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

2024-09-26

高等医学(共12篇)

1.高等医学 篇一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网站-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分数线我校进行远程网上录取。按国家招生政策、原则及程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对进档考生,按照考生志愿,由高分到低分依次进行录取。对考试相关科目的成绩,一般不做具体要求。对考生健康状

况除护理专业有身高要求外,其它以高考体检为准。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重点专业: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全景地图: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历年分数线: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报考指南: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计划: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气校友: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2.高等医学 篇二

一、时代呼唤人文精神

在中国,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贲彖》:“文明以至, 人文也。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唐代孔颖达对之作注道:“圣人观察人文, 则诗书礼乐之谓, 当法此教而成天下也。”可见, 中国古代的人文思想就其内容是指诗书礼乐等教化人的学科, 是与自然科学相对的社会科学。就其目的而言, 文明以至人文, 以化成天下, 与《大学》所述的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论是一致的。就其价值观而言, “人文”是满足一定社会统治阶级达到“文明”的需要及个体修身需要的工具。人文精神是与科学精神相对应, 是人类在对自身的认识、自身的发展、自身的完善和自身的需要过程中形成的, 并规范、指导和约束着人类自身的各种活动。它体现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尺度的原则, 是在肯定理性作用的前提下, 重视人的精神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在中国古代, 医学被称为“仁术”, 体现了“济世救人、仁爱为怀”的人文精神。宋代医者林逋的《省心录》、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唐慎微的《证类本草》、窦材的《扁鹊心书》以及史堪的《史载之方》等医书中充斥着尊重生命、讲究仁爱和救死扶伤等人文精神要义。他们的著作与实践行动为医学教育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素材, 形成了我国传统的医学人文精神:尊重生命, 仁爱为怀, 注重人的整体性, 注重药物调理人的身心, 关心人和社会及其周边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二、医学院校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一)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高等医学院校应从“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人文”、“重做事轻做人”的传统观念中突破;应意识到人文素质是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中最根本, 也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只有重视了人文素质的高等教育, 才能使教育中的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得以平衡, 从而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高级人才。当前, 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课程主要由专门的人文教师来担任, 然而专门的人文教师不能将自己所讲授的人文知识与医学知识相融合, 难以让人文教育对专业教育产生影响。同时, 专业老师又认为只要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就是对学生负责, 几乎不会与学生共同探讨和本专业课程相关的伦理、道德、法律等人文社会方面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学校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 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割裂的局面。所以, 目前高校面临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转变人文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观念, 让他们在各学科教学中相互渗透, 进行融合教学, 打破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割裂的局面。

(二) 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不合理

各医学院校开设的人文课程类型较单一, 门类稀少, 与专业学科相比, 人文课程的安排不严密, 随意性较大, 课时常常不足, 教学质量得不到有力保证。关于人文课程的设置, 各个医学院校均或多或少凸显出一些问题:一是, 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在人文课程设置上缺少统一规划、通盘考虑。一些医学院校除了将国家规定的“政治思想理论课”设置为必修课外, 很少将其他人文课程设为必修课, 一些医学院校根据学校现有的课程直接改为人文必修课或选修课, 有些医学院校仅仅将人文课程作为选修课, 人文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二是, 人文选修课课量不足, 可选性偏低, 没有真正适合医学专业学生的课程, 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学生们纯粹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要求被迫选择一些课程, 这样完全背离了设置人文课程的初衷, 很难达到预想的人文教育目的。最后真正适合医学生人文素质课程的教材也很少, 一些老师就直接拿针对专业学生的教材来给医学生上课, 教学内容没有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方法与医学专业内容和医疗实践相互整合;教学过程中也主要是侧重理论的探讨, 而不是让学生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去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 许多医学院校还未形成规范、成熟的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核心课程模块。

(三)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当前, 大部分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由人文社科系或直接由马列教研室老师承担, 相对医学学科比较, 人文教育学科师资很薄弱, 而且学校对人文学科重视程度不够, 师资培训和科研投入明显不如医学类学科, 这就造成人文社科类教师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上参差不齐, 理想的、优秀的即具有医学知识又有丰富的人文知识的全能教师较少。另外, 一些医学院校对于人文教师的考核只是注重他们的科研能力, 省部级课题立项数量、文章和著作的发表数量, 在这些指标的驱使下, 人文教师忙于科学研究, 无心关注教学, 这极其不利于人文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此外, 我国医学人文学科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培养体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尤其是研究生培养。[1]

三、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实质性对接

(一)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过去的几年来, 教育的产业化虽然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但功利主义甚至教育商业化、市场化显然在传统的教育者看来已经背离了“树人”的教育初衷。教育质量下降、学生素质降低等现实问题不可忽视。因此在这一重要的改革时期, “首在立人”是教育之重, 正如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强调:“是故将生存两间, 角逐列国事务, 其首在立人, 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 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

培养医学生的伦理观。孔子认为伦理的最高境界是“仁”, 所谓“仁者, 爱人”, 即让人人相互关爱。“医乃仁术”是医学教育的价值定位, 其核心“仁”, 是医学道德思想体系中最完美、最高尚的人格境界。在《重刊本草衍义》中记载:“凡为医者, 须略通古今, 粗守仁义, 绝驰骛能所之心, 专博施救拔之意。如此则心识自明, 神物来相, 又何必戚戚沽名, 龊龊求利也”, 如此方能以“仁爱之心”对待患者, 能随时随地为患者考虑。在为病人诊治时要“性存温雅, 志必谦恭, 动须礼节, 举乃和柔, 无自妄尊, 不可矫饰”。[2]这样淡泊名利、不务浮华的仁爱胸怀, 才是真正尽善尽美的医学境界, 也正是当代医学生所缺乏的和急待修行的一种美德。

(二) 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我国在二十世纪末注意到了医学发展的弊端, 提出并进行了医学院与大学的合并, 其目的在于促进医学院人文精神的发展。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开始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并对医学生开设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行为科学等必修和选修课程, 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如今, 尽管各级医学院校开设了人文方面的课程, 也试图扩大此类课程的比重,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医学专业课学习和人文教育相脱节的情况。所以, 当务之急是必须改革教学中的弊病, 注重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与医学专业课程相结合, 使人文教育融于专业教育之中。一方面充分在专业课教学中注入人文关怀, 如在教学中播放名医传记和现代最新治疗方法, 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某些抽象的知识和对实际医学诊疗过程获得感性认识。还应该要求学生尽早的进入实践场地直接与病人进行交流, 从而真实地感受疾病带给人类的痛苦, 在实际体验中触动医学生重视生命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有意识地把传统的经典的文化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之中, 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而且还可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加修第二学位或辅修专业, 以满足其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渴求。这样不断渗透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潜移默化的领悟和践行人文精神。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及时明确学习动机,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也能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要求的健康观和生命观。此外, 还应重视毕业后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将向人类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 因此各医学院校应该高度重视, 划好引进人才计划和现任教师的培训计划, 大力投资建设高质量的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同时, 为了更好的激活人文教师的教学热情、激励人文教师的教学激情和激发人文教师的教学潜能充分发挥高校第一资源——教师资源的巨大作用。可以在医学院校建立两个机制:一是竞争机制。通过竞争实现人才的优胜劣汰。二是激励机制, 尊敬教师个性, 使教师可以充分实现自身价值。[3]对于教师也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自身的人文素养, 努力以自己的高尚人格、良好师德去熏陶、感染学生, 向学生传递和弘扬浓郁的人文精神, 帮助学生怡情养性、塑造人格。

(四) 建设具有浓厚人文环境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一所院校的精神、价值观、传统、校风和行为规范在内的精神总和。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大学人文教育课程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潜移默化的促进了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一、校园文化活动。高等医学院校可以把历代重要名医的重要医德思想、治学态度、生活方式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进行提炼形成人文素质教育教材, 配以历史名人书画墨迹、人物雕塑及纪念碑亭等人文景观,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学术活动、组织文化艺术节, 让学生参与进来, 融入进去, 自发的组织相关讨论会, 获得教师讲授难以培养出的兴趣和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科学追求的精神。

第二、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我国古代书院“借山光以悦人性, 假湖水以静心情”, 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净化心灵, 回归本我。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都赋予“人文”色彩, 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展现出时代精神和“大医精诚”的人文精神, 给学生的心灵一种高尚文化的熏陶。

世界一流大学必然要求有世界一流的大学校园文化。通过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的良好氛围, 通过潜移默化的‘空气养人’, 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品德情操和人文精神。[4]总的来说, 高等医学院校悠久而优秀的校园文化, 包括人文、教学和自然环境各方面的熏陶和教育, 对于提升当代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感悟人生的价值, 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建构当代医学生的自律性和自主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大庆.制约我国医学人文学科发展原因的探究[J].医学与哲学, 2001 (8) :12.

