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助班班级管理设想

2024-06-27

大学助班班级管理设想(精选6篇)

1.大学助班班级管理设想 篇一

第一周:(常规)

1、提出班委会的构想,学生一周时间考虑并书写发言稿第二周评选。

2、课桌椅的摆放、下课的疯狂打闹。

3、完成个人档案并上交。

4、座位的安排

5、新生军训

第二周:(常规)

1、班委会的确定,并对各部门提出要求;各部部长及组员拟稿各部门规章制度及任务完成标准。

2、课前准备的提出,一周适应阶段。

3、下课疯狂打闹,及课桌椅的摆放。

4、师徒结对方案的提出。

第三周:(常规)

1、班级规章制度的确定。

2、课前准备全面实施,并严抓课堂纪律。

3、班干部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试着管理班级,班主任协助管理。

4、完成师徒结对表

第四周:(常规)

2.大学班级有效管理方法浅论 篇二

关键词 大学生;班级管理;方法论

大学阶段,学生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充满活力,蓬勃向上。对于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遇到和自己想法相矛盾的时候,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管理比较困难。而且,在面对很多问题时往往也更加的容易走上情绪的极端。针对新的学生情况,作为大学班主任,我们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也不断的在尝试新的管理方法。

1 从出现的问题入手,寻找解决策略

1.1增强学生的彼此合作,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一个优良的班集体,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有好的合作意识,班集体的成员之间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心理依靠感。整个集体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并且在实现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帮助,不计个人的得失为班级的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的大学生缺少这种合作的意识。现在的学生,很多来自城市,而且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长的生活的中心,因而在自己性格的塑造过程中,也慢慢变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过多的考虑别人的感受,做事情也基本上先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与自己利益无关或者可能会损害自己利益的事情就躲得远远的不会参与其中。班集体松散,有名无实。

为了增强学生的班级责任意识,我们每周都定期举行班会,增加学生之间的接触,提出现阶段主要的问题,让大家主动的参与到班级事物的决策中来,从而增强学生心理上的班级归属感。而且和其他专业的班级联系,进行小型的对抗赛,或者利用校运动会,通过完成共同的班级目标和实现班级荣誉的层面上,从学生自己的荣辱感出发,帮助学生形成一种集体荣誉感。

1.2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所谓制度,就是为了保证一个机体正常运行,所制定的一系列的规定,主要分为成文制度与非成文制度。从成文的制度的角度来说,学生主要遵守的规定来自学校的各项学生章程、管理制度,而且为了具体落实学校的管理制度,每个班级自己也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以学校的规定为基础,制定适合自己的管理制度。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的制定,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调节在校学生的行为规范,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进行,但是,很多的学生对于学校的各种规章缺少相应的了解,甚至不知道规章具体的内容,在出现问题之后,就认为校方在故意“找麻烦”,出现一种敌对的心理,使得工作没有办法顺利展开。针对这一点,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特别是在新生刚入学,我们就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学校的相关学生规范。首先要保证学生理解学校制定的这些制度的目的,让学生从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考虑,如果没有这些制度,或者大家都不遵守,学校将会混乱不堪,大家也都不能正常的上课和生活。

而且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中,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老师,通常的做法就是将具体的要求先下达到班干部,然后再由班干部向学生进行通知。这样的一种传达方式,无形中就拉大了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很多大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到了大学,见任课老师比见班主任要容易的多。上中学时,班主任随时进行“盯梢”,到了大学,不知道到哪里去找班主任。因为这种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膜,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很多学生也对班主任的一些条令表现出不屑一顾。为了改善这种尴尬的师生关系,作为一个大学的辅导员,我定期都会组织学生进行班级活动,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纽带,增加彼此之间的亲密感和认同感。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想起来的就是去找班主任沟通,这样对于日常的管理工作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而且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也能最先发现学生现阶段出现的问题,积极的进行调节,维护学生的利益。

1.3避免学生之间的不正常竞争,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也没有完全形同的性格,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中,不能过分的要求学生在活动中保持统一的步调,而是要积极调动学生自己的个性,充分发展学生的特点,并且要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一个指导的作用。让班集体成为每个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使得班级工作成为一个活跃的有机整体。

而且,要在具体的工作中,及时的发现一些不良的竞争倾向。现在我们在学生工作中,发现很多学生形成了小的利益集团,有时候以一个班干部为中心,每个利益集团都为自己小团体的利益斤斤计较、彼此竞争,特别是在优秀生评选和奖学金评定上,学生之间明证暗斗的情况更是突出。

