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战争

2024-10-07

孙子兵法与战争(精选11篇)

1.孙子兵法与战争 篇一

孙子兵法在国际战争中的应用

1、二战德国“闪击战”——《作战篇》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

尽可能缩短战争持续的时间,力求迅速赢得战争胜利;尽可在敌占区就地解决粮草保障问题,减少从国内长途运输的耗费。枪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可能是人类最为奢侈的活动,战争的消耗速度快,规模大,长期大规模的作战会严重破坏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的“闪击战”所取得的成果从战役层面折射了孙子速胜原则的魅力,该次战役中德军集中兵力,确立优势地位;精心选择战机,达成出其不意;连续纵深突击,缩短作战进程。德军的“闪击战”完全符合孙子的速胜原则,使德国军队在两年多时间内共歼灭敌对国军队800万,占领了10倍与德国的地区。

2、诺曼底登陆战——《始计篇》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孙子认为“诡道”是战争指导的根本法则,是战争艺术的核心灵魂。如果前面所说的“道,天,地,将,法”是对战斗双方的制胜条

件的对比,那么“诡道”二字就是针对战争的各种情况变化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诡道”一是讲究欺骗误导,二是讲究灵活多变。当然灵活多变是“诡道”的深层内涵,欺骗是它的表观概念。“诡道”的思想体现了战争艺术的精髓,在战争中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1944年6月,盟军为了制造主攻方面不是诺曼底的假象,不惜成本的进行了战略欺骗,如伪造德国人害怕的巴顿将军带领的装甲部队,制造假电报,好像盟军的统帅部在肯特郡的假象,故意泄漏的情报使德军相信主攻方向是加莱而不是诺曼底;甚至模仿近代时候的漂流瓶的欺骗计谋都出来了,一名英国少校的尸体漂到了海对面,德军从他身上公文包搜出来的文件显示了盟军的主攻方向!同时为了欺骗德军统帅隆美尔,英国人甚至找了一个跟蒙哥马利元帅非常想像的英国人出现在北非,给德人造成的印象就是英国主力还在非洲战场;在清除海岸防御工事的突袭行动中,统帅部严格下令每向诺曼底的防御工事投下一颗炸弹就必须向加莱方向的工事投下五倍以上的炸弹。以免德军有所查觉!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德军相信盟军是在加莱登陆!

这一切的动作让德军始终认为盟军 的主攻方向就是距离英国本土只有33公里的加莱地区,德军西线兵力的大部分都集中在这一地区,导致诺曼底地区的德军兵力只有60多万,远远不及盟军的200多万的绝对优势兵力,使德军未动先输,当发现盟军在诺曼底地区时登陆时还以为这不过是盟军的牵制性佯攻,当发现真正上当时已经为时已晚,来不及了!

诺曼底登陆战中,盟军为了隐蔽真实登陆地点,采取了一系列隐真示假欺骗性措施,成功的把德军的主要注意力吸引到了加莱方向,为减少登陆行动的损失和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由此可见盟军的战略欺骗行为是多么的成功和有效!

3、偷袭珍珠港——《始计篇》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偷袭美国,轰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战舰和军事目标。350余架日本飞机对珍珠港海军基地实施了两波攻击,投下穿甲炸弹,并向美国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发射鱼雷。美军毫无防备,他们在爆炸的巨响中醒来,仓促进行自卫。整场先发制人的袭击在90分钟内结束,彼时,日本炸沉了四艘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炸毁188架飞机,受损的建筑、船只和飞机则更多。攻击中约有2400名美国人丧生;另有1250人受伤,这是对美国一个巨大的震骇。攻击过后,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他随后签署了对日本帝国的正式宣战声明。几日之内,纳粹德国与意大利向美国宣战,而美国也迅即予以了宣战回应。

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进攻,采取敌人意想不到的出击行动。对敌人作战,就应在敌人守备最薄弱的地方和敌人意想不到的时间,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袭击,这样就能出奇制胜。日本偷袭珍珠港,就是在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或无准备的时候发动进攻,采取出乎对方意料的行动致胜。

4、越南战争——《作战篇》《谋攻篇》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越南人民不仅多次成功的抵抗了美军的空中轰炸和地面进攻,而且彻底消灭了南越傀儡政权,最终统一了南北两方。

在国际、国内一片谴责声中,美国军政界领导人不得不反思这场战争的战略指导究竟存在什么问题。曾决定签署《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的尼克松,从《孙子兵法》中找到了答案。他认为,美国热衷于军事升级以致泥足深陷,不能自拔,而美国公众舆论是决不会支持一场远方的毫无进展的持久战的。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贵胜,不贵久。”,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胜利无望也是应验了孙子的话。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柯林斯在1973年出版的《大战略》中也指出:“孙子说‘上兵伐谋’,在越南战争情况下,‘谋’即指革命战略,美国忽视了孙子的这一英明的忠告,愚蠢的投入了战斗。我们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过低估计了对方的能力。我们热衷于使用武装力量,付出代价越来越高,结果很快产生了一个不起决定性作用的目标:战场上的军事胜利,而局面完全失去控制。”

5、海湾战争——《谋攻篇》《九地篇》《军争篇》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在慎战思想的前提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追求便是战略运筹的最佳选择。“伐谋、伐交”是这种战略思想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谋略、外交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对于现代战争来说,谋略、外交斗争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尤为突出,军事行动带有鲜明的政治、外交色彩。因此,在军事行动的选择方面,不仅要确保军事斗争的胜利,更要适应政治外交斗争的需要,利用“伐谋、伐交”思想创造良好战略环境。

海湾战争中,当伊拉克不断向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时,以色列为了争取美国和多国部队的支持,一反过去对阿拉伯国家采取的立即报复方式,对导弹袭击采取克制忍让态度。由于以色列的忍让克制,为美国和多国部队的集中打击伊拉克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美国副国务卿伊格尔伯格访问以色列期间,以色列财政部长向他开列了在海湾战争中遭受损失的一大串清单,堂而皇之地要求美国为以色列所受的损失补偿100亿美元。美国不但答应了这个要求,还提供武器装备。以色列用心开展“伐谋、伐交”的活动。它“先知”各国的图谋,在衡量利弊得失后采取明智果断的行动,从而保全了自己并取得巨大的利益。

可见,运用这种“伐谋伐交”的战略,看清各国的目的和动向,结交众多的战略友好伙伴,则会使本国的声望日益提高,在国际关系中处于有利地位,如此既保证了战场直接军事目标的实现,又可以有效实现政治、外交斗争的目标;反之,如果不重视“伐谋、伐交”,妄自尊大,缺乏诚意,则将使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在国际纠纷或战争中处处被动。

2.海湾战争中的“孙子兵法” 篇二

10年前,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大战海湾,三个回合重创中东强国伊拉克。回眸海湾之战,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取得此战的胜利,固然得益于多国部队占有绝对优势的大量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但更得益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高出伊拉克一筹的军事谋略。纵观海湾战争的三个不同的阶段,多国部队所采用的战略战术,无不处处闪现着中国古代《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隐真示假,先胜而后求战的“缓兵之计”——“沙漠盾牌”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译文:打胜仗的军队是先创造胜利的条件而后同敌人交战;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先同敌人交战而后希望取得胜利。

1990年8月2日凌晨,以共和国卫队为主力的10万伊拉克大军,在350辆先进的T-72坦克的开道下,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越过了伊科边境,长驱直入,兵锋直指近邻小国科威特的首都科威特城。

只有2万军队的科威特虽然奋勇抵抗,但因实力悬殊太大,终于无力回天,10小时后,科威科宣告陷落。

由于海湾地区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和蕴藏量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得伊拉克的侵略行径极大地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美国军政要员们经过紧急磋商和外交斡旋,于8月8日迅速宣布:“制裁伊拉克,出兵波斯湾。”

