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形象策划(共9篇)
1.旅游地形象策划 篇一
漳州旅游形象策划
一、景区资源现状分析
1、自然地理特征
1)花果资源:
漳州青山碧水,四季花争妍、常年果飘香,花卉有水仙花、茶花、兰花等近500种1400余个品系;水果有芦柑、荔枝、香蕉、龙眼、柚子、菠萝等62种500多个品系。有东南花都,百花村等著名景点。
2)鱼米之乡:水产有鱼、虾、贝、藻类540多种。
3)森林植被资源:
药材有泽泻、茯苓、巴戟天、三七等200多种。林木有杉、松、樟、楠和橡胶、紫胶、黑荆等240多种品系。特别是南靖县的乐土亚热带雨林为我国东南沿海惟一的原始植物群落,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树木30多种。
云洞岩——闽南碑林,溪山第一
“闽南游览胜地”——灵通山,灵通岩,崖壁峭立,峰峦叠翠,黄道周赞誉其“与黄山相似,当无不及或有过之”。
云霄是漳州文明的发祥地,素有“开漳圣地”之称谓,将军山
长泰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山乌礁湾国家海滨森林公园,南靖乐土亚热带原始雨林保护区等
4)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30多种,钨砂、硅砂、石墨、建筑沙、花岗岩、玄武岩、高岭土等储量较多。东山县的硅砂,储量之大,品位之高,名列全国第一。漳浦县的玄武岩,储量居福建之首。地热资源也很丰富,在福建已发现的206处地热点中,漳州占54处,仅城区地热分布达7.89平方公里。
5)气候资源:
漳州依山面海,西北有高山阻挡寒流入侵,东南有海洋暖湿气流调节,是一“天然大温室”。
6)滨海风光:
东山岛,湾多、滩阔、沙白、林翠,被誉为“东方的夏威夷”。
滨海火山地质公园,世界罕见的滨海火山地质遗迹景观
7)民族特色的古民居建筑:
漳州市区明清古街,芗城区千年古刹南山寺,云水谣古镇,世界文化遗产南靖土楼以及漳州沿海和山区的2000多座生土楼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
漳浦县的赵家堡和黄道周天地盘
2、文化背景
侨乡文化:
漳州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也是福建著名的侨乡。漳州与台湾地缘相近。从东山到澎湖98海里,到高雄163海里,从龙海浯屿到高雄150海里。史前时期,漳台之间有一条“东山陆桥”,是大陆人过台湾的主要通道,至今民间还有“蹽(趟)水过台湾”的俗话。信仰文化:
1)开漳圣王信仰文化。明末, 漳州人民开始移民开发台湾, 并在清朝
达到了高潮。随着移民开发 台湾, 开漳圣王信仰 也随之传播到了台湾, 并在台湾扎根, 成为了漳籍 台湾人的保护神。同时迁居缅甸、印度尼西亚、马 来
西亚、泰国、柬埔寨、新加坡、菲律宾、日本、韩国 等国家的漳州人, 也
将开漳圣王的信仰带到了世 界各地, 逐渐行成了较为体系的开漳圣王文化,其中保留较为完整, 规模较大的有芗城官 园威惠 庙、龙文檀林威惠庙、云
霄威惠庙以及云霄将军山 公园陈政墓等。
2)东山关帝信仰文化。东山铜陵关帝庙,融建筑艺术、石雕、金木雕、彩瓷剪贴雕、贝雕为一体。佛教信仰文化。
3)千年古刹——三平寺,南山寺等
闽南土楼文化:
闽南的南靖、平和、漳浦的土楼,被称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
军事文化:
明清天地会遗址、龙海小刀会遗址、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台
花果文化:
海峡两岸花博会,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天宝香蕉节,龙海蘑菇节,平和柚子节畲族风情:
闽南畲族博物馆 畲族文化村、民族风情表演区和农业果园观光区
渔家风情:
八尺门民俗风情体验村等
标志性事件任务
漳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物古迹众多,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列为历史文化名城。
1990年于城区北郊莲花池山、甘棠东山发现旧石器和人骨化石,仅以人骨化石为据,把福建人类历史由距今7000年推进至1万年。
2001年3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批准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为首批国家
地质公园。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替代分析
漳州滨海火山是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地质地貌的火山公园,是我国滨海地质地貌火山景观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最有特色的滨海地质地貌公园。牛头山古火山口海蚀火山筒景观——“火山盆景”林进屿火山喷气口群——海蚀埋藏型熔岩湖景观。南碇岛海蚀玄武岩特大型柱状节理景观---“熔岩石林”“熔岩珊湖”。前湖湾古森林遗迹,距今8000多年。东山岛的东山风动石又名兔石,东山风动石以奇、险、悬而居全国60多块风动石之最,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
漳州土楼遍布于漳州市的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山区。它以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土楼的前身是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建筑,它是闽南地区在“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下的产物。以漳州单元式圆土楼是个独特的品牌,是闽南系土楼的代表。土楼民居近2000座,仅南靖县就有1300多座,堪称土楼王国,是全国土楼最多的地方。
漳州关帝庙建筑属闽南传统建筑,呈现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完整保留了闽南古代抬梁式土木结构,三山式悬山顶或硬山顶、单檐歇山顶、重檐歇山顶。漳州关帝文化还与抗击倭寇、明初卫所建置息息相关。建关帝庙是以防倭寇,保护官兵为主要目的。漳州关帝文化还与清代天地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天地会兴起于漳州南部的诏安、东山、云霄三县,明末清初活动于这三个县的异僧道宗是主持天地会结晶的盟主。
二:旅游市场分析
主要客源市场漳州旅游客源市场主要以省内闽南、福州地区和广东潮汕地区游客为主,有部分北京、上海、山东、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游客到访。周边短线及省内游客为主,省外长线游客约占极少部分。境外游客相对较少,主要来自台湾、香港,旅游方式主要以自驾游和自助游为主。
三:旅游形象定位与口号设计
总体形象:
甘美花果之都,奇特海滨邹鲁
探滨海,观土楼,赏古镇,食渔味,梦里侨乡
南中国新奇浪漫的海滨城市
神秘的圆土楼之家
滨海风光沿线旅游:
曾经沧海难为水------万年的火水缠绵
看海底火山,知神秘地球
中国南方的北戴河
海滩风情-----中国夏威夷
渔家风情------做一回讨海人
闽南土楼奇观民俗风情沿线游:
闽南土楼------梦里周庄
土楼人家------山里桃源
漳州圆土楼------建筑史的神秘之笔
土楼------古老东方建筑奇葩
武圣华夏魂------平倭保境
森林沿线旅游:
亚热带雨林探险游
花果沿线 :
看东南花都花卉盛宴,赏百花村花卉一条街,清洁高雅
万亩荔枝海
畲族风情沿线旅游:
山哈风情,畲家源住地
四:旅游地形象设计与塑造
(一)旅游地视觉形象设计
1、景点名称与景观别名
对于漳州不知名的、新辟的旅游景点应该有一个响亮的称谓和具有一定品味的高雅景名。名称应以主导景观为主并进行一定的文化包装。
2、标志
漳州市旅游标志应与漳州旅游形象的基本要素为基础,采取公开征集的方案的形式确立基本图案并在各类媒体中广泛应用,如漳州的街道主要标志系统等,逐渐成为漳州市旅游形象的品牌。
3、标准字
设计特别的文字,且富有个性美和艺术美,漳州市各旅游景点以及各类企业应以标准字来推广宣传自身形象和品牌。
(二)旅游地听觉形象设计
推广普通话,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普通话培训。此外,通过对漳州戏曲的深入挖掘,由专业人员创造出具有漳州特色的歌仔戏表演,木偶戏表演
(三)旅游地嗅觉感知形象
利用漳州暖湿亚热带的气候条件,大面积建设花果生产基地,打造花果之城,绿色之城,宜居之城。
(四)旅游地味觉感知形象
通过各种瓜果,各种海鲜,等漳州各地特色餐饮活动,树立漳州甘美的味觉感知形象五:旅游地形象传播与推广
形象广告宣传
通过广告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室外广告(广告牌、空中广告、交通工具广告)、印刷品广告、制作VCD风光片、聘请旅游形象大使。
节事活动
组织举办“海洋火山文化节”,“水仙花节”“闽南土楼文化节”等;努力办好海峡两岸花博会、农博会、香蕉节、蘑菇节、柚子节等旅游活动和各种节食活动,并扩大它们的影响范围。
公共关系传播
积极组织、参加对林语堂、黄道周等名人的学术研讨;积极邀请有知名度的媒体、著名作家、歌星、影星等来漳州参观旅游,增加名人效应;积极参加各种与旅游有关的展览会、交流会、研讨会、新闻发布会等公关活动;参加赞助,福利等其他公益事业。
网络媒介
通过漳州旅游网站的设计制作,及时在网站上发布漳州旅游的动态,做好各种宣传片的放映,景点的介绍推广等工作;力争进入各主要网站的搜索引擎,与热门网站建立友情链接。
2.旅游地形象策划 篇二
关键词:旅游形象,策划,理论,我国
旅游业在经历了资源驱动、产品驱动、市场和营销驱动后, 进入了形象驱动的阶段。“形象就是实力和财富”的观点已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同。旅游形象研究对于提高旅游地和旅游企业的知名度、识别度、美誉度及引导旅游者的出游行为抉择, 具有重要的意义。旅游形象是可以塑造的, 其有效的手段就是对旅游地的形象进行策划。如何策划鲜明、独特、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特色形象, 已成为一个旅游地或旅游企业拥有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正如Pike (2002) 所言, 旅游地形象是旅游学术界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关于旅游形象策划的综述类文章, 只有苗学玲 (2004) 对我国1994-2003年旅游地形象研究的述评。她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归纳的方法, 由表及里梳理10年间国内这一方面研究的发展脉络, 聚焦核心理论的演化, 揭示出国内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其实仍属于旅游形象研究综述。
一、基本概念
(一) 旅游形象
