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学生评价标准

2024-07-27

美丽学生评价标准(14篇)

1.美丽学生评价标准 篇一

评价孩子应用发展的眼光,不应将过多的竞争引入学校。每个人都有特长,人不可能成为全才,家长老师不能用无法达到的目标要求孩子,要扬长避短,对孩子多鼓励。 对好学生的评价标准是:生理精神健康、人品优秀、有人格魅力、人气指数高,最后才是学习成绩。健康是一切的基础。

人一辈子可以不做学问,但走到哪里都要做人,所以我把人品放在第一位,非常遗憾的是,许多家长把做人当作教育中的软任务,老师放弃传道,只授业解惑,实际上,孩子养成慈爱、勤劳、诚实、坚韧不拔的性格,哪怕学习成绩不好,将来也会有充实幸福的人生。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如果老师和家长培养出一个人格健康的孩子,他的内心积极向上,不冷漠,不消极,遇到挫折和困难会苦中作乐,这就是好学生、好孩子。

人气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对身边人的贡献,一个学生,如果心中没有他人,没有朋友,成绩再突出、体育再好,也不是好学生,懂得关心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喜欢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对好学生的评价标准最后才是才能,学习成绩只是才能中的一部分。不要将更多的竞争引入学校,教育的本身就是快乐的。

2.美丽学生评价标准 篇二

一、把学生学习过程纳入学生评价的视野

《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这就是说, 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范围, 把学生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调查过程, 探究过程, 运用前提形成假设的过程, 合作交流的过程, 推理和计算的过程, 使用技术手段的过程等等都纳入评价的视野, 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把学生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凡是有价值的所作所为, 即使有些与预定目标不那么符合, 也要给予支持与肯定, 对学生的主体性给予足够的尊重.

在评价时不要过多的关注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 以及学生所设计作品的好坏, 而应该对学生的整个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与他人合作的过程进行评价.如, 在实习期间我上了“圆锥的体积”.在练习课上, 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一个圆锥形沙堆的底面积?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想尽量多的方法.结果出现这样几种方法: (1) 用一根竹竿和米尺来测量沙堆底面周长, 再计算出底面半径; (2) 直接量圆锥的底面半径, 就可求出它的底面积; (3) 可以称出这一堆沙的重量 (当时他们还没学过密度) .我对他们的想法都一一给予了肯定, 再总结出第一种方法最具可行性.这样做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为他们乐于探索, 再攀高峰注入了动力.

二、拓展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标准》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有相应的评价方式, 它所倡导的是主体多元性和形式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因此, 我们强调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去评价学生的不同方面, 甚至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去衡量我们每一个个体.但无论新的评价采取何种方式, 那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形式单一的排队型评价, 那种一张纸、一支笔、几遍题就要决定一个孩子命运的做法, 都将被有力的抑制.

1.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定量评价主要用于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检测时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的方式, 要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 但不能根据分数排名次.只要求教师做好分析试卷, 找出薄弱环节, 并认真讲评试卷, 为学生补上缺漏的知识.定性评价主要指对于一些可测度不明显的因素, 如:情感、态度等进行描述性的评价.定性描述可采用评语的形式, 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 获得了哪些进步, 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促进学生的发展.

2. 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相结合

笔试是传统的书面答卷形式.出试卷时应注重提高命题的质量, 试卷内容应体现综合学科的知识, 命题尽量接近生活实际, 设置一些开放性的, 学生喜欢的试题,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考查学生综合利用各种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口试主要是让学生口算、听算、根据条件编题、口述解题思路、讲解公式或法则的推导过程等.实际操作主要是让学生经过实物测量、画图、拼摆、教具的演示等方面的动手操作, 然后写一些活动小结或小论文来反映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例如:一所学校五年级数学考试的试题为:任选一条街道的某一段, 观察道路两侧还有多少树木尚未栽种?查阅资料, 算一算一棵10年树木一年大约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释放多少氧气?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你的看法和建议.口试笔试及实际操作相结合, 考查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把学生从课堂引向积极主动的参与, 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展示的平台.

3. 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在进行学生评价时, 不应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例如:在成长记录袋中, 每月最后设计一个“评价”栏, 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反思, 并定下下月的发展目标,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可用互动式的评价, 这样可以使学生全面的认识自己, 欣赏自己的每次进步, 也提供了纵向比较, 评价的平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充分调动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其潜能的发挥与创造能力的发展.

4. 随机评价与定时评价相结合

随机评价主要结合课堂教学进行, 评价的时间、对象、内容 (如:精彩的发言、难忘的讨论、独特的解法等) 不限, 教师应及时做好评价记录, 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定时评价可结合单元学习, 期中期未检测进行, 评价的对象应是全体学生, 评价的内容力求全面, 评价的结果力求客观.

三、评价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针对不同的学生, 评价的标准、内容、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应该因材施评.对于优秀的学生, 教师可以简单的一句“很好”“不错”予以肯定, 但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 则不妨多鼓励几句, 或全班掌声鼓励.

四、注重评价结果的激励作用

《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这就指明了,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 更应该注重其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因此在评价时我们可遵循以下原则:

1. 评价及时、公正.如果教师的评价带有主观色彩或有某种偏见, 或评价不够及时、公正, 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反而会产生相反结果.

3.谈小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 篇三

作文的评价标准应该是什么呢?

第一、小学生作文务须求真

从作文内容看,文真则可成,文假则应废。生活中,“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真”是做一个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起码要求。学生作文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集中反映。生活五彩缤纷、善恶兼存,只要学生以儿童或少年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认识生活,将他们认为重要或新奇的事物用文字写出来,就应该首先肯定。因为它内容真实,学生写作的路子是对的。教师绝不能以成人自己的心态去认识、去评价学生的“真”文,否则,学生便可能弃真求假,步入歧途。当然,其内容是否表述准确、明了,以及完整等问题,可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分别指导,以使学生逐步提高。而学生在作文中的感情和观点只要真实明确就好,如果认识有误,则另当别论。

第二、小学生作文务须求善

从作文思想感情看,善才能提高自身修养,善才能对别人产生积极影响。这“善”仍然是做人所必需、社会所必要的,但作为小学生,并不可能总是积极地选择生活,而一般总是自然地参与生活,接受生活的熏陶、感染。因此,他们在作文中所流露或包含的思想感情如何,至关重要。我们说作文求善,就是要通过作文这一途径培养学生准确评判是非的能力,弃恶扬善,明辨美丑,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对何人何事都能抱积极健康、明确向上的态度。其实,这一点正是作文的主要目的之一。现在提倡让学生“会生活”,其实是讲让学生会在社会中生活。在社会中生存的前提是构成社会的成员应该有共同的价值标准,共同的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准则以及可以相互理解的文化传统、行为方式和个性。学校的任务就是把原始的人陶冶成社会的人。小学生的作文训练正是实现陶冶学生的一种主要形式。

第三、小学生作文务须求美

美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小学生作文而言,其美除了内容的真实美、思想感情的向上美之外,文章形式的表现美就更显其重要。因为无论表达怎样的思想内容或感情,总是通过具体的文字语言、篇章结构让别人接受的,所以应竭力追求尽可能完美的表达方式。一篇作文,语言、文字的运用如何?是否能准确、生动、形象地反映生活,是一项基本功;作文的结构、布局安排是否顺当、合情合理以至达到精巧新颖的地步,这些都会对读者产生直接的影响。

4.小学生作文评价标准 篇四

教师制订的成人化作文评价标准起了误导作用,使我们教出来的小学生一拿起笔来,就似乎成了成年人,想成人所想,说成人之话,表成人之情。久而久之,他们不能独立思考,不敢积极体验,不愿主动交流,不会大胆表达。试看下面两篇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作文:

之一:《当今“小皇帝”》,写九岁的表弟如何调皮捣蛋,姑夫姑妈如何迁就他。结尾写到:我看不惯当今“小皇帝”,我想告诫他,将来离开父母,走向社会,社会是复杂的,是严峻的,那个时候,谁来帮助你呢?你会怎样呢?请你三思啊……(俨然是社会学专家讲的话!)

