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

2024-08-23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8篇)

1.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 篇一

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重点形势的分析

工商管理学院

08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H0870114

王英倩

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重点形势的分析

一.当前国际形势的总体概况

当前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旧的冷战秩序虽然已经被打破,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目标远未实现。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南北的发展和贫富差距仍在扩大,因民族、宗教等问题引起的冲突接连不断。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一个都还没有解决。进入21世纪,冷战思维却出现重新抬头的危险。某些国家企图凭借自身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恣意践踏国际关系基本原则,以“人道主义干预”和“有限主权论”为借口,推行强权政治,干涉他国内政,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这对当前国际局势的健康发展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构成了严重挑战。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可以用三个总体、三个局部和三个继续来概括。那就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世界和平、发展潮流继续发展,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趋势继续推进,对大多数国家而言,国际形势中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继续存在。也就是说,和平、缓和与发展,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

二.国际经济形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美国仍是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力。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重刺激下,美国的生产和投资活动继续扩张,消费开支稳定增长,就业市场摆脱长期低迷的态势。在内需和出口的强劲推动下,日本经济也持续强劲复苏,企业收益提高,设备投资增加,个人消费出现回升,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了积极因素。欧元区经济增势得以巩固,投资、生产、消费和贸易不同程度的改善,促进了欧元区内经济的增长,进而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增势。受全球总体环境改善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总之,尽管目前仍存在着油价过高、新的通货膨胀压力、各主要经济体发展不平衡以及地缘政治等风险,但由于各种有利因素的支持,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将保持下去,并可能成为近20年来增长最快的年份。预计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达到4.8%左右,国际贸易增幅将超过7%。

(一).经济形势概况

1.石油价格高对世界经济增长构成损害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节节上升,上半年石油价格已经从去年的平均每桶30美元上涨到40美元以上。6月初油价最高升至42美元,创出1983年以来的新高。油价高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反复调整生产。欧佩克决定自4月份起把日产原油的上限减少100万桶。这给市场带来了冲击,引致石油价格猛涨。石油输出国组织不得不于6月3日同意增加原油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从8月开始每天多生产50万桶,以对抗能源价格攀升,油价才稍稍回落至每桶38美元左右的水平。但全球能源研究中心预测下半年油价整体水平仍会居高不下。二是地缘政治风险所致。今年以来中东局势依然不稳,伊拉克油储占全球第一,但其国内战火不熄,市场担忧其政权移交后,内部政局很难平稳,结束动荡遥遥无期。以色列的沙龙政府及执政的利库德集团的强硬姿态使人们对巴勒斯坦形势的前途日益担心。在产油大国沙特,针对外国人和政府机构的恐怖事件接连发生,这也向世界表明了中东原油供给方面的潜在风险。估计因中东形势不稳导致的原油风险溢价达5-10美元。三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升温,主要国家原油需求增加。国际能源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创16年新高。从能源耗费角度来看,美国位居工业化国家之首,5-6月又是美国传统用油高峰。在亚洲,由于极高的经济增长率与经济的高能耗特征,对石油需求的增长率很高。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去年每天的原油需求量为550万桶,超过日本。今年国际能源机构又上调了中国每天的石油需求增长。印度对石油的需求量也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亚洲占了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量的90%。

2.世界初级产品价格高削弱经济复苏势头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快速复苏的轨道,原料和燃料等初级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价格明显上扬。这使得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同时带来通胀风险。根据世贸组织的统计,2003年,全球燃料的平均价格上涨了16%,非燃料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了7%,其中金属价格上涨了12%。由于制造业在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已经推动了物价上涨。原材料价格上升和美元贬值使美国2004年头三个月消费价格按年率计算上升了5.1%,大大高于2003年全年的1.9%。国际市场许多商品价格大幅攀升或转升,原因是多方面的。

3.调高利率增加世界经济复苏的成本

美国联邦储备局自2001年连续13次降息,短期利率从6.5%下降到目前的1%。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强劲增长----连续三个季度的GDP增长在4%左右,4月份通胀水平达到4.4%,1%的利率水平已不适于美国。美联储在6月30目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提高利率0.25个百分点。预计一年内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将由1%提升到3%,美国住房贷款利率会由5.5%上升到7.5%。加息不仅对美国的投资、股市、消费及美元汇价产生影响,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直接投资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对中国的影响

1.国际商世界经济的好转和国际贸易的回升为中国出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今年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头5个月出口增长33.4%。其中,中国对美欧日三大市场的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3.3%、38.4%和22.0%。

2.国际商品市场发展给我国企业出口带来了新商机。

世界商品贸易的回升和增长,价格大幅上行,给我国企业出口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3.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加强。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购买力平价最新公布的计算结果,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生产总值的12.6%,排在美国和欧盟之后。美国和欧盟分别占世界生产总值的21.1%和19.9%。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世界经济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发达国家从廉价劳动力生产的进口产品中受益,同时对高科技产品和服务有了更大需求。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将看到对中国出口机会的增加,包括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去年中国进口增长34%。今年1-5中国进口增长41%,明显高于出口增长率33.4%。特别是从美欧日三大市场的进口增加明显。

中国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将不仅影响中国本身,还影响世界其他地区。亚行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钢材、锑、锌、白金、钢和铁矿最大的消费国;是铝和银第二大消费国,是镍的第三大消费国,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的石油消费国(仅次于美国),并占2003年全球石油需要增长的35%。中国还生产全球50%的照相机,30%的空调机和电视机。中国已成为东南亚的主要贸易伙伴(去年从这一地区进口4130亿美元)。中国从韩国、新加坡和泰国的进口增长了50%,从菲律宾的进口增长了一倍。今年1-5月,中国从东盟进口增加了41.7%。2003年日本出

口增长的80%源于中国。亚行估计,今年全世界15%的增长将来自中国。中国宣布紧缩贷款的消息后,亚洲、欧洲和拉美的股市暴跌,农矿产品价格也大幅下跌。中国经济的急剧调整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冲击。雷曼预计,如果中国经济硬着陆,其他亚洲新兴经济的GDP将下跌三个百分点。如果日本的GDO增长下跌半个百分点,足以破坏日本经济脆弱的复苏,通缩也会恶化。

三.国际政治形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国际形势继续发生着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美国的政策调整和中国的加速崛起构成了世界格局加速调整的推动力量。在此背景下,国际政治在权力结构、问题议程和决策规则等层面上都呈现出新的内容,世界正在加速步入后危机时代。国际战略格局的深度调整在给中国提供了新机遇的同时更带来了严峻挑战。深入分析国际形势的变动是我们准确把握未来格局走向的基本依据,对确定中国未来的政策方向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治形势概况

1.国际政治形势变动的主要动力

国际形势的变化源于主要力量的推动和相互作用。国际金融危机、美国的对外政策调整和中国的加速崛起无疑是2009年国际形势变动的推动性力量。这三件事情的发展动向将对未来国际格局的调整产生深远影响。

2.国际战略格局的深度调整

在上述三种力量的推动下,国际政治在权力结构、问题议程和决策规则上正呈现出新的内容。概而言之,由于美国战略地位的相对下降和新兴经济体的整体性崛起,国际权力结构的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国际问题议程呈现出从传统国家间关系向国家内部调整和全球性热点上下两个层面的转移;危机所导致的全球性合作使得G20的作用提升,成为未来国际政策协调的主要机制。

3.世界加速步入后危机时代

国际政治在上述三个层面的深刻变化推动着世界快速步入后危机时代。权威缺失、模式困惑和全球化阶段性停滞将成为后危机时代的重要标示。国际权威的缺失使得世界治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和失序。具体的表现是,其一,由于美国管理世界事务的能力下降,其他大国既无能力也没有意愿担起领导世界的责任,世界出现了一定限度的领导权真空。其结果是各种地区争端有可能重新抬头,国际热点问题进一步趋向恶化。其二,国际权力结构从单极向多极的转移使得发达国家和新兴大国在利益平衡、规则主导和责任分担等问题上的矛盾大为加剧,发达国家对优势丧失的担忧和新兴大国对现状的不满将同时存在,共同构成了对既有秩序的挑战。其三,各种非国家行为体异常活跃,在特定议题和功能领域拥有着甚至超过主权国家的行动能力。但由于主权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张力、不同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竞争,以及非国家行为体本身追求的去中心化目标,既有国际秩序的合法性遭受质疑,世界正处在一个普遍焦虑、缺乏共识的阶段。

(二).国际格局变动对中国的战略影响

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战略格局的调整在给中国提供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将既有的挑战进一步放大。在机遇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中国的战略地位和大国角色,在国际经济和金融机制的决策权有所提升,在世界政治事务中的影响力相应增大;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中国崛起对既有秩序的冲击,为中国的政策选择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全球性问题的增加凸显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有助于化解中国与传统大国的结构性矛盾,进而拓展新的合作空

间。相比之下,处于深刻调整中的国际形势对中国构成的挑战更值得关注。

三.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式对我国的内政外交的影响

(一).当今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瞬息万变,但并没有改变求和平谋发展的两大主题,世界多极化愈演愈烈,科技革命加速前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全球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和平方向发展。虽然美国的实力和地位出现下滑,但是它的大国霸权主义的作风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局部战争依然存在。

(二).世界经济形势发展趋势。当今世界经济形势正在处于结构性的改变状态。美国、欧洲、日本三足鼎立的局势正在弱化。一批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处于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展望五国(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阿根廷)发展尤其迅猛,而这些国家并不属于西方体系。它们的发展正在改变世界的经济格局。另外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延续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迅猛发展态势并有所加强。首先,各种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集团数量大量增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果明显,许多国家为了谋求自身利益发展,积极参与了许多不同领域的区域经济集团。脱离区域经济集团的国家最终将在国际竞争中失去自身应有的地位。其次,一些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超大区域集团为中心的格局,随着北美自由贸易区“南进”、欧盟“东扩”以及亚太经合组织制度化,世界经济的“三足鼎立”局面将会更加明显。再次,区域经济集团之间跨区域经济合作日益频繁,出现了一些跨洲的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各区域经济集团采取了开放政策,一方面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加强与非成员国的合作,另一方面在区域经济集团之间加强合作。北美自由贸易区带动拉美地区经济发展,与欧盟形成跨大西洋的泛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更是地跨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跨洲的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正在成为主流。

四.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世界格局新旧交替之际,中国所面临的外部形势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从机遇方面看,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局势的缓和,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在多极格局中,中国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已比过去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也得到提高。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从挑战方面看,首先是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保护主义盛行,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其次,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再次,少数发达国家推行一种新的强权政治,施加种种压力,企图迫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只有坚持独立自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利用有利因素,抵制外来的不利影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尽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世界近现代史看,不少贫弱的民族和落后的国家,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实现经济起飞,虽然有着各不相同的具体条件和有利因素,但重视教育,善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则是其共同特点。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有勤劳智慧的人民,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坚定地依靠科技进步,经过五六十年坚韧不拨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2.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 篇二

当前世界经济仍然属于低速增长发展形态。但是, 相比前几年, 复苏的趋势略显稳定状态。在这种形势下, 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将略有提升, 包括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人力资源等紧张情况都有所好转, 这也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提供了更多条件;欧元方面仍然陷入低迷状态, 欧元区仅有的市场缓和仍然无法阻止不断上升的失业率, 无法改变不断衰退的经济趋势;日本的经济形势与世界形势保持一致, 持续缓慢增长。逐渐进入扭转状态, 日本针对货币方面出台的政策及日元贬值都将保证日本经济不会发生大幅度失调。与之前相比, 世界经济形势大体比较稳定, 但是依旧不能排除经济大动荡的可能性, 而国际经济依旧随时面临着金融危机的风险, 据IMF预测, 今年世界经济增长为3.5%, 比去年世界经济同比增长0.3%。

二、世界经济形势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从去年的形势来看,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动态变化中始终推行稳步前行的经济发展战略, 使我国及时控制了市场通货膨胀, 遏制了我国大多数城市的房价猛涨情况的产生。虽然我国经济发展比较稳定, 但是还是产生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 宏观调控方面.

