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大本营》教学设计(精选7篇)
1.《玩偶大本营》教学设计 篇一
玩偶大本营
蛋壳玩偶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动画片,但是动画片科不是白看的,你们要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动画片里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哦,馋嘴的小狗偷吃了鸡蛋。说实话老师也爱吃鸡蛋,那你们喜欢吃配鸡蛋吗?你们看这是什么?(PPT课件)。那你们爱吃鸡蛋吗?鸡蛋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营养非常丰富、而且是我们经常食用的食品,我们来看一下鸡蛋可以做出那些美味的佳肴。(PPT课件)
美味的蛋清蛋黄被我们吃掉后剩下的是什么啊?(PPT课件)那你们都是怎样处理这些蛋壳的呢?(PPT课件)
那让我们来看一下被我们当成垃圾丢掉的蛋壳在艺术家手中变成了什么样子?(PPT到树苗结束)孩子们漂不漂亮啊?平时被我们当成垃圾丢掉的蛋壳在艺术家的手中变成了精美绝伦的艺术品,那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啊? 那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第7课(板书)《玩偶大本营》活动二《蛋壳玩偶》(PPT课件)
孩子们你们想想我们可以把蛋壳做成人物或动物的什么部位啊?
(对,可以做成头部和身体)(PPT课件)
那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你们可不可以帮我解决呢?你们看一看真实的人物或动物和用蛋壳做出来的作品有哪些不同呢?(PPT课件)
这个是戏剧人物中小丑的形象。(做成蛋壳玩偶后小丑的四肢被简化了)这个大家都很熟悉吧,他就是《西游记》中可爱的猪八戒。(猪八戒则变成了头大身小,造型特别夸张。)
这么可爱的蛋壳玩偶你们想不想自己试着亲手做一个呢?那我们就来看一下蛋壳玩偶是怎样做出来的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一组玩偶是用什么方法来制作的呢?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瓜想一想。(PPT到表情结束)
板书:绘画
那我们再来看一下下面一组和刚才上面的有什么不同吗?(PPT一张)
板书:剪贴
我们继续来看下一组,(PPT到手工娃娃结束)猪八戒,孙悟空都添加上了自己的武器,可爱的娃娃打着漂亮的灯笼,是不是更漂亮呢?那么为了让蛋壳玩偶不那么单调,使蛋壳玩偶更形象,我们给它们添加一些道具,是它变得更完美。
板书:添加
在脑海里想着玩偶的制作方法,跟随老师一起来欣赏一张可爱的蛋壳玩偶吧!(PPT到毛线娃娃结束)
我们可以通过绘画、剪贴、添加、的方法让蛋壳穿上漂亮的衣服。
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今天学到的蛋壳玩偶的制作方法,做一个独一无二,属于自己的蛋壳玩偶吧!蛋壳特别易碎大家做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我们分组完成,每四个同学一个小组,完成后每组推选一个优秀的玩偶来展示,比一比哪组的玩偶最特别,最漂亮!
在制作之前老师要强调一个问题一定要(1)请正确的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2)注意制作过程的个人卫生和教室卫生。评价
孩子们,除了蛋壳,我们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许多废弃物品比如饮料瓶,旧报纸等等来制作成一件件小工艺品,让我们开动我们聪明的小脑瓜用我们的双手来点缀我们的生活,合理利用废旧的资源,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地球!
板书: 玩偶大本营--蛋壳玩偶 绘画
剪贴
添加
2.《玩偶大本营》教学设计 篇二
关键词:音乐课堂,鼓励赞美,幽默风趣,参与互动,快乐大本营
音乐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音乐课堂应该是一个快乐的音乐天堂,解放学生,让他们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美,在游戏、律动中歌唱,在表演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快乐应该自己创造!”这是我经常和学生说的话。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如何把知识技能融入到快乐的音乐学习中,逐步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音乐能力呢?在课堂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地尝试着,通过多年的课堂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鼓励、赞美,让孩子们倍增自信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我们教师给予一颗颗音乐“小种子”最好的养料就是“鼓励”,相信这也是每个学生最需要的。在音乐课堂里,如果说每个教学环节就像交响曲中的一个小乐章的话,那么老师的鼓励就是串联小乐章的“间奏”。倘若“间奏”生硬、牵强的话,又怎能演绎成一个成功的“交响乐”作品呢?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对不同程度学生给予不同方式的肯定,让音乐课有更多的“乐音”弥漫,才能让学生在音乐里真正地“乐在其中”……
