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护理质控计划

2024-10-26

消化科护理质控计划(共15篇)

1.消化科护理质控计划 篇一

2013护理质控计划

我科建立了护理质控小组,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根据医院工作计划及目标,制定本科护理质控工作计划如下:

一、护理质量的质控原则:护士长-全体护士参与的质量管理监控,落实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全面落实质控

二、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1、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质控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的书写、急救物品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等,每月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并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2、护士长随时进行监督及时纠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突出的在晨会上进行通告,让护士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3、每月定期对各种物品及药品,急救车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过期物品及药品。以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二)建立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组建了一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控,以保障护理工作质量。

1、实行以护士长为科室质控员的质控网络,逐步落实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实现全员质控的目标。

2、发挥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的作用,注重环节质控和重点问题的整改效果追踪。实行平时检查与每月检查相结合,重点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原则。

4、加大落实、督促、检查力度,注意对护士操作流程质量的督查。抓好质控管理,做到人人参与,共同把关,确保质量,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员的工作,全员参与护理管理,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

5、完善护理质控管理制度,职责,对护理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6、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查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7、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及护士的自身合法权力。

8、每月进行基础护理操作培训,加强护理人员正规操作,并进行考核。及时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9、各班护士每班对医嘱进行查对,护士长每周进行大查对,并记录,以保证正确执行医嘱。

10、办公护士每日对护理文件书写进行检查,出院病历由办公护士初审,护士长最后复审后交病案室。

11、建立护理安全管理,每月进行护理安全知识培训,讲解院内院外护理问题,以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健全安全预警工作,及时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实行每周重点查找安全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2.消化科护理质控计划 篇二

1 管理层次

本院是一所县级市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共有床位302张, 按照二级医院护理管理要求, 本院采用的是在护理院长领导下实行护理部主任和护士长两级负责制。

2 管理方法

2.1 制定工作职责及流程

按照《医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医院护理质量考核评分细则》制定出《科内质控员职责及工作流程》, 分为《安全管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及等级护理》、《三基培训》、《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专科护理及危重病人管理》、《护理文书书写》、《病人满意度》八大类。通过3年的科内质量控制, 护士长与全科护士们形成严密的二级质控管理体系, 把质量控制结果与护士考核量化打分相结合并与绩效挂钩奖惩兑现, 做到了质量控制人人有责, 无论护士长还是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工作态度和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2.2 全员培训

提高全科护士对护理质量的认识。护士是一线护理工作者, 只有强化了护士质量管理意识, 才能调动她们主动参加质量控制的积极性, 并且通过检查情况进行激励, 调动护士实施质量控制的积极性, 使护士长和护士全员参与质量控制, 要使全科护士认识到:护理质量不但是科室护士长的责任, 也是全科护士的责任, 只有全科护士共同努力, 才能控制好科室的护理质量。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护理质量考核评分细则》、《医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科室质控员职责及考核细则》、《分级护理制度》、《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等。培训完毕后对每位护士进行考核并要求人人掌握, 熟练;然后具体在科内进行逐级护理质量控制, 并实施执行。要求护士人人参与、个个负责, 全面调动每一位护士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对新上岗的护士, 需先到护理部质控组培训1个月后方能上岗。

2.3 质控班质控

护士长每周一排出质控班, 由质控班按八大类内容进行考核并将具体内容记录在科内质量控制记录本上, 护士长当日检查质控工作质量, 对查出来的问题、缺陷立即找到当事人反馈结果并要求即时整改。每个月对护士量化打分, 出现缺陷者按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或处罚, 若有上级主管部门及护士长等其他上级部门检查出来的缺陷予以重罚, 并让当事人写出书面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当月把质量控制结果公布, 在护士考核量化打分表上体现奖惩结果, 护理质量零缺陷者奖励50元。对质控员要求次月5日前对上月质控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并写出整改意见及追踪检查。

2.4 护士长质控

护士长以日安排、周重点、月计划作为控制基础, 随时抽查, 时时控制;每月重点对环节质量进行检查, 从患者的入院-宣教-治疗-护理-出院等各个流程进行检查, 督促各位护士对自己分管的病历进行检查控制, 对基础环节狠抓落实, 对终末质量, 特别是出院病历进行日常检查, 督促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病历。对疑难、危重患者、新手术、新技术应用等患者的情况掌握, 进行指导、安排、检查;出现一般性护理缺陷, 予以处罚, 对危重患者的管理, 护士长在2小时内掌握了解患者具体情况, 提出合理护理措施的建议;同时, 检查质控工作是否真正落到实处, 是否有修改, 有记录, 是否符合标准与规定。每月由护士长召开月质控小结会议, 分析总结当月的缺陷发生率和整改意见并能持续改进。

2.5 整改措施

要求每位护士周一至周二必须查看科内护理质量控制记录本, 对缺陷当事人, 要求即时整改, 并在质控记录本上打勾确认已整改, 护士长再次检查后用红笔打勾确认已整改。对他人发生的护理缺陷仔细分析, 提出整改建议, 杜绝同类缺陷在自己身上重复发生。面对缺陷, 护士长本着实事求是, 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依照科内二级质量管理制度规定, 秉公处理, 坚持做到“三不放过”, 即问题没有查清不放过、当事人没有接受教训不放过、改进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同时, 要诚实地进行总结, 善于从缺陷中发现隐患, 举一反三, 引以为戒, 防“再患”于未然[2]。平时护士长及质控班对每一项护理工作都严格参照护理质量标准自查、自控、自纠, 根据检查情况进行质量分析、总结, 制定改进措施, 并列入质量控制范围;质量控制根据专科对照不同检查内容, 检查完毕, 当场把存在的问题反馈给被检查者, 使被检查者能及时了解和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迅速采取对策, 减少工作失误。每月的护理缺陷分析讨论会上, 每个护士均要提出自己对护理质量管理的意见或建议, 提出合理化的整改措施, 可持续改进缺陷管理, 力争做到全月“零缺陷”。

3 结果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已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员参与护理质量控制前后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士量化打分、患者满意度比较, 见表1。

4 讨论

4.1 科内全员参与护理质量控制强调基础控制,提高了护士 对质量控制管理重要性认识,在实施过程中,护士们感受到了 护士长的公开、公平、公正对待护士发生缺陷的态度,从以往 的发生缺陷瞒报到现在的自觉记录在案,护士们树立了人人 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质控员的理念,在科内形成了护理质量控制主动、自觉的良好态势,护理缺陷明显减少,增加了患者 满意度。表 1 结果显示全员护理质控前后患者满意率比较差 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增加了护士的价值感,提高了护士的 工作积极性。

4.2 科内全员参与护理质量控制,通过认真地自查自纠,将质 控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 讨论分析,找出不足,落实改进措施,使护理质量控制工作保 持良性运转,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因此,护理质量较开展 全员质控前显著提高(P<0.01)。

4.3 通过全员参与护理质量控制管理,让护士树立“质量第 一”的观念,人人重视质量管理,从被动管理转变到主动参与 管理,使护理质量和护士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得到了提高,表 1 结果显示全员护理质控前后护士考核量化打分比较差异有显 著性意义 (P<0.01) ,应用良好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落实各个环 节的质量控制,提高了管理效能,让患者得到更安全、更放心、 更满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2:49~56.

