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旧址观后感

2024-08-07

山东省政府旧址观后感(共10篇)(共10篇)

1.山东省政府旧址观后感 篇一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继续高举着民主革命的旗帜,进行了反袁,护法和北伐战争,但都因各路军阀的阻挠和破坏而失败,正当孙中山在失败中徘徊,搜索革命新道路之际,中国共产党和苏联伸出援手,帮忙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和创办军官学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黄埔军校旧址观后感最新精选,希望你喜欢。

黄埔军校旧址观后感最新精选1

回首上个周末的黄埔军校之游,还真让人回味无穷。

事情可记得从头说起......吃完午饭,便踏上预定好的路线,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最终到了军校的对岸---鱼珠码头,随后登上客轮,哈哈哈,好久没体验乘风破浪的感觉了,江面上的吹来一股凉爽的风,真是不亦悦乎。恍惚间,船已经到了军校码头了,船一靠岸,我一个箭步踏上码头,朝军校方向飞一般奔去。根据路上的路标我一步一步朝着军校方向前进,前进,前进进。不多时,就看见路上三三两两的人群,看来大家和我的目标一样。随后到了军校的客服中心,从漂亮的客服MM手中拿了一张免费的门票,时间正在倒计时,我立刻就会到达传说中的黄埔军校,这座以往与美国的西点,苏联的伏龙芝,英国的桑赫尔特齐名的军校以往是如此的辉煌,随着国民党的土崩瓦解,如今却沦为旅游圣地,真是感叹世事莫测呀。

不多时,穿过一座拱门,大概走了十几步的样貌,最终到了我仰慕已久的军校,正门赫然写着“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在大门口端详了好一会儿,然后开始进去里面逐步参观,先是军校的校史记录室,里面主要介绍黄埔军校的发展史,把孙文,蒋中正,周恩来,廖仲恺等人隆重细说了一番。再往前一点就是黄埔军校群英谱,里面纪实了黄埔的精英的事迹,里面摆设了很多黄埔学生用过的物品,比如什么陈明仁的笔砚,戴安澜的佩剑等等,里面的墙壁上细说了黄埔学生在抗日战争的赫赫显功,想想这座昔日英雄辈出的军校,为国共双方培养了大批的军事将领,比如,林彪,胡宗南,张灵甫,陈明仁等等,结果却在内战中弄得同门师兄弟互相残杀,真是可悲。可是黄埔军校所培养的人才注定会在历史增添隆重的一笔。

黄埔军校旧址观后感最新精选2

本着学习先烈事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宗旨。爱国是核心,守法是重点,诚信是关键,知礼是基础。作为第33期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班的一份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学生党建研究会于2011年11月5日组织我们参观了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革命军官学校遗址---黄埔军校(广州市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埔军校创办于1924年5月,位于广州市东南20公里珠江中的黄埔长洲岛上。黄埔军校是我国现代革命史上第一所新型的革命的军事的政治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是中共早期进行军队建设的一个大的实验场。黄埔军校培育了很多的将才,谱写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经过这次活动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尤其是近百年来许多仁人志士为了推翻封建社会和争取民族解放所做出的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增强了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历时40分钟的车程,我们到达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在陆军军官学校大门前合照后,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开始参观黄埔军校。

我们发现,在陆军军官学校大门的两边外墙上有气势磅礴的两列字:“革命尚未成功,革命仍需努力”,激励我们为革命事业努力奋斗,也带领我们回顾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大门两边有两棵茂盛的大树,在导游的引导和讲解下,我们了解到这两棵树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寓意。进入大门,两边内墙上分别挂着4个牌匾,一边陈列着黄埔军校的整体模型建筑。导游又带着我们到了黄埔军校校本部,其中间通道也称大花厅,据说官长政治教育、异常演讲、纪念周活动均在此进行。之后,我们走上黄埔军校第二层楼,导游一一为我们讲解经过的房间用途,依次经过教师办公室、蒋介石校长办公室、校本部办公厅、总理室、官长饭厅、校长会客厅(官长集合室)、书报阅览室、教授部、入伍生总队部、自习室、学生宿舍。其中,校长会客厅室内悬挂着的“登高望海远,立马定中原”对联是于右任赠蒋中正的。一个回廊的参观,让我们大开眼界,也体会到革命时期的严格与艰辛。

从第二层楼下来,我们来到黄埔军校史迹馆,沿着参观路线往里走,我们继续学习黄埔军校的历史,明白了原先黄埔军校的前身是广东陆军小学堂,虽名为小学堂,但其实它不是小学,其命名只是沿袭了当地的地名,也了解到原先黄埔军校只是招收男学员,随着其发展,之后才允许女学员入学。大概了解了黄埔军校的组织结构后,我们观摩了黄埔军校学员的毕业证书,从革命前后的两张证书比较中,我们也认识到历史的变迁。其中,证书四角的“亲爱精诚”的校训字样从有到无,蒋介石、孙中山的亲笔签名也从有到无,从这些细节变化中我们也意识到当时历史的变迁。在导游的继续带领和讲解下,我们了解到,在严格的军事教育下,学员们课余还是有自我休闲娱乐的时间,比如1925年组织成立的血花剧社,用艺术的形式向师生官兵进行革命宣传,其中,更加趣味的是,里面的女性主角都是由男性学员反串演绎的。之后,我们又领略了中山装的风采,了解到中山装服饰设计的深刻内涵,其中包含三民主义、礼义廉耻、五权主义等。

参观完校史迹馆后,我和同学又继续参观群英馆、世界著名军校等旧址,还与伟人合影留念。

经过开展党团组织活动,引导我们确立远大志向,树立正确梦想信念。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她就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庄严使命,并始终在不懈地探索和奋斗着。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社会变革,随后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如今,以党的十六大为号角,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正向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始终不渝地忠实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才能不断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才能实现和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短短一个午时的参观结束了,回望黄埔军校这座古老的陆军学校,它让我们更加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经过这次参观活动,我更加坚定入党的决心。我们要刻苦学习并努力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要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学习和吸收人类礼貌的一切优秀成果,做先进文化的建设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短短一个午时的参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继续学习和发扬黄埔精神,打好基础,学好本领,将来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

