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密度质量实验设计题(精选8篇)
1.物理密度质量实验设计题 篇一
专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①密度是物质本身具有的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与体积、质量无关;
②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③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决定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④在体积一定时,质量 与密度成正比.
解答:解:
A、全碳气凝胶状态和温度不变,密度是不变的,与体积大小无关.此选项错误;
B、0.16kg/m3表示的意思是:体积是1m3的该材料质量为0.16kg.此选项正确;
C、该材料制的物品带到太空,位置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此选项错误;
D、该材料的密度特别小,相同体积的质量非常小,所以不适合做打桩用的重锤.此选项错误.
3.(2015资阳自主招生)已知水在4℃时密度最大,将一个体积不随温度变化的物体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当烧杯中的水温为5℃时,物体恰好悬浮在水中处于静止,此时在烧杯周围放置一些碎冰,使水温缓慢地降至0℃,在此过程中,浸在水中的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一直向上运动B.一直向下运动
C.先向下运动,后又向上运动D.先向上运动,后又向下运动
考点: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密度及其应用;浮沉的应用.
分析:物体悬浮在水中,物体的体积不变,即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当水温为5℃时,物体悬浮,物体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
水温缓慢地降至0℃的过程中,在4℃之前热胀冷缩,在4℃以后热缩冷胀,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解:当烧杯中的水温为5℃时,物体恰好悬浮在水中处于静止,物体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
当水的温度从5℃降到4℃时,因水热胀冷缩,水的密度增大,大于物体的密度,使物体上浮、向上运动;
当水的温度从4℃降到0℃时,因水热缩冷胀,水的密度减小,小于物体的密度,使物体下沉、向下运动.故ABC错误,D正确.
4.(2015徐汇区一模)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实例中应用了密度知识的是()
A.防洪堤坝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B.用吸尘器吸灰尘
C.轮船浮在水面上
D.制造飞机采用轻质的合金材料
2.物理密度质量实验设计题 篇二
一、提出问题
“疑”源于思,它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引线,进步的向导。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实验探究题中的提出问题必须与探究的课题相对应,是疑问句而非结论,并且要值得探究,要有深度,要有物理意义。例: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能听到对方的声音;耳朵贴在铁轨上就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参考答案: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或者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能量损失比在空气中少吗?
二、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在实验探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导学生猜想时要注意不能凭空乱猜,而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叙述时要注意关键词“可能”。例: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根据生活经验可知: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由此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三、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
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是根据猜想和假设确定合适的探究方法、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有控制变量的意识,比如探究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其质量有关时,应控制物体被举高度相同。设计的实验顺序要合理、有序,才能保证实验结论的科学性、准确性。例如: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时,有两种设计方案。方案一: (1) 用天平测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2) 将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3) 用天平测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方案二: (1) 用天平测空杯的质量; (2) 将液体倒入杯中,用天平测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3) 将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使用方案二时,由于容器中液体倒入量筒时,容器壁会残留一些液体,导致测量出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而采用方案一可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四、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是探究实验重要的环节,做这部分探究题时多从以下几部分考虑:
1. 看进行实验时是否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例:在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将最后一根导线连好后,电压表和电流表立即有较大的示数,其错误原因是什么?分析:这道题中,小明在做实验时就忽视了连电路时开关要断开、滑片应放在阻值最大处这些操作原则。
2. 看进行实验时是否控制了变量。
例: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华同学将放在泡沫上的长方形物体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分析:她没有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
3. 看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用刻度尺测长度”等实验中是否进行了多次测量减少误差。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杠杆平衡条件”等实验中是否收集了多组数据,以便使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看记录的数据是否有误,如进行实验时电压表选择0~3伏,读数时却按0~15伏读数。
五、分析与论证
分析与论证是在实验操作部分结束后,让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做这部分题时要注意:
1. 如果该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结论就一定要写成:“在……一定的情况下,……与……有关”,如探究“物体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结论应写成“在物体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动能越大”。