之二:《发生在菜场的一件事》,讲的是一个小偷偷单车,“我”看见了,却不敢制止。其中有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我又想,连大人都管不了的事,我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又有什么本领去管……看着失主着急的样子,我才像觉悟了似地拍拍脑瓜,骂自己:你连这样的小事都不敢出来当面指出,还说什么国家未来之栋梁呢?说什么为四化建设作贡献呢?你对得起胸前飘扬的红领巾吗?……(似乎是一个少年警察工作失职后的反省!)

一、童真 尊重儿童的真实生活,鼓励儿童大胆写自己的真实生活

儿童的作文,首先求一个“真”字,即写他们的真实生活。只要是写他们的真实生活、真实想法,文章就是健康的。

儿童的想象是大胆、独特而富有创意的。儿童文章之所以有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它写出了儿童的独特世界。小学作文教学,不是训练儿童能写出像成人那样 “成熟”的作文,而在于引导他们学会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生活。

二、童情 尊重儿童的真实情感,鼓励儿童自然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小学生作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真实情感,鼓励学生自然地表达他们的情感,不矫饰,不做作。教师要有一颗童心,从儿童心理出发,引导学生写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不解,可以写贪玩,写快乐,写恐惧等等。有一位二年级的老师,她从家长那儿了解到,班上的一个学生养了几只蜗牛。这位老师觉得这倒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就叫这位学生写一写他的蜗牛。后来,这位学生写出了这样一篇作文:……我对着瓶子里的蜗牛说:“看看谁跑得快?”蜗牛们听了,慢吞吞地往上爬。我见它们爬得慢,就用苹果来逗它们,边逗边叫:“加油,加油!”蜗牛们听了,拼命地往上爬。结果有一只叫“小白白”的得了第一名。“小白白”伸长脖子,对下面的蜗牛大叫:“喂,你们怎么这么慢呀?快点,快点!”一只老蜗牛说:“知道了,知道了!”说完,就赶快爬上来。这场比赛可精彩啦!爸爸说:“傻孩子,蜗牛怎么会听你的话呢?”我说:“我叫它们跑,它们就会跑呢!哎,你这个爸爸,真是的!”

在小作者的眼里,蜗牛就是在进行“精彩的比赛”,“爸爸”是看不懂的。孩子兴奋、激动、陶醉其中,就如成人观看奥运会比赛。这就是儿童的真情流露。这样一篇富有童趣的作文,就在这位富有童心的老师一句“你来写一写你的蜗牛”的启发下写出来的。

三、童言 尊重儿童的语言真实水平,鼓励儿童用自己的语言作积极表达。

5.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研讨论文 篇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信息素养是解决问题,评价、使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是有效进入信息社会的前提条件,是终身学习的基本人权的一部分。从国内外学者的分析可看出信息素养的外延基本包括了信息获取、信息利用、信息交流等方面,主要体现人们所具有的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道德以及信息安全的能力,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不断丰富的综合概念。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评定标准

1国外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评定标准

目前,国外对高等教育信息素养的标准较多,其中以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CRL标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高校信息素质联合工作组ANZIIL标准以及英国国家大学图书馆协会SCONUL标准最为著名。具体而言:ACRL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和86个三级指标;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ANZIIL指标体系由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67个三级指标组成;英国SCONUL标准是由7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组成。尽管所设置的指标体系中指标数量不同,但其所涵盖的内容基本涉及到上述信息素养所包括的“信息意识、知识、技能、道德与安全”等方面。

2国内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评定标准

相对于国外较为成熟的评定标准而言,国内关于高校信息素养的标准较少,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由7个维度,19项标准,61条具体指标组成,是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信息素养能力体系。国内对高校信息素养标准的研究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学者有陈文勇、刘孝文、曾晓牧、孙素华和王莹等。具体而言:陈文勇等[4]在探讨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分类和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制订了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包括9大标准和40项子指标;刘孝文[5]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信息素养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了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曾晓牧[6]所构建的评价中国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61个三级指标;孙素华[7]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王莹[8]所构建的军队院校本科生信息素养标准包括5个维度、17个绩效指标和45个指标描述。此外,桑新民[9]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学生信息素养的6个标准;刘美桃[10]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从8个方面来制定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吴平[11]提出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三层结构模型。如此众多学者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上也是根据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评定,涉及到“信息意识、知识、技能、道德与安全”等方面。然而,目前国内尚缺乏较为统一的评价标准,严重影响到高校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水平。因此,有关部门积极倡导建立符合中国国情、适合高校学生发展的信息素养标准,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高校对学生信息教育的.培养制度化、规范化,有助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更好地实现收集信息、利用信息和掌控信息的目标。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评定方法

高校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是信息素养领域中的关键问题,而高校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全面性、客观性与可操作性等直接决定着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与改进[12]。因此,构建准确、全面、客观、反映信息素养的标准极为重要,同时兼顾实际操作性,将为进一步明确所调查地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提供重要的工具。

1调查方法

目前,国内学者所开展的高校信息素养研究多采用纸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尚未使用电子化的参与式调查方法。纸质问卷调查方式具有调查对象明确、易组织、易管理、不受地域影响等优点,而电子化的参与式调查方法则在时效性、快捷性以及后期数据处理方面具有众多优势。针对纸质问卷所存在的一些缺点,适当增加电子化的参与式调查方法,将有利于更好的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的后期分析处理工作。

2调查问卷设计项目

尽管国内学者在进行高校信息素养评定过程中所使用的调查问卷中所设定的选项不同,但总的来说包括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以及信息素养所包含的重要内容。考虑到调查对象对个人基本信息存在的顾虑,建议将个人信息中的姓名、班级、专业进行去除,只保留大学名称以及年级,如此可更加准确获悉高校学生不同年级信息素养的水平情况。信息素养所涉及到“信息意识、知识、技能、道德与安全”等方面应在问卷中进一步细化,从而更好的对上述内容进行合理、准确评价。