对旅游形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提出旅游目的地形象这一概念的是Mayo;国内最早提出旅游形象的学者是邱焰美 (1986) 。我国最早研究旅游形象的学者是白祖诚 (1994) 。
国外学者探讨最多的是旅游地形象 (Destination Image) , 其次是旅游形象 (Tourism Image) 。国内学者在研究旅游形象这一概念时, 有多种提法, 如旅游形象、旅游地形象、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区形象等。
经过了30多年不断深入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概念含义的理解经历一个从模糊到具体、从片面到较全面、从宽泛到集约的过程 (程金龙等, 2004) 。但是, 尽管研究所涉及的主题众多, 在目的地形象的特性上仍未有共识, 因此, 仍有进一步理解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及组成的必要。
从旅游者的角度看,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总体印象和期望;从旅游地角度来讲,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资源优势的集中体现 (程金龙等, 2004) 。从时间角度来看, 旅游形象由历史形象、现实形象及未来形象构成 (马勇、李玺, 2002) ;从空间角度来看, 旅游形象可分为省 (区) 域 (宏观尺度) 、县 (市) 域 (中观尺度) 和景区 (微观尺度) 3个层次。
(二) 旅游形象策划
陈传康等 (1996) 发表的《神仙世界与泰山文化旅游城的形象策划 (CI) 》一文被认为是国内第一个关于旅游地的形象策划。1999年, 李蕾蕾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写成《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一书, 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探讨旅游形象及策划的专著 (乌铁红, 2006) 。
旅游形象策划是旅游地经过人为干预的形象再造过程。陈晓梅 (2008) 认为, 旅游形象策划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旅游形象前期研究、旅游形象定位研究、旅游形象推广研究、旅游形象影响及作用研究。苗学玲 (2005) 认为, 旅游形象策划的步骤可以简化为4个部分 (见图1) 。
其中分析包括地理文脉、旅游形象的受众调查、替代性分析;定位指在分析的基础上将旅游地的核心理念概括出来, 浓缩为一个形象口号;然后, 围绕此理念在本地塑造物质视觉和人文感知形象;最后选择适当的传播手段影响受众。
运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对“旅游形象”类文章进行二次检索。结果发现, “分析”、“定位”、“设计”、“传播”是旅游形象策划四个步骤相关词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因此, 可以将旅游形象策划分为旅游形象分析、旅游形象定位、旅游形象设计和旅游形象传播四个阶段。本文借鉴苗学玲的“旅游地形象策划简化模型”, 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研究内容
(一) 旅游形象分析
我国旅游学者在吸取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拓展了旅游形象研究的领域, 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
1、“脉”理论
“脉”理论经历了“一脉”到“四脉”的丰富和发展历程。文脉概念最早由陈传康 (2003) 先生引入旅游规划 (于1996年) , 特指旅游点所在地域的地理背景。后来, 范业正 (1998) 将“文脉”进行细分, 把旅游目的地自然因素称之为地脉, 社会文化因素称之为文脉, “二脉理论”由此形成。牟红、姜蕊 (2005) 进一步将其细分为地脉、文脉、史脉;章尚正等 (2006) 则提出了地脉、文脉、商脉的新细分。熊元斌、柴海燕 (2010) 在前人的基础上, 提出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的“四脉”理论, 即地脉、文脉、商脉、人脉, 并以商脉为核心重构旅游目的地形象分析理论。
此外, 吴必虎 (2001) 提出“地方性研究”这一概念, 内容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特征和民族民俗文化的研究, 与“脉”理论一样, 都是关于地理背景分析的研究方法。
“脉”理论是旅游地分析的重要理论框架, 目前还处于描述性阶段, 需要不断深入, 形成层次体系。
2、旅游形象关系理论
旅游形象关系理论包括屏蔽和叠加两部分。自王衍用 (1993) 最早提出“热影区”概念以来, 旅游形象屏蔽研究应运而生。许春晓 (2001) 回顾了过去的研究成果, 归纳了屏蔽现象的类型及性质, 并对屏蔽度概念及其测量方法进行概述;李国平、叶文 (2002) 提出了游客感知“灰度区”与游客感知“光环区”的概念, 并对“灰度区”旅游形象策划进行了一种模式探讨———旅游产品的形象整合模式;杨振之、陈谨 (2003) 对产生“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的原因、形象遮蔽的表现形式、作用机制、空间影响力和如何避免形象遮蔽, 产生形象叠加效应等方面, 进行了详细分析;李雪松、田里 (2009、2010) 分析了旅游形象屏蔽机理、基本性质与空间表现。
旅游形象屏蔽理论核心内容之一是旅游形象替代性分析。吴必虎、宋治清 (2001) 强调了在旅游地形象的前期研究中, 替代性分析的重要性。
旅游形象屏蔽与叠加其实是旅游竞争与合作的结果。关于旅游形象屏蔽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 但是关于旅游形象叠加的研究却没有进展。如同替代性分析之于屏蔽理论, 互补性分析之于叠加理论, 是空白点。
(二) 旅游形象定位
金颖若 (2003) 提出旅游地形象定位及口号设计应满足独特性、社会性、吸引性、认同性、整体性、层次性、艺术性的要求;戴继洲、徐升艳 (2007) 针对我国旅游形象定位互相雷同的问题, 提出了旅游地形象USP (Uniquesellingproposition) 的独特性定位理论框架;赵磊 (2009) 从意象理论入手, 以意象所内隐的内在底蕴与外在形象的相互生成机制作为理论支撑, 对文化旅游形象进行实证定位。总之, 旅游形象定位尚缺乏系统的理论, 多是嫁接其他学科理论。
(三) 旅游形象设计
陈传康 (1996) 的CI (Corporate Identity) 、李蕾蕾 (1999) 的TDIS (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 System) 、殷柏慧 (2004) 的RIS (Regional Identity System) 是目前国内旅游形象设计中常用的理论和方法框架。
陈传康的旅游形象设计理论以企业CIS为基础, 旅游形象设计体系由企业CIS延伸形成, 包括MI (理念基础) 、BI (行为准则) 、VI (视觉形象) 三部分。李蕾蕾的旅游形象设计与传播模式称为TDIS。它是以旅游形象调查为基础, 对旅游地的地方性进行分析, 综合得出形象定位和口号, 然后根据形象定位设计形象感知系统 (人-地感知形象和人-人感知形象) 和形象传播系统的方法。殷柏慧在前人的基础上, 构建了区域旅游形象策划的RIS框架, 分两个建构层, 第一层包括理念识别系统 (MI) 、行为识别系统 (BI) 、文化识别系统 (CI) 和视觉识别系统 (VI) 四个方面, 第二层包含总体旅游形象策划 (GI) 、一级子系统形象策划 (FI) 、二级子系统形象策划 (SI) 和精品旅游线路形象策划 (LI) 四个层面。
本质上, 这三种理论都没有脱离企业形象设计的阴影。旅游形象设计的理论有待突破。
(四) 旅游形象传播
目前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旅游传播理论是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DMS) 。它是世界旅游组织在全世界大力倡导的一种旅游信息化应用系统。李宏 (2004) 对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构建与运作机制做了研究。周年兴、沙润 (2001) 根据传播媒介的不同, 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分为大众传媒传播、旅行中间商、形象代言人等8个传播阶段;罗秋菊 (2009) 运用城市触媒理论从触媒对象、触媒强度、触媒因素、触媒机理几个方面对大型事件活动提升举办地旅游形象进行研究评价。旅游形象传播的理论有待深化。例如, 业界旅游形象营销正在向旅游形象管理转变, 而理论界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结论与展望
(一) 结论
对旅游形象策划的研究, 从缘起发展到今天, 研究基本上循着从简单到复杂、从单因素到多因素的道路前进。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研究方法逐渐增多,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也存在诸多不足。
在旅游形象分析理论中, “脉”理论还处于描述性阶段, 需要形成层次化、系统化的科学分析体系, 旅游形象关系理论关于旅游形象叠加的互补性研究尚存空白;在旅游形象定位理论中, 尚缺乏系统的理论, 多是嫁接其他学科理论;在旅游形象设计理论中, 陈传康的CI、李蕾蕾的TDIS、殷柏慧的RIS这三种理论都没有脱离企业形象设计的阴影, 有待突破;在旅游形象传播理论中,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DMS) 等理论有待深化, 新的营销理念需要理论跟进。
总之, 旅游形象策划研究的理论尚不完善。迄今为止, 还没有关于旅游形象策划的一套完整、专门的理论。从理论研究的内容上看, 国内旅游形象策划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形象的分析和设计研究;从理论自身的发展来看, 我国旅游形象理论大部分是借鉴其他学科和国外同行的形象理论来解释旅游形象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二) 展望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将进一步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更加重视基础理论, 进行理论体系的构建, 加强旅游形象理论体系的研究;旅游形象分析系统化, 定位注重准确性和差异性, 设计突出个性和原创性, 旅游形象营销转向旅游形象管理。
今后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有:一是旅游地形象的竞合分析;二是旅游形象的定位理论;三是旅游形象策划的系统理论问题。
参考文献
[1]、程金龙, 吴国清.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旅游学刊, 2004 (2) .