黄埔军校旧址观后感最新精选3

黄埔军校后山顶有一座纪念碑,碑顶便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孙中山纪念碑”四字用以隶书,古朴且硬朗,碑上孙中山先生靠南面北,注视山下,右手前伸,俊才飞扬,仿佛能让人见到他当年挥军北上,平定中原的恢宏决心。登在山巅远眺,应对滚滚珠江,心中便觉豪气顿生,古有登泰山而小天下,此刻却觉得心中激荡之时,无处不是泰山。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而才从何来,便当努力向学。为此,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与苏联的进取支持下在珠江畔的长洲岛内一举创办了闻名天下的黄埔军校,打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的篇章。“亲爱精诚”四字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校训,孙中山先生期望经过此举,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在郭队的带领下,走在校舍的走廊当中,感受当年在战乱时期年轻的未来将领们为国家的兴亡而发奋苦读的精神。不禁有种泪蒙双眼的冲动。整个校舍如同一套大型的四合院,尽显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自中轴线向两侧铺开的便是样式一致的校舍。据资料记载,这套校舍当年曾是一座清陆军的小学堂的校舍,孙中山将之进行了修缮扩建,便成了孕育近代无数将领的一个摇篮,既加快了修建速度,又节俭了人力与资金。历史的在那里留下了沧桑的痕迹,八十年前,中国的无数热血青年弃笔从戎,投入到了革命的大部队当中。他们来自不一样的地方,却怀着相同的目的,尽自我之才为祖国的存亡献上自我的全部。扶着校舍的门框,便能似握着革命的种子一样,细细地品味着在心中翻腾的那股热血。

军校的大门大大出乎想象。朴素到了极致的漆白门柱,上书“陆军军官学校”,让人实在难以联想到近一个世纪之前那里竟是无数英烈的腾飞源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副对联,便是军校学员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所立。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革命的道路中,需要的不是那些华丽的装饰,而是一颗对革命坚信不疑的信心和兴复祖国的决心。看着门内硬朗挺立的古树,在这一刻仿佛一切都不用说了。中华民族,正会如这颗古樟一样,傲然立于国际舞台之中。

岁月不居,时光飞逝,人非但物是,历史不能够被人所抛弃,而应当为人铭记。于校内辗转参观,心中的跌宕自不必说,待得出了大门,又觉得心中有些怅然。当国家被战争的车轮划过,才会让她的人民懂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化的当今社会,便更该铭记这一道理。时刻准备着,为了人民,为了党而不断充实自我,坚持忧患意识,提升本事,才能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黄埔军校旧址观后感最新精选4

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忙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进取开展革命宣传,支援工农运动,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黄埔军校一经建立,就成为当时的革命摇篮。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军校中国共产党的一批重要干部都曾在那里锻炼成长,如周恩来、叶剑英、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他们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铁的纪律,构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黄埔精神。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期曾对黄埔军校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

黄埔军校师生为了民族的解放、祖国的统一与富强,在中国现代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80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今日的中国,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富强民主礼貌的社会主义中国正在和平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

这是一堂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党课,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还历历在目,他们的精神也将一向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行。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会继续发扬黄埔精神,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将我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黄埔军校旧址观后感最新精选5

20__年6月7日午时,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党支部组织党员,预备党员,进取分子去位于黄浦区长洲岛的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参观,共有31名党员,预备党员,进取分子参加活动。让我重温了以前历史学习过的“黄埔军校”精神!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题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能够看出孙中山先生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为民族的独立而奋斗的梦想!今日也爬上了孙中山先生的纪念碑亲眼目睹了,小时候奶奶和我说过:“孙先生临终训词:和平,奋斗,救中国!遗憾的是他老人家壮志未酬,却与世长辞!

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走近黄埔军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陆军军官学校的牌匾高挂在欧陆式的白色大门上,虽并不华丽,却简单中透着庄严。此行的目的,我们不仅仅能领略军校的风采和建筑艺术,更重要的是,能够了解其辉煌的历史,感受浓厚的英雄气息。沿着院落正中的红砖小路缓步前行,左右两边的展厅会依次讲述着黄埔军校的史迹、黄埔群英的故事,描绘着北伐战争中黄埔军人的飒爽英姿和铮铮傲骨。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进取支持和帮忙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建立后,为国民党培养了大批军事将才。从那里,也走出了一批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的中共名将,例如黄埔一期的徐向前、陈庚,黄埔四期的林彪、刘志丹,黄埔五期的许光达、陶铸等。巾帼英雄赵一曼也曾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

当年,孙中山先生对军校关怀备至,多次来那里办公。孙中山先生革命屡经挫折,痛感革命的失败在于没有建立革命的武力。1924年1月28日,正在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先生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决定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校址就选在原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长洲要塞――黄埔,故简称为黄埔军校。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孙中山先生任命蒋中正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军校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

当时黄埔军校的特色在于实行政治与军事并重教育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革命精神。黄埔军校的建制是学习苏联红军的,设立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之后推行到国民革命军各级部队中去,成为区别于过去一切旧军队的主要标志。

之后,我登上孙总理纪念碑参观。登上这山巔远眺,滚滚珠江,万顷沃野,林立高楼,无限风光尽收眼底。此刻,才对范仲淹《岳阳楼记》里“衔远山、吞长江”的气势有了些许体味。也遥想200多年前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从这古黄埔港发祥,一时间商贾云集,船只穿梭,几多繁华。古时的黄埔云樯便是黄埔十景之一。而今日更是锦上添花。

我们在军校门口前团体合影,把难忘的瞬间停留下。在“陆军军校学校”几个大字前面留下了我们人生中的一段完美记忆,也让我们置身感受那庄严的气氛,这也启示了我们历史是不可改变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苍劲有力地题写在门口两边的白色墙壁上,异常醒目,相信它曾激励着中华子孙一代又一代人向前努力奋斗。走进各个展览厅,听着导游有条不紊的详细讲解,霎时使我更加对历史的了解,历史的那一幕幕似乎在眼前重现了,仿佛那炮声,冲杀声在耳边回绕着。同时对那些在战争中立下了不朽荣功的先烈肃然起敬,佩服他们的勇敢,佩服他们为国牺牲的可贵精神。他们的辉煌战绩在中国史册上永垂不朽,何以让人忘怀?