意识到这种问题的严重性,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方式就是找找主要的负责人进行谈话,首先让他们自己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其次就是安排相关的讲座,让大家形成一个健康的竞争心态,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设置自己的竞争目标。要将竞争变得更加有意义,要让竞争成为自己的进步的一个桥梁。

2 在学生资助问题上改变做法

针对贫困生的资助,我们在分析了当前的社会环境和学校的具体规定之后,也进行了新的调整和安排,以往我们对于贫困学生的资助,主要就是像学校申请生活补助和学习贷款。但是,这样的单方面资助,很容易在学生之中引起不满,也容易让得到补助的学生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觉得自己不如别的学生。而且,也造成了贫困生“坐等救济”的不良现象。为了体现学校对于贫困生培养的关注,我们对于这类学生的资助,从单纯的物质辅助,变成了培养学生的自强和自立能力。学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学校中或者理由难过社会关系,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比如,在学校图书馆和食堂为学生安排一些助理的工作。将学校补助和学生自助有机的结合起来。让贫困生找到生活的自信,形成坚强的品格。通过自己和学校的双方努力,完成学业。

虽然,大学的班级管理工作琐碎、繁杂,面对的问题也比中学生的班级管理要多。但是,如果班主任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及时和学生沟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最好的解决策略,动员学生一起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来。大学生的班级管理,更能体现出一种开放性和创新型,最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 陈发初.关于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D].科技信息,2006(11).

[3] 唐忠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冉慨实思考[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6(4).

3.大学助班班级管理设想 篇三

关键词:大学班级管理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教育发展阶段,高校在校生数量急剧膨胀且学生素质越发的参差不齐,大学班级的管理难度日渐增大。同时,“90后”开始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其思想观念、学习方式、交友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班级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上的载体作用,以更加有效的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兼顾个人成才与集体成才,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成为摆在每一位高等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班级管理的历史回顾

班级是我国各级学校的基本组成单元,班级管理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入大学之前,从幼儿园开始,每一级教育机构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有固定的教室,集体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是保姆兼保镖式的,每一位学生的班级观念都根深蒂固。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前,高校里的每一个专业一般为1~2个班,有的还是隔年招生,班主任一般带一个班,最多带两个班。辅导员负责的班级普遍比较少,班级人数也较少,通常在30人左右。师生关系是师徒式的,教育管理方式为口口相传、手把手教和训诫式的,班主任对学生情况非常了解,辅导员对每一个学生情况也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可以说是孔子式或柏拉图式,在中国沿用了几千年。

二、新形势下高校班级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高校学分制淡化了班级的概念

随着高等学校学分制的全面实施,学生选择课程较为自由,这导致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同学在一起上课的机会较少,班里学生交流和了解的机会减少;而有的高校学生宿舍也比较分散,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概念被逐步淡化,学生班级小群体及学生个体现象严重。

(二)学校扩招带来学生班级管理难度加大

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同时,一些地方院校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生,使原来只局限在某些地方的生源成为全国生源。学生人数增加,学生的地域性和生活背景的差别越来越大,情况愈加复杂。传统的班级活动很难满足每位同学的兴趣爱好,活动吸引力下降。班级中偏离班级核心意识的学生增多,学生的集体归属感降低,班级凝聚力不强,班级管理难度加大。

(三)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多元化使班级凝聚力下降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价值观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各种自由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充斥在学生的脑海里。再加上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其从小备受关爱,缺乏相应的社会锻炼,对社会缺乏了解,情感比较脆弱。特别是“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自我意识强,集体观念弱;参与意识强,融合观念弱;进步意识强,责任观念弱的“三强、三弱”特点,他们以自身的价值实现和个性展示为目标,对集体活动不够重视,班级凝聚力、向心力下降严重。

(四)缺乏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班级制度建设较为落后,部分制度反映的是学校管理者的意志,这让自我意识较强的现代大学生很不认同,他们自我管理的机会被剥夺,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不愿受班级规范制度的束缚,导致很多班级制度形同虚设。

