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者如何创新

2024-06-21

科研工作者如何创新(精选11篇)

1.科研工作者如何创新 篇一

XXX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小论文

中国大学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学

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学院:XXXXXXXXXX 学号:XXXXXXX 授课老师: XXX 姓名:XXX 日期:2011-12-22

XXX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小论文

早在三十年前,或许人们不敢奢望坐上自己的汽车去工作或旅游,不敢奢望猫在电脑旁购物或聊天,不敢奢望拿起自己的手机随时实地的交谈,不敢奢望买得起各式各样的家用电器改善生活,但是去21世纪的今天,我们都实现了,这不禁让人倍感幸福和欣慰,然而,细细观察围绕在我们周围的商品,不难发现,国产产品往往质量欠佳,很多国产商品关键零部件和技术多为国外进口。“这种现象缘何发生?”我相信每个中国人察觉到这种现象时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答案很简单,中国缺乏善于创新的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伟大的“两弹元勋”之父钱学森同志曾在有生之年甚至病危之际共先后六次问及温总理:‘中国为何不能出一个大师级的人物?’,温总理听后无言以对,只得答复钱老自己考虑考虑这个问题。的确,这个问题虽平实但饱含真情,发人深思,国家的发展依靠科技,科技的创新依靠人才,而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何谈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不知道现在温总理有没有找到答案。个人愚见,人才的培养依赖教育和环境,正如哲学老师邓周平同志所言,中国之所以缺乏创新,不能诞生伟大的科学家是因为中国教育体制有问题,中国只有思想之流,缺少思想之源。此话很有道理,试想如果我们的能够革除教育体制的诸多弊端,能营造自由公平公众的学术环境,何忧人才不脱颖而出,何忧无国之栋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名理工科研究生,本人就结合自身所学学科,根据所在高校教育现状,就当代高校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一、高校应逐步完善科研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科研环境。

科技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我们研究生应及时汲取学科前沿知识,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更新陈旧知识,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们的课程设置相对来说是比较合理,所开课程大都是本学科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主干课程,但是,由于有几科专业课程都比较接近学科前沿,需要借阅或查阅资料辅助学习才能加深理解,拓宽视野,但是图书馆关于学科前沿的期刊、图书或过于陈旧

XXX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小论文

或比较少,甚至没有,我相信有这种现象的高校不在少数,因此,希望各高校能够重视学科前沿图书资源的更新和订购,给从事科研工作的师生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知识宝库。另外,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理工学科,实验设备、仪器的购置和完善支撑学科的发展和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缺乏必需的实验设施,学术研究将会有理无据,纸上谈兵,所以学院应该每年配置专项资金补充实验设备,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质的实验平台和环境。

近年来,似乎有部分高校提出提升软实力,其实很有道理,高校是一个崇尚学术,培养人才的净土,校园文化就好像是高校的灵魂,优秀的校园文化土壤才能滋生出朝气蓬勃,富于创新的栋梁之才,因此,高校在继承和发扬自身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应相互借鉴吸收校际间优秀实用的文化,不断推动自身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

二、高校应注重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西方国家研究生培养机制都是在相互学习借鉴中不断改革发展的,中国自80年初开始培养研究生以来,研究培养方案也在逐步改革,但是灵活性,开放性、多样性还不如西方。因此,本人认为高校应该大胆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创新,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下面举几个例子。

例1:把哲学学习放在优先位置。纵观中外诸多大家大师大多都是哲学科学家。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本人认为,高校应该把哲学课程的学习放在研究生课程设置的首要位置,充分调动广大硕士生学习哲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哲学思想武装头脑,为未来的研究事业树立一个正确科学的指导思想。

例2:实行灵活学分制。由于每个人兴趣、特长、学习能力不同,因此实行灵活学分制,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特长,自主选择学习课程,通过正规手续学生可以选修其他高校的课程,而学分得到本校承认。只要规定学制年限内修完规定学分,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在不同学年选修不同学分。这样可以更有利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职业生涯和规划。

例3:制定公平公正的奖惩制度,倡导诚信之风。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凸

XXX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小论文

显严重,考试作弊之风仍旧盛行等等,令人担忧。针对这些不良现象,如果防微杜渐,势必会造成赏罚不当,是非不分,不仅侵犯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而且会打击发明者的科技探索创新的激情和动力,听之任之,久而久之,我们国家的学术之风日下,科技进步裹步不前。古人知未雨而绸缪,而今,面对严峻形势,国家教育部门及高校应采取有力措施严惩不端行为,倡导诚信之风,鼓励先进,严明赏罚,引领学术研究之道朝着公平公正方向健康持续发展。

例4:提倡民主和科学,党的十六大中,胡主席曾说‘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同样,对于学术研究领域,民主、自由尤其主要。中国进步人士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就竖起民主、科学旗帜,然而时至今天,当看到学术会场等级分明,谈资论辈时,当看到学者教授为权势歧视时,我们发现我们的民主并没有实现,而这一点与国外迥然不同,大概是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吧,不过我们应该意识到自由开放的学术环境才能促进新思想新创造的诞生,进而将开放民主平等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突出位置,创造百家争鸣,朝气蓬勃的科研局面。

三、高校应积极举办各类学科讲座和学术交流会议,开阔师生研究视野和思路,激发求知创新热情。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研一已经走过一半,然而现实跟理想总是有一定差距,本想着在研一期间能听几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或学术交流会议,结果让人有些失望,虽然学校有过那么几次讲座,但多以学生思想教育为主,专业性强质量高的学科讲座或会议几乎没有,我相信很多高校情况与此比较相似,当然教学型大学不必过于苛求,但是作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就需要重视了。学术讲座或会议对拓宽研究生、导师学科视野和思路,增进知识面,激发研究创新热情十分重要,闭门造车出定然车无好车。本人认为真正的大学除了有大师,还必需有丰富生动的学术活动,但学术讲座并非愈多愈好,而应该重视质量和深度,定期开展高水平学术会议和讲座需要学校划拨专项基金,邀请一些校内外知名教授、院士、优秀学者、专家等前来,让研究生开阔研究视野,洞悉学科前沿,在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中茁壮成长。

XXX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小论文

四、研究型高校应大力拓展校企合作,争取充裕科研项目和课题,提高硕士生的实践和研究能力。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其担任着服务社会建设,振兴国家经济的重任,一切指导方针需要以服务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正如改革开放总设计书邓小平同志所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然而,高学历层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要不适应仍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弊端,往往是学校和企业各管一摊,缺少沟通和反馈,学校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并不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造成大学生进入企业不能胜任工作,一切从零开始。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广泛拓展校企合作,争取科研项目和课题,让研究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提高,成为既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又能快速适应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是锻炼人才的课堂和熔炉’,所以,我们研究生在读研期间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锻炼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一名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而实现这一点,需依靠学校导师等各方面创造条件。目前,普通高校学院间,同一学院不同导师间的科研项目分布不太均衡,往往有部分老师手中没有像样的项目,故需要高校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加强校企联系,为硕士生科研学习争取适量的项目和课题。

五、高校应不断优化师资聘任、培训、考核制度,打造高水平师资团队,提升硕士生导师的指导水平和培养质量

中国的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言:“大学之大,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本人十分赞同此观点,真正的大学不仅依靠规模,更依靠博学多识的学者、教授,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有雄厚的师资作保障,才可能有优秀的人才涌现,所以,注重师资的培养和引进,是保证高校薪火相传,稳步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师资建设方面,高校不仅应该确保引进人才的质量,更应该重视师资的后续培训,比如说鼓励老师参加学术会议,推荐老师出国留学等等,让教

