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德育(精选8篇)
1.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德育 篇一
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精选
德育工作是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跨世纪育人工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当今社会整体价值观念倾向性和学校教育对象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校德育工作面临如何“适应”,如何“提高”与“深入”,如何“持之以恒”的问题,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对于制约德育教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我认为主要的影响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的负面影响。中小学生在校接受的是正面教育,但他们却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无时不在耳闻目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在社会中存在的一些消极、丑恶、愚昧、落后的现象,诸如“一切向钱看”的影响,“超前消费”的影响,“黄色文化”的影响,“电子游戏室”的影响等等,就会经常的、直接的、明显的影响着中小学生的思想、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正如一些教师所言:“两天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抵消了我们学校五天的正面教育,如用算式表示,则为5+2=0。”这里虽是比喻,但可以看出当今社会环境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同时也看到德育教育的无力。
二是来自家庭负面的影响。一方面独生子女增多,父母过于溺爱孩子或者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方法不当,在物质上加大投入量,但对子女精神上的需求很少关心,特别是思想修养方面的教育相对地被忽视了,造成孩子缺乏责任心,不爱劳动,自理能力差,受挫力弱等不容乐观的道德状况。另一方面,离异家庭的增多,又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教育,他们缺乏一个良好的稳定的生活环境,极易造成失学或走上犯罪道路,给社会的治安造成了不安定的因素,教育文摘《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
我班有个学生叫孙钰淋。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先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了解到他的父亲去世 母亲又不在身边,心里觉得没人会在乎他于是“破罐子破摔”,后来,我跟他讲了很多道理,让他明白这个世界上关心他的.人还有很多,让他了解到他的爷爷把他抚养大是多么的不容易。看着他留下的眼泪,我知道,他懂了。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DD包金迪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包金迪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包金迪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包金迪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是贯穿一生的形成教育。这一过程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一个人,只有把握小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别,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的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成为有用于社会的人。
2.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德育 篇二
一、利用案例, 启发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创造性从哪里来?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也不是人的头脑里本身就固有的;而是来源于客观世界, 来源于客观实践。而案例教学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优越性。
教师将一个案例生动地、实事求是地引导给学生, 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 确定必要的思考题。这里, 思考题的设置非常关键, 要提出切中要害的和关键性的问题, 思考题要具有启发性、诱导性和可讨论性, 要具有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要具有挖掘每一个案例价值的可行性。
比如“宠物狗被轧死, 该不该赔偿”的案例。教师没有将案例的详情先告诉学生, 而是直接抛出一个问题:“宠物狗被轧死, 该不该赔偿?”学生七嘴八舌, 各显神通。有的说该赔;接着就有人反驳说, 看主人有没有养狗证;还有的说, 看主人是否尽到监管义务;还有人说, 看看法律是怎么规定的。同学们的思维多么活跃、巧妙而富有智慧, 他们恰好提出了教师要教给他们的知识。教师首先肯定了每一个人的发言, 并说大家的发言集中起来, 就形成了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认识链, 最后谈了案例的经过及处理方式, 这正好是对学生回答内容的一个归纳和肯定。这样做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 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又解决了实际问题, 收到举一反三、抛砖引玉的效果。
在这里, 教师虽然置身于讨论之外, 但要时刻倾听学生的讨论, 并鼓励不同的意见, 允许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当学生的结论达到教学目标时, 教师要及时把学生个体的讨论意见集结在一起, 协助学生理清思路;当学生的讨论已经超时, 但还没有达成目标时, 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提示, 并在课后反思自己问题的设置是否恰当。只有这样, 他才能对今后如何引导讨论作好充分准备。
