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的途径

2024-07-08

小学德育的途径(共8篇)

1.小学德育的途径 篇一

浅谈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摘 要: 德育教育是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小学日常德育教学中融入、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师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坚定性,也提高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校园处处盛开着温馨、和谐、美好的幸福之花。更多 摘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阵地,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因此,学校要通过打造校园文化、强化课程建设、丰富活动载体、树立先进典型、拓宽育人途径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让小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坚定不移地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到学校德育中,融入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 24个字涵盖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如何抓住机遇立德树人,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呢?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坚定不移地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到学校德育中,融入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 24个字涵盖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如何抓住机遇立德树人,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呢? 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总结

自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以来,我校积极行动,制订了实施方案。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宽泛、不易理解的特点,学校确立了以开展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向学生渗透核心价值观思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雷锋活动结合,与行为习惯培养结合,与学习美德少年先进事迹和争做美德少年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付之于行动。具体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王燕冬任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活动的顺利扎实开展。

我校对教师实行师德师风“承诺”制度,营造齐心正风鼓干劲、创新实干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对学生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举办一次知识讲座;组织一次主题班会活动;主办一期主题黑板报;观看一部革命题材的影片;向学生渗透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行为习惯培养结合起来。倡议学生“向不良行为告别”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使学生真正懂得了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在全校形成了人人懂文明、人人讲文明、人人践行文明的良好格局。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1、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教育活动,建立了以班主任为主体,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格局,并把班级管理和育人效果纳入了教师个人考核。

2、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利用校园文化,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氛围,通过 LED 屏在校内宣传,在校园滚动显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 24 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和总书记对少先队员提出的“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16字要求,让全体师生熟知于心。

3、通过校园红领巾广播站、手抄报、黑板报、墙报、宣传栏等阵地宣传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方面基本内容。激发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校园宣传栏上张贴“善行义举榜”,使学生看到学习的榜样,人人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当文明好少年。

三、开展活动,践行价值:

1、为教育和引导师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中国梦---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而勤学奋进的远大理想,举行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动仪式。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开展了“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主题教育。

2、为切实把习总书记提出的“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十六字要求落到实处,9月24日下午,年已70岁的陈功瑞爷爷作为郊区红领巾德育教育宣讲团的成员之一,在学校进行了《小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活动。他用具体真实的事例,生动地讲解了小学生为什么有价值观?及红领巾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勤学本领,践行价值观。要注意自我要求,心中有榜样,从小做起,互帮互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主义价值观,长大报效祖国。宣讲结束后,每个学生写下了心得体会,提高了我校学生的思想认识。

4月24日下午,我校邀请区团委、少工委讲师团团长陈功瑞爷爷作了“小学生学习雷锋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德育宣讲活动。学习雷锋热爱共产党,感恩党,感恩新社会的为人民服务思想,雷锋出差做好事不留名,党的光辉照万代。学生要学习雷锋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牢记习主席提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个大字。对照自身不足,以雷锋为榜样,发扬雷锋“钉子”精神,做一个社会主义新人。陈爷爷号召小学生要肩负建设未来国家的重任,从小思想好,学习好,行为好,高高兴兴上学,安安全全回家。学生写下了深刻的体会,把感想变为行动的动力。

3、开展“核心价值观记心中”主题队活动。辅导员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少先队员们积极结合生活实际积极发言,讨论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方面内容,畅谈着自己学习核心价值观的真切感受,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实现价值的自信心,勇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

4、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引进课堂。经常把爱国将领、敬业英雄、诚信商人、身边善人的事迹编成故事,讲解给孩子们听,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节约习惯和良好的交通习惯为主题开展体验活动,督促同学们改掉不良习惯、树文明新风,争做文明小公民。

6、开展“我的中国梦”中华魂读书演讲活动,六年级郭嘉美获区级、镇级演讲比赛奖。六年级郭立菲在山西省飞翔杯作文竞赛中获三等奖。郭和平老师获指导奖。同时郭立菲被评为市美德少年。

7、组织学生观看“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专题片,学生通过观看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朗诵中华经典文化,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观看法制宣传片,观看交通安全、禁毒宣传、安全教育专题片,提高学生知法、学法、用法水平,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懂得珍爱生命的教育。

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利用有效的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我校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今后,我们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根本,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广泛开展“中国梦”主题活动,扎实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特色教育活动,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努力开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局面,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eb.5ykj.com/jiaowu/56901.htm

摘要: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小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小学教师应从“斜事做起,牢记学校无大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教诲。小学教师的师德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师德意识和修养。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民主宽容、公平无私、刚柔相济的教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 情感交融,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

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 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

二、理解是热爱学生的基础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理解学生就是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教师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一点点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 在学生学习成长中出现困难时给予理解和帮助,就能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学生也必定会把教师视为自己永远的朋友。

三、尊重学生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小学生是公民,他们有一定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也就是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存在, 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四、言谈举止的榜样示范是师德的具体表现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形象”。模仿是小学生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偶像”示范作用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里的小学生、小事、小节,必须用教师的大德来哺育和感染,才能培养出参天大树。

因此,无论是数学教师的简单的加减乘除,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美术教师的画画写写, 体育教师的蹦蹦跳跳,音乐教师的唱唱笑笑等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楷模。一是仪表示范,教师随时随地都要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朴素干净、整洁大方的形象。二是语言示范,脸上表情写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我们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要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三是性格示范,教师良好的性格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师有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四是行为示范, 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在讲课时应体现语言美,操作时表现出协调美,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教态中展现气质美,运动、劳动和其他活动中的动态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五是人格示范,学生是教师的镜子,教师的人格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做到诚实守信,求真求直。要按照我校的教师行为准则的要求。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保证做到、做好,决不失言。小学教师的事业就如同泰戈尔说的“: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小学教师就应像那最早露出泥土的一片嫩叶,在点点滴滴中体现教师的高尚师德,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

第三篇: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与革新过程。学生中暴露的种种问题,实际上多数是与心理问题相关的,所以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很重要的,如果抓好了心理问题,注意把心理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收到很好的成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在实践教学上的整合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比较传统的德育课程,在这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考虑将心理健康的内容融入到相关章节中去。小学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以及小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征,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机地整合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成效。具体而言,首先,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在课程上的整合。比如,如何与他人进行交往、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如何找寻真挚的友谊等,使得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实际,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在正确调节心理状态的情况下掌握更多的德育知识。其次,学校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为学生举办诸如考试前的心理指导、道德事迹褒奖等相关健康讲座,并且借助板报、橱窗和墙报等形式大力宣传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和德育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不仅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且促进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最后,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真实状态,运用相关的心理健康调查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调查,并且建立相应的档案,在更大的程度上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并将所获得的这些信息和数据融入到德育教学中去,开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科学教育工作。2关爱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爱是教育的根本”,善于接近小学生,体贴和关心他们,多和他们谈心、游戏,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因为爱是双向的,如果学生感觉不到班主任对他的爱,他又怎么会爱老师呢?所以班主任首先要爱学生。在每一个班级集体中,都有一些在学习上、思想上后进的学生,他们常常很自卑,也有的十分调皮,让班主任头疼。但作为小学班主任,也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更要关心和重视学困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小学心理教育融入德育教育的教学,这是一项艰苦而耐心的工作,学生朝气蓬勃地向前发展时,老师应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去。3学校与家庭双效应

