德高、业务精、功底深的优秀教科研教师队伍。

3、实行师徒结对,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三十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针对其政治思想、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班主任工作、其他工作方面制定的成长计划书进行了总结交流,由校进行全面考核,不断促进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实行骨干教师与其结对,使新上岗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4、抓好名师工程建设。我校有一名教师被评为“县语文学科骨干教师”、20多名教师被评为“县级学科教学能手”。目前,这些老师已成为我校教科研的主力军,充分发挥了在教科研工作中的辐射、示范作用,认真履行职责,在学校管理、学科教学研究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带动群众性科研活动的开展。

三、重视过程管理,规范课题运作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工作中核心的一环。我校把科研管理的力度重点放在课题研究的管理上,并力求规范化。学校领导身先士卒,积极参与和指导、检查课题研究进程;广大教师热情投入,运用各种方法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不断进行阶段小结,并及时交流反馈,以便扬长避短开展工作。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课堂为阵地,以活动为依托,来浓郁教育科研的氛围。一学期来,围绕课题上的研究课起到了教好的辐射作用,教师们在活动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四、积极探索实践,喜结科研硕果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各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改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业务素养得到了锤炼和提高。教师们驾驭实践以及提升理论的能力不断增强。本学年中,共有10多篇论文在省、市、县级中获奖。通过研究,我们广大教师已经感到,课题研究不再是高不可攀的难题,也不是抽象的理论推演,而是教育、教学的行为,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可以改善原有教育、教学行为,提高实施新课程的适应性水平。

五、完善考核机制,提高科研积极性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教育科研能否起作用,到位的管理是关键。为了促使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们学校早已出台了《学校管理手册》,对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情况融入到平时考核、教研组的考核中。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本学期对有关考核制度进行了修订,对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奖励作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研究积极性。

诚然,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教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我们的理论水平、工作水平和工作责任心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二是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和成果的推广存在着不平衡性;三是科研活动的安排和措施的落实存在着不平衡性。这些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必须通过新一轮发展来解决。今后,我们将在学校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自加压力,注重教科研工作的指导性、实效性、群众性,在教育科研这块芳草地上再作贡献。

六、几点展望:

回顾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1、课题研究要与平时的学科教研活动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业务学习和课堂教学,经验交流,反思提高争取上一个新台阶。继续发挥集体智慧,以加强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多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活动,如:教育沙龙活动。教科室的主要工作人员还应该沉下心真正理清思路,写出提纲见领性的目标。教育倡导“研究型”的教师。教师思想上还是受学校指挥行动,而缺乏主动探究意识,即使部分教师有主动探究意识,缺少专业的引领,教科室应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多搞几次讲座,应结合本校实际,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

14.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篇十四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组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根本,加大教学研讨力度,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科研工作。现依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重点,现就本学期我组的数学教研工作安排如下:

二、工作目标:

1、为老师们学习、交流、提高创设一个良好的研讨氛围,提供一个良好的研讨平台,组建好数学教学研讨基地。

2、继承和发扬我组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教风和教学研究的热情。在全组发扬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浓厚的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之风。

3、在学习、实践、研讨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探索,总结新课标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本组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组建一支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数学教师队伍。

4、规范数学教学常规,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5、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以新课标为核心开展教研活动。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全体教师通过进一步解读新课标,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积极实践、探索新课程下的课堂教育教学规律。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用好新教材。

2、加强教材研讨、备课的研讨,加强数学常规课的量化考核。

(二)加强教学教研量化考核制度,以制度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1、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本学期继续将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我组的重点工作。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继续实行推门听课对部分教师进行跟踪听课、教师互相听课等多种形式,对课堂教学的规范和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深层次地促进和指导。

2、加强以“反思为动力”的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自觉加强业务学习,收集资料,充实博客内容。

(三)开展多样化教研活动,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采用集中学习、教师自学、网络学习的方法,使教师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教学信息,扩展教师知识视野,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教研水平。

