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精选15篇)
1.浅议初中物理演示实验 篇一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研究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形象来传播知识的.实验又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在新课程模式下强调以学生为本,要达到这个要求就更离不开实验的支持。然而在现在的教学活动中,有许多的教师忽略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抱着可做可不做的态度教学;即使在重视实验教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许多的演示实验要么没有做成功或者出现“意外”,要么成功了但效果突显不出来,要么有效果了但学生看不清,要么学生看的清了但看不懂;致使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或者出现瑕疵。因此有必要对演示实验如何完成的更好,如何使学生看的清看的明白做进一步研究。即演示实验在课堂上如何发挥最大教学效果的研
究------演示实验有效性研究。
关键词:物理 演示实验 有效性
正文: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形象来传播知识的.实验又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在新课程模式下强调以学生为本,要达到这个要求就更离不开实验的支持。然而在现在的教学活动中,有许多的教师忽略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抱着可做可不做的态度教学;即使在重视实验教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许多的演示实验要么没有做成功或者出现“意外”,要么成功了但效果突显不出来,要么有效果了但学生看不清,要么学生看的清了但看不懂;致使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或者出现瑕疵。因此有必要对演示实验如何完成的更好,如何使学生看的清看的明白做进一步研究。即演示实验在课堂上如何发挥最大教学效果的研
究------演示实验有效性研究。
课堂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研究演示实验的有效性不仅对课堂的教学,也对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做法,与同行们研讨。
一.演示实验课前的准备:
1.演示实验目的性要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必要进行演示实验,怎样设计、采用什么方法,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当然这要根据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出发,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就应当下功夫多设计一些实验。比如关于二力平衡条件的演示实验。课本上是让木块处于静止状态下研究二力的平衡条件,如果我们再补充一个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挂一物体匀速上升或下降(一定要控制好匀速),再一次研究二力的平衡条件,这样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认识就比较全面。作为教师不应拘泥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该补充的则要补充,不一定只针对重、难点,只要学生中有存在问题,也要针对性地做一些演示实验。比如学生通常都认为“磁铁吸引铁”,但铁是否吸引磁铁很少有学生考虑。如果教师用一个大铁块靠近小磁铁时,磁铁被大铁块吸引过来稍加演示,会有助于学生弄懂相互作用的同时性问题,同时也可以教育学生要学会勤于思考,善
于发现问题,并能用实验去验证。
2.演示实验准备要充分
演示实验准备不能马虎,要认真检查仪器,课前要认真进行试做。有的教师课前演示实验准备不充分,没有检查仪器是否完好,是否符合要求,没有进行试做。上课时有可能现象出不来,或者极不明显。于是手忙脚乱,急得满头大汗,语无伦次,学生则索然无味,实验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所谓演示实验要有思考性,就是说由于学生对实验应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并不十分清楚,所以对实验现象也不会深入分析。因此,教师在准备演示实验时,不能照本宣科,要设计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观察,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综合能力。总之,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不可缺少的、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要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课前必须作好充分准备,注意实验的细节问题,以免出现意想不到的失误,以确保实验成功,提高
课堂效率。
二.演示实验课时的操作:
1.注意实验的可视性,是取得实验教学效果的根本。
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自然教学中的作用,必须做到可视性。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保证让全班学生都能看清实验时发生的现象。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a.实验时用的仪器要大一些,演示桌的高度要适当;教师在演示时身体不要遮住仪器,或挡住一部分人的视线,仪器之间也不要互相遮挡。b.演示桌上的仪器布局要合理。主要的仪器或发生主要现象的仪器应放在突出的位置,辅助仪器放在次要位置,没有用的仪器要放在桌上,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果仪器太小或现象不够明显,可用实物投影的方法演示。c.实验时,要处理好对象和背景的关系,使对象尽量突出。例如,在仪器的关键部位涂上鲜明的颜色;在实验装置后面配上适当颜色的衬板,把被观察的实验现象衬托出来;在水或其他无色液体中加入适量的染料,以提高其可见度;用烟雾箱来演示光的直线传播,透镜成像等实验,使光路清
晰地显现出来等。
2.通过创设实验情景,取得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创设实验情景与实验教学效果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本质在于视觉形象与特定意义相结合,从而有效地引起学生视觉追求,思维激活,记忆强化。教学实践证明:一旦学生被教师设计的实验情景所感染,或者说学生思维进入预定的情境之中时,便会取得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例如,课本上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如果教师先让学生看课本开头一自然段关于历史上马德堡半球实验后,再拿出“马德堡半球”,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时它在学生面前就不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球形铁制品,它在中学生的视觉中就成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同时也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使演示实验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问题”设计实验情景,在演示实验前后以及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制造矛盾,提出疑问,引起学生主动联想。这些问题的设置应该围绕实验主体教学的实质展开,即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的思维从疑问开始,在联想和想象中活跃,在获得正确答案中发展,最后在具体实验验证过程中及结果中得到强化。例如在浮力的教学中,很多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错误地认为浮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密度有关,跟物体没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沉入水底的物体不受浮力等。为了使学生有正确的认识,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情景实验:(1)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要求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并提问说明什么?(2)用弹簧测力计挂铁块慢慢浸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待铁块全部浸入,再置于不同深度,提问学生观察到什么?(3)换用酒精重做上面的实验,提问液体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示数有什么不同?总之,创设实验情景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获得满意的实验教学效果。
3.注意演示的方法,技巧,取得最佳的实验教学效果。
比如课本的有些演示实验,如果按照课本简单重复,学生会索然无味。如果教师稍加改变,推陈出新,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课本上的带电体吸引纸屑实验,学生在小学就已经玩过。如果教师把该实验换成一块已带上电的包装用泡沫塑料往某学生头上放,塑料块未放下时,学生的头发突然向上飞蓬。此时,教室里的学生必定全堂哗然、目瞪口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再比如,我们在演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实验前,先演示这样一个实验,将下端散开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的捋几次,结果非但不合拢,反而更散开。通过演示学生会感到很奇怪,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再演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实验。这样,教学效果肯定要好得多。课本中有的演示实验,在学生的想象中,其实验结果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如损坏东西等。在老师演示时,学生会特别注意实验的进行。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来设计实验。例如,演示盛满水的杯子上盖一块玻璃片后倒置,在大气压下的作用下,玻璃片不会掉下来,水不会流出来的实验。教师在演示时,将该实验放在讲台教师用书正上方进行,学生观察时会马上想到老师的书会很危险,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总之,在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如果教师用心设计一些好的演示方法与
技巧,演示效果就会得到大大的加强。
三.演示实验课后的反思:
除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中的操作外,必须做到实验后的反思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通过反思可总结实验规律,优化实验方案,创新实验设计,揭示实验本质,增强实验效果。因此在学生实验时,应该积
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反思。同时教师也应对演示实验的最终成败做反思不断
完善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2.浅议初中物理演示实验 篇二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尤其是在初中物理教材中, 绝大部分定律、公式都是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总结出来的, 或是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加以验证的, 因而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 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演示实验可以使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生动活泼, 学生注意力集中, 对物理现象获得深刻的印象.好的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长期不忘, 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演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起着示范作用.所以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对初中物理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 认真做好课堂演示实验的课前准备工作
物理教学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演示实验的一堂课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见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要使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发挥作用, 最重要的是确保演示成功.第一需要教师必须做好演示前的准备工作并多次的预演, 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但是目前不少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 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在课堂上手忙脚乱, 最终“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 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第二在准备过程中, 注意演示时间的控制, 时间过长, 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课堂教学内容少, 效率低, 四十五分钟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第三是教师要考虑除课程标准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 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小实验, 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 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蒸发吸热这一问题时, 教师可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 一支玻璃泡上沾有酒精, 一支是干燥的, 同时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通过对比来演示蒸发吸热现象使演示现象清晰、直观.
