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规划调研报告

2024-08-27

电网规划调研报告(精选11篇)

1.电网规划调研报告 篇一

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电网规划及远景目标

电网规划的指导思想

从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安全为基础,以提高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为重点,坚持电网的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实现以特高压为标志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跨越,促进电网与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保障。

电网规划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二)着重提高更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三)保障电网安全放在首位

(四)突出自主创新,加快电网升级

(五)优化方案,控制成本,降低消耗

“十一五”电网发展总体目标

进一步加快电网建设,基本消除电网瓶颈,保证电力输送和分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化电网结构,实现特高压技术的自主创新,提升电网技术装备水平。扩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范围,强化电网作为市场载体功能。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确保电网经济可靠运行。

“十一五”电网发展具体目标

(1)建成投产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验证性能,积累经验。加快建设一批交流特高压工程。直流特高压输电技术获得突破并顺利建设西电东送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

(2)加快发展西北750千伏网架,继续加强500千伏跨区输电工程和区域、省级主网架建设。

(3)统筹城乡电网发展,加大重点城市投资力度,完善农村电网,不断提高电网供电能力、质量和可靠性指标。

(4)继续实施提高现有电网输电能力工程,充分挖掘潜力。

(5)同步建设二次系统,形成网络状光纤通信网络。

到2010年,在国家电网范围内初步形成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灵活高效的坚强电网,适应构建三级电力市场体系的需要,电网主要技术装备和运行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2020年规划目标展望

2011~2020年,将进一步加强电网建设,彻底消除电网瓶颈,根本扭转电网发展滞后于电源发展的局面,逐步过渡到电网与电源协调发展,并适度超前。2020年前后,国家电网建成以华北~华中~华东交流特高压同步电网为核心、联接各大电源基地和主要负荷中心的特高压骨干网架,有效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集约化开发,充分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

届时,各电压等级电网功能定位明确,发展协调,结构合理,电网运行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显著提高,具备防止大停电事故的能力,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装备质量全面达到或领先于国际先进水平。

区域电网规划

华北电网“十一五”规划重点

“十一五”期间华北电网重点加强西电东送通道及受端电网的主网架,到2010年华北电网将形成西电东送多回路通道,各省间联系进一步加强,京津冀鲁形成坚强的受端电网。

东北电网“十一五”规划重点

到2010年,东北电网黑吉辽省间形成中部的北电南送的双通道4回路输电网结构,500千伏、220千伏电磁环网将逐步解开。黑龙江东部电源基地形成向黑龙江中部地区输电的2个500千伏通道和南部电源基地向吉林东部送电的500千伏通道。新建电厂均分散接入东北500千伏主干网。

华东电网“十一五”规划重点

华东电网的核心网架覆盖长江三角洲的上海、苏南、苏中、浙北和浙东南地区。华东电网网架建设需要远近结合、统一规划,确保主网架结构清晰、输电能力适度超前,为华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奠定基础。

华中电网“十一五”规划重点

2008年晋东南—荆门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建成,华中电网的最高电压等级将上升到1000千伏。2010年,特高压电网将向东延伸至鄂东负荷中心。通过跨区特高压电网和葛沪直流综合改造等工程建设,华中电网与周边电网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西北电网“十一五”规划重点

“十一五”期间,西北750千伏电网结合黄河上游水电和哈密火电的送出,形成一个以青海的拉西瓦水电站为顶点、以陕西的关中和宁夏的宁东为支点、形似倒“A”字型的主网架,北通道为拉西瓦—西宁—永登—白银—宁东,南通道为拉西瓦—官亭—兰州东—平凉—关中,南北方向有兰州东—白银、官亭—西宁两个通道相联,哈密煤电基地通过两回750千伏线路经河西走廊接入主网架的永登变。陕西关中根据负荷与电源发展需要,适时建设第二个和第三个750千伏变电站及其相关线路工程。330千伏电网进一步发展,在关中、兰州和白银、西宁三大负荷中心形成双环网结构。

“十一五”期间新疆电网仍将继续发展和完善220千伏主网架,力争形成覆盖全疆的统一电网,形成从西到东沿天山北坡经济带一字形220千伏主网架,以乌鲁木齐电网为核心,南北两翼展开。

城乡电网规划建设重点

吸取国外近几年发生的大面积停电的教训,将电网安全放在首位。近期着重解决“卡脖子”问题,高、中、低压电网全面建设与改造,确保各级电网结构合理、协调发展。加强重点城市电网的建设;加强农网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聚焦:“十一五”国家电网公司发展规划

规划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坚强的国家电网为核心,以加快电网发展和拓展电网服务为主线,以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安全为基础,效益为中心,服务为宗旨,人才为根本,管理为手段,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环境友好,实现公司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实现管理创新,为支持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规划的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发展目标,全面落实“三抓一创”工作思路。加快电网发展,强化经营管理,优化资产结构,推进自主创新,深化优质服务,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构筑先进企业文化。全面提升“四个服务”的能力,营造诚信共赢、和谐互动、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氛围,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协调全面发展。

公司的总体发展目标

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是公司总部、区域公司、省公司以及公司所属各单位的统一目标和共同任务。公司总体发展目标是:实现公司“十一五”末(2010年)初步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实现公司“十二五”末(2015年)基本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实现公司“十三五”末(2020年)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发展目标。

“十一五”总体目标:推进集团化运作,实现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特高压电网,实现电网发展方式转变;使公司安全保障能力、资源配置能力、金融运作能力、资产盈利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显著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优质服务水平、队伍建设水平和品牌价值水平显著提高,在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实施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作用显著提高,初步建成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

“十一五”末期,特高压电网建设全面展开,网架坚强、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国家电网基本建成。

电网发展规划

进一步加快电网建设,基本消除电网瓶颈,保证电力输送和分配;优化电网结构,实现特高压技术自主创新,提升电网技术装备水平;扩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强化市场载体功能;提高电网稳定水平,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 加快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

■ 积极推进跨国联网工程建设。

■ 继续加强跨区域电网建设,提高跨区域电网的输送能力。

■ 加强区域电网和省级电网主网架建设。

■ 做好城乡电网发展规划,发挥电网的整体效益。

“十一五”末期,特高压电网建设全面展开,网架坚强、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国家电网基本建成。

人力资源规划

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愿景为“支撑公司发展,成就员工价值”。构建符合电网企业实际,以人力资源配置、评估、开发、激励等四大机制建设为重点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促进员工队伍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010年末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25%,人才密度达到80%,全员培训率达到95%以上。实施“1551”优秀人才培养工程,即100名优秀经营人才,500名优秀管理人才,500名优秀技术人才和1000名优秀技能人才。在重大技术领域培养6~10名院士候选人,争取产生2~3名院士。

树立终身学习、全员培训的理念,构建符合电网企业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

科技信息规划

到2010年,公司的综合技术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显著提高,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逐步建立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规划科学、分工明确、配置合理、运作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在特高压输电、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能源转换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特高压输电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力争3~4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到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的综合技术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依照公司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着眼于公司的全面发展与长治久安、着眼于新型员工队伍建设、着眼于塑造公司的良好形象,结合实际,加大力度,拓展深度,丰富内容与形式,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 干部队伍领导能力显著增强

■ 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 企业文化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 文明单位创建迈上新台阶。

基本建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推广“国家电网”品牌,树立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

实现规划的保障措施

1.加强电网规划,转变电网发展方式,提高电网配置资源和可靠供电的能力。

2.加强科技工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电网技术升级奠定基础。

3.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公司人员素质,建设符合现代公司发展需要的员工队伍。

4.推进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提升公司管理效率和整体实力。

5.加强资金管理、拓宽融资渠道,为电网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6.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为公司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7.加强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完善职代会制度,为“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8.提高公司规划执行力,完善风险控制体系,确保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2.电网规划调研报告 篇二

关键词:智能电网,发展应用,规划研究

当代社会, 随着用户对电力的需求数量的不断增加、质量的不断提高, 电网与用户、电力供应企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原有的电网规划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要求。本文中, 笔者对厦门市智能电网的发展及规划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

