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教学观摩心得体会(精选16篇)
1.关于体育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一
今天,在学校多媒体上了一节语文课,感受很多。我认为,公开观摩课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形式,但是这种被广为推崇的教师培训模式也暴露出了一些矛盾和问题。
在青年教师的眼里,观摩课设计得近乎完美,让观摩的教师们大快朵颐,有谁注意到课上学生的眼睛里掠过的一丝茫然呢?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无可厚非。有的观摩课上热热闹闹,学生们忙着“已知结果的探究”或“不知所以然的探究”,这种时空的自主让课堂活动远离了教学目标;有的观摩课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问题一个接一个,学生们忙于招架,纯粹的现代化却远离了人性化……观摩课结束时,专家点评:教法新颖、灵活,顺应新课程要求,符合新课改方向等等,诸美誉让参加观摩的教师们不得不深刻反省自己以往的教学,唯恐有什么新教法学不到手,回去以后用不上。观摩课的引领方向出现了偏差。
我们应反思一下:备课须“备学生”,自己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方法?除了教法之外,观摩课还有什么?这是至关重要的。方法只是先进的教育理念的一种表象,我们要真正学习的是主讲教师的授课艺术、治学精神乃至师者风范;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专家的课也有瑕疵,发现他们的不足,对自己来说也是大的收获。
现代科技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使图、影、音并茂,抽象的可变得具体,表面上看来,教育变得很容易,学生普遍乐于接受CAI,观摩课成了许多教师大开眼界的机会。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单元、不同的班级、同班级的不同学生,都会有不同的需要。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即使我们具备了多媒体教学条件,也不能“唯多媒体”。关键是我们的思想,首先要吸纳课程的真正内涵。另外,我们可在“实际需要和可能”的前提下,师生齐发动,就地取材,自制教具、学具,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一个输液瓶、一根吸管就可完成验证大气压存在、微小形变、小喷泉、凸透镜成像等小实验。如果真正把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把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熟悉的场景、常见的现象引入课堂,同样可以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也能使科学知识的价值显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若观摩课的组织者、主讲者、观摩者从实际、实在、实用考虑,不去追求形式上的东西,才能告别作秀和炒作,其价值才会得以体现。
2.关于体育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二
2011年10月底, 笔者有幸在所从教高校贵阳学院领导的安排下前往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英语课堂教学观摩学习。这两个月的学习对笔者的专业知识是一次极大的更新, 对笔者的业务能力是一次不小的提高。非常感谢学院给了笔者这次充电学习的机会, 使笔者开阔了眼界, 以下是笔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和收获:
1 开放的环境为上海人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上海是个国际化大都市, 商业的繁荣、文化的互通使得英语这个交流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处可学。无论是公交车报站、地铁的标牌、机场的设施、各种单位和建筑的名称均使用中英文对照, 使得英语浸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人们只要稍加留心便可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大量的英语, 这些英语常见、实用, 掌握了它们能迅速提升一个人学习英语的自信。英语在上海人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很高, 在上海繁华的商业街区能碰见很多的国外游客, 在文化氛围厚重的高校能遇到很多外国留学生, 与他们的交谈也是学习英语的好机会, 令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去城隍庙游玩, 发现绝大多数卖小商品的小贩都能用流利的英语向外国顾客介绍各种商品并和他们讨价还价, 随处都可以见到上海市民用流利的英语为问路的外国人指路, 地铁上, 那些拎着公文包的外企中国员工也用流利的英语和他们的外国同事讨论工作和生活。在上海人的生活中英语已经普及, 这使他们有一种紧迫感要学好英语, 他们也有一个开放的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对英语耳濡目染、道听途说, 笔者真羡慕他们有这样好的接受英语熏陶的环境, 而在贵阳, 在生活中学英语的途径不多, 也没有方便的练习机会, 所以学和用往往是脱节的, 教英语的教师和学英语的学生都能深深地感觉到环境的闭塞所带来的文化上的狭隘。
2 听大外部的公共英语课程, 有其特殊的好处
听大外部的课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都是同样的课程, 却有很多不同的老师同时在上, 对于同一节课, 听不同的几个老师对于同一个环节的处理方法, 我们就可以进行对比, 哪种方法更好、更直观, 从而择优选取, 哪种方法处理得不好, 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的教学中总结经验, 学会应该避免的东西, 而不是闭门造车, 设计自己的教学时毫无参照物。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吟。”, 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 集中对比了很多优秀教师的课后, 有一种“博览群课、厚积薄发, 不会上课也会上”的感觉。正如我们写论文时, 要先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梳理一样, 我们在设计自己的教学时, 如果以博览过的群课为底蕴, 以自己对别人的处理方法的评判为取舍标准, 再加以自己的创造性, 力求不落俗套、推陈出新的话, 我们的教学一定会有所突破。
3“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很庆幸自己拥有了听课的欣赏和评判能力, 而不只是一味地学习和接收
贵阳学院2009年迎来本科教学质量第一次评估, 在筹备迎评的过程中, 大外部的英语教学改革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大硬指标的推行使得全体教师不得不紧急提升自己、直面挑战、顺应时代需求, 即课堂教学必须使用全英文、课堂教学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中必须设计大量口语互动活动, 这三大指标改变了以往一本书一只粉笔、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课堂的转型给教师带来了阵痛和压力, 但也迫使我们的教学形式能与华师大这样一流的重点学府接轨, 我们已经在教学中拔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指使用全英文教学语言、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能组织和评论英语口语活动) 再来听别人的课, 更能体会到别人对各个环节的处理技巧, 和自己使用的进行对比使自己的逐步完善, 这比起自己是一张白纸, 在缺乏实践经验的前提下专门过来学习别人的新模式新教法感觉更好, 頗有点“外行听热闹, 内行却能听门道”的意味。
4 英语教学语言的规范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英语教学语言本身就是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一个重要部分, 其作用之大, 必须引起英语教师的足够重视。我这里讲的英语教学语言的规范包括教学用语的语音语义标准、教学语调的优美, 再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就是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华师大外国语学院的专业课程中有一门叫“教师口语”, 是于每学期前十周周一晚上课, 这门课应该对规范教学语言帮助甚大, 可惜笔者去的时候正好错过, 实为遗憾, 建议贵阳学院也开设这样一门课程, 这不仅能使英语专业师范类的学生受益, 也能使像我一样非师范科班出身却又因扩招等历史原因而成为英语老师的同行弥补自己的缺失。以下是我对比几个老师教学语言的课堂感受实录, 从中我们对其重要性可见一斑:A老师的课堂语言很精辟, 直接决定了学生有兴趣听他的课;B老师教学语调太强势、太生硬, 虽然口语很流利, 但还是缺乏吸引力, 总给人一种“铁蹄女人”的感觉;C老师虽然表情丰富、惟妙惟肖, 但语调平铺直叙, 无抑扬顿挫, 从头到尾太“温柔”也不好, 总让人感觉她表情的丰富性和语言的生动性是脱节的;D老师发音标准、口语极流利, 但由于未重视学生的吸收和跟进速度, 听起来有点像新闻播报而不太像教学, E老师对教学的语气把握得很好, 很亲切且信息量大, 表述准确、发音标准、表达丰富, 给人一种很享受的感觉;像F老师这样天生拥有优秀音色, 后天辅以优美语调的老师, 况且那样的知性和优雅, 课堂紧凑、信息量大, 实在是不可多得;G老师的问题是在速度上, 教学语言太快的话, 纯属老师自己在作秀, 像开机关枪似的老师自己说了一大通, 自己满足了, 却不顾学生的感受, 学生听得一头雾水, 教学语言太快会给人仓促和不清晰的感觉, 没有留足够的时间给听众去理解、回味, 使课堂形式只停留于浅表, 而不是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听久了注意力极易涣散。课堂不应该成为老师自己练口语的场地, 而是老师和学生沟通传递信息的场地, 沟通和互动很重要, “沟通”是传递信息的手段, 而“理解”则是信息得以传递的基础。在每一个点上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 自顾自的陈述, 不如慢慢地和学生嚼懂一段文字, 提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 让他们自己猜懂一些词, 通过循循善诱的手段比急赶着跑完教学内容效果要好得多。
5 华师大学生自觉性高, 教师课堂互动可操作性强
华师大的学生自觉性很高, 课前基本都回去预览过课文, 并提前查阅语言点对有疑惑的部分向老师提问, 对教师的引导能够心领神会, 课堂互动不用老师操心, 被老师要求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基本不会说“sorry, I can’t.”而致使课堂互动没有回应, 让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 而在贵阳学院基础稍差一些的班级, 大部分学生在英语课上一问三不知的局面是常见的, 在有一些班级, 口语活动根本进行不下去, 这也是老师教学中的尴尬和要预先防备的问题, 在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平行班级之间要保持教学进度上的一致就非常的难了, 所以贵阳学院的英语教师得花很多心思在权衡平行班的教学进度上。此外, 华师大学生和老师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 (生活环境中处处有中英文对照标牌、在小学和中学的英语课堂上均接受纯英语教育) 使得他们对英语的敏感度和反应程度很高, 这一点尤为在外国语学院的英语专业课程中体现出来, 教师和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观点的自由度之高、表达之丰富和深刻, 令人惊诧, 而不像西部的学生, 对老师用英文描述或提问感到很木讷, 西部的英语老师自身在词汇量积累、教学用语的规范和灵活度、表述事物和表达思想的准确性、深刻性、流畅度上都存在问题, 亟待提高, 最高效的办法就是去模仿发达地区的老师, 把他们的好的表达和教学方法“拿”过来化为己用, 因此笔者的这一次学习机会是难得的和宝贵的。
6结语
在多年的教学中常常感到自己的知识和手段枯竭了、黔驴技穷了, 感谢学校给笔者这样一个机会能够深入课堂, 舒畅地吸收知识并且没有任何负担和压力, 收获是全方位的:首先是教学语言得到规范;其次是教学方法得到提高;再次是丰富了教学中的英语表达方法 (比如我们学到老师是如何用各种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的) ;最后是让笔者清楚地了解了学校之间的差距, 准确地定位自己的教学。每一个老师身上都有可以学习的东西, 我们融合所有老师的优点来进行教学, 教学一定是非常精彩的。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 .
[2]束定芳.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我们教什么, 怎么教?——写在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闭幕之际[J].外语界, 2010 (6) .