三、创设有趣的实验情景和精心设计实验的演示方法也 是搞好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一旦学生被教师设计的实验情景所感染, 或者说学生思维进入预定的情境之中时, 便会取得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 喜欢探索自然的奥妙, 兴趣广泛、强烈, 但缺乏深度和稳定性.如果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实验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例如, 我在《大气压》一节的课堂引入时, 首先演示母子管实验, 在大试管中注入水, 将略小的试管放入大试管水中, 然后提问:若手拿大试管倒置, 小试管如何?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试管会受重力而掉下.然后实验, 学生惊奇的发现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 反而在滴下水的同时, 缓缓上升, 感到疑惑不解, 教师及时点拨:是什么使得试管缓缓上升的呢?是大气压.学习了《大气压》这节课我们就可以解释这一现象.一个有趣的实验, 就可以过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有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究性的实验. 如, 在“欧姆定律”一节的教学中, 将这个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其研究方法:①边学边做实验: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做实验, 使学生从实验中初步认识导体中的电流I与电压U、电阻R的关系获得感知.②探索知识: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具体研究, 处理实验数据、列表、画出I-U、I-R的图像.③归纳总结: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欧姆定律.这样在实验教学中, 多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换种方法行不行?”以此渗透物理思想, 启迪学生思路, 让学生用实验探索研究物理知识, 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究自然规律, 对知识学得更扎实更牢固, 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三、演示实验教学中还应注意避免的问题
1.做不如讲, 教师唱唱独角戏.
目前不少教师认为:“没有实验照样可以教好物理”、“做好一个实验不如讲好一个实验”.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有些物理知识, 光凭教师嘴巴讲, 学生没经历过, 学生心理上很难接受.学生不知实验目的、观察对象, 更谈不上如何去思考.
2.一些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随心所欲, 语言含糊不准确, 操作不规范.
语言表达的不准确, 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变阻器称为电阻器, 透明玻璃板称为平面镜平板测力计称为弹簧秤等等, 又如在叙述实验结论时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说成“相互推斥”; “重力”说成“重量”等等.
3.可视性不高, 模型代替演示.
演示实验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借助实物投影, 摄像头接投影, 机械放大等都是常用的方法.例如说明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的实验可以采用投影放大的方法.如果直接用小磁针, 因其底座是不透明的, 面积又比较大, 遮住了磁针, 影响学生观察.教师可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预先画出方位, 在其上方装一摄像头, 利用投影, 全班每个人都看得一清二楚.对于一些无法进行演示的物理现象如一些机器的内部结构、大型机械装置等可利用演示实验模型来进行讲解.但模型无法替代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能够真实地、直观地再现物理现象, 而模型则不能.因而教师只要能做的演示实验就不要用模型来代替.例如在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时, 有的教师用模型来代替光的反射和折射演示器, 在黑板上画好的线条来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 推导出光的反射定律.这样做教师不仅讲得吃力, 学生也难以信服.
摘要:目前初中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 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认识事物时存在知觉优先的倾向.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说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和活动机会, 搞好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工作,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 让学生自由地思考, 发表自己的看法, 勇于提出猜想, 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关键词:课堂,演示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
[2]阎金铎.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北京师大出版社, 1984.
3.浅议初中物理演示实验 篇三
关键词: 实验教学法;策略;实践与创新
随着中考的改革,物理实验考查已作为一项必考内容,使物理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仅以个人教学经验浅谈一二。
一、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基本仪器
物理大纲要求“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要让学生了解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以达到熟练地、正确地读数,在介绍这些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时,应抓住各种基本测量仪器的共性来加以指导。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往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因势利导,利用兴趣启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程序,并赋予实质内容。如:天平是根据杆杠的平衡条件制成的,因此,使用前和秤量时都要做到横梁平衡,同时必须严格保护刀口,要让学生理解保护刀口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使用方法和规则;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所以,根据热平衡原理,测量液体时,温度计不能离开液体,而且要在温度计内液柱稳定时读数。
二、培养学生学会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过程
做,即做实验,它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损坏性的实验时,应先通过教师的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在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的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与被测部分串联,要保证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点触或试触的方法),不能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当然,我们可以事先将电路图画好,然后按电路图连接达到操作时降低难度的目的。这个过程中必须得到教师的检查同意以后,方才可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否则一旦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或电路中发生了短路现象,很容易烧坏电流表。
三、培养学生学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结论
对于记录的数据由于操作者不同,实验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可能导致同一实验结果的不同。我们应及时加以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哪些是错误导致的结果,哪些是误差造成的原因,与学生共同探求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例:做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的结果与理论的数值存在偏大的现象,我们应帮助学生指出,这并不是错误实验的原因,而是由于摩擦力存在的导致的结果,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趋于理想,我们应想办法,减少摩擦(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加以归纳和总结)。
四、培养学生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
物理实验是一项非常严谨而又充满什么的实践。许多实验即使是对实验步骤,实验用品,实验工具控制的非常精准也是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误差的,这时候需要教师对这种误差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引导,给学生多些建议和鼓励,少一些责备和轻视,甚至可以帮助学生一起完成实验,或者教师自己做的实验也出现了问题,对这些问题和学生一起寻找误差出现的原因,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待误差的正确心态。增加测量次数固然可提高平均值的可靠程度,但是作用是有限的,实际上,只有改进实验方法和仪器,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测量的结果,提高测量精确度。
五、培养学生学会写实验报告
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应根据原始记录和实验时的体会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主要有:实验名称、目的、器材、原理、方法和步骤、实验数据、数据计算和处理、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等。对实验报告的写法、格式要严格要求,书写时要求层次清楚、语言流畅、文字精练、图文并茂,要总结出实验成功的经验或实验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将来进行科学实验时能写出自己的实践成果,并让别人看懂。在批改实验报告时要注意学生思维的火花,如对某个问题的独特看法,对某项操作的有益建议,对实验的改进意见等要给予鼓励,并要及时与之讨论,让师生都有所收获。这样做,既延伸了实验课的教学,使之与理论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交汇与渗透,又是提高学生动手技能的有效渠道。
