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措施(精选16篇)
1.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措施 篇一
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中河口中学 赵斌
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自古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作用就尤为重要。作为十几岁的初中生来说,他们一时还不能脱离老师而独立、自觉地进行学习,而是需要以课堂学习为主地进行学习。那么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内既夯实学生的基础,又培养能力,这就成了本文研究的目标。
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突显的三个要素。这三个方面整合的角度和切入点不同,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机整合。不能为考试而损害三者的和谐发展。知识点和技能要抓核心,有的知识点思维价值和情感价值比较丰富,这就需要挖深挖透,要根据知识的不同特点来整合思路。就数学学科而言,知识技能占的比重较大,而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可以适当渗透。如果把数学课当作语文或思想品德课来上,那是不合适的。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要让学生学会用逻辑思维来思考问题,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多年从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此也有一定的体会。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没有公共的标准,但最关键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从这几点也可以看出,学习的主体绝对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要对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进行梳理。通过大量的案例剖析,发现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是数学教学活动缺乏有效性,而下面两种活动形式又在众多无效或低效活动中很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如 “师问生答、师
讲生练”。又如教学活动中的另类“一言堂”现象。这里所指的“一言堂”不是针对教师而言的,而是指在组织教学活动中,由教师的“一言堂”演变成的学生“一言堂”现象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绝不能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这种操练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同时也会压抑人的创造性、想象力。所以,要把握好操练的“度”。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有当前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要有所影响。而旧式教学太注重当前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无效”、“低效”都是相对有效教学而言。更进一步来说,“无效”、“低效”也可以说是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教师彻底失去作用。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没有发展。所以,有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规定的“发展”。
三、怎样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要切实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第一,当前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表现进行梳理;第二,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第三,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提高;第四,构建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具体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
1、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
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习较轻松,而初中阶段的学习从知识的量和深度来说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应耐心、真诚地指引学生完成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那些性格内向,对学习经常处于“恐惧”的状态,认为自己不行或永远不会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褒扬,要让学生享受到被尊重的欢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给学生一些鼓励,如果课堂上某位同学回答问题很出色或做作业达到“优”,全班同学都要给他们掌声鼓励。刚开始这样做,同学们有些不习惯。我告诉他们,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慢慢地,学生也就习惯了。记得有一次,班上有位同学做作业达到“优”,我知道他的作业是抄袭的,因为前几次上课他都看窗外或是做小动作,而且前两次作业都没有写,我还点名批评了他。当他上讲台领作业本时,全班哄堂大笑,有几位同学大声说:“他的作业是抄的!”他不好意思站在讲台前,我没有批评他,反而批评那些嘲笑他的同学:“每个同学都应该首先做到尊重他人,如果你不尊重他人,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课后,我才找这位同学单独谈话:“以后得一个真正的‘优’给老师看,也给那些同学看,好不好?”他认真地点头,我知道这回他是真正在下决心了。从此以后,这位同学每次作业都能按时完成,上课不专心的次数也明显减少了。
2、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做学生的引路人中
初中生年龄小,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对待很多事情似懂非懂。我曾经同一些学生聊天,问他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他们的回答很简单:老师既要漂亮又要课讲得好。“漂亮”就是教师要注重仪容仪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一名教师,仪容仪表的确很重要。因此,我很注重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仪容仪表。平时服装尽量穿得得体、素净,时常变变风格,从外表上让学生接受自己。其实很多学生是因为喜欢某一位老师而喜欢上老师所教的课。“课讲得好”指的是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师基本功和专业知识。我会力争准备好每一次课,让学生听懂听会。引用一句老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应先有一桶水”。与此同时,3
只要有时间、有机会我就会与学生交流,谈自己的成长的经历,谈身边人的成长故事,告诉学生们其实老师和他们也一样,也有开心和不开心的时候,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童年烦恼„„
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如果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同一目标发展,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教学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可大幅度提高。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例如,在布置作业时,许多教师不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力,实行“一刀切”的方法,最后往往是优等生做作业没意思,后进生掌握不了知识。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策略上,可以采取布置不同层次水平的作业,例如,把作业或练习分成“夯实基础”、“巩固掌握”、“灵活运用”、“拓展创新”等几个阶梯。布置的时候,不要硬性规定做完所有部分,可以留下“拓展创新”部分让有能力的学生完成。实践表明,学生在这种充满挑战的环境里,能更好的完成任务。
3,重视培养思维能力是有效课堂教育的核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
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提出“三个借助,三个转化”。即“借助表象,实现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借助图画和方程,实现生活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借助说理,实现思维无序性向思维逻辑性转化”。
(1)借助表象,实现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所谓表象,是指过去知觉的 4
对象和现象在头脑中产生的印象,它既能以直观的形象来反映现实,又有一定的概括性。教学时,教师应把抽象知识“物化”成学生摸得着、看得见、可操作的具体材料。通过眼、口、脑、手多种感官参与,建立丰富的表象,促进思维的内化。
(2)借助图画和方程,实现生活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
(3)借助说理,由思维无序性向思维逻辑性转化。初中生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抓住某个字句作为思维的依据,因而导致错误百出。我们把学生这种思维称为“思维的无序性”。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加强了数学语言的提炼与实践计划,有针对性地让学生用叙述性语言提炼出需要解答问题的数量关系,在列式后,还要求学生叙述出这样列式的原因、依据,以此来强化和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比较、推理,进而达到锻炼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目的。
4,统筹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必须优化 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的综合效用。所以,制度化学习时间应与自主性学习时间相结合。传统课堂教学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变革单一的“制度化”教学时间结构,把制度化学习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学时间的统一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我就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过让学生自己编写试卷的活动,收到了不错的成效。学生在这种教学形式中,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既复习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分工合作的能力,一举两得,教师和学生都轻松得获得效益。
另外,还应把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注意科学分配以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完成的各种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时间。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综合、全面、高效地完成培育新人的各项任务。
5、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练习首先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练习的设计要深挖练习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学习方法、解题策略,处理好数学知识、技能与数学思想的关系,通过自主练习、解决问题,揭示知识的数学本质,感悟 5
其中的数学思想。其次应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练习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使枯燥乏味的纯数学练习变为解决生动有趣的生活实际问题,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快乐,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再次要启迪学生的思维,练习的设计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存在,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让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题,激发自主发现的欲望,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引导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总之数学课堂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式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而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6、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加强学习策略.教学知识掌握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都认为,教学效果直接取决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认知结构)和如何有效运用这些知识加工所面临的学习材料(学习策略)。因此,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和加强学习策略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只有当动态协调教材知识结构、学生认知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这这三种结构形成内在的协调统一,才能使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将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以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方式把握教材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整体性;设计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把全班个体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统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更适于完成各类不同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也应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重视学习策略的选择,死读书、硬读书都是不可取的。
7、适时全面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评价的 6
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的具体方法有: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协商评价法、延缓评价法、激励性评价法等。如,有位数学考试总不及格的学生,在一次考试后的试卷上教师写了这样一则评语:“你的这个60分比别人的90分更令老师高兴,因为你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希望你今后多动脑,勤思考!”从而给“冰冷”的分数赋予了人文情调,既指出了他的成功之处,又提出了他今后的努力方向,这样的评价是及时反馈,更是激励与关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评价语言要真诚、实事求是、因势利导、恰到好处,真正起到评价的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四、总结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一线教师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也要求教师在课标课程理念的倡导下,努力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让校园充满着欢乐。
以上是笔者从几个环节谈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粗浅认识,纵观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提升有效性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使我们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得到最大的收获。
2.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措施 篇二
一、创设情境, 以“境”激“活”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和获取某种事物并与积极、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 是人们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正因为如此, 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发和利用。引发兴趣的手段很多, 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欣赏画面, 创设情境;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叙述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 让学生直观想象、创设情境等。
例如, 教学“黄金分割”一节时, 笔者借助三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气氛活起来。
1. 以下3张图片, 哪张构图最美?