(五)学生工作管理人员“数量”匮乏

由于大部分高校只重视扩大学校规模,增加招生人数,忽视学生工作管理队伍的建设,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学工人员的增加比例严重失衡,班主任由原来带1~2个班发展为4~5个班,工作量急剧膨胀,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变得异常复杂。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由“微观”走向“宏观”,由“显微镜”式走向“放大镜”式。班主任很难细致地掌握每名同学特别是特殊学生的情况,进行一对一地指导和帮扶,不利于班级的稳定。

三、改善大学班级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新形势下要想做好学生工作,首先必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而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首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班级建设上来。要以学生集体成才为目的,以塑造班级品牌为途径,以愿景激励和柔性管理为手段,以信息化为平台,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着手开展班级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把学生从网络世界拉回来,构建一个聚凝力强、和谐美好、积极向上、互相关爱、健康活泼的班级生态系统。

(一)树立自主管理理念,加强学生自主管理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里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1]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的真谛: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自主管理是自主意识与能力外化为自导自控行为,是达到自我理性成长的活动过程。[2]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意识,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自己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订对策,自己组织实施,自己检查效果,并进行自我评价。实行自主管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内部的积极因素,使其自觉接受先进的、进步的思想影响,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能形成共同的愿望,努力进取、互助提高,实现整个班级的进步与发展。

(二)培养合格的学生干部,加强班级管理

学生干部是班主任老师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渠道,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得力助手,好的学生干部对班级管理作用显著。要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必须培养一支合格负责的学生干部队伍。班主任要加强学生干部的思想教育,培养其责任感,激发其参与管理工作的兴趣,并在无形中提升其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同时,要建立学生干部监督和考核机制,加强班级民主管理,保证学生干部能正确履行职责。

(三)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老师的自身素质

班主任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一个班级的精神领袖,作用不可替代。必须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对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建立一支精干的高素质班主任队伍。同时,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为班主任队伍的工作和发展提供政策保障,让班主任始终对工作保持热情,全身心地搞好班级工作。

(四)充分发挥激励手段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美国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博士指出:“没有任何人是不受激励而做任何事的。”所谓激励,就是持续不断地激发人们行动的动机,使其心理过程始终保持在兴奋状态之中,维持一种高昂的热情。[3]在班级管理中,要有效运用目标、竞争、情感、榜样、荣誉、奖惩等激励手段,满足学生内在的各种心理需求,调动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在动机,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建设一个团结、和谐、进取的班集体。

(五)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班级建设和管理

在网络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进行班级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是加强学生工作的必然选择。就是应用网络技术和先进的通讯手段,在网上进行师生交流和学生班级管理。手段之一是创建班级信息网。信息网的内容要紧扣班级工作,突出实用性强,要涵盖班级动态、优秀班级风采、优秀学生风采、自律天地、制度建设、班级数据库、辅导员信箱和社区生活等与学生紧密相关的各个栏目。手段之二是建立班级博客。引导学生班级分别建立各自的班级网页、博客,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网络班级活动,倡导全体同学在网络班级建设中留下自己的印记,力争借助网页和博客的作用凝聚人心、展示班风,使其成为另一个学生永远的精神家园。手段之三是建立突发事件预警系统。这个系统以学生工作人员为信息中枢,以各级学生干部为接收器,每一个接收器都成为情报源和安全员,将情报采集触角深入到了学生宿舍内部,确保了学生工作的末端神经灵敏。

实行班级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点对群、群对群、点对点、群对点的即时传送,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一方面将工作按轻重缓急区分,节省了老师和学生干部的工作精力;另一方面,在突发事件面前做到最快响应,防患于未然。以上这些内容都是将班级放在第一位,把班级风采和学生活动作为主体,时刻突出学生作为“班级人”这一独特身份,把网络和博客作为一个虚拟的班级网络社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以达到逐步占领网络阵地的目的。

(六)采取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

这是一个网络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接触的是一个开放型、瞬息万变的世界,同时这又是一个尊重个性、尊重人格、崇尚自由的时代,在学生可以自由恋爱、自由结婚的情况下,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显出了明显的滞后性。柔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顺应人性、尊重人格、理解人心。按照柔性管理专家郑其绪先生的说法:“柔性管理就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法,在人们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工作应运用柔性管理理念,将我们的管理意志赋予班级,将班级的意志赋予个人,最终体现在统一行动和同一目标上。可以引导每个班级创建班名、班歌、班训、班徽和班级发展纲要等班级符号,每个班级都设计明确的班级愿景和班级品牌,争创“大学四年零不及格率班级”,有的班级争创“宿舍全明星班级”等等。运用这种非强制性的、柔性的、自觉的管理方式,可对学生班级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集体教育,让学生班级自我转变,自我激励,自我发展。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班级是学生生活、学习的载体和平台,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学生班级管理的新思路,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加强班级建设与管理,推动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培青.教育名言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2]余启利.以人性化管理提升高校班级管理功能[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4):123-125.