要想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成效,学校与家长就要密切地沟通和配合,在家校合作的情况下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品德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活力源泉。这就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父母之间是否和谐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等,并根据掌握的情况制定一系列的教育措施。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开设主题性的亲子活动、以“我眼中的幸福家庭”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等方式,调动家长与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主动性和热情,在活动中让学生和家长都能够感受到关怀和温暖的重要性,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对孝顺品德的深刻理解。与此同时,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家长的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重点还应当放在家长身上,这首先需要教师要通过工作之余的自我充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更加宽阔的视野,通过家长会、家长茶话会等手段掌握家长的教育理念、生活态度等,对不恰当的想法和规划,教师要给予合理的引导和建议,从而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和谐的环境和氛围。再有,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校园的黑板报、展示牌里的内容除了陈列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内容之外,还要将家校合作的最新情况,包括图片、文字、图画等展示出来,让学生在随处可见的文化熏陶中逐步成长,也进一步提高了家长积极配合的热情。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内容是丰富的,我们不能用其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坚持到底。教学方法也不是孤立隔开的,很多时候一节课会选择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方法配合,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弥补缺点。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这也是一项很讲究科学与方法的工作。我们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遵循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心理学基本原理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为较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供现实的可能性。新课改的日益推行和深化,为小学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挑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合理的方法和策略。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在更深的层次上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工作,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为素质教育获得更辉煌的成就提供活力。作者:高霞 单位:陕西省商南县过风楼镇中心小学

第四篇: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1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由于小学生年龄和性格的特殊性,还有性格形成的特殊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但在具体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在农村小学的德育教学中问题更为突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1由于消息闭塞,农村德育教育不符合时代要求:很多农村深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域闭塞,与外界沟通很困难,教学信息不够畅通,教学资料的传递也不够及时,导致农村小学各科目教学都受到限制,德育教育更是如此,教师获得信息的渠道较少,与城镇学校的交流有限,加之部分城镇和教育部门不够重视,导致偏远地区的德语教学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

1.2教师承担教学任务重,德育教育内容涉猎不全面:很多农村小学教学多是这种模式,教师既是班主任,又是多种科目的任课教师,甚至个别落后学校一个年级的教师几乎承担了所有科目,数学语文等主要科目已经占据了教师很大一部分精力,德育教育的时间和课程设置自然就减少了,加之个别教师不重视,教学压力较大,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1.3传统的德育教学陈旧,教学手段单一:部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十分简单,教师依照教材按部就班的讲解,枯燥而乏味,课堂教学与小学生的互动很少,教学内容都是理性知识,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思想品德教育课缺乏热情。其次,由于个别农村学校的条件艰苦,学校设备设施不齐全,学校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多媒体教学设备,使教学停留在原始教学层面,没有明显进展。2加强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小学生人生启蒙的阶段,小学生年龄小,性格活泼好动,人格和品德意识尚未形成,这一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要,关乎到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关系到小学生正确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形成,尤其农村小学生父辈接受教育较少,要想改变命运就必须接受全面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可缺少,小学生在正确的德育教育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一定的优良基础。

2.2有利于培养学生与教师的感情,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内容在于提高小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遵守自然法则,遵守社会公德,知晓一些法律常识等等。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养成好习惯,形成好性格。加强德育教育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教师关心学生,尤其是一些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健康近些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教师要与他们多接触,多沟通,对这些孩子做好心理疏导和德育教育,代替父母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合理约束,为他们健康发展负责。德育教育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符合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3加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3.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德育教育硬件:一些农村地处偏远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小学教学环境比较恶劣,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这些都是阻碍德育发展水平的因素。相关部门和城镇领导要积极重视这一问题,从政策上和资金上予以支持,完善农村小学的基础教学设施,保证教学所需的资料的购买和设置,保证德育教育的硬件得到满足,这是德育教学的基础。

3.2加强德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创新:师资力量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教师专业素质不够,德语教学工作不到位,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就不可能进展顺利,因此,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现在农村教师缺乏、工资较低的情况,有关部门要予以调整,使一些教师能够有留下来的可能,这是保证师资力量的关键所在。其次,要加强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德育教育经验,定期为农村教师培训德育知识,保证教学水平的提升。

3.3关注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疏导:目前农村有很多留守儿童,由于经济落后,一些家长不得不外出打工谋生,孩子交由长辈抚养,由于祖辈管束不严,部分儿童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甚至个别学生性格孤僻与偏激,与同学关系恶劣,上课不认真,逃课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多关心他们,与他们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允许他们释放心里的压力,发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保证这些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样,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实现全面进步。

3.4家长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共同推进德育教育: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家长的启蒙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家长要配合教师的教育策略,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发现按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配合教师和学校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这样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学校和教师要积极组织一些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有效增加父母与孩子的亲和力,调节部分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促进小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积极乐观的性格和人生态度。4结语

小学生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点之一,在条件有限、信息闭塞的农村小学教育中,其作用更为明显,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为其养成健康乐观的性格打下基础,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更是意义深远。构建农村德育教育的创新模式,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家长与社会实践的协调作用,德育教育工作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张文忠 顾洪宇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同太乡西二道村小学

第五篇:小学德育教育途径探讨

小学德育教育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认知水平的提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小学生年龄的限制性,其对是非对错的辨别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缺乏对社会善恶的分辨能力。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渗入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一、强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

强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教育不仅是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促使小学生“三观”的形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继承与发扬是我们中华儿女的责任。而目前很多人缺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认为传统文化已不再适用于当今社会。因此,教师应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念,将德育教育渗入到小学教育的同时,将历史道德典故融入到小学教育中,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

(二)培养德才兼备的小学生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小学生的教育不能局限于学习成绩及能力的培养,而应促使其全面发展。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道德意识培养的基础阶段。因此,小学教师在促使小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更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德育教育。人的能力不仅体现在他的成绩、技能,最为主要的是体现在个人的人格魅力。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人格魅力的代表,品德高尚的人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与信任,才会获得较大的发展机会。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家庭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它对小学生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小学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家庭与学校中度过,因此,家庭就是小学生生活的主阵地,而学校就是小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这并非指的是家庭与学校两者之间没有联系。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小学生学习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小学生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刻,这就要求家长要对学校的相关德育教育要有所认知,对小学生在校的真实情况要有所掌握,只有学校与家庭相互协作,才能共同选择出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方式,促使小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小学教学过程中,是每个学科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小学教师应将德育教育与知识的传授紧密结合,从而促使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各个学科的内容对于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均具有指导性,这对小学生知识的学习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小学语文可以促使小学生对我国文化有所认知,不断升华小学生的心灵;小学数学则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历史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小学体育注重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等等。