[2]宋·何大任.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A].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七四一册) [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51.

[3]周怡娟.广西高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1-03-01:44.

3.高等医学 篇三

关键词:康复专业 中医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214-01

中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及医疗实践中逐渐积累的经验总结。因其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的临床疗效,因此,中医学在医学高专康复专业设置为必修课程,其目标就是希望康复专业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脏腑、病因病机、中药、方劑、针灸等基本知识,接受传统医学熏陶,开拓临床思维、丰富诊疗手段。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康复专业中医学的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 康复专业的特点

康复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康复治疗技术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康复治疗专门技能,具备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从事康复治疗、健康促进、康复护理等工作的能力,成为康复领域内富有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

2 康复专业中医学课程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专科诊疗知识,了解中医学养身预防等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判断分析能力,充分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去诊察病情、识病辨证能力,从而为临床各科奠定理论基础,具有对基层群体进行健康、养生、疾病预防宣教的能力。

素质目标:具备慎独诚信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娴熟的专业技术素质,建立良好的人际情感和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操。

3 康复专业中医学教学体会

3.1 PBL教学模式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是基于现实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PBL医学教育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学生专题或具体病理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以“七情”章节为例:收集学生们熟悉的案例,他们在中学时学过《范进中举》这篇课文,可询问学生范进中举后出现何种状况?后来又是如何变化的?学生答曰中举后狂喜过度导致癫狂,后来老丈人一巴掌将其打清醒。以学生们熟悉的案例将其注意力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继续给出问题,《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何终日抑郁而致肺痨?《三国演义》中周瑜为何被诸葛亮三气而吐血身亡?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引出中医基础知识中“七情”的相关概念及致病特点。学生兴趣很浓,教师可以再次深入询问生活中哪些疾病多与情志有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在课堂进行全班讨论,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人发言,阐述小组讨论的结果,接受提问,回答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用学过的西医知识解释相关问题,可以提出质疑甚至反对意见。最后由老师总结巩固知识要点。PBL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对所学知识以分析评价、质疑问难,形成探索性、批判性思维,有利于中医知识的掌握。

3.2 丰富教学手段

中医学中有许多知识比较抽象、难懂,例如阴阳五行学说中五行生克的规律、阴阳消长的规律,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领会其内涵。如充分利用Powerpoint等制作课件、嵌入flash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加以展示,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有机组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生动化、形象化,学生一目了然,便于掌握。在讲授腧穴取穴法、针刺手法、灸法、推拿手法等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逻辑思维,又能增强记忆效果。在讲授望诊时尤其是舌诊,比较相近的舌色、舌苔如红、绛、紫,舌苔的腐、腻、滑等表象,如果仅凭语言叙述很难让学生领会,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不仅可以增强效果,而且令学生印象深刻。

3.3 加强传统文化熏陶

中医学的发生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联的,在讲授中医学课程时适当联系传统文化、历史知识和生活常识,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中国绵延几千年的中医学,在漫长的萌芽、成长、成熟、繁荣中,形成了自身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念,从耳熟能详的“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到“医乃仁术”等至理名言,都表明医者要有高尚的医德。我们提倡学生除了认真钻研本学科课程之外,也要博览医古文和中国医学史等书籍,教育学生学习历代名医宽厚的文史哲知识功底和高尚的医德风范,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加强德育教育[1]。

3.4 理论课与实训课相融

大多数康复专业的学生对中医学中的针刺手法、灸法、推拿手法等都很感兴趣,但由于中医学教学存在课时少、内容多、实训课时有限等问题,因此,不能使学生充分地掌握这些常用技能。根据存在问题我们教研室对中医学教学作了一些改革尝试,在理论课上有针对性的进行针刺示范、灸法示范和推拿手法练习,重在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将理论课与实训课相融,达到理论保证实训,实训促进理论的效果。

3.5 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中医学虽然是传统医学,但在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绽放出耀眼光芒。为了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我们固定每周四下午进行教研活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商讨教法及教学问题、示范教学、章节说课、协调理论教学与临床带教活动、检查教学计划执行情况。通过一系列教研活动,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4.高等医学 篇四

1.单一的教学模式,降低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进行科研研究的能力。但是现在高等院校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受到了课程安排和实验条件的限制,非常缺乏在实验方面的操作和研究,在加上陈旧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很难认识到医学和物理学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这样非常不利于医学院校的学生对物理的求知欲和兴趣。

2.实验设备落后,达不到实验效果

现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都是模仿的工科院校的物理实验体系,没有体现出医学物理实验的特殊性,多是注重理论讲解,忽视实用意义的验证性实验模式,和医学生之后所学的专业课程没有很大的`关联性。比如CT,核磁共振成像、隧道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很多科技在医学临床上都有很广泛的使用,但是在医学物理实验中都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进程。

二、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

1.认识到医学物理实验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对医学物理实验的兴趣,老师可以向学生说明物理和医学存在的必然联系。比如,光学和影像专业的联系、流体力学与检验专业的联系、以及原子物理和药学专业的联系等。在向学生讲述理论定理的时候,可以介绍理论的来源,使用怎样的方法能够对理论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并向学生介绍我们院校能够进行这个实验的仪器设备。在进行实验之前就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2.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形式

对传统医学物理实验内容进行改革加强实验内容和医学方面的联系。比如进行液体粘滞系数测定实验时,传统的实验是采用泊肃叶定律原理,利用比较法测量酒精或是水的粘滞系数,这样的单纯测量的实验内容显得十分单调,而且和医学缺少联系。所以可以在水中添加一些红色的颜料和甘油,看起来像粘滞性的血液,在结合临床诊断中关于人体血液的粘滞性的问题,可以丰富实验内容,让实验课程内容设计上显得非常饱满。再比如进行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实验,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和人体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调节表面张力系数的适应性变化进行联系,提升实验整体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对开设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学生在进行综合性实验时,能够让学生从实验准备到实验操作和实验观察再到最后的实验分析总结,每一个实验环节都能让学生亲自感受,并通过实验体会到实验教学对之后专业实践和科技发展的作用,很好的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观察事物变化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设计实验,需要学生独立的查找资料、设计对应的实验方案,制定合理的实验步骤,选择自己需要的仪器设备,并完成最后的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的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了,在实验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滋生抵触心理。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预习实验内容,并撰写预习实验报告,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预习后设计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表达出来,然后老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的随机抽查,让学生有一种学习的紧迫感。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主体,老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遇到学生的不规范操作进行指导,之后将学生实验中出现较多的问题进行全班示范。尽量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完成后进行讨论。院校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将实验室开放使用一天,老师进行值班,学生课后发现不懂的问题,可以重新进行实验操作,还可以尝试提前进行教学内容上的实验操作,但是需要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5.完善实验考核体系

对于学生的实验考核一般包含三个部分,第一是学生学的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主要检查预习报告是否有抄袭书本和是否就有总结性。检查实验报告数据处理是否准确合理。第二就是在物理实验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这个尤为重要,能够看出学生的真实表现。第三就是期末实验操作测试,检验学生效果。结合这三个部分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

结束语:总而言之,高等院校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改革过程是系统长远的工程,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教育经验,更新教学理念,拓展专业文化知识,掌握和了解最新的医学信息,懂得将物理知识和医学课程实现有效的结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高校医学物理实验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孙蕊,赵强. 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探讨[J]. 物理通报,,09:29-30.

[2]王光昶,张建炜,张婷,周继芳,刘玉红,陈涛. 加强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条件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2,06:3834-3836.