[3]孙菊如.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关于体育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优质课;激发兴趣
2013年山东省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大好的学习机会,通过观摩各位教师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课,收获良多。听课的过程中,可以深刻体会到,每一堂课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这对于我们探索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次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
这次活动对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探索如何在课堂实践中落实新课程标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新课导入,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对整节课的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有效的新课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各位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精心准备,巧妙设计,展示出非凡的教学智慧。
1.关注当前热点,引发学生共鸣
很多教师选择以当前的热点话题开始导入新课,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位教师在教学“Photoshop图像的简单合成”中,先让学生观看《爸爸去哪儿》的MV,引出感恩父母的话题,然后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用Photoshop为父母制作贺卡,从容过渡到新课的学习目标,并在其中渗透了感恩父母的话题。还有的教师以淘宝网为例,例如,在“数据的表达与处理——Excel表格”课中,教师先提问11月11日是什么日子,学生答光棍节,教师继续引导11月11日慢慢演变成“购物狂欢节”,接着自然引出淘宝网数据,引出数据统计的主题。
2.展示新技术应用,激发学生好奇心
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技术应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因特网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时,授课教师展示了两个体感游戏,并让学生体验用手机操控计算机,学生对此跃跃欲试,对涉及技术表现出极强的好奇心,教师以此引出教学重点——虚拟现实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体感游戏正是上述两种技术的应用,这堂课在一开始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人耳目一新。
3.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在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教师都比较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以身边的实际问题为例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数据库系统”一课中,教师在开始以图书管理为例与学生一起设计了一个小品剧,人工图书管理的各种不方便促使师生一起寻找新的问题解决途径——用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从而凸显出学习数据库的重要意义。这种方式拉近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二、教学过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并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在“数据的表达与处理”一课中,教师给出的探究任务是“各小组根据统计数据形成报告,并讨论总结报告内容”,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任务,运用Excel的相关知识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数据统计,小组合作形成报告,并在小组讨论中交流数据的意义,预测发展趋势。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自主解决实际问题。而在“信息的智能化加工”课堂中教学机器翻译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体验机器翻译,然后小组讨论机器翻译的特点以及如何更好地使用机器翻译。这种方式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2.多元化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在课堂中,教师运用各种评价方式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在“图像的简单合成”一课中,教师给出小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制作电子贺卡”,首先在小组中评选出优秀作品,提交到学习网站,然后学生在网站上为自己最心仪的作品投票,最后教师针对小组提交的作品进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运用了小组评价、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并及时给出反馈,较好地促进了课堂效果的提升。
3.注重情感態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如,在教学“图像处理”的过程中渗透感恩父母的思想,让学生运用所学信息技术为父母制作贺卡;在教学人工智能的“人机大战”时,强调团队精神,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知识传授固然重要,但是良好的习惯,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样是教学的重点,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影响是一种恰当的方式,教师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三、课堂总结,余韵悠长
课堂总结主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归纳梳理,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重点、难点、易错点等,从而有助于学生系统性地掌握知识。“数据的表示与处理”一课中,以“面对问题—寻找办法—总结规律”为主线,总结所学的Excel的相关知识,脉络清晰,条理清楚。有的课堂以设置悬念结束,如,“因特网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中,先让学生完成自评与反思,然后教师“变魔术”,利用无线技术锁定电脑,然后展示电脑的反思结果,让学生思考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在课堂的结束为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回顾所学知识,既深化了主题,又给学生留下了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总之,各位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带给我们很多启发,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对照优质课,反思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还需要认真研究教材,熟悉知识内容,分析学生的认知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合理运用各类教学素材,并注意进行课后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4.关于幼儿园观摩课心得体会 篇四
《声音变变变》教师准备了不同的声音片断,这些不同的人,在不同情绪下的声音片断蕴含着不同的声音特点,比如高兴的情绪下,声音是甜甜的,好听的等等。幼儿通过倾听和感知,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这不仅为幼儿准确地变声打下了基础,而且也激发了幼儿自主地去讲述、模仿不同情绪下的不同声音。
《避开猫的方法》活动运用绘本贯穿始终,将一节数学活动引领的有声有色,通过利用书中图表这一主题来加强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专家对活动区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讲座让我深切的了解活动区其实是一种开放性、低结构性的活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能力为导向,自主行动,摆弄与操作,探索与发现,交流与分享等追求过程的活动。活动区的材料可以用幼儿作品取代教师的制作,把活动区完全还给孩子。
幼儿园观摩课学习心得体会
此次观摩的课程内容是科学领域和音乐领域教学活动,而在六大领域中我认为科学领域是最难组织和施教的,特别是公开示范课,在选材和施教中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太多,施教中的语言组织不当可能导致孩子们的口无遮拦泛泛而谈,对教师的教态、语速、语感、情绪要求特别高,对孩子的掌控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在本次活动中,我们真的是大开眼界,让我见识了两位老师的业务能力、组织教学能力、驾驭课堂能力,更多的是看到了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些新的理念,包括他们的选材,教法及最后的评价都值得我们学习:
一、互动
感受最深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过程中教师更注重的是生生之间的互动,把互动的空间留给孩子,因为孩子们之间的经验分享与交流,更能为幼儿所接受而教师在互动过程中贯穿于幼儿情感、认知以及兴趣 能力的培养。
二、自由探索
教师能够深入挖掘孩子的潜力,让孩子在自由的探索中变被动为主动,深入活动其中。真正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王梅老师的科学活动《空气阻力》中,教师放的很开,整个活动就是以孩子自己提问题、孩子自己想办法寻找答案的形式贯穿于其中,从导入活动的了解职业介绍所的意思到故事教学中的由浅入深的提问,再到最后的自己尝试做职业介绍所所长。教师都是让孩子自由的想象,自由的探索,而在此过程中,幼儿体验到的乐趣和获得的感受都是教师的教所不能替代的。
三、精彩的鼓励语
教师在鼓励孩子时,能够及时肯定,不用泛泛的鼓励语,教师要能够运用准确地语言把孩子的回答鼓励在点上,尽量不重复孩子的回答。从孩子的回答中找到亮点,发掘孩子的闪光点,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在音乐活动《两只小鸭》中,臧老师的鼓励语就运用的非常到位,既鼓励了孩子,又起了小结的作用。
四、情感的发展
注重幼儿情感的发展,在小班音乐活动《两只小鸭》中,整个活动都是以两只小鸭为主线,而且在活动过程中,情感的教育渗透于整节活动,看似平淡的活动却蕴含着很深的寓意。
五、教师的教态
教师的教态自然、大方、不做作,发自内心地情感流露给人亲切感,很容易拉进教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六、活动的组织
教师语言组织上精炼,在活动的环节设计上不拖沓,不花哨,环环紧扣。教师的提问适时,恰当。在活动的组织上,教师能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这次的观摩活动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执教老师对课改理念的把握、教学材料的选择、活动中的(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学习心得及体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学机智、以及活动后的反思,都显示了她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好地专业化水平。由此我体会,必须在每日活动中认真对学习材料深入分析、只有不断实践、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才能灵活掌握教学机智与应答、以及活动后认真反思是促使自己专业化水平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于幼儿园观摩课心得
上星期五早上发现顺顺有点低烧,并且咳嗽了几声,于是没有去幼儿园,在家休息了,星期二是幼儿园的观摩课,请家长来观摩小朋友的幼儿园活动。顺顺虽然没有完全痊愈,但是我觉得观摩课是很好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情况的好机会,还是早上带顺顺去幼儿园参加了。
教室里布置了娃娃家、公共汽车、医院、银行、超市、糖果屋,给小朋友们进行职业体验。不过由于我们来得很晚,没有时间体验很多。顺顺来到教室,首先把自己的照片插到公共汽车上,然后当司机开车子。一会,我提示顺顺可以去做医生给娃娃看病。顺顺来到医院,因为里面已经有三个孩子,比较拥挤,顺顺又去娃娃家玩了一会。
戴老师要求小朋友们把玩具送回家,小朋友们围坐成一圈,戴老师提问题,小朋友们,你们都做了什么啊?孩子们举手回答,一个女孩子回答得很好,做了医生,给娃娃看病。给开药等等。两三个小朋友答好后,开始户外活动阶段。
首先是女孩子骑羊角球,运送小玩具,男孩子踢足球射门,玩了一阵后,男孩女孩交换玩具。然后是做操,小朋友们手拉手围成一圈,配合音乐做操。
这个过程中,顺顺还是比较愿意参与,喜欢各种活动。在唱歌做操的过程中,还和旁边的小朋友通过眼神和表情互动。但是我发现,顺顺的确有王老师跟我讲过的问题,就是干事情慢吞吞。老师让小朋友们围成一圈做好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很快地坐下来,顺顺却慢吞吞地,还东看看西看看,在一个位子上沾了一下又起立,小朋友们都差不多坐好了,她才算找到个空位子坐下。出去户外活动的时候也是这样,不知她是有意还是无意,排队排在比较靠后,走出去后,小女孩们玩羊角球,等我出去看的时候,发现小朋友们都在玩球了,她还站在那里,剩下的两个球她嫌太小,
可是别的球已经被小朋友拿光了。实在没办法,小球就小球了,按照游戏规则,要骑着球运送小布偶到另一边的大箱子里,箱子里的布偶有各种动物,顺顺在这边又开始挑挑捡捡了,在我的督促下运送了一个过去,回来又开始挑,还主动为别的小朋友挑布偶,可是人家根本就不需要。哎,这孩子这性子也不知道是随谁啊?