总之,初中物理实验与教学密不可分,是相辅相成的,在新课改中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地努力探索,在总结中完善,在反思中进步。不断充实自我,更新教学觀念,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物理实验的热情,培养他们浓厚的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4.浅议初中物理演示实验 篇四
一、实验名称:弦驻波演示
二、主要装置:振荡器(调节振动源的振幅和频率),振动源,松紧带(充当驻波的介质)
三、物理原理:
当振动频率,振幅和振动方向相同的两列简谐波,在同一直线沿着相反的方向传播时,产生特殊的干涉现象,即驻波。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当波由波密媒质进入波疏媒质时,在分界面处,反射波与入射波同相位,没有半波损失。当波由波疏媒质进入波密媒质时,在分界面处,反射波与入射波有π 的相位突变,有半波损失。所以驻波在两固定端形成的是波节。相邻波节和波腹的距离为
因为波长有一定限制,一波长和松紧带的长度应满足如下条件是才能形成驻波。
四、实验现象:
当振动频率,振幅和振动方向相同的两列简谐波,在同一直线沿着相反的方向传播时,产生特殊的干涉现象,即驻波。松紧带的两端分别与振动源和固定端(入射波反射点)相连。当振荡器开启时,将会形成简谐波,入射波和反射波干涉,当频率波长满足条件时将在松紧带上形成驻波。
因为波长有一定限制,一波长和松紧带的长度满足如下条件时才能形成驻波。
调节合适的频率与振幅使得驻波形成之后,可以看到在驻波中,直线上的某些始终静止不动,这样的点叫做波节。某些点的振幅具有最大值,这些点称为波腹。波腹处的振幅等于一个波的振幅的两倍。固定端形成的永远是波节。波形上的不同点以不同的振幅在波节两边以相同的频率做往复运动。两波节中间的点,振幅最大;越靠近波节,振幅越小。此时绳上的各点,只有段与段之间的相位突变,没有震动状态或相位的逐点传播,没有什么能量向外传播。每一个节点的两侧的各点总是向相反方向运动,当右边的点向上移动时,左边的点向下移动,说 明节点两边的位相相反。而相邻两节点间的各点,虽然它们的振幅不同,但它们却同时经过平衡点,同时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点的向相同方向运动,说明它们具有相同的位相。
分别改变振动频率以及振幅,观察松紧带的振动情况。频率增大,驻波形成的越多,即两波节之间的距离越小。
五、思考题:
1、驻波中,质点能量没有流动吗?
驻波是媒质的一种特殊运动状态,它是稳定态。能量从波腹传到波节,又从波节传到波腹,往复循环,能量不被传播。当介质中各质点的位移达到最大值时,其速度为零,即动能为零。这时除波节外所有质点都离开平衡位置,而引起介质的最大的弹性形变,所以这时驻波上的质点全部能量都是势能。由于波节附近的相对形变量最大,所
以势能最大。而在波腹附近的相对形变为零,所以势能为零。因此驻波的势能集中在波节附近。
驻波的全部能量都是动能。这时在波腹处的质点的速度最大,动能最大;而在波节处质点的速度为零,动能为零。因此驻波的动能集中在波腹附近。由此可见,介质在振动过程中,驻波的动能何时能不断地转换。在转换的过程中,能量不断地由波腹附近转移到波节附近,再由波节附近转移到波腹附近。在行波中能量随波的传播而不断向前传递,其平均能流密度不为零;但驻波的平均能流密度等于零,能量只能在波节与波腹间来回运行。
即驻波进行过程中没有能量的定向传播。
2、一根弦上,当传有传播方向相反的两列波时,一定形成驻波吗?
5.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篇五
38074126 邢若瀚
上周我们进行的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在众多的实验中,我对鱼洗这个实验特别感兴趣。当自己用手去摩擦鱼洗的时候便激荡起水波,就像武侠小说里发功一样神奇,同时还有嗡嗡的声音,不禁被它深深吸引。
根据经书记载,倒入半盆水,双手用力往复摩擦盆的双耳,未久,发生共振,盆里的水居然分成四股水箭向上激射出两尺多高,并发出震卦爻时的古音,而与黄钟之声一致。传说此物曾于古代作为退兵之器,因共振波发出轰鸣声,众多鱼洗汇成千军万马之势,传数十里,敌兵闻声却步。鱼洗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制器技术,已达到高超的水平。现在仿古制做的震盆盆内刻有龙形,故亦称龙洗。
鱼洗演示仪是由青铜浇铸而成的薄壁器皿,形似洗脸盆,盆底有四条“汉鱼”浮雕,鱼嘴处的喷水装饰线从盆底沿盆壁辐射而上,盆壁自然倾斜外翻,盆沿上有一对铜耳。
向盆内注入一定量清水,用潮湿双手来回摩擦铜耳时,可观察到伴随着鱼洗发出的嗡鸣声中有如喷泉般的水珠从四条鱼嘴中喷射而出,摩擦得当能看到较大的波纹。
鱼洗的原理既是手摩擦鱼洗的双耳的时候能产生振动,振动在盆内来回传播互相叠加而形成的水波激荡的现象。
6.物理演示实验小论文 篇六
一.锥体上滚实验.操作:将锥体滑滚移到导轨较低的一端,再放开双手,锥体将会自动上滚。
说明:这个实验是由一个锥体和两根互成角度同时又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导轨组成的,因此,从表面上看,物体是由低向高运动,但这其中锥体的形状以及导轨高低不等给人造成了一种错觉,实际上锥体的重心自始至终还是在下降。
原理:物体在重力场中因受到重力和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会自然降低重心位置。
二.转盘加减速实验.操作:人坐在转盘的椅子上,双手拿哑铃,当伸开手臂时转盘转速减慢,当手臂收回时,转盘转速又增大。
说明:当手臂收回时可知转动惯量变小,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可知角速度增大,所以转盘的转速增大
原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三.磁悬浮列车.操作:
1、模型放在液氮中浸泡一定时间,使里面的超导材料由正常态 转变为超导态。.2、将列车放置在磁轨道上,轻轻推动一下列车,给它一初速度,列车便沿着轨道悬浮并沿轨道前进。
说明:磁悬浮列车实验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实验之一,因为磁悬浮列车与当今的其他高速列车相比具有无比比拟的优点:由于磁悬浮列车是轨道上行驶,导轨与机车之间不存在任何实际的接触,成为“无轮”状态,故其几乎没有轮、轨之间的摩察,时速高达几百公里。
原理:磁性物质同性排斥,异性吸引基本原理。
7.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改进 篇七
一、发掘、设计一些演示实验, 以满足教学需要
某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需要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 课本上如果缺少这样的实验或者效果不好的, 就需要教师进行研究和设计以填补空白。对学生感到抽象不易理解的难点知识, 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发掘一些新的演示实验来满足教学需要。
例如, 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别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日常生活的感性认识, 很难想象两个相对静止而又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接触面间静摩擦力的方向。在教学中可取两个毛刷, 将其中一个固定在台面上, 另一个叠放在它的上面, 并水平推动该毛刷, 可清楚地看到上下物体间毛刷形变的方向, 由此可以推想出上下毛刷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这一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 易于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
二、对已有的实验进行改进, 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
教材中有些演示实验的效果不是很好, 此时教师可不拘泥于教材的安排, 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 从而使得实验更易操作, 现象更明显、更富有感染力。
例如, 课本中演示点火爆炸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验) 实验用的塑料盒子容积小, 酒精气化产生的气体也少, 而且要求盒子密封性好, 故实验成功率不高。我们对该实验改进后, 从饮料瓶瓶盖上挖个小孔 (孔大小和电火花发生器的放电针管配套) , 然后向瓶内滴入酒精或煤油, 用手将瓶子晃动, 让酒精充分汽化。把电火花发生器的放电针管插入瓶盖上的小孔中, 然后掀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实验效果很明显, 能将瓶子射出很远。
在演示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时, 通常向空中喷水雾, 但水雾在空中持续时间短, 可视时间不长。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可密闭的透明容器先在底部点一盘蚊香, 等容器中充满烟雾后用激光灯照射, 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烟雾中有一条红色的光线。
三、通过对比实验, 使学生全面认识物理规律
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是表面的、片面的, 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同时, 物理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多层次、多侧面的, 教材中提供的往往是单层次、单侧面的实验内容。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 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 尽量让学生能多层面、全方位去认识物理规律的全貌。
例如, 在进行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时, 教师简单的把厚纸片盖在装满水的杯口再倒过来, 实验做完即了事, 让学生目睹了一个“理所当然的事实”, 但不少学生认为硬纸片不掉下来不是大气压托住的, 而是被水“粘”住了。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说明问题。教师在塑料杯底部钻一个小孔, 做实验时先将孔堵住, 然后问学生硬纸片不掉下来的原因。当学生回答硬纸片不掉下来是被水“粘”住了, 你再将孔松开, 让空气进去, 这时水和硬纸片“哗”的一下全掉下来。通过这样的对比实验就可以解决学生的疑惑。
四、将演示实验改为随堂的探索性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应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让学生亲自去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发现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可以把某些演示实验设计为随堂的探索性实验, 以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因为探索性实验教学比演示实验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 可以极大地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 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 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例如, “蒸发”一节的教学, 为了弄清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可设计三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解决, 并得出有关结论。问题1.取相同两滴酒精分别滴在课桌和手背上, 观察谁先变干。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取相同两滴酒精滴在课桌上, 用塑料尺只将其中一滴酒精展开, 观察谁先变干。这说明了什么?问题3.取相同两滴酒精滴在课桌上, 只对其中一滴酒精用纸筒吹气, 观察谁先变干。这说明了什么?如此进行教学设计, 学生们便立即投入到实验活动中去, 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很快自己找出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同时, 也让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到创新的艰辛与愉悦。
