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文明旅游(8篇)
1.社会热点文明旅游 篇一
试论旅游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目录导言
一、旅游文化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旅游文化带动了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
2、发展和弘扬旅游文化旨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二、旅游文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积极作用
1、传播作用
2、融合作用
3、拓展作用
4、教育作用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旅游文化的蓬勃发展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规定了旅游文化的发展方向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为旅游文化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为旅游文化的发展创造良好氛围
四、消极的旅游文化污染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具体的文化破坏
2、消费者的猎奇求新心理刺激了旅游地的“文化赝品”的流行
3、消级颓废的精神污染亵渎旅游文化的科学内涵
4、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不良行为影响的玷污了整体形象
五、弘扬旅游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1、下大力提高国民“旅游素质”
2、把旅游作为爱国主义和精神文明教育的有效载体
3、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注重突出文化特色
4、加快西部开发,培植旅游特色产品
5、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毕业论文
试论旅游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004级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 谭洪亮
旅游被国际上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国际旅游业的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国内旅游就会兴旺起来,势必是旅游发展的排浪式消费阶段;当达到3000美元时,就会出现到周边国家旅游的热潮;达到5000美元时,就会更多地追求周游世界。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得到了蓬勃发展,被人们称为“无烟工业”、“无形贸易”。到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已超过汽车、钢铁、军火、石油等传统产业,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旅游产品属于文化产品或精神产品,它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正像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体育文化、企业文化、网络文化一样,旅游活动必然会导致旅游文化的形成。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全方位展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内国际旅游活动将更加频繁。这不仅会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推动国民经济的强劲增长,而且也必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重要影响。本文就旅游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旅游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对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旅游文化则是华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优秀的文明成果。旅游这种有着悠久历史并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而不断发展兴盛的事业,吸引着日益增多的人类成员投入相当可观的时间精力、兴趣财力,因此,它不仅是人类的一种文化行为,而且也是社会的精神文明产物。
(一)旅游文化带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19世纪40年代后,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和德国人贝德克首次组织了游客到异地景点去观光,因此,他们被公认为近代旅游业的创始人。从那时起,世界各国的旅游者就开始了这样一种活动:走出家门,拥向景点进行观光活动。这即是旅游的雏形。世界旅游组织定义: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他们平时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那些地方停留的活动,并活动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主要目的不应是从访问地获取报酬。”旅游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归根结底,离不开“行、住、食、购、娱”六大要素。它们都与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所以说有人说,旅游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
我们知道,旅游文化既是人类固有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也包括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旅游文化,是通过旅游这一特殊的生活方式满足旅游者求新、求知、求乐、求美的欲望而形成的综合性现代文化现象,或说是通过对异国异地的文化消费而形成的现代特殊生活方式。旅游文化是传递文化的文化,渗透在旅游活动、旅游设施、旅游观念的方方面面。诚如美国学者麦金托什所说:“旅游文化实际上概括旅游各个方面,人们可以借此来了解彼此间的生活和思想。因此,旅游是促进国际间文化合作的重要途径。反过来说,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又是吸引游客的基本保证。”①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业无论是其外形还是内涵,只要突出各种不同的文化特点,才能吸引广大旅游者,才会产生旅游消费和经济活动。对每个进入风景旅游区的人来说,在享受和观光的同时,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某种文化的熏陶与影响。旅游者在旅游活动的消费,很大程度是进行一种文化产品的消费。因此说,没有文化特点,就没有旅游业。文化必须有载体,一个景区、一座文物、一个游览点就是一个载体。旅游业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最好载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特殊的功能。因此,文化是支撑一个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也不例外。
我国的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先后经历了外事接待型、事业型、产业型三个发展历程。从1949年10月份,新中国第一家旅行社——厦门华侨服务社成立,标志着有名有实的中国旅游业的一个开端。从1949年到1978年的30年间,中国旅游是作为外事活动的一个部分,是为政治服务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经济功能。当时,人们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旅游属于奢侈消费。尽管如此,出游的愿望人皆有之。只是生活条件不允许,经济基础不具备。由于囊中羞涩,人们只能望画兴叹、梦游各地……只有少部分人公出时顺便游览一下名山大川、历史名城。
有人说,旅游最能反映20多年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改革开发使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令世人瞩目的变化,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在时尚的一种理念,就是不但要勤奋工作,而且要享受生活,这是现代化文明对人们观念上的一个重要影响。旅游让人们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品位和享受。“全世界每天有5亿人旅游,中国人也应当获得这种享受!”②旅游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特别是1978年以来,在邓小平的旅游理论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恢复和重建各种文物、古迹外,厚重的文化为旅游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空间;2000年国务院又批准实行旅游黄金周和机关工作人员带薪休假制度,这如同给旅游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中国以飞快的速度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发展了本国的旅游业。到2002年我国接待入境旅游者9800万人次,是1978年的54倍;其中外国人1375万人次,是1978年的60倍;旅游外汇收入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04亿美元,是1978年78倍;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7亿人次,因为1978年没有统计数字,是1990年的23倍;国内旅游呈快速增长,仅2002年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僵国出游人数累计达到2.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65亿元,占国内旅游收入的22%;2002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530亿元人民币,是1990年的15.7倍。③世界旅游理事会主席鲍姆加藤高度评价说::“中国是世界旅游者最向往的目的地之一,除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一优势外,中国在消费者心目中是一个很安全的地方;如果2003年中国旅游需求增长速度上升至世界第一位,我们并不惊讶。”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也赞叹说:“中国旅游业持续调整增长超出所有人的预料,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④
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是人们生活达到一定水平的重要的消费领域。据调查资料显示,全世界消费排在第一位的是住房,第二位的是食品,第三位即是旅游。预计到2006年,旅游消费应该占总消费的12%。世界旅游组织1997年1月土耳其会议提出《旅游业:2020年前瞻》报告的结论之一:到2020年,全世界将有16亿人次外国旅游,是现在的3倍;结论之二:每年国际花费是2.1万亿美元,全世界每天平均有50亿美元花费在国际旅游上,是目前的4-5倍,这充分证明,旅游业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
(二)发展和弘扬旅游文化旨在为精神文明服务