(三)发挥教师的典范作用

教师作为小学生的教育者与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需不断促使自身素养的提升以及自身行为的规范,以身作则,为小学生树立学习典范。同时,小学教师言出必行、言行一致可以促使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是小学生在学校教育的直接引导者,教师的行为对于小学生的行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小学教师的言行实质上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会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学生。小学教师应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尊重学生的想法,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促使德育教育效果最大化。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强化小学校园的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宣传阵地弘扬与宣传我国民族精神以及道德模式,促使小学校园道德氛围的形成。小学德育教育活动要丰富多样,通过各种课堂、课外活动,结合各小学德育教育自身特色,开展各种德育教育学习比赛活动,不断强化小学生德育教育。同时,也可以结合各种蕴含德育教育资源的纪念日或民俗节日等,展开持久性的教育活动,让小学生在德育的校园文化中茁壮成长。

三、结语

小学教师应重点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与道德思维,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将小学德育教育趣味化、生活化,不断提升小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小学生的情感得以熏陶,心灵得以美化,促使小学生发展为高素质人才。同时,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工作,需要小学教师的不断努力。

作者:杨婷 单位:甘肃省镇原县屯字镇屯字小学

第六篇:农村留守儿童小学德育教育研究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吉林市龙潭区江密峰镇地处吉林市郊区,农民外出务工极为方便,这种现象就更为严重。这些留守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监管不到,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诸多问题:性格上孤独自卑、缺乏自信、性格内向;学习上不积极,课堂听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自律性较差;养成习惯不规范,缺乏礼仪素养等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无疑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诸多困惑和挑战,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指出: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我国古代教育家曾很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而留守儿童作为我们教师工作中的特殊对象,他们既有一般学生心理特征中的共性,又有特殊性,所以既要研究教育方法,又要改进教育策略。因此以学校教育为纽带联动家庭与社会,构建完善的留守儿童教育体系,是实现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常态化发展不可逾越的重要环节。

一、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为留守儿童开辟绿色通道

1.健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机制。针对留守儿童思想、人格、行为和学习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具体研究。细致调查留守儿童背景资料,详细登记,然后分门别类,建立个人档案,为与留守儿童有效交流和沟通扫清障碍。

2.对症下药,进行深入心灵的教育。如何解决个体存在的问题呢?关键之处在于让留守儿童真切感受到来自团队和集体的关爱。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开展游戏娱乐活动、手工小制作等;每月为留守儿童举办集体生日会,生日会上吃蛋糕,唱生日歌,互送生日礼物和祝福;设立留守儿童心愿箱,每周开箱一次,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们的心愿。

3.优化组合,相互促进共成长。不同的留守儿童,性格特点迥异,各有其优缺点。俗话说得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如何让这些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的孩子相互取长补短呢?根据居住地,将这些不同特点的孩子进行优化组合,每逢节假日,让他们轮流做东,集中在一起,做作业,阅读课外书,完成手抄报,做游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种小组活动,拉近了孩子间的距离,增加了生活的乐趣,又培养了孩子的交往能力。

4.利用德育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派出所、敬老院、烈士陵园、农作物种植合作社、养殖基地等都要充分利用。与派出所的法制辅导员联合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敬老院大多都是孤寡老人,正是孩子们献爱心给予他人亲情补偿的好时机;烈士陵园安葬的英雄们激励着孩子们,令他们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黑木耳种植基地和牛羊鸡鸭鹅等畜牧养殖基地更能激发起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科学,建设家乡的热情。

二、以家庭教育为连心桥提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素质

1.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长期与父母的分离造成孩子们情感饥渴。学校通过牵线搭桥,动员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问题,并为亲子沟通提供条件,让鸿雁传情,组织学生与远方的家长说说心里话和提倡写思念日记等活动,让他们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发泄出去。这样既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又解决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有效解决家庭教育和孩子们感情的饥渴问题。2.开办家长学校。祖辈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力军,可他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却难以适应现代孩子的教育。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家长学校,聘请专业的家庭教育讲师对他们进行培训,引导家长们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

3.建立家校联系卡。学校的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怎样有效使用家校联系卡:针对问题,注重及时性—有事就联系;指导为主,注重可操作性—不是说教,更不是告状;及时反馈,注重连续性—紧抓不放、常抓不懈;严格家访制,对于特殊学生要不定期的进行家访、电话访,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各项信息。

三、以社会教育为助推器巩固扩大留守儿童教育成果

儿童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留守儿童这个弱势群体就更加需要关注。

1.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人员的教育作用,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关心督促留守儿童的成长。同时在教育方法上面积极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沟通,以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

2.积极争取村屯社区的支持。在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情况下,协同村委会为留守儿童建立乡村图书室、活动室、不定期的组织孩子们活动,消除留守的寂寞,增进同伴间的感情,又可以开阔视野增加阅历。

3.联动群团组织,帮助留守儿童建立亲情关系。联系“爱心妈妈”、国有企业和各种协会,为留守儿童寻找“代理妈妈”“代理爸爸”。不仅仅在物质生活上面为孩子们提供帮助,更重要的在精神和感情上面关爱,对留守儿童在情感方面的缺失进行弥补,尽可量减弱或消除心理阴影。农村留守儿童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而且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并不断壮大,积极探索教育方法,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沐浴在爱的阳光里,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执着追求。这种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联动家庭与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方位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关护、关心的教育体系,能在一定层面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同时又促进学校教育功能结构的变化,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常态发展。作者:支伟丽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江密峰镇中心小学校

第七篇:小学德育途径与方法

德育工作,至关重要,本应该做人第一,知识第二。然而近年来的教育重智育轻德育,加之自改革开放以来过于重视物质文明而轻视精神文明建设等因素,严重影响德育工作,导致学生在品德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失。目前要扭转这种局势,已经迫在眉睫。本人根据多年的研究,认为要真正搞好德育工作,需要从以下六方面做起。1上好思想品德课