2. 芭蕾舞演员做相同的动作, 踮脚尖和不踮脚尖, 哪个更美?
3. 脸型相同, 五官基本相同的3张脸, 哪个更美?
通过这些图片, 激发学生的兴趣, 带领学生进入分析构图最美、最美舞蹈演员, 更美女孩图片的探索之中, 学生情绪高涨,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起来。
二、营造和谐, 以“谐”激“活”
传统的教学历来讲究师道尊严, 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者, 在课堂上主宰着一切, 若对学生要求太严, 课堂气氛就死气沉沉, 缺乏活力, 学生学习不够主动, 效率低下, 因此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向上的课堂氛围就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 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念, 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始终是学生的辅导者、服务者,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要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动性, 让他们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情, 无拘无束, 敢疑敢问, 敢说想说,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 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应用后, 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某汽车租赁公司现有汽车100辆, 当每辆车的月租金为2000元时, 可全部租出;每辆车的月租金每提高50元, 未租出的汽车将增加1辆, 每辆未租出的汽车月维护费为50元。 (1) 请用每辆车的月租金x (元) 表示汽车租赁公司的月收益y (元) 。 (2) 当每辆车的月租金为3000元时, 汽车租赁公司的月收益是多少元? (3) 当每辆车的月租金为多少时, 汽车租赁公司的月收益最大?最大月收益是多少?对于前两问, 学生没多大争议, 但做第三问时, 生1说:只要求顶点坐标就可以了, 由y=x2+139x+2000可得y= (x-3475) 2+243512.5。所以, 当月租金为3475元时, 汽车公司的月收益最大, 最大收益是243512.5元。学生2说:月租金是在2000元的基础上, 再50元、50元的提高, 因此月租金为3475元一定不对。生3说:当月租金为3475元时, 每月租出的车为70.5辆, 而出租车是不能租非整数辆的。生4说:为了使租出的车为整数辆, 应定为月租金为3500元, 因此可租出70辆, 最大收益为243500元。生5则说:月租金定为3450元时可租出71辆, 收益也是243500元。生6说: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 当月租金为3500元或3450元时, 公司的月收益最大, 均为243500元。师:你们真会动脑筋, 把问题分析得很全面, 太棒了!这样教师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的“位置”, 服务者的“地位”, 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鼓励每一个学生, 真正营造出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想说、乐说,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其次, 尊重学生,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 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 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 对待学生要多一些宽容、鼓励和引导, 少一些挖苦、打击, 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 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在教学中, 笔者深有感触。
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节时, 对于反比例函数y= (k≠0) , 当k>0时, 在每个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而以前学的一次函数y=kx+b (k≠0) ,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接着出示练习y=, 在每个象限内, y如何随x的变化而变化?一个学生不假思索地说:y随x增大而减小。按教学常规, 教师可能认为他没认真听讲而对其进行训斥, 但笔者没有这样处理, 而是说:这位同学回答的是一次函数y=-3x中y随x的变化情况, 而反比例函数y=呢?这样, 不仅使这位学生马上改正了过来, 还维护了他的自尊, 使课堂师生关系保持和谐平等。
三、主体动活, 以“动”激“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发展的主体, 学习的内因,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只有在学习上充分、自主地“动”起来, 才可能获得较大的发展与提高。教学时, 要让全体学生在学习上积极、充分自主地进行活动。“动”是“生成”之本, 是教学反馈之源, 是教师全程调控的第一追求。为让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 教师应做到:
1. 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中心。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从学习程序和学习时间上保证学生自主性“动”的充分开展。在数学教学中, 讲练课是最为典型的一种新授课的类型, 活动要注重精讲多练, 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心动、手动、口动、脑动, 使整个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活动。
2. 放手让学生“动”。
教学时, 教师可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思考。例如, 在学完“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后, 说明其性质在生活中应用特别广泛。如1805年, 拿破仑率领大军与反法联军在莱茵河畔激战时, 就利用例行三角形确定射击目标, 使炮弹都落到了对方阵地上。你能不能根据“读一读”提供的条件画出图形分析出拿破仑是怎样测量的?学生顿时热情高涨积极“动”起来。可以提出具有一定跨度的问题串,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再如, 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 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每种位置关系的名称分别是什么?直线和圆的点的个数分别是多少?每种位置关系中, 圆的半径r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你能用圆的半径r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的数量关系确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吗?通过以上的问题串, 步步深入, 引导学生动起来, 层层理清知识结构。
还可以通过“与同学交流想法”等语言, 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 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例如, 在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一节时, 课本中定用连对角线的方法把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来证明n边形内角和为 (n-2) ×180°, 教师提出: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关键是把多边形来解决问题, 那么, 除了连对角线分割还有没有其它办法, 在多边形中构造三角形来示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呢?小组讨论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通过猜测、实验、推理、验证进一步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可以提供需要学生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的活动等, 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和互助互动中自由自在地“动”。
3. 强化“动”的激励。
3.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措施 篇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初中数学知识比小学数学知识更具逻辑性和抽象性,所以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在理解和掌握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一些比较有难度的数学知识上,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那么,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呢?我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多年,现结合初中数学知识的特点和自己的一些经验来阐述一些自己认为对改善数学教学效果比较有效的教学措施。