第一,发展旅游文化事业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一种文化消费,它所购买的是文化产品和精神产品,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可以享受娱悦,提高精神生活质量和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旅游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脉相承、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并行不悖的。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旅游文化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基础工程,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旅游文化就是建设精神文明。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和弘扬旅游文化,增强旅游者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使旅游文化真正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发展旅游文化事业是培育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客观需要。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住房、汽车、电信、旅游、环保等领域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大,对促进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要完善政策,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从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及发达国家的经济史来看,无疑旅游产业会是经济的增长点,因而它被称为朝阳产业。旅游作为关联度大的产业,其着眼于决不能仅仅放在观光旅游的景点上,许多地区往往忽略了这一问题。泰国的经验足可为我们借鉴,他们在交通、住宿压价、保本经营的同时,在购物上增加了大旺收入。据调查,中国每一位旅游者在泰国的购物消费平均为3000元人民币。在韩国、泰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不景气的同时,都把旅游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其旅游内容的重点也都是各自特殊的文化特色。这充分说明,重视旅游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在国民经济中会起到增长点的作用。
第三,发展旅游文化事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随着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和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活质量不仅仅是用物质财富的拥有量来度量,而且金属制造生活环境、精神状态、生理健康等各个方面。因此,发展旅游文化必须坚持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目标,把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的要求贯穿其中,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亿万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旅游文化“精品”,丰富人们的旅游生活,提升人们外出旅游的质量和文化品位。
二、旅游文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积极的作用
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旅游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它对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旅游活动和行为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地理知识、文史知识、民俗风情知识等各方面知识,而且可以实现人类文明的传播、交流与融合。
旅游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集中体现了4个方面的作用。
1、传播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观念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传导,使之深入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心灵深处。现代化的传播媒体和宣传工具作用是巨大的,但旅游活动这种传播途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旅游过程中,人们接触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加,一是旅游者之间的交流;是旅游者与周围的人的交流;三是旅游者对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资源的感受。这种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景的直接接触与交流,增加了感情认识,强化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价值观和认同。历史上,文化能使一处普通的景观成为著名的景观。如苏州的寒山寺,与其规模、建筑相似的景观,在我国比比皆是,但因张继的一首诗,却使寒山寺吸引了亿万游人;九江的石钟山,因苏东坡的《石钟山记》而成为名胜;三国名胜系列游,凭借的也是《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名著。现代文化亦然,哈尔滨太阳岛的自然景色可谓平平,一曲《太阳岛上》唱得人人心驰神往,由此郑绪兰被哈尔滨市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因为她唱的歌曲一一“文化”为哈尔滨增加了知名度,带来了经济效益。湘西水上机动王村因电影《芙蓉镇》引来众多旅游者,该村也普遍被称为芙蓉镇。旅游产品的传播是多样的,但文化吸引是至关重要的。在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产业的今天,作为普通人普遍参与的旅游活动对精神文明的传播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2、融合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开放型的,它兼收并蓄,吸取人类一切优秀成果的精华。而旅游文化也是一种开放型的文化,它能够推动和各种优秀文化成果的融合。全球化、一体化趋势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活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我国居民走出家门,走出国门,外国人也大量涌入了中国,目前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已居世界第5位。旅游者的活动自古以来就对人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公元前139年,张骞出西域,旅历13的,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沟通了西汉与西域少数民族地区及中亚各国的联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进入现代社会,国际间的经贸活动拉动了旅游活动,商务客源增长之后,必将拉动旅游客源。如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在美中航线上做了一个调查,大体上有75%的第一次来华的美国商人,半年之内都会带领全家到中国进行一次旅游活动。原因何在呢,就是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实际上是有限的,出于商务活动他不得不来,来了之后发现中国的发展程度远远超过他们的想象,中国作为一年旅游目的地是非常值得来的。当代民办有的施行机构时常组织一种大规模的跨国旅游者团体,其本身便是一种实质性、具体化的文化交流。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往来,各自展示优秀文化成果和文化基因,这必然促使多种文化互相碰撞、互相融通、取长补短,从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营养和新活力。
3、拓展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将增加新的内容,上升到新层次。旅游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拓展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外延,提升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层次。主要体现在:首选,高品位的旅游产品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次,旅游活动使人们的视野开阔,增长文化知识;再次,旅游文化的价值观念,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如开放观念、崇尚知识文化观念,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文化遗产观念,遵守社会公德和团结互助的观念等。事实上,旅游业正是把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城市美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紧密结合起来的一个产业,是一个关联性非常强的产业。
4、教育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赖于人们的思想首选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而这种提高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教育的方式是金和多样的,旅游活动是一处极好的教育方式。在旅游活动中,人们亲身感受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感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那种身临其境的真切感,使人们的精神民办迅速得到净化和升化。因为一次旅游而改变人的思维定势和价值观念的情况是完全有可能的。如被誉为“中国第一村”的江苏华西村,是由穷变富、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吸引了大批游客。人们在旅游的同时,也真正了解到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使游客受到了教育。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旅游文化的蓬勃发展
既然旅游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那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要求必然对旅游文化产生指导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用旅游活动,可以对旅游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是可以增强本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加强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社会的繁荣和稳定;二是促进科学技术交流和共同发展,推动探险和考察活动的深入;三是增加人们生活乐趣,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这些积极影响都有赖于精神文明的指导和推动。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规定了旅游文化的发展方向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⑤旅游具有两个文明的属性,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体。大力发展流放文化的目的,就是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决定了旅游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具体内容必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以公民道德规范为依据,构建面向大众,为经济建设服务,科学、健康、向上的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反对奢靡浮华,封建迷信和低级下游。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些都为旅游文化发展规定了基本方向。