美国为了掩盖进攻伊拉克的真实意图,使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向海湾增兵。美国政府和媒体大肆渲染纯粹以保卫沙特为目的的“沙漠盾牌”计划,似乎美军的海湾之行是纯防御性的。美国人这种极具欺骗性的渲染,极大地迷惑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使得伊拉克军队对美军在海湾逐次增兵时竟然坐视不管,丧失了集中优势兵力痛击半渡之敌的战略主动权。与此同时,美国动用它在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运输能力,在短短7天之内(8月15日),就将5万多地面部队、100多架作战飞机(不包括航空母舰上的舰载飞机)和30多艘军舰,紧急部署在沙特和海湾地区。并迅速在科沙边境建立了坚固的前沿防御阵地,挡住了可能南下人侵沙特的伊军,也为大批后续部队的到达提供了安全保障。

所谓战机稍纵即逝。萨达姆坐视美国人源源增兵,实际上等于坐视获胜的机会从手中无情地溜走。

美国在海湾战争初期抛出的以防御为目的的“沙漠盾牌”计划,借保卫沙特之名,行调集重兵之实。使伊拉克政府对整个战争的战略方针产生了根本上的错误和偏差,也使美国赢得了长达半年的“缓冲期”。在这期间,美国的7个航空母舰战斗群迅速云集海湾,地面部队也猛增到了76万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军事力量对比的天平发生了质的变化。

“沙漠盾牌”计划为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创造了胜利的条件,从而使战区多国部队的海陆空兵力处于绝对的优势,随着伊军战略主动权的丧失,海湾战争的导火索便咝咝拉响了。

竭泽而渔,以待敌之可胜的“外科手术”——“沙漠风暴”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译文:先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而后通过削弱敌人而使之可以被战胜。

虽然,完成了力量集结的多国部队在海湾地区剑拔弩张、枕戈以待。但是,面对伊军数月间精心构筑的坚固防线,美国政府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冒险强攻,难免要付出巨大的伤亡,对峙下去,则失去了出兵的意义。思之再三,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将军提出了一个“竭泽而渔”的方案:“先用绝对优势的海空军和精确的远程火力,对伊拉克的一切重要目标和军队集结地实施暴风雨般的猛烈打击,通过持续的超强度的轰炸,从根本上削弱伊拉克的军事实力和战争潜力,然后再出动地面部队发动进攻。这就是中国人常讲的:‘先放干了水,再来捉鱼’”。

鲍威尔将军经验丰富,见解独到。他的一番高论,掀起了一场让整个中东大漠都为之色变的“沙漠风暴”。

1月17日,随着联合国规定的伊拉克撤军时限的到来,鲍威尔将军的方案得到了美国总统和国会的批准,空中打击的行动代号叫“沙漠风暴”。

1991年1月17日凌晨,随着美军的F—117隐身轰炸机投在伊拉克电报大楼(通讯指挥部)的精确制导炸弹的炸响,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袭行动开始了!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为了达到“竭泽而渔”的战略目的,对伊拉克实施了持续38昼夜的火力打击,共出动飞机94000架次,日均2500多次,发射巡航导弹300多枚,总投弹量在20万吨以上,其爆炸威力约相当于20颗投在广岛的原子弹。

通过38天的日夜轰炸,伊军70%的地面指挥机构和地面通信系统被破坏,运输交通线大部分被切断,两座核反应堆、11个化学武器库和3个化学武器制造厂被摧毁。伊拉克的一线部队伤亡超过50%,二线部队伤亡超过15%;尤其是其精锐的共和国卫队,在多国部队的重点打击下伤亡更为惨重。

无休止的大轰炸给伊拉克军队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大量的伊拉克士兵惊恐万分,士气低落。许多成建制的部队都丧失了战斗意志,变得不堪一击。

多国部队的猛烈空袭,基本上达到了对伊拉克军队“削弱了再打,隔绝了再围歼”即“竭泽而渔”的战略目的,为后面的地面进攻创造了“敌之可胜”的条件。

声东击西,远而示之近的“左勾拳”——“沙漠军刀”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此兵之胜,不可先传也]

译文:要从近处打而装作从远处打。要从远处打而装作从近处打,这是军事家用兵的奥妙,是不能事先说定的。

经过持续38天的狂轰滥炸,多国部队见时机成熟,果断地发起了地面进攻——“沙漠军刀”,铁甲洪流兵分三路向伊拉克杀去。

地面进攻之前,面对伊军精心构筑的“萨达姆”防线,多国部队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将军思谋良久,决定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他先派20000名海军陆战队员在科伊东部海面集结待命,示形于敌,同时命令战列舰“威斯康星”号上的406毫米巨炮猛轰伊军阵地,摆出了一付登陆作战的架式。伊军见此情景,急调大批精锐部队驰援沿海阵地,准备和登陆美军在滩头决一死战。

1991年2月24日凌晨4点,就在伊军注意力集中在科威特东部海岸,整个中东大漠沉浸在一片黑暗和宁静之际,突然间,蜿蜒数百里的沙伊、沙科边境万炮齐发,数路多国部队的地面突击力量同时向伊拉克军队发起了进攻。

原来,在地面开战前一天,下辖3个装甲师的精锐的美国第7军和英国第1装甲师奉命秘密西调,避开了伊拉克精心构筑的“巨大的死亡弹坑”。于24日下午沿科伊边境长驱直入,一个漂亮的“左勾拳”,出其不意地直插伊拉克的腹地——幼发拉底河谷。一路势如破竹,锋芒直指伊拉克的“军中之军”——共和国卫队。

同时,美军第18空降军所辖第101空中突击师和第82空降师也在伊拉克纵深空降成功,一举切断了侵科伊军的退路,与左路包抄兜击的第7军形成了对共和国卫队的钳击之势。

战至26日,战区内的多数伊军都陷入了多国部队的重兵包围之中,眼看就要全军覆没,萨达姆好汉不吃眼前亏,急令全军撤出科威特。多国部队一击得手,顺势来了个风卷残云,对溃退中的伊军实施了更加猛烈的空地一体的火力打击,本已成惊弓之鸟的伊军雪上加霜,伤亡惨重,多数部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不得不一路溃退逃回了伊拉克。

3.孙子兵法与管理(推荐) 篇三

班级、学号12020710

3《孙子兵法》研读结课论文

孙子兵法与管理

姓名:董玉溪 授课老师:黄雪松院系名称:工商管理学院专业名称:工商管理

2013年11月28日

孙子兵法与管理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董玉溪 1200207103)

摘要:该文章通过对孙子兵法的行军布阵的研究提出了使员工对公司尽心尽力而不是尽力而为,尊重人才的新做法是给员工好的福利待遇,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让员工的动力最大化的途径是让员工参与管理,给员工足够的私人空间,不要让员工感觉时时被监视,尽可能地实现员工的“自理”——自己管理自己,提出了把人作为一种资源管理是对人性的不尊重,管理人就是管理人而不是管理一种活资源。对于那些既使有能力但不听话的员工一定要辞退,否则他的能力越强给公司造成的损失越大。最高层管理者应懂得纳忠言,不断地充实自己。

关键词:全力以赴 尽力而为 活资源 自理 商场如战场,管理员工就是带兵打仗,而作为世界上最好的一部兵书——孙子兵法,清楚明了言简意赅的总结了带兵的方法,许多的带兵思想完全可以演化到我们的管理思想中来的,只要我们能够融汇贯通,进行再创新,那么企业的管理就不再是个难题。在孙子兵法中说到“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为什么要让士兵和将军一条心,对将军忠心耿耿?因为没有一个士兵是喜欢打仗的,有谁不喜欢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有哪一个人不想侍奉双亲于塌前,谁都不想平白无故的流血,没有一个人是不怕死的,只有他们忠心耿耿,军令才能更好地实施,他们才能视死如归,在战场上才能勇猛杀敌,不会退却。还记得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前干了两件事,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又强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揭竿而起成了理所当然,当时我在想难道古时的人真的那么的迷信,真是完全相信他们的这点把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他们误了期限不起义也会丢掉性命,起义也许还有活命的机会,再加上暴秦的统治早已经令人民怨声载道,为了自己生活思考才不得不起义,不得不拼上性命。只是因为他们早就想这么干,所以陈吴一号召他们就顺理成章的拿起了武器,推翻了秦的统治。如果他们不想打仗,你却逼着他上战场,他们只会逃跑,不会真正的跟随你,那么你虽看似有百万兵马,其实只是个光杆司令。所以说当一个人愿意干某件事时他会全力以赴,并且大多的时候能够干的相当漂亮,当他只是尽力而为时那么这件事十有八九干得不会太令人满意。我们平时都有托人办事的时候,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反正我有,如果所托之人说,全力以赴,那么你这件事他肯定能给你办成,并且比你要求的还要好,而如果这个人说,嗯,我尽力而为,得,你就别抱什么希望,您老自谋其他的路子吧,事情肯定办不成,如果

