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

2024-07-14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共12篇)

1.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 篇一

摘要:目的 调查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目前状况,分析其相关性。

策略 应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就诊于乌鲁木齐市两个综合医院高血压门诊的258例维吾尔族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得分为(6.32±1.72)分,社会支持得分为(37.24±5.70)分,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02(P<0.01)。

结论 提高患者社会支持可以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提示护理人员应充分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资源,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从而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2.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 篇二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

社区高血压管理在高血压的诊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既往在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中主要采用分级管理模式, 但这种单向管理的模式, 仍然不能取得满意的管理效果。自我管理模式是我国正在积极推广的一种慢病管理、干预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加大患者的自主参与性, 有利的提高了社区慢性病的管理效率。为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 特对本中心辖区内实施自我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6月本中心辖区内新纳入高血压管理的2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自我管理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中男43例, 女57例;年龄48~79 (57.4±1.5) 岁;病程1~15 (9.3±3.6) 年。对照组中男42例, 女58例;年龄为47~80 (57.7±1.2) 岁;病程1~15 (9.2±3.5)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年) 中诊断标准[1]; (2) 年龄35~80岁; (3) 意识清楚, 生活能自理患者; (4) 长期居住在本社区。排除标准: (1) 年龄<35岁和>80岁者; (2) 患有肿瘤疾病, 且半年内接受过化或放疗者; (3) 有意识障碍或严重躯体障碍者; (4) 依从性差及易失访者[2]。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药物治疗。

1.3.1 对照组

采用以分级管理模式为基础的综合干预模式进行干预[3,4]。 (1) 按照高血压分级和心血管危险水平分层 (低危、中危、高危) 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一、二、三级进行管理, 根据高血压患者不同级别, 由社区医务人员定期进行随访和监测; (2) 社区医师常规接诊患者, 并提供药物治疗方案及生活方式指导; (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4) 举办社区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 (5) 免费为高血压患者测量血压和防治知识咨询。

1.3.2 干预组

给予自我管理模式进行干预。 (1) 将干预组中10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每组10人分为10个自我管理小组。 (2) 从患者中选择知识水平较高、沟通能力较强的高血压患者担任自我管理小组组长, 同时每组配备一名指导医师。 (3) 为各个自我管理小组提供活动场地、相关设备及高血压自我管理手册等指导资料。 (4) 由我中心慢病管理人员为自我管理小组成员开展先期培训, 每周1次, 每次1.5小时, 共8次;管理人员定期与患者联系, 解决在自我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指导自我管理技能。 (5) 以小组长为核心, 开展患者为中心的高血压自我管理工作。每月开展1次、每次2小时。让患者自我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 制定个性化血压控制计划并监督实施, 及时进行计划后的反馈, 每周记录饮食、运动日记 (每周2次) 。同时采取专题讲座、专家咨询, 组织患者开展小讲课、同伴教育等活动, 开展高血压防治知识和技能教育, 主要内容包括:合理饮食与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运动指导、情绪管理、血压自我监测、药物正确使用和紧急情况处理等。 (6) 同时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 可采用其他灵活多样防治活动, 加强社区高血压管理。

1.4 临床观察指标

两组均于干预6个月后采用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比较, 主要内容包括:治疗前后患者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服药依从性、血压自我监测以及血压控制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行x2检验, 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和血压自我检测情况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知晓率、服药依从性和血压自我检测情况方面均优于治疗前, 且差异显著 (P<0.05) ;干预后自我管理组患者在知晓率、服药依从性和血压自我检测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血压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干预后两组血压控制均优于干预前, 差异显著 (P<0.05) ;干预后自我管理组血压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2。

3 讨论

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快速上升, 高血压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社区高血压管理是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健康教育和规范化管理, 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以往社区高血压管理多采用以分级管理模式为基础的综合干预模式, 该模式由于缺乏患者主动参与, 在高血压患者行为生活方式调整、血压的自我监测以及整体效果方面并不突出。

为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效率和覆盖面, 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 在国外经验基础上, 我国逐步在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中推行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主要是在社区医务工作者的协助指导下, 由患者通过学习, 主动承担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性活动, 强调让患者主动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疾病的控制和干预中去, 通过共同学习高血压相关知识, 互相督促遵医服药、运动锻炼和合理膳食等, 并通过互相交流经验, 有效进行高血压的干预管理。

本次研究中我们通过分组采用以分级管理模式为基础的综合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和以自我管理模式进行干预, 对比两种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干预后自我管理组患者在知晓率、服药依从性、血压自我检测情况和血压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我们得出: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可以明显增加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 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 有效控制血压, 是一种有效的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 [S].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 (8) :701-743.

[2]张丽丽.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效果评价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0.

[3]韦红卫, 冯献湘.我国社区高血压管理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3, 19 (14) :2574-2576.

3.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 篇三

【关键词】强化教育;高血压;自我管理

随着中国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期望寿命的增长导致了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成倍上升,心血管突发事件也呈增长趋势,但心血管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对高血压患者实施高血压病知识强化教育及自我管理以提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降低心血管突发事件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其发生与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高血压治疗的基本目标是使患者的血压尽可能接近正常范围,从而达到控制血压、达到减少并发症的目的。要实现血压达标,就必须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要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健康教育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教育,对减轻或避免高血压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高血压知识,强化教育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2014年2月本中心的高血压患者,符合200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高血压诊断标准,年龄50-85岁,平均年龄73岁,50例:女36例,男14例(临床资料见表1)。

1.2 方法 采用分组、问卷、自我管理课程讲解、患者互动上台讲经验、讲感受、讲体会、感染身边的同病人、同龄人。对高血压患者强化教育前、后,历时2年10个月的观察追踪随访,采用面对面随访或电话访问来展开调查,强化教育内容包括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发展预后、危害、自我监控及自我管理,实施全程干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1)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发放防治手册、注意事项、利用闲暇时间集中到各团队看视屏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讲座等;(2)完善服务机制,采取患者自我教育、社区支持、家庭督促、共同促进的原则;(3)发放医患联系卡,签订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4)心理指导,由于部分患者担心预后不良,长期治疗给家庭带来负担等而产生恐惧、焦虑、悲观情绪,相关医务人员向患者说明高血压是可控制的,举成功控制案例或患者现身讲授来增强患者之间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指导患者学会适当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如养花、听音乐、绘画等简单易行的自我情绪调节方法,同时指导患者家属要对患者多尊重、多关心、多理解,从而起到良好的心理及社会支持作用。(5)服药指导:有的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原因是对该病认识不够,怕药物不良反应或稍觉病情好转而中断治疗;抓住这些原因强调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要长期服药控制,告知患者自行停药的后果,对记忆力差、家务繁忙等原因而忘了服药,制定动员家属参与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在高血压患者接受教育前后,由专人负责,用相对统一的指导用语,让患者做出独立的自我管理计划及血压监测。