五、用计算机模拟演示实验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的辅助手段, 可显示传统演示教具中无法涉及的地方。例如, 某些物理实验条件不易控制, 或存在某些干扰而无法演示;实验时动作太快无法看清实验过程, 只能看到最后结果, 而结果很难反映原理, 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很难表现“动”和“变”的结果, 此时可用计算机来模拟演示实验, 并将实验过程进行重放、定格、缩放、慢镜头, 让学生观察物理实验全过程。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演示实验的工具, 既充分发挥它的优势, 也可弥补学生直观感觉的不足, 减少其抽象思维的难度, 有益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 电容器充电放电过程、两球先压缩后恢复过程中两球速度、加速度变化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情景创设、实验过程的模拟、物理进程速度调节、微小过程放大、实验现象的动态分析。对于有些演示实验, 我们一般只能看到其最后结果, 而其形成结果的原理却很难反映, 而用计算机可以显示实验的中间过程。例如, 在讲解显微镜原理时, 用计算机显示光线一步步折射的过程和最后结果, 清晰明了。
另外, 用计算机还可很方便地扩大演示实验的内涵和外延, 展现一些演示实验的原理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让学生初步涉猎一些物理学的前沿问题, 这对于开阔学生视角, 活化他们的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8.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六忌 篇八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以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还有的是怕麻烦。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是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第三是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第四是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蒸发吸热这一问题时,教师可用方座支架、小烧瓶、细玻璃管、有色水和小烧杯等组装一个伽利略气体温度计,用它来演示蒸发吸热现象比直接用普通温度计演示现象清晰、直观。第五是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二、忌操作不规范
操作规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标准。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酒精灯后火柴签不能随手扔在地上,要放在专门的废物杯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导线两端接头不是钩、叉时要注意导线在接线柱上的绕向应同螺母旋紧的方向一致等。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规范操作,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三、忌实验用语不准确
教师在介绍实验仪器、阐述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论时,语言必须准确不含糊。有的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在称呼仪器名称时就有三种错误现象:一是随意更改仪器名称,如将滑动变阻器称为电阻器,将斜面小车称为木板小车等。二是将类似的仪器混为一谈,如将圆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称为弹簧秤。三是方言和普通话夹杂使用,对仪器的读音不准。又如在叙述实验结论时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说成“相互推斥”;将阿基米德原理中的“重力”说成“重量”等等。
四、忌唱独角戏,不让学生参与配合
演示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使演示与讲解脱节。这种作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做实验,如让学生上前来读数或动一动手。例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两相对比,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全体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忌可见度低
演示实验不仅要现象清楚,而且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投影放大、机械放大、自制可见度大的仪器进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例如说明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的实验可以采用投影放大的方法。如果直接用J2406型小磁针,因其底座是不透明的,面积又比较大,遮住了磁针,影响学生观察。教师可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比照条形磁铁的大小,在其周围均匀固定上10根细针,同时将小磁针的两端分别涂上对比强烈的两种鲜明的颜色,便于区分南北极。使用时将小磁针插在细针上即可进行投影演示。
六、忌用模型代替
9.浅议初中物理演示实验 篇九
泰州市泰东实验学校燕桂强2014、4
初中物理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门学科,其中实验多,联系实际多,生活实例多,是教材的特点之一。如何创造性的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活动,更好地实施《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实现提高全体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这是我们物理老师必须研究的首要课题。下面就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如何采取“分组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浅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首先,我们教师要善于并学会对学生分组,让学生分组实验活动真正成为科学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具体做法有:
1.我们物理教师要重视分组实验活动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的功效。实验操作能力就是手脑并用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对其思维造成的冲击远比被动接受强烈得多。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本内外一切有价值的实验活动,开展实验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激情,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从“动脑”到“动手”,处处体现出激发他们的兴趣、活力和潜力,实现技能培养的高目标,从而起到分组实验的目的。实践的方法诸如:
(1)“一人(或两人)一组实验”
在中学物理实验中,一些知识能力不复杂,操作相对简单,仪器仪表使用的实验,均可采用这种方法。例如在温度计的使用、长度的测量等实验中,学生对这些仪器早就有所见闻,他们能根据阅读说明书就可自行解决这些工具的操作与使用,教者无需包办代替。但教师在分组实验中,需要调控课堂纪律,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做好实验操作的错误分析和结论的归纳。通过阅读仪器仪表的使用说明,学生单独完成规定的实验事项和要求,培养他们独立实践的好习惯。
(2)“多人多组实验”
鉴于中学物理的有些实验,由于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内容较多,需要多个同学配合才能完成,合理分配学生资源可达到小组活动的最优化。例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教师要预先对学生组合做好分配,对实验的分工和操作做好引导,让多个学生组合能及时、顺利地完成相关实验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方法可培养学生小组内自由分工的意识,养成个体独立完成某项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通力合作,达到实验成功的目标。
(3)“强手带弱手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中,有些实验相对理论较深,操作的难度较大,个别学生可能无法顺利完成实验。如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实验中,既涉及到浮沉理论的分析,又涉及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同时还要能准确的测量出浮力和重力。因此,开设这些学生实验课时,教师对学生所做实验的具体情况要了如指掌,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原班人马。在课前要根据实验的内容适当将学生重新组合,要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适当互补,并好中带差,均匀搭配。这样可避免因实验的难度大,而导致部分知识技能较差的学生丧失实验的兴趣,失去实践技能培养的一次机会。
(4)“交叉交流实验”
有些物理实验活动,要测量多组数据,达到归纳普遍性物理规律的目的。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学生进行实验时,不可能每一组的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实验数据都是同一的,教者可对个别组的实验结果作总结,然后用其他组的数据或归纳的结论来
检验,看这组同学实验的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由此可见,学生各组实验活动不是独立的,而应是相互呼应的,教师要通过这种类型实验的交流与讨论,养成全班学生通力合作的好习惯。同时在归纳自然规律时,对于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问题养成良好的分析和判断方法。
