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解说词(精选15篇)
1.百家讲坛解说词 篇一
历史(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政治军事
1、春秋战国 华夏春秋志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春秋吴国风云录 范蠡 战国说客双雄 名相管仲
2、秦 吕不韦
李斯
汉 汉代国策风云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 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秦始皇)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晁错、袁盎、窦婴、韩信、刘邦;王立群:项羽、吕后)
东汉开国
3、三国两晋南北朝
麻辣说三国(向诸葛亮借智慧、跟司马懿学管理)走近曹操
解码关公
竹林七贤
4、隋
大隋风云(“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5、唐 诗歌唐朝 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
玄奘西游记
武则天
唐高宗真相
太平公主 侠骨柔情陆放翁 狄仁杰真相
6、五代十国 南唐后主李煜
7、宋 两宋风云
金戈铁马辛弃疾
塞北三朝(辽)千秋是非话寇准
清明上河读宋朝
王立群读宋史(宋太祖、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宋徽宗)
8、元
9、明 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 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 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抗倭英雄戚继光、清官海瑞、“救时宰相”于谦)永乐大帝 万历兴亡录 郑和下西洋600年祭 大明嘉靖往事
10、清 明亡清兴六十年
清十二帝疑案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正说和珅、正说刘墉、正说纪晓岚、正说多尔衮、正说鳌拜、正说吴三桂、大太监李连英)康熙大帝 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 苦命皇帝咸丰 囚徒天子光绪道光与鸦片战争 末代皇帝溥仪 清朝陵寝之谜 清东陵密码
11、其他
二战人物 李云龙 杨子荣 抗日名将杨靖宇 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 拿破仑
15、历史上的悲剧人物
文学
于丹《庄子》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 解读《三字经》解读《弟子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风雅百代存 大风歌 易中天品三国 唐诗的故事(李白、杜甫)白居易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大结局)长恨歌
大话西游
品读水浒 鲍鹏山新说水浒(武松、鲁智深、林冲、李逵、宋江)
新解《红楼梦》周思源也说秦可卿
红楼六家谈
红楼梦里的配角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史湘云)周岭解密曹雪芹 《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
说聊斋 老舍的文学地图 鲁迅
张恨水系列《钱钟书》系列 我读经典
经典中的爱情
孔庆东看武侠小说 新解三十六计 西厢记 唐伯虎 苏轼 李清照 张爱玲 王国维 成语趣谈 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 三言二拍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部、下部)从司马到司马 纳兰心事有谁知
教育系列
文化
传承的神韵 当茶遇到咖啡 传奇紫砂壶人的生与活 与健康手拉手 郝万山说健康 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 语言的方程 彭林说礼 身边的礼仪
金正昆谈现代礼仪 地域文化的形成 中国电影百年 胡阿祥说国号 客家人(土楼文化)文明的驻足地 中华孝道
艺术
建筑不是房子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家具、玉器、瓷器、漆器、杂项)梅兰芳
京剧大师程砚秋 水墨齐白石 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奇
大故宫(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
哲学
智慧的痛苦
老子与百姓生活
方尔加讲孔子 心灵鸡汤 孟子的智慧
破解幸福密码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易经的奥秘 传奇王阳明
经济
社会的源动力——经济
自然科学
地球成长史(上、中、下)昆虫系列
生命的奥秘
时代的加速器——数字
探寻宇宙
文明的发动机——科学
物理的挑战相识数学
《海洋生灵》系列
蜀地探秘
其他
女人说话(上、下)传奇太后
回首开国大典 红旗渠的故事
焦裕禄
白蛇传奇
名人酒故事
中医
千古中医故事 解读中医 梅毅话英雄(鲜为人知的杨家将、隋唐英雄志)
大国医(王孟英、钱乙、李东垣、缪希雍、朱丹溪)
李治侍奉唐太宗
接近以了解,不能唯上
无为的策略,表演给别人希望看到的 形象正面,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
政治选择大于事实
148、麻辣说三国(向诸葛亮借智慧、跟司马懿学管理)149、大国医(王孟英、钱乙、李东垣、缪希雍、朱丹溪)150、大风歌
151、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部、下部)152、名人酒故事
153、大隋风云(“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154、中华孝道 155、信仰的力量 156、春秋五霸 157、彭林说礼 158、万历兴亡录 159、囚徒天子光绪 160、大话西游 161、千年一笔谈 162、千秋是非话寇准
163、大故宫(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
164、从司马到司马 165、纳兰心事有谁知 166、清明上河读宋朝 167、拿破仑 168、清东陵密码
169、汉武帝的三张面孔 170、战国七雄
171、王立群读宋史(宋太祖、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宋徽宗)172、郝万山说健康 173、春秋吴国风云录 174、狄仁杰真相
175、客家人(土楼文化)176、胡阿祥说国号
1、不停息的旋律(弟子规)
2、智慧的痛苦
3、传承的神韵
4、当茶遇到咖啡
5、地球成长史(上、中、下)
6、昆虫系列
7、风雅百代存
8、撼天之旅
9、华夏春秋志
10、建筑不是房子
11、冷眼看热点
12、女人说话(上、下)
13、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
14、品读水浒
15、人的生与活
16、生命的奥秘
17、时代的加速器——数字
18、探寻宇宙
19、文明的发动机——科学 20、文学的个性
21、物理的挑战
22、相识数学
23、与健康手拉手
24、智慧的痛苦
25、清十二帝疑案
26、论争象牙塔
27、面对缪斯女神
28、企业的方向盘——管理
29、社会的源动力——经济 30、新解《红楼梦》
31、语言的方程
32、身边的礼仪
33、金正昆谈现代礼仪
34、周思源也说秦可卿
35、《钱钟书》系列
36、地域文化的形成
37、红楼六家谈
38、老舍的文学地图
39、《海洋生灵》系列 40、李云龙
41、鲁迅
42、老子与百姓生活
43、说聊斋
44、张恨水系列
45、吕不韦
46、二战人物
47、红楼梦里的配角
48、中国电影百年
49、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正说和珅、正说刘墉、正说纪晓岚、正说多尔衮、正说鳌拜、正说吴三桂、大太监李连英)50、文明的驻足地
51、经典中的爱情
52、孔庆东看武侠小说
53、明亡清兴六十年
54、唐诗的故事(李白、杜甫)
55、易中天品三国
56、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
57、于丹《论语》心得
58、于丹《庄子》心得
59、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秦始皇)60、贞观之治 61、我读经典 62、玄奘西游记
63、我心目中的陈嘉庚 64、新解三十六计 65、武则天
66、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家具、玉器、瓷器、漆器、杂项)
67、诗歌唐朝 68、唐高宗真相 69、西厢记 70、唐伯虎 71、苏轼
72、于丹《论语》感悟 73、李清照
74、红旗渠的故事 75、范蠡
76、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 77、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78、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史湘云)79、汉代风云人物 80、解读《三字经》 81、传奇太后 82、张爱玲 83、心灵鸡汤 84、王国维 85、玄武门之变 86、教育系列 87、方尔加讲孔子 88、杨子荣
89、汉代国策风云 90、焦裕禄
91、郑和下西洋600年祭 92、传奇紫砂壶 93、千古中医故事
94、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 95、蜀地探秘
96、历史上的悲剧人物 97、李斯
98、班墨传奇
99、鲍鹏山新说水浒(武松、鲁智深、林冲、李逵、宋江)100、两宋风云
101、金戈铁马辛弃疾 102、梅兰芳 103、诗歌唐朝
104、周岭解密曹雪芹
105、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 106、抗日名将杨靖宇 107、苦命皇帝咸丰 108、大明嘉靖往事
109、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晁错、袁盎、窦婴、韩信、刘邦;王立群:项羽、吕后)
110、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抗倭英雄戚继光、清官海瑞、“救时宰相”于谦)111、京剧大师程砚秋 112、康熙大帝 113、白蛇传奇 114、白居易 115、解读中医 116、红楼梦
117、清朝陵寝之谜 118、道光与鸦片战争 119、战国说客双雄 120、孟子的智慧
121、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 12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大结局)123、长恨歌