XXX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小论文

师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向,补充新的知识。研究生跟着导师学习,搞研究,学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导师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导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这句话我虽不完全赞同,但说得也有些道理,硕士生的培养质量确实与导师的指导水平息息相关。尽管导师的培养结果会存在差异,但是学生有权利获得高质量的指导而不愧对读研三年的宝贵时光,我想高校应担负起责任和义务来不断优化自己的师资队伍,提升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水平,为社会和国家的建设造就有用人才。

以上只是个人一些愚见,欢迎各位同事老师讨论批评,凡是有理有据的观点,都应得到赞成和发扬,目的只有一个有利于高校提高我们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21世纪的国际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生存在这样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环境中,唯有自主创新才能使中华民族强盛不衰,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的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需要造就千千万万的人才’。科技引领潮流,时代赋予责任,作为造就人才的摇篮,希望各高校能锐意进取,深化改革,不断提高高学历人才的培养质量,为祖国的社会建设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

2.科研工作者如何创新 篇二

科研事业单位在科研项目上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许多方面都有涉及。例如单单农业研究所里就包含着畜牧方面、或者农作物种子方面、渔业方面等各个领域, 其中每个领域都会附带几十种研究项目。然而各个专业项目之间跨度较大, 整个科技研究领域较复杂, 管理起来也较困难迟缓, 并且科技的发展和繁荣需要一定的物质支持和保障, 所以一部分科研人员往往缺乏应有的积极性与创新能力, 在思想上也没有养成创新性思维习惯, 这也是造成国内科研事业虽然稳定发展但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之一。笔者就如何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几点策略, 以供相关科研事业单位借鉴和参考。

一、强化政府科技领导和支持, 政策扶持科技创新

进一步坚持党和组织的领导, 对科研队伍的领导班子实行思想教育和改革, 从领导层面加强单位对创新性研究的重视程度, 带动整个科研单位的积极性和信心, 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只有管理层拥有积极的创新性动力, 才能带动整个单位的创新性氛围。同时, 政策方面也应当加大扶持力度, 对科技的进步和研发制定一套可行性策略, 对有应用前景的研究项目出台相关倾斜政策, 加大扶持力度。

另一方面, 也应当吸取国外先进管理模式, 对科研单位实行先进的管理模式, 可以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 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规范, 使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更加完整, 从而加强和强调单位制度的权威性, 使单位内部管理系统保持最佳状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技术学习, 也可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学术讲授, 扩大科研人才学习平台, 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 鼓励技术人员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等, 并不断吸取高新技术人才, 如与有实力的高校签订就业协议等, 招贤纳新, 为科研单位不断注入新生力量。

二、加大科技投入, 为科技创新打好基础

加大科技投入, 为创新性科研提供基本的保障, 是加速科技进步的有效手段之一。单位内部的技术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 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供给, 只会拖延科研前进的脚步。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适当加大资金支持, 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和仪器设备, 研究国外流行的科研模式并加以改进, 转化成适合自己的研究策略, 勇于学习并引进国外的相关技术, 突破传统, 从而进行技术层面上的融合和提升。对于较闭塞的专业技术, 可以引进最先进的网络系统、多媒体系统等实行技术支持, 最大化避免科研人员闭门造车, 固步自封。积极组织科研人员进行集体性的技术学习和参观,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邀请国外专家学者前来进行讲授, 为科研人员提供最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鼓励科研人员积极进行研究成果分享。创新性突破不是狭隘的, 需要整个单位的多方配合和紧密合作。

对于单位资金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 指派专门的管理人才和经济人才进行妥善管理, 定期进行资料督查和备份, 对于单位内部不合理的开支应当实行严格控制、强制性制止, 对于创新性科研应当积极给予最大化支持和鼓励, 为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提供最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软硬件支持。

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鼓励科研人才自我创新

积极与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或者科技研发中心进行人才和技术的对接, 主动形成以事业单位为中心、以专业需求为风向标、与高新产业相结合的科技创新系统, 在自我提升中取得高新的研发成果, 努力提升科研人才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准。同时, 实行合理性规划指导、基础硬件系统先行, 利用现代的发展模式以及优异的发展环境吸引单位集中化、研究中心化。紧紧抓住人才建设这个发展重心和要点, 采用各种有效办法吸纳高新技术人才或者科研队伍, 努力壮大科研团队的技术力量。在此基础上, 坚持科研技术专业的研究方向和产业成果定位, 优化项目队伍和力量, 将项目进行实质化分工和研究, 设立一个处处从实际出发、时刻保持高速运转的工作效率的项目科研模式, 把我国的科技振兴和科教兴国作为基本方针和原则, 努力创造一个最具实力和效率的科研队伍。

同时, 鼓励科研人员进行自我创新, 形成独特的自我创新能力。单位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的带动和鼓励, 也需要创新性技术的支持和推动, 所以应当鼓励科研人才进行大胆的自我创新和实践。在团队的帮助和自我独立思维的环境下, 创造出最具价值的科研成果。

四、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学习和科研氛围

不论在任何单位, 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腐败风气, 这是科研单位应当避免的问题之一。在单位内部, 应当对每个人实行思想教育, 重视企业文化, 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气氛。创新性科研需要的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氛围, 它对于改变思维惯性、形成创新思维习惯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所以管理者应当强调单位的创新性学术气氛, 杜绝任何形式的学术腐败, 培养科研人员良好的个人素养和思维习惯。

在纠正单位风气方面, 应当加大管理力度, 实行严格的制度化管理, 对于不良的风气和习惯应当及时制止甚至惩罚, 严禁形成恶性循环或者影响科研的创新氛围, 切记形式化管理, 会造成单位内部创新能力的松懈。同时也应当重视个人知识产权的保护性, 对于科研人才的技术突破实行保护制度, 任何政策和制度的出台都应以人为中心, 使单位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 使科研队伍时刻保持在积极创新的工作状态。例如树立典型性任务形象, 或者奖励有创新性突破的技术人才, 打造技术榜样, 鼓励科研人员进行自我激励和提升, 进而在自己的领域形成科研突破。

五、总结

在科教兴国战略日益重要的今天, 国家的高新技术水平也能使国家处于技术生物链的领先地位,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不是在技术层面上处于被动状态, 而科研事业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直接影响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在诸多社会行业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种国际形势之下, 有目的性地加强科技创新, 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资源技术扶持, 支持和鼓励科研人才进行突破性的科研创新, 积极吸纳社会高技术人力资源, 为科研单位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和制度政策支持, 重视制度化管理, 不断扩大团队力量, 促进我国的经济走向繁荣昌盛。

摘要:科研事业单位是从事科学与技术研究的主要基地。在新形势下, 科研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抓住发展机遇,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本文从多个方面, 阐述了影响科研事业单位科技研究的相关因素, 并依此探讨了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科技创新能力,政府,科技投入

参考文献

[1]张凤莲, 董文琦, 岳增良.提高科研单位研究室创新能力的途径与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 2010, (1) :145-147.[1]张凤莲, 董文琦, 岳增良.提高科研单位研究室创新能力的途径与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 2010, (1) :145-147.

[2]杨书林.依靠科技创新, 助推新兴产业发展[J].安徽科技, 2011, (11) :8.[2]杨书林.依靠科技创新, 助推新兴产业发展[J].安徽科技, 2011, (11) :8.