总之,不管哪种分组形式的实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都要调控好课堂纪律,要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和学生的层次事先做好合理分组,这样才能最优化的培养学生科学的实践素养,从而有效的开展好我们的实验教学。
其次,分组实验中,学生的活动是多方面的,既有思维过程,又有动手操作。分组实验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过程,它是对学生进行意识训练和科学方法训练的有效途径,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实验,既可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又可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通过分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培养的目标应考虑以下几点:
1.严谨的科学实践态度。有的学生为了抢时间,做实验时草率从事,这是十分有害的。因为要达到实验的各项目的,完成各项基本训练,就必须要求学生领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加强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和分析,这就需要一种认真的态度。许多实验要求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测量(结果往往不同),有时要改变某一条件再进行测量(控制变量法),这都需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注意发现问题。而匆忙、草率地做实验难于达到该要求。
2.良好的动手操作习惯。实验仪器的使用都有一定的严格要求,学生在做物理实验时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例如,对于测量仪器(测力计、电流表和电压表等)的使用,要养成注意量程和进行零点调整的习惯;在做电学实验时,要养成先检查电路再闭合开关的习惯。对于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先认真阅读实验内容,做好预习而后再动手实验的习惯。
3.科学的实验测量数据。诸如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平衡条件等实验中,学生测量到的数据是很多的,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数据有信心,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数据,更不能随便更改实验数据或抄袭别人的结果。实验误差过大时,要引导学生冷静地分析原因,鼓励师生共同讨论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珍惜获得的实验数据,实事求是,一丝不苟,每个实验环节必须一环扣一环,实验数据的取得也必须真实、准确,实验的结果要经得起反复检验。
4.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物理实验过程是艰苦的、枯燥的,一个可靠的实验数据的获得,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几乎每个数据的测量都需反复多次。因此,小组或多组的通力合作非常重要。我们在初中物理的分组实验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让学生从小有一种合作的愿望。通过合作实现每一个人优势的互补,这样为完成我们的实验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10.利用演示实验创设物理情境 篇十
奇台四中汪涛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会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生活。丰富多彩的现象仅凭课本和粉笔对学生的吸引力是远远不够的,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实践—知识—实践,完成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一、“失败”的演示实验育人
在讲《光的传播》一节内容时,光的直线传播这一知识点有一个重要的应用:小孔成像。课前准备实验时,是在地下室完成的,效果明显。到了课堂上,我没有做过多的思考直接上课,但实验现象怎么也不清晰,反而白白耽误了十几分钟的时间。激情四射的课堂逐渐变得散乱无章,我在沮丧中听到了下课铃声。静下心来想一想:当时的阳光充足,班里的窗帘较薄,室内黑暗的效果无法营造,怎么能演示成功?到下午自习课上,我让学生关上灯,很轻松地完成了早晨“失败”的实验。然后我告诉学生,细节决定成败,它不仅在实验中如此,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也同样。老师因为忽略细节而导致课堂演示实验的失败,希望能在你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尽可能避免。学生轻轻点头,若有所思。
课改背景下的物理教学要求在课堂上完成三维目标任务,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不仅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有时“变废为宝”稍作点拨,不但完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任务,而且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承认错误的勇气,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升华了师生之情感,孕育了学生的无穷智慧。
二、课外演示实验升华主题
在与学生共同探究“凸透镜使光线会聚”这一内容时,我首先演示:从窗外透进的阳光通过凸透镜在白纸上会聚了一个又小又亮的点。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寒冷的冬天,火种丢失,这个实验能否帮我们取暖?学生们马上活跃起来,分组讨论交流,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快学生们提出了用凸透镜对准太阳光,把树枝、树叶放在焦点处,使树枝、树叶燃烧来获取火种。我肯定了同学们的做法富于创新,符合物理原理。但马上有学生问:焦点处的树枝、树叶真能点燃吗?问题一出,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拿着焦距较大的凸透镜和一张白纸领着同学们来到操场上,按他们的设计当场演示。不一会儿,白纸上的亮点开始冒烟,然后燃烧。同学们惊呼起来,体验成功的喜悦心情不言而喻。我因势利导,问:晴朗的夏日中午,为什么不适合给花浇水?森林里有剩余水的塑料瓶,为什么容易引起火灾?同学们获取的直观形象的演示实验经验帮助他们马上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由于实验器材的局限性,一些演示实验无法在教室完成,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惯性思维,又会诱导他们偏离真相,甚至朝错误方向发展。将演示实验扩展到课外,用“真相”让学生感知知识,打消疑虑,纠正错误,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演示实验延伸至课
11.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改革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物理教学实验改革结论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教师教好物理的关键,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在新教材中安排了211个演示实验,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演示实验教学的重视,也充分说明了演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学科的基础性。物理学家普朗克说过:物理定律不能靠光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因此教师如何提高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特别重要。
目前,学生普遍认为物理“难学”,教师“难教”,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学中缺乏实验。而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比如日本初中物理的课时数只有75课时,但安排的学生实验却有20个,演示实验有130个,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研究性实验,基本形成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体系。可见,他们的学生在实验方面得到训练和能力培养比我国的学生多得多,他们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比我国中学生强。因此,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我们对物理实验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了研究好这些课题,教师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来模拟实验,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过程是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的过程。初中生由于受抽象思维的局限,开展演示实验探索教学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为思维加工提供大量的素材,而且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让学生弄清每个演示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的组合和装置图;强调学生注重观察实验的现象,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说明问题。因此在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教学过程:兴趣问题设计与探索现象说明结论应用的教学。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有些演示实验的器材,在一些条件差的学校根本没有,所以无法进行树上的演示实验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大胆探索,集思广益,充分利用生产生活中的器材和学生经常看到的现象完成一些无条件完成的演示实验教学。例如:演示“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时,教师拿出鲜鸡蛋、盐、水、薄吕皮和溢水杯,引导学生如何来演示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自己选用器材进行组装,在教师指导下请一二名有实验能力的学生配合老师演示,在演示时,要充分体现学生为演示实验的主体,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思维。
在研究“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时:
1、兴趣:将铝皮放在水中会怎样(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兴趣)
2、问题:“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吗?