归途的路上,随之浮想,不论是国民党的主帅还是共产党的将领,都曾是胸怀报国梦想的精英青年,他们曾一同生活、学习、训练,一同成长,却又因不一样的政治信仰而分道扬镳,甚至针锋相对。而历史已经证明,仅有把个人的梦想和信仰与为多数人谋福址的事业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名垂青史,造福后世,历史,让我们铭记!

经过这次黄埔军校之旅,增进各党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了党员关注国家和党的发展。让党员们更加关注群众,服务群众!学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两会前后的时事,尤其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方针和政策。为今后开展更多的党员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黄埔军校旧址观后感最新精选

2.安徽红城旧址 篇二

红城旧址又名垂惠聚,欲称红城子,位于蒙城县双锁山东北红城村一带,红城始建于春秋,时名垂惠聚。东汉建武4年(28),王莽部将苏茂、周建被刘秀军打败,逃至垂惠聚。次年,刘秀率军攻打垂惠聚,围困月余,后用火攻之,城土皆烧为红色,因此得名红城子,

资料

3.黄埔军校旧址参观心得 篇三

黄埔军校后山顶有一座纪念碑,碑顶便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孙中山纪念碑”四字用以隶书,古朴且硬朗,碑上孙中山先生靠南面北,注视山下,右手前伸,俊才飞扬,仿佛能让人见到他当年挥军北上,平定中原的恢宏决心。登在山巅远眺,面对滚滚珠江,心中便觉豪气顿生,古有登泰山而小天下,此刻却觉得心中激荡之时,无处不是泰山。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而才从何来,便当努力向学。为此,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与苏联的积极支持下在珠江畔的长洲岛内一举创办了闻名天下的黄埔军校,打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的篇章。“亲爱精诚”四字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校训,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此举,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在郭队的带领下,走在校舍的走廊当中,感受当年在战乱时期年轻的未来将领们为国家的兴亡而发奋苦读的精神。不禁有种泪蒙双眼的冲动。整个校舍如同一套大型的四合院,尽显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自中轴线向两侧铺开的便是样式一致的校舍。据资料记载,这套校舍当年曾是一座清陆军的小学堂的校舍,孙中山将之进行了修缮扩建,便成了孕育近代无数将领的一个摇篮,既加快了修建速度,又节约了人力与资金。历史的在这里留下了沧桑的痕迹,八十年前,中国的无数热血青年弃笔从戎,投入到了革命的大部队当中。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怀着相同的目的,尽自己之才为祖国的存亡献上自己的全部。扶着校舍的门框,便能似握着革命的种子一样,细细地品味着在心中翻腾的那股热血。

军校的大门大大出乎想象。朴素到了极致的漆白门柱,上书“陆军军官学校”,让人实在难以联想到近一个世纪之前这里竟是无数英烈的腾飞源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副对联,便是军校学员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所立。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革命的道路中,需要的不是那些华丽的装饰,而是一颗对革命坚信不疑的信心和兴复祖国的决心。看着门内硬朗挺立的古树,在这一刻仿佛一切都不用说了。中华民族,正会如这颗古樟一样,傲然立于国际舞台之中。

4.古田会议旧址考察汇报 篇四

根据党校安排,干部轮训班全体学员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赴福建上杭县古田会议旧址、厦门市等进行学习考察,我们先后学习参观了上杭县古田会议旧址,考察了福建土楼、鼓浪屿、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村等地,听取了有关领导、专家的情况介绍与专题报告。一言概之,领略“海西”发展风貌、重温发扬古田会议精神、感受土楼文化风采、感悟嘉庚民族光辉。五天的学习考察内容丰富,主题突出,虽然本人有个别行程因特殊原因未能达成,但是通过与老师及学员交流,同时查阅相关资料,也及时掌握和了解有关情况。这次学习考察使我接受了教育,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交流了经验,振奋了精神,收获颇丰。

一、考察基本情况

11月14日中午,我们一下飞机,即赶往厦门市思明区委党校。我们听取了厦门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谢启标教授作的题为“海西战略与厦门发展”的专题学术报告,加深了我们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11月15日,我们来到了地处闽西的上杭县古田镇,瞻仰古田会议旧址和纪念馆。在古木辉映下“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曙光小学领导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史称为古田会议。我们观看了馆里图片和文物等史料,这里的一切都在潜移默化的向我们传达着革命前辈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大家深切体会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真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深情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的革命家。

11月16日,我们参观了神话般的山区建筑---福建土楼。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对我们从事建筑行业的人来说,土楼的建筑、结构特点和理念、独特的人文风貌有很大的启示。

11月17日,近看金门列岛,随后登上鼓浪屿参观。

我们乘船跨过原定海上军事分界线,在极近处观望国民党占领区大担、二担、标语、军事设施等,金厦海域此时却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仿佛这浅浅的海峡并不能阻挡两岸人民的同根同胞血肉亲情。整个行程可以纵览海峡两岸风光,沿途可以参观鼓浪屿风光、胡里山炮台白石炮台、环岛路。更加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才是统一的前提和有力保证。

11月18日,我们学习考察了集美学村,参观了陈嘉庚故园等。

集美镇在厦门岛北对岸,区内有鳌园、归来园、陈嘉庚先生故居等,为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故乡。陈嘉庚先生致力教育事业,先后在此创办了集美师范、航专、水校、农校以及幼稚园、小学、中学、并建有科学馆、图书馆、医院,是闻名海外的学村。陈嘉庚先生生前还亲自建了鳌园,逝世后,政府在其故居设置纪念馆,并兴建归来堂,建立铜像,陈嘉庚先生陵墓也设于鳌园中。陈嘉庚故居坐落在集美镇嘉庚路,现保持原样,供人参观凭吊,内有嘉庚先生生平事迹陈列。嘉庚先生一生倾资办学,自己却异常节俭,起居用品简单,衣着朴素,我们无不为之感动。