有一次,听一位音乐老师的实践课,这位老师生硬的语言深深地刺痛了我,让我觉得很不舒服:学生在学唱歌曲中的过程中,由于老师教法单一,导致学生总是唱不好,这时老师大发雷霆:“为什么你们总是唱不好,我已经教了好几次了!最让老师生气的是,你们连最简单的顿音记号都没给我唱好!重新再来!”教室里一片沉默,学生们都把头低下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课后,我和这位老师交换了一下意见,但这位老师皱着眉说:这个班是差班,每次在这个班上课就心情不好。我建议她如果这样说会不会更好一些:“同学们,‘顿音宝宝’现在有点不开心,你们有信心把她逗乐吗?”这时老师再结合多媒体课件,学生唱准时,“顿音宝宝”就跳一跳。后来这位老师在音乐课堂上采用了我的建议,立刻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并争着要“讨好”“顿音宝宝”,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就这样在你追我赶的气氛下学生们马上掌握了顿音记号的唱法。课后这位老师兴奋地对我说,这个方法真有效,她第一次感到这些学生是这么可爱。我对她说:“激励、唤醒和鼓舞远比强制来得有效。”这位老师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
我曾经试带过一个班级,当这个班的学生踏进我的音乐教室时,虽然感到新奇,但更多的是陌生,面对一双双紧张害怕的眼睛,我笑眯眯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听说我们班的学生在音乐课上都是深藏不露的高手,今天我要和高手来过招了。”听完我的话,学生们有点疑惑,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我先出示了一条简单的节奏,请大家在底下先练一练,两分钟以后,我请大家站起来打节奏,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没人站起来,我笑着说:果然深藏不露啊。学生们见我反而乐呵呵的,也嘿嘿地笑了起来。我说:“那老师先来露一手,不过我在拍打节奏的时候,请你们仔细看好了,我只拍一遍哦,我完成后第一位举手的同学不论对错,可封他为“将军”。静等了半分钟有一只小手怯生生地举了起来,这位学生理所当然地成为本节课的第一位挑战者,我带领大家给予他热烈的掌声,我向他翘起来了大拇指,并示意他带领大家一起拍打这条节奏。随着节奏难度开始加深,看得出学生们对此节奏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敢轻易站起来,我还是按老样子为大家做了一个示范,不过我预先告知这次站起来展示的“将军”如果正确的话,他就可以晋升为“元帅”,学生们听了个个眼睛发亮,摩拳擦掌,是啊,有哪个不想当元帅呢。所以当我示范完之后,“将军”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抢着站起来,怕错过当第一个“元帅”的机会,当第一个“元帅”诞生了以后,我就请这位“元帅”带领这些“将军”把这条稍有点难度的节奏正确地读了一遍。我高兴地说:我们班果然名不虚传哪,个个都是音乐高手啊。老师没选错班级!由于刚才为了抢节奏,学生们小脸都兴奋地涨得通红,听了老师赞美的话他们笑得更灿烂,更自信。我趁热打铁:接下来难度要继续加深,有没有信心再次挑战?学生们高举着小拳头齐刷刷地回答:有!声音那么响亮,那么有力。把学生自信的火苗点燃了,那么接下来“柴”就烧得更旺了。
在课堂教学中巧用激励,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再让这种自信重回到课堂的教学中,既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又充分挖掘了学生的音乐能力。
二、幽默、风趣,让孩子们放松心情
幽默是思想、气质、才学和灵感的结晶,它好像一根神奇的魔棒,使语言闪烁出多彩耀眼的火花。幽默能给人以亲切、轻松平和的感觉。它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妙趣横生又寓教于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会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如我在教唱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苹果》一课时,由于小孩子认识的字有限,我就在生字上注上拼音,在老师的领读下,学生基本都认识了,然后进一步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读出意境,读出思想感情,仿佛把大家置身于果实累累的果园里。带着这一美好的遐想,我请了一位学生再次朗读歌词,并让其他学生想象小苹果的样子。这个学生认真仔细地读,仿佛让大家身临其境。等这个学生读完后,我煞有介事地说:“这个小朋友读得真是出神入化,看大家听得都入迷了。我还发现有同学在边听边想的过程中,使劲咽过两次口水呢。”学生们听后哈哈大笑了起来,我接着又说:“如果演唱的时候能跟刚才那位小朋友一样脑子里想着小蜜罐一样的苹果,那我们的歌曲也就更甜蜜了。老实说刚才老师也偷偷地咽了两次口水,只是没被你们发现而已。”学生们这次忍不住大笑起来。在这节课中我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肯定了学生的朗读,并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了生动的场景。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轻松愉悦地学唱了这首歌,每个小朋友都记住了小苹果的样子、颜色、味道,还用自己甜美的声音表现出来了。
可见,幽默是调节课堂气氛的调味剂,它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享受无穷的乐趣,让课堂教学散发鲜活的生命力。
三、参与、互动,让孩子们收获成功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养成欣赏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终身喜爱音乐奠定基础。音乐课堂是师生共同的音乐课堂,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学习的动力,激励学生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要创设学生参与环境,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例如,我在教唱苏教版第六册歌曲《芦笛》时,学生学唱完新歌之后的巩固环节,我把学生分成两个小队———青菜队、萝卜队,进行PK。在欢呼声中,两队闪亮登场:只见“青菜队”齐刷刷地喊出他们的口号:青菜青菜. 是我最爱. ;“萝卜队”也不甘示弱:萝卜萝卜.谁能敌我. 。首先学生们用“石头、剪子、布”来决定演唱的先后,由老师担任专业评委。随着悠扬的琴声获得第一参赛的“青菜队”认真地唱起了歌曲《芦笛》:
歌声唱出了小主人公吹奏芦笛的优美姿态和欢快愉悦的心情,让人感受到了“青菜队”对歌曲是那么投入,那么专注。一曲终了,“萝卜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萝卜队”的文明行为让我为之一震,学生们的文明素养不就是在这种轻松的音乐氛围中培养出来的吗?更可喜的是,“萝卜队”的掌声给予了青菜队莫大的肯定,让“青菜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样“萝卜队”也唱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我们这代小学生的幸福心情。唱罢,“青菜队”同样给予对方热烈的欢呼。我这个评委从音乐要素的角度给两队不同的评价,并分别授予两队最佳表演奖和最佳风采奖,两队激动得欢呼雀跃,看到学生们高兴得手舞足蹈,我也加入到了他们中间,我边唱边模仿小士兵踏步的模样为学生们表演了歌曲的第一段,学生们渐渐陶醉在我的歌声里,并不约而同地为我打起了节拍,当我唱到第二段的时候,请了一位小队员排在我身后边唱边模仿士兵吹着芦笛围着教室踏起了整齐的步伐,不一会儿就吸引了许多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加入我们的行列,在我眼神的默许下,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当我转身向后一看,哇,一条长长的“士兵队伍”几乎将音乐教室围成了一圈,这时“小士兵们”已和我达成了默契,欢快的歌声,整齐有节奏的步伐,学生们不但唱得精神,而且踏出了歌曲的强弱,在师生互动的音乐活动中,学生们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刻,把单纯的唱歌变成了有节奏、有感情的歌唱。“小士兵们”在快乐的“大家园”中感受到了歌唱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怎能不快乐呢?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完全理解。”在这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课堂里,没有了所谓的师道尊严,这时老师蹲下身和学生们一起唱,一起跳,有什么不可以呢?平等互动的课堂给予了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空间,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不断超越自我,从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手版玩偶的移情设计 篇三
关键词:手版玩偶;造型;移情设计
玩偶的设计一般都来源于电影和动画里的形象,有可爱的、奇特的、魔幻的、邪恶的、滑稽的等种种角色。都是根据剧情的需要而产生和运转。手版的制作不单单是做得像,而是要把特点和真实情感做出来。玩偶形态的制作过程,是将情感注入和夸大的过程,让这些“生命”即使不能动也能时刻绽放光彩,震撼人心。
移情,这是艺术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心理现象。德国美学家立普斯最早创立此说,认为移情就是主体把自己的情感移入或灌注到知觉或想象的对象中去,使主体与客体合而为一。把自然界作为心灵世界象征的宝库,人的情感与外物相契合,正如波特莱尔所说,移情就是一种情感的“外射”。确切地说,移情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是主体与客体交叉性的“交流”,但这种交流是以主体为中心的。其耐人寻味之处恰恰在于心物同感、情景交融。在手版的制作中,也会做出自身的反面形象,拿好与坏来区分现实与虚构,表达内心的愤怒和情感,这是矛盾的,但正是这种矛盾,反而更加强化了主观情感。在移情现象中也离不开思维和想象;平时的生活积累,用手版来寄托感情,把现有的情感转化成一个形式感强烈的玩偶形象,就是情感与思维的结晶。玩偶的展示效果带给不同欣赏者不同的感觉,欣赏者将情感移入对象,与创作者感情沟通,形成前所未有的情感体验。一件好的作品能留住观众的心和眼才是至关重要,那是因为观者在对象中看到自我,看到生活,这就是情感的魅力。
正因为情感在设计中的重要性,手版制作者期望能通过玩偶设计中的移情现象做为一个探讨的切入点,试图通过研究,对手版玩偶设计中的移情特征和规律做初步描述与解释,从而找到移情于玩偶设计上的规律和方法,以有助于设计师在未来的实验工作中能找到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从手版玩偶设计的情感化趋势着眼进入对人性情感的分析,然后对情感内涵中的移情现象及其在玩偶设计中的运用进行描述体现。情感是人类精神生命中的主体力量,是主体以自身精神需求和人生价值体现为主要对象的一种自我感受、内心体验、情境评价、移情共鸣和反应选择。在手版玩偶的创作过程中,笔者仅仅只是做了一些角色,一些无生气的玩偶,刚开始觉得蛮有意思,但都不会停留很久,因为吸引眼球的只是形象的外表,欠缺的还是物体本身所传达的惊人思想。经过研究实践,手版玩偶可在静态下实现和人的情感交流,在一步步塑造形态时,把生活情感赋予这个静止的生命体,越看越活灵活现,有实际的运动和呼吸,就像艺术家对其施了魔法,让其永远留存在大众心里。把手版玩偶向着普遍性和开放性转型,往产业文化发展,使之满足大众心理和物质需求,实现在何时何地都能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欢乐,在观众对玩偶的欣赏中,给予创造者深思,让玩偶形态更加深入观众的内心,设想此时此景之下这些形态在做什么,想什么,甚至把自我也融入其中,感受形态带给观众的深思。手版玩偶的发展促进了文化艺术产业在经济上的平衡与独立,艺术创作也能深入众心。