3评价指标的标准

一般情况下,评价指标所设定的等级过少,实际调查过程中操作较为容易,但在后期数据处理过程中会发现数据精度差、信息不够完整,评价结果不够准确等问题;而所设定的等级过多,尽管可能会获得较为完整的信息,但实际调查中会使得受试者感到盲从,不知如何回答,操作较为困难。由于信息素养所涉及内容较多,目前,对评价指标的评判等级划分没有统一的硬性规定,有的依据心理学研究成果,认为评判等级以2~4个为宜,有的以内部性一致为标准设定评判等级,因此,众多学者在进行评价指标评判时多根据具体标准和不同对象的特点进行档次划分。一般而言,根据内部一致性较佳的里克特(Likert)五点量表的方式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可以较好的使受试者根据问卷题目所描述的事件,在五个不同的选项中,选出最能反映其个人实际的诸如“完全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完全不同意”等态度情形。在后期数据处理中,分别将上述态度情形以5、4、3、2及1分进行换算,同时,根据分数得出受试者在某一方面的信息。

4数据分析所采用的方法无论是采用纸质问卷进行调查,还是采用电子化的参与式调查方法,均需对问卷结果进行后期数据统计、分析,在评价方法选择上,众多学者主要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中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分析,明确影响因素的权重,获得评价标准。例如,高丽[13]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教师信息素养评估模型;而马宏魁[14]采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纵向与横向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王莹[8]则利用SPSS软件对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调研结果进行因素分析,从而明确影响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使数据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合理,需要充分融合上述AHP和SPSS方法的各自优势,对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同时结合因素分析,明确影响其信息素养的重要因子。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一般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以及信息道德、信息安全等5大方面。目前,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在上述方面均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缺乏对信息素养培养的客观理解、对信息素养培养内容的思维局限、信息素养教育与实践背离以及利用信息学习的意识淡薄、对信息的需求存在应急心理、信息道德准则不高等问题[15,16],具体而言:

1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意识非常薄弱

信息意识在学生进一步学习信息素养知识、提升信息素养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意识非常薄弱,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往往不是从主观意识方面进行,而是从被动的需求角度进行,严重的制约了其信息素养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无论是高年级学生,还是低年级学生普遍缺乏对信息的觉察和认识,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被动,前期不能很好的选修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课程,导致后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不知如何获取文献信息,更谈不上提高信息素养了。

2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知识掌握不足

信息素养意识的薄弱直接影响到信息知识的获取,高校学生信息知识的获取只是依赖于课堂上教师的讲授,远低于信息时代对学生信息素养知识掌握的标准。一些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再加上有些高校不举办图书馆资源的培训活动,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严重阻碍了学生信息意识的提高。尽管一些高校学生对信息获取、利用有着较大需求,但由于缺乏教师指引以及图书馆、网络、通信、计算机知识,信息获取、利用能力不强。

3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技能参差不齐

信息素养意识的薄弱、知识储备的不足将制约着学生信息素养技能的提升,信息素养技能是信息获取、利用、操控的一种能力体现。该能力的不足或缺失均将影响到学生未来工作的能力和进一步学习的能力。

4高校学生信息素养道德准则不高

信息素养道德是一种规范准则,该准则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信息素养实现的方向。当前,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高校学生往往喜欢跟风,轻者对校园中的计算机进行随意更改设置程序,造成教学活动受到影响;重者则利用网络虚拟性对一些社会敏感性人物进行人肉搜索或者攻击一些网站,造成当事人精神和心理受到很大的打击以及网络的瘫痪,严重触犯了中国信息管理相关法律条例。学生普遍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免疫能力,缺乏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道德意识,对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内容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全面,对“知识产权的侵犯”、“个人隐私权的侵犯”和“网络上的人为恶习”等情况视而不见。

5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安全防范较差

高校学生对安全防范意识普遍表现较差,对信息的安全防范意识则表现的更差。存在较多数量的学生不清楚互联网时代中的信息行业网络社交安全规则,使得大量的网络诈骗、网恋误区等案件逐年上升,给学生心理及物质方面造成损失。

提升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措施

1利用信息素养标准规范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目前,国内尚缺乏较为统一的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和评定标准,这使得各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和评价各不相同,各地教育部门应积极实施符合当地发展水平的标准,待时机成熟时,国家教育部出台适合中国高校信息素养培养和评定的标准。通过学者以及教育部门的不懈努力,尽快出台相关标准,以利于规范高校在学生信息素养方面的培养内容,更好地实现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提高。

2利用图书馆开展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水平

高校图书馆可以经常开展关于入馆教育、读者教育、图书馆网络信息导航和信息知识等专题讲座,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向大学生介绍和指导其应用图书馆馆藏资源、数据库资源和网络资源等[17]。高校图书馆人员应不断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更好的促进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水平。采用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相结合,共同承担信息素养教育的培养模式应该成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培训模式[18,19]。

3建设和完善信息素养的教学与评价体系保证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6.学生演讲稿及录像评价参考标准 篇六

一、演讲稿

1.紧扣“立德立志,成长成才,我与祖国共奋进”演讲主题,以德育课教材内容为参考,联系社会生活,结合自身思想认识、心路历程及行为实践。

2.主题鲜明,观点正确,见解独到,能体现时代精神。

3.内容充实具体,材料真实典型,论述理性感人。

4.条理清晰,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5.文字简练生动,文面规范;字数符合要求。

二、演讲录像

1.运用普通话演讲,语音规范,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2.表达准确、流畅、自然,语速、语气、语调、节奏等处理符合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感染力强。

3.能较好地运用姿势、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辅助表达。

4.精神饱满,着装得体,有良好的仪表风度。

5.脱稿演讲,演讲时间符合要求。

7.美丽学生评价标准 篇七

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是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评什么?怎样评?事关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而当前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评价的现状很不乐观:武术课的考核沿袭体育课传统的考核方式,以“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程度”作为首要评价标准,兼顾“平时上课的表现”,忽略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文化认知和情感态度的发展。因此,对小学生武术学习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小学武术课学生学习评价标准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与武术教学改革和评价相关的文献,了解当前研究现状。研读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专著并以体育测量与评价理论为依据,为评价标准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2.2.2 专家调查法

在小学武术课学生学习评价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小学武术课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从2008年11月———2009年2月问卷进行了两轮发放与回收,第一轮调查共发放问卷32份,回收30份,有效问卷28份,有效回收率86%。根据第一轮专家的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并计算出每项指标所得均值,然后将各级指标按均值大小重新排列,制成第二轮专家调查问卷。第二轮调查共发放问卷28份,回收21份,有效问卷20份,有效回收率71%。通过对问卷的效度检验,均值为8.56分。通过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Kendall协同系数在0.156和0.457之间,计算出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肯德尔和谐系数达到显著水平,专家意见一致性较高,为确定小学武术课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内容与权重提供了理论依据。

2.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专家调查结果所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运用平均数、Kendall协同系数检验等统计方法确立了指标体系的内容、权重和分值,为构建小学武术课学生学习评价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小学武术课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新课程标准评价理念的指引下,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原则,结合国家有关中小学体育的政策文件以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师用书《体育》三———四年级和五———六年级即水平二和水平三中武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预设了四项评价指标内容作为一级指标:体质健康、武术文化认知、武术技术技能和情感态度。在一级指标下又设计了二级和三级指标。通过特尔菲法,构建了小学生武术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27个。确立了小学武术课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内容的权重并根据权重计算各项指标分值(见表1)。

3.2 小学武术课学生学习评价标准的设计

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标准也是划分评价等级的依据。所谓的评价标准是指评价主体衡量价值客体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尺度或依据,而这个尺度或依据是价值主体的需要。