2、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使教学研讨进课堂。

3、开展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每周开展一次集体研修活动。以课堂教学为活动主要内容,每次活动完成“四个一”即:一个问题交流;一个教学得失;一个专题学习。教师本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4、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环境,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

(四)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业务研究和实践能力,1、本学期在加强教研组专业化建设。让每一位教师在科研中成长提高。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研活动与创造课堂实效相结合,使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使研究有过程、有成果。

2、作好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数学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科研能力。一方面邀请知名教育专家、教研员等来校做专题讲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作用,利用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有效地开展培训。多渠道提高我校骨干教师队伍实力,最终在校内形成人人想学、自觉好学、终身学习的学习氛围。

3、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深化课程。以老教师榜样化,中年教师典型化,青年教师骨干化为目标,提升教师业务研究和实践能力。

4、组织丰富的学生活动,落实素质教育。

(五)开展网络教研,促共同发展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模式,为学校教研工作开辟了一个新天地。网络教研这个新生事物,突破了地域限制、时间限制,缩小了学校、地区的差距,拉近了教师和专家的距离,为教师搭建了开放、平等、交互的学习研讨平台。本学期,我们将发挥网络教研的优势,让网络教研成为数学教研组的一大特色。

1、实行网络环境下的数学集体备课,开展网络备课研讨。

2、努力开发建设“数学教学资源库”,打造优质课堂教学,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3、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发挥网络信息交互作用。

(六)扎实推进教学教研常规工作,增强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1、坚持每周三的教研活动,采用理论学习、集体研讨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

2、严格执行备课制度,继续采用电子备课的全新方式进行。

3、作好课堂教学指导,强化质量意识。课堂教学是落实课改的主渠道,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学期将严把课堂教学质量观,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我校教师的重点工作。

4、严把作业质量关,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对于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力求做到“精而细”。严格控制作业量及作业时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调动学习积极性。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细致、规范,不允许错批、漏批、学生代批的现象发生。对学困生的作业要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辅导,以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2

一、工作思路:

“强化科研意识、转变课程理念、落实研修实效”,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我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学习研究新课程为重点,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和研修为主要形式,以培养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以培养一批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校本研修,促使广大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以学习课程标准为抓手,通过有效改革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学生养成教育的新模式,改革学生好教师的评价方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工作要点

本的校本研修,我校仍将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内容,以《有效教学》、《有效教师》和《有效研修》的学习为载体,以“一切从教师的需要出发,一切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重点,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围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这一目标。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现代型教师队伍;形成一批在课程教材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同时,学习、发扬名师优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由“经验技术型”向“实践反思型”的现代型教师转变。

1、师德研修,将结合我校实际,以活动为载体,以案例教学、典型报告为基本形式,同时,大力开展读书活动,使广大教师爱教育,就是要做到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立志献身教育,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爱学生,就是要做到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先进的学生观和正确的教育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发展服务;爱自己,就是要做到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增强教师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和成就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社会的表率。

2、新课程研修,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全员课改通识研修和以掌握学科要求为主的学科教师研修。通识研修在组织集中专题研修基础上,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自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再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研讨交流,检查考核学习情况,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学科研修主要是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

3、教育教学能力研修,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对教师通用基本功、学科基本功和综合能力基本功训练,做到常抓不懈,并有针对地对部分年轻教师和新教师强化基本功训练活动;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研修;要通过结合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研修方式,使每一个教师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引领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化。

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强化课堂应用、教学信息化整合的教师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活动,帮助教师树立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的意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为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环境。组织青年教师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提高教师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力倡导教师人人建立自己的网络空间,形成有思想、有品味、有影响的博客群落。

5、教育科研能力研修,要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研修。本期继续以“有效研究”为切入点,做到教学即研究,让老师不畏惧科研,使老师懂得教科研就在反思中,教学中,教育叙事中,提升总结中,借鉴学习提炼中……。

四、研修方式与活动

1、自主学习:教师自学,写好校本研修报告册。切实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帮助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2、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我校共性“问题”,各教研组在每月要安排一次专题讲座,专题讲座资料及时交教科室存档。