我国房地产价格过高及CPI增长过快严重妨碍了我国宏观调控方面工作的进行, 为解决以上问题, 政府立足我国国情, 采取了相应的信贷政策, 这就引起我国国民经济指数快速下降, 导致了我国企业内部运营资金急缺的情况, 还导致了不同企业之间为了经营业务相互担保的现象产生。

(二) 出口方面.

自全球经济进入缓慢复苏期以来, 美国、欧洲、日本等方面纷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转变。其中, 我国与日本就钓鱼岛事件的一系列纷争, 国民抵制日货的情绪高涨, 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日本的经济负担。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出口方面将受到国际市场需求减少的严重束缚, 而更多针对我国出口方面的相关贸易保护政策开始不断纷纷出现,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产品的出口量, 导致我国出口增长幅度不断下降, 不利于我国实现原有进出口额目标。

(三) 房价方面。

房价过高始终都是影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重要因素。房价不断上涨飙高的现象始终得不到有效控制, 在最近十年间, 快速飙升的房价引起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大量人力与资金逐渐倾向于房地产行业, 引起我国其他工业、生产业、制造业等人力、物力、财力及土地成本不断上升。我国金融系统也逐渐开始被房地产行业所影响, 增加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隐患。

(四) 企业资本方面。

随着跨境发展的企业日益增加, 世界经济形势决定了众多企业的海外市场扩展战略决定。此外, 由于当先世界经济的复苏依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 企业跨境的资本流向无法得到进一步明确, 很大可能会出现长时间的反复动荡, 这给我国各大小企业的跨境发展带来很大挑战, 同时也为我国资本管理带来了不小压力。

(五) 货币方面。

由以上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分析可以看出, 还有不少发达国家继续实施坚持原有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量化宽松使得我国进口、引进、技术、资金输入导致我国在全球汇率动荡下面临严峻的通胀压力, 同时, 在全球经济强大的流动性影响下, 我国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的形势, 这也促使国际市场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我国市场内部。

三、对世界及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推测

世界经济在未来数十年中将面临更多风险挑战和经济变动, 世界经济未来状态不容乐观, 金融危机之后导致世界经济体系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状态,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发展中国家都时刻准备着防范金融危机的再次爆发。首先, 未来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将愈发密不可分。各国出台经济政策需要考虑到与他国的政治利害关系, 未来经济政策的制定需要依据大量实际国情, 也需要将一个稳定的世界政权关系作为经济政策制定、执行的支持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 假如无法和谐统筹如经济与政治二者之间的关系, 那世界经济发展有将很有可能进入十分漫长的冷冻期。其次, 未来世界经济发达国家财政政策仍然不会有所松懈, 这代表着宽松量化的货币政策依旧存在;全球总体经济形势有所好转, 但对于各国家来说无法预知的世界经济仍旧存在动荡不安的因素;就目前发达及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势来看, 未来世界经济依然呈现复苏状态, 保持低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发达经济体未来将处于分化状态, 未来世界经济格局j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后, 未来5~10年, 我国会逐渐减少出口经济, 转身立足于国内市场。国家制定相关经济发展战略, 充分激发我国国内发展潜力, 引导国内经济依靠自身大力发展, 并逐步带动中国的整体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此外, 将借助国际更多市场契机, 引进更多外资投入, 合理发展国内市场, 在提升国内经济实力的同时扩展国际市场, 最终实现国内外经济的双赢目标。

四、总结

综上所述, 通过对世界经济形势及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 本文得出了一些对世界及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推测及探讨。对于全世界人民来说, 经济命运掌握在谁手中始终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这也需要更多经济学家针对未来世界经济进行更加深入的推测和探讨, 以便我国能够更快地发展本国经济, 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这个大背景。

参考文献

[1]郭国云.世界经济现状与中国经济走势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 2003 (4) .

[2]马建堂.关于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几个问题[J].统计研究, 2013 (1) .

[3]余斌.中国经济前景与2013年展望[J].中国发展观察, 2013 (1) .

[4]胡振虎.世界经济形势、政策走势与中国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中旬刊) , 2013 (5) .

3.魏建国: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布局 篇三

第一,互联网在全球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崛起,使得全球经济的格局有一个划时代的发展。而且我认为新的产业布局以及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带动全球新的贸易关系和格局的形成。2014年9月9日,中国阿里巴巴在纽约交易所上市,市值達2285亿美元,一举成为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联网公司。许多中小企业,迫切希望他们所有的产品,能够通过马云的平台销往世界市场、中国的市场。

第二,全球化的结果,更突出了中国软实力的提升。2014年在北京举办的APEC会议,将极大地影响未来十年、二十年全球政治的走向,以及各国战略的制定。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全球化的边缘向中心移动,很难一帆风顺,然而2014年在中国举办的APEC会议,成功化解了美国的TPP,中国提出了SEP和FTIIP(亚太自贸区)。

要研究下一步中国的全面小康社会,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国际大环境。

2013年,奥巴马总统对习近平主席说,中美要建立新兴大国关系,实际上就三点,不对抗、不冲突,不损害各自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中国的核心利益是什么?

中国的核心利益有三条:第一是主权,我的领土是完整的,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第二是安全,除了主权之外,包括经济发展安全、网络安全、一切的安全;第三是发展,我刚才讲全球化,中国从边缘向中心移动的时候,我们采取的不是碰撞,也不是把你挤出去,而是融合、互相发展。

基于这一点,我们提出中美战略的方向:

中国提出了亚太自贸区,提出了一带一路,这是我们的大战略。习主席出访斯里兰卡,出访欧洲第一站是荷兰,就是一带一路战略。一路我们有53个国家,94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涉及到我们的港口、高铁。我们要走出去。我们搞基础设施,设立亚洲的基础设施银行,互联互通。一带一路的建设,以及下一步FTIIP的建设,就是用软实力化解整个的TPP。

中国一定要抓住当前的时机。我们的互联网金融,中国的软实力发展,一路一带的建设,都说明中国在世界上起到包容、合作、共赢、开放的作用。中国的发展就是大家的发展,中国的未来就是大家的未来,中国的机遇,就是大家的机遇。

4.当前国际形势论文 篇四

中国周边国际关系首先从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看起:韩美军演,钓鱼岛事件。11月29日,韩美联合军演进入第二天,两国出动舰载机等武器进行了高强度战术训练。美国航母参加演习并派出了“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J-STARS监视机、9600吨级巡洋舰和9750吨级驱逐舰参加当天的演习但是韩国取消了定于30日在延坪岛举行的实弹射击演习。朝鲜媒体当天发表评论,称美韩联合军演是“新挑衅”。中国周边环境复杂而多变,正如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4日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举行会晤时,在谈到朝鲜半岛局势时所说,当前面对严峻复杂形势,有关各方应保持最大限度克制,国际社会也应多做有利于缓和紧张局势的工作。他和梅德韦杰夫都表示,应尽快重启六方会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4日表示,中方高度关注有关事件,对事态发展感到忧虑。而转眼关注与中国息息相关的钓鱼岛事件:每当中国渔政船出现在钓鱼岛海域,几乎都会引发日本政府以及媒体的强烈关注。日本的电视台多次播放了中国渔政船巡航钓鱼岛时的画面,并且都强调了“中国渔政船的先进性”。日本《读卖新闻》还观察到了渔政310船上装备的武器,并认为“军用帐篷”包裹下的是“重型武器”。由此看出日本想成为正常的国家,就是可以正常参与国际军事行动拥有自己的合法军队,目前日本由于是战败国,自己的宪法规定日本只能拥有自卫队,就是只能是被动防守的军队,但是随着国家的实力增强日本日渐希望可以成为“正常的国家”,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的基石,但是由于不同的国家领导有着不同的经历和认识,所以不同的日本首相会采取不同的对华政策和态度。日本和中国有领土纠纷和俄罗斯韩国也都有,而且相对而言和韩国俄罗斯的貌似更难以解决,所以日本的对华政策应该是在美日同盟的基础上发展对华友好关系。韩国和日本一样把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石,但是由于历史上中国和朝鲜半岛有着长久的裙带关系,所以韩国对中国比日本要更有亲近感。韩国前首相卢武铉曾提出希望韩国可以成为各大国发展关系的纽带,尤其是中美之间。但是由于韩国这身的影响有限,所以最终没有向着卢武铉的理想方向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将时有显现,并对中国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但是,和平与繁荣仍将是亚太各国共同的愿望。亚太安全形势的急剧变化不会根本扭转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近一二十年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势头。

一、大国关系的相对平稳发展是中国周边继续保持缓和的基础中国周边地区是大国利益交汇之地,中、美、俄、日、印对地区总体形势发展影响举足轻重。尽管上述国家关系有密有疏,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彼此利益相互交织,在竞争中力求保持合作,避免迎头相撞。美国虽视中国为主要潜在对手,并采取措施对中国防范遏制,但双方在反恐、朝核、维持台海稳定及经贸合作领域存在共同利益,美国对中国仍采取两面下注的政策,并不希望与中国发生对抗。美日同盟针对中国的一面虽有加强,但彼此亦心存防范:美借日制华,却不希望中日交恶而不可收拾;日傍美制华,并不甘心为美火中取栗。遭受美国战略挤压的俄罗斯,在国力未得到全面恢复前,仍将是中国主要战略伙伴,中俄关系有望继续稳固发展。印美关系虽发展迅速,但印度不会全面倒向美国,沦为美遏制中国的棋子。在可预见的未来,只要自身策略得当,中国不会成为大国矛盾的焦点,在大国外交中仍有充分的回旋空间。