其实也不能求全责备,全面地来说,顺顺还是有很多很好的品质的。比如说她做事很稳,一次在游乐场玩滚小球的游戏,小球是椭圆型的,必须要竖着滚,才能撞到洞洞里获得积分,我告诉顺顺玩法后,我尝试地玩了两个球,都失败了,因为我性子太急了,心一急手就不稳。而顺顺慢条斯里地,稳稳当当地,居然个个都撞到洞里,最后还获得了个小奖品。我不得不叹我这当妈的还不如三岁半的女儿。
还有一次是单位发票子组织小朋友去看皮影戏《火焰山》,小朋友们都获得优待,坐在最前排,看戏的时候,多数孩子都在左顾右盼,前跑后跑的,而顺顺却很坐得住,乖乖地坐在那里前面看戏。不过我相信她一定是看不大懂,因为我从来没有给她讲过西游记的故事,我还是自己坐不住,主动跑过去陪着她给她讲剧情。
十全十美的孩子没有,可能有些时候是优点,在有些时候,就成为缺点。如何引导孩子,需要很高的智慧,如果仅仅为了孩子能暂时地获得竞争优势,而指导她一意争先的话,可能会抹杀孩子本来很好的性格,也不利于培养她好的性情。
我很高兴能有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这次学习有幸参观了上海市“东方幼儿园”与“奥林幼儿园”,还观摩了多名名师观摩活动与听取师大的专家讲座受益匪浅
在活动上,蒋静老师对绘本教学内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补充、修正了我原有的观点,提升了我的理论高度。以前,我并不知道幼儿园课程里还有绘本教学这一项,我认为那就是故事教学。在观摩活动中共听了《艾玛捉迷藏》、《十一只小猫做苦工》、《图形一家人》三堂绘本教学。我被这几位老师挖掘绘本,以及研读绘本及出色的教学设计所深深地吸引。
这次外出学到不少,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五
4月19日至20日,我有幸参加了珠琳镇中心学校2018年“青蓝双馨”工程教学观摩活动。此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此次活动以公开课、示范课、展示课为载体。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开展,听评课教师按要求分组做好听课记录,写好评课稿,采取议课的形式,直面而谈,帮助磨课教师磨掉“毛刺”。磨课教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求形成“优案”,展示第二次公开课。
周程仙老师以一首动听的《虫儿飞》带领着孩子们进入《我是一只小虫子》,她的课堂亲切自然,孩子们兴趣盎然。刘武现老师,杨志双老师用几幅漂亮的小虫子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引入课题《我是一只小虫子》,杨老师温文尔雅的言语,呵护着每位孩子的心灵。刘武现老师的课把孩子的笑点全集中在一起了。学习生字时,也是笑点不断。就让它尽情地失控吧。孩子们把这节称为“搞笑课”。同样的课题不同的教学风格。李琴老师的《数学广角—搭配二》以一条主线展开教学设计,并利用文山州庆60周年图片告诉孩子们数的组成,带领孩子们从穿衣服,吃早餐,去游乐园玩耍,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廖子才老师以自己的穿着打扮告诉孩子合理的搭配是一个人良好形象的开始,从而进入课题《数学广角—搭配二》,廖老师把实际的衣服带入课堂让学生动手搭配,享受到学好数学带来的巨大成就感。马俪芹老师以一个闯关游戏开宝箱为主线,数字的组合密码,衣服的搭配都是通过游戏来完成教学,让孩子们在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享受助人为乐的乐趣,享受到学好数学带来的巨大成就感,让学生能更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同一课题,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肖廷丽老师的一节《她是我的好朋友》从初读——细读——精读,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人物内心的思想内涵,受情感的熏陶,最后升华情感。教学如行云流水,通顺流畅,把学生带入课文中的意境。肖老师语态亲切自然,落落大方。刘忠老师的一节《金色的鱼钩》我们看到的是朴实之美。回归本色,呈现常态、朴实之美。一句话:简单且实效。我上的《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师教得扎实,学生学得有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放手学生又有效调控课堂。并在游戏中深化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课堂气氛不好,知识点讲解复杂,时间把握不足等等,我要向其他老师学习。
我最敬佩的就是廖副校长为我们带来的《认识小数》,一个
概念性的课,被她讲的生动,清晰。整节课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运用直观演示,用尺子画一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鼓励性语言,营造出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自发的掌声,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师生交流平等、畅通、有效。学生的笑容挂满脸上,知识记在心上,廖老师的课堂精彩极了,她是我的偶像,不管是上课还是平时的工作都很出色,她的身上有许多我学习的地方,向她靠齐。
此次活动对我提高很大,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他人的优教育的路上不再孤单,有这么各团队在引领着我们前进,希望我们的团队更上一层楼,希望以后自己可以抓住更多机会提高自己,磨去棱角,改变自己。加油吧!
6.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六
体会之一:关于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室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能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体会之二:关于数学教学生生活化的问题,数学课教学必须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对新知识的引入或巩固都要注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会之三:是两节课的上法。大家都知道“复习课最难上”,这次听了一中老师上的函数复习课,通用投影仪和几何画板的设计方法的有机结合,把学生作业和课堂例题一起穿插经行,给我启发很大,这也是他教学设计之独特巧妙。上课的生动、幽默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体验,是一堂精彩、成功的复习课。
体会之四:关于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在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7.关于体育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七
面具课在欧美国家的表演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这门课程对于训练演员的内外部素质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和帮助。但是, 在我国的表演教学中, 尚没有开设这门课程。通过我自身在美国的学习和观摩, 我对这门课程有着切身地体会和收获, 在这里我想对“面具课”进行了一定的介绍和自我的思考。
茱莉亚音乐学院戏剧分部 (THE JUILLISRD SCHOOL DRAMA DIVI-SION) 表演专业的面具课程, 是最早在表演专业开设面具课程的几个美国戏剧学院之一。如果要说起将“面具”运用到演员的表演训练中去这个历史, 就必须要谈到两个人。
雅克·科波 (Jacques Copeau, 1878~1949) , 法国导演、演员、戏剧革新家、作家。他重视对演员进行各种训练, 如形体动作、即兴表演、诗歌朗诵、声乐等, 在现代西方戏剧传统中, 将面具训练作为演员训练的传统, 始于雅克·科波。他感兴趣的是找到一个方法来唤醒演员的想象力以及创造一种存在的表演状态, 演员要专注于向观众讲述一个故事, 而不总是关注自我的表演。为了达到这样的表演状态, 他在演员训练中使用面具。
迈克尔·圣德尼 (Michel Saint-Denis, 1897~1971) 是雅克·科波的侄子, 将他的演员训练进行发展, 特别是对演员进行面具训练, 带到了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的戏剧分部。他的主要影响来自于他的叔叔, 雅克·科波, 以及在某种程度上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影响。
面具作为演员训练的一种方式, 从雅克·科波的潜在意识里酝酿到认识到, 到真正运用到演员的训练之中, 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情况下产生的。在一次排练的过程中, 科波绝望地发现, 一位生活中热情奔放的女演员, 在排练场里却是身体僵硬, 语言似乎被冻结, 甚至都不能移动自己。科波拿出了自己的手绢, 蒙住了女演员的脸, 他注意到女演员的身体立刻被释放了, 就像一个具有表现力的乐器。当演员的脸戴上面具, 被隐藏起来之后, 演员的内心就少了很多胆怯, 自身的感觉更加自由、更加大胆、更加真诚地表达就很快地出现在演员的表演中。戴上面具的演员将自己的内心本能化、简单化地扩展到自己的身体, 这些都迫使演员努力地将自己的感受用一种极致的方式进行表达。即使没有看到她的脸, 但是我们看到并感受到了她作为演员的所有努力。这一次偶然的实验, 科波立即把这种方式投入到自己的剧场工作和演员训练中去了。
面具课程的训练实际上包含两个核心的线索。一是通过对于形体的训练使得演员的身体能够完全成为富有表现力的创作工具, 并且在不断地训练过程中打磨, 找到身体表现力的无限可能性, 同时让演员自身对于自己的身体的控制能力加强。二是通过更多的演员内部途径建立起演员对于现实主义性格化的能力。这两条线索的建立实际上要求演员内外部融合, 形成一个整体的创作模式。这个训练方式是一定程度上基于斯坦尼斯拉斯基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 这个训练是一个要求演员全身心的训练方式。很多接受这个训练的学生认为, 这个训练方式使他们在形体、声音、理智思考、想象和感性表达等多种能力上有所获得, 并且使他们有能力去面对多种形态的戏剧表演创作。
二、“面具课”观摩所得
我在观摩整个面具课的过程中发现, 这是一个老师和学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探索”对于这门课程教与学来说, 是主体精神, 是对于人最本能的原始状态的一个探索。
可以说“面具课”实质上是一种表演的即兴创作。“即兴”使得演员在一个场景之中生活, 演员对于这个场景 (规定情境) 的信念使得演员减少了对既定文本的依赖。在这个过程中, 实际上在对于一个演员的心理技术的获得进行训练, 逐步使演员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获得解放自己的潜意识的力量。演员的表演创作必须在, 通过这个“信念”所给予的客观情境与演员自身特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帮助学生找到这个平衡是面具课教学的关键所在。
圣德尼认为表演的本质是“转换”, 其实也就是我们经常会提到的“由一个活人扮演另外一个活人”。他相信演员的训练不得不从打开演员的自我开始。一旦学生演员已经开发了一些肢体技能和一定的表演自信之后, 面具是一个理想的学习工具。它帮助演员进行“转换”, 但又不隐藏演员的自我特质。它将帮助演员的注意力, 减少他的自我意识, 加强他的内心的感受, 和导致并发展他的肢体能量向外的戏剧性表达。在练习中教师一直对学生强调清晰的意图、行动和感觉。而演员在面具的制约之下, 特别是面具剥夺了他们的正常模式的演员表现力———脸和声音, 迫使他们只使用身体的交流。
面具训练的开始, 为了感受身体与其它客观事物的联系, 在教师的带领之下, 学生将身体变形成一种更接近于动物的体态。躯干接近地面, 用四肢支撑着身体在地面上四处移动。学生在支撑着他们的身体的同时, 时而用一种在公共场合下不会使用的方式去碰触自己和别人。我个人觉得这种方式让我们变得赤裸并且可以抛开一切来自于这个现代社会的束缚。它将学生带入一种无需羞愧的, 无拘无束行为方式之中。在这样的状态之下, 练习要求:
1. 探索五种感官。学生们被要求对客观世界的一切进行感受。探索物体的重量感, 质感, 形状和功能。接下来, 他们必须经历一定的生理感觉如疲劳、热、冷等。
2. 简单的肢体行为如投掷, 提升和牵引对象。
3. 一个简单的情感动作 (如“炫耀”“祈求”) 与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结合。或一个行为过程的表达。
当学生个人的基本训练状态被带动起来以后, 与对手和整个集体之间的互动就要开始了。这是一个初步建立并深入的过程。对“原始”状态的探索是由教师启发, 学生从建立自己的思想意识开始, 依次蔓延到全身, 最终形成个人与对手, 与整个集体之间的交流。被训练者必须渴望冒险, 并且不断向内心深处进行挖掘。在训练中不论是个学生个人还是整个集体都相互交织、转换, 而这一切都是基于一种非约定俗成的无限可能性。在没有语言的情况下, 训练的主体之间可以做到相互交流和相互协作。在训练过程中, 学生即兴创作的故事被发展起来, 生活的种种可能性被显现。
学生为了试着将训练中的收获, 运用到表演的创作中, 要努力将面具制约下的感受印在自己的身体记忆里。无论在表演创作中进行任何一个角色, 总会有一个不变的核心, 真实地表达着任何一个角色的行为。这些练习将会带领学生找到通向对这个人物最真挚的反映的道路, 而不是演员自我操纵的虚假的所谓真实。这种工作的方式帮助演员摆脱了理性的分析, 让演员不再去考虑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担心自己是否做对了等问题。取而代之的是, 演员开始被自我的直觉所驱使, 并且渴望得到更多。
教师对于面具课的教学必须要求学生, 把握住尽可能打开感知而进行的自发性创作。在这种情况下, 是不允许构思的,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要立即进行及时即可的反应, 是最本能, 最真实的反应。而学生只需要通过简单的呼吸, 努力感受想象中的环境, 并且充满好奇心地去行动, 愿意冒险, 自身的创作可能性就会被打开。
三、“面具课”的思考
在面具之下, 演员的即兴创作实际已经具有了人物的特征, 这个特征是演员用自身对外界的一切感受建立起的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实际上, 当演员在面具之下, 当自身的情感和欲望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 人的本能意识就会想要去表达, 这样大量的肢体动作和微妙地身体语汇就会产生。演员就用自身带动了面具, 这个生命的产生就是令人信服和明确的。
1.