旅游文化必须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保护、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努力提高旅游文化产品的质量,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为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为旅游文化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旅游文化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它的内容也是相对独立的,但是,旅游文化的发展需要不断吸取优秀的文化成果,才能保持生机活力,与时俱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中的新科技、新理念、新作品等都可以为旅游文化注入营养。如一部《庐山恋》电影在庐山电影院放映了上万场,观众达数万人,不仅创下了世界电影放映纪录,而且,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不可估量的。还有一些城市里面建设的社区文化和广场文化,本应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可有很多已经发展成为城市里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文化。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为旅游文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加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拉动旅游业和旅游文化的发展;二是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使旅游主体的素质得到提升,从而使旅游文化得以弘扬;三是精神文明水平的整体提高可以使旅游资源得到有力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人类文明的进步,必然带来旅游文化的全面提升。如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的生态旅游,就是一种强调当地资源保育的旅游形式,从永续发展的观点来看,生态旅游对环境的正面效益是十分明显的。这是因为生态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冲击可减到最小程度,它既不损坏自然环境,又能保证生态的永续利用。这种旅游方式只能在社会文明进步的前提下,才能出现和产生。
四、消极的旅游“文化污染”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文明是人类社会进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旅游者的个人因素,旅游者文化教育在对旅游地文化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必须或欧或少会产生一些消极作用,被人们称之为旅游的“文化污染”。这些消极的旅游文化污染,从本质上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背道而驰的。
1、具体的文化破坏。旅游者文化产生的自身根源来自于人生阅历的体验,来自于“事后向人们的炫耀”,因此,强化自己经历的欲望,在旅游者的行为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如果旅游者素质不高,这种欲望便与种种不正常乃至丑恶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对旅游地构成具体的破坏。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乾隆遗风”一在旅游地到处题字或涂画。最常见的是普通旅游者公式化的创作“某某到此一游”。这一行为本身委实是对旅游地特别对建筑物的一种破坏和污染。
2、消费者的猎奇求新尽是刺激了旅游地“文化赝品”的流行。文化特色愈突出、鲜明的地方对旅游者亦愈有吸引力。但是由于旅程的短暂,一般旅游者并不太关心某一独特文化的真实原委,他们只是希望按图索骥地尽快找到那种被公认的具体文化形态,即看清那个著名的文化“商标”。为了适应旅游者的这一心理需要,一些旅游地便开始大肆地制造“文化赝品”,批量生产那些被改制了的“商标”,以致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文化形态,传达了虚假的文化信息。如有些地区为了吸引旅游者,歪曲或虚构历史事件,大造假古董,伪造出来的太平天国钱币连“太平天国”的“国”字都是本世纪60年代以扣才出现的简化字。有些地方以保持和恢复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的名义,不顾当地社会文明进化的事实和现实发达状态,硬是保留、甚至制造出一些原始部族来,还煞有介事地标上正宗传统文化的标签,冠以“人类学的活博物馆”的美名供人观赏。随着社会商品化的进程,目前,在我们出现了起来越多的单纯经济性的旅游内容,“民族传统被拿来取笑,宗教也失去其严肃性和神圣感,代表民族文化的礼仪风俗、表演艺术、宗教仪式等都被不负责任地歪曲成成庸俗化的杂耍”。⑥可以说,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旅游者,但作为一种产生前提,旅游者的心理需要亦是不容被忽视的。
3、消极颓废的精神污染亵渎旅游文化的科学内涵。现在许多地方的旅游景点与历史遗迹、神话传说、宗教寺观有联系。个别导游、讲解不注意正面引导,不自沉地宣传和扩散了封建迷信的内容。许多人在对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问题上,有一种错误认识:以为民俗就是一种具有落后性的旧谷,只要对其加以馐利用就少不了要突出它的神秘性和落后性,不这样做,就无法增加民俗项目的民俗色彩。于是,便有了过“鬼节”,建“鬼都”,发“鬼财”的项目开发情况。以至于有的地方打着开发民俗旅游文化的幌子,搞起了各类的封建迷信活动。作为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在其中尽力加大民俗色彩并不能允许,也不是说像鬼一类的民俗主题不可以出现在旅游项目中。但是,我们必须划清作为旅游项目内容的迷信形式与社会化的迷信活动间的界限。
4、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不良行为,影响和玷污了整体形象。一些旅游企业非法经营旅游业务、施行社承包挂靠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景区的旅游基础环境、交通秩序、卫生状况亟待治理,旅游安全存在隐患;在车站、码头等旅游者集散地以旅游名义强行揽客,围追兜售、强买强卖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的现象仍很普通;施行社以“零团费”、“负团费”的方式搞不正当竞争活动仍未得到有效遏止;导游、领队服务不规范,在服务过程中擅自降低服务标准,克扣旅游者,超计划购物私收回扣,索要小费的问题屡屡发生。还有在旅游地出现的不健康的伴游、陪游,甚至卖淫、赌博和旅游业服务人员的腐败行为等。既是对旅游文化的亵渎,又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损害。
五、弘扬旅游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旅游业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交汇点。物质文明体现在旅游业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精神文明表现在旅游业能够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因此,旅游业既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又能带动社会的进步,这是一般产业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在我国,如果旅游业搞不好,不仅影响和制约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会危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文明的旅游业,特别是大力和弘扬旅游文化,以于陶冶人们情操,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下大力提高国民“旅游素质”
人类的知识来源,除了书本以外,更有实践活动。旅游初中活动,可以丰富地理知识、文史知识、风俗民情知识和有关经济知识。中国古语中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旅游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思,都是旅游者的宝贵的知识财富的积累,其中一些可能对其一生的工作和事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旅游活动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有促进作用。目前我们国家国民素质不高,必然导致旅游素质不高。由于很多旅游者还不够成熟,所以到一个陌生(金属制造出国旅游)的目的地吃亏上当的事情屡有发生。专家指出,“素质是培养的,不去旅游哪来的旅游素质?”比如西藏是中国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凡是去过的人没有不被震撼的。而一个从来没有到过西藏的人,是不可能发出这样的感叹的。随着旅游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和成熟,对旅游者的素质提出较高要求。如国际生态旅游学会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一种负责任的施行,它负有环境保育及维护地方居民福利的使命。据报道,一些生态旅游者在游览阿尔卑斯山时,曾顺便开展净山活动。在德国,有不少热爱大自然的潜水者,会利用汗水机会顺便清理珊瑚礁中的垃圾。有的生态旅游者还会成为前哨观察员,一旦发现某些珍贵资源正遭受开发压力时,或者哪个生态系统值得设立保护区时,便会发生呼吁,告之保护机构,或者发起相应的保护运动。这充分说明提高国民素质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二)把旅游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的有效载体
我国有一大批具有旅游与教育双重功能,能够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旅游景区、景点。如重庆的歌乐山、红岩村,我省长春的伪满洲国皇宫、辽源的矿工墓等,多年来发挥着对旅游者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精神文明传播和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长丁关根指出:“旅游工作十分重要。旅游景点不仅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对国内外游客展示祖国大好河山、介绍悠久历史文化、宣传我国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旅游景点作为重要的宣传文化阵地来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该尽可能多地吸引国内外游客来参观,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充分发挥教育作用。运用旅游景区景点对旅游者进行爱国主义和精神文明教育,特别是教育青少年下一代,可以说,能够直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同时,还应注重旅游活动中的知识性、教育性,做到寓教于游。当前,我国在发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示范点中注重知识性和教育性,使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科普教育价值就成为主要的吸引力因素。苏州西山农业示范区,将农业发展的历史、基本原理等知识通过图片、实物、音像相结合的方式展示给旅游者,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浙江海盐泰山核电站和我省吉林丰满发电厂把复杂的核电过程和水利发电过程用通俗的形式展示给游客,使游客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核电站的整体发展和水电功能,既实现了公开宣传的目的,也得到了游客和普遍认同。
(三)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注重突出文化特色
