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如何立意指导(共10篇)
1.中考作文如何立意指导 篇一
初中材料作文立意指导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商人的儿子大学毕业了。一天,商人问儿子:“一斤芝麻多少钱?”“7元。”儿子答。“一斤黄糖呢?”“顶多3元。”“一斤芝麻加上一斤黄糖值多少钱?”“正好10元呀。”“只有10元吗?”“7加3不是等于10吗?”“但一斤芝麻加上一斤黄糖可以做成芝麻糖,这样,芝麻糖就可以卖到20元了。”商人告诉儿子,生活给你一斤芝麻,不只是一斤芝麻,生活给你一斤黄糖,也不只是一斤黄糖,它们的延伸值,就全靠你的智慧去创造了。用好人生的加法,对于人生的成功,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请以“用好人生的加法”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立意指导】
这则材料意在告诫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条件,用心用智慧去经营、创新,挖掘潜在的价值。一言以蔽之,用有限的条件创造无尽的价值。只要紧扣“人生的加法”,来阐发议论,分析说理即可。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扬长避短”有三层解释:第一层解释,发挥自己的长处,回避自己的短处;第二层解释,宣扬别人的长处,回避别人的短处;第三层解释,善于学习使自己擅长的技能更长,避开自己的短处。这三层解释包含了应用、交流和学习等方面的道理。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取其中一层解释,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立意指导】
抓住材料中的重要信息点,从信息点中找到立意点,明确文体。第一步,读懂材料,明确材料的中心内容;第二,关注材料中人物的关键词,明确立意的范围;第三,选择文体,拟写作文。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指导】
写作指导:表层含义: “向上看”即仰视或抬头,“向下看”即俯视或低头;“在下面”即位置在下面,“在上面”即位置在上面。
深层含义:“向上看”可以理解为“目标远大”“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下面”可以理解为“看到不足和差距”,从而有一种向上的动力。“向上看”也可以理解为“目标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在下面”可以理解为“很渺小”,从而失去生活的信心。
深层含义:“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关注那些生活艰难却不失信心和勇气的人们”,“在上面”可以理解为“自己还是幸福的”,从而获得信心和勇气。
“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只看到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在上面”也可以理解为“自负、高高在上”,从而止步不前。
其次选择角度,鲜明立意。
可以选择第一句立意,可以选择第二句立意,也可以二者兼之立意,最后,要注意文题有写议论文的明确要求。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鲥鱼奄奄一息:“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乌龟悠闲地踱了几步,笑着:“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这个寓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作文;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立意指导】
这则材料可采用多角度立意法,1.鲥鱼的角度:生命短暂,但充实,有意义;2.乌龟的角度: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价值;3.整体分析:要正确认识自己。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 “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那人顿悟。还有这样一则谚语: “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在那边,你已经别无选择,要想方设法地翻过去。
请理解材料,焉一篇木少于 800 字的文章。体裁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指导】
“逼你成功”的例子俯拾即是:“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所有这些,都是典型的事例。
再综观当代文坛,哪个成功的作家没有被逼过?他被报社、出版社的人逼,也被他自己逼。读者逼主编;主编逼作家;作家逼自己,逼得想睡也不能睡,不想写也得写。问题是多少惊人的作品就这样诞生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逼学生的老师,何尝没有逼自己?“教学相长”不也是“教学相逼”吗?常言道:“用进废退。”当外部有压力逼你“用” 的时候,你的学识、才干等将会有很大的长进。因此,你应该虔诚地感谢外力对你的“逼”。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于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悟和体验?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写记叙文或议论文;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立意指导】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写作时,此题可实写,也可虚写,因为“缝隙”不单可以实指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还可比喻一种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或“空间”。“留一道缝隙”,关键在于一个“留”字。应该在哪些方面“留下一道缝隙”?(现象)现实生活中,做人处事以及其他许多方面都应“留一道缝隙”。为什么要“留一道缝隙”?(意义)以此可以留足空间,避免出现问题。如何才能“留下一道缝隙”?(方法)如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包容。“留下一道缝隙”应该注意什么?(告诫)该疏则疏,恰到好处。如此一问,思路定然豁然开朗。材料中要求“丰满”,装修反而会失败;留一道缝隙,竟然成就完美,由此可以联想到:做人和处事,如果时时处处追求“丰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就会裂变。同样,一个人把所有行为都目的化,就会把自己的理想挤压得变形。留一道缝隙,给自己,给他人,可给社会留一个可供吻合的人际空间。
1.艺术创作上追求含蓄,留给别人想象的空间,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欧·亨利式的结尾”“冰山原则”“留白”等;
2.处理生活中的摩擦时,给别人留下缝隙。对别人宽容也是对自己宽容,为自己留后路;
3.朋友、夫妇之间留缝隙,是尊重和爱的表现;
4.给持不同见解者留缝隙,可形成思想的兼容;
5.保护环境:有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给后代留下发展的缝隙(空间);
7、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己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粗給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指导】
关爱与责任:游客打算租房,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做决定”。老人的提议展示了为他人考虑的一种人文情怀,也体现了一种关爱从点滴开始的素养,更蕴含了消费时代的道德价值观念。
善良与宽容:当游客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老人,他打碎了一个精美的玻璃杯时,老人则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老人宽慰的话语不仅抚慰了游客的心,也揭示了他的善良。这个世界上善良的情怀会让人永远记住。
尽职与原则:老人进屋后,首先询问游客:“玻璃杯碎片呢?”当得知游客已把碎片和别的垃圾一起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拒绝把房屋租给游客。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这个细节、这个举动,不仅将老人的尽职行为、原则风范、敬业做派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蕴涵了一种生态环保的担荷意识。
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星巴克的老板舒尔茨有次去英国出差,在伦敦最繁华金贵的地方,看见在很多名牌店的中间夹着一个非常小的店铺,在卖最便宜的奶酪。他很好奇的走了进去,见一胡子拉碴的老人在整理奶酪,他问:“老先生,这里是寸金之地,您卖奶酪的钱够付房租吗?”
老人看着他说:“先买十英镑的奶酪,我再回答你。”舒尔茨于是买了十几英镑的奶酪。
“年轻人,你走出我店门向外看看,”老头说,“这街上所有你看见的豪华店铺基本上都是我们家的地产。我们家很多代人都卖奶酪,赚了钱就买些店铺。我和我儿子现在还是卖奶酪,因为我们喜欢卖奶酪。”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指导】
这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伦敦土豪卖奶酪,凭借这简单的工作赢得了亿万家产。从“我们喜欢卖奶酪”工作来看,人生可以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来立意;从我们家很多代人都卖奶酪来看,人生要学会坚持。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30岁到45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们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立意指导】
就这道作文题的“立意”看,主要有三种情况:
1.行为影响了位置: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改变甚至决定他的位置、成就、社会评价等等。
2.位置影响了行为:意思是当一个人身处其位、身处其境时,会影响他做事的方式及行为,正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从辩证的角度考虑,位置与行为具有相互影响。
立意属于以上三种情况之一的都是切合题意的较佳立意;如果所写内容只涉及“行为”或“位置” 的一个方面,却没有涉及“行为”“位置”的关系的,属于基本合题;如果所写内容与材料毫无关系另起炉灶的,则属于跑题。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仙女在森林中散步。天气非常好,树枝触摸着天空,树叶在清风中摇曳,花儿绽放着多彩的笑颜,鸟儿在欢快的歌唱,仙女感到陶醉。
走了一小段路后,仙女看到了一株哭泣的玫瑰。仙女问: “我的孩子,你为何哭泣?”