5.医学高等专科期末复习题 篇五

答:抗菌谱①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强,对G菌作用弱,②对繁殖期细菌有作用,对静止期细菌无作用,对静止期细菌无作用,③对敏感菌有杀灭作用。用途:主要作为敏感菌感染的首选药,①革兰阳性菌球菌感染。②革兰阳性菌杆菌感染③革兰阳性菌球菌所致的感染④各种螺旋体感染⑤放线菌病 不良反应:①过敏反应,②青霉素脑病,③赫氏反应,④其他,肌注可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硬结。青霉素钾盐大剂量静脉给药可引起高钾血症、甚至心律失常,故静注速度不可过快。

15、试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防治措施

答:一问二试三观察四治疗。①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局部用药及饥饿时用药。②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③做皮试过敏试验。④应临用前配制。⑤注射青霉素后必须观察20—30分钟后方可离去。⑥用药前应准备好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和抢救设备。

1、阿托品有哪些临床用途?

答:(1)解除平滑肌痉挛,胃肠绞痛,膀胱刺激症,胆绞痛和肾绞痛(胆肾绞痛常与镇痛药哌替啶合用)(2)抑制腺体分泌:①全身麻醉前给药②严重盗汗和流yan症,(3)眼科:①红魔界桩,②三通检查眼底,③验光配镜。(4)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房堵塞IⅡ度房室传导堵塞(5)感染性休克:爆发型流脑中毒性菌痢中青性肺炎等所致的休克。(6)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2、阿托品有哪些药理作用?

答:(1)解除平滑肌痉挛:松弛多种平滑肌,对痉挛的平滑肌松弛作用较显著。胃肠>膀胱>胆管输尿管支气管。(2)抑制腺体分泌:唾液腺汗腺>呼吸道腺>胃腺。(3)眼:①散瞳:阻断虹膜括约肌M受体。②眼内压升高:散瞳虹膜退向四周边缘,前房角间隙变窄阻碍房水回流。③调节麻痹:睫状肌松弛拉近悬韧带,使晶状体变扁平,屈光度降低,以致视近物模糊,视远物清楚。(4)心血管系统①心率增加和传导加速:阻断M受体,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②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可能与阻断α受体有关。(5)中枢N系统:①较大剂量(1~2mg)可轻度兴奋延髓和大脑。②中毒剂量(>10mg)由兴奋转入抑制(昏迷等)。

3、试述安定的作用和用途

答:(1)抗焦虑:在小于镇静的剂量即可产生明显的抗焦虑作用,是质量焦虑症的首选药。(2)镇静催眠:用于①麻醉前用药,②失眠:现已取代巴比妥类成为首选的催眠药,对焦虑性失眠疗效尤佳。(3)抗惊厥抗癫痫:抗惊厥作用强,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惊厥,安定静注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4)中枢性肌松:用于缓解中枢疾病所致的肌强直,也可用于局部病变引起的肌肉痉挛。

4、试述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答:(1)中枢作用:①抗精神病作用:用药后幻觉妄想症状消失,情绪安定,理智回复,用于精神分裂症。②镇吐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除晕动病例外)都有效果。③影响体温调节:用药后体温随环境温度而升降,用于低温麻痹与冬眠疗法。④加强中枢抑制药作用,合用时应减量。

(2)植物N系统作用:阻断αM受体,主要引起月牙下降,口干等副作用。(3)内分泌系统作用:致催乳素分泌增加引起泌乳,促性腺激素生长素,促肾上腺皮激素分泌减少。

5、简述吗啡用于心源性哮喘的机制

答:(1)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2)镇静作用:消除不良情绪,减轻心脏负荷。(3)降低中枢对比的敏感性,缓解急促表浅的呼吸。

6、试述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答:(1)胃肠道反应,常见上腹不适,恶心,严重可致胃溃疡或胃出血。(2)凝血障碍,可使出血时间延长,(3)变态反应,荨麻疹和哮喘最常见,(4)水杨酸反应,每天5g以上,可致恶心目眩耳鸣等。(5)肝肾损害,表现肝细胞坏死转氨酶升高蛋白尿等。

13、列举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答:(1)胰岛素增敏药罗格列酮(2)磺酰脲类第一代氯磺丙脲 第二代格列苯脲(优降糖)现多用二代。(3)双胍类二甲双胍(甲福明)苯乙双胍(4)双一葡萄糖苷酶抑制药阿卡波糖(拜糖平)(5)餐时血糖调剂 瑞格列奈(诺和龙)。简答题

临床上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哪几类原因?

答:1.坏死性物质的吸收。2.变态反应。3.内分泌代谢性疾病。4.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5.皮肤散热减少。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5、呼吸困难的病因有哪些?其中主要是哪些系统的疾病?

答:病因有①呼吸系统疾病(器官堵塞 肺疾病 胸廓疾病 神经肌肉疾病 膈肌运动障碍等)②心血管系统疾病。③中毒性疾病(理化因素或新陈代谢障碍)④血液系统疾病。⑤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主要病因为: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6.请描述心绞痛的临床特点?

特点:心绞痛多在心前区与胸骨后或剑突下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与小指,亦可放射左颈部与面颊部。呈绞窄性并有重压窒息感,发作时间短暂,常在劳累体力活动,精神紧张时诱发,休息含服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脂可缓解。12简述肺实变的体征。

答:视患侧呼吸运动下降。触语颤增强,呼吸运动下降,胸膜摩擦感。叩:浊音。听肺泡呼吸音减弱,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或混合呼吸音湿性火音胸膜摩擦音听觉语音增强。

13、心脏震颤是怎样产生的?又和临床意义?

答:心脏震颤是由于血流经狭窄的瓣膜口或关闭不全或异常通道流至较宽广的部位产生漩涡,使瓣膜,心壁或血管壁产生振动传至胸壁所致。如触及震颤则可肯定心脏有器质性病变常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脏瓣膜狭窄病变。

14、写出心脏各瓣膜听诊区名称及部位、答:(1)二尖瓣听诊区 位于心尖部。(2)肺动脉膜听诊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3)主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又缘第2肋间。(4)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5)三尖瓣听诊区,胸骨体下端左缘。

15、简述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

答:机制如下:(1)血流加速:见于剧烈运动后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2)血液粘稠度降低:见于中、重度贫血。(3)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见于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4)异常通道:见于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5)心脏内漂浮物:见于乳头肌或腱索

断裂。(6)血管腔扩大或狭窄:见于主动脉缩窄,缩窄性大动脉炎,肾动脉狭窄等。

16、典型二尖瓣狭窄患者,视、触、叩、听诊有哪些异常体征?

答:视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左移。触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叩心浊音区呈梨形。听心尖部听到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可有S1亢进,开瓣音。P2亢进核分裂Graham—Steell杂音。

1、试述水肿的类型及临床意义?

答:(1)全身性水肿:包括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及其他。见于①心力衰竭 ②肾脏疾病 ③肝硬化 ④重症营养不良 ⑤其他,黏液性水肿(指压凹陷不明显);经前期紧张综合症征水肿;药物性水肿。特发性水肿。(2)局部性水肿 见于:①局部炎症②局部静脉回流受阻。③局部淋巴回流受阻。④血管神经性水肿。

2、试述语音震颤增强或减弱的临床意义。

6.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几时开学 篇六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几时开学

您输入的内容将会在您成功登录之后自动发表。

您可能会感兴趣等您来回答健康女性网提供的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几时开学可能引用了某些网站的部分内容,如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管理员,感谢你的支持!本站所有内容,只是大体描述,因无法全面了解患者的详细病情,上面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的检查、诊疗、用药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再次感谢你的支持!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个别诊断、用药和使用的根据。本网站致力于提供正确、完整的健康资讯,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本站所提供的任何医药资讯,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7.医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设计 篇七

1 学员的组成及其数学基础

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员共212人, 来自十几个不同省 (市) 。据了解, 该队学员数学成绩较好 (见表1) , 多数喜欢学习数学;学员干部管理较严格, 能及时与教研室交流沟通, 敦促学员学习。

注:满分150分, 平均分113.71, 标准差14.77

通过表1可以看出, 有80名 (占37.74%) 学员的数学成绩≥120分, 还有部分学员的成绩在及格线上, 16人不及格。因此, 多数学员具备较好的数学基础, 具备学习本课程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但少部分学员的数学基础较差, 需要教员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