124、破解幸福密码 125、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126、易经的奥秘 127、水墨齐白石
128、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奇 129、胡雪岩的启示 130、名相管仲 131、《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 132、永乐大帝 133、南唐后主李煜 134、走近曹操 135、解码关公
136、解读《弟子规》 137、竹林七贤 138、东汉开国 139、末代皇帝溥仪
140、梅毅话英雄(鲜为人知的杨家将、隋唐英雄志)141、成语趣谈 142、太平公主 143、回首开国大典 144、塞北三朝(辽)145、传奇王阳明 146、三言二拍
147、侠骨柔情陆放翁
2.百家讲坛解说词 篇二
_iff PEKING UNIVERSITYJUMPCAN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医院科学管理进程, 自2007年3月起, 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合作, 倾力推出“百家医院管理公益讲坛”活动, 该活动充分优化整合全国众高校、企事业单位优势教育资源, 邀请国内知名师资力量, 引入国内外前沿课题, 为医院提供系统的管理培训, 从而促进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2014, 我们期待与您健康同行……泰州市四院廉江市人民医院镇江市中医院邢台市清河县医院毕节市中医院惠州惠阳区人民医院上海市奉贤区中医院廉江市人民医院敖汉旗医院如东县人民医院镇江市中医院周口卫生局足逸上海市奉贤区中医院瑞金医院嘉定北院南通市中医院泰州市四院平泉县医院惠民县人民医院上海市嘉定区中医院吴川市人民医院瑞金医院嘉定北院泰州市人民医院句容市人民医院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上海市嘉定区中医院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贵州省中医院胶州市中心医院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郸城县医院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苏州九龙医院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南通市中医院»联系电话:0523-80728179
3.教育呼唤“百家讲坛” 篇三
一、“百家讲坛”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无庸置疑,任何一种知识的普及、商品的畅销必然有其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表面上看,“百家讲坛”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文化名嘴”切入点选得好。无论是《三国》还是《论语》,无论是庄子还是老子,无论是清史还是红楼,人们都有一些似是而非、不太深刻的印象,这些“名嘴”唤醒了人们脑海里沉睡的记忆,帮助人们把一颗颗散乱的珍珠串连成美丽的项链,因而得到人们的喜爱。
笔者认为产生“百家讲坛”现象的深层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文化的渴求,都有对心情宁静的向往。喧嚣的尘世、纷繁的生活、疲惫的身心,使人们忙于应付、疲于奔命,那种对知识与文化的渴求,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世事所压抑和冲淡,宁静的心情也因此变得浮躁。“百家讲坛”的出现,如甘露滋润人们枯竭的文化心田,迎合了大多数人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百家讲坛”的名嘴们在呈现形式上,都善于把时代久远的文化拉回到现实,无论是战火纷飞的三国鼎立,还是几千年前孔子的游学,都融入了信息时代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聆听名嘴的精彩讲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更可以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知道自己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应该坚持什么、舍弃什么,从茫茫人海中重新找回一个本我,摆脱尘世的干扰,寻找心情的宁静。
“百家讲坛”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从小处看,将一大批人拉回书斋,拾起积满灰尘的书籍,充实自己的生活,掀起一轮又一轮读书的热潮。从大处看,“名嘴”们独特的视角、对生活深刻的见解,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确立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智慧筑起心情宁静的港湾,正确看待人生的得与失、悲与欢,有利于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
二、“百家讲坛”产生如此巨大的社会效应,促使我们呼唤教育上的“百家讲坛”
4.百家讲坛目录 篇四
品读水浒传
新解红楼梦
风雅百代存
语言的方程
文学的个性
华夏春秋志
清十二帝疑案
传承的神韵
当茶遇到咖啡
智慧的痛苦
面对缪斯女神
不停息的旋律
相识数学
物理的挑战
探索宇宙
撼天之旅
地球成长史
生命的奥秘
与健康手拉手
文明的发动机-科学
社会的源动力-经济
企业的方向盘-管理
时代的加速器-数字
冷眼看热点
论争象牙塔
建筑不是房子
人的生与活
女人说话
百家讲坛单本集
千年少林
老舍的文学地图
身边的礼仪
文明的驻足地
海洋生灵
心灵鸡汤
杜甫的文化意义
钤记中华
引雅入俗张恨水
昆虫系列
钱钟书系列
解读张爱玲
王国维系列
传奇太后
中国电影百年
教育系列
红楼六家谈
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
吴建民盘点2004
孔庆东看金庸小说
马瑞芳说聊斋
红楼梦里的配角
二战人物
爱的四重奏
老子与百姓生活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明十七帝疑案
汉代风云人物
金正昆谈现代礼仪
汉代国策风云
探秘中国汉字
郑和下西洋600年祭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和珅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刘墉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纪晓岚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多尔衮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鳌拜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吴三桂
智商情商
方尔加讲孔子
正说三国人物
经典中的爱情
地域文化的形成
古代希腊
周思源也说秦可卿
唐诗的故事
从悲到喜说西厢
西厢记中的爱情
楹联的故事
易中天品三国
另类英雄李云龙
鲁迅
陆游
唐伯虎
明亡清兴六十年
慈禧
慈禧灵寝
于丹论语心得
吕不韦
苏轼
玄武门之变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
于丹庄子心得
李斯
玄奘西游记
红旗渠的故事
我心目中的陈嘉庚
贞观之治
我读经典
新解三十六计
杨子荣
范蠡
焦裕禄
传奇紫砂壶
李清照
武则天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
马未都说玉器收藏
马未都说漆器收藏
马未都说杂项收藏
历史人物的悲剧
诗歌唐朝
于丹论语感悟
康熙大帝
康熙陵寝之谜
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
周岭解密曹雪芹
唐高宗真相
梅兰芳
千古中医故事
解读中医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
中国四大爱情传奇牛郎织女传奇
中国四大爱情传奇之白蛇传奇
中国四大爱情传奇之梁祝传奇
中国四大爱情传奇之孟姜女传奇
抗日名将杨靖宇
赵晓岚说李煜
胡雪岩的启示
太平公主
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道光与鸦片战争
道光陵寝
程砚秋
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
范进中举
大变动中的中国
鲍鹏山新说水浒之林冲
鲍鹏山新说水浒之武松
鲍鹏山新说水浒之李逵
鲍鹏山新说水浒之鲁智深
鲍鹏山新说水浒宋江
两宋风云
金戈铁马辛弃疾
红楼梦中的节日
大年初一说经典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
嘉庆陵寝
正说包公
蜀地探秘系列
孟子的智慧
战国说客双雄
回首开国大典
风雨张居正
班墨传奇
易经的奥秘
苦命皇帝咸丰
伶界大王谭鑫培
长恨歌1-玄宗出世
长恨歌2-开元盛世
长恨歌3-盛世危情
长恨歌4-物华天宝
长恨歌5-长恨悲歌
白居易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之曾巩
破解幸福密码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水墨齐白石
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
名相管仲
塞北三朝
永乐大帝
成语趣谈
走近曹操
解码关公
解读《弟子规》
抗倭英雄戚继光
清官海瑞
救时宰相于谦
大明嘉靖往事
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
竹林七贤
东汉开国
末代皇帝溥仪
鲜为人知的杨家将
传奇王阳明
三言两拍
侠骨柔情陆放翁
向诸葛亮借智慧
大国医
名人醉酒故事
中华孝道
大风歌
英雄项羽
曾国藩家训
商贾传奇
大隋风云
王树增解读辽沈战役
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
王树增解读平津战役
信仰的力量
隋唐英雄志
写实徐悲鸿
5.读《百家讲坛》有感 篇五
五一长假在家,暂时结束了出差的生活,可以好好陪陪我的妻子,闲暇之余,翻看起了我岳父给我的一本杂志《百家讲坛》。
这是一本合集2006.10-2006.12。初读此书,的确还给了我一个历史真相,让我看清了很多历史上许多不明了的事情,让我更深的体会了一句话“读史可以明智”。但随着深入地读,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百家讲坛,更多的是揭露了史上某些著名人物的另一面,或者说是相反的一面;杨家将并不像小说里描述的那样是名将,潘仁美也不是陷害杨家的罪魁祸首;海瑞并不是一个清官,而是一个有着低俗私德的小人;魏忠贤也不是祸国殃民的奸臣,等等。
最近一段时间,百家讲坛的确很火,有点像百家争鸣的味道,不过是史学家的百家争鸣。给我的感觉是,只要你能拿出与人们头脑中印象相反的事例佐证,就可以大行其道,一鸣惊人。可是,这样好吗?