玫瑰回答: “上苍没有像爱其他植物一样来爱我。”
仙女继续问: “你为什么会这样想,漂亮的孩子?”
玫瑰说: “上苍给了我刺。”
仙女说: “上苍没有给你刺。你身上的刺是与生俱来的。上苍给了你美丽的花朵、甜蜜的芳香。你要知道,作为爱的象征,你已被人们牢记于心。虽然 苍让你的美丽与刺同在,但人们一提起你,他们只会想到你的美丽。”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立意指导】
这则寓言材料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材料中的仙女如一位心理医生,为玫瑰医治心里的创伤。仙女循循善诱,语重心长,言语中多有褒扬,使玫瑰易于接受,心情舒畅。
人总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人生也总有不如意的地方,每个人都不会是完美的。一个人如果一味地只看到自己的短处,整天为自己的短处而悲 伤苦恼,那么他将一事无成;一个人只有克服自己的短处,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带着自信上路,那么他将会有一路的收获,他将拥有明媚的阳光和美丽的春天。
基于此,文章的写作角度可定为:
1、用你的长处享受人生
2、而不要整天为弱点烦恼
3、带着自信上路
4、发挥你的长处
5、要用恰当的方法教育人
2.中考作文如何立意指导 篇二
一、中考作文立意应遵循的原则
1. 立意要正确。
立意正确是文章的立足之本。不论是全命题还是半命题作文, 立意一定要合乎题目要求, 否则再好的立意也是枉然。此外, 还要有针对性, 选取人们最感兴趣的、最能反映人们思想感情的主题立意, 文章才能扣人心弦, 引人注意。当然, 这里面还有个“技术”方面的问题, 即审题时要认真分析题目。如“我心中的歌”“和谐的美”等, 这类题目都是偏正短语, 其中“正”的部分是“歌”“美”, 而“我心中”“和谐”是“偏”的部分。往往“正”的部分是写作对象, 而表意的重心则在“偏”的部分, 体现题目的写作范围、性质和特殊要求。就像“我心中的歌”这个题目, 写作应着力于“心中”, 心中的歌有别于一般歌曲, 它珍藏于内心深处, 是无声的难于忘怀的故事。那发自内心深处的音符, 构成了作者生命的旋律。再比如“和谐的美”, 其着力点应是美的属性———“和谐”, 生活中的美离不开和谐, 和谐就是美。这类偏正短语, “偏”的部分是文章的重心, 即题眼, 应浓墨重彩地加以表现。
2. 立意要深刻。
中考作文立意的深刻在于充分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事实上, 初中生写作在立意上难以深入, 原因往往就在于浅尝辄止, 没有深入开掘。所谓开掘就是深入思索, 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如中考作文题“书香作伴”, 这道题好写, 要写好却不容易, 弄不好整篇文章就流于肤浅。只有把读书这件事情放到人生、社会的背景下思考, 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性的东西来, 才能在常人的观点或说法上提升一个层次, 才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作者魏巍精心挑选了三个事例, 这个精选过程在课文后面的附录中讲得明明白白。最后, 他慧眼独具把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英雄的故事都删去了, 却单单把平淡无奇的“坑道谈话”留下来,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事例既是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境界的展现, 也是其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和动力。
3. 立意要新颖。
中考作文立意的新颖性, 即作文提倡言人之所未言, 言人之所不能言, 力求使人们获得新的启迪、新的联想。文章要写出新意, 关键在于作者具备独创精神。如果思想懒惰, 人云亦云, 所做的文章必是千人一面。只有勇于进取, 勤于思考, 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人, 才有可能创新。要使中考作文立意新颖, 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发散思维, 它是一种开拓性的思维方法, 其特点是不集中于一点而是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这样可以开阔立意的思路, 由此及彼, 有利于找到较理想的有新意的主题。二是求异思维, 它是一种寻找事物之间的相异性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如中考作文《我做主》, 有位考生从“大我”出发, 以“广州”的口吻, 叙述自己凭借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迷人的自然风光等, 获得了2011年亚运会的主办权, 由“我做主”, 为亚洲各地的同胞提供优越的服务, 带领亚洲各地的同胞领略“我”的风采, 尽情展现作为家乡一员的责任感。这样, 文章就会显得大气, 胜人一筹。
二、中考作文立意的技巧方法
1. 大题小做。
中考作文立意选择的内容不一定非得是大事, 只要我们善于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 就可以写出好文章来。有时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可能就是一个典型, 一声轻语、一次微笑可能有着丰富的内涵。“大题小做”, 往往可以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如中考作文《我心目中的母爱》, 一位考生没有用豪情壮语来歌颂母亲, 也没有写母亲所做的惊天大事, 而是选择了生活中一件平常的事来写母爱:“被子晾在那儿, 母亲走过去, 伸开双臂像要把被子揽入怀中, 由上到下不厌其烦循环往复地拍打再拍打, 藏在被子里的小灰尘惊慌失措地在有阳光的冬日里乱飞。拍打完毕, 母亲又仔仔细细地在被子上翻来覆去瞅了几眼, 这才放心地把被子抱回我的床上整齐地铺好, 仿佛今夜享受这温暖被窝的是她自己。我忽然明白:被子上阳光的味道就是母爱……”这里母亲为“我”晾晒被子这件小事, 就真正切切地反映出了母亲的伟大。如《一碗白开水》、《三颗荔枝》、《一根红头绳》等文章, 都属于“以小见大”“平中见奇”的立意方式, 很值得考生去认真分析和借鉴。
2. 角度标新。
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善于学会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让文章的立意“高人一等”。如中考作文题“留在心底的风景”, 当绝大部分学生把笔墨放在旖旎无限的西湖风光、巍峨壮观的万里长城、金黄细软的沙滩等这些自然风景的时候, 有些学生巧妙地转换视角, 突破“风景”的字面义, 衍生到更广阔的意义上去选择“风景”。有写文人名著的, 一位考生写《三国演义》中周瑜和小乔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是一道留在人们心底的美丽风景;有写人文景观的, 街道上众人齐心救治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 公园里孝顺的媳妇推着瘫痪的婆婆散心;有写动植物的, 蚂蚁合力抬食, 梧桐树起死回生, 海豚围圈救人等。虽是同一考题, 写作角度却各不相同, 读来让人备感新颖。
3. 反面着笔。
在现实生活中, 有些事情从表面上看是违背人之常情的, 却也能够“逆理”而“成章”;有些事情从正面写可能难以激起读者的兴趣, 从反面着笔却能显出新意, 使情节变得曲折, 主题变得深刻。比如《上帝的苹果》一文中, 下笔入题写约翰死后见到上帝, 他极力埋怨上帝没有给他机会, 导致他在人间六十年没有一点成绩。上帝想了想答应了约翰的要求。上帝三次让苹果落在约翰的头上, 前两次约翰把苹果吃了, 最后一次他捡起苹果扔了出去, 扔到牛顿头上,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作者从反面着笔, 对比鲜明地得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机会对人人都是平等的, 只是每个人把握机会的能力不同。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 要启发学生善于从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出发, 寻找新颖的角度去开掘事物的特点, 探求事物的本质, 只有这样, 才能提炼出正确、深刻、新颖的立意来。
三、中考作文立意应注意的问题
1. 立意错误。
如在写《缺憾》这篇文章时, 有的考生写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 如黄、赌、毒等, 然后得出结论:这个社会太不美满了!太令人震惊了!太令人失望了!这位考生只看到了社会的阴暗面, 而没有看到社会的光明面,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这样的立意显然是错误的。
2. 立意肤浅。
如中考作文题“我很幸运”, 有的考生就写了班级里很多同学患流行性感冒, 而自己没有感冒很幸运。显然这样的立意是不够深刻的, 因而也得不到高分。
3. 立意陈旧。
如中考作文题“我读懂了”, 有的考生就写自己读懂了一篇课文, 明白了文章的主要意思。这一立意就不如读懂人物的高尚品质和精神给自己的激励等立意深刻, 这样不新颖的立意自然得不到高分。