办成了,那也是跟你所要求的差得远。一切的事物之间都是相联系的,在管理员工的过程中一定使得员工全力以赴,而不是尽力而为。在管理中总有那些个员工把事情做得不是那么的完美,当主管表示不满意时,他会说我已经尽力了呀,主管往往无可奈何。其实它是尽力了,但没有全力以赴,没有尽心尽力,做出来的工作只能是差强人意,如果用十二分努力的话,做出来的工作才叫做漂亮。

那么怎样才能使员工全力以赴呢,这就要说孙子兵法的高明之处,孙子兵法在整个带兵布局中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作为将军要爱护士兵,那么公司也要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爱护人才并不是说给多高的工资,而是要多方面的考虑,整天标榜你是有多么的爱惜人才,却让员工没日没夜的加班,还不给好的福利待遇,把员工当成挣钱的机器,现在把人才作为一种资源对待我不知道好不好,但是当你听到这样的话,你一定会反感,你是一种资源,一种活资源,是一种能为公司带来利益的资源,没有听说哪个爱孩子的父母把孩子作为资源对待。资源可分为可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那么人作为资源划分到哪一类呢?我们没法划分。对待人才我更喜欢这样的管理方法,让他们自理即自行管理自己,这样当他们工作时才会全力以赴,因为当他们自己管理自己时,会有一种我是在实现自己价

值的感觉,不是为了生存而给别人打工。当然也不能放任不管,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将领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胜,我就留下他;将领不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败,我就辞退他。随便你,你听我的,就留下来,不听,那不好意思我们不需要你。不听话,就对老板吩咐的工作便先消极的的心理因素,有一种说法叫做你可以有消极的想法却不能有消极的行为,但我认为一个员工有了消极的想法时他的办事效率肯定没有那些拥有积极心态的员工高,人毕竟是活的一旦他对某一事物有了看法就会采取行动,如果员工只是一个底层员工那么还好,因为交代给他的是一些小事情,当他不听决策做出一些不利于公司的行为时,对公司的发展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对于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尤其是在公司处于高级管理层面,当他不根据公司的决策办事时,那他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就大了,影响的往往不仅仅是经济还有公司的许多的方面比如说公司下一阶段的计划,公司将要发展的方向。所以不跟随公司决策的的员工,公司必须辞掉;而留下来的员工就是对公司的各方面还是满意的,认为在公司能让他有所发展,它当然会好好的工作,尽心尽力的完成老板交代的每一件事,全力以赴的做每一件事情。

作为一名管理者不仅要是一名伯乐,懂得识码养马的决窍,更应该提高个人素质能

力。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有人才有事,人才是公司的主体,曾经假设说如果将比尔盖茨辞退出微软,不知道十年之后没有了微软还是没有了比尔,而大多说的人认为比尔将还是为大家所熟知的,至于微软就不可预知了。可见一个能力强大的领导者对公司是至关重要的。正如带兵打仗一样,公司时时刻刻都在面对着挑战。在环境变化万千的市场,管理者能够审时度势,分析判断公司所处的环境,结合公司的发展方向,能够把握良机。而如果管理者对公司的经营一窍不通,却又不听专业人士的建议,一意孤行,在不恰当的时刻,作出不合适的决策,那么给公司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对于自己不懂得专业技巧不要有过多的参与,因为在某些领域方面自己的下属更有发言权,他们更能看到怎样做才能给公司带来利益,别对他们胡乱的指点,否则,他们会摸不清状况不能够更具自己的专业经验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员工在某些行业看到了发展的前途,并已经做了,不要去阻止他们;一个不懂得员工的工作内容的老板不要指导工作,会造成员工的疑惑,不知道该听老板的还是按照原有的正确的工作方法做事。总之,不懂不要从当专家指导员工的工作。如果真想让自己了解员工的工作,你应多向他们多请教,多学习,在员工的展业领域他们才是专家,他们是你的老师。

我认为在一个公司里,最为重要的是要员工全力以赴的工作,同时能够实现员工的自制自理,对待人才是以平等的态度看待的,而不是以管理者自居,更不要把员工作为赚钱的工具,他们不仅是属下,也是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何清 肖久灵;《孙子兵法》的“赏罚”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借鉴;《北方经贸》2005年04期

[2].牛雪筠,苗建中,殷桂芳;人本性管理与激励管理的比较分析[J];中国软科学;1999年09期

[3].高崇;《孙子兵法》中的励士方略与现代激励[J];管子学刊;2005年01期

4.孙子兵法与职业规划 篇四

一份发展前景良好的职业,不仅能使我们得到较高的报酬、产生较强的成就感,而且还能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职业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职业的发展与社会分工密切相关,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产的社会化,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复杂,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职业的种类也将越来越多。因此,把握好未来职业发展,成功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是大学生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的话题。对此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

《孙子兵法》中有:“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对战争中死生之地和存亡之道的谋略,有一个先决的分析方法和衡量标准。“天地人(将)三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机的人文环境。战争中的“天地人三才”形成了战争的特殊条件,这是参战部队先天的条件。就“天时”而言,“天”指客观的规律性,“时”字则体现出变化的特点。用兵打仗,首先要调查研究的是客观现状、各种大自然的基本条件,但更重要的是摸清各种变化发生的动因、条件、预兆、特征和时机。

同样,在职业规划之中,我们也应该对我们的社会环境以及相关职业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尽可能把握变化的时机,先入为主,抢占有利条件。21世纪知识经济在社会领域已全面推进,逐步形成了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格局。在这种形势下,各国的经济、社会面貌都会有迅速的发展,发达国家将全面完成新经济的改造,发展中国家也将在迅速完成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从多方面与国际接轨,实现经济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社会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职业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使得相应的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和升级。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的形式下,职业的发展趋势是数量和比例的进一步加大,岗位种类与层次众多,许多老职业脱胎换骨,新职业迅速发展,职业层次提高。了解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与职

业发展趋势,对我们的职业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孙子兵法》中还有:“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者,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醒世格言,是实践的总结。知彼不仅指了解对手的客观条件,比如装备兵力、所占地势、所结联盟,更要了解他们的战斗意图将士心态。了解自己,可以掌握战争的形式,依据外界环境发展的需要,制定出事宜的战术策略。由此我们可知,要想得到好的职业并有所成就,就要充分了解自己。

大学生认识自我是大学生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开发的过程,这种认识既包括认识自己的身体、相貌等生理方面的特点,又包括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等心理方面的特质,同时还包括个体认识自己在群体心目中的位置,在周围人际交往环境中的形象,自我职业理想的认知等。

生理认知是个体对自身的生理属性的意识,是对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态状况的认知。它是认知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其他认知的基础。心理认知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心理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价值观、性格、能力、兴趣、需要等方面的意识,它使人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社会属性的意识,是对自身在周围生存环境中的地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的认识,它包括了个体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利、义务等的意识。通过社会比较和自我评价了解、反思自我。在一定社会会关系当中,通过社会生活可以对比、定位出自己的准确位置,发现自我与他人存在的差距,从而进行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是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把握自我,从而很好地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把握人生前迸的方向。若我们对自我认识不清楚、不准确,自知力不强,不能正确对待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就会导致误判自我,或自负、或自卑、或与社会作对。