我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每一个重点景区(点)几乎都与独特的文化相联系。目前我国已有28处景区、景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还有一些景区正在积极申报,如我省的集安高句丽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这是发展旅游业的我有优势。难怪美国旅游界人士不无羡慕地说:“如果美国有中国一半的文化,将能招为世界一半的游客。”旅游消费是属于文化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其成本低,收入大。如属于自然范畴的大海、海滩、森林等,本身就是旅游资源,不需太多的投资;如属于文化范畴的长城、乐山大佛、杜甫草堂,它们的投入也很少。因而它应当属于抵消耗高收入的产业,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应突出文化特色,旅游的根本是“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离开了“文化”的旅游缺乏吸引力,不能持久。据专家预测,今后主题公园的发展方向,一是规模大;二是高科技;三是文化深;四是有亲和力。省政府副省长李锦斌最近指出:“要强化大文化意识。在旅游产业的开发上要有新创意,注重开发吉林特色,运用好吉林的文化低蕴。”近年来我省正在规划和在建的伪满皇宫复原、八大部、道台府、文庙、汽车博物馆、汽车生产观光线、汽车历史文化观光、长影世纪城都较好地突出了文化这一特色。省政府要求各地今后规划建设大项目,一定要坚持旅游与文化结合,突出文化主题。一些地方对旅游文化重视不够,不少景区、景点在规划开发建设时,并未充分考虑到地方文化特色,甚至把原有的文化韵味都抹掉了,这还谈得上什么吸引力。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必须整合文化资源,同时,还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古文物的保护。
(四)加快西部旅游开发,培植旅游特色产品
目前,西部地区12个省份都把旅游业列为当地的优势产业。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我国多民族文化的集聚地。有多少旅游者心驰神往去新疆、西藏,又有多少旅游者魂牵梦萦游“丝绸之路”。“西北地区的文化资源和西南地区的山水资源共同构成了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有可能产生中国旅游的特品和绝品,甚至有一些会成为神品。”⑦目前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今年中央落实了8亿元,地方基本等值配套。最近国家旅游局又在西部地区刚刚设立了旅游扶贫试验区。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是他创举。从目前来看,西部地区开发旅游的积极性非常高涨,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可进入,综合来看,还需要达到可仪,可观赏、可回味。这样,总体的竞争力和产品质量以及旅游环境都会具备比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西部大开发的全面拊。加快发展西部旅游业,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一是观念与人才问题。目前西部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并不是奖金问题,主要是观念和人才问题;开发与环保问题。笔者认为,发展西部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是第一位的。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旅游。据专家指出,21世纪旅游业的竞争,不是旅游经营者之间和局部旅游产品的竞争,而是旅游区域内环境和形象的竞争。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五)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如果说21世纪是一切都在向前飞速发展的时代,那么,人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和观念的不断更新应是最突出的特征。旅游业不仅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还是一个高度文明和智力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素质高低、观念是否更新,直接影响产品的好坏,从而影响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文化的精神文明建设功能,主要是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开展旅游单位创优活动,提高“窗口”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文明水准,带动全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更好地弘扬旅游文化。运用各种载体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行业队伍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开展“三爱一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旅游、职业道德)、“三优一满意”(优秀星级饭店、优秀旅行社、优秀导游员、游客满意)“青年文明号”、“文明示范窗口”、“僵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文明诚信等旅游评选活动,结合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最佳旅游城”活动,把旅游业建成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坚强阵地和重要窗口,努力营造“人人争做文明使者、处处都是旅游形象”的良好氛围,从而全面提高旅游队伍的整体素质,使旅游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正面效应得到了充分体现。
经过过去2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旅游大国,在未来20年,我们要建设一个旅游强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大国,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英国学者戴维·豪厄尔预言“21世纪是亚洲世纪”,“世界文明中心将从西方转移东方”。⑧未来旅游业发展,文化是最强的竞争力,也是最终吸引力。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旅游文化是强大的支撑和吸引,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则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不竭动力。
注:①罗伯特·麦金托什著《旅游学一要素、实践、基本原理》
②张智翔向洪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假日经济》
③2002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何光伟工作报告《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旅游业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④2002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何光伟工作报告
⑤《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09页
⑥国家旅游局人事教育局编《旅游学概论》
⑦魏小安著中国旅游出版社《旅游热点问题实说》
⑧(英)戴维·豪厄尔:《欧洲必须为东方化作好准备》,载于英国《独立报》1995年8月21日是《桂林宣言》提出“为了和平而开展旅游”。
参 考 文 献
1、《旅游文化学概论》郝长海、曹振华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
2、《旅游文化新视野》崔延南著,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年
3、《生态旅游学》卢云亭、王建军著,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年
4、《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秦刚、王军著,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
5、《社会主义思想史纲》萧贵毓,张海燕著,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
6、《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李琮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7、《新世纪新产业新增长》何光伟芊,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年
8、《旅游热点问题实说》魏小安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
9、《旅游学概论》国家旅游局人事教育司,中国旅游出版社,1998年
10、《旅游调研》国家旅游局法规司,2001年3、11期
11、《中央党校报告选》2000年第17期
12、《旅游学概论》国家旅游局人教司编
2.社会热点文明旅游 篇二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不也在逐步地提高。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于精神上的追求有了更高的目标,旅游成为了大家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不仅参与旅游的国民越来越多,而且旅游的范围、方式和层次也在不断变化,包括自驾游、出境游、生态游、文化游等新形式层出不穷,这大大推动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增长,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旅游中出现的问题,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造成了不良后果,有的甚至影响了中国游客在国外的声誉。因此,对于文明旅游的研究是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的。
二、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
在国际社会中,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京都议定书》等一系列文件、条例和协约构成了气候变化国际制度框架,当《京都议定书》继续履行和到期修订在谈判中遭受到巨大的挫折时,2003年英国首先布莱尔发表了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正式提出了低碳经济的理念。如今不仅低碳经济的概念已经推广到许多国家,而且中国、法国、加拿大、日本、香港、英国等地已制定实施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扶持低碳经济的发展。英国的低碳经济利用政府支持与引导、商业激励和市场自由竞争的方式,鼓励市场采取最新的低碳技术,使用清洁能源,以利于转变整个经济结构模式。
(二)碳足迹
虽然作为新生事物和新名词,碳足迹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一般认为碳足迹是人类各种生产、生活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碳信托基金Carbon Trust确认:在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内,其从原材料生产一直延伸到成品分发(不包括使用)过程中的碳当量物总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估量值被称为碳足迹。这种说法中的产品其实还包括了服务。碳足迹用二氧化碳来表示,主要用于衡量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效应增加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三、文明旅游与旅游者的碳足迹
(一)文明旅游及其意义
文明旅游是指游客及旅游服务人员(包括导游、司机等)在旅游过程中遵守旅游的公共秩序,其言行举止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行为规范。在某种程度上,游客的文明行为其实也代表了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公民的修养与素质。