3.浅谈中考作文的立意 篇三
一、中考作文立意应遵循的原则
1.立意要正确。立意正确是文章的立足之本。不论是全命题还是半命题作文,立意一定要合乎题目要求,否则再好的立意也是枉然。此外,还要有针对性,选取人们最感兴趣的、最能反映人们思想感情的主题立意,文章才能扣人心弦,引人注意。当然,这里面还有个“技术”方面的问题,即审题时要认真分析题目。如“我心中的歌”“和谐的美”等,这类题目都是偏正短语,其中“正”的部分是“歌”“美”,而“我心中”“和谐”是“偏”的部分。往往“正”的部分是写作对象,而表意的重心则在“偏”的部分,体现题目的写作范围、性质和特殊要求。就像“我心中的歌”这个题目,写作应着力于“心中”,心中的歌有别于一般歌曲,它珍藏于内心深处,是无声的难于忘怀的故事。那发自内心深处的音符,构成了作者生命的旋律。再比如“和谐的美”,其着力点应是美的属性——“和谐”,生活中的美离不开和谐,和谐就是美。这类偏正短语,“偏”的部分是文章的重心,即题眼,应浓墨重彩地加以表现。
2.立意要深刻。中考作文立意的深刻在于充分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事实上,初中生写作在立意上难以深入,原因往往就在于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掘。所谓开掘就是深入思索,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如中考作文题“书香作伴”,这道题好写,要写好却不容易,弄不好整篇文章就流于肤浅。只有把读书这件事情放到人生、社会的背景下思考,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性的东西来,才能在常人的观点或说法上提升一个层次,才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精心挑选了三个事例,这个精选过程在课文后面的附录中讲得明明白白。最后,他慧眼独具把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英雄的故事都删去了,却单单把平淡无奇的“坑道谈话”留下来,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事例既是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境界的展现,也是其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和动力。
3.立意要新颖。中考作文立意的新颖性,即作文提倡言人之所未言,言人之所不能言,力求使人们获得新的启迪、新的联想。文章要写出新意,关键在于作者具备独创精神。如果思想懒惰,人云亦云,所做的文章必是千人一面。只有勇于进取,勤于思考,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人,才有可能创新。要使中考作文立意新颖,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发散思维,它是一种开拓性的思维方法,其特点是不集中于一点而是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这样可以开阔立意的思路,由此及彼,有利于找到较理想的有新意的主题。二是求异思维,它是一种寻找事物之间的相异性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如中考作文《我做主》,有位考生从“大我”出发,以“广州”的口吻,叙述自己凭借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迷人的自然风光等,获得了2011年亚运会的主办权,由“我做主”,为亚洲各地的同胞提供优越的服务,带领亚洲各地的同胞领略“我”的风采,尽情展现作为家乡一员的责任感。这样,文章就会显得大气,胜人一筹。
二、中考作文立意的技巧方法
1.大题小做。中考作文立意选择的内容不一定非得是大事,只要我们善于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就可以写出好文章来。有时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可能就是一个典型,一声轻语、一次微笑可能有着丰富的内涵。“大题小做”,往往可以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如中考作文《我心目中的母爱》,一位考生没有用豪情壮语来歌颂母亲,也没有写母亲所做的惊天大事,而是选择了生活中一件平常的事来写母爱:“被子晾在那儿,母亲走过去,伸开双臂像要把被子揽入怀中,由上到下不厌其烦循环往复地拍打再拍打,藏在被子里的小灰尘惊慌失措地在有阳光的冬日里乱飞。拍打完毕,母亲又仔仔细细地在被子上翻来覆去瞅了几眼,这才放心地把被子抱回我的床上整齐地铺好,仿佛今夜享受这温暖被窝的是她自己。我忽然明白:被子上阳光的味道就是母爱……”这里母亲为“我”晾晒被子这件小事,就真正切切地反映出了母亲的伟大。如《一碗白开水》、《三颗荔枝》、《一根红头绳》等文章,都属于“以小见大”“平中见奇”的立意方式,很值得考生去认真分析和借鉴。
2.角度标新。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善于学会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文章的立意“高人一等”。如中考作文题“留在心底的风景”,当绝大部分学生把笔墨放在旖旎无限的西湖风光、巍峨壮观的万里长城、金黄细软的沙滩等这些自然风景的时候,有些学生巧妙地转换视角,突破“风景”的字面义,衍生到更广阔的意义上去选择“风景”。有写文人名著的,一位考生写《三国演义》中周瑜和小乔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是一道留在人们心底的美丽风景;有写人文景观的,街道上众人齐心救治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公园里孝顺的媳妇推着瘫痪的婆婆散心;有写动植物的,蚂蚁合力抬食,梧桐树起死回生,海豚围圈救人等。虽是同一考题,写作角度却各不相同,读来让人备感新颖。
3.反面着笔。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从表面上看是违背人之常情的,却也能够“逆理”而“成章”;有些事情从正面写可能难以激起读者的兴趣,从反面着笔却能显出新意,使情节变得曲折,主题变得深刻。比如《上帝的苹果》一文中,下笔入题写约翰死后见到上帝,他极力埋怨上帝没有给他机会,导致他在人间六十年没有一点成绩。上帝想了想答应了约翰的要求。上帝三次让苹果落在约翰的头上,前两次约翰把苹果吃了,最后一次他捡起苹果扔了出去,扔到牛顿头上,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作者从反面着笔,对比鲜明地得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机会对人人都是平等的,只是每个人把握机会的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启发学生善于从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出发,寻找新颖的角度去开掘事物的特点,探求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深刻、新颖的立意来。
三、中考作文立意应注意的问题
1.立意错误。如在写《缺憾》这篇文章时,有的考生写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如黄、赌、毒等,然后得出结论:这个社会太不美满了!太令人震惊了!太令人失望了!这位考生只看到了社会的阴暗面,而没有看到社会的光明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样的立意显然是错误的。
2.立意肤浅。如中考作文题“我很幸运”,有的考生就写了班级里很多同学患流行性感冒,而自己没有感冒很幸运。显然这样的立意是不够深刻的,因而也得不到高分。
3.立意陈旧。如中考作文题“我读懂了”,有的考生就写自己读懂了一篇课文,明白了文章的主要意思。这一立意就不如读懂人物的高尚品质和精神给自己的激励等立意深刻,这样不新颖的立意自然得不到高分。
总之,中考作文立意非常重要。只要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钻研新教材,运用新理念,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规律,注意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就能够实现中考作文立意正确、深刻、新颖的目的,从而达到写出一篇篇优秀作文的目标。
4.中考作文指导:作文的立意要切题 篇四
立意又称为主旨。它同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的含义大至是相同的。?作一篇文章,它的立意是非常关键的。明末清初大学问家王夫之曾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 字 、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而当代著名作家、学者唐?也曾说过: “明确作品的主题,正是最初帮助我们从乱麻中理出头绪,告诉我们怎样从丰富复杂的生活 中动手概括和注意提炼的关键……一篇作品内容丰富,而主题思想不明确,就好像行尸走肉 。”可见一篇作文的立意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确定文章的立意呢?