首先,中国的文化基础是人民,人民心中有一杆公平的称,孰好孰坏,人民心中自有定量,传说就是称量的结果。杨家将为国捐躯,一门忠烈;海瑞不畏强权,敢于公正,等等。这些事情,与其说是赞颂历史的人物,我倒觉得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他让后代人们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通过赞颂这些典型人物,以生动形象的故事,向后代讲述做人的道理。
其次,人无完人,我相信历史上的每个名人,或多或少都有缺点,可这些缺点相对于他的事迹,也许并不重要。而人们需要的是他的著名事迹,也就是可以教育后人的事迹,也许会给他夸大,但夸大的效果,是让后人们知道做什么样的人最好。
6.《百家讲坛》策划书 篇六
《百家讲坛》
策
划
书
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绿苑文学社 2001年3月20日
生地学院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系列活动之
《百家讲坛》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历史是不可磨灭的记忆,时间是永不停止的思想,五千年华夏史九十载建党日,看今天外无侵敌、内无**、国家祥和、百姓安康,再回首战乱中求和平,贫穷中探发展,九十年得坚守,结成五十六个民族大融合;九十年的历程,铺没出神会注意的道路。展望未来,呈现的是国泰民安的盛景;在这建党九十周年的特殊日子,举行以讲述历史为主的百家讲坛活动,为党奉献一份爱的情感。
二、活动目的:
建党九十载,安康百万年,铭记历史,明辨荣辱,在这建党九十周年之际,为纪念庆贺九十年建党日,了解党的发展历史,铭记党内英雄人物,关注党的活动,以便积极支持拥护党的领导,特此举办此次《百家讲坛》活动。
三、活动时间:2010年4月18日(初赛)
四、活动地点:理科楼229教室
五、活动对象:生地学院各班及各社团
六、活动内容及方式:
各班级及各社团推荐至少2-3名参赛选手进行参赛,参赛选
手围绕党的发展历史讲述英雄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自备演讲。根据报名人数的多少分初赛和决赛。
七、活动开展:
(一)前期准备:
1、教室审批:组织部部长高海林负责
2、确定评委及嘉宾
3、发布比赛通知:宣传部负责张贴海报,发放通知(负责人:陈曼丽、郭玉萍)
4、提前一天参赛人员比赛顺序:以抽签形式 确定(负责人:任红艳、康春花)
5、主持人的确定:(负责人:闫凤英)
6、活动前期宣传:宣传部出海报和展板(负 责人:严积鹤、穆晓娜、马鸿)
(二)活动进行:
1、准备:组织部和宣传部提前一小时不知会场签到人员,礼仪提前二十分钟到位
2、活动流程及安排:
1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和评委。
2主持人宣读比赛规则。
3比赛开始,参赛选手依次进行比赛 4评委点评
5宣读比赛结束
6比赛结束所有获奖选手与工作人员合影
留念。
(三)后期反馈:
1、写活动总结:负责人:金花
2、做简报: 负责人:金花
3、经费管理:财务部负责结算本次活动经费:(负责人:那玉龙、吴雪丰)
八、工作人员安排:
1礼仪: 范守远 马秀玲 2签到人员: 金花 康春花 3收发打分表: 侯加措 4给评委嘉宾倒茶: 康春花 5计时统分: 郭玉萍 李媛
6维持秩序人员: 那玉龙 马鸿 韩秀芬
安海芸
7拍照人员:杨锐娟 那玉龙 高延兄
九、活动具体要求:
1、工作人员着装统一,佩戴工作证。
2、工作人员提前三十分钟入场
3、活动过程要求参加人员自身维护好现场秩序,保持全场安静,并要求吧手机调到震动或关机状态
4、活动结束后全体工作人员留下负责现场的清洁。
十、经营预算:
1.杯子一包六元; 2.笔十支十元; 3.打分表二十张两元; 4.茶叶礼物五十元; 5.请谏八个三十元; 6.气球两代四十元; 7.桌签二十元; 8.胶带两个六元; 总计:一百七十元
十一、活动可行性分析
有利条件:
(一)建党九十周年之际,为纪念党的历史,同学们普遍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另外得到院领导的大力支持。
(二)比赛内容获得材料比较容易,比赛面向大学上,可以增加光大学生有关的知识。不利条件:经费来源不足。附件一:比赛通知
附件二:报名表 附件三:评分细则
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7.百家讲坛解说词 篇七
关键词:《百家讲坛》,定位,现状,发展
一、《百家讲坛》的栏目定位
(一)受众定位
电视栏目制作者不能只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来制作栏目,而应该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和感受,考虑栏目所面临的受众处于什么样的知识层次,具备什么程度的理解能力,喜欢什么类型的电视栏目。《百家讲坛》收视率的提高有一个对受众定位的转折,以阎崇年教授的《清十二帝疑案》为分界点。在这之前,所坚持的一是主讲人的大师定位,二是具有较高教育程度和品位较高雅的知识阶层受众定位。在这一共享教育资源的平台下客观限定了受众范围,与电视媒体作为大众媒体的本质出现了相悖的局面,收视率必然也有限。而《清十二帝疑案》的热播,意味着对学术架子的扬弃,学术性不构成节目追求的全部或者重心,而是以文化普及为要义。因此,受众便被定位为普通老百姓,他们只需要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并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就行。这样,该节目变得大众化,在播出的过程中也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和喜爱,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
(二)内容定位
准确的内容定位是电视栏目特色形成的关键所在。内容定位应该把握三个原则:“题材的选择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针对性强;题材的选择要适应当前群众的热点,实用性强;传播知识与传播新观念相结合。”[1]在《百家讲坛》的开办初期,从大师级的丁肇中和李政道到后继者的张维新和邹静之等这些作为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不难发现节目的精英学术性质,虽然是内容丰富却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或有兴趣翻阅的“百科全书”。2004年9月,制片人万卫上任后定位为中国经典解读和历史探秘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于2007年在中国传统文化选题的基础上出现新的选题范围,如《焦裕禄》《杨子荣》和《我心目中的陈嘉庚》等近当代英雄人物事迹。栏目内容定位从百科全书式的精英文化过渡到经典解读、历史探秘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转变再次证明了电视栏目只有根据受众的需求来考虑内容定位,才能赢得广大受众的支持与喜爱,才能在激烈的电视媒体市场竞争中获得较高的收视率。
(三)形式定位
一个栏目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甚至发展成为金牌栏目,其节目制作形式必须具备鲜明的个性和精良的品质。从3D电影《阿凡达》的热映我们可以看到更具表现力的电视技术对观众的更具吸引力。《百家讲坛》高收视率的背后,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外,也还在于更具表现力的电视技术以及艺术语言和影像表达。视觉化应该是教育学术型电视节目的应有之义,在《百家讲坛》的视觉设计上,我们可以看到众多和谐色彩而又不乏冲击力的搭配,如地毯的红色、背景的湖蓝色、讲台的棕红色,再加之小篆体的logo被放射状白光所凸显,[2]这些都能较好地获得观众的喜爱。此外,图像、画外解说词、背景音乐等电脑特技的合理运用,在栏目的普及上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百家讲坛》存在的问题
(一)受众不够稳定
从2001年7月开播至2003年5月近两年时间,《百家讲坛》的受众定位是高端知识分子。回首当年,由学术界泰斗杨振宁、丁肇中等大师讲解的栏目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收视率。后来,刘心武被某些专家视作“奇谈怪论”的《红楼梦》讲解招致了众多非议,掀起了一场浩大的“红学”讨论,可谓是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无论争论的结果是什么,《百家讲坛》的知名度和收视率却在这些争论中攀升。然而,这样的方式难免被和炒作联系到一起,被视为一种不稳定的收视率,因为对经典文本“惊世骇俗”的解读视角实在难以满足大众口味,或者在众多标新立异的解读中难以脱颖而出时,收视率就面临下滑的风险。
(二)内容略显恶搞
恶搞就是用现代人易于接受的、较为熟悉的方式,加入自我表现的成分,对原来的文本进行一种新的解读。如果些解读在人们接受的范围内,那么还可能博得观众一笑,如果这种解读超出了观众的接受程度,就会招来各方批评。《百家讲坛》的主讲人对经典文本进行重读,走的是介于“戏说”与“正说”之间的中间路线。从现实来看,虽然部分专家学者对这种解读方式提出了质疑,觉得是对经典文本的歪曲理解,是一种恶搞,目前这种解读方式处于受众的接受范围之内,但还是存在风险的。所以,这需要《百家讲坛》栏目严加自律,否则在恶搞失衡的情况下会引起观众的逆反心理,会使栏目品位流于低下的戏说性质,使节目的后劲不足,以至于走下坡路。因此,《百家讲坛》的定位应当是高水平娱乐性的教育学术讲座。一档为大众服务的节目成功背后,我们应该更多地讨论它成功的原因以备后来者借鉴,而不是一定要吹毛求疵地评价它的性质,引导大众文化良性发展。[3]
(三)形式流于呆板
开播初期的《百家讲坛》,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变,选题范围广泛,学术性较强。这一点,体现在知识性强的选题和大师级的主讲人。然而,随着收视率的提高,《百家讲坛》的内容逐步由百花齐放变成了千篇一律:百家讲历史和百家解读经典文本,主讲人成为了讲故事的高手,投观众所好,把历史转化为故事成为娱乐受众的工具。在失去了深度之后,题材和形式的日趋单一成为《百家讲坛》存在的最大隐患。在《百家讲坛》的前期调整中,在对知识还原于大众的坚持中也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而要想保持和创新不能再走“坛坛都是史”的老路。《百家讲坛》只要把握学术知识的底线,运用受众喜闻乐见的叙述语境,贴近受众接受程度的知识层次,就一定会越走越好,在传播史上继续创造奇迹。
三、《百家讲坛》的发展途径
(一)大力打造节目的品牌
品牌是综合实力的象征,是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媒体最珍贵的资源。而品牌的建设不但能通过提高舆论引导力赢得受众,实现社会效益,还能通过树立自身良好形象赢得市场,获得经济效益,最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这就给《百家讲坛》在下一步发展中提出了品牌建设要求,即要通过坚持和创新继续将其打造为教育学术型栏目的风向标和常青树。要提升品牌影响力,《百家讲坛》要在继续保持和发挥优势的过程中,推出更多的杰作和精品,满足观众的需求;要继续追求节目品质与精神品位,提升品牌满意度;要找准学术化与大众化的契合点,提高观众忠诚度,扩大受众范围,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要提升品牌竞争力,应不断提升国际视野,对栏目的文化理念、制作手段、节目形式、内容构成、广告经营、主持风格、公关行为等问题进行统筹策划,以求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使《百家讲坛》这一品牌屹立不倒。要提升品牌创新力,《百家讲坛》应秉承创新这一优良动力,在节目内容上,题材不应过分单调,“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应该是《百家讲坛》的真实状态。因此,要避免视野不够开阔、形式流于呆板的弊端;在主讲人的选择上,要打开思路,广纳贤才;在节目录制的形式上,要集思广益,采取新颖的形式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力争取得更好的发展。