但对于法律案例教学而言, 虽然鼓励学生思考、辩论, 有自己的观点, 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 每一个案例都必须有一个最后的客观结论。比如对一个案例是抢劫罪还是抢夺罪的争议, 最后必须有一个结论, 到底是哪一个罪, 教师不能最后评价“两个罪名都成立”。唯一结论性要求教师必须对案例有透彻的理解, 并且形成客观、确定、准确的观点, 真正起到启发学生、“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活动展示案例的策略, 活动的形式可多种多样, 如小品、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现场招聘或者站立小游戏等。比如站立小游戏这种方式, 一般是选择内容较多或难度较大的案例, 案例知识点小, 可设置成许多小问题, 用“是”或者“否”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认为“是”的学生请站立, “否”的请坐下, 坐下的不能再站起, 最后的站立者为最后的胜利者。事实证明, 学生乐于做这种活动式的案例题, 仅看胜利者脸上的笑容和其他人的懊丧, 就知道他们的参与热情有多高!这是典型的问题型案例, 可用在复习课、知识点多或难度大的教学中, 并且与过程性评价中的平日成绩挂钩, 效果较好!这些问题型案例的运用, 使原本较难把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而容易解决, 学习目标也较容易实现。
二、巧用个案, 创新思维
案例教学法是对课堂教学等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 是增加学生感性认识, 拉近现实生活与理论知识, 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有效形式。有时候只有巧用个案, 才能收到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最佳教学效果。
比如“职业生涯设计”这一课题, 既是全书的一个落脚点, 也是职业指导的灵魂。如何发挥职业指导的作用, 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性并付诸于实际行动, 是本节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采用了多案一用的“个人成长设计”案例教学。
根据学生的职业个性和职业理想, 将学生分为三组:升学组、就业组、创业组。首先组长有特色地介绍本组;其次在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写出对未来初步设想的基础上, 每组选出有代表性的一份分组研究其可行性及不足;集中全班智慧, 通过互提问题、互相讨论以完善不同类型的职业生涯设计, 用于指导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最后, 教师总结升学、就业、创业三条道路是相通的, 一致的, 相互转化的。“条条大路通罗马”, 目的都是使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 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这也说明了职业生涯需要不断地“调适”。
运用“个人成长设计”案例既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实际自编案例, 也能很好地运用讨论式教学法, 将多个个案用于教学, 服务于教学目的, 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所学问题的重要性, 是对学生总结归纳和探索创新能力的一种培养和磨炼。
案例教学法无论是“以案说理”还是“以案传道”, 目的都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推导, 从而发现概念, 并从中发现前人研究总结的规律和方法, 重在激发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从而解决问题。而多个个案运用, 通过案例的对比, 找出不同点, 可以说给学生提供了一条捷径。例如, 在讲“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时, 教师用“豪华婚礼与空中婚礼不同消费观念”的案例对比, 让每组同学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 然后两组学生互相质疑, 使他们在争论与质疑中逐步认识到哪种消费观是积极合理的, 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这样有力的对比, 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是经过思考的知识, 活的知识, 更容易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实质;同时慢慢地学会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3.班主任德育案例 篇三
【案例描述】
2009年4月28日,学校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我坐在班级堆里和七、八岁的孩子们聊天。天气有些热,有几个孩子掏出小型电风扇扇了起来,我便随口问班长赵真:“买它需要花多少钱?”“四元。”我很惊讶,据我对赵真家长的了解。他是不会给孩子这么多零花钱的,直觉告诉我这里面一定有文章,我便接着问赵真:“你买小风扇的钱哪来的?”他迟疑片刻说:“是买其它东西中奖得的。”“哦,是吗!可你的钱是哪里来的?”其他孩子忍不住了,七嘴八舌的说:“是杨雪娇给的。她平时身上总装着钱,老在学校门口买零食,还‘请客’呢。”这让我想起杨雪娇好几次“拾金不昧”的事,该不是怕我发现带零钱将被没收,才谎称是自己捡的吧?我听了很震惊,忙把杨雪娇叫到跟前询问:原来她的钱是她小姨给的,她曾主动给赵真和小组长魏子荣给过钱,原因是怕他们向我告密,会少得几颗星。先后给过七、八次,最少一元,最多五元。同时,捡钱交公的事也被我言中了。听后,我的脑子里“嗡”地一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虽然只是“几元钱”,但其性质跟社会上的“贿赂行为”有什么区别?在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十几年里,还未见过此类事情,可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才二年级的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复杂而又灰暗的心理?我又怎么才能把她从“灰暗的一角”拉出来?