2 结果 高血压患者强化教育前、后自我管理水平及代谢指标的变化(见表2和表3)。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一种终身性的慢性疾病,目前治疗方法包括高血压降压药物、自我监测血压、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健康教育5项内容。高血压病治疗效果不完全取决于医生医疗水平以及药物效果,更多依赖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提高高血压病的综合防治水平。本研究表明,高血压病知识教育,初期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综合治疗认识不足,除了能坚持遵医嘱服药外,其它的包括合理膳食、规律运动、改善不良生活习惯、调整心理、自我监测血压等知识都了解得不够。目前中国高血压现状与流行趋势是“三高、三低、三不”,即患病率高、危害性高、增长趋势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不爱用药。出现这3种现象,反映了我国在高血压防治方面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全民健康教育的滞后,为此,我国政府加大了高血压防治工作力度,使其逐步实现由医疗、科研为主向居民预防为主的方向转化。这是高血压防治“战线”前移,从医院移到社会,从临床移到预防的过程。高血压病知识强化教育使患者对高血压病基本知识有了全面的认识,认知程度差者,对治疗采取无所谓态度,服药不规律,对治疗效果不关注,这类患者多数不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早期对高血压病患者加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力度,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并自觉参与高血压防治。有了控制疾病的良好开端,做到知行合一,受教育一个,见效一个,就会在现实生活中注意饮食的控制、体重的控制、血压的控制、注意坚持有效的锻炼;这说明进行高血压病知识强化教育后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经过高血压病知识强化教育、对饮食控制、坚持用药、坚持运动、控制体重、对并发症的认识、运用意向导向法、自我监测血压等的比较,显示血压控制明显好于高血压知识教育前,这说明高血压病知识强化教育能帮助高血压病患者控制好血压,从而延缓或阻止了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出现。

研究显示,高血压病知识强化教育能帮助患者对高血压病有清楚的认识,能明显帮助高血压病患者控制好血压。但是,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其知识教育应连续、长期、持久。然而,现实中由于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生活环境、教育背景、思维方式、工作性质等的不同而出现接受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到高血压病患者知识教育的结果。因此,应加大力度宣传高血压病知识强化教育的力度,针对不同人群,拟订教育的方式,通过交流了解高血压病患者的行为控制及改变情况,可随时的指导和干预,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4.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 篇四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社区管理血压达标情况。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00例,均为某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社区常规护理(对照组,n=50)与加大社区管理(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经统计示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52%(P<0.05)。观察组知识知晓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7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社区管理,可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居民自我保健理念明显增加,促使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摒除,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文明水平,就文明社区加以建立,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社区管理;高血压病;血压达标情况

高血压疾病的流行具群体特点,需应用群体防治方案,目前,依据国内外累积经验,发挥社区治疗优势,是最有效对高血压控制的方法。所开展的社区防治措施需由卫生行政部门协调,当地政府领导,由预防机构参与管理与评价,而社会卫生服务机构,需对具体的实施负责。因高血压防治属长期工作,社区工作者需做好迎战准备,另外,需掌握高血压诱发因素,正确制定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1]。本次研究选取相关病例,随机分组,展开常规护理与加大社区管理护理的成效对比,现总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社区高血压患者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龄40~76岁,平均(57.2±2.4)岁,高血压均与WHO在1999年制定的诊断标准符合,其中35例为低危者,50例为中危者,15例为高危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组间具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选取的病例应用社区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加强整体、全面的社区管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药物指导

低危者,着重生活干预;中危者,避免应用药物,以生活干预为主,但在控制血压状况不佳时,可取单种药物降压;针对高危患者,需以生活干预为管理基础,辅助行药物治疗,且宜两种以上联用。

1.2.2生活干预指导

每天开展体育锻炼,依据危重选择合适方式,如散步、体操等,注意调整饮食,控制体重,饮酒不可过量,需禁烟,为使患者对上述要求严格执行,需跟踪诊疗。控制食盐量,保持舒畅、稳定情绪,合理饮食。

1.2.3社区教育宣传管理

(1)普查: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作工作开展的依托,普查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定期安排体检,就健康档案加以建立。检出的高血压者,需专门设档管理,行针对性指导[2];

(2)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对社区居民开展多样化教育,增强其对健康的关注力度,提高防止高血压的认知,如在社区内开设宣传栏,定期就健康教育开设会议进行讨论等。针对高血压患者,定期集体授课和访视,行专业指导。

1.2.4在社会工作的医生加强与专科医生的配合

为增强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需组织社区医生与专科医生展开合作,让专科医生在技术上提供帮助,开展技术培训,使社区医生掌握高血压防治新技术,解决社区居民实际问题,提供更有效的治疗[3]。

1.2.5随访管理

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和检测出的`血压级别,实施分层管理,并跟踪治疗,轻度者,每3个月安排1次随访,二级可2个月随访1次,严重的三级患者,需每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1)自我检测:当场对患者血压情况检测,了解自我检测是否正确,就有无错误加以记录;(2)掌握生活方式:如针对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提供健康生活指导,使其对危险因素消除方法知晓;(3)就药物使用情况加以了解,评价药物效果,鼓励坚持服用有效药物,效果不佳或起相反作用药物,需到医院重新进行诊断,就新的方案加以调整;(4)督促患者到医院做相关检查,若器官有损害,需及时治疗。

1.2.6居民运动指导

体力活动对药物降压作用有巩固效果,依据患者机体状况,社区医生个体化制定运动计划,适当安排体育锻炼,除可增强患者体质外,还可维持正常体重。也可指导患者做有氧运动,如体操、打太极等,循环渐进安排运动强度,长期坚持,并依据运动前后自我感觉和脉搏变化,决定时间。通常而言,心率在运动时于100次/分左右控制为佳[4]。

1.2.7控制肥胖

多项报道指出,若体重减少1kg,平均血压可降1mmHg,降低体重除使药物治疗高血压效果增强外,还可减少服用量。故社区医师需重视患者体重状况,督促对饮食量控制,高热量食物少吃或不吃,可少食多餐,重视全面补充营养,以防缺乏维生素诱导其它疾病发生。

1.2.8综合干预

高血压需终生应用药物,治疗已转为医疗机构-社区-家庭综合干预模式,社区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继续实施医院的专业指导,又可深入社区,更多与患者交流,提供更为实在的、更具体的建议和指导,还可加强督促,使患者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力度提高。

1.3效果评定

依据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的各人群目标血压,就各例血压控制是否达标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版统计学软件,实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实验计数资料行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观察组选取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经统计示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52%(P<0.05)。观察组知识知晓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78%,有统计学差异(P<0.05)。3讨论社区重视高血压管理的开展,需个体化、整体的健康教育为实施基础,向居民提供健康宣教,增强防范意识。社区健康宣传和系列干预手段的实施,可使患者健康理念强化,自我治疗效果提高,促使就运动过量、不运动、喝酒、抽烟、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改变[5]。医护人员需依据重点人群,加大综合治疗,详细掌握患者病情,可为高血压病情控制提供保障。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选取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经统计示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52%(P<0.05)。观察组知识知晓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78%,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加强社区管理可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居民自我保健理念明显增加,促使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摒除,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文明水平,就文明社区加以建立,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林秀瑶,汪流,朱达斌,等.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华内科杂志,2009,48(12):1023~1025.