3.科研工作者如何创新 篇三

关键词:科研创新能力;大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41-02

在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实现创新驱动社会发展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人才培养水平直接决定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成败,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体,因此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在教学体系中,一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且是知识的探索者。以探索、认识未知为任务的科研是获得最新知识的最佳途径。如果能够让学生在学过一些基础课程后参加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来,必将使学生对现代学科的一些新领域、新理论和新成就等有所了解,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必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和完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大学教学面临一些共性的实际问题,特别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培育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笔者一直在有计划、有目的地在科研工作中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并不断进行探索。下面就谈谈我们在科研工作中对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进行的一些探索和体会。

一、培养方式和过程

让学生参与科研,首先是课题的提供与选择。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科研工作拟定一定数量的课题,供有兴趣的学生选择;学生也可自行寻找研究课题,由教师指导完成研究计划。由于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科研,我们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共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学生刚刚进入实验室时,跟随导师进行一个课题的完整的科研过程,然后在其了解什么是科研、科研是如何进行之后,让有时间、有精力和更大兴趣的学生进入第二个阶段。该阶段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在独自设计方案和进行实验操作等方面。在这个阶段侧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效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一步,在学生遇到重大疑难时,及时进行交流、商讨。课题的确定非常关键,首先要有一定的吸引力,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愿意选择并参与进来;还要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这样才能减少盲目性,对于刚刚涉及科研新手的学生很难认识到课题是否可行以及课题可行性所牵涉到的一系列问题,所以在提供给学生选择之前教师一定要做好文献查阅工作。课题确定后让学生进一步参与到科研的整个过程中来,这个过程涉及到查阅文献、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和撰写论文,通过参与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学生不但所学理论知识得到巩固,熟练掌握各种基本仪器设备使用,而且还熟悉了整个科研的工作过程,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切身感受到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科学研究更加接近。整个过程完成后可以将学生的研究内容作为毕业论文提交,这种合二为一的方式会增加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且可以避免时间有限造成的毕业论文内容贫乏,对于提高学校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也是很有益的。学生参与课题的时间可以从一个学期到两年,具体时间根据课题的进展而定。几年的实践证明,该方式可以使学生都能经过系统的、基本科研能力的训练,进而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

二、导师起辅助作用

要充分发挥导师在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引导作用。从大学二年级开始,由同学自愿报名选择导师,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学生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工作方法、社交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都有很大的提高。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因此,在这些同学参与科研的同时,充分调动这些同学的积极性,利用同龄人之间容易沟通、相互影响力大等特点,使他们在其他同学中起到带头、影响作用,从而达到调动全体同学主动学习、参与科研的目的。由于每位导師都有研究课题,加上研究所的检测平台等,为所有有兴趣参与科研的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进行规范的训练是科研人才培养的必要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参与科研的具体时间。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也保证学生有机会按照自己的个性发展。在整个参与科研中,导师起帮扶作用。导师的指导程度,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应该是不一样的,要区别对待,有些人能力强,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有些人则需要耐心、详细的指导。指导的方式以启发式为主,主要引导学生自己来思考,尤其是遇到问题的时候,通过反复的讨论和探讨,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有利于使“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而相得益彰[1]。这种方式,学生容易获得自信心。三、实验室平台是基本条件

实验室是进行科研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基地,主要起到一个硬件平台作用。在学校的支持下,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已经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并且具有完备的仪器设备,这就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了前提条件和有效保障。实验室开放的不仅是仪器的使用,还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计划的制定、实验方案的实施都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只是作为配角参与、建议、指导本科生的科研实验活动。科研需要用到的仪器比较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学生没有用过的甚至没有见过的,进行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每周导师都抽出一定的时间专门给学生讲解其中某一种仪器的原理、用途、操作及维护,并在使用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研究所的教师以科研工作为主,每个老师基本上每天都在做科研,这样形成一个浓郁、活跃的学术氛围,学生一直处于这样的环境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通过科研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

四、撰写研究论文是关键步骤

研究论文的撰写是对自己参与科研工作的总结,在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关键的作用。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为了写好科技论文,学生会积极主动、认真地阅读外文文献,不仅使学生熟悉乃至掌握英文中科技论文写作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表达方式,促进了大学生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让其亲身接触科研的前沿知识,了解别人科研的创新点,提高其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更加适合外向型人才的需求。

五、参加活动是一种激励

我们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比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挑战杯、企业奖学金以及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由于这些活动获准立项限定研究时限、定期组织项目结题及成果验收,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实际上让学生独立接受一套完整的科研训练程序,还能获得实际收益,很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并且是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一个检验[2]。在研究所参与科研的学生更易于获得这些项目和奖励,今年相关专业的很多学生主动来研究所要求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可见这样的激励是很有效果的。总之,通过提供相应的科研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当然,探索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的路还很长,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不断进行完善,充分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放.素质教育——南京大学的思考和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毛彩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科研创新素质培养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11,(9).

基金项目:许昌学院教研项目“《创新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项目编号:02011075)

4.教科研创新办公室主任工作职责 篇四

教科研创新办公室是负责学校教科研创新、课题研究等工作的科室,教科研创新办公室主任是学校教科研创新、课题研究等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同时负责协调本办公室与学校其他处室的关系。

具体职责如下:

1.负责落实学校工作计划中对教科研创新、课题研究等工作的要求,协助学校领导管理好学校教科研创新、课题研究工作。

2.主持本处室工作,制定学校学年、学期或某阶段的教育科研创新、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年终和期末对学校教育科研创新、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工作总结。

3.承担和组织召开教育科研创新、课题研究工作活动及相关业务会议,保证教育科研活动及业务会议的质量和效果。

4.加强对教师教育科研创新、课题研究工作的业务培训,发掘学校教师日常工作中的科研亮点,引导和发动广大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5.根据上级安排和学校工作要求定期举办金点子案例、教科研创新、教科研燎原、重大问题行动研究等学校教育科研评奖活动,及时推广教师教科研成果,组织教师积极撰写教科研论文,并汇集成册,总结推广。

6.根据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要求,认真抓好学校集体或个人承担的各级各类立项课题的管理,确保按期完成,出好成果。

7.加强学校教育科研档案管理,认真做好教育科研资料的收集、鉴定、整理、保管等工作。充分开发学校教育科研资料资源,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科研效益服务,并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宣传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信息,引导教师吸收和借鉴校内外先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

名:

5.科研工作者如何创新 篇五

重研院[2012] 24号

关于开展201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专项“研究生科

技创新基金”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引导在校研究生更多地参与科研学术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根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以及《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专项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设立“重庆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为我校研究生的科研学术活动提供经费支持。

重庆大学201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专项“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以下简称“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的申报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现将有关实施办法发至各学院,望各学院认真组织并积极动员研究生进行项目申报。

一、项目概况

本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类型分为访学研究项目、自主研究项目和优秀新生科研培育项目三类。其中:访学研究项目主要用于资助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自主研究项目主要用于资助研究生开展自主选题的学术研究活动;优秀新生科研培育项目主要用于优秀研究生新生科研能力培育。

我校在读研究生均可申请重庆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同等条件下重点 支持推免硕士生、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及提前攻博生。

二、项目申报流程与经费使用

1、访学研究项目的申报与经费使用

申报人填写《“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访学研究项目申报书》,经学院审核并签署推荐意见后,将申报书及相关附件材料提交至研究生院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创新中心(研究生院506室)。研究生院组织专家组评审立项后,集中办理经费到立项项目负责人导师专项账号,由项目负责人导师监督其按《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专项“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实施细则》(见附件一,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和《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见附件七,以下简称《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经费使用。

原则上,访学研究项目的境内国际会议资助金额不超过0.3万元,港澳台及亚洲其他地区国际会议资助金额不超过0.5万元,欧美澳及其他地区国际会议资助金额不超过2万元。

2012年访学研究项目申报分两个批次进行,其中上半年申报截止日期为6月25日,下半年申报截止日期为10月31日。逾期未能完成申报流程者,不能参加评审。

2、自主研究项目的申报与经费使用

申报人填写《“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自主研究项目申报书》报学院评审;学院依据《实施细则》及学部其他相关要求进行评审,对评审通过的项目填报《2012年“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自主研究项目评审汇总表》(见附件二),于2012年6月25日前报研究生院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创新中心(研究生院506室)备案。

研究生院根据学院评审意见,集中办理经费到学院研究生教育主管院长专项账号,由主管院长按《实施细则》和《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管理各项目负责人的经费使用。