3.护理质控的工作计划 篇三

一、 护理质量控制体系:

质控科、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科室质控小组----全体护士共同参与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落实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护理质量控制工作。

二、 护理质量管理方案

(一) 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1、结合医院医疗质量控制方案,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每月进行一次护理质量综合考核,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2、充分发挥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作用,明确各委员会工作分工及职责,确定各科护士长为护理安全管理责任人,全面加强患者安全管理,确保护患人身安全及病区财产安全。每月召开护士长例会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反馈分析会,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并要求各病区护士长对查出问题进行整改,护理部对各病区整改结果进行跟踪评价,每半年以多媒体形式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一次“护理质量与安全”分析讲评,以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3、大科护士长每周对管辖科室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方案,并及时反馈各病区护士长,要求病区护士长及时加以整改。

4、病区护士长做到每日检查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病区质控小组每月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对查出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加以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进行跟踪评价,并做好记录。

5、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及奖罚制度,建立可追溯机制,护理部人员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并及时反馈。

6、加强护理安全监管,科室和护理部定期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从科室及护士自身的角度分析发生原因,应吸取教训,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7、不断修订、完善和补充和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及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提供工作标准和指南。

8、加强对全院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教育和护理安全教育,护理部将举办护理安全管理培训,做到护理安全人人知悉、人人掌握、人人执行。

9、修订完善20xx年护士培训计划,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培训,护理部及科室每季度对45岁以下护士进行三基三严理论知识及规章制度考试、每半年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达100%。对不合格人员进行补考,达到合格为止。

10、严格执行临床护理告知程序,制定健康教育手册,提高护士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确保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服务高效、安全。

11、加强对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查房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力度,强化患者安全管理,从环节质量、过程质量入手,杜绝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

12、落实质量工作计划的实施,确保各项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如期开战,并达到预期目标。

目标一:基础护理合格率≥90%,一级合格率≥90%,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 落实措施:

1、护理部每月对全院各护理单元进行全面质量考核检查,并下发整改通知单及时反馈,科室内积极进行分析、查找问题与改进,护理部负责落实整改追踪。

2、护士长每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目标二:急救物品完好率100%,急救设施完好率100%

落实措施:

1、规范抢救车交接记录,急救药品、物品各班认真交接,用后及时补充,做到“五固定”。

2、毒麻药品专柜、专锁、专人保管,班班交接、双人签字;高危药品专柜或定位放置并有明显的标识。

3、抢救车、毒麻药品、急救器械及设备由科室专人负责,每周检查1次,护士长负责督导检查并签字。

4、护理部每月检查、考核。

目标三:年褥疮发生次数0(特殊情况例外)

落实措施

1、加强重病人护理,卧床病人建立压疮预警表及翻身卡,床头交接皮肤情况并认真、如实记录。

2、护士长每日督促、检查。

3、护理部抽查。

目标四: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消毒隔离合格率≥100%

落实措施:

1、严格区分治疗室、换药室的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加强三基培训,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化。

3、护理部定期检查、每半年进行考核。

4、院感科定期做好各项监测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5、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用物品分类收集、统一储存和处理。

目标五:健康教育覆盖率100%,知晓率≥80%

落实措施:

1、各科室备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及标准健康教育的指导书,供各级护理人员学习和应用。

2、填写健康教育评价表,按患者在院的不同阶段进行健康教育。

3、护理部进行督导检查,了解病人教育情况,检查评价记录。

目标六:护理病房病人满意度≥90%

落实措施:

1、 护理部及科室每月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2、 科室每月征求病人对护理工作意见,及时反馈并改进。

3、 病房护士长每周征求病人意见,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4、4008热线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并将结果反馈至各科室,要求各科室对照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改进。

5、发生患者投诉时科室应及时调查了解并给予解答,情节严重或造成患者严重后果的按医院规定处罚、

目标七: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合格率≥95%

落实措施:

1、按照青海省护理文件书写要求统一书写。

2、各级人员会使用护理电子病历书写系统。

3、护理文件书写要求及时、准确、客观、完整。

4.消化科护理质控计划 篇四

以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及“三好一满意”活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理队伍的建设、严抓基础质量、强化制度落实,紧紧围绕医院及护理处工作方针和政策,急诊科制定2016护理质控目标计划如下: 目标:基础护理、一级护理护理合格率大于90%,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达100%,护理工作及服务满意率大于95%,健康教育覆盖率100%,健康教育知晓率大于80%,年压疮发生次数为0(不可避免的压疮及自带压疮除外)。急救物品完好率100%,护理治疗差错发生率为0,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大于95%,护理缺陷发生率比去年同期下降50%以上。护理三基三严考核合格率100%,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

一、护理质控原则: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三个环节并重,自我控制与全面督导并全。

二、护理质控内容:制度与科室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基础护理及危重病人护理、难免压疮、护理文书,晚夜班护理查房随机抽查。

三、护理质控体系:科内实行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三级质控,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相结合,对护理质量进行实时和全过程的监控,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四、护理质控组织:

制度与科室管理、护理安全组: 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组: 护理文书组: 消毒隔离组: 输液室质控组:

五、质量管理评价方法:

1、护士认真履行各班人员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进行自我控制。

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下一班对上一班工作进行检查督促,防止差错发生。

3、实行责任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对质控成员进行护理管理知识培训,对病房质量进行督查,并对当月出现的问题进行追踪督查,限期整改。

4、护士长每月制定月计划,每周有周重点,每周一晨会有周工作总结,对上周工作进行整改,护士长每月进行月工作总结,了解工作完成情况,每月末召开科室护理质量分析会,对存在的问题做好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持续改进。护士工作质量量化评分,每月进行绩效考核,并与奖金挂钩。

5、护士长每天下病房督察,每日五查,每周至少两次夜查房,并进行节假日查房。

6、加强三基三严。科室每月进行护理三基理论考试操作考核,并接受护理部抽查。

六、质控小组职责

1、在科室护士长的领导下及指导下进行工作。

2、由组长具体安排组员按照统一标准和要求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和评价各小组工作质量,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督查改进效果。

3、每月底各小组将检查结果结果汇总并报告护士长,参加科室组织的护理质量分析会,护理风险讨论会,对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督查改进效果。