培养学生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很多学校,都存在重视智育而轻德育的现象,所谓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思潮泛滥,再加上各种评比很少涉及思想品德内容,因此,思想品德课就形同虚设。要么干脆成为语数外的机动课,要么成为老弱病残的休整课或者自习。就这样将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丢失,实在值得惋惜!其实,思想品德课之所以成为一门课程,是有其重要意义和具体内容的。在一定程度上,要重于智育。因为一个人,就是在没有智慧,但是只要思想好,他仍然是个有用的人,可以为社会和人民服务;但是如果思想不健康,甚至于反动,那么他智慧越高,不是越糟糕吗?所以,我们要重视德育工作,首先按大纲要求、教材编排,上好思想品德课,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态度,通过潜移默化,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给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性格。2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始终

如果将德育工作仅仅寄希望于德育课程,起作用是苍白的,我们应该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比如语文教学,就最容易体现德育内容。比如《狼牙山五壮士》、《鸡毛信》、《小英雄雨来》、《青山处处埋忠骨》等课文,在教给学生字词和写作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如果我们上到位、引导到位,他们必然会被熏陶而产生为国为民的热望。就是数学、外语,也并非不能渗透德育内容,例如讲到圆周率,如果你能点出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的发明及其意义,难道不能给学生自豪感并激起其强烈的求知欲?如果这样,我们就将德育工作贯穿进了平时的教学,就其他课程而言,好像是浪费了一点时间,其实不然,恰恰会帮其它课程的忙,因为这些正是能给学生动力的所在。3开展关于德育工作的活动

德育工作,和其它课程的学习一样,需要寓教于乐。如果仅仅靠苦口婆心的说教或者念课文,是教不好的。如果我们结合各种活动,比如英烈纪念活动、朗诵会、演唱会、征文比赛和寻找身边的美丽形象等活动,必然会效果倍增。因为这些活动,会无形地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受到感化。比如一次我带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当给学生讲到革命先烈的事迹时,许多学生神情严肃,双眼垂泪。当我讲到我们家乡曾经出现的一些英烈时,尤其是游击大队队长台万山烈士,被敌人抓住,百折不挠,敌人对其严刑拷打,并用烙铁烫他,要交代出同伙,但直到把他的牙一个个拔下来,身上的骨头已经被打断了几块,他不仅没有说出一个同志,而且骂不绝口。最后敌人气急败坏的将其碎尸弃于荒野……此时,有几个孩子哭着说,老师,能不能给我们多讲一些他们的故事,当我们听到是,眼前好像有一种亮光在闪耀。从这些朴素的语言里,我们会领悟到这些对学生的影响之深。4开好每周的班会,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班会课,实际上应该是班主任针对本班情况而安排的德育工作课,它不仅仅是为了处理一些事务和安排近期工作,而应该讲德育放在首位。对于管理班级,如果将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了,你就会事半功倍,反之会事倍功半,甚至于徒劳无功。在班会课上,除了常规工作外,我们可以引进名人故事、或者关于德育的诗文,借助他们的灵光来照亮孩子们的双眼。这些,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会激励孩子一生。5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做人第一,知识第二

对于小学生,虽然他们年龄小,但是不能忽视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据研究表明,小学阶段至关重要,孩子有怎样的前途,小学阶段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势。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一定要注意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念,做人第一,知识第二。首先要思想好,然后在考虑学好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做人与求知并不矛盾,反而会互相促进。因为思想端正,往往会因胸怀祖国和人民而树立雄心壮志,任重而道远,促进其文化知识学习。

6评价学生要加进德育内容

评价体系是教育的指挥棒,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形成今天重智轻德的原因,与我们分数高于一切的评价制度相关。要真正搞好的德育工作,我们不得不对此进行改变,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加进德育内容,并让它占一定的比例。

作者:任芳霞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贡院中心小学

第八篇:小学德育工作探索

2006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做好学校德育工作,还需要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不懈努力,下面笔者谈谈德育工作的几点做法。

一、明确德育工作目标

一直以来,学校德育的内容都是围绕党的教育教学方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24字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为准绳,牢固树立“德育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生。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与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

二、确定德育工作思路

目前,我校共有47个教学班,平均每班人数达50人。要想使学校德育工作达到有条不紊的程度,就要全面考虑以下问题。1.工作分配要简单化

针对我校班级多、容量大的情况,作为德育工作的管理者,我们在布置任务时,首先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针对任务的繁简分工负责,充分发挥年级组长、班主任及班干部的中坚力量,分层落实,将大家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样就可以缩短任务下达的时间,提高任务完成质量。2.学生管理要人性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校教育教学理念也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来到学校是为了自身发展,是为了学习生存和发展的技能和知识,而不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工具。因此,我们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年龄所能承受的心理压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按照自己的思维在教师引导下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和认识观,能够对事情独立思考和分析。此外,我们要考虑学生对社会的认知程度,让学生意识到德育教育对认识社会的重要性。例如,针对低龄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可通过讲一些成语故事或播放动画片进行;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要结合社会事件、中华传统美德、国民经济发展等进行教育。其次,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都有他自己的特点。我们不能千篇一律,要因材施教,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只是可能展现的方式或者方面不同,我们不能以单一的方面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孩子是祖国的花蕾,花的品种繁多,各有特色,我们不能让一朵玫瑰花蕾绽放出一朵牡丹花。我们能做的就是,如是学生是玫瑰,就让其开出玫瑰的花香,如是牡丹,就让其吐露牡丹的芬芳。再次,要选择正确的管理方法。管理方法多种多样,在学校德育管理中,关键要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并要多法并存,既要有严格要求,更要有宽以待人,既要有批评教育,更要有赞美常识。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每个学生都会犯错。虽然很多家长常常“授权”教师:“孩子在学校不听话,您就打。”但当教师真的体罚学生时,家长往往又谴责教师,甚至拉着孩子找到学校或对簿公堂,目前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该以理服人,即便学生错误严重,需要惩罚,也要讲究艺术性。有一个经典故事,是讲英国著名解剖学家麦克劳德小时候偷校长家狗的事。就因为校长没有按照我们的惯例,呵斥批评他或者让家长领回家教育,而是让他画一张狗的骨骼结构图和一张狗的血液循环图,用智慧“惩罚”造就了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奖者。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我们要把学校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