2赵连友.保护心脑肾是高血压病治疗的重要目标.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11):968~969.

3卢国良.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7):74~75.

4邹惠娟,王亚.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影响.中国疗养医学杂志,2008,17:129~130.

5.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 篇五

通 知

各医疗卫生单位:

为深入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探索开展在专业机构指导下的慢性病病人自我管理工作,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经研究决定倡导和推进“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建立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工作的重要性 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是指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下,个人承担一些预防性或治疗性的卫生保健活动。县卫生局倡导,政府主导、村委会组织、医疗单位指导,发动群众参与、以健康促进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组织,是一种居民为促进健康进行自我管理的群防群控工作模式。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邀请专业人员开展健康咨询、组织健康讲座,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帮助、交流,以及疾病自我管理等,达到积极倡导和促进居民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居民的健康素质

二、职责分工

(一)县疾控中心

县疾控中心协助县卫生局推进组建“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参与制定全县实施方案、组织培训、交流、业务指导与督导评价工作。

(二)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负责辖区内“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与日常的业务工作相结合;负责本辖区居民健康状况问卷调查资料的分析,针对危险因素指导制定干预活动计划,并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参与活动的培训、专题讲座、咨询、督导等。

(三)村卫生室

指派专人负责“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的管理工作;负责动员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确定组长人选;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加强联络与信息沟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医疗单位要高度重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将建立辖区内“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工作纳入日常慢病防治重点工作当中,并作为完善促进全民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的举措之一。各医疗单位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与各镇有关部门相互协助和配合,并积极争取企业、团体等社会力量的支持,以保证小组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二)政策支持。各医疗单位要制定建立辖区“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和任务;建立评选、表彰等激励机制。

(三)培训交流。各医疗单位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小组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和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培训,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类社会资源,组建讲师团,支持辖区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活动。同时,要及时总结经验和典型案例,组织进行不定期的交流活动。

(四)督导评估。县卫生局将定期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全县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和评价,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以不断完善、拓展居民健康自我管理的内涵与做法。

四、考评指标

1、各医疗单位成立“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组织患者学习慢性病知识,交流防治经验,逐步提高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2、每一个自我管理小组年内开展活动不少于6次,村委会管理小组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

3、自我管理小组要有活动记录,包括人员签到名单、活动记录、宣传资料、海报、活动现场海报、照片或录像等;要有每次小组活动的日期、参加人员的数量、活动的具体安排、是否有医生指导等。

附:1、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登记表

2、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动记录表

6.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 篇六

康勇,钟斌

(内江市市中区壕子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内江 641000)

[摘要] 我中心根据创建慢性病示范区的要求,建立了两个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通过一年的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认为,开展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流程规范、形式多样是活动的核心;物色合适人选是顺利开展活动的关键;人性化服务是取得效果的保障;领导重视,多部门协作是产生示范效应的推手。

[主题词]社区慢性病,自我管理

慢性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头号杀手”,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在传统的医疗保健服务中,患者自身管理疾病的作用往往被忽视。在社区开展“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是目前社区防治慢性病健康促进项目最流行的模式,国内外也已有大量资料证实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动对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有着良好的效果。2012年内江市市中区创建慢性病示范区,按照慢性病示范区创建的要求,我中心在内江市率先开展了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现就开展过程中的一些情况总结如下:

一、中心的基本情况

我中心卫技人员配置达到标准,具有较好的健康教育管理资源。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贯彻实施,已经有固定的慢病管理对象,辖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率65.43%,规范管理率91.79%,糖尿病患者管理率44.27%,规范管理率89.78%。调查显示,服务对象对我中心综合满意度≥90%,社区居民对我们的服务有较充分的了解和信认。2012年开展了社区卫生诊断,诊断结果显示,45-60岁中年人群的慢性病患病率(12.8%)上升速度迅速,同时超重(31.1%)和肥胖(5.6%)、中心性肥胖(44.2%)、体育锻炼不足(不锻炼比例68.9%)、吸烟(男性42.0%)和不良饮食习惯等多种慢性病危害因素流行情况仍然严重。

综合以上情况,我中心具备了开展患者自我管理的基本条件。

二、具体做法

1、根据实际,制订了《内江市市中区壕子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动实施方案》和服务流程图,建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分工,选择两个比较支持工作的居委会,通过发放“参加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的邀请信”的方式,分别邀请了20名以内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组建了一个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和一个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

2、慢病自我管理的小组长在小组成员中物色,分别挑选了一名退休教师和一名医务室退休医生,副组长由社区医生担任。小组长和社区医生均接受了内江市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师资培训,掌握了基本的沟通技巧和课程设计。小组的组员分别进行了做事自信心的测评和健康状况的评价,为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打好了基础。

3、活动安排分为6个课时,每周1次,每次2个小时左右。内容以《健康素质66条》、《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等健康知识为主,分别从情绪管理、运动、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授课和讨论,课程开始后,组员逐个介绍自己的姓名、所患的慢性疾病和由疾病带来的身心问题,并承诺替别人保密,小组长向成员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课程结束每位成员都要制订行动计划,并在下次活动开始进行反馈。

三、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活动的效果可以说是一举几得,对患者来说,起到了控制疾病的目的;对社区卫生机构来说,既落实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健康教育、随访干预等工作,还提升了美誉度,政府、街道、居委会对活动充分认可,媒体也积极进行宣传和报道。活动开展至今,大多数成员都能积极参与,能准时出席每节课程,通过接受培训-制定行动计划-再反馈的循环模式,大多数参与者的各项病理指标都有了下降。在参与过程中,受到相互鼓励,产生了较大的自信心,心情开始变好,对下一次课程的开展表示了极大的期待。

虽然前期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没有统一教程,活动内容不明确,活动组织欠规范;小组长的健康教育技巧不高,对于驾驭现场略显吃力;宣传力度不大,还没有形成患者主动参与的势头。

四、粗浅体会

(一)、流程规范、形式多样是活动的核心。

慢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内涵丰富,应制定规范的流程,根据成员的特点和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患者自我管理的任务包括医疗行为的管理,角色管理,情感管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知道定期服药或医学检查,改变饮食习惯等高危行为,另一方面病人不应将自己作为病人,而应像正常人一样参加工作、与家人朋友相处等,同时,妥善处理抑郁、焦虑等情绪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只是交给患者相关知识,而是更侧重于控制疾病的技能和战胜疾病的信心的培养,这也是区别于一般知识性的讲座、培训之处,因为技能和信心是自我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自我管理的核心问题。