5.名师指导中考:立意是作文的灵魂 篇五
北京娱乐信报-05-23
北京四中网校宋玉冰老师认为:立意是作文的“灵魂”。如何让自己的作文标新立异、脱颖而出,主要取决于文章的立意。立意决定了作文的形式与内容。
展示自己让文章更有个性
没有新奇的立意,作文是很难得高分的。而善于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表现自
己的个性,正是立意独特的前提。比如20中考安徽题为“我渴望__”半命题作文,本来题材可写的很多,可是一位同学题为《我渴望有个后妈》的作文,真可谓“一鸣惊人”。小作者深知父亲生活的`不易,希望有个后妈能够关心父亲,为父亲分忧。这篇作文充分表达了自己与父亲的深情,而小作者懂事、乖巧、善良的人物形象也跃然纸上。
挖掘内涵让文章更有深意
写好作文,第一步是审题立意。读懂文题的含义,挖掘出其中的内涵,提炼出正确、深刻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比如,20陕西中考话题作文“感受生活”,有一篇题为《理想的生活》,获得了满分。这篇作文就以其深刻、精巧的立意而赢得阅卷老师的一致认可。小作者通过两次自己与父亲写“理想的生活”,引出老师两次的评价,最后小作者若有所悟,表达了“平平淡淡才是真”这一深刻的生活哲理。
放飞想象让文章更有创意
现在的中考作文形式比较灵活,大部分已经不再限制文体,同学们发挥的空间很大。就上面提到的话题作文“感受生活”,有一位同学就借用了古希腊神话的外壳,选用“戏剧”这种体裁,突破了“传统的模式”,以《天使人间行》为题,借天使巡访人间并一次次被感动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亲情的理解,新颖奇特,富有戏剧性。
巧设题目让文章更加精彩
6.中考作文如何立意指导 篇六
所谓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题目(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读材料--析材料--揭寓意--定立意
(一)单项材料
1.查原因(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①:[全国卷(乙卷)]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解析]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那么人们做事要认清自己,不能盲目效仿别人。
例②:有一位商人,带着两袋萝卜,一路长途跋涉到了遥远的埃及。那里的人们从来没见过萝卜,更想不到世界上还有味道这么好的东西,因此,他们用当地最热情的方式款待了这位聪明的商人,临别赠给他两袋金子作为酬谢。
另一位商人听说了这件事后,不禁为之心动,他想:胡萝卜的味道不也很好吗?于是,他带着胡萝卜也来到了那个地方。那里的人们同样也没有见过胡萝卜甚至觉得胡萝卜的味道比萝卜的味道还要好!他们更加盛情地款待了这个商人,并且一致认为,用金子远不能表达他们对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的感激之情。经过再三商议,他们决定赠给这位朋友两袋萝卜!
[解析]为什么第二位商人的胡萝卜更好,确得非所愿,最后没得到想得到的金子?是因为他带的东西不受欢迎吗?是因为埃及人对商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吗?显然都不是,而是因为埃及人贵重的东西发生了变化,是因为第一个商人带来的东西改变了人们对人的热情方式的.标准。如果第二个商人是第一个带胡萝卜去的,它同样可以得到想要得到的金子。从商人的角度说,是因为先后不同,才导致了获得不同,所以你抓住机会,抢先一步,就会占尽先机,得到金子;步人后尘,盲目追随,得到的可能就是萝卜。
例③: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和尚准备从两个徒弟中选一个衣钵传人,他对两个徒弟说:你们去给我拣一片最完美的树叶。两个徒弟去了,不久,二徒弟回来了,递给师傅一片比较漂亮的树叶,对师傅说,这树叶虽然并不完美,但它是我看到最好的、最完整的树叶。大徒弟在外面转了半天,却空手而归,对师傅说,我见了很多很多的树叶,但怎么也挑不出一片最完美的。
[解析]二徒弟之所以很快找到,是因为他不苛求、不挑剔,而把标准定为不完美,但是自己看到的是最好、最完美的树叶。因此可立:不要求全责备。大徒弟之所以空手而归,是因为他把标准定在了“最完美”的层次上,而世界上是没有最完美的东西的。但从另一个角度去想,是因为他找不到完美的就不迁就、不凑和,而通力达到完美,作为一种人生精神的追求,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因此:要有执着追求的精神,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要有明确的目标;追求完美,走向更好,就可以成为立意角度,而且更有新意。
例④:《狼与羊》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狼和羊终于握手言和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为了促使信任,两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狗,而狼则拿出了狼崽。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
转眼间,小狼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跑回了森林之中。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解析]从羊被吃的“结果”和“言和”的现象去思考,是因为“言和”只是一种手段,而狼的本性是要吃羊的。羊之所以被吃,是相信了狼的所谓诚意,而没有看透狼终究要吃羊的本质。平安、和平是值得珍视的,但与不讲信义的人只能针锋相对,决不能被其假象所迷惑。(信任是被迷惑所致)
由这几则材料作文的审题,我们可以看出“原因分析法”立意是把握材料主旨的基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甚至可以按照议论文行文的思路来规定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思路。
即审题立意可按此过程进行: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办)
具体操作如下:
a.“是什么”--原材料内容:主要对象、态度倾向、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等。(羊和狼言和,最后落得被吃掉的下场)
b.“为什么”--通过现象、实践看本质,探究因果、条件、事件本身反映的问题。(本质:认错了对象,把敌人当朋友,是因为被狼的所谓诚意的假想所迷惑,没认清狼是要吃羊的本质)
c.“怎么样(办)”--针对本质、原因,提出认识和看法。(不要轻信;认识事物,不要被表象所蒙蔽;和平值得珍视,但与不讲信义的人只能针锋相对,不能被其假想所迷惑。)
有的同学审题不深入、浅尝辄止,关键是不到位。如:从“是什么”只审到“为什么”而没到“怎么办”。羊终被吃→因为狼本性难移→展开论述,举出很多本性难移的例子。立意至此,可以说所论的都是真理,也是公理,还不是自己的认识或主张,只是就事论事。因为“本性难移”是一种客观存在,不需要论证,失去论证的意义。关键是针对狼的本性难移,羊该怎么办?即认清本性,不被迷惑,针锋相对,而不能握手言和。
有的同学甚至由“本性难移”转过头来论“本性”,进而偷换到“个性”的坚持上,更是南辕北辙,离材料固有的寓意十万八千里。如:举屈原,遂九死其犹未悔;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陶渊明,性本爱丘山。这就是学生由审题→扣题→偏题→跑题的心路历程。
2.抓关键(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例①: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解析]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返回
3.明关系(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例: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有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解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危机与忧患催人奋进,狼带来的生机,人要有压力。
4.辨是非(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例: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解析]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二)多项材料
5.求异同
例⑴:①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解析]⑴中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例⑵: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解析]⑵中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6.寻互补
例: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解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不能另搞一套。上面的几中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
7.中考作文立意与标题的创新(上) 篇七
立意新