一、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以及教学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获取知识。”这一要求虽然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的情况,却也提出了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及作用。这种看似简单的“组织”和“引导”,对教师工作技巧和能力的要求实际上要远远高于传统教学。它要求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够通过自己言行和举止来带动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可见,想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要求,为此我们国家也进行了较大的教育改革。作为教师,我们更应在第一时间接受新的思想和理念,并在新教学理念的要求下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创设出适宜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其次,不断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确保有效开展组织工作。组织是一项很有难度的工作,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时候,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交流能力,能够说服所有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为此,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增强自己的亲和力,让所有的学生都发自内心地愿意服从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再次,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确保顺利全面地指导学生,为学生解除疑惑。初中学生的思维十分灵活,且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免会拥有很多问题和疑惑,这些问题和疑惑并不一定只局限于数学学科或是局限于初中的数学知识。所以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顺利地帮助学生解除疑惑,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不被学生问倒。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长时间的教学中我发现,课堂中教师讲解得很认真,学生听得也很投入,但是等到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学生仍然无法顺利解答出来。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在学生明白之后没有进行及时的巩固和反思,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解题的思路,为此,我们在数学课堂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及时地进行反思和巩固。
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反思。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记好笔记,对自己探索的问题和答案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在课后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和巩固,对于遗忘的问题或是还没彻底理解的问题及时进行询问,真正把知识全部消化。这样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学生才能够将教师传递的新思想和新思维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中,从而确保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更加开阔。
其次,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反思。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识来探索新知识,这样就会增加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这些联系中进行反思,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和全面。
再次,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评价自己的表现,反思自己在课堂活动中是否认真努力,是否拥有克服困难的自信,自己的意志是否坚强等,由此发现自己表现的不足,并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加以改正。
三、重视现代教学手段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媒体作为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能够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和直观。加之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声音、图片、视频等有效结合在一起,这些具有强烈视觉和听觉冲击效果的画面会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恰当地使用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使其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体现数学知识价值的最好方式就是实践。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数学教育过程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去感受和体验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看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以此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放学回家之后一起和妈妈去买菜,然后帮助妈妈计算买菜所花的钱数;或是在课堂中把一些习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删除或增减,为学生制造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伟大之处,从而更加喜爱数学。
4.初中数学教学有效课堂的心得体会 篇四
实践了一段时间的有效课堂,看了相关的一些书本,对自己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切实加强预习环节的教学
以前我们在教学中也曾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甚至在新教材中也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是一方面,我们对预习这一环节重视不够,只有要求没有落实,或流于形式,甚至根本就没有用到这一环节。另一方面是我们也没有充分利用这一环节的应有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不明确,没有分解学习任务,没有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没有对学生的预习能力进行专门的培养。学习高效课堂必须高度重视预习环节,要加强对预习环节的具体要求、效果检测等方面的落实,保证预习的效果。
二、狠抓展示的精彩
每位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每位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都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都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都会有新的收获,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让学生在展示中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展示自己生成的东西,同学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激情的火花,小组之间、个人之间形成知识的对抗。加强展示的精彩和课堂的生气。
三、加强课前检测和当堂反馈
课前检测和当堂反馈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那么,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既能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预习,去拓展知识面,去自主探索……。
四、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理与提炼
整理、加工、提炼知识结构既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又是巩固提高学习效果的必然环节。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容易忽视这一点,结果学生学习的都一些零乱的知识点。这样的学习结果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利于学生认识学习内容的实质与核心,不利于学生对知识之间进行联系,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因此,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理由,归纳,概括、提炼的意识,要给学生总结概括的时间与空间,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从而让总结成为学生每一节课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有价值、最有效的一个环节。
贵阳二十三中数学组 舒鸿莉
5.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论文 篇五
一、初中数学的发展现状
(一)教学理念不合理
新课标改革之前,我国的教学理念主要是以老师为课堂活动教学的中心人物,过度重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一直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学生以教学对象的身份存在,对学生的重视度远远比不上老师。新课改之后,学生地位发生了变化,课堂活动的主体逐渐由老师转变为学生,不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数学教学无法陷入困境。
(二)教师能力不足,教学方式保守陈旧