[2]、马勇, 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苗学玲.“旅游地形象策划”的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3年旅游地形象研究述评[J].旅游科学, 2005 (4) .
[4]、陈传康.陈传康旅游文集[M].青岛出版社, 2003.
[5]、熊元斌, 柴海燕.从“二脉”到“四脉”: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理论的新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1) .
[6]、吴必虎, 宋治清.一种区域旅游形象分析的技术程序[J].经济地理, 2001 (4) .
[7]、许春晓.旅游地屏蔽现象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 (1) .
[8]、李国平, 叶文.游客感知“灰度区”的旅游形象策划初探——兼曲靖市旅游形象策划[J].人文地理, 2002 (4) .
[9]、李雪松, 田里.旅游形象屏蔽机理解析[J].旅游科学, 2009 (4) .
3.海南旅游形象策划研究 篇三
[关键词]海南旅游形象;文脉分析;形象定位;形象策划
一、研究意义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者对某一旅游地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对区域内在和外在精神价值进行提升的无形价值”(王德业,1998)。在激烈的旅游竞争市场中,旅游目的地形象所蕴含的经济意义和品牌功能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成为吸引旅游者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旅游市场竞争逐步进入形象竞争时代。只有深入了解旅游地的特色,树立正确有效的形象,才能保证稳定的客源。而且,形象所能产生的推动效应,对旅游地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形象有助于旅游产品赢得旅游者的信赖,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有助于旅游地在竞争中赢得优势。海南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有着发展旅游的独特优势,海南旅游形象塑造是其占领旅游市场制高点的一把钥匙。因此加强海南旅游形象塑造显得尤为重要。
二、海南形象设计的着力点
(一)海南地格分析
“形象内容源自文脉”(李蕾蕾,1998)。文脉是旅游目的地自身独特的地方特性,也就是地格(placeality),是一个地域(国家、城市、风景区)的背景,包括自然地理条件、文化氛围和文化脉承以及社会人文背景,是一种综合性的、地域性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的空间组合。地格往往能反映一个区域或一个城市的总体吸引物特征。通过对文脉的分析、项目精选和高度浓缩性展现,旅游项目可发展成为一个地区的旅游形象标志,其核心就是“因地制宜”,强化地方独有的特色。因此顺应地方文脉,反映地方特色的项目就具有长期吸引外地游客的能力,可以在市场上形成“要来此一游”,“来此必游”的共识。
海南既有独特的热带海岛的滨海旅游资源,又具有传奇色彩的少数民族风情的海岛文化旅游资源,海南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海南旅游地格的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具有“椰风海韵”特色的热带海滨风光海岸线。海南岛海岸线漫长,海湾众多,海边大多是优质沙滩,海水清澈见底,且四季无冬,其资源品位与世界著名的美国夏威夷、印尼的巴厘岛、澳洲的黄金海岸等海滨沙滩相比亳不逊色,蓝天、碧波、阳光、沙滩、椰林弥漫着热带情调,椰风海韵为旅游者所赞美。
2神奇的热带绿岛。海南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省,森林覆盖率54.3%,长夏无冬,青山绿野生机盎然。海南现有占地近1000万亩的5大热带森林区,五指山、吊罗山、尖峰岭、坝王岭、黎母山等林区基本保持有数十万亩的热带森林景观,其中不乏奇花异木、珍禽异兽。高尔夫球休闲、热带河谷漂流、热带雨林探奇、热带田园风光,使海南的绿色旅游如梦一般神奇。
3温泉资源丰富。据专家初步调查统计,海南现有温泉资源30多处,流量大、水质好、水温适中、药用价值高。这对于海南发展当今世界新兴的温泉医疗康复保健专项旅游提供了无限的前景。若结合我国传统的医疗保健方式,如针灸、气功、药浴、推拿等,海南温泉医疗康复保健专项旅游定会大放异彩,吸引众多海内外旅游者。
4未受污染的长寿岛。海南自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开发,“有烟工业”较少,自然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岛内四面临海,海边空气清新,负离子密集,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许多中外人士都称赞海南是“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未受污染的长寿岛”,是“当今世界罕有的一片未受污染的处女地”。据第三、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海南省人均寿命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首位。在当今世界旅游消费总趋势追求“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时代背景下,海南这一旅游资源优势不仅在全国,而且在全球都是不多见的。
5神秘的海岛文化。海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是我国唯一的黎族聚居区。作为海南的土著居民,黎族颇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积淀了独特的民俗文化。移民开放是海南的一大特点,也形成了海南多色调的人文景观。每年“三月三”更是黎苗欢庆的盛大节庆。汉族的换花节、军坡节、中秋歌会等活动自成一派,琼剧、人偶戏更是独树一帜。这赋予了海南岛特殊的海岛文化,既形成了一批著名的人文景观,又增添了自身的神秘性。
(二)海南旅游市场感应分析
1海南交通便捷。海南岛内已形成三纵四横公路干线网,环岛高速全岛贯通。三亚至北京、上海、广州的旅客列车也已正式通车。水路运输发达,国际邮轮停靠海口、三亚;海南在拥有海口美兰、三亚凤凰两个国际机场的同时,还拥有国家赋予的第三、第四、第五航权的开放政策,享有国际航班中途分程权。海南增开的定期、不定期航线和包机、公务机可达世界五大洲、61个城市。两个机场一共开通国内外航线70多条。
2以国内游客为一级目标市场,海外游客为二级目标市场。从资源比较和潜在市场需求出发,海南旅游市场的目标在国内而不是在国外。从图1可以看出,虽然近几年海外游客在不断增加,但国内游客仍是主要目标市场。利用海南在国内独一无二的热带气候和热带海滨旅游资源重点发展国内市场,把海外市场作为二级市场进行开发。
(三)旅游形象定位的政策环境
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实行比其他特区更“特”的优惠政策,具有“三低”(低税率、地价、劳酬)、“三自由”(资金、物资、人员流动自由)的有利条件。而旅游业因其先导和支柱的产业地位,倍受各级政府的重视。不仅在诸多方面对旅游业进行政策倾斜,还积极推进旅游立法工作,有效保障了旅游者和旅游发展商权益。海南享有全国独有的“落地签证”的特殊政策,这就为海南积极开拓海外旅游客源市场开辟了极为便捷的途径,也为许多海外人士通过海南这一方便之门进入中国大陆提供了便利。
三、海南形象定位
旅游地形象定位是旅游形象设计的核心内容,形象定位是针对目标市场通过服务实效和宣传控制,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地区的独特形象。旅游形象定位可以有效地提高该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对外的吸引力、对内的凝聚力,同时可以大大促进该地区旅游业乃至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根据海南的“文脉”特征和市场感应分析,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海南特色为纽带进行定位,从整体定位和分区定位两个部分来进行分析。
(一)整体定位
海南的整体形象定位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要考虑海南的地格特征,突出其地方特色,形成个性鲜明的旅游形象,并加以精心包装,大力宣传,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另一方面要考虑其目标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充分了解游客市场的心理需求和偏好,反映旅游需求的热点、主流和趋势才能使形象的确立有意义。
1海南国内旅游形象定位
从全国范围来看,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
nlc202309011427
具有独特的热带海岛风情,且少数民俗风情多姿多彩,唯一的黎族聚居区,具有东南亚气息的侨乡风情形成海南独特的海岛文化。可以定位为:海南——热带神秘海岛,度假浪漫天堂。
2海南国际旅游形象定位
在世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珍奇动植物不断灭绝的情况下,海南是少有的热带原始森林和生态保护较完整的地区,海南地理位置使东南亚游客成为进入中国的热带门户。可以定位为:海南——中国生态海岛,度假逍遥岛。
(二)分区定位
据统计,来琼海内外游客绝大部分都流向了海口和三亚。2004年两市共占62.89%,2005年共占63.80%。因此主要对这两个市进行形象定位。结合两市各自的资源特点,把海口旅游形象定位为:海口——椰风海韵醉游人;三亚的旅游形象定位为:三亚——东方夏威夷。
四、海南旅游形象策划
旅游地的形象代表着区域内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环境、从物质到文化、从地方整体到企业个体等多方面的综合形象。为了便于操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海南的旅游形象加以策划:物质景观形象、社会文化景观形象、核心地段形象、形象代言人、视觉识别系统。
(一)物质景观形象
物质景观形象是指目的地地区具有体现旅游形象功能的那些具象景观,包括背景景观、旅游区景观和城镇物质景观。
1背景景观
海南作为旅游目的地,其背景景观主要指交通干线两侧的山峦、森林、海滩、农田等。要加强对开发建设的控制管理,注意控制交通干线两侧一公里以内建筑物的体量、色彩和造型。交通线要做好相应的绿化工作,特别是各城市迎宾大道,力求给游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旅游区景观