各学院不能超过本学院经费分配额度审批(见附件二,学院经费分配额度)。原则上,自主研究单项资助金额不超过0.5万元,6月25日前未完成的额度计划,视为自动放弃。

3、优秀新生科研培育项目的申报与经费使用 申报人填写《“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优秀新生科研培育项目申报书》报学院评审;学院依据《实施细则》及学部其他相关要求进行评审,对评审通过的项目填报《2012年“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优秀新生科研培育项目评审汇总表》(见附件三),于2012年10月31日前报研究生院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创新中心(研究生院506室)备案。

研究生院根据学院评审意见,集中办理经费到学院研究生教育主管院长专项账号,由主管院长按《实施细则》和《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管理各项目负责人的经费使用。

各学院不能超过本学院经费分配额度审批(见附件三,学院经费分配额度)。原则上,优秀新生科研培育项目单项资助金额不超过0.3万元,10月31日前未完成的额度计划,视为自动放弃。

三、项目结题

项目形成的论文及专著等成果须标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编号:CDJXS12 XX XX XX”字样(英文:Project No.CDJXS12 XX XX XX 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根据立项要求完成结题(项目编号规则详见附件六)。

1、访学研究项目的结题

向研究生院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创新中心(研究生院506室)提交《“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访学研究项目结题报告》,经研究生院审核通过后,完成结题。

2、自主研究项目的结题

学院组织自主研究项目的结题验收后,填报《2012年“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自主研究项目结题汇总统计表》(见附件四),于2012年12月31日前报研究生院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创新中心(研究生院506室)备案,完成结题。

3、优秀新生科研培育项目的结题

学院组织优秀新生科研培育项目的结题验收后,填报《2012年“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优秀新生科研培育项目结题汇总统计表》(见附件五),于2012年12月31日前报研究生院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创新中心(研究生院506室)备案,完成结题。请在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网站(http://innobase.cqu.edu.cn/)下载中心栏目下载:《“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访学研究项目申报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自主研究项目申报书》(参考模板)、《“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优秀新生科研培育项目申报书》(参考模板)、《“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访学研究项目结题报告》。

咨询地点: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创新中心(研院506)咨询电话:65112440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

二〇一二年六月四日

附件目录:

6.浅谈如何创新工作方法 篇六

摘要:教学校长如何创新工作方法:领域创新——抓好教学工作,方法创新——创新教学管理的主要措施,务实、创新工作,合作、共赢,求真务实、恪尽职守,要有容人气度,摆正心态、严于律己、当好表率。

教学校长要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方法的探索和研究;通过开展发展性评价的实验和探索,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继续搞好实验研究,落实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学习方式,继续探索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全员探索课堂教和学的“行为结构”,探索学科教学质量检测评价体系,通过专家培训、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专题研讨,以及开展师徒结对等同伴互助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效。

一、领域创新——创新性地抓好如下教学工作:

1、认真探索学科课堂教学的高效模式,探索发展性性评价与质量监控措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效;

2、按照区读书活动安排,设计书香校园建设计划,继续通过开展“读书报告会”的评选活动,推动快乐阅读活动;

3、探索教师教学考核的评价机制,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4、抓好教学质量检测工作,创新评价数据分析研究,解决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5、筹备撰写教育教学科研创新文集参与科研创新奖评选;

6、创新性地抓好教师培训,通过开展师徒结对、能者为师等同伴互助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方法创新——创新教学管理的主要措施是:

(一)、抓教学,创新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效。

1、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每位教师应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实抓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差生辅导、学业评价等教学环节,特别是备课,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首要环节,要注重备课的有效性,做到“五精心”即:精心备教材、精心备学生、精心备教法、精心备学法、精心做课件,各门学科都要求备课,并对不同教龄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备课要求,探索学案设计的新路,让先学后教思想走向实践。其次是教学反思,每位教师教后,要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利于今后的有效教学。作业应精心设计和布置,并认真批改。学校将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质量和作业批改情况。

2、加强教学质量检测。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学校提升内涵的关键所在,家长、社会都在关注,因此,各教师应牢牢把握好这个根“弦”,要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每位教师都应朝着“轻负担、高质量”这个方向努力,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从学期一开始,就脚踏实地抓好教学的每个环节,认真上好各门学科。

(二)、抓培训,促进内涵发展,关注教师专业发展。

1、创新校本教研这篇文章。校本教研是当前乃至今后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是丰富学校内涵的重要环节。学校领导将继续深入各学科组,与教师们一道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各学科组,要立足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使校本教研真正回归教师、回归课堂,真正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同时要起好示范好辐射作用。争取组织部分教师赴外地取经。

2、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管理。骨干教师是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引领作用。提倡骨干教师做到“六个一”:读一本教育专著,作一次教学报告,写一篇教学论文(案例),带一名新教师,搞一个课题研究,上一堂示范课,以此来带动全体教师共同发展。

(三)、抓科研,创新评价研究,大力促进教学创新。

1、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按照学校课题立项,立足于过程管理,扎扎实实开展实践与研究。

2、积极开展发展性评价研究。如何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好坏?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业优劣?如何看待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问题要开展深入研究,建立比较完善的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业评价机制。

3、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提升,重点强化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

三、务实、创新工作

务实是任何工作中都需要的工作作风,但是作为副校长尤其需要。校长可以站在学校长远发展的高度思考学校的各项工作,副校长则既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眼光和视角,更需要务实勤奋的真抓实干。所谓务实,在我理解,就是副校长的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说”上,而应突出在“干”上,在理解校长以及班子形成的管理决策认真落实,不仅体现在“干”上,更要干好。与校长相比,副校长身处一线,与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的接触比较多,也更着眼于解决具体问题。扎根一线,扎根群众,倾听师生的心声,并及时将有效信息传递给校长,商量处理问题的对策,商讨改进工作的策略。所谓务实,就是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就是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好,做到底。副校长虽然要做到上传下达,但是不能只做传声筒,只做文件的传递者,需要想好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周密安排具体的事务,需要指导做好具体工作,还需要检查督促工作的落实情况。副校长并不意味着什么事情都要校长布置交代,还应该有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为校长即使能力再强,也不可能把学校所有工作都安排好,都考虑到。副校长就要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管理有办法,有主见,本期推行的每天分组“推门听课”和全体重点听课制度。即使自己不能决定的事情也要拿出自己的主见和建议,便于校长以及班子成员参考。

四、掌握相促、督促校长工作

做校长的五个“凡事”,即凡事有法可依,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副校长要善于用自己的特长,弥补校长不足.配合校长把工作做好,一是对学校管理要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副校长不能只管自己分管的事,也要对学校整体工作给予关注。要全面考虑学校管理中的有关问题,给校长出主意,提建议,帮助处理涉及全局的大事。对自己的建议,如果校长采纳,不要自以为是,洋洋得意;不采纳,也不要灰心丧气,更不要耿耿于怀,对校长产生成见。二是对校长的不足要善意地提出批评。对校长的缺点错误,要敢于坚持原则,提出批评意见。但批评一定要讲究方式,注意分寸。尽量做到“忠言、顺耳、良药”可口,使校长能够接受,切忌说过头话,做过头事。还要坚持有限忍耐与合理斗争相结合。有限忍耐,是指副职从维护良好的工作关系和大局的愿望出发,在一定限度内,对正职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所做的必要忍让,对自己的利益、欲望、情感所做的自我约束。合理斗争,是指副职从维护组织原则、正常的工作关系和个人合法权益出发,对正职的某些错误领导行为和做法进行的必要抵制和斗争。当然,斗争一定要合理,不能进行不合理的斗争。斗争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常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