旅游是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从自然环境到人造环境都是旅游产品中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部分游客的不文明旅游确实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在以下的行为举止:乱抛垃圾如烟头、废纸、塑料袋、果皮等;随地大小便;不遵守旅游景点景区的秩序;乱插队;在禁止吸烟地方抽烟;乱涂乱画;违章停车和拍照;虐待动物、破坏当地的生物或植被等;制造过大的噪音或大声喧哗;影响他人的旅游和正常生活与工作,这些活动产生的后果就是破坏旅游者的心情、降低旅游质量、损坏旅游景点景区的设施和自然环境、给当地人留下负面的印象。不文明的旅游行为还增加了旅游景点景区管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了更多的资源,破坏了不可再生的自然环境,其实质上是增加了碳排放。
(二)旅游者的碳足迹
在旅游时,旅游者从客源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客源地,其过程中旅游者吃住行和游玩、娱乐、购物多种行为均涉及到了各种物质载体,包括的产品物质有食物、饮水、交通工具、纸张、饭店、旅馆、植物等,各种物质载体在生产和销售以及提供服务时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形成了间接排放。旅游者的碳足迹主要是表示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估量值。西方发达国家为了使每一个人明了个人的住、食、游、行、穿等活动对于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鼓励低碳生活,设计出了多种不同计算方式的碳足迹计算器,我国的碳足迹计算器较少。在西方国家的各种碳足迹计算器中,其计算模型都具有电力、天然气和石油这三项能源的统计,少数也有考虑了煤炭、木材等能源计算。其中AF(American Foundation)碳足迹计算器、CLW(Clear Water)计算器、TCF(The Conservation Fund)计算器和EPA(选自www.epa.gov)碳足迹计算器都把废弃物和循环物纳入到碳足迹计算模型中来,由此可以看出,旅游者旅游行为其实是直接关系到碳足迹的计算、影响碳排放的数量。如果旅游者有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如废纸、果皮乱扔等,就会直接增加旅游者的碳足迹。特别是塑料袋、塑料盒是由塑料制成的,埋在地下多年都难以腐烂,而且会挥发出有毒气体,大量增加了碳足迹。另外,优美的自然环境资源不仅是让游客休闲、观光的地方,其中的植被、树木、河流还能够防止修复轻微的污染、净化空气。据统计,一颗大树能够促进附近50平方米土地上的水土保持。如果旅游者有着毁坏树木、植被以及地表水、地下水等不文明行为,就会间接地破坏了自然环境资源,无形中使得碳排放量增多。旅游者的汽车乱停乱放,甚至堵塞交通,也会造成许多车辆耗油量的大幅上升,根据碳足迹计算器,将快速提升了旅游者的碳足迹。
四、结束语
3.让文明与旅游同行 篇三
旅游陋习面面观
《法制日报》2014年4月30日的文章《不文明出境游现象屡现》指出,随着出境旅游的平民化和大众化,少数中国游客在境外旅游时的不文明行为也被曝光。这些不文明行为影响了中国游客的整体形象,甚至让一些旅游目的地国给中国游客贴上了“素质低”的标签。
“游客不文明现象除了和游客素质低、文明意识差有关外,还与文化差异、生活习惯、出游频率等因素有一定关系。”旅居捷克的业余导游张凯在邮件中向记者分析说,每个国家、地区都有风土人情、礼仪禁忌,这些必须要让游客知道,但目前我国公民出境旅游陋习最突出的都是些最起码的公德问题。许多旅游目的地国家的居民都不喜欢大声喧哗,并以抢座、加塞、闯红灯为耻,而这些恰恰是我们的陋习,虽然导游、领队在旅途中常常提醒,但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旅游过程中,许多游客还存在从众心理。”从事境外导游工作8年的赵康说,你音量大,我就声音高;你加塞,我就绝不排队;你闯红灯,我就不等绿灯。这些行为在国内游中就饱受批评。而把这些不文明行为带出国境,就会在全球范围内被无限放大。
《重庆口报》2014年5月7日的题为《五一不文明现象仍有发生 请带着“文明”出游》的文章提到,每个假日,都是一场文明旅游的“全民大考”。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市民在享受出游乐趣的同时,乱扔垃圾、大声喧闹、公共场合吸烟等不文明行为也有所显现。“假期景区本来就拥挤,但还有不少游客在公共场所吸烟。闻到就觉得恼火。”市民张女士回忆。五一期间,她带小孩去金佛山坐缆车,小小的空间里就有3个人在吸烟,“大人被迫吸二手烟就算了,孩子也要跟着受罪。让人无法容忍。”
近日,记者在重庆渝中区洪崖洞电梯处蹲点10分钟发现,拿着未熄灭的香烟进入电梯的游客就有20多人。此外,记者走访市内多个景区发现,除了部分易燃易爆区域外,大部分公共场所并没有禁烟标识。也没有设立专门的吸烟场所。
文明出游的意义
《经济开报》2014年1月30日的义章《倡导文明旅游正能量》提到,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认为,旅游不文明行为的发生,有文化影响的因素,涂鸦等行为成为表达存在感和炫耀欲的方式。同时,不文明行为具有示范效应。人们离开自身常居地。在陌生的环境中,缺少公众监督,自我约束力下降,并且往往对某些行为有从众心理。
该文强调。应该让旅游者认识到文明旅游的重要性,因为它代表着国家形象。有了这一认识。旅游者就会自觉约束、规范自身行为,然后习惯成自然。当然,道德自觉与社会整体文明程度有关,旅游者文明的提升需要以社会文明进步为前提。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应引导旅游者建立起相应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应该是一种开放的、与世界对话的心态。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树立文化自信。中国的旅游文明要建立在中华文明发展的文化自信上。
《齐鲁晚报》2014年4月8日的文章《快乐出游需要从文明出发》称。人们结伴外出旅游时,渴望的是一片美好。安享一份清新,很多人甚至期待着更多体验式的活动。希望能获得与大自然亲近的快乐。但值得反思的是。这种快乐不能建立在破坏环境、损坏公共利益的基础之上。肆意践踏草坪、随意破坏花木、美好的环境被破坏,人们看到这一幕,出游的兴致顿时没了踪影。
毋庸置疑。能否文明出游,与游客的公共意识和整体素质关系密切。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文明素质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与环境、制度也无法分开。在社会公民素质暂时达不到一定高度时。我们还需在管理上付出更多努力。
营造文明、和谐的环境。关系到每位公民的切身利益。每一位公民都应把自己的行为规范起来,彼此互相监督。时刻提醒自我。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怎样文明出游
光明网2014年4月22日的文章《多措并举,促进文明出游》指出,文明出游,首先需要必要的法律法规作保障。《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草案)》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乘客站内饮食最高可被罚500元。显然,罚款并不是根本目的,而是想营造一个文明健康的乘车环境。文明,是很难凭空得到的。新加坡对地铁禁食规定堪称细致和严格。不仅旅客在地铁内严禁吃喝。就连开水、矿泉水、瓶装饮料、含在嘴里的糖、花生也不例外,甚至老人、幼童及孕妇在地铁内也不能喝开水,初犯者可被罚款30新元(约合人民币150元)。一旦被控上法庭,重犯者最高可被罚500新元。当然,这里还存在着执法难的问题。不过。只要我们行动起来,法不责众的尴尬,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全国许多城市纷纷对“中国式过马路说‘不”的举措。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至少,有所行动。总比无动于衷要强上百倍。处罚虽然不是最好的办法,但是用处罚的方式引起所有游客对文明与安全的重视,未尝不是一种好办法。
文明出游,还需要我们事先的重视与引导。近年来。每逢黄金周或者小长假,类似游客不文明的报道层出不穷。这当中,不文明游客自身素质低是关键。而众多景区的设施与引导缺失。是不是也是导致不文明的另一个因素?当众多的游客一拥而至的时候,如果连行走与疏通都成了问题,我们可能就很难要求文明了。所以,事先强化安全与做好引导工作,是不是更能够有利于我们营造文明与秩序?“破窗效应”告诉我们。如果一开始就出现了脏乱差,那么。脏乱差的局面,必然是越来越严重。
从最可行的层面思考。提高每一个游客的文明素养,才是文明出游的根本。这方面,需要自外而内的约束与监管,更需要自内而外的自我修炼。外出游玩。图的确实是一个乐,不过,这个乐,必须以文明安全为前提。倘若仅仅为了拍一张照片而做出许多有伤大雅的动作,那么,其他游客的“立此存照”就会让你颜面扫地。至于为了一个镜头而做出危及安全的动作,那更是得不偿失。自己这样做也就算了,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这类不文明不安全的阴影。那更是贻害无穷了。
《日照日报》2014年5月6日的文章《让文明出游变成一道美丽风景》称,旅游中出现的不文明行为与缺乏相应的法律约束或者处罚轻微有很大关系,轻微的处罚不足以对当事人形成警示。以至于许多当事人不以为然。若不用法律或者规则为文明旅游护航,不文明行为就很难得到有效制止。
习惯,是人们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尽管人的天性大致差不多。而在习惯方面却大相径庭,所谓好习惯与坏习惯,大多是自我要求日积月累的结果。在旅游中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不文明行为。其根源就在于日常生活中我们纵容了这些不良习惯。所以。我们应该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逐渐养成文明习惯。这样,出门旅游的文明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景区管理促文明
《人民日报》2014年5月6日的题为《促文明出游,景区在行动》的文章提到,引导游客文明出游。景区是第一线,作用至关重要。五一小长假期间,各地景区通过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宣传引导等方式倡导文明出游,取得不错的效果。
游客乱丢垃圾影响景区环境。主观上是因为自身的不文明习惯,但不少景区垃圾桶较少或者设置不合理等也是关键的客观原因。完善景区硬件,营造更加优质的旅游环境,对游客文明出游至关重要。
合理提示是引导游客文明出游的有效手段。深圳欢乐谷在水上乐园项目排队区,设置了一系列文明指示牌,电子屏幕也播放着关于文明礼仪的视频,工作人员还通过唱歌、扎气球、小丑表演魔术等方式与游客进行互动,减轻游客排队的情绪压力。全国文明单位四川峨眉山风景区在停车场、游客中心、主要景点等游客聚集地。设置了反映道德建设、道德模范、学雷锋志愿服务等内容的文明提示牌,温馨提示游客文明旅游。河北省平山县西苑温泉景区及时告知进入景区的司机停车场剩余车位信息,缓解了交通堵塞,减少了“插塞儿”、逆行等不文明行为。
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先进才能带动群众。四川峨眉山风景区注重景区文明与社会文明共建共享。近年来,该景区拓展实施“景乡共建”效果明显,实现共建互动双赢,成果共享,文明风尚传播进游客、进部队、进学校、进农村,并深化志愿服务活动,实现景区文明成果向外延伸。河北抱犊寨风景区聘请专业人员对导游在语言、礼仪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在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的同时,加强提高自身文明素养。
链接:国外出游规范集萃
韩国:10多年前,韩国出境旅游人数开始增加时,也有种种不文明行为。为此,韩国政府出台法律规定。对于那些在国外旅行期间违反当地法律从而损害韩国形象的人,政府将在一定期限内拒发护照。最长期限可达3年。这种实实在在的硬约束,惩罚性措施看得见、摸得着,无疑会警醒那些不把文明当回事的游客。
日本: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专门以漫画形式出版发行《日本国民海外旅行礼节指南》,告诉国民在国外不要穿着拖鞋逛街、穿裙子的女士不要蹲在地上等。经过多年的宣传教育。日本游客形象在国际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新加坡:新加坡虽未制定专门针对游客文明素质的行为准则。但通过公民教育和执行严明的法律规范了新加坡人的行为,提高了公民的综合文明素质,塑造了整个国家的文明旅游形象。针对不文明举止比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新加坡开展过长期的教育宣传活动。其精神文明建设的许多内容都纳入了法制的轨道,对日常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立法,施以重罚。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和在地铁内吸烟等不良行为要被罚款1000新元。新加坡从2006年7月开始将饮食场所如大排档、咖啡店等也列入禁烟范围,若有违反。不仅吸烟者受罚,店老板也连带受罚。