独特的立意可使中考作文内容新颖、主题深刻,凭其丰富的内涵和独到的见解让人获得“眼前一亮”的感觉,更能感动阅卷老师。我们通常可以选择“否定角度”和“反向思维角度”来使立意新颖。
否定角度就是从贬低、鞭挞、反思方面来立意。否定的对立面是肯定,肯定角度立意就是从歌颂、赞成、倡导方面去立意。
比如话题“雪”,从肯定角度立意你可以抒发对雪洁白无瑕的赞美,倡导大家做一个如雪一般纯洁、简单的人;从否定角度立意你可以阐述雪用它的洁白掩盖了大地的腐朽,它的冷艳貌似正人君子,揭露其欺骗世人伪君子的形象。
比如话题“屈原”,从肯定角度立意可以赞颂其胸怀大志、忠心报国、以死明志等;从否定角度立意可贬其愚忠,批判其跳水自杀不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道理。
再例如江西省某年中考作文题目是以“亮点”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很多考生从肯定角度立意,赞颂生活中的亮点、肯定亮点的作用、倡导大家多去获取亮点,结果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没有什么新意。而有一个考生,采用否定角度立意,从断臂的维纳斯谈起,他认为亮点会左右人们完成目标的视线,会误导人们忽视自己的弱点,亮点的背后是盲点,他希望大家对亮点持警惕态度。结果这篇作文获得了满分。
列宁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大多数考生面对一个中考作文题目选择从肯定角度立意时,建议你选择从否定角度去立意,这样你的作文就能显得富有新意。
从与通常的情感倾向或与传统的观点、看法一致的角度来确立文章的中心,就是顺向思维角度立意。反之就是反向思维角度立意。如:良药苦口利于病是顺向思维立意,良药爽口更利于病就是反向思维立意;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是顺向思维立意,社会需要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就是反向思维立意;持之以恒值得称赞是顺向思维立意,放弃也是一种美丽是反向思维立意;狼狡猾、狠毒、残忍是顺向思维立意,狼机智灵活、做事果断、适应力强是反向思维立意……特别提醒,不是所有事物和话题都可以反向思维立意,因为必须要保证立意正确、健康。如“尊敬师长是做学生最重要的品质”这一话题,就不可反向立意。
标题新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标题是作文的眼睛。中考作文,如果考生能拟一个新颖别致的标题,那么其胜算的几率从一开始就大了很多。拟一个新颖的标题,可从是否奇特、有悬念,是否形象、有文采的角度来考虑。
例如2011年广东中考作文题目,给了这样一段文字:“前行是脚步的积累,成长是不断前行的过程。前行的路上,有风景、梦想,有期盼、关爱,有欢笑、痛苦;前行离不开目标、坚持……一路前行,你有过怎样的经历和体验?前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自拟一个包含“前行”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很多同学拟的标题是:认真前行、前行路上、我爱前行、坚持前行、前行的目标、为了理想而前行……这些标题陈旧、直白,在第一时间很难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但也有一些同学经过认真思考,拟出了很好的标题:告别前行、前行路上没有草稿、前行路上诗意飞扬、前行如虹、前行·胆魄、前行着就幸福着、前行之美、前行=财富、前行是轮明月、前行+智慧=画卷……这些题目新颖别致、富有文采,能在短时间内引导读者展开想象空间,也给阅卷老师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
再例如浙江省杭州市某年的中考作文题目,文字材料是“著名导演张艺谋18岁时,迷上了摄影。可在当时,连吃饱饭都困难,哪有钱买照相机学摄影呢?于是他瞒着家人,偷偷地到城里去卖血。一连卖了五个月,终于攒够了买一架照相机的钱。凭着那架照相机给他的艺术积累,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可以这样说,是那架照相机,或者说那段卖血的经历,给了他特殊的人生体验,鼓励他不断挑战逆境,走上了成功之路,实现了人生价值。但当人们把羡慕的目光投向成功人士名利光环的时候,往往忽视了他们成功的秘诀。”要求以“成功的秘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有一个获得满分的考生拟的题目是《不思八九,常想一二》,他是化用俗语“人生之不如意常有八九”,将数字入题,节奏鲜明、对仗工整、留有悬念、语义含蓄,至今都还给很多师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8.中考作文创新立意 篇八
一、避“俗”
要使文章的主题有新意,就要进行发散性思维,多向立意,然后对各个立意进行筛选。在构思立意时敢于打破思维定势,不落窠臼,独辟蹊径从问题的反面深入思考,从而提炼出新主题,写出好文章。这种逆向立意,可以表达出作者不同凡响的认识和看法。如面对“关爱”这个话题,一般人往往从自己感受到的关爱的角度进行思考,而很少想到自己要学会关爱别人。《关爱永远》则确立了这样一个中心——学会关心别人。关爱别人可以“使你在人群中不被孤立”,“使你的生活到处都充满阳光”,“使你的人生更有价值”。这个立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也是本文被评为佳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合“时”
我们写作文最好能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这样主题才能新颖、深刻,有时代感和针对性,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坚守诚信》一文就针对当今世人的思想,指出诚信不是人际间的交易,把文章引入更广阔的天地,引导读者思考百味人生。文章有深沉的思考,有冷静的分析,也有亟切的期盼。如果没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一定的生活体验,是很难写出这样的好文章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立意能力的提高应以“洞明世事,练达人情”为本。我们要多关注现实生活,思考人生世相。
三、融“我”
“融入自我”是避免雷同的好办法。“融入自我”指在行文过程中显露“自我”痕迹,体现写作者的主观意志、个性倾向、价值判断、生活阅历、人生体验等。对每个人而言,这些方面多少有一些独特之处。《真我何在》或以呼告形式、或直接表明“我”的心中所想,活画出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少年形象。这正是融入自我后的表达,鲜活酣畅,个性飞扬。这也是避免雷同的有效手段。
四、巧“联”
写作时可巧用联想来托物寓意,这种立意方法是通过对平凡事物的精雕细刻,显示其深层内蕴,并巧用联想,由物及人,从而表现文章主题。《根》就是通过联想,赞美了具有“根”一样品质的人和精神。作者挖掘出“根”的深层含义——奉献而不索取,付出而不求闻达,将无私奉献的“根”和无私奉献的“人”合乎情理地联系起来,突出了“人”的崇高和伟大。
五、变“角”
变“角”就是变换一种切入角度,角度一新,立意也会为之一新。《回家吧,小妹》一文把大陆和台湾拟人化为兄妹,祖国比做妈妈;以充满童真与亲情的如泣如诉的语言,诉说着对“妹妹”湾儿的思念,呼唤“妹妹”回家,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在深情的呼唤中,作者巧妙地融入了台湾被荷兰与日本强盗两次劫走,又被祖国救回的历史,有力地表达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严肃主题以及那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其立意角度让人拍案叫绝。
【金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未到过这么贫困的地方。目光所及,全都是低矮破旧的茅草屋。
这时,迎面走来一个挎着竹篮的老太太,衣衫褴褛,上衣的纽扣掉了好几颗,但是在她第二颗纽扣的眼上别着一朵洁白的栀子花,染满一身清香。我的精神为之一振,苦涩的眼睛骤然有了光彩。我哭了。那老太太看我哭了,也撇了撇干瘪的嘴,朝我笑笑。
我被深深地感动。因为我知道,在这洁白的栀子花背后,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在老人并不动人的笑容背后,是一颗友善的心。我们可以活得很贫寒,但我们同样有美丽和微笑的权利。
生活本没有高贵和低贱之分,生活中有着太多令人感动的日子。
请以“生活中的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这个话题适合写成记叙文,可以写我们为人间真情感动。以亲情为例。在立意上,可以写褒扬亲情,因为拥有亲情;可以写渴望亲情,因为失去亲情;可以写呼唤亲情,因为亲情被遗忘;可以写正视亲情,因为亲情被践踏;还可以写不是亲情胜过亲情。
这个话题也可以写成偏重议论的哲理散文。应重在阐述“感动”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如:“能够感动,证明我们执著求真。感动,是由于我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每一次小小的感动都会荡涤我的灵魂。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母乳;对于感动,我始终是一个受益者,在她的滋养下渐渐长大。”
中考作文训练之——拟好题
我们都明白生活中的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同样,在中考话题作文中,一个好的作文题就是一块很好的第一印象的敲门砖,所以,花一点时间想一个让阅卷教师一见钟情的好文题,一定不是枉费心机。
那么,怎样的作文题才是好作文题呢?怎样才能拟出好作文题呢?
