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2024-12-15

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共13篇)

1.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篇一

抓好基层党建助推精准脱贫

摘要:当前,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而抓好基层党建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它有助于增强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有助于激发党员干部树立“比、学、赶、超”的争优意识;有助于脱贫目标的实现。

中国论文网 /2/view-12927854.htm

关键词:基层党建;精准脱贫

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群众富不富,全靠党支部。要想“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尤其是当前,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如何抓好基层党建助推脱贫攻坚显得尤为重要。强化组织的政治功能,凝聚组织力量助推精准脱贫

作为村级基层党组织,一方面要择优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当好领头雁;另一方面要增强村级领导班子的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好村支“两委”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按照政治素质好,带动能力强、依法治理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廉洁自律意识强的“一好四强”标准,选好配强班子成员。如:2015年6月习总书记来到遵义枫香镇花茂村考察,他对花茂村精准脱贫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建设结合起来的做法给予肯定,枫香镇花茂村之所以从鸡鸭满地跑、尘土漫天飞的穷乡僻壤,转变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田园,它的 ‘嬗变’得益于精准服务型党组织的建立。过去的花茂村,党支部书记能力不强,党组织软弱涣散,干群关系紧张,2014年枫香镇党委下派作风硬、能力强的干部任该村党总支书记,配强村支“两委”班子。新班子到任后,广泛听取群众

意见,找准发展症结,按照‘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作风就是抓重点’的总要求,构建责任在村落实、组织在村建强、干部在村成长、资源在村整合、成效在村检验“五在村”机制,推动党建扶贫开花结果。近年来,花茂村党总支带领“两委”连创佳绩,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5年花茂村荣登 “中国红色旅游产业荣誉榜”,获得2015全国唯一“最美红村”称号,2016年7月1日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在党组织的引领和扶贫政策帮助下,转眼几年间,这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出落得“亭亭玉立”,这里的农民被称为“最幸福的农民”。发挥党员传帮带作用,整合攻坚力量助推精准脱贫

在“十三五”期间,要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必须凝聚各方力量、发挥各类资源优势,以“弱鸟先飞”的意识、“滴水穿石”的精神狠抓扶贫,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脱贫之路,才能尽快让

群众脱贫致富。尤其是要强化党员克难攻坚意识,发挥党员传帮带作用,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切实做到点面结合、合力攻坚,实现群众“点菜”、干部“下厨”式全方位帮扶。为此对广大党员一是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强素质提能力;二是党员要在精准脱贫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就贵州省而言,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省份,所面临的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但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有许多党员的事迹令人感动、令人振奋、鼓舞人心,他们在困难和危险面前,总是冲在第一线,他们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心中装着责任、眼中全是百姓,以满腔的热忱付出艰辛的劳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很不平凡的事迹,塑造了新时期贵州人的光辉形象,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他们是贵州精神的代表,是脱贫的先锋,是学习的榜样。更是一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生动教材。如从

带领村民十二年一锤一镐凿出脱贫隧道的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邓迎香,到以不懈努力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六盘水市钟山区民宗局副局长、大湾镇海嘎村第一书记杨波,从孜孜不倦地“树木”,呕心沥血地“树人”的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园艺系副主任潘学军,到抗击洪魔为救群众不幸牺牲的黎平县九潮镇九潮村原党支部书记刘善平,还有忙着解决山羊生病,却忘了自己忘我工作而累倒在岗位上的睛隆县委书记姜仕坤,以及播州区平正乡共产党员黄大发老支村用40年时间带领村民凿开绝壁,打通生命水渠的故事…… 探索党建新模式路径,提升党建活力助推精准脱贫

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关键是要把党建工作与脱贫工作“两张皮”拧为“一股绳”,做到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的有效融合,深度融合。比如建立党政同责,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推行党建工作和精准扶贫整村推进联系点

制度,采取领导抓乡挂村、部门联动包组、干部结对联户的方式,层层建立“责任区”,形成上下联动、各方配合、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围绕领导班子帮村、领导干部联村、同步小康工作队和“第一书记”驻村、基层党员带村,列出责任清单,层层明确工作责任,签订责任状。以村级党组织为主整合人力财力物力,动员和整合社会力量对贫困村实行包干扶贫,建立精准到村的考核奖惩机制,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考核奖惩、选拔任用以及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如遵义市播州区为深入实施“强基固本”工程,选优配强脱贫攻坚干部队伍,精准选派66个贫困村“第一书记”和499名驻村干部,驻村工作围绕“出点子、找路子、化矛盾、强组织、改民生”五个方面精准发力,助推脱贫攻坚。村干部们为积极推动农特产品出山,想办法帮助建成电商29家,网店130家,让农民在买进物美价廉产品的同时,将自己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去,目前全区电子商务总销售额达6520.48

万元。

抓好基层党建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抓好基层党建助推脱贫攻坚,必须强化组织的政治功能,凝聚组织力量,增强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力、推动力和保障力;必须发挥党员传帮带作用,整合攻坚力量,激发党员干部激发党员干部树立“比、学、赶、超”的争优意识;必须探索党建新模式路径,提升党建活力,实现基层党建上台阶、民生得改善、群�脱贫困的目标。

(作者单位:中共遵义市播州区委党校)

2.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篇二

1. 建设农机大院是农村的急需

(1) 国家十分重视“三农”, 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

策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实行补贴就是其中之一, 3年3个翻番, 2008年达到1.2亿元, 农民购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村中农业机械的增长, 农机的存放和安全就成了大问题, 特别是近几年大型农业机械种类和数量的增加, 迫切需要建设农机大院。

(2) 建设农机大院是新农村建设的急需农机的迅速

增长给农村、农业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是各家各户购置的农业机械因大小的不同, 存在着大机械进不了院, 放在街上道旁, 严重地影响了新农村的建设, 使整洁的街道变得窄小, 不仅影响道路通畅, 而且影响村容村貌, 因此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在统筹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建设农机大院, 就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急需。

(3) 建设农机大院是农业机械拥有者的急需在农村

中, 农民置地建房, 是按照国家的规定, 在一定的土地上修建的, 没有农业机械的存放地, 在我国土地偏紧的今天, 以村为单位, 建设农机大院, 或在农村规划中, 规划农机大院是广大农机拥有者的需要, 不论是集体修建, 还是农机拥有者集资兴建或租赁, 都是农机拥有者所期待的。

2. 如何搞好农机大院的建设

(1) 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机作业时晴天一身灰, 雨天一身泥, 人和机器都需要有一个适宜的休息、停放、维修和保养的场所。而且农机有轮胎车、链轨车, 还有多种多样的配套机具。在新农村建设中, 将农机大院列入其中, 并要考虑机车的特点, 便于机车出行, 便于农机作业。

(2) 合理设计农机大院农机大院在设计中, 首先要考虑机车的存放与安全, 要根据本村的实际和农机的总体数量。设计好机库的数量, 同时还要考虑机车的修理和零配件的储存。按照山西省农机局建设农机大院的安排意见和设计图纸, 搞好农机大院的建设。

(3) 农机大院应建成综合性的服务基地不论农机大

院如何建设, 都要将农机大院建成一个农村中的农机综合服务基地, 在这里农机可得到充分的维护和保养, 机手可得到广泛的信息和技术培训;同时也能休息和就餐。农机大院建成综合性的服务基地, 以解决有机户的困难和需求, 同时也能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和发挥应有的作用。

3. 农机大院建设要协调各种力量

(1) 农机大院的建设要有蓝图搞好规划, 要结合农村的实际和所处的地理环境, 集政府部门、农村基层、有机户的意见, 共同列出方案。

(2) 政府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山西省政府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规划, 对于农机大院的建设, 通过农机部门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给予每个农机大院5万元的支持, 一般村对农机大院建设给予2万元的支持。第一批资金拨款350万元, 建设54个农机大院。

(3) 农机大院建设与城镇化结合在新农村建设中, 农村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农村劳动力转移十分突出, 对农机的需求更加迫切。农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位置更重要。农机不仅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而且涉及的面越来越广。进一步优化农业装备结构, 建设完善的服务体系, 农机大院将发挥其良好的作用。

3.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篇三

辉南县找准产业定位,率先破冰转型,实现主导产业错位发展、分工协作,形成区域竞争优势。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精品畜牧业,加快高标准牧业小区建设,推动牧业小区向园区化发展;依托乡村景观资源、民风民俗、特色特产,打造采摘渔猎、休闲娱乐、农业观光、农耕体验等多功能、复合型创意农业。

抓好农业产业化工作,加强绿色有机食品原料基地认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绿色有机农产品产业带,推广绿色清洁种养方式,打造优势农业品牌。该县成立辉南大米管理办公室,深入推介“中国绿色大米之乡”,扩大“辉南大米”品牌影响力;深度开发山核桃和林蛙等优势资源,提高特色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抓好中药材、瓜果等農特产业基地建设,新建示范基地2个以上,新创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标识3个以上。

促进农产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对现有农特产品进行筛选,优中选优,每个产品都要确定一个通用的主打品牌,集中进行宣传和培育,以品牌农业、精品农业精心谋划和推进中国野生山核桃之乡各产业项目,争取北京大学核桃肽项目成功签约、长白山特产大市场早日落地。促进农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大力支持电子商务进农村。

改进农业发展方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0个,建设万亩粮油高产示范片11个,落实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面积2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7户,规模养殖场发展到272个。

积极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开发领域,多途径探索物权融资渠道,努力打破资金瓶颈。加大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支持土地向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流转,流转总面积达到21万亩,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规模经营,积极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新增实测面积38.7万亩。深入推进林地清收工作,清收林地5.2万亩,还林1万亩。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实测面积10万亩。同时,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扩大现代农业规模。

4.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篇四

以文化建设助推现代房屋拆迁企业和谐发展

作者/ 杨秀卓玛

企业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手段,是企业加快发展的最经济的战略资源。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更要建设不同特色的企业文化,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文化建设是企业的灵魂工程,怎样更好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是当前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亟待解决的课题。