西班牙:西班牙是世界旅游大国,除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外。还有着文明的旅游氛围和秩序井然的旅游景点。在西班牙,所有的旅游景点都不准开饭馆和咖啡馆,也不准出售任何食品、水和纪念品,更不准乱停车。在这样的文明环境里,人们会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任何不文明的行为,都会让人觉得是一件十分丢人、极其难堪的事情。另外。西班牙有关部门对个别不文明行为采取两种措施:一种是不严重的事件用文明的劝说方式加以制止:另一种是对于个别严重的不文明事件予以报警,由警方出面处理。
4.社会热点文明旅游 篇四
为进一步深化“文明有礼XX人”活动,切实提高XX干部职工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以实际行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干部职工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交通(以下简称“三文明”)等方面的行为,根据市文明办的相关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坚持教育引导和严格管理并举,以创建文明单位为抓手,以构建和谐机关为目标,着力加强“三文明”的宣传教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提升干部职工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宣传教育,倡导文明行为,树立文明标准,摒弃自身和社会上一些突出陋习,使干部职工在交通出行、旅游秩序、文明就餐等方面的安全意识、文明意识、和谐意识明显增强。
三、组织领导
成立由XX任组长,XX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三文明”
2明使用车灯,行人、非机动车各行其道,行人、非机动车过街遵守信号等文明交通行为。二是“摒弃六大交通陋习”。即:自觉告别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占用应急车道,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驾乘摩托车不带头盔,行人过街跨越隔离设施等交通陋习。三是“抵制六大危险驾驶行为”。即:坚决抵制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闯红灯,强行超车,超远、超载等危险驾驶行为。
五、活动方式
通过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做出承诺,自觉践行“三文明”理念,学习宣传上级有关“三文明”活动的相关精神,组织开展“三文明”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科室要切实重视此项活动,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认真按照本方案确定的主题、内容、时限和要求,严密组织实施,确保各项活动计划有序开展。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利用简报、板报、网络等宣传平台广泛宣传文明有礼河南人活动,大力营造开展活动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本单位人员的“三文明”意识,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宣传效果。本单位干部职工要带头文明出行、文明上网、文明旅游。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努力使我部“三文明”活动丰富持久、深入人心。
3、建立责任追究工作机制。对于在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科室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于科室不重视、组织不严密、措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科室予以通报批评。
5.8.文明旅游文明餐桌行动承诺书 篇五
为了维护旅游文明,餐桌文明秩序,树立良好旅游形象,餐桌形象。我承诺:
一是“礼貌言谈”行动。以文明接待、诚信服务为宗旨,接待游客诚心热心,提倡说普通话,善用礼貌用语,注意谈话姿态和场合,不说脏话、粗话,在公共场所不高声喧哗。领导干部要带头讲短话、真话、实话,争做礼貌言谈的模范。二是“爱护环境”行动。爱护公共设施,爱护花草树木,不乱吐乱扔,旅游饭店和旅游景区整洁干净有品位。三是“有序排队”行动。在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自觉按照先后次序排队,不插队,不拥挤,以自身行动影响和带动游客的文明行为。
四是“热情让座”行动。在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及公园、候车室等公共场所,热情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和带小孩的市民让座,或提醒引导市民让座,争做文明旅游人。
五是“文明驾停车”行动。旅游系统驾驶人员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自觉做到车辆各行其道、排队通行、礼让斑马线、有序停放,杜绝随意变更车道、强行超车、占用应急车道、乱停乱放等陋习,确保游客出行安全、舒适。
六是“七不”劝导行动。深入开展“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贴乱画、不高空抛物、不大声喧哗、不扰乱公共秩序、不损害侵
占公物”等劝导监督行动,创建干净整洁、文明规范、遵纪守法的旅游景区。
七是“文明餐桌”行动。在旅游饭店和旅游消费者中倡导节约用餐、文明用餐行动,大力普及餐桌文明健康知识,推广餐桌文明礼仪,坚持艰苦朴素从餐桌抓起、健康文明从嘴上养成,营造“爱惜粮食、适量点餐、健康饮食、文明用餐”的良好氛围。
6.文明旅游宣传标语 篇六
说文明话 办文明事 做文明人 文明礼让,畅行天下。
提高景区文明程度 营造优美旅游环境 全民参与 共同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珍爱世界遗产 共创旅游文明
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全面推进世界旅游精品建设 讲文明 树新风 做文明公民 创文明景区 告别十大陋习争做文明市民 文明旅游 优质服务 文明旅游 理性消费 文明诚信 惠及你我 健康生活 欢乐旅游 爱旅游 爱生活
全力打造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 倡导绿色出行,提倡文明旅行 努力实现文物旅游业发展新跨越
实施文化旅游精品工程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突破发展 笑迎八方宾朋,喜纳四海客商 传承华夏历史文明 建设文化旅游名市 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 推动**旅游健康发展 文明旅游宣传标语
1、座位有限情无限,有序排队莫抢先。
2、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3、资源有限,爱心无限;点滴节约,举手之劳。
4、中华文明五千年,礼仪展现一瞬间。
5、有序排队就是节约时间。
6、游山游水游天下,爱国爱家爱自然。
7、游遍天下山川,只留脚印一串。
8、悠悠森林情,寸寸防火心。
9、用文明书写中国人的形象。
10、一花一木皆是景,一言一行要文明。
11、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12、一草一木一风景,一言一行一文明。
13、扬我中华文明,爱我大好河山。
14、嘘!请不要打扰历史的沉思。
15、勿忘礼仪之邦,牢记中国形象。
16、我出行,我文明,我旅游,我快乐。
17、文明与山水同在,和谐与风景共存。
18、文明与旅游同行,平安与和谐共赢。
19、文明游天下,温馨你我他。20、文明游天下,快乐你我他。
21、文明是最美的风景。
22、文明每一步,精彩每一景。
23、文明旅游一小步,美丽和谐一大步。
24、文明旅游,礼貌先行。
25、文明旅游,和谐相处。
26、文明旅游,从我做起。
27、文明礼仪从小节做起,出境旅游显大家风范。
28、文明出行,一路洁净。
29、文明出行,从我做起。
30、万水千山总是情,文明旅游传美名。
31、外出用餐应文明,健康饮食记心间。
32、赏名胜古迹,做文明游客。
33、善待环境,关爱自然。
34、人人都是中国形象,处处都有文明考场。
35、请把您的垃圾带走,请将您的美德留下。
36、抢一步,危险重重;让一步,海阔天空。
37、平安是福,文明是金。
38、美丽正在绽放,请勿随意打扰。
39、美景供人欣赏,美德让人敬仰。40、落花未必有意,摘花一定无情。
41、旅游使人愉悦,文明使人高尚。
42、旅游美时美刻,文明随时随地。
43、旅游景区美如画,文明出行你我他。
44、旅途漫漫,文明相伴。
45、留下一路洁净,带走一身快乐。
46、礼让三分,和谐十分。
47、礼貌体现人格魅力,文明展示中华风采。
48、垃圾不乱扔,举止显文明。
49、拒绝陋习,文明旅游。50、脚下留情,草坪留青。
51、互敬互让互谅,共建共荣共享。
52、购物千万莫拥挤,先来后到记心里。
53、废物不乱扔,举止显文明。
54、多看美景,不刻美名。
55、带着文明旅行,拎着欢乐回家。
56、带回国外美好印象,留下国人文明形象。
57、从踏出国门的那一刻起,您的名字就叫“中国人”。
58、除了足迹和微笑,什么都不要留下。
59、出游一路小心,平安文明是金。60、出游莫忘文明,购物还须理性。文明旅游宣传标语
1、健康生活 欢乐旅游
2、爱旅游 爱生活
3、全力打造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
4、倡导绿色出行,提倡文明旅行
5、努力实现文物旅游业发展新跨越
6、实施文化旅游精品工程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突破发展
7、笑迎八方宾朋,喜纳四海客商
8、传承华夏历史文明 建设文化旅游名市
9、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 推动**旅游健康发展
10、说文明话 办文明事 做文明人
11、文明礼让,畅行天下。
12、提高景区文明程度 营造优美旅游环境
13、全民参与 共同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14、珍爱世界遗产 共创旅游文明
15、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全面推进世界旅游精品建设
16、讲文明 树新风 做文明公民 创文明景区
17、告别十大陋习争做文明市民
18、文明旅游 优质服务
19、文明旅游 理性消费 20、文明诚信 惠及你我
1、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2、一言一行讲文明、做人做事讲诚信
3、礼貌用语常挂口,文明礼让牢记心
4、学雷锋,做奉献,促发展
5、三明城市精神??开明,清明,文明
6、积极参与治理“三乱”,推进全市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7、讲文明,争做表率,树新风,从我做起
8、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开放中庙幸福中庙
9、创建文明城,满意在中庙
10、同爱一方热土,共建文明家园
11、城市多一份文明,家园多一份温馨,大家多一份幸福,你我多一份光彩
12、文明见于细节,创建从我做起
13、强化文明意识,提高文明素质
14、大家小家是一家,文明创建连万家
15、微笑是最美丽的语言,文明是最美丽的善举
16、做文明市民,建文明三明
17、你我共同行动,让三明变得更美
18、绿海明珠,客家祖地
19、人人都是文明志愿者,人人都是文明受益者 20、一个文明举止,一张三明名片
21、我文明,我礼让,我奉献,我快乐
22、生活因文明而精彩,城市因文明有魅力
23、崇尚美德,传承文明
24、一言一行总关情,携手共创文明城
25、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
26、文明始于足下,和谐源于有礼
27、文明之城,绿色之地,朱子之乡,文明之人
28、养成文明习惯,推进文明服务,提高文明素质,加强文明管理
29、文明举止,乐在其中
30、遵守?十不?行为规范,争当文明市民
31、呵护中庙碧水蓝天,共建山城美好家园
32、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
33、志愿服务理念: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
34、学雷锋榜样,践行微文明,争做好市民
35、个个都是文明人,处处都是和谐景
36、多一句文明用语,增一缕山城春风
37、文明从细节做起,三明因您而美丽
38、讲文明、树新风,我自觉、我参与、我奉献
39、人人讲文明,三明更闻名
40、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文明城市创建争先行
41、人人学雷锋,处处树新风
42、文明创建人人参与,和谐生活家家受益
43、争做文明人,争创文明城
44、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
45、争当文明、理智游客,做?树新风、提素质?表率!