二、主要收获与体会

1、实地考察,加深了对加快海西经济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五天的实地考察,使我们对海峡西岸经济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海西”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2009年5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完善。二是有利于在加快东部发展中发挥福建优势。三是有利于形成服务中西部发展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四是有利于构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紧密联系、互动联动、互利共赢,使福建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结合部、先行区和重要通道,提高台湾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新贡献。

2、实地感受,深入学习和领会古田会议精神的实质

古田会议总结了从南昌起义以来两年多时间里红军建设的丰富经验,批判了红军党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非组织观点、极端民主化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强调了用马列主义和党的正确路线教育全党全军的重要性,重申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等原则,坚持以无产阶级思想建设党和人民军队。古田会议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它所确定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功实践奠定了基础。

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是建党建军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古田会议决议》是我党我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它指出了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来源、表现形式和纠正办法,确立了首先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一系列重要原则,创造性地回答了在中国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下如何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军队的重大历史课题,是中国共

产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纲领性文献和重要里程碑。2010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闽西老区视察时指出,古田会议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继承好、发扬好、运用好这一宝贵精神财富,进一步把我们党建设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在全国上下奋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发展之时,从古田会议汲取无穷的力量和获得宝贵的启迪,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古田会议旧址的实地参观,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古田会议精神的精髓以及古田会议精神体现的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

古田会议精神的内涵可以归纳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勇开先河,星火燎原。其精神内涵的核心是思想建党,精髓是求实创新。它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先辈留下的、需要我们倍加珍惜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重温古田会议精神,特别是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党的建设工作的伟大工程中,再一次深切体会到“古田会议决议是个宝”这一精辟论断。大家表示,要认真汲取革命年代的宝贵经验,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受住各种考验,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着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让古田会议的精神永放光芒。

3、深刻感悟“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精神内涵

在五天考察期间,不论是参观厦门大学、集美学村还是游览獒园等景点,我们无时不被一位伟人所感动,那就是被毛泽东尊称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

陈嘉庚(1874——1961年)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跨时代的伟人,一位伟大的教育事业家。他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历史阶段,集政治、思想、社会、经济、文教诸项成就,形成了一系列崇高精神和高贵品质,这些被江泽民同志誉为“国粹”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统称为“嘉庚精神”。

嘉庚精神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它集中体现在陈嘉庚所倡导和身体力行的忠、公、诚信,加上他亲之信之的“道德毅力”和创业改革意识。其中,爱国主义为之“忠”,是嘉庚精神的本质特征;倾资办学为之“公”,是嘉庚精神的重要体现;实事求是、言信行果为之“诚信”,百折不挠、持之以恒为之“毅”,这二者是嘉庚精神的精髓,是陈嘉庚造就辉煌业绩的驱动力;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之改革观,它贯穿于陈嘉庚一生的主要思想和活动,渗透到上述诸项内容之中,使嘉庚精神这座丰碑更加绚丽多彩。

陈嘉庚一生对教育极重视,毕生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和世界所未见。倾资办学是嘉庚精神的重要体现,其业绩早已闻名海内外。陈嘉庚“立志一生所获财利,概办教育,为社会服务”,几乎倾注了他的全部财产,他捐资办学费用占到个人财产的90%以上,而用于个人用度的仅不到3%。像他这种大公无私的义举,在中国教育史上也是独有的。

陈嘉庚在福建集美陆续建有各级(类)学校和附属设施,形成校舍林立、设备齐全的教育体系,即集美学村。在1921年,他又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陈嘉庚倾资办学67年的沧桑历程,集中地反映了他无私奉献、一生为社会服务的牺牲精神,堪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临终前那“台湾必须归祖国”和“学校要继续办下去”的两句话,最突出地说明了爱国主义和倾资办学是嘉庚精神两块不朽基石。

5.参观一大旧址后心得体会 篇五

今天下午我有幸参见了小组组织的参观一大会址的活动,这次活动是我更加了解党诞生初期的那段历史。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我看到了毛泽东慷慨陈词,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一伟大时刻。我们的党从无至有,经历艰难曲折无数,时至今日,我也更进一步地懂得什么是“艰苦困难,玉汝于成”,无数的革命先烈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泱泱大国所酝酿的巨变将是全人类史的伟大篇章。作为一名正在参加入党培训的研究生,要努力学习革命先辈们的奉献精神,要切实地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与条件来规范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早日得到党的认可,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6.新四军军部旧址导游词 篇六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是座落在安徽省泾县24公里处的云岭乡罗里村。1937年“七七”事变后,南方八省14地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同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成立,并于1938年8月2日进驻云岭,直至1941年元月“皖南事变”发生。军部在云岭近三年时间里,是新四军向华中敌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叶挺、项英领导下,新四军将士活跃在大江南北,英勇抗敌,创建了众多的抗日根据地。作为这一时期的新四军军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新四军军部旧址便是当年新四军军部在云岭驻扎时期留下的。

196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7月陈毅元帅敬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馆名。从此,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正式建立。至今,新四军军部旧址是全国新四军纪念地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革命旧址群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八大重要史迹之一。它的总建筑面积达一万平方米。

纪念馆现保护的旧址点有:军部司令部、军部大会堂、修械所、政治部、教导队、战地服务团,中共中央东南局、烈士墓、叶挺桥等十处,并新增了《云岭碑园》、叶挺铜像广场、辅助陈列、专题展览等设施。馆内现存各种珍贵图片、文物、资料达4000余件。结合复原陈列和辅助陈列,以不同的形式再现当年新四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丰功伟绩,以及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悲壮一页。

七十年代以来,邓小平、杨尚昆、乔石、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视察泾县,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2001年5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亲临泾县视察,参观了泾县宣纸厂和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并欣然题词题字,勉励泾县人民要大力发扬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精神,“进一步努力将老区发展好”。

各位团友,下面的时间就请大家跟随着我的步伐,一起去踏入这片神圣的红色领地,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段历史。愿今天的参观能给您留下美好而又深刻的记忆。纪念馆。在参观之前,就由我先给大家讲述一下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大概情况。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是座落在安徽省泾县24公里处的云岭乡罗里村。1937年“七七”事变后,南方八省14地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同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成立,并于1938年8月2日进驻云岭,直至1941年元月“皖南事变”发生。军部在云岭近三年时间里,是新四军向华中敌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叶挺、项英领导下,新四军将士活跃在大江南北,英勇抗敌,创建了众多的抗日根据地。作为这一时期的新四军军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新四军军部旧址便是当年新四军军部在云岭驻扎时期留下的。