旅游区景观是资源赋存和景观条件最突出的地段,是游客感知海南的核心区域。因此景观形象设计尤为重要。要注意对原有资源的保存,服务设施要结合海南的特色,既要满足使用功能又要体现艺术性和景观功能,强化旅游区的景观形象。景区入口要注重颜色、式样与自然景观的和谐。景区要进行合理规划,保证道路设计的科学性和通达性,同时景观轮廓线要富有变化,为游客提供多彩、高品质的空间环境景观。
3城镇物质景观
城镇作为游客进入目的地的交通枢纽和旅游活动的服务基地,在烘托和加强游客对目的地整体形象感知方面有重要作用。为突出海南热带海岛的特色,海口、三亚和主要景区的依托城镇,在城镇景观建设中应注意控制城镇总体轮廓线;将少数民族特色建筑形式和现代设计思想相结合;城市雕塑、车站、广告牌、果皮箱等环境艺术设施,其造型应能体现海岛特点,在行道旁种典型的热带树种,以体现热带风情。
(二)社会文化景观形象
当地居民的居住、生产、生活等活动构成海南目的地的社会文化景观。社会文化景观形象设计的总原则是要突出地方风俗和民族文化,完善旅游服务水平,提高居民文明水准,提高好客度。具体包括:
1举办大型的海岛文化节,赋予少数民族热带文化内涵,强化海南神秘海岛的形象。
2鼓励社区参与,加强市民的好客度教育,特别是对旅游从业人员,要注重文明礼貌,增强诚信意识,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气氛,打造一流的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
(三)核心地段形象
旅游地的核心地段对于旅游形象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核心地段包括第一印象区、最后印象区、光环效应区和地标区等四类。
1第一印象区和最后印象区
第一印象区是指旅游者到达旅游吸引物或交通中枢、服务基地时最先接触的地区。最后印象区是指游客离开旅游地或某个吸引物时与其最后接触的地点,在很多情况下与第一印象区重合。海南第一印象区(最后印象区)包括机场、车站、沿海码头、城市入口以及主要旅游区的门景区。完善车站的形象建设:主要公路干线出入口处要有醒目的指示牌、旅游宣传标志等,在火车站前广场建立代表海南旅游形象的标志性雕塑,使游客一出车站就感受到海南作为旅游胜地的场所氛围。要求车站前的建筑外形美观大方,富有热带海岛特色;规范对站前小商贩的管理,建立旅游信息咨询中心,以显示其与国际旅游城市接轨。
2光环效应区和地标区
光环效应区是对旅游地整体形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地方。地标区是旅游地中惟其独有、逐渐成为其标志性的形象特征所在的区域。海南的光环效应区包括假日海滩、东郊椰林、天涯海角、鹿回头亚龙湾等处,他们是外地游客到海南后观光机会最大的地段。海南的地标区为东郊椰林和天涯海角。这些地段要重点进行景观规划,加强管理,建立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本区要结合海南旅游总体规划的设计规划要求,既要使规划落到实处,又要把管理抓上去,以确保本区在海南旅游形象展示上有上佳表现。道路两侧、广场、水体以及周边建筑要和谐统一。此外,要增加外观新颖的果皮箱、路灯等环境设施。
(四)形象代言人
形象经济是驱动经济活动和消费者需求的一股成熟力量。形象经济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形象代言人来宣传目标对象,使旅游形象更具体,更易于受众者理解和接受旅游形象,以达到宣传目标。对于海南的旅游形象建设,可以选择全国快乐男生的总冠军——海南人陈楚生作为海南国内旅游的形象代言人。博鳌亚洲论坛使海南成为永久性会议地,可以作为海南旅游的代表性事件。
(五)视觉识别系统
为了从视觉上表现海南旅游形象,便于传媒对旅游形象加以传播,还需对海南形象的视觉符号体系进行设计。视觉符号体系包括:标准图片、标准旅游徽志、旅游口号的标准字体等。其中标徽是视觉识别系统的核心,是应用最广泛的旅游地代表符号,体现着旅游地的地方精神和文化特色。
标徽:运用天涯海角和椰林、黎族文化等能代表海南特点的形象,适当抽象进行组合。
标准字体:可由名人书写或宣传策划公司设计“海南岛旅游”的艺术字体,与海南旅游有关的地方结合徽标共同使用。在主要道路入口处、车站、广场及旅游景区内与标徽共同使用。
标准色:绿色、蓝色、白色,象征海南的椰林、碧波,蓝天,沙滩和温泉,体现海南旅游的生态性和休闲性。
4.绍兴旅游形象策划书 篇四
绍兴概况: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间,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是世界文豪鲁迅先生的故里。素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并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和2008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点开发开放城市。是全国十强市,十强县双十强城市。也是全国著名的全球纺织城与世界纺织品贸易中心。在自然资源方面,绍兴素以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着称。其辖下各市县也无不峰峦峥嵘,溪涧幽邃,尤以诸暨的五泄和新昌的穿岩十九峰声名远传;文化底蕴方面,绍兴是越文化发源地和文化中心,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具有丰富的名士文化、水乡文化底蕴。因此,绍兴素有东方威尼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中国名士之乡、中国越都古城之美誉。绍兴每年还举办纺织贸易博览会、书法节、黄酒节、乌篷风情节、纪念鲁迅高峰论坛、祭禹等活动,吸引着大量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绍兴旅游的SWOT分析: 1.Strengths:
㈠ 环境优美,气候适宜,居住圣地;
① 氛围优势:
绍兴市被国家列为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先后被国家授予“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中国生活质量较好百强城市”、“全国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最适合养生城市”等荣誉,2007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居全省第1位。
②气候条件:
该市处于中、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丰富,湿润温和。
㈡ 历史悠久,人文底蕴,陶冶情操;
① 水城古居,中西合璧:
绍兴是这样一座地方色彩很浓的著名水城,有大小河流1900公里,桥梁4000余座,是威尼斯的十四倍,被称为“东方威尼斯”。小桥、流水形成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东湖洞桥相映,水碧于天;五泄溪泉飞成瀑,五折方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兰亭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被称为书法胜地;沈园则因陆游、唐琬的爱情悲剧使后来者嗟叹不已;此外还有唐代纤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桥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绍兴风土人情,以乌篷船、乌毡帽、乌干菜为代表,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呈现独特的地方风采,令人仰慕神往。
② 特色景点,名人故居:
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包括兰亭、禹陵、鲁迅故里(包括鲁迅故居、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百草园等)、蔡元培故居,周恩来故居,秋瑾故居,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贺知章故居等名人故里,东湖、沈园、吼山、新昌大佛寺等,古代越王“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1)秋瑾故居
位于绍兴城南和畅堂,北靠塔山,西濒鉴湖,古朴雅致,环境清幽。少年时代的秋瑾曾在此读书习文,练拳舞剑,后来这里又是她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2)西施故里
来到诸暨旅游观光的游客,都要慕名前往西施故里萝村寻访遗迹。县城附近的西施殿、西施坊、西施门、西施滩,还有西施当年浣纱之处--浣纱江、浣纱石,都是游人坊古探幽的景点胜地。
西施殿,是一个包括了亭、殿、廊、轩、水池、花架的仿古建筑群。殿内的建筑构件,有很大一部分是从诸四乡收集来的,可以说是民间古老建筑艺术集锦。各种石雕、木雕的门扇、窗棂,五花八门多姿多彩的“牛腿”(雀替),安置在廊庑与回廊至回廊之间,恰到好处,井然有序。身临其间,犹如走进一座古典建筑的艺术殿堂。(3)鲁迅纪念馆
坐落在绍兴市城南的都昌坊口。包括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和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
2.Weaknesses: ㈠ 战略瓶颈,市场疲软: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为第一阶段,以红色旅游为主题,从千年前的卧薪尝胆,到近代民主革命的秋瑾、周恩来,绍兴城市蕴含的剑胆精神使它成了各地政府、学校参观学习的必选之地。20世纪90年代,绍兴旅游进入第二阶段,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旅游休闲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绍兴在长三角旅游经济带中,充分发掘自身丰厚的历史人文及自然资源,从而成了华东旅游市场中休闲度假的第一阵营。早期的一二阶段都充分利用了绍兴的人文和政治资源进行旅游宣传,但进入21世纪,随着休闲度假旅游兴起,各地政府不断改善城市旅游配套设施,同时进行城市定位和推广活动。因此,绍兴旅游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㈡ 主题局限,消费滞缓:
在绍兴推出“带着课本游绍兴”的旅游战略布局后,旅游对象局限于中小学生和一些怀旧中老年群体,对于年轻一代和外籍游客很难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而受局限的这群受众又属于消费能力较低的一部分,很难拉动旅游地的消费市场,从而使绍兴的旅游产业陷入不可避免的尴尬境地,这也使将旅游视为拉动经济增长重要决策战略的绍兴市需要调整旅游策略,人文关怀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开发力度不够,导致旅游特点不够鲜明。文化资源开发过于片面使受众群过于单一,各景区缺乏联系,热点关注度不高使游客对绍兴的整体感知度下降,游记凭忆匮乏,重复消费理由欠缺,综合性消费理由欠缺。㈢ 缺乏宣传力度