三、规范德育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我们要求他们在校学会学习、在家学会做事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好人,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但由于年龄、知识、经验等因素,学生的行为会不知不觉出现偏差,因此,学校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的管理制度,提升德育工作的管理水平。一要组建学校德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由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组员为德育主任、团支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及若干名优秀班主任。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学生的思想和品德情况,制订德育的实施计划,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德育工作。二要依靠各方面力量,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形成家、校、社会合作教育网络。三要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指导和培训,组织他们学习德育理论,总结交流经验。四要贯彻实施教育纲要的岗位责任制,对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并作为考核教师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五要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形成有目标、有计划、有总结、有检查和评估的管理体系。其次,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的《德育规程》和《学生一日常规》,实施德育管理,抓好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一是制定学生一日常规,要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安排并督促教师做好课堂、课余的引导工作;二是指导少先队开展生动形象的教育活动,活跃校园生活;三是按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上级、学校有关规定,管理好“三会一课”(校会、晨会、班队会、思品课);四是指导学生课余生活、校外生活(包括寒暑假生活);五是实施德育导师制,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六是指导班主任制订班级教育计划,写好教育工作笔记;七是指导、督促各科老师做好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工作;八是定期召开小型的学生、家长、教师座谈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收集反馈各班教育信息,定期总结汇报。再次,要认真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和不足。学校德育工作纷繁复杂,为使每年的工作都能上新台阶,资料的下发、收集和整理也需要精细化管理。面对我校班级多、班容量大的情况,德育工作需要年级组长、班主任和班干部的紧密配合。如将印发的材料下发给年级组长,这样可以缩短资料的下发时间,调动年级组长的积极性,同时班主任乐于接受年级组长管理。在布置任务时,要明确各类工作要求,要考虑到任何可能让班主任或学生产生迷惑的因素,这样收集的资料才会完整、及时。到了期末,再将这些资料整理、分类、归档,并做好总结,取长补短,以便更好地开展下一阶段的德育工作。以上是笔者从事德育管理工作以来的一些做法。今后,我们将继续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作为学校德育的重点工作来抓,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更健康、更全面地发展。作者:黄芳 单位:昆山开发区晨曦小学

第九篇:网络形势下小学德育新方法探讨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他们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特别是现代社会,小学生从小就接触网络,但是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很容易陷入网络世界,进而影响未来的发展。但是传统的德育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于网络形势下,小学德育新方法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网络形势下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1.影响小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

和德育教材课本知识不同,网络上的信息非常繁杂,而且非常生动有趣,能够极大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网络能够自动弹出一些游戏的窗口,而小学生的好奇心又比较强,因此很容易点击进入游戏,使学生因为玩游戏而不愿学习课本知识,有时甚至牺牲吃饭和睡觉的时间,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和对知识的学习。而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学生不喜欢通过课堂和老师进行交流,因此,也达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

2.小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增强

通过网络世界,小学生对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使他们不再满足现实的生活。正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他们,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对外界影响的抵抗力,因此,非常容易陷入网络世界。网络中的世界比起现实的生活更加有趣,更能够使小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长此以往,就会使他们越来越依赖网络,不愿和现实生活中的人交流。老师和家长也无法深入学生的内心,无法开展德育工作,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网络形势下小学德育的新方法

既然在网络环境的冲击下,传统的德育方法达不到教学的效果,那就反过来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能创新教学方法,还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1.通过网络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很多小学生和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不敢和老师说话,也不愿意说心里话,使老师不能充分地了解小学生的想法,也无法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引导和教育。因此,老师可以专门设立一个互动的窗口,让学生能通过这个窗口表达自己的看法,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相互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不断地营造良好的交流互动氛围,让学生认识到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是可以像朋友一样进行交流的,让学生能够坦率、真诚地和老师说心里话和知心话。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加对学生的了解,从而进行适当的德育,努力地尽到自身的教师职责,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2.创建德育主题网站

通过建立德育的网站专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访问,可以极大地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生习惯从网络上获取知识,学校和老师就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抓住小学生的特点,创建一个德育的主题网站,将德育知识通过简单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传达给学生,让他们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德育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学生在浏览网站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知识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3.带动学生家长参与德育

成长的环境对小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庭和学校,因此家庭的教育也不容忽视。老师可以建立一个亲情链接通道,带动学生家长参与到德育中来。由于很多家长不能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使小学生也不愿和家长交流,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老师利用网络平台将学生和学生家长都放到一个平等的平台上,进行深刻的交流,将平时不愿面对面说出的心里话通过这个平台进行表达,让家长能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进行更好的家庭教育,加强和老师的配合,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4.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德育知识

传统的德育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和接受的状态,达不到教学的效果。而利用小学生的特点,喜欢在网络世界遨游就让他们在网络的世界里自主学习德育知识。老师可以创建班级的网页,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将某一节相关的德育知识放到自己班的德育网页上,让学生把德育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做好引导和监督作用,让学生能把学习的德育知识灵活地运用,并能利用网络资源添加相关的德育故事,丰富自己对德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综上所述,网络形势下,小学德育需要老师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只有不断地优化教学的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能强制性制止学生远离网络,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充分地利用网络,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教学环境,达到德育的教学目的。

2.小学德育的途径 篇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渗透德育教育方面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我们要研究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 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 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实施德育, 培养高尚的情操, 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就是教师凭借小学语文教材, 发挥自身优良品德的影响,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可以结合学校中的各种语文活动来进行。

一、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途径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 它以教材为本, 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 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 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1) 讲析理解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 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 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在语文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以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学习课文时, 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 了解字、词、句的含义, 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 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

(2) 情感熏陶法

教学课文应该以与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资料, 模拟真实情境以制造氛围, 使学生似身临其境, 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 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地方描述的情景是无法得到再现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 利用一些艺术的手段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 把它直观再现在学生的眼前, 能有效的激发教师所期望的情感。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创设的情景, 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课前, 两盆郁郁葱葱的万年青置放在讲台的一角, 片片白花点缀其间, 更显示了它的高尚与肃穆。录音机里, 播放着震动人们心扉的贝多芬交响乐《葬礼进行曲》, 如泣如诉, 低沉悲壮。教师身着灰色西装, 深情悲哀而又庄重。这样, 万年青、白花、哀乐、服饰、神情, 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悲伤的情境。在这种气氛下, 学生对周总理的哀悼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自然就达成了统一。这就是教学与德育的统一。

(3) 榜样学习法

品德基础的建立不是靠长篇大论的说教, 而是用榜样的砖块一天一天铺砌起来的。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好教材, 借助教材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在教学中, 鼓励学生向文章中的人物学习, 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 可以通过《我不能失信》等课文进行诚信的教育;通过《赵州桥》等课文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

2.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 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 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 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 列出书目, 引导学生去读, 要加强阅读指导,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教给他们读书方法, 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 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例如针对某些学生阅读时只注意故事情节, 教育他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看到它的社会意义, 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 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习成绩, 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 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 使学生扩大视野, 提高思想觉悟。

3.语文课外活动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针对初中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交错的充满矛盾的时期, 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的特点, 课外活动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 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 可以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形式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而高中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 无论是观察力、想象力还是思维力都已接近成人水平, 独立判断能力增强。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来组织语文课外活动, 例如举办文艺作品欣赏会、评析会、演讲会、辩论会以及建立文学社团等, 这些活动形式生动活泼, 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 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4.教师的影响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 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 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成为学生的镜子。