196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7月陈毅元帅敬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馆名。从此,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正式建立。至今,新四军军部旧址是全国新四军纪念地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革命旧址群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八大重要史迹之一。它的总建筑面积达一万平方米。

纪念馆现保护的旧址点有:军部司令部、军部大会堂、修械所、政治部、教导队、战地服务团,中共中央东南局、烈士墓、叶挺桥等十处,并新增了《云岭碑园》、叶挺铜像广场、辅助陈列、专题展览等设施。馆内现存各种珍贵图片、文物、资料达4000余件。结合复原陈列和辅助陈列,以不同的形式再现当年新四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丰功伟绩,以及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悲壮一页。

七十年代以来,邓小平、杨尚昆、乔石、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视察泾县,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2001年5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亲临泾县视察,参观了泾县宣纸厂和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并欣然题词题字,勉励泾县人民要大力发扬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精神,“进一步努力将老区发展好”。

7.体验式教学:参观遵义会议旧址 篇七

5月23日,在党组的关心和统一安排部署下,由机关党委带队,前往贵州遵义瞻仰革命旧址。

我怀着一颗崇敬的心随队来到遵义,遵义位于黔北,南临乌江,乌江支流湘江穿城而过。遵义会议旧址位于市内的子尹路,包括会址小楼、会议纪念馆、红军总政治部等建筑。74年前,中央红军从江西转战贵州,伴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革命成果损失殆尽,战斗力量也消耗严重,情势危急。就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反围剿失败的教训,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存亡的转折点,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结合革命形势果断作出的,自此,中国革命走向了本土化、密切的结合了中国实际,中国革命的走势掌握在了老一辈革命家手中,中国革命迈入了新的篇章。

遵义会议是在危机中召开的,危机同时孕育着新生。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被“逼上了梁山”,置之死地而后生。人们舒舒服服地过日子,远不如在危机的情况下更能发奋。刺刀架在脖子上,全身的神经都会紧张起来,如果连命都豁出去了,倒很有可能拼死一搏而逃生。人们常说要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困难、压力和挑战,“奋”是不容易发出来的。因此,危机就是一支强心剂,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

有了积极性,接下来就是要行动。中国有句老话,叫“不破不立”,不破掉原来的旧的传统,新的制度也建立不起来,“破”了之后“立”必须跟上。危机是矛盾和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突然爆发,而避免危机再次发生最管用的办法,就是有一套新的更加完善的制度机制作保证。如果一场危机被成功化解后,只是疼痛一阵、振作几天,只是评功摆好、庆贺一番,缺乏战略思维、长远考虑,不去探求治本之策,那么下次危机的来临也就不远了。

化危机为转机,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信念,它来自强烈的自信心、过人的勇气和胆识。没有哪家保险公司能为你事业成功提供保险,更没有谁能为你家庭的幸福提供保障。大多数情况下,你都会处在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境况中,危机难以避免。所以,如果你能掌握化危机为转机的能力和方法,事业发展的道路才会“即使有惊也会无险”。

8.参观黄沙坑革命旧址纪念馆有感 篇八

荔湾外语职中

陈慧聪

2017年12月12日,本人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不忘初心,弘扬革命精神”的主题党日学习教育活动,前往从化区吕田镇莲麻村,参观黄沙坑革命旧址纪念馆。

黄沙坑是吕田镇莲麻村与新丰县接壤的偏僻山村,而正是这条偏远的小山村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共革命事业作出重大的贡献。众多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实物,回顾了东江纵队从化大队的战斗历程。参观过程中我深受感染和教育,仿佛置身其境的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抗争外敌、保卫祖国的革命精神,感受到老一辈革命人士为革命、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从而倍加珍惜当代的和平岁月和幸福生活。回顾革命历史,更要牢记历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学习中应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党性修养,锻炼自己,做到不怕吃苦、不计较个人得失,立足本职工作,积极进取;做到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转化为对教育事业的巨大动力,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勇敢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实现强国之梦。

9.山东省政府旧址观后感 篇九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大家好!(解说员,根据来宾身份随时改变称呼)

我叫×××,现为小河革命旧址景区导游解说员,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与大家一道进行一次愉快的红色之旅,大家可以称我为小×××,欢迎大家来靖边,特别是来“小河革命旧址”参观指导工作。

“小河革命旧址”在2003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鉴于小河会议的重要性,特别是2012年受到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决定由靖边县文广局对小河革命旧址”进行保护、维修及环境整治。对于旧址的维保,得到中、省、市党政领导,文化、文物、旅游各级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老一辈无产阶梯革命家后代的支持和关注。工程整体分为6个项目。

1、土地回征:在财投办、国土局和小河乡政府全力配合下,从2012年7月13日到7月21日用了九天时间,政府按政策投资285万元完成土地回收总亩数73.5亩,至此小河旧址周边环境全部纳入到了文化文物管护范围中,为下一步的维护打造提升品位奠定了基础。

2、展室扩建:为了更好地全面地展示小河会议在中国现代革命历史的重要地位,根据专家及领导的建议,建设以“转战、转折”为主题的“中共中央在小河纪念馆”。从4月22日到5月25日对小河会议旧址进行展室扩建,在充分尊重对文物本体保护和尊重的基础上,在征用原永红小学23孔窑洞的基础上扩建展室270平方米。展室总面

积为460m²。展室扩建工程于2012年7月16日完成。

3、布展:在获得省市委党史研究资深研究专家的指导下、支持下,我们邀请国家一级馆——“延安革命纪念馆”进行支持布展,该工程从7月23日开始,从“撤离延安”、“三战三捷”、“小河曙光”、“走向胜利”四个篇章进行布展,2012年9月22日布展工程全部结束。

4、广场群雕、浮雕,委托鑫磊雕刻有限公司邀请中央美院、清华美院、联合于5月初开始设计、制作“小河会议旧址”广场的群雕、浮雕,浮雕工程于2012年9月19日开始安装,伟人群雕9月29日运抵我县。