1 智能电网简介

智能电网指的是把先进的通信技术、信息化技术、计算机遥控技术、原有的输配电设施进行结合, 形成一个新的电网供电系统, 实现了电力供应的智能化。智能化电网在我国一些大中型城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提高客户用电的可靠性、安全性, 以及降低因为输电导致的电能损耗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智能电网运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数字信息技术, 实现了从发电到用电等各个环节信息上的“双向化”沟通交流, 对于优化电力的生产、输送以及使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厦门市智能电网的发展和应用

厦门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高新技术广泛应用, 智能电网在实践中也得到逐步的应用。目前, 厦门市已经开展智能电网规划和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果, 为电网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 厦门市已经建成了电网输电线路实时动态监测中心, 现役所有220千伏变电站的重要设备已100%安装在线监测系统, 电网实现主网、配网调控一体运行管理, 并于2009年正式启动厦门城市配电自动化工程试点建设工作, 2010年该工程通过国网验收。同时, 厦门智能电表安装工作有序开展, 全市配变终端自动信息采集覆盖率100%, 并建成全省首座中型电动汽车充电站。

“十二五”期间, 随着厦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 智能电网的持续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质量改善方面的作用也日渐增强。为了进一步普及智能电网的应用, 提高其在电网供电系统中的比例, 应该围绕调速、电力系统稳定器等参数进行研究, 探讨实现基于实测参数的机组统一运行的管理模型, 在此基础上, 开展核电、风电及其并网统一运行的技术方面的可行性。

3 厦门市智能电网规划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厦门市全面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旅游城市和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 凸显厦门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窗口”、“龙头”、“排头兵”作用的关键时期。电力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公共服务产业, 加快推进以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为重要特征的电力发展方式转变对于厦门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3.1 厦门市智能电网发展目标

厦门市智能电网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建立在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的, 依托坚强的电网和开放统一的信息支持平台, 以先进的网络通信、计算机信息和远程控制技术为手段, 形成具备强大的电网信息资源优化配置能力、高效的安全稳定运转水平、适应厦门市经济高效运转并促进洁净能源推广和电源多元化接入、智能化调度控制环境、适应全市电动汽车等新发展的新型电力用户服务要求的智能化电网。该目标的实施有助于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 并保证与其终端用户之间的便捷、高效互动, 保障全市电力供应更加优质、高效、可靠和安全, 满足整个厦门市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3.2 基于GI S的厦门市智能电网的规划

智能化电网的规划涉及到了电网本身的信息化管理、相关图像的处理以及地理信息的勘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传统的电网规划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智能电网规划的要求, 结合新的科学技术、利用新的手段对智能电网进行规划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建设坚强的现代化智能电网, 科学的电网规划设计手段是关键。为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等社会资源, 应在已成熟应用电网运行信息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基于GIS的城市电网空间规划系统GIS技术在电网规划应用系统, 为规划人员提供一个可以优化电网规划的决策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几项功能。

(1) 建立现状电网设备和规划电网设备以GIS地理信息为背景的操作平台, 完成与已运行的电网运行信息系统的接口, 可读取设备信息、电网运行状态、业务数据等相关资料, 为电网规划设计、可行性分析等提供规范可靠的源头资料。 (2) 提供规划设计的专用设备符号库, 实现相应的规划建模功能, 按编制年保存电网规划图形和数据, 并建立对应的电网地理接线图。 (3) 实现各种数据的查询、统计和报表功能。可对所有设备基础数据和设计文档进行查询, 自动形成所需的电子报表。 (4) 可将背景电子地图、电网在运和规划模型转化成PDA终端识别的地图和数据, 方便作业人员外出时的选线、选址工作。

建立基于GIS城市地理信息的智能化电网的规划系统可以为电网规划人员提供一套动态的、可视化的操作平台, 有助于规划人员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全面地、直观地掌握电网信息的变化, 从而实现电网的“智能化”管理。结合目前厦门市电网规划和发展的情况, 建立基于GIS基础上的智能化电网规划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基于GIS的城市电网空间规划系统将有效地帮助规划设计人员掌握现有电网和城市建设情况, 为规划设计提供充分的原始信息, 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的评判手段和标准, 提高电网规划设计水平和规划业务的管理水平。 (2) 基于GIS的城市电网空间规划系统可实现有效管理规划设计数据, 减少了重复建设和数据录入, 将提高电网规划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节约人力资源成本, 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3) 基于GIS的城市电网空间规划系统通过引入GIS城市地理信息, 可实现对电网的现实状况可以一眼掌握, 在设计时可以尽量综合利用已有的电力设施, 如电缆沟管等, 减少电网建设过程中对城市道路交通、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

4 结语

智能电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电网发展的模式, 其在未来必将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 由于智能化电网系统的规划尚未有特别成熟的技术可以借鉴, 再加上不同地区的电网基础设施差别较大, 导致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智能化电网规划模式。厦门市智能电网的规划和发展主要应该围绕关键技术研究、技术标准以及体系建设、项目示范、产出效益分析等方面展开, 尤其是应该要特别注重提高“智能”在电网规划中的价值, 从而实现厦门市智能电网快速发展和建设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十方.欧美智能电网战略计划[J].中外能源, 2009 (6) :34~37.

[2]张征容.智能电网浅述[J].云南电力技术, 2009 (3) :28~32.

[3]寿颐如.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展望[J].科技促进发展, 2009 (6) :35~39.

3.电网规划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电网规划 安全运行 质量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无论是输送距离、输送容量,还是供电覆盖面积,我国的超高压以及高压输电线路都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在我国,受地理位置、能源分布的影响和制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新老输电线路自成体系,相互交错,同时运行。目前,供电网络纵横交错的现象在城市周边、新老工业区等普遍存在,进而浪费了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同时加重了高电压对大气的污染,导致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本文从电力输送、规划布局、运行管理等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并且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1 合理规划电网

1.1 输电线路的容量和布局 在确定地区负荷中心变电站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同时对该地区的预期负荷及负荷特点等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在一定程度确定是改造原有的供电线路,还是对其进行淘汰。在该地区,借助负荷中心变向供电,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增加负荷中心变电站的数量,对于中心变电站,既可以独立运行,又能够实现环网运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电网供电的可靠性进行强化。在现实阶段,输电线路的容量和布局与地区的实际用电需求相比,存在明显滞后的现象,地区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受电力供给滞后的严重影响和制约,进而急剧增加了该地区的供电负荷,并且随着该地区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供电工程被迫改造或新建增容,进而引发电力工程刚刚投入运营,就要实施改造升级或扩建,如果改扩建后,依然难以满足该地区的负荷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重新建设新的供电设施,增加了供电系统的复杂性,最重要的是浪费了社会资源,并且污染了环境。

1.2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的前提条件 电力规划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其特点主要表现为:面积广、规模庞大、负荷需求不确定,并且涉及多个部门等。在开展电力规划工作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另一方面需要深入分析电网,进而对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了解。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电力规划中,人的主导作用依然格外重要,这一点需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在对电力系统进行规划时,人的作用表现为:分析处理由非技术因素、不确定因素引发的各种问题,同时处理分析电网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电网计算的复杂性问题等。

与计划经济体制相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开展电力规划工作,其工作难度会更大,同时对规划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规划工作者来说,为了做好本职工作,通常情况下,需要对电力市场加强调查研究,对经济结构趋势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对电力体制改革、电力市场开拓等进行不断的优化,收集不同行业的发展信息,为研究本地区用电量和负荷,提供参考依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优化资源配置为重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电力发展目标。

1.3 划分电网电压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超高压和特高压技术广泛应用于电网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电负荷和配网范围,输送电力的主网络已经由原来110kV升高到330kV,甚至更高等级的电压。在整个的电力网络中,地区配电网络选择等级低于330kV的电压。通过对电压的范围进行不断的调整,建立110kV的配电网络,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络的可靠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电能容量,同时增加输送的半径。

2 电网运行的安全

在全国范围内,近年来时常发生大面积停电的事故,进而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因素比较多,但是,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

2.1 从业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专业技术水平方面,部分电网运行人员不高,缺乏责任心,对于自身所从事的具体工作都搞不清楚,根本没有意识到工作的危险性,在现场工作的过程中,抱着侥幸心理,缺乏标准化意识,在自我保护方面比较薄弱,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电网的安全运行。