五、合作、共赢

强调合作,但不能弱化校长的主角地位。副校长要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适时主动地去请示和汇报,特别是涉及到影响全校工作的,更不能自作聪明,自作主张。管理过程中的信息要及时反馈给校长,便于校长对全校管理工作做出新的判断和调整。这样,让校长在学校管理、指挥、决策中的核心地位得以凸现。副校长要领是自觉维护和强化领导集体的权威。副职在工作中无论分管哪方面的工作,都应以领导集体中的一员的面目出现,代表集体说话。凡是重要的工作,涉及到群众利益的敏感问题,都应该是领导集体研究的结果,不能说成是个人的决定,更不能把领导班子决策的内情泄露出去,否则,会起到涣散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的作用。副职要有这样的认识:拆领导班子的台就是拆自己的台,给正职抹黑就是给自己抹黑。除了维护,还要强化领导班子的权威,特别是正职的权威。以正职为核心形成一个团结的集体。领导集体中的第一副职,尤其负有这方面的责任。在日常的工作中,在群众场合,副职要维护正职的权威,树立正职的威信,很多副职在这方面都是做得很成功的。副校长同校长通力协作,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模范执行学校的决策,凡经集体研究讨论后由校长集中大家意见“拍板”决定的事情,无论自己是否理解和赞同,都必须模范执行,如果校长的意见与自己不一致时要采取适当的方式,选择适当的时间、场合直言阐明,如果属于重大的原则问题,就应本着求同存异的思想,积极支持并履行由校长代表集体做出的决定,而不应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放。第二,要善于发现、弥补校长工作中的不足。“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校长的工作千头万绪,工作中难免有疏漏,如果发现校长工作中的疏漏,副校长绝不能站在局外,袖手旁观,抱着好坏与我无关思想,更不能等看笑话,而要主动去弥补。第三,要尊重校长,维护校长的威信。团结的领导班子本身就是一种管理资源,就是一种管理力量。

六、求真务实、恪尽职守

副校长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对上按照上级和校长意图,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对下带领分管教职工把本职工作搞好。因此,副校长要独当一面,实实在在地干事。要做到这一点,一要认真学习,提高素质。要注意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在政治上合格,特别要注意学习中学管理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二要统筹全局,当好领导。作为分管校长,必须带好自己的部下,要有基本的工作思路,使分管工作条理分明,干起来有章可循。三要亲自干。许多事情需要自己直接去办理。在办理过程中,要积极、细致、扎实,把事情办得干净利落,让领导满意,下属佩服。四要关心同志,体谅难处。要体谅同志们的具体困难,在他们有失误或偏差时,要设身处地为教职工着想,能自己承担的责任,一定要自己承担起来,不要动辄发火,更不要轻易责怪下属,这样同志们才愿意在你的领导下工作。

七、要有容人气度

副校长在工作中被上下误解的事总是很多,这就要求副校长豁达大度,坚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原则。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检查自己对工作是否尽职尽责,工作方法是否有问题,工作中有没有疏漏或过失,如果确被误解,也要三思而后行。而当校长在未弄清事实真相前一时错怪了自己,甚至对自己产生怀疑时,绝不能因一时的委屈而不配合校长开展工作。应心地坦诚地同校长交谈思想,交流感情,以免产生思想隔阂,形成感情屏障。对重大的是非问题,要坚持原则,亮出观点,摆出事实,讲清道理,以理服人,消除误解。当自己遇有这样那样的反对意见,甚至遭到非议时,作为副校长更不应考虑一己之利,以“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领导者身份去压制对方,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服从自己的意志,而要像尊重校长那样尊重下属,从维护团结的良好的愿望出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良好的角色形象赢得大家的支持与帮助。这样就能做一个称职的副校长。

八、摆正心态、严于律己、当好表率

管好别人,首先要管好自己,作为副校长,一要严于律己,模范带头。要遵守国家法纪,不以权谋私,不搞阴谋,甘当配角。二要维护形象,树立威信。自觉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不争功,不诿过。三要一视同仁,团结同志。对上对下一个样,不说三道四,不传播小道消息,不拉帮结派。四要清正廉洁,不多吃多占,为官一任,两袖清风,用自己的模范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副校长,不越权。

以上是我目前的一些浮浅认识、思考和设想,还有些深刻的理论和方法更需我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用心去体会,用行动与实践,在实践中慢慢地探索,反思提高自我。

7.高职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的对策思考 篇七

一、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职科研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相对滞后,限制和阻碍了高职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因此认识和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目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科研基础薄弱,管理意识滞后

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中专、成人高校、职工大学升格或合并而来,一方面,缺乏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科研意识淡薄,意识不到科研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多数仍停滞在以前的习惯做法,致使科研与教学相脱节,管理人员在这一关没有把握好。换句话说,就是科研管理人员的思维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造成科研在某些方面与教学脱节,滞后于时代潮流。另一方面,由于教学任务重,对于适合高职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联系密切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对科研有心无力,缺乏主动性和广泛参与性。

(二)管理体制僵化,经费投入不足

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程序混乱,管理人才素质不高,归根结底在于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体制僵化,长期以来,只注重做表面工作,没能从根本上进行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致使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鱼龙混杂,没有能够深入挖掘一些年轻的更有潜力的高素质科研人才,这也是由于科研管理体制不够灵活造成的。另外,高职院校的科研经费投入有限,经费主要来源于本校拨款。由于连年扩招,学校用于科研工作的人力、财力、物力不可能有较多的增加。虽然有些高职院校已在教师工作量的考核中,科研课题也列入了考核的内容,但因缺乏良好的科研激励机制,教师进行科研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搞好科研对发展高职院校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三)优势专业较少,科研队伍薄弱

总体来说,高职院校在各专业、各研究方向的研究力量上单薄且分散,一个专业、一个系的科研项目往往只包括了该专业的研究方向,集约化程度较低,缺少交叉优势和新的学科生长点,难以形成有竞争力、有特色的专业群;科研队伍缺乏足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科研工作缺乏深度的积累和纵深发展;科研范围窄小,科研成果形式单一,大都是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的教材,而真正具有高职教育特色、面向生产实际、为区域经济服务的科研项目较少,而能转让,被采用的技术成果就更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科研管理人员的梯队有待进一步的优化配置。

(四)科研重视不够,管理手段错位

在当前高职院校招生竞争激烈、办学条件须达标的压力下,摆在学校领导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应付日常教学。因此,作为衡量办学水平重要指标和提高教学质量基础的科研工作自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相当部分教师也认为,高职院校层次低,在科研方面搞不出什么名堂,只是做课题、评奖、应付职称而已。这样,学校的教学工作逐步形成了课堂教学是硬任务,科研是软指标的现象。当前,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对于科研管理的手段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轻视了科研在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所处的位置,不能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既轻捷又高效地开展科研管理工作,不能降低科研管理的繁琐程序。

二、高职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的路径选择

诚然,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发掘这些特点是做好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关键,也是一个学校科研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笔者认为,当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主要有如下对策。

(一)创新观念的确立是高职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的前提

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创新,观念的创新是前提。要从传统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中解放出来,把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探索因材施教、张扬个性的规律性,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核心和目标,把学校的一切工作统一到为教育创新、科技创新服务上来。

1.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的根本任务是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研究人员能够释放出更大的潜能,能够更好地进行科研活动,实现科研目标,创造条件,提供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科研管理工作要尽可能地为科研活动提供便利和保证。

2. 确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的根本目标,是出精品力作,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科研管理工作要从制订规划、组织管理、基金资助、评价标准、激励机制等方面,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促进更多的精品力作问世。

3. 确立协同攻关的观念。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将个体的、分散的科研力量集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有组织的科研,加强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研究。要高度重视数据采集、实证调查、跟踪研究,注重基础性建设。科学工作者需长期集体攻关、协同作战,少数个体是无法完成的。