【原因分析】
1. 学生本身的原因
杨雪娇是我们班“特别”的学生,平时话少,学习一般,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速度特别慢。总要人时时督促才行,爱买零食,爱表现自己;运动会上总能为班级争光,经常还有 “拾金不昧”的表现。从她的性格上看,她的动机是想少受批评,掩盖学习自律性差,尽可能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从而达到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自己也是好学生的心理。
2.学校的原因
我在教室内设计 “争星专栏”的意图是为了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自己,超越别人。另外,考虑到卫生环境及不安全食品,所以杜绝孩子买零食,发现带钱者一律没收。回过头来想,我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学生过于追求“争星”的结果,而不注重其“争”的过程是否正常合理。
3.家庭的原因
人生之初如同一张白纸,家长将在上面留下最早的,也是最重的笔墨。杨雪娇从小一直是跟奶奶过的。隔代教育往往造成过分的溺爱而缺乏必要的品行教育。对于这样一个从小失去父母关爱、重视的孩子,她的内心深处肯定有个自卑的“死结”。“自卑”和“虚荣”结合就很容易使其言语行为失常,使其心理发生畸变,导致其个性发展走入误区。
4.社会的原因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日益现代化,学生所接受的社会信息容量越来越大,社会上诸如“走后门”“拉关系”“行贿受贿”等不正之风,对涉世不深的学生心理体验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也会造成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
【采取措施】
1. 关爱互助,满足她的心理需求
针对杨雪娇实际情况,我有意安排一名班里最优秀的学生与她同桌,时时帮助她,让她明白自己集中精力是可以加快写作业的速度。同时,我在学习上多鼓励她,当她取得并不是很大的成绩时也不要忽略它,而是及时抓住小进步做大文章,让她获得一点成就感,看到自己身上的智慧和力量,觉得凭自己的实力再加上努力就一定能有所作。
2.帮助孩子对自己的处境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
事后,我找孩子谈话,让他们明白这样的危害性。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分析了每个孩子的心理特点,让家长在生活上多给予一些关爱的同时,也要教育他们怎样做人。平时,我也经常找杨雪娇谈话,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深入她的心灵,在相互信任的心理氛围中给以关怀和引导,从而使她走出自卑的阴暗的角落,使心境更明亮。
3.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社会现象良莠不齐,我们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来控制学生对社会信息的接受,但如果对学生接受的信息加以正确引导,就能有效地消除其负面影响,增强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分辨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为了达到教育全体学生的目的,在班里特意举行了一次“我看、我听、我说、我做”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社会上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不良现象,并谈谈自己的观点、看法,联系实际写写自己今后的做法。平时,我也经常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心理。
【启示】
1、作为班主任,平时应多留个心眼,要加强对学生自我心理修养指导和人际关系指导,帮助学生科学的认识自己,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并指导学生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
2、班级竞争性活动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的差别,重视学生成长过程的进度不一,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健康心理氛围的营造。
4.小学生德育案例 篇四
无锡市洛社新开河实验学校 张岚岚
一个父母双全、温馨美好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学校里单亲子女日益增多。随着我国离婚案件的提高,父母的离异给子女带来了极大的不幸,令人十分忧虑。单亲家庭孩子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内心焦躁加上外在调节不利,比双亲家庭孩子更容易激发不良情绪,产生不良行为习惯。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学生及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也遇到了一些这样的学生,其中一个叫子一的孩子尤为突出。
一、基本情况
xxx,男孩、11岁,四年的学生,单亲家庭,是全班出名的不爱学习、调皮捣蛋、不合群的学生。
二、学生的问题行为
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拖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作业质量差,错误较多;各门功课成绩都很差;常与小朋友们闹矛盾,孤僻不合群。
三、原因分析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孩子的父母在他4岁的时候就离婚了,他和父亲一起过,父亲经常做生意,对孩子关心较少。在孩子一年级的时候被父母寄宿在学校。在与父母多次交流中,孩子不再寄宿在学校,改为走读。可是每晚的家庭作业经常不写。家长把孩子送到辅导班,辅导班人太多,老师总让学生教他,更多的时候是抄作业。孩子目前身上最大的问题是在亲妈和继母之间经常撒谎,作业大部分是抄别人或不做。家长做生意,没时间关心学生。对孩子的学习没时间过问,造成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并且,在与他人交际的时候也凸显得很不合群。他总觉得别人看他的眼光都是异样的,对于小伙伴们表示的友好也嗤之以鼻,因此,在班级里,他没有好朋友。