3、设计与探索;
将薄铝皮放在水面上它会如何?(学生实作下沉);你能动动脑筋,让薄铝皮漂浮在水面上吗?(学生实作做成碗形可能浮在水面上)
4、现象:
a.将薄铝皮直接放在水中下沉从溢水杯排除的水的体积小些。
b.做成碗形放在水中漂浮,从溢水杯排除的水的体积大些。
5.说明:
a.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小、浮力小;
b.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大、浮力大;
c.浮力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6.小结: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在研究“浮力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时:
1.兴趣:鲜鸡蛋往水中放,鸡蛋会怎样?(学生讨论,激发兴趣)
2.问题:“浮力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吗?
3.设计与探索:
a.把鲜鸡蛋放在装有水的玻璃杯中,蛋会下沉到杯底(学生实作)
b.向水中慢慢加盐,并不断搅拌,蛋会慢慢悬浮在盐水的任何深度(学生实作)
c.继续加盐,鸡蛋会漂浮在盐水中。
4.现象:
蛋沉到杯底;蛋悬浮在盐水的任何深度;蛋浮在盐水水面上。
5.说明:
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大;浮力大小与体积无关;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
6.小结: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结论: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密度有关。
拓展:
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浮力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无关;浮力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应将一些器材归纳为简单易记的语言,如:伏安法测电阻、测电功率。研究电流跟电阻大小的关系等实验器材繁多,学生难掌握,可把这些器材归纳为:“一基,二表,三滑”六个字进行教学。
一基:基本电路图(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
二表:电压表、电流表
三滑:滑动变阻器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点的归纳教学,如电表一知识点,可归纳为九字“先看柱、认刻度、再读数”
1、先看柱:
看电流表、电压表是否调零,若指针未指到零,应该先调零;看接入电路的电压表或电流表;看清接入电流表或电压表接线柱的导线是对应的哪个量程。
2、认刻度:
认清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分别对应表盘上面刻度或下面刻度;认清接入电路电表的大格刻度值是多少,小格刻度值是多少,分度值中的估计值是多少;
3、再读数:
读大格数值;读小格数值;读分度值中的估计值;单位;即:读数值=(大格数值+小格数值+分度值)单位。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应注重结论的归纳记忆,如: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等可归纳为“同斥异吸”四个字。
在演示實验教学过程中,同时还要利用第二堂课布置启发性、创造性实验。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应利用好多媒体教学,将重点演示实验制成课件,生动形象展示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对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直观化、模型化、简单化,学生就能深入理解基本概念,掌握知识规律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是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才能培养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型学生。因此,教师的演示实验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总之,物理演示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观念,重点转向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使他们成为真正的有文化、有能力、有道德、守纪律的新型劳动者和接班人。
12.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 篇十二
一、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物理虽然具有较强的实验性, 但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常常以理论教学为主,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上就显得很低, 不利于学生学习。所以, 初中物理引入课堂演示实验, 可以通过简化实验操作步骤, 设计与学生认知相符的、具有明显实验现象与结论的实验, 这样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理解物理的理论知识, 进而提高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丰富、有趣的课堂演示实验,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物理理论知识时, 往往会将一些带有附加条件的结论弄混, 这时候, 教师以课堂演示实验“推翻”看似简单的结论, 会为学生带来新奇的感受, 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过程中, 还可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
在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任务, 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学生在根据物理理论知识提出假设、猜想, 设计实验, 分析实验, 进行实验等过程中, 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交流讨论能力, 学生自觉地融入到合作探究环境中, 有效地促进了探究式教学的进行。
二、如何改进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
初中学生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 所以教师在设计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过程中, 可以遵循以下原则。便利性:演示实验的材料需要简单, 而且可以从生活中很容易就取得, 有利于学生课下自己进行实验;可观性:这是针对实验现象与实验流程而言的, 初中生受到自身知识结构的影响, 对于明显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流程才能够深入理解, 而且明显的实验现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进学生学习;探究性:任何演示实验都是有一定的教学目的的, 所以, 演示实验需要遵循探究性原则, 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环保性:初中物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中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所以, 在课堂演示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安全与环保问题,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那么, 在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 应该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呢?