3.2.1 制定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

制定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所制定的评价标准能准确和有效反映出测量对象的实际水平;评价指标必须客观,要能进行定量描述;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成绩差异能加以区分;评价方法的设计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充分体现科学合理、简单易行的原则;尽可能使评价标准在同质、同级和同类的范围内进行。

3.2.2 各项指标评价标准和综合成绩划分标准的设计

新课程改革后,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评价逐步取消了百分制,改为等级评价。体质健康、文化认知、技术技能和情感态度的评价等级可采用百分制评价(优秀A:90-100分;良好B:75-89分;及格C:60-74分;不及格D:60分以下),也可采用百分数换算后的分值评价。为了便于最后的统计,武术文化认知指标和情感态度指标的评价等级标准均采用百分数换算后的分值评价。综合成绩的评价采用等级评价。

3.2.2. 1 体质健康评价标准

根据武术项目的特点,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设置评价内容,由教师测量获得。测量后运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报软件V1.2”进行数据处理。最后,进行等级与百分数换算,以此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体质健康成绩总分27分,等级划分区间:优秀≥24.3分;20.25分≤良好<24.3分;16.2分≤及格<20.25分;不及格<16.2分)。

3.2.2. 2 文化认知评价标准

对学生武术文化认知进行评价时,采用书面测试的方式,试题根据教材的要求编制,测试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通过对学生进行书面测试,以此了解学生对武术文化的认知状况。然后,根据小学生武术文化认知评价标准(见表2)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等级划分。

3.2.2. 3 技术技能评价标准

参考了武术套路评分标准,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测验获得,以此了解学生对武术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依据小学生武术技术技能评价标准(见表3),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等级划分。

3.2.2. 4 情感态度评价标准

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见表4)。学生自评部分,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测试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部分,采用课上观察和课后记录的方式。在总分计算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赋予二者不同的百分比(权重),最后得出情感态度的总成绩,以此推断课上学生的情感态度状况。

3.2.2. 5 综合成绩等级评价标准划分

综合成绩评价:采用等级评价。为了和其他科目接轨,最终将百分制换算成等级(优、良、中、下、差或A、B、C、D、E)。

综合成绩计算方式:

综合成绩=体质健康(教师评价)+文化认知(教师评价)+技术技能(教师评价)+情感态度(学生自评百分比+教师评价百分比)

最后等级评价标准划分:采用离差法制定五级评价标准(见表5)。

通过对学生武术课综合成绩进行正态分布检验,以检验其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对学生综合成绩的箱式图进一步正态性分析,以检验其分布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曲线的对称性;运用QQ正态概率图对学生综合成绩进行分析,看该批数据点是否与理论直线重合。如果学生综合成绩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可运用离差法制定相应的五级评价标准。采用离差法制定评价标准时,先确定学生武术课综合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然后,根据综合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确定综合成绩的等级划分标准。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构建了由体质健康、文化认知、技术技能、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组成的小学武术课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项指标权重与分值,为评价标准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2)构建的武术课评价价标准具有内容多元化、指标具体化的特点。不仅涵盖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技术技能和情感态度的评价,更重要的是提出了武术文化认知指标,发挥武术文化教育的功能,促进传统文化传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评价标准的特色之处。

(3)评价标准的建立,为一线体育教师实施武术教学评价提供了评价依据,特别是对教师与学生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方向。

(4)学生综合成绩的等级标准划分,首先要考虑综合成绩的分布是否符合正态性,只要符合正态分布,才能选择运用离差法制定五级评价标准。

4.2 建议

(1)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进行推广与运用。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对指标权重分布进行适当的调整,体现教学的侧重点,发挥其具体的评价效能。

(2)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价标准,以适应当前一线体育教师的需求,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综合成绩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还要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汪晓赞,季浏潘,绍伟耿,等.如何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J].中国学校体育,2003(3):8.

[2]课题组.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9(3):86.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89.

[4]吴海宽,刘笙.体育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47.

[5]刘星亮,罗飞虹,张金春,等.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39,4142.

8.美丽学生评价标准 篇八

其一,重要性。越来越引起关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仅会对学生个体发展带来质的影响,还可以导向教育改革。可以说,评价往哪里走,改革也将往哪里去。今年开学,教育部“减负十条”很严厉,也引起一些讨论,但我感觉这是正能量的导向。

其二,发展性。随着教育转型的日益深入,改革已到深水区,我们发现,近期,从上到下都开始主动去啃这块硬骨头,一些地区对高考、中考制度作了调整。在上海,我们主要实行的是“绿色指标”评价,这一学年还明确了各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同时,为鼓励特色评价,各区、各校也在努力探索区本、校本化评价内容,校长、教师对于学生综合评价的研究正从以往的单一思维走向多元思维。

其三,艰难性。我们也意识到,在当前我国人才选拔制度、社会普适价值还未根本改变的时期,要做真正的评价变革是艰难的。但不能因为艰难就不去尝试。我想变化总是从尝试开始的。相对而言,小学阶段在综评改革上有更大空间。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些我校的做法,主要从评价内容、方式、主体、途径四方面进行。

一、在评价内容上,

从“单一评价”向“多维评价”过渡,体现综合性

因为学校规模大、人员多,我校更加要把关注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和生命成长放在首位,为此,我们建立了每生一档的“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与以往就关注“学业成绩”相比,如今在这一档案中,综合记录了每个学生在不同发展时期健康身心、学业水平、个性特长、成长体验四方面的成长变化,这也是我们对市绿色指标评价的再创造。比如在“健康身心”板块,可以清楚看到学生龋齿、体重、体质监测等情况,教师、家长可根据数据变化及时进行健康干预,我校教师会布置体育作业,肥胖儿还会定期收到“健康小处方”。在“学业水平”板块,不仅可以看到成绩水平,更可看到学习动力、态度及学业负担等状态。在“个性特长”板块,记录了学生个性特点发展的状态,比如在校游泳锦标赛上的成绩,进入学校十大英文歌手、十佳舞精灵海选的记录,以及被评为“学习标兵、礼仪明星、家务能手、环保达人”等特长荣誉。在“成长体验”板块,记录了每个学生在学校特色化“成长体验活动校历”中的参与质量,比如国际文化节“中澳文化对比”中绘画作品交流,艺术节的作品献演、体育节的运动项目、书香节的故事讲演等情况。

我们感到,这份档案不仅是对学生个体发展的评价记录,更是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成长见证。实施这样的评价之后,教师、家长逐渐把目光从分数上移开,更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与个性养成,对引领教师、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变革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更多学生的生命成长与个性精彩被发现,他们的学校生活也更丰富灵动。

二、在评价方式上,从“终结性评价”

向“表现性评价”过渡,体现过程性

我们根据绿色指标要求,基于学生的成长需求,创设减负增效、快乐成长的绿色教育环境,在评价上更注重长程,创造了期末综合测评、学科主题游戏、自主评价活动、革新作业编制、创新假期生活等新型评价方式,并通过校质量监控中心的即时数据反馈,让评价结果及时作用于人的发展。