患者自我管理独到之处在于管理循环模式(PDCA),即患者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设定目标,在小组内部寻求帮助后,制订出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采取一定的措施后总结评价行动的效果,然后再制订下一阶段的目标,不断循环,每一次活动需要完成规定的流程。对于初次接触自我管理的病人,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课程安排以知识技巧介绍和讨论互动相结合,小组长和指导员要掌握好每一次活动各个阶段的时间,尽量让每一位成员都有参与的机会,并保证安排的内容顺利完成。尽量不要在课程中加入其他内容,如确有必要增加经过权威论证的内容,可以在其他时间进行讨论。在活动过程中,小组的组长和指导员还要密切注意小组成员的变化,根据多数成员的需求适当地调整学习进度。

由于小组成员的年龄、文化水平、自身修养、接受事物的能力等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按照一个固定的形式进行自我管理工作,就会失去吸引力。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和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一些老年人喜欢参加的活动,除了授课、讲座、讨论以外,还可以组织郊游、徒步、厨艺比赛、知识竞赛、体操运动等等。在知识介绍时语言要通俗易懂,尽量使用本地方言,可以举一些贴近生活和实际的例子,尽可能的让成员容易接受并融入活动中来,让每一节课、每一次小组活动都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中开展。

(二)、物色合适人选是顺利开展活动的关键

首先是小组长的选择。患者自我管理的小组长在活动中起关键的作用,毫不

夸张的说,选择好了小组长,小组活动也就成功了一半。因为,按照方案要求,小组长要负责日常小组活动的开展、组员的管理;了解、汇总组员的各类健康需求;定期与指导医生进行沟通;做好日常活动必要资料的收集,做好小组成员的榜样带头作用等等职责。所以选择一个责任心强、有组织能力、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的小组长至关重要,同时,他还得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充足的参与时间和精力。我们认为可以在慢病患者中的退休教师、机关干部、退休医务人员中挑选。另外,为了充分发挥小组长作用,还应建立机制,给予小组长一些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让他了解自我管理的内容和技巧。同时,应该适当投入,可以匹配适当的待遇,才能保护好、调动好小组长的积极性。

其次是小组成员的选择。在初次建立慢病自我管理小组时,为了让小组成员接受新的管理模式,推动慢病自我管理小组产生示范效应,让更多的患者愿意加入到自我管理小组中来,逐步增加小组数量,小组成员应该要有所选择。尽量在报名参与患者中,考虑年龄小一点、体力精力充沛、文化水平高一些、能保证有时间参与活动的人员。

(三)准备充分、人性化服务是取得效果的保障

针对自我管理小组成员年龄偏大、居住分散的特点,每次培训的地点、时间、交通、就餐等方面都经过多方考虑、精心的准备。在保证参加人员安全的同时,尽量选择能让小组成员感到舒适、轻松的环境,坐位布置成圆圈或马蹄形,才利于参与者面对面地交谈,从而提高培训质量和保护参加人员的积极性。另外,每个小组应配备听诊器、血压计、体重秤、腰围尺、BMI转盘、纸、笔等必要的支持工具,方便参与者随时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制定行动计划。

(四)领导重视,多部门协作是产生示范效应的推手

慢性病自我管理活动形式要得到很好的推广,需要社会各级组织和部门为自我管理小组创造一个有利发展的环境,特别是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疾控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联手协作。

首先,政府应增加投入,保障慢病控制必要的经费支出;社区、居委会要努力营造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必要的支持环境,提供健康教育活动室和活动场所,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新健康知识;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等专业机构,要发挥专业特长,传授健康教育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在社区培养一批健康教育骨

7.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 篇七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

高血压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简称慢病) 中发病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50% 以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与高血压有关; 如果高血压发病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将很难遏制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态势[1]。慢病自我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简单易行、效果明显的慢病干预方式[2]。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强调患者在管理自己所患疾病方面的责任,激发个人潜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实现高血压患者的有效管理。本研究利用自我管理方法开展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并评价其干预效果,为推进高血压自我管理在全市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以南京市栖霞区为研究现场,各社区内高血压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自愿报名并符合纳入标准者即可参加。纳入标准: ( 1) 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 ( 2) 长期居住在社区的当地居民; ( 3) 意识清楚且生活自理者; ( 4) 配合程度较高。排除标准: ( 1) 患有肿瘤,且近半年内接受过化疗或放疗者; ( 2) 有意识障碍的病人; ( 3) 存在可能导致参加者不依从及失访情况者。共纳入310 人为管理组,同时按照与管理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等因素相似的原则在与管理组不同社区中设立对照组380 人。

1. 2 干预方法及内容

1.2.1成立小组

成立自我管理小组,由慢性病防治专家、社区医护人员、高血压患者及患者家属等组成。

1.2.2专业指导下的小组活动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共包含8 次不同主题的活动,循序渐进,专家定期指导、考核活动效果。8 次活动主题依次讲述高血压病与自我管理概述、血压监测、急性和慢性并发症、饮食调节、健康运动、高血压合理用药、处理负面情绪与掌握沟通技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次活动用时1. 5 ~ 2 h,活动形式突出“专家指导”、“患者互助”、“共同参与”、“自我管理”的原则。

1.2.3问卷调查、体格检查

干预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经过1 年的干预,采用同基线调查相同的调查问卷二次调查,评价效果。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个人一般人口学特征、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关行为、自我管理相关指标等,同时检查血压、血糖及血脂等生理指标。

1. 3 统计学处理

应用Epidata 3. 1 建立数据库,双人双机录入,运用SPSS 16. 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整理核查数据库,剔除不合格的问卷,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 1 管理组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基本信息比较

经过1 年的干预,管理组失访14 人,对照组失访18 人。干预前对管理组和对照组基本信息进行比较,从表1 可以看出,管理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中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遗传史、家庭年收入均无差异。

2. 2 干预前后管理组与对照组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相关知识知晓率平均得分、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全部回答正确率、控制高血压5 条措施全部答出的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管理组定期检测血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干预后,管理组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 P < 0. 001) ; 管理组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 001) ; 管理组4 条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全部回答正确率及每条回答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 P < 0. 001) ; 管理组5 条控制高血压的措施全部答出的正确率及每条回答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 P < 0. 001) 。详见表2。

2. 3 干预前后管理组与对照组高血压危险行为比较分析

干预前,管理组与对照组在吸烟、饮酒、精神紧张、高盐饮食等高血压危险行为的形成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干预后,管理组吸烟、饮酒、精神紧张、高盐饮食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但两组在中等体力活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3。

2. 4 干预前后管理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管理比较分析

干预前,管理组与对照组在规律测血压、经常和医生交流病情、规范合理用药及血糖控制是否理想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干预后,管理组中92. 2% 的研究对象能规律测血压、88. 2% 的研究对象能经常与医生交流病情、78. 0% 的研究对象能规范化合理用药,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 0% 、71. 8% 和47. 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4。