4. 确立打造科研特色的观念。

打造科研的特色是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提高科研竞争力的重要方式,科研管理部门必须牢固树立特色意识,从自身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条件,结合地理区位的特点,遵循科技发展规律,有意识有侧重地进行优势力量的整合,打造本校的科研特色,形成品牌。

(二)建立健全开放的管理机制是高职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的重中之重

高职院校只有创新科研管理机制,科研管理工作才能够创新。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必须打破旧的管理模式,不能照搬本科院校的管理模式,向多样化的管理机制转变,建立新型的、适合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创新机制,从宏观上对学校科研活动进行调控,增加协调,强化服务,使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充满活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1. 竞争机制创新。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中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队伍整合难、资源共享难,科研竞争大多体现在个体之间,导致课题小型化、单干的倾向,个体之间彼此封锁信息,难以开展联合攻关,难以形成创新群体。为此,提倡群体竞争、团队竞争,建立以合作为基础的新型竞争机制,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倡导竞争的同时强调合作,保证科研人员能加强联系与合作,促进其在相互联系的动态过程中形成合力。

2. 激励机制创新。

高职院校的激励方式主要有目标激励、政策激励、经济激励、机制激励、情感激励等。高职院校在参考这些激励方式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本校发展的激励机制的整体规划,使激励成为促进其科研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依托,并在整体规划的指导下,兼顾不同群体或个体的差异来进行激励。同时,对科研人员实施激励机制时,还应根据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较弱的事实,合理设置激励的“度”。

3. 约束机制创新。

约束机制的作用主要在于对科研行为的规范,无论是纵向课题、横向课题,还是对论文质量衡量上都必须进行约束,否则将给科研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给学校带来很大的损失。如有些学校的管理文件中规定实行科研项目中期汇报制度,然后由科研处汇总向学院领导汇报,纵向课题还要向上级有关机构汇报。还有的学校规定项目到期如尚未完成研究任务或不符合结题条件的,应及时提交申请延期的书面报告,科研处签署意见后,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且项目延长期不得超过一年。

4. 评价机制创新。

评价机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其对科研工作实际意义和效果的评价。这一机制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公平、客观和准确的科研业绩评价体系,必须把科研成果的质与量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应将定量管理与定性管理相结合,既鼓励科研人员多出成果,更鼓励科研人员多出高质量的成果,使科研人员在数量中求质量,在质量中显数量,促进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在质与量上达到统一。

(三)高素质管理队伍的建立是高职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的保证

目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队伍,与长期形成的教学管理队伍、后勤管理队伍相比,尚未形成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因此,培养一批有才干的科研管理人员和建立相对稳定的科研管理队伍已迫在眉睫,应尽快使科研管理队伍知识化、专职化、高效化。

1. 科研管理工作者的自身观念要更新。

科研管理人员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服务形式应表现为两个“强”:服务意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效益观念强;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服务能力和公关能力强。避免常规的思维套路,摒弃陈旧落后的管理思想,树立创新意识。既了解本校科研工作的目标与现状,又了解全国乃至世界科技发展的形势及国家的科技方针与政策,在管理工作中具备全局性和前瞻性的思想和观念。

2. 科研管理工作者的服务意识要到位。

科研管理者要彻底改变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科研管理,向以“协调、服务”为中心的工作模式转变,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观念,“内强管理、外树形象”,坚持面向院系、面向基层、面向教学科研第一线,提高服务水平、服务效率,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在工作中应有服务创新意识,主动适应科技市场,为科研人员提供各类科技信息、技术转化途径等方面的服务。

3. 科研管理工作者的求新意识要超前。

科研管理人员需从广阔的外界环境中吸取一切有用的先进经验,改变仅凭直觉经验和感情因素支配的狭隘的、单一的思维方式,多角度、全方位、辩证地思考问题,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引导科技人才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领域取得突破。科研管理创新意味着必须创造前人未曾创造过的管理成果,要敢于批判、善于质疑、正确对待权威。

4. 科研管理工作者的竞争意识要强烈。

竞争意识既是忧患意识又是进取意识,在科研活动逐步面向市场的过程中,科研管理人员要有紧迫感,把握住市场、企业需求的脉搏,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全力以赴地投身于工作当中,保持旺盛的创新精神,发挥在一般状况下难以发挥的管理潜能,提供高质量的全程服务,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四)良好科研管理平台的构建是高职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的关键

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创新,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以本校的发展实际为依托,以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为指引,清除科研管理过程中的政策盲点,为广大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决策咨询研究条件,改革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科研服务体系,创新科研管理服务平台。

1. 领导高度重视是前提。

高职院校各级领导要躬身下去,走到前面,为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理清思路、创建体系、构建机制。学校领导既要搭台,又要唱戏;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只有领导重视科研,带头科研,营造重视科研、尊重科研人员的良好氛围,加强对科研先进人物的宣传,强化精神激励,提高科研人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才能调动广大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才能把科研上的“单兵”、“散兵”作战组织起来变为“兵团”大战,才能促进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

2. 增加经费投入是保证。

对科研工作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必要投入,是科研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保证。高职院校重视科研工作的一项指标就是经费的投入,同时鼓励科研人员积极争取国家及其他有关部门的科研课题的立项,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同时保证配套经费足额到位,专项使用。科研经费有了保证,不但可以购买供科研用的设备、资料,确保科研信息的获取,为科研创造有利条件,而且还可实施有效的奖励措施,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为学校的教学与发展贡献力量。

3. 人性化管理是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尊重人、关心人和信任人为管理的出发点,以造就人、成全人和发展人为落脚点。通过不断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以“用好现有人才,稳住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凝聚社会各界人才”为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科研发展规划,引导全体教职员工关注社会需求和教学改革的需要,为教师提升科研素质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科研主管部门还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有利于教师成才的目标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热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

4. 管理方法创新是保障。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反映了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相关部门应集中力量开发一批水平高、适应性强的公共管理软件,并进行示范和推广应用,减少低水平、难交互的管理软件的使用,使各类数据资源、信息资源更好地运用于日常工作、项目监控、评估和科学决策中。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也应以资源共享、服务共享和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思路来考虑和安排,积极采用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实现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高职院校由于自身条件所限,其科研管理工作的创新过程必定是比较漫长和曲折的。作为高职院校的领导要用长远的眼光、战略的思考对待科研工作,从学校未来的发展看待科研工作,要克服短视行为,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真正把科研工作重视起来。科研管理人员要大胆突破以往旧的束缚,思想上要超前,行动上要快捷,走出校门,走向市场,贴近社会需要,尤其是专业对口企业的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并融科研于教学、招生、就业、学生管理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尽快让科研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明瑜.科研管理工作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358-359.

[2]林萍.高校科研管理创新:问题与建议[J].怀化学院学报,2007,(2).

[3]田锋社.高职学院科研管理模式的探讨[J].科研管理,2004,(5).

[4]何添锦.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途径探析[J].商业时代,2008,(1).