2 学员的数学知识结构、学习心理、认知水平与学习特点

2.1 学员的数学知识结构

该队学员数学基础比往届学员略有下降, 需要更多补充和拓展。他们已经掌握了初等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极限和导数的直观定义、简单的求极限、导数的方法。但仅限于简单理解, 对于概念的产生、性质的推理等过程掌握不够。从高考数学成绩来看, 大多数学员已具有了较扎实的函数 (微积分的研究对象) 基础, 已经初步形成了空间观念 (多元函数的学习基础) 。但是本届学员中学阶段的数学应用局限于应用题的求解, 其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够。因此, 该队学员已经具备或基本具备学习医学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 只是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数学在医学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

2.2 学员的数学学习心理

数学有别于其他学科, 具有逻辑性强、抽象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 因此, 学员既喜欢数学, 又难以学好数学[1]。他们期望学习有用的数学, 以锻炼数学的逻辑思维和应用数学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中学以来, 学员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明确, 他们认为, 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是应对各种考试, 有些学员甚至产生厌烦或畏难情绪。大部分学员渴望弄清学习数学的益处, 他们希望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 更想了解数学在解决医学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

2.3 学员的数学认知水平与学习特点

该年龄段的学员已具备较强的数学认知水平和逻辑分析能力, 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探索能力。多数男学员喜欢逻辑思维较强的专业, 多数女学员喜欢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2]。但是, 对所有学员而言, 其学习数学的心理顺序同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一致, 即按照现实问题—数学概念—数学性质—数学原理—问题解决的过程, 也就是说, 学员的数学认知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

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模式主要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反复练习, 学习内容少, 学习速度慢。但医学高等数学课程知识面广, 知识点多, 知识结构复杂, 教学内容多, 教学进度快, 需要学员改进学习方法, 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自主探索。

3 教学条件需求分析

按照医学高等数学的课程标准, 将其安排在入学第1学期, 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发展, 为医用物理学、医学化学、医学统计学和部分医学基础课的学习以及将来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工作储备必需的数学知识, 并培养学员数学逻辑思维、基本计算和数学应用等能力。

目前, 医学高等数学的教材众多, 我们选用教育部规划教材 (由张选群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 在教学设计中, 安排了部分数学建模软件MATLAB的应用介绍。

3.1 教学条件需求

由于学员人数较多, 需要1间较大的多媒体教室, 并有较宽大的黑板;需要一定数量的计算机, 并安装MATLAB软件。

3.2 存在问题

(1) 部分学员认为教材中数学习题量不大; (2) 教材中的部分习题难度较大; (3) 教材存在一定的印刷错误; (4) 学员人数较多, 计算机数量不够, 难以统一安排上机, 上机实训比较困难; (5) 教学班级较大, 人数多, 对学员的了解和平时成绩的掌握比较困难。

3.3 解决方案

针对存在的5个问题, 可采取以下措施:充分利用试题库和网络课程;本学期设计10课时的习题课和一次期中考试, 以便学员对所学内容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利用专门时间纠正教材印刷错误;开放数学教研室、数学实验室, 让学员课后上机操作;通过习题课和期中考试使教员能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

3.4 教学实施方案

本课程总计50学时, 其中微积分44学时, 线性代数基础6学时。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以讲授法和练习法为主, 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设计, 形成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但对数学推理和分析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还应结合板书演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首先, 教员应对教材内容作适当整合, 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做好每一次课的重、难点分析。其次,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 尽量以实际问题 (或复习) —数学问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归纳总结的思路进行, 若与实际问题联系困难, 则从复习旧知识入手, 引入实际问题, 但是复习的旧知识应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直接联系, 能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再次, 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 除尽量以医学实际问题引入外, 还应适当降低形式化要求, 尽量讲清概念的来龙去脉, 讲清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最后, 加强数学在医学中应用的教学强度, 尽量增加对医学数学建模问题的讲解。

4 教学实施

4.1 教员的准备

4.1.1 知识准备: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解题技巧和MATLAB应用

医学高等数学的知识并不是很难, 只是教材中的思考题及部分习题较难, 首先, 教员应充分熟悉教材, 构建本课程的知识结构, 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技巧。其次, 教员应掌握数学软件MATLAB的基本命令、格式和基本操作。再次, 教员应掌握医学高等数学在工作中的基本应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 本课程实施时对教材有较大的改动, 要求教员能将这些知识整合, 理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重要的是, 教员要了解学员现有的数学知识储备情况。

鉴于该队学员的数学高考成绩较好,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较高, 教员只有具备较强的解题能力、丰富的数学知识、熟练的MATLAB应用能力, 才能解决学员提出的问题。

4.1.2 教学准备: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该队学员人数较多, 要求教员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较好的教学技巧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 该队大部分学员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会提出一些新问题, 需要教员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对于习题课和讲授课, 教员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让学员一直处于良好的、有强烈学习愿望的状态中。

4.1.3 心理准备:学员的数学基础差异

该队学员组成结构比较复杂, 教员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首先, 学员来自于不同省 (市) , 各省 (市) 的中学数学教学内容有较大差异, 而这些差异只有在授课时才能真正发现。其次, 学员的数学基础差异较大, 可能会出现一部分学员已完全听懂, 而另一部分学员却完全不懂的情况。最后, 可能会出现一部分学员觉得教学进度不够快、知识点不够多、练习难度不够大的现象。

4.2 教学策略设计

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应有不同的教学策略, 即根据该课程的课程标准, 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一方面, 医学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应采用适合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 该队学员不同数学基础也要求教员制定更加适合教员的教学和学员学习的策略。

4.2.1 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

本课程的学习时间约3个月, 各时间段的学习内容既相互联系, 又相对独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既有以知识单元划分的阶段性短期目标, 又有贯穿整个课程的整体性长远目标, 而每一个短期目标均服务于长远目标, 二者呈现于课程标准中。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是否实现的检验方式为: (1) 课堂练习; (2) 单元测验; (3) 期中考试; (4) 期末考试。

4.2.2 教材内容和数学应用相整合

教材内容对数学的知识结构有系统阐述, 但对数学应用部分的阐述较少, 且对实际问题做了过多假设和修饰, 因此,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我们将教材内容、数学教学软件和医学应用进行优化整合, 减少过多、过难的理论推导, 强调数学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的学习, 培养学员的逻辑推理和创新能力;增强用计算机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 将前沿科学和交叉科学的成果引入课堂;强化数学与医学相结合的教学案例, 用现代数学建模思想解决生命科学中的实际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1) 以教材的知识框架为根本。教材是学员学习的蓝本, 是学员课外自主学习的依据。但是教材内容覆盖面广, 包含了微积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3部分内容, 而只有50课时, 因此, 如何在保留教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整合, 是教好、学好数学的前提。我们的做法是提炼教材的知识框架, 选择微积分的基础部分、线性代数的入门基础, 适当增加了一些更适合学员学习的例题和练习。教材知识的选取和学时安排在课程标准中已有完整表述。

(2) 适当引入MATLAB软件, 以提高运算速度, 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对复杂的计算, 如求极限、求复杂的不定积分、定积分、微分方程等内容, 适当加入MATLAB软件介绍。

(3) 创设原始的医学问题情境。数学概念的引入、数学概念的应用、数学原理的应用都应与医学应用紧密结合。如导数在人口相对变化率和药物浓度变化率方面的应用, 定积分在心脏排血量和人体白血球数量方面的应用, 微分方程在细菌繁殖模型、肿瘤生长模型、饮食与体重模型、药物动力学模型方面的应用。这样的设计符合学员的认知特点, 可激发学员的探究欲望[3]。

4.2.3 教员主导与学员主体相结合

在医学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一方面, 要以学员的学为中心;另一方面, 要发挥教员的组织、引导作用, 促进学员更好地学习。为此, 我们实施了以下措施:

(1) 以问题解决为宗旨。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 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不但符合数学产生、发展的顺序, 更符合学员的认知规律, 还可为后续课程如医用物理学、医学统计学等课程奠定知识基础。