2. 实验结论应与探究课题相对应,并且不能说反。例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结论不能将“压力的作用效果”写成“压强”。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应写成“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而不能写成“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结论应叙述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而不能写成“当电阻一定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3.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时,两个物理量之间是成正比还是成反比;是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增大而增大,还是减小而减小,应该写清楚。如“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就不能写成“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物体的动能与其速度成正比”。
六、评估
评估是对探究进行反思的过程,贯穿于整个探究过程。通过反思可以找出探究各环节存在的不足,找出探究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在对实验探究过程进行评估时多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实验顺序是否正确;
2. 实验过程中是否控制了变量,造成实验错误,无规律可循;
3. 实验过程中是否进行了多次测量,从而避免了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4. 实验过程中是否选取的数据具有任意性,使实验避免了特殊性,更具有普遍性;
5. 实验过程是否准确可靠,该匀速的是否匀速;
6. 不同的物理量是否相加减;
7. 操作是否复杂,是否应更加简便;
8. 实验时是否安全可靠;
9. 实验操作时是否准确,连电路时开关是否断开;
1 0. 结论叙述是否完整;
1 1. 是否减少误差,有没有偏大或偏小的现象。
七、交流与合作
交流与合作的实质就是实验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实验中加一个滑动变阻器;多测几组数据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保持物体相对静止,等等。例:小明家的电饭锅只有低温档和高温档,使用高温档觉得温度太高,而低温档又觉得温度太低,请你对此进行改进,使温度可以在低温档和高温档之间任意调节。分析:与电热丝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即可。
以上是我对实验探究的七个环节解答实验探究题的看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多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多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亲身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手脑并用能力,全面细致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 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动手能力、全面细致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的实验探究与日俱增, 相应的中考试卷中的实验探究题分值相对较高, 占到总分的28%。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针对实验探究的七个环节谈谈做物理实验探究题的方法。
3.物理密度质量实验设计题 篇三
既选择远方,必风雨兼程
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讲义 专题五 质量与密度
【考纲要求】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单位; 2.理解密度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3.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体积;
4.会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
一、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要点诠释:
(1)单位:国际单位:kg,常用单位:t、g、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150g。
一头大象约6t
一只鸡约2kg。
(2)质量的理解: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3)测量:
教育成就梦想
知识引领未来 我在学习的路上
既选择远方,必风雨兼程
考点
二、密度及测量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要点诠释:
(1)公式:
变形:
(2)单位:国际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
3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其物理意义为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3)理解密度公式:
①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与密度ρ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ρ成正比。
(4)图象:如图所示:ρ甲>ρ乙
(5)测体积——量筒(量杯)
①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②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教育成就梦想
知识引领未来 我在学习的路上
既选择远方,必风雨兼程
(6)测固体的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7)测液体密度:
①原理:ρ=m/V
②方法:a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c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d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V。
考点
三、密度的应用
1.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2.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可以算出它的质量。
3.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可以算出它的体积。4.判断空心实心。
教育成就梦想
4.初中物理密度教学设计 篇四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属性。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2)过程与方法:
1.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形成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2.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实验探究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由于概念本身较抽象,学生感性认识不足,密度概念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密度知识及应用常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分化点。关于密度教学的讨论和研究一直受到重视。但是,在“接受式教学”模式下,却较难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式教学是中学科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近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新的义务教育科学类课程标准。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明确提出对探究教学的目标要求。本文尝试密度概念的探究教学设计。密度知识是力学的基础知识之一,它对理解压强、浮力也很重要的。所以说,本节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在课时安排方面,本节将分2课时。
2.教学资源分析
(1)结合教材插图,查找一些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料。
(2)利用多媒体演示、分析利用图像描述实验结果的方法。
(3)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自备部分实验材料。
3.学生学习背景分析
(1)学生对“密度”这一名词较为陌生,但有一定的“疏密”和“轻重”认识。