分析了孩子的这些性格行为背后的心理成因后,我打算对症下药,付出老师的爱,挖掘学生的美,立志成为他的另一个“亲”,健全他的人格,美化他的心灵,端正他的行为,提高他的成绩,改变他的人生。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突破口,来开展对以利同学的“改造”工作的。
四、辅导策略
(一)及时进行表扬,建立自信
对问题学生,老师当然应该特别照顾。在我的英语课上,我经常提问,也经常全班性地表扬他,及时给他信心,使他能够持续地向好的方向转变。
接触中我发现孩子也是有进步要求的,也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名好学生,他的淘气只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因此我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他,还经常对同学说:“看,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xxx同学的字写得真漂亮。”“xxx同学„„”渐渐的,他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他主动冲我笑了。通过努力,他英语成绩由原来的50多分进步到85分,我们一起为他的进步庆祝。
(二)帮助克服自卑,约束行为
第一学期刚开始,在孩子个人同意的前提下,我让他当班级的值日班长。当我把他叫过来告诉他想让他当值日班长的时候,他非常惊讶,同时也很感动,因为像他这样的学生可以说很难民主选举当上值日班长。当时他的话我记忆犹新:“谢谢老师,我一定当好!”我说:“好好干,老师期待着你的表现。”给他点小官当当,带给他一点小感动,为我与他的后续交流打好铺垫。同时也可以用班干部的严格要求约束他的行为规范。
自从孩子当了值日班长之后,教室中那淘气喧闹的声影逐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热情活泼,乐于为班级体做事的身影。当然,一开始他也并没有做的很好,但是,我每天都坚持观察他的行为,每天与他分析他这一天的表现,及时改正做得不好的地方,继续保持做得优秀的地方。慢慢的,孩子从件件小事中感受到了身为小干部的责任感,在行为习惯方面逐渐好转。
(三)弥补家庭缺憾 感恩教育
我每次有空闲就跟孩子谈心聊天,经常询问孩子与继母的相处情况,并时刻提醒他怎样和继母相处。并且多帮助妈妈照顾小弟弟。如帮妈妈看店,在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父母看到,感受到他的成长与变化。同时联系孩子的父母,一旦孩子有进步的地方,要立即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拉近与孩子心灵的距离,让孩子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并且,我还建议他在家多看书,少上网,注意提升个人素养,为此我还特意上网搜寻,哪些书籍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列出清单,让孩子在图书馆或新华书店借阅。现在,我们的交谈变得自然、友善、愉悦,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四)家校积极沟通 促进成长
孩子经常撒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孩子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让其父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还联系到他的亲生母亲,希望他多用一些时间来看看孩子,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不排斥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xxx也从中得到了快乐,增强了自信。
5.小学音乐德育案例 篇五
蒙晓涛
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上,强调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那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赋予了我们历史的重任,我们就要对学生抱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做好教育工作。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把他们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音乐教学怎样育人?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好途径。
一、结合歌词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歌曲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感召和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从歌曲中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例如:在教唱《劳动最光荣》歌曲时,让同学们观看多媒体画面的演示,看看动物是怎样劳动的,如:鸟儿是怎样劳动的?蜜蜂是怎样劳动的?观察自己的妈妈又是怎样劳动的?用小品来演示妈妈劳动的情景,(妈妈下班回到家做家务的劳动场面),我应该怎样做呢?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劳动成果的快乐,教育孩子劳动最光荣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们,而不是说教式的,同学们既受到了教育又玩得开心。
二、在音乐欣赏课中感知思想内涵
新课程标准把听觉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它认为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听,把发展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进一步学习音乐其他方面技能的基础。可见听的重要性,而欣赏教学不单是听听音乐而已,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 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
三、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教育