(二)选择贴近生活的题材
合理选题是节目发展的保证,选题自身的价值和选题的可操作性决定了节目的质量。好的选题要集思想性、趣味性、生活性和时效性于一身。选题时,应当从观众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最佳方法。《百家讲坛》应从多方面了解观众的需求,选择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作为节目选题。严把节目选题关,是收视率和节目质量的根本保障。衡量选题好坏的标准在于保证节目定位前提条件下,以收视率作为最重要的标准。首先,为保证收视率的稳定,节目选题应贴近观众的日常生活需求,避免空洞枯燥话题。其次,要综合分析节目收视走向,根据观众的不同需求设定选题。再次,坚持系列化的选题道路,以规模效应来提高收视率,通过系列化的节目提高对观众的吸引力。最后,还可以通过召开选题策划会、街头市场调查等形式,邀请相关专业人士,甚至是普通的电视观众共同商讨选题。
(三)形成立体的开发模式
《百家讲坛》是一档教育学术型的电视节目,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04年,栏目组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合作发行了部分节目光盘,并出版了部分书籍。基于栏目和专家拥有不俗的忠实观众,若要进一步延伸开发,不妨建立读书俱乐部、开办专门网站,也可以与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其他媒体联动,形成立体复合的开发模式,从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在分析《百家讲坛》的发展历程时,要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视角,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效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验归纳和问题发现,进而找到更为有效的现代社会传播路径。这样才能使《百家讲坛》越办越好,使教育学术型节目以及其他电视栏目越办越好。传播者只有将最好的信息最大限度地传播给有需求和愿意接受的广大受众,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文化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周思源.寻求学术品位和大众化的最佳平衡点——电视栏目《百家讲坛》的启示[J].中国电视,2006(1):27.
[2]沈惠萍.《百家讲坛》的制胜“宝典”[J].社会观察,2006(10):52-53.
8.由《百家讲坛》想起的 篇八
很多老师经常说,有些学生不讲学习,那确实聪明可爱,但只要一讲学习,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原因在哪里?我想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距离太大。
影视艺术是一门迷人的艺术,是当今人们业余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也是我们的学生课余生活重要内容的一部分,。《百家讲坛》自开播以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中学生自然也不例外,特别是易中天的讲史系列,他独特的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讲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的讲解方式,把讲座做成电视连续剧的那种结构,每一集都有悬念在里边,更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他幽默机智的语言,栩栩如生的表达方式更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如“韩信是待业青年”“朝廷派人去查吴卫,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还有如他讲解古代谋士的概念时说:“就像现在的什么策划大师啊,什么点子公司啊”“我被你雇佣了,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拜拜,我换一个老板。”这些幽默风趣很有现代感的语言,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与历史的距离。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名著的价值:“一个人可能看错,一代人也可能看错,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是不可能看错的。”名著是世界文化作品的精华。我国的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都是古代白话文,学生读起来有一定难度。如何引导学生喜欢古今中外的名著?《百家讲坛》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子。无论是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易中天的《品三国》系列,还是马瑞芳的《讲聊斋》等,都是以平民立场,现代的语言阐述人物故事,幽默风趣,易于理解和接受,所以在教学中我把《百家讲坛》引入课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亲近名著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百家讲坛》对于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自上学期在课堂上每周一次开展“观看《百家讲坛》”活动以来,语文课成了学生的最爱。例如,在讲授《隆中对》一文时,我领学生观看了易中天老师的《隆中对策》一讲,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致,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以极大的兴趣看了易老师的《三顾茅庐》、《能臣之路》、《江东基业》等《品三国》系列,于是,那段时间《三国演义》成为学生案头的必备,三国人物成为学生津津乐道的谈资及学生写作的中心人物。
二、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的语文学习外延是无限的,教师要勇于和善于挖掘。我每周从紧张的五节课中抽出一节观看《百家讲坛》的讲座,随着观看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视野逐渐开阔,阅读名著的兴趣与观俱增,他们已经摆脱了狭隘的教材束缚,把思维的视角伸展到广博而深厚的文学殿堂。《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等,成为濡养学生的精神食粮。
三、抛钻引玉,促进探究式学习
荀子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非生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好的教学素材,如果利用得好,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为教者,不能以自己的阅读所得代替学生的阅读感知。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林黛玉。”名著需要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去汲取。观看《百家讲坛》,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解读名著的视角,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及吸取作品的思想精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
9.《百家讲坛》总结 篇九
院学研部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成功的开展了《百家讲坛》活动,活动在院内起到了良好的反响。活动起到了丰富同学、们课余文化生活的作用,达到了活跃学院文化,促进教学的目的。共14次,平均参与人数50人。
“百家讲坛”活动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播放阶段,后期活动阶段。所有工作由部长,副部长统一监督,管理。
准备阶段:该阶段工作由全部干事共同开展。
人事组的主要工作是收集,整理并保存每期播放的内容。人事组克服了收集,保存资料不便的困难,较好地准备了一批内容精彩,富有教育,趣味性的材料。因时间和硬件条件的原因,播放内容选材不够广泛。人事组将利用寒假时间更多更广泛的收集材料,以备下学期活动使用。
宣传组的主要工作是制作并张贴活动的宣传海报。每次工作先由人事组写好宣传稿,再由宣传组进行设计,写画之后再进行张贴。宣传组克服了工作量大,场地有限的困难,制作了12份高质量的海报。活动的宣传效果显著,大大提高了活动在院内的知名度。海报在创意方面的不足,宣传组将不断的加强自身学习,吸取以往工作的经验总结予以克服。
同时,全部所有干事在播放之前,都进行了大型的调研活动,以使播放内容更能让大家满意。
播放阶段:该阶段工作主要由人事组负责,宣传加以协助。每双周或单周五晚7:00所有干事集合。到播放地点调试机器,做播放前的准备工作,并于7.30准时播放。本学期播放的内容以《百家讲坛》和《Discover》,《鲁豫有约》,《大学生了没》一系列更多更好的节目能呈现在放映当中,使其能真正做到“百家争鸣”的“知识讲坛”。
节目的播放吸引了大量同学的观看,每周的满座率都达到了80%右。经过我们的调查,同学们反响良好,广大同学从中学到了人生的道理,享受到了真正意义上文化大餐。播放结束后,我们回在现在开展抽奖活动,进一步调动同学们对活动的参与性。之后打扫现场卫生以保持会场清洁。播放工作在我们的努力下得到顺利开展,现场、秩序井然。
至于播放中因设备问题出现的突发状况,我们也都能基本解决。但期间难免对播放效果有所影响。对这一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应急处理工作,力争使播放工作尽善尽美。
后期活动阶段:后期活动主要由人事组和宣传组合作完成。工作内容主要为“百家讲坛”读后感征文活动的宣传和征文评选。目前通过我部的努力,广大师生对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在所收众多稿件中我们邀请我院名师予以评审。分别予以一,二,三等奖的奖励。
学研部第四届“我心目中的百家讲坛”征文
参加: 07英语三班 陈永芳
07国贸二班 郑海峰 07对外汉语 王琛婷 07汉语言 路露 08汉语言 叶静 08国贸一班 石钱健 08会计一班 杨璐璐 获奖:07对外汉语 王琛婷
08汉语言 叶静 07国贸二班 郑海峰
我们将在下学年不断的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使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更加符合同学们的需要。
下学年我们将继续开展《百家讲坛》系列活动。我们将坚持“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促进学习”的工作目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工作。为建设学习型校园努力奋斗!