第一, 创设有效的实验教学情境。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要学生深入理解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 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而学生又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 所以, 教师不能一上课就进行演示实验, 需要创设有效的实验教学情境,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兴趣,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比如“惯性原理”教学, 教师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大家都坐过车, 谁能告诉我们, 在车子启动与急刹车时你是什么感觉, 你的身体有什么动作 (学生积极回答) ?那么, 同学们能够帮助老师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吗?教师利用日常遇到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演示实验, 充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验证惯性的演示实验:选择平滑的木板, 简易小车, 小木块各一个。如下图, 对小车进行快速启动与制动。
学生通过明显的现象, 理解了惯性的概念, 了解了坐车时身体与车行反方向运动的原理。
第二, 小组合作探究方法的有效运用, 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得到发展。一些教师认为演示实验就是教师演示, 学生通过观察学习的过程, 其实不然, 这种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适时、适机地布置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亲自动手参与到实验教学中,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 相互学习, 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形成, 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比如“动滑轮及其应用”教学, 教师设置这样的问题:使用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每5个学生一组, 进行合作探究实验。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到实验中, 组员进行积极地交流与讨论, 可以有效地了解到滑轮以及滑轮组的作用。如下图实验:
第三, 合理运用教学评价, 帮助学生发扬优点, 弥补不足。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进而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 发扬优点, 改正缺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 要注意不应该仅仅从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与结果上进行评价, 还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来评价, 综合以上因素, 给学生一个积极的评价,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 在进行“电路元件”实验时, 可让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电器中的开关、电阻器等, 观察型号、结构、工作原理, 并自行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台灯;在进行“电路连接”实验时, 可让学生利用回形针、牙签、木板等制作小灯座、开关、电池盒等, 重复实验, 得出结论。在实验过程中, 可以分小组依次进行, 其他同学进行观察与思考。学生最终得到的结论有可能与教材知识有出入, 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验行为与学习态度进行综合的评价:“你做得很好, 但是在这里稍微注意会更好”;“你很积极, 希望你可以将这种积极性发挥下去”等。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方法也将越来越多, 教学效果也将越来越好, 但是, 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 将学生放到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构建开放式的演示实验课堂环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与综合创新能力, 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 无论从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 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上, 都能够有所提高。
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 它充分显示了人类的创新精神与实践精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注意理论教学, 同时还要加强实验教学, 尤其是课堂演示实验教学, 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在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促进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初中物理课堂中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演示实验,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侯小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与多媒体实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21) .
[2]薛学广.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35) .
[3]黄慧燕.怎样做好初中物理课堂实验的教学设计[J].考试周刊, 2009, (25) .
[4]向国生.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点滴[J].新课程 (教育学术) , 2010, (11) .
13.物理演示实验感想 电磁学 篇十三
物理演示实验感想
电与磁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不论是利用尖端放电原理的避雷针,还是每张银行卡上的磁条,都被科学的应用在各个角落里,无声的见证着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当电磁之间的转换关系也被人类发现和应用,电磁的作用就更突出了。
生活中最直接囊括了“电磁”的例子就算是电磁炉了,它无需明火或传导式加热而让热直接在锅底产生,因此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是一种高效节能橱具,完全区别于传统所有的有火或无火传导加热厨具。它采用的是电生磁的原理,用电流产生磁场,在金属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刚开始使用电磁炉的时候总觉得很神奇,没有明火,炉子上没有热度,可是却能像普通的炊具一样将食物加热,这边是“科技”的力量吧。电磁炉不但高效清洁,而且比起传统炉灶更加耐用便捷,安全可靠,只要使用得当,比起煤气炉还更实用和经济呢。
14.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室建设构想 篇十四
山东滨州邹平县第一中学 李进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被进一步确立。笔者在对物理演示实验教育功能进行重新认识与挖掘的基础上,提出建设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室的构想,并且就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室的功能定位、功能开发等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物理演示实验室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的课程资源。其中,物理演示实验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平淡为神奇,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笔者提出建设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室的构想,并就其功能定位及功能开发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价值
物理演示实验是通过对具体物理现象的展示以及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帮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和物理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是把物理现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的过程。广义地说物理演示实验除了通常用实验仪器和事物进行的实验演示之外,还包括教师出示的模型、事物;用投影教具、模拟教具进行的操作演示;放映物理录像片、电影片、幻灯片等声像教学以及利用微机进行的模拟实验等。[1]
上海的唐一鸣老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以物讲理,见物思理”的教学特色,他对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价值做了形象、细致的描述:“实验演示不仅是一种技术,可以使学生非常直观形象地了解物理变化的过程与结果,也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从而对物理概念、原理、定律、法则的理解奠定一种科学的、求真的探索信念。同时,实验演示也是一种艺术,当教师把直观形象、手法简练、效果精彩的实验演示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心灵将为之震颤,产生十分兴奋愉悦的生理快感,形成对科学美的一种向往。当充分准备后全神贯注于实验时,学生会感知许多书上学不到的东西。当实验成功时,学生会激起一种只有科学实验成功时才会产生的愉悦感,对探索物理知识、克服种种困难产生一种无法替代的动力,产生一种由无穷的兴趣引发的自觉学习的意志力和创新勇气。”[2]
杨振宁说过:“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只有逻辑的物理是不会前进的”。物理演示实验教育价值的充分开发正是三维教学目标切实达成的重要途径。
二、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现状
综合来说,以往的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存在三大误区:
误区一:物理演示实验主要以教师操作,学生观察的方式进行,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误区二:对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及其重要性认识不够,把物理实验仅仅当成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3] 误区三:忽略了物理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探究方法和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手段。[3]由于考试压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老师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加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许多老师过分迷恋、追求运用多媒体的虚拟实验,以至于学生很少看到真实的物理情景。
三、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室建设构想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存在的上述误区原因复杂且由来已久,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建设物理演示实验室可以成为全面开发演示实验的教育功能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功能定位
建设符合中学物理教学要求,具有多元教育特征的物理演示实验室,明晰其功能定位是十分重要的前提,而功能定位又是以理念为导向。笔者认为,建设开发演示实验室的理念是:学生必须充分参与,时空必须充分开发,教学必须体现个性化,手段必须现代化。演示实验室可以变单纯的课堂演示为教室、实验室相结合的大课堂实践;变学生被动式接受为主动探究。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支持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实验为载体,引