5、窑洞维修、平台硬化:由具有文物修复资质的公司从2012年3月开始对小河革命旧址窑洞进行维修、平台硬化,于2012年9月10完成。

6、环境整治:从2012年7月土地回征完毕后,开始环境整治工程,9月24日开始实施310米长、6米宽混泥土景区道路。整个环境整治涉及广场硬化、平整土地、绿化、地埋管线、供电排水、亮化等方面。

接下来,请各位和我一起去革命旧址参观,我先简要介绍一下党中央转战陕北时的历史背景。了解了小河会议的前言,对了解小河会议的重要性有很大的意义。

1946年,国民党背信弃义,向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进攻失败后,蒋介石在战略上进行调整,于1947年春,纠集二十三万兵马,向我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发动了“重点进攻”。当时

我西北野战军在陕甘宁边区的部队只有两万多人,面对十倍于我的敌人,毛主席审时度势,作出了果断的暂时放弃延安战略决策,采用“蘑菇战术”像闹秧歌一样与敌人在陕北的千沟万壑之间来回的绕圈子、扭辫子,把敌人拖在陕北、消灭在陕北,进而支援全国其他战场作战。

1947年3月18日,毛主席率领着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撤离了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程。三支队是当时留在陕北的中央前委的代号,为了保密,周恩来提议每个人都应该起个代号,毛主席稍加思考就说“我完全同意,我们一定得胜利,我就叫李得胜。”(即采用“离开了能得到胜利”的“离得胜”的谐音)

“我叫胡必成,解放战争必定胜利,中国革命必定成功。”周恩来因满腮的胡子被大家尊称为“胡公”,所以他给自己起名为胡必成。

毛主席反应很快,又说:“弼时同志是纵队司令,就叫“史林”;定一同志是政委,就叫“郑位”吧。

4月5日是农历的清明节,一大早就下起了濛濛细雨,三支队来到了靖边县的青阳岔,在青阳岔住了八天后,转移到了当时属靖边县管辖,现在属安塞管辖的王家湾村。真武洞祝捷会后,胡宗南派整编二十九军军长刘戡率四个半旅扑向真武洞,而此时我军已在华池、怀县、庆阳一带作战收复了大片土地,刘戡在真武洞扑空后,顺着延河北上,朝王家湾一带窜来,情况万分紧急,毛主席决定向西北方向转移,三支队冒雨离开了王家湾,由王家湾村民兵队长白生才带路,经一夜风雨行军于8日天明到达小河村。到了小河后,主席来到了贫民曹九林家,受到了曹家和小河村人民的热情接待。刚要做饭、架电台,骑兵侦查员就前来报告,敌人又扑过来了,三支队当日决定向天赐湾转移,可是还没走,天空刹那间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小河水暴涨,将群众搭在河上的简易桥冲走了,而此刻刘戡军距离小河只有四里远了。就在这个万分火急的时刻,雨停了,战士们很快搭起了浮桥,部队刚过,上游暴涨的洪水,就冲垮了战士搭建的浮桥,刚爬到山顶,敌人就来到了小河边,顿时枪炮声四起,好像是为主席转移送行。三支队在大雨中整整走了一天,穿小路、翻山岭,到达了天赐湾。

天赐湾村坐落在高粱山的山腰,地势很高,站在这里能瞭见周围三、四十里的山墕沟峁。村庄四周耸立着几座陡峭的山崖,把十几户人家围在里边。在沟底的大路上,根本看不出山上还有个村子。地形既隐蔽,又险要。传说康熙皇帝在康熙三十六年西征噶尔丹时,曾途经此地,看到这里山环水绕,脱口说了一句:“真是上天所赐呀”。天赐湾也由此得名。毛主席在这里住进贫农王有余家里,当日午后两点多钟,毛主席和首长们刚吃完饭正在开会,警卫团参谋报告,又有大股敌人超这里扑来,离天赐湾只有十五华里。窑洞里,毛主席安静如常,他仔细听完作战参谋的报告后和周恩来、任弼时围着地图仔细分析敌情,毛主席语言平静地说:“敌人没有群众,进了边区,就成了瞎子,他们看不到我们,只是乱闯,现在可以把他们甩开了。”便派了一个排到西南方向活动,引诱敌人,使其误以为我们已向西南方向转移。正如所料,中午以后,我侦察人员纷纷来报,敌人在东南方没有发现我军的一兵一卒,便通过尖山、驼盐口一带向西南方保安县方向追去。从6月9日晚上到6月11日,中共中央机关、军委机关

和各个战场的电台联络中断了,加上国民党中央社大肆造谣,散布什么:周恩来负了重伤,毛泽东下落不明等,一时间人心惶惶。11日晚,中央机关的电台一开通,各解放区就纷纷来电询问中央社的消息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了释清各解放区的疑虑,毛主席很快向各解放区发出电报,安排工作,并通报中央机关的情况。天赐湾是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时所到的最西端,虽然地形好,但村子太小,中央机关几百人在这里不便工作,在天赐湾住了几天后,于6月17日重返了小河村。

我们现在往上走的这个踏步总共是48个,这48个踏步寓意了主席曾先后两次到小河居住了整整48天。

稍后我会带大家去参观4个景点,分别是广场的圆雕与浮雕、主席旧居、中共中央在小河纪念馆、小河会议旧址。

大家可以看到这是新建的升旗台,小河革命旧址目前是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踏步上来到映入大家眼帘的圆雕方圆是38米,这38米寓意了主席转战陕北时,走过的38个村庄。圆雕所展现的是十五位领导人在开会时的情景再现。当时在决定雕像材质时,文广局提出了汉白玉、玻璃钢、大理石、青铜四类方案,经县委政府领导会议决定,决定选用档次最高,保存年代最久的青铜,并且是由紫铜为主要材质。其中主席雕像高2.8米,每座雕像重800公斤,雕像神态栩栩如生,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由高超的艺术手法,再现了六十五年前的伟人形象,整个圆雕群体动态自然和谐说明我领导人之间兄弟