七、急诊科质控小组各组质控内容

(一)制度与科室管理组、护理安全组

1、检查护士仪表、在岗情况,护士的医德医风,服务意识。

2、检查并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检查抢救设备,严格把好实习同学带教。

3、及时发现病房各种安全隐患,及时检查维修。

4、检查科室备用物品及一次性用品的有效期,做好防压疮,防偷盗等工作,把好安全关。

5、检查发现的问题,分类整理为共性问题和特殊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追踪督查。

6、参与科室组织的护理质量分析讲评会。基础护理、专科护理

1、针对病人危重情况组织不同形式的查房或科内会诊,共同商讨护理措施。

2、对照标准检查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的落实情况,对责任护士提供指导性意见。

3、检查管道护理落实情况。

4、检查发现的问题,分类整理为共性问题和特殊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追踪督查。

5、参与科室组织的护理质量分析讲评会。护理文书组:

1、明确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按照标准不定时检查病历,即时反馈。

2、评估病人对疾病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检查责任护士健康教育是否到位并针对病人个 体差异,提出有效的宣教方式。

3、检查发现的问题,分类整理为共性问题和特殊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追踪督查。

4、参与科室组织的护理质量分析讲评会。消毒隔离质控组:

1、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知识培训,督促本科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隔

离消毒工作,宣教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2、每月进行物表,空气培养,紫外线强度检测。

3、督促检查无菌物品的更换,严格区分生活垃圾与医疗。

4、督促各项隔离消毒措施、流程的落实。

5、督促卫生员的工作,定期检查,做好指导。

6、检查发现的问题,分类整理为共性问题和特殊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追踪督查。

7、参与科室组织的护理质量分析讲评会。输液室质控组

1、严格按照输液室质量控制标准对输液室的工作做好质控。

2、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分类整理为共性问题和特殊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追踪督查。

3、参与科室组织的护理质量分析讲评会。

5.消化内科专科护理工作计划和目标 篇五

消化内科护理工作将在医院领导的指导下,围绕护理部工作计划,以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为核心,以患者满意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保障护理安全为目标;提高护理安全质量,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全面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并全面配合医院创建三甲工作,根据病房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紧跟院领导班子脚步,全面开展三甲工作

科室护理组紧跟院领导脚步,按照护理部及三甲要求,继续完善科级资料,重新梳理科室资料,对资料的管理内容进行重新分工,做到质和量的平衡,保证质量同时达标。护士长及科室责任组长带头进行资料的梳理工作,首先全面掌握所有内容,进行专项培训,制定培训计划,进行全面培训工作,并进行全员考核,对不合格人员进行登记,并进行补充考核。实行准入原则,对考核不合格人员不予准入。并将三甲完成情况及考试成绩纳入科室护理组绩效考核。二.加强培训,全员开展“讲师团”活动

将培训细化到个人,每个人都有负责的资料及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计划,并交护长审核。进行半年及全度总结。组织全科考核,有考核有资料有成绩,确保培训内容人人知晓,人人过关。同时培养个人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资料整理能力。多方面的培养人才,并将培训表现作为科室建设发展人才的需要的考核标准之一。纳入科室人才库。三.质控升级,精准细化科室质量管理

实行“管”、“控”分开,梳理科室现存资料,对不完善的进行补充或修订。针对流程中各个细节进行梳理,进行质控升级,监管升级。各质控组制定督查计划,并将问题月底集中反馈,每月召开一次护理质控会,进行总结分析。四.个性化培训,提升个人全面素质,升级全员能力水平

各层级针对层级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培训,实行导师制,“人人有人管”,“人人有管人”,通过“教授”式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层级质量。五.建立“畅谈小屋”,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

三甲创建工作中又有日常工作的压力,又有备检迎检的压力,设立“护长办畅谈小屋”,备一杯暖暖的咖啡,将“问题”,“牢骚”留在屋内,护士们有处宣泄,有人疏导,避免问题的积压。邀请心理科主任进行授课,让护士们有个轻松的心态来面对工作。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

结合消化内科收治的病种,科室护士的护理能力,科室医疗水平和科室护理的护理能力,科室的发展目标,以及2017年的薄弱环节,制定2018年消化专科护理工作目标。

(一)加强科室护理管理,强化管理职能

1.根据病房工作需要,不定时召开短时间晨会,每月至少召开1次科室护士例会,正确传达科护士长会议和护理部的会议精神,反馈工作中存在问题及要求,重视质控结果反馈,督促改进。

2.科室每月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质控、专项督查,关注安全隐患,每月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汇总,落实整改,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小组成员的作用,做到人人参与科室管理,护理质量共同把关,全年无差错事故发生。

(二)提高科室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加强业务水平学习

1.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化培训大纲要求加强带教和培训,按培训计划和达标要求做到严格管理,落实各项考核项目,提高专业素质。

2.根据层级不同,进行不同层面的考核,争取考核分数达到≥90分。3.加强护理人员对科室常见急危重症的应急能力,不定时进行应急演练,从中找出不足之处,直到应急反应能力达到90%。

(三)加强护理队伍建设,落实护理安全各项措施

1.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科室每月进行护理安全培训,并进行案例分析,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2.加强急救药品器材的管理,护士长指定专人管理,每周检查,确保各项药品、器材处于备用状态,争取达标率为100%。

3.防范减少临床输血风险,建立及落实输血不良事件上报和上报程序,护士知晓并能够自觉执行这些制度和程序,且严格执行输血管理各项制度,最终流程、结果正确率达到100%。

4.根据2017年发生3例跌倒事件,管路事件1例,医疗处置事件1例,其他事件1例,警惕薄弱环节,提高意识,罗列出科室跌倒跌倒、坠床高危环节及高危时段,争取跌倒、坠床目标为0。

(四)加强对护士常用药物作用和副作用的培训与观察

1.根据在2017年我科室检查发现护士对药物副作用的知晓和观察存在不掌握的情况,为了保证病人安全用药,每月进行对科室一种常用药进行培训,落实培训、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再次培训,直到合格率达到100%。2.收集科室常用药的说明书,以供科室护理人员用药前能对不掌握药品进行详细查阅,护士掌握科室常用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合格率达100%。

(五)加强护理科教工作

1.指定具有护师职称及以上的护士负责实习生的带教,不定期听取实习生及带教老师意见及建议,提高带教质量,制定奖惩方案。

2.不定期检查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责任心,了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3.加强带教老师授课能力培养,创造教学机会,鼓励外出学习、进修、深造。4.每月进行三基专科培训,提升科室专科理论知识水平,争取考核分数达到≥90分。

(六)加强对护理组长的培训,提高护嘱管理水平

6.消化科护理质控计划 篇六

关键词:护理,科室环节质控,质量影响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快及饮食结构的调整, 各种慢性病及手术类疾病明显上升, 对护理的需求及层次也越来越高。如何加强护理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从而更好的提高医护服务质量是患者的需求, 也是医疗改革的动力所在。当下中国的新医改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 有效的科室环节质控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关系着医院工作的生命线。重视环节质量, 按医疗过程和规律强化质量管理对于高风险的医疗行业来说, 是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各类风险、避免各种压力的有效途径。下面就我院在护理方面采取的科室环节质控方法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有效科室环节质控实施后的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住院患者200例, 其中男108例, 女92例;年龄22~76岁, 平均49岁;内科患者65例, 外科患者47例, 妇科患者42例, 手术室28例, 其它18例。以有效科室环节质控实施前的另200例患者为参考对象, 男102例, 女98例;年龄24~80岁, 平均52岁;内科患者68例, 外科患者42例, 妇科患者38例, 手术室32例, 其它20例。实施前后的医院整体布局、医护人员未发生明显变化。两组从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病种选择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大 (P>0.05) , 具可比性。