二、地区热点发生热战的可能性较低中国周边地区存在印巴矛盾、朝鲜半岛、台湾海峡以及东海、南海岛屿争端等问题。由于印巴关系持续缓和、美国更多介入南亚事务以及印巴相互核威慑,南亚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降低。朝鲜半岛形势因朝鲜拥核而面临新的复杂性。但由于中、韩、俄强烈反对武力解决朝核问题,加之美国受困中东,无暇东顾,因此,从近期看,美国军事打击朝鲜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从长远看,朝核问题仍可能出现轮番升级,但各方均会努力控制升级的势头,避免出现战争。在东海、南海岛屿权益问题上,由于中国与日本及南海国家一直保持着密切磋商,各方都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因岛屿问题引发个别意外冲突虽不能完全排除,但演变为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今后一段时期, 台海形势仍处在风险较高、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时期。渐成“跛脚”的陈水扁正加紧通过推进所谓“宪改”,搞“台湾法理独立”,不排除陈水扁进一步铤而走险的可能。2007年的台湾“立法委员”选举和2008 年台湾“大选”使岛内局势发展充满变数。但只要美国坚持维持台海现状政策,中国大陆及岛上反“台独”力量仍有能力遏制“台独”的冒险举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新一届中央政府奉行的内政外交的核心理念是:对外谋求和平,对内谋求和谐,对台海局势谋求和解。[1] 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内外政策,将有助于保持台海地区的稳定。

三、非传统安全问题将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催化剂

中国周边地区存在的非传统安全挑战将长期存在,某些挑战在一定时期内可能成为特定国家的主要安全威胁。随着国际社会及地区国家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重视,地区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将把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视为增进合作、扩大影

“9·11”事件后,响的渠道和机会,积极探索并推动在多种框架、多领域开展合作。防扩散、打击恐怖主义成为中美关系不断改善和加强的重要推动因素。印度洋海啸和南亚大地震发生后,各主要国家充分利用救援外交,拉近与受灾国的距离,为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双边关系奠定基础。在“10+3”机制的带动下,东亚各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正不断加强。2002 年11 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作为落实《联合宣言》的后续行动,2004年1月双方又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制定了中长期合作规划,在反恐、非法移民、禁毒、执法、刑侦等领域开展了更加有效的合作。在中国倡议下,首届东盟与中日韩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2004年1月在曼谷举行。会议通过了《首次东盟与中日韩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联合公报》,表示东盟与中日韩三国决心在打击跨国犯罪领域加强合作,支持建立“东盟安全共同体” 的目标。上海合作组织把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作为首要任务,近年来还逐步加强合作打击中亚地区日益严重的毒品走私活动,把遏制和铲除毒品走私纳入反恐合作的框架之中。种种事实表明,非传统安全问题已成为区域安全对话与合作的主要议题,并将成为改善地区国家关系的润滑剂和加强安全互信的纽带。

随着9.11世贸大厦的轰然倒塌,人们逐步认识到恐怖主义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威胁。9.11以后,以美国为主的各国开始把反恐列为头等大事。

所谓的恐怖主义,就是危害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一切行动。恐怖分子利用各种恐怖手段,打碎人类和平的梦想,给人类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所以,我认为利用反恐来使人类回归和平,是十分必要的。

恐怖主义也有类别,像东突这种恐怖分子,端着苏联的AK抢,用着中华的火药,忘记几十年前把他们从奴吏主手中救出的中国政府,反过头来要建立伊斯 兰世界,疯狂的从事恐怖和分裂活动,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了和平。对这种恐怖分子,应该毫不手软的予以坚决消灭。

然而,反恐不是一味的用贫铀弹和阿帕奇直升机来进行的,反恐不是复仇,以暴易暴的方式是绝对错误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军用价值上百万美元的导弹精确的打中了帐蓬,也打中了屋顶有明显红十字标记的的国际红十字会大楼。美军玩电子游戏般的屠杀了比世贸大厦倒塌时死得多的多的阿富汗民众,不仅没捉到拉登,反而在阿富汗人民心中播下了仇恨的种子;即使美军伊战成功的捉到了萨达姆,但伊战后阿拉伯世界中反美氛围更浓烈,据调查,伊战后基地分子联合萨达姆残余部众,利用人们的反美情绪,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以色列凭借军事上的绝对优势,一次又一次的“定点清除”,反而招来越来越多的人体炸弹。。更有甚者,一些国家打着反恐的幌子,利用它国无辜百姓的生命来实现自己其它方面的欲望。这哪是反恐!这分明是批着羊皮的恐怖行动!

所谓的“邪恶轴心”的朝鲜在与各国顶牛中不关闭对话大门,正是它内心和平欲望的表现。如果把贫铀弹换成人道主义援助,把阿帕奇直升机换成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授,那么我相信,恐怖主义一定会逐步绝迹。朝鲜一而再,再而三的冒险搞核弹,要求的不过是美国地一纸承诺书,美日韩的援助一到,朝鲜马上表现出和平的姿态;巴勒斯坦对路线图的态度足够积极,如果不是以色列一手毁掉它,相信中东的局势比现在好得多。反恐的目地就是和平,以和平的方式达到和平的目地,何乐而不为?

5.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 篇五

宜昌党校文史(市情)教研室 余学新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军队,没有强大的国防,可以说就要灭亡。

一、当前国际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

(一)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局部动荡十分剧烈。

1、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20世纪可以说打了一个世纪的战争:有人统计,36500天中,只有23天没有战争。

首先是世界范围内的战争:有一战(一战死了2000万);二战(二战死了9000万);苏美冷战;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其次是中国境内的战争: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中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美朝战争;中美越战争;中越战争;中印战争;珍宝岛战争。

最终,人人思安、人人思治、人人思和,迎来了21世纪和平与发展的新局面。

2、局部动荡十分剧烈。

伊拉克战争虽然结束了,但因战争导致的流血和死人依然存在。每天有近100人死伤。2009年1月14日计,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已死亡4221人。现在估计可能有近5000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没有下降,而年年在增加。

三股恶势力蔓延全球:

民族矛盾:(世界上有2500多个民族,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的语言有6000种)——楚虽三户,忘秦必楚。努尔哈赤灭叶赫娜拉部落,“只要有一个女人就要复仇雪恨。”阿拉伯国家的民族矛盾和仇恨始终未缓和,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矛盾。

宗教问题:恐怖暴力活动。

还有:伊朗的核问题非常尖锐。朝鲜核实验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老的安全威胁不断,新的安全威胁又上升。

如洗钱、非法移民、难民、诈骗银行、种族冲突、海盗、粮食和能源短缺、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转基因食品、毒品走私、金融危机、电脑病毒、债务危机等问题。贫富差距加大。1950年世界上的贫富比例是35:1;现在是300:1。美国2个富人加上印度的一个富人有1000多亿美元,(2009年《福布斯》统计,美国比尔-盖茨,微软有530亿美圆,世界第2名;美国华伦—巴菲特470亿美圆,世界第3名;印度拉什米—米塔尔钢铁287亿美圆,世界第5名)相当于49个国家的GDP。非洲难民有400万;世界一半人口每天不足2美元生活费。三分之一的人口不到一美元生活费。艾滋病,自然灾害严重,危害人类,气候变暖,温室效应,雪山融化,导致无名细菌繁衍。冰山火山喷发——2010年3月22日沉静200年后今年爆发,灰尘1万多米。玉树地震、西部干旱、湖南水灾。流行的禽流感、猪流感、羊流感、马流感等。美国科学家预测2012年地球要遭遇最强的超级太阳风暴。届时全球电力系统将瘫痪,地球将重回黑暗时代。

(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但多极与单极的斗争十分激烈。

1、世界多极化趁势十分明显。冷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美国一极;欧盟一极;俄罗斯一极;阿拉伯国家一极;非洲一极;中国一极。

几股政治势力,互相制衡,互相制约,相互排斥,互相依存。

2、多极与单极的斗争有十分激烈。

这主要是美国单极超强与多极的矛盾:

美国搞单边主义,搞先发制人战略,军事主宰,经济掠夺,霸权主义,引起世界范围内的不满。如撇开联合国,自己说了算,打了一系列的战争——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

(三)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快,但经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1、世界进一步全球化。

现在世界上出现了一个新气象:

A,政治全球化——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人权、科学、法制等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生活法则,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生活法则是公有制、集体主义,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被全世界的人们所认同。实用主义观念、追求物质利益的理念均被世人所人可。

B,经济全球化——资金、货币在全球化范围内流动。银行卡在许多国家可以通用。外汇兑换也十分自由了。金融海啸、经济危机、美元贬值都波及世界。C,文化全球化——一个有意义的文化现象,通过电波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如1996年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橄榄枝”现象。“V”、“OK”等手势语言、肢体语言、时髦服装等等全球流行。

2、安全问题严重。

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流动必然带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同时,也必然带来经济安全问题。

如:A,抢注商标;(红塔山香烟品牌价值有600多亿人民币,稻花香品牌价值有55.多亿人民币)。嫘祖(玄嚣、昌意)、屈原、李白(韩国)等。

B,偷窃技术;

C,挖掘人才;(新加坡政府现有450万人,预计未来要达到650万人口,将从亚洲挖走200万人,一些发达国家千方百计挖人才。

D,剽取信息。

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澳大利亚铁矿石粉的价格,每年要多付800亿美元。

(四)国际反恐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恐怖主义问题仍然严重。

1、沉重打击了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A,摧毁了两个恐怖主义基地——阿富汗、伊拉克。

B,各国高度重视反恐——各国领导人达成共识。成立了国际反恐怖主义组织机构。

2、恐怖主义问题还是很严重。

1)、恐怖范围全球化 2)、恐怖目的政治化 3)、恐怖手段科技化

4)、恐怖方式残酷化——牺牲我一个,幸福一家人。5)、恐怖目标多样化

中国的反恐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但还是有隐患。

二、中国周边面临的主要军事安全威胁

社会发展、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国泰民安,安居乐业,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世界银行︰2010年中国外汇储备将增至2.818万亿美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25万亿,中国股市市值20多万亿,基金市值占30%,近7万亿。但是,还是存在着安全问题。中国人均有6万以上的存款。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环境安全;生命安全;网络安全。重点讲一下军事安全。