般的革命情谊,并与后面浮雕面而形成了一个圆满完整的呼应,进一步表现出我领导人处变不惊的大无畏的革命情怀。雕像于2012年9月28日晚运抵靖边,9月29日从早晨8点29分至下午2点49分,在全县党政干部、人民群众的隆重欢迎的氛围中,充满传奇 达旧址。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浮雕距圆雕是12米,这12米寓意了党中央转战陕北时历经了12个县。浮雕总长65米意味着距今65年,在靖边战斗了总计65天,中心高度5.2米,两边边尾高度3.4米。整体浮雕以前低后高逐渐上升,最后直插云霄的构图方式,表现小河会议是我军解放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整体雕塑以两面抽象的在风中飘扬的红旗构图,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解放全中国。整体浮雕又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表示小河会议在我军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整个浮雕的选材选用了上好的汉白玉材质,总重量达到了150吨的重量,运抵时整整占用了六辆大拖车和八台50吨的大吊车才吊装完成。

浮雕气势恢弘,浮雕由七块汉白玉嵌接而成,除前言外,每一篇章,都反映了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实。集中而又具象地反映了小河会议,我军作出的战略反攻的历史史实,按照毛泽东“举行全国性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的反革命战略方 6

针”的指示,突出了“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战略决策,把战略进攻的矛头选择在中原,把战争直接引向国统区。

浮雕核心部分反映了小河会议决定的“中央突破,两翼牵制,三军配合,互为犄角,机动歼敌”的战略部署,再现了六十五年前壮阔的历史场景,仿佛让人置身于人民解放战争和战略反攻的氛围中。

浮雕以刘邓大军(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为中心,以“三军挺进”为主轴,两翼牵制为支撑,逐步提升了一幅雄伟的历史画卷。

中间这一块就是反映了刘波承、邓小平晋冀鲁豫野战军实施中原突破,直趋大别山的战争场景。1947年6月30日,按毛泽东的部署,刘邓大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揭开了全面性大反攻的序幕,在300里的地段上,7月28日胜利结束鲁豫两牵战役,在28天的连续作战中歼敌5.6万人,打乱了敌人的全盘战略计划,有力地配合了陕北和山东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重点旅的作战。8月7日,大军南进大别山,当时战争形势变化很快,刘邓认为不宜留在豫皖苏,毛泽东对此建议极为重视立即批准了这一果断决定并授权刘邓在情况紧急来不及请示时,一切由其果断处理。8月11日,三路纵队跨越陇海线,经过20多天急行军,刘邓大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前堵后追,先于蒋军进入大别山区,胜利完成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创建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到1947年11月下旬,共歼敌了万余人,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牵制了20多个诋的敌人。

在刘邓大军浮雕左侧这块浮雕反映的是陈毅要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在左冀掩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行

动。从9月9日开始,陈 大军率8个纵队向鲁西南挺进,在荷泽沙土集歼敌9500人,迫使蒋介石从大别山和山东抽兵增援,对刘邓大军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9月26日,6个纵队分两路越过陇海线,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豫皖苏地区的展开,孤立了敌人的战略要地开封和郑州。

在刘邓大军的右侧这块浮雕反映了陈赓、谢富治率太岳征伐豫西的故事。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牵制了20个诋的敌人,西北野战军也将胡宗南主力吸引在西北,此时,陕南、豫西地区极为空虚,毛泽东决定奇兵突击,杀向豫西山地,创建鄂豫陕根据地。在小河,毛泽东会见了专程来小河开会的陈赓,指示他和谢 率一个集团军(由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九纵队、三十八军和第八纵队的二十二诋组成兵团),挺进豫西,配合了刘邓战略中原,迫使胡宗南调增援,薄弱了重点进攻陕北的计划。8月22日强渡黄河,经过3个月的作战,歼敌4万余人,建立了豫陕鄂、陕南根据地,孤立了洛阳,威胁潼关,完成了战略展开。

接下来,我带大家去参观主席旧居,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平台叫万园台,主席曾在这里种下了一棵杏种,第二年这颗杏种便破土而出,接着舒枝展叶,迎风傲寒。直到1976年主席去世时,这棵树竟然也突然的枯萎死去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棵树是后来当地老百姓为了纪

念和缅怀主席,又在原地栽种的。而与此同时,主席在天赐湾居住的旧居对面的龙头山也突然塌陷了,形成了一道天然水坝,造福着当地的百姓。

大家请看,这孔窑洞一进两开,一共三眼,当年主席就住在右边的套间,警卫员住在左边的套间,中间的过窑没有腾出来,还摆放着房东家养得几筐蚕,警卫员建议房东把蚕搬出去,毛主席马上制止了,并对警卫员说“我们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你让他往哪搬?尽量少给老乡添麻烦。”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的旧居还基本保存着原貌,还是那几孔窑洞,窑洞内设施依旧简陋,可是这里的每一件物品、每一张照片都成为了主席曾在这里生活的最直接、最真实的见证。

主席在这里居住期间,经常和老乡家的三个小孩,卜兰兰、赵桂花、赵聪香一起吃饭,教她们学习写字、传授她们革命道理,她们三姐妹的活泼可爱、好学上进让江青十分喜欢,并认作了干女儿,至今几经八旬的赵桂花老人回想起那一段幸福的岁月依然是激动不已。

在胜利捷报频传的喜庆气氛中,人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26周年的大喜日子,中央机关在旮旯沟召开了庆祝建党26周年的纪念大会。周恩来在会上做了报告。毛主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困难,我们一定要正视这些困难,宁可作长期打算,不要有速胜论,有困难我们一定要克服,也一定可以克服。同志们、同胞们,勇敢前进,努力奋斗,迎接胜利。”新华社就此发表了题为《努力奋斗、迎接胜利》的社论。而旮旯沟也被主席称为“天然的人民大会堂。”

现在大家将要参观的是“中共中央在小河纪念馆”是利用后期修复的23孔窑洞中的13孔作为展馆,这13孔窑洞寓意了主席在陕北生活战斗了13年。展馆分为4个单元,分别是“撤离延安”、“三战三捷”、“小河曙光”、“走向胜利”。

中共中央在小河纪念馆的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请大家随我去参观小河会议旧址。

当时的司令部就设在我们现在站着的这座贾秀连家的大石窑院子里,这是一座典型的陕北风格窑洞建筑,正窑八孔,东西各四孔。毛主席当时住在正窑右起的第四孔套窑里,直到开小河会议前才搬到上山贾树堂窑洞里。也是在这座石窑院里毛主席等中共领导召开了改变中国命运的“小河会议”。当时的会场是利用一棵大槐树搭起来的一座大凉棚,贺龙来了之后,坐在一条破旧的长凳上,风趣地说“主席呀,你这可比不上我喽,我的办公室里有电灯、沙发呢!”