初中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注重追求教学情景化的表现,教学为进行合理的情景教学想尽一切办法,却将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与学习行为严重分离,没有掌握适度原则,片面利用情景塑造的方法进行数学教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还是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降。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思想过于保守,不接受新鲜事物和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不能与当今发展的时代相接轨,导致我国教学与国际教育相互分离,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教学评价过于单一,应试的教学模式普遍出现新课改背景下由于缺乏完善的评价制度和教育机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都需要以考试的方式进行教育评价,一切行为都以考试为主要根据,学生无法进行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精神,其他方面的能力无法施展,学生上课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兴趣逐渐下降。我国一直都采取的是应试教育模式,学生通过考试才能取得更高的成绩,受到升学任务的压力,学生不得不学习,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以考试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兴趣往往是学生加深学习、老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部分,可以为初中数学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为提高学生兴趣可以在课上采取一系列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是一门比较复杂的科目,有时会给学生带来枯燥、无趣的感觉,这是就需要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模式,迎合时代所需创新教学方法。在课上老师可以改变讲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数学内容兴趣度,增加学生上课参与度,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带动学生主动接受数学内容,将以往单调乏味的数学课堂转化为幽默诙谐的数学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实现数学的有效学习。
(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度,着重阐述数学的重要性
数学本身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学的难度远远要比其他学科高很多,加之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对数学教学一直都不重视,从而导致数学教学没有达到指定的要求。一方面,应当提高学生对数学认识扥广度和深度,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路径;另一方面,向学生积极灌输数学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转变学生对数学的传统观念,从而了解数学学习的真正意义有哪些,将学生学习数学的预想激发出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设合理有序的教学情境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老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造一个特定的情境教学环境,学生处于这个环境之中,积极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将难度较高的数学内容变得简单化,促使学生更加快速、充分地掌握老师所要传达的内容,学生可以在这个教学情境中自由发表个人意见,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度,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发展。
结语
6.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研究 篇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 学生有了兴趣, 才有学习的动力。新授英语课时, 如果有一个好的引入, 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之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是十分必要的。因此,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引用趣味性教学, 既能激发兴趣, 也能让英语教学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Well begun is half done) 。”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因此, 利用图片或实物进行导入学习, 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例如, 在教“football”时, 我拿出一个足球的图片说道:“what’s this?”学生通过实物图的展示很快就说出:“it’s a football.”我让学生对着实物图重复多次地进行朗读“football, football”, 足球的音形意会深深地印在学生脑海里。此后, 学生再看到足球时就会脱口而出:“football, football.”由此, 也可以引申出篮球 (basketball) , 排球 (volleyball) 的读法和拼写, 而不需要去死记硬背。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能增强学习动力, 达成师生间的双向理解, 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做到教学相长。
2.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中学生的性格特点, 改进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 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Try a-gain, Don’t worry, Take it easy.”“I think you can do it will next time.”这样能使学生都体验成功喜悦和自身价值, 给学生树立所有人都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因此, 只要学生都热爱英语, 教师的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英语最基础的学习——语音和词汇
众所周知, 要学好英语, 语音是基础, 词汇是关键。语音学习又是一个潜移默化、逐步积累、不断进步的过程, 正确的语音、语调必须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及有效地使用现代化的辅助手段等途径才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此外, 课堂语音和词汇的有效教学既体现在教师“教”的有效性上, 也体现在学生“学”的有效性上。只有将两者合理地相结合,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如果语音基础没有打扎实的话, 单独的语言学习就无法矗立, 很难清晰地表达思想。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要注意英语基础的牢固性。例如, 我在教授字母p时, 采用视频播放, 分两个主要的环节进行学习。Point and say这个环节, 主要是让学生跟着重复一些常见的单词进行学习, 同时视频也有相应的动画, 比较生动活泼, 这样学习起来就会很容易地记住。[p][p]pig;[p][p]panda;[p][p]pear;[p][p]puppy。让学生在练习中纠正语音的发音错误,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进行扩展练习, 然后再结合具体的单词进行记忆。例如, trip, tip jump, lamp, sweep等, 让学生自己观察归纳总结语音规律并多举例子, 尽量做到举一反三。当然, 我们在词汇教学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反复地梳理, 当然也不要指望他们会一次性掌握。
2.解决单词问题, 打牢基础。词汇维系着语音和语法, 是语言的建筑基石。在学习音节的时候, 引进一些相关发音的单词进行同时记忆, 让学生在学会读音的同时, 记住相关的单词, 加深对此知识的印象。例如, 给字母注音:Aa[ei], Bb[bi:], Cc[si:], Dd[di:], Ee[i:]Ff[ef]...这样就把字母教学、音素教学与国际音标的教学结合起来了。然后再结合相应的单词进行记忆, 例如, A[ei]有make/cake/shade/bake;B[bi:]有bee/big/big;C[si]有cigar/cigarette/cilantro;D[di:]有diablerie/dig/disappear;等, 这样能帮助学生快乐轻松地学习英语, 真正掌握好英语。这样的相结合也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成功感, 从而使英语学习形成良性的循环。
三、结合具体情境, 进行英语学习,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 我们现阶段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一直采用的教学模式是“语法教学”“语言知识点的学习”, 大多数英语教师只注重语法和语言知识点的讲解, 忽视了语言运用的具体情境和语境, 这是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的, 脱离了具体的情境学习, 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 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因此, 我们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情感体验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使用电教手段教学, 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例如, 在教授How much are these pears?一课时,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和课本剧的表演方法, 创设一个supermarket中购物的情境, 课前要求学生识记apple, peach, watermelon, pear, banana等水果类名词。我让一位学生饰演售货员, 4—6位学生饰演顾客, 展开具体的情景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 让学生掌握这些水果名词的拼读和拼写, 同时也让学生熟悉地掌握“How much are they?”和“How much is it?”
2.又如在教学“If…”从句时, 我在板书上画了一朵七色花, 告诉学生:“This is amagic flower, if you have got one petal, it will make one of your wish cometrue.”通过情境教学模式引出if从句的学习, 比单纯的讲解效果更明显, 既能消除学生开始学习英语时认为英语难学的心理障碍, 加快他们的思维活跃, 让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 使英语课堂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 具体的案例学习:Could I speak to you, please?
我模拟了一个现场打电话的情境, 设计环节如下:
lily:Hi!
Paul:excuse me, Lily.Could I speak to Peter, please?
lily:Hold on, please.Peter, it is for you.
Peter:Hello, this is Peter speaking.Who is that?
Paul:It is Paul here.Uncle Sam will be back this week.