(2) 以学员为教学主体, 所有的设计都应围绕学员的学习进行。

(3) 以教员为教学主导。教员是学员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和组织者, 教员的科学引导有助于学员学习成绩的提高。数学教员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具体做法: (1) 通过教员自己设计问题引导教学过程; (2) 引导学员发现问题; (3) 引导学员自主解决问题; (4) 通过解决问题后的分析, 引导学员归纳出数学的一般概念、性质、定理和解题方法。

(4) 设计学法。中学数学以解数学题为教学的第一任务, 教学过程侧重于解题技巧的讲授。大学数学与之有较大差别, 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 教员应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员如何学习该课程, 并将数学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4.2.4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数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较大差异, 数学推理过程、数学作图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效果较好, 因此, 在多媒体之外, 需合理应用板书。教学方法应灵活, 综合应用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等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我们建成的网络课程、试题库、学校附近的重庆图书馆和互联网等教学资源。

5 课程反馈调控与评价设计

5.1 反馈途径

由于本队学员的知识基础差异很大, 应建立教员与学员之间的学习通道, 教员通过教学反馈对学员的学习绩效进行监控, 具体途径如下:

(1) 师生见面会:教学实施前, 安排教学组全体教员、学员队干部、学员区队长、教学科代表集体见面, 介绍、说明课程教学特点、带教教员、实验室开放、课程辅导、网络教学应用等。

(2) 课堂提问:基于问题解决的本课程教学设计可以随时反馈学员的课堂学习效果。

(3) 平时作业:每次课后针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 并布置书面作业和思考题, 抽改学员部分作业。就学员出现问题较多的习题可在晚自习进行辅导, 进行集体评讲。

(4) 单元测验:每个单元设计小测验, 通过测验反馈单元学习效果。

(5) 教学联席会和评教评学会:在课程中期召开由教研室主任、教学组和全体 (或部分) 学员参加的教学联席会及评教评学会, 及时收集学员的意见。

(6) 学员自主学习:在每次课后告知学员下次课的内容, 让学员提前预习, 向学员推荐专业书目、期刊、网站。指导学员通过学科网站、虚拟网络教室进行自学自测。

5.2 应对问题的措施

对课堂提问出现的问题, 采取师生互动讲解的方式当场解决。对每单元或多个单元反馈出现的问题, 可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 (3~4学时) 集中组织开展课外讨论。

5.3 评价方法

医学高等数学这门课的内容抽象、繁多且应用性很强, 为此, 我们改革了考试方式, 以减少机械记忆比重, 增强分析问题和数学语言表述的考核功能。在评价学员学习的环节中, 教学组以“考试只是手段, 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才是目的”为指导思想, 为了督促学员重视知识获取和能力提高的过程, 充分调动学员在课堂讨论、师生互动、实践训练、协作交流等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促进学员建立自主学习、努力进取的良好学习氛围。我们采用了平时考查 (占25%) 、单元测验 (占5%) 和期末考试 (占70%) 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5.3.1 平时考查

平时考查主要包括3部分 (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和网上作业) 。第一部分, 教员事先公布讨论题, 提出目的和要求, 布置必读的参考资料, 提供一些带启发性的思考点, 并事先确定几个主要发言人, 其余为补充发言人, 学员则要根据讨论题认真钻研教材, 查阅有关资料, 写好发言提纲, 人人都做发言的准备 (10%) ;第二部分, 制定严格的书面作业检查制度, 同时给出适量的课外独立作业进行章节考查 (10%) ;第三部分, 充分利用网络虚拟教室, 该虚拟教室设置了“网上作业”、“问题答疑”以及“讨论交流”等专栏 (5%) 。

5.3.2 单元测验

每个单元设计小测验, 通过测验反馈单元学习效果。具体是:教员先设置单元测验试题, 由学生课下独立完成, 然后针对单元测验中出现的问题在自习课或晚上进行专门辅导。

5.3.3 期末考试

为了解学员对医学高等数学知识系统掌握情况, 在课程结束时, 教学组根据医学高等数学课程标准要求, 对考核内容进行整合, 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为主命制期末试卷, 题型要突出思想性、灵活性、多变性、技能性, 有填空、是非判断、选择 (单选、多选) 、计算、证明5类。这是对学员综合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判断能力考评的重要依据。

摘要:医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设计是课程授课前的整体规划, 是针对学员实际水平和课程特点设计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学员评价方法等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医学高等数学,教学策略,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关文吉.浅谈《高等数学》课的教学设计[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5 (5) :75-77.

[2]罗万春, 宋乃庆.关于高中数学课程学习的比较研究——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与分析[J].学科教育, 2001 (8) :23-28.

8.高等医学 篇八

关鍵词:高专医学院校; Excel; 教学改革; 探讨

中图分类号:TP391.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127-001

一、前言

在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的教学体系中,Excel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全国高等医学专科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点教学环节。但由于现有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材普遍存在着针对性差、教材案例不够典型,尤其缺乏与医学领域应用相结合的实例分析等情况,并不完全适合高等医学专科院校的医学类专业学生学习。笔者做为一个在高等医学专科院校教学一线工作多年的计算机教师,在Excel课程教学中,采用由浅入门,直观教学,“实践导向”,通过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改革思路

1.由浅入门,重视基础

目前,医学高等专科院校学生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且与本科院校水平相差比较大。由于高等专科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更加看重的是学生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与操作能力,若统一采用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应用教材对医学高等专科学生授课,有关Excel的相关内容涉及到很多数学方面的概念和公式,如果我们过于纠缠在数学理论的讲解,学生由于基础差,难以听懂,从而失去学习Excel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计算机基础的Excel课程内容设计中,要由浅入门,直观教学,让学生能够不去“理会”复杂的数学运算公式而通过Excel直接得出结果,从而感觉到学习的快乐。例如,我们在教学生使用Excel工具时,能够使学生做到根据Excel自动计算出的统计数据判断结果就已足够。至于统计数据判断结果Excel是根据怎么计算出来的,我们并不需要知道。比如在介绍T检验统计工具在医学领域的分析时,不需要向学生讲解T检验的数学原理与过程,只要教会学生会使用Excel的T检验统计分析工具,并能看懂结果就可以。

2.“实践导向”教学法

“实践导向”课程教学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学生能够动手完成任务为教学目的,“实践导向”课程教学即可以让学生将一些Excel课程教学难点轻松突破,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Excel的热情和兴趣,使Excel课程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实践导向”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高专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热点之一。“实践导向”课程教学改革可以彻底解决传统高等专科教育课程中存在的“学问化”倾向问题[1]。在当前高等专科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在Excel课程教学实施“实践导向”课程理念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很多教学内容可以用“实践导向”范式进行组织。例如,在Excel课程理论教学中,将Excel教学重点、难点和医学专业相关内容相结合,设计一个适当的“实践任务”为教学先导,以完成一个“实践任务”为主线,将Excel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贯穿其中,使学生在完成“医学专业任务”的过程中轻松掌握Excel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Excel的产生兴趣。实践任务设计得是否合理是“实践导向”导向教学成功的关键。

3.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结合

Excel是理论与应用结合很强的课程,注重操作者的动手能力,在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在Excel教学中,笔者认为对于高等专科医学院校的学生,可以和医学统计学案例相结合,将医学统计学案例引入计算机Excel理论课程和上机操作中,将计算机理论和医学统计学案例融合在一起,能够分散概念和难点,通过上机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领会Excel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在实际使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文提出了注重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结合Excel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新方法,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Excel课程的兴趣,提高利用Excel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看到在高等医学专科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关于Excel教学中进行的改革,采用由浅入门,重视基础,“实践导向”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结合,做到了扎实理论,注重实践,联系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强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确让学生扎实的掌握了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非常乐意接受这种方法。最重要的是学生能把学到的Excel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医学专业课学习和工作中,为所学的医学知识和今后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工作发挥重要的作用,达到专科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兆明,盛立强.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高职《社会调查与预测》课程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20(31):37-40

[2]田芳,蒋晓蒲.高职生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7:102-103

[3]季辉.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J].当代职业教育,2010,8:10-12

9.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怎么样 篇九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24年的.“(美国)安息日教会善济医院护士学校”,1957年更名为漯河市卫生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院入选河南省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