根除陈旧而直白的表面化的行为举止的滥用, 和僵化的表现模式。培养学生开发和创造具有想象力的, 真实性心理冲动激发下的行为举止。
2. 心理的带动, 使演员意识到, 永远对于表演创作, 特别是人物心理层面的表达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让演员在创作中, 建立起对这种无限探索和激发自身可能性的意识。这个过程是一个从外到内, 再从内到外的完整的角色形象的创作过程。
3. 消除演员过多的自我意识, 使学生意识到身体的能量, 它关系到身体与空间, 和讲故事的可能性。
让演员学会运用自己的身体来建立与对手、与空间、与情境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我们强调演员一定要创造有性格的角色, “没有性格特征的角色是不存在的。”通过“面具课”的观摩, 我感受到, 面具课实际上就是在训练演员性格化的能力和再体现的途径。这个训练的价值就在于, 要求演员建立起, 身体与面部之间存的一个永恒的对话。面具要求演员去接受面具本身来给自己的能量, 并且允许这种能量能够进入到自己全身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细胞。面具训练应该直接作用到演员的身体上, 演员从而找到一种控制自己身体的方式———特殊性格气质的身体姿态语言。同时演员也应找到一种更具有戏剧性的风格化的再体现途径。人的气质、性情、性格是一种倾向, 是存在于身体和心理上的, 是生活经历中日积月累而产生的过去或是现在的习惯。一个倾向就意味着, 身体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形态, 心灵是怎样一种释放方式。
我相信, 当我将这一训练应用到规定的剧本中时, 它将有效地帮助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排除害羞, 被审视, 一种难忍的尴尬或是自觉的丑陋感。它让演员能够突破自我的界限, 并且让演员以一种毫无羞耻感的方式, 尽情的表达了“我”与角色的感受和需要。面具课的训练, 将演员的注意力放在对手以及演员自身本能的直觉。剧本规定情境的注入, 更加强化了演员的洞察力, 去体会角色的情感状态以及当下所处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 演员完全感受到了这种“原始”的状态和交流, 演员不再审视自己, 而是富有艺术性的存在与生活, 并且在此过程中有了很多新的发现。最终形成的表达是非常原始, 未经雕琢的, 竭尽所能的运用演员的身体和声音, 而体现为最为真实的角色生活。
总而言之, 当一个人的脸戴上面具之后, 所隐藏的人最本能的胆怯与羞涩, 取而代之被彰显出来的是大胆地表达和自由自在的感觉。这本身就为表演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创作状态。“面具”这个宝贵的工具在练习过程中, 要求训练者抓住一个简单的动作, 并努力让这个动作无限地进行扩展, 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性格化”的人物的真实生活, 并迫使演员在这种真实中, 去找到某种自我感觉被极限表达的自由与畅快。
摘要:面具课在欧美国家的表演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这门课程对于训练演员的内外部素质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和帮助。但是, 在我国的表演教学中, 尚没有开设这门课程。
关键词:音乐学院,戏剧表演,面具课设置
参考文献
[1]Jacques Lecoq.The Moving Body.Methuen Drama, 2009.
8.参加体育教学观摩课面面观 篇八
关键词:观摩课;分清主次;详略得当;积极参与
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如何抓住学习与交流的大好契机,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呢?对此,笔者体会颇深。现将“听课前”“听课中”和“听课后”的一些体会与看法浅述几点,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积极争取,精心准备
由于地区间的差异等原因,举办的体育教学观摩课的次数、级别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有机会出去参加听看课或研讨等活动时,要积极主动地去争取。因为有的学校体育教师很多,不可能都派出
去,所以当有这样的机会时,一定要积极争取,然后做好精心准备。如往返车票的预定,食宿的安排,由于地区、气候差异导致衣物的增减,听课所需的笔、记录本、U盘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考虑带摄像机——这些都将有助于提高听课质量。
二、目的明确,分清主次
在很多观摩课活动的现场能看到这样的情形,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同行相聚在一起,有的是同学,有的则是朋友,所以在组委会介绍本次活动的一些情况时,如介绍与会的领导,举行本次活动的目的意义,或活动的具体安排等相关事宜时,“多年不见”的同学、朋友就在下面开小会,继而在听课看课时边看边说,边听边聊,甚至有的中午就开始“把杯问盏”,导致下午听看课时满面红光,或是缺席,这种情形的出现就是没有搞清楚参加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任务是什么,听课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抓住重点,详略得当
大多数参加听看课活动时都是“个人行为”,即每个人都是自己听自己的,自己看自己的。这就要求我们参加听看课的老师一定要清楚地知道从哪几个方面来看课,通过这节课,重点是想学习和借鉴哪些方面的知识、经验。记录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详略不分。
曾听过这样一节示范课:武术课上40名学生个个生龙活虎、
身姿矫健,劈腿动作轻轻松松一压到底,拳法、腿法功底扎实到位。虽然这样的课,让每位听看课的老师感觉遥不可及,认为上课的学生都是校武术队的。但给我的最大感触还是出课教师扎实的基本功,上课时饱满的热情,优美的动作示范以及幽默具有号召力的语言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四、积极参与,认真评课
听完课后往往都要进行评课,还会让出课老师阐述自己的教
育教学理念、本节课的设想、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等等。还有一些观摩课会邀请到知名专家在课后对出课教师的课进行点评,有时也会组织研讨,这都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所以要珍惜,更要积极参与。常见听完课一哄而散、打道回府的现象。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有些课靠“看”是看不透的,只有在评课时靠“听”和“说”才能更好地领悟其精髓。
五、及时总结,及时运用
听课的根本目的是学习,是借鉴,是提高,是取长补短。所以,听课时我们尽可能地做好笔记;听课归来,要静下心来,参考着出课者的教案及自己的听看课记录,把看课的当时情况再过一遍电影,仔细推敲,将所学来的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经验写到课时计划中去,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运用和改进。
从事体育教学近二十年来,听了或看了好多节课。学了好多先进的理念、好的教法,提高了教学能力。回顾十多年来的新课改历程不难发现,改革越向深层次推进,来自体育教师的压力就越大,无论如何,体育教师专业能力高低决定了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面对新课改,只有用自己的良心与智慧守好课堂,专心研究,苦练基本功,才能成为新时期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简编本.1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9.识字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九
XX年11月1日——3日,我有幸观摩了在XX市XX中学XX分校举办的第五届七彩语文课堂教学大赛。本次活动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国家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苏教版教科书编委会、XX七彩凤凰母语发展基金会主办,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和XX语文杂志社共同承办,本次大赛到场观摩的代表数量高达4000余人,人数众多,气氛热烈,规模宏大。参赛内容为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1-6年级各册的识字写字课和阅读课的第一课时,无论是哪个年级的教学都要体现“识字写字教学”。各地小学语文精英齐聚南京,流派纷呈的教学风格尽情绽放,课堂上参赛的老师以水一般的柔情,唤醒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把抽象的符号读成了悠远唯美的故事,把平面的文字转换成了一幅幅优美的图画。选手们扎实的基本功,灵活的课堂驾驭能力,精讲巧问,把识字写字巧妙地融合到课文教学中,每节课都给现场的专家、评委及听课老师以深刻的影响。
识字教学中要注意悦读、理解、习字三方面的结合,学生才不会觉得识字课枯燥泛味,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一、悦读,教师要创造好的学习氛围。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老师们采用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调动全体同学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把激励性的语言无痕的渗透在每一个环节中,唤醒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在读的时候教师们组织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和开火车读,既关注了学生个体的提升,又注重整体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百读不厌。
二、理解,为学生建立学习的动机,每一个教师在进行词语的教学时,都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加以感悟、理解运用,把枯燥的生字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正真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三、习字,教师们做到现学现查。在教学书写时注意从读贴、范写、描红、临写、评价、改进六个方面指导学生书写,做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特别注重独体字过渡到合体字的规律进行教学,在教学书写中不只教学生识字写字,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做到“字如其人”,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低年级是养成学生写字的关键时期,通过本次的听课活动,我觉得要想提高学生的写字质量,教师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要掌握好课堂这一把钥匙,要把识字的钥匙交给学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热爱识字、写字。在今后的教学中,识字教学中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教师要注重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理解、自我调节的能力都较低,所以教师要从和书写相关的各个环节抓起,例如:书写时的姿势、桌上物品的排放,书本的保护,书写时的力度,教师都要一一讲解,并且尽量使用直观的语言,让学生学懂、并掌握,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从而受益终身
2、教师要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巩固。学生形成了好的书写习惯,还需要在长期稳定的环境中进行巩固,教师要做到反反复复的抓。在第一、第二、第三学段教师每天要有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随堂练习,要坚持,做到天天练,在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书写意识,提高写字的效率。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不容易专心,教师在写字初期可以放一些精心凝神的音乐,来舒缓学生的心情,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的增强,写字习惯稳固之后教师就不用再放音乐了。
3、教师要注重书写技能的指导。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低段写字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学生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教师要从教会学生认识田字格的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让学生在书写时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注意间架结构,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做起。
4、教师要注意为学生提供示范。在写字教学中,因为学生模仿性较强,所以教师的示范是一种很好的指导策略,如教师可以端坐投影前范写重点字和难点字,率先垂范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通过教师的范写,学生能静观默察每一笔的要求。其次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写字活动,组织学生的全员参与,抽取好的作品为学生做示范,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树立学生写字的信心。
5、在书写教学中要做到及时的评价。在书写时,要充分的利用范字,将格中字变为眼中字,眼中字变成心中字,心中字变成手中字,养成好的习惯,使学生懂得一步一步认真做,不断丰富写字知识,培养写字能力,写出一手好字。教师还要趁热打铁,不仅要关注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要及时让学生学以致用,做到当堂写、当堂评,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再写、再改、再评,让学生在不断地感悟中把字写美观、写漂亮。
6、识字教学要注意字的音、形、意、写的结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识字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把握语文教学的基准,做到识字与阅读的融洽。
活动结束后,原南京市教研室主任汪笑梅用了四个字对所有的参赛老师进行了总评:他说教师要做到智、度、悟、让四字结合。“智”体现在教学活动是智慧的活动,教师要创造机会,发现机会,找准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度”面对文本信息的丰富多样,教师要把握好课标、文本、教学方式方法的分寸,做到各年段有程度差异,注意教学的深度,抓住文中的细节,注意原则,把握学生现有条件所能体会的意思,不要太深也不应该太肤浅;“悟”就是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的发现学生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学习并不难,它于生活,为生活服务;“让”其实就是把学还给孩子,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来识字、写字,只有教师懂得让,学生才会给你一个精彩。
10.省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观摩心得 篇十
2012年9月19-21日,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通过这三天的听课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与此同时,我感受到了自己和优秀老师的现实差距,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英语教师的风采,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深厚的教学功底。虽然这些老师将讲课的风格各异,水平不一,但是其实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借鉴的优点,找到差距和自身的缺点。本期活动为期三天,共16节课,每个地市都有优秀教师参加,更有许多优秀的专家来予以当场点评。下面我就来谈一下我对这次优质课听课的一些浅薄的认识:
感受之一:此次观摩会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组织严密,科学、公正、公平、公开,选材新颖,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且注重了对教材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着淡化比赛、着力强化研究氛围,这次研讨对每一个到会的老师的专业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感受之二:是来自全省各地的老师们的学习热情,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深深地感染着与会的每一个教师。这次评选规模盛大,听课教师来自全省各地,无一不在认真地记着笔记,学习经验。
感受之三:是来自授课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精致的课堂艺术和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师自身良好的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在几天的听课中,我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点:
1、参赛课充分体现了英语课标意识,突出了三维目标。高度重视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高度关注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很多开放性的问题,给了学生很多思考、想象和
表达的空间。
2、参赛教师打造出个性化教学风格,极好地展现个性魅力,口语流利,发音地道,语调优美,词汇丰富,表达流畅,把英语课堂打造的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3、教态亲切自然,表情丰富,很富有感染力,课堂的组织、调控能力很强,能轻松、活泼、潇洒的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4、教师亲和力的自然流露帮助顺利的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借班上课中,参赛教师运用课前几分钟的活动,如:老师的自我介绍,欣赏歌曲或视频,和同学们问好,介绍家乡和学校,帮助同学们分组,赠送学生实物等学生拉近距离,大部分老师的互动做的有声有色,学生参与积极,为正式上课师生之间的有效配合大小了良好的基础。
感受之四:是教学内容设计扎实有效,环节紧凑,导入恰当,过渡自然,总结活动大胆创新,任务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我们本以为这种大型的比赛教师会各显其能把内容设计的很花哨,其实恰恰相反,大部分教师的课上都很平实,每个环节都着力于学生更扎实的掌握当堂课的内容,每一项活动任务的设计都关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
感受之五:是授课教师不管是问题的拓展还是任务的设计注重了情感渗透。新课标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老师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和知识技能,还要体现“寓情感与教学之中”的教育理念。因此,类似于OK,Very good,Wonderful ,Well done, Excellent ,You didi a good job!这些表扬鼓励的话语在课堂上随处可见,只要学生积极回答了问题,就对其进行鼓励,并且多数来时对回答不上问题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提示或帮助,这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的设计和讨论,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例如,淄博实验中学的周新雅老师在Summary部分问学生:Would you like to take gardening as a hobby or a career? 且发出倡议:Love Nature and Enjoy Our Life.这种设计会引发学生的自我的道德追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之情。
感受之六:是学生参与面广,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设计,梳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听课我们发现教师的教学理念都发生了转变,把整个课堂还给了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多采用小组竞赛的模式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了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回答个A、B、C、D的问题大大减少。
感受之七:是参赛教师都巧妙的使用多媒体,但课件并不花哨却非常实用,效果也非常好。,真正做到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作用。有的老师适当的引入实物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扩展课堂信息的交流容量,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了形象、生动、有趣、地道的英语语言环境。
感受之八:是丰富多彩的阅读课模式,我们泰安一中的赵老师所采用的“总-分-总”阅读模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种模式思路清晰,层层推进,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深度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能深层地与文本及作者对话。在词汇的处理上,参赛老师也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阅读中出现的陌生词汇一定要处理,可通过课件提前处理,也可结合文本,通过上下文猜测。在这方面,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的冯喜红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感受之九:是就教学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和大一起探讨
1、不能过分关注个人教学任务的完成,强行推进教学环节,而忽略对学生思维的关注,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代替学生梳理、归纳知识,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习效果。
2、课堂教学评价有行但缺少实质性的东西,对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不能不处理。
3、进一步优化阅读课流程。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本,语言的输出与输入比例要适当,不能脱离文本,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我们今后要在阅读课教学上,开动脑筋、下大气力做好三个层面的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11.传统教学观摩与课例研究之比较 篇十一
关键词园本教研课例研究角色定位比较
一、传统教学观摩与课例研究的比较
(一)传统教学观摩评议片段。
定期组织园内外教学观摩与评议活动,是幼儿园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例如,以教师对打击乐活动“洗手帕”的观摩评议为例:首先,教师集中观摩打击乐活动“洗手帕”;其次,组织教师对活动进行评议。包括:执教教师向评议教师介绍活动的目标;园长请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评议本次打击乐,活动最后,由教研员总结。
(二)课例研究的片段。
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组成音乐课例研究小组,由业务园长做研究的负责人,选择骨干教师为组长,通过问卷调查的办法,梳理出共性的问题——“音乐活动中如何增强师幼互动的有效性”,以打击乐活动“进行曲”为载体,采用“一课三研”的方式展开课例研究。
第一研:研讨前,由主持人发出教研公告,包括研究话题、研究时间、研究地点、研究形式等;研讨中,请教师结合自己学习体会,分析增强师幼互动有效性的策略;研讨后,达成支持师幼互动有效性策略的共识:(1)与音乐作品相一致的情感态度方面的支持;(2)提供与活动相关的经验支持;(3)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思考特点,提供思考方面的支持;(4)环境和材料方面的支持。
第二研:(1)发布教研公告(对执教者提出实施的思考,如:在打击乐活动中为良好的互动提供了哪些支持的途径?支持的依据是什么?);(2)分发观察记录表,对参与观摩者提出观摩任务;(3)观摩大班打击乐活动——进行曲;(4)反思与研讨。由主持人提出本次研讨的具体内容,引执教者反思,请观摩者用观察到的案例,分析是否促进师幼的有效互动,并对活动中的游戏策略进行分析解读,主持人综合分析并达成共识。
第三研:根据二研调整的案例让教师再次观摩研讨,解决出现的问题,共同梳理出打击乐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方式。
二、课例研究的比较优势
通过对比上述两个片段,不难发现课例研究有其明显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以问题为中心,体现教育行为的跟进。
传统的教学观摩与评议活动往往是以“评议”的形式结束该教研活动的,课例研究克服了教学观摩与评议的盲目性。以教师现阶段的共性问题为中心,注重教育行为跟进这一必要的环节,让参与者特别是执教者再次验证和内化有关观念与做法,在新情境中反复迁移运用,通过“行动探索,反思调整,循环推进,不断提高”的研究程序,促使教师的实践智慧在一次次的研讨中提升,在多次实践中获得专业的发展。
(二)强调教师间的合作意识培养。
课例研究构建了一个动态的合作学习、反思学习的研究主体,为教师们提供了学研共同体平台,虽然教学观摩与评议活动都是以集体的形式进行的,但这一“集体”的性质更多的是带有行政管理的色彩,而非自愿性。其难以形成一种相互信任、尊重、坦诚、开放、分享、互惠的合作关系,教师间所处于的是一种更为真实的激烈竞争氛围中。更多情况下是大家尽可能地避重就轻作一些不伤和气的点评。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教师间合作意识的营生。而课例研究全过程体现了不同层面专业引领的协同活动。需要专业人员、园领导、教师之间的理解、协调、默契及共同的价值追求。?整个过程就是教师积极参与的一种互助互学过程。。
三、课例研究中的角色定位
(一)园长的角色定位。
1.良好研究氛围的营造者。教师自尊心和好胜心都较强,因此很多教师不敢面对课例研究活动展开讨论,生怕自己被评得一无是处。园长要准确把握好教师的这种心态,应在“研”字上下功夫,要重研究轻评价,引导教师把关注点集中到研究的问题上,创设集体研究的良好氛围,尽量减少和避免对教师个人“甑别优劣”与“甑别等级”的评价,将个人的评价变为对集体行为的评价,这样就能使教师们在研究活动中没有顾虑,真正做到相互研究,切磋交流,快乐地投身于研究之中。
2.研究活动的参与者。教师是课例研究的主体,作为园长除了是宏观上的规划者外,还应该是微观上的实践参与者。虽然在行政职务、经验和学识水平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教师,但园长要摆正心态,放下架子,不以园长自居,不以权威压人,在研究中,园长和其他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与老师们一同探讨教学实践中共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3.研究过程具体的指导者。虽然园长是以与教师平等的身份参与研究,但其思维水平应该是代表全园的最高水平,作出的活动分析应该对教师能起到指导作用,这是对园长能力的要求。作为研究过程中的具体指导者,园长应尽可能做到:观点鲜明正确,有助于教师澄清模糊认识,促使教师不断更新观念。
(二)执教教师的角色定位。
1.研究信息的提供者。对于研讨活动的其他参与者来说,执教老师应该是有关问题的“专家”。执教老师根据自己对共性问题的理解,以有别于传统意义上供大家甑别好坏的具体课例的展示形式,给研究者提供了具体、深入、全面的活动信息。活动进行时,执教老师所提供信息的深度与完整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他研讨人员对活动的理解和判断。
2.研讨活动的“抛砖引玉”者。研讨中执教老师总是针对共性问题先进行自我反思,反思不仅局限于执教活动的过程,而且在于让其他研讨人员了解其思考、设计的过程,了解其在活动中围绕问题所采用的策略及所做的思考,从而使其他参与者把握执教者的意图、观念和思考过程,这样会使研讨活动更针对性,有利于将参与者的思维引入与研讨目标相一致的情境中,使参与者将时间集中在课例上,聚焦于核心问题。
3.自身成长的“直接受益者”。在研讨中借助同伴的力量,针对问题和课例展开思想上的碰撞,让每位教师为解决问题贡献自己的智慧,并针对执教者的课例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有利于执教者提升其教育理念。
(三)观摩教师的角色定位。
1.有思想的参与者。在课例研究中研究小组的成员针对核心问题,在研讨的前期时进行了相关理论的学习,教师们查询资料,结合自己的实践中或学习的案例分享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力求在研讨时做个有思想准备的参与者。另外,有思想还体现于观摩过程中的认真倾听,详细地记录活动的主要程序和有意义的案例,这样有利于观摩者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提炼和总结经验。
2.执教教师“协助反思者”。观摩教师在研讨中应帮助执教教师反思活动的进程,通过群体智慧的碰撞,激荡,协助执教教师对组织活动进行更深刻的反思,实现原有认识上的超越,因此作为一次课例研讨活动,其重点不应当纠缠活动细节的得失,而应当更多地落在“研”字上。
3.自身成长的“思考研究者”。研讨活动对于观摩教师有着更深刻的意义,有利于其吸收研讨中有益的经验,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在研讨过程中,观摩教师需要对核心问题进行解析,对课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互动中总结、吸纳对自己专业成长有益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反思水平。
(四)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1.研究过程的组织者。主持人一般由课例研究小组的组长担当,因此对课例中的核心问题也有一定的理解。主持人发布教研公告、安排教研时间、组织研究形式、进行研究话题的分层、推进、引导教师研讨、推进研讨的深入是整个研究的组织者。
2.研讨现场的调控者。主持人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要引导教师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当现场出现“跑题”时,主持人要敏感的发现,并再次抛出细化了的问题,引导教师运用观察到的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当现场的研讨一直在同一水平的就事论事,缺乏深入和提升时,主持人要对教师所提出的现象进行“为什么”、“怎么办”的追问,努力调控好现场的研讨气氛。
3.总结提炼经验者。在研讨的过程中,主持人必须不断对其他角色关于核心问题所做的分析和回答进行进行总结、筛选和提炼,形成团体经验,并负责对核心问题做出澄清和解解释,同时对研讨过程中所出现的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问题,生成下一次研讨的话题。
四、总结
总之,课例研究中各角色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只有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才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这个研究共同体中,才能形成合力,提升经验,更新观念,促进自身发展,从而推进园本教研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潭曼娜.浅议园本教研中角色定位[J].学前教育研究,2005.