2.2 工程设计不完善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增加了上下级电网运行配合的复杂程度。设计人员在现场经验比较缺乏,同时对细节缺乏必要的把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电网的安全运行的隐患,电网的安全运行受到威胁。

2.3 继电保护设备 对于继电保护设备,由于部分微机保护厂家难以保证质量,导致继电保护设备缺乏抗干扰能力,并且硬件结构设计不合理,软件编程存在缺陷,长时间运行后,机电设备装置的元器件容易出现老化,进一步降低了故障自诊断能力,对于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进行报警,在保护误动或拒动方面存在安全隐患,进而在一定程度直接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4 施工及验收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监督缺乏有效性,监管部门没有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工程细节存在缺陷。作为确保设备质量的最后环节,交接验收和系统调试对于设备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力工程的建设周期明显缩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运行方交接验收的时间,经常出现交接验收管理不到位,验收的标准化程度降低等现象。设备投入运行后,设备的故障逐渐严重,直至引发事故。

2.5 生产运行管理和技术监督不到位 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并且监管不到位。进行检查时,流于形式,走过场,对于安全隐患没有及时的发现。为了政绩和职位,基层主管普遍存在缓报、瞒报的现象。

按周期开展一般性预防性试验工作,在目前情况下,依然是多数运行单位技术监督的重点,对于特殊方式、重点设备以及重点时段等,缺少新技术、新设备开展针对性的检测试验。

3 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的措施

①在安全、制度、技术等方面,对现有的作业人员进行定期的教育和培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熟练掌握安全措施,同时明确安全职责,进一步提高防护能力和水平。通过脱岗培训的方式,对不能胜任岗位需求的技术人员进行强制性培训,直到其能够满足岗位需要为止。对于部分工作人员,通过强化其责任心,帮助其发现隐患,最终排除隐患,做到隐患不除决不放手。②建立和完善审图机制,对设计方提供的图纸进行审核。对于设计中存在的疑点、盲点等,根据工程设计的实际情况以及电网运行经验等可以有效地解决,进而在萌芽状态消除所有的安全隐患。③把好继电产品的质量关。根据保护规范的相关要求,确保保护配置的齐全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双重化配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套保护因检修或退出运行弱化保护功能,进一步恶化故障危及系统的稳定性。④按照招标流程对施工单位进行把关,杜绝人情工程、裙带工程等,在施工过程中,实施全过程监理,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如果设计不合理,需要组织各方进行协调,避免出现遗留隐患,进而发生返工等现象。如果条件允许,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派运行人员进行全过程跟踪。⑤提高标准化程度、注重精细化管理,在电网运行过程中,推广实施现场作业流程指导书,为每项操作、维护等设置相应的标准化指标,制定标准,进而使现场作业逐渐转向科学化、精细化、制度化。

根据实际情况,电力企业需要制定不同的措施,组织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当前,系统思维方式和安全生产软管理方式融入到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借助科技的手段,为电网安全运行奠定基础、提供保证,防止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

综上所述,对于电网来说,无论是前期规划,还是后期的安全运行,其最终目的是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确保人民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事實证明,只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就能实现电网的安全运行,同时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肖寒.电网规划及安全运行问题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08).

[2]熊信银.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三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6).

4.电网规划工作心得体会 篇四

自2008年12月10日出发至东莞开展东莞“十二五”电网规划收资工作到现在已经过去将近8个月了,随着广东省电网公司对本次规划评审的结束,我也从东莞回到了天津。

在这将近8个月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也想了很多,东莞项目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锻炼,给了我与多人协作进行同一个相对庞大项目的机会,也给了我一个开阔眼界的机会,对比可以从同事身上发现自己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可以从客户身上看到自己知识欠缺的地方,这些都是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优先努力弥补的。

这次东莞“十二五”电网规划拓宽了我中压配网规划的思路,从客户身上学到了很多非常实用的东西。

思路方面:

由于这次东莞配网规划的特殊性,负荷预测、高压变电站选址及定容均非我们自己操作,许多较为实际的问题,如变电站间隔不足,但新上变电站距离较远,无法满足已有站附近地区负荷增长的情况下,我们可利用新建变电站将已有站负荷大量转切,并将已有站线路大量退出运行,只留少量线路为新建变电站做备用线,形成“两供一备”及以上结线模式,而退运间隔则可满足新增负荷的需求。

这虽然是一个特殊问题的解决,但是拓宽了我的思路。在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下,一些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而是我没有走出某些固有思维,当接触到新的思想时,很多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因此我想今后多接触客户,从他们那里可以解除到更多很实际且有效的办法用于解决一些棘手问题,并且自己也应将这些接触到的思想加以扩展,以便拓宽规划思路。

实用软件: 此次东莞规划最大的收获是在客户的启发下我开始将Google earth这款软件结合应用于中压配网规划中。经过总结,我认为这款软件与规划相结合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有效提高近、中期中压项目的可实施性,(由于并非所有项目我们都下现场由客户讲解所有区域发展情况,并且规模较大地区无法将所有区域全部了解到,因此主要手段为通过这款软件有针对性的向客户了解情况)即:有效避免我们所拿到的城市规划图与实际现状城市道路走向存在的差异而引起的路径不通问题,也可帮助我们大体了解现状城市各区域容积率,并结合已有详细配网地理接线图对现状城市各区域负荷发展程度有一个初步判断,这在我们完成城市远景空间负荷预测后可以提供一个城市负荷发展轨迹,可以从现状和远景年负荷分布差异勾勒出城市向远景过渡过程中的主要变化,使我们规划出的过渡网架更能适应城市发展。

对于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地区也可根据土地利用情况向客户有针对性的了解各区域未来年开发意向,如近两年平整后土地一般为负荷增长点,应及时了解新增负荷报装容量及其未来发展情况。

但这款软件存在一个弊端,就是并非所有地区卫星图片均为最新,存在一定延迟性,部分地区照片仍为2005年左右,这种情况便需要更多的与客户沟通以获取城市现状的准确信息,为后面的规划工作打下基础。

在这次规划中,我发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之处,有些是在某些方面和同事之间的差距,有些则是和客户沟通过程中发现的知识盲点。

我发现在日常办公软件(office及CAD)的使用上与某些同事存在一定差距,如很多简便操作方法及快捷键的使用,这使得我的日常工作效率和这些同事存在一定差距,由于这些软件是我们进行规划工作的平台,因此日后加强对这些软件功能的进一步认识,学习更多能够大幅提高效率的方法是比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公司能够有人可以将大家日常总结的一些实用技巧汇总并下发,或者时间允许时进行一个集中培训,相信能够较大幅度的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在这次和东莞9个镇及区局沟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一些知识盲点,感觉很多都是来自于对电力设备认识的不足,虽然自己在日常工作之余也会浏览一些电力专业论坛进行学习,但毕竟共享资料还是比较少的。我想公司是否可以将我们日常接触的主要电力设备,如环网柜、柱上断路器、负荷开关等的主要结构、全部功能、型号种类等汇总成一个课件类文件下发,让员工对这些主要电力设备有一个直观了解,相信在同客户沟通上能够有一个更佳的效果。

还有一些这几天想到的,如从潮流计算结果我们都能看出哪些问题,为何会造成这些现象,而我认为比较好的方法是利用公司成型软件由专人构建一个包含10kV至500kV及电厂的虚拟网架(也可利用已经做过的项目,如一些地区的实际网架),其中可包含各种典型结线模式,可以虚拟电网运行,制造各种故障,并利用各种倒闸操作隔离、排除故障,这样可以帮助更好的建立“网”的概念,并可帮助了解每种结线模式的运行方式,从10kV电网逐级向上为上级电网提供支持,而上级电网依靠各种结线模式为下级电网提供更加可靠的电源。依靠这个虚拟网架,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电网是如何运行的,我们在规划中应该如何加强各电压层级网架结构,以便为上级和下级电网提供支持。

这只是一个初步构想,因为整个电网运行远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但我觉得这个构想如果有可实施性,且能够成型,那对于员工构建“电网”概念将有较大意义。因此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可能加快前进的脚步,学习更多的知识,也希望领导更多的给予指导。