我们要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客观、理性地认识自我,能随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特长等特征及弱点和不足,及时对自我进行反省和总结,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大学生就能走向自身的职业生涯的成功。

5.《孙子兵法》与管理学 篇五

管理者在管理时应借鉴《孙子兵法》中: “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以情。” “五事”意即天时,地利,人和,知天知地,还要知人知才,才能提高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并制定组织发展的规范制度,即所谓“法”,因为人总有过偏的时候,有了约束,做到赏罚分明,则可实现“令民与上同意”。作为管理者,也应有对自己的要求,《孙子兵法》云: “智,信,仁,勇,严”,此乃组织管理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特质。人都有很强的自尊心,特别是杰出的人才。《孙子兵法》云:“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唯有管理者把自己和同学,部属融合在一起,把尊重人的哲学应用的无时,无处不在,团队才有可能发展成精品团队。组织需要发展强大,只一两个管理者的力量是不够的,好的管理者善于发挥全体同学的力量,鼓励他们多提建议,意见,从而获得公司发展中的得和失,进而指导社团的顺利发展,故好的管理者须能纳谏用人。《孙子兵法》言五事,道居首位,“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由此可见精神价值的作用是无可限量的。组织管理重在人的管理,所以应设法设立同学的精神价值观,这将直接影响到一个组织内部向心力。在现代化的团队中,组织分工愈趋合理化,管理也愈趋科学化,在这种情形下精神力量往往被忽略,然而这种力量的实际价值却是不可限量的,不可等闲视之。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取胜者,谓之神”。市场是瞬息万变的,经营者应依据市场变化灵活采取对策。管理者应不断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新产品,占领市场,支撑企业发展。“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这种思想已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思想。许多管理者避开市场竞争主战场,独辟蹊径,开辟无人涉足的细分市场,一举获得成功,达到了扬长避短,避实击虚的效果。

6.孙子兵法与企业攻防谋略 篇六

“兵战”与“商战”都是为实现组织目标,动用资源,通过对抗征服对手。《孙子兵法》论述的是用兵作战的规律(战略和战术),但同时其所揭示出的抗争哲学,对所有人类的对抗性竞争活动都具有普遍意义,当然也包括商业竞争。

战前谋略——立于不败之地

孙子兵法有“先为不可胜”的防守反击思想。孙子兵法中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意思是说:“先设法创造有利的战场态势,使自己处于不可战胜的地位,然后来等待敌人可以被我战胜的时机。要做到不可战胜,关键在于自己创造充分的条件;至于敌人能否被我战胜,在于敌人是否犯错出现可乘之机。

孙子认为:“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孙子兵法强调的"立于不败之地"是一种非常高明的说法,因为战略的目的是达到目标,如果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成果,即是最好的方式。在主动进攻之前,先要做好防御,立于不败之地,而后抓住打败敌人的机会,这显示了中国人独到的智慧。要达到目标,并能把自己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一定要先站在一个稳固的基础之上,这也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无死地",这是战争的最高原则。

企业经营管理何尝不是如此呢?从防御策略开始,先为不可胜。企业防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点:控制现金流的平衡;防止组织失控;防止重大人事动荡;应对突发危机事件,在此基础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组建高效管理团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运营能力。

企业经营要在先为不可胜的基础上,学会运动中进行战略转移,寻找“待敌之可胜”之机。当企业资源处于劣势,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使行业利润下降,市场前景不佳时,采用防御型战略;当企业资源处于劣势,但市场环境机会好时,采用巩固发展型战略;当企业有较强的资源优势,市场环境机会好时,采用进攻扩张型战略;当企业有较强的资源优势,市场竞争白热化使行业利润下降,市场前景不佳时,采用竞争转移型战略。

我们不妨回味一下朱元璋的九字方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在“地狭粮少”,“孤军独守”南京时,没有被暂时的胜利所迷惑。而是选择“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采取巩固发展战略,先立于不败之地。相反,目前急于称王的企业太多,略有成功,便急于称王称霸,结果成功来得快,失败来得更快。企业经营是否也应学习一点朱元璋的谋略呢?

战前准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首篇《计篇》便开宗明义地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为此,要求战争指导者,战前首先认真比较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做到"未战而庙算胜"。如何做到"未战而庙算胜"呢?《孙子兵法》进一步指出要不惜重金使用间谍,以充分掌握敌情。出于慎战的考虑,孙子告诫战争指导者:"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怪而致战。"作战要有合理合法的根据。

企业的决策如同作战用兵,其前提是对情报信息收集,而是否及时收集到充分、相关的信息是决策的关键。企业经营实际上是以采购、库存、生产、产品调配为主线的物流,以订单、客户管理为主线的商流,以销售结算、财务数据报表为主线的资金流,以员工各项人事基本数据、员工进、转、退、离等日常人事异动为主线的人流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企业的信息流是物流、资金流、商流、人流联系的纽带,因此无论是企业决策还是日常经营,都要抓住信息情报这一关键。决策不但要掌握充分的内外信息,而且要有效分析,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正确决策。

成功要素——道天地将法

孙子兵法认为成功的要素是 "道、天、地、将、法" 。首先是"道",然后一分为二是"天、地";再把它合起来是"将",再产生"法。"

用兵者要为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弗诡也。”意思是说国君施行仁政,以恩信道义爱抚民众,则民众便与国君上下一致,同心同德,可以为国君出生入死,而不违抗。从经营管理来看,就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目标要一致。以人为本,取得员工的支持,满足顾客需要,取得顾客的支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用兵者要知天。“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意思是顺天时,因时制宜。从经营管理来看,就是要抓住市场机遇,顺应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对消费者偏好的变化要敏感。企业不仅要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的变化,还要适应和利用经济景气周期、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等经济规律,适应和影响政府的政策,创造环境。

用兵者要知地。“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意思是说要知地利,因地制宜。从经营管理来看,企业要熟悉和掌握市场需求、市场容量、市场竞争的变化情况,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经营策略。

用兵者要善于用将。“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意思是说要善于任用将领,即选用将领的标准是“智、信、仁、勇、严”。从经营管理来看,就是要做好用人决策,孙子兵法的这五条用人标准对企业用人决策同样有借鉴价值。智:专业知识,生活常识,人生阅历;信:自信于己,施信于人,取信于民;仁:体恤下属,以己推人,给人机会;勇:勇于冒险,敢于说不,勇于认错;严:严于律己,严格要求,赏罚分明。

用兵者要知法。“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曲制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及组织运行方式,官道指职责分工,主用是指物资供应。从经营管理来看,就是要规划设计企业的组织运作方式、指挥系统,明确岗位职责与分工、激励与惩罚,使物流畅通。

总之,孙子兵法"道、天、地、将、法"的战略思想,从经营管理来看,要求企业经营者从目标一致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用人决策、组织设计、职责分工、物流设计方面系统地策划,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从另外一个层面诠释了竞争对抗性活动的智慧,同样对企业商战具有参考价值。

战略目标——不战而胜

孙子兵法认为“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指出战争谋略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胜”和“全胜而取。”

如何不战而胜呢?孙子进一步指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从企业经营管理来看,孙子兵法中不战而胜的战略目标,对当今企业战略目标中的产业决策很有启发意义。它启发企业经营者要注意产业边界的可变性,不要纠缠在一个特定产业中进行残酷竞争和价格战。产业决策时要通过价值创新创造企业间的战略差异,产业决策战略的最高境界是“不让竞争对手成为对手,而不是打败对手。”

孙子兵法中的战术原则

出奇制胜。“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奇正之变不可胜究也。”

速度领先。"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有利者,未之有也。"

通于九变。将用兵时,"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治军不知九变之术者,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7.《孙子兵法》与企业战略经营 篇七