时至今日,手版玩偶设计师还不能把现实生活情景融入其中,无法用玩偶的语言和形态去表达自我。是因为还没做出形态出神入化,活灵活现的实物艺术品,等诞生了,可能就是人类艺术文化的一大进步;到那时是有生命,能活动的,是在奔腾,翻滚,蜿蜒,或跳跃。最后,将生活情感移入到作品当中,审美的活动才达到最完满的阶段,“我们把自己完全沉没到事物里去,并且也把事物沉没到自我中去。艺术的完整过程就是:情感(艺术家的)→感受→艺术品→感受→情感(观赏者的)。情感的成功表现乃是艺术的真谛。
笔者力求将想法付诸实践,在给予作品生命力的同时,也给了设计师创作灵感和喜悦之情;在手版玩偶的表情和动态中体现出生命感,材料和色彩光线的运用使得形态更加逼真,像把角色永远封存在那美妙一刻,让人回味无穷产生很多联想和感慨。把手中的泥土赋予情感并做成实体形态时,让玩偶来传达感情和思想,用奇特的艺术形象以实体的形式与观众产生共鸣,用同情心来打动所有人,让设计师和欣赏者在情感交流的体验上共同为手版玩偶创造机会去实现自己,从中得到满足与兴奋感。
不同的材质使用在手版玩偶身上能体现出质感、空间感、生动性、情感等,每种材料本身可独立传达出超越语言和姿体的情感。手版玩偶让很多人觉得人本身就是个玩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适者生存;逐渐地玩偶会在设计师的手上体现生活的意义,代表设计师传达给观者另类的情感,让想法实现并得到认可;并让艺术走进大众人群,得到精神和物质上的平衡满足,让具有生命性的玩偶、玩具与人相互交流,碰出多样的设计创想。
【参考文献】
[1]王连海.中国玩具艺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2]原研哉.引人兴趣的媒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村上隆.艺术创业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4]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李国庆.玩偶私囊[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6]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傅天仇.移情的艺术-中国雕塑初探[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4.写《纸袋玩偶》教学反思 篇四
小学美术课注重对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同时提高其审美能力。那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废旧材料,同样经过我们的巧手装扮亦可以成为一个很美观的手工艺品。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废物利用的重要性,并从中学到科学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本节课我们主要是利用信封和纸提袋来制作有趣的纸袋玩偶。
活动开始,通过展示范作“小兔子”来引导学生,并鼓励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手偶。孩子们的兴趣特别高, 通过欣赏优秀作品,以及在制作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做出和老师不一样的玩偶。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思想的碰撞,在展示环节能够卡的各式各样的纸袋玩偶,孩子们也很有成就感。
当然,本次的活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来活动的名称就是纸袋玩偶,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非常漂亮的纸袋玩偶,但是在展示评价环节可以更加的新颖一些,可以通过表演小故事、学生投票的形式,让没做完的学生能够停下,吸引其眼球,能够学习其优点,指出其不足。
5.《玩偶大本营》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分析:
乐曲《玩偶进行曲》选自俄罗斯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乐曲的旋律欢快活泼、诙谐有趣。乐曲为ABAC的结构形式,A段音乐兼有进行曲和双拍子舞曲的特点,优美活泼的旋律生动描绘了木偶兵们吹着小喇叭,昂首挺胸,神气十足的神态;B段音乐诙谐有趣,富有动感,就好象老鼠王带领一群老鼠兵东瞧瞧西看看,鬼鬼祟祟出洞捣乱的样子;接着A段又重现,表现了木偶兵在操练的紧张场面;C段的音乐激烈、变化丰富,让人仿佛亲临到激烈的战争场面,并能通过起伏的音乐来了解木偶兵与老鼠兵紧张的战况。音乐跌宕起伏的旋律、诙谐有趣的形象以及木偶兵与老鼠兵激烈的战争场面,深深地吸引幼儿。幼儿通过欣赏活动,有助于感受乐曲优美活泼、诙谐有趣、紧张激烈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通过世界名曲的欣赏,打开了幼儿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窗口,为今后欣赏世界名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和图谱提供的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结构及不同的旋律。
2、根据音乐特点,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木偶与小老鼠的形象。
3、体验乐曲诙谐的风格,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幼儿有音乐欣赏的基础,能够分辨不同旋律的音乐
2、自制教具:木偶、老鼠等音乐形象。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学木偶进教室。
(点评:幼儿模仿木偶进教室,生动、有趣。而听音乐学木偶进教室,使音乐的旋律自然地走进了幼儿的记忆,为幼儿欣赏音乐做了很好的铺垫。)
2、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引起幼儿的兴趣。
(1)幼儿听音乐教师画图谱。
(2)欣赏后提问:
小朋友听完音乐之后有什么感觉?