这次规划后期一个小小的机会使我想到多人协同进行一个项目时,如何进行分工:在一般意义的一个项目中,按照每个人的特点安排不同的工作,以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使一个项目组能够发挥他能发挥的最大能动是一个关键问题。但这需要建立在对每个人特点的了解之上,因此我认为在一个项目组成立之后,在数据收集及初期工作中就应当尽量努力了解组内所有人各自的特长(这个目的也可通过每个人自己介绍并加以观察来达到),这样在中后期的工作中就可以按照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布置相应工作以提高效率。这仅仅是我对多人协同进行一个项目的一点浅显的理解。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东莞及广东其他3个主要城市的项目本身比较特殊,在大量独立项目的中前期工作面前无法进行如此分工,须由几个人分别负责不同区域,再由人进行汇总,待所有分区报告均结束进入汇总阶段时才可进行汇总部分的分工协作,我认为这种项目比较考验每个团队成员的工作态度,因为所有分区项目均在并行中,团队成员因个人能力及各分区项目难易程度和实际问题等影响程度不同会造成各分区进度的参差不齐,这时如果所有成员均能端正态度,尽自己最大努力,那么进度较快的人会自然而然在自己工作提前完成的情况下分担进度较慢成员的工作,并且气氛也会变成大家全都为了项目早日完成而努力,这样也可达到提高团队工作效率的目的,因此我认为负责人如何制造共同努力的气氛并且维持是这类项目能否顺利高效完成的关键。

5.国家电网十二五投资规划 篇五

国家电网公司以投资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承担着保障安全、经济、优质、清洁、可持续电力供应的使命,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公司贡献覆盖中国国土面积88%,服务客户人数超过10亿人,管理人工152万人,资产总额2.12万亿元,营业收入1.5万亿元,名列2010年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第八位,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2177.504,-5.45,-0.25%)企业。

公司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第一,电网规模和发展的质量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十一五”期间,公司累计完成电网投资1.2万亿元,超过新中国成立56年电网投入的总和,再造了一个国家电网,保障了新增电源3.65亿千瓦,用电年均增长11.1%的需求,电网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城网年均停电时间减少67%,电网发展在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发展质量大幅度提升。

第二,特高压工程取得重大突破。

特高压交流实验示范工程于2009年1月6日投产,已安全运行28个月,通过了国家验收,并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中国工业大奖。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于2010年7月8日成功运,安全运行10个月,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占领了世界电网发展的制高点。同时,特高压创新的实践,带动我国民族电工装备企业全面实现产业升级,提高了自主创新和国际竞争力,在世界电网科技领域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第三,智能电网试点取得丰硕成果。

截止到2010年底,公司开展了两批21类228项智能试点工程的建设,涵盖新能源的接入、调度自动化、智能变电站、电动汽车、配电自动化、智能园区、电力光纤入户等领域。世界首座750潜伏智能变电站在陕西延安完成,智能充放电示范工程在杭州运营,智能变压器、电动汽车、设备及其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研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确立了我国在智能电网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第四,积极支持风电发展,保障了风电的及时并网。

“十一五”期间,公司投资418亿元,共建设风电并网线路2.32万公里,建成甘肃千万千瓦级风电一期750千伏工程,保证了风电项目的及时运转,开展风电并网标准体系建设,帮助风电厂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等企业标准,建立风电实施监控系统和风控预测系统。通过技术管理,最大限度提高电网接纳风电的能力。截至2010年底,公司经营区域内,风电并网装机达到了2826万千瓦,到今年1至4月份又新增了596万千瓦,现在风电在加速发展,每月有150万千瓦的风电新并入电网。

我国的风电发展已经实现连续五年增长超过100%,2010年收购风电电量达到472亿千瓦时,平均利用小时达到2097个小时。这个2097个小时,我们和德国、西班牙的风电厂进行一次对标,大概都在这个利用小时范围之内。

第五,积极服务民生,户户通电基本实现。

加强城乡配电网建设,开展农网改造升级工作,于2010年9月顺利实现公司经营区域内户户通电的目标,为公司经营区域内134.1万无电户、508万无电人口解决了通电问题,改善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农网单位电网成本高于城市一倍的情况下,基本上实现了通电的问题。

当前,全球能源、环境、气侯变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以多元化、清洁化、电气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的能源革命正在深入推进,不断深化的新一轮全球能源变革的核心是电力;而电网的创新发展必将成为新一轮能源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对于电网发展,我们“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要进一步扩大西电东输的规模,发展特高压、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的输电技术,依托先进技术,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

国家电网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积极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十二五”期间规划投资电网1.7万亿元,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第一,大力转变电网发展方式,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预计,到2015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增加5亿千瓦,达到14.7亿千瓦,全社会用电量将在4.1万亿千瓦时的基础上增加到6.1万亿千瓦时,新增2万亿千瓦。为了优化能源的开发布局,“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缓解一次能源大规模、长距离的运输压力,要规划建设陕北、黄龙、沈东、蒙东、宁东、新疆等大型煤电基地。为适应大型能源基地建设和大量清洁能源外送消纳的需要,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转变电网发展方式,输煤、输电并举,大力发展输电,形成大规模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格局,实现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第二,全面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打造灵活、安全、高效的网络平台。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能源电力技术,以及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的现代化电网。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统筹开展在发电、输电、配电、调度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建设与改造,实现电力资源高效配置,电能的高效利用。要大力推广智能变电站等重点项目,新建110千伏以上的变电站500座,通过能量自平衡的归网技术,实现分布式的控制,实现与用户的双向互动服务体系,满足用户用电的经济性、多样化的用电选择和需求。同时,带动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电动汽车、储能电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全力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实现低碳发展。为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目标,必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预计到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将达到3.4亿千瓦,风电装机达到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达到2400万千瓦,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随机性、间歇性特点对于电网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新能源接入电网工程和通电通道建设,充分发挥电网的网络市场功能,有效解决清洁能源的消纳问题,加强抽水蓄能、电站调风调能电源技术,促进新能源的规模化发展。

第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配电网的建设。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任务,公司计划投入4200亿元,实现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供电网络,彻底扭转配电网滞后居民,解决供电卡脖子、低电压的问题,提高供电能力和农村的供电质量,满足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用电的需要。

第五,发挥电网的平台作用,促进节能减排。在继续落实上大压小、配电电网工程,积极支持电动汽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以电代油,以电代煤,以电代气的实施,进一步提高电气化水平。正如刚才徐匡迪主席在他的演讲当中提到的那样,当年美国和英国在工业化过程当中,由于电气化水平不一样,节能水平也不一样。国家电网公司在提高全社会节能方面做过专题研究,我们非常同意刚才徐主席的结论。电气化的提高是能源效率提高的最有效途径,我国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我国目前只有51%左右的煤炭转化

6.电网规划方案与风险评估分析论文 篇六

【内容摘要】电能是社会运行的必要能源,为了能够保障社会运行的电能,进行电网规划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本文研究了电网规划方案的适应性以及电网规划方案的风险评估,以期能够促进电网合理规划,促进电能合理分配。

【关键词】电网规划方案;适应性;风险评估

供电公司电力系统中电能的分配和传输主要依靠电网规划实现,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力系统越来越完善。在电力系统中,我国不同地区的用电量、电力设施、用户等存在很大差异,电力系统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为了能够合理提供电能,电力规划需要得到重视。研究电网规划方案的适应性与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电网规划方案概述

电网规划是为了减少投入,提高配电合理性,主要工作内容是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提出方案、完善方案以及执行。其中对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是基础,例如某区想要改造电网,最先进行的是对资料的收集,需要对该区域内用户分布、用电量进行分析,在收集完成之后,需要对资料进行分析,需要对该地区的增长率进行分析,对用电高峰时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电网建设方案。电网规划方案作为电网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电网规划执行的依据。包含着计划投资额、主要建设方向以及施工对象等一系列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投资额,是决定着投资回报的重要因素。在确定投资额的时候,需要依据参考数据,确定最佳方案,降低投资额。