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2011-3班

学生姓名宋嘉全

《孙子兵法》与企业战略经营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一、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与《孙子兵法》思想.....................11.1、现代企业管理 与“择人而势”的思想.................11.2、现代企业管理继承了《孙子兵法》的物质奖励的思想...............11.3、上下同欲者胜.......................1二、《孙子兵法》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22.1、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22.2、企业的“死生之地”和“不足之处”....................2三、企业如何利用《孙子兵法》完成战略目标................23.1、战略目标关键.......................2四、总结............................3 参考文献............................3《孙子兵法》与企业战略经营

【摘要】:《孙子兵法》作为揭示竞争规律的顶尖之作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巨著,都说商场如战场,《孙子兵法》中蕴涵着的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系统思想、战略层次化结构和战略实施过程等都对现代企业战略发展、经营管理和商务策划活动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应该深刻理解和运用《孙子兵法》中的战略管理思想,探索和寻求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孙子兵法 现代企业 管理思想择人而势知可以占

一、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与《孙子兵法》思想

1.1、现代企业管理 与“择人而势”的思想

当今企业,都提倡以人为本,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孙子在《势篇》中讲道:“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善于指挥打仗的将帅,他的主导思想应放在依靠,运用,把握和创造有利于自己取胜的形势上,而不是去苛求手下的将吏,因此他就能从全局态势的发展变化出发,选择适于担当重任的人才,从而使自己取得决定全局胜利的主动权。这是孙子对领导艺术所做的一个高度精辟的概括和论述。深入领略孙子“择人任势”的思想对今天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家而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孙子所讲的“势”是指由一方向另一方发起军事挑战或进攻,由此形成的使双方或多方面临的军事“战势”把它引用到企业经营中,企业谋划的某一重大经营战略行动决策或是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所展现的某种如科技进步,新产品的开发,营销策划等。按着孙子的思想,求势的根本出发点是取势, 主要是对是否拥有可以委任并能担当重任的核心能力人才,要有清醒的认识。世人把识时务者为俊杰之才,所以对形势的利用和把握中“任势”择人而任又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择人任势不仅本质地体现了成事在人,人可创造时势的治业思想,同时也本质地体现了不同人才的能力。只有当其价值得到充分的尊重并处在最适合于充分发挥的位置时,就能产生出最大的创造能量的用人法则。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办的红红火火。

1.2、现代企业管理继承了《孙子兵法》的物质奖励的思想

孙子在《作战篇》中指出:“取敌之利者,货之,技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就是说,对于勇于夺取敌人物资装备的要予以奖励,在车战中,凡缴获敌车十辆以上的,奖赏最先夺取战车的人。激励是管理的最重要的职能,及时科学地表彰先进和激励优秀关系到组织活动环境的营造。在企业经营中,对有功者给予奖励固然重要,而注重精神激励更为重要。以贯彻斯特指出:“一个人不会把自己的生命出卖给你,但却会为了一条色彩的缎带使生命奉献给你。”由此可见,精神激励在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方面所能收到的巨大效果,这是因为他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地尊重和实现。软管理在今天企业经营中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采取软管理的方式主要是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特别是自我实现需要和成就感等。由此而言,今天只在善于创新和实施高层激励的领导者才堪称为卓越者。我国的海尔集团公司在规范化硬管理的同时,对职工进行精神激励,使每个员工都感到自身价值的存在,企业形成了浓郁的尊重科学,激励上进,奋发进取的文化氛围,由此推动了企业的飞跃发展。今天我们对激励本质意义的认识,不在于仅仅把它看作是一般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而是关系组织事业兴衰荣枯的根本制度变革,由此决定着组织事业的前途和命运。激励在当今的领导艺术中闪烁着时代的奇光异彩,蕴含着精深的科学思想,只有善于学习借鉴和善于开拓创新的企业领导者,企业家才能为企业注入不朽的活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1.3、上下同欲者胜

孙子在《谋攻篇》中讲道:知胜有五,其中之一是“上下同欲者胜”即是说,官兵同心,上下齐心协力,就可以夺取战争的胜利。这是孙子提出的分析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最根本的条件。那么,怎样才会使上下同欲呢?孙子在《计篇》中指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技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就是说,有道的君王,可以使民众与他的意愿相一致,这样,民众

在战争中,就可以为国君出生入死而不怕危险。在这里孙子提出的“道”是使上下同欲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在现代经营管理中的“道”有着广泛的内涵,但就根本而言,是指企业发展的经营思想,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等。企业领导者能善于为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思想,经营方针,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就是最大地关心和体现了员工的根本利益,他就能够从根本方面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赢得员工的支持和信赖,做到“令民与上同意,上下同欲”。也正是因为如此,高层管理者都把主要精力和智慧用于制定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并始终把战略决策置于企业经营的首位上,以此保证企业不断走向兴旺和发达,以此去焕发全体员工忠于本职,与企业肝胆相照的献身精神和创业热忱。企业是一个团队,团队合作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内部不能同心协力,必然使更多的资源浪费于内耗之中。上海宝山钢铁公司成功运用了“上下同欲”的思想于企业管理之中,塑造了一支与企业同生死,共存亡的内部员工队伍,使企业蒸蒸日上。

二、《孙子兵法》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2.1、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

“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珠海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是位电子技术的专家,他在汉卡研究上成绩卓著,并在实现产业化的头几年获利丰厚;接着巨人涉足生物技术的“脑黄金”,并用大量广告投入来扩大知名度,这是一个与原产品毫不相干的新领域;之后又再跨入当时火爆的房地产业,建巨人大厦,从原打算的20多层加码到70层楼,想成为城市标志。可惜资金无法到位,最后大厦盖到一半财源枯竭,集团就从此一蹶不振,昔日的辉煌只留下回忆与惋惜。

这正是“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的区别所在。如果以为资金雄厚便可以进击任何产业,却不问自己到底对此新产业的业务与发展前景有多少把握,那么决策本身就已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企业要在有限资源的基础上考虑多元化经营,不能不首先研究如何使所拥有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集中有限的力量使之用到刀刃上,决不能把战线拉得太长,结果顾此失彼,样样落空。

2.2、企业的“死生之地”和“不足之处”

按照《孙子兵法》的思想,从现代企业稳健发展的角度来讲,对市场环境事先的充分考察和应对不仅需要企业在事前做足做好各项发展预案,从“谋攻”方面知“我计”当何如,以更好的研发新产品,控制成本,布局销售,也应体现在充分了解自身短板,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泛地,衢地,绝地,围地”,真正做到“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明确自己的战略方向,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避免自己的劣势,扬长避短。只有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死生之地”,知道当企业短板暴露,或遭遇市场险恶环境时如何进行有效的危机应对、危机管理,才能尽最大可能做到“致人而不受致于人”。比尔·盖茨说,微软距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这就是一种危机意识。而企业战前模拟环节有没有这种危机管理意识,有没有这种危机处理机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顺利发展,考虑失当,甚至会成为企业倒下的定时炸弹。不论是当年“三株”,“秦池”“飞龙”的昙花一现,还是前两年“冠生园”“三鹿”的轰然倒塌,都给我们,给中国的企业提了一个大醒。三鹿倒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失当,危机应对预案准备不足,过程处理中不及时果断,而三株倒下的背后更绝非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具有前期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

三、企业如何利用《孙子兵法》完成战略目标

3.1、战略目标关键

孙子认为要完成战略目标,必须达到以下两个战略效果:一是要让敌人无法看出我们是怎样达成目标,即“制形于无形”。即使是敌人看出了我们的战术,但无法看清楚我们的目的,因此,孙子强调我们的力量要“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一旦发动攻击,就会产生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快制胜。二是必须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战争带来的破坏。

因此,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应该遵从这样的法则“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这种杀敌于无形的案例在现实中屡见不鲜。微软在中国采取的战略就使国产的通用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不断出现萎缩的趋势,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微软首先考虑到作为操作视窗软件的垄断者,如何以强势的形象进行打击盗版,必然会引起整个行业的“敌对”,其在本土遭遇的分折案就是一个例子。因此,微软在中国先故意放纵盗版,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再收拾盗版:一方面通过盗版打出国产的正版软件,据了解,国产办公软件WPS的金山公司曾经被认为是中国软件企业中最有实力与微软对抗的企业,然而面对盗版的巨大压力,尽管金山公司采取了降价等一系列措施,最终还是将发展重点转向了网络游戏软件,因为网络游戏软件的收入主要是通过用户玩游戏时的付费,而不是软件本身的销售,因此不存在盗版问题。另一方面认为,微软反盗版战略从法律诉讼转移到了行政申诉,对使用盗版软件的企业和用户要求巨额索赔。