2. 5 干预前后血压、血糖及血脂控制效果分析

干预前管理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血压控制理想率、空腹血糖( FBG) 、饭后血糖( PBG) 、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干预后管理组血压控制理想率高于对照组( P <0. 05) ,管理组FBG、TG均低于对照组( P <0. 05) 。详见表5。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与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关的慢性疾病,因此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控制高血压的关键,国内外很多研究证实,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不仅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形成健康行为,更对于患者增强自我效能有重要作用[3,4]。由慢病防治专家将高血压自我管理知识传授给患者,提高患者高血压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促使其改变自身高血压相关危险行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激发个人能动性,依靠自己解决高血压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各种躯体和情绪方面的问题;与社区医护人员加强交流与沟通,相互理解与尊重,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从而能有效控制高血压[5,6]。

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对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及高血压控制措施的知晓率较低,同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7,8],说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高血压宣教工作不到位,民众缺乏高血压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等知识。干预后,管理组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践证明,自我管理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因素的知晓率有助于高血压的防控。干预前两组在高血压相关行为的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除中等体力活动形成率外,管理组高血压危险行为的形成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随着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提高,患者逐渐改变高血压相关危险行为,同相关研究结果一致[9,10,11]。但同时发现,干预后管理组与对照组在中等体力活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民众普遍缺乏体育锻炼,尤其是中等体力活动范畴。在今后的健康教育中要鼓励群众多运动,吃动两平衡才能促进健康。另外研究结果也从侧面反映出,高血压患者所提高的知识、态度水平尚未完全转化为健康行为,因此,健康行为的形成存在一定的难度[12]。

8.谈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 篇八

【关键词】 高血压;自我保健

【中图分类号】 R54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71-01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服药,长期治疗,自我保健。在延缓病情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自我保健,使患者和家属掌握高血压的有关知识,坚持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可长期稳定控制血压,延缓并发症发生。

1自我保健指导

1.1加强对高血压患者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使患者了解有关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常用药的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高血压是终身疾病需终身服药。正确合理用药对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极为重要,帮助患者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1.2建立良好的生活形态。高血压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长期精神紧张,情绪低压,饮食结构不合理,肥胖、吸烟等都是本病的诱发因素。指导患者建立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适当控制体重,控制热量摄入,坚持低盐(每天摄入量控制在5g以内),合理的饮食结构,多吃瓜果蔬菜,少食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高钠饮食,禁烟酒,避免不良刺激,保持情绪稳定和正常的生活节奏,坚持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

1.3提高对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指导患者对高血压有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要确信血压控制满意,另一方面懂得此时还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支持治疗,指导患者遵医嘱坚持服药。药疗是高血压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合理用药、择时服药可较好的控制血压(见表1),指导患者熟悉所用药物的作用性质,使用目的和副作用,掌握维持剂量、使用方法、体验药效、学会观察和处理轻微的不良反应。严格遵医嘱,按时用药,切忌随意服药,更换药及增减剂量。特别是用药的注意事项和联用时配伍禁忌。

表1

1.4定时监测血压(即6:00-7:00起床活动前测基础血压;15:00-19:00测高峰期血压)。定期复查,教会患者或其家属自己测量血压,并坚持每天定时,定血压计测量,切实掌握血压的变化情况,掌握引起变化的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血压控制较平稳者,可以每月测1-3天,当治疗方案变更或者血压极不稳定者需要每天测量,连续监测2-4周。

1.5择时活动 主要从事慢跑、快走、散步、打太极拳,每天活动坚持有恒,有度,有序。

1.6择时休息 繁忙的工作中进行10-20分钟的工间休息,每天有充足睡眠时间,午饭后休息30-60分钟,有利于身体疲劳恢复。

2心理支持

9.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查房 篇九

2016年6月5日的下午,内科组织了一次全院性的护理查房,首先由护士长发言:各位领导、护士长、全科室护士姐妹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参加内科组织的护理业务查房,今天我们选择的是一例高血压III极高危、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老年男性患者。高血压III极高危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疾病,希望通过这次查房,使我们共同提高该病例医学相关知识,共同探讨对该病例护理措施、护理诊断、护理要点、护理评价及健康教育。今天我们使用的查房体系,由主管护师.护师和护士组成,希望大家多多指导,多提宝贵意见。下面由责任护士崔敏汇报简要病史。

 简要病史:患者程桂芳,男,90岁,入院前31年,患者常在情绪过激后出现头昏、头疼,并感心慌、胸闷,到医院就治,确诊为“高血压”,给予输液及服用降压药物后缓解。以后患者常在情绪过激后诱发上述症状,服药后逐渐缓解;曾经住院治疗。患者因“反复头昏、头痛31年,加重2天”于8:35分收入我科,来时体温36.7℃,脉搏74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92/94mmHg,入院诊断为高血压III极高危,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遵医嘱给予内科二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吸氧并给予降压镇静等对症治疗,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患者住院期间收缩压波动在120~138mmHg之间,舒张压波动在70~80mmHg之间。患者压疮评分13分,采取预防压疮的措施并填写难免压疮防治监控记录表。坠床评分70分,进行动态评估和干预,填写动态评估及干预记录表。

 既往史:有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高脂血症、前列腺增生症,6年前做“膀胱造漏术”,1年前患者做“右股骨头置换术”。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 实验室检查:血液分析示:BNP(脑利纳肽前体)3862pg/ml(正常值为<300pg/ml),超声检查:双侧颈总动脉硬化。 接下来由责任护士做查体(汇报):

 1.检查患者一般情况:患者精神差,营养中等,慢性病容,表情淡漠,被动体位,语言欠流利。

2.口腔黏膜完好无破损,骨突处及骶尾部皮肤完好无破损,膀胱造漏口皮肤无红肿,无感染。

汇报完毕由护理责任组长龚侨英提出该患者相关护理问题及措施:  护理诊断: 头晕、头痛:与血压升高有关

 预期目标:患者头晕、头痛减轻,无恶心、呕吐。 护理措施:

1.嘱家属抬高床头改变体位时动作应缓慢

2.定时测量血压,有特殊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详细记录。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嘱家属不要随意的改变用药量,以防低血压反应,观察药物的副作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可有头痛、面红、心动过速等副作用)

3.保持病房安静,尽量减少探视,保证充足睡眠,护理操作应相对集中,防止过度干扰,加重病人的不适感。

4.密切观察患者头痛、眼花、视力模糊有无加重。 护理评价:患者头晕头痛情况减轻。

 护理诊断:有受伤的危险:与头晕、视力模糊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住院期间无受伤事件发生。

 护理措施:

1.床头挂“预防跌倒”与“预防坠床”的警示标识。

2.病床高度要适中,床两边加床栏。

3.告知家属变化体位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而引起血压的变化。

4.教会家属一旦出现不适症状,运用呼叫器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措施。

5.患者一旦发生不慎坠床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并查看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6.加强巡视,及时准确记录,认真做好交接班。 护理评价:患者住院期间无受伤事件发生。

 护理诊断:气体交换受损:与气道阻塞分泌物过多,呼吸肌疲劳,肺组织功能下降有关。

 预期目标:患者呼吸道通畅,能有效咳痰护理措施: 1.给予舒适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坐位、高枕卧位。