现代房屋拆迁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很多,主要的问题也在于如何更好地谋求企业和谐发展上,作为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企业文化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直接作用于企业发展建设的每一个过程,对企业的战略性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介绍什么是企业文化,如何发展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发展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如何以文化建设助推现代房屋拆迁企业和谐发展。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学者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今天已经作为企业管理的新理论获得广泛研究与应用。世界上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每一个管理学家和企业文化学家都对企业文化有自己的见解。但企业文化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定义。狄尔和肯尼迪在《企业文化》一书中给出的定义是:“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上下一致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是一种员工都清楚的行为准则。”清华大学张德教授将企业文化定义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总则的综合反映。”

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具有两个特性:

一是带有“个性”特征,因“企业”而异。同时又带有“共性”,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集体共识和行为准则。

二是“文”,是慢慢积累的意思,所以企业文化无法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厚积薄发、慢慢培养的过程。

二、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建设的必然要求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现代房屋拆迁企业的关键也是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体现在人的能力上,体现在整合、调配和运用内外部资源的能力上。与行业发展一样,房屋拆迁公司正处于由稳步发展向高速发展转变,增长方式兼有外延扩张和内涵增长,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发展趋势由单纯的政府指派向积极参与房屋拆迁市场竞争、项目前期(设计方案、成本核算)介入、逐步完善拆迁工作流程等职能的综合运营企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适应这种变化,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是现代房屋拆迁企业建设的需要。而人的观念和行为的`转变,更加需要企业文化来疏导,通过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员工乐观向上、开拓进取的创业激情和敬业精神。

西宁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及所属专业房屋拆迁公司在务实、创新、规范、卓越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归纳,树立了“奋发向上、团结协作、乐于奉献、规范诚信、纪律严明”的企业文化,充分汲取西宁市原来8个房管所(区房产局)下属拆迁公司运作模式,根据西宁市委、市政府要求,为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西宁地区房屋拆迁市场,加快西宁市政府景观改造项目、棚户区改造项目及其他重点建设项目拆迁进程而新设组建的国有独资企业,公司新建近3年,完成房屋拆迁面积20余万㎡,被拆迁户近4000余户;这个数据超过8个房管所2001年到2006年房屋拆迁量的总和。迅速实现了从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的过渡,经过3年多的发展磨合,企业规模占有率“大”了,员工素质“高”了,管理制度“有”了,企业形象“好”了,企业的蒸蒸日上充分反映了奋发、协作、奉献、规范、严明的企业精神,处于以制度管人向文化管人的新的跨越期,这种质的提升,是现代房屋拆迁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从而体现了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三、企业文化建设是应对未来挑战的有效手段

形势告诉我们,房屋拆迁公司在未来若干年里将面对复杂莫测的机遇和挑战,如房屋拆迁行业日趋竞争激烈,房屋拆迁付出与房屋拆迁劳务收入不对等、房屋拆迁运营成本日趋增大,作为社会公益性与企业趋利性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各界对于房屋拆迁行业越来越高的需求标准带来的压力……为了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需要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转变观念、更新思维,提高把握形势、应对变局、抵御风险的能力。只有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稳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全面梳理企业愿景、目标、使命、理念,形成具有独自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为建设现代房屋拆迁企业的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实现企业和谐发展。

在较短的时间内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关键是构建“战略一文化一人才”三架构、把握“理念一制度一形象”三层次、实现“员工素质一公司绩效一企业形象”三提高。

第一,战略是导向,有了正确发展战略的企业才有正确的前进方向,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发展战略展开;

第二,文化是灵魂,在推进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企业文化是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投身实践的无形力量;

第三,人才是保障,人才资源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寻求发展的第一资源,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实现企业战略的关键,而在良好企业文化熏陶下成长的人力资源将会加速企业战略的实现。

四、企业文化建设的行业背景

房屋拆迁企业文化应该是一种社会效益至上的企业文化。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公益性与利润性相统一,确保服务文化在企业文化中要占有重要位置。物业管理企业产品就是通过为广大业主提供服务来实现其价值。作为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物业管理企业,是社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设施。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当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作为服务行业,在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兼顾社会公共利益,发挥物业管理企业的基础性作用,为社会、为业主提供安全、优质、便捷、舒适的服务。

五、企业文化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企业文化建设也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结合实际地稳步开展和推进,这里有四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l、文化建设,战略先行一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应是先有战略后有文化。所谓企业战略,是对企业发展的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谋划,它指定了企业前进的方向、日标和实现途径,是一个企业的方向盘和指南针。企业战略决定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服务于企业战略,战略不同,文化就不同一没有战略,企业文化就没有灵魂,如同海市蜃楼,稍纵即逝;没有文化,企业战略就没有制订和实施的土壤,如同无水之舟,行之不远一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西宁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提m了构建符合现代企业要求,打造专业、品牌型房地产企业的集团发展方略,房屋拆迁企业这样一个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建设同步推进,为企业文化后续建设指明了方向。

2、先有理念后有形象实施企业文化建设项日应该先理念,再制度,再形象,由内而外,由虚到实,不能倒着做文化文化是一种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东西,企业文化的真谛在于其独特的内涵、深刻的底蕴,而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一种表象抓不住本质,企业文化就会像昙花,只有短暂的盛放,没有恒久的光芒。构建现代房屋拆迁企业与企业文化建设一样,首先要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帮助员工树立起健康的价值观念和优秀的意志品质,让先进的理念根植于每个人的头脑之中,而精神层面的理念归根到底要落实到物质层而,要体现住行为和形象上、制度是物化的理念,是行为的坐标,理念明确之后的第一要务就是建立健全制度。由人治向法治转变,正是治企理念进步的表现。CIS形象在企业文化建没中必不可少,但也不是全部,它必须是基于理念和制度之卜的自然折射,否则就会失去内涵、流于形式,成为“绣花枕头一包草”

3、要与管理创新相融互通二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企业管理的现代化问题j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实现企业的科学管理,实现文化与管理的融合,既以先进的文化提升管理的水平,又在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化底蕴,最终达到“文化管理”的最高境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是一种无形的引导力二管理创新的关键在制度,在于建立并有效地执行科学、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它是一种有形的约束力,是一种物化了的企业理念。文化的引导力与制度的约束力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力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要与行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建设房屋拆迁企业文化必须与房地产行业文化有机结合、高度统一、行业文化体现了一种共性,企业文化更突出它的个性,企业的个性必须是基于行业共性之f二的个性,这是一个种与属的关系,房屋拆迁公司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基于行业的共同价值观,秉持行业理念,并结合西宁市地域文化特征和企业长期形成的自身特点,提炼而成的企业文化体系,既体现个性又保持共性,做到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和总结,抓住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真正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统一起来,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共进,确立全体员工认同的发展愿景,就一定能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体现企业特色、凝聚职工合力、永葆蓬勃乍机的房屋拆迁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和谐发展、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5.切实抓好基层工会组织建设 篇五

切实抓好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区域职代会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尤其要抓好村级工会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民工入会,积极发挥村级工会的作用,切实保障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发挥工会组织、引导、服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为端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局和谐稳定做出新贡献。各级党组织要重视支持工会工作,从政治上、经济上提供保障,帮助工会解决实际困难,指导工会开展工作。同时,对全镇工会干部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工会干部要自信。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工会工作事关社会发展全局,工会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工作重要而神圣,所以工会干部要自信。二是希望工会干部要敬业。要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工作,一心一意谋事,只有积极工作才能得到社会认可。三是希望工会干部要干事,不能虚度光阴,要立足本职,多思利民之策,多干利民之事,作到有为有位。四是希望工会干部要创新。在工作中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新途径,积极干事创特色,倾心工作树品牌,开创工作新局面。

6.抓好村级组织建设的思考 篇六

村级班子是农村工作的基石、战斗的堡垒,处于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使命。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对于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抓换届选举,配强班子力量。大雁高飞头雁领。针对目前村级班子队伍偏老、文化偏低、后备力量不足的现状,必须切实抓好换届选举工作,选好配强村级班子力量。要培养后备干部,在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和回村大中专生中积极发展党员,储备人选。要拓宽选人渠道,对于那些内部没有合适人选的村,可以把在外工作的有能力的同志请回本村委以重任,可以打破户籍界限聘请外村能人来本村任职,可以要求党委派遣年轻干部到本村挂职等。要注重选人质量,要以“品德好、能力强、觉悟高”为标准,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农村能人选进村级班子。要规范选举程序,把选举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对于拉票、贿票等行为要严厉打击,确保选民按自己的意愿选出能带领大家发家致富的村级班子。

抓学习培训,提高干部素质。村干部整体素质不高是困扰当前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因此,选好村级班子后,必须抓好学习培训工作,让他们能够适应形势的发展。要充分利用镇党校阵地和电化教育手段,采取以办班培训为主,上党课、以会代训、参观学习、实践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村干

部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党性观念教育,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思想武装村干部头脑,强化宗旨观念和奉献意识,二是政策法规教育,加强政策法规的学习,让他们了解领悟上级精神,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执行政策和依法办事的水平。三是实用技术教育,让村干部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管理知识,全面提高村干部双强双带的本领。

抓制度建设,规范村务管理。村级班子没有威信,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很大的程度是由财务混乱、缺乏民主引起的。因此,抓好制度建设,使村务管理规范民主是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关键。一要推行村务公开制度,对于村里的党务、政务、财务一律要公开,而且要规范公开的内容和频率,要解答群众的质疑,确保公开的质量和效益。二要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建立村民代表会议议事制度和党员大会议事制度,调动村民、党员参加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加快村民自治的进程,对于村级一些重大事情的处理,一定要通过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表决。三是要健全考核激励制度,实行村级组织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村级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考核,加强督查,奖优罚劣,推介典型,进一步强化村级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抓待遇保障,激发工作活力。村干部工作一辈子也升不了国家干部,工资又很少、保险基本上没有,退下来后更是没有保障。这是当前农村大部分能人不愿当村干部的原因,即使当了村干部,不能靠它养家糊口,只能把之作为副业。确保村干部的福利待遇,才能让村干部全心全意干事业。要