Peter:Good!I will go to see him.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情境表演, 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这样一个具体的学习情境。这样, 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就会被调动起来, 又能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的知识点的时候不仅记得更牢, 而且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 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7.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篇七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措施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语感和能力,为学生积极地构建一个朗读的平台,让多种形式的“读”贯穿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用“读”来唤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让学生们都能在“读”中去感受文字的美。
一、多种形式,激发朗读兴趣
一个好的朗读,能够使人的心情愉悦,一个好的朗读也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还会有一种满足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去朗读,大声的朗读。为了激发学生们的朗读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精选一些朗朗上口的且富有意蕴的美文,除了让学生进行齐读、范读以及自读外,也可以采用男女生对读、分小组赛读的方式进行,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此外,课堂上教师的范读在朗读教学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一个好的示范朗读能够带给学生很大的鼓舞。教师可以借助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来感染学生,或者是通过配乐朗读或者是播放朗读录音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此外,也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目的是为了带动其他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热情。只有把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出来了,朗读教学也才会更有效果。学生的朗读兴趣则是逐渐养成的,教师在朗读教学时,也要有意识地学生多去朗读一些古代诗词或者是一些浅易易懂的文言文、经典的名篇和短小精悍的时文等,适当地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要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积淀,为提高学生们的文化品位奠定基础,只有这样,学生们的朗读能力也才能逐渐得以提升。学生一旦对朗读感兴趣了,他们也就会更乐意通过朗读积累一些写作素材,而且也会孜孜求之,为逐渐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铺平道路。
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投入情感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归宿,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投入情感地理解与朗读,才能真切感受文章意思,体味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如何“披文入情”,教师所扮演的引导角色非常重要。教师的角色是营造课堂情境,他们的情感表达就像一根指挥棒,牵动学生的一颦一笑,带动学生心情的起伏。叶圣陶说“教师所务,惟在启发诱导”,教师只有将音调、表情、姿态、手势融为一体,才能把自己体味到的感情传递给学生,进而和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引起情感的共鸣。从教师情感对学生的传递,学生自己的感悟,再到学生与读者产生共鸣,这样的过程才是朗读教学最本真的过程。
三、教师要重视朗读基本技能的训练
1、教师要以生为本,选择适合学生的朗读技能训练。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朗读技能是初中生必备的技能之一。朗读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习语言,通过朗读、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初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千差万别,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朗读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朗读技能训练。教师要进行完整的朗读示范指导,并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中进行朗读训练。教师要让学生“读多”、“读对”、“读好”。
2、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活跃学生朗读气氛。在课堂朗读训练中,教师要针对教学文本,选择不同类型的朗读训练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的朗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放声诵读,要在朗读中读出激情,读出气势,让学生尽情在朗读中玩味课文的主要内容,反复体会课文文本所蕴含的意义。教师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文本所展示的画面。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提问接读、学生齐读、小组读、个别读、表情朗读、分角色读、轮读、领读、分合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进行朗读训练,对所读材料可采取全篇读、分段读、重点读等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朗读起来,都能够浸润在美好的语言文字中。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要进行范读,让学生感悟自己朗读能力的差距,并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标准的范读。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通过自身的范读来为学生示范,事实上,教师的示范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师会将自己错误或者不标准的朗读以及个人的情绪传递给学生,从而产生不良的影响。而多媒体可以通过标准的语音朗读来避免上述错误的产生。同时多媒体也可以生动形象的再现文章的场景,尤其是课文中的对话片段,多媒体完全可以生动形象的模仿主人公说话的语气语调,提高范读的效率。其次,多媒体可以通过随意的调整朗读者的速度来提高学生跟读的效率。比如在朗读诗歌或者重点段落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调节来刻意的减缓多媒体朗读的速度, 进而产生诗歌的朗读氛围。再次多媒体可以通过复读来加强学生检查反思的力度。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范读还是学生的跟读都是一次性的,而多媒体可以记录学生的朗读过程,这样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复读内容来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反省,从而提高学生朗读的效率。
五、积极开展朗读比赛活动
朗读比赛活动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短小的时间开展,比如,在教学一些诗歌内容的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诗歌朗读比赛活动,比赛看哪个小组得分最高,以此方式提高小组成员的朗读积极性。另外,教师也可以专门抽出时间,让学生自选内容、自选题材,开展班级间的朗读比赛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总之,中学处于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更处于行为习惯的定型时期。语文,是一门承载着中国数千年博大精深文化的学科,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语文课堂上,我们要以朗读为帆,以阅读为舵,共同发力,共同发展,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出高素养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赵凌霞.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18).
[2] 高春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2).
[3] 王乐.中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初探[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05).
8.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心得 篇八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在习的信心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
2、利用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学生取得成功时,便会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的积极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课伊始,教师能否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有意义的心向,对整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自学思考题,并力求做到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
例如:在引入“过三点”的圆的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然后提出问题:⑴有一个圆镜被打碎,现欲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镜,要不要把所有的碎片和这块残片都带去?
⑵这个实际问题若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同学们认为可转化成什么问题?(让学生探索、讨论)⑶要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必须知道什么?这样图文并茂的数学情境能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方法,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
自学讨论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学生自学时,我要求他们做到“三动”,即动口、动脑、动手,让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进行《圆》中垂径定理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⑴让学生动手。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然后任画一条直径,再作这条直径的垂线,并把画好以后的图形剪下来,再把图形沿着所画的直径对折。⑵思考讨论:①圆是一个什么图形?有几条对称轴?②从对折后的图形中你发现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吗?并把你发现的结果写来来。③画图时,应知道什么条件?你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⑶检查学生动手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结果回答问题)。⑷让学生总结出垂径定理的内容,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强调。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认真讨论,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很容易地掌握了垂径定理。
这样,就通过自学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逐步掌握了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检查自学讨论的效果,迅速获取反馈信息,并作必要的讲授,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三、以新课标为指导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堂只有教师与教材,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构成的。也就是说,课程是变化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一部分,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新课标为标准。
1、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数学具有自然科学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一切现象都存在一定的数量和空间关系,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自然科学的工具。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及思维方式。例如:商品买卖、储蓄贷款等都要用到数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生活。
2、应把数学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做数学、探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自主地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强调他们的自主性、主体性和独立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
3、在教学中,应把教学过程看成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系统和发展自己的潜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统一的、交往互动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只作听众,而应自觉地动起来,操作数学,通过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可通过师生及生生之间进行合作交往,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同时,在发展个性中,要关注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4、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师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则是独特的、独立的和发展的人,是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
9.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九
熊军会
新课标的实施,课程改革的推进为数学课堂注入了勃勃生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目前,我们的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工作是低效或是无效的。学生学到的不是数学,而只是解题技巧。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我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认为:必须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数学机智教学。
一、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得预设的学习结果并学会学习,同时使教师自身素质得到积极发展。具体表现在:在认知上,促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上,促使学生从不喜欢数学到喜欢数学,从不热爱到热爱。通过有效的课堂学习使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而对教师来说,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感受到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与价值,同时享受课堂当中生成的许多精彩的瞬间,让教师不断追求永无止境的数学教学。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要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教师就必须不断地优化组织学生学习的形式,使之最大程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期望值、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等。