1.2 实施的必要性

1.2.1 健康是人发展的基础,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1.2.2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

1.3 方法

1.3.1

协调各科室间的相互配合, 对于一些重点科室如手术室、麻醉科、急诊室、ICU、检验科、产房、换药室、治疗室等严格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做好重点监督。加强医师、药师、护士与患者及相互间的沟通, 建立医院内部各药房及各科室间协调机制, 源头上减少事故差错发生, 走程序化、规范化的操作步骤, 建立门诊与住院护理、诊疗、药品供应系统的协调机制。

1.3.2 基础质量控制。

由于基础护理技术在护理工作中应用最多、最广泛, 常规上护理人员对此较忽视, 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 不断提高对基础护理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将基础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遵循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时间, 使患者舒适, 符合科学性的原则;根据每项技术操作的目的、要求、性质和应该取得的效果制定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无菌的原则;通过训练和考核使护士熟练掌握每项技术的操作规程, 实现操作规范化, 提高效率和质量。为确保质量性, 重点建立健全质量监控制度, 并认真组织落实。

1.3.3 专科质量控制。

专科护理是指临床各专科特有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技术。具有专业性强、操作复杂、高新技术多等特点。在专科护理管理中应以科学性、先进性、适应性、可行性为原则, 以患者为中心, 提高专科诊疗技术管理。具体实施中制定疾病护理常规既要切合实际, 实用可行, 能满足技术发展的要求, 具有一定的适应性。重点抓好技术培训和技术规程建设。

1.3.4 护理信息管理。

常态化组织学习护理信息管理的有关知识和制度, 加强对护理信息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自觉地参与护理信息管理。健全垂直护理信息管理体系, 做到分级管理, 实行护士一护士长一护理部主任负责制。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 提高护理人员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紧急处理的能力。

1.3.5 预防护理缺陷的管理。

护理缺陷指在护理活动中发生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不完善或过失。应加强管理及防范, 严格贯彻操作规程和各项查对制度, 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完善护理记录书写, 加强病案保管。加强责任心教育, 预防发生缺陷。建立护理缺陷登记报告制度, 发生护理缺陷后, 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注:*P<0.05

1.3.6 护理风险质量管理。

更新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 规范护理记录, 履行告知义务, 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对潜在风险因素及时评估、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且进行t检验, 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有效科室环节质控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的根本保证。其是按护理质量标准、护理工作流程对护理过程进行监督、评价与纠正偏差的管理过程。由表1结果得出, 我院实施有效科室环节质控措施后, 差错事故显著减少, 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 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而护士工作压力反而还较之以前有所减少。

在实施科室环节质控过程中, 基础护理管理容易忽视, 其所包含的内容含盖量大, 包括患者出、入院处置;各种准备;患者的清洁与卫生护理;生命体征测量;各种注射的穿刺技术;无菌技术;给药法及给氧、吸痰、止血包扎等常用抢救技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病情体会。当然, 临床护理中最关键的是专科护理质量控制, 专科护理技术培训是专科护理管理的重点。应切合实际制定专科护理技术培训计划, 并保证计划的落实, 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制定各项专科诊疗技术规程。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1]。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护理环节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 提升患者过程体验的主要措施就是安全管理和人性化的紧密结合, 解决措施也应该立足于全方位考虑。

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护理治疗在分工上更精细, 流程上更复杂, 应加强各环节的质控, 从而得到最好的结局。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 患者最看重的无疑是治疗效果和治疗过程的体验。通过严格的安全管理, 我们保证了护理的质量, 通过运用人性化护理, 把“人性化”融入到工作全过程。

应推动形成医院功能区分合理、协作配合、互相转诊的服务体系。在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的各个环节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实现医疗服务机构及资源的合理分布[2]。科室环节质控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管理学, 一种控制论。实际操作中, 我们也应借鉴现代社会管理制度中的某些得力手段。其中所含的公平公开、平等协作、高效、科学化的现代管理理念很适合应用于医院护理及科室环节质控当中。

综上, 有效科室环节质控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的有效途径, 能减少差错事故, 有利于加快患者病情治疗及病情康复。

参考文献

[1]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5:5.

7.质控计划 篇七

心内一科

1.谈话记录内容规范化

2.运行病历书写质量和及时性 3.交接班记录本检查 4.三级医师查房实施

心内二科

1.上级医师查房的及时性及签字及时性 2.病历书写规范

3.上级医师查房的记录中体现教学意识 4.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及打印的及时性 神内一科

1.病历书写规范

2.上级医师查房的及时性及签字及时性 3.上级医师查房的记录中体现教学意识 4.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及打印的及时性 神内二科

10.15:突击检查科室环节病历完成及时性

10.23:突击检查环节病历的首次病程的书写情况

10.31:突击检查环节病历化验单的黏贴情况及病历中的分析情况 内三科

10.11检查运行病历情况 10.23医院感染报告 内四科

10.8病历书写是否及时

10.15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执行情况 10.21病历打印是否及时

1.10.29住院医师是否每日2次查房 内分泌

1.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2.体格检查的全面性和准备性

3.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 4.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外一科

4.检查本月终末病历质量情况,并进行整改、跟踪、反馈 骨二科

1.病历书写规范

2.运行病历书写及时性

3.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执行情况 4.终末病历上交及时性 妇科

1.交接班制度的落实 2.会诊制度的落实 3.知情谈话制度的落实 4.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产一科

1.病例书写规范—拷贝错误、错别字、漏项

2.病例书写规范—拷贝错误、错别字、漏项(改进情况)

3.病例书写规范—内容描述前后不一致、签字不全、生命体征前后不一致

4.病例书写规范—内容描述前后不一致、签字不全、生命体征前后不一致(改进情况)产二科

1.环节病历书写及时性检查 2.终末病历上交及时性 3.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4.七步洗手法落实情况 产三科

抓好各个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 病例书写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治疗知情同意书的规范性 手术室

10月8号:精神、麻醉处方合格率 10月15号:麻醉效果检查 10月22号:麻醉记录单书写 10月29号:术前访视 新生儿

10.10-10.15:病历质量中终末病历检查;‘‘病案首页”历记录”、“出院记录”是否缺项、签名是否及时。

10.20-10.23:病历质量中环节病历检查;“对病情变化的记录情况、签字情况。

10.25-10.20:重点检查‘‘院感 情况。血液透析

10月8号:透析病历的登记及管理

10月15号:血液透析感染控制的管理要求 10月22号:血液透析室结构布局 10月29号: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操作规程 药剂科