音乐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广泛,其中有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政治教育;有热爱集体、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传统道德教育;有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公德的教育等。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数,把美育与德育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通过美妙的歌声享受美的旋律、又能从歌曲中获得思想教育。这种教学方法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春雨润物,悄然渗透”。例如:欣赏课《红旗飘飘》,为什么是我的骄傲、自豪?让学生讨论,老师最后把国旗的意义讲给同学们听,激发同学们热爱国旗,热爱祖国。
6.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案例 篇六
说起小学数学中的德育渗透,大家脑中或许会闪过“牵强附会”四个字。因为数学似乎没有语文学科中俯拾皆是的德育资源,也没有音美学科中覆盖全程的美育渗透。其实,不然,真正深入到数学学科中,你就会发现,数学中的德育内容不仅全面,还有极强的说服力。若其他学科的德育是以情动人居多,则数学学科中的德育是以理服人为上。
数学从内容到思想方法都充满了唯物辩证法。数学思维的训练使人的思维逐步具有广泛性、深刻性、组织性、批判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特征。这使学生受益终身。
数学发展史中那些辉煌灿烂的成就足以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
数学习题中也有很多关于环保、互助、爱国、爱家等德育素材,这些信息提供的数据和实实在在的计算,最具说服力、最真切。
现在只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两个的案例:
案例1:让学生进入数学的角色情景,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自信心、责任心。
又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在A班上第一节数学课。
学生放松两天后,躁动的心尚未平静,加之又是节稍显枯燥的计算练习课,教室中凳子吱呀不停,小声说话的声音不断。我便也有些烦躁起来,连吓带哄地领着学生做到课本40页第3题。题目提供了这些信息:二年级198人,三年级270人,四年级201人,五年级281人,他们要去儿童剧场看电影,剧场能容纳500人,问题:哪几个年级安排在一起合适?需要安排几场?我让学生先读题目,他们个个有气无力。再让读一遍,读得还 是很勉强。读完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等了片刻,举手者寥寥无几。叫了一个学生,陈述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生似听非听,漫不经心。看着学生茫然又漠然的眼神,耐着性子领着说了一遍,又问了几个学生,还是说不太清楚,看到花费了这么多时间,效果却不好,心中非常窝火,忍不住又批评了学生几句。如此这般,折腾掉不少时间,下课铃响了,预定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带着沮丧的心情来到B班,准备上今天的第二节数学课。看着那些在课间游戏时活蹦乱跳的孩子,忽然觉得刚才的发火多么可笑!浪费时间,破坏心情!这么小的孩子,前面说完后面忘,生气发火只是做了无用功,何苦!想到此,我调整了心态,微笑着面对孩子们。笑容平息了孩子们躁动的心,乱响的桌椅声停了下来,孩子们在淡淡的愉悦中思维飞扬,我的灵感亦被唤起。
同样研究40页第3题,我说:“××小学的同学要去儿童剧院看电影,这么多人,怎么安排才合理呢?在座的哪位校长给出出主意?”孩子们一听,把他们称为“校长”,立马来了劲,赶紧去读题,想题,讨论题,气氛十分热烈。待孩子们思考得差不多时,我笑着说:“哪位校长来安排一下?要说清你的理由。”顿时“高手如林”。我叫了一位平时比较害羞的女孩:“王校长,请!”小女孩被激情点燃,忘记了羞怯,流畅地说出了自己的策略。“王校长的方案合理不合理?”“合理!”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回应。小女孩兴奋地涨红着脸坐下了。许多孩子依然高高地举着小手。我又点了一位:“冯校长,你有什么打算?”孩子们面带笑意看向“冯校长”,看向“冯校长”写下的算式,表情是那样专注,反响是那么热烈,跟前一节课中孩子们有气无力的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我说:“两位校长只花了几分钟 时间就把这么多人安排得井井有条,厉害吧?”孩子们向两位“校长”投去钦佩的目光。“要是没有合理的安排,这么多人不得乱成一团呀!咱们学习数学用处大不大?”“大!”孩子们的回答震耳欲聋。
我们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和谐的氛围中,师生的灵感一同轻舞飞扬。
案例2:在数学自主合作式学习中,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竞争、耐挫的品质。
我们五年级数学组每周末的数学作业就是一张卷子。这些卷子的批改和讲评真令人头疼。周末作业一向质量不高,布置的卷子有部分学生不经思考,胡写乱做,错题百出。我们费了很大劲把这一百四十多份卷子批改出来,发下去改错,很多孩子改后还是错题连篇。既然不会改错,那讲题的时候该认真听了吧!好不容易挤出时间讲讲卷子,题没错的孩子觉得自己会了,不好好听;错题多的听着费劲,不进状态,效率也很低。
怎样改变这种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呢?思索后,我决定采用四人小组合作讲卷子的方法。于是,批改完数学卷子后,我发给学生,告诉他们改错并且要弄清错因,第二天在四人小组里讲自己做错的题该怎么纠正,理由是什么。如果讲不清楚,小组里的同学帮忙。小组合作讲完题之后我要提问典型错例,而且重点提问卷子出错较多的同学。如果某个小组提问到的同学每次都能准确纠错并说出算理,那么整个小组都有互助奖。
我们数学课一般是每天的第一二两节,五年级增加了两节数学课,我增加的两节都在星期三,所以我把小组讲卷子的时间定在了周三。周三上午第四节,上课铃还没响,我走进教室,教室里已经热火朝天,每个四人 小组的成员都拿着自己的卷子,围成一圈,讲的,听的,提醒的,都在参与,都在思考,都在总结。连我走进教室都没人注意。感觉时间差不多了,我开始提问,每个孩子都听得那么认真,因为每次体温都关系到某个小组的“生死存亡”,况且,有时我还会杀个回马枪,把刚问过的地方再提问一次,所以孩子们要保持警惕,那就是——时刻准备着,为接受夏老师的提问而奋斗。