三、以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标准也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生活实际的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问题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是构成学习动力的前提,无疑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与热情,对课堂学风和理解内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结合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学习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精力集中,课堂效果必然得到提高。
四、优化课堂结构以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预习、复习、探究、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对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时给予鼓励的评价,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教材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和B组题的作用,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学习才能。在教学中采取“低起点,多层次”的教学方法,即适当放低教学起点,适当增加教学层次,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真正把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要注意课堂容量大小,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讨论,讲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都不一样,因此,仅靠教师的整体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通过摸索我发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即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各小组内的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各小组之间互相竞争。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例如我在讲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一课时时,按照上述方法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让每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观察、分析、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且要求每组的小组长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组员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到讲台上当小老师讲课,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最后,我还会对小老师们的讲课和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让他们真正成了数学课堂的“主人翁”。
五、增强数学教学机智以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的优化率
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由理解到掌握,进而能灵活运用,变为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才智,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机智。数学教学机智主要有启发联想、构思多解、运用反例、及时调节、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复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思维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新的活力。
渗透教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数学教学机智的重要发挥,中学数学的许多内容,都包含着某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例如:解方程中的降次与消元思想,换元的方法,三角代换中的参数思想与参数方法等。课堂教学在传授内容的同时,努力挖掘并向同学渗透教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同学思维的科学性与深刻性。
六、注重情感培养,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内驱力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而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首要的任务是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可见,建立一个新颖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首先要尊重、宽容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原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其次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在课堂评价中可以采用“很好”、“很棒”、“不错”、“会动脑筋”、“真精彩”、“很遗憾 ”等真诚的言语鼓励评价,也可以采用温馨的体态暗示评价,当学生回答问题较精彩时,竖起大拇指或鼓鼓掌对他进行肯定。
10.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篇十
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学。教师不是评判者,也不只是对学生提出要求,教师更多的是学生的服务者,他的职责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教师应努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使他们能自觉热爱学习,在学习中去体验快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目标,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获得成功,这样的教学才会是有效的、高效的,才会是受人欢迎的。以往教师都能教的内容准备得竭尽所能,讲课时也能做到如行云流水一样畅通,尽力处处讲到,常常是自我感觉惬意,却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忽略了学困生的困惑。这种单纯传授知识却忽略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指导和发挥,这就会让我们的教学常常处于尴尬境地的症结所在。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愉悦自己的过程,而是为学生服务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上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努力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对事物认识、分析、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喜悦中激发热爱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实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准确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对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要有清晰的掌握。例如,在教学交流中常谈的,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精讲多练,先做后说;记忆通向理解,速度赢得效率;重复依靠变式,严谨形成理性等,这些已被数学教育者反复推敲提炼,语言已精练到极至的教学规律,其深厚的内涵足以够我们终身去领会和享用。其中“先做后说”,“师生共做”,“做”并不是指单纯做数学题,而是指先提出问题。让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数学法则、定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到他们有了一定的领悟后,再下定义,归纳法则,其教学效果就比由教师一唯的说教好得多。数学是做出来的,讲得再多最后还是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才能逐步的理解。只有学生通过反复实践揣摩才能深刻领会和掌握,这是通过数学教学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关键。总而言之,这些老生常谈的教学常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去摸索和感悟,才能在教学实际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最大可能地实现有效教学。因此,要做一名优秀教师光有热情和奉献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要实现有效、高效的教学,还要有足够的智慧,和需要教师的自觉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完成作业是学生主要的课余自修活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了一项“课业负担与学业成就的实证研究”的调查报告,通过对上海市5个区23所“二期课改”试点中小学校共6505名学生的调查测试结果表明--作业量过多成绩反而下降;补课次数越多效果越小。这个调查结果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到底课余花多少时间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呢?笔者认为花多少时间并不是问题的根本,关键是教师布置什么样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是不是一定要按部就班地认真去完成。我们知道,完成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查漏补缺--深化提高。当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作业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我认为,根据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强弱,分层次布置作业是最理想的。每一节新内容学习后,教师布置作业应该着眼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上,不要急于深化拔高。复习课后的作业要在强调巩固基础上的螺旋式提高。因为同一个内容的复习有多个时段,作业内容的布置一定要目标明确,达到一通百通的目的。当然,教师一定要做到认真地批改作业,从批改作业中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批改作业中走进学生的思维,在作业中检验我们的教学效果,这对于我们实现有效教学大有益处。
有效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对新知识的准确认识和新技能的有效操作,学生呈现的是积极主动探索学习精神。能够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课就是好课;能让大多数甚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相当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课是最好的课。以往听课我们只专注老师的表现,实际上听课更多是看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在学生中所形成的广度、深度、自觉度如何,学生学的成效如何。
11.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探索 篇十一
一、以学生为主体, 关注学生发展
所谓“有效”,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所以说有效教学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那么具体又要关注学生的哪些方面呢?
1. 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学习的兴趣与欲望, 是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也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表露.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 他们才会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 去探究数学内容的真谛, 体验学习的乐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于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 也有可能是在获得数学学习成功之后产生的.
2. 关注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思考”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与形的五彩缤纷的世界里, 数学教材已经基本实现了生活化, 教师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 向学生揭示周围世界的数学现象与内在美, 使学生体会到在数学这个诱人的王国里, 有许多数学现象需要去观察、去发现, 有数不清的问题需要去思考, 去操作同时教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将生活化的材料引入到课堂中.学生往往习惯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思考, 这时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思考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经历从生活经验逐步上升到数学思考的过程.这样, 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就能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3. 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每个班的学生都会参差不齐, 在每一次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都会有不同的眼神, 不同的表情,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从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而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教案, 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去处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 很少去考虑学生的想法, 这样就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在学习中所获得的成功和教师的鼓励, 都会使学生体验到心理学所说的“愉快效应”因此, 教师对学生取得的成绩, 甚至微小的进步都及时给予鼓励, 会使他们感到有希望学好数学.
二、以课堂为载体, 关注教学的有效性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我们的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唯恐学生听不明白, 于是不厌其烦地讲解.结果是话说得太多, 说得口干舌燥, 多么辛苦啊!可是这样反而是阻碍了学生的思考, 阻碍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产生, 这种教学不是有效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使我们的教学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1. 尊重学生、用好教材、坚持反思
遵循学生的一般规律, 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个性选择, 满足他们多样化或自主化的需要, 备教材也要备学生.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从教师的角度来备课, 而忽略了学生这个角色.但是, 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是影响我们教学效果的关键者, 所以, 我认为我们在备课时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大量的资料表明, 很多特级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反思.怎样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 只有不断地反思, 才会不断地生长出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 才会使原来的教学不断走向有效.