会议期间,因为蔬菜运输不便,主席就组织大家去挖野菜,端到餐桌上,首长们都吃得津津有味,尤其是陈赓,不停地说“这菜好吃的很,还有没有?”大家都笑起来。

开会时大家摸出烟来,相互敬烟点火。袅袅上升的烟雾,丝丝缕缕地在笑声中飘散。大家的心火热火热的,你一言他一语热烈地讨论起来。通过会议形成了完整的战略部署,就是“三军配合、两翼牵制”会议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原摆开了

“品”字形攻势,把战略进攻的尖刀插向了国民党统治的心脏。会议从7月21日开到23日,会期3天,前来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彭德怀、贺龙、陈赓、王震、习仲勋等15位

小河会议刚刚闭幕就传来了刘邓大军胜利结束鲁西南战役,打开了跃进大别山的通道,送走将军们奔赴前线后,毛主席决定向东转移,8月1日清晨,毛主席在小河临行前他的干女儿仆兰兰依依惜别的给主席送来一双自己亲手做的布鞋,主席十分的感动,并再次叮咛“老乡们,我们一走,敌人马上就要来了,大家一定要做好坚壁清野,准备转移,不能让敌人得到一粒粮食,咱们离彻底消灭敌人的日子不远了!”党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了小河,沿着大理河畔第二次来到青阳岔,在青阳岔住了两天后,8月3日离开了青阳岔,离开了靖边向东进发,开始了长途行军。

在那硝烟弥漫的陕北高原,陕甘宁边区的所有县城都被蒋胡匪军占领的艰难岁月里,毛主席一直留在陕北,率领党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辗转两千余里,在陕北十二个县的三十八个村庄的农家土窑洞——这个世界上最小的指挥所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同时指挥以彭德怀为司令的西北野战军,同敌人在千沟万壑之中“蘑菇”,经过短短一年的较量,就是敌人在西北战场丧师十万,狼狈逃窜,“重点进攻”宣告彻底破灭,我军在各个战场都转入战略大反攻。为了迎接全国革命的胜利,党中央毛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于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离开了陕北。

10.参观革命纪念馆旧址有感 篇十

延安革命纪念馆前是一大型广场,平坦开阔,绿茵覆盖,周围繁花似锦。该馆陈列面积4000余平方米,展出照片及文物2000件,还有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陈列的动态效果,使人身临其境,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革命走向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陈列空间装置有电子屏幕,播放延安时期的历史资料和一些重要团体、人物在延安参观活动的录像。

抚触历史,让人唏嘘。1935年10月19日,衣衫褴褛的红军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入驻延安,从此荒无人烟的陕北高原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成为亿万优秀青年魂牵梦萦的圣地。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从这里走出,毛泽东思想形成体系并日渐成熟,实现第一次国共和作,共同抗日„„延安开始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创造中国革命的奇迹,谱写中华民族全新的历史!

纪念馆里,陈列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用过的一些用具——简陋而粗糙,使人想到当时生活的艰苦,是我们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在馆内,我们仔细的观看展出的珍贵革命文物、历史照片和资料,认真的聆听讲解员讲解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图片上挑着扁担、推着小车艰难行进的支前大军、一间间普通的土屋、一张张班驳的桌椅、一幅幅用红蓝线标注的作战地图以及毛泽东推过的碾子骑过的白马、周恩来雨夜救乡亲的马灯、刘志丹穿过的棉衣„„这些珍贵的文物、感人的故事,昭示着老一辈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对事业的执着忠诚,为我们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真实情景。

在参观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时,当解说员讲到《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大家被一幅巨大的照片吸引住,在看什么?在找什么?啊,看见了,看见了我们的第一任老院长任虹!当年任虹老院长参加了座谈会,亲耳聆听了毛主席的讲话。同志们非常激动,纷纷在照片前合影留念。

回顾历史,曾在这里崛起了一代伟人,产生了无数革命志士,他们抛头颅撒热血,创造了一个今天的世界强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火种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它使人心里充满敬畏。感受着片孕育新中国的土地,感受着新中国开创者的艰辛和无畏,这次红色之旅是一次对心灵的洗涤,对灵魂的净化。

通过这次参观,加深了我对当年革命的了解,感悟到了一种延安抗战精神。这种精神包涵了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党始终追求和坚持的。

无数革命青年冲破反动派层层封锁奔向延安,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汇入中国革命滚滚洪流的热情。共产党没有那么多先进的武器、外援和资金,却依然很快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并最终取得胜利。他们靠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对革命信念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追求,这种追求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等一起构成了延安精神。这种延安革命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在和未来的。它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观延安革命旧址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当年革命的艰辛,但真正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烙印还是“延安精神”,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形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引导和激励着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追思革命前辈艰苦卓绝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巨大力量,在这里,我真正懂得了共产党伟大。

同样,延安革命精神在今天也具有极为深远和现实的意义。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心浮躁,享受主义、金钱主义、铺张浪费等现象泛滥。此时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延安革命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如此艰难困苦环境依然挡不住大批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冲破反动

派层层封锁奔向延安,将自己青春和热血汇入中国革命滚滚洪流热情。延安一直是我心目中一块神秘、神奇而神圣土地,如今,我为有机会到这块毛主席和老一辈革命家战斗和生活地方,亲身感受一下延安精神而感到由衷自豪和高兴。走进延安,让我对延安精神本质有了更深了解,也令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伟大。

弘扬伟大的延安革命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牢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我们要以延安革命精神教育和引导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抓住提高人的素质这个核心,以丰富的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以良好的文明素养保证和谐稳定。

延安革命纪念馆之行使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我们坚持和发扬延安精神,就一定能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上一篇:演讲词语精彩摘要下一篇:非广州户籍残疾人乘车优惠卡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