2.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3L/min,并保持输氧装置通畅。3.密切观察病人呼吸困难情况,绝对卧床休息,做好生活护理。 护理评价:能有效的咳嗽、咯痰,呼吸道通畅。

 护理诊断:清理呼吸道失效: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粘稠、无力咳嗽有关。

 预期目标:患者能有效咳痰。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50%-70%。避免烟尘及尘土的刺激。

2.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3.指导并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咯痰,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性质、气味,必要时吸痰。

4.痰液粘稠者使用雾化吸入,稀释呼吸道分泌物,缺氧明显者给予吸氧,鼓励患者多饮水,维持足够的液体入量。 护理评价:患者呼吸道通畅,痰液易咯出。

 护理诊断:便秘:与长期卧床、疲乏、活动无耐力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在24小时内排便  护理措施:

1.指导家属合理饮食,多食粗纤维食物,如:韭菜、香蕉、芹菜,青菜等。

2.指导患者家属给予腹部环形按摩促进肠蠕动。3.必要时遵医嘱用药促进排便。 护理评价:患者已解大便

 护理诊断:下肢静脉血栓:与长期卧床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无静脉血栓发生  护理措施:

1.勤按摩下肢肌肉,从下到上。(包括膝、踝、髋部)2.定时更换体位,每2小时1次。

3.指导家属膝、踝及趾关节的伸屈活动,举腿活动。

4.注意观察双下肢有无色泽的改变、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无深压痛。

 护理评价:患者未发生静脉血栓。

 护理诊断: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皮肤无破损。 护理措施:

1.每日评估受压部位皮肤情况。

2.根据患者病情定时翻身,动作宜轻柔,保持皮肤完整,避免拖、拉、推的动作。

3.局部按摩: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在翻身时给予一定的按摩,尤其是发现受压皮肤出现硬结时,应给予50%酒精局部按摩,用手的大小鱼际肌按摩,不要和按摩处皮肤产生摩擦力,剪切力,每个部位按摩3-5分钟。

4.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防止皮肤受到分泌物的刺激,床铺要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被服污染要及时更换。5.加强营养,鼓励病人多进食,以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增加身体抵抗力。6.每班交接皮肤情况

 护理评价:患者皮肤完整无破损。

护理诊断:感染:与其抵抗力降低有关  预期目标: 患者无感染发生。 护理措施:

1.做好基础护理。

2.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发生口腔炎和口腔真菌感染。3.做好会阴部的清洁,防止泌尿系感染。

4.做好膀胱造漏口的护理,定期更换尿管及集尿袋,消毒切口每日两次,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及分泌物,防止感染。2.避免食用产气的食物,以免腹部胀气使膈肌上抬而影响肺部换气功能。

3.多食高膳食、高纤维的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4.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护理评价:患者进食量增加。

 护理诊断:潜在并发症:肺性脑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预期目标:患者呼吸困难胸闷气紧减轻,无意识障碍出现。 护理措施:

1.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引起肺性脑病、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重要因素以及诱因。

2.嘱病人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各种呼吸道感染; 3.选择清淡饮食,控制盐的摄入量。

4.严密的观察呼吸有无增快或减弱,观察心慌气紧胸闷等情况有无加重。

5.严密的观察患者有无意识障碍、嗜睡状态以及幻觉妄想等症状出现。

6.使用床拦防止坠床,专人护理。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及血压,掌握患者的阳性体征,遵医嘱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并应用呼吸兴奋剂。

 护理评价:患者无呼吸增快、意识障碍、嗜睡等症状出现,心慌胸闷气紧情况减轻。

 护理诊断:潜在的并发症: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  预期目标: 无血压危象及高血压脑病的发生护理措施:

1.告知家属遵医嘱服药及对于预防发生受伤危险与高血压急症的重要意义。

2.定期监测血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神志改变,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及详细记录。

3.一旦发生高血压急症,协助医生做相应处理,每班做好交接。 护理评价:无受伤,无出现高血压危象护理诊断:知识缺乏:与不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关。

 预期目标:家属能在两日内掌握责任护士的指导方法。 护理措施:

1.向家属解释引起高血压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原因、社会因素及讲解高血压对身体的危害,以引起家属的高度重视,坚持长期的饮食、药物治疗,将高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以减少对靶器官的进一步损害。

2.用药指导:告诉家属药物名称、剂量、用 法、作用及副作用,坚持服药治疗,指导家属服药剂量必须按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

3.指导家属如何使用便器,练习床上大便并能熟练掌握。 护理评价:家属已能了解相关疾病知识,能依照我们的用药指导与生活指导配合治疗。

10.《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 篇十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资讯部 隋辉 王文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简称《患教指南》),于2013年9月发布,于2013年12月在中华高血压杂志发表; 2014年3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指南是医务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健康教育人员对公众和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国民健康知识的缺乏、伪科学的泛滥和公众教育的缺失,使患者对高血压的知识和长期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也是导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的原因之一。开展科学、规范化的患者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制定权威的操作性强的国家级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势在必行。为此,在国家卫计委疾控局、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的支持下,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了《患教指南》。

《患教指南》有以下要点:

一、明确“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教育,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由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增高的血压会造成血管损害,发生心血管并发症。高血压一旦发生,大都需要终身管理。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以达到自觉地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提高降压达标率,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基层是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基层医务人员是高血压教育的主力军。

二、医生对患者进行教育的重点内容

(一)强调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因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超过一半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血压高。

持续的高血压在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的大、中、小动脉,造成心肌梗死、脑中风、肾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周围血管病等后果。一旦发生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危及生命。

高血压是可防可治的。积极地预防和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可怕的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血压高。提示大家,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血压高不高,要尽快去医疗机构量量血压!

(二)高血压的预防

1.引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中,可改变的因素包括:高盐饮食、超重肥胖、长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吸烟和长期精神紧张等。对公众要加强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如果不加干预,健康人就会逐渐发展为高血压患者,进而到心血管病患者,在这一链条上逐步进展,健康状况越来越差。

2.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或延缓高血压的发生。

高血压,是一种典型的生活方式病,造成高血压的原因就潜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中。同一家庭内多人发病的情况常见,与一家人有同样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合理饮食,重点是限制食盐的用量、限制热量和营养均衡;要注意控制体重,已超重肥胖者更要积极运动、科学减肥。

(三)高血压的治疗

降压的获益主要来自血压下降本身,降压是硬道理。

1.降压治疗的目的: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到目标水平,最大程度地降低脑卒中、心肌梗死和肾脏病等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危险。早降压早获益;长期降压长期获益;降压达标将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性降到最低,最大获益。

2.降压治疗的方法: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二者缺一不可,都要同样重视。

3.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石,持之以恒将终身受益。高血压患者,只有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降压药物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有些早期轻度的高血压,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服用降压药,血压就可以降到正常。服降压药治疗的患者,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服药的剂量而血压仍然达标。

4.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常识(1)什么时候开始服用降压药?