(2)由于新课程理念与应试教育观念的冲突,学生对探究教学形式还有某些不适应。
(3)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能对较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但用图像法收集与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较为薄弱。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归纳出结论、总结出规律。
(2)初步学习用图像收集、整理、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难点:
(1)学习用图像收集、整理、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用具和实验器材
1.实验室准备天平(含砝码)-----学生分组实验。
2.学生自备待测物体、方形橡皮擦和小刀、刻度尺等。
3.两组10cm3的圆柱体。
4.教师自制课件。
五、探究活动的处理与设计
1.本节先以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开展教学,然后归纳分析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不强调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重点强调“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等要素。因为数学基础的原因,图像法对学生仍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将利用课件突破这一难点。
2.探究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测及处理方法:
(1)由于实验材料的尺度误差可能较大,学生的实验数据误差也会增大。
(2)学生可能无法将图像表述成“正比”关系。
(3)学生可能很难理解“正比”关系。
(4)出现教师也未曾预料的实验方法、现象。
3.探究物质过于单一。
5.八年级物理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篇五
1.知道什么是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
2.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3.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 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利用密度公式求解某种物质密度. 【学情分析】
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 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3.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砝码盒、烧杯、水、量筒、铁块、铝块、铜块、投影仪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讲台桌上放着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
师:1.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3、我们桌上放的两个物块,一个是塑料块,一个是铁块,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a、讨论与交流:(提出猜想)
师: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提出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 b、设计实验:
分别选取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较。C、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 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塑料的质量与体积; 分别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P9的表格中.教师巡迴检查、指导. 把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下表中: d、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不相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相同/不相同)的。建立概念: 质量有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
[板书1]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板书2]密度的公式:=m/v 其中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板书3]密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为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3,符号为g/cm3 密度的测量:
师:在设计测量物体密度的时候,要测量质量和体积,测量质量的工具我们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下面和大家介绍一种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学生分组实验
师:请大家把测的数据与课本P122的密度表中的数据比较,看看结果怎样?如果不同,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生:测的数据基本接近,出现的误差可能是由于用量筒测量体积出现的 [板书3]密度的应用
师:密度公式有什么用处呢?
生甲:可以测量密度,从而用来鉴别物质
生乙: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巩固练习
6.物理密度质量实验设计题 篇六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物理实验题作为高考的必考题目,约占总分的13%左右,经过对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的研究和总结,发现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近五年高考物理实验题
(一)、2008年全国理综卷
22.(18分)
(1)(5分)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铜丝的直径,测微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铜丝的直径为mm。
(2)(13分)右图为一电学实验的实物连线图。该实验可用来测量特测电阻Rx的阻值
(约500Ω)。图中两个电压表量程相同,内阻都很大。实验步骤如下:
①调节电阻箱,使它的阻值R0与待测电阻的阻值接近;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调到最右端。
②合上开关S。
③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左端滑动,使两个电压表指针都具有明显偏转。
④记下两个电压表和的读数U1和U2。
⑤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头的位置,记下V1和V2的多组读数U1和U2。
⑥求Rx的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Ⅰ)根据实物连线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电阻箱的符号为____________
(Ⅱ)不计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用U1、U2和R0表示Rx的公式为Rx__________
(Ⅲ)考虑电压表内阻的影响,且U1、U2、R0、V1的内阻r1、V2的内阻r2表示Rx的公式为Rx__________________。
(二)、2009年全国理综卷
22、(5分)某同学利用多用电表测量二极管的反向电阻。完成下列测量步骤:
(1)检查多用电表的机械零点。
(2)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正、负表笔插孔,将选择开关拔至电阻测量挡适当的量程处。
(3)将红、黑表笔____①_______,进行欧姆调零。
(4)测反向电阻时,将____②______表笔接二极管正极,将____③_____表笔接二极管负极,读出电表示数。
(5)为了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应让电表指针尽量指向表盘____④_______(填“左侧”、“右侧”或“中央”);否则,在可能的条件下,应重新选择量程,并重复步骤(3)、(4)。
(6)测量完成后,将选择开关拔向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位置。