46、市民多一份文明,生活多一份精彩,社会多一份和谐,城市多一份魅力
47、遵纪守法,恪守规范,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48、讲究社会公德,爱护公共环境
49、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
50、讲文明,争做表率;树新风、从我做起。
51、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城
52、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
53、争当省运文明岗、行业服务创一流
54、志愿同行,爱心同行,文明同行
55、讲文明、树新风、从我做起
56、治理脏、乱、差,要靠你、我、他。
57、公德装在心中,文明贵在行动
58、好在共建,贵在坚持,重在建设
59、文明礼貌、用心创造 60、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 61、共建文明三明,共享三明文明
62、说文明语、办文明事、做文明人、行文明礼 63、文明三明人人爱,你我参与更精彩 64、倡文明新风,为三明添福 65、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三明人
66、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 67、文明在我心、公德伴我行
68、美言美语受人敬,恶言恶语伤人心 69、消除城乡脏乱差,创建城乡新文明
1、危难时刻伸援手,洪手无情人有情!
2、伸出你的手,扶助受灾人民朝前走!
3、不怕苦,不怕累,你我同行抗灾害!
4、共产党员要始终站在抗洪救灾的前列!
5、积极行动起来,向受灾人民伸出援助之手!
6、抗洪救灾,匹夫有责;齐心合力,度过难关!
7、参与抗洪救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8、只要有信心,困难必战胜!
9、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10、携手同心,共度难关!
11、大家齐动手,共同建家园!
12、抗洪救灾你我他,洪水再大也不怕!
13、风雨同舟,共筑家园!
14、农民群众有困难,党员干部来帮忙!
15、时刻关心群众利益,处处关心灾区人民!
16、洪水无情人有情,干群同心度难关!
1、危难时刻伸援手,洪水无情人有情!
2、众志成城,共战洪魔!
3、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困难,党员干部来帮忙!
4、生产自救重建家园!
5、党员干部走在前,抗洪救灾建家园!
6、查看灾情,慰问群众,坚定信心,重建家园!
7、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夺取抗洪救灾的最后胜利
8、践行三个代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9、党员干部走在前抗洪救灾建家园
10、参与抗洪救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1、防大汛抢大险,挑重担当尖兵!
12、把抗灾自救放在首位,把人民利益摆在心中!
13、同甘共苦,齐心协力,奋力救灾,重建家园!
14、抢修抢收抢种,不等不靠不赖
15、生产自救搞上去,灾害损失减下来
16、一手抓生产自救,一手抓家园重建,打好抗洪救灾攻坚战!
17、党和政府与受灾人民群众血肉相连、风雨同舟!
18、积极行动起来,向受灾人民伸出援助之手!
19、危难时刻伸援手,洪手无情人有情!
20、抗洪救灾,人人有责;携手同心,共度难关!
21、大家一条心,重建准放心
22、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心系灾民,奉献人民
23、弘扬光泽精神,支持抗洪救灾,重建美好家园!
24、洪水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25、坚决贯彻落实胡主席重要指示,全力做好抗洪救灾工作!
26、农村生活要环保,灾后防疫不可少
27、凝聚人心,积极行动,不等不靠,抗灾自救!
28、加强灾区防疫,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29、抓生产、抓经济,重建美好绿色家园!
30、不怕困难,连续作战,当好抗洪救灾突击队!
31、不怕苦,不怕累,你我同行抗灾害!
32、抗洪救灾立新功,严明纪律树形象!
33、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
34、捐出一份仁爱之心共建一个美好家园!
35、时刻关心群众利益,处处关心灾区人民!
36、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37、共产党员要始终站在抗洪救灾的前列!
38、抗洪救灾你我他,洪水再大也不怕!
39、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40、不抱怨不埋怨不放弃,抓好灾后生产算本事
41、生产自救重建家园
42、誓夺抗洪救灾斗争胜利,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43、一名干部就是一根标杆
44、因地制宜,不失时机,做好灾后抢种补种工作!
45、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手抓生产自救,一手抓重建家园!
46、履行新使命,抗洪当先锋!
47、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48、支持灾区恢复生产,投身重建美好家园!
49、抗洪救灾,你我同行;重建家园,携手并进!
50、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抗洪一线为党旗军旗增光添彩!
51、洪水无情人有情,军民携手抗洪灾!
52、同甘苦共患难干群团结渡难关
53、行得通的办法用出来,力所能及的事情干起来,54、洪水无情党有情,灾害无情人有情!
55、风雨同舟,共筑家园!
56、人间自有真情在爱心捐助暖人心!
57、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共产党员
58、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59、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站在抗洪救灾第一线
60、大家齐动手,共同建家园!
61、农民群众有困难,党员干部来帮忙!
62、抗洪救灾,匹夫有责;齐心合力,度过难关!
63、坚决不能灾后坐下来。
64、抗洪救灾八方支援,重建家园时不我待!
65、自力更生抗灾自救不等不靠重建家园!
66、全力投入灾后重建,竭诚维护稳定和谐
67、大力协同,科学应对,坚决打赢抗洪救灾这场硬仗!
68、爱心汇聚力量团结战胜灾害!
69、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家园
70、严厉打击一切违法犯罪活动,保障灾区人民社会安定!
71、只要有信心,困难必战胜!
72、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镌刻在抗洪救灾战场上!
73、携手同心,共度难关!
74、抢修复、抢耕种,做好灾后生产自救;
75、万众一心抗洪救灾、齐心协力重建家园!
76、伸出你的手,扶助受灾人民朝前走!
7.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发展乡村旅游 篇七
关键词:乡村旅游,生态文明,两型社会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 以乡村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 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 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体验、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旅游消费已经从过去以高收入阶层为主转向大众消费, 日益成为大众化、平民化的旅游消费, 这使乡村旅游拥有更大的市场需求。同时, 由于城市污染加剧, 节假日人们希望走出城市, 到近郊的乡村景区去休闲, 去呼吸新鲜的空气。但目前乡村旅游往往并没让我们满意而归, 比如乡村旅游景区的卫生条件、配套措施等条件太差, 结果让游客大失所望。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 低碳、环保、绿色、资源节约将赋予乡村旅游新的含义。“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可持续发展的文明, 其主要是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 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乡村旅游的发展要融入生态文明的理念, 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
一、以生态文明视角分析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不合理的开发和建设
旅游业是一个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禀赋、社会和文化遗产的行业, 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过度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 将破坏旅游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 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 随着乡村旅游市场需求的增加, 受利益驱动的影响, 很多地方开始盲目开发与建设, 造成乡村旅游产品种类多但是过于雷同, 降低了对市场的吸引力。乡村旅游项目定位不准, 没有特色, 加之旅游产品同质竞争严重, 开发后客源不足, 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 游客不断增多, 对乡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第一, 乡村生活垃圾随之增多, 而且目前乡村一般不具备完善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主要采取深埋或焚烧的方式来处理, 容易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污染。笔者曾到武汉石榴红村、蔡甸沉湖湿地景区, 发现景区的垃圾没有及时清理。第二, 农村水污染状况增加。笔者曾到蔡甸沉湖湿地景区, 景区正在开发与建设, 虽然大部分湖水比较清澈, 但也发现了受污染的湖水。第三, 农田减少、乡村的环境城市化。乡村旅游的发展导致了无规划的道路、餐馆、娱乐场所建设, 占据了农村大量的农田, 致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为了吸引游客, 很多乡村允许游客随意采摘与践踏, 也使得乡村旅游地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3、生态文明意识有待提高
人们的行为受思想的约束与影响, 目前, 生态文明的理念在我国比较淡薄,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导致乡村旅游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比如部分旅游者不负责任的旅游行为, 乱扔垃圾, 为农村带来大量不可降解的废弃物质。此外, 部分风景名胜区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和管理队伍, 经营者本身缺乏相关法规的制约, 在进行景区开发时, 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乡村旅游的特征要求要可持续性发展
乡村旅游的魅力在于乡村独特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发展乡村旅游, 生态环境是基础。因此, 乡村旅游发展应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 在开发中要注意保护乡村的自然风貌和乡土文化, 确保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如今乡村空间逐渐退缩、乡村资源不断消减、乡村环境不断城市化、乡村文化逐渐舞台化, 这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同样面临着重大挑战。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 人们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也将会越来越关注资源与环境保护。
二、以生态文明理念发展乡村旅游的措施
1、加强政府调控, 减少盲目性