考虑到小学生还处在知识积累、品格形成的起始阶段,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学业水平”考量时,不仅关注他们对显性知识和技能的“学会”,更关注对隐性学习素养和思维习惯的“习得”,尽可能在多元评价活动中,关注进步和发展潜能评价,构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发展性评价方案”。比如,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业负担更多来自于其在学习和评价过程中负面的心理感受。因此,我们更加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各类表现进行评价,以此促进学生形成正面多元的学习感受。学生每学期的学业成绩由“日常表现”和“主题评价”组合而成,平时的课堂参与、团队合作学习表现等占较高比例。在低年级取消纸笔性回家作业和考试之后,我们并没有简单地做加减法忽略评价,而是更努力地寻找新型课堂与新型评价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在评价方式上作了更大变革。这次期末,我校结合“校庆纪念日”及“明强”校训实践内涵,设计了主题为“走强者之路、享七彩童年”的表现性综合评价方案。教师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论证,从生活实际出发,为低年级学生创设了生动的主题游园情境,打消了考试的紧张感,把平时课堂中学到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类知识点融合起来,让学生在自然的生活、游戏情境中读读、议议、练练、玩玩,主动感知内化、交流提升。从成效来看,学生兴趣很浓,更多体验了学习的成功和愉悦,同时增强了他们的知识应用、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使评价真正为促进学生人格、品行、素养的全面健康发展服务。尽管这耗费了教师较多精力,相比以往一个班只需一位教师监考的传统考试方式,需要二百余位教师全员出动,历时几周才能完成,但保证了评价更公平和公正。这样的评价也反促教师去思考该怎样教的问题。

三、在评价主体上,从“被动评价”

向“主动评价”过渡,体现选择性

我们发现,相对于被动评价,主动评价对学生的成长促进要大得多。去年寒假前,我们根据各年段孩子的成长需求,设计了一份“快乐假期体验活动菜单”供学生自主选择,内容涉及学习、健身、实践等多个有益身心成长的领域。例如,一年级学生可选择在家人陪伴下坐一趟地铁,全程尝试自己买票、进出站,并以电话方式向亲戚朋友拜年;二年级学生可选择与家人一起买一次菜,至少认识5种蔬菜,并尝试编写短信向亲朋好友拜年;三年级学生可选择去超市调查学习用品的种类和价格,并在家和父母一起迎新大扫除;四年级学生可选择自主“整理卧室”,学会套被套和枕套,为社会实践活动独立出行作准备;五年级学生向家人学做一道喜欢吃的菜,养成生活技能。同时,鼓励每个孩子坚持每天锻炼,找到一项最方便易行的健身活动。“菜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多元选择,让每一位学生自己用眼睛去发现,用大脑去思考,用双手去体验,获取更多的成长感悟。开学第一课是学生自主评价,我们把呆板的“作业批改”变成了开放的“成长交流”,学生、教师、校长齐聚电视直播室,分享体验故事,如各地过年习俗、合理使用压岁钱、少放鞭炮防止雾霾、合理运动健康体魄、旅行见闻等,这使以往平面机械的“完成作业”变成了立体灵动的“成长交互”。一千多名学生因此拿到了不同领域的“成长卡”。

学校特别设置了“开放式特色评价”载体,具体运作全部由少先队自己负责,面向全体学生开放。东校是“学科专题成长体验区”,西校是“成长小舞台”,学生团队、个体都可以主动申报参与特色评价交流的主题、内容等,目前已涉及到的有学生社团的才艺表演、礼仪表现、棋类擂台、好书推荐、观影心得分享、模型制作展示等,交流单位有小队、中队和大队,也有个体。因为都是学生自己想做的事,明显感到他们很期待。这样的主动评价让学生投入更积极,也在交流中互补,享受到了个性成长的快乐。

四、在评价途径上,从“单向评价”

向“互动评价”过渡,体现发展性

一方面是评价主体更多元。一改以往教师评价学生的“单向评价”,逐步发展为由更多主体参与的师生、生生、家长与学生、社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式评价”。实践表明,自评、他评、互评、共评等多元评价途径为更多师生、家长所接受。

另一方面是评价以促进发展为目的。比如,我校校长会定期做不同年级学生的成长质量分析,其中包括各年级学生群体发展优势、潜势及今后的提升空间。为了让更多学生受到肯定,学校在预设各类单项、综合荣誉时会考虑“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每周动态生成的“强强示范员”,可开辟绿色通道,定期与校长面对面,提出的很多学校发展金点子都得到采纳。

以上只是一些粗浅的思考和实践。希望全社会共同来关注评价,不仅是教育评价,更要关注对人的生存、发展具价值和意义的评价。如果社会更加开放和包容,教育反过来也会更轻松和适意。

9.美丽学生评价标准 篇九

中学是学生成长和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使学生认识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显得十分迫切。体育教学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其根本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然而,在施教和培养兴趣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出现片面的或倾向性的误差,使其成效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如何正确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加深对体育锻炼的理解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中学生体育兴趣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1、中学生的体育兴趣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成效。教育实践证明,使学生感到有学习的需要,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只有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才能充分发挥体育训练的整体作用,实现体育教学的综合效应。

2、中学生体育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当前,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不足,主要原因是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够,或是由于基础较差对体育锻炼缺乏信心。因此,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学生对待体育的兴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中学生体育教学应紧密围绕学生兴趣开展,体育兴趣是体育教学展开的核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体育锻炼需长久坚持,只靠区区几个课时无法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体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养成健康的生活锻炼习惯。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要求学生达到无限的时间所能达到的成果是不可能的.,但使学生获得使之不断锻炼的内在动力(即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兴趣)是可能的。要达到如此的效果,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切实围绕学生兴趣将体育教学推向新的局面。

二、评价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四个标准

1、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体育成绩是体现身体素质好坏最直接的指标,我们所普及的体育教学,其根本目的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达到体育健儿或运动员的标准,而是通过体育训练,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在锻炼和竞技的过程中感悟体育本身所带来的精神意志品质,从而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因此,单凭体育成绩的好坏来判断学生对待体育教学的热衷程度,即学生对待体育锻炼的兴趣是片面的。

我们在评价学生对待体育锻炼的兴趣时,应该注重学生对待体育锻炼的认识,并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待体育训练的兴趣。通过积极、适当的参与并取得综合的成长效益,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以加强和锻炼,学习效率明显提高,精神状态日趋好转,各科成绩协调提高。使学生在感受通过体育锻炼带来的综合效益的同时,更进一步地加深对体育锻炼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加深体育锻炼的认识,这是检验学生体育兴趣科学提高的自身素质标准。

2、学生们更为广泛的参与和组织体育活动。体育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人们的广泛参与,我们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这一重要的原则。应该说体育活动以它独特的魅力,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大多数学生都愿意参加积极健康的体育活动,并适当地坚持体育锻炼,以此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加强心理素质。但也有个别学生,因为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对待体育活动与体育锻炼有恐惧、厌烦和逃避的现象。如何想方设法,采取有效的措施,使这部分学生渐渐扫除心理的障碍,在体育锻炼中逐渐树立自信和兴趣,是我们体育教学的关键,也是考察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的重点。此外,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十分重要,就是说离开教师的硬性规定要求,学生们能否自发组织和开展广泛、健康、安全、合理的体育锻炼与活动,这是衡量学生体育兴趣是否广泛与积极的参与标准。