二、电网规划方案的适应性

(一)数据的收集工作。电网规划工作的基础是数据收集工作,数据的收集也是电网后续工作的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数据收集工作是通过层次化的方式实施,也就是说是以地区作为总体目标,通过对目标的细化,将目标分成若干个的小目标,对目标细化成多个子目标,根据不同的具体对象,分配不同的子目标。例如某市的电网规划方案,为能够保障电网规划方案的适应性,甲市中的相关部门需要先进行数据的收集工作,然后将全市的区和县作为子目标,同时需要将街道和乡镇作为单位,划分出不同的子目标,其中具体对象是子目标下的电力用户数量。用电数量、阶段用电量和规划出大型的用电场所等,在完成对基础数据的收集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例如对电力变化情况的分析,在某市中的总耗电量是1亿度,近五年的变化呈现出上升趋势,而后来趋于平稳,其中平均增长率约为1.9%,在电网规划中并不存在大型用电场所,在的年度耗电量应该在1.02亿度附近。收集数据工作是保障电网规划方案具备适应性的基础,需要慎重认真地进行。

(二)草拟方案模拟。在经过了数据收集工作之后,还需要经过简单的模拟,也就是说用电量的模拟,这种模拟是对电力原理的模拟,事实上,并不具备实用性,在电网规划方案草拟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对于沿海城市的电网规划方案的草拟,需要考虑天气原因,如果遇到厄尔尼诺效应,在暴雨天气下,用电量一定会大幅增加,由于沿海城市需要进行除水作业,供电可能会出现中断问题,那么用电量将会下降,出于对这些动态因素的考量,需要在草拟方案的时候给予充分的重视,需要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考量。使用计算机进行计算,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建立电子模型,能够实施人工控制对实验进度进行控制,如果方案中存在一定不足需要进行及时的修改,需要对电网规划方案不断完善,直至方案的可行性能够得以实现,以此保障电网规划方案的适应性。[1]

(三)拟定不同时期的方案。电网规划方案主要包含两种,一种是短期方案,一种是中期方案。一般情况下,在中期方案能够实现比较高的适应性,只要不存在大型改造工程,就能够满足长期工作。短期方案是指在电网运行一个月的期限内的基本情况,包含着负荷预测、运行预测、停电预测以及相应的实际情况,如果存在着明显差异,那么还需要持续调整。中期方案是指短期方案能够实现适应性,再继续使用之后一年期限之内电网的运行情况。其中重点内容包含电网的输电量最大值、平均负荷状况、电能的损耗情况以及用电量情况等等,通过对以上数据汇总和分析,汇总分析结果将成为中期方案适应性的评定依据,如果有需要,还要进行改造,不断进行调整。

三、电网规划方案的风险评估

(一)投资风险评估。电网规划方案的风险评估最主要的.评估内容是对投资内容的评估,客观意义上讲,我国的电力公司是具备一定程度的垄断特征和公益性质的,相对的市场竞争压力并不大,如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中,国家电网是企业制单位,也需要保障投资能够有所回报。面对这样的要求,对投资风险的评估是十分必要的。假如某个地区要进行大规模的电网规划,对投资进行预测的时候,需要考虑所有开支的内容,包含人员的费用、材料的费用等基本开支,同时还有高温天气的补贴、材料的补充等额外费用。这一部分投资内容的回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社会回报,一部分是经济回报,经济回报与社会回报之间,需要进行综合考量,需要对投资进行衡量,需要以投资结果作为基础,对投资风险进行评估,选择具有最高回报的投资方案。[2]

(二)性能风险评估。在电网规划方案正式实施之后,需要进行性能风险的评估,包含对实际需要的满足程度的差距。一般情况下,在数据收集环节,相关人员会根据实际数据作为规划的基本支持,由于特殊原因,可能会导致用电量发生动态变化,那么整个电力系统的性能可能会面临部分风险。例如在高温天气中,如果一段时间内连续出现高温,那么人们使用空调和风扇的时间和频率也会增加,由此耗电量也大会大幅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使用常规的供电方式,使用固定的输电量,那么极有可能会导致供电的不足,那么系统将面临性能上的风险。在实际电网规划方案中,需要在规划结果之上设置一定的范围,如果计算得出供电量达到1亿度,那么范围应该设定在1.1亿度左右,以此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化情况。

(三)风险评估流程。电网规划方案中风险评估的流程包含:一是选定电网规划的实际区域,确定基础用电量、改造费用、电价等,根据数据信息草拟出方案;二是根据电能消耗的实际情况,判断出可能出现的变化情况,在制定方案的时候进行充分的考量。这是风险评估中常见流程。另外,常用的风险评估流程还有对风险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分类类别进行分析,得到结果之后,才能根据指标设定加权参数,根据权重进行排序,然后根据不同系数之间的关系,来确定风险的大小,对方案进行拟定和不断优化。这两种方案目前被广泛应用到电网规划方案的风险评估中,能够有效提高电网规划方案的适应性,有效控制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先进行了电网规划方案的适应性研究,需要数据的收集工作,然后草拟方案模拟,拟定不同时期的方案,研究了电网规划方案的风险评估,包含着投资风险评估、性能风险评估,分析了风险评估流程。

【参考文献】

[1]李宏.风险评估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通讯世界,,1:211~212

7.电网规划方法综述 篇七

1 电网规划的特点

电网规划是电力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根据规划期间的负荷增长及电源规划方案确定相应的最佳电网结构,以满足经济、可靠地输送电力的要求。其研究的内容包括网架规划、无功规划、稳定性分析及短路电流分析。电网规划可分为输电网规划和配电网规划两类。另外,按规划期长短可分为短期规划、远景规划和长期规划3种。短期规划研究主要用于制定较短水平年如5年的网络扩展计划,确定详细的网络结构方案;远景规划研究一般针对一个较长水平年如20~30年,它通过对未来各种发展情形的分析,给出根据环境参数进行技术选择的一般原则;长期规划研究介于两者之间,它用于电网10~20年发展规划方案的制定。

电网规划的基本原则是指在一定的技术可行性条件下,使电网规划各阶段费用总和最小。在数学上它属于一个复杂的多决策变量、多约束条件优化问题[1],而且具有整数性、非线性、多目标性、动态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合理地进行电网规划不仅可以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也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合理的规划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2 电网规划的常规方法

电网规划的常规方法可分为启发式和数学优化两大类[2],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预测结果所确定的未来环境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求出最佳规划方案。

2.1 启发式方法

启发式方法是一种以直观分析为依据的算法,通常是基于系统某一性能指标对可行路径上一些线路参数作灵敏度分析,根据一定的原则,逐步迭代直到得到满足要求的方案为止。主要由过负荷校验、灵敏度分析、方案形成三个部分组成。启发式方法直观灵活,计算时间短,易于同规划人员的经验相结合。缺点是难以选择既容易计算又能真正反映规划问题实质的性能指标,它不是严格的优化方法,不能很好地考虑各阶段各架线决策间的相互影响,并且当网络规模较大时指标对于一组方案都差别不大,难以优化选择。

2.2 数学优化方法

数学优化方法是对电网规划作出数学描述,处理成有约束的极值问题,然后用最优化理论进行求解。数学优化的主要方法有:线性规划、多目标规划和动态规划等方法。虽然数学优化方法理论上可以保证解的最优性,但由于电网规划中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问题的阶数也很大,建立模型十分困难,即使建立了模型,也很难求解。而且,实际中的许多因素不能完全形式化,通常需要对原问题的数学模型作简化处理,因而可能丢失最优解。所以,尽管数学规划发展较快,但各种数学规划方法在解决电网规划的实际问题时还存在困难。

3 电网规划的人工智能方法

启发式方法和数学规划方法的共同特点是以预测结果所确定的未来环境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求出最佳规划方案。但在电网规划中还需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对规划结果的影响,也仍然存在着维数灾难、局部最优、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不易处理等问题。因此对电网规划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多样性及对其不同的处理方法,产生各种不同的智能规划方法。

3.1 禁忌搜索算法

禁忌搜索算法是一种高效的用于解决组合优化问题的启发式搜索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记录搜索历史,从中获得知识并利用其来指导后续的搜索方向以避开局部最优解。该方法适合于解决纯整数规划问题,有效处理不可微的目标函数,这正与电网规划的特点相符合,因此该方法被引入到电网规划中。该方法的优点是搜索效率高、收敛速度快;缺点是收敛受到初始解的影响,禁忌表的深度及期望水平影响搜索的效率和最终结果,搜索法机理还不甚清楚,从数学上无法证明其一定能达到最优解,而且对于多阶段大规模的问题可能受到列表大小的限制,难以达到全局最优解。