10.百家讲坛 苏轼 篇十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讲座式栏目,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其中就有苏轼的相关介绍。
百家讲坛苏轼(一)少年成名
画外音:
你知道苏轼吗?你了解苏轼吗?一提起苏轼你自然而然就会想起他那脍炙人口的美文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么,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而对于生活中和官场上的苏轼,你又了解多少呢?苏轼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与他本人的个性为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今天的人又该如何解读他的宦海沉浮与儿女情长呢?后世的人们为什么对苏轼始终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历经千年而不衰?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一起走进这位与众不同的文化学者,品尝跌宕欺负的别样人生。系列节目《苏轼》第一集少年成名,敬请关注。
康震:
对于苏轼苏东坡,我想各位观众都非常的熟悉。为什么呢?因为他留给了我们太多的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优秀诗篇:当我们登高远望长江的时候,禁不住会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走在庐山的风景里的时候禁不住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我们也禁不住用他的诗来宽慰自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我们在一个中秋的月夜,思念我们的亲人的时候,我们也禁不住要吟唱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确,苏轼的诗词已经成为了我们广大人民群众血肉当中须臾不可分离的丰厚的文化养料。它就像我们的血液一样,每天都流淌在我们的情感当中,对这样一位伟大而富有魅力的文学家,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呢?我们到底想过没有,他的这些迷人的富有魅力的诗句是怎么写出来的?在他的少年时代,他究竟接受过怎样的家庭教育?他科举考试成绩如何?他进入仕途之后是不是一帆风顺呢?他又是为了什么被一贬到了黄州,而后他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在短短十七个月的时间里从一个八品官升为三品大员,最后苏轼又是因为什么,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被一贬到了惠州,再贬到了儋州?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在他临终的时候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遗言呢?所有这些象迷一样的问题,就共同的汇成了苏轼丰富的一生。而我们要了解这些谜团,要了解这些问题,那还就必须要从苏轼少年时代说起。
画外音:
走近丰富多彩的苏轼,让我们慢慢道来,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的公元1037年出生于四川眉山,11死于江苏常州,终年65岁。苏轼所在的家庭是一个小康之家,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大家,共生有三男三女,苏轼与弟弟苏辙排行老五与老六,而排在他前面的哥哥姐姐均夭折,而恰恰就是苏家硕果仅存的这哥俩儿竟然在日后成为苏轼家族中最著名的人物。那么,幼时的苏轼接受的是怎样的家庭教育,这种教育对他的少年成名有着怎样的影响,他与弟弟苏辙的名字又有怎样的深刻寓意呢?
康震:
首先我们要来看一看苏轼从小所接受的严格而良好的家庭教育,苏轼的父亲苏洵一辈子没做过什么特像样的官,我们都知道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有数的大散文家。苏洵对他这两个儿子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严格得有证据啊,有诗为证。苏轼六十多岁的时候遭了难,被朝廷贬到遥远的海南岛,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老头晚上做了个梦,你猜他梦见什么了?他梦见自己又变成小孩了,父亲监督自己在那儿读书呢,醒来之后,老苏写了一首诗,记录他这个梦,这诗说得好:
夜梦嬉戏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
11.论《百家讲坛》的传播优势 篇十一
一、传播主体
1、传播主体的威信。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霍夫兰曾进行过著名的耶鲁研究。研究结果证明,传播主体的知名度和传播来源的可信度对传播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知名度和可信度基本上与传播学成正比关系:知名度和可信度越高,能取得的传播效果就越大;反之,传播效果就越小。传播主体的知名度与其可信度往往合为一体,可以统称为“威信”——威是知名度,信是可信度。传播主体的威信越高,劝服的力量就越大,效果自然也就越好。
央视与地方卫视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此。中央电视台无疑是我国最具权威的传播主体,其威信是任何地方卫视都不可比拟的。同时,央视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全国性频道,具有更广泛的收视群,只要可以收看电视的人群都可以看到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其全国覆盖性占有绝对的优势。
2、对主讲人的选择。央视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极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因此,它可以根据自己节目的需要而选择主讲人。在《百家讲坛》创办初期,节目制片人把受众定位于大专文化以上的知识阶层,所以选择的主讲人,都是杨振宁、丁肇中等大批顶尖学者专家;而在其转型后,将观众定位于普通百姓,选择主讲人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在全国各地“海选”高校乃至中学老师。
3、对内容的利用率。央视的《百家讲坛》具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讲述内容时更详细,更深入,一个话题持续的时间更长,节目的设置上更多的使用系列化节目。《百家讲坛》在节目创办之初也并没有这样来策划节目,也像现在大多数学术类节目一样,一个话题作一期节目,节目结束话题也就结束了。后来,节目的制片人万卫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发现这样做并没有完全利用这些内容和题材,仅仅是做了最表层最浅显的东西。节目可选的内容是有限的,尤其是可以吸引观众的内容更是有限的,对这些有限的内容仅用一次就丢掉,其实是对内容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每个节目都在寻找这些有吸引力的内容,很容易造成内容的重复和冲突,无法显示节目自身的个性和特色。所以,在《百家讲坛》改版之后,节目大胆创新,开始把选题缩小广度,而挖掘深度,“把一个选题吃透、挖透,一个和珅可以做十期,《红楼梦》当中一个秦可卿就做了十三集,这样一来观众的满意度上升了,他会觉得看《百家讲坛》非常值,而且一看就上瘾。”
4、对节目的制作。央视作为我国影响力最大租、最具权威的电视媒体,自然不缺乏强大的技术手段。于是,《百家讲坛》的制作中就融入了更多的科技元素,除了主讲人的讲授外,还配以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和技术,字幕的插播、影像的制作、背景音乐的搭配使讲述的内容更加直观、易懂,节目现场的气氛更加浓厚,效果自然也更加突出。
二、传播内容