4.大学助班班级管理设想 篇四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

近年来随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水平俨然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

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管理环境的不同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这些或那些心理问题。怎样能让大一新生尽快的适应新环境,完成好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变,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不仅要靠开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与辅导等专门途径,还可以通过举办课外活动,加强学校学生管理等辅助手段。班级管理是学校学生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优化班级管理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一、优化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

1、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整个学校教育功能和管理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实现的。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2、怎样能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优化班级管理

优化班级管理,应该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1)制定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是优化班级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學校领导层面应该对班级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制定一套严谨,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2)要加强班主任的责任心,使班主任重视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3)充分发挥班干的作用,使学生有一定的自主管理权。(4)调动全体班级成员的积极性,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班级工作中来,让他们树立一致的,合理的奋斗目标,让他们发挥集体力量和智慧,为班级工作献言献策。

二、优化班级管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1、优化班级管理,增进集体凝聚力,能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能消除他们的孤独感。

大部分新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环境,加之离开了相处三年的高中同学、老师和母校,难免会产生不适应的感觉,会感到孤独。班级是学生除了宿舍以外的另一个需要四年的学习和生活赖以生存的集体。让新生尽快的融入到新的班级,通过多举办班级活动,例如:联欢会,心理拓展活动等来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增加班级的凝聚力,使学生对班级产生一种向心力,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学生通过对新集体产生认可,在这个集体中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帮助、关心爱护,能消除自身的孤独感。

2、优化班级管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班级工作中来,能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能使他们实现自我价值,能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大学一年级的新生中大部分在高中阶段在学习方面是班级里的佼佼者。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把拿高分,考取好的大学作为高中三年的唯一目标。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强调扎实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要求学生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而大部分学生面对这些变化会感到不适应,迷茫,失落。在强手如云的新集体里,会丢失自身优越感,会有前所未有的自卑感。

让每位学生参与到班级工作中来,通过进行民意调查或每周进行全班讨论班级工作等方式让普通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让他们监督并辅佐班主任和班干的工作。使他们通过参与到班级工作,不断发挥自身潜能,培养多方面的能力,使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3、优化班级管理,建立融洽的班级氛围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际关系一直是困扰大学生的一个现实问题。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每位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都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愿望。而班集体是除了宿舍以外另一个重要的开展人际关系的场所。优化班级管理,建立融洽的班级氛围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经常性的开展主题班会、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形式增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情感。学生通过此类课外集体活动能更多的与班级同学接触,在相互增进信任感的基础上彼此抒发情感,减轻心理压力。

4、优化班级管理,注重班主任在班级内的作用和地位,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尤其是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面对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变化会感到迷茫,大多数人会因奋斗目标不明确而学习动力不足,少数人会受到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的影响而产生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应该优化班级管理,注重班主任在班级内的作用和地位,让班主任引导学生制定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和学习目标,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做到身心健康发展。如何能让班主任更好的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不仅要求班主任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还要有相当的班级管理经验。作为高校可以经常对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以此来更好、更快的提高班主任的自身素养。真正能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优化高校的班级管理,建立良好的班风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继续寻找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班级管理新方法、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小锋, 邵爽, 王海滨.班级文化建设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8( 3).

[2]高玉宇.优化宿舍管理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 16(3).

5.浅谈大学班级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篇五

【关键词】班级档案 信息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2-0077-02

大学班级是高校中的基层组织,班级档案则是大学班级从建立到毕业的过程中,班级集体和同学个人从事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班级档案是学生生活的一大笔财富,但由于原始档案管理方法的落后,往往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利用,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回想大学生活时只有些零星的记忆。随着社会的发展,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档案成为必然的趋势,班级档案也是如此。因此对于班级档案尤其是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构建及有效管理迫在眉睫。

一、班级档案的范围

班级档案的范围,一方面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还要建立相关的内部规章标准,规定哪些材料可以归档,哪些不能归档,以及归入哪个类别,这些都需要综合的进行考虑。笔者结合所在班级的实际情况,按照班级档案的内容归纳了以下范围:

1.班级的基本信息档案

主要包括班级简介、班级成员介绍、班级获得荣誉、班级换届信息、班委档案(包括主题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辅导员开会记录、班会记录、班委会议记录、同学通讯录、申请优秀班级材料等)。

2.学习档案

主要包括同学们的考试成绩单、四六级成绩、各种资格证书考试情况、奖学金的评定档案以及各种学习活动形成的档案。学习档案是班级档案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它是作为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有关自己学业方面的重要证明,也是以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

3.班级活动档案

包括班费的收支情况、寝室卫生检查的结果、助学金的评定档案、班会活动等档案。主要是文娱活动系列,包括班内自主策划的各种文艺活动,以及学校组织、班级参与的各项文娱活动,还有与其他班共同举办的文艺活动档案。

4.课外活动档案

包括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记录、青年志愿者活动、团委学生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课外活动也是学生扩展自己视野、增强自己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对于这方面的材料主要由班级档案的管理员去主动收集。

5.党团员档案

包括党员的评定、党校培训、结业考试、党员学习大会以及党费等。团员成员、团员评优、团员活动大会等包括主题团日、两会学习记录、优秀团支部的申请记录等。这部分档案材料比较零碎,但这些材料对大家将来一生的影响都是很重要的,因此这部分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还要注意其保密性和隐私性。

6.贫困生档案

主要针对班上一些贫困同学的资料。包括贫困生基本情况、家庭情况调查表、成绩单、在校表现等。重点关注班上的贫困生,并对其进行跟踪调查,保证其健康成长。

二、传统的班级档案管理

1.班级档案的来源途径

班级在管理活动和班级成员经过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大量档案材料,班级档案员对这些材料定期进行收集整理。保证班级档案的完整和可用、可查。并且班级档案的来源要以定期收集为主,班级成员主动提供为辅。学生在学习之余会参与各种活动,每个成员都会由于自身参加一些活动和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而产生重要的档案材料,这些也需要归入班级档案,另外,班级档案员要主动搜集,不能被动的等人家送上门。

2.管理者问题

以我校为例,班级档案的管理者问题,主要是在院系的辅导员统一管理下,班长为主体的负责制度,班长对班级档案的整体负责,各个班委进行分工协作、明确责任、协调一致对档案进行管理。班级档案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因此,作为班长尤其要负起责任。通过班会制定相应的保管和收集制度,并严格执行。班委轮流对档案的动态收集进行负责管理,并定期对所收集的档案进行检查、鉴定,看归类是否合理等。

三、信息化背景下的管理

在信息化的环境下,尤其是电脑和网络的广泛应用,形成很多视频、音频、图片等电子形式的档案,这给班级档案的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一方面对已有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并进行数字化保存。另一方面要注重积极运用电脑和网络,如通过博客或网站对不涉及隐私的档案进行公布,既实现了班务公开,也方便了大家的利用和班级的管理。

1.建立班级博客或班级网站

通过建立一个公共的博客或班级网站,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班级博客进行更新和将一些通知通过班级博客进行发布。如果班级网站依赖于商业服务器会加重班级的经济负担,我们可以选择通过学校院系的网站进行建立连接。另外,通过这些公共途径发布的都应是可以公开的档案或者没有涉及隐私的内容。博客和网站里设置相关的栏目,并对不同种类的班级档案进行归类以方便查找。

2.班级邮箱、班级QQ群、飞信群等

对于一些只能让班级内部成员知道的内容和信息我们通过班级邮箱、班级QQ群和班级飞信群来进行。并且班级QQ群、飞信群对于学生干部进行工作也是相当的方便。既可以通过这些通讯方式来更新班级档案,也可以让大家及时和全方位地了解班级内部的动态。

3.数码产品广泛应用而形成的电子形式档案

纸质的文件可以通过数码相机进行拍摄信息化或扫描信息化。其他的诸如活动照片、视频、音频材料都是信息化生成的。对于事物档案(如奖杯、奖状等),也可以通过拍照的方式进行信息化,还要通过文字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然后上传到相应的地方。对于信息化的档案,需要定期进行整理,可存储到移动硬盘上,必须说明的是,信息化的档案必须进行备份,以防止病毒等危害的产生。