截止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1540余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其中源汇校区位于国家4A级沙澧河风景区内,召陵校区毗邻国家4A级文化旅游景区许慎文化园。学校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图书107万册,纸质中外期刊1100余种,电子期刊3000余种。学校设置医学学科和工学学科并以医学学科为主体的2个学科门类,16个专科类高职专业。

10.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协议书 篇十

协 议 书

甲方泰山医学院

乙方

年月日

泰山医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书

根据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教高[1992]8号),经泰山医学院(甲方)与医院(乙方)协商,就乙方作为甲方实践教学医院事宜,签订如下协议:

一、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

1、甲方根据国家高等医学教育的有关规定,制定相关的实习计划提供给乙方,并根据乙方条件,决定选派实习学生数量。

2、甲方对乙方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根据其教学能力及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按照一定的评审程序聘任相应的兼职教师职称。

3、甲方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乙方的教学管理人员和师资进行指导和培训。安排专题讲座、示范性教学查房和教学交流活动,帮助乙方教师树立教学意识,完善知识结构,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4、甲方为乙方教师提供在校内查阅图书资料、进行科研协作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的便利。

5、甲方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乙方教学工作的进行检查、评估和指导。

6、甲方要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向乙方交纳学生实习费。

(二)乙方

1、乙方作为甲方临床教学和实习基地后,其现行领导体制、隶属关系、医疗任务、科研任务和财政拨款渠道一律不变。在悬挂原院牌的同时,加挂泰山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牌匾,在国内外学术交流和教学工作中可使用此名称。

2、乙方享有国家给予临床教学基地的一切应有的优惠待遇(如兼职教师聘任、师资培养及优先选留毕业生等)。

3、乙方按照国家教育方针,承担甲方安排的教学任务。积极组织教学力量,认真实施教学计划,并按甲方的要求经常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督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乙方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工作的需要,应建立教研室,制定例会制度,研究实习带教工作,以保证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教研室设主任、副主任及教学秘书,人选由甲乙两方协商后,由双方共同聘任。

5、乙方确定一名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通过乙方科教科(或医务科)对各教研室实施领导。

6、乙方应设立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甲方学生的安全教育、思想教育、业务学习和生活管理工作。

7、乙方每年要接受甲方一定数量的实习生,负责解决住宿,保证学生餐饮和生活条件。

8、乙方具备研究生培养和带教能力的科室可与甲方相应的研究生点合作,承担研究生的培养与教学任务。具备培养研究生条件的人员可以以甲方研究生导师的资格招收研究生。

9、乙方的教师可参与甲方有关科室组织的教材和实习指导的编写工作,享有在《泰山医学院学报》发表论文的权力。

二、其他事宜

(一)本协议待履行审定、备案手续后执行,协议双方必须认真遵守协议的约定,共同做好教学工作。

(二)在执行中遇到问题或未尽事宜,双方本着互解、互谅 的态度协商解决。

(三)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公章)(公章)

11.高等医学 篇十一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 精品课程 建设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059-01

高等医学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是摆在医学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面临着高校与高校之间的激烈竞争以及医学发展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必须对这个重要任务进行研究和探索。

1 高等医學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策略导向

1.1 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准确定位

作为高等医学院校,不要盲目的消防、追随综合性大学的改革方法。在自己精品课程的建设和设置过程中,不要脱离现在医学的大环境,坚持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并重的理念,培养学生们的应用创新能力。

1.2 进一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面对高校间的竞争和医学发展对教学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医学院校一定要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里面,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开拓学生们的思维。提高学生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切实提高人才的质量和标准,拓宽学生们的发展和生存空间。

1.3 建设精品师资

精品课程,是老师的学术造诣以及人格魅力、科学背景的综合体现。加强高校老师的师资建设是打造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因此,高等医学院校要努力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人员稳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1.4 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现阶段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和可以。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来实现教学内容的改革。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体现先进性、实践性、综合性、基础性,在最大程度上达到水平高、内容新、学时少、效果好,体现少而精的内容安排特点。

1.5 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硬件基础建设

以新时代的课程体系为基础,再结合本校教学的实际,建设和开发以“纸质教材”为基础的,以学科的专业网站建设和网络课程建设为依据的网络课件、电子教材、实践教程、试题库、习题集、参考书、辅导教参、电子教材等一系列立体化教材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实验环境和实验设施,改革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鼓励开展研究型、创新性、综合性的实验课。

2 高等医学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实施措施

高等医学院校,主食是面试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培养急需的、专业型的医学实用人才,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培养计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的医学院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精品课程定位和目标,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基于校级的课程建设,打造省部级的精品课,适时的冲击国家的精品课程。

2.1 教学梯队的建设

在建设精品课程的中,关键就是一流师资队伍的建设。根据本校几年精品课程的开发经验,师资队伍的建设应该做好几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择优打造教师团队。高等医学院校要根据本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好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负责人,然后明确好主讲老师的选拔条件,以及职责的明确、考核的严格、合约的管理等等,进一步加强段对内部合作,努力构建一只与精品课程匹配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其次,充分的利用好兼职老师的资源。大力支持和鼓励聘请专业人士、学者和著名的专家来开设讲座甚至承担教学的任务。

再次,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师资队伍的培养。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根据精品课程的要求和目标,大力的引进高水平的人才,加强教学的综合实力。青年教师,是精品课程体系建设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担负着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和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加强对青年老师的建设是培养是不容忽视的。

2.2 教学资源的建设

高等医学院校,应该将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与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和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利用研究所和附属医院等特殊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把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教育跟直接获取实践能力和实际经验为主的科研、生产时间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的不断整合中,进一步凸显实际应用的宗旨,再结合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精炼,将先进的科研成果和应用技术直接转化成教学的内容,教授给学生们。通过这样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一方面可以使得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开发上更加贴近实际的需要,学以致用;另一方面来讲,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可以做到科研成果新、理论观点新、知识内容新。

2.3 教学管理的建设

首先,高等医学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树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时代精神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其次,高等医学院校精品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的把握上,还应该推陈出新,迎合时代发展的脉搏。通过对课程的更新、重组和整合,进一步的精选和优化教学内容,适应人才需要的变化。在现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的今天,精品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应该积极的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优势,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更新和改革,努力建设网络化、数字化的教学环境,着力培养符合医学发展和要求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

因此,在高等医学院校的精品课程开发和建设时,应该在科学的指导和规划之下进行,进一步树立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精神的教学质量观和人才质量观,大力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水平的医学管理、科技人才。

综上所述,本文围绕着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要求以及策略导向,从教学梯队、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高等医学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实施措施。在具体的高等医学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实施中,还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李菊英.教育资源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支撑与推动作用[J].大学教育科学,2008(3):56-58.

[2]高文敏.论精品课程建设的决定性因素[J].黑龙江教育,2008(5):42-43.

[3]许建安.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2):66-67.

12.高等医学 篇十二

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新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 》将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更高要求”指: 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能听懂所学专业的讲座; 能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进行较为流利、准确的对话或讨论。这对学生的专业英语交际能力提出了要求。因此,医科院校要加强专业英语教学,使医学生能够以英语为工具参加医学实践和学术交流。

从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经过几代医学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的医学英语(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s,简称EMP)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出现了各种问题:

从课程设置看,医学英语仅以选修课形式或是在某些专业的高年级开设。在大多数医学院校,普通英语和医学英语的教学时数比超过了4∶1[1],课时不足,限制了医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从教学方式看,教学并非多侧面,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相结合。医学英语教学重点放在阅读上,阅读多采用传统翻译法,收效甚微。学生少有参加有助于技能培养的实践活动。这种教学方式重阅读、语法和词汇训练,轻其他几项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师讲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学习应用,从而导致学生交际能力低下。