3、中学生的体育发展引起来自家庭、社会更为广泛、切实的关注。以往在谈到体育兴趣时,通常是指学生与体育教师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学生对待体育锻炼的兴趣除了自己对体育的喜爱程度外,主要靠体育教学让学生不断加深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但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的逐步重视,体育带给社会的效益也在不断提高。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单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是远远不够的,它应该是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立体式的互动。此外,社会能否对学校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提供一定的便利,这些必不可少的社会条件对全面快速提高中学生体育素质同样起着巨大的作用,是衡量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社会关注标准。

4、拥有一支综合素质强、教学方法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师队伍。去的体育教学更多的侧重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和技巧,随着人们对体育事业的不断认识以及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的体育教学应更加注重如何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理解,使学生学会锻炼,学会评价,提高改进自我健康的能力,加强理论基础并通过体育强化中学生的精神品质,充分发挥体育锻炼在青少年成长发育期的巨大作用,取得明显的体育效益。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由以往单一的“技术型”向“智能型”过渡。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掌握普通的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科的理论以及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的手段;在能力素质方面,要求教师具备体育教学、训练指导、思想教育、教学科研、生理保健等五个方面的能力。因此,体育教师们应在转变更新教学观念的同时,不断学习和扩大本学科知识面及体育边缘学科的知识面,将其融会贯通并获得先进的技术知识、方法和技能,以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更高需求。

10.美丽学生评价标准 篇十

《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评价方法的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我校承担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评价方法的研究》系沙县教师进修学校立项课题。课题组成员,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探索学生发展评价方法,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学校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了学校的教育品质。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和制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该课题研究已转入实施阶段,同时学校年级组和教研组确定子课题开展了《发挥评价功能 促进学生成长》、《读的探索》、《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等专题研究,把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自我反思与教师互助结合起来。我们在该课题研究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突出评价激励调控功能,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及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评价指标多元化、多样化,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到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和学会做人等方面进行考查和综合评价。如:在一年级和二年级给 学生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袋”,有证实学生学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翔实资料,有展示学生兴趣爱好的各类作品,有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材料、调查报告,有替代学生期末成绩通知单的“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课堂参与”、“口语交流”、“课外阅读”、“学习反思”、“作业状况”、“探究学习”、“合作精神”、“实验操作”、“获奖情况”等项目内容的综合考查,力求较为真实的反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借以构建学生全面发展评价的多元化、多样性指标。评价主体多元化,即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一改以往由班主任、科任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时间,开展主题班团队活动,利用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小组等形式,让每位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发展自己的能力,每周通过学生自评增强自身纵向学习生命质量提高的自信心,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查找自身横向学习生命质量与同伴的差距,通过班主任、科任教师及家长的导评帮助学生弄清自身在学习生命质量坐标体系的位置。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班主任、科任教师及家长的导评,有效地构建评价主体多元化体系,既针对了学生个体差异,扬学生发展之长,避学生发展之短,对学生的现实学习生活负责,又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有机地融为一 体,充分开发利用了各方面宝贵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提高、家长、社会期盼的优质教育享受的和谐发展。

通过开展《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评价方法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效,初步形成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教师教育品质的提升。

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法,需要教师进一步提高对学生评价重要性的认识,需要教师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指导评价等方面要花大量时间去检验。

目前该课题组成员已有变动,有的是由于人事变动,有的是改换教数学学科。相信这一切并不会影响课题的研究进程,在全体课题组教师的努力下,在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将会顺利完成预期成果。

11.美丽学生评价标准 篇十一

摘要:中职数学应当突出数学的工具价值,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本文阐述了在评价标准的指引下,从教师观念、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培养中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中职;数学应用能力;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4-0025-03

收稿日期:2016-02-26

作者简介:

董秀银(1986-),女,广州市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职数学教育。(广东 广州/511300)

梁必慕(1983-),男,广州市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职数学教育。(广东 广州/511300)

近年来,广州市中职学校积极开展基于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指2014年广州市中职数理教研会组织制定的《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以下简称“评价标准”)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职数学应当突出数学的工具价值,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也成为了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此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可以以评价标准为指引,着力进行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前提

评价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是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基于这一标准,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时,教师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的主动参与者。”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应该是学生的学习,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教学应当以学生活动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积极地参与小组讨论,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树立数学应用取向的教学观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教学理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先要有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树立数学应用取向的教学观。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评价标准等指导性文件,解读它们对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要求。

二、构建应用内容是保证

在评价标准中,将学生学习的内容标准分为知识与技能和数学应用,“数学应用是该单元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教师可结合所任教学生的实际(专业、学习基础和兴趣等)”,进行“选择、设计相关的内容”。可见,评价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并不是完全按照课本教材,而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构建。

(一)构建与专业或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

当前,大多数中职数学教材的编排还是以知识取向为主,数学应用部分内容较少。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构建与专业或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

如第三章《函数》中“对数学应用”的设计举例如下:“设计一个数学综合活动,体验函数的实际运用。例如让学生对目前各种手机的资费套餐进行调查,并根据同学中使用手机上网、发短信和打电话三类不同的人群的需要,提供选择资费套餐的方案。”

这是数学应用方面的指导性示范,数学应用不再是抽象的,学生学有目标,教师教有依据,从而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供了内容保障。

(二)编写校本教材或者学习指导书

在评价标准中,对数学应用方面的要求是:“此部分所列内容不是必修的教学内容,而是供师生参考,教师也可结合所任教学生的实际(专业、学习基础和兴趣等),另行选择、设计相关的内容。”也就是说,评价标准和大多数版本的中职数学教材一样,在数学应用方面的导向仍然不够具体。

因此,编写一本有明确的数学应用导向性的中职数学教材或学习指导书,会加强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三、改革课堂教学是关键

评价标准明确地指出:“学生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以及通过什么方法和证据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标准的要求。”在基于标准的课堂,学生可以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都有明确的指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也一样,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应用训练课,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关键。若在教学手段上也进行改革,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体验,效果会更好。

(一)开展基于问题的数学应用训练课

基于问题的数学应用训练课的教学流程一般包括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总结回顾四个阶段。

1.明确任务

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与专业或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分析问题情境中所包括的数学知识,初步建立问题的表征,明确问题定向。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体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其生活或专业联系在一起,让数学不单单是数学,也是充满生命力的,这是课堂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基础。

2.制定计划

根据上边的任务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讨论合作,对问题情境中所蕴含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整理和加工,初步制定解题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字问题情境,能把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把其中的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转换、表达能力,这是课堂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关键。

3.实施计划

学生根据上边制定的计划,综合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通过数学运算,尝试解答简单的数学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若最后求解不成功,则再回到初始阶段,重新对问题情境进行表征。如此循环,直到问题解决。

这个环节,学生需要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以及较强的运算能力,这是课堂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核心部分。

4.总结回顾

解决问题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得出的结果进行检验,对解题的流程进行回顾反馈,对解决的问题再思考,有没有更加优化的解答,让问题拓展以及深化。

在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好的上进心和创新精神,这些都是与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密不可分的,这也是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形成、沉淀以及提升的过程。

(二)在教学手段上提高数学应用的体验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只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给数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其中的实际情境只能凭师生想象,难以触动内心。而互联网带来的则是全新的体验,在计算机网络上,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或文字等,让问题情境更加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符号也变得直观、趣味,直接让学生感同身受。这些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距离拉近,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使用智能手机,而这让数学的移动学习也变成了可能,微信就是其中一个简单、便捷、广泛的平台。