[5]汪云.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

8.科研工作者如何创新 篇八

摘要:军事院校是军事科研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军事科研的主体,随着我军现代化、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军事院校应以科技强军思想为指导,通过构建完善科研管理体系,做好科研管理服务工作,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推进军校科研创新工作全面发展。

关键字:科研创新、科研管理、人才建设、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E251

习主席在视察国防科技大学时指出,“要牢牢扭住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这个战略基点,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持续发展增强后劲。要紧贴实战、服务部队,使科技创新同部队建设发展接好轨、对好焦。”这为军事院校科研创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军事院校必须以强军兴国为己任,推进军事科学技术创新。

一、坚持强军目标,以科技强军的思想统领院校科研创新工作

思想是创新的先导,推进院校科研创新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技强军为发展理念,保证军事科研创新的正确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服务目标,打牢加快推进军事院校科研创新的思想根基。面对世界新军事革命的严峻挑战和难得机遇,军事科研创新要紧紧聚焦部队的战斗力标准,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现代战争特点规律,切实推进军事院校科研创新工作的全面发展,推动我军现代化、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

二、以战斗力标准为牵引,构建完善科研管理体系

(一)认真履行职责,强化院校科研管理责任主体地位。

管理是科学,也是生产力。院校是科研创新管理的责任主体,院校科研创新工作能否快速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只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新军事变革条件下的院校科研管理工作,要以推进科研创新工作顺利开展作为科研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强化院校科研管理机关的主体地位,健全完善的科研创新管理体系,通过完善的过程监管,做好部队院校的科研创新管理工作。

(二)健全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确保科研创新工作规范开展。

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项目,建立健全、完备的科研管理制度是保证院校科研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正规化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对科研项目的课题申请、项目论证、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结题验收、成果申报、档案管理等全过程进行制度化管理,才能使各项科研工作科学规范的按章执行。

三、提高科研创新管理服务水平,确保科研创新工作顺利实施

(一)做好课题论证和项目申报的组织指导工作

项目申报是科研工作的起点,部队的实战需求是科研项目立项的根本,不能准确的把握部队真正作战需求,就不能保证院校科研立项的正确方向,军事院校的科研项目申报工作应面向部队实战需求和未来战争需要,确定科研项目的主攻方向,同时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形成团队优势,遴选、推荐选题方向准确、项目论证充分且符合部队实战化需求的科研项目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计划项目,提高申报的成功率。

(二)落实科研管理制度,加强科研项目的过程监管和服务

科研项目获准立项后,科研管理机关要做好项目启动各项安排准备工作,重点是抓好科研团队组成人员、研究计划、预算经费的组织落实工作,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开端。在科研项目实施阶段,院校要依据科研课题的研究周期和进度要求,做好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应深入科研工作的第一线,了解项目的执行进度和进展情况,了解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要善于发现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问题的协调解决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强化项目评审,做好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工作

科研成果是广大科研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衡量科研任务完成与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因此科研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认真执行项目结题验收程序,及时督促科研团队负责人做好项目结题验收准备工作,组织和指导科研团队围绕项目的研究内容及考核指标编写科研结题报告,认真审核结题材料,组织好项目结题验收会议,保障科研项目按期完成结题验收工作。

四、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更好的为教学和部队服务

科研成果不是科研创新的终点,院校科研创新成果不能只满足于论文、著作和评奖,更要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

(一)用科研成果充实教学,促进教学创新发展

没有科研,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教学与科研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各院校应支持和鼓励教员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加速教研融合,不断的为教学提供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让最新的科研成果走进课堂授课,进入教材编写,丰富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为院校培养高素质实战化军事人才提供保证。

(二)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提高部队战斗力

9.如何创新社保档案管理工作 篇九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人数越来越多,由于参保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这也增加了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在社保档案管理工作量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如何有效的规范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努力提高社保档案管理水平已成为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文中从社保档案的内容和特点入手,分析了社保档案管理的现状,并进一步对创新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社保档案;管理;内容;现状;措施

一、社保档案的内容及特点

(一)社保档案的内涵。社保档案主要以文书、文件、会计凭证、音像及实物等为主,是对参保人基本资料的原始,能够有效的反映参保人履行缴费义务及享受社保待遇的真实情况。可以说社保档案是做好社保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参保人员可以通过社保档案来有效的维护合法权益,同时社保部门也需要依赖于社保档案来努力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当前社保部门管理的社保档案大致可分为六类,即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业务档案、基建设备档案和实物档案。由于档案门类不同,因此在档案材料整理归档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遵循安全保管和方便利用的原则,依照国家相关的档案管理规范要求来对社保档案进行整理和管理。

(二)社保档案的特点。(1)数量庞大。近年来,我国社保制度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参保人员已开始向农村拓展,实现全民参保的步伐不断加快,这也使社保档案数量呈现出迅猛增加的特点,社保档案数量越来越庞大。(2)动态变化。参保人员的社保档案,在其工作发生变化时,会随着工作关系发生转移,同时个人工资发生增减变化时,各项社保缴费情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社保档案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3)以人为本。社保档案作为个人参与社保的重要原始凭证,个个是其最基础的形成单位,因此社保档案也是维护个人利益的重要凭证。(4)规范性强。社保档案具有统一的办理程序和缴付费标准,利用规范的记录卡、登记清册及报表,所形成的材料与所属哪个单位无关,具有一致性和规范性。

二、社保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对社会保险档案重视不够。社保档案不仅数量十分庞大,而且工作环节繁琐,一旦对其重视度不够,那么在软硬件及人员配置方面会存在不到位的情况,相关信息管理也会出现混乱现象,存在较强的随意的性,从而对社保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带来较大的影响。

(二)社会保险档案多头管理。由于社保档案涉及面较广,不同类别的社保档案其管理部门也不同,这也导致多头管理问题存在,不同档案分属于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配合,部分社保经办机构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将各类档案分开在不同科室进行管理,不遵循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而且管理方法各异,这为个人查询和利用档案带来了许多不便。

(三)缺乏专业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标准和规范。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缺乏国家标准,造成社会保险档案的各地管理办法不统一。在社会保障档案的不一样专业类别中,管理的规范和水平也不一致。哪些资料需要整理归档,如何进行整理归档;哪些资料不需要归档,如何销毁;哪些资料需要分类、分级管理;哪些资料需要集中统一管理,如何管理;客观上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工作秩序。主观上也需要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

三、创新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社保档案工作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宣传渠道,广泛宣传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每一位公民的社会保障意识,加大对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对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加大资金及人力投入,切实解决社会保险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人员匮乏、资金短缺、库房紧张等现实问题,为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险档案工作创造良好氛围和有利条件。

(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程序,理顺社保档案工作管理机制。对每一类档案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构建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依法建档。对各门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存档等要有一个明确的程序,做到既符合工作进程,又符合档案管理要求。平时工作中形成的文书材料、业务报表、台帐、图表、会计帐簿等,要及时立卷归档,遵循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避免社会各保障职能部门间交叉重复而造成的浪费,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的集中管理。

(三)加大经济投入,使管理更加规范化。应尽快制定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办法,将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管理办法应就社会保险档案存储的内容及范围、档案室的配套设备、档案室的管理、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等作出较为详实的规定,以彻底改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上的无序状态,逐步形成上下管理一致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体系。

(四)大胆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各级社会保险部门应克服资金紧张的困难,购置先进的微机设备装备档案室。在机型上在一个省内要尽力做到统一,以便为下一步计算机联网及共享社会保险档案数据奠定基础。同时应着力进行档案管理的软件开发工作,实现档案的自动快速编目及档案信息的自动检索;可以实现对档案资料的快速统计,实现系统的网上互联。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不断完善,社保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加快观念的更新,大量创新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社保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提升,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加快对社保档案管理新模式和新途径的探索工作,加快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0.如何创新企业工会宣传工作 篇十

加强煤矿企业工会宣传工作,是发挥宣传舆论作用,把工会开展的各项活动、工作宣传出去,把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涌现出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宣传出去,营造学劳模、赶劳模的良好学习氛围,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煤矿企业工会宣传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支撑。

一、实事求是,注重创新

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创新工会宣传工作的立足点。做好工会宣传工作,要努力掌握职工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虑,把职工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职工的呼声作为“第一选择”,把职工的要求作为“第一考虑”。要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善于引导职工群众在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实践中丰富精神世界,提高自身素质;要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注重把握职工需求特点,多用事实说话,多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面向职工群众的理论宣传、道德培育,寓于职工欢迎的信息服务、文化服务和社会服务之中;要把解决职工思想问题和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努力在服务职工、关爱职工中动员职工、引导职工,增强工会宣传工作的感召力、凝聚力。