你在听的时候都想到了什么?(点评:图谱的运用会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这我们已达成共识。而图谱如何与音乐完美结合,利于幼儿理解、记忆,便成了我们思考的重点。本节活动教师图谱的恰当运用应称得上是“点睛”之笔,如跳跃的旋律教师用短线进行表示、连贯的旋律教师用连线进行表示,当表现故事战争时教师则运用“曲线“表现激烈的场面……看似简单的图谱,没有教师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没有教师对幼儿深层次的解读,是很难设计出的。而教师随音乐恰当准确现场画图谱,更使得音、形与想象自然驰骋,达到表现艺术美与领略音乐神韵之目的。)
3、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述音乐的思想内涵。
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出示音乐形象。(提供图片)
(点评:此环节教师运用“故事导入法”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教师将作品背景内涵用生动的故事展现给幼儿,让复杂的旋律简单化,让幼儿在了解木偶兵与老鼠兵战争的起因、过程及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欣赏,从而让幼儿更好的理解作品内容。)
4、欣赏音乐
(1)第一遍分段欣赏乐曲
每段欣赏后提问:请小朋友将图片贴到相应的图谱前方。
(2)第二遍完整欣赏乐曲
鼓励幼儿边欣赏音乐边自由地表演动作。
(点评:此环节教师是为了了解幼儿在以上两个环节中对作品的理解情况,同时让幼儿主动的参与到活动当中,打破以往“教师教,幼儿学”的教育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5、分段欣赏乐曲。
(1)分别欣赏每段音乐的旋律。
(2)引导幼儿说出每段音乐的不同旋律及旋律变化。
(3)尝试用动作表现各种旋律变化及不同的音乐形象。
分段欣赏后教师的提问:
第一段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小木偶兵是怎样操练的?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第二段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小老鼠出来干什么?用动作怎么表现?
第三段的音乐和第几段的音乐是一样的?木偶兵会怎样来迎战?
第四段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战争的过程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动作来做出来。
(点评:“如何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活动中如何体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思想?”此部分教师用教学实践给予了我们很好的解答,如:听完第一段音乐,教师提问:小木偶兵是怎样操练的?”听完第三段音乐,教师提问:“木偶兵会怎样来迎战?”通过这些问题使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紧密结合。另外,为使动作既来源于幼儿,又能及时给予提炼指导,教师采用了放手让幼儿创编共同商讨确定的方法,既满足了幼儿创造表达的目的,又达到了教学目标。)
6、完整听音乐分角色表演。
(点评:此环节教师运用“情境表演法”让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搭建了一个表现的平台,使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感受有了进一步的升华。同时也为教师评价幼儿提供了契机。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幼儿情绪高涨,其乐融融,使活动在高潮中结束。)
教学反思:
第一,谈选材:《玩具进行曲》这首儿歌,节奏感强,歌词内容情节丰富,里面各种玩具是孩子们所熟悉和喜爱的,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谈设计:活动第一环节,采用听听说说的方式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帮助幼儿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了解进行曲的特点。第二环节通过二到三次的歌曲欣赏,采用共制图谱的形式,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歌曲的内容。第三、四环节,以表达表现为主,鼓励幼儿自由寻找同伴进行音乐表现,将活动推向了**。
第三,谈互动:共建图谱环节,可能孩子们对于歌词听得并不清晰,所以又临时调整了计划,采用清唱歌曲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加清楚的欣赏歌曲,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有几个幼儿容易走神,我采用肢体动作(摸摸小脑袋、拍拍自己的腿等)、表情和眼神等方式给予提醒,一来不影响其他幼儿,二来起到了暗示作用。
6.《玩偶大本营》教学设计 篇六
教材分析:
乐曲《玩偶进行曲》选自俄罗斯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乐曲的旋律欢快活泼、诙谐有趣。乐曲为ABAC的结构形式,A段音乐兼有进行曲和双拍子舞曲的特点,优美活泼的旋律生动描绘了木偶兵们吹着小喇叭,昂首挺胸,神气十足的神态;B段音乐诙谐有趣,富有动感,就好象老鼠王带领一群老鼠兵东瞧瞧西看看,鬼鬼祟祟出洞捣乱的样子;接着A段又重现,表现了木偶兵在操练的紧张场面;C段的音乐激烈、变化丰富,让人仿佛亲临到激烈的战争场面,并能通过起伏的音乐来了解木偶兵与老鼠兵紧张的战况。音乐跌宕起伏的旋律、诙谐有趣的形象以及木偶兵与老鼠兵激烈的战争场面,深深地吸引幼儿。幼儿通过欣赏活动,有助于感受乐曲优美活泼、诙谐有趣、紧张激烈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通过世界名曲的欣赏,打开了幼儿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窗口,为今后欣赏世界名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和图谱提供的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结构及不同的旋律。
2、根据音乐特点,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木偶与小老鼠的形象。
活动准备:
1、幼儿有音乐欣赏的基础,能够分辨不同旋律的音乐
2、自制教具:木偶、老鼠等音乐形象。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学木偶进教室。
(点评:幼儿模仿木偶进教室,生动、有趣。而听音乐学木偶进教室,使音乐的旋律自然地走进了幼儿的记忆,为幼儿欣赏音乐做了很好的铺垫。)
2、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引起幼儿的兴趣。
(1)幼儿听音乐教师画图谱。
(2)欣赏后提问:
小朋友听完音乐之后有什么感觉?