让他们对前途有盼头,每年的公务员招考中拿出一定的比例给村干部,对于贡献特别突出的将之提拔为乡镇干部。要让他们工作有劲头,生活逐步提高村干部的报酬和待遇,并将他们的待遇与绩效挂钩,激励他们争先创优。要让他们退下有靠头,采取乡镇、村和个人各分担一点的办法,帮助在职的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

新时期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之我见

莲塘坳乡党委书记 皮世平

村级班子是农村工作的基石、战斗的堡垒,是处于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使命,其影响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基层各项工作的开展。一个强有力的村级班子能带动全村发家致富,带动一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下面就如何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农村税费改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给农村工作特别是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化解村级组织存在的主要矛盾,提高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维护农村稳定,加快农村小康建设进程。

1、农村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经济组织的多样化,对村级党组织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农村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村涌现出了如种养基地、专业协会、股份制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等不同类型的经济社会组织。

2、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村级党组织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受自然资源、地理位臵以及人的思想观念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在一些地方,村与村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差距。强村富村在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拓展

发展空间,解决用地紧张、劳动力不足等问题,而经济薄弱村则在具有相对富余的土地、劳动力等优势的同时,面临着党员及大量人才外流,村干部难选,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

3、农村党员从业的流动性、多样性和分散性对村级党组织设置提出了新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一大批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其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党员的择业范围、活动范围也相应扩大,出现了大量的流动党员,不少村出现青壮年党员长年外出,而在村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的党员的现象。

二、当前村级班子建设存在的困惑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立足实际,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基层组织薄弱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1、村级班子结构不优、后备不足。村级班子平均年龄为44.64岁,虽然比换届前减少了3.9岁,但年龄仍然偏大。35岁及以下村干部19人,比换届前增加6人;50岁及以上有37人;60岁及以上村书记4人。村级班子应该老、中、青搭配,利于培养年轻干部,虽然我乡在去年换届选举中明确规定:村书记、村主任、村秘书中有2人年满45岁的,必须搭配一个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但我乡仍有星坪等15个村上述3种职务人员年龄均在45岁以上,有的村甚至村支两委年龄均达到50岁。

2、村级班子工作压力大、前程不佳。现在国家提倡建

设和谐社会和“两型社会”,村干部既要带领群众发展一方经济,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高楼、下洞、山田等村村干部面临资源开采和环境保护的问题,由于采矿、洗矿造成水土流失,河床变高,水质变坏,群众怨声载道,报告不断。山田、山和等村因为采矿,造成水位下降,房屋裂缝,乡村干部协调处理问题时,群众期望值高,与矿老板意见很难统一。群众认为乡村干部存在偏心反而将矛头指向乡村干部,有的甚至不断上访。群众希望村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办些实事、好事,而村干部苦于村级经济薄弱,很难满足群众心愿,因此,不理解的村民会认为村干部不想事、不做事,有的甚至骂声不断。而年轻村干部感觉无政治前途,不愿长时间任职。

3、村级经济运行艰难,干部待遇不高。目前,莲塘坳乡50个村中只有2个村没有债务,负债少的有2万多,多的有28万多,大部分村只靠村级转移支付运转,无其他经济来源。村经济开支主要有村干部工资(按2008年乡规定,以3人算)2万元,党员、组长会议工资:半天20-30元,约5000元,党员、组长基础工资100-800元不等,应酬(含招待费、村民死亡开支等)最低1.5万元,交通费、电话费2000元以上,走访特困户、组级公益事业补贴等,中型村每年至少5万元,除村级转移支付外,每个村至少要争取资金2万元才能维持村正常运转。

村书记工资大村为7000元,主任、秘书享受村书记工资的90%,妇女主任享受村书记工资的80%。经济条件好,想提高村干部工资标准的必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并报乡党委研究后才能发放,否则视同违规发放,现在社会工资高,许多年轻人不愿当村干部。现在对离任村干部补贴的规定,令秘书和村妇女主任颇有想法,即便是符合县离任村干部补贴条件的,每年也只有1320-1800元不等的补贴,我乡柘合村游新桃同志任书记期间因执行党的计生政策迫使一计外怀孕对象引产,后被该对象打断一条腿,就此提出辞职,任主职时间只有9年多,未能享受县离任村干补贴。至今我乡93人享受县离任村干补贴,200人享受乡离任村干补贴,另有几百上千离任村干部未能享受离任补贴。

4、部分村级班子运转不力。个别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明显,个别村级班子不团结,影响了全村的新农村建设进程;个别村存在着换届移交没有完成的情况,新老班子存在隔阂,新班子工作力度下不到实处;个村的财务比较混乱,导致老百姓多次到县上访;、村干部主要经济来源靠小规模的种植、养殖且自身经济状况一般,所以有少数村干部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忙于自己的生计,无暇处理村级事务。

三、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各村订立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每个村经村民代表大会选举3-5人为村理财小组成员,每半年公开村级财务。以及制定了会议制度,民主议事制度,村民自治章程,与党员、组长签订了目标责任状等。通过村务

公开、党务公开、民主议事及党员评议等工作,增强支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2、抓实抓活组织建设,切实解决好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老化问题。抓好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突出抓好在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和回村大中专毕业生中发展党员、培养干部工作,切实改善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一是内选。采取“两推一选”的方式,大力选拔作风过硬、年富力强、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的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二是回请。对那些内部没有合适人选的村,把本村在外工作的有能力的同志请回村任职(如盘联村支部书记肖文开)。三是求贤。对于有经济意识、群众威信高、农村经验丰富,但因发展个体经济等原因而不愿进村工作的党员干部,党委派专人登门做其工作来担任支部书记(如下洞村支部书记谭德艳)。

3、加强教育培训,转变党员干部作风。用“三针对”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针对奉献意识差的党员干部,突出加强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大家”与“小家”的关系,发挥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针对对思想保守、畏难发愁的党员干部,突出加强了解放思想的教育,通过与先进村结对子,启发引导他们发扬敢闯敢试、百折不挠的精神,千方百计带领群众发展经济;针对对守摊子、吃老本的党员干部,突出加强了干事创业精

神的教育,组织他们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让他们找差距、换脑筋,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在“月预安销号”工作制度和“民事村代办”制度的基础上,推行“片会”制度、“乡官村评、村官民评”制度,与绩效挂钩,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4、努力改善村干部的补贴待遇。在县财政大政策的指导下,学习借鉴其他县乡的经验做法,研究出台符合本县、本乡实际的政策、措施,落实和逐步提高村干部的补贴待遇,切实解除村干部后顾之忧,调动农村优秀人才参与村级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制定有关激励政策,让有本事、能干事的村干部政治上得荣誉,经济上得实惠,增强基层班子的活力。

5、下大力气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充分发挥“双带”作用。在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的同时,立足实际,深挖潜力,在专业村发展、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总结成功经验,大胆探索新路子。巨田村秘书张渊博创办五金厂,不仅解决了本村20个人的就业,还出资扶助特困户;南水村党支部书记廖开林不仅解决了本村10多个人的就业问题,还个人出资修通了几个村的水圳,带领党员、组长到江西参观学习大棚蔬菜栽培技术。

推行“五基”规则 规范村级组织建设

邝邹飞

近年来,攸县积极探索村级组织运行和管理机制,通过制订《攸县村级组织工作规则》,对村级组织的基本组织体系、基本职责任务、基本管理制度、基本工作方法、基本待遇保障等“五基”内容进行系统规范和具体细化,有力提升了全县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

健全组织体系,提升村级组织战斗力

优化党组织设臵模式。本着便于加强管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原则,依托农村专业协会设臵党组织12个。依托工业园区、乡镇工业小区建立党组织17个,依托外出务工人员聚集地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3个。按照资源优势互补原则,以村企联合、企企联合等方式设立党组织11个。

建立健全村级配套组织。在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功能的同时,村一级普遍建立健全了各种群团组织和协会组织,组建村经济(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协会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大力实施“能人治村”,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负责人、农村实用技

术人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以及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优秀人才进入村班子。

规范活动阵地建设。在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中,对“八个一”配套设施实行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即:1个远程教育室、1个固定的党务和村务公开栏、1个图书室、1个老年活动室、1个室外健身场所、1个乡村大舞台、1个卫生室和计生服务中心、1个小型超市,有效避免了短期行为、重复建设和项目资源浪费。

强化制度管理,提升村级组织推行力

突出党员教育管理,提升能力素质。全面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按照因事设岗、因人定岗的原则,设立产业发展、科技示范、民主监督、扶贫帮教、综治维稳、村容管理等岗位,明确党员岗位和职责,引导党员做到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

突出村干部队伍管理,激发队伍活力。推行村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年度目标责任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对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以及村集体(控股)企业负责人进行任期届满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

突出村务民主管理,打造阳光政务。全面推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四议两公开”。在财务管理上,全面实行村账乡镇代理制度。在事务管理上,推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事审批制。

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村级组织凝聚力

推行“六个一”主题活动,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每年进行一次工作述职;村组干部每年到全村各农户走访一次;村主干每季到村民小组召开一次宣讲会议;每月开展一次接访活动;每年联系一个发展项目;党员每年联系一名困难户。

推行民事村代办制度。在全县各村推行以手续和证照代办、补贴村代发、矛盾村里调、信息村里问、农资村里购、书报村里读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事村代办”制度。

推行工作预案落实销号和绩酬挂钩制度。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每月初对全村主要工作进行统一安排,责任到人,明确标准和时间,月末根据工作完成情况逐一进行销号,季末各乡镇组织集中述职评议并排名。注重激励保障,提升村级组织吸引力

实行结构补贴,让村干部收入有保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按照年均5万元的标准下拨到村,明确规定村干部工资报酬由基础补贴、绩效补贴、考勤补贴、奖励补贴构成,村