2. 讲究策略、创设情境、精导妙引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不适应教师的全权讲授法, 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必须通过他们自己去探索, 这就要求教师要讲究策略, 要教会学生“爬坡”.每节数学课都要向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新知识.新旧知识之间, 存在着一个知识的坡度.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把这个“坡”铲得平平的, 例题之前要加准备题, 解答准备题所用知识, 老师又先给复习一遍, 结果不需要学生多思考, 就在不知不觉中“爬”上了“坡”.事实上, 不管是解题方法还是结论都是老师给予的, 下次如碰到这样的题目学生还是做不出, 教学效率不高.所以我们要让学生自己“爬坡”, 动脑思考, 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做的事, 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结论是学生得到的, 方法是学生摸索出来的, “坡”是学生自己爬上去的.看上去花的时间多一些, 但学生的分析、对比、综合等多种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都得到了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3.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新的数学课程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提倡充分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组织他们主动探究相关内容, 以便发现相应的数学规律或者结论.但在实际的课堂上很多的教师唯恐学生听不明白, 于是不厌其烦地讲解.结果是话说得太多, 反而使重点不突出, 还干扰了学生的思维.所以, 我觉得要提高课堂效率,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就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有效的探索活动, 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体验数学思想, 发现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在学生讨论、看书或动手操作时, 一定要给予足够的时间, 使之真正能“到位”, 达到预定目的, 不能走过场.
12.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措施 篇十二
探索的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我是在晋中市左权县农村初中任教的一名普通教师,在近3年的教师生涯中,我发现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较低甚至出现无效教学的现象;二是大部分学生学习没有目标,纪律性较差,迟到、旷课、逃学现象屡屡发生;三是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好数学学习的方法,导致数学基础较差,对学习数学没有多少兴趣。这些问题不但困扰着每一个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而且更加影响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开展和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探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必要和有意义。下面结合本人的数学教学实践,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结合学生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要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我们教师充分了解本班学生原有的数学基础,准确把握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好每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育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首先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知识基础等,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其次,要熟悉数学教材,对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要求、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都要了如指掌。另外,还要明确各单元、各章节的知识在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融会贯通地教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1、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多媒体课件教学在这方面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意运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两种教学方法优势互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经常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或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些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进行修改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使数学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
积极性,吸引他们长期的注意力,让他们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从而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利用变式训练,提高教学效率
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解答思维过程,一般地都可以把它分解为3个基本部分:问题的条件部分、问题的解答过程,问题的结论部分。如果把这3个部分作为变化的因素,可以构成条件变式题、结论变式题、过程变式题。在变式教学中应该强调变式题的设计与训练。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阶梯度清晰的各类变试题组,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注重精讲多练(变式训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训练的主线作用。
三、创设合适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学习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乐学。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也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4倍。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创设合适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情境的设计应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心理特征,创设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例如,我在讲授《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时,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赵爽弦图”,然后设置了这样一些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个图案吗? 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为什么会选用这样的图案作为会徽呢?你们听说过勾股定理吗?”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于是我接着向学生介绍勾股定理在我国的悠久历史等知识,整堂课学生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行学习,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了。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渔。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不但注重教会学生知识,还非常注重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
一、教育他们课前一定要预习,在听课的过程中必须专心,预习中做标记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
二、在课堂上,老师通常都会强调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因此要边听课边做笔记,将重要的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以后复习和巩固。第三、认真、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发现自己知识的薄弱之处,多想多问。第四、一定要有一个错题本,把平时在作业或试卷中做错的题详细的写下来,分析做错的原因,争取做到下次遇到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五、注意培养并增进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1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篇十三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
关键词:兴趣,教学方法,机智教学。
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必须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数学机智教学。
一、以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标准也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我们知道,引入新课一般有开门见山的直导式,有观察规律的发现式,有实验操作的演算式,有具有诱惑力的问答式等,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创设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或通过诱导的方式提出问题。例如:在宋双辉老师的引入分式方程的应用一节课时,就采用了直接引入法。
创改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与热情,对课堂学风和理解内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结合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学习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精力集中,课堂效果必然得到提高。如李彦虎老师的游戏公平吗一节时设计了小明和小丽都想去看电影,但只有一张票,这是提出问题如何设计一个游戏决定谁去。
二、认真钻研教材,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有效的备课应是备而有用的,应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教,促进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有效备课重要的根据学生个体,教师的钻研、思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我力争这样备课:
一、确定目标:这节课从不同角度来诠释一次函数主要中的面积问题。
二、确定教材:要教什么内容,教学重点是什么;
三、关注学生:教到什么程度,教学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教,要让每个学生上了这节课后,至少知道这节课是学数学,学了数学的哪些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而一部分学生
却跟不上来,势必他们就会把精力转移到与上课无关的事中去(开小差);
四、课后反思:“精炼提升",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可见备学生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优化课堂结构以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要注意课堂容量大小,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讨论,讲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四、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
具体一堂课,到底选用哪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考虑,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课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方法。例如,在讲“概率”时,应采取游戏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习。这样根据内容不同,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使知识了解、透彻,课堂吸收好。
五、增强数学教学机智以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的优化率
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由理解到掌握,进而能灵活运用,变为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才智,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机智。数学教学机智主要有启发联想、构思多解、运用反例、及时调节、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等。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复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思维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在吴丽娜老师设计的“摸到红球的概率”这节课时,设计一道摸球游戏的开放题如:用8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球设计一个摸球游戏,(1)以使摸到白球的概率为1/2,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1/2(2)使摸到白球的概率为1/2,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概率都是1/4
六、课堂教学结构,实行分层次教学
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切实抓好五个环节:1明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2、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启发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变试训练,注重一题多解,以提高训练效率;
4、及时评价,实现多途径、多方位、多形式的反馈矫正;5总结归纳,深化目标,引导学生概括所学知识、方法,并联系已有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教学中可采取“低起点,多已层次”的教学方法,即适当放低教学起点,适当增加教学层次,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已知直线y=ax+ 1分别与x轴和y轴交于B、C两点,直线y=-x+b与x轴交于点A,并且两直线交点P为(2,2)
(1)求两直线解析式;(2)求四边形AOBP 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点思路,讲方法,形成思路。最