二、抓建设,重载体

把重在建设作为创新工会宣传工作的根本途径。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着眼长远,紧抓发展第一要务,以创新为动力,加强工会宣传工作的内容建设、载体建设和机制建设,使工会宣传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要按照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发扬民主、凝聚力量的要求,积极拓展工会宣传工作的内容、对象和渠道,使之延伸至企业的各个层面,渗透于企业建设的各个领域,贯穿于建设安全稳定和谐企业的各个方面。

把讲求科学作为创新工会宣传工作的基本准则。宣传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其创新发展离不开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规律的深刻把握。推动工会宣传工作创新发展,要树立科学态度,注重从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和新实践、新经验的总结中认识和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把企业工会宣传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创新工会宣传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做好工会宣传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要努力掌握职工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虑,把职工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职工的呼声作为“第一选择”,把职工的要求作为“第一考虑”。要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善于引导职工群众在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实践中丰富精神世界,提高自身素质;要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注重把握职工需求特点,多用事实说话,多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面向群众的理论宣传、道德培育,寓于职工欢迎的信息服务、文化服务和社会服务之中;要把解决职工思想问题和

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努力在服务职工、关爱职工中动员职工、引导职工,增强工会宣传工作的感召力。

三、讲求科学,重在调研

要把讲求科学作为创新工会宣传工作的基本准则。宣传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其创新发展离不开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规律的深刻把握。推动工会宣传工作创新发展,要树立科学态度,注重从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和新实践、新经验的总结中认识和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宣传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善于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和主导多样化的社会思想文化,以多形式、多层次文化服务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要掌握科学方法,注意策略技巧,创新方法手段,坚持因势利导,进一步唱响主旋律,增强凝聚力。

四、求真务实,讲求实效

把求真务实作为创新工会宣传工作的基本方针。求真务实,是宣传工作坚持“三贴近”原则的关键所在,是宣传工作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就要坚持重实际、知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区队车间,努力做到工作重心到基层,深入群众,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的方法,把工会宣传工作做深、做细、做活、做实,做到职工群众的心坎上。总之,要以求真务实精神思考企业工会宣传工作,以求真务实的要求部署企业工会宣传工作,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动企业工会宣传工作,以求真务实的标准检验企业工会宣传工作,努力把企业工会宣传工作

11.浅析科研部门如何做好保密工作 篇十一

【关键词】科研部门;保密教育;保密管理;保密措施

一、保密工作的作用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保密工作难度加大,遭遇的挑战更多。重视保密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利益,还关系到员工个人的利益。参与市场竞争是企业步入市场经济大势所趋,只有把保密工作纳人企业管理轨道,实行全方位管理,才能对其产生的秘密予以保守,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稳定程度和安全程度,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保密工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保障作用。没有这种保障,有效益不一定能实现,而保密工作是其中之一。依法按章办事,不发生泄密,客观上即保障了效益的实现。这种保障作用一般不为人们所认识,只有发生泄密造成损失时才能看得到这种作用具有普遍性。二是赢得作用。这种作用是随着预定的任务完成而表现出来的。在商务谈判的环节中,由于保持适度,放得适时,不但经济贸易成交、合作成约,而且还为企业节约资金。这种赢得作用给人直观印象,量的表现明显,但不具有普遍性。

二、如何加强信息保密工作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泄露就成了当前网络自动化办公的主要保密隐患之一。所谓信息泄露,就是被故意或偶然地侦收、截获、窃取、分析、收集到系统中的信息,特别是秘密信息和敏感信息,从而造成一个企业的泄密事件。众所周知,网络在保密防护方面有其三点脆弱性:1、是数据的可访问性。数据信息可以很容易被终端用户拷贝下来而不留任何痕迹。2、是信息的聚生性。当信息以零散形式存在时,其价值往往不是很大,一旦网络将大量关联信息聚集在一起时,其价值就相当可观了。3、是设防的困难性。目前网络在建设阶段的软件和硬件产品,不管是进口产品还是国内产品,由于商业利益,在制造时往往给网络信息用户留下了更为严重的隐患,也无疑给网络信息用户攻击打开了方便之门,给保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对加强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的保密防范工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物理隔离。根据我国有关保密要求,办公自动化网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与社会公众信息网络实行物理隔离。即企业管理机关内部计算机网络必须经上级保密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运行。不得与社会公众信息网计算机相连、存储、处理和传递企业、机关内部信息,建立健全上网信息保密审批领导责任制。提供信息的单位应当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健全信息保密制度。

(二)数据加密和数据签名技术。信息的保密是为了防止对手破译信息系统中的机密信息。数据加密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窃取、侦听或破坏所采用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办公自动化网络进行数据加密,是通过网络中的加密机构,把各种原始的数据信息,按照某种特定的加密算法变换成与明文完全不同的数据信息,即密文的过程。

(三)充分利用系统自身提供的保密措施。由于工作习惯,用户对网络的认识不足,基本不用或很少使用网络操作系统提供的保密措施,从而留下隐患。其实,一般的网络操作系统及应用系统,自身都带有很好的保密措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好好把握。

三、怎样加强保密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做好经常性、群众性的保密宣传教育。保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礎工作,只有不断的宣传教育,才能不断加强工作人员心中的保密意识。

(二)提高保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保密工作者是保密工作的具体操作者和执行者,因此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保密工作的好坏。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保密工作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这日趋变化的社会。

(三)取得领导对保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保密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有了领导的重视,保密工作才能更加顺利彻底的进行。

(四)规范各类保密制度。规范保密制度能极大的减少工作环节上出现的泄密漏洞,让保密工作不留死角。加强保密机构和队伍建设。只有保密队伍健全,保密工作才会顺利的进行。

(五)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随着办公自动化的不断推进,网络的安全性也就非常重要,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四、科研部门怎样做好保密工作

保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大事,保密责任重于泰山。保密职责是企业每位工作人员的重要责任,可以说保密工作人人都有份。如何做好科研部门的保密工作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抓。

(一)做好保密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要想做好保密工作,首先要让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该所通过张贴保密挂图、组织保密知识竞赛、签订保密承诺书、组织学习《保密法》等保密法律法规及党和国家关于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保密知识,让每位员工明确知道哪些是属保密范围,包括国家秘密及企业的经济利益、技术、管理等秘密。经常性地组织所内员工观看保密案例等,让全员知道保密的重要性以及泄密行为的危害,如何堵住泄密的渠道。

(二)加强保密工作的硬件设施建设。大力做好涉密计算机管理。一是做好涉密计算机的管理,做到涉密文件必须在涉密计算机上操作,非涉密人员不得操作涉密计算机;二是做好涉密计算机操作登记工作,凡是操作人员一律按照规定进行登记;三是做好可移动U盘的保密管理,实行专人管理,保密机构及部门不定期对涉密计算机和可移动U盘的使用及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考核。

(三)加强保密工作的软件建设。根据科研实际,及时做好保密制度的修订完善工作,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保密工作的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对保密工作进行自查,及时发现保密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隐患,及时进行整改,防患于未然。同时,做好员工上网登记,不定期对工作人员的上网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秘密文件、信息不从网上传出。

(四)加强保密措施的落实。严格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资料管理,严把资料对外借阅,建立资料借阅登记制度,严格履行借阅审批手续。坚持保密资料销毁审批程序,妥善销毁废弃资料,确保资料不流失、不泄密。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要求所有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进行加密设置,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保密工作是国家、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保密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利益或者企业的利益,泄密行为是一种犯罪行为。因此,要求工作人员要时刻加强保密意识,认真做好保密工作,牢记保密责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时期下的保密工作。

参考文献

[1]保密技术防范常识.国家保密局,2009

上一篇:职工休假申请书怎么写下一篇:工地管理的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