二、实施小学语文德育的方法

1.平等待人, 润物无声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 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 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心和他们的心是息息相通的, 彼此便要互相尊重, 相互信赖。对每个学生应该有正确、全面的看法, 在评定学生品德上不能有认识定势, 更不能把道德与语文学习成绩等同视之, 而要看到后进生的闪光点和优生的不足。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公平的、对学生一视同仁的、不存偏见的教师, 是理解学生、亲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 和学生多交流的教师, 是身教重于言传的教师, 是和学生相处融洽, 对学生默默关心、暗中了解情况, 对学生宽松, 与学生心心相印、像朋友一样的教师。要排除一切干扰因素, 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情感上师生互相接近, 消除学生的猜疑心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要注意道德情感陶冶, 教师要运用情感去感染学生, 以满腔的热情去教育学生。语文教师还要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探讨问题, 用自己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 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 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 起到“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作用。

2.活动入手, 开辟渠道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必须开辟多条渠道, 使德育像涓涓细流流到学生心田。课内与课外结合, 课堂与生活结合, 集中与分散结合, 阅读与写作结合, 围绕中心, 指导学生读有关的书, 出有关墙报, 办有关小报, 写有关评论, 开展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各种活动, 实行全面教育, 综合治理, 形成集体舆论, 充分发挥多渠道功能。

3.针对特征, 有的放矢

3.探索小学德育的强化途径 篇三

【关键词】青少年;德育工作;培养

一、当前小学德育基本状况

1.学生思想状况喜忧参半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知识经济的突飞猛进,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左右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操在青少年头脑中的地位越来越脆弱,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部分青少年动辄离家出走,动辄打架斗殴,动辄跳楼自杀,可见小学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的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2.教师思想认识不容乐观

教师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指导者和传授者,也是学生思想灵魂的铸造者和传播者,教师应模范地履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从调查和平时的了解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师不能以身示范、严格要求,在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3.家庭教育工作亟待提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之师。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教育观念与小学保持一致,但仍有一部分家长德育观念亟待加强。

二、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

如何适应新的形势,使德育工作在“加强中改进,在改进中加强”,结合小学德育工作现状,我们感到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正确处理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首要的地位。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德育的外延扩大了,德育与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更密切了,但如果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单纯地理解为搞一些活动,进而用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取代小学德育工作,那么,小学德育就有可能被淡化。

首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只有认识清楚,才能把做好德育工作作为自觉的要求和行动的指南。在加强德育,努力使“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中,教职工普遍存在两种想法:其一,德育是软任务,难见成效,往往说说重要,忙时不要。其二,认为现实社会的影响,德育的力度和效果以及德育水平不如过去,容易留恋以往的德育。因此,对教职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极为重要的。

其次,还必须在实施德育的内容上具有广度。一方面,在德育常规中我们加强领导,加强管理。在德育框架上,我们努力做到责任到岗、岗位到人。明确以遵纪守法、诚实关心他人、热爱等为小学基础道德内容。一方面,我们注意抓住契机,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使德育教育寓于活动之中。更为重要的一方面,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应成为小学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德育点、连接点、落实点的备课要求,切忌贴标签,使德育有意、有机地落实在教学活动之中,教育教学活动内容落实、要求明确,为人人都能成为教育工作者搭建舞台,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最后,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以促使和保证人人都能努力成为德育工作者。加强小学的德育,关键在于有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我们一方面努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学知识、学理论、学技能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规范的,教师首先要规范,以教师良好的形象感染学生。另一方面,要加大检查和考核的力度,开展文明组室、文明班级、文明教师、文明学生的评比,把德育效果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学期考核两次,直接与结构工资挂钩,以发挥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使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成为现实。

2.小学德育工作的体现途径

首先,搞好小学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是教师自身道德的建设。首先我们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以加强师德建设为前提,师德建设不是可以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长抓不懈。因此,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有一个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的任务。

其次,重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精神结晶,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得以发展的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产生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内容。

再次,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是小学德育工作能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当小学应对目前学生家长多数在外的现状时,应摸索出与时代相适应的联系形式,如建立学生家长通讯簿、校长热线等方式,多与家庭沟通,摸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不良苗头,与家庭一起纠正其不良风气。与此同时,小学要善于利用社会上思想道德风范的先进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也要善于运用社会上的反面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只有家庭、社会、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各种形式的联动体系,小学德育工作才可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最后,转变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也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沃土。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束缚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作为基础教育改革时期的教师应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

3.提高认识,加大家庭、社会和学校德育形成作用的宣传力度

虽然小学生德育状况喜忧参半,但是他们毕竟处于道德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水平低,思维片面,加之阅历浅,容易产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模糊甚至错误观点。教育工作者必须义不容辞地以身示范、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德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但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家庭、社会更是重要的主导者。目前,教育常常陷入尴尬,究其原因,是学生在校学习5天接受的正确观念,结果在家和社会待2天的时间里,就被家长的错误观念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文化弱化、抵消,甚至使未成型的道德价值观念朝畸形方向发展了,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加强家长正确教育观念引导,消除社会不良文化影响的同时,加大小学、家庭、社区、群团的协同性和互动性,提高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对祖国下一代的关心。

4.建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格局,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氛围

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既是小学对全体教职工的一项普遍要求,也是小学德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所小学的德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的德育氛围,而一个重要的方面,体现广大教职工是否都具有强烈的德育意识,是否自觉地努力成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小学是育人的重要阵地,德育是小学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作为小学的教职工,人人都应该成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是理所当然的要求,但是如何使“应该成为”转化为教职工的自觉行动,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如何实现这一质的飞跃,这是小学领导者应该积极思考和努力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阚宝臣.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吉林教育.2011(28)

[2]周娜.浇灌心灵的花朵——浅谈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考试与评价.2012(11)

[3]田丽江.小学生德育教育之我见——怎样引导小学生成为有道德的好公民[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8)

[4]殷延芳.守护美好心灵——论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方法和途径[J].文教资料.2011(18)

4.小学德育的途径 篇四

类别:论文市州报送编号:

题目:浅析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姓名:柳玲玲

单位: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

联系方式: 电话:***e-mail:wangjunke_852@163.com

浅析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柳玲玲

(庄浪一中,甘肃庄浪,744600)

【摘要】 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时期,他们思想单纯,爱好学习,追求上进,充满幻想,可塑性大。但由于辨别是非能力差,因而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是部分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探询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很有必要。

【关键词】意义问题解决途径

一、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中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中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建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按李岚清同志提出的“六个学会”,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我们每一个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奠基工程,任重而道远,要完成此项“工程”,必须身体力行,不懈努力、不断实践、呕心沥血、无私奉献。