《百家讲坛》开播的初期,如2002年的时候,节目内容比较的宽泛,包含了自然科学、经济社科和人文历史等各种题材,而且这些题材的比例也大致相等。这时《百家讲坛》的宗旨是“构建时代知识,享受智慧人生”,受众的定位则是大专文化以上的知识分子阶层。节目定位于知识性和学术性,就需要这样安排节目内容,以高起点为节目打下丰厚和坚实的学术基础。然而这样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大讲坛却没有受到观众的青睐,还一度面临着由于收视率低而被末位淘汰的尴尬局面。为了摆脱这样的局面,取得较好的收视率效果,《百家讲坛》节目开始进行改版。首先改变了对受众的定位,选择初中文化以上的普通百姓为主要受众,同时,对节目的选题也依据受众的喜好进行了改变调整,人文历史类题材的比例逐年增加,而自然科学和经济社科类的题材选择则逐年变少,并最终发展为一个以人文历史类为主的《百家讲坛》,同时收视率也随之逐渐增高,一度创下科教频道收视率最高。事实证明,节目题材的选择即传播内容的选择对传播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百家讲坛》的节目初期,照顾到内容选择的广泛性,经常有这样一些题材的节目,如《数学科学的几种新的发展方向》、《高科技提升公路养护水平》、《相知数学》、《关于神经细胞再生-最新成果与应用》等。这些都是内容选题很专业的节目,对于这四层知识构成中的所有人群来说,都很难对这些节目有所认知。也许在专项研究层面的人群会了解其中的一些内容,但也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对其中某个相关的节目有认知,也就是说,这些内容不在大多数人的经验范围内,这样观众接受起来就存在障碍,因此很难引起人们的共鸣,栏目本身也就很难被人所接受。而改版后的栏目经常出现《易中天的<品三国>》、《刘心武揭密<红楼梦>》、《清十二帝疑案》等以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古典名著为题材的节目,对于这四层知识构成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几乎都对这些历史人文知识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所以在传播过程中不存在很大的交流困难,也就容易被接受和喜爱。
三、讲授形式
从目前现有的学术类节目来看,一般采取的授课形式有两种:主讲人单人讲授的形式和主讲人观众互动的形式。主讲人单人讲授这种方式是模拟课堂来实现的。有讲台或主席台——节目现场通常会留给主讲人一个单独的突出的空间,有教师——主讲人,有学生——台下的观众。在这种讲授方式中,通常不出现主持人,主讲人自己介绍授课内容,自己做结束语,只有主讲人的讲述贯穿整个节目。担任节目主讲的,可以是“那些在各个领域的权威人物,比如说CCTV-2的《中國经济大讲坛》,节目在开始时候,就有全国人大财经办副主任周正庆、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蔡昉、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等几位主讲嘉宾的精彩演讲。”也可以是在某个方面有突出成就名家、名人、名流,《百家讲坛》初期选择的主讲人大多如此,比如杨振宁、丁肇中、李政道、余秋雨、余光中、刘心武等。还可以是对某个方面有着自己独特见解的学者教师,《百家讲坛》改版后对主讲人的选择标准就是如此。
12.浅探央视《百家讲坛》的成功之道 篇十二
1 节目内容通俗化娱乐化
选题是节目的源头活水, 选题自身的价值和可操作性, 决定着节目的质量。易中天说过:顶级的作品一定是雅俗共赏的, 雅俗共赏是最高境界。如果局限于高深的学术课堂, 那些晦涩乏味的知识是很难被普通大众所接受的, 必然会限制收视群体。因此, 《百家讲坛》从多方面了解观众的需求, 选择与人们密切相关的话题作为切入点, 专家学者将历史文献、经典著作等高雅文化与草根文化揉碎重组, 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授出来, 符合了普通百姓的欣赏口味, 迎合了多数受众的心理需求。
《百家讲坛》每一期节目都有各自的主题, 如:《刘心武揭密红楼梦》、《明十七帝疑案》、《水浒传成书之谜》、《金正昆谈现代礼仪》等。这些主题设置, 主要倾向于历史和文学方面, 节目制作和策划人对节目的定位是:主讲人文科学, 并偏重史学。策划人解释:“中国前两年偏重经济发展, 经济的发达导致文化某种程度的迷失。在国家实力强大后, 国人的心理肯定有对文化的需求。尤其在社会转型期, 人们对自己历史文化中的精华将会越来越感兴趣。这个时候讲史, 正是投其所好。”历史与文学都属于受众日常生活接触较多的学科, 属于受众易于认知和接受的经验范围。如《智商与情商》、《金正昆谈现代礼仪》、《周国平谈女人》, 这些主题, 都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 与受众的日常生活经验息息相关, 对于受众的生活也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比如情商和智商是人们长久以来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也经常使用的词语, 于是受众就会有兴趣去了解这两个自己常见到但并没有透彻了解的概念到底内在含义是什么, 对自己的生活产生着什么样的影响;礼仪, 是人们平时进行人际交往时不可或缺的部分, 那么这样的主题设置的实用性无疑是非常强的;而《周国平谈女人》这样的主题, 投射出的是一种对于女性的情感关照, 使受众感同身受。
《百家讲坛》的大部分主题则是娱乐消遣性非常强的内容, 如《刘心武揭密红楼梦》、《明十七帝疑案》、《水浒传成书之谜》等主题虽然多为严肃的历史学与文学内容, 但选取的都是这些学科里为受众所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 并且很多都是对这些历史或文学问题中受众一直存在着的易文的解答。这样的主题设置使受众能在收看节目的过程中实现对自己好奇心的满足。以《刘心武揭密红楼梦》为例, 这一系列节目对《红楼梦》里的几个主要人物的原型揭密, 都非常具有娱乐性, 并且是以前很少有人提及的内容。
主题内容设置的实用性与娱乐性, 使《百家讲坛》在完成了大众媒介的娱乐功能的同时, 从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完成了传递精神遗产的功能。
2 讲述方式故事化悬疑化
《百家讲坛》看似是不同的学者讲述不同的主题, 但事实上在语篇结构的表述等方面, 该节目是有一定模式的, 规定主讲人每集内容要控制在45分钟以内, 并且在讲述的过程中通过悬念的设置高吊观众的胃口, 吸引保持受众的注意力。节目制片人万卫就曾透露:《百家讲坛》是按照戏剧化的结构来做的, 悬念性、单线条、戏剧性是其特征。例如《王立群读史记——借刀杀人》就是通过画外音引出主题, 设置悬念, 牢牢抓住了受众的心弦。“上一集讲到, 在主父偃当齐国国相时, 齐厉王自杀了。加上赵王告发主父偃接受贿赂, 主父偃被投入狱中。爱惜人才的汉武帝本不想杀了主父偃, 公孙弘却别有用心地站了出来, 他暗示汉武帝如果不处死主父偃, 天下人就会认为是汉武帝为了将齐国的封地收回, 故意指使主父偃逼死了齐厉王, 那么公孙弘为什么极力主张处死主父偃呢?汉武帝会听从公孙弘的意见吗?主父偃能躲过这一劫难吗?”若干个悬念叠加, 不仅统领着故事的主要内容和走向, 使得故事跌宕起伏, 层层推进, 而且足够吸引了大家探寻真相的兴趣, 推动了文本叙述的效果。
3 讲述风格平民化生活化
《百家讲坛》是通过大众媒介传播的节目, 但它的录制和编排, 事实上是主讲人在给台下的现场观众讲课, 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种人际传播。在这个人际传播中, 主讲人开创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讲述方式, 一改电视讲坛类节目传统呆板、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 转而采用一种生活化的语言, 平民化的表达, 将传统文化“娱乐化”, 也就是用娱乐化的方式解构传统文化, 使原本枯燥的内容鲜活起来, 寓教于乐。这些学富五车的知名学者、高知阶层也因而“降格”为“一般人”, 一个在给大家讲故事的人。故事里有主角、有配角、有情节、有悬疑、有矛盾、有冲突, 几乎包含了一部优秀电视剧所应具备的元素。再加上诙谐幽默的语言以及握拳、挥手、上身前倾, 甚至拍桌子等肢体语言, 更加强化了语言的功能, 描述起来引人入胜, 精彩纷呈, 无形中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 拉近了专家与观众的距离, 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
4 传播形式艺术化生动化
从电视媒介的特性来讲, 形式单一的传统讲座类节目并不适合电视传播。而《百家讲坛》却巧妙地将知识性、可听性和画面观赏性融合在一起, 形象直观地插入图片、字幕、影像资料, 并运用恰当的音乐加以烘托, 弥补了传统节目形式的缺陷。
《百家讲坛》在后期的剪辑制作过程中, 将影视片段、背景资料、字幕提示、音乐背景和flash动画等流动视听符号与学者的讲座进行有效穿插, 互为交融, 互补生辉, 共同组成了一个多信息传播渠道, 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信息传播的容量和质量, 使得这些直观、具体、可感的视听元素成为讲授内容的有益补充, 不仅使节目的节奏更富于感官冲击力, 营造了视听新鲜感, 而且活跃了讲座气氛, 使人们的理性思考变得灵活有趣, 促进了观众对节目内容和思想内涵的理解吸收。
参考文献
[1]丁智擘《<百家讲坛>成功背后的隐忧》
[2]百度文库《论<百家讲坛>的品牌战略》
13.《百家讲坛》之《说聊斋》 篇十三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①:刺贪刺虐话聊斋 ②:苦行僧蒲松龄 ③:狐狸精(上)④:精灵