绍兴为人所知的部分基本局限于鲁迅,其余景观也只有江浙沪一带较为熟知的人群略知一二,旅游形象的贫瘠使得人们对其旅游兴趣和关注度自然降低。
3.Opportunities:
㈠ 良好的开端:
绍兴是全省范围内旅游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也是编制市域旅游规划较早的地区。绍兴市实施第一轮旅游发展规划的时期正值我国旅游业从外事接待型事业转变为国民经济产业的时期,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和良好的旅游接待基础使绍兴旅游业一开始就进入了迅速增长的轨道。㈡政府的大力支持:
省委和省政府在《关于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基本建成旅游经济强省的发展目标,并且作出了以“诗画江南、山水浙江”为主题,全面打造文化旅游、海洋旅游、生态旅游、商贸旅游、休闲旅游五大品牌,着力构建三大旅游经济带和十大旅游区的战略部署。绍兴是全省旅游业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历来是浙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过程中,绍兴是环杭州湾旅游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十大旅游区之一,同时也是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的主要基地,在全省旅游业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十分显著。㈢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拉动旅游消费:
从国内看,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历史阶段。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加和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必将推动旅游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随着全国范围人均GDP从1500美元向更高水平的跨越,旅游需求激增的“大众旅游时代”正在来临。而高收入人群的扩大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人均收入的高位增长,又将使旅游消费需求在大众化基础上出现分层化的趋势;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将进一步加快旅游业的国际化步伐,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旅游者进入我国市场。在旅游市场需求强势走旺的背景下,位处长江三角洲的浙江省客观上拥有比其他省区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这也意味着绍兴的旅游事业有望借助这一平台取得进一步的飞跃。
4.Threats: 1.区域竞争激烈,就绍兴的地理位置而言,出于长三角中心地带浙江省,毗邻上海江苏等旅游胜地,竞争尤为激烈,特别是周庄、乌镇、同里、西塘等一批有特色的古镇水乡的推广使得古镇这一旅游形象变得不再稀有,而论水乡绍兴远没有周庄乌镇做得有氛围,论古镇不及西塘等有特色有规模,所以如何能在其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绍兴发展的一大难题。
2.旅游开发的负面效应,尽管绍兴的故居和宗教寺庙水乡人情给旅游带来了一定的收益,可有些地方的文物保护工作不到位,文化古迹遭到游客践踏破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坏境污染大肆破坏,旅游形象也大打折扣,人为活动的加剧给坏境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损失,这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3.经过几十年来的旅游发展现有的旅游资源已经形成规模,可开发资源的有限促使政府积极调整宣传策略,学习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推陈出新,并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挖掘出新意,带给游客新的惊喜。
绍兴旅游形象定位:
由上述SWOT分析可以看出绍兴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还是比较丰富的,建议可将绍兴的现有旅游资源进行分化,针对不同的受众选择不同的旅游路线进行宣传和推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针对老年群体可以着重突出人文关怀和宗教净土的概念,老年人多半对中国传统的佛教怀有一定的虔诚之心,即使是无信仰者向其宣传为家人及亲朋祈福的传统祝福理念必然吸引老年人的心理共鸣,而绍兴独特的人文气息也为城市蒙上了一层安宁祥和的面纱,老年人在此必然能寻求到一种安度晚年的愉悦之感。
2.针对中年人可以着重推广远离市区喧嚣的心灵之旅的概念,由于水乡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乌篷船一只泛舟湖上,在摆脱工作疲劳之余在船内小憩片刻有返璞归真之感,更可夫妻二人携伴而来,在放松身心之余走走鲁迅故居,品品茴香豆和绍兴老酒的滋味,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
3.针对年轻人可以增添漂流等惊险刺激的项目,以及在原有的漂流设施基础上增加关卡和游戏项目,满足年轻人好玩的心理;还有沈园是爱情的见证,可以设计种同心树、系同心结、树叶标签自制纪念等活动,吸引年轻情侣的到来;另外佛寺也可提供情侣烧香许愿抽签解愿的心理诉求,让寺庙不再仅是中老年人的去处。4.针对小朋友仍然可以继续采取“带着课本游绍兴”的战略,同时大力宣扬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行环保之旅,纺织之旅、书法之旅、酿酒之旅等等特色旅行项目,让家长们也参与进来从而拉动消费。
5.旅游策划与旅游规划 篇五
随着近几年国内众多旅游投资项目的失败,使各级政府和投资者、经营者深刻认识到旅游策划的重要性。顶峰国际旅游规划认为:凭政府和投资者的感觉来投资旅游项目,在旅游市场竞争尚不激烈,旅游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时,或许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在旅游市场日益成熟,游客需求日益个性化阶段,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的旅游策划很难开发出适应市场的旅游产品,更难产生旅游精品。
一、旅游策划
策划是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利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和手段,通过对变化无穷的市场和各种相关要素的把握,设计出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具有科学的系统分析和论证的可行性方案和计划,并使这样的方案和计划达到最优化,使效益和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过程。
而旅游策划除了秉承上述策划的所有基本特征和定义外,有它作为特殊行业的特殊性。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在很多时候,旅游策划的特殊性常常要超越策划的普遍性。也就是说,如果对旅游业的特殊性没有深入的研究,用策划的普遍原理和方法来解决旅游业的特殊问题,是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答案的。顶峰国际认为旅游策划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旅游资源的认识、评价和把握,是旅游策划的基础。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是一个科学的系统,专业性强,涉及面广。能否对资源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将直接关系到旅游策划的成功与否。
2.对旅游产品体系的策划,是旅游策划的难点。资源不等同于产品,旅游资源的科学价值也不一定等同于旅游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旅游产品的策划需要熟悉旅游市场,通过对市场需求的确认,来决定将哪些有市场价值的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及产品的表现形式如何。
3.对旅游市场的研究,是旅游策划成功的关键。由于游客购买的是特殊经历,而旅游经历感受质量的高低又受着游客时时变换的心理因素影响。另外,许多旅游产品所具有的无形性特征,都增加了对旅游市场的认识难度。
以上三个主要方面的特殊性,使旅游策划这个特殊的行业与其他的策划行业区别开来。这也是旅游策划的生命力之所在。因此,旅游策划可以成为与旅游规划紧密相连的一个独立的学科。
由上可以看出旅游策划是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理性的体系,它讲究的是程序,追求的目标是解决旅游业的实际问题。所以,科学、理性的旅游策划是旅游策划赖以存在的基础。但这可能使旅游策划显得过于理性而缺乏生命力。其原因在于,旅游行为是理性与感性共生的,而且在有的时候,旅游行为的感性特征还
要强于理性特征。因为,游客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是感性的,游客对旅游经历的体验也是感性的,游客心理活动的变化无常,游客的“触景生情”,都是情绪化很浓的感性行为。有鉴于此,若过分地强调旅游策划的理性和科学性,旅游策划的可行性可能会大受影响。因此,笔者提出了“后旅游策划”的概念。
二、后旅游策划
“后旅游策划”是针对旅游策划可能出现的弊端而提出的概念。顶峰国际旅游规划认为后旅游策划与旅游策划在时间上并无先后之分,是同时存在着的两种不同的理念和方法论。“后旅游策划”是对“旅游策划”的批判,是对旅游策划有可能出现的过分注重科学、理性方法的矫正,它有利于矫正旅游策划的过于理性化,强调旅游策划的感性回归。换言之,在进行旅游策划的时候,必须抱着“后旅游策划”的批判态度,才能促使旅游策划的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也才能使旅游规划、景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达到至善境界。