10.8 门诊西药房和住院药房药品质量检查

10.15 门诊西药房和住院药房进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检查 10.22 和护理部一起进行全院临床科室备用药品和急救药品检查

10.29 门急诊处方点评 病案室

1.病案室工作制度的熟知。2.病历管理的落实。

3.病历复印与借阅的程序落实。4.出院病历的归档制度的实施。检验科

1.加强科室人员采血基础知识

2.采血人员孰知患者采血前准备知识 3.认真核对接收到的检验标本

4.对于不合格检验标本严格执行拒收标本规定 内镜室

8.2017质控科工作计划 篇八

患者安全是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提高医疗安全必须关注系统改进,为了最大可能地通过合格的员工利用正确的方法为合适的患者提供及时、安全、有效的服务,建立一个更安全的医疗系统,促使全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按照质控办三年规划及质控办岗位职责,结合2016年质控工作的经验总结,现制定2017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完善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为了达到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全员参与、全部门控制、全过程控制,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首先要健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网络,如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督导组、科室质控小组。在原有科室的质控成员中筛选出组长,进一步完善院内质控网络。

二、加强合理用药,控制药占比。

针对我院2016药比超标具体情况,根据各科2016年实际完成的药比指标数为依据,制定各科各项药比指标。在抓好服务质量与医疗质量的同时,控制药比在规定范围内,与超标科室沟通药比高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力争2017年能够达标。

三、加强病历质量管理与监测。

1、病历文书书写质量(包括检查申请单)。由于2016年7月我院更换信息系统软件,需要一段时间的调试,期间各科室病历文书书写质量明显下降,特别是医学检查申请单书写的不规范,导致放射科、检验科等职能科室工作延后,但是我科在这几个月努力收集各方面信息,找出医学检查申请单书写不规范的原因,与各科室开会探讨,已经改善大部分不规范的地方,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在接下来的一年,配合信息系统的完善,我科将会把该项工作做好,方便临床工作流程。

2、病历首页填写质量与编码录入。总结中提到该问题是医疗质量管理一个薄弱环节,但在新的一年,质控科将会定期召开科室主任会议,强调病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更加认真注重病历首页的检查,发现问题将严厉批评甚至处罚当事医生,争取该板块工作有所进步。

3、出院病历归档。我科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设立科室质控分,对未归档病历的科室医生扣分,最终会扣到相应医生的工资中,以此来促进病历及时归档。

四、加强手术及日间手术质量控制。

联合临床药学部门对运行病历中手术预防用药的正确性进行点评,防止抗生素滥用,针对我院实际情况,主要对妇产科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进行监督,力争明年达到规范。查看手术记录,对病历上的不规范进行整改,力求手术病历质量过关。

五、加强临床路径质量管理与监测。

对于临床路径这块工作,存在漏报、医生不重视等现象,我科不定期与科主任举行临床路径会议,强调临床路径的重要性和鼓动医生上报临床路径的积极性。逐渐在科室设立病案管理人员,即监督临床路径人员,有临床路径的讲课将积极派相关医师参加,对于有外出学习进修的人员,多注意大医院临床路径的做法思路,多向大医院学习交流

六、加强重症病例质量管理与监测。

争取每天早上参与科室查房,听取科室医护人员心声,对各科危急值有一定概念,通过信息系统知道每天医院的重症病人数及具体病情发展,多下临床学习了解,参与科室重症病人讨论分析,掌握重症病人重症程度,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找出解决办法再请示上级院长。

七、加强传染病报告质量管理与监测。

加强住院部医生诊断传染病的意识,要结合临床和医技科室如检验科、放射科等观点看法,若医生与医技人员判断不一致,应展开讨论,住院病人统一住院部医生上报,医技部门负责通知医生是否检查出传染病,但最终诊断还是住院部医生结合临床定夺。加强医生上报传染病的意识,2016年上报工作基本圆满完成,新一年希望能再接再厉,做到不漏报、误报一例。

八、加强医疗不良事件监测。

完善相关医疗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对于上报的医疗不良事件及时及时组织讨论,制动应对措施。加强医疗不良事件监测管理的宣教工作,制定医疗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医生上报意识。

九、定期组织开展质量检查、分析与反馈。

每月定期进行业务查房,找出临床科室的需求,尽量简化临床工作,减少临床科室工作量、方便医生工作。

十、进一步完善质控组织架构,加强质控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质控人员综合能力。多关注大型质控讲座,听取多方建议,思考总结出适合本院实际的质控管理。

十一、不断推进质控信息化管理。

信息系统正在逐渐完善,各部分工作也能通过信息系统落实,这极大方便了质控部门工作。扩大信息系统的覆盖面,是我科必需继续跟进管理医疗质量的重要渠道。

9.消化科护理质控计划 篇九

1 质控小组资料

1.1 质控小组的管理及成员

三级管理制度, 即护理部质控 (一级质控) 、大科室质控 (二级质控) 、科室质控 (三级质控) 。三级质控即由本病区护士长、质控组长、责任人组成。

1.2 质控小组的分类

消毒隔离组、基础护理组、病区管理、急救药品物品、病历质控组、技术操作组、仪器设备管理组7个小组。

2 三级护理质控方法

2.1 制订三级护理质控计划

根据护理部提出总体质控要求, 结合专科特点, 质控组长在本科护士长的指导下制订科室年度及月护理质控工作计划, 并根据当前工作重点随时对计划进行微调, 质控每月有必查项目和重点检查项目, 护理人员分层管理, 设置质量控制考核表[1]。各质控小组每月检查2次, 每次建立护理质量分析小结, 每季度总结分析并上报护理部, 根据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做到人人参与、层层管理、共同把关、确保质量, 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员的工作, 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2]。同时护理部随时督导各质控小组活动, 必要时参与质控小组检查, 点评质量控制组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2 制订质控三级护理小组具体职责

根据护理部提出总体质控小组职责要求, 制订消毒隔离组、基础护理组、病区管理、急救药品物品、病历质控组、技术操作组、仪器设备管理组具体职责, 质控小组的成员严格遵守各自职责和义务。

2.3 三级护理质量检查标准

根据护理部提出总体质控检查标准, 制订科室消毒隔离组、基础护理组、病区管理、急救药品物品、病历质控组、技术操作组、仪器设备管理组具体检查标准, 制订质量考核表, 标准总分100分, 各项占相应的分数, 在质控检查时按照制订出的标准进行检查。

2.4 三级护理质量检查方法

依据制订的质控检查标准, 注重对服务过程的监控, 严格遵循质控检查标准进行质量检查、管理, 做到工作有标准, 标准有控制, 控制有程序, 程序有信息, 信息有反馈, 反馈有落实, 落实有成果。质控小组每月检查2次, 每次总结、每季度分析, 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 提出整改意见。同时运用考核与奖励相结合的方法, 使护理人员的个人目标与护理质量管理目标相一致。通过这种科学的质量管理方式, 总结经验, 提高护理质量[3]。