23、(13分)某同学得用图1所示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纸上描出了小球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但不慎将画有轨迹图线的坐标纸丢失了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2所示。图2中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每小格的长度均代表0.10m,P1、P2和P3是轨迹图线上的3个点,P1和P2、P2和P3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完成下列填空:(重力加速度取)
(1)设P1、P2和P3的横坐标分别为x1、x2和x3,纵坐标分别为y1、y2和y3,从图2中可读y1-y2=____①_____m,y2-y3=____②______m,x1-x2=____③______m(保留两位小数)。
(2)若已测知抛出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利用(1)中读取的数据,求出小球从P1运动到P2所用的时间为______④__________s,小球抛出后的水平速度为________⑤_________m⁄s(均可用根号表示)。
(3)已测得小球抛也前下滑的高度为0.50m。设E1和E2分别为开始下滑时和抛出时的机械能,则小球从开始下滑到抛出的过程中机械能的相对损失,(E1-E2)⁄E1=________⑥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三)、2010年全国理综卷
22.(5分)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
(1)为了测试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天平B.秒表C.米尺
(2)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物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此错误差的原因:——————。
23.(13分)如图,一热敏电阻RT放在控温容器M内:A为毫安表,量程6mA,内阻为数十欧姆;E为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3V,内阻很小;R为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Ω;S为开关。已知RT在95℃时阻值为150Ω,在20℃时的阻值约为550Ω。现要求在降温过程中测量在95℃~20℃之间的多个温度下RT的阻值。
(1)在图中画出连线,完成实验原理电路图
(2)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依照实验原理电路图连线
②调节控温容器M内的温度,使得RT温度为95℃
③将电阻箱调到适当的初值,以保证仪器安全
④闭合开关。调节电阻箱,记录电流表的示数I0,并记录。
⑤将RT的温度降为T1(20℃<T1<95℃);调节电阻箱,使得电流表的读数,记录。
⑥温度为T1时热敏电阻的电阻值RT=。
⑦逐步降低T1的数值,直至20℃为止;在每一温度下重复步骤⑤⑥
⑥温度为T1时热敏电阻的电阻值RT1=
⑦逐步降低T1的数值,直至20°C为止;在每一温度下重复步骤⑤⑥(四)、2011年全国理综卷
22.(6分)
①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试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
往边长约为40cm的浅盆里倒入约2cm深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形状稳定。
③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的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④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的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每增加一定的体积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
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
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填写步骤前面地数字)
(2)将1cm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300cm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1cm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0.13m。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m。(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23.(12分)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时,多用电表内部的电路可以等效为一个直流电源(一般为电池)、一个电阻和一表头相串联,两个表笔分别位于此串联电路的两端。现需要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给定的器材有:待测多用电表,量程为60mA的电流表,电阻箱,导线若干。实验时,将多用电表调至×1挡,调好零点;电阻箱置于适当数值。完成下列填空:
(1)仪器连线如图1所示(a和b是多用电表的两个表笔)。若两电表均正常工作,则表笔a为________(填“红”或“黑”)色;
(2)若适当调节电阻箱后,如图1中多用电表、电流表与电阻箱的示数分别如图2(a)(b)(c)所示,则多用电表的读数为_______Ω;电流表读数为______mA;电阻箱的读数为________Ω;
(3)将图1中多用电表的两表笔短接,此事流过多用电表的电流为_______mA;(保留3位有效数字)
(4)计算得到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V。(保留3位有效数字)(五)、2012年高考理综卷
22.(6分)在黑箱内有一由四个阻值相同的电阻构成的串并联电路,黑箱面板上有三个接线柱1、2、3.用欧姆表测得1、2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1Ω,2、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1.5Ω,1、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2.5Ω。
(1)在虚线框中画出黑箱中的电阻连接方式;
(2)如果将1、3接线柱用导线连接起来,1、2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______Ω。
23.(11分)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用Δt表示。在小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方法用来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小吊盘中不放物块,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________的点。
②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车中放入砝码。
③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带有点列的纸袋,在纸袋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质m。
④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③。二、对近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分类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研究,大致可将其分为三大类型。
1.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读数是物理实验的基础,在新课标强调基础与能力并存的形势下,其高考出现频率较高也较易掌握。基本仪器的考察以长度测量仪器为主,电学仪器及弹簧秤、温度计等也时有出现。由于实验仪器灵敏度的局限性、环境条件不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直接测量所得的一切数据都有一定的测量误差,使用仪器首先要了解仪器的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和级别等,以尽可能减少误差。各种仪器处理方法不尽相同,刻度尺、温度计、螺旋测微器、十分位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等分度值均是十分之一的仪器,测量结果的整数部分可由仪器上最小刻度直接读出,小数部分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十分之一,这种读数较易得到。游标卡尺是近年来实验题中较易出现的,而且出错率比较高。主要是应当分清游标卡尺10等份、20等份、50等份游标的读数原理。而电阻箱作为一个较特殊仪表,其读数方法也应当掌握。