12.关于体育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十二
一、假设反观策略
假设反观策略是观摩者在获悉听课内容后, 快速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程序的自我预构, 把自我预构的程序与现场观摩的实际程序进行综合对比, 最终形成理念对接、效果甄别和价值判断。假设反观策略有两种操作思路, 第一种思路是假设比较, 即在观摩过程中, 观摩者认为执教者在教学设计某方面存在问题, 基于自身实践经验实时进行教学设计的改进, 并记录于看课记录, 同时, 对执教者采用“我”的教学策略效果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判别和展望。假设比较的思路其实是将实时现场教学状态与预构的理想状态进行比较, 从教法手段设置合理性角度阐明孰优孰劣。第二种思路为假设情境置换, 即观摩者做出假设反思, 如果是自己执教这节课, 其效果能否达到执教教师的教学效果, 这一分析思路基于不同的情境基础, 即作为被观摩对象和观摩者所处的不同教情、学情和教学条件等特定情境, 决定了他们执教同一教学内容必然存在着不同的效果。这也提示观摩者要充分地对自身教情、学情和校情等现实条件做出到位而客观的分析, 将观摩后的优化程序服务于自己的教学, 通过情境条件的转换, 不仅收获体育教学新设计, 更重要的是把观摩所得转化为指导教学的直接“生产力”, 从而从“执行力”层面赋予了假设反观策略的“可操作”的内涵。
二、因果溯源策略
因果溯源策略指观摩者根据听课的观摩效果跟踪其成因、分析推论、正本清源、还原真相, 进而分析出究竟是何种原因或机制促使自己对该课的效果做出优劣的价值判断。因果溯源策略可以有多元的操作方法, 如“由因推果”法, 执教者在课堂上使用某一教学手段安排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观摩现场体育教师可现场做出预判, 上课结束后还可检验自己判断的准确性。由因推果的方法有“多因一果”、“多因多果”, 固然, 我们也可由果溯因, 在观摩过程中, 出现某正面或负面的效应, 我们可以由结果倒推其产生原因, 从而判断教学程序安排的效应。由果溯因的一般方法有多果溯一因、多果溯多因、一果溯一因等。应用因果溯源策略的较好时机是观摩课后立即进行现场评课, 通过对观摩过程回顾和评价, 学习他人的教学技巧, 共享观摩者对教学过程、效果诊断的评价资源。评课时, 要求教师要戒除人云亦云式的陈词滥调, 反对无理由的褒扬与霸道的否定, 本着实事求是的评价原则, 即有据可证、有章可循、有理可说。因此, 因果溯源策略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观摩时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要在体育课堂教学形散神聚的“万象”中理出思路, 把握事物的本源。
三、理念对接策略
理念对接策略就是用观摩者所把握的课程理念去分析执教者的理念是否与时俱进、科学合理。一般而言, 执教者的教学设计大多能反映教学理念和所遵循的教育教学原则、规律、原理等。在有些对外公开教学中, 执教者还会事先为观摩者准备好教学设计的文本, 其详尽的体育教学理念诠释、原理、方法和思路的到位描述, 令人一目了然。很多公开课的设计理念能部分或全部地通过执教者的教学行为呈现于课堂, 观摩者能观测到并获得印证。当然, 执教者即使未提供涉及教学设计理念的文本, 作为观摩者应做到能整合并剔析出相关操作的理念内涵。值得提醒的是, 观摩中的理念对接并不是机械的对接、生硬耦合, 而是寻求价值取向的趋同过程, 从这一意义看, 理念对接过程就是看课者在现有课标理念引领下, 通过对他人教学过程的观摩, 形成自己的所悟、所想, 提炼出对该课堂教学的优点评价、缺点分析和方法反思的中肯建议。不过, 理念对接策略的另一操作要义是, 鼓励观摩者中出现“不同的声音”, 往往正是这些“不同的声音”才真正反映出执教者教学存在的真问题, 也正是他们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至于那些对观摩课妄自下出“这节课没有理念”的观摩者, 可能是他们自身就缺乏理念, 而没有了理念的对接也就谈不上实践对接和价值认同的过程了, 这种观摩也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四、特色寻求策略
特色寻求策略, 即通过发现亮点的方法对执教者“如何呈现本课的亮点与特色”进行探索发现的过程, 这是极其重要的看课观摩要点。常态体育课, 学生的运动表现一般、平常属正常现象, 而经过精心设计的观摩课则不同, 它有与常态课不一样的特殊内涵。因此, 在体育教学观摩中, 不仅可“检索”到教师教书育人令人感动的出彩元素, 而且可鉴别出学生涌动着的激情与活力的另类效果。或许看课者并不能现时领悟执教者的教学技艺、教学风格、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特色, 在课后, 观摩者需要与执教者作必要的沟通, 让执教者对理念、设计和操作等做相关诠释与解读, 从而深化对执教者教学特色的认识与把握, 这种附加活动有益于让特色“显山露水”。总之, 特色鲜明的课堂教学最易让观摩者产生一种模仿欲, 其操作流程往往被列示为案例对象, 成为观摩者以后教学或指导他人实践时的学习范例。体育教师可选择性地“拿来”、截取、移植、嫁接于自己的课堂, 或指导他人, 或用于重复其过程的验证性教学实验。特色寻求策略的目的是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具特色, 凸显出自身教学过程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独特性。
五、重难点介入策略
重难点介入策略是在教学内容推进过程中获取执教者如何突破重点、攻破难点的方法。观摩中瞄准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的各个击破, 应当成为课堂教学观摩的重点, 一节课能否顺利地突破重点、攻破难点、抓准关键点是最能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志。教学观摩课一般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虽然某些课带有明显的“做课”痕迹, 但其设计过程凝结着众多“高手”的智慧, 其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攻破思路大多是合理对路、效果明显, 如果我们能管窥到其匠心独运的艺术处理, 将不失为获取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若能从中读出其不合理的因素, 那更表明自己在观摩中有着自己的教学主见。“在一节观摩课上, 能够捕捉到重点突破的精细操作过程, 你发现的是课堂教学技能目标的达成度;而难点处理反映的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问题;课堂教学过程关键点的处理则体现出执教者的教学智慧。”南通体育教研员倪胜勇可谓一语中的。
六、主线跟进策略
主线跟进策略即观摩者围绕执教者教学的内容推进、问题的设置与处理、教育艺术或教学机智运用中的某一方面进行集中跟进观摩的策略。主线跟进策略是一种观摩视角, 观摩者从何种角度切入本课的“正题”, 是选择以教学内容或时空环境资源为线索, 还是以课堂结构的师生活动或目标达成作为看课的主线, 选择权在于观摩者。主线跟进策略不仅包括如何把握执教者的教与学方法设计、教学情感、教学艺术等教学技能呈现的观摩主线, 而且涵盖了学生学练知识掌握、动作技能的形成、情意表现的培植等知能训练主线或情意表达主线, 当然, 目标达成、重难点突破、教学结构设计有效性等某一侧面的有序展开, 都可成为观摩的主线跟进视角。体育教研员吴俊在2010年如皋市暑期培训中指出:“体育教师在教学观摩中依循某一教学线索, 牢牢地‘盯’着某一根线不放, 才可能进入看课观摩的境界, 从而观摩出真的门道, 比如, 有的体育教师在看课时专门捕捉授课教师的导入语、过渡语、重难点讲解的语言, 这不失为看课跟进的主线, 一节优秀的体育课, 授课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当在课前进行严密设计, 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不多讲一句, 不少讲一句, 从而实现精讲多练。”
七、辩证否定策略
辩证否定策略就是对课的质量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肯定优点、评出不足, 客观公正地呈现评价结果。对执教者的评价, 一方面要承认其操作之辛劳, 肯定其扎根课堂的务实精神;另一方面, 从维护执教者积极性和专业成长角度看, 评价既要评出积极性, 更要对其课堂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为其提供矫正性的措施、方法和建议, 那种只谈优点不谈缺点的评价是有失公允和片面的。辩证否定策略有益于训练体育教师的辩证思维能力, 培植体育教师价值中立的研究品质。笔者对国内知名学者、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专家汪晓赞进行访谈时, 她指出:“体育学习评价的原则讲求辩证否定, 但并不是说评价学生学习时可以模棱两可, 一种评价方法手段的运用好就是好, 不好就是不好, 好就是有针对性, 不好的原因我们要分析出来, 可能是学法指导手段的适切性方面存在问题, 可能是教师能力问题。”对于教学评价, 她指出:“体育教师对他人的教学进行评价时, 做老好人和怕得罪人的心理其实是对执教者极大的不尊重。”因此, 我们不难推导出教学观摩中运用辩证否定策略的客观前提之一是实事求是。
八、案例反思策略
案例反思策略就是把一次听课观摩活动的完整过程视作一次案例式培训来对待, 观摩后筛选典型的事件进行案例描述, 用体育新课程理念对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到位的点评, 进而形成一次完整的观摩培训的案例反思。简言之, 案例反思策略就是从观摩活动中精选并抽取有意义案例, 进行针对性叙事和反思。案例反思的重要环节在于在观摩情境中发现案例, 课堂中的一次偶发事件的艺术处理, 一次教学行为的智慧调控, 稍纵即逝的教师风采展现, 甚至几名学生的对话片断, 都可以成为案例, 关键在于观摩者从何种角度筛选、分析并生成感悟与反思;案例反思策略是跳出常规观摩活动的点式介入观摩方式, 将观摩活动上升至学习培训的高度, 实现“实践-认识”的理性提升, 最终形成“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 案例反思策略目的是利用体育教师进行案例反思, 实现回归实践并促成教师成长的意图, 这也合乎逻辑地阐释了案例反思策略功能的指向——促进体育教师的成长。
九、诊断评价策略
诊断评价策略, 即作为观摩者对执教者课堂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诊断、评价和分析, 并提出纠正性、建设性建议的方法。具体地讲, 诊断评价策略的操作过程是基于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观摩策略, 观摩者将自身角色定位为发现教学存在问题的“医生”, 通过对教学存在问题的客观诊断, 对被观摩课堂进行量质评估、微格评析和集体研讨等的综合评价过程。量质评估既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质性分析, 同时也对教学中可操作因素进行量化统计, 以形成对所观摩课堂的比较性评价观点。量质评估包括学生演练活动的运动量与负荷设置的合理性、技能与体能训练手段设置的科学性、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性、体育教学过程蕴含教学原则和教学基本规律的揭示等;微格评析是对教学过程某一环节的合理性、科学性或高效性进行“解剖麻雀”式的精细分析;集体研讨评议则是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 所有参与听课的观摩者现场进行集体评课, 褒扬优点、阐明问题、纠偏做法和提出建议, 不仅让执教者自我剖析, 而且让观摩者参与争鸣。
十、流程再造策略
13.教学设计观摩心得体会 篇十三
临澧职业中专 王金初
今天,在湖南省中职信息化省级培训基地—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辅导教师精心组织,我们所有参训学员认真观摩了《教学设计典型案例》视频。通过一个作品一个作品的观看、一个课件一个课件的分析讨论,发现其主题鲜明,知识结构合理、教学针对性强,注意体现对各层学生的适应性和挑战性,设计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 “各取所需”,既保证低层次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体会到成功的愉快,又使高层次的学生学有创见,有用武之地。总之,感受颇深,简要归纳如下。