以生态文明的视角发展乡村旅游会产生外部性问题。乡村旅游景区在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发展的同时, 要减少能源和资源的使用与消耗, 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积极治理污染, 自觉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统一起来。政府应适当介入, 制定合理的政策, 纠正外部性所产生的市场失灵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对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进行统筹安排、整体规划, 防止经营者的盲目投资与开发。第一,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从全局、整体的角度出发, 以打造统一的乡村旅游产品, 形成统一的区域旅游线路, 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第二, 政府还应发挥主导作用, 制定各项优惠政策扶持乡村旅游发展, 例如对以生态文明的方式发展乡村旅游的景区给予低息信贷或税收减免或政府补贴等政策。第三, 通过完善当地基础设施等手段来鼓励和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加大建设投入, 完善交通、通信、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的联动发展, 完成城乡清洁工程的同时也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整洁、美化的村庄环境。只有当乡村旅游改变小而散的自由发展状态让其走上规模经营, 最终形成规模效应时, 才能更好地促进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完善。第四, 在政府的引导下, 在全国有代表性的建立几个示范的生态乡村旅游景区, 对其它地方发展乡村旅游起到了带动、宣传、示范的作用。
2、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使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以生态文明的视角发展乡村旅游:旅游消费者, 将转变消费观念, 在旅游的过程中注意环境的保护, 爱护旅游资源;旅游景区经营者, 将积极引导消费者的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价值观, 大力倡导生态旅游、低碳旅游、健康旅游, 并适度控制景区的游客接待量;旅游地居民, 将自觉参与旅游开发与景区环境保护、文化保护之中。
培育生态意识,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 政府作为制度的建设者, 应积极进行生态文明的宣传与教育, 使环保理念和厉行节约的行为深入公众内心, 改变人们的价值观;第二, 抓好学校的生态意识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以至于高等教育建立起生态意识教育体系, 把生态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第三, 注重社会和媒体的引导。生态意识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仅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 还要靠社会和媒体的引导, 引导人们树立起生态意识、环保意识, 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 形成生态文明的价值观。
3、合理规划
我国的乡村旅游存在旅游产品同质的现象, 比如, 看油菜花武汉周边有黄陂大余湾、蔡甸消泗乡、新洲旧街镇都有万亩以上的连片风光。因此, 在进行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 要发挥当地的特色, 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 找准乡村旅游产品定位, 做好规划。不同地域乡村旅游所依托的资源各不相同, 有的以自然风光为依托、有的以当地特殊乡土人情为依托、有的以生态农业为依托等。比如武汉的黄陂景区依托当地的资源, 开发了木兰天池、木兰古门、木兰草原等景区, 形成了区域品牌。因此, 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势, 充分开发和展现乡村独特魅力, 尤其是人们的旅游行为日趋多样化、个性化今天, 乡村旅游差异化的发展正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市场需求。
4、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完善相关制度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融入生态文明的理念, 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 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纳入领导的考核评价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把建设生态文明的长远目标与年度计划结合起来, 建立科学、客观、可行的阶段性、可量化指标评估体系, 及时跟踪、监测、分析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纳入领导绩效考核内容。第二, 对于新开发的乡村旅游景区, 把好入口关, 完善项目准入机制, 坚持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不破坏当地的“乡土”文化, 着力推进低碳的、健康的、绿色的、生态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第三, 地方政府应制定完备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旅游开发法规及管理办法, 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第四, 加强旅游产业开发管理和监督。相关部门充当旅游产业开发的管理和监督者, 严格按照已经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来监督经营者的开发行为。
5、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
全社会的生态文明, 既要通过教育普及逐渐形成, 更要通过物质设施的引导, 提示人们实施生态文明的行为。比如很多景区设立的爱护花草、爱护文物、节约用水等指示牌, 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生态文明理念的传递, 此事虽小, 但生态文明意识的形成, 游客的生态文明的行为确实需要从小事做起, 慢慢的转变成自觉的行为。在景区内, 用以传递生态文明理念的这些说明牌、指示牌、劝诫牌和讲解牌等一系列物质设施要和景区的整体环境相和谐。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发展乡村旅游, 需要各方包括政府、旅游业的经营者、旅游者、旅游景区的居民等各方的参与、推动。
6、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产业链
旅游业是关联效应很强的行业, 涉及到景点、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多个方面, 在旅游过程中, 任何一个环节不完善, 都会影响游客的满意度。乡村旅游要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以下几个环节:第一, 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目前有的乡村旅游到达景区的交通状况不好, 例如, 有的乡村旅游景区通常都不在大路边上, 到景区通常要走一段崎岖不平的道路, 有时连路标也没有, 要有熟人带路才能到达。第二, 改善景区的配套设施。乡村旅游景区通常离市区有一定的距离, 如果游客想在景区暂住一段时间, 与乡村旅游相配套的设施就显得更加重要, 但是目前这些配套设施都还不健全;如景区内无医疗保健站、平价药店、小超市等配套设施。第三, 景区内的卫生状况要改善。参加乡村旅游的旅游者大都来自城市, 他们对住宿、餐饮的卫生要求较高。而我国目前大多数乡村旅游卫生环境不理想, 特别是厨房和厕所环境较差。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 又将随之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因此, 乡村旅游的发展, 需要建立处理垃圾和改善卫生条件的配套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兰宗宝、韦莉萍、陆宇明:生态文明理念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 2011 (1) .
[2]谢宗孝: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蔡甸[N].长江日报, 2013-12-23.
[3]柳忠勤:把生态文明融入生态旅游的全过程[J].今日国土, 2008 (11) .
[4]朱国芬: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教育体系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 2007 (11) .
[5]郑耀星、刘国平、张菲菲: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对福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 2013 (7) .
8.让旅游成为传播文明的载体 篇八
但是旅游业在置于大众需求、超常发展的态势下,其自身发展的问题也应予以正视。作为旅游职业教育者,我们需要仰望星空更需要脚踏实地,从旅游职业教育的视角探讨旅游产业发展缺少什么、旅游职业院校应做什么。
旅游产业发展缺少什么?首先是文化融合不足,文化作为旅游的核心内容和主体构成,既事关文化的发展也事关旅游业的未来。当下旅游更多关注景点、产品、酒店等有形内容的建设,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不断提高旅游文化要素含量等工作开展的较少,旅游缺少了文化要素就缺少了持久的动力。其次是人力资源短缺,旅游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层次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偏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旅游教育对行业发展支撑力不足。同时旅游业入职门槛较低,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人才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再者是精细服务不够,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个性化需求无法充分满足,高品质度假休闲产品不足,服务品质提升不够,对质量服务的重视不足,管理体系尚不健全,旅游失信与文明旅游素质不高共存,真诚服务游客、让游客乐享旅游的意识还需要加强。
旅游职业院校应做什么?旅游职业教育就是培养人的工作,培养适合旅游行业发展的人才以支撑和引领旅游行业发展。
一要突出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扎实是学生顺利就业的基础,旅游职业院校普遍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开展广泛实践符合成长规律。在新形势下应突出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对接。
二要培育职业精神。企业认为作为核心素养的职业精神是人才培养的第一要素,旅游职业院校应以强化学生服务意识为重点,将职业精神培养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根据旅游行业特点,重视培养学生服务、沟通、抗压等职业能力。
三要强化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旅游职业院校特别需要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通过主课堂讲授、第二课堂推动,通过举办微笑大使评选、文明礼仪宣讲,让我们的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在举手投足间展示服务行业属性,塑造气质饱满、内涵丰富的良好形象。
【社会热点文明旅游】推荐阅读:
社会热点评议07-17
最新社会热点评论10-23
社会热点英语作文范文09-15
十大社会热点关键词07-13
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07-14
四川省考申论热点:艾滋男童与社会救助06-22
2018国考申论热点:斑马线上的城市文明08-23
2018四川公务员笔试申论热点解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10-19
传承文明服务社会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