导学生“悟理思迁”。
1.激发学习激情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较为鲜明的趣味、新奇等特征,它们在呈现物理现象的同时也在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2.拓展认知方式
在中学物理教学范围内,绝大多数内容都可以有相应的实验或演示加以验证、展示或模拟其物理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其物理知识体系,为学生学习物理开启新的认知视窗。
3.感悟学科价值
物理演示实验不仅是建构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平台,也是承载知识体系背后所蕴含的学科思想与方法的重要载体。
4.激励创新思维
我们用整合的思想选择实验仪器,并将其迁移到知识的应用层面,在此过程中自然要注入创新思维的元素。比如,将电磁学中的“磁悬浮”、“磁驱动”、“磁阻尼”等实验进行组合,就可以在引导学生在把握现代科技中的一项重要成果──“磁悬浮技术”的同时去体验和感悟技术背后的创新元素。
(二)功能开发
物理演示实验室的建设的核心是实验资源的开发,运用整合思想开发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可以更大程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教学功能。
1.主题的确定与专题的策划
以物理演示实验的功能定位为依据,结合中学物理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物理演示实验的探究特征,首先确定各个主题,比如: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确立为五个大主题。然后将各个主题细化,制定出小专题,再围绕各个小专题设计相应的组合实验
【组合实验是针对某些内容,安排或设计一组实验,这些实验的题目和目的相同,内容相互补充,逐渐深化,对于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图像,普遍性地验证物理定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将收到比单一实验好得多的效果。(引自:张培基.物理演示的组合实验和综合实验.物理实验,1996.1:12)】以及根据各个小专题之间的联系设计综合实验【综合实验同时包含几个物理内容,彼此交织,相互联系,生动直观,极富有情趣。启发学生揭示出实验中各物理现象之间的联系以及每一现象中物理规律是怎样起作用的,这对于加深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和实验兴趣,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是颇有利的。(引自:张培基.物理演示的组合实验和综合实验.物理实验,1996.1:13)】。
2.仪器的选择与资源的整合明确仪器选择和资源整合的策略,是有效开发演示实验室教学功能不可小视的问题。为此,我们可以制定以下策略:单一性演示实验【单一性演示实验是为了配合一个物理现象、概念或定律的讲解而演示的一个实验。(引自:张培基.物理演示的组合实验和综合实验.物理实验,1996.1:12)】应具备“趣味性、探索性、应用性”等特征;组合性或综合性演示实验应具备“相溶性、互补性、拓展性”等特征。
比如:在电磁力专题部分,我们可以围绕安培力、洛伦兹力以及磁场对块状导体的作用力三个内容分别选择实验仪器以及相关资源。针对安培力,可以选择安培力演示仪、轨道式电磁炮、载流导线的相互作用、电子天平等实验;针对洛伦兹力,可以选择阴极射线管、洛伦兹力演示仪等实验;针对磁场对块状导体的作用力,可以选择与涡流、电磁阻尼、电磁驱动相关的跳环实验、电磁炉原理、阻尼摆、磁体在铝管内外运动、阻尼小车、磁悬浮、线圈式电磁炮等实验。在此基础上将其与DISLab【DISLab是英文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 Laboratoryd的缩写,意为“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它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的软硬件一体化的教学实验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器、多种教学专用传感器以及安装了
配套专用软件的计算机。】实验设备、虚拟实验室等其他课程资源相整合,就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电磁力探索专题”。
3.展板的构思与讲义的设计
介绍实验主题的展板以及由各种导航语构成的主题提示板是与演示实验相配套的说明性材料,需要与主题紧密结合,并且语言生动活泼、材料典型新颖、图案精致优美,富有启发性、导引性,能够吸引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如:可以设计“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等栏目。
讲义的设计重点应放在“导”上,意在使之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为:既“有所为”,又“有所不为”。
(三)实验室建设研究
以上关于建设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室建设的初步构想,从理念层面看还不成熟,从操作层面看还未实施,因此有许多问题需要长期深入地研究。
1.实验资源开发
实验资源是制约实验室建设的首要因素。我们不能只囿于成套的厂制实验设备,而要逐渐开发相关的“非常规实验”【“非常规物理实验”是选择利用环境中“非专门化”的物质手段,不按固定方式和形式,人为控制条件,有目的地实施的观察和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教学活动。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在资源利用上,“非常规”物理实验是直接利用环境中“本来用途不是用来开展实验”的物质资源,包括生活易得物品、材料、器具、人体自身、交通工具、娱乐设施、运动器材等同时包括利用研发自制的教学器具;二是在实验方式上,“非常规”物理实验常常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采取灵活简便的方法与形式,使实验过程体现自创性、体验性、趣味性、简易性、与生活化。(引自:张伟,郭玉英.论“非常规”物理实验的教学地位.课程·教材·教法,2007.1:51)】来拓展实验资源。
研究将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引入中学物理演示实验,针对一些难以用真实实验呈现的教学内容采用模拟实验、仿真实验、虚拟实验等形式呈现,给学生直观生动的感受。[4]建立实验资源库,准确捕捉最新科技信息,搜集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及时地加以扩充。
2.实验室内部设计
演示实验室的设计应独特新颖,在体现趣味性、探究性、应用性等特性的同时,达到其“激发学习激情、拓展认知方式、感悟学科价值、激励创新思维”的目的,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3.实验辅助材料的开发
实验辅助材料包括实验主题展板、主题提示板、实验讲义等,需要参考大量的资料对其进行不断的更新、扩充。
4.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制定
物理演示实验室必须保证其开放性才能发挥其教学功能。在开放时间、实验开展方式、仪器借还制度、赔偿制度等方面需要认真考虑、严密计划。
由于受到场地、设备等因素制约,物理演示实验室的建设规模总是有限的。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探索实验环境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演示实验室的教学功能,如何开放、建设、利用课程资源,如何实现实验室的科学管理等,都是需要深入研究。
15.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篇十五
一、重视演示实验教学是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
目前, 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 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学中不重视演示实验。因此, 我们教师对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教师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 并结合教学实际, 研究解决的方法, 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在实验教学中, 可在规定的实验中, 适当增加相关演示项目或改变一下材质, 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例如, 在做“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时, 改用一个大试管, 装入几粒小的碘块, 并用橡皮塞塞紧, 手堵住试管口, 用打火机加热, 同时不停地摇晃试管, 直到试管内没有响声, 说明碘全部升华, 冷却片刻后, 在大试管壁上沾满了紫色的针状碘晶粒。这样改进后的演示实验, 操作方便, 同时由于打火机的火焰温度较低, 可以有效地防止碘熔化, 体现了“直接”两个字。学生通过观察实验, 对实验产生极大的兴趣, 从而培养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更多地拓宽了学生视野, 丰富了他们的想象, 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演示实验教学是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途径
成功的创新演示实验, 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 而且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例如, 在做压强实验时, 改用鸡蛋, 把鸡蛋握在手中, 使劲握也难以破碎, 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这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 受力面积大, 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 受力面积小, 压强大。可见, 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 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三、优化演示实验教学是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
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必然走势, 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 应用多媒体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 从而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 进行逼真的模拟, 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 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使学生认识加强, 理解透彻。例如, 对于“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过程分析, 笔者应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 展现了随着物距的改变, 像的性质也随之变化的全过程, 形象逼真,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精力高度集中, 思维高度活跃, 求知欲高度旺盛的状态, 学生容易理解, 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成功演示实验教学是保障学生学会知识的重中之重
成功的演示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方法以及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素养。例如, 中学物理中静电演示实验的内容比较抽象, 离不开直观的演示。分析静电实验的特点, 把握静电实验的关键, 研究实验的方法, 是成功演示本实验的关键。静电实验通常有三个特点:一是电压高;二是量少;三是易漏。因此, 做好静电实验的关键在于解决绝缘问题, 防止压高量少的电荷流失。
【浅议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推荐阅读:
论文物理演示实验11-30
北航物理演示实验选课06-15
物理演示实验感想 力学06-18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08-24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图11-18
初中物理实验实验报告格式实例11-17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的论文06-17
初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点滴体会11-18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的几点思考10-08
凤凰桥初中物理实验室工作计划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