3.2 蚁群算法

蚁群算法是由意大利科学家Dorigo研究总结出的一种求解组合最优化问题的新型通用启发式方法。该算法仿照蚂蚁群觅食机理,构造一定数量的人工蚂蚁,每个蚂蚁以路径上的荷尔蒙浓度大小选择前进路径,并在自己选择的行进路径上留下一定量的荷尔蒙。当所有蚂蚁均完成一次搜索后,再对荷尔蒙浓度进行一次全局更新。通过反复的迭代,最终大多蚂蚁将沿着相同的路线(最优路线)完成搜索。该方法的优点是算法效率高、寻优能力较强,适合求解有约束问题;缺点是还没有很好地将规划模型处理成适合于蚂蚁算法求解的模型,系统规模增大时,难以求得高质量的解。

3.3 模拟退火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是以马尔科夫链的遍历理论为基础的一种适用于大型组合优化问题的随机搜索技术,算法的核心在于模拟热力学中固体物质冷却和退火过程,采用Metropolis接受准则避免落入局部最优解,渐进地收敛于全局最优。已有学者尝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电网规划中,但模拟退火为使每一冷却步的状态分布平滑要花费时间,而且这种算法属于单点寻优,不能像遗传算法那样获得多个优化解,若能将模拟退火算法和其它优化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更能发挥其优势。

3.4 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是电网规划采用的一种智能优化方法,它根据优胜劣汰的原则进行搜索和优化,可以考虑多种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特别适合于整数型变量的优化问题[3]。遗传算法的操作简单,通过交叉和变异完成进化,相对灵敏度分析线性规划等数学方法更便于执行,对于大型电网规划问题不需要分解处理,直接将网络的运行计算结果计入评价值,避免了由于分解或线性化造成的误差。而且该方法为多点寻优,不受搜索空间的限制性约束,不要求连续性、导数存在、单峰等假设,可以考虑多种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使其在解决电网规划这种多目标、多约束、非线性、混合整数优化问题中受到重视。更重要的是,遗传算法在获得最优解的同时也能给出一些次优解,这弥补了数学优化只能求得单解的不足。这种多解的情况使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实际工程经验在多解中进行分析判断,再进行综合评定,得到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划方案。遗传算法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其收敛的数学机理还未完全搞清楚,和算法收敛有关的控制参数如种群规模、交叉率和变异率等还有待研究,在参数选取不当时有收敛到局部最优点的可能性,且计算速度还较慢。

考虑到模拟退火算法可以有效防止陷入局部最优解这一特性,将模拟退火法和遗传算法结合的混合模拟退火算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5 粒子群算法

在解决规模优化问题中,粒子群算法比其他智能算法具有更好的全局寻优能力,且参数少易于实现。粒子群算法操作简单,不受搜索空间的限制性约束,使其在解决电网规划这种多目标、多约束、非线性、混合整数优化问题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电网规划中,多种约束条件的处理也是重点。将多目标粒子群用于求解电网规划,有效避免了加权和权重的选择。

4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1977年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4]。它充分考虑了定性因素的影响作用,结合专家的经验判断,将其融入到递阶层次结构中,从而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再运用简单易懂的数学方法形成判断矩阵,经过计算后得出量化的结果。层次分析法体现了人们决策思维的基本特征:分解、判断、综合,是解决多准则、多目标决策问题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此方法科学、可靠、简便,备受决策者的青睐。而电网规划过程中就存在诸多决策问题如远期规划方案的综合决策、规划项目决策、发电扩展规划、输电线路规划以及无功优化等。在20世纪90年代层次分析法已经跻身电力行业,在一些决策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总体来说,层次分析法及其在电网规划的应用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有着极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电力系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使层次分析法在电力系统中得以充分地发挥作用,还需要对很多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5 结语

电网规划是电力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网更新改造的依据。合理地进行规划可以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电网规划方法尤为重要。经过多年来不懈地研究和发展,智能优化算法发展十分迅速,在电网规划领域取得重大的进展,计算速度快、突破维数灾难、避免局部最优是其发展的方向。另外层次分析法以其能解决多准则、多目标决策问题的特点跻身电力行业,在电网规划的决策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由于电网规划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对电网准确描述和处理仍然需要更深入地研究,以便使电网规划方法能够早日为电网规划的实际工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摘要:电网规划是电力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电网规划的特点出发,综述了电网规划的常规方法、人工智能法和层次分析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层次分析法能解决多准则、多目标问题,在电网规划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电网规划,人工智能法,层次分析法

参考文献

[1]赵云飞,陈金富,郭文利.层次分析法在电力行业决策问题中的应用[J].继电器,2005,33(3):83-88.

[2]李杰超.电网规划方法探讨[J].广西电业,2009(3),39-40.

[3]许磊,张兰.电网规划算法的研究综述[J].大众科技,2009(9):123-124.

8.对电网规划的研究 篇八

关键词:电网;规划;研究

一、供电基础资料的收集

对城市电力规划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城市供电基础资料的收集。只有把基础资料收集这个工作做好,我们才能够对城市供电现状有较充分的了解,为下一步对负荷预测的准确性以及电网的改造和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供电基础资料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近5年来城市用电分类统计表(分为市政用电、工业用电以及农业用电)。

2.近5年来城市供(用)电量统计表(应包括5年来城市每年的供电量、用电量、线路损耗以及每年的最大负荷)。

3.城市电网电气主结线系统图。

4.城市电网地理结线图(在城市现状地形图中应明确标注现状35KV以上变电站的位置和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以及地理走向),详细规划还应注意确定高压铁塔坐标,有些高压线路因年代久远和局部调整,没有坐标,则应与有关部门商量补测,笔者就曾在规划中遇到此类问题。

5.当地供电部门对本市(县)电网的一些发展规划构思和今后一定期限内的负荷预测等资料。

二、一次规划

目前一般城市配网结构普遍比较混乱,根本原因就是配网建设缺乏规划指导的结果。以往由于资金严重不足,无法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负荷一上来,就近拉一条线,临时应付,造成网络结构混乱,不仅所投资金难以发挥应有效益,有时反而给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麻烦。所以,现在改造配网不能简单化地加大导线截面或改为电缆、增大配变容量,不能简单化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有毛病改那里,而是应该借国家城网改造的东风,首先做好配电网络的规划,并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进行配网的建设和改造,使其逐步成为现代化合理的电力网络结构。这样才能使配网适应长期发展的要求,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配网一次规划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2.1结构规划

配网结构对供电可靠性起关键作用,城市配网结构必须重点考虑负荷转移能力。对于一般城市可以采用环网结构,即手拉手方式或对供方式,比较简单易行,可靠性指标可达到“N-1”,负荷转移率为50%。对于可靠性要求高的,可以采用双回线加备自投结构,可靠性指标也只能达到“N-1”,但投资翻一番。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城市的配网结构不能太复杂,应该尽量简化,结构形式最好不要超过两种,而且要以一种为主。结构越简化,运行维护越方便,可靠性也越高。

2.2站点规划

这方面点多面广,主要是供电范围的划分,线路的选线,开关站、配变的选址等。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和城市发展规划紧密结合,不仅要以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用地规划来进行负荷预测和负荷分布,划分供电区域,确定导线截面、开关站规模和配变容量,同时,还要与城市建设规划相配合,确定线路走廊、开关站和配变位置。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架空线、柱上开关、杆上变压器必然越来越被地下电缆、开关站和箱式变压器所取代,因此,和城建部门积极合作,及早预留电缆沟道以及开关站、箱式变压器和电缆分接箱位置是十分重要的。当然,这些位置的选取是比较灵活的,像人行道、绿化带、停车场或大楼间的角落,都是相当理想的地点,不需征地、盖房,大大节省投资。

2.3无功规划

长期以来,由于资金和体制的原因,我们只顾及线路、开关、变压器这些配网基本元件的建设,这仅满足能够用上电这点基本要求,对于电压质量、电网损耗等问题则无暇顾及,据调查,有的配变功率因数竟低于0.6。因此,无功配置仍是配网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城市配网无功规划应该按照分层分区平衡,实现无功装置自动投切,功率因数大于0.90的原则进行。