通过微信,教师可以与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及时地进行语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的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或成长中存在的困惑。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微信群定期向学生发送一些趣味性的数学应用知识,让学生在课前饭后空闲的时间里也可以进行学习。

可见,微信平台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手段,让学生有着非常愉悦的学习体验。让数学知识传播分享变得更加简单,让师生的交流变得更加直接有效,让学生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潜移默化,极大地促进了数学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开展课外活动是补充

评价标准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显然,仅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是无法达到这个目的的,必须以一定的数学课外活动加以补充,以增加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一)数学实践作业

数学实践性作业是指学生借助观察、测量、调查、制作、实验、交流等个体性实践活动,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和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

例如,学生在学完《古典概型》一节后,教师可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寻找生活中古典概型的实例,运用本课知识解释,并且要求学生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该作业,截图发送上交。

(二)数学第二课堂

数学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参加有组织的课外的数学活动,达到获取数学课外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的一种教育教学形式。

例如,在学生数学第二课堂中,可以开展一些数学史、数学谜语、数学游戏、趣味数学或数学应用等数学专题讲座或活动。

(三)数学文化节

数学第二课堂可能参加的还是少数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受教育范围较小。而数学文化节则一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开展一系列的数学或相关活动,以达到传播数学文化,展现数学魅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数学文化节的开展形式除了上述数学第二课堂的举例外,还可以数学手抄报、24点游戏、数独游戏、七巧板、圆周率背诵比赛、数字成语接龙等。

(四)数学应用能力竞赛

数学应用能力竞赛的开展,既可以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热情,在数学应用方面有着良好的导向性。

在这一方面,广州市开展得很不错,每隔一年都会开展一次市级的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竞赛,而校级的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竞赛,大多数学校都会一年开展一次。数学应用能力竞赛的开展,会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合理教学评价是动力

评价标准明确地指出:“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将以往注重学生之间的‘横向评价——甄别与选拔转向为学生个人的‘纵向评价——激励性评价,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着重于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数学应用方面的题目很多都还是比较抽象、枯燥以及难以理解的,一般学生难以坚持,或者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这时,教师必须给以及时的积极评价,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克服对数学应用的焦虑心理,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敢于挑战,认真学好。所以,及时的合理的教学评价是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促进。

综上所述,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有着明确的指引,起到导教、导学以及导评的作用。但是,诸如数学应用等能力主要应当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悟”出来的。如何在评价标准的指引下,发挥数学学科的应用性优势,加强与专业课或生活的融通,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和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还需要广大数学教师继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育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98.

[2]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林韶春等.中职数学应用训练课型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3(30).

[4]朱茂娟等.小学数学实践作业设计初探[J].黑龙江教育·小学,2012(12).

12.美丽学生评价标准 篇十二

关键词:阅读能力,学业评价,一致性

一、阅读能力的要素及作用

1.阅读能力的要素

阅读能力的要素主要有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情志要素构成。认知要素是语文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对于文字的认知以及对于句子的理解是其阅读所必要的,如果在文字和句子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则其阅读能力无法提高。能力要素,指的是小学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高低,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核心,主要取决于学生领悟以及教师的有目的性指引,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高低,并且对于学生其他科目的成绩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情志要素是语文阅读能力的动力,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并且教师会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则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反之,如果学生对于阅读的学习没有多大热情和兴趣,并且教师也没有给予正面的鼓励,则学生的阅读能力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阅读能力主要取决于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情志要素。

2.阅读能力的作用

首先,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会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学生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则其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比较高,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作文、学生的口语表达等方面。其次,对于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作用。如果学生阅读能力水平较高,则会间接的使学生更加喜欢阅读,激发了学生自身的求知欲,从而使自身的认识水平也会越高。最后,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除了会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也会影响学生的数学、英语科目的成绩,并且在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和发展中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框架建构及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框架主要有五个部分构成,分别是理解,分析概括,领悟体会,创意,欣赏评价。

1.理解

理解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对于字、词、句的把握程度,只有对于字、词、句有了基本的掌握之后才能更好的进行阅读。判断对于字、词、句的理解程度可以通过转换、解释三种方式测试。

2.分析概括

首先,分析指的是将阅读材料分解为不同的部分,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析出了要理解阅读材料内容之外,对于该阅读材料的结构、表达思想等方面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叫学生将一篇文章分为好几个部分,包括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几种形式,并要求学生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并通过各个部分的概括从而概括整篇文章的内容,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对于该篇文章的内容理解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3.领悟体会

领悟和体会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而且涉及语言表达的结构、规律、方法等,更涉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等内容,具体表现为在理解篇文章(文段)表层意义的基础上,找出隐含信息,如引申义,其他拓展内容,等等。包括推断词语、句子中包含的更深层次的含义,主要是结合上下文以及作者的感情推断其包含的意义,推断作者的情感、所表达的主题和观点,以及作者的态度等等。推断整篇文章的目的,以及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和经验,从该篇文章中领悟到的思想和道理。

4.创意

在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想法,提出文章的新写法,运用所读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包括推断、想象文章未阐述而又有理据可推出的内容,为文章提出富有新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见解,为篇章提出新的表达技巧的建议或改写文句,灵活运用所读信息,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5.欣赏评价

在学生自身的理解基础上,对人物特点与思想内容加以评价。包括对人物的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评价、词语、句子的评价、表达方式的评价,等等。其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阅读能力标准与学业评价一致性的诊断分析

1.问题的提出

阅读能力评价是指通过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收集有效的资料,从而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一定的评估,其不仅可以使学生阅读的心理和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帮助,也可以为如何教育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而语文阅读能力的标准是否需要与学生评价一致?如何实现他们之间的一致性?本文主要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生评价一致性展开研究。

2.研究的方法

(1)分析模式的选定

本研究选择SEC模式即(Surveys of Enacted Curriculum)作为分析小学语文阅读试题一致性的研究工具,从阅读的试题的类型、试题的深度、试题的广度、以及试题内容的分布进行深入的研究。主要是由于SCE模式的相关特点:其一,是一个与数学、语文等科目相关并值得相信的数据收集工具。其二,可以收集并发表教学实践和课堂内容的数据。其三,可以对标准、教学和评价做出一致性分析。

(2)研究对象的确定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还处于一个非常基础的阶段,而语文阅读能力作为今后学习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工具,是小学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因此选择E小学的10年~15年的期末阅读试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3.研究对象的编码和分析

(1)对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能力标准编码

对阅读知识的分类包括以下三个内容:知道、理解和掌握。知道指的是已经对于阅读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可以展开基础的阅读,但是无法进行深入的对于阅读材料的分析。理解指的是已经可以对于阅读展开一定的分析和概,并可以进行进一步的领悟和体会。

(2)对E小学语文阅读试题的编码

由于样本的数量可能会影响实际的统计信息,因此主要是对E小学2010年到2015年的全部期末阅读试题作为调查对象加以进行编码。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试题考查的内容是相同的则就仅仅只记为一个项目,阅读当中填空题则每一空极为一题,可以获得更多的项目数,使调查结果更加的可靠。