初诊的高血压患者,需要根据心血管病危险分层或多次平均血压水平来决定何时开始服用降压药。高危、很高危的患者,必须立即开始服用降压药物;低危 患者需要改善生活方式并监测血压及其它危险因素3个月,中危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并监测血压及其它危险因素1个月,若血压仍≥140/90mmHg,则开始服降压药。

(2)血压应降到什么水平?

一般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140/90mmHg以下。老年患者,降压目标为<150/90mmHg,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以下。血压达标需做到平稳达标、尽早达标和长期达标。

在强调降压达标的同时,应避免血压下降速度太快以及降得过低,以免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引起缺血事件。一般高血压患者经过4~12周的治疗使血压逐渐达标。对老年人、严重冠脉狭窄、双颈动脉严重狭窄者及耐受性差的患者,达标时间要适当延长。

(3)用药原则

1)小剂量 对于刚开始服药的患者,小剂量用药有助于观察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如效果欠佳,可逐步增加剂量。

2)优先应用长效制剂 尽可能使用一天一次服用而具有24小时平稳降压作用的长效药,以简化治疗并有效控制全天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地预防心血管并发症。

3)联合用药 为降压达标,常需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降压药来增加疗效。只有约30%~40%的高血压患者服用一种降压药就能降压达标,多数患者需要同时服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才能降压达标。采用小剂量降压药联合应用,降压机制互补,降压疗效叠加,还可互相抵消或减轻不良反应。单片复方制剂是联合用药的一种方式。

4)个体化 患者的体质各有差异,产生高血压的机制也不同。不能机械地照搬他人有效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血压升高的类型与幅度、有无靶器官损害及合并的相关疾病等)量身定制适宜的降压方案。

(4)常用降压药的种类

我国常用的二氢吡啶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五大类及固定低剂量单片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的选择,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5)服药的时间和调整

一般用长效降压药,在早晨顿服。对于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可做24小时动态血压,由医生据此调整治疗。

根据季节调整用药也很重要。夏季由于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加上出汗多,如果忽略了用药调整,可导致血压偏低或较大波动。冬季血压一般要比夏季高,降压药的剂量一般要相应增加才能达标。

(四)教育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1.患者要积极参加社区的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或俱乐部,学习防治高血压的各种相关知识、技能,学习如何自测血压,如何锻炼身体、调整饮食结构及戒烟限酒等保健知识,增强防治高血压的能力及降压治疗的依从性,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

2.长期治疗和定期随访很重要 目前高血压不能根治,绝大多数患者需终生服用降压药,才能使血压长期达到或接近目标血压。患者应该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和应该达到的目标水平,有无其它危险因素及自己患心血管病的危险程度。在长期治疗中,要定期看医生,以便观察降压疗效,监测各种危险因素,强化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可以检查是否有靶器官的损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病情较重的患者应每月随访一次,病情较轻者每3个月随访一次。

3.重视家庭血压测量

在家自测血压,状态放松,不受由医务人员引起的紧张心理的影响,能反映平常状态的血压值,可靠性强;测量次数多,更全面。还可鉴别白大衣性高血压和发现隐蔽性高血压。家庭自测血压,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是收缩压≥135mmHg或舒张压≥85mmHg,治疗的目标值是血压<135/85mmHg。

应该使用经国际标准化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不要用腕式或手指式血压计。水银血压计操作复杂,且由于汞污染的问题将逐步被限制或淘汰。

(五)关注不同人群的高血压

1.中青年人要重视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 中青年人是健康关注的盲点。中青年人最关心的是事业,忽略自己的健康,最容易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久坐不动、吃喝应酬、体重超标、烟酒不断、工作压力大、失眠等。这造成当前中青年人高血压发病率速增,中年精英猝死于职场的悲剧屡屡发生。2.关注儿童高血压 肥胖是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祸根,儿童肥胖除影响儿童健康,还延续到成人,是成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绝大多数患儿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就可降压达标。儿童的自制力差,家长对儿童的健康负有主要责任。任由孩子多吃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饮食方面,应少吃肉、甜食、油炸食品、零食,以控制体重;注意含糖饮料是导致儿童肥胖重要的隐性能量来源;限制看电视、玩电脑等静坐时间,鼓励运动;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儿童时期养成的好习惯能终生受益。

对于生活方式改善后血压仍高的儿童,要服降压药治疗。3.老年(≥65岁)高血压的特点:

(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老年人常常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2)血压波动大,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大;易受环境改变的影响而产生应激反应使诊室血压大大高于自测血压;易发生清晨血压突然升高;早晨6~10点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最好选择下午、傍晚进行锻炼。建议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以便明确血压的波动情况,调整用药方案;推荐家庭自测血压。

(3)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老年人长时间卧位后突然站起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脑供血不足,引起眩晕或跌倒。所以从卧位站起要小心,先伸展手脚,其次抬起上半身,然后再慢慢站起。

(4)老年人味觉灵敏度下降,往往吃菜偏咸。而肾脏对水盐的调节能力下降,血压对盐更敏感。吃盐过多会使血压升高,降压药疗效降低,血压难以控制。

(5)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要以平稳、安全为重,从小剂量开始,注意目标血压值不要太低,防止重要脏器供血不足。

(六)澄清高血压的认识误区和识别伪科学是指南的一大亮点

目前患者对高血压有很多认识误区,干扰了高血压的规范治疗,必须澄清这些错误观念,才能科学地防治高血压。

1.凭感觉用药,根据症状估计血压的高低; 2.降压治疗后,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3.年轻患者被确诊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服药过早,降压药会产生 “抗药性”;

4.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只服药、不看效果; 5.是药三分毒,尽量不要用西药; 6.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7.血压降得越快越好、越低越好; 8.自己在家中测量的血压不准确; 9.相信有“灵丹妙药”能根治高血压;

10.迷信保健品、保健仪器的降压作用,过分信任纯天然药降压。此外,还有各种伪科学宣传。因为公众缺乏科学知识,又存在侥幸心理,包治百病、几个疗程去病根的宣传与患者的期望无缝接轨,患者极容易受骗上当,干扰和破坏了高血压的正常治疗,造成病情恶化。高血压患者和家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习与高血压相关的健康知识,牢记“目前高血压尚不能根治”,识别伪科学。坚持到正规医疗机构看病,科学规范地治疗高血压。

《患教指南》发行后,4家制定单位将联合开展“春雨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指南。计划在全国100个市县区开展1000场宣传教育活动,使全国1000万高血压患者得到教育。目的是提高患者及公众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改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及控制率,落实慢病防治规划。建议各地因地制宜,宣传推广指南,根本目标是控制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病。

11.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 篇十一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HBM)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即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患者应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HBM)的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健康教育(HBM),采用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HBM)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HBM)最佳的指导理论,能够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改变不健康行为,促进血压的稳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HBM)老年高血压健康行为自我效能