3 作用

加强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是衡量护理质量优劣的基本标志。科学管理病房, 根据病房工作的客观规律, 实行科学管理, 要求做到病房清洁、整齐、安静、舒适, 病区秩序良好, 保证医疗、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使ICU病人有安全感、舒适感和信赖感, 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急救药品及物品、器械的管理,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 急救药品及器材放于固定位置, 指定专人保管, 每班检查, 抢救药品及时补充, 器材使用完后归还原处, 经常保持完好, 从而使ICU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做好消毒隔离,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工作时间衣帽整洁, 严格无菌操作, 病房、工作间、治疗室、换药室要定期消毒, 无菌物品定期更换消毒, 严防院内交叉感染, ICU是医院感染高危科室之一, 做好消毒隔离对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有重要作用。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使技术操作规范化, 制订定期考核制度, 并制订“护理操作程序及考核细则”, 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 以督促护理人员加强技能训练, 人人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从而有效地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保证护理安全。规范护理文书书写, ICU记录单书写正确与否, 是否及时、准确、完整、简明扼要、使用医学术语;医嘱书写是否正规、格式统一, 执行签名是否正规, 交班是否清楚扼要;体液出入量是否记录准确, 交班报告是否按常规要求进行, 这些都需要质量控制。护理记录书写是关于沟通信息、法律依据、科研教育、效益评估的一项重要工作。护理记录是执行医嘱和护士对病人病情在住院期间的客观记录, 在评价病人在住院期间是否有医疗争议时, 护理记录有重要的举证作用。由此可见, 三级质量控制在持续提高ICU护理质量工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提高ICU护理质量的必要措施[4]。三级质量控制对各项护理内容的质量进行检查、评定、反馈、控制, 形成了护理质量控制良性循环, 使我科护理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5]。

4 小结

实施三级护理质控体系, 能有效地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重点应抓好3个环节:做好护理质量控制、重点抓好环节护理质控和重视终末护理质控。通过实施三级护理质控, ICU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消毒隔离、基础护理与专科技术操作全面加强, 发生护理差错事件明显减少;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合格率明显上升;科学管理病房使ICU病人有安全感、舒适感和信赖感, 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急救药品及物品、器械的管理, 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操作使用能力显著提高, 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明显加强, 护理服务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通过实施三级护理质控, 让全体护理人员都参与到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来, 由护士长1人管理变成科室人员层层管理、自我管理, 积极调动各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变被动接受到主动查找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打造护理人才梯队, 对发现和培养护理人才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

摘要:[目的]探讨三级护理质控对提高重症监护病房 (ICU) 护理质量的实践效果。[方法]制订三级护理质控计划、质控小组具体职责、质控检查标准, 由三级护理质控小组成员进行质量检查, 做到人人参与、层层管理、共同把关、确保质量, 充分发挥护理质控的作用, 从而提高ICU护理质量。[结果]通过严格执行三级护理质控后ICU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有效地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 保证护理安全。[结论]三级护理质控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重要保证, 也是保证病人治疗护理的重要措施, 三级护理质控是提高ICU护理质量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三级护理质控,ICU,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目标

参考文献

[1]徐丽珠, 裴玉琴.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5, 18 (19) :1242-1243.

[2]郭翠英, 张玉华, 张瑾.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方法[J].护理管理杂志, 2002, 2 (1) :17.

[3]吕健, 孙淑华, 藏芳德.临床科室护理差错防范管理的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 19 (1) :55.

[4]刘雅丽, 刘秉芳, 秦学玲.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及体会[J].家庭护士, 2008, 6 (5C) :1390-1391.

10.质控组长工作计划 篇十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

二、加强重点管理:如危重病人交接、压疮预防、特殊用药、病人管道管理及病人潜在风险的评估等。

三、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四、经常复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并进行模拟演示,提高护士应急能力。

五、每周检查在院病人专科护理质量一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并针对性进行改进。

六、每月总结一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并开会反馈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纳入下个月工作重点。

钱蓉

基础护理工作计划

1、每周查一次基础护理,每组查三个病人,对不符合要求者扣责护一分。

2、每周二为基础护理日,责护对全科在院病人进行基础护理检查,不符合规范的及时进行整改。

3、每位新入院病人都应做好基础护理三短九洁,第二天护士长检查新入院病人情况。

4、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加强对助理护士的培养。

5、做基础护理时强调保护患者隐私。

6、每月进行一次开会反馈,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改进,作为下月重点质控内容。

王亚琴

行为礼仪组工作计划

一、创建良好的文明礼仪环境;

二、每周检查护士行为规范一次,不符合要求及时整改; 3.控重点;

四、护士行为规范要求:

1、护士工作时仪表整洁、舒适、端庄、佩戴胸牌,护士帽折叠整齐、清洁,头发前不遮眉,侧不遮耳、后不过肩。

2、工作时间不得佩戴戒指、手镯、脚链、吊环、花色发结、人工指甲。

3、工作鞋大小合适,清洁、干净、无破损。

4、工作期间不得在护士站、治疗室闲坐、聊天、大声喧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工作时不玩手机。

使用文明用语、忌服务忌语,主动热情接待病人。

5、操作前后应与病人沟通,禁态度生冷。

五、每周例会学习人文关怀护理学,提高护士人文意识。

刘亚丽

病房管理质控计划

一、病区物品环境管理

1、整洁:

(1)病区空间环境及各类陈设规格统一;(2)各类设备用物放置合理;

(3)环境整洁:物有定位,用后归位,地面湿扫,及时清除治疗护理后的废弃物及排泄物;

2、安静:噪音控制,四轻,积极开展保持安静的教育及管理。

3、舒适:温湿度适宜、开窗通风、安全管理、合理安排床位。

4、保持应急安全通道通畅,应急灯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二、病人责任制管理:

1、病人满意度调查

2、随机检查病房管理,按管理规范要求做质控

3、强化护理人员质控意识、提高护理人员自我质控的自觉性

4、提高病人参与质控的意识及自觉性

三、反馈:

1、质控小组每月召开质控会议,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2、复查整改效果,做好质控小结,护士长及质控组长随时做好督查工作。

11.儿科护理质控汇报 篇十一

在院领导、护理部的正确带领下,实施开展了二甲复审自查工作,根据二甲评审标准,紧紧围绕护理部的要求,认真抓好护理质量,努力提高护理水平。

一、护理质量控制总结

1、各质控小组组织定期活动,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2、各位护理质控小组人员及个人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本小组的护理质控工作。

3、定期开展质控结果反馈会议,小组每月进行全科护理质量检查一次,护士长平时随机抽查,并把质控情况进行反馈,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复查整改效果,每月做好质控小结。

4、提高了护理人员自我质量控制的自觉性,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从思想上重视了医疗护理安全,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

5、每月认真开展各项培训工作。

6.深化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定期随访出院患者。

7.在护理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十大安全目标”开展日常工作。8.儿科护理质控集中检查评分图

2014年1-11月护理质控检查评分情况***86护理质量检查反馈护理满意度调查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