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工资报酬不得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其他村干部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基础职务补贴的90%给予补贴。

注重政治激励,让村干部干好有希望。一是畅通提拔使用渠道。二是加大表彰奖励力度。三是提供参政议政平台。

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让村干部退后有所养。

7.建设农机化强县助推农业现代化 篇七

1 实施粮油生产机械化推进工程

粮油生产机械化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任务。近年来, 海安县全面推进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 稳步提高粮油生产各个环节的机械化水平。目前全县粮油生产机耕、机种、机植保、机收和机电排灌水平均超过90%。今后将继续把提高三麦、水稻、玉米、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放在突出位置, 大力推广大中拖及秸秆还田机、水稻插秧机等常规机具, 重点推广高性能、低能耗先进适用机具。突出做好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增加水稻机械种植面积, 2011、2012年两年计划推广大中拖200台套, 配套秸秆综合利用机械260台套, 推广乘座式为主的插秧机700台, 新增机插秧面积6 666.67 hm2, 使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90%。

2 实施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

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内容, 也是助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有力举措。近年来, 海安县高效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设施农业机械的快速推广。全县已推广各类高效设施农业机械7类22种4 500台 (套) , 涉及水产养殖、园林管理、畜禽养殖、喷滴灌、果蔬保鲜等领域。目前, 高效设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0%。高效设施农业机械推广是难点, 也是全县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着力攻坚点。海安县将结合主导产业特色和高效规模农业、设施农业发展实际, 积极引进推广先进适用、高效低耗、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机具, 重点扶持建设有规模、有实力、有影响的高效设施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 使之成为示范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有效平台。到2013年底, 全县计划建成县级以上高效农业机械化科技示范基地20个, 示范推广高效设施农业机械1 000台套, 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70%, 从而推动全县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整体提升。

3 实施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工程

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是今后农机作业市场的主体, 整合农机资源、组建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提高农机服务质量和水平是推进全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主要抓手。海安县现有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32家, 总资产5 500万元, 拥有各类农机具8 800台 (套) , 服务范围覆盖全县190个农业村、8万多农户。被省评定的“星级”合作组织有8家, 其中五星级和三星级各4家, “星级”创建数居南通市之首。海安县将坚持“政府引导、因地制宜、规范运行”的原则, 按照装备先进、设施配套、管理规范、技术全面、功能多样、服务优良、合作共赢的要求, 高起点、高标准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严格星级合作组织的创建标准, 鼓励联合发展, 拓展服务领域, 提高服务水平。以项目建设为载体, 抓数量, 新建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奖励1万元;促规范, 被评为“五星级”合作社和获国家表彰的奖励5万元, 被评为“四星级”合作社和获省表彰的奖励3万元, 被评为“三星级”合作社和获市表彰的奖励1万元;强能力, 凡承担上级农业生产全程服务项目, 给予扶持资金50%的配套奖励。通过努力, 计划到2013年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增至50家, “星级”合作组织达18家, 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作业面积占机械化作业总面积的比例超过70%。

4 实施农机化科技示范镇区 (基地) 创建工程

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是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先行载体, 也是全县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工作基础。海安县已建成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10个, 其中省级1个, 市级4个。全县将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三区四园” (沿海绿色旅游区、里下河生态区、西南特色农业片区, 苏台农业合作创业园及雅周、墩头、城东现代农业园) 发展规划, 结合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和完善万顷良田、土地流转等项目工程建设, 抓住时机, 实施示范镇区农机装备发展整体推进工程, 切实加快示范镇区 (基地) 内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发展速度, 从而示范引领全县农机化科学发展。对评定为国家、省、市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的, 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2万元。区镇每万亩推广插秧机10台, 给予1万元奖励;推广大中拖及配套机具20台套, 给予10万元奖励;推广高效设施农业机械, 实际购机款超过30万元, 给予实际购机款30%的奖励。力争到2013年建成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20个, 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个、市级6个。全县建成农业机械化示范镇5个, 示范镇的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88%, 粮油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5%以上。

5 实施农机经济和人才支撑工程

8.浅谈如何抓好劳教基层中队建设 篇八

做好劳教工作一定要重视基层中队的基础工作,下大力气抓好基层中队的基础建设。要通过加强对基层中队的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动员和调动全所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积极支持和帮助基层中队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提高管教、生产、教育的能力,把影响基层中队安全稳定、改造秩序的各种不良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推动基层中队建设的稳步发展。

一、抓好基层中队建设,首先要加强基层中队的组织建设。组织建设关键就是领导班子建设。因为中队领导班子是中队的核心力量,是中队各项工作的决策者和领导者,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中队的整体实力,所以,建立、健全基层中队的组织机构,理顺领导关系,强化组织职能,是抓好基层中队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要加强以基层中队党支部为核心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和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到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领头雁”的功能,才能带动中队民警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

二、抓好基层中队建设,要重视加强基层中队的队伍建设。因为劳教工作是一项任务繁重、情况复杂、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发挥整体作战的工作效能,只有在中队每一位民警的共同努力下,扎实地工作,认真地履职,才能形成一种合力,一种优势,其间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允许出差错,否则必将给我们的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只有充分调动中队全体民警的工作自觉性和主动性,树立全队“一盘棋”的思想,提倡民主作风,集思广益,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一种融洽的工作氛围,才能把中队工作做好、做扎实。其次,加强基层中队队伍建设,要不断提高民警的政治、业务素质,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这不仅是实际工作的需要,更是新形势下做好劳教工作的根本要求。只有队伍素质提高了,能力增强了,中队力量才会拧成一股绳,中队的各项工作才有可能做得更细致、复扎实。因此,加强基层中队队伍建设是抓好基层中队建设的根本保证。

三、抓好基层中队建设,重点是要把维护场所安全稳定,确保场所安全的各项制度措施在基层中队落到实处。目前,全省各劳教所正在开展创建“平安场所”活动,它是落实确保场所安全稳定各项措施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加强基层中队建设的重要形式。因此,当前基层中队必须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大局观念,紧紧围绕确保场所稳定这个中心,落实各项制度措施,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力求在安全防范上做文章,在落实制度上下功夫。

四、抓好基层中队建设,要把加强基层中队的法制建设和依法治所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要进一步增强中队民警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要把中队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从而形成一种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的良好运行机制。其次,要大力推进依法治所进程。依法治所,它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依法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依法治警;二是依法管理劳教人员,依法行政。实行依法治所,就必须不断提高执法者的法律意识和执法水平。因此,要大力开展法律宣传活动,使中队民警学好法、用好法,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同时,要善于运用法律、行政和思想教育等各种手段,解决实际工作中发生的各种问题,维护好场所的安全稳定。第三,要不断严格、完善基层中队的执法制度,把严格执法的制度、措施进一步规范化、具体化,使中队民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避免工作中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杜绝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9.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篇九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重大指示精神,本人做为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安监工作人员,就如何抓好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要建立健全保障体系抓建设。

一是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形成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市安委会各项工作制度,如实行月通报制度和季度超进度控制指标警示制度、安全生产工作联络员制度、安委会议事制度、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执法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事故约谈制度、事故和隐患举报制度等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把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与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结合起来,构建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健全并推行执法责任制、重大案件集体审理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实现执法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透明化,提升安全生产执法水平。

二是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建立技术人才保障。进一步优化调整领导班子,加强对安全监管队伍的扶持和监管,切实提高安监人员的监督检查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强化行政执法责任的落实,培养思想、技能双过硬的安全生产监察队伍。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机构网络,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健全乡镇(街道办)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配足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确保机构、人员、经费、装备、制度落到实处。通过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业务学习与政治学习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安全监管人员业务水平。选派一批业务骨干到省地参加业务知识的培训与交流学习。

三是拓宽渠道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落实资金保障。把安全生产工作所必需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实行专项安排专项支付的政策,数额较大的由单位提交政府常务会议上专题研究解决。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大安全隐患治理。督促、引导企业严格执行安全费用提取

制度,进一步完善“以奖代投”机制,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安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导致安全事故。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费用,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必须及时足额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必须确保安全隐患治理投入,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有效治理。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按规定缴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同时鼓励购买安全生产商业保险,扩大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范围。

二、要提升安全监管水平抓整治。

一是加强对煤矿的安全监管。重点抓好关闭整顿、整合技改以及防瓦斯、防水害、防冲击地压等措施到位,加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煤矿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推进高瓦斯矿井的技改工作,确保煤矿技改扩能建设顺利完成。着力解决瓦斯地面抽采、产量监控、人员考勤定位、采煤方法改革、双回路供电、防火防水防采空区塌陷等方面的欠账问题。

二是加强对非煤矿山(尾矿库)的安全监管。要整顿矿业开采秩序,严防非法生产经营反弹,特别是加大对锡矿山矿区的非法盗采、非法冶炼、非法洗选的专项整治力度。要加强非煤矿山的审批、减点,通过严格把关换发证和推进小矿整合等措施减少小型矿山的数量,继续关闭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山、小矿点。要在各类矿山企业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继续强制推行矿井机械通风、采石场中深孔爆破等技术措施,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要大力开展尾矿库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对采空区的监测、预防。投入资金启动尾矿库安全项目改造,重点抓好安全风险评估、监测,全力治理病险库。

三是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领域的安全监管。加强对剧毒、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监管,规范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点设置。加强和规范加油站安全监管,强化加油站安全专项整治,提升其安全管理水平。抓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改造的指导与服务,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四是加强对烟花爆竹领域的安全监管。严格实行烟花爆竹行业退出机制,加大危险工序安全技术改造力度,推动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储存仓库的更新改造。坚决杜绝“四超二改”(超人员、超药量、超能力、超许可范围和擅自改变工房用途、擅自改变生产工艺)等违规违章行为,深入开展违规使用氯酸钾专项治理。按国家标准做好行政许可工作,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坚决取缔非法生产经营窝点。安监部门协同公安、工商部门查处居民区非法储存烟花爆竹的行为,公安部门要做好烟花爆竹运输和燃放安全监管,查处非法运输行为。