一、好作文题的标准
1、简练
简练就是要简短而精练,简,要简得明白,练要体现干练。让人一看就觉得不敢多字也不得少字,且言简意赅。要注意的是,简练并不是用字数来衡量的,而是从字与词的结合中所表达的意义给人的感觉来判断的。简练的文题是用最少的字给人最明确的意义和感情倾向。
2、新颖
新颖是现代社会追求的一种潮流,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了想出办法让自己的东西新颖,那就是用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道出自己的个性思考。但是,新颖决不是标新立异,必须合情理。应该说,我们所说的新颖只是别人想漏了的,或者说只是一时还没有想到的,而决不是怎么想也想不通的,想不到的东西。
3、切主题
话题作文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但大都有一个主题意向,写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也会把这个主题意向尽量的明确化。这时,如果你的作文题能够对作文的主题有一定的暗示或提示作用,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这样,阅卷教师可以很快地抓住你的作文的主题思想,给阅卷者一个先入为主的阅卷思考,有利于考分的提高。就算你的作文对主题的表现不是很突出,但有文题的补充也是相得益彰的。
4、有文采
阅卷教师大都是一些很有文采的人,他们对文采是非常敏感而且也很看重的,如果你的文题能拟出一定的文采,无疑会一下子唤出阅卷教师心中那份珍藏的美感,让人产生作者也一定是一位有一定文采的人的猜想,从而获得高分。当然,作文的内容也应该有一些文采。
5、有内涵
文题还应该有一定的内涵,应该是耐寻味。当然,考场作文在阅卷的过程中由于阅卷教师时间的关系,这一点很可能被忽略,但,真正有内涵的让那些阅卷高手们落眼就见的东西,还是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
二、拟好题的方法
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拟题方法。
1、添加
所谓添加,就是在话题或者话题中心词前或者后也可以是前后添加一定的词语,组成一个完整的意义整体。这样的文题可以使作者时时紧跟话题,也可以让阅卷教师一目了然,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
2、借用
借用就是借名句、警句、古诗文的句子以及流行歌曲中的句子等等。因为这些句子有生命力,影响力,如果借用得好,也是可以让阅卷教师眼前一亮的。
3、修辞
这种方法就是在文题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格。这样的文题如果用好了,自然显得生动而形象,而且有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好题展示
1、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题
《时间,带不走我心中永恒的记忆》
《爱我 追我 别浪费我》
《午餐1800秒》《8 15》(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时间在晨雾中飘落》
《惜时如金》
2、以“牵挂”为话题的作文题 《剪不断》
《藤》
《她,还好吗?》
《门前那条小河》 《那双冻裂的手》
3、以“把握”为话题的作文题
《一切就在我手中》
《握住,不放》
《机会,请你把握》
《柳暗花明又一村》
《青春无限好》
4、以“春”为话题的作文题
《点燃生命的季节》
《与春共舞》
《在春天成长》
《春的向往》
《春的脚步》
《走进春天》
5、要求文题中含有“美丽”二字的作文题
《汗滴,诠释着一份美丽》
《带上你的美丽跟我走吧》
《梦不再美丽》
《今夜如此美丽》
《美丽,就这样脆弱》
《拼搏,也是一种美丽》
6、以“美好亲情”为话题的作文题
《风雨中那把伞》
《懂你,渐老的母亲》
《慈母手中线》 《母爱无价》
《共裁一棵亲情树》
《悠悠亲情》
《亲情伴我行》
7、以“美在夏天”为话题的作文题
《燃烧生命的季节》
《夏天的旋律》
《三十八度的美丽》
《蝉鸣》
《浓浓夏意》
《夏天的微笑》
8、以“感受青春”为话题的作文题
《为青春歌唱》
《激情燃烧的岁月》
《多梦的季节》
《豆蔻年华》
《潇洒走一回》
《飘逸时代》
《燃烧吧,青春》
备战中考作文:五招让你的文章“亮”起来
作文是历年中考语文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每次语文考完,人们往往先问今年的作文题目是啥。因为作文的含金量最高,占分比例最大,其得分也直接影响着中考语文成绩。那么中考中如何使自己的作文能脱颖而出,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呢?答案是文章必须要有“亮”点。
-独特的视角
庸俗、陈旧、平淡是考场作文之大忌。有的同学一写老师,就是每天备课到深夜,病了还坚持为学生上课。再不就是有同学病了,老师下班后还义务给他补课„„诸如此类,千篇一律,不但让人大伤胃口,还给人胡编乱造、不切实际的感觉。而真正获取高分的必须是独辟蹊径、选材新颖的文章。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独特个性的,要善于从生活素材中,看见别人见不到的东西,挑选、提炼出那些新鲜、感人的材料,把有独特感受的材料写出来,就会令人耳目一新。
可能有的同学要说,我们的生活太单调,只能唱唱老调。其实老调可以新唱,关键是怎么个唱法。如果用新的眼光,从新的角度去看寻常材料,也可以化旧为新。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的爱子之心是老题材,但作者选取新的表现角度,采用特写的方法,突出表现父亲的几次背影,获得成功。
-新颖的手法
一般性材料用新颖别致的手法来表现,可以达到化平淡为新奇的效果。如采用欲扬先抑、明贬暗褒的手法,可以避免平铺直叙,增强吸引力。《荔枝蜜》中对蜜蜂便是由否定到肯定直至赞美,而先前的否定正是为了最终的赞美。又如在记叙中引入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能衬托文章中心,产生较强的表达效果。此外,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误会、冲突的手法,以及恰当地选择插叙、倒叙的写作顺序等都能使文章扣人心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写好头和尾
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考生尤需悉心打造。它不仅在文章中起着开篇布局的奠基作用,而且也带给阅卷者一份好心情。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开头,对于一篇文章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结尾应该是文章圆满的收束,是文章的压轴部分。同文章的开头一样是至关重要的。结尾同全文的教育、启迪作用和感染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结尾巧妙,收束自然得体,能使读者感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达到掩卷而长思的阅读效果。
但有些同学草草结尾,随便了事,这样会大大影响整篇文章的整体质量。文章的结尾要或紧扣开头,首尾呼应,或重申观点,再次点题,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等。结尾是留给阅卷者的最后一道“风景”,一定要给阅卷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惊喜。
-描写要具体
记叙文离不开描写,因为具体、形象的描写可以让人“如见其人”、“如历其事”、“如临其境”,从而大大地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尤其是细节描写,它赋予人物以生命;赋予情感以活力;赋予中心以光华。
-驾驭好语言
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该是美丽的面庞。一篇考场作文通篇都文采飞扬是很难做到的。一段甚或一句精彩的议论,不仅可以升华文章的主旨,而且还能给人以心灵的感悟和启迪。个别句子表达,句式多样灵活,长短结合,整散相间,不同语气的句子交替使用,就能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此外,恰当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或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都会给文章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中考作文方法指导及注意事项
作文是决胜中考语文的关键所在,中考在即,把握作文拿分的技巧,是近几天考生关心的问题。老师将考场作文经验归纳为:“心中有自信,笔下出好字;手头有材料,胸中有成式;不变应万变,妙手著文章”,同学们只要扎扎实实地按照这几步来做,作文得高分并不是一件难事。自信上考场
自信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相信自己就不会怯场,不怯场才能使自己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潜在的能力得以充分地调动。