一、各个教学设计主题鲜明,结构清晰。这些教学设计均首先明确了教学任务及目标,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任务或目标具体而科学、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命题,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同时,任务与目标生命力很强,即适应学生知识能力准备基础,是学生感兴趣、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的科学性与合适性是激发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任务目标不合理、无价值,不会引发学生的兴趣,也不可能实现成功的教学。例如语文课文《春江花月夜》和《国殇》教学设计的教学任务及目标就非常鲜明,整个结构非常清晰,学生一看一目了然。
二、各个教学设计形式新颖,知识衔接性强。一节好课的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知识内容的联系,还要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因此必须设计好教学环节,形式上要新颖,授课方式方法上要多样化,知识内容延伸上恰到好处,让学生能循序渐进理解把握知识,并能够不断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与学的充分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例如语文教学设计《国殇》中一段救国救民的视频,就恰到好处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各个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可操作性。所观摩的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过程均符合了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的生成发育过程,符合了学生的身心需要。教学过程中着重注意了学生学习当堂课程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自觉程度。知识重点剖析得准,难点释疑“步步破冰”,教师提问、讨论、作业等双边活动表现出良好的氛围及精神状态与价值追求。同时,教学过程的组织程序与活动节奏自然有序,能做到张弛有度、融严肃与活泼于一体。例如语文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的教学过程环节知识重点难点剖析得好,双边活动丰富多样,很好地将教师教与学生学结合起来了,突出了教学相长。
四、好的教学设计反映出教师扎实的业务素质功底。一个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怎样,对课程知识结构的把握怎样,对学生的研究怎样,从他的课程教学设计中明显体现出来,教师上课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教学内容的选定、教案的撰写、教学课件的制作、教学设计的制作及教学工具的准备,等等,这一完整的教学体系,必须紧扣教学设计,完成一堂外在设计精美、知识内涵丰富的课程,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羸,从而进一步验证教师扎实的业务素质功底。
14.教学能手观摩体会 篇十四
11月22号,在滨州一小教学楼五楼大会议室开展了滨州市第八批教学能手现场教学观摩活动。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有幸参与听取了各县推选代表的几节语文课,感觉大开眼界,个位选手各尽所能,各领风骚,全面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展示了滨州教育的最高水平。通过这次活动,我感觉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学到了不少优秀方法,可以说大有收获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我的帮助很大。下面就简单谈一下我的几点体会。
第一,以文为本多种训练。在活动中,好几位老师充分利用教材文本进行解读,深入挖掘文本,从不同的的方面,利用不同的形式,设置不同的层次,把学生带入文本中,充分的理解文本内涵,体会作者的精神和寓意,感受作者的写作特色。比如李香菊老师在《去年的树》一课中,以文本为载体,深入剖析,把鸟儿寻找大树的过程进行解读,使得学生能轻松领会小鸟和大树之间的深厚友情,特别是在小鸟和灯火那一段,李老师对比《巨人的花园》一课的写法,训练学生利用多变的句式反复诵读,反复体会。学生乐在其中,虽然是多次诵读但趣味盎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可以说听了那么多次课,有的课听上去呆板单调,毫无新意,令人昏昏欲睡,但李老师这节课却让人耳目一新,在不知不觉中竟然下课了,然人觉得意犹未尽,可见李老师功底之深厚。
第二,多种形式鼓励表扬。在课堂中,好多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比如宋桂珍的课就特别突出老师就是这样。孩子们的特点就是爱听好话,喜欢表扬。课上老师们都很注意这一点,她们利用多变的语言对孩子们的每一个举动和回答进行引导,做对的正面表扬,不对的也找出其举止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回答错的也不批评,而是鼓励其信心,不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再就是尽量变换语言,用不同的句子换着说,这样不重复还显得新鲜,学生也乐于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我发现,多用表扬鼓励语言的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环节多,速度快,气氛好,效率高。当然,要做到至这一点就需要老师多动脑子,因地制宜,尽量丰富自己的词汇,这也是老师提高自己能力的一个方面。
第三,有所侧重关注全体。很多课堂上的活动,老师挑出一部分或者几个学生做某件事,注意力往往就放在这几人身上,或指导或关注,对于其他学生就有所忽略,这是课堂上常见的现象。而在这里,有几位老师就做得很好,象李敏老师让几个学生上台表演时,还随时关注台下的学生,给他们安排点事做,有时候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注,就会有存在感,就会集中精神,认真去学。所以,在学生分别活动时,老师要有大局观,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只有做到这样,才会全面把握学生,真正形成的高效课堂。
15.关于体育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十五
一、信息交流的渠道
体育教师在参加教学能手比赛中最关心比赛的结果。但是最近几届的江苏省体育教学能手比赛的过程中, 体育教师却越来越关注信息交流了。这是因为江苏省在每次教学比赛中均邀请了来自全国典型地区的专家, 教师们通过专家讲评, 既可以了解不同专家的不同观点, 也可以从中发现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动态, 对每一个教师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江苏省有一个值得推崇的做法, 这就是邀请不同学术背景的专家参加讲评。本次教学能手比赛的讲评中, 就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师范大学的教授。有人说, 体育课程改革分南派和北派, 其实, 体育课程改革的学术观点如按南北划分是没有道理的。在不同的研究领域, 区域的划分有特定的标准, 如以气象学为标准, 秦岭淮河以北是北方, 秦岭淮河以南是南方;如研究经济发展水平, 南北划分就没有意义了, 我们经常提的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学科理论应当怎样划分呢?本人认为, 无论是南北还是东西, 均没有本质的区别。有人会说,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体育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体育应当有所不同, 而且气候条件的不同, 南北的体育也会有所不同, 但是, 应当指出的是这些不同对于课程改革来说, 是非本质的区别, 因为我国的体育是在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下运转, 我国基础教育的体育课程依据的是同一个课程标准。
但是, 专家们尽管研究着相同的领域, 但其学术观点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这是因为各位专家有着不同的学术背景。因此, 这些不同并非是东、南、西、北区域造成的, 而是学术背景的不同造成的。实际上, 体育课程改革所要研究的问题也应当分分类, 有些重大的问题需要统一思想, 有些问题本身就可以用不同的途径来实现, 保留不同的观点不会影响课程改革的进程, 反而能拓宽思路。
本次比赛能邀请不同学术背景的专家来点评, 有利于学术观点的交流, 有利于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达到思想的统一, 更有利于指导实践, 推进课程改革;不同学术背景的专家点评, 就会产生观点的碰撞, 这种碰撞可以启发新的思考, 发现新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方法和途径。更多的专家讲评尽管各有特色, 但可以按不同的视角解决同样的问题, 或以同一视角解决不同的问题, 在这样的条件下, 思路越多, 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越多, 如此看来, 专家的观点越是缤纷多样, 越对课程改革的进展有利。
二、“多一点”和“少一点”
“多一点”和“少一点”看来是一种数量的变化, 但从数量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发展的一种趋势, 从而可以从中找出一些有益的启发。毛振明教授在点评中提出了不少“多一点”和“少一点”的看法, 以下几点都是笔者代为归纳的, 不妥之处应由本人负责了。
第一, 中年教师的参与少了一点。本次教学能手比赛的绝大多数均是年轻选手, 这是和过去有很大差别的一个特征, 对于培养新人来说显然是有必要的, 但是中年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少了中年教师的参与, 不利于中年教师教学经验的学习与传承。
第二, 学生站着不动的时间多了一点。为了展现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往往力求把动作要领讲得清楚一点、详细一点, 因此学生站着不动的时间也往往多了一点。为什么不能精讲多练呢?为什么不能采取边讲解边练习呢?对动作的要求为什么不能考虑逐步提出来, 而是非要采用一次讲完呢?
第三, 音乐进课堂多了一点。随着健美操、舞蹈等进入到体育课堂, 音乐也随之进入了体育课, 这是值得提倡的。但现在有一种倾向, 好像音乐进课堂是一个普遍性的要求, 音乐成了运动的背景条件, 就是打球、跑步也用音乐伴奏, 实际效果如何呢?
第四, 服饰和道具花了一点。在体育教学中, 为了表现其光彩夺目, 因此教师在服饰和道具的形象和色彩上下了工夫。有一些服饰和道具和课的内容密切联系, 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但有一些服饰和道具和课的内容关系不大, 存在着单纯追求形式的缺陷, 缺少简洁和实效。
第五, 教学方法繁了一点。教师往往按照书本上提出的教学步骤, 一步一步地教给学生。但实际上, 学生已经会的就没有必要再教了, 例如, 小学生已经玩过跳山羊了, 助跑踏跳在已会的条件下, 我们的教学还要从助跑踏跳教起吗?