五是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监管。积极开展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对城区二轮摩托车乱停乱放、无证驾驶、酒后驾车、超速超载、逆向行驶、违章占道、违章掉头和非法营运载客等行为进行重点整治。完善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机制,做好交通安全社区和交通安全示范乡镇的创建工作。加强对客运车辆的户籍化管理,全面落实运输企业、车辆使用单位的安全检查。

六是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的监管。严把建筑施工资质申报和市场准入,严厉打击非法建设,规范建筑施工秩序;落实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对立项审批、地质勘探、设计、施工、监理、工程管理、试验检测、竣工验收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监管;深入排查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工业设施和农村集镇现场的安全监管。

七是加强消防安全监管。重点排查整治消防高危企业、小作坊存在的“三合一”、“多合一”等重大隐患,以及公众聚集场所存在的火灾隐患。

八是加强职业卫生安全监管。明确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安全监管职责,开展工矿商贸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状况普查,组织指导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申报工作,建立和完善全市工矿商贸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档案。

九是加强安全准入的监管。发改、安监、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联合,继续加大相关行业(领域)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力度;高危行业的建设项目,必须强制进行安

全评价,确保本质安全。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审查中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不准开工建设。

十是加强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本单位或行业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建立详细的台帐,并将整改治理落实到实处,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建立市、乡镇办、企业三级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制度,相关乡镇办要推动建立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工作的基础建设。在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继续开展打“三非”、反“三违”、防“三超”活动,并建立长效机制。

三、要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抓防控。

一是规范乡镇办和村(居委会)基层安全监管机制。以“一张安全生产分类管理动态一览表、一张辖区企业分布平面图、一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一套安全生产工作台帐、一个企业基本情况数据库”等“五个一”为主要内容建立乡镇办和村一级的基础管理制度,要按照安全生产法规的有关规定,全面开展委托乡镇办安全监管部门行使一定的行政处罚权,扩大监督执法的覆盖面。

二是深化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市、乡镇、村组的安全监管网络,推进安全生产示范乡镇、示范企业、示范社区、示范学校等创建活动。

三是积极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工作。重点抓好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和机械行业的安全标准化工作,全面推行标准化安全管理台帐,规范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扶持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示范企业,以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水平。

四是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各种途径、方式、手段,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典型经验、安全知识等的宣传工作。继续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

等重大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安全宣传教育下基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下基层,安全文化下基层,安全科技下基层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切实增强全民安全意识。

五是健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优化、整合现有的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6万吨/年及以上矿井必须配备不少于6人的专职辅助救护队伍。建立应急救援资源信息库,加大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投入,加强应急预测、预警、预报工作和预警信息平台建设。

四、加大执法处置力度抓问责。

一是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定期组织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关闭取缔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的非法企业,对安全隐患突出、安全无保障的企业进行停产整顿;对非法违法安全生产行为实行严打重治,形成高压态势;对非法矿易发区和易反弹区实行巡查制度,对个别易出现群体性非法开采行为的矿区,实行集中打击。

二是强化日常执法检查。监察执法人员保证每年要有三分之二的工作日深入基层和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不重视安全投入而导致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一律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最高标准从严处罚,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其它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和有关法纪处分规定,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落实各项整改措施。

三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机制。对于市政府或安全监管部门勒令企业停产整顿的,安监、公安、煤炭、电力和工商等部门要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停止供电、停止供应火工用品,完成整顿后在规定的时间经有关监管部门验收合格方可恢复生产,切实保证政府的监管指令落实执行到位。

四是严格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严格行政问责,继续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凡辖区内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的,对相关责任人员和责任领导实行严厉的责任追究。对官

10.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篇十

河北省泊头市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求一镇一品”的工作思路,结合各乡镇实际,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推进果品和畜牧两大特色产业的集群式扩张,西辛店乡畜牧、齐桥镇鸭梨、文庙镇小枣、营子镇采摘等一批特色产业乡镇应运而生。一是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在稳定果品面积的前提下,围绕产品质量和市场需求,重点在优化升级、提质增效上“做文章”。通过进一步完善齐桥镇万亩鸭梨示范园和文庙镇千亩精品枣园建设,引进了黄金、黄冠、丰水、雪青、红香酥和新梨7号等16个梨枣新品种,推广了网架式栽培、矮化密植栽培、滴灌微喷等果品生产新技术。目前,全市果品种植面积达到3.83万hm2,其中梨1.67万hm2、枣2.00万hm2。二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发挥该市西部乡镇地多粮多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万雉园公司的蛋鸡养殖、盛景公司的生猪养殖、路虎养殖合作社的肉牛养殖、民乐牧业公司的奶牛养殖及绿松农牧公司的肉羊养殖5个基地建设,带动了全市生猪、肉鸡、蛋鸡、肉牛、奶牛和肉羊等畜禽养殖。目前,全市规模养殖场176个,养殖专业户2 320户,畜禽存栏量达到450万只(头)。

2加强项目投入,迅速壮大龙头企业

始终树立“抓产业必须抓龙头,抓龙头必须抓项目”的理念,积极鼓励企业在技改创新、提档升级上下功夫。一是加大项目投入力度。通过组织小团组招商、“走四方”招商、产业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积极引进域外资本、社会资本、工商资本投资农业项目。近2 a,投资4.3亿元,新上百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27个。其中,投资1.2亿元完成万雉园公司扩建项目,新建鸡舍7 000 m2、加工车间6 000 m2;新增蛋鸡25万只。路虎养殖合作社大型肉牛场项目投资2 500万元,新建牛舍2万m2,培训办公楼1 700 m2,青贮池7 000 m3。投资银海公司沼气提纯天然气项目、盛景公司生猪基地项目各3 100万元。二是推动龙头企业建设。对于投资规模大、管理较规范、带动能力强的企业,积极引导、加强服务,帮助其做大做强,发展成为龙头企业。2016年以来,盛景公司、碳汇林公司、绿松农牧公司、隆丰种植合作社、路虎养殖合作社、周氏蛋鸡合作社、清海种植合作社、园农种植合作社、益君林果合作社以及利和农业合作社等10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全市现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6家。

3树立品牌意识,不断提升生产标准

以无公害生产、精细深加工为目标,将工业生产的标准化管理融入农业产业化全过程,推动农产品实现科学、高效的“绿色生产”。一是统一生产标准。果品生产方面实施了“六统一”标准化生产,即统一修剪、统一浇水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疏花疏果、统一套袋与统一采摘储存。畜牧业方面实施了“五统一”标准化生产,即统一建设标准、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用药与统一销售。目前,该市1.67万hm2梨和2.00万hm2枣全部实现了标准化生产,36个标准化养殖场通过了河北省无公害产地认定。二是强化技术支持。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采取“公司+科技+基地+农户”“协会+科技特派员+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鼓励和引导科技人员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利用全市26个农技服务站、10个科技示范园及10个农村人才培训基地,推广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东方公司和亚丰公司的高标准果园技术与世界先进生产技术接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亚丰公司成为华润集团自有品牌“润之家”果品基地。三是培育品牌意识。积极引导企业贯标认证,争创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金马”牌水果、“万雉园”牌鸡蛋等14个品牌产品先后被认定为河北省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万雉园”牌鸡蛋畅销北京、天津、石家庄、广州、深圳等各大城市。东方公司、亚丰公司等企业的鸭梨打入了美国沃尔玛和法国家乐福全球两大零售商巨头超市,并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效抓手和发展趋势,河北省泊头市立足粮食、果品、畜牧等传统产业优势,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扩基地、上项目、育龙头、建组织与兴产业为措施,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基于此,从扶持特色产业、壮大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三方面,介绍泊头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11.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篇十一

第一节 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

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

第一,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是新形势下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保证。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建立起来的、具有统一完备组织体系的无产阶级政党。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党的组织是党的思想和意志的载体,是党达到思想、意志和行动统一,凝聚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形成强大群体力量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而党的组织领导是党的政治、思想领导得以落实的保障。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在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越是需要适应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努力扩大党的工作和组织覆盖,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以贯彻落实,从而最大限度地把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共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二,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是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是组织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党的十六大提出,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决定》进一步明确,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并对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领域建立健全党组织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认真落实《决定》精神,正确把握新形势下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深入分析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总结经验,分类指导,巩固已建立的基层党组织,减少党组织“空白点”,尽快实现党的组织全社会覆盖。

第三,通过优化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不断扩大组织覆盖。适应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发展的需要,打破按行政区域和单位部门设置党组织的单一模式,落实《决定》提出的“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的新要求,积极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党组织等模式,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第四,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决定》提出,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加大在中介机构、协会、学会以及各类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这为抓紧抓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发挥好这些组织中党组织作用提供了依据。要以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和律师行业为突破口,加大在非公有制企业、新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的力度。要注重巩固提高,把建立党组织并发挥作用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批。

第五,高度重视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应该看到,上述这些单位,集聚着各类专业人才,直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党的工作。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尽快对应建未建党组织的单位,抓紧组建党的组织;对党员人数少的,可以采取联建或挂靠等形式;对没有党员的单位,要通过下派党建指导员等形式,开展党的工作,把符合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第六,及时调整、健全社区党组织。要根据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和社区党员的变化情况,坚持边组建边调整、边巩固边提高,按照中央提出的“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社区,都要单独建立社区党组织”的要求,尽快实现“一社区一支部(总支、党委)”。尤其要重视及时在小城镇、“关停破”企业聚居区以及城市新区、开发区和新建居民区建立社区党组织。

第二节 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

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把握好五个着力点,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一是着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全面落实“一定三有”政策。在农村、社区等基层党支部普遍实行有领导的“两推一选”制度,结合换届做好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试点工作。

二是着力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探索完善不同类型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着力扩大组织覆盖面和党员参与面。建立完善由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等参加的党建工作协调机制,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三是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积极探索机关、企业、社区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的有效形式和方法,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助互建。以“三有一化”为重点,积极推进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对新一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今年基本实现全覆盖目标。