(一)美国对我国军事安全的威胁

1、把“西化”、“分化”、“弱化”中国作为长期的战略目标。

A、政治上——“西化”、“分化”、“弱化”。限制发展。用20年演变中国。B、经济上——资金物资渗透。2010年5月24日25日,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审视对华政策。

C、技术上——限制受制于人。D、文化上——潜移默化,搞文化霸权主义,文化软实力渗透,推行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和实用主义哲学,以及追求物质利益的理念,导致人们价值观念的嬗变,势必产生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拜物主义的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销蚀核心价值观念。只有金钱观,一切向钱看齐。要钱不要脸,要钱不要命,为钱而生,为钱而死。有一位哲人说:只要你去“追求财富,是导致人类犯罪的第一大原动力。”

★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对我国人民价值观的影响

2、对中国实施东西对进的策略。

A、蒙美合作,5027作战计划。东西夹击。B、日美安保联合条约,同时进行军事演习。美国人黑尔说:中国拥有大约60艘潜艇。“在太平洋有很多挑战,中国当然就是其中之一。”于是把装备了巡航导弹的“俄亥俄”号核潜艇派到西太平洋威慑中国。让中国掂量掂量。

3、实施全球战略转移,时刻想准备介入台湾局势

美国在亚太地区布置了10多万兵力。2001年《核评估报告》把中国列为打击的目标,并确定了世界2100个打击目标,其中,中国有800个。2008年美国国防部核武器报告要打6个目标,中国是第一个。(中国、伊朗、朝鲜、俄罗斯、叙利亚、恐怖组织)。

美国一直号称要打三种国家:

A、无赖国家——一是人权状况不好;二是不讲信用;三是获取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四是支持恐怖主义活动;五是愁恨美国。如伊拉克、叙利亚、古巴、伊朗、朝鲜。

B、失败国家——战乱、饥荒、种族矛盾、动荡、这些对美国安全产生了影响,严重威胁,所以要彻底的改造和消除隐患。如索马里、苏丹、卢旺达、阿富汗、利比利亚。

C、邪恶轴心国——2005年1月18日赖斯开出了:“邪恶轴心国”名单:古巴、缅甸、朝鲜、伊朗、白俄锣斯、津巴布韦。

4、实施“以台制华”战略,利用台湾问题对我进行牵制。马英九上台,上台后有“四大变化”: ——岛内政治板块的变化。——岛内民众心态的变化。——两岸对垒形势的变化。——政党三角关系的变化。但有“三个不变”:

——国民党的回避统一的立场没有变。中间路线不独、不统、不武。民进党是“反华不反共”,国民党是“反共不反华”。我们不怕 “反共”,但不能允许 “反华”,那是牵涉到主权,一个中国原则问题。马英九说:“两岸的关系既不是两个中国,不是国与国的关系,而是特殊的关系。”李敖说:“马英九是一个漂亮的陈水扁。”

——民进党搞台独的政治理想没有变。——美国对台海的政策没有变。赞成一个中国(不确定性),保持现状,不统不独,不战不和。搞美台联盟向台湾出售武器。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时好时坏,但总的是向好的方向发展。概括地说是:政治上——渗透分裂;

战略上——削弱地位;

经济上——遏制发展;

文化上——潜移默化。

(二)日本对我国军事安全的潜在威胁。

1、日本视中国为亚洲称霸的障碍。

我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应该唇齿相依,但麻烦不断。其障碍有两个:一是否认历史主要是否认侵华战争;二是插手台湾事务。统治台湾50年。怎样遵守三个联合公报的问题。

A、日中关系一直不和谐。B、日本对历史问题的态度暧昧。C、化学武器问题。D、参拜靖国神社。

2、调整军事战略,走军事强国之路,立足亚太。A、将防卫厅升为防卫省,改自卫队为军队。B、派兵伊拉克,跟着美国跑,并提供核心技术。

C、2004年12月10日内阁会议通过了《防卫计划大纲》,明确提出“中国威胁论”。

3、大幅度增加军费,全面扩充军事实力。

A、增加军费——日本只有24万军队,军费——有近580亿美圆,人平21万美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009年美国军费预算为6960亿美元,世界第1;占世界总经费的50%以上;人平近25万美圆;日本第2; 中国702亿美圆,军队250万——300万,人平只有20000美元)B、大量购进新式武器——预警机、侦察机、构建导弹防御体系。C、军事演习。

4、日本与中国在许多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A、钓鱼岛问题。B、东海大陆架的争议。

基辛格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如果你控制了军队,你就控制了一切。C、变相掠取中国物资。D、掠夺中国的高技术人才。

根据日本《读卖新闻》2005年10月15——16日一项民意调查,约有63%的受调查的人表示,日本所向中国和韩国进行的反复道歉已经足够了。68%的日本人对中国这个邻国没有好感,占三分之二。日本右翼派有2万多人认为:中日之间是水火不相容的,中日必有一战。一个日本小学生预言中日战争。中国与日本每在一百年要打一次战争,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1894-1895中日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日中战争(1937-1945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中日战争大约在2015年——2020年之间。

(三)印度对我国军事安全的潜在威胁

1、中印边界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2010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5月27日印度总统帕蒂尔访华。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历史上存在一条因地理、文化、商务和宗教因素形成的“传统习惯线”,已为历史上的一系列地理文献所标明。这条边界西起喀喇昆仑山口,东至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瓦弄,从亚洲腹地的帕米尔高原东南而下,经过与尼泊尔、锡金、不丹的接壤,直至中缅边境。中印边界则应该算是一条在亚洲大陆上区分了汉藏文明与印度文明的地理界限。在这条线的北端是克什米尔地区,在中国境外,大体上喀喇昆仑山口以北为巴基斯坦控制区域,以南为印度控制区。印度和我国的矛盾主要是关于领土争议的问题。其争议的面积达到了12.55万平方公里, 分西、中、东三段。这是现今世界上争议面积最大的区域。A、西段——从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至西藏与新疆相邻的巴里加斯地区,传统习惯线边界总长600公里,3.35万平方公里——中控,但有争议。西段边境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南端和中国西藏阿里地区的交界处直到喀喇昆仑山口,边界线长约600公里。西段边境地区有从新疆叶城到西藏阿里地区狮泉河镇的新藏公路,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条公路,有1000多公里修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西藏阿里地区所需的很多物资是从这条1957年建成通车的公路运输进去的,对中国的战略意义也非常重大。

B、中段——从巴里加斯地区到中尼边境的普兰为中段,传统习惯线450公里,0.2万平方公里——印控。东段——从不丹中国边境沿喜马拉雅山南麓至中缅边境为西段,传统习惯线650公里,9万平方公里——印控。东段目前由印度实际控制,森林和水利资源很丰富,森林资源占到了西藏的40%。其中又以津泽马尼到察隅这一段约9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争议最大。1954年印度利用中国抗美援朝之际,经常派兵攻占这段区域,但当时考虑到印度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合法国家的国家,我们每次抓到印度兵之后都放了。这以后周总理建议两国政府开辟一段约100公里的缓冲地带,两国军队同时向后撤退20公里并设立一段约30公里的不巡逻,不打靶,不演习的“三不地带”,为的是使中印军队不再出现军事冲突,然而尽管中国遵守了承诺,但是由于当时印度的领导人尼克鲁一心想谋求印度在国际舞台上政治大国的地位,他利用中国和苏联关系的紧张加剧和中国三年自然灾害之际,派兵对9万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全面进攻。中国政府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进行了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很快取得了战斗胜利,将印军赶回了老家。当时迫于国际压力,我军打完以后又撤回了缓冲地带以内。这段9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属于亚热带雨林气候,物产相当丰富,假如完全属于了我们,中国政府完全没必要每年给新疆送什么救济品了。因此,尽管中印双方就此已谈判了几十轮但还是没有谈下来。我国政府对此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都无济于事。也许有人会问我,那为什么我们不在印度很弱的时候,解决这一问题呢?原因是印度在台湾问题上是坚决拥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一个国家。因此,要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首先应解决台湾问题,毕竟印度也是一个大国。一旦因为中印边界问题,惹恼了印度,它反过来支持台湾独立,那无疑是给本已恶化的海峡局势雪上加霜。因此我国政府现在是从大局着想而没有去解决中印边界问题。

在东经92度至97度之间的约9万多平方公里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可是一块风水宝地,不要以为这里属喜马拉雅山脉就尽是些冰雪满野的荒漠。在夏季,由于迎着从印度洋上吹送来带着大量水分和热量的西南季风,这里温暖而多雨,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可种植许多亚热带作物,肥沃得有西藏的“江南”之称。保西,守中,夺东。

2、印度扩张难制,战略威慑。

与美日一样,印度对我国也存在很大的战略威慑。首先是核威慑。虽然我们也有核武器,但是印度的核技术比我国要成熟许多。其次购置先进武器。近年来,印度花重金从俄罗斯购进先进的武器装备,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积极研发导弹——烈火2型、3型,可以打2000公里。印度中远程导弹已基本覆盖了整个中国,并具备了“飞击,陆击,潜射”于一体的三维作战能力。其三拥有航母。印度是亚洲唯一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俄罗斯把航空母舰卖给他。四是部署精锐部队。印度现在在中印边境部署了全国兵力的三分之一的精锐部队,并且特别建立了一只山地作战部队,海军还在进一步的扩大,空间技术在上升。五是搞大量的移民战略。东段搞了700万的移民到边境地带。大力叫嚣说中国要在1012年打印度。中印两国人口有24亿,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二。打仗没有好处,再说印度打不赢中国。地势我们高他们低,作战能力也不及我们。

(三)俄罗斯对我国的警惕和潜在的威胁

1、历史上的各种矛盾仍有爆发可能。

众所周知,俄罗斯是一个大国, 俄罗斯是一个不断的扩张和摄取的民族。在16世纪时,前苏联只有20多万平方公里,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它的国土面积达到了2400多万平方公里,这些土地都是通过不断的扩张和摄取获得的。苏联解体之后,现在的俄罗斯还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说,俄罗斯的历史就是扩张的历史,侵略的历史。

毛泽东说:“苏联占得地方太多了„„一百多年以前,把贝尔加湖以东,包括伯力、海参崴、勘察加半岛都划过去了。那个帐实算不清的。我们还没有跟他们算这个帐。”

截止1945年止,俄罗斯从我们中国掠夺了进588.3万平方公里土地,最后一次是在斯大林时代,从蒙古一次性割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现在,俄国佬给中国半个黑瞎子岛就把侵占中国3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合法化了。因此,俄罗斯对我国的侵害是仅次于日本的。