三、顶峰国际后旅游策划主要内容
“后旅游策划”的理念与以下几个相关的理念紧密相连,或者说,后旅游策划是对这几个理念的综合概括:
1.后旅游资源评价:笔者认为,后旅游资源评价是对旅游资源的感受性评价,是以文学、艺术的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的描述性评价。这一评价方法注重感受性和文学艺术性,是对旅游资源评价的批判和检验,对旅游产品策划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后旅游市场研究:旅游市场研究强调对市场的调查与分析,由此探讨游客的旅游行为规律,通过对游客行为规律的把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策略。但由于游客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游客的心理难以捉摸,撇开对旅游市场的理性化分析,有时对旅游市场的“感觉”也是非常重要的。
3.后乡土建筑:后乡土建筑是对乡土建筑的批判,它要求在建筑设计中不能完全沿袭和照搬乡土建筑,而应该批判地继承。因为乡土建筑的空间、材料、建筑手段和技术等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居住的要求,不能给现代人带来舒适感。所以,后乡土建筑是对乡土建筑的批判、解构、重构和创新。
4.后传统建筑:后传统建筑是在后乡土建筑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后传统建筑包括了后乡土建筑,除此之外,还包括对传统建筑中的宗教建筑、宫廷建筑等类建筑的继承和批判。后传统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关系,正如后乡土建筑与乡土建筑的关系,基本理念和原则是共同的。在现代的景观建筑设计中,后传统建筑与后乡土建筑遵循着同样的原则。
5.后景观设计:后景观设计是对景观设计的继承与批判。后景观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要回归到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上去,但又不主张完全地回到中国的传
统中去。它是对中国和西方传统的景观设计理念、园林设计理念兼收并蓄,批判的继承。在总的理念上,还是提倡以中国“因法自然”的传统理念为主,在表现手法上,因地制宜地适当吸收西方景观设计的技术和方法。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道法自然”也是景观设计的最高理念,真正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对于凡人来讲,是不可能的。但这种理想境界是后景观设计应该追求的。这也并不是说,西方传统的景观设计与“道法自然”是相矛盾的。实际上,在景观设计中,只要用得巧妙,用得自然,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后旅游策划包含了后旅游资源评价、后旅游市场研究、后传统建筑、后乡土建筑、后景观设计这样一个体系,它与旅游策划一样,涉及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建筑、景观设计等方方面面。
6.旅游策划项目市场营销策划 篇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机会与挑战并存,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要求项目必须不断研究外部因素和内部优势,制定合理的竞争战略,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抓住机遇,打造出一个有强势竞争力的高端休闲旅游项目。为此,不能仅仅依靠其独特的创意和有力的资源,更应该建立一整套全新的整合营销理念。在此,我们项目所处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经济有效的整合营销战略,组织其开业前后的营销活动,占领市场、稳定客源。布龙湖旅游开发以后,将形成接待体系完整的高端消费产品群。在对外促销突出形象、营造热点。旅游方面突出是“草原温泉度假”。休闲方面突出“动感新天地”,会议旅游方面突出“合理的配套,高端的服务”。
在突出度假品牌的同时,努力寻找和培育度假、娱乐、特色餐饮和会议四大主导产品的客源层,项目设计设施建设均向这四大主导产品聚集。制作宣传资料,进行宣传推广。近几年,终端送宣传资料的举动屡见不鲜,但效益很低,消费者要么不拿,要么就是拿了之后,才走三五步,就一丢了之。宣传资料散在地上,既影响公共卫生,又影响产品形象。怎样克服这种现象?第一,可以把宣传资料在材质进行包装,使它看起来像景区送给终端消费者的一件礼物。第二,可以在宣传资料次位置精心撰写一个小品,使消费者在主观上对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客观上确对产品有了认识。
在呼市、包头生活类报纸,以及重点消费客源地媒体上进行版面宣传,每期300字左右;我们的广告要成为培训旅游者的课堂。出版家奥克斯认为:“广告归根结底应该是新闻。若广告不是新闻,他就没有价值。”选择与内蒙古旅游网络进行合作,与其联合推广内蒙古旅游的宣传口号。没有棋局的成功就没有棋子的成功。商场不同于战场,一山可以容二虎。德国有“奔驰”与“宝马”并进;美国有“可口”与“百事”双飞;内蒙古有“伊利”与“蒙牛”。同一地区的旅游业,除了自有的小品牌,还有一个共同的大品牌——地域品牌。只要把内蒙古旅游的品牌擦亮,景区之间的竞争就可达到双赢
7.旅游地形象策划 篇七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保定的旅游形象一直有待提升,保定市市长马誉峰指出:要积极构建“一城五区”旅游发展格局,实现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转变。保定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培育大旅游。如何从大旅游的视角,整合保定的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融合旅游业的六大模块,塑造鲜明的旅游形象;以旅游形象驱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要求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大旅游”观的概念与内涵
“大旅游”观强调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和审视旅游业的发展,是对传统旅游观念的突破和延伸,追求的是旅游业发展所能带来的整体效益。在“大旅游”观的战略指导下,旅游资源的外延被拓宽,将所有可以吸引游客的资源都归为“旅游吸引物”,资源的创新为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大旅游业在加强城市建设、树立城市品牌形象、培育城市文化、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良好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保定旅游形象的现状调查分析
课题组就保定旅游形象现状为题,通过市民问卷调查,旅行社和重点景区实地走访调查,对目前保定旅游形象现状分析如下:
(一)旅游产业发展不足,城市旅游形象有待提升
从相关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保定市是全省游客人数最多的地区,但是旅游收入位于秦皇岛之后,纵观整个旅游收入结构可以看出,类似住宿、餐饮、交通、游览这些需求弹性较小的产品占得比重比较大,而需求弹性较大的购物、娱乐、体验旅游消费的比较少,总体而言,旅游精品和休闲产品还比较少,游客逗留时间还是太短,旅游产业的产业化、集团化还有待发展,旅游产业发展不足。旅游产业与城市旅游形象相辅相成,互为推动,目前保定市的旅游形象还不够响亮,知名度和美誉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旅游产品分散,服务和宣传不到位,吸引力不足
作为资深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保定留给外地人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古城、直隶总督署和驴肉火烧,很多人对野三坡、白洋淀、狼牙山等全国知名景点有一定的认知度,但是这些景点并没有与保定旅游形象紧密结合,出现认知分离的情况。保定虽然旅游资源众多,但是旅游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提炼、串并、整合还不够、在对外整体营销上宣传力度和方式上还是不到位,宣传缺乏整体策划,客源市场还是较为狭小,局限于京津和省内,没有让保定形成足够的吸引力,保定古城作为中心城市的旅游功能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配套服务建设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旅游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具有文化性和经济性的双重特征,吃住行游购娱都要求完善的配套服务。保定市的交通网络也已经形成,大部分地区的交通可达能力均有提升,部分国道和省道路况较差,交通瓶颈依然存在,西部太行山区的交通网络还相对滞后,各个景区的交通连接不畅,一到旅游旺季景区普遍出现严重的交通拥堵,此外住宿和娱乐设施的档次较低,旅游产品雷同,购物诚信度等等因素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都制约了保定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提升保定城市旅游形象的路径研究
(一)调整保定旅游开发管理的思路,树立“大旅游”的旅游发展新概念。
首先城市品牌的建立离不开城市特色,特色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旅游开发也是为当地的城市旅游资源找“魂”。旅游宣传主题和口号也是城市旅游形象的核心,应当提出系列的主题口号,突出“文化古城,山水保定”两大主题,涵盖“京畿胜境、醉美保定”、“爱上保定、寻乐太行”等口号,还要根据不同的阶段和活动提出相应的宣传口号。
其次是旅游产品和功能的大整合,旅游六要素是食住行游购娱,大旅游要做大旅游。保定市已经提出要通过“一城五区”组团发展,构建“中心引领、多极带动,众星拱月、月照群星”的大旅游格局。更深入的应该还有旅游配套功能的整合,比如餐饮、交通、住宿、购物等等,利用网络和各种社交软件,推行旅游功能、服务一体化,从观光旅游向体验旅游模式转型。
(二)借助京津冀一体化加快保定旅游改造升级,促进大旅游格局形成。