二、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1.科室三基培训效果有待加强。2.护士长各种资料内涵有待加强.3.护士长对护理人员监督力度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隐患。4. 冬季加床量大,病区环境较差。5.繁忙时间段护士不能够及时更换液体。6.个别床头卡护理级别、饮食与遗嘱不符。7.低年资护士急救药品知识掌握及急救技能待提高。8.急救车内物品有时交接班不及时,物卡不符。9.个别患儿卫生处置不及时。

10.护士综合素质待提高,沟通能力待提高。原因分析

1.三基培训效果不佳,护士忙于日常琐碎工作,不注重理论学习。2.护士长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对护士监督力度不够。

3.保洁素质及工作能力参差不齐,个别保洁工作欠主动性,工作较粗糙。4.床位周转过快,住院患儿量大,护士与保洁工作量大。5个别护士工作积极性较差,工作欠主动性,缺乏责任心。6.患儿家属期望值过高。整改措施:

1. 严格要求,认真做好三基培训工作。2加强保洁管理力度,做好病房管理。3做好低年资护理管理及监督工作。4做好患儿卫生处置及健康宣教工作。

12.消化科护理质控计划 篇十二

关键词:儿科病房,三级护理质控,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 护理质量直接关系着医院的护理水平, 护理质量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力量, 更直接依赖于护理管理水平, 尤其是护理质量管理方法[1]。目前, 我国临床护理人员的配备情况是:学历低, 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人员配备不足。为做好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 我院于2012年10月开始在儿科病房建立由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为主体的三级质控网, 加强对病房护理质量与安全的管理。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实施三级护理质控前、后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 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家属均愿意配合本研究, 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在对照组100例患儿中, 男55例, 女45例;年龄为4~14岁, 平均年龄 (6.89±3.76) 岁;在观察组100例患儿中, 男56例, 女44例;年龄为4~14岁, 平均年龄 (6.93±3.69) 岁。在性别构成和平均年龄方面, 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三级护理质控方法

主要步骤如下: (1) 建立科室三级护理质控网:以护士长为核心的质控体系, 建立科室三级护理质控 (一级质控员-二级质控员-护理管理者) , 按照护理工作内容分为4个职能小组:技术操作组、基础护理组、病历质控组、仪器设备管理组, 每个小组组长均为工作5年以上的护理骨干, 负责对科室以上几方面的问题进行质量控制。进行人人质控, 全科人员均有质控任务, 查出问题后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并及时改正;二级质控员是小组组长, 主要是针对专项问题根因查找, 发现问题, 总结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三级质控员为护士长, 随机抽查各组质控情况, 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2) 小组成员培训:由三级护理质控组长采用集体讲座和个人教育相结合、文字和多媒体及书面与口头教育相结合、理论讲座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小组成员进行技术操作、基础护理、病历质控和仪器设备管理方面知识的培训; (3) 按照PDCA质控循环原理安排检查工作:①P (计划阶段) :根据2012年10月前病历数据、患儿问卷分析、院科二级质量检查、护理人员讨论会等发现存在的影响护士差错率的因素, 从患儿因素、护理因素和客观因素等方面查找出存在问题所在;②D (执行阶段) :减少护士分管患儿人数, 一个护士分管6~8例患儿, 患儿由分管的责任护士负责, 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加强基础护理、加强手卫生依从性、护理技能培训、做好家属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要求护理人员参与心理知识培训;③C (检查阶段) :每天当班护理组长进行护理质控和护理情况评分, 考察护理情况, 对护理不合格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询问患儿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提高管理和反馈机能, 及时进行护理制度调整。每月进行随机抽查, 对护理质量、护理操作等进行现场考察, 对不合格的护理人员进行扣分处罚, 并进行现场示范等培训;④A (处理阶段) :定期召开评估分析座谈会, 就护理差错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和总结, 对差错情况在科室进行公示,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 对效果较好的护理操作流程进行标准化, 对需要改进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和调整, 实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级护理质控前、后技术操作、基础护理、病历文书书写和仪器设备使用发生差错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分析本文所得数据, 采用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 采用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双侧检验, 设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级护理质控实施后, 技术操作、基础护理、病历文书书写和仪器设备使用差错发生率均较前明显减少, 由9.00%下降到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健康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变得越来越高。随着优生优育观念的不断深入, 孩子对家庭来说就是掌上明珠, 人们对家里孩子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因此, 孩子生病时, 家长对儿科护理质量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是学者们和护理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 也是急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三级护理质控网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打破了护理人员被动接受质量考查的应对式管理, 利用前瞻性思维, 按照“人人都是质控员”的原则, 让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参与科室安全管理, 授权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质量控制, 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2], 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本文结果发现:三级护理质控实施后, 技术操作、基础护理、病历文书书写和仪器设备使用的差错发生率均较前明显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与既往研究报道结果类似[3], 究其原因可能与影响因素有关。护士三级护理质控充分调动和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激发了每位护士的进取精神,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护士三级护理质控后, 患者有了固定的护理人员负责, 各责任小组人员固定, 减少护士分管患儿人数, 把护士还给患儿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更有利于观察和了解病情, 缓解患儿及其家属的恐惧心理, 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同时, 运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先制定相关的计划, 对患儿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评估, 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 并针对问题来进行相关的解决方案的制定。在为患儿拟定有效的护理措施之后, 便要依据制定的计划对患儿进行相关举措的实施,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根据制定的计划实施, 定期召开评估分析座谈会, 就护理差错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和总结, 对差错情况在科室进行公示,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对效果较好的护理操作流程实行标准化, 随后进入下一个循环, 如此反复, 使得PDCA循环模式可以持续不断地运行。

综上所述, 儿科病房实施三级护理质控能够有效减少护士差错的发生, 提高护理质量和患儿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肖艳, 苏波, 刘焕娟, 等.浅谈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11) :107.

[2]张兵, 王冀, 李红梅.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模式在ICU的实施与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 2011, 11 (7) :47-49.

13.血透护理质控标准 篇十三

一、血透室护理人员资格:

(1)血液净化室应当配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护士长,护士必须具有《护士执业证书》。护士配备应根据透析机和患者的数量及透析布局等合理安排,每个护士最多同时负责3台透析机的操作和观察。(2)护士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执行透析医嘱,熟练掌握血液透析机及各种血液透析通路的护理、操作;透析中定期巡视患者,观察机器运转情况,做好透析记录。

二、护理人员卫生学要求;

(1)从事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应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范的要求。

(2)工作人员操作时都要戴好手套、口罩;有条件的单位,工作人员应使用个人防护装置,如围裙、口罩和眼罩。

(3)工作人员有可能接触血液时须戴手套、勤洗手,尤其是在病人上、下机时工作人员须换手套。

(4)血透室工作人员应做到相对固定,工作人员上岗前及以后每六个月进行一次定期体检(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感染指标)。对HBV阴性的人员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进行免疫保护。