按时写作文
120分钟的语文测试时间,应该留出40-60分钟的时间作文。时间充足,心中不慌,文思才会泉涌;否则仓促成文,难免丢三落四。
细心审题目
命题作文,审题时一定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并进一步展开合理的联想,才能真正把握题目的实质。材料和话题作文,要弄清楚在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中,命题者所提供材料的不同作用。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考生一定要读懂题干,做点分析,明确主旨,再去下笔,确保万无一失。精心选文体
中考作文一般不限文体,这给了考生很大的选择文体的自由,考生应该掌握文体选择的基本原则:一是采用该话题更适宜的文体写作;二是采用考生本人更擅长的文体作文。自己擅长,行文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心中有模式
考生心中要有文章的基本结构式:议论文,开篇点题+分析论证(典型事例+事例分析)+结题收篇;供料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式:引材开篇+析材明理+联材写事+点材收篇;写事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事件发生(清楚明白)+事件发展(生动曲折)+事件结局(含蓄启迪);写人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契入(用外貌、语言、环境、细节入题)+铺垫(简述几个事件)+高潮(详叙典型事件)+点化(用点睛的议论或抒情句收束)等等,上述结构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演绎出许多的变式来。巧思出新意
为体现可写性的命题原则,中考的作文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大多都是宽泛的。例如《责任》这样的题目,范围太宽,无从下笔,这样的题目就要去窄作。所谓窄作,就是对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修饰、限制,然后再针对被限制后的某个侧面扩大其内涵。若从“我们当代青年的责任”这个角度去写,可能就容易多了。素材书中找
要写好一篇考场作文,除了掌握写作模式,还要有写作素材。当你在考场上因缺少素材而抱笔时,可别忘了你学过的语文课本!那里有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主旨要明确
中考作文主旨不要过于含蓄。由于时间的限制,阅卷老师不会慢慢地斟字酌句,所以如果写记叙文,不管叙事多么生动,也要在行文中适当地用一两句抒情或议论语句点明文章主旨,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议论文力求事例简洁新鲜,说理充分,紧扣主旨。文章要实实在在,不要过于另类,在明示主旨的基础上,张扬个性。首尾亮起来 中考作文开头和结尾的写作大有讲究。
一般来说,文章开头力求做到一简二美三有哲理。简,就是开篇语言简洁,直奔主题,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美,就是开头的语言能给人以美感,或文采斐然,或意境深远,或情趣盎然,那么,必会打动阅卷老师的心;哲理,是一种深度,一种高度,如果都做到了,那效果肯定错不了
中考作文由于受时间和字数的限制,开头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快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也可以采用“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
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行文如流水
在语言运用上,除平时要求外,还应特别注意要善于调动各种修辞手段,如比喻形象、对偶华美、排比蓄势、对照鲜明、反复强调、设问抑扬、反语讽刺、暗示等等。此外,长句短句错综搭配,雅句俗语相得益彰,也可使文章生色。字迹要清楚
中考语文试卷是网上阅卷,潦草的字迹、不洁的卷面有可能给阅卷人带来不愉悦,所产生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字迹不清,丢失的可就不只是几分了。
用十五分钟进行审题构思
一篇好作文应该有观点、有亮点、有力度、有深度,有吸引力,有影响力,有震撼力。应试作文的本质是炫示,是放大、强化自己的优点,用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展示自己的优点。所以,应尽量在表达的角度上、在材料的选择上、在思考的内容上有一定的新颖性。在文章的结构上应匀称而严谨,在语言表达上应华丽而流畅。
作为考生,应讲究写作的程序。花50分钟时间写作文是比较适当的,其中应该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审题构思。一定要仔细研究题目,审题不慎,满盘皆输。文章应有联想拓展的部分,以丰富文章的内容。然后设定文章的框架,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
从整体上说,我觉得有六个问题须引起考生在学习或应试中特别注意。
1.要注意文体的选择。现在中考作文在文体上几乎对考生没有限制,但文体影响着评卷老师对一篇文章优劣的认定,所以考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2.要注意材料的运用。引用材料宜概括,不要原文照抄。一篇文章800字,其中照抄材料200多字,评卷老师对这样的文章第一感觉是这个同学在凑字数。引材料时也不要说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材料,听到一个故事等等,因为明明是给你的材料,还要说自己看到、听到,这不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3.要注意文章的模仿。应该说文章可以模仿,但如果全文照抄就不行了。有的同学的文句表达很有特色,但整篇文章的框架内容都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得分就不高。如果材料内容都是从一些大家都熟悉的考前辅导材料和一些发行量很大的杂志上“借”来的,得分起码要降一个档次。4.要注意文章的主题不要偏离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虽然现在强调学生的中考作文只要能够自圆其说,怎样的观点都可以,但这里必须有个度,这个度就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如:大家都认为“作弊”是不对的,你却写文赞扬“作弊”,认为是勇敢、有本事的表现,这样的文章写得再好,得分都会很低。因为它偏离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5.要注意在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强化文句表达训练。阅卷中发现几乎90%的作文,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不同步。学生在发展等级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上是缺乏深刻的思考和缺乏文采。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强化这两方面的内容。
6.要注意追求独特的构思,但不为追求而追求。独特的构思吸引人,尤其在许多模式化、公式化的文章中。独特的构思必须用丰富的内容来支撑,丰富的内容必须紧扣中心。
从具体方面说,也有七个问题值得高度的重视。
首先要重视审题。虽然现在的中考作文在审题上基本不设障碍,但从阅卷情况看至少还有30%左右的同学不理解题意,如把“一枝一叶一世界”理解为“一枝一叶构成一世界”,审题一错,后边也就全错。
其次,要注意文章的题目。题目忌宽泛、不明确、太大众化,如“我说一枝一叶一世界”等,题目宜直截了当、或含蓄有意蕴、或生动形象、或以小见大,如“一部红楼万声叹息”等等。
第三,要重视开头。有25%左右的考生在开头这个小节中就出现了病句或错别字,还有的考生,开头不入正题而绕一个大圈子,影响阅卷老师对文章等级的评定。
第四,议论文必须有分析。70%左右的考生是用议论文体写的,这其中30%的文章几乎没有分析,只是材料的堆砌。作文其实就是检测考生的思考力和表达力,没有一定的分析,就无法表现自己的思考力。
第五,要注意答卷中的时间分配。有10%左右的同学,作文没有写完整,这是很可惜的。从分值看,写作文比答现代文阅读题划算。一篇只有400字左右的文章得15分左右,但再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举几个关于诚信的例子,写足800字,大概能得40分左右了。但现代文阅读的简答题,花20分钟全部做对也只有18分。其他如卷面的整洁,结尾的简练都要注意。
9.中考作文如何立意指导 篇九
一、审题
近几年来提出“淡化审题”的观点,许多学生就认为不需要审题,这是错误的。虽然减少审题难度,但是,减少审题难度,不等于不需要审题,这是学生必须注意的问题,以免落得个“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结局。那么,应该如何审题呢?