中央提出京津冀一体化,这对保定旅游是很好的发展机遇,京津冀一体化交通是硬件,目前,保定正在推进津保城际、廊涿城际、固安至白沟新城城际铁路和京港澳高速拓宽、京昆高速北延、荣乌高速贯通等重点交通工程,完善配套骨干路网,打造京南交通陆路枢纽,加快与京津无障碍、无缝隙对接和同城化发展。无论对旅游客源市场的扩展,还是对保定形象的宣传都是有益的,因此在营销战略上,应当创新旅游资源,联合强势景区和地域,采取整体营销策略,实现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转变,建立保定“大旅游”形象。
结语
8.乡村旅游形象定位研究 篇八
关键词:昆山乡; 旅游形象; 四脉; 定位分析
一、旅游形象要素分析
(一)文脉
1.文脉特点
(1)水运文化
昆山乡内水系连接黄金水道长江,是旧时重要的水运枢纽,见证了昆山乡的繁华与衰落。水运衰落后遗存水运码头,码头附近残存旧时商铺建筑遗址,仅有少数建筑保存完整。
(2)宗教文化
昆山乡内流传的宗教主要是佛教。乡内现有明心寺、碧云寺、延寿庵以及大大小小的寺庙等等。除此之外,三公山上还有几十处祭祀点供村民祭祖祈祷。
(3)婚俗文化
昆山乡内旧有婚俗文化包括换亲、招亲、抢亲。
换亲: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娶亲,经过双方协商,各以同辈姐妹易嫁。
招亲:男方由于经济困难等原因娶妻难,女方父母膝下无子,招其继承女家香火,繁衍后代。其子女可随母姓,或用父母双姓,名曰“双联香火”。
抢亲:男方由于贫穷、丑陋、年龄过大等原因,难娶妻室,采取抢亲的方式强迫成婚。
(4)民俗艺术
无为鱼灯:鱼灯又称吉祥灯、太平灯、幸福灯,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相传北宋年间,包拯到陈州放粮回朝后,为大放花灯,曾普召全国各地向朝廷进贡花灯。当时无为人敬献了八条鱼(“鱼灯”),得到朝廷赞扬。就这样,无为汉族民间舞蹈鱼灯就保留下来了。为了庆贺渔业丰收,捕鱼平安,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到正月三十为玩“鱼灯”的节日。
剔墨纱灯:无为剔墨纱灯又名宫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有300余年历史,安徽省志列为皖地八大特产之一。无为纱灯在借鉴吸收历代流行的蔑扎、纸糊、染色“彩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2.文脉定位
昆山乡最独特的文化就是水运文化,同时昆山乡的饮食、婚俗、鱼灯等文化构成了丰富的民俗文化景观。
(二)地脉
地脉指一个地域(国家、城市、风景区)的地理背景,即自然地理脉络,包括地质、生物、气候、水体等自然资源禀赋及交通区位。自然景观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托,与众多的旅游体验紧密相连,决定了旅游目的地美学和视觉吸引力,也是其它旅游要素开发规划的基础。
1.地脉特点
(1)地理位置
昆山乡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西南53公里,系无为县最偏远乡镇,北与鹤毛乡相邻,西南与庐江县、枞阳县交界,东与牛埠镇接壤。
(2)交通区位
昆山乡距黄金水道长江仅8公里,昆砖、凤昆、昆牛路横穿而过,加之铜陵大桥的建设,交通逐步便捷。
(3)自然资源景观
昆山乡地下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铜、铁、锌等多种矿产;另外还有大理石、竹木等自然资源。优美的自然景观之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为该乡开发生态休闲旅游增添了底蕴。
2.地脉定位
根据对昆山乡的地脉分析,将昆山乡的地脉定位为:
皖江后花园、闲适的农村
(三)商脉
商脉指分析目的地目标市场的需求及特点、结合当地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资源,提供与其需求相吻合的旅游经历和体验,是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获得竞争优势,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重要前提。
1.商脉特点
(1)旅游资源优秀,空间组合多样化。
昆山乡内地貌覆盖平原、丘陵、山地。有农田、村庄、水库、河流、竹林、山地等资源,地形富有层次,资源组合较好,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昆山乡内现有黄龙桥景区、新华水库景区、寨基山景区、大安山景区、竹丝湖等,树木、竹类、药用植物种类丰富。群山环绕,风景优美,具有发展旅游业独天得厚的条件。
(2)农业基础较好
昆山乡内现有农业、林业、畜牧产业,发展良好,其中已有香猪、竹子、茶叶等特色农产品。良好的农业基础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广阔的旅游空间。
2.商脉定位
天然氧吧、休闲度假胜地
(四)人脉
人脉是指目的地居民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心理判断和接受度。
1.人脉特点
昆山乡群山环绕的地貌特征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形成了与外界相异的饮食文化和生活习惯。昆山人对自然、对山水,表现出一种天然的依赖与亲和。昆山人对自然、对山水,表现出一种天然的依赖与亲和。生活和劳作中追求自然、保护自然,以敬畏之心对待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2.人脉定位
追求自然的生态文明
二、旅游区形象定位
从昆山乡自身角度来说,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大片的竹林,起伏的群山,清澈的湖泊水库,而追求自然的生态文明更是赋予它致命的吸引力;
根据昆山乡的四脉分析,结合潜在客源市场的特点,将昆山乡的旅游形象定为:
绿色氧吧:昆山乡内群山环绕,景色优美。在漫山竹海、松柏的翠色包围中,有清澈的玉龙溪、怪异的雷劈石、难攀的仙人洞、险峻的万丈楼、绝顶的五彩池,无处不翠,无处不景,境内有海拔675米的最高山峰三公山。昆山的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是一个天然的绿色氧吧。
休闲福地:昆山乡内群山环绕,水库湖泊穿插其中,独特的竹海风光、田园风光是开展度假休闲的天然场所。乡村休闲、竹海观光、山地养生,昆山乡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其成为游客的休闲福地。
参考文献:
[1]卢绍香,殷红梅. 乡村旅游地的旅游形象定位策划[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112-115.
[2]蒋善涛. 定位理论在旅游地规划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8.
[3]范良文. 无为县多种政策推动乡村旅游[N]. 中国旅游报,2008.
[4]宣秦倩,章锦河. 论安徽乡村旅游发展[J]. 现代商贸工业,2009,22:66-67.
9.旅游地形象策划 篇九
1、湘西凤凰古城资源概况
凤凰古城位于沱江之畔,古称镇竿,后改称沱江镇。明清时期在此设厅、镇、道、府,是湘西军事、政治中心。
1.1历史渊源流长,文物景点众多
凤凰古城—沱江镇,在宋、元、明至清初时期曾为五寨长官司治所,清朝时设镇竿镇,后置辰沉永靖兵备道于此。成为全国六十二镇、八十九道、八个兵备道之一,大湘西二十余州厅(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古城现存结构完整。古城五寨司时为土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改为砖城,开设四门,并各建有城楼,防御体系完整。现存较完整的历史街区有:以东正街、十字街、中营街、标营街、登碱街、文星街、南边街、北边街所组成的古城核心区;以老营哨街、沙弯、虹桥街、唐家弄、王家弄、史家弄、朝阳巷、安乐巷、老兵房弄子、新兵房弄子、田家弄、沙弯古城民居区、岩脑坡街、兴隆街所组成的古城风貌协调区;一条条红砂石铺就的石板街贯穿城区,独具特色的龙阁和沱江河吊脚楼群,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线。古城文物众多。古城保护范围内,现有县级以上文物48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民居文物有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熊家宅院、陈家宅院等官宅。寺庙文物多建于清代,各类庙祠建筑达58处。同时,古城近郊文物价值重大。古城西郊的原唐渭阳县旧址黄丝桥古城至今保存完好,城东北的得胜营(含吉信镇)建于清同治年间的三潭书院主体犹存;中国南方长城全胜营至拉毫段,气势雄伟。这些郊区文物既是古城的衬托又是古城功能的展衍,关系紧密,互为依存。
1.2楚巫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
凤凰古城处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区与东部楚汉文化区域的交汇之地,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凤凰古城的文化特色,主要是由文脉久远的楚文化中民间的一支,经沉水上溯与当地土著融汇后,又同流官与行商引入的汉文化演变整合而成。虽然历经沧桑,但楚巫文化特征依然明显,集中凸现在古城人日常生活的六个方面:一是方一言土语特色:二是古城服饰特色:三是饮食特色;四是民间工艺特色;五是神抵与信仰;六是戏曲与风俗。千百年来,居民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生活情趣都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与文化气息,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落,其民族工艺美术、民族曲艺等方面的内容丰富,美不胜收。古城独具特色的楚巫文化,与外来文明的冲击,形成了古城特有的文化景观,使得古城地灵人杰、人才·辈出。从清道光二十年(1840)至清光绪元年(1878)短短的38年间,凤凰涌现出提督20人,总兵21人,副将43人,参将31人,游击73人等三品以上军官。民国时期,有中将7人,少将27人。凤凰上空一时群星璀璨,名噪三湘。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着一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军事家,其中有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文学巨匠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等。他们不仅闻名全国,而且蜚声世界。
1.3自然景观奇异秀丽 凤凰古城自然景观有山青、水秀、洞奇、及气候宜人四大特点。有坐落于古城边的国家森林公园南华山;有绕城而过、清澈亮丽的沱江风景带以及腊尔山苗族聚居区的民族风情和高原台地自然风光;有集奇、秀、幽、峻于一身,全长6200多米的奇梁洞;凤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9℃,年均日照差8.3℃,冬少严寒,夏少酷暑,气候宜人。