四、研究的结论与探讨

从整体上而言,所调查的对E小学2010年到2015年的全部期末阅读试题与学业评价一致性较高,从而使阅读试题和课程最大程度上的保证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中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结论,从试题的内容看来,学生阅读能力标准与学业评价一致性水平较高,但是有较多的指标仅仅刚超出合格线,与完全一致的程度相比仍旧还有一些改进的空间,因此应当作出一定的改进,尽可能的使其学生阅读能力和学业评价完全的一致性,这样,无论是对于学业评价的发展、小学语文课程的顺利推进,还是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小结

总而言之,本文仅仅只是根据对E小学的语文期末试卷中的阅读习题展调查,由于该小学是一所较为典型的小学,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国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生评价一致性。但是,本文未展开实践的论证,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改进。因此,还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刘晶晶.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生评价一致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金爱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绝对性评价开发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万国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13.美丽乡村21项标准 篇十三

今天,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共同举办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上述情况。

汇集财政环保住建农业等要求

据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介绍,《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由12个章节组成,基本框架分为总则、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9个部分。

在技术内容方面,《指南》采取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汇集了财政、环保、住建、农业等行业部委的相关工作要求,明确了美丽乡村建设在总体方向和基本要求上的“最大公约数”,在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规定了21项量化指标,就美丽乡村建设给予目标性指导。

该《指南》以“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突出普适性、指导性、引领性、实用性、兼容性等特点,统筹考虑各地需求,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要素进行了规范,标准内容体现了“美丽乡村村民建、建设成果村民享”的核心理念,反映了美丽乡村的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和行为美。

生态保护方面量化指标逾半数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指南》规定了气、声、土、水等环境质量要求,对农业、工业、生活等污染防治,森林、植被、河道等生态保护,以及村容维护、环境绿化、厕所改造等环境整治进行指导。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指南》专门设定了村域内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须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超过80%,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不得低于70%,卫生公厕拥有率不低于1座/600户等11项量化指标。

在村庄建设方面,《指南》规定了道路、桥梁、饮水、供电、通信等生活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的建设要求。明确规定村主干道建设应进出畅通,路面硬化率达100%;要可续设置道路交通标志,村口应设村名标识;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景点还应设置指示牌。

建立乡村传统文化管护制度

在公共服务方面,《指南》规定了医疗卫生、公共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公共安全、便民服务等领域的要求。

其中,在医疗卫生、公共教育、社会保障三个领域设定了村卫生室建筑面积须大于60平方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须在93%以上,农村五保集中供养能力要超过50%等8项量化指标。

《指南》对“文化保护与传承”标准也特别作出规定,明确要求“建立乡村传统文化管护制度,编制历史文化遗存资源清单,落实管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形成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

此外,《指南》还对乡风文明和基层组织建设进行规定,明确了公众参与和监督两个长效管理机制,鼓励开展第三方村民满意度调查,确保在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机制,保障村民合法权益。

不搞千篇一律不搞大拆大建

田世宏指出,该国家标准作为一种实践经验总结,体现了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经相关各方充分协商、达成一致并自觉执行,是具备普遍指导意义的技术规范。

他表示,《指南》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框架性、方向性技术指导,使美丽乡村建设有标可依,使乡村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有章可循,使美丽乡村建设有据可考。同时,标准对乡村个性化发展预留了自由发挥空间,不搞“一刀切”,也不要求“齐步走”,鼓励各地根据乡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创新发展。

14.美丽学生评价标准 篇十四

2.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无乱张贴涂写、乱设摊点现象,户外广告设置管理规范无破损,废弃广告牌定期清理。门头牌匾设置规范,达到一街一景。霓虹灯、景观灯没有缺笔少划现象,居民楼房阳台屋顶无乱放和乱挂衣物等现象。空调室外机安装规范达到离地2.5米以上,排水管不得将水排在人行道上。

3.沿街单位“门前四包两禁止”等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度落实,车辆停放整齐;果皮箱、垃圾桶、箱等垃圾收集容器配置齐全无破损。无乱扔乱吐现象;临街商户无占道经营,无高音喇叭扰民。城区无卫生死角,街巷路面普遍硬化,乱搭建、无垃圾渣土暴露、抛洒和违章饲养畜禽现象。

4.城市亮化、美化,照明设施完好,路灯亮化率≥98%。人行道铺装率95%以上,完整率95%以上。

5、建成区清扫保洁制度落实,一至四级道路路面废弃物控制指标。但在同一单位长度内,不得超过各单项废弃物总数的50%。路面废弃物控制指标保洁等级。

一级路面.果皮片/1000m2≤

4、纸屑、塑膜片/1000m2≤

4、其它处/1000m2≤4.6.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收集率达到95%。主要街道保洁时间实行全天候清扫保洁,道路机械化清扫或高压冲水率≥20%,垃圾、粪便收集运输全面密闭化。道路清扫和保洁、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密闭运输无二次污染。粪便收集清运符合有关要求。

7.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粪便定点消纳,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各项处理、管理台帐、监测资料齐全,各种规章制度落实规范到位,生产正常,运行安全。蝇、蚊孳生季节,垃圾收集站(点),应定时喷洒消毒、灭蚊蝇药物。在可视范围内,苍蝇应少于3只/次。生活垃圾中转站、垃圾屋、垃圾台无积存垃圾,做到无渗滤液直排,垃圾收集容器应定位设置,摆放整齐。设置点及周围2~3m内应整洁,无散落、存留垃圾和污水。垃圾收集容器无残缺、破损,封闭性好,外体干净。构筑物内外墙面不得有明显积灰、污物。

8.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符合《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布局合理,数量足够,管理规范。其中,公共厕所的管理符合《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达到“四五五净”。公共厕所必须有专人管理定时或全天开放,保持清洁卫生,即地面无积水,无纸屑、烟头、痰迹和杂物,大便器内无积粪,小便器(糟)内不积存尿液,无尿垢、杂物,墙壁、顶棚整洁。厕室的大小便器内外、地面和贮粪池周围30~50cm以内用肉眼观察不到蝇蛆。公园景点和主街道公共厕所,除满足二类水冲厕所标准外,还应增加自动(或脚踏)洗手设备、烘手器、梳妆室、机械通风装置以及必要的室内美化、香化除臭措施。

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值

水冲式公共厕所类型

编号

卫生指标

一类成蝇(只)2 蝇蛆(尾)3 臭味强度(级)4 氨(mg/m3)5 硫化氢(mg/m3)6 厕室内温度(℃)7 厕室内相对湿0.01度(%)8 换气次数(次/小时)9 采光系数 10 人工照明(Lx)

9.农副产品市场管理规范,商品划行归市,摊位摆放整齐,无占道经营,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良好有卫生管理和保洁人员,环卫设施齐全,给、排水设施完善,公厕、垃圾站建设符合卫生要求,公厕设置不低于二类标准;经营食品的摊位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活禽的销售,有活禽销售的市场设立相对独立的区域,污物(水)处置和消毒设施完善,实行隔离屠宰,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全市场无违禁野生动物销售。

0 0 <1 0.3 0.01 ≥14 ≤30 ≥5

二类 <3 0 ≤2 1.0 0.01 ≥10 ≤80 ≥5

三类 <5 0 ≤3 3.0 0.01

1:6~1:8 1:6~1:8 1:6~1:8 >40

34~40

20~30

上一篇:我学会了坚强的五年级作文下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