四、总结

全面地看,以上提到的这几种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相对于《孙子兵法》只是大海之中的一滴水。《孙子兵法》是商战中的“圣经”。古人云: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而对于一个优秀的现代企业管理者而言,必须熟知和掌握孙子的军事战略理论,并以此来探索和寻求企业管理的最佳途径,进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才能使企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在优胜劣汰的残酷自然法则面前,披荆斩棘,勇立潮头。在现代的商业范畴里,“商战如兵”。但是,我们利用《孙子兵法》中所蕴育的不变的真理内核,往往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参考文献:

[1]《孙子兵法解说》吴如嵩著.[2]《孙子兵法与领导决策方略》刘伯健编.[3]《孙子兵法教程》,陈润华主编,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年10月北京第一版

8.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的感想 篇八

工商11-1张玉万201105002002 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它不仅是历代军事家用于指导战争实践的必读之书,而且对于当今多数中国人来说也并不陌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避实击虚”等,这些古老的军事格言已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智慧而广为流传过。作为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古代兵书,其中多数作战方式早已不适用于现代战争,但是作为思想,其基本原则已渗透到现代军事,乃至商业竞争,企业管理,体育竞赛,外交谈判等诸多领域。

在现在商业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有一套好的管理方法,一套正确的管理方法,甚至是一套读一无二的管理方法。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像战场上的将军一样,要想常打胜仗,就要有高智慧,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有忠心耿耿的士兵······这些是打胜仗的基础条件。“将”本身包涵很多意义,如孙子解释“将”的时候提出的“智、信、仁、勇”就是从人性的立场来着眼,换言之,要谈领导不能只从物性来看,要从人性来看,要从人性与物性的配合来看。“智、信、仁、勇”就是从人的共信、共识、共知来建立领导,如此才可以立为大法,成为制度,变成战略,付诸实行,所以“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掌握人心,孙中山先生说“顺乎天应乎人”,也是易经上革卦与兑卦所说的,顺利天就是顺乎世界潮流,应乎人就是适合人群需要,是革命的基本原则,也就是“道”。以这个“道”来结合时空中的相关因素,统合为一个领导组织来加以推行,这就是“立于不败之地”。无论从管理哲学,人性发展或历史教训来看,都是一个不变的道理。

孙子兵法首先强调的是“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说法,因为战略是要实现政策,达到目标,如果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成果,即是最好的方式。这显了中国人非常的智慧。要达到目标,并能把自己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定,一定要先站在一个稳固的基础之上,这也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无死地”,这是战争的最高原则。什么是“立于不败之地”和“无死地”呢?一位美国学者写了一本叫做《新世界的管理观念》的书,其中提到“超稳定性”的观念。他说美国很多的工业是应运而生,背运而减,时间一过就无法生存,1982年出版的《追求卓越》一书中,曾举出40几个工业,到今天已经完全落伍了,其原因就是缺乏一个“超稳定性”。“超稳定性”就是基于深厚的思考,所产生的一种长程计划,足以应变,也就是足以适应任何风暴和转变而不会受到根基上的影响,一般系统如果没有“超稳定性”,会因环境的变化或内部的变迁而受到损失,所以必须建立“超稳定性”的观念。

“超稳定性”观念,结合易经来说就是不“不变”。宇宙间“变”是一定的现象,如何以“不变”来结合“变”,容纳“变”,整合“变”,是易经的主要原则,即所谓“以不变应万变”,“以不变应万变”的关键在于如何去应?应是要在开始设计的时候就该想到,而不是临时去应,换言之,就是整体系统要有相当大的伸缩性与变通性,这样才能以不变来承受变易,如果不仅有应变的能力,并且能有“未来管理”能力,来控制和预测管理及控制未来(即具有所谓“前知”的能力),那就是更高明的层次了。

另外一个管理原则是简单,基本原则要把握“简”和“易”的要求,如果系统太复杂,过程太分散,就很难收到统驭控制的效果。所以如何以一驭万,也是一个最基本的观念,易经对变化的认识,就是从一个简单的组合,到一个稳定的系统,以应付时代或内部的变迁。从这一思想来看,“立于不败之地”就是立于“超稳定性”的整体系统,在中国来说就是“道”,只有“道”才有这样的力量,“道”是中国的一个理想的境界,同时也是实际体验到的境界,因为整个变化之机,其主动性、整体性、自然性就是“道”的特性,都可以从事实上的体验到,而不是虚无飘渺的管理者也就是决策者,打什么样的仗,怎么打仗,怎么样的防御与部署······这些战略思想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孙子兵法所强调的第二点是“知”的重要,人如果不知,就很难对事物下判断。有时知道并不一定能够作判断,但是不知道则根本无法作判断。知识是判断是非的基础,同时知识具有启发性,可以使人产生判断的能力,科技知识也是如此,因为科技知识基本上是假设性的,必须受过客观的实际验证才能得到,我曾在一篇《管理哲学》的文章中提到,知识决策化,决策知识化,也就是决策要以知识为基础;知识要以决策为目的,如果知不能用,则知是抽象的,所以如何把知用于生活之中,是十分重要的。

孙子兵法中谈到“知”的地方很多,大体说来强调要知三样东西:第一是要知道整体和部分的分别,也就是全偏的关系,孙子所说的“道”就是整体,“九变”就是部分;第二是要知道“反正”,也就是“奇正”、“经权”的运用;第三是要知道“彼此”,如孙子上所说“知彼知己,胜乃不殆”。总括来说,是由主体来知对象,以能知和所知的是一种一分为二的活动,而用的时候则要把所知和能知,主体和对象结合起来,成为一种二合为一的活动,所以“知”基本上仍然是辩证法的运用,仍然是易经中的基本思考。

第三点是如何因时、因事、因地、因敌而行,也就是应用的问题,当我们了“知”,有了“立于不败”的道理,要怎样去用它呢?这就需要应变、应通的原则,这个原则是易经上的可以找到根据。知道原则,知道敌我关系是战略层次,而如何把它推行到事物方面,达到成功的目标,则属于战术范围,孙子上说:“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因为整个宇宙是变化的,所以孙子说:“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而对这种情况,就要能通变、应变,不过通变还是要基于一个整体的知识系统来通变。

第四点是从主体自我加以升华、加以把握,以加强整体中主体的深度,其表现是在于治心、治气、治力、治变等的上面,也就是如何去撑握“道”,“道”要透过主体,也就是作为一个领导者、一个战略家不断的努力,去用心的掌握,才能达到百战百胜的目标。要掌握“道”首须治心,中国哲学谈“心性”,有心因为有性,有性因为有天,心与道有贯通的一面,治心要透过自我反省,认识外界的宇宙,中庸说:“合内外之道,故时措之宜”,能合内外之道,才能把心充实起来,治心之后,形之于色,形之于形,化为一种实际的形态就是气,气是一种实际的身体状态与行为状态,气表现为力,然后达到治变、致用。依这样的次序来达到变化莫测的境地。所以主体的升华,是基于对客观事物的了解与配合,来做的个人的修养,这也是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所特别强调的。

9.孙子兵法与战争 篇九

摘 要:晚唐社会,藩镇割据,边防虚弱。杜牧继承了祖父杜佑作《通典》经世致用的家学传统,又结合唐代的政治形势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用兵建议。他的军事思想在其诗文中也有所体现。杜牧的论兵建议以及在其诗文中所体现的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证:一、杜牧论政言兵的缘起;二、杜牧诗文中的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