【中图分类号】R785.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69-01

高血压是老年患者中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科学、及时、合理的健康教育(HBM)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的认知有一定的作用。传统的健康教育主要以灌输式为主,对于老年人接受慢,记忆力减退的特点,此种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弊端。本研究采用的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HBM)方法,具有信息量少,简单,图文并茂的特點,目前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首选的健康教育方法,基于此进行了本研究。本研究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HBM)理论为指导,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HBM)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1——2014.3年,在我院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平均年龄68岁。纳入标准:符合老年高血压的Ⅱ级的诊断标准,且病程在3-5年者,现服用降压药者,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有精神病史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对自愿参加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情况及伴发疾病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研究方法干预组应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HBM)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健康教育(HBM)方法

2.1理论依据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HBM),HBM是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从人们健康信念形成的角度出发,解释影响人们采取健康行为因素的重要理论模式,它由三部分组成,即个体的健康信念、行为的线索或意向以及行为的制约因素”[1]。

2.2测量工具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该量表是由Becker等[2]在1993年发展的自评健康行为量表,1995年台湾学者黄毓华[3]翻译为中文版量表。此量表为测量个人对执行健康促进行为能力的信念,包含营养、运动、心理安适、健康责任等四个层面的健康促进行为能力。共26题,以五点计分法:“几乎完全不能做到”、“有一点把握做到”、“有中等把握做到”、“有较大的把握做到”、“有绝对的把握做到”,分别给予0~4分,得分越高表示其健康行为自我效能

越好。

2.3实施方法

HBM制订的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其健康信念程度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具体的内容是:(1)了解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情况及心理情绪变化,家属对患者血压的关心程度,评估目前存在的健康行为,告知不良健康行为的危害性及健康行为对血压的稳定和降低的重要性,提高其健康信念。(2)住院期间,制定个性化的高血压护理方案,饮食原则,服药标准,运动方案,健康行为等。最终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平衡的营养,适当的功能锻炼,合理的用药,随时检测血压的方案,提高患者保持健康行为的信念。(3)疾病恢复期,使患者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改变危险的健康行为。(4)出院时,评估患者对疾病的主观感受、对治疗方法及解释工作的认可情况,讲解出院后可能出现的身体症状,说明定期复诊的重要性,纠正其错误认知,督促老年高血压患者强化健康行为。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每周1、3视频播放高血压健康的行为对血压的影响,周4讲解不健康的行为对血压的影响,周5患者反馈。

2.4数据处理将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

二、结果

表1应用HBM后两组患者在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比较

项目干预组对照组营养效能13.56±3.7810.30±3.61运动效能17.30±6.2913.24±6.12心理安适效能19.47±4.5816.49±4.63健康责任效能21.09±3.6818.31±3.54健康行为自我效能71.27±12.8459.78±12.95由表1结果看出,两组患者在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各维度及总分上比较,干预组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健康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的健康[4]。本研究是以健康信念模式理论为指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不仅使患者了解和掌握了高血压及其健康行为两者间关系的相关知识,不健康行为行为对疾病的影响,肯定了健康信念模式在健康教育(HBM)中的有效性。使老年高血压患者能够积极的树立健康信念,重视患者的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6.

[2]BechkerHSAHS.Theself-ratedabilitiesforhealthpractices:Ahealthself-efficacymeasure[J].HealthValues,1993,17(5):42-50

[3]黄毓华,邱启润.高雄地区大学生健康促进生活形态之预测因子[J].中华卫志,1997,16(1):24-36.

12.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 篇十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钟村街卫生服务中心经医生确诊为高血压病的70例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其中干预组36例, 男16例, 女20例, 年龄49~76岁, 平均年龄 (62.4±3.8) 岁;对照组共计34例患者, 男18例, 女16例, 年龄50~78岁, 平均年龄 (64.8±3.2)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的状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每个社区中干预组的高血压患者都将建立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2]。

1.2.2对小组成员进行高血压病自我管理的培训。主要内容有:1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加强: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教导, 使其掌握测量脉搏、血压、体重的方法, 并向其发放检测表格, 告知必须随时记录测量结果, 便于对患者病情的跟踪。2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 不宜进行高强度训练, 可采用小强度训练, 需缓慢、微量的增加负荷。3指导患者低盐饮食行为:低盐饮食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基础。4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沟通, 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患者的疑惑要用亲切和善的态度耐心的进行解答, 缓解患者不安和紧张的情绪, 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 这样有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5强化教育: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 并进行个别指导, 要与患者加强沟通, 为让患者正确的认识高血压病, 可向患者发放疾病相关知识、自我护理要点以及注意事项的宣传册, 以此来更正患者的错误认知。6服药依从性:由于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不足, 易产生血压正常或无症状时拒绝服药或不规则服药, 因此, 应及时纠正这一问题, 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3]。

1.2.3干预组措施1将患者纳入高血压自我管理对象。2发放给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与自我管理的指导资料。3每月定期进行1次健康教育讲座或者给患者播放科普录像。4免费的给患者进行测量血压和健康咨询。对照组未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实施6个月干预, 干预效果进行评价。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比较。2对两组患者体育锻炼、高血压病基本知识、控制体重、低盐饮食、服药依从性共5项指标作干预前后比较。

2结果

干预6个月后, 干预组体育锻炼、高血压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体重控制、低盐饮食、服药依从性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 高血压患者患病率逐年上升, 由于缺乏对自我管理行为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使得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 要想实现自我管理, 首要对任务是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强化教育。当患者认识到疾病的特点、诱因、危害及治疗方法和疗效后, 才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治疗效果。在实现患者自我管理过程中, 运动指导也是主要的内容之一。除此之外, 要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加强, 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 使其主动的进行疾病相关治疗, 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 才将患者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出来, 让患者积极的进行自我管理, 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目前, 国内有多项社区高血压防治的综合干预研究, 均取得良好效果。而在日常工作中, 高血压的治疗率、控制率仍差强人意。分析原因为高血压的防治技术是成熟、有效的, 关键在于实施, 而实施的关键在于持续性[4]。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降低高血压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 提高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本研究通过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让广大高血压病患者受益。本研究表明, 通过干预组与对照组对比, 高血压病患者体育锻炼从29.4%提高至72.2%, 高血压知识认知从52.9%提高至94.4%, 体重控制从14.7%提高至63.9%, 低盐饮食从35.3%提高至63.9%, 服药依从性从50.0%提高至91.7%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而一套简便易行、有效化的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对高血压病预防与治疗是行之有效。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7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 (34例) 与干预组 (36例) , 对干预组采取自我管理干预, 对照组不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高血压病的控制率明显增加、体重控制、低盐饮食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社区医务人员应传授给患者控制、管理高血压病的常用方法 ;通过健康教育、定期随访等措施来提高血压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患者自我管理可有效提高血压控制率, 不良生活习惯均有一定程度改善。

关键词:社区老年高血压,自我管理,效果研究

参考文献

[1]阮滨.社区高血压病管理方法探讨.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1, 21 (4) :50-51.

[2]李培珍.社区高血压病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当代护士, 2008, 5 (5) :74-75.

[3]叶芳.自我管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吉林医学, 2013, 34 (30) :6412.

上一篇:初三备战中考物理下一篇: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