2、对中国的发展也有戒备心理——担心远东地区中国化。

俄罗斯国内还有少部分人认为中国威胁论。也有少数分子提出中国威胁论。

3、挟持外蒙古国对付中国。

蒙古国原称外蒙古或喀尔喀蒙古(永恒之火或永不熄灭的)。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大漠南北各部落,建立统一的蒙古汗国。1279-1368年建立元朝。1911年12月蒙古王公在沙俄支持下宣布“自治”。1919年放弃“自治”。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同年7月11日成立了君主立宪政府。1924年11月26日废除君主立宪,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规定,“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并以此作为苏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之一。1946年1月5日,当时中国国民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1992年2月改名为“蒙古国”。

关于蒙古国,有三个让我们不得不记住的数据:

1、蒙古国是当今世界上除哈萨克斯坦之外面积第二大的内陆国家。蒙古国面积156.6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国土面积的1/6;

2、蒙古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蒙古国总人口279万,每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66人,面积是我国台湾地区的43倍,人口却不到台湾的1/8;2008年总兵力共有2。

3、蒙古国是与中国接壤边界线最长的国家。蒙古国与中国有着4676公里长的陆上边界线,超过中俄边界线(4300多公里)的长度,占中国陆地边界线长度的1/5以上。蒙古在国土面积上是一个大国,国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铜、钼、金、银、铀、铅、锌、稀土、铁、萤石、磷、煤、石油等80种矿产。额尔登特铜钼矿已列入世界十大铜钼矿之一,居亚洲之首。在国家实力方面,蒙古国又是一个小国穷国,2009年,蒙古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2亿美元,人均刚刚超过1537美元,而与之相邻的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在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近1420亿美元,人均超过了5900美元。蒙古国家大呼啦尔(议会)2004年12月30日专门就建立蒙中联盟及蒙古国并入中国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前讨论了43次都赞成。在讨论中,戈壁省的委员提出把蒙古并入中国,建成类似香港和澳门一样的中国特别行政区,使蒙古最终回归祖国,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俄蒙关系一直影响着中蒙关系。

三、维护国家军事安全的战略思考

我们周边环境总体上来说是不错的,但也存在问题,现在我们中国陆地上有14个国家和我们交界。它们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陆地边界2.2万公里。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2个陆地邻国签订了边界条约,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中国与印度、不丹的边界问题正在朝积极方向发展。在海洋里有6个国家和我们依水向隔。它们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文莱等国家相望。海洋边界1.8万公里。宋太祖教导我们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就需要一定的战略利益范围,就如同一个人睡觉一样,他总要伸伸胳膊,伸伸腿,地方太小了自然也就睡不舒服,睡不塌实。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有备战思想。

(一)国家军事安全的战略挑战

1、南海方向:海域被分割,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

南海争端未消,引发战争的隐患未消。南海因在中国大陆南方而得名,亦称南中国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它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个群岛,共有270多个岛屿和海礁,濒临南海的国家有中国、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等国。北接中国广东、广西,属中国海南省管辖。南缘曾母暗沙为中国领海的最南端。东面和南面分别隔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与太平洋、印度洋为邻,西临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为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千米(1,351,350平方哩)的深海盆。约等于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总面积的3倍,仅次于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平均深度1212米,最深处达5559米。因其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且是海上战略要道,受到其周边国家的广泛关注甚至引起争端。据了解,南海占我国海域总面积的3/4,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300亿吨,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中国脚下的资源宝库”。“聚宝盆”。其中被称为“21世纪新能源”的可燃冰储量约700亿吨,资源总量相当于我国陆地煤炭、油气总储量的一半。如南沙群岛共有256个岛礁,比较大有50个。中国控制永暑礁等7个;台湾控制太平岛1个。有42个岛礁被别国占领。马来西亚占领5个。印度尼西亚占领8个。菲律宾占领8个。文莱占领1个,南通礁。越南占领29个。这些岛礁有淡水,自然条件非常好。

早在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提出:“向海洋进军”。而美国总统肯尼迪也提出过:“为了生存必须开发海洋”。日本于1970年发表的《科技白皮书》,把海洋、空间、原子能并列为现代三大尖端技术。海洋开发为这些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前景。以上这些国家快马加鞭、如火如荼地掠夺油气资源。越南、菲律宾等国已经拉拢了包括埃克森——美孚,壳牌等能源巨头在内的200家国际石油公司在南沙海域打下了1000多口油井,查明油气资源268亿吨,年产量高达5000万吨,天然气超过400亿立方米。中国油气开发迄今还是一张“白卷”,未树立一口油井,未产一桶原油。中国现在每年要进口2亿吨石油。

2、西南方向:边界未定、冲突不断、暗藏危机、竞争激烈。

西南方向的国家有: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缅甸、老挝、越南等,现在是14个。其中锡金现已完全被印度吞并中国已于2003年10月悄悄地将锡金从其外交部网站上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名单中拿掉,借此默认印度对锡金的主权。

3、东北方向:多边谈判,诚信度差,充满变数,危机四伏。

朝鲜位于亚洲东部朝鲜半岛北半部。北部与中国为邻,东北与俄罗斯接壤。国土面积12.3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440米,山地约占国土面积的80%。半岛海岸线全长约17300公里。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12°C,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毫米。2008年2405万人。全国为单一的朝鲜族,通用朝鲜语。首都——平壤,人口200多万。朝鲜总兵力:约105.5万人(现役)。预备役:470万人。准军事部队:约18.9万人。韩国只有69万。美军驻韩国3.5万军队。半岛局势,时谈时停,根本问题没有解决。朝鲜1953年战争结束,经济不发达,一直处于战争状态。朝鲜发展核武器,增大了我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加了朝鲜半岛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引起东北亚地区新一轮军备竞赛,也将恶化我国的外交与安全环境。世界拥有核武器,相当于TNT当量180亿吨。60亿人,平均每一个人头上有3吨TNT炸药。

4、东南沿海方向:“和统”——模糊渺茫。“武统”——棘手难办。A、促进台湾和平统一。

外国势力的介入(日本、美国);经济倒退;两岸人民遭殃;重要的目标又要遭到毁坏。B、防止民进党台独。台湾是个呈南北狭长型的海岛,面积约有3.6万平方公里,位于亚洲大陆东南方、太平洋西岸东亚岛弧间,北临日本、琉球群岛,南接菲律宾群岛,是往来亚洲各地的枢纽;航空网络四通八达,旅游十分便利。台湾人口约2,228万人,现在的居民多为来自中国大陆各省的移民后裔,其中以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移民居多,由于族群融合相当普遍,原本承袭中国的省籍界线,在今日的台湾已逐渐消逝。台湾也是个多民族地区,主要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苗族、高山族等民族。其中汉族98.42%以上。汉族人口中,以闽南人和客家人为两大分支。闽南人原籍以福建泉州和漳州人最多,客家人原籍以广东的梅州和潮州人最多。根据台湾行政院2004年11月11日统计数据,截止2003年末,台湾人口构成中,闽南籍的台湾人为1,657万,客家籍的台湾人280万,外省籍(指当年逃台人员及后代)为180万。高山族是台湾的主要少数民族。台湾人、大陆人、新生代人,对统一的态度迥异。总观整个局势是:北和——和中有患;

南缓——缓中有难;

西热——热中不危;

东险——险尚可控。

(二)维护国家军事安全的对策

1、经营亚太:

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和越南。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与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将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经营好——加强联系,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促进和平,共同发展。

2、稳固后背:

一是发展陆基武器——研发防御性导弹体系。中国目前可以打卫星,打一般导弹了。中国在2007元月11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5点28分左右,从西昌发射了一枚反卫星导弹,成功地击毁了已经退役的“风云1C”气象卫星。说明中国的反卫星技术已经领先世界。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里程碑式的事件。风云1C是1999年5月10日发射的,轨道高度近900公里。从地面发射的导弹,能够在这个高度上准确地直接击中一颗高速飞行、大小2米左右见方的卫星,技术难度非常大。历史上只有美国进行过类似试验。1985年美国从F-15上发射的一颗导弹击毁了一颗500公里高度的卫星。这是已知仅有的一次反卫星导弹击毁卫星的试验。前苏联虽然进行过天基反卫星试验,俄罗斯也进行了用粒子束武器干扰和破坏卫星电子设备的试验。但还没有进行过地基反卫星导弹试验。

二是开发空基武器——

1、开拓太空领域,建立太空站。100——120公里外的天空为太空。(地对地、地对空、空对地、海对地、地对海、海对海、还对空、空对海)太空对地、对海还没有。神舟8号9号要对接,建立空间站。探月计划,嫦娥2号2010年10月发射。美国的空天飞机试飞成功——X-37B,波音公司制造,长9米,高3米,翼展4.5米,重50吨,可飞行270天。军事价值:侦察监视与预警平台、空间武器发射平台、快速远距离运输机、用于反卫星或在轨服务、战时空间预备指挥所。

2、开发预警机。中国的预警机比较先进。空预警2000,360度全方位探测,探距400——470公里,可以跟踪60——100个目标。飞高5000——11000米。600——700、小时飞。续航7——8小时,加油后增至12小时。起重195吨。有导弹发射预警系统,红外线假目标发射装置。全天候、多用途。美国还有点害怕。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全世界有4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致力于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包括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方式。开放服务是向全球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授权服务是为有高精度、高可靠卫星导航需求的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

三是打造海基武器——打造航空母舰。据说在造。不只一艘。094型核潜艇,长135M,宽12.5-13M;水面排水量9000吨,水下11500吨,单轴、7叶桨、双壳体,压水核堆[不可能是高温气冷堆,考虑成熟度],推进功率25000kW,水下航速28节以上;工作潜深大于300M;员120人左右,自持力70天左右,噪音水平110分贝;装载十六枚新型“巨浪-2”(JL-2)弹道导弹,弹长13.2M。弹径2.25M,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发射重量55吨,碳纤维复合材料壳体。射程大于8000公里约11000公里左右,6个30万吨当量机动分导热核弹头,精度300M内。因此,中国弹道导弹核潜艇能够从中国近海的活动“阵地”瞄准美国的目标区。

四是研发光基武器——研发新式光学武器。激光武器、太阳能武器等。美国的卫星在中国上空失灵,曾提出抗议。

五是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信息的国防军队。保卫祖国。战争形态经历三个阶段:冷兵器时代;机械兵器时代;以核武器为基础的信息化时代。我国有第二次核打击能力。

3、突破东南:

——在东南方向要有一个突破,要有新的契机,新的举措,新的发展。文攻武卫反台独:

施琅主张,康熙折服的口号是:“弃之将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垂。”

政治意义——领导权、国家分裂;

经济意义——大量的海洋资源被掠夺;