首先要弄清楚试题对写作提出了哪些明确的要求,要读懂提示语。
10.论中学作文教学中审题立意指导 篇十
审题立意指导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关键,教师要认识到审题立意指导的重要作用以及遵循的原则。审题立意指导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建立多面的思维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能推动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进程。
一、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改革实施近15年来,我国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仍然低效,其主要原因是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和作文教学方法单一。中学作文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呈现的许多问题,主要归结于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中学作文教学模式是:写题—审题—作文—评改—讲评。这种教学模式贯穿了很多年,教师几乎都是这样教作文写作的,这其实是一种学生动笔后教师才开始进行的作文教学。在这样的作文课上,教师只对文章的评判负责,不对文章形成前的生活素材和感情调配负责,也不对学生的思维和心理活动负责,更不必说让学生亲自体验文章生成的整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最终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日益下降。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审题立意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作文质量的好坏。以往教师忽略了这一步,认为学生的作文主要靠学生自己领悟,并对他们寄予很高的期望,实际上这是一种不知如何教作文的无奈。审题立意指导即写作前指导,它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然而在写作过程中,有的学生被迫独立写作,教师从头到尾不点播、不提示,把作文题目和作文要求说一下就让学生去写,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肯定是无内容无逻辑,因为中学生还不具备独立写的能力,“赶鸭子上架”只会让学生产生作文难写、不好写以及不愿写的想法。而有的学生被灌输一大堆写作要领,教师在学生动笔前从提纲到词句乃至如何开头结尾都一古脑教给学生,使学生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等基本的学习品质得不到培养。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重视写作的审题立意指导,让学生学会审题立意,学会写作。
在当今的中学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僵化的情况。方法影响着结果,只有好的教学方法才能产生好的结果,才能写出好文章。然而,如今的作文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僵化,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无论是范文阅读还是作文模仿,这都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的错误方法,更无益于学生作文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指导。好的方法既是好的指导,根据不同类型的作文,教师要进行不同方式的指导,指导的核心只有一个就是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学生会不会思考决定了学生会不会写。教师可以通过事例分析、故事启示、讨论争议、比较联系等方法,让学生考虑怎样根据题目要求去具体写及如何写好。中学作文有记叙文、议论文以及想象作文,很多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会,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审题立意,打开学生思维。教师帮助学生审题、立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如何写”的问题,这就是一个综合性的多种方式配合运用的思考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写作的过程。
二、审题立意指导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关键
(一)审题立意指导的含义
“审题”是作文及其重要和关键的一步,这一步的好坏,将决定全篇文章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构思是否按正确的方向展开。审题的关键在于完整理解题意,要看到题对文既有限制的一面,又有不加限制的一面。有限制的题目,可以用来规范立意和选材的大致范围,从而激发我们的写作动机和愿望;不加限制的题目,则又给我们以独出心裁、自由发挥的空间。而“立意”居文章之要津,要津即指关键的地方。“立意”,就是确定写作意向,表达的意愿、爱憎和追求,即向读者展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中心论点。“意”是文章的灵魂,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选择都要围绕“意”进行,也就是说都围绕“中心思想”来展开,因此意即“主题”。“立意”即“确定主题”。
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即“写作前指导”,审题立意指导在写作教学中属于第一环节,很多教师总是忽视这一环节,只重视对学生作文的评改。写作教学要注重“教”,教学生审题立意,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写作教学的关键。
(二)审题立意指导要遵循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通常不考虑学生写作主体的实际需求,整个作文教学中都是在教师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下完成,学生没有发言权,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致使学生把写作当成一种必须完成的差事。教师进行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要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学生的需求,把话语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在发言中打破思维定势,发展多向思维能力。
2.以内容指导为主
以往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内容空洞,结构生搬硬套,表达平淡无力,有时甚至写作主题、内容、材料、手法都惊人地相似,千人一面,万口一词,缺乏个性和创造。其实学生不缺乏创造性,学生最缺乏的是实际内容,一般学生的作文都有一个框架,但也只是一个空架。因此,审题立意指导要以内容指导为主,内容是作文的血肉,是文章最吸引人的部分,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对作文主题的剖析,使学生在指导过程中产生想写的冲动,有能写的内容。
3.注重指导的过程
许多教师对学生在写作中会遇到的哪些问题,有没有内容写,会不会写,一概不问。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仅仅靠自己的苦思冥想去“瞎编”,缺乏老师的帮助。学生在写作中出现了问题,在文字内容、结构和方法方面有不妥之处,教师只能事后知道,但学生得不到及时、准确、具体和有效的指导。因此,审题立意指导要具体、明确,考虑学生在写作中会遇到的难题,及时给予帮助,给予学生鼓励。
三、审题立意指导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中“平时背范文、作文套范文”的现象相当普遍,他们把它视为快速提高作文考试分数的捷径。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在开学初背一篇范文,一个学期的作文都能套上,不管老师布置的是什么体裁的文章。还有的学生没有话写,每次作文七拼八凑,没有条理。这种情况大多由于教师忽视了对学生作文构思进行具体、细致地指导,教师往往不敢放胆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作文材料,而是把作文训练空间完全限定在语文课或作文课,注重形式,忽视内容,搞闭门造车。这样的封闭式教学使得学生为作文而作文,文章本该有的个性特点和生活气息荡然无存。大多数教师还没有作文审题立意指导的概念,他们不清楚作文教学教什么、讲什么,因为大纲没有对每一学段的作文教学做具体详细的描述,因此许多教师在上作文课时,都是遵循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然而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是枯燥的,是不符合写作教学规律的,是形式化的,更不用说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写作前指导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因为它是科学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审题立意指导即写作前指导,是一种高度创造性的活动。一方面,它依赖教师的写作教学实践经验和独特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它又依赖于一定的先进教学理念。因此,语文教师如果想上好一堂科学既合理的写作前指导课,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既要有实践经验,又要有科学的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以及写作教学理论,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提高能力。因此,教师在构思一堂审题立意课的过程中,专业能力能得到极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在建构一堂写作教学指导课的过程中,需要学习教学理论,研究借鉴当前先进的写作教学模式,总结自己的写作教学实践,从而形成适合自己的写作教学,这样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迅速的提升。第二,学习借鉴先进的写作教学指导课,并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掌握建构写作教学的知识与方法,及时地给自己充电。第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取得的成功经验,适时地形成个性化的写作教学指导模式,能够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教师成长为高水平的优秀教师。
(三)促进中学作文教学的改革
作文教学改革的这几十年,中学作文教学也取得一些成效。现在许多教师认识到传统写作教学实际是写作后教学,一些一线教师都在参与到作文教学改革的行列中来。如李吉林老师最先构建了情境作文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来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灵感;魏书生老师也是通过情感的诱导,创设合理而积极的生活情境教学生写作。这些优秀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重视写作前指导,把作文的审题与立意看作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方式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可以说合理、科学的审题立意指导是学生写作最需要的。李吉林老师、魏书生老师还有许多特级教师,他们对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极大地强调了作文教学中教师审题立意指导的重要性,只有更多的教师认识到这个问题,并有着一颗教育事业心,不断地学习优秀教师的案例,巩固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作文教学实践,才能改变中学作文教学现状,推进作文教学改革的进程。语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许多角色,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进行审题立意指导尤为重要,审题立意指导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向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4年度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ZUJX2014—24B)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孙艳彩.探究中学语文作文教学[J].学周刊,2015,(3).
[2]闵文.我们是这样写记叙文的[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9.
[3]彭小明,刘亭玉.写作教学模式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4]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中考作文如何立意指导】推荐阅读:
中考作文选材和立意10-28
中考话题作文审题指导08-31
中考考场作文指导09-21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212-07
2023中考语文作文指导08-29
中考语文话题作文指导11-19
中考作文指导:开头结尾技巧10-04
中考英语作文写作指导:说明利弊题型07-16
中考作文指导:散文的写作建议11-16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移步换景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