(5)处于肝炎或其他血源性传染病传染期的工作人员,应避免直接从事血透室医疗护理工作;怀孕、哺乳期工作人员应暂时调离血透室工作。

三、消毒隔离制度

(1)血透室清洁区应保持空气清新、物品整洁。(2)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

(3)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细菌培养。(4)按设备要求定期对水处理机和供水管路进行消毒和冲洗,消毒冲洗方法参考设备使用说明书。

(5)透析机每次使用后应根据说明书进行消毒。

(6)医务人员进入清洁区应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换工作鞋。护士在进行透析操作时应戴洁净手套,并注意每位患者更换一次。(7)对明确有传染性的乙型和丙型肝炎以及其它传染病病人应当隔离透析。

(8)乙肝、丙肝患者必须分区,乙肝、丙肝及不明新透患者是否专用机器。

四、病历管理制度

(1)血液透析室必须建立血液透析病人登记及病历管理制度(2)血液透析病历应包括首次透析病历、每次透析记录、化验结果及记录、平时用药记录等部分

(3)首次透析病历应全面了解病人的病史和现状,做出诊断并制定透析治疗计划

14.质控计划1 篇十四

2011年外二科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工作计划

一、医疗质量控制方面

1、各质控小组成员严格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熟悉工作制度。

2、质控成员每月对所负责范围内的医疗质量进行不定期自查1-2次并作好记录。

3、每月召开一次质控小组工作会议,病案质控小组每月开一次工作会议,院感质控人员每季度一次工作会议,对自查结果进行发言,经过讨论认真提出整改措施。

3、征对医院对科室质控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提出总结、整改措施。

4、把病历质量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加强合理用药作为重点。

5、加强质控人员院感、法律法规、医德医风和核心制度、医护人员职责等的学习。三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搞好医疗质量。

二、护理质量控制方面

根据创二甲标准要求及护理部制定的各项质量标准,拟定我科质量控制计划:

1、质控人员必须掌握所监管项目的质量标准。

2、对一级护理病人及危重病人、抢救车、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天天查。

3、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班,每周一对住院病和出院病人的满意度调查。

2、周二至周五质控小组人员负责检查自己管辖内容,护士长抽查。

3、对毒麻药品及抢救物品专人管理,班班交接,护士长每周查。

4、办公班、责任护士、晚夜班、职控护士查对当日医嘱,护士长每周查对二次。

5、每月质控小组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对各质控项目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将信息在全科护士会上反馈

6、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全科护理质量分析会,对医院护理质量检查信息反馈内容及科室自查问题进行讨论,结合护理部整改措施制定科实整改措施及整改反馈信息,充分体现持续改进。

15.消化科护理质控计划 篇十五

1 循证护理研究现状

循证护理是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的, 之后陆续出现一些理论探讨的文献。随着循证护理的思想逐渐深入, 相应的研究也逐渐开展, 我们以“循证护理”作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检索发现, 2001年只有7篇相关文献, 2002年增长到了36篇, 2004年115篇, 2009年566篇, 可见循证护理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我们发现循证护理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理论研究较多, 临床护理研究较少;应用于个案报道较多, 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较少;研究质量不高, 方法不规范, 得出证据的级别较低。中医循证护理研究更是处于起步阶段, 相应的研究较少。

2 中医循证护理研究的优势

美国的恩格尔教授1977年提出了一个新的医学模式, 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他强调了社会心理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其实中医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 中医十分强调整体观念, 认为人不仅与自然而且与社会都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的形体与精神也是一个整体。很多消化系统疾病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 现代医学已经将这些疾病归为心身疾病, 如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肠炎等。中医认为, 这些疾病不仅与脾胃有关, 而且与肝关系密切, 情志失调导致肝失疏泄, 进一步影响到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因此, 我们前期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研究, 发现其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改善预后[1], 因此心理护理对情志的调节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西医结合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医个体化治疗的优势, 而西医注重对疾病整个过程的共性病理机制的认识, 因此以西医的病结合中医的证的病证结合研究取两者之长, 更能体现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中医在没有开展病证结合研究前, 很难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 因为中医太过于强调个性化了, 容易忽略其共性, 很多研究不能重复, 但病证结合的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因此, 中医循证护理也可以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研究。例如, 我们前期的研究就可以将消化性溃疡患者通过辨证, 将肝火犯胃或肝郁脾虚等多由情志失调引起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这样可能会提高护理的效率, 同时也可能提高临床疗效。

中医十分重视服药方法, 这些医护细节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内容。《伤寒论》中对药物煎服法的论述较为详细。例如消化科常用的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等, 方后注中有“去滓, 再煎”的论述。很多学者认为这是调和药性, 因为这些患者存在寒热虚实错杂的病机, 因此调和药性有利于减少机体拒药的发生。但就护理而言, 去滓再煎就相当于浓缩药量, 对于一些胃肠道敏感的患者, 短时间摄入大量液体, 可能会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循证护理而言, 患者的口服中药剂量、灌肠中药剂量或是每次的饮水量都是我们可以研究的内容。中医对时间医学也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例如阳虚者于冬至之时, 一阳初生, 对应于一日的变化, 寅时为阳气初生之时, 对于阳气虚导致的慢性肠炎的五更泻患者, 清晨阳气初生以及正午阳气最旺之时服药, 效果可能比早晚两次的常规用药更好。另外, 饮食治疗是中医治疗方法中比较有特色的内容, 消化系统疾病与饮食关系更为密切, 俗话说“三分治, 七分养”, 不同疾病对饮食的要求也不一样, 但总的来说, 容易消化的食物对消化系统疾病是有益的。我们可以开展各种粥类食品的研究, 例如常见的薏苡仁健脾利湿, 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排脓, 绿豆清热解毒, 山药健脾益气, 因此针对各种相应病证, 可以开展饮食疗法的研究。

3 规范的研究方法

中医在国际上属于补充和替代医学范畴, 国外较少涉及, 但只要我们应用规范的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得出的证据也能被世界所接受的, 有利于中医走向世界。

随机对照试验是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之一, 也是临床研究中最常采用的研究方法。由于护理研究大多需要护理人员操作, 采用双盲较为困难, 因此单盲法是较常用的。另外, 我们还需要对随机分配进行隐藏, 由专人掌握随机分配方案。研究对象的选择是检验干预措施效果的重要内容, 因此需要制定明确而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病证结合的研究模式就能够比较全面的多层次限制特定的研究对象。样本量估计研究中常被忽略, 样本量过小, 容易得出阴性结果, 过大则会增加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 因此合理估计样本量非常重要。干预措施的疗效评价, 可以通过运用一些量表进行客观评价, 如SF-36健康量表、针对炎症性肠病的IBDQ量表。我们还比较容易忽略失访、退出患者的相关内容的描述和相关统计。只有注意细节, 我们的临床研究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

循证护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虽然才刚起步, 但前景非常广, 中医护理学也需要应用循证的思想和方法, 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和特色, 解决一些特殊的临床护理问题, 从而推动中医护理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上一篇:庆七一活动宣传标语下一篇:制度创新改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