关键词:杜牧诗文 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

一、杜牧论政言兵的缘起

杜牧,字牧之,晚唐杰出诗人,兼长古文。他所出生的时代,正是晚唐多事之秋。藩镇跋扈,外族侵凌。而杜牧素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与经邦济世的抱负,关心政治,喜欢论史,尤谈兵,精辟中肯。不愧是中国古代一位卓越的军事理论家。

(一)危机四伏的晚唐杜会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所谓“太平盛世”而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庄田制发展,土地大量集中,征敛加繁,民生益窘;而藩镇跋扈,宦官专权,朋党倾轧,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错综复杂。这些都直接间接地加重了人民的痛苦,使阶级矛盾日趋尖锐,而国外的吐蕃、南诏、回鹘又纷纷侵扰。当时的中国可谓内忧外患。

当时国计民生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藩镇跋扈与外族侵凌。安史乱后数十年间,藩镇割据,内战频繁,当时朝廷安于苟且,河北藩镇称霸一方,不服中央政令,河南藩镇,起而效尤,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朝廷虽用兵讨伐,而力量已弱,常中途妥协,更失威信。同时,自安史乱起,唐朝将陇右、河西、朔方诸镇的精兵都调去平乱,所留下的兵大多单弱,因此边防空虚,而吐蕃统治者乘唐朝衰弱不断东进,占据河西、陇右,威胁京都,河陇人民长期受吐蕃奴隶主奴役。只有这两个问题解决,才能使国家安宁,生产发展,人民康乐,而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都必须用兵。当时唐朝内政产生了毒瘤,就是宦官专权。代宗命宦官鱼朝恩总领禁兵,又开宦官干涉军权之端。德宗初年,泾原兵在长安作乱,乱平之后,德宗不愿意武臣掌握重兵,从此宦官权势更大。所以,杜牧很注重兵事,认为士大夫不知兵是不对的。

(二)经邦济世的宏伟夙愿

杜牧自幼受过良好、严格的教育,喜欢读书,关心时政。十五六岁就立下宏愿,要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立志使危机四伏的晚唐社会重振雄风。他继承了祖父杜佑作《通典》的经世致用之学,很注重研究“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家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1],有忧国忧民的热情与经邦济世的抱负,最喜论政言兵。《唐才子传》卷六说:“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兵法戎机,平昔尽意。”[2]

杜牧看到宪宗连年用兵讨伐藩镇,感到用兵的必要;而吐蕃统治者占据河西、陇右,河陇人民也长期受吐蕃奴隶主奴役之苦。所以他非常注重兵事。后博读经史,更深信兵事关系国家兴亡。又根据《礼记》:“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认为士大夫应当知兵,而当时士大夫对于兵事漠不关心,完全仰赖健善击刺之徒。杜牧对这种情况很不满意,从此注意兵法,后来一直研究。他在《注孙子序》中说:“及年二十,始读《尚书》、《毛诗》、《左传》、《国语》十三代史书,见其树立其国,灭亡其国,未始不由兵也。”“然后信知为国家者兵最为大,非贤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苟有败灭,真卿大夫之辱。”

杜牧一生的崇高理想是“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郡斋独酌》),所以始终主张削平藩镇,加强统一,收复河湟,巩固边防,其最终目的是:“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郡斋独酌》),使人民能安居乐业,生产得以发展。要实现这些,就必须研究兵法。正如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三“杜牧注孙子”条中说:“世谓牧慨然最喜论兵,欲试而不得,其学能道春秋、战国时事,甚博而详,知兵者将有取焉。”可见杜牧颇负经天纬地之才。

二、杜牧诗文中的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

清亮吉《北江诗话》评杜牧:“文不同韩柳,诗不同元白,复能四家之外,诗文皆别成一家。”[3]他平素关心政治,喜爱论史谈兵,这些在他的诗文中都有所体现。诗歌中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在《赤壁》、《题乌江亭》等诗篇里,而散文中的《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则是以军事理论家的眼光,谈古论今,气势不凡。

(一)杜牧诗歌中的军事思想

《赤壁》一诗一反历代史家认为周瑜具有杰出军事才能的“公论”,这首诗认为周瑜的胜利几乎是侥幸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只是老天相助,乱起东风,才取得胜利。这儿虽然有“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知之者胜”(《计篇第一》)的道理,但杜牧更多的是强调将帅内在的素质,即“智、信、仁、勇、严”(《计篇第一》)。作为将帅应该凭借足智多谋、言而有信,仁爱部下,勇敢果断,治军严明等素质和能力去争取胜利,而不应依赖偶然因素取得胜利,否则便不能算作英明的将帅。周谕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合等有利条件,当然能够得胜,这些都是外部条件,而杜牧则强调战争胜负更着眼于内部因素,作为将师更应把握战争的普遍规律,不能用一次胜败论英雄,真正的英雄应战无不胜。《题乌江亭》一诗也一反常人肯定项羽自刎,而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究其意是说战争的胜负常常出乎兵家意料,项羽不能含羞忍耻,卷土重来,因此失败。作为将帅应该能屈能伸,“包羞忍耻”,要有长远大计,以大局为重,要考虑到战争的性质是代表整个集体利益,不能因一时失败而一蹶不振,不能感情用事,否则就会招致覆军杀将的厄运。这包含了“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九变篇第八》)的思想。聪明的将帅考虑问题,必定兼顾利害两个方面,在不利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到有利的因素,战事就可以顺利进行。将帅最忌“必死,可杀也”,“忿速,可侮也”。(《九变篇第八》)只知道死拼硬打就可能被诱杀;性情暴烈,急躁易怒,就有可能被敌人的侮辱激而中计。这是将帅的过错,也是用兵的灾难。回顾历史,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大将韩信曾受胯下之辱,他们最终都成为英雄。所以,英明的将帅要能“包羞忍耻”,以大局为重,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感怀诗一首》揭示了安史之乱后,藩镇联合对抗朝廷的史实。当时,迫切需要英明的将帅的出现,所以作者感慨“韩彭不再生,英卫皆为鬼”,称赞“伍旅拨雄儿,梦卜庸真相。”这其实揭示了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君主政治清明,唯才是举;将帅应有才能。正如《孙子兵法计篇第一》上所说:“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吾以此知胜负矣。”这种思想在以下两首诗中也有所揭示。

《郡斋独酌》里说“我爱李侍中(李光颜),摽摽七尺强。白羽八札弓,肶压绿檀枪。”“我曰天子圣,晋公提纪纲”,“仁圣天子寿天疆。”《雪中书怀》里说“人才自朽下,弃去亦其宜”。以调侃的语气,揭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君主昏庸,将才之士不能重用。说明了英明君主,有才能的将帅在作战中的重要性。此外,还有些咏史诗篇也包含了一些军事思想。

总之,杜牧诗歌中流露出的军事思想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

(二)杜牧散文中的军事思想

杜牧的军事思想不仅在其诗歌中流露出来,更主要地是在其散文中也有直接论述。《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军事著作,都是中国古代兵书要籍。

对付藩镇,杜牧在《罪言》一文指出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这一带自古重要,“王者不得,不可以王,霸者不得,不可以霸。”[4]但自天宝末,安史之乱起,河北百余城,朝廷不得其尺寸,人望之若回鹘,吐蕃,无敢窥者。黄河以南也受其影响,“未尝五年间不战,生人日顿委,四夷日猖炽。”[4]今上策莫如自治,朝廷应检查:自元和以来“法令制度,品式条章,果自治乎?……如不果自治,是助虏为虐。”[4]中策莫如取魏,因为魏地形势重要,“常操燕、赵之性命”[4]。最下策是浪战,“不计地势、不审攻守是也”[4]。杜牧主张削平藩镇,加强统一,但并不专门强调用兵,而认为最好是朝廷能检查自己政治上的缺点,加以改革,其次才是讲求用兵的策略。地理条件对战争的胜败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运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地形篇第十》)杜牧在《罪言》一文里强调的是“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计篇第一》),也就是朝廷应修明政治,使人民与君主同心同德,“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谋攻篇第三》)。由此可见,《罪言》一文所揭示的用兵思想与《孙子兵法》有密切关系。