⑤:《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上、下)
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不少于1500字)(专题内容占20分,心得体会占30分)
答:聊斋中的一则故事三百年前,中国小说家蒲松龄的笔下,一个大男人变成了一只斑斓猛虎。《聊斋志异》中变成老虎的这个人叫向杲,他为什么要变成老虎?他怎么样变成了老虎?他变成了老虎后做了些什么?他变成老虎又意味着什么?他变成老虎还能不能再变回来?怎么样变回来?而人变老虎它有什么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吗?我们先看看向杲为什么要变成老虎。向杲是山西太原人,他有个堂兄叫向晟,向晟跟一个叫“波斯”的妓女相好,两个人割臂洒血发誓要结为夫妻,但是有一个有钱有势的恶霸公子庄某,他也喜欢这个波斯,他一直想纳波斯为妾,但是波斯希望和向晟做正头夫妻,庄公子一听就恼了,他就唆使自己的家人打他。向杲听说哥哥挨打,赶快跑了去,到那儿哥哥已经死了,向杲就写状纸到太原郡去告状。但是庄公子行贿,官府不管,冤情石沉大海,向杲买了一把锋利的尖刀,准备拦路杀了他。
久而久之,庄公子就知道向杲要刺杀他。再出门的时候,戒备森严,还专门请了一个保镖叫焦桐。这样以来向杲就没有办法刺杀庄公子。有一天,他正在那儿埋伏着,突然来了一场暴雨,浑身上下湿透了,冻得打哆嗦,于是他硬撑着爬起来,就往山神庙跑了去,等他进了庙发现一位道士。道士看到向杲衣服全湿透了,就拿了一个布袍说:把这件换上吧,向杲就接过了这个普通的布袍,就披到身上,然后非常奇怪的事发生了。自己的全身长出了虎毛,自己竟然变成了一只老虎,一个堂堂七尺男儿,眨眼之间就变成了一只斑斓猛虎。
接着蒲松龄又写,已经变成老虎的向杲就下山,到刚才人形的向杲埋伏的地方蹲守了一天,庄公子恰好经过这里,但是庄公子和他的保镖做梦也没想到,在那个草丛里面有一个不是向杲的向杲在那儿蹲守,一个比向杲更可怕的角色在那儿蹲守,一个比向杲更有杀伤力,也更难提防的角色在那里蹲守,一只兽中之王在蹲守。当庄公子和他的保镖放心大胆地走过这段草丛的时候,一只斑斓猛虎突然从草丛里跳了出来,把庄公子从马上扑了下来,“咔嚓”一声,咬掉了他的脑袋,吞到肚子里,这一切迅雷不及掩耳地发生了,庄公子的保镖,神箭手焦桐就像条件反射一样,返马回身射出了一箭,正好射中了老虎的肚子,老虎跌倒在地死了,这只可爱的老虎,完成了壮士向杲一直想完成,却完不成的报仇重责,悲壮地死了。
老虎一死,壮士向杲的灵魂立即就从老虎的躯体飘出,飘飘摇摇就往壮士向杲的躯体游动,然后进入壮士向杲的躯体。灵魂一回来,壮士向杲眼睛慢慢地睁开,然后疲惫不堪地回了家。人变老虎是蒲松龄奇特的想像,又是刺贪刺虐的绝妙艺术手段。在蒲松龄看来,由于当时社会的黑暗,壮士只有化为猛虎,才能实现他的复仇愿望。蒲松龄就是这样借助自己手中的笔墨刺贪刺虐,巧妙地抒写了民族灾难。所以《向杲》化虎既是刺贪刺虐的名篇,也是中国小说史上“人虎换位”最成功的作品。
《向杲》跟六朝小说《述异记·封邵》当官的化虎吃老百姓有关,更直接的师承是唐代李复言《续玄怪录·张逢》。张逢偶尔投身一片绿草地,变成“文彩斓然”的猛虎,因为不愿意吃猪狗牛羊,就把福州录事郑纠吃了。张逢恢复人形后把变虎食人的奇遇告诉众人,被郑纠的儿子听到,“持刀将杀逢”,因为人化虎食人“非故杀”,不了了之。
向杲化虎是对张逢化虎的再创造。张逢化虎是奇特的,又是偶然的,张逢假如不遇到那片草地,就化不了虎;张逢和郑纠之间也没有必须食之而后快的仇恨。向杲就完全不一样。向杲化虎也是偶然,是一位道士“以布袍授之”,易袍后“身化为虎”。但向杲化虎却是必然和必需的:
向杲的哥哥给恶霸庄公子所杀,官府受贿,向杲“理不得伸”。庄公子又得知向杲“日怀利刃”要伏击他为兄报仇,请了“勇而善射”的焦桐做护卫。向杲要想报仇,不管是官了还是私了,都无法报。他只有化成老虎才能把恶霸的脑袋咬下来。又因为人化虎的事荒诞而没有根据,虽然向杲明白地承认“老虎就是我”,庄公子家却无奈他何。这样的复仇比起手刃仇人要高明得多,既能报仇雪恨,又能保护自己。
人化虎,是古代小说的传统写法。《向杲》则是蒲松龄运用天才构思创新,人化虎成
了对付黑暗势力的法宝。蒲松龄的人虎之变写得很生动,向杲变成老虎后先是“惊恨”,接着就想:“得仇人而食其肉”也很好。人化虎的心理写得妙,虎恢复人形更精彩。向杲化成的猛虎咬死了庄公子,庄公子的保镖焦桐箭射猛虎,向杲所化之虎被射死,向杲就回到人间,合情合理。主人被老虎咬死,保镖射虎,保镖不射,老虎不死,向杲不生。蒲松龄在“异史氏曰”里说,天下令人发指的事太多了,使人恨不能暂时化作老虎对付这个黑暗社会。《向杲》是中国小说史上“人虎换位”最成功的作品。
14.小小百家讲坛活动方案 篇十四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贯彻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现开展“小小百家讲坛”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二、活动主题: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三、活动对象5—9年级各班,以班为单位自愿报名,筛选并推荐一名学生参加校级演讲比赛。
四、比赛时间:
1、本次演讲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
2、初赛:班级举行初赛。时间3月份。
3、决赛:每班从初赛中选拔两名优秀选手参加学校决赛,报名时间截止于4月27日。比赛时间:5月4日。
五、比赛地点:中学部操场
六、活动要求:
1、各班首先进行班级比赛,在此基础上派一名优秀选手参加校级讲坛。
2、所讲内容须符合要求,通过生动的语言讲述感人的事例。
3、开讲时,语言要符合年龄特点,使用普通话,口齿清晰、表达流畅、精神饱满、仪态自然;表演服装自备,要求大方得体。
4、开讲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
六、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分别设一、二、三等奖。并将聘请学校相关领导和评委担任评委,力求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15.百家讲坛解说词 篇十五
精英文化是社会道德和社会良心的守望。在精神上与中国传统的士大夫文化一脉相承, “以天下为己任”, 承担着社会教化的使命, 发挥着价值规范导向的功能。本质上是一种自觉的文化, 它为全社会确立一种普世的信念, 并负责向全社会提供高尚的精神文化产品、向民众传递社会理想和理性精神、确立价值尺度和审美标准。由于精英文化作为知识分子的文化主要形态, 是“经典”和“正统”的解释者和传播者, 因此其传播方式和社会大众有很大的距离, 基本没有进人大众的视野, 进而造成了一种社会大众和社会小众知识分子之间的断层。比如我们的民族精英文化———京剧、越剧等已濒临灭绝;国学研究被外文研究远远地压在了下面;精英的学术专著无人问津。无论从哪个领域看, 精英文化都处于传播、传承的深度困境之中。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媒体改革逐渐推行, 各家媒体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大众传媒追求市场效益, 不断迎合普罗大众的口味, 将精英文化的高雅、艰深、晦涩消解为通俗易懂、娱乐搞笑的大众文化。精英文化大众化成为传媒获胜的法宝, 也是时代发展的潮流。《百家讲坛》即是在这种语境下应运而生的新宠儿, 它集寓教于乐、娱乐趣味与知识于一体, 既满足电视媒体追逐商业利润的需求, 同时也能满足公众的精神需求。
《百家讲坛》也曾经历过从精英文化蜕变为大众文化的过程。其开办之初表现的是知识精英的理想———“构建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节目主要面向中上层知识分子, 试图构筑一所全民的大学。但精英文化的传播随即遭遇了大众口味的滑铁卢。接近零收视率的惨痛现实迫使制片人反思, 市场经济的利益链条最终决定了编导重视受众群体的口味, 重新调整节目制作思路。随后, 《百家讲坛》便以观众趣味为导向标, 不断调整节目内容和表达形式, 刻意将学术的思想深度浅薄化、娱乐化, 以满足公众的审美能力和精神需求。《百家讲坛》定位的调整可以看做是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妥协和让步。
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解构塑造了《百家讲坛》
制作理念———学术通俗化。《百家讲坛》开办之初确定的宗旨是“文化品位、科学品质、教育品格”的精英文化“三品”高定位, 结果因为收视率等原因经过了三次改版, 内容历经了由“系列专辑”到宽泛零散节目的转变;学术性、专业性向大众化偏移;主讲人也由杨振宁、丁肇中等科学泰斗向易中天、刘心武、金正昆等文化生活“讲学大师”转化;受众也由“教育金字塔”顶端向底端初中文化水平以上的人们扁平式发展;同时采取简化文本的方式, 抽取主题中比较有趣味性的内容进行加工后传达给大众。