第六, 课的结构死板了一点。新课改后, 课的结构有了变化, 但从能手比赛的课中可以看到, 课的结构无论怎么变化, 有一点是少不掉的, 这就是每节课结束前都要有放松运动。实际上, 作为运动训练课, 由于负荷大, 训练后放松理所当然, 但对于运动负荷较小的体育课, 就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有放松运动。
三、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
体育教师感到为难的地方有多处, 其中如何评课就感到有一定的困惑。第一, 课的质量涉及到多种因素, 怎样才能归纳出反映课的质量的综合性因素, 因素多了就会烦琐, 因素少了又说明不了问题。第二, 对体育课质量的评价一般采用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的主观因素明显, 不易显示客观性。
本次讲评过程中, 华东师范大学汪晓赞教授专门介绍了美国的一种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即SOSRT评价系统, 可以把它译为“体能教学时间观察系统”, 该系统不再把影响教学的一切综合条件均考虑进去, 而是抓住了体能教学时间这一关键因素;该系统不以定性分析为依据, 而是以定量分析为依据, 因此实现了简洁、清晰、可比的特征。目前该系统在美国还处于研发阶段, 但是这种信息能
听课过程中, 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示范时, 笔者多次听到教师用“异侧脚踢, 异侧手在前, 创意跳圈, 动作协调”等说法。即使教师废了九牛二虎之力, 学生还是似懂非懂, 效果不好。究其原因, 教师的语言和授课术语超出了孩子的认知范围。孰不知, 有的孩子是刚从幼儿园才跨入小学几个月, 不可能有那么深介绍给一线的体育教师, 无疑会让教师拓展思路, 引发联想, 从而开发体育教师的智慧。
四、专家与教师互动
互联网的开通提供了专家和教师互动的机会, 但是这种互动远远不如专家学者与教师的面对面交流。这次专家讲评就提供了这种机会。这种面对面的互动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其积极意义超出了人们一般的想象。在一般情况下, 无论是专家还是教师, 一旦提出一个新的见解, 就会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 新的思考、新的方案就会随时产生。在特殊的情况下, 一个见解的提出也许会引发“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足够让体育教师讨论上几天, 甚至是几个月, 从而起到深化课程改革的作用。在本次互动过程中, 就引发了一个问题的讨论。毛振明教授在讲评过程中, 提出“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 到底有多少问题值得探究”的疑问, 同时还提出, “总是向学生提会不会呀的问题”, “总是要求学生进行互相研讨, 所提的问题又很简单, 效果到底如何呢?”上述观点引发了教师的思考。问题在于小学低年级学生
有幸作为评委之一, 观摩了2010年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学能手比赛水平一小组的14节课。也许是出于在教学一线工作了30多年, 在教研员工作岗位工作了11年的职业本能, 对本次水平一组的比赛颇感触。好的暂且不说, 只想就看课中的一些想法和各位参赛选手和各位同仁商榷, 可能只是“管中窥豹”, 仅供大家参考。
感触之一:教师的语言要儿童话, 运动术语要通俗化
在教学中可以看到教师为了片面追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以体现教学层次和技能教学的梯度, 把简单的动作拆开来教。如“双脚连续跳”, 它本身就是一个具有连贯性的动作, 而任课教师偏要把它拆解开来教, 先教预备, 再教跳起, 最后再教落地。看起来似乎教得很细, 孰不知, 这样不仅破坏动作结构, 而且泯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动作过程机械僵硬, 教学效果当然也不会好。其实即使教师不教, 学生还是会本能地做出连续跳的动作。关键是如何让学生跳得更有趣, 把简单要不要开展探究学习, 怎样开展探究学习。
关于上述问题, 在会议一结束就引发了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 有的体育教师提出:“难道小学低年级不应当进行探究学习吗?”有的教师提出:“只是提一些简单的问题或只是让学生互相研讨, 远没有达到探究学习的效果, 但绝不是说探究学习本身有问题, 应当寻找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好途径。”更有体育教师指出, “探究学习不应局限在以语言为媒介的逻辑思维上, 用做动作的实践方式, 让学生亲身获得切身的体验, 这是低年级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作为教师应当探究这样的方式。
一石激起千层浪, 毛教授的几句话引发了如此广泛的讨论是并没有能预料到的, 但反映了专家和教师的互动就能获得信息放大的积极效果。
五、评价与思考
在课程改革的初期, 为了使教师了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在全国广泛开展了课程标准的“解读”, 这是绝对必要的。但是, 事到
的知识积淀, 哪能理解这些名词和专业术语呢?笔者认为教师应采用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语言进行教学, 如把异侧改为另一条腿或另一只手等, 这样也许效果会更好。
感触之二:简单的动作不能复杂的教
观摩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之感触
张剑辉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 210009)
今天, 一线教师已经不再满足于“解读”了, 他们希望获得落实课程标准的方法, 并对实践经验分外关注。一部分教师希望有机会和专家交流, 以进一步解决在实施课程标准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这一变化标志着新课改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江苏省第五届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反映了江苏省的大部分体育教师已经从解读理念的务虚阶段进入到了实施课标的务实阶段, 因此, 本次比赛积极提供了教师和专家的互动空间, 这为加速和深入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看来, 这种变化成为了本次教学能手比赛的闪光点!
的动作连贯教。这样教才能教得有趣, 学生也学得有效。
感触之三:器材的使用要讲究实效
16.关于体育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十六
关键词: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16-02
本届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组委会从全国数百节体育课中精选出44节于湖北武汉市举办了“全国第六届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其中38节体育教学展示课(健康教育课除外)的内容包括球类、体操、田径、武术、跳绳以及一些新兴体育项目,基本上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透过这些展示,我们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思考之一:如何设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要求
1.存在的问题
本次教学展示活动有小学科目14节,初、高中科目各12节,在观摩中我们着重考察每一个教师如何针对和围绕教材预设的教学重点、难点,合理而有步骤地突破和解决教与学的关系等问题。通过观察分析:有9节课没有明确设立教学重点、难点;有18节课虽然设立了教学重点、难点,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偏差;有11节课教学重点、难点设定比较准确,执行力较强。在本次观摩活动中发现以下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1)一些教师没有依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材,把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混为一谈。
(2)一些教师没有理解教材会因每一节课所完成的目标不同则教学重点与难点也不同,仅凭借教学经验和固有的思维定式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
(3)一些教师在重点和难点表述过程中用词不准确,语言不精练。
(4)一些教师设定教学重点太高,教学难点太大,在教学中学生无法达到标准。
(5)一些教师设定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没有区别。
2.怎样设定教学重点与难点
针对教材如何准确地确定重点和难点是完成体育教学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前提,也是课堂结构的主线,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青年教师们不仅要从概念上了解什么是教学重点与难点,更要从内涵上理解什么是教学重点与难点,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的教材合理设定不同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才能更好完成体育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武汉市长虹中学刘庆老师的“跆拳道360°转身横踢腿”教材,对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方向感、距离感有一定的要求,完成此动作有一定的难度。他所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两转一看一顶髋”;教学难点是“转身与横踢连贯,出腿有力,能踢中脚靶”。在上课中,老师能抓住重点,解决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完成了本次课教学目标。又如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姜伟老师的“女生跨栏摆动腿教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摆动腿抬、伸、压”;教学难点是“上体与摆动腿的协调配合,克服恐惧心理”。课上,她为了消除女生对跨栏存在的恐惧心理,把栏板改成宽皮筋,让学生们很好地达到了本课学习目标。
具体来说,在体育教学中,教学重点是指构建学生在学习中的知识结构,也就是技术动作内在结构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文化和体育素养,如重要的概念、规律、方法等。如本次观摩活动中北京第六十五中学王玉中“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及还原——后摆下”一课重点是推杠移重心同时摆腿。把握教材的核心,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解决了教学重点问题。难点是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技能水平以及技术动作本身难度较大,学生难以完成而造成的。我们应该清楚,在教学中重点是对全体学生而言,是要求每个学生通过锻炼努力掌握和达到的目标,难点只是少数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出现的问题。如王玉中老师了解学生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推手不及时,以及身体重心控制不好的问题,并提前预定解决方法及时区别处理等措施,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可以说,体育教学中重点是一个面,难点则是一个点。
3.制定体育教学重点的要求
(1)从教材本身结构和特点及学生实际的身体素质出发来确定重点。
(2)先考虑教材,后考虑学生。如上海市第二中学郑旭忠老师“弯道跑”教学,利用各种圆和图形体会弯道跑技术动作,克服离心力,让学生感受到在弯道跑时的身体变化。
(3)在重点表述中可以是一条也可以若干条,要容易理解和操作。如东北师大附小华方红老师根据“少年拳第一套1-4动”,重点:每个动作都路线正确,动作规范,刚健有力。她制定的重点表述有路线的、动作质量和对武术所具有的阳刚之美的若干条要求。
4.制定体育教学难点的要求
(1)从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对教材的理解与教材内容实际来确定教学难点。
(2)先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后考虑教材本身难点。如浙江省永嘉县水临中学孙阳老师“踢墙式二过一”教学难点是传、插时机,这是足球战术中学生对跑位时机的把握的一个难点问题,制定得很准确。
(3)在难点表述中可以是一条也可以若干条,要容易理解和操作。既要适应学生学,也有利于教师教,使教与学融为一体。
思考之二:体育教学与运动负荷
近年来忽视体育课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影响了体育教学效果,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人还说,体育课中运动量过大还会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效果。然而,从科学角度来看体育锻炼必须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它不仅刺激学生身体某些方面的变化,发展学生的体能,而且也是学习动作技能所必需的,因为在体育活动中人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才能掌握动作技术,达到锻炼的目的,提高健康水平。本次观摩活动全程对每一节课的运动负荷的生理数据中的心率进行测试。同时在38节课的教案中对其中30节从平均心率、练习密度以及强度等指标进行设定。
1.加强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和密度的研究与探讨
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强度,影响负荷量的主要因素有练习的次数、总时间、总重量等。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负荷强度的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学生锻炼过程中平均心率应在120~140次/分,这是最佳的有氧代谢的中位数,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运动,身体各组织器官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代谢能力最强。如在技术教学或新授课以及体操课对运动负荷的要求一般为中下等运动负荷。在本次观摩小学3节体操课中,有一节设定平均心率130/分,教材内容是“垫上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大连市姜伟老师的跨栏教学中,栏下训练强度设定为中等,其中跨栏的专门性练习用时9分钟,在栏侧练习用时16分钟;在栏上练习强度设定为中、大,用时10分钟,平均心率为135次/分,最高心率为170次/分。不同的教材和教学目标对运动负荷就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身体素质练习运动负荷也不尽相同,不同教学形态的体育课对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也是不一样的。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也称为一般密度。体育课的活动可分为五种:教师的指导(讲解、示范、纠正错误动作等)、学生练习、互相帮助与观察、练习后的休息、组织措施(整队、调动队形等),这些活动中某些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称之为练习密度。体育课运动负荷主要测定的数据是全课平均心率和全课的练习密度。如何设定运动负荷,技术复习、练习课运动负荷应设定中等以上是一门科学。例如身体活动课通常运动负荷较大,而合作教学、自主学习运动负荷变数较大。
2.评估课的密度应建立指标
(1)教学组织是否严密。在本次观摩活动中上海市的郑旭忠老师执教“弯道跑”课,课堂教学组织一环扣一环,非常科学。田径课组织教学看似简单,但要调动合理需要认真琢磨。
(2)各项练习时间、场地器材布置合理。武汉市解放中学赵晨老师“双杠”课针对不同的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次数与时间上都有所不同,场地布置合理有序。
(3)教学方法运用是否灵活、合理、有效。南通市顾老师“原地运球”在上课时讲解示范准确,方法运用恰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大了练习密度。
(4)调动学生的锻炼积极性,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成都市锦华中学李超老师在“蹲踞式跳远”一课中,利用自制器材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不同的教材、课形练习密度也是不一样的,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课的练习密度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条件和学生身体素质等情况合理安排。
【关于体育教学观摩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关于教师教学观摩心得总结06-18
体育教学观摩心得体会1200字10-10
关于对体育锻炼心得体会09-02
关于体育跳绳教学设计10-04
关于足球的体育小结09-28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关于体育隐蔽课程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10-28
关于初中体育教师个人述职报告总结07-04
西安市体育局关于印发创建07-13
试析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的思考论文06-23
关于我校运动员参加竞技体育比赛的若干规定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