四是着力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扩大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开放性,探索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拓展党组织活动空间,主动建立党建网站与省内主流网站的链接,整合资源,扩大影响。

五是着力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与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信息互通渠道。加强组织工作信息公开发布工作,研究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建立健全党内基层民主议事决策机制和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制度,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继续做好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

第三节 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一、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客观要求 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是党的建设一项长期重大任务。我们党的先进性,必须靠不断焕发党的整体生机活力来体现,关键是要靠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来巩固。在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必须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必须靠全党队伍生机活力的持续增强。

二、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是新形势下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基础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直接决定着党的肌体健康水平。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都应该从理想、信念、宗旨、作风、能力等方面自觉用党章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懈提高自身素质,真正牢记宗旨、心系群众,这样,党员才能呈现旺盛生机活力,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领导的伟大事业才能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能否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将是党员队伍焕发生机活力的基本条件。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三、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是抓紧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的重点任务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对于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将起到基础性的保证作用,各级党组织需要继续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在发展党员工作方面,《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工作重点,《决定》提出“注重质量,优化结构,改进发展党员工作,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要高度重视在生产和工作一线特别是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同实施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相结合,在高知识群体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中有计划地吸收优秀分子入党。二是在严格组织生活方面,《决定》重申“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坚持民主评议党员,表彰优秀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提出了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要求。三是在党员发挥作用创新方面,《决定》指出“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推广党员承诺制等做法,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这是本次全会在创新党员发挥作用机制和活动方式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

第四节 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带头人,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在基层得以落实的“领头雁”。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始终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决定》从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标准、激励保障措施以及加强重点领域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严格地而不是松软地把这支队伍建设好。

第一,坚持选拔标准。《决定》提出了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12字标准要求,就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这既体现了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条件和应尽义务的基本要求,也从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作风和道德品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理解,就是要选拔那些紧跟党中央、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人;那些有知识、有见识,思路宽、点子多,懂经营、会管理,办事公道、善做群众工作,能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维护社会稳定的人;那些热爱基层、对群众有感情,真心实意为党员群众服务的人;那些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党员群众信得过的人。我们既要坚持用这一标准要求选拔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也要以此来规范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言行,决不能降格以求。

第二,拓宽选人渠道、改进选拔方式。《决定》提出,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鼓励转业退伍军人到乡、村工作。要按照《决定》提出的及时调整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的要求,首先从调整党组织负责人着手,加大整顿力度。要落实《决定》关于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要求,认真研究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乡镇党委书记变动频繁、做群众工作能力欠缺等问题。《决定》提出,选好配强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这是加强这些领域党的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关键之举。要注重从年纪较轻、素质好、熟悉城市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优秀人才中选拔街道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从企业生产管理一线骨干中选拔企业党组织书记。《决定》提出,符合条件的农村、社区、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可以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居委会主任、企业董事长。这是总结多年来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的成功经验、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

第三,加强管理和监督。《决定》提出,以明确责任、考核监督、保障服务为重点,加强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管理。要明确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责任,完善实绩考核办法,定期评价他们履职情况,把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业绩考核奖励和其他激励措施的主要依据。对表现优秀的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按照《决定》提出的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力度的要求,优先考录公务员。要落实《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确保培训时间和效果。要完善和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监督制度,坚持做好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年向上级党组织以及本地本单位党员大会述职工作,并向村(居)民会议或干部职工会议通报工作情况,接受上级党组织考核和党员、群众的评议。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加强党员监督和群众监督。

第五节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我们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应顺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互促、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努力把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城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实行组织联建,建立城乡结合的基层组织体系。传统的按照地域、单位设置党组织的方式,使城乡党组织处于相对分离状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在区域、行业界限上有所打破,但城乡基层党建的二元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这不利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因此,应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协调推进城乡发展的要求,合理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努力形成城乡一体的基层党组织网络。例如,可以按照“按需对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综合考虑城区居委会、企业、部门与村在产业上的相近性、优势上的互补性、资源上的共享性和职能上的带动性等因素,大力推行村居联合、村企联合、部门联村等模式,跨区域组建城乡联合党组织,走出一条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新路子。

实行共育共管,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管理机制。在城乡大流动、大开放、大融合的趋势下,党员跨区域、跨城乡流动日益频繁,呈现出从业方式多样、从业地点多变的特点。这就要求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推动城乡党员在日常管理、教育培训、服务群众等方面互动融合,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发展党员方面,对在城乡之间流动的优秀农民工和各类优秀人才,可以采取异地培养、委托培养、专人跟踪培养、网上培养等方式,由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实行“双重培养考察、双重征求意见、双重张榜公示”,不断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发展机制。在教育培训方面,可以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城乡党建信息资源共享,让城乡党员同步学习、同步提高。在管理监督方面,可以探索实施党员双向管理制度,对农村企业党员、机关社区党员等实行居住地和工作单位双向登记、双向联系,使党员在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灵活参加学习教育、接受管理服务。

实行活动互联,建立城乡共赢的互帮互助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应立足城乡实际,探索建立城乡联动的组织活动方式,积极开展互帮互助共建活动,实现城乡之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比如,开展城乡党员干部双向交流活动,加强思想沟通、情感交流和工作协调,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再比如,立足市、县、乡部门特点和优势,采取组织“定对”、自由“结对”、群众“选对”等形式,大力开展部门包村帮扶活动,重点帮扶班子“软、散、懒、瘫、乱”的后进村,帮助其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选准一条好的发展路子,形成一个好的工作机制,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12.兴办家庭农场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篇十二

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是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事实证明,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实行适度规模种植;有利于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规范土地流转。家庭农场延续了家庭承包经营以农户为基本单位的特征,进而采用先进农业科技成果,改善经营管理,形成最佳经济效益,郎溪县近几年对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郎溪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根据对全县家庭农场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的家庭农场获取土地的途径都是租赁所得,一般租赁费每亩价格在300元以上,绝大多数土地包括水面都是从村集体或国家(集体)农场等渠道获得,从农户获得主要是亲友。一是经济效益。2010年底全县初具规模的各类家庭农场有410个,总纯收入达到35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28910元,是全县人均纯收入的5.7倍,充分说明了家庭农场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有着十分明显的成效。二是年龄结构。在被调查的195个家庭农场主中,平均年龄为43.9岁,其中35岁以下的27人,36—50岁的138人,51岁以上的30人,基本是以中年人为主,但也存在后继乏人之忧。三是文化水平。在调查对象中,小学文化27人,初中毕业118人,高中毕业29人,中专及以上21人,总体文化程度还偏低。四是经营管理。普遍存在生产经营管理粗放,表现在生产投入不科学,成本偏高,缺少成本核算,特别是发展多种经营的大户,不知道每种作物的具体成本和效益,难以获取最佳经营效果;还表现在技术含量低,缺少专业培训,抗灾减灾能力显得脆弱。五是资金投入。大部分经营所需资金均

为自筹或向亲友借款,而从金融部门获得的贷款不多,这主要是融资渠道不畅,没有得到金融部门的扶持和信用等原因造成的。

2家庭农场发展思路

2.1加强对家庭农场经营的规范管理一是规范土地流转。各乡镇要加强土地流转的管理,指导村委会按照统一标准文本签订流转合同,消除农民随意流转土地造成不规范种植现象,做到可持续发展,确保家庭农场的稳定性,鼓励转租耕地期限在10年以上。二是放活经营渠道。发展家庭农场要优先扶持当地农业大户和种田能手兴办效益型家庭农场,鼓励具有中级以上农业技术职称的国家工作人员留职留薪创办示范型家庭农场,允许已退休的国家工作人员参与发展示范型家庭农场。三是确定适宜规模。要根据当前农业生产力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因地制宜确定生产经营规模。四是实行标准化生产。家庭农场经营者必须自行经营受让的流转土地,不得二次转包他人,经营者应当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业生产档案,做好财务管理和成本效益分析。

2.2完善对家庭农场经营的配套服务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农业部门要优化农业生产规划、良种推广及产业布局,引导家庭农场有序发展。二是加强指导培训。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家庭农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指导家庭农场应用先进生产技术,提高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及安全生产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完善农资服务。要进一步扩大农资连锁经营覆盖面,做好种子、农药、肥料、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配送供应服务,同时加强农业执法,保证农民用上放心、安全农资。四是推广农机作业。农机服务组织与家庭农场签订农机服务协议,实行农机社会化服务,并探索和推广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五是开展信息服务。为家庭农场提供市场供求、价格等各类信息,帮助生产经营者根据市场

供求变化.调整种植品种和产业结构。六是完善销售机制。完善农业企业实施订单生产或直接上门收购服务,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指导家庭农场以生产经营、市场营销为纽带建立专业合作社,开展种苗供应、技术指导、产品销售一体化经营。

2.3加大发展家庭农场的政策扶持一是改善农田设施。利用农业综合开发等农业基础建设项目,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保护和管理,完善农田的沟、路、渠及生产辅助设施和设备,确保农田设施效能的发挥。二是优先享受补贴。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保证家庭农场优先享受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有关补助资金。三是财政立项扶持。为兴办效益好、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特色家庭农场建立项目档案,给予一定的财政项目资金扶持。四是参与农业保险。扶持家庭农场参加农业保险,确保出险后的理赔及时到位,减少家庭农场因受自然灾害而造成的损失。五是金融优惠贷款。根据家庭农场规模由金融部门给予一定额度的农业信用贷款。六是政府实施奖励。县政府根据生产指标和经营目标实行考核,并组织各类生产竞赛活动,对优秀者给予奖励:对经营管理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家庭农场,由县财政给予一定的奖励。

2.4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一是发展组织化。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家庭农场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从而形成“一村一品”的农业专业生产基地。2009年7月,在广大家庭农场主的积极筹措下成立了“郎溪县家庭农场协会”,会员由成立初的50户发展到了2010年的195户,协会组织协调全县家庭农场共同发展,互为补充,统一品牌,形成合力,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极大地助推了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二是提升产业化。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强化涉农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家庭农场”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三是形成规模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土地流