四、班级档案信息化的意义

1.任意备份保存,方便管理和查阅。

班级档案信息化之后,建立相应的目录,方便管理,可以及时、准确地查找到所需要的档案信息。纸质班级档案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电子档案虽然也易受到病毒等影响,但可以对其进行任意多的备份。

2.满足同学、老师和现实工作中的需要

学校和老师通过数字化后档案的目录,方便地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为班级工作和学校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比如,学生的贫困信息、家庭信息、成绩信息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标准。此外,如果大学期间形成的档案都经过了信息化的处理,那么毕业后将大学期间形成的档案材料做成光盘,大家每人一份,将非常有纪念意义,大家可以随时查阅以前自己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而不用非要跑到学校进行查阅。

3.适应建立信息化校园的需要

“信息化校园”,简单地说就是对校园的信息化。具体讲,就是将现实校园通过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在数字空间中进行全面的反映,是现实校园在数字空间的延伸。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正在形成的“学习型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而班级档案的信息化则是信息化校园进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数字化校园的效果和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王芹.谈谈大学班级档案的构建[J].档案学通讯,2007(6)

2 侯淑君、卢太金.班级档案的构建与实施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0(4)

3 史习鸿、徐爱丽.班级档案 班主任的好帮手[J].教学与管理,2002(5)

4 姚万军.学校教学班级档案的管理、构建及组卷工作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20)

5 丁汀.对学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档案,2007(4)

6.大学助班班级管理设想 篇六

【关键词】 大学班级 德育功能 模块化管理 核心能力

在实现教育模式和办学理念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院的核心能力建设要从全院教职工教学理念和学生能力培养观念的转变、学院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等各方面综合发展和探索。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讲话中提到:当代大学生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我院早在2010年就树立到大学生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设立了“师德养成教育工程”重点研究课题,并采取边研究、边实践的方式,以“全方位、全过程、突重点、重参与”为原则,全面开展了“师德养成教育工程”。班级是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主要场所,班级德育建设及管理与学院整体发展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前,我院在大学班级德育功能建设及管理中有很多值得肯定的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对大学班级德育功能建设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班级德育建设的模块化管理对策,是发展和探索学院新时期管理模式和教学理念,发展和建设学院核心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大学班级“德”育功能建设现状分析

大学班级是大学生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提升综合素质的基本平台。大学班级德育功能建设即大学班级中对学生德育培养和管理的组织功能建设、基础教育功能建设。长期以来,我院十分重视学生的道德素质养成教育,把它作为促进学院内涵发展,彰显学院办学特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在以“师德养成工程”牵头的全体学生德育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大学班级德育组织建设体系不够完善、不协调

当前的大学班级德育组织建设体系中的基本组织如班委会和团支分工和职责划分不够明确,使学员分布下的德育工作或活动没有明确的执行者和责任人。加之各系、各专业的不同班级在各自的专业背景、教学管理模式中容易产生德育组织建设工作不统一、不匹配的情况,使得各班级在全院或全系的总体活动中难以衔接和有效合作,降低了班级德育组织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班级的德育组织建设体系经不住“考验”,这一问题的根源是班级德育组织建设体系不完善。在德育体系建设和组织中没有充分动员全体同学,说明班级德育体系建设和组织的重要性,调动全体同学发表对班级德育组织建设体系的意见和建议,利用全体同学的智慧和思想完善班级德育组织建设体系。

(二)班级干部对德育功能建设积极性不高

班级干部是整个班级德育工作进行和德育功能建设的关键因素,班级干部对班级德育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班级德育功能建设状况和德育工作进度。大学生正处在思想观念成熟发展期,对德育工作的认识直接影响其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热情,作为学生精英的班级干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我、自负的心理因素,加之学院在组织各班级德育工作时任务繁重,没有普遍照顾到班级干部的心理,未能针对性地对广大班级干部进行重点德育宣传,导致班级干部对学院德育工作不理解,未能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班级德育功能建设中的重要性,在班级德育工作中很大程度上采取被动配合、被动管理的工作态度,班级其他同学则不能通过班级干部充分了解到学院德育建设的目的及其重要性,更加不能全力配合班级干部及教师进行德育组织和建设,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严重阻碍班级德育功能建设。

(三)大学班级德育组织建设形式不当

在班级德育组织建设中,由于缺乏正确的组织建设指导、班级干部及其他同学没有对班级德育组织建设的深入理解,导致班级德育组织建设与大学生实际学习与成长状况脱节,组织建设模式及内容过于死板、依赖其他班级和学院的经验而缺乏创新,忽略了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兴趣爱好,缺乏足够的时代因素和紧凑、规范的组织建设体系,进而导致班级德育组织建设没有足够的针对性,达不到预期要求。