2.4改造规划

这里指设备改造规划。目前城市配网设备普遍陈旧落后,能耗高,自动化程度低,维护频繁,根本无法適应现代化电网的运行要求,改造工作十分紧迫。而这些设备往往又担负着重要的供电任务,改造期间必须考虑供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所以,根据轻重缓急做好改造规划是相当必要的。设备改造必须立足高起点、国产化原则,采用能耗低、可靠性高、少维护或免维护、寿命长、价格适宜的产品,尽量配置通信接口,开关类设备要求具备电动操作功能。

三、负荷预测

负荷预测就是对城市电网的特点及用电特点进行分析,预测未来一定期限内(近期规划按5年计,远期规划按20年计)的负荷增长情况。

1.产值单耗法。产值单耗法是电量预测的主要方法,适用于三大产业用电量及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的预测。此方法分析各年度产值单耗变化率,充分考虑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变化、技术进步、电气化水平、节电潜力,参考国内外先进产值单耗,预测各产业产值单耗,计算高、中、低经济水平时相应的需电量。经济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

2.GNP综合电耗法。GNP综合电耗反映了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电量,是一个综合的能耗指标。在一定时期内,GNP综合电耗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当已知历史上各年的GNP综合电耗G1,G2,…,Gn时,可以首先按Gi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运用回归技术、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灰色系统法等手段,预测未来年份的GNP综合电耗Gi(i>n)。然后,以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测值GNPi(i>n)为基础,按下式预测未来的用电量:Ei=GNPi×Gi(i>n)此方法要求首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预测。

3.横向比较法。通过分析与本国、本地区国民(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工业产品结构、人口、面积、气象条件等相似的国内外地区情况,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用电相应值来预测将来值。

4.投入产出法。投入产出法是考虑到国民经济各生产部门间综合平衡的电量预测方法,着重分析和研究各部门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根据相应的投入产出表做预测。

5.外推法。外推法即年平均增长率法。用外推法进行负荷预测就要从供电基础资料入手,把本市(县)近5年来的用电量和最大负荷进行统计,计算出负荷的年平均增长率。从而推算未来一定期限内(近期规划按5年计,远期规划按20年计)负荷的增长情况。

6.综合用电水平法。综合用电水平法也是常用的一种负荷预测方法。综合用电水平法是根据未来一定期限内的人均综合用电水平来推算负荷的增长情况。按照以往所做的一些城市电力规划,目前在广西人均综合用电水平约为0.5KW/人,近期规划的人均综合用电水平按0.8KW/人,远期规划的人均综合用电水平按1KW/人计。根据以上的人均综合用电水平乘以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的人口规模,即可得出未来一定期限内的城市用电负荷。

7.负荷密度法。负荷密度预测法首先根据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经济发展目标以及电力规划目标,将待预测区域划分成多个功能区,然后对每个功能区用负荷密度法进行预测,最后相加得到总的用电量预测值,一般负荷宜选用负荷密度法。

四、结语

9.电网规划调研报告 篇九

论文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社会对电力的需求猛增,能源消耗巨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所以现代社会对电网技术有着新的、更高的要求,发展新的电网技术是必然趋势。通过阐述智能电网技术的概念、特征、关键技术和智能化,分析电网规划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电力技术 电力系统 智能电网

在当今时代,面临着能源短缺的局面,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所以在电力技术方面,现代社会对电力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电力高效、洁净、零排量。新的电力技术极具市场前景,而智能电网正能够适应当今市场发展的需求,因为智能电网是“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智能电网逐渐成为现代电网的主流。本文主要通过阐述智能电网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关键技术以及其智能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来分析智能电网规划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作用。

一、智能电网的概念

在,埃贝尔发明了一种利用群体行为原理使大楼电器相互协调的技术和一种无线控制器,智能电网由此时开始出现。智能电网又称“未来电网”,它不是一件事或物,而是将先进的一些技术以及电网基础设施集成的一种新型现代化电网,具有“更可靠、安全经济、高效、更环境友好”的特点,其关键技术领域涉及较广,具体有传感量测技术、分析决策技术、制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等。要想清晰认识智能电网,需要从其概念、内涵特征、关键技术、智能化等各方面进行分析。

二、智能电网的内涵与特征

基于市场、环境、安全灯各方面的因素,智能电网具有8个特点:自愈、兼容、交互、协调、高效、优质、集成、绿色。其中自愈是指在电力供应方面,智能电网能够不断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然后纠正或控制,最终保证供电质量,可靠、安全、高效,是较为突出的特征。交互是指“交互式”,为了能达到双方相互适应,智能电网能够实现“双向交流、双向通信”,用户根据实际情况于被提供的信息中指定符合自己需求的方案。智能电网应用了许多先进技术与监控技术,能够更好地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实现高效。“绿色”是另一突出的特征,智能电网通过利用绿色能源、洁净能源、再生能源,降低环境污染,缓解能源消耗巨大的问题,同时能缓解地区能源供给不平衡问题。

除此之外,智能电网更适应计算机和自动化生产要求,并且能够支持地方性革新和全国性交易。

三、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1.发电与储能技术

在能源转化、传输、使用这几个环节,其中发电环节是整个过程中最有可能减少排量的,所以智能电网采用风电水电多种新能源进行分布式发电和分布式储能,其中分布式发电技术有很多,例如风力发电技术、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和地热发电技术等等,分布式储能装置有电磁蓄能、超导储能等等。由于使用新能源、洁净能源和再生资源,对环境改善方面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减轻温室效应方面,同时能够提高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以及缓解能源供给不平衡问题,所以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环境影响以及一些不确定因素,例如:风能和太阳能与天气相关,具有不确定性,分布式发电技术与储能技术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2.输配电技术

输配电技术包括特高压输电技术和高温超导输电技术,特高压输电技术是能够实现大功率、远距离传输电的输电技术,提高了输电能力,并能实现远距离电力系统互相连接;高温超导输电技术是利用高温超导体材料特性的技术,与常规技术相比,它具有污染少、损耗小等特点。

3.高速双向通信技术

智能电网采用了高速双向通信技术,涉及较多电子设备,如智能表计、电力电子控制器等,利用这些智能电子设备进行网络化通信,同时坚持各种干扰与自我监测,充分体现出“自愈”这一特性。

4.智能固态表针

与传统采用的电磁表计相比,智能固态表针能够进行双向通信、计量多时段的电力情况和价格、编制时间表等等。

5.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

智能电网采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使用各种新型的高性能设备与装备,例如全控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等,其中具体有有源滤波器(APF)、动态电压恢复器(DVR)等,符合当今电力系统运作要求,并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6.智能调度技术

该技术是智能电网中最关键、重要的技术,能够全面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科学决策管理、高效调度等,实现大面积连锁故障的预防,实现调度的`智能化。

四、智能化

由于智能电网采用了上面所述的先进技术,使得智能电网可观测、可控制、能实时分析与决策、自愈以及制动优化调整,充分体现出智能化。例如实时分析和决策是指智能电网能够通过分析信息与数据进行智能化决策。

五、智能电网规划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作用

1.电网规划在电力系统中的意义

由于现在我国电网规划工作规划不到位、不全面等原因,甚至有些新电网建设投运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出现超负荷、长期负荷等,还有些施工难度大。总之,因为各种原因造成无法保证电网建设工程质量或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等等。 除此之外,我国存在着电源与电网这两种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这一矛盾在资源锐减的当今社会中越来越激烈,同时由于我国的电力输送能力较差,我国资源供给不平衡问题仍然严峻,还造成交通紧张等,例如我国北部、西部的电力往我国负荷较为密集的地区输送较为困难。

另外,我国互联电输电能力较差,区域之间的电网互济与跨流域补偿等能力也较差,由于上述各种原因,想要大容量、远距离传输电是较难满足需求的。所以电力系统中的电网规划很重要。

2.智能电网具有的优点

智能电网具有实现双向通信、实时监控与数据整合、及时调度、智能化资源配置、接入新能源实现分布式能源管理等优点,从整体上看,智能电网使供电效率得到提高,供电的质量得到改善,实现电网商业化,同时对环境保护、减少资源消耗有积极作用。

3.智能电网规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作用

智能电网实现智能化、优化调度,进行有效管理,用最低的成本提供符合期望的功能,其中智能电网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利用新型的、洁净的、可再生的资源进行间歇性发电,实现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损耗,对于当今时代所提倡的“发展低碳经济、生活”是有积极的作用,符合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望实现智能电网与电信、电视等的统一,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除此之外,由于智能电网具有“自愈”的特点,该功能能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同时,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智能电网的发展。

总结智能电网对电力系统的规划的作用,共有三点:电网规划需要更加注重资源战略计划的发展,电网规划需要注重用户侧的特性,电网规划需要更加注重电网的动态运行特点。

六、总结

智能电网是电网发展中一种新前景,成为“全球工业与信息业的一次新产业革命、技术革命、管理革命”。在我国,投入较大量的人力、物理等资源建设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并以智能电网为基础制定出中国较好的电网现代化发展战略,是我国目前的奋斗目标,也是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史忠植.智能主体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

[2]蔡丹君,胡婧.智能电网的三个关键词[J].国家电网,,(9):42-43.