3、小组研讨:以教研组为单位,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研讨学习体会、研讨教学体会、研讨课堂教学评价、研讨教学管理等,教研组长要时时关注新的教育动态。本期着重学科教学的“互动生成”方式的理解与尝试教学。

4、教学观摩:利用教研课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扎实做好好评课活动,教研组做好详实记录;同学科、同年级教师之间要开展听“家常课”活动;各教研组在教研活动时间要组织教师观看名师录象。

5、参观考察: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级研修活动与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促进与优秀学校的合作交流,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五、考核方法:

教师研修的考核参照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案实施。采取周评估、月评估和学期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把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的内容按学时计算,完成研修任务与月奖联系,考核结果将作为教师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依据,并与年末考核挂钩。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3

一、上学期工作总结。

1、加强教研科研管理,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深化已有的《经典文化诵读》《图形格写字》课题研究,教科研氛围日益浓厚。

2、加强理论学习和研讨,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三次邀请区教研室教研员到校听课指导,主动联系区域名校,带领教师到东一路小学、潘南小学听课学习,走进名师的课堂、走进名师工作室。鼓励教师赴济南、烟台、邹平等名校参观学习;邀请潘南小学“齐鲁名师”赵国防老师到校作“教师专业成长”报告,并建立了长期的业务指导联系。

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规范周三下午教师办公时间的业务学习,集中观看刘良华博士的“管理智慧和教学智慧”和魏书生的“班级管理”视频。

3、聚焦课堂教学改革,以耕耘者杯课堂教学大赛为契机,开展基于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基础上的说、作、评活动。

4、扎实推进校本研修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充分利用学校校本研修网,学校论坛,教师博客,使之成为教师学习、反思交流、科研成果积累的平台,以此来促进教师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主动发展。

5、继续抓好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工作。成功举办一次经典文化诵读成果展示和图形格写字成果展示、考核活动。

二、本学期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全面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为总目标,继续坚持和落实“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真解决问题”的工作要求,规范课题管理,深入推进校本研修工作,继续巩固上学期以来形成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第一、继续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提高校本研修实效。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继续挂包教研组,参与教研组活动。要及时了解、反馈和解决教学教研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教研组活动提供帮助。

必要的规章制度也是顺利开展教研工作的有力保证。在上学期健全“教学常规检查办法”“教研组考核办法”的基础上,结合上学期考核情况,继续完善。同时,在“教师外出学习”“网络研修”等方面,也要建立相应成文的规定,使校本研修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章可循,得到了制度上的保证。

第二、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本学期,学校将继续鼓励教师学习,为教师购置更多的理论书籍。同时学校还将为教师推荐大量的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视频,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加强理论学习,以校本研修网为依托,展开校本研修。

采取周三下午集中学习与推荐文章、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的理论层次。利用好学校校本研修网,使之成为学校教师校本研修的平台。

第四是推行“赛研”互动,激活教师自主、创新意识。

发挥课堂教学评价委员会的评价、指导作用,结合上学考核情况,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同时学校还将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校内竞赛活动,促使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成长。

激发调动教研组长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创新性的开展活动。

第五是随堂听课,督促教师快速成长

继续实行随堂课听课制度,提前一天通知任课教师,目的是及时发现教师课堂中的问题,同时是从另一个侧面更多地了解学生。听课后,中午1:00进行评课。对于特别差的课堂,要提出更改要求,下周跟踪听课,直至满意为止。

第六是推行自我反思,实现自我成长。把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对于教师的备课检查,把教学后记作为重点检查项目。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教后记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写出教研文章。

第七是向外界学习,获取营养。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邀请专家传经送宝。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将以“名师课堂”引领为主,各教研组要深入开展此项活动,创新形式,力争抓出实效。

继续保持与区域名师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联系,为名师与年轻教师搭建交流平台。积极联系区域名校、名师、教研员,邀请他们到校授课,或组织教师前去听课学习。

第八努力开创校本研修新途径:

1、推行教师成长记录袋。全程记录教师思考与实践,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情况,真实反映教师专业成长经历和成果。