此外,师资薄弱,成为制约医学英语教学发展的“瓶颈”。既懂医学又擅长英语的人才普遍缺乏。授课教师要么英语专业毕业,对医学知识了解甚少,讲授的广度和深度有限,很难做到游刃有余;或是医学专业教师授课,虽医学知识丰富,却不善于从语言角度施教。实际上,目前教师队伍的专业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距离教学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教材方面,进入21世纪后,医学英语教材、专著数量上升,各大出版社纷纷推出系列教材,而且医学英语口语与写作类的教材已明显超过了综合阅读类。这说明较之以前,医学英语教学更受重视,而且从着重培养阅读能力发展到将综合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上日程。值得一提的是复旦大学2003年 “金穗”文科项目资助的医学英语,其成果是颇有学术水平的一系列医学英语专著和教材。但总体而言,医学英语涉及面广,涉及专业多,对专业知识要求高,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教材的编写困难重重。教材或过于深奥或流于科普。因此,医学英语教材仍处于匮乏或不系统的无序状态,各个院校基本上是自行其是,自选教材,“凑米下锅”的现象甚为普遍[2]。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高水平的、能应用于计算机网络,集听、说、读、写于一身的,具备统一试用质量的新型有声教材。

总体来看,我们无论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教学安排以及对专业英语学习的目标要求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相差甚远[3]。多数学生大学期间很少接触医学英语;参加了学习的,也因课时有限和条件有限只掌握了一些零散的词根、词缀、词汇和接触有限的医学文献。众多医学毕业生处于不能进行口、笔头学术交流和讨论的尴尬境地。为了培养有较高专业英语交流能力的人才,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李文斌的调查研究表明几乎100% 的学生建议进行医学英语教学改革[4]。

2 日本医学英语教育现状

2.1 日本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师和医学生对EMP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初全日本对EMP缺乏了解和兴趣,医学院校根本就未开设医学英语课程。1982年,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的J. Patrick Barron教授计划成立医学英语教育协会,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对医科院校的400名英语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除了J. Patrick Barron教授,全国只有3名英语教师表示出对EMP的兴趣。很多人,包括医学专业人士认为不存在“医学英语”。同样的调查在1989年进行,相较1982年,部分教师开始意识到了医学英语的重要性,同时采用医学相关的阅读资料进行教学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对医学英语课程的开设仍无动于衷,开发适宜的EMP课程道路漫长。

1994年,日本成立了医学外语教育工作组(Working Group for Foreign Medical Language Education),Hamamatsu 大学的Kenichi Uemura博士出任领导。1995年,他们面对全国49所公立和31所私立的医科学院进行调查,了解这些学校当前开设的EMP课程以及今后计划要开设的EMP课程。1982年、1989年以及1995年三次调查结果似乎显示出对EMP兴趣的增长。1998年,教师们对于建立日本医学英语教育协会(JASMEE,the Japanese Association for Medical English Education)的兴趣显著增高。

日本医学生对于EMP的态度同样也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比如,对东京医科大学一、三年级学生进行了年度调查,了解他们对EMP重要性的认识。2004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EMP的兴趣有非常显著的增长。原因是日本推行了基于美国模式的住院医师选配制(residency matching program)。一些久负盛名的大医院把医学英语纳入了选拔过程,计划进入这些医院的学生感到了学习EMP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住院医师选配制中,医院有权自主设计医学英语考察重点。一些医院重视学生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一些重视与病人用英语交流的能力,一些期望住院医师具有在国际上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所以医学生需要的医学英语能力有不同的侧重。

目前,全日本医师都需参加全国医师执照考试 (National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 NMLE)。 医学英语有望于2009年纳入全国医师执照考试。如果正式实施,具备基本的EMP能力就成为当医师的必须条件,相信对EMP课程会有极其旺盛的需求。

2.2 日本医学英语课程的开发

1980年到1990年,日本St. Marianna大学在全国首次推出医学英语课程。课程教学资料包括内窥镜检查录像,还包括肺癌、泌尿学,内窥镜检查以及医学写作方面的学习资料,这些英文资料多是由J. Patrick Barron教授从日语转译而成。

作为EMP方面的领头军,之后会多次提及东京医科大学。下面就介绍一下该校开发的医学英语综合课程。课程覆盖一到六年级(五年级主要到联合诊所轮班)。医学英语课程基本目的之一: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际的基本能力;其二,奠定医学科研事业的基础。课程设计非常灵活,并照顾到将来之需,如配合住院医师选配制和全国医师执照考试等。

一到四年级的医学英语是必修课,东京医科大学的学生按照水平分成A,B,C,D,E和F六组,每组18名学生,有6名教师。一、二年级主要内容是医学英语词汇学和基本的专业文献阅读,要求学生掌握医学术语,能够向病人进行阐释。采用的教科书是Building a Medical Vocabulary。本书主要针对以英语为母语的从事医学相关职业的人士,如医疗保险从业人员。这本教材是市场同类书籍中最好的,但价格贵,出版商又总是事先不给予通知就突然改变版本。因此,东京医科大学自编了适合一二年级学生特殊需要的医学英语术语教材, 2005年4月出版。三、四年级的EMP课程内容是临床器官系统等,包括临床协调员挑选出的涉及器官系统的医学术语;由临床协调员总结、由大学的医学英语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员译成英文的每一器官系统的要点;此外,学生还需深入阅读临床协调员精选的英语国家人士撰写的论文介绍部分,并完成教师自编练习。所以这个阶段,教材主要是东京医科大学的医学英语交流中心和临床协调员密切合作编写的。此项目得到了教育文化科技部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这套教材计划推广到日本国内外。纵观一到四年级的EMP课程,其内容都和学生的医学课程紧密关联。六年级EMP为选修课,主要针对志在发表英文论文及拟从事科研工作的医学生。这类学生的比例大概是五分之一。

EMP多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比如,采用了由爱丁堡大学推出的“三人小组法” (“Triads”) 。教学材料采用英国医学杂志封底的简短摘要,根据学生水平决定是否附词汇表。学生三人为一组,每人一篇资料。首先要求学生阅读并在资料背面做笔记;然后学生A向学生B口头描述摘要一,学生C聆听,学生B可提出问题,然后学生B再向C转述摘要一,由学生C判断B的完成情况。依此类推。如果组织得当,这个活动非常有效。活动采用针对医学专业人士的真实材料,既锻炼了学生记笔记以及口头转述阅读所获得信息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听力理解和发问能力。

同样,医学英语教学过程还注重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比如东京医科大学英语学院的Ashida 和 Nakamura女士以及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的教师,开发了众多EMP学习资料,启发医学生对医学的情感和伦理层面而非技术层面进行思考。除本科EMP外,东京医科大学针对研究生还举行2-3次讲座,每次持续1.5-2小时。题目包括:生物医学论文统一标准;有效数据的获取;论文发表必须遵循的准则;如何分析总编来信;如何答复审稿人;在顶级刊物上发文的技巧等等。

2.3 医学英语教师的培养

合格EMP教师的培训和发展非常困难,主要是因为缺乏培养医学英语交流人才的正规课程。在医学英语交流领域,尚未设立学位,没有任何大学开设有相关选修课。目前医学英语交流人士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语言学专业出身,但在工作中自学了一些医学知识;另一类是医学专业出身,在工作中自学了英语。

对于医学英语的需求是听、说、读、写、译多方面的,这是导致教师培训和发展困难的原因之二。1993年成立了医学口笔译协会 (MITA,The Medical Interpreters and Translators Association)。有专家提出,从事医学英语翻译的自由职业者最有可能从事EMP兼职教学工作。

原因之三是高质量学习资料的匮乏。近来,日本逐渐开发了一些可用于EMP教师自学的教材。2003年5月出版的《医学英语沟通》,共有三册,覆盖了国际医学沟通的各个领域,主要针对希望从事科研的医学专业人士,对有志从事EMP教学的人士而言也是一套理想教材。

另外,东京医科大学国际医学交流中心还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有用的信息:比如向医学英语教师推荐爱丁堡大学为期两周的EMP暑期密集课程;建议在非医科院校英语系开设医学交流课程,消除对EMP的恐惧感,使这些将来从事英语教育的学生了解到自己可向EMP方向发展。

日本还遵照美国医学写作协会(AMWA)工作坊的做法,建立了EMP教师证书课程。工作坊课程由基础到高级,由EMP专家授课,以提高EMP教育的标准。这一切举措都是为了培养合格的EMP教师。