准确回答每一次问题的小组该得奖品了,是什么呢?为了激发学生互助讲题的热情,我的奖励面是很大的,要是每周都买很多的奖品,那可受不了。我们五年级数学组平时作业不多,经常是选书上的典型题让学生做在纸上。(说明一下:做纸上是为了节省翻作业的时间,翻作业时间差不多要占到批改时间的三分之一呢!)为了创设奖品,我前几天布置的作业都是把书上的几道应用题抄题做在纸上,美其名曰,加强审题能力,其实是为了后面的奖品做铺垫。合作效果好、答题准确的小组成员每人可以得到一张免抄题纸。所谓的免抄题纸,就是在一些空白演草纸上盖个小脚丫章(这个小脚丫章是一二年级进行小组竞赛的时候用的,意思是天天进步。这个章好久没用过了,现在起死回生了)。用这样的纸做题就可以在有抄题作业时获得免抄题的权利,而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得到这份奖品。
采用小组合作讲卷子的方法,挺见效的。首先,周末卷子完成的质量提高了,因为合作学习时,每个人的卷子都摆在桌面上,谁也不想让自己小组成员看到自己的卷子是“红光满面”,错误百出。而且错误太多的话,小组成员帮助讲题时也无从下手,会受到大家的一致批评。另外,小组里有的孩子作业全对,我会画上一颗星星,写上:“真行啊!佩服佩服”等激励性的语言,在小组讲题时,小组成员都能看到组内其他人的评价,这 样,既激励了做题认真的孩子,也提醒了做题应付的学生。卷子周一改出来,周二提前发给孩子,让他们有独立思考改错的时间,这样,第二天万一还不会,别人帮他的时候才好听明白。其次,每个小组成员都知道大家是一条线上的蚂蚱——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配合会比较默契!错题的同学先汇报自己对错题再次思考的结果,然后由其他同学指导帮助,汇报的同学很用心,帮助的同学很认真,大家都学会了知识,还练好了口才和耐心。教学相长,每个人的解题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提问中就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回答问题时都是有理有据,口齿伶俐。
在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插曲。
几次活动后,发免抄题纸的时候,有的小组成员抗议了:老师,你都不叫我们组。学生多,有时叫过哪个组,没叫过哪个组的学生,记不太清楚,所以有的小组没有提问到。孩子们因为没提问到而生气,可喜可贺啊!以后提问到差不多的时候,我都会问一下:还有哪个小组没有发言?然后给他们一个机会。每次还会告诉孩子,合作学习时最认真的小组会多给一些机会,这样他们的合作学习会安排得更合理,紧凑。
某小组的一个孩子,虽然每次合作学习也很努力,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基础太差,小组成员在帮助的时候总是教不会她。结果提问了两次,她都答不出来。看着别的小组都得到了免抄题纸,这个小组的成员心里有些不平衡了,要求调座位,不想跟那个孩子在一组了。后来,我找那另外三位同学谈了话,问他们,你们打算让她去哪个组?你们认为谁能教会她?既然认为别人能教会她,你们也能啊。他们无语了。然后我说:其实你们把她教会,说明你们能力很强。现在调位是不可能的,既然改变不了现状,只有改变自己的态度,耐心地帮助她,抱怨是没有用的。在互助过程中,如果你们竭尽全力地帮她,而且她也在努力地思考,我可以暂时先不提问她,可以提问组里其他三人。老师一个人帮一百多人,你们三个人才帮助一个,相信你们一定能行的。这样,他们不再埋怨,而是在每次合作讲题时尽心地帮助,我也配合着偶尔提问那个孩子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她答出后,我就夸张地说:这个小组的同学真厉害,把同学帮得这样好。在合作学习中,孩子们体会到,帮了别人,提高了自己,双赢。孩子们周末做卷子的质量高了,对于数学习题,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锻炼了口才,培养了耐心和虚心的品质,互助习惯养成了,团队精神出来了,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不需牵强附会、生拉硬拽,而是面对大量的素材,做个“有心人”,适度挖掘教学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找准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点,精心设计,把握时机,使课堂教学闪现出思想教育的熠熠火花,照亮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在学习数学中,学做人、学思想、学求知。
7.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德育 篇七
“王老师, 我是Z, 我不舒服, 胸闷, 请上午的假, 谢谢。”手机传来信息提示音, 看到这些内容, 看到这个熟悉的号码, 我不禁蹙起眉头。近期小Z已经以同样的理由向我请假若干次, 而事情的实际情况是:小Z的逃学旷课行为又开始了。
小Z原是我班一名各方面表现都不错的学生, 虽然性格较为内向腼腆, 但属于上进心强、学习勤奋刻苦的类型。正是由于她的进取心, 她的成绩从入学以来一直位于班级的中上等, 还曾获得过奖学金和一些荣誉称号。但也正是因为她的性格问题, 情况从三年级上学期发生了转变。彼时纯真质朴的小Z此时经常违反校规校纪, 着装打扮明显得成人化, 而且经常以各种借口请假, 严重的时候甚至旷宿。
面对小Z的转变, 作为班主任的我心急如焚。对于这个学生, 我真是费尽了心思, 曾经多次找她谈心, 也曾经把她的家长请到学校就她的教育管理进行沟通, 但都收效甚微。和她谈心的时候, 她的态度倒是很诚恳, 我说什么她就点头应答, 却不会主动透露自己的任何问题。一旦不跟她进行面谈, 她就会发来短信以各种理由请假。若是我不批准, 她就会发短信长篇大论地抱怨我不信任她, 甚至用极端的语言表达自己想要轻生的念头。在把她父母请到学校的那次, 她父亲给她打电话, 她不接;给她发短信, 她不回。最后是我给她发短信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她才勉强给我回了条短信, 表示不想回学校, 不想见父母和老师。
这样一个原本算得上优秀的学生怎么会发生如此转变的呢?通过跟她父母的沟通, 我进一步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父亲在外地打工, 母亲因为要照顾这个家, 要抚养她和弟弟, 虽然跟她生活在一起, 但整日在外奔波辛苦赚钱, 根本谈不上和她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从学生方面得到的信息是, 她性格内向, 在学校很少和其他同学说话, 更谈不上能有几个可以交心的朋友。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上网, 她的一个同学介绍她认识了一个男孩子。那个男孩子现在已经工作了, 她常常逃学和他一起出去玩。父母知道这件事情后, 对她大发雷霆, 可她却觉得只有那个男孩子才关心她, 周围其他的人都不可信任。对她来说, 做什么事情都不如跟那个男孩子一起玩开心, 甚至连自己的前途也不放在心上。更糟糕的是, 父母和老师越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她, 她越是逆反, 甚至旷课。