二、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成为学生不良行为的主要诱因

实事求是地审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思想文化方面,都大踏步地向前迈进。但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的发展都相对滞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国外生活方式的冲击,各种思潮和价值观泛滥,黄、赌、毒的死灰复燃,极大地污染了青少年成长环境;各种媒体----包括影视、网络、报刊、书籍铺天盖地,与学生年龄段不相宜的色情、暴力充盈在各个角落。这就导致不少学生本来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不良习气侵染。表现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时,显现极为强烈的个人主义;对待财物时显示享乐主义倾向、拜金主义倾向;对待劳动好逸恶劳,讲奉献少、讲索取多;关心他人少、关心自己多;注重精神陶冶少,讲究物质享受多;甚至有个别学生出现打架斗殴、绑架、性骚扰、性侵犯等行为。

2、部分家长认识不到位,对学生德育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教师和家长一直把关注学生焦点放在学生的分数上,常要求学生取得满分,而不注重学生的德育。不少家长对待孩子读书有极强的功利主义色彩,认为读书就是考大学,然后找到一个好工作,至于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品质的养成并不十分重视。不少家长视其孩子为掌上明珠,过于溺爱,眼里只有宝贝的优点,根本发现不了问题,或者家长只注重赚钱,没时间管理孩子,同孩

子关系紧张。这就是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学生的基本道德。少爷型、公主型的学生已不少见,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父母的劳动不珍惜,对老人不尊重。在公共场所不爱护财物,妨碍他人工作和休息,在学校表现不一,有老师、无老师不一样,视读书为苦差,只要自由不要纪律。

3、中小学德育课只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

我曾在一所完全独立初中搞德育课调研活动,观摩了一位老师的德育课程,这位老师从一开始给学生讲了好多德育知识,中间也提问了一些学生,大部分也都能够完整正确地回答问题,但一堂课总体来看死气沉沉,大部分学生听得无精打采,而老师依然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尽管讲了很多,但我觉行收效甚微。我接连就德育课调研了几所学校,也都好象在唱样板戏,大同小异,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课程化倾向十分严重,只是为授课而授课。开设德育课程自然十分重要而且必要,但若简单的以为德育课程是德育的全部,确是极其荒谬的。可这是当前中小学所持的想法。他们以为单纯的通过课程就可以解决问题,培养其良好的品质,很显然这是远远不够的,要知道,在课堂上出不了孔子,孔子只有在“周游列国”的实践中才能诞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重视实践,结合未成年人的年龄、认识特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因此,学校必须用更多的专门师资,在课外对学生进行引导,多组织有益的德育实践活动等。

4、中小学生普遍存在法制观念淡薄的现象

不知法、不懂法,更不知道用法律打击犯罪和保护自己。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逐年增大,个人犯罪、团伙犯罪时有发生,这与忽视法制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为减少青少年犯罪,加大法制教育力度,势在必行。

三、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正因为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存在上述问题,所以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改进。积极开展德育,要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德育工作的效果。

1、进一步转变观念,更新德育内容

中学德育首先必须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基础上,树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德育观念,摒弃形式主义,增强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针对学生情况,分层次地确定德育的内容和整体规划。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中学阶段各年级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学生,有区别地进行德育教育。同时学校德育工作还要把创新意识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在德育整体教育上有所突破。在教育思想上体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育要求上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在教育内容上从小到大,由此及彼,相互渗透,在教育方式上抓住主渠道,凸现主环节。

2、大力开展感恩教育,增强德育质量

人生道路,无论热衷于单枪匹马的孤胆英雄,还是天马行空的独来独往,总离不了所处的环境。每项成功都由人、自然的种种力量合力所致的,也都是在爱情、亲情、友情的烘托下达到的。历来讲究养育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救命之恩的中国人,是否更应该提倡“知恩图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作风呢?虽然我们没有感恩节,但我们是否也该学着去感激一些东西,为了自己,也为了自己生活着的这片土地呢?古人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学会感恩,让生命可以轻装上阵,让生活多一束阳光。尽我们所能去感谢这个世界,尽我们所能来报答一切。

3、开展法制教育讲座,强化德育力度

首先要净化社会大环境,政法部门要加大对黄赌毒的打击力度,加大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加大对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营造一个文明的、健康的社会大环境。其次要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尤其让学生远离各种录相厅、网吧、舞厅等场所。再次要净化文化市场,最大限度地减少色情、暴力等信息传播。加强对网络经营业的管理,力所能及地减少垃圾文化对纯洁青少年的污染。政法部门同学校结合,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讲座,使青少年知法、懂法,从而减少青少年的犯罪。

4、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德育良好环境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建立健全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等场所,让每面墙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演,定期举行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等讲演活动,开展“艺术节”、“科技节”和“法制教育”讲座等各种大型校园活动。这些活动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5、积极开展家庭德育教育,促进德育全面发展

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完美的教育必须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完成。三位一体互为补充,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尽力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树立家长的教育目标,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势在必行。家庭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明确家庭教育目标,以德依法理家,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为国教子”的观念。“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观念是家庭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基本标志,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坚定的信念。只有在家长具备正确观念的前提下,才能教育学生尊重师长、诚实守信、先人后己、仁爱互助、爱护环境等优良道德品质。其次要多渠道多方式多角度培训家长改进教育方式,调动子女积极性,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利用学校图书、农村书屋等图书资料向家长宣传教育原理;通过家长会、家访、开设家庭培训课等一系列方式让家长掌握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手段,是解决目前家庭教育瓶颈的有效策略。三要处理好家庭各种关系,优化家庭环境,家校共同促进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全面和谐发展。

德育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灵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学校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以“三个面向”的要求为指针,以创建一流教育为总体目标,以正确处理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为指导原则,把德育研究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合格的、高素质的、国家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作者简介

柳玲玲,女,1981年9月出生,2002年9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政法系,大学本科学历,中学政治二级教师,在庄浪一中从事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经验丰富。因教育教学成果突出,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先后被评为县“教学能手”,“县优秀教师”。

5.小学德育的途径 篇五

小学教学论文-对低年级小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人教版新课标 课标指出 :“低年级主要进行生活常识和日常行为准则的教育 ,也要进行一点浅显的政治常识教育。着重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 ,初步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 ,培养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这就是说 ,德育的根本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那种文明的、现代的、对社会有益的人。

一、明确教师职责 ,发挥身教重于言教的作用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 ,甚至启蒙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学生的终生。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 ,就讲究以身作则 ,强调“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实践证明 ,以身作则是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的一条规律。教师能做到这一点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 ,“身教重于言教”应该成为人民教师的座右铭。