2.4 日本的EMP相关机构和社团

1991年,J. P. Barron在东京医科大学成立了医学交流中心。该中心除承担部分EMP课程,主要工作是开发和临床医学模块知识紧密联系的英语学习材料以及提供编辑服务,提高东京医科大学论文产出量。该中心同其它作者合作,编撰了一套关于医学英语交流的书。这本书主要向母语不是英语的人士介绍发表英文论文必须掌握的一些技巧。该中心还推动出版由匈牙利Pecs 大学Maria Gyorffy 撰写的《医师英语》。Pecs大学的EMP教育在国际上享有很好的声誉。该书主要是医患对话,涉及专业领域广泛,内容包含在5张CD内,对一些重要的医学术语还进行了日语脚注。

医学交流中心推动了国际的学术交流,推动了语言专业人士从事EMP教学工作,具体而言,该中心在交流沟通、投稿、编辑、处理审稿人意见、帮助和推动合作研究项目的建立以及在本科和硕士层次的EMP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中心还处理几个国际协会的秘书工作,并担任多家杂志的编辑,协助更多的东京医科大学教授召开年度国际研讨会。实际上,东京医科大学发表在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所列期刊中的论文数量大大增多,自1991年以来,数量攀升8倍之多。

此外,在日本,还有其它一些社团或者服务机构值得一提。Mayo科学出版部自1908年起,就推动出版同行评审的独创研究成果。该出版服务机构人才济济,有八个经验丰富的高级编辑,学历都在硕士之上,还有从事稿件编排及校对的工作人员。在美国的Arizona 和 Florida等地都有Mayo门诊部。在Mayo系统,论文作者仅需呈交论文草稿以及写给目标期刊的介绍;之后,就是编辑组审阅以及编排校对等一系列工作,并写好作者的相关投稿信息,如稿件编号、稿件题目、稿件类型、关键词、作者姓名、单位地址和摘要等,这些资料同时发送给刊物和作者,这些大大便捷了作者的投稿和发文。

日本有三个EMP相关社团。第一是成立于1991年的医学口笔译者社团。社团每月开一次例会,会员相互交流。交流内容如东京大学4年级医学英语课的发展,毕业于人文学科的,如何学会翻译医学材料等。宗旨在于提高对医学翻译重要性的认识,发展具有在医科院校医学交流中心工作质素的人才。

操一口流利英语的神经外科医师Kenichi Uemura博士,1995年成立了日本医学英语教育协会(the Japan Society for Medical English Education,JASMEE)。该协会会员来自临床或是语言专业人士。每年都在东京开会,商讨医学英语教育方方面面的问题。

2004年成立的医学英语交流研究协会(the Medical English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MECRA)极力推动在各个医科院校建立医学交流中心。

3 日本医学英语教育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

3.1 在课程设置上,应适当调整EMP教学时数和内容

如前所述,东京医科大学的EMP教育从大学一年级新生就开始,既包括本科,也覆盖研究生,课时充足。反观我国,目前高中毕业生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可同日而语。大学英语教学应顺应新的形势进行改革。谢遐均[5]撰文指出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在教材、教学内容、方法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重复交叉。事实上,某些高校有95%的学生认为大学普通英语重复了中学内容[6],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学资源的浪费。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削减基础英语教学增加医学英语比重,让学生更早接触这种与医学相关的语言教学。具体教学时数应根据生源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课时数至少要达到大纲规定:“专业英语课是必修课,在基础课结束后的第五到第七个学期进行,教学时数应不少于100学时,平均每周2学时,课内外学习时数的比例应不低于1∶2”。

此外,我们的教学内容也需调整,使英语学习和医学专业知识结合。实际上,日本的EMP课程非常注重和医学课程内容同步,这样学生的外语能力发展和专业发展得到融合,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兴趣会更浓,教学效果会更好。同时,课程设置不能搞词汇、阅读一统天下,要开设听说、翻译、写作等相结合的医学英语课程体系。另外,还要注重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如在教学中适当穿插播放 ER系列剧( Emergency Room by NBC),在训练大学生医学英语听说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这些都是日本EMP给我们带来的有益启示。

3.2 在教学方式上,注意新颖性和多样化

我国医学英语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陈旧。要注意吸收日本EMP课程中采用的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如日本的EMP学习内容多角度,多侧面,涵盖听、说、读和写,课堂上综合利用录像和真实的语言材料,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分水平小班教学法”,利于因材施教和个别指导,适应人的发展规律;“三人小组法”将阅读与口语相结合,重视体验和参与,符合语言学习规律。

3.3 师资方面,需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相结合,要积极有效的扩大合格的EMP教师队伍

EMP授课教师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相关医学知识。我国专家提出应在高等医药院校开设医学英语专业,培养医学英语教师。与此同时,现有的语言教师要同专业教师密切合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这与日本专家“开发培养医学英语交流人才的正规课程”的观点和“EMP教员和临床协调员紧密配合”的做法不谋而合。开设医学英语专业,培养医学英语教师这种模式在我国虽已起步,但培养出的师资尚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我们可以考虑日本专家的建议或做法:聘用医学英语翻译的自由职业者从事EMP兼职教学工作;在非医科院校的英语系开设医学交流沟通课程,扩大EMP可能的教师队伍。积极编撰EMP教师可用于自学的教材,积极介绍推荐国外EMP教师发展课程,建立EMP教师证书课程,课程由基础到高级,由EMP专家授课,为扩大EMP高质量师资队伍,积极创造条件。

3.4 医学英语教材方面,要搞好选取和建设工作,鼓励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自己编写教材讲义

根据手上有限的资料,笔者以为我国的教材建设比日本更前一步。但日本EMP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自已开发教材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学习材料要根据各个学校学生的接受度合理取舍,更具有针对性。如东京医科大学在为三、四年级学生选取与其临床知识相关的论文时,只选取了介绍部分,因为介绍部分清晰,流畅,介绍了背景信息;而讨论部分,这一阶段的学生很难读懂,就弃之不用。总之,我们的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务必“因人、因地”,合作编写教学资料。

3.5 进一步提高社会对EMP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实际上,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早就将大学英语教学过程明确界定为基础和专业英语两个阶段,我们不妨称之为“通用英语素质培养阶段”和“专门用途英语素质培养阶段”。前者着重英语通用素质的培养,包括听、说、读、写、译等 5 个方面的基本技能和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后者则综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素质。但笔者在和一些从事语言教育的人士的交流过程中,发现一部分人存在这样的误区:只要学好英语,走遍各个领域都不怕。没有必要专门去研究医学英语,科技英语,电子商务英语等。因此,有必要推行必要的措施,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医学英语的重要性。

日本住院医师选配制将医学英语纳入了选拔过程,同时医学英语有望于2009年纳入全国医师执照考试,这些措施使相关人士感到了学习EMP的必要性。我们也可考虑将医学英语纳入医师执照考试,使医学英语基本技能成为当一名合格医师的必须条件。当然,这一点,我们要慎重,避免过分关注考试,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4 结语

限于篇幅,本文仅粗略涉及日本EMP教育的一些方面,未能涉及EMP的考核、评估等。但从这些有限的介绍来看,日本医学英语教育有一些突出的特点值得我国参考与借鉴。 一是课程内容与医学专业知识挂钩,更有针对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课时量多,保证了EMP充足的学习时间;三是重视参与、体验的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四是选取和编撰合适的教学资料,实事求是、“因人因地”制宜,保证了教和学的最佳效果;五是积极采取措施,扩大教师队伍来源、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这是保障EMP教学目标实现的先决条件;六是提高社会对EMP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以推进EMP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们不妨深入思索,在受到启发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探索出适合我国的EMP教育模式。

摘要:简单介绍了日本医学英语教育的现状,结合我国目前的医学英语教学情况,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教材以及社会对医学英语的认知几个方面,揭示了日本医学英语教育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医学英语教育,启示

参考文献

[1]尤永超.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设想和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1):23-24.

[2]李红,王杉,周庆环.全面提高医学生专业英语素质势在必行[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1):36-37.

[3]陈哓明.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考[J].医学教育,2002(1):17-18.

[4]李文斌,李林,贾建国等.七年制医学英语课程的定位和引导应用型教学模式的初探[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2):252-253.

[5]谢遐均.医学院校中持续性学科知识的语言教学模式初步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2):10-11.

上一篇:体智能学期初教研计划下一篇:一个不屈的灵魂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