二、现象分析
现在有些学生情感太过脆弱, 表现太过自私。敏感, 自尊心强, 仅仅是因为一些情感情绪问题, 就会发生各种各样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这些学生由于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 以及自身存在的一些有待改进的因素, 从而导致在心理、思想、学习、行为等方面偏离常态。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学生称之为“问题学生”。与那些同年龄段的学生相比, 他们心理状态的不健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滑坡都将严重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
具体分析,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家庭方面
实际上, 换一个角度来说, 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其实也是受害者。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必然有一个问题家庭, 这话其实不无道理。父母的文化背景、教育方式、家庭结构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在该德育案例中, 一方面, 家长需要赚钱为小Z的成长、受教育等各个方面创造机会和提供条件。另一方面, 由此带来的情感缺口又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二) 学校方面
高师学生无谓课业负担过重, 以升学为主要目的的教育突然被以能力为首要目标的教育取代后, 使得一些学生迷失了方向。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的辅导与指引作用就变得尤为重要。而中国目前的教育制度, 由于受到资金、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没有办法做到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教育教学管理。虽然有些学校已经开始尝试一对一的导师制和成长伙伴制, 但面对学生多老师少的局面, 很多时候老师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像该德育案例中的小Z这样一些在阴影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已经深受其害, 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艰辛与努力将他们带离困境, 帮助他们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 社会方面
问题学生的出现不是单纯地由家庭和学校造成的。伦理文化冲突导致社会价值流变带来的负面影响, 以及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存在, 对于这些防御能力还不是很强的孩子们来说都是潜在的危险。一些自我约束力差的孩子很有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留守儿童, 缺少了父母的教育与监督, 更有可能走向穷途末路。虽然国家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 但毕竟由于留守儿童人数众多, 短时期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该德育案例中的小Z就是因为缺少关爱, 过早地步入复杂的社会而不能够明辨是非, 从而成为问题学生。
三、理论策略
对于该德育案例中诸如小Z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 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 而要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 运用各种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
(一) 心理学基础
根据心理学中行为主义理论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班主任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进行强化。当然, 这里的强化既包括正强化又包括负强化。根据强化理论的观点, 人的行为由环境引起并受环境控制。对于外界环境的认知与操作, 对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只要了解环境, 就能预测行为;只要控制环境, 就能控制行为。
在该德育案例中, 我通过各种途径对小Z的行为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全面的思考分析, 并联合小Z的父母共同商讨教育管理方案, 希望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合力来改变小Z目前的状况。要想让小Z迷途知返, 首先要让她感受到家庭环境的改变, 父母关爱态度的改变是首要的。其次, 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也必不可少, 作为班主任, 我坚持不断地与她谈心交流, 用自己的耐心感动她、影响她, 鼓励她打开心扉多与其他的同龄人交流而不是将自己禁锢在狭小的个人世界中。通过对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改变, 进而促使小Z的行为发生转变。
(二) 社会学基础
根据社会学中冲突理论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班主任要妥善处理已发生的冲突。我认为, 德育工作中出现的“冲突”, 不仅指班级中团体间的冲突, 而且包括教师与学生间的冲突。
8.德育生活化案例研究 篇八
关键词:德育;回归生活;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8-011-1