《原十六论》、《战论》、《守论》也都是结合唐代形势发抒他论兵的思想。《原十六卫》认为府兵制是很好的制度,“本原事迹,其实天下之大命也。”“缘部之兵,受命于朝……以首争首,以力争力”,“自贞观至于开元末百三十年间,戎臣兵伍,未始逆篡,此圣人所能柄统轻重,制障表里,圣算神术也。”至开元末,“府兵内削,边兵外作,戎臣兵伍,湍奔矢往。”于是“根萌烬燃,七圣旰食”。国家之兵居外则叛,居内则篡,这是说在军队编制、军事训练、管理教育、法令法规等方面应对藩镇进行加强管理。

《战论》分析了河北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河北视天下,犹珠玑也,天下视河北,犹四支也。珠玑苟无,岂不活身,四支苟去,吾不知其为人。”又进一步指出唐用兵讨代藩镇有五种错误:一是不搜练,二是不责实料食,三是厚赏,四是轻罚,五是不专任责成。由此可见,战争的胜负,地理位置是关键,河北为“争地”,对“争地”“应先夺其所爱,则听也。”(《九地篇第十一》)谁先控制河北,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同时还要求军纪严明,法令严格,训练有素,军队管理加强,赏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正如《孙子兵法计篇第一》上所说:“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守论》一文则揭发大历、贞元时期,朝延姑息藩镇之弊。“国家不议诛洗,束兵自守……而行始息之政,是使逆辈益横,终倡患祸。”“干戈朽,铁钺钝。”而执事大人,曾不历算周思,以为宿谋,“不图擒取,而乃偷处恬逸”,“破制削法”。所以文章最后,作者呼吁“大历贞元守邦之术,永戒之哉”。杜牧历来主张削平藩镇,不能姑息养奸。正如《孙子兵法》上所说:“知可以与战不可以与战者胜”(《谋攻篇第三》),“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形篇第四》)要想战胜敌人,则应该采取进攻。“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形篇第四》)

所以,《守论》一文告诉我们,在作战时只有把握进攻主动权,才能“致人而不致于人”,“因敌而制胜”(《虚实篇》)。

此外,杜牧的军事思想还体现在其它的军事论文中,这些都足以证明他的政治上的远见,军事上的才能。

注释:

[1]《樊川文集》卷十二《上李中丞书》。

[2][元]辛文房撰:《唐才子传》,舒宝璋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85页。

[3]谭家健:《中国古代散文史稿》,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4]吴在庆撰:《杜牧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文献:

[1]缪铖著.杜牧传[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2]吴在庆撰.杜牧诗文选评[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唐]杜牧著.樊川诗集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4]孙武著.孙子兵法[M].马一夫译评,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

10.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论文 篇十

班级:建筑1102 姓名:王晓婷 学号:11403300233

《孙子兵法》通篇以智慧为本质特征,孙子的每一句话都是智的凝聚,谋的浓缩,人们可以从《孙子兵法》的深邃哲理和智谋中,领略观察事物的辩证思维原理,树立战胜对手的竞争意识,学到处理人事百端的策略手段,掌握摆脱困境的行为方法。在对积极人生的探索中,人们能从《孙子兵法》中得到激励和获得奋发向上的力量。

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道路,但是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并不是平平坦坦的。在人生旅途中,既有坎坷,也有坦途;即有荆棘,也有鲜花;既有眼泪,也有歌声;既有痛苦,也有幸福;即有陷阱,也有成功。但是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而且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坎坷,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严峻的人生课题。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更是应该思考的问题,面对当今激烈的竞争,大学生已经没有什么稀奇,更多的大学生没有工作,没有竞争力,所以我们面临如何找我们的出路。而且我们应该怎样综合的提高我们的实力。对待竞争,只有实力能说话,我们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置之死地而后生” 孙子曰:“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军争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九地篇》)这两句话意思是说,军队争取先机之利最困难的地方,是要把迂回的弯路变为直路,要把不利变成有利。把士卒投入危地,才能转危为安;陷士卒于死地,才能转死为生。军队陷入危境,然后才能夺取胜利。历史上不少名君良将正是运用孙子这一用兵思想,才导演了一幕幕转败为胜,转死为生,转患为利的活剧。我国古代著名战将韩信井陉背水之战,就是“以患为利”的著名战例。人生竞争如同战场军争。在人生的旅途中,不但常有失意、挫折和失败,有时还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厄运。明智的人,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挫败和一个个逆境中,逐渐变得坚强起来,成熟起来,从中获取了一次次胜利和成功。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逆境固然是人生道路上的不利条件,但当这种不利因素转化为催人发奋,战胜厄运的强大动力时,它又变成了好事。逆境可以激励弱者,造就强者;逆境可以磨炼意志,笑对人生。“将之五德”

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计篇》)意思是说,所谓将就是指将的智谋、诚信、勇敢、严明。强调的事为将之者,必须具备智谋,讲诚信,讲仁爱,有勇敢,能严格军纪的素质。这样才能统帅好军队,能打胜仗,真正成为君主的辅佐,国家的栋梁。

在今天知识经济的时代,高新技术的条件下,高技术战争对指挥人才和其他参战人员的要求也高了,这就需要去有更多的高素质的科学技术人才,以提高我军的高技术条件下的战斗力,好迎接高新技术的挑战。同样在经济领域以及其他领域来说,要求的都提高了,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对我们大学生来说,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怎样把自己培养成时代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将之五德”,给我提供了一个前提,我们应该具备一些应有的素质。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外,我们更应该培养自己的品德。如我们应该要诚信,只有坚持诚信,才能使别人信任,被人认可。我们也要勇敢的前进,对新世纪,新的时代,我们应该大胆的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不断的与社会同步,才能走在前沿,而不被时代的潮流抛弃。我们要具有一定的素质才能保持自己的活力。如果我们是一个管理者更需要具有好的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领导集体,才能做出成绩,才能突破,才能做到更好。“知己知彼”

孙子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地形篇》)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了解对方,了解自己,争取胜利就不会有危险;懂得天时,懂得地利,胜利就可保万全。所以懂得用兵的人,他行动起来决不会迷惑,他的战术变化不致困窘。孙子在讨论“知胜之道”时,认为贤能的将帅,必须做到“知彼知己”, “知天知地”,不仅要了解敌人,还要了解自己;不仅要懂得天时,还要懂得地利。也就是说,必须把敌我双方的情况搞得非常清楚,才能下定战役决心,选择好战役的突击方向,这样的“知兵者”才能“动而不迷,举而不穷”。他打起仗来绝不会感到迷惑,他采取的作战措施一定会变化无穷而不困窘。借用孙子这一用兵思想,我们可以说,真正懂得人生的人,也绝不会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总是有一定的目的性。而人生的目的是人生的根本问题,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归宿和生命的价值,对人生的根本方向、根本态度起着决定的作用。人生目的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以认识为基础形成的一种行为指向和结果。在纷纭的大千世界里,丧失人生目的,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徘徊県徨,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地虚度年华。

11.《孙子兵法》的个人读后感与收获 篇十一

作者以孙武、孙膑的经历为主线,融兵法理论与实战为一体,把当时群雄割据的政治、外交、军事、经济及社会生活,真实宏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把艰涩莫测的兵法理论,演绎成形象生活,通俗易懂的精彩故事。·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人是孙膑,特别是第八章死里逃生,孙膑扮疯子的那一集,我从他的言行举止来看,跟疯子没差别。他伪装的境界很高,敌人完全不知底细,便想不出对策来,可想而知,孙膑是多么聪明。其中我最讨厌的人是庞滑,他是孙膑拜师学艺的师兄,俩人感情很好。但庞滑背叛了孙膑,外表热情,内心凶恶,一心想把孙膑杀死。孙膑知道后,庞滑命令人把孙膑打得血肉模糊,很残忍,所以令我很讨厌庞滑。

上一篇:银行晋升工作总结下一篇:等级医院评审方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