军事意义——丧失中国血性,无力保卫疆土完整; 文化意义——丧失了自己民族的根、魂。

毛泽东说:“横下一条心,拿下台湾再考虑其他问题。”

邓小平说:“打完仗再搞建设。”

江泽民说:“必要时,实现祖国统一后再发展。” 胡锦涛说:“中国人民不畏惧任何强敌的干预。”

温家宝说:“国家的统一比我们的生命还要珍贵,中国人民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捍卫中国的统一。”

6.当前国际形势分析解析 篇六

2015-09-01 14:25宣讲家网李义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 字号:

大家都很关注国际热点、大国关系,今天我就两个问题跟大家一起探讨,一是当前国际形势的总体评价,二是中美、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一、当前国际形势的总体评价

(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国际关系的主题。冷战结束,世界进入后冷战时代,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挑头打了四场局部战争:第一,老布什打了海湾战争;第二,克林顿打科索沃战争,生把南联盟给拆解了;第三,“9·11事件”发生,小布什又打了阿富汗战争,号称“反恐”,但是,把美国军队开到了阿富汗;第四,小布什打了伊拉克战争,生擒萨达姆,并将其处以绞刑,弄的伊拉克今天一片混乱,天天有炸弹,人肉炸弹、绑架事件、经济滑坡,人民生活不安定,搞得一团糟。除了这些战争以外,还有很多危机,包括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再是朝核危机、伊核危机,这都是大型的危机。另外,恐怖主义事件不断发生。再有,不久前发生的乌克兰事件,这个事还没有完,尤其是乌克兰东部还非常乱,乌克兰政府军和乌克兰地方的反政府武装仍时常有冲突,甚至有局部小型战争。由此,很多人质疑说,世界如此的不太平,和平与发展还是时代主题吗?还是世界潮流吗? 我们认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国际关系的主题,并没有因为国际形势不断出现一些动荡而有所变化,其理由主要有三。第一,国际关系存在着总体和平局面。这是和世界大战相对立的一个状态。冷战结束,国际关系确实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但

是,总的趋势还是朝向缓和、和平的方向在发展。虽然有些局部战争和冲突,但是在我们可以想象的较长时间内是不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第二,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形成相互依存的结构性关系。“二战”以后,经济因素在整个国

际关系中的作用、地位不断地抬升。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低迷,很多国家包括发达经济体陷入了低速或者负增长周期,有些国家还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但是,经济全球化以及各国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仍然在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和日本这些国家,经济开始复苏。世界经济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是,各国间这种相互依存的结构性关系,使得打世界大战,甚至发动比较大型的局部战争的可能性都在降低。第三,发展仍然是多数国家的第一要务。没有哪个国家像过去法西斯德国以及当时的日本要不断冲破国际体系的制约,成为战争策源地,从战争中实现国家利益。发展仍然还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多数国家的第一要务,这都是阻止战争的重要因素。

(二国际格局呈现单极化与多极化交织并存的复合格局。多极化就是世界有多个主要力量、多个中心角色。我们来看,美国是一极;我国在崛起,是一极;俄罗斯有前苏联的底儿,也是一极;欧盟是一极;日本虽然在经济上排位世界老三,政治和军事上也不行,但是在国际事务中还有其作用,算一极;原来我们强调第三世界是一极,现在第三世界内部也非常复杂,至少金砖五国这些新兴经济体崛起了,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在加大。同时,国际格局还有单极化的一面。冷战结束,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性变化,原来两极化,即:美国、苏联,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地位随之下跌,成为二流强国,只剩下美国一个超级大国。我国致力于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这也体现在我国的对外政策上。用毛主席的话讲,就是我们不搞世界霸权,不称霸。美国搞单极至上,搞世界霸权,充当世界领导地位,我们不搞那一套。我们想和更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一起,在国际中有更多的发言权。

(三我国崛起的结构性变化必将带动国际格局的变化。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照2014年IMF数据,我国在经济上已经是第一大经济体。IMF 数据是根据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推算的。我们国家不太采用IMF的标准,觉得这个不太符合我国客观实际,我们是按照贸易汇率来推算的,由此推算,我国仍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有这么三种情况特别值得注意。第一,我国经济总

量已经跨入10万亿美元俱乐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进入了10万亿美元俱乐部,就是美国和我国。第二,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世界第一,达到27%多一点,美国才15%多一点。IMF《2015年亚洲发展展望报告》表明,2015年我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30%多一点;对世界经济贡献率第二的是印度,贡献率达15.5%;美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将位居第三,达到14.4%;第三,这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从2010 年至今,我国经济一直位居世界第二。因此说,我国的崛起是一个结构性变化,必将带动国际格局的变化。

(四各国对于国际秩序的博弈。国际关系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秩序。美国需要以其实力和价值观作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要制定一套对其有利的规则;欧盟有欧盟的想法;我国有我国的想法;俄罗斯有俄罗斯的想法。可见,在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秩序方面,各国是有不同政策立场的。

我国的立场是,并不想推翻1945年以来二战结束所形成的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我们觉得,这个秩序有其存在的道理,但是,这个秩序里面有一些不合理的因素需要改革,需要通过改革的方式使国际秩序更加合理化,更多地体现发展中国家、中小国家的作用以及实现他们的利益。所以,我们主张多极化世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习近平主席从十八大以来提出一些新的外交理念以及推出一些新的外交政策,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背后有很多新型的外交理念。如果成功打造好这种区域合作模式,肯定会影响到国际秩序的缔造,进而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中美、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就是构筑一个总体稳定、相对均衡、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框架。我们讲大国关系,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就是中美关系和中俄关系了,处理好这两对关系,关系到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关系到我国的影响力。毛泽东时代我们搞大三角战略,形成大三角关系,即:中、苏、美。那时候,我们很好地运筹了大三角战略,进而

又发展了外交新局面。今天,我国仍然是在处理和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处理的好就会大幅度改善和加强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实力。

(一大国关系中,中美关系是重中之重。美国基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的逻辑认为,如果我国崛起到一定地步,将会威胁到美国现有地位。国际关系从古希腊开始就存在“修昔底德陷阱”,就是说,当一个后起大国逐渐强大,强大到快要接近前面霸权国的时候,这两个国家必然通过打仗解决彼此的定位,包括后来发生的世界大战,均属于这个范畴。那么,以此来推,美国是霸权国,我国是崛起国,二者就必然要以战争方式来解决相互矛盾。然而,我国提出来的是一套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即:一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二要构建起不对抗、不冲突,合作、互利、共盈的新型大国关系。基于这种理念,我们会善处与美国的关系,善处与前面霸权国的关系。

第一,中美关系存在一些矛盾。美中关系有着特殊性。这俩大国之间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又是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的关系,或说是霸权国与崛起国的关系,再说白一点,是世界老大与世界老二的关系。再有,中美两国还有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综合几方面来看,我国和美国相互关系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是战略互信,还是战略互疑。我们来看,美国跟我国存在着战略互疑,也就是说我们干一件什么事,美国老觉得背后的战略意图可能会威胁到其核心利益,威胁到美国的地位,甚至威胁所谓的世界和平,“中国威胁论”也就是这么出来的。当然,我们对美国的战略意图,也是有怀疑的,特别是美国搞的“重返亚太战略”,奥巴马后来用了另外一个词叫“亚洲再平衡”。

其实,美国本来一直就在亚太,重返亚太是在加强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包括强化美日同盟。2015年美国、日本同盟强化,新的防卫指针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包括在东海,在钓鱼岛问题上对日本暗中甚至有时是明确地支持。还有强化美韩同盟、美澳同盟,美国在亚太地区、在西太平洋地区所有双边同盟,都在强化。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在亚太进行了新的政治安排和军事部署,而且特别鼓动日本、菲律宾、越南在东海、南海问题上向我国挑战。美国在关岛加强了其军事部署。关岛离我国

距离比较近,美国将其中程导弹、战斧式巡航导弹都部署在关岛,我们当然要问一个为什么了。美国反过来对我们说,你现在东海有一些动作,要出太平洋第一岛链,在南海也有动作,在填海造陆,进行岛礁建设,还在东海搞东海航空识别区等。如果双方这种互疑因素太大,甚至进一步强化,那么中美关系就极为不稳定了。

第二,中美之间亦有着巨大共同利益。中美之间有一些共同利益,比如说经济关系、反恐合作、朝核问题、伊核问题、气候变化,在一些非传统安全方面非常需要加强中美两国的合作。另外,对于国际秩序,虽然美国与我国各有各的想法,但是,在维护现有国际秩序方面,双方还是有共识的,或说有共同利益。中美这种巨大的共同利益使得中美关系得以维持一种斗而不破的局面。

第三,中美关系近期以来的一些新变化。我国跟欧盟的贸易额是4000多亿,跟日本的贸易额是3600多亿,跟韩国、东盟的贸易额差不多也都是2000亿、3000亿的样子,跟美国的贸易额是最大的,有5500多亿美元。中美两国在经济上的依存度非常大,两国相互投资量已经达到1200多亿美元。所以,尽管中

美之间有矛盾,但是,双方不至于走到撕破脸皮决战的地步。我们来看看,中美关系的微妙变化。

其一,2014年年底,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中南海的瀛台会,一度使得中美关系止跌回升。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正式会谈之后,在中南海里俩人散步,那一天两国元首共待了9个小时,这在世界元首会晤史上也是极其少见的。瀛台会气氛是不错的,而且还取得了重要成果,两国领导人还特别处理了双方比较敏感的军事关系,就如何管控两国最为敏感的军事关系,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两个备忘录,提高了双方军事透明度,以及避免海上遭遇时出现事故性碰撞并对其实施有效管控。因为战争有时候是由偶发因素造成的,“一战”就是奥匈帝国皇太子遇刺引发的。再有,在战略互信的基础上,做出了相互承诺和一些保障。另外,中美两国在环保和减排方面签署了合作协议。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在减排这块都承担责任和义务,美国过去的态度是,你不减我也不减。但是,这次两国签了协议,为世界减排合作迈出了重要步伐。

瀛台会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两国从最高层对各自的战略意图进行了再保证,相互释放疑虑,做出澄清。奥巴马总统对我国领导有澄清,虽然美国要加强在亚太的存在,但是中国的强大是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因素;我国方面也对美国方面做出一些澄清,中国是在崛起,但是并没有挑战美国作为世界老大的意思,也没有要挑战现有国际秩序的意思。