在学校思想品德不好的学生,往往有这样的特征:学习生活上有不良习气、不遵守校纪校规。这些学生会故意顶撞老师,以此来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达到彰显个性力量的目的。作为老师,切忌斤斤计较,必须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像孩子的父母一样允许他们犯错误,但是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加以纠正。
一、德育生活化案例
新学期的第一天,教室往往是乱哄哄的,等我走进教室后,同学们立即安静下来。只有一位学生站在最后一排的座位旁,不停地摇着头,大声叫嚷:“我没有地方坐?”我示意让他先随便找个地方坐下,待会再给他安排座位,可他就像没听见一样,继续旁若无人地大声叫嚷。我把他叫到走廊,让他稍微等会,待会找他单独沟通。可是,当我走进教室后,他竟然同其他班级的同学混在一起高谈阔论起来,在我交待完开学的一些注意事项,准备安排座位时,他已经不知所踪。等我基本安排好开学的各项工作,带着学生领取新书时,却在路上遇到了他,谁知他却对我视而不见,大摇大摆地从我身边走过。于是,我叫住他,把他叫到办公室。一听要到办公室,他的眉头立即就皱了起来,非常的不情愿。
到了办公室以后,找了个凳子安排他坐下,我看到他不是那么紧张了,我就开始和他交流。先是问他暑期里的生活情况,过得怎么样,有没有难忘的经历。开始他什么都不愿意说,我就讲了些我上中学时暑假里的一些趣事给他听,渐渐地他开始和我讲了起来。随后我询问了他的家庭情况,谈到这个话题我发现他的眼神又黯淡了下来,不愿意说话了,直接夺门而出,这真的是我始料未及的。
我觉得这里面一定有问题,于是我在第二天晚上到他的家里做了一次家访。到了他家,我发现房子很破旧,而且家里只有一位老人在。经询问,原来是他的奶奶。和他奶奶交流中得知,他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根本没机会和时间管教他。但是,这孩子很孝顺,因为害怕年老、孤单的奶奶为自己花钱,经常帮奶奶一起干家务、陪奶奶聊天。
家访之后,我找了个时间和他谈话。首先将他奶奶对他的表扬告诉了他,他听了之后竟然满眼噙满了泪水,强忍住没让眼泪流出来。他说,奶奶为了照顾他,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什么好吃的都省给他吃。从他的谈话中我发现,他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于是就趁机表扬了他的明理与孝顺,同时提出了我的建议:既然你那么喜欢奶奶,那就应该在学校好好学习、好好表现,有个美好的将来才能给奶奶提供幸福的生活。见我态度诚恳,他非常不好意思地向我道歉。然后我趁热打铁,对他说:“你是懂事的孩子,有困难就来找我。”此后我在他的学习生活中,时时加以关照,及时肯定他的成绩,现在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二、对案例的研究与反思
老师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一句发自内心的问候、学生失意时的鼓励、成功时的祝福,都可以让学生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这就是德育的魅力所在。正是由于我的宽容,让王某心有所感、有所悟,逐渐学会了知荣辱、明优劣,渐渐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思想品德教育效益低下,最终归结为知与行的严重脱节。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是现行德育的“理想化”,过于注重“未来”,而忽视了“现在”(即现实生活),从而使德育脱离了生活实际,大大降低了德育的实效性。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让德育回归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德育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从而以情优教,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实现优质教育。
三、德育回归生活的重要性
德育“回归生活”,要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体现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要做到课内外结合,将课堂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要将德育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使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德育活动。
“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近年来,一些青少年存在严重的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现象。从浙江金华中学生徐力杀母,到江苏徐州的违纪学生疯狂地砍死校长的四位亲人……面对这些案件,我们不禁要问:这与我们一些脱离生活的教育方式没有关系吗?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单纯地空洞说教、严厉管教、甚至冷嘲热讽和横加指责,在较大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并且伤害了学生的心灵世界,其教育效果只能是无效或负效的。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感受、体会学生的喜、怒、哀、乐,让学生在心与心的交融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
【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德育】推荐阅读:
小学德育案例07-13
小学生德育教育先进案例08-01
小学音乐德育渗透案例06-23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12-08
小学德育特色活动案例07-27
小学生德育工作教学案例11-20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案例分析及反思精编09-05
中学生德育教育案例09-02
德育案例 让学生在歌声中快乐成长12-03
小学德育工作总结-小学德育工作总结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