2、继续抓好学生经典诗文诵读和图形格写字训练,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做好成果积累。规范课题研究档案,定期召开课题研究小组会议,提升研究层次。做好图形格习字考核和经典诵读活动评价。

3、引领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4、低年级写话训练要有新突破。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各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继续发展上学期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数学教学质量与上学期相比能有所提高。

2、开展以“如何利用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着力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积极开展“一人两课”、课题研究教研活动,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三、主要措施

1、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适量,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2、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和学困生辅导计划。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做好辅优帮困的工作。

3、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习惯,多参加校内外的专题讲座、教材培训、教学交流和观摩等活动,上好一人两课。

4、进一步加强教研工作:

(1)认真开展“一人两课”,切实做好每一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做到活动前有中心议题,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分析。

(2)全体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每位老师上二节实践课,课后要进行反思,并写出教学体会。教研组要及时整理材料,结合本学期研究情况,整理出实践课的经验、成果。

(3)创设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运用,切实全面提高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实现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形成有计划、有条理的工作作风。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关注学校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为了学校研究,在学校中研究,基于学校研究,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一)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解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改变教科研活动与实际教学活动脱节。

(二)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汇总教师教学经验,积聚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让教师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

(三)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改善我校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四)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研究我校科研课题,使之应运到实际的教学中,使教科研一体化。

三、校本教研的基本原则和过程

基本原则

1、“为了教学”:是指校本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

2、“在教学中”:是指校本教学研究主要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理论假设。

3、“通过教学”:是指校本教学研究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一边,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

四、校本教研的主要措施

我校本学期设立三个教研组,即数学教研组、语文教研组、综合教研组。校长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长期蹲点在语文教研组,李晓庆老师多年毕业班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蹲点数学教研组和曲晓娜老师蹲点综合教研组。本学期我们大胆选用年轻教师作为教研组长(葛琼和王晓青),具体组织教研活动。数学组活动时间为每周四第二节课后,语文教研组活动时间每周三第二节课后,综合组活动时间为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

(一)强化组织和管理,成立校本教研指导小组。

以骨干教师为龙头成立教研组,按计划深入班级听课、评课,力求做到融教研、科研、调研为一体。逐步成为校本教研的主力军。

(二)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素质。

1、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灵活培训形式,全力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组织教师利用校际交流的机会外出参观学习考察活动,吸取教学智慧,获得灵感,解决我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继续挖掘自身资源,开展各类校长讲座活动。

3、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狠抓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4、创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活动,全体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撰写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并作为教师教研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改进和完善集体教研制度,提升集体教研的质量。

1、确保校本教研的时间。

2、拓宽校本教研的内容。采取同伴互助,结合课例开展合作研究办法,将“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融为一体。

3、改进校本教研的形式。充分发挥教师个体、教研组集体的作用。

(四)加强校本教研的宏观指导,不断提高管理指导能力。

每学期各教研组根据教学研究的需要,确定一个主题,各教研组按组开展小组专题教学活动。围绕专题全组共同研究,人人做课,相互观摩,随时研讨,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相互交流的研究氛围。

(五)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1、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凡在校本教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学校纳入年终考核积分。

2、立足实效,建立保障机制确保落实到位

(1)组织到位。学校形成校长亲自抓、教导主任负责抓、教研处具体抓的校本教研的管理网络。

(2)制度到位。学校制定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评价与奖惩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了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3)人员到位。实施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制,同时学科指导组成员要深入课堂、研究教学,全面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

(六)“网络教研”的细致化、实效化。

“网络教研”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

行交流与学习。并且还可以很好的实现跨学科交流与学习。本学期我们会将“网络教研”进一步的细致化,进一步确定每一次的网络实施主题,还是利用实录的形式,有目的性的进行网络评价,让网络更具有时效性。

本学期我校还有一项重大的任务就是,完成省级科研课题《网络环境下异地教研交流的研究》,这也是对网络教研的进一步、深层次的研究。

上一篇:深度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试题下一篇:军训第四天心得体会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