10.电网改造自查报告 篇十

自查报告

根据国家、省、州有关农村电网改造文件和中国南方

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计„2011‟22号《关于下达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通知》精神,根据市政府与我镇签订的目标责任状情况,我镇积极开展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工作,以确保完成责任目标,现自查如下:

一、责任目标完成2011年内完成基建投资万元,10kv线路公

里,400v线路公里、220v线路公里,配电变压器

台,配变容量kVA,户表改造户。于开工建设,2011年月日全面完成。

二、责任实施

1.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将

责任落实到人,印发了《巴结镇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2011年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巴府通„2011‟12号)

2.2011年农村电网改造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农村电

网改造有关规定执行,配合电力部门搞好我镇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

3.要求各办事处、村民委及镇属各单位切实做好宣

传发动和解释工作,妥善解决好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对建设过程中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用地、青苗补偿等问题,严格按照国家发展和计划委员会计基础[1999]2178号文件关于“10千伏及

以下工程原则上不支付土地占用费和青苗补偿等有关补偿费用;35千伏及以上工程占地和青苗补偿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有关规定办理”的规定执行。

在农村电网改造建设过程中,除国家规定应收取的费用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农网改造名义向农户乱摊派、收取任何费用。

三、检查与考核

1.加强检查督促,确保完成任务。要求各办事处、村民委加强对本辖区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建设的督促检查力度,及时与施工单位对接联系,发现问题要及时加以研究,及时解决。

11.浅析电网规划智能化 篇十一

摘 要:电网是电力市场的载体,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新能源比重的提高,供电侧和用户都对电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也将赋予电网更多的资源优化配置的任务,这些都要求电网更加坚强,输电能力更大,灵活性更高,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更高。本文将就电网规划智能化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电网;规划;智能化;现状;发展

1 电网规划的现状

为加快电网投资建设,避免因变电站选址、线路选线等问题造成站址无法落地,各地的供电公司与该市各部门、各级政府之间相互协调,使全国范围内不同区域的电网日渐形成布点合理、网架坚强、各级电压匹配、运行调度灵活的现代化电网,进一步提高全市供电可靠性,为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1.1 电网规划的要求 一是严谨性。各供电所仔细摸排辖区内电网现状,针对那些线路老化,变压器型号老旧及有缺陷和电网规划不合理的情况,进行统计上报,不漏掉一米线路,不放过一个螺丝。二是标准性。发展建设部按照“大规划”体系相关制度,根据上报结果,安排项目顺序,针对急需改造线路,排到规划首要位置,同时对电网未来规划提出标准化建议,真正做到规划工作标准化。三是规范性。整个工作都合理规范,符合未来电网发展规律,紧跟电网发展趋势。四是管控性。从现状统计分析,到录入规划库,每一个步骤都由部门负责人亲自监督,严格遵守规划工作管理规定,不让麻痹大意有机可趁,实现了规划工作的全程管控。

1.2 发展 电网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电网容量越来越大,网架结构日益密集,负荷快速增长,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日新月异,社会各界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该公司积极主动去了解电网的具体结构、薄弱环节和应急处置措施等,为电网精准“号脉”,超前规划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达到超前部署、电网可靠在控、减少和消除隐患事故的目的,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就电网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进行了系统梳理,有计划、有步骤、有落实、有反馈地进行智能电网规划发展、调度运行和生产维护,推动整体电网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2 电网规划智能化

2.1 负荷预测 为了确定配电网所需的技术经济能力,传统规划一般是基于长期负荷预测,由此确定不同运行条件下和情况下的峰值功率(峰荷),由于负荷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负荷的预测结果对投资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现在未能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电网,则电网企业到2050年还不得不继续使用现在没有合理规划建设的电网。智能化发展过程中的电网规划技术就是要求电网规划本身也应该产生一个能够适应发展变化的计划,且在获得更为准确的负荷数据时和在必要时可以修改该计划。

2.2 大数据平台的建设 据了解,随着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依靠人工填报、处理数据的规划设计模式,既耗费大量时间,也无法保证数据准确性,限制了数据分析的深度、广度,制约了电网诊断、规划分析工作的细化深入。依托大数据平台,探索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构建电网规划数据挖掘和诊断评估模型,集成了生产管理系统(GPMS)、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A)、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三大系统相关数据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通过匹配不同系统的数据,检测不良数据,搭建起了统一的配电网规划基础数据库,包括静态参数和运行参数,并实现静态参数季度更新、运行数据月度更新,规范了规划基础数据的统计口径,同时便于规划人员及时掌握配电网的最新动态,实现对规划数据的标准化管理。

2.3 数据整理智能化 为了更加精准地把握各地负荷特性及重过载、低电压等形成的原因,电力企业可以通过模型中的高级分析应用功能,多维度、层层递进地挖掘分析海量数据,诊断出全国各地,包括各乡镇供电设备的供电能力、运行效率、供电质量等情况,研究它们之间的互作用关系、影响程度,从而判断指标异常的主要、次要原因。在这之前,对各指标的分析都只是依靠人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的运用,拓宽了指标分析的广度和深度,更加深入、精确。在统计分析基础数据后,电网规划数据挖掘和诊断评估模型将自动整理并展示规划、诊断分析所需的各类数据和报表。在此基础上,应用大数据挖掘分析法,关联分析数据的特征,找到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及不同指标的规律分布,为确定配电网相关指标的合理范围、标准提供数据支撑。

2.4 新能源电网的应用 目前配网结构普遍薄弱,自动化水平低,供电可靠性偏低,难以适应大规模新能源电网的接入和提高需求侧管理的需要,建设改造中不仅包括110千伏、35千伏电网结构加强,变电站的双电源及10千伏的环网供电,及电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建设,以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电网对各种电力的吸纳能力,提高输配装置的利用率,及减少电网的输电损耗。电网智能化规划以保障大规模风电及光伏发电优先调度、安全高效运行为目标,重点推广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技术、新能源并网仿真技术、新能源发电试验检测与特性评价技术、新能源发电调度运行与控制技术,全面完善发电监测、功率预测、优化调度、优先调度评价等功能应用。“十三五”期间,新能源发电调度运行与控制技术支持系统将在各大电网投入运行,风电接纳能力将提高10%以上。各公司要持续提高风电、光伏功率预测精度和风电、光伏发电纳入电力电量平衡比例,充分挖掘不通过地区的能源应用,例如供热系统调峰潜力,提高新能源电站试验检测水平与安全运行水平,保障新能源优先消纳,大幅提高新能源利用率。高度重视风电、光伏电源等新能源接入电网以及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微电网的建设都需纳入"十三五"电网规划中。通过跨国电网互联互通的规划与建设,以实现跨国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取得电网互联的效益。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网规划和综合计划工作中,智能化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我们综合电网规划的特点和要求,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方案的设计和应用,注重绿色化和智能化的综合发展,不断的推动我国电网技术的有序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刚.促进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政府责任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2]陈安伟.智能电网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2.

[3]王硕.城市电网智能化规划评价指标研究[D].燕山大学,2012.

上一篇:一千零一夜500字读后感下一篇:erp系统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