你在听的时候都想到了什么?(点评:图谱的运用会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这我们已达成共识。而图谱如何与音乐完美结合,利于幼儿理解、记忆,便成了我们思考的重点。本节活动教师图谱的恰当运用应称得上是“点睛”之笔,如跳跃的旋律教师用短线进行表示、连贯的旋律教师用连线进行表示,当表现故事战争时教师则运用“曲线“表现激烈的场面……看似简单的图谱,没有教师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没有教师对幼儿深层次的解读,是很难设计出的。而教师随音乐恰当准确现场画图谱,更使得音、形与想象自然驰骋,达到表现艺术美与领略音乐神韵之目的。)
3、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述音乐的思想内涵。
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出示音乐形象。(提供图片)
(点评:此环节教师运用“故事导入法”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教师将作品背景内涵用生动的故事展现给幼儿,让复杂的旋律简单化,让幼儿在了解木偶兵与老鼠兵战争的起因、过程及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欣赏,从而让幼儿更好的理解作品内容。)
4、欣赏音乐
(1)第一遍分段欣赏乐曲
每段欣赏后提问:请小朋友将图片贴到相应的图谱前方。
(2)第二遍完整欣赏乐曲
鼓励幼儿边欣赏音乐边自由地表演动作。
(点评:此环节教师是为了了解幼儿在以上两个环节中对作品的理解情况,同时让幼儿主动的参与到活动当中,打破以往“教师教,幼儿学”的教育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5、分段欣赏乐曲。
(1)分别欣赏每段音乐的旋律。
(2)引导幼儿说出每段音乐的不同旋律及旋律变化。
(3)尝试用动作表现各种旋律变化及不同的音乐形象。
分段欣赏后教师的提问:
第一段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小木偶兵是怎样操练的?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第二段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小老鼠出来干什么?用动作怎么表现?
第三段的音乐和第几段的音乐是一样的?木偶兵会怎样来迎战?
第四段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战争的过程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动作来做出来。
(点评:“如何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活动中如何体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思想?”此部分教师用教学实践给予了我们很好的解答,如:听完第一段音乐,教师提问:小木偶兵是怎样操练的?”听完第三段音乐,教师提问:“木偶兵会怎样来迎战?”通过这些问题使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紧密结合。另外,为使动作既来源于幼儿,又能及时给予提炼指导,教师采用了放手让幼儿创编共同商讨确定的方法,既满足了幼儿创造表达的目的,又达到了教学目标。)
6、完整听音乐分角色表演。
(点评:此环节教师运用“情境表演法”让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搭建了一个表现的平台,使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感受有了进一步的升华。;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同时也为教师评价幼儿提供了契机。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幼儿情绪高涨,其乐融融,使活动在高潮中结束。)
附:
1、故事提示:
有一天一个木偶兵吹起了小喇叭,号召玩具橱里的木偶兵和他一起出来操练,他们昂首挺胸可神气了。突然,老鼠王带领他的老鼠兵出洞捣乱,他们东瞧瞧西看看,非常可恶。木偶兵决不能让老鼠兵来捣乱,于是加紧操练,决定把老鼠赶跑。于是,木偶兵和老鼠兵的战争开始了,一会木偶兵占了上峰,但是一会老鼠兵又占了上峰。最终木偶兵团结一致,打败了老鼠兵,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教学反思: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往往比幼儿获取单纯的知识有益的多,这些能力、情感与态度对幼儿是终身有益。
7.《玩偶大本营》教学设计 篇七
关键词:快乐大本营,主持人,快乐家族,主持素养
《快乐大本营》自1997年开播以来, 主持人经过了多次调整和变动。1997年开播时, 由李湘和李兵一女一男两人主持;1998年海波加入, 但在工作8个月后离开, 之后何炅加入;1999年, 李维嘉加入, 开创了两男加一女的主持模式;2000年, 谢娜主持一段时间之后离开, 2002年再次回到快乐大本营, 2005年7月离开, 10月再次回到舞台;2004年, 李湘离开;2006年, 杜海涛、吴昕加入, “快乐家族”五人主持人群模式建立。自开播以来, 《快乐大本营》一直占据着中国综艺娱乐节目领头羊的地位, 引领中国综艺娱乐节目发展潮流, 接受着一批又一批, 一个年代又一个年代的观众的审视和欣赏, 成为中国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的标志。能够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 《快乐大本营》的当家主持们功不可没。
1 功力深厚, 个性突出的个人主持魅力
综艺娱乐类节目主持人必须要有较高的知名度、良好的调节气氛的能力、自我临场发挥的能力和活泼幽默的主持风格, 只有这样才能受到观众喜爱, 将节目的娱乐性数倍放大, 增强节目的娱乐化效果。锻炼至今, 《快乐大本营》中的每一位主持人都功力深厚, 具备上述“娱乐”能力, 而且具有明确的角色定位, 每位主持人的个性表现也魅力四射。