转,重点围绕“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建设示范家庭农场,形成一批职业农场主。郎溪县在发展家庭农场过程中,制定了家庭农场的基本标准。种植业类面积100亩以上、林业类绿化大苗面积500亩以上、生猪养殖类存栏200头以上、蛋禽养殖类存栏5000羽以上、肉禽养殖类常年存栏10000羽以上、水产养殖类50亩以上为生产规模标准,其他类型按业绩评定;示范家庭农场年总纯收入50000元以上、人均纯收入10000元以上且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家庭收入标准。四是打造品牌化。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和“三品”认证,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名牌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发挥品牌效应。3发展家庭农场的启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一大创造,通过土地制度和农村经营制度的及时调整,顺应了民心,适应了生产力解放的内在需要,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市场的充裕供给。30多年过去了,我国工业化进入关键时期,农村的人口结构和农业生产技术条件,以及农产品市场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承包经营如何顺应这一变化,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也关系到未来数亿农民的福祉。家庭农场是在土地集体所有的框架下,耕地通过流转向种地能手和经营型人才集中,实现农业企业化模式经营,是家庭承包经营的延伸和完善,并符合我国人多地少的特征。

3.1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方向家庭农场打破了一村一户村庄经济的封闭性,结合了资本、劳动力、信息和技术的流动性,充分发挥市场的开放性,农民也由温饱型和保障型向富裕型和经营型转换,由简单劳动力向着可以升值的人力资本成长。家庭是培养和保持人力资本的基本单位,同时会吸纳外

部劳动力,并与农业技术和大农业的分工联系在一起,农村中的种田能手和经营人才随着较大规模家庭农场的出现,得以更充分地展现才能,实现致富梦想。

3.2土地流转要做到耕者有其田发展家庭农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是土地使用权的界定,赋予家庭农场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做到耕者有其田(较长期且稳定,而不是靠租赁获取土地的经营权),使家庭农场成为名副其实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3.3加快培育现代农场主一是家庭农场应当站在现代农业技术的前沿,依靠科技进步,获取技术效益。二是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对家庭农场的扶持,改善家庭农场的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家庭农场的经济实力,从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三是要大力培育现代农场主。国外农场主的学历一般为大学,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我国现在许多地方农业经营者的素质普遍不高、学历偏低。因此,大力发展农村农业职业教育事业,以提高家庭农场主及生产成员的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造就一大批现代家庭农场主。

3.4鼓励和引导“资本下乡”通过“资本下乡”做到城市反哺农村和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实现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通过“资本下乡”带动人才、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和农业,从而推动农业的现代化。

3.5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应大力发展适合家庭农场经营需要的生产资料如良种、化肥、农药、农机具等,向农场主提供各种先进的技术服务,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的全程服务体系。

3.6突出经济发展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应该是培育一批可以自立经营的农户,使其成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农业现代化任务的主要承担者,这些农户中不但是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者,而且要形成一定的规模(该规模使其家庭劳动力可以完全就业),农业经济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地城市居民水平。

陈金宝(安徽省郎溪县农业委员会安徽郎溪242100)

13.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篇十三

一、项目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牛羊产业项目实施两年来, 计划总投资164669.13万元, 其中现代农业资金38650万元, 省级整合31370.4万元, 市县配套9174.4万元, 企业农户自筹85474.33万元。截至目前, 完成投资176065.85万元, 完成计划的107%。其中, 2012年共完成投资92243.85万元, 包括现代农业资金2亿元, 省级整合15445万元, 市县配套4009.65万元, 县区整合903万元, 企业农户自筹51886.2万元。

㈠肉牛产业项目

肉牛产业项目计划投资71195.6万元, 共完成投资74168.5万元, 完成计划的104%。其中, 2012年共完成投资37008.4万元, 包括现代农业资金7543.54亿元, 省级整合8411.5万元, 市县配套1490万元, 企业农户自筹19563.36万元。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方面, 两年共完成207万头肉牛冻配改良。肉牛标准化养殖场 (小区) 建设方面, 新 (改扩) 建肉牛养殖场 (小区) 389个, 建设标准化牛舍534901平方米, 青贮窖469377立方米, 购置各类设施设备600台 (套) 。其中, 2012年新 (改扩) 建肉牛养殖场 (小区) 211个, 建设标准化牛舍286772平方米, 青贮窖203025立方米, 购置各类设施设备204台 (套) 。养殖场 (小区) 完善硬化道路、饲草棚、兽医室、围墙、粪污处理池等附属设施, 并配套通电通水设施。

㈡肉羊产业项目

肉羊产业项目计划投资93473.53万元, 实际完成投资101897.35万元, 完成计划的109%。其中, 2012年共完成投资55235.45万元, 包括现代农业资金12456.46亿元, 省级整合7033.5万元, 市县配套2519.65万元, 县区整合903万元, 企业农户自筹32322.84万元。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方面, 两年共新 (扩) 建种羊场100个, 引进种羊15905只。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方面, 新 (改扩) 建标准化养羊小区746个, 修建羊舍739273平方米, 建设青贮窖466613立方米。其中, 2012年新 (改扩) 建标准化养羊小区442个, 羊舍面积381132平方米, 引进基础母羊26570只, 建设青贮窖175525立方米, 购置各类设施设备294台 (套) 。

二、项目实施成效显著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牛羊产业项目的实施, 为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无论在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接通产业链条, 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等方面都有巨大推动作用和显著成效。

㈠良种繁育体系日趋完善

通过对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扶持, 省级种公牛站、肉羊良种场、绵羊繁育站生产试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牛羊良种生产供应能力显著增强, 畜禽良种化程度和畜牧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项目带动下, 全省配套装备牛改点1753个, 绵羊常温人工授精站达到1013个, 黄牛冻配改良数量由2008年的70万头增加到105万头, 冻配率由54%提高到75%;绵羊常温人工授精工作普遍开展, 累计改良绵羊200万只, 推广良种肉羊1.2万只, 牛羊良种化程度分别达到73%和77%。加大了早胜牛、甘南牦牛、兰州大尾羊、滩羊、陇东白绒山羊、绒山羊、藏羊等优良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力度, 更加丰富了遗传资源, 加快了“河西肉牛”“陇东肉牛”和“中部肉羊”新品种选育步伐, 为牛羊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种源基础。

㈡规模养殖水平有效提升

项目扶持新 (改扩) 建的653个牛羊养殖场 (小区) , 配套设施设备完善、生产环境明显改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大幅增加, 有效推动了我省牛羊生产从传统养殖向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方向的转变, 对构建现代牛羊养殖生产体系, 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6月底, 全省规模养殖场 (小区) 数量达到7472个, 其中养牛场 (小区) 1721个, 存栏达到213.1万头, 养羊场1905个, 存栏达到836.1万只, 肉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0%, 农区肉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2%。同时, 通过标准化圈舍改造, 粪污处理设施舍建设, 配套沼气项目等综合措施, 既改善了养殖场 (小区) 环境条件, 加快了标准化生产步伐, 确保了产品质量安全, 也提供了环保、洁净能源 (沼气) , 又增加了优质有机肥料, 促进了粪污资源化利用, 推动了循环农业发展。

㈢秸秆转化步伐逐年加快

通过项目推动, 结合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技术推广, 针对省内玉米秸秆资源丰富, 但过腹还田率低、浪费大等现状, 将农区玉米秸秆饲料开发利用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加大了工作力度, 分别探索出了窖贮、袋贮、揉丝打捆、青贮合作社、青贮银行等多种秸秆加工利用模式。全省秸秆饲料年利用量达到1200多万吨, 玉米秸秆加工利用率提高到58%, 牛羊产业大县超过60%。奶牛养殖企业和大型肉牛养殖场普遍实行整株带穗青贮, 既降低了饲料消耗、提高了养殖效益, 又减轻了种植业劳动强度。草食畜牧业走上了从牧区资源约束型向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路子。

㈣财政资金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的投入, 极大地激发了地方政府、企业老板、养殖场 (户) 从事牛羊生产的投资热情。各地采用“争取项目投一点, 财政列支扶一点, 整合资金帮一点, 发动农户筹一点”的办法, 多方位、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通过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和引领示范, 实现了政府补贴和农民投入的有机结合, 形成了要素互补、联动联促的筹资机制, 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截至目前, 地方政府已整合配套资金9亿元, 银行贷款和群众自筹59亿元用于发展牛羊产业, 大投入推动了大发展。在项目的带动下, 张掖市2013年投入牛羊产业资金达6.17亿元, 其中:撬动民间资本1.81亿元, 银行贷款3.95亿元, 财政自筹1460万元。

2012年, 为贯彻落实省委“双联”行动重大部署, 农行计划连续5年每年安排60亿元信贷额度, 用于扶持养殖业、种植业为主的产业发展, 财政按贷款基准利率实行全程全额贴息。2013年省政府又决定对发展肉牛、肉羊和设施蔬菜生产且未享受其他贴息政策的贷款给予贴息补助, 至8月底, 据不完全统计, 全省已落实草食畜牧业贷款40亿多元。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 进一步缓解了农户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㈤保供给促增收能力不断增强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牛羊产业项目的实施, 有效提升了甘肃省畜产品生产基地能力建设, 尤其通过扶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改善了养殖生产条件, 规范了生产管理, 提高了疫病防控能力, 增强了优质、安全牛羊肉的生产能力, 保障了市场供给。2012年, 全省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662万头和3020万只, 在近几年全国牛羊存栏总体下降的情况下, 甘肃省牛羊产业逆势上扬取得了长足发展, 在全国的位次进一步提升, 其中羊产业升至第5位, 草食畜牧业增加值达到86亿元, 占畜牧业产值53%, 每年外调牛羊肉超过10万吨, 已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牛羊肉生产供应基地, 对保障民族地区主要肉食品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河西、陇东肉牛产业带和中部、临夏—甘南肉羊产业带, 全省区域性优势产业布局初步形成, 有21个县 (区) 牛饲养量超过10万头, 10个县 (区) 羊饲养量超过100万只、16个县 (区) 存栏超过50万只, 50个牛羊产业大县年出栏牛羊占全省80%以上。安定区2013年提出“户均十只羊, 轻松奔小康”的发展思路, 项目带动周边农户养羊只均增收达100元以上, 肉羊产值增加2400万元, 新增利润700万元以上, 人均养羊收入420元, 占畜牧业的48.6%, 该区政府已确定将畜牧业地位由支柱产业上升到主导产业。