《百家讲坛》完成了从“学术电视”到“电视娱乐”的转型后, 便把传统文化通俗化、历史人物故事化、故事情节传奇化当成该节目的制胜法宝和制作理念。在所有对学者的要求中, 编导的侧重点在于如何淡化学术味道, 如何讲细节、加悬念, 使讲稿变得和剧本一样, 却唯独不对学者的思想进行测度。不仅如此, 但凡有一些思想的萌芽, 编导也要对它进行修正和调理。 (1) 我们来看一看制片人万卫的说法:“他们的提纲都做得比较学术, 内容也基本上是论文的方式。然后我们告诉他们哪些是不符合我们要求的, 按照我们的要求去改, ……我们觉得观点可以在讲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往外倒, 主要是细节的东西。”
从制片人的思路可以看出, 《百家讲坛》的节目录制出来是给大众上知识普及课而不是思想启蒙课。所以, 我们看到《百家讲坛》的讲述中, 细节成为讲述的重点, 观点隐藏于背后或被细节完全淹没, 思想变得支离破碎, 成为叙事细节的牺牲品。而学者进入《百家讲坛》开坛讲课既不是幕后策划者, 也不是作为嘉宾的点缀者, 而仿佛就是电视节目的主人———他可以用45分钟的时间从容展开, 详细讲解。这似乎给了主讲者以绝对的优势传播其思想学说。但长时间成为镜头中人并不能保证他主体性的发挥, 因为讲什么和怎样讲并不是学者可以自己做主的, 而是受到《百家讲坛》制作理念、节目定位等方面的诸多限制。因此, 我们看到《百家讲坛》表现得通俗易懂, 甚至模式呆板, 缺乏思想。不是进入《百家讲坛》的学者缺乏思想, 而是节目制片人阉割了学者们的思想。
筛选机制———重学问, 轻思想。《百家讲坛》的理念和机制其实对思想型的学者天然地进行着某种排斥。由于转型之后的《百家讲坛》注重历史故事的讲述、注重传统文化的呈现, 被它选中的学者便以文学、史学研究者居多。概言之, 这些学者都可以被称之为人文学者。我们以2004年~2007年在《百家讲坛》上特别走红的三位学者 (阎崇年、易中天、王立群) 为例, 从其专业背景、学术旨趣、研究路径等方面看, 他们都是学问型学者, 而不是思想型学者。学问型学者重知识的积累, 重史实的考辨。
而思想型学者既能让思想照亮学问, 又能让学问滋养思想, 他们不光是专业领域中的领跑者, 同时也是社会问题的思考者和发言人。如五四时期的鲁迅和胡适是思想型学者;50~60年代的陈寅恪和顾准是思想型学者;80年代的高尔泰和李泽厚是思想型学者;90年代的李慎之和钱理群也是思想型学者。他们的思想溢出了狭窄的专业范围, 成为知识界乃至全社会的宝贵财富。然而, 《百家讲坛》所选中的却大都是学问型学者, 阎崇年、易中天、王立群是这样, 其余如刘心武、于丹、纪连海、毛佩琦、孟宪实、马瑞芳、隋丽娟等人也莫不如此。
《百家讲坛》成为精英文化大众化的标志, 显然与它的筛选机制有关。谨慎地选择演讲题材和主讲者类型, 杜绝艰深、晦涩的思想在节目中传播, 以免造成观众的理解障碍。于是, 大量故事性、情节性较强的历史题材进入讲坛备选之列。主讲者只需输出知识点, 激起观众兴趣点即可, 不必传播艰深、晦涩的思想。这是电视媒体导致精英文化大众化的必然结果。
制作模式———重形式, 轻内容。大众文化的特点是娱乐性、消费性。而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工具, 其传播的节目不可避免地必须具备大众化特征。因此, 《百家讲坛》节目的特点也必然打上娱乐化的烙印, 以形式上的新奇、独特来吸引观众。本是一档科普节目, 却制作出电视剧的效果是《百家讲坛》的一个亮点。如作家刘心武的《红楼梦》系列、历史教授毛佩琦的“明十七帝疑案”系列、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系列、易中天的“汉代风云人物”系列, 等等, 这些讲座与其说是学术探讨交流, 不如说是在向观众讲故事、说评书。故事的“脚本”里有主角、有配角、有情节、有悬疑、有矛盾、有冲突, 一切电视剧的元素一应俱全。其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一些所谓精心制作的电视剧。《百家讲坛》的每期节目都有一个悬念性的问题贯穿其中, 整个讲座可以分成开始、发展、高潮、尾声四段式的结构。观众完全沉浸在“说书人”的表演中, 无暇顾及演说的内容是否精辟、独到或值得推敲。
精英文化大众化的社会根源
知识分子的主动蜕变。中国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知识分子阵营的分化, 同时也经历了“思想家淡出, 学问家凸显”的过程之后, 原来那些热衷于思考社会问题的知识分子大都在专业和体制中找到了自己的合适位置, 他们也逐渐丧失了人文关怀和社会批判的基本冲动。专业化和体制化本来就是知识分子的大敌, 而越来越汹涌的商业化进程又把他们卷入其中。在西方后工业社会消费主义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下, 知识分子也变得崇尚物质、拜金、奢靡、腐化……价值观的扭曲造成的负面影响波及甚广。学术精神的崩溃、学术偶像的坍塌是当代学术界的现状和窘境。
在这样一种时代氛围中, 《百家讲坛》捧红的学术明星们, 在一个个光环照耀下变得身份游离, “他们游走于学府和市场、书斋与传媒、讲坛和秀场之间, 他们无所不知, 处处发言, 以知识来投资, 把自己的名声当做品牌来经营。” (2) 学者介入电视确实有利于改变电视的生态环境, 提高电视的文化品位, 也是传播精英文化, 以学术精神唤醒民众的良方;从学理的层面思考, 这也是精英文化改造大众文化的一种有益尝试。然而学者介入电视之后对学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学者还能保持精英的姿态, 完成伟大的梦想吗?
在多数情况下, 专家学者的被邀请只是为了增加话题的权威性和电视节目的可信度, 仅仅起一个摆设的作用。陈力丹教授曾有如下感言:“我参加过中央电视台的专家访谈节目, 策划人事先早已确定了节目的基调, 我基本依据写好的步骤和要点说话, 几乎不可能使用学术性语言, 20分钟的时间也不可能谈出多大深度……” (3) 教授在这里变成了一种电视台的工具性符号。尽管需要放下知识精英的架子, 放弃学术的坚守, 但为了头顶的光环, 不少知识分子还是对电视媒体趋之若鹜。可见, 知识分子的主动蜕变是精英文化大众化的一个首要社会根源。
电视媒体的“平面化”传播特性。麦克卢汉认为,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电视媒介的优势即在于其突出的视觉性。与印刷媒体的想象空间丰富不同, 电视作为视觉媒介, 其流动的画面作为线性传播方式没有给人的思考留下任何余地。其内容的不可逆性迫使人们只是被动地追随画面, 剥夺了人们的想象和思考空间。尽管电视可以发挥很多功能, 从本质上讲, 它却最适合作为娱乐工具。媒介学者波兹曼写道:“电视需要的内容和其他媒体截然不同。电视无法表现政治哲学, 电视的形式注定了它同哲学是水火不容的。”因此, “电视只有一种不变的声音———娱乐的声音” (4) 。因此, 媒介特性决定了电视讲坛的主持者只能充当电视传播的符号工具。
电视其实是拒绝或者排斥思想型学者的, 它们不可能给这样的学者提供一个展示其思想的平台。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指出“电视并不太有利于思维的表达” (5) , “电视是一种极少有独立自主性的交流工具”, 在电视领域, 那些戴着光环的专家、学者只是受操纵的“木偶而已” (6) 。《百家讲坛》按照明星机制对主讲者进行包装和推介。电视媒介具有强大的“赋予功能”, “凡是没有进入电视的真实世界, 凡是没有成为电视所指涉的认同原则, 凡是没有经过电视处理的现象与认识, 在当代文化的主流趋势里都成了边缘, 电视是‘绝对卓越’的权力关系的科技器物。在后现代的文化里, 电视并不是社会的反映, 恰恰相反, ‘社会是电视的反映’”。专家、学者只是电视组织为增加节目的权威性, 作为招徕观众的符号。一旦进入电视传播领域, 他们便不再是专家、学者, 也难以担当精英文化的代表。
长此以往, 学者的思想被平面化、片面化了。大众文化的本质是工业文化、市场文化, 其生产机制遵循的是价值规律。《百家讲坛》是追求收视率的节目。精英文化大众化固然可以创造高收视率, 带来丰厚的商业回报, 但同时也可能造成文化庸俗化、浅薄化的高风险。
摘要:大众传媒时代精英文化大众化成为时代发展潮流。《百家讲坛》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糅合——既是学术传播的需要, 也是电视媒体经营的需要。其制作理念的通俗化, 筛选机制的重学问、轻思想以及制作模式的重形式、轻内容等特征解构了精英文化的独立、自由和艰深。探究该现象的社会根源, 既与精英们的主动蜕变有关, 也是电视媒体“平面化”的传播特性使然。
关键词:《百家讲坛》,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平面化,解构
参考文献
[1].方健文:《学者介入电视的思考》,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1997 (1) 。
[2].王俞波:《略谈精英文化大众化的风险及防范原则——以〈百家讲坛〉为视点》, 《湘潮 (下半月) 》, 2007 (11) 。
[3].赵海萍:《从“知识分子”到“知道份子”》, 《咬文嚼字》, 2006 (6) 。
【百家讲坛解说词】推荐阅读:
百家讲坛 必看09-09
百家讲坛目录12-05
小小百家讲坛总结06-27
百家讲坛爱国人物——于谦06-24
校园百家讲坛活动方案10-31
百家讲坛庄子观后感10-10
小小百家讲坛活动内容11-04
【百家讲坛】餐桌上的礼仪06-16
百家讲坛观后感600字07-23
百家讲坛论语一观后感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