何炅是《快乐大本营》中年龄最大、资历最深的主持人, 在节目中非常睿智和幽默, 是场上的导演和领导者, 是“快乐家族”中的核心和灵魂人物, 控制着整个节目的发展节奏和环节串联, 把握着节目的主旋律。每当其他主持人和嘉宾离题过远或发挥过度时, 就会用巧妙幽默的语言和方式把话题和活动成功引回主题。
谢娜在节目中塑造了一个多元、真实、接地气的形象。善于搞怪和烘热气氛, 积极配合何炅完成每一期的节目。在“快乐家族”中始终扮演着大姐大的角色, 用夸张的表演、诙谐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动作给观众带去很多欢乐, 也成为“快乐家族”中“槽点”最多的一位主持人, 让人印象深刻。
李维嘉在很早就加入了《快乐大本营》的主持, 做过《快乐大本营》的外景主持人。在“快乐家族”建立之后成为一名优秀的配角主持人, 他不仅能够完美地接住何炅抖的包袱, 而且可以制造出新的笑点, 与何炅一同完成节目串联工作。
杜海涛和吴昕是年轻主持人的代表, 深受年轻观众的喜爱, 为节目增添了许多青春和活力。杜海涛经常成为被调侃的对象, 同时也善于自嘲为节目增加笑点, 看似呆傻的肢体动作和含义不清的语言也经常为节目增添喜剧色彩。吴昕就像邻家妹妹, 镜头和语言不多, 但是留给观众甜美可爱的形象。2006年刚加入“快乐家族”时, 她似乎与《快乐大本营》格格不入, 主持时不够放松, 模仿时羞于表演, 而现在与其他主持人、嘉宾的配合表演常常使人忍俊不禁。虽然杜海涛和吴昕在节目中主持作用较小, 但都是“快乐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五位主持人分工有序, 个性鲜明, 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受众的需求, “快乐家族”的快乐形象也与《快乐大本营》的娱乐风格完美结合在了一起, 大大增强了节目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在新版《快乐大本营》主持中, 为了增强节目的可看性和戏剧性, 给主持人和嘉宾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营造轻松愉快的节目环境, 不允许主持人依靠编导事先制作的台本、串词等照本宣科进行主持, 只允许携带有提示节目进程的小卡片。主持时的语言组织、应急应变全部依靠主持人的临场发挥, 要求主持人有较高的主持功力。
2 共同塑造, 默契配合的主持人群构建
主持人群模式成为中国综艺娱乐节目主持的一种新模式, 顺应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的趋势, 满足综艺娱乐节目主持的需要。主持人群模式有利于每位主持人相互独立分工明确, 有较大的自由发挥余地, 也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塑造, 产生巨大的娱乐效果。
“快乐家族”里的五位主持人好像共同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 和谐默契。何炅学识丰富, 主持风格阳光幽默, 主持思路严谨清晰;谢娜经验丰富, 主持风格搞怪奇特;李维嘉沉着冷静, 主持风格风趣体贴;杜海涛憨厚可爱, 主持风格诙谐有趣;吴昕清新可人, 主持风格呆萌青春。在多年的锻炼磨合中, “快乐家族”通过差异互补和团队协作, 成为一个越来越受欢迎的主持人团队, 呈现出多元、精良和高端的主持样式, 主持人模式在《快乐大本营》节目中的探索和应用获得了成功。
为了防止主持人青黄不接, 推动主持人建设发展, 湖南卫视推行老主持人带新主持人, 共同完成节目录制。2006年, 吴昕和杜海涛一起进人《快乐大本营》主持节目, 《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群模式帮助他们提高了人气, 积累了主持经验, 为他们有朝一日能够自己独立主持节目打下了坚实基础。
3 匠心独运, 新颖特别的主持造型
新颖时尚, 青春活泼是《快乐大本营》中主持人外形塑造的主要风格元素。新版《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造型着装, 衣饰款式增添了许多新的创意和想法, 赢得青少年受众的喜爱, 也更好地表现了幽默娱乐的节目风格, 尤其在节目的开场舞中, 青春活泼的着装配合着轻松愉快的音乐舞蹈和靓丽温暖的灯光特效, 总是让人眼前一亮, 吸睛夺目。
新版《快乐大本营》中五位主持人的着装突破了以往男生小外套、女生小礼服的局限, 大胆融入了嬉皮士、牛仔风、学生服及波西米亚等流行元素, 个别部位进行了夸张化设计, 总体上又呈现出活力和健康。
除了整体风格的统一与协调, 造型师在形象设计上突出了每位主持人的不同性格特点。为了展现吴昕的青春可爱, 就增加了许多学生风的配饰, 如胸前的娃娃徽标, 胳膊上的学生系带等, 为了展现谢娜的古灵精怪, 就在谢娜的胸前戴上一朵巨大而鲜艳的胸花, 在裙摆制作亮眼的翅膀等。从主持造型上突显主持人的主持风格, 使他们一上台就营造轻松娱乐的现场气氛。
4 幽默诙谐, 轻松愉快的主持风格
幽默作为一种复杂而多彩的语言和文化现象, 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快乐大本营》将这种艺术形象巧妙地融入节目中, 深受观众的喜爱。
新版《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主持风格更加幽默洒脱, 不饰雕琢。节目在对主持人语言的剪辑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生态, 主持人出现失误也毫不遮掩, 反之, 每一个小小的失误往往会被放大, 然后被其他四位主持人和嘉宾“嘲笑”一番, 经常使观众们笑成一片, 失误变成了笑料, 《快乐大本营》的娱乐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善于使用幽默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含义。例如, 2013年的一期节目里, 主持人谢娜:“别人说我耍大牌, 我又不知道大牌是什么意思, 所以我就买了一副大的扑克牌, 这样我就可以和我的兄弟姐妹一起耍大牌, 你飞一张出去就去耍大牌了。”“耍大牌”本意是说明星人物自以为了不起, 轻视他人, 有高傲自大的意思。而谢娜把它变相解释为玩一副大的扑克牌。这段话语的字面意义和语用意义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 从而引发了极强的幽默效果, 让人捧腹大笑。同时, 对某些人认为谢娜摆架子这一说法进行了辛辣的批判。