三、保障措施扎实有效, 产业发展亮点频显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肉牛肉羊产业项目是甘肃省有史以来畜牧业投入最大、投资环节较少、资金使用集中、扶持重点突出的产业扶持项目, 也是为提升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水平, 加快优质牛羊肉生产基地建设、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争取安排的富民工程。全省上下对项目建设工作高度重视, 围绕如何建设项目和怎样管好项目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 靠实工作责任

项目县区党委政府把牛肉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和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抓手, 高度重视、重点扶持, 均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服务小组, 项目实施方案思路清晰、内容详实、措施具体、目标明确、操作性强。县区财农部门紧密配合, 充分发挥在产业发展中的协调、领导、服务作用。玉门市组织协调乡镇在筛选项目、组织实施、考核督查方面全程参与, 调动乡镇政府参与和执行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 靠实工作责任, 加快工作进度, 建立完善了内容翔实的档案资料。靖远县委下发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的通知”, 建立了领导干部分片包干、指导协调、跟踪服务、项目进度月报等4项管理制度, 对肉羊项目进行督查, 促进了项目建设。徽县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 聘请了具备资质的项目监理公司, 全程开展项目质量监督, 确保了工程质量。

㈡严格申报程序, 选准选好项目

为确保项目建设成效, 根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要求, 结合全省草畜产业发展实际, 省财政厅会同省农牧厅在认真讨论研究的基础上, 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总体思路和抓主抓重的工作原则, 将50个牛羊产业大县建设和牛羊良种繁育体系、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 (小区) 建设及升级改造作为扶持重点和关键环节, 及时印发了项目申报指南, 自下而上开展了项目申报工作, 即:由项目县 (区) 负责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市 (州) 审核汇总后报省农财两厅, 并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县 (区) 项目实施方案进行逐一评审, 结合牛羊饲养量、规模养殖比重、饲草料情况、绩效考评及龙头企业情况进行了综合评分排序, 确定各县 (区) 资金补助额度。省农财两厅再将专家审定意见和最终确定的资金补助额度反馈项目 (县) 区, 由县 (区) 修改完善实施方案, 并再次报省级农财部门批复后实施。经过省、市、县“两下两上”反复修订完善和层层严格把关, 确保了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㈢规范项目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为确保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牛羊产业项目的顺利实施与规范运行, 切实提高投资效益, 每年项目下达后, 省农财两厅及时组织项目县 (区) 农财部门召开项目工作安排布置会议, 分管厅长分别就资金管理和项目建设作具体安排, 相关项目管理处室分别解读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和绩效考评办法、项目监督考核办法, 及时印发《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甘财农[2012]5号) 和《甘肃省现代农业发产发展资金绩效考评实施细则》 (甘财农[2012]6号) 。2013年6月, 为进一步规范项目运行, 健全项目考核制度, 省财农两厅又印发了《关于对2012年度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肉牛肉羊产业项目开展绩效考评的通知》 (甘财农[2013]87号) , 明确提出当年考评结果作为下年度项目安排和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各项目县区按照省财农两厅要求, 对项目资金实行了专账管理, 对资金拨付实行了报账制管理, 并在建设任务完成后进行财务审计, 使得项目建设任务全面落实, 投资效益充分发挥。庆城县在资金使用管理过程中, 为确保建设进度, 先给13个养殖小区预拨50%中央补助资金, 待项目建成, 由财政、农牧、审计等部门组成验收组, 深入养殖场, 对照建设任务, 采取现场丈量、测算、绩效评价等办法, 逐场逐项进行自查初验, 达标后, 以报账方式兑付剩余的补助资金。

㈣坚持统筹规划, 突出项目导向性

各县 (区) 将项目整合于本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中, 统一谋划推进, 充分体现了中央资金对当地政府决策的影响力和导向性。各地大规模推进、整体化运作、统一化设计、集约化经营, 肉牛肉羊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大干快上的良好态势。肃州区投资3.5亿元, 建成年养殖肉羊10万只, 出栏6万只以上能力, 屠宰、饲料、交易、有机肥生产齐全的畜牧养殖标准化示范园。临夏县围绕产业开发,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畜牧产业开发优惠政策, 对畜牧用地按农业用地对待, 免征一切费用。在资金上根据养殖场 (小区) 的规模, 以“以奖代补”的办法, 筹措资金36万元对12个畜牧养殖企业进行了奖励。古浪县对川区新建或扩建后集中连片面积达到20亩以上的养殖场 (区) , 每座补助0.3万元, 山区利用方前屋后的空地发展舍饲养殖每座补助0.3万元。

㈤突出科技创新, 推动产业科学化发展

通过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支持, 项目县在抓规模扩张的同时, 特别加大了设施设备、饲草料加工利用、科学饲养管理等工作创新力度, 有效提升了畜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为实现标准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康乐县常年聘请国家肉牛体系岗位专家、教授指导牛羊产业生产, 使项目区牛羊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瓜州县开展经济作物秸秆利用研究, 将全县广泛种植的瓜果、甘草、棉花等经济作物秸秆配方饲喂, 羊肉品质和肉羊体质均有了提升。敦煌市突出“五自动”养殖模式创新, 包括自动化活动板窗圈舍, 自动化饮水、自动化饲喂、自动化装车、自动化揉丝打捆, 科技含量高、推广价值大。

㈥做好服务宣传, 赢得多方支持

为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示范带动效益,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普遍加强了宣传培训工作, 通过网络、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 以及召开会议、编印材料、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制作标牌等方式, 多方位、多视角大力宣传发展现代农牧业的紧迫感, 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在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撬动作用, 发展草食畜牧业在保供给、保增收方面的重要性等。同时, 注重发现培养典型, 通过对生动活泼典型事例的宣传报道,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草食畜牧业发展。为扩大宣传效果, 省农牧厅印发了《关于认真开展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宣传工作的通知》 (甘农牧发[2012]265号) , 进一步强调了项目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明确了十个方面的宣传重点, 并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2012年9月13日, 甘肃日报刊登了甘肃省草食畜牧业迈向转型跨越的专版、《甘肃农业》发行了牛羊产业大县展风采专刊, 9月15日, 省长刘伟平在甘肃日报发表了题为“着力做大做强草食畜牧业, 推进全省农业跨越式发展”的署名文章。据不完全统计, 省市县通过新闻媒体、网络信息、简报等宣传报道达270余次, 报送各类总结及汇报材料超过300次, 目前全省上下形成了一个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各行各业全力支持、农牧部门真抓实干、生产经营者积极参与的肉牛肉羊产业发展良好氛围。

四、几点启示

㈠牛羊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长期政策扶持是前提

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与转型的关键时期, 未来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将呈现加速发展、种养结合、农牧互补、规模养殖和生态绿色有机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的有利局面。今后, 不论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和保障市场有效供给的战略高度出发, 还是从加快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都必须建立长期的政策扶持机制, 着力构建饲草和饲料、良种和养殖、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经营的现代产业体系。从现代农业发展项目执行两年多的情况看, 肉牛肉羊产业已步入正轨、初显效益, 但该产业发展周期长、出栏时限长, 培育完善还需要更长时间, 并且各县区目前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与转型的关键期, 现代农业雏形虽已基本形成, 但如果资金短链, 产业断乳, 势必导致产业瘫痪, 功亏一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应继续扶持牛羊产业发展, 并不断加大扶持力度, 以推进产业升级换代并在全国范围形成核心竞争力。

㈡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牛羊产业示范带动效应

从全省范围看, 扶持的项目大多集中在资金实力较雄厚、经营能力较强劲的养殖场, 虽然其在养殖方式转变、品种改良、技术推广等方面对适度规模养殖户产生了一定作用, 但因没有机制激励约束, 养殖场对带动适度规模养殖户的作用不明显, 帮扶不主动, 以致农民群众对政策和项目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影响项目正效应的发挥。应将养殖场带动适度规模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真正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㈢把基础母牛保护纳入补贴范围

近年来, 受农业机械普及、母畜饲养周期长、养殖成本上涨、比较效益下降等多种因素影响, 农户养殖母牛的积极性减弱, 基础母牛流失或被屠宰现象严重, 导致母畜存栏比例下降。尽管部分县区如华亭县、崇信县对全县能繁母牛在免费配种的基础上产犊存留电子档案后每头再分别补贴300元和200元, 但由于资金有限, 保护规模小, 与产业迅猛发展的趋势相比, 已成为制约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在项目中增加能繁母牛补贴, 可有效提高农户养殖能繁母牛的经济效益和积极性, 对促进肉牛产业健康稳步发展具有很好的保障作用。

㈣畜牧产业贷款需要创新贷款机制

由于缺乏有效担保条件, 养殖场 (小区、户) 贷款普遍存在政策有利、贷款到位困难的局面。各级金融部门若能放宽畜牧业贷款抵押条件, 诸如林权证、草原证、流转土地、活畜禽、基础设施可作抵押, 并将养殖贷款期限延长到3年~5年, 加大对养殖担保的政策优惠, 可有效解决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摘要:自2011年起, 甘肃省农牧厅连续三年利用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近6亿元用于牛羊产业发展, 集中扶持良种繁育体系、标准化规模养殖两个重点环节。甘肃省农牧厅畜牧处就项目的实施及建设成效, 分赴项目县区做了调研。

上一篇:30诗五首教案下一篇:红红的灯笼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