二、大学班级德育功能模块化管理对策

(一)德育功能模块化管理概念

模块化管理的概念多用于企业管理中,主要指把问题细化,分级别管理,各负其责,这种管理模式呈金字塔状。德育功能模块化管理即班级德育组织管理中,教师、班级干部、同学形成明确的功能界级别,每个级别、每个个体都明确自身职责,并能达到个体和各功能级别之间的有效衔接,最终形成合理化的德育功能有机管理系统,使班级德育工作能够有序、规范地进行。

(二)大学班级德育组织内容构架模块管理对策

德育组织内容是大学班级德育工作的核心所在,应当根据大学生成长状况、心理特点、学习情况,结合时代教育背景,针对性地筛选班级德育题材和内容,有条理地形成班级德育框架。

德育构架及内容还应充分结合班级所学专业背景及社会背景,进行合理调整和梳理,使班级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有意义地开展。以我院着重开展师德教育的师范类专业德育管理为例,在进行德育组织内容构架建设时,我院对基层学校教师的诉求,对基础教育教师的现状,对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教师职业道德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明确师德是教师首要的专业素质,它既制约着教育教学的效能,也对教育教学起着方向性的作用,师德是成就优秀教师的基础,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师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我院凝炼我院教师教育的办学特色,根据师范教育的特点和师德建设的新要求,推动我院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工程建设,在经过大量的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我院针对新时期师德养成教育的新特点和新情况,充实内容、完善措施,制定了“立德、融通、践行、内化——四川教育学院师德养成教育工程方案(修订)”。“方案”把师德养成教育作为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切实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融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学生活动各个方面,同时结合营造富有师范特色校园文化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构架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途径及其环境,促使师范生在各种教育的引导和影响下,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nlc202309021036

可见,深入分析班级所在专业教育背景,充分了解社会背景和学生成长、学习特点,响应教育部关于“强化特色,注重创新,坚持内涵式发展”,“加强德育建设”和“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若干意见,凝炼我院教师教育的办学特色,综合性地进行德育内容梳理和构架建设,通过制定学年阶段性目标,在每个学期设置德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等各个模块的相关内容,全面地、循序渐进地推进养成教育,将德育有效贯穿于学生整个在校学习过程。

(三)大学班级德育建设评估模块管理对策

班级德育建设评估模块是对班级德育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促进班级德育功能工作改进和完善的关键所在。该管理模块对班级德育工作中的相关信息、多方评价、实施状况等进行搜集,并科学、合理地进行综合性评估、反馈,对班级德育工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使班级德育建设体系更加紧凑、合理。班级德育建设评估模块可结合班级所在专业实际状况,设置包括多个绩效考评层面的横向目标考核,以及对不同学年、学期的循序渐进的阶段性纵向目标考核评估体系。进而建立起全面覆盖的、综合有效的班级德育建设评估体系。班级德育建设评估模块建设和管理中应注意不同班级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创新性、规范性、时代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效推进大学班级德育工作在学院发展和建设的新时期顺利、高效进行。

在教育改革深化和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我院需进一步推进以德育建设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深入分析和研究德育新形势、新理念、新要求,对大学班级德育功能建设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班级德育建设的模块化管理对策,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将德育实践经验提升到科学理论的层次高度,不断改进内容体系和方式方法,努力实现“全面育人,整体育德”,提高培养的合力,提高教育的实效,探索和建设学院核心能力,助力学院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建柱.论师范生学科德育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2011,(31):154-155.

[2] 汪兵,李正帮.从教师职业特点和道德素养浅谈师范生的德育教育[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5(4):13-14.

[3] 李雪松.师范生德育目标量化管理新探[J].职业时空,2010,6(1):174-175.

[4] 刘芳.浅谈如何创新师范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J].科学之友,2010,(9):129-130.

[5] 陈宇瀚.高师院校学生的师德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08.

[6] 尹芙蓉.浅谈师范学校的道德建设[J].科教文汇,2009,(20):80-80.

[7] 王海宁.师范校园文化环境的构建及其德育功效[J].考试周刊,2011,(54):195-196.

上一篇:用爱点燃残疾孩子心中的希望下一篇:助学金评审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