2.电学实验题
为什么电学实验题出现频率如此之高呢?这并不是偶然的。原因如下:(1)电学实验不仅考查了大纲和考试说明所要求的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同时也有效地考查了电学基础知识。它所具备的双重考查效果自然受到命题者的青睐。(2)受考试时间和试卷篇幅的限制,试卷所能考查的知识点有限,大部分试卷都未对恒定电流一章的知识另外单独设题考查,电学实验有效地完成了考查恒定电流知识的使命,同时为试卷考查其他知识点留出了空间。(3)电学实验题尤其是设计性电学实验题富于变化,为命题者提供了广阔的命题空间。纵观近年高考电学实验题,题目年年翻新,没有一个照搬课本的实验,但题目所涉及的知识和内容仍然源自于课本实验。对其进行分类大致如下:第一,电路设计、实物连接类试题;第二,实验步骤设计类试题;第三,实验仪器选择类试题;第四,电路分析判断类试题。
3.其他类型的题目
三、对近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分析
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基本仪器的读数和使用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基础。同样也是高考实验试题考察的重要内容。物理大纲要求“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以达到熟练地、正确地读数,在学习这些基本仪器使用方法时,应抓住各种基本测量仪器的共性来加以指导。
(1)各种基本测量仪器都有一定的量程。
(2)使用测量仪器前通常都要调节零点或校正零点,否则测出的数据就不准确。
(3)会正确读数。要让学生掌握读数的一般方法,关键是会读出仪器的最小刻度值,会从最小刻度之间估计出一位有效数字。同时,要学会正确读数的姿势。
(4)根据仪器的构造原理,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
(5)为了减小误差,应掌握使用仪表所用量程的三分之二左右读数。
总之,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必须要注意把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与理解仪器原理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使用仪器,只有理解了仪器原理,使用起来才会更加自觉和主动。
2.注重设计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考查
7.物理密度质量实验设计题 篇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过程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具体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量固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这些知识。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前面所学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有助于以后压强、浮力知识的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在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并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要能理解实验原理、注意实验仪器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根据数据得出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这些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
三、教学策略
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方法,对密度概念与计算公式已有所了解。因为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结构得出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方法,学生观察思考就能操作,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形状,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对于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同学们也能设计出大致方案,但在该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制定最佳测量方案,学生不是很容易注意到,所以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实际进行测量固体或液体密度实验时,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教师可以利用画简图的方法,把设计方案画出了,先不作评价,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哪一步骤会造成物理量增大或减小,从而得出最佳方案。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量筒、小石块、盐水等。
8.物理密度质量实验设计题 篇八
实验探究题
很多同学因为假期贪玩而耽误了学习,以至于和别的同学落下了差距,因此,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这篇物理2016年2016年寒假作业之初三物理作图与实验探究题,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16.如图所示电路,(1)闭合开关后电路将_______(填通路、断路、短路
(2)去掉导线a后,电路是____联电路;
(3)改变a、b、c三根导线中一根的接法,使电路成为并联电路(先在原导线上打,后才更改接法)
17.根据图2将图3中元件用笔划线代替导线连接成电路(导线不许交叉)
16题 17题 18.如图所示,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时,小明同学用电流表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分别为IA=0.4A、IB=0.2A、IC=0.2A,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下一步应该做的是()(3分)
A.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C.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流值
B.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D.换用电流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一组电流值
19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小薇设计了如图l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2)小薇先将电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
3)排除故障后,她测出了L1、L2支路和干路上的电流分别为I1、I2和I,电流表示数如图2中甲、乙、丙所示,可读出I1=0.5A,I2=()A,I=()A.根据测量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你认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是:(写出关系式即可)
四、计算题(共8分)
20.小星家的太阳能热水器,水箱中装水200kg。小星进行了一次观察活动:某天早上,他用温度计测得自来水的温度为20℃,然后给热水器水箱送满水,中午时温度传感器显示水箱中的水温为45℃.问:(1)水箱中的水吸收的热时多少?[c水=4.2l03J/(kg℃)];(2)如果水吸收的这些热量由燃烧煤气来提供,而煤气灶的效率为40%,至少需要燃烧多少千克的煤气?(煤气的热值q=4.2107J/kg)
【物理密度质量实验设计题】推荐阅读:
初二物理质量与密度知识点08-29
初中物理教案:密度09-05
初二物理密度测试题11-06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的几点思考10-08
物理实验的设计原则06-21
物质的密度教案08-18
密度、压强和浮力复习09-10
观课报告—物质的密度08-25
探究物质的密度学案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