后由学生讲自己的解题思路,让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 方法。从而归纳归纳出解题方法:在直角坐标系中求面积问题,往往化归到有一条边在坐标轴上的三角形(规则图形)的面积。
实行分层教学,调整课堂结构,实施有效教学,起到了巩固“双基”和培优的作用。
14.关于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 篇十四
一、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阶段, 学生在校时间比较长, 与教师接触的时间比较长, 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能够有效形成比较积极、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 使得学生在比较轻松民主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 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每位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学生的爱好兴趣出发, 并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发展特点, 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 积极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 从而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如同自己的朋友一样。与此同时, 教师应该实时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 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上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从而让学生更加信任老师。教师还可以建立师生间的通讯录, 这样不仅有利于及时交流与沟通, 而且还能让学生时刻体会到老师的关心。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实现有效教学。
二、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想要学习的欲望, 并使之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从而更好地为学习目标而努力。其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并不是枯燥与无趣的, 其中也蕴含着很多有趣的东西。例如, 可以为学生讲一些与数学有关的小故事, 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存在的乐趣, 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 也可以将美术、语文以及音乐等多门学科与数学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语言的精深、体会到数学的逻辑美以及符号美, 这样学生就会充分调动个人的情感因素,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来。
三、合理开展多媒体教学
初中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 应该将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地运用到数学课程的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 尤其是要充分发挥计算机以及计算器等工具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作用, 以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 将原本枯燥无趣的数学公式以及数学定理等以生动、有趣的图画以及声音等形式展示给学生, 从而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 进而使得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 在讲解一次函数y=kx+b这一部分知识的过程中, 如果采用传统的“板书”形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很难充分掌握系数对一次函数图像产生的影响。而借助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 可以输入不同的系数, 并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图形所发生的变化, 经过大量直观以及动态的演示, 学生可以在观察以及思考的过程中, 更容易地了解系统对一次函数图像所产生的影响。这样不仅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而且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从而大大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以及逻辑性, 但是在初中阶段, 学生具有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还不高, 于是学生能力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产生一定的冲突, 这就使得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有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个人的深入思考就能解决, 但是有些问题却是其无法独立解决的, 这就需要开展小组合作, 以这种学习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划分成若干小组, 并选派出一名组长。每个小组当中都要合理地分配优生以及中差生, 这样有利于小组间的互帮互助, 互相学习。当学生遇到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时, 各小组就可以开展组内讨论,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以共同克服困难。然而如果本小组无法解决此问题, 那么就要向其他小组进行求助, 开展组间交流与讨论, 从而形成全体同学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对学生的能力发展以及学习的进步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5.浅析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措施 篇十五
【关键词】初中 英语教学 措施
课改之前初中英语是学生正式接触英语课程的开始,随着课改的开展,小学已经开设英语课程,对一些基础英语知识进行了学习,并且学生已经具备一定量的单词储备,为初中英语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初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每个学校的教学方式和内容都有一定的差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不齐,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差距很大,初中教学模式同小学教学模式存在差别,这些都为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一、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1.学生水平层次不齐。刚进入初中,每位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相同,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根据学生的平均水平和教材内容开展教学,那么很容易打消成绩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成绩不好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生的英语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师授课成果的质量,成绩较好的学生很容易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接受过程中就相对比较困难,单一的教学手段并不用于所有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掌握学生的英语基础,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帮助所有学生提高英语成绩。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英语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他需要学生记忆大量的英语单词,学生掌握语法再扎实,没有英语单词的储备也没有任何意义。在这种枯燥的记忆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对英语学习失去耐心,造成學习效率低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不适应新教学模式。初中课程相对比教学课程要更加的充实、紧凑,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课堂上很难为学生留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一般初中的英语课程平均每周有七节课左右,英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而其他课程对于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很难拿出大量的时间用于英语学习。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因为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低,在授课过程中讲解的都非常细致,因为课程时间充足,大多数都会照顾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小学的教学模式比较容易接受,学生不需要太多的自主学习就能够掌握知识。
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措施
1.掌握学生学习基础,因材施教。教师为了能够根据学生的状态选择最适应的教学方式,就需要教师在开学初期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可以采取考试、课堂提问、交流等形式进行,全面掌握每一名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状态,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归纳整理,针对每种类型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加以融合,做到课堂教学能够照顾到所有的学生。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那么就算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往往取得的效果都不是很好。教师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的主体,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学同语文教学有很大相似之处,之所以语文受到大多数学生的喜欢,主要是因为学生汉语基础都比较扎实,每天都在汉语交流的环境下,对掌握语文知识都有很大帮助,且语文学习过程中涉猎十分广泛,会让学生学会很多新知识。英语教学可以借鉴语文教学的方式,尤其是做阅读题型或者翻译句子的时候,教师要精心选择题型内容,尽量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能让学生增长知识的内容,使学生学习起来十分轻松,且对英语知识产生浓郁的兴趣。
3.帮助学生适应初中教学模式。初中教学模式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帮助十分有限,且初中教师的教学任务都很重,一名教师都带很多个班级,课程安排都很满。这就要求初中生必须尽快学会自主学习,能够自己合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将初中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全部会学。而英语课程的特点决定着学生必须拿出大量的时间记忆大量的英语单词,提高自身的词汇量,才能够更好的学习英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教学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英语。例如,要求学生制作单词便易卡片,可以方便学生随身携带,让学生在等车、走路等一些可以利用的零散时间记忆单词,提高英语水平。
三、总结
初中英语教学是学生英语学习阶段的重要时期,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必须要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成绩,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其在后期的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同时,英语教师还应该不断提供自身英语水平,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初中英语课程。
参考文献:
[1]夏凌翔,张世宇,王振勇.初中生学习动机的因素结构分析[J].青年研究,2012,(9):27- 32.
16.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措施 篇十六
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涉及六个内容:①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就是从学习的需要分析开始,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②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即编者意图、内容框架、主要观点、问题设置等;③进行学习者分析;④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知识和技能;⑤解决“怎么教”的问题:确定教学策略,考虑如何实现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⑥对教和学的行为作出评价。
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针对搞好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摸索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供同学们参考,如有不妥,请指正为谢!
一、我们的教学设计要依据《课标》的具体要求,明确思路。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具体内容,而教材又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课标》在整个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它起了方向和导航作用。教学目标的设置包括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
二、我们的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起点。
教学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依据是学生分析,即我们平时所讲的学情分析。我们用的教材,以前称为“教本”而现在叫做“学本”,“学本”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学生自己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从老师假想的问题出发。比如:在七年级《走进数学的世界》的教学中,我能根据课堂教学活动,有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不断反思自我,让数学伴我们成长,让同学们轻松走进数学的世界。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措施】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6-28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有效模式探析07-01
试论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08-2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总结11-01
初中数学有效的学习方法07-08
如何才能有效学习初中数学11-01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06-16
初中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