2、调查分析
2.1旅游者调查分析 对凤凰游客调查显示,来凤凰的游客中,集中分布在湖南省内,占了总客源量的62%,距离较近的湖北、重庆、贵州占了总量的15%,其它地区访问率不高。数据表明,凤凰古城的主要客源市场集中在湖南周边地区,主要还是距离因素,凤凰古城可进入性相对较差。被调查者中,以学生(24.3%)和企事业单位职工(45.5%)居多,占了总数的绝大多数。出游的动机中,对古城的自然环境和民族风情占了绝对的优势。在这项调查中,存在这么几个问题。首先在客源市场上,湘西凤凰古城的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分布于湖南省内,那么为什么国内其它市场只占有少部分。一方面,可能是在旅游地的营销方面缺乏对不同的客源市场的进行不同的策略;另一方面,前面也提到过,凤凰古城可进入性不强也是一个因素。所以在不同的客源市场中我们需要塑造不同的湘西凤凰旅游地形象,并且对基础设施进行合理建设来解决这个问题。其次,在调查中进入湘西旅游地的中青年人为主要,所以在这个市场方面,我们有必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项目,进一步扩大该旅游消费群体。另外现代旅游参与性旅游方式已成为主体,所以为了满足旅游者需求,我们需利用湘西凤凰古城可利用的文化资源,来开展丰富多样的参与性旅游活动。
2.2旅游者信息获取调查分析
来凤凰之前,游客对凤凰的了解主要通过广播电视(62.4%)、报刊书籍(48.1%)、因特网等多种途径,并且游客觉得获取凤凰的旅游信息相对容易,凤凰古城的旅游营销力度较大,信息渠道多样和畅通。现今媒体在社会影响作用是不可小视的,所以在各方面宣传中,凤凰古城必须塑造一个优良的媒体形象,树立良好的口碑形象,增强在媒体宣传方面的影响力度。在调查中,凤凰古城在媒体营销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我们可以做得就是更进一步的提升凤凰古城的媒体形象。
2.3凤凰古城旅游形象调查分析
(1)旅游资源丰富
湘西凤凰是文学巨匠沈从文先生描写的“边城”。
是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的“中国最美的两个山城之一”。
凤凰有古朴的历史风貌,深厚的文化积淀,秀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辈出的名人英才。“山水城、人文风”浑然一体就是凤凰发展最宝贵、最可依赖的资源。
经过艰苦细致的挖掘整理,凤凰人提炼出“一弯沱水绕城过、一条红红石板街、一排小巧吊脚楼、一道风雨古长城、一座沧桑老城堡、一个神秘奇梁洞、一座雄伟大石桥、一批闻名世界的人”的凤凰旅游口号。
大胆构想出“2年内建立3至5处4A级景区,5年内赶超云南丽江,10年内再造一个张家界”的凤凰旅游宏伟蓝图。
“八个一”的口号,10年内的目标,正是凤凰旅游的精华所在、品牌所在、希望所在。
(2)旅游营销力度大
全方位推介,用大宣传营造“大氛围”。
一是借罗哲文等专家教授考古发现南方古长城的契机,邀请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各地各家省级电视台及各界媒体亲临现场考察,并利用电视台及各报刊杂志纷纷向全国各地宣传报道,以此迅速提高了凤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
二是于2002年借文学巨匠沈从文先生诞辰100周年之机举办研讨会,扩大凤凰边城的影响。
三是借助少数民族古老、悠久的文化底蕴,大做苗族、土家族“民族风情”文章,依靠民族特色取胜。
四是舍得投入、大做广告,在凤凰、吉首、张家界、长沙等湖南省范围内,到处可见“梦里故乡—凤凰古城”、“梦回故里—天下凤凰”等巨型广告牌,电视台、网站也强劲推介凤凰,使凤凰走出县门、飞向省内外、国内外,飞向全世界。
(3)历史文化底蕴厚
为了不断丰富凤凰旅游的历史文化内涵,该县突出民族特色文化的挖掘整理,积极打造“兵战、历史、名人、民族、民俗、山水、建筑、生态、红色”九大文化品牌,按照“文笔凤凰、画笔凤凰、镜屏凤凰、音乐凤凰、名人凤凰”的理念,组织了以凤凰为主题的文艺、书法、美术与摄影作品展,组织创作歌曲100余首,请全国著名歌唱家唱响凤凰。2003年5月,一场创意“人为棋子地为盘”的“中韩国际围棋邀请赛”在凤凰举行,世界著名的围棋大师曹熏铱与常昊在中国南方长城上举棋对决。n月,由著名音乐家谭盾亲自创作、担纲指挥,名为《地图:寻找消失中的根籁》的大型水上场景音乐会在沱江河畔举行。2004年H月,宋祖英等10多名著名歌唱家来到古城凤凰,13首以凤凰为题材的歌曲在古城唱响。独有的魅力与强有力的宣传攻势,使凤凰一时间成为全国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仅2004年一年,全国各大电视台推介凤凰的电视专题片就有21部,中央电视台的多个频道及北京、上海、重庆等17个电视台的卫视频道多次播出了这些专题片。凤凰县不失时机地推出了“中华炎黄圣火采集仪式”、“中国·凤凰四月八民族艺术节”、“湘西从文文化节”等一系列大型的文化旅游宣传活动,迅速把世人的眼光吸引到“凤凰古城”来。全国各地的旅客、媒体、商家纷纷跋山涉水来到凤凰,来到从文故里领悟文化的深邃,来到苗疆边墙体会历史的沧桑,来到沱江河畔品味江南水乡的韵味,来到大山深处感受苗寨的热情,掀起了一股“探寻从文足迹,寻找梦里故乡”、“走玩凤凰”的热潮。
游客来凤凰之前对凤凰古城最突出的印象为历史悠久的湘西古镇、自然环境优美的小镇。他们认为最能代表凤凰古城旅游形象的景点是虹桥、沱江)、沈从文故居。
凤凰古城旅游者对22项旅游形象要素的重要性的总的平均数为3.974,表明旅游者对凤凰古城的整体形象感知为中上水准,其中环境因素中的特色建筑为最高(4.392),而社会因素中的环卫和市容为最低(3.087)。游客对规划布局协调程度、特色建筑、生态环境程度、服务接待设施、历史文化沉积、公共厕所方便卫生、完备的通讯设施、旅游咨询服务、菜肴和小吃美味程度、社区居民友好程度、旅游费用、景色优美等12个旅游形象要素大于4,高于22项旅游形象要素的重要性的总的平均数(3.974)。这些旅游形象要素是旅游管理部门对外宣传的主要方面。但旅游管理部门也应该对环卫和市容、服务人员素质等相对较差的旅游要素进行完善,这些要素直接影响了游客对凤凰古城的旅游形象感知,同时也间接的影响了游客的重游意愿。
(以上为湖南凤凰的旅游地形象策划节选)
后版是笔者对该策划的品评
优点:
1、该策划是旅游地形象策划师基于对凤凰旅游形象现状的实地调查基础上撰写的。文章首先对凤凰的旅游者进行了调查,发现来凤凰的游客中,集中分布在湖南省内,占了总客源量的62%,距离较近的湖北、重庆、贵州占了总量的15%,其它地区访问率不高。得出凤凰古城的主要客源市场集中在湖南周边地区,一方面,可能是在旅游地的营销方面缺乏对不同的客源市场的进行不同的策略;另一方面,凤凰古城可进入性不强也是一个因素。所以在不同的客源市场中我们需要塑造不同的湘西凤凰旅游地形象,并且对基础设施进行合理建设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还得出学生(24.3%)和企事业单位职工(45.5%)为主要市场人群的结论,所以在这个市场方面,我们有必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项目,进一步扩大该旅游消费群体。出游的动机中,对古城的自然环境和民族风情占了绝对的优势,现代旅游参与性旅游方式已成为主体,所以为了满足旅游者需求,我们需利用湘西凤凰古城可利用的文化资源,来开展丰富多样的参与性旅游活动。其次对旅游者信息获取方式进行了调查。只有长期地、反复地经过有关凤凰的正面的旅游信息的浸染,才能让游客对凤凰产生稳定的正面的本体感知形象。
通过调查显示,游客对凤凰的了解主要通过广播电视(62.4%)、报刊书籍(48.1%)、因特网(59.7%)、朋友介绍(53.1%)、旅行社(48.5%)等多种途径。游客觉得获取凤凰的旅游信息相对容易,凤凰古城的旅游营销力度较大,信息渠道多样和畅通。现今媒体在社会影响作用是不可小视的,所以在各方面宣传中,凤凰古城必须塑造一个优良的媒体形象,树立良好的口碑形象,增强在媒体宣传方面的影响力度。
2、策划的核心是旅游地形象定位于口号设计。
形象定位的最终表述往往以一句主题口号加以概括。口号是旅游者易于接受的了解旅游形象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凤凰古城的定位很好地糅合了“地脉”和“文脉”两个特征。让凤凰呈现出一个饱满的形象特征。
文脉上,凤凰古城处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区与东部楚汉文化区域的交汇之地,利用地理空间的旅游地形象阶梯概念,很好得将自身的形象定位在人们的认知链接上。凤凰古城的文化特色,主要是由文脉久远的楚文化中民间的一支,经沉水上溯与当地土著融汇后,又同流官与行商引入的汉文化演变整合而成。
地脉上,凤凰古城自然景观有山青、水秀、洞奇、及气候宜人四大特点。有坐落于古城边的国家森林公园南华山;有绕城而过、清澈亮丽的沱江风景带以及腊尔山苗族聚居区的民族风情和高原台地自然风光;有集奇、秀、幽、峻于一身。
策划师很好地糅合了凤凰城自身具有的资源,经过艰苦细致的挖掘整理,凤凰人提炼出“一弯沱水绕城过、一条红红石板街、一排小巧吊脚楼、一道风雨古长城、一座沧桑老城堡、一个神秘奇梁洞、一座雄伟大石桥、一批闻名世界的人”的凤凰旅游口号。这无疑会让凤凰的印象更加的深入人们心中。
3、策划师对旅游地的人-地感知形象进行了很好的设计。用精炼的词语给凤凰打上了明确的标签。凤凰古城积极打造“兵战、历史、名人、民族、民俗、山水、建筑、生态、红色”九大文化品牌。
4、策划对凤凰城的形象宣传也进行了恰当的策划:全方位推介,用大宣传营造“大氛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借罗哲文等专家教授考古发现南方古长城的契机,邀请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各地各
家省级电视台及各界媒体亲临现场考察,并利用电视台及各报刊杂志纷纷向全国各地宣传报道,以此迅速提高了凤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
二是于2002年借文学巨匠沈从文先生诞辰100周年之机举办研讨会,扩大凤凰边城的影响。
三是借助少数民族古老、悠久的文化底蕴,大做苗族、土家族“民族风情”文章,依靠民族特色取胜。
四是舍得投入、大做广告,在凤凰、吉首、张家界、长沙等湖南省范围内,到处可见“梦里故乡—凤凰古城”、“梦回故里—天下凤凰”等巨型广告牌,电视台、网站也强劲推介凤凰,使凤凰走出县门、飞向省内外、国内外,飞向全世界。
缺点:
策划只强调了人-地感知形象,对人-人感知形象设计上相当弱。事实上,旅游者在选择旅游地时,往往会考虑旅游地是否有好的社会氛围和优良的服务。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和当地居民的热情友好,已经被国家列为与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相提并论的又一大旅游资源。在策划旅游地形象时,人-人感知形象的地位应该等于人-地感知形象,而非只字未提。良好的民风,优质的服务是吸引回头客的关键。游客自己对凤凰的正面评价口耳相传地告诉其亲友,着也是景区正面形象的最佳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