其二,南海问题使中美关系又一度紧张。我国在南海同时进行了七个岛礁的建设,也就是填海造陆,速度很快。这说明,我国综合国力确实上来了,技术水平也非常强,于是美国急了。越南20年以前就搞岛礁扩建,弄一块15平方千米的岛礁,弄了十几年,还没有弄完。南海问题原来是我国和越南、菲律宾这些东盟国家之间的矛盾,这次有点转为我国和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前不久,在新加坡开幕的香格里拉安全论坛对话会上,我们派去了副总参谋长,美国是国防部长去的,其他东盟国家也都是国防部长或者是军队上除了总统以外最高的负责人去的。这个对话会有一个特点,美国一上来调很高,很强硬,给我国施加压力,说实在不行,美国就要进入我国12海里,就是进入我们领海范围;我们的外交发言人和国防部发言人毫不含糊,强词回应,我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绝不动摇。这是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的开始,到了会议中间,形势就开始有点转了,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其国防部长卡特原来单独攻击我国,说我国扩建岛礁,要停下来,到后来话锋一转说,所有进行岛礁建设的国家都得停下来,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这些周边国家。其实,这时候,我国已建的差不

多了,停了也可以。美国从偏袒越南、菲律宾这些国家转向一个好象比较公允的、对大家一视同仁似的态度。在这个时候,我们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访问美国,并且带了三个上将去,这是破例的,原来我们军委副主席也去过,一般带两个上将就可以了,这是军方的一个高级代表团对美国的访问。其中,还有总政的副主任,我们原来对美国访问,一般总政不会参与。就是说,我们对中美关系非常重视,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化解或者压低中美两国在南海问题中的一些矛盾。我们就南海问题重申了我国的立场,重申了我国的底线,有些措词也是比较硬的。中美关系似乎就这个模样,一上来双方先都很横,然后开始说软话,可能还会很友好,进而表示中美两国、两军一些合作的意向。

其三,当下美国在一些事情上的态度有一些微妙变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奥巴马和美国政府并不希望在此次访问之前把中美关系搞的太僵。习近平主席这次对美国的访问是国事访问。一直以来,我们对于美国有政事访问或者工作访问,但是最高水平的访问——国事访问还没有。因此说,这次访问很重要。中美之间有矛盾、有分歧,特别是在南海等问题上,但是一段较量之后,双方很有意识地管控这些分歧、压低矛盾,把中美关系拉回到一个正常的水平线上。就是说,为了这次我国国家元首对美国的国事访问,美国也要营造出一定的良好政治气氛和条件。

(二中俄关系也是大国关系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俄罗斯是我国的近邻,中俄关系叫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叶利钦执政就建立起来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后不断地充实、提升,后经普京、梅德韦杰夫这几任总统,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不断地加强,尤其是在普京主政之下,中俄关系有了实质性提升。特别是近年来,中俄两国在政治、安全、经济、军事、能源以及国际多边合作等领域的合作,都有了实质性加强。像“海上联合—2014”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还有俄罗斯和我国2015年在地中海海域和太平洋地区举行联合海军演习,这都是带有很强的实战意味。尤其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以后,中俄关系进一步加强。2014年5月普京总统访华,使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提升,时下,俄罗斯和美国以及与欧盟的关系跌至自苏联解体23年以来的最低点。

第一,2014年5月普京访华,双方共同签署了《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中俄进入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中俄关系都有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中俄政治互信增强、经济合作规模扩大,并且取得了突破,还有就是军事技术合作水平提升。具体来看: 一是政治互信增强。首先,中俄高层的政治互信加强了。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将首访第一站选在俄罗斯,还专程出席了索契冬奥会的开幕式。普京本来想把这次冬奥会搞得非常好,希冀由此提升其国家形象、国际威望。但是,乌克兰危机之后,普京遭到了美国和西方一些大国领导人的集体抵制。习近平主席力挺普京,专程前往,参加了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这对普京来讲,意义非凡。另外,一年以来,中俄高层互

动频率非常之高,前所未有。我国有四位政治局常委、五位政治局委员、两位国务委员亲自参加了中俄定期合作交流,促成了双方各个领域的深入合作。

其次,俄罗斯领导层对中俄关系的重要性,尤其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性有了高水平认知。过去,北约东扩挤压其地缘政治空间,乌克兰危机以后,对其进行集体制裁,施加压力。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单枪匹马面对30个发达国家的“群殴”,这时候俄罗斯倍感中俄关系的珍贵和重要。普京在俄罗斯最高政治讲坛俄联邦委员会就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的讲话中,特意对我国领导人对俄罗斯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俄方对我国在捍卫重大利益上也表示支持,在背后力挺我国。

再次,俄罗斯民众对中俄关系重要性的认知也是大幅度提升。过去,俄罗斯民间社会对我国印象、认知不太好,因为我们的一些企业家商人推销假冒伪劣产品等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但是,现在俄罗斯人确实认为我们是真心支持他们。

二是经济合作的规模和范围都扩大了,而且具有实质性突破。普京2014年5月访华时,签了48个协议。李克强总理10月访问俄罗斯,签了36个协议。10月,普京借着APEC会议跟习近平主席会谈,双方又签了17个协议。2014这一年,在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的见证下,签了101项合作协议和商业合同。这在世界签约史上和外交谈判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而且,这些协议涉及到众多的合作项目,范围非常广,规模也特别大。

首先,能源合作。2014年5月普京访华,中石油和俄气公司签署了俄通过东线对华供应天然气的合同。过去,中俄也谈这个,谈的有点进展时,又卡在那儿了,主要是价格问题。这次,在中俄最高领导人的直接介入之下,结束了双方长达10年的马拉松谈判,达成了协议。根据这个合同,从2018年首批供气开始的每年50亿立方米增加到2031年的每年380亿立方米,合同为期30年,总价值是4000亿美元,这被称为世纪合同,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合同。另外, 俄罗斯还将其远东地区最大油田万科尔油田10%的股份出售给中石油,而且允许我国公司勘探俄罗斯北极大陆架的油气。

其次,金融合作。西方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尤其对其进行金融制裁,促使俄罗斯转向亚洲,当然首先转向了我国。从2014年5月起,俄罗斯的公司在与中方签订的一些贸易合同中,增加了一项新条款,必要时可以通过人民币或者港币结算,俄罗斯金融市场对我国开放,这对于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是有好处的。再有,中俄金融合作业推进了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再次,军事技术合作。在目前国际局势下,俄罗斯表示放宽对华军售。中俄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在2014年APEC会议期间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普京也来了,两国国防部长在开会的时候给军事合作定了调,就是联合制造武器装备,实现维护地区和全球和平的防御目标。俄罗斯考虑对华出售先进的第四代战机,就是苏35和S400的防空导弹系统。另一方面,面对目前西方的制裁,俄罗斯生产的核心东西没有问题,但是零部件原来是靠独联体内部分工来解决的,乌克兰本来承担它的一些重要武器包括航空、通信设备的零部件生产。现在,乌克兰跟俄罗斯关系不好了,给我国留下空间,我们的零部件生产是可以的,这次军事合作,由我方给俄罗斯提供零部件。

第二,中俄关系最近的一些动向。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与普京总统会谈,非常重大的一个成果是双方在“一带一路”战略上进行了政策沟通,这个体现到后来中俄两国政府发表的《联合声明》里面。

“一带一路”的推行,对大国和对小国的做法是不一样的。小国是需要实的,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联通、金融合作,搞贸易;大国则不一样,他们首先会琢磨我们的战略意图。2014年我国刚提出“一带一路”,俄罗斯就琢磨这个事,尤其是“一带一路”那个带,经济带往西面走,首先得走到中亚,中亚历来是俄罗斯的后院,往那边发展,俄罗斯是比较有戒心的。所以,跟大国先要搞政策攻坚,把战略意图讲清楚,把目的说清楚,讲明我们是要搞经济合作,要打造一个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即:开放、包容、自主、自愿。我们不搞军事联盟,也不搞地缘政治的势力范围。本来先要搞政策沟通,但是2014年普京没有回应。到了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取得了重大成果,双方签了《联合声明》。

习近平主席提出来“一带一路”战略,很重要的就是搞“五通”。第一通就是政策沟通。这次《联合声明》明确,将“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进行对接合作,包括基础设施、道路,金融、贸易、能源。这次访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安全领域加强了实质合作。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安全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两国都在面临自己的一些安全问题,这时候唯有在安全领域加强合作,双方力量才大,才有底气。再有,这次访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双方同意共用北斗系统和格洛纳斯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必须得是非常可靠的国家,得是盟友,才有可能共用。另外,中俄决定在地中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这是一个破例的行动,这说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了,尤其是在安全领域有大幅度的提升。

讲到这儿,我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些新型的国际战略和外交理念跟大家做一个简要介绍。

一是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当然也包括中俄关系,这是我们一个主要的对外政策,尤其是处理大国关系的对外政策。

二是提出“亲、诚、惠、容”为价值取向的周边外交理念。十八大以后,我们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周边外交工作会议,在这个会议前后,习近平主席就提出来“亲、诚、惠、容”的理念,这也是中国文化里面的精髓。

三是提出新义利观。义和利要辩证对待,有一个辩证的结合。不要为了利,丢失了义,要讲诚信、信誉、义气,兼顾互利共盈。

四是贯彻综合安全观。我国建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还要通过新的《国家安全立法》,就是要贯彻综合安全观,我们倡导的是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各个领域都要结合安全。这也是一个新的提法。

五是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在国际上,包括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建议在内,已经有28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设想或者计划。在这28个设想里面,为什么唯有我国的这个设想这么受欢迎,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就是因为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具有开放、包容、自主、自愿的特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是习近平主席以国际

7.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 篇七

一、国际政治因素对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

1. 中东局势动荡给世界和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自2001年以来, 美国在中东地区实行民主化战略, 但并未能实现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一目标, 具体表现在:

(1) 阿富汗局势仍未平静。2001年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 虽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扶植起一个相对亲美的政权。但是, 阿富汗局势仍未完全安定, 塔利班等反对派仍不时发动针对美军为主的盟军和阿新政府的小规模袭击。

(2) 伊拉克局势仍不稳定。2003年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成功地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但是, 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起, 伊拉克境内的反美武装斗争就没有停止。短时间内, 似乎看不到暴力事件终结的迹象。

(3) 阿以和平进程停滞不前。到目前为止, 巴勒斯坦仍未建国, 巴以暴力冲突不断。以色列与黎巴嫩、叙利亚等国的和平协议也未签订。可以说, 目前阿以和平进程处于停滞不前状态。

(4) 巴勒斯坦内部冲突加剧。哈马斯在2006年1月执政以后, 与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为首的法塔赫分歧严重, 甚至出现双方武装人员之间的暴力冲突。

(5) 沙特国内出现暴力事件。沙特阿拉伯在中东国家中本来是相对稳定的国家, 但是近几年来也出现了几起针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暴力袭击事件。