幽默诙谐的现场气氛是最打动人最轻松舒服的, “快乐家族”的主持风格幽默诙谐, 轻松愉快, 大大增强了节目的娱乐性。
5 以人为本, “平民”趋势的主持内涵
人文关怀, 就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 也是一种文明的品质。《快乐大本营》坚持以人文本和“平民”趋势, 不断提升节目内涵。
《快乐大本营》的制作团队一直保持着对节目意见的密切关注, 对忠实粉丝进行抽样调查, 以此来确定嘉宾人选和节目选题、游戏环节, 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在《快乐大本营》的游戏环节中, 每当有危险操作和危险实验时, 观众总会看到“请勿模仿、小心安全”的提示, 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 高度凝结了制作团队对受众的关切之情, 饱含人文关怀。
《快乐大本营》从不将主持人“神话”“完美化”。《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努力将主持人最本色的一面呈现给观众, 对每位主持人的缺点不加掩饰。如杜海涛的小眼睛, 何炅的矮个子, 在节目中就曾多次被放大并调侃, 就像我们身边的朋友一样可观可感。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主持人也一样, 与其刻意地为主持人打造虚华的外衣, 不如将他们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观众, 让观众更多地感受到主持人的真诚与可爱, 无形中拉近了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主持人不仅在舞台上带领大家娱乐, 同时引导大家如何玩, 使观众成为主角, 成为快乐的源泉。“快乐家族”的亲切朋友形象和游戏娱乐引导者的角色定位深入人心。
6 认真负责, 沟通互信的主持态度
在《快乐大本营》的舞台上, 主持人要做的工作非常多, 既要当好主持人控制全场节奏, 又要和明星嘉宾一起互动, 一起演绎烘热气氛, 这要求主持人必须极度负责, 与编导和每期的嘉宾明星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
主持人与明星嘉宾的表演已经成为节目内容成功的一部分, 也吸引了一大批观众的眼球, 引发无数观众的笑声, 如果节目录制之前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很难达到默契配合和娱乐效果。
《快乐大本营》每期节目都会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围绕预定的主题进行各个环节的策划和设计, 使各个环节之间不脱离主题, 对每个环节进行恰到好处的过渡。这些环节和过渡都要经过主持人、编导、明星嘉宾的再三沟通, 反复确定, 力保节目效果最大化。
7 台上台下, 对主持人多重营销包装
《快乐大本营》节目组对主持人进行了明星化多角度的包装。在节目里, 他们是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在节目外, 他们是全方位发展的明星, 他们在一起拍过电影《嘻游记》《快乐到家》, 出过专辑《快乐你懂的》, 演过电视剧《美女不坏》, 编排过话剧《暗恋桃花源》, 拍过个人和集体的写真集, 为《虹猫蓝兔火凤凰》配过音, 积极参加各种商业活动和舞台表演, 不仅增加了五人的个体价值知名度, 也为《快乐大本营》节目进行了广泛宣传, 还提高了“快乐家族”这一品牌形象的影响力。
为了提高宣传营销效果, 《快乐大本营》的官方微博经常@五位主持人和节目嘉宾进行互动, 利用明星效应来扩大影响力。《快乐大本营》的官方微博只有912万的粉丝数量, 但五位主持人的粉丝数量惊人, 何炅7 441万, 谢娜7923万, 李维嘉2 442万, 杜海涛2 878万, 吴昕1 847万, 甚至连节目里的黑衣人小方都有200万粉丝, 而来参加节目的很多明星嘉宾的微博粉丝数量也达到千万。五位主持人和参加节目的明星嘉宾成为微博上的意见领袖, 他们发布的信息或被他们转发的信息都引起了大量粉丝的转发和评论, 大大增强了“快乐家族”的影响力。
在《快乐大本营》节目的制作过程中, 其制作团队从青少年的收视心理出发, 根据青少年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来设计节目内容, 主持人的主持样式符合青少年对节目主持的心理预期, 不仅使节目吸引了青少年的关注, 而且使主持人形象深入他们的潜意识, 成为他们所喜爱追捧的榜样。
观众不会永远只喜欢一个电视节目, 但观众会永远追求快乐;观众不会永远只跟随一种综艺娱乐, 但观众会永远紧跟潮流。《快乐大本营》在各个方面一直在转型进步, 一直在创新改革。主持人从开办之初的两人, 发展到如今全国首创的主持人群“快乐家族”, 一直在舞台上为《快乐大本营》这棵常青树增彩发光。节目主持人参与节目制作, 以新鲜的题材、多样的形式、清新的风格、新奇的内容俘获了大批观众。同时, 在主持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 引领观众走向一个崭新的视听空间。
参考文献
[1]黄美霞.《快乐大本营》生存战略及同业启示[J].现代视听, 2015 (4) .
[2]吕佳宁.内外兼修创新为王——《快乐大本营》为何“快乐”长久[J].新闻与写作, 2014 (9) .
[3]蒋丽芬.新版《快乐大本营》主持人的风格与角色定位[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9) .
[4]杨洁.主持群中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以《快乐大本营》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