总之, 美国的中东民主化战略实施以后, 原有的阿以冲突并未得以解决, 又加剧了阿富汗、伊拉克、巴勒斯坦、沙特等国内部的暴力冲突。可以说, 美国不但没“促进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反而使这一地区更加动荡不安, 这些给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正常运行带来负面影响。

2. 欧洲新“三驾马车”德、法、英新一代领导人主政, 他们的对外政策无疑对中国经济运行有重大影响

自2005年11月至今, 号称欧洲“三驾马车”的三大国德、法、英相继出现领导人的变更。被媒体称为“新三剑客”的默克尔-萨科齐-布朗取代施罗德-希拉克-布莱尔成为“三驾马车”的新驾驭者。“新三剑客”均亲美, 上任后都表示与美国靠近, 而且他们的价值观念相同, 这样就会使他们联合一致形成一种合力牵制中国。如今年西藏发生的“3.14”暴力事件, 西方对此事的反映已经得到证明。特别是今年2月美、英、法、德、意等国承认科索沃为独立国家, 更是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及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和作用的挑战, 势必进一步威胁巴尔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3. 当前国际的焦点, 是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地位争夺更加激烈

美国极力想建立单极世界, 把美国的价值观推向全球, 但单极世界的构建并不顺利, 许多新兴大国在崛起, 如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超过50%, 特别是俄罗斯凭借能源和军力两张牌, 在国际事务中频频显示出强硬态势, 抗压能力提升;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亦彰显活力。

而西方大国不愿意看到其他大国的崛起, 尤其是正在崛起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 他们常常采用各种方法来牵制中国。常用的排式台湾问题和西藏问这两张牌。达赖集团之所以敢在国外冲击我十几个使馆, 与西方的支持或默许十分不开的, 2007年9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在总理府接见过达赖喇嘛。如今美国在我国周边国家驻军 (在日本、韩国、菲律宾、阿富汗、中亚均有驻军) , 对中国形成包围之势。每当台海关系紧张之际, 美国的航空母舰就出来游曳。

可见国际政治因素的不确定性, 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不确定的影响。

二、非传统安全因素对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

1. 环境问题的政治化

某些国家欲借气候变化问题在国际环境领域争取主导地位, 甚至遏制他国发展, 获得最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将生态环境问题政治化的倾向愈发突出, 主要体现在减排谈判领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在没有兼顾公平的条件下实施减排与限排。某些发达国家甚至将减排问题作为外交施压工具, 与对发展中国家的正常贸易、资金援助、技术转让等联系在一起。

2. 全球恐怖主义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从某种意义上讲, 根除恐怖主义之源是美国的中东民主化战略的最主要目标, 美国的中东民主化战略实施以来, 尚未出现类似于“911事件”规模的恐怖袭击, 但是, 在沙特、印尼、西班牙、英国等国仍然发生了针对西方人的恐怖袭击, 可以说恐怖主义威胁不是缩小而是扩大。

3. 能源的不确定性

能源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国家利益冲突的根源, 成为牵制他国的一个重要政治筹码。如今大国间大力开展能源外交, 力求能源供应多元化。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近年来在中东、中亚、非洲和拉美地区展开的角逐和互动, 无不带有能源争夺色彩, 美俄在中亚、里海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管道建设等方面的斗争尤其引人注目。俄罗斯与欧洲国家、独联体国家之间围绕油气问题经常闹得不愉快。“欧佩克”与世界能源进口大国之间不断围绕石油定价权进行斗争。日本在修建俄罗斯远东石油管线、东海油气问题上与中国展开争夺, 还不惜得罪美国与伊朗达成重大石油协议。印度在依靠伊朗、俄罗斯等周边油气资源的基础上, 也开始向非洲和拉美扩展。由于需求的增加和美国发动亚拉克战争, 使国际市场油价今年以来大幅上涨, 甚至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 使能源危机更加突出, 这对石油进口大国中国来讲是巨大的挑战。

三、不确定因素对我国的经济运行影响的对策

中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在增加, 这增加了政策制定的难度。对国际政治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对我国的经济运行影响我们应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要密切跟踪分析新情况、新问题, 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避免出现大的起落。

1. 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 我们都应深刻理解构建和谐世界

的重要性, 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2. 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 增进互信, 深化合作, 妥善处理分歧, 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 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 积极开展区域合作, 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等。

3. 将节能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

我国的能耗非常大, 能源利用率很低, 节能的潜力巨大。面对不断攀升的国际油价对我国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的冲击, 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全面开展节约能源活动, 应将节约能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加大中国沿海石油勘探开发力度。目前南海、东海地区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加大这些地方的勘探力度, 可以增加中国石油的自产能力, 可以减少对国外石油的依赖。我国在“搁置争议”的同时, 应当积极开发这些资源;同时, 必须保持和周边国家的良好关系, 避免恶性石油资源的争夺以及保证海路石油运输的安全。

只有这样, 才能应对国际政治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对我国的经济的挑战。

摘要:本文分析了对影响我国当前经济运行的两种不确定因素——国际政治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 并得出了应采取的对策。以便对我国经济正常运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我国经济运行,不确定因素,国际政治,非传统安全

参考文献

[1]2008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教育部社科司通知, 2008年

8.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 篇八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美联储加息;8.11汇率改革;亚投行的建立;索罗斯做空人民币

一、什么是人民币国际化及其有利影响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影响

1、有助于减少我国外汇储备损失。我国高达数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以美国国债存在,使得外汇储备的流动性不足,受到中美关系的威胁。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面临大幅缩水的风险。因此当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后,可以减少外汇储量,进而减少了外汇缩水的风险及成本。

2、降低我国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我国企业大部分都是以美元进行国际市场的计价与结算,这增加了中国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汇兑成本和进行外汇避险的交易成本。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更多的外贸和金融交易将由人民币计价和结算,中国企业面对的汇率风险将降低。

3、敦促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实现人民币的流出和回流。我们可以通过跨境贸易结算,货币互换等措施成功实现人民币的流出,而对于人民币的回流则更需要将国内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4、我国可以从中获得高额的铸币收入。铸币税是指货币发行者凭借其货币发行特权而取得的货币面额超过其发行和管理成本的金额。这样我国就可以通过输出本国货币取得实际的资源进口。

5、人民币国际化还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发言权和影响力还远不能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称,这很大程度上与人民币缺乏国际地位有关。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发行和调节世界货币的权利,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

二、当前环境中人民币的形势

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对人民币的国际化非常重要。币值稳定的一方面是货币对外价值的稳定即汇率稳定。由于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性过程,是伴随着国内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和对外经济交流不断扩大而进行的,人民币作为国内外商品贸易的交换媒介,体现出保值稳定的特质将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但是,当前世界环境错综复杂,人民币贬值的猜想使得人心惶惶,造成大量人们恐慌,引起国内市场的动荡。那么这么复杂的金融环境到底会是人民币贬值吗?答案是不能。

(一)美联储加息

北京时间2015年12月17日凌晨3:00,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新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将维持在0.25%至050%的区间。这是美联储2006年6月来的首次加息,也意味着,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正式进入加息周期。

美联储加息后,不了解的人胡乱猜测,美元升值了,那么人民币肯定就会相对贬值,于是大部分人讲人民币转换为美元。其实这种做法完全是多此一举。针对有关美联储加息可能导致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担忧,中国人民银行近期表态,从中长期基本面看,人民币汇率有条件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理由有四个:第一,中国经济增速虽然相对放缓,但从全球横向比较仍属较高水平;第二,中国仍保持一定规模的贸易顺差;第三,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后,境外持有的人民币资产规模将逐步增加;四,中国外汇储备充裕,财政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所以人民币是稳定的。

(二)“8.11”汇率改革

“8.11”汇改是指在2015年8月11日之前人民币汇率是完全由中国人民银行控制,而在这一天之后人民币汇率改由市场控制。

“8.11”汇改人民币被海外金融大鳄狙击,狙击离岸市场(9000亿当量)来主导在岸市场(100万亿当量),造成国内恐慌,人民币贬值。但是央行却有能力维持人民币的稳定。央行采取了如此政策,提高离岸人民币隔夜拆借利率,使得狙击人民币借贷成本增加,不敢再狙击人民币。人民币是仅此于美元的次强货币。人民币指数从2014年年底一直到2016年11月20号,人民币指数升值了0.39%。

(三)亚投行的建立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简称亚投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亚投行的建立更加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从结算、投资到储备逐渐升级,一个区域内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将在带动中国出口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人民币贸易结算。在亚投行业务开展后,中国可以亚投行信贷为先导,在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促进直接对外投资带动人民币走出去,包括发行区域内人民币债券等方式,为直接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提供配套融资工具。在增加结算、投资基础上,促使区域经济体增加人民币储备需求,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四)索罗斯做空人民币

投资大鳄索罗斯1月21日在达沃斯论坛直言不讳:全球面临通缩压力,这让他看空美国股市。索罗斯预期中国经济将出现硬着陆,这将导致全球通货紧缩危机进一步加重索罗斯做空人民币完全是一个空话。从索罗斯对英镑、日元、港币的三次狙击手段中可以发现他一般采取的做法是:贬值造势,汇市卖空,股市收割。然而人民币却没有贬值的空间。

影响货币的价格有两个因素:首先是进出口贸易,如果是贸易顺差,则货币升值;贸易逆差,则货币贬值。但从2004年至2015年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贸易都是顺差,2015年甚至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顺差,高达5760亿美金,远高于2014年的3824亿美金,所以经常账说明人民币没有贬值的空间。其次是资本帐,货币流出去会造成贬值,一般货币流出都是为了追求最高利润。以股市为例,从2015年11月3号的全球股市数据看,美国下跌8.19%,德国下跌了10.89%,日本下跌438%,上证指数在今年1月底到2月才下降18.93%;再看银行利息,日本已经是负利息政策了,欧盟0.05%,美国也是0.05%,中国一年定期利率却高达1.50%。因此,人们没有换成外币的必要,人民币的货币价格不会贬值。所以索罗斯做空人民币完全是空话。

李克强说:“中国政府无意通过货币贬值推动出口,更不会打贸易战,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将加强同市场沟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的进一步稳定。”人民币想要国际化要走的第一步便是保持人民币稳定。而我相信在中国政府的强有力的控制下,实现这一目标是可行的。(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 陈志华.浅析人民币国际化问题[J].当代经济,2006(03).

[2] 高海红,余永定.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与条件[J].国际经济评论,2010(01).

[3] 王海平.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

上一篇:校园禁止吸烟宣传资料下一篇:知识产权支持政策材料整理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