二、为低年级学生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

1、教育学生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要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采用识字教学和常规教学使学生认识国旗、国徽、版图、会唱国歌等 ,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教育学生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和日常行为规范 ,使他们的一言一行符合文明国度的要求。通过班会、队会、大型集会以及故事会等形式教育学生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做懂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3、教育学生必须努力学习,热爱科学 ,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文化知识的人。从教育他们上课专心听讲 ,动脑思考 ,独立认真完成作业入手 ,扩展到教育他们要学科学、爱科学、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4、教育学生必须注意勤俭节约 ,热爱劳动。从教育他们知道衣食住行来之不易 ,必须十分珍惜入手 ,扩展到教育和鼓励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各种形式的劳动 ,进而使他们知道爱惜粮食和各种设备及公物 ,知道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三、坚持正面教育、启发诱导

坚持正面教育 ,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 ,从正面讲清道理 ,坚持以表扬为主 ,启发诱导 ,说服教育。要从关心和爱护出发 ,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 ,不给他们增添痛苦 ,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

四、全方位编织教育网络 ,提高德育整体效应

xiaoxue.xuekeedu.com

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进行的 ,学校、家庭、社会之间信息交流是经常的 ,并相互产生影响。

在校内 ,应该建立以“德育活动室”为主体的固定德育基地 ,以照片、图表、绘画、录像、录音、讲解等形式 ,形象地进行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五爱”为基本内容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教育内容要有系统性、连贯性 ,也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力求把抽象的教育内容 ,变成具体鲜明的材料。另外 ,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不能固定模式 ,一成不变 ,既可以根据对学生进行的重点教育选择内容 ,也可以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改换内容。还可以把一件完整的史实 ,某一重大的事件 ,英模人物的事迹等 ,通过分期分批、生动活泼的形式全部表述出来。

在校外 ,应该建立固定的活动基地。要和附近的机关、院校、厂矿企业事业单位、驻军部队、文明街区等先进单位挂钩 ,利用有历史意义、纪念意义、教育意义的博物馆、烈士陵园、伟人旧居、各种遗址 ,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校园文化基地 ,国情、市情、乡情教育基地等校外德育活动基地。教育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 ,学生喜闻乐见 ,愿意接受的 ,也可以走走出去请进来的教育之路。

6.美术教学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篇六

在美术欣赏课中,结合欣赏革命历史名画适当介绍画家的故事,介绍他们为追回国宝而不惜重金倾囊借债的爱国行为,不为高官厚禄而移其志的民族精神,扎根生活、反映工农火热斗争的革命热情及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人民艺术家的敬仰和爱戴,进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在有关美术欣赏课中,可供选择、介绍的艺术家主要有:任伯年、高奇峰、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刘海粟、黄宾虹、潘天寿、丰子恺、华君武、廖冰兄、丁聪、古元、王式廓、董希文、罗中立、周思聪、关山月、傅抱石、叶浅予等。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恰当渗透德育内容外,还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召开故事会,搞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科学地、有计划地安排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内容,注意思想性、艺术性和科学性,力求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启发性。

 

7.小学德育的途径 篇七

一、小学德育工作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 也是学生思维与各项能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小学生的想法简单, 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他们的品德正在逐步由低级迈向高级, 处于一种重要的“质”的变化中。在这个阶段, 如果教师能对其进行正确的、有效的引导, 学生就能够向着正确的、健康的方向发展, 产生好的“质变”。相反, 如果教师对其不闻不问, 或是进行了不当的教育, 学生就有可能发展到不良的方向, 甚至由此步入歧途。小学生的精神面貌与道德素质是我国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 也代表了我国的未来。在这个竞争极其激烈的时代, 为了不在民族素质方面落于人后, 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因此, 德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奠基意义。

二、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

(一) 教师和领导对于德育工作认识不足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很多学校的教师和领导仍保持着“重智育轻德育”的想法, 他们没能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随之也就无法对德育工作产生很大的热情和工作的动力, 这种消极应付的状态不仅效率极低, 对学生也没有任何吸引力。

(二) 没有持续的规划, 只是在短期内进行

有的学校实施德育工作没有规划, 也没有持续性, 遇到某个问题了就开设几次德育课, 完成目标后就彻底放松, 不再重视德育教育。

(三) 表面形式严重

有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对于德育工作的调控功能只体现在开会、评比上, 给学校发一堆文件, 经常性地举办一些活动, 活动完毕后由德育教师上交总结, 教育部门装订、封存后就完事了, 从不关注活动开展的过程, 即使没有开展, 只要交上来材料即可。农村小学编制内人员本来就很紧缺, 为了应付这些活动, 学校疲于应付, 只能做一些表面文章, 在形式上过得去就行。这种做法不仅带来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 还削弱了德育的有效性, 使德育教育无法长久地开设下去, 所带来的恶劣后果是无法估计的。

(四) 没有完整的德育队伍

在有些学校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 都是由班主任兼任。班主任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 再加上家庭的负担, 他们的体力匮乏, 精力有限, 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对学生展开细致的品德教育。有的教师不能将德育教学融入学科之中, 认为那是班主任的事,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就向班主任抱怨。这样就使班主任“费力不讨好”, 丧失信心, 对德育工作也就更加丧失耐心了。

(五) 德育内容不能与实际相结合

有些学校德育课的设置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很好地融合到一起, 当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问题时, 无法在德育学习中找到好的解决方法。而且, 在课堂上教师教育学生要助人为乐、谦虚礼让, 但是目睹了社会上的一些坏现象, 如公交抢座、胡乱插队等, 学生就会困惑、不解。并且, 有的教师没有上进心, 他们的思想紊乱, 知识薄弱, 观念陈旧, 在实施德育教育时就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也无法使学生受到感染。

三、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有效性的方法

(一) 明确德育工作的内涵

对于目前教育界的动态和发展, 以及形式上的变化, 教师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明确如今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学校教育的关键是教师, 只有教师从思想认识上明确德育的紧迫性, 才能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们不仅要将教学这个本业做好, 还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学。所谓教书育人, 教师为人师表, 自己首先要明确德育工作的内涵, 在正确的思想的指导下展开教学活动。

(二) 改变过时的评价方法

为了让德育工作有一个更好的评价机制, 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那种过时的评价方法, 建立一种科学的、正规的、与时俱进的评价机制, 对于教师的考评工作也不再是单纯地依靠学生的分数来评定的, 而是要将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师德、教学效果等综合起来评断。在以往的教师评价中, 多数都是教师单独评议, 这样做的缺点就是不全面、不深刻。我们可以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纳入评价系统中, 并逐渐缩短评价的时间, 实现评价的优质、高效。

(三) 校内外相结合, 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

认真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 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确定相应的基本时间, 并把实践活动作为期末考评的依据之一, 让学生走出校门,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 与家长加强沟通和联系

为避免5+2=0的现象出现, 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的联系, 通过家访活动, 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学校发动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活动, 使学校的德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有家长督促, 学校检查, 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供, 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 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学会交往与合作, 开阔视野, 锻炼能力。

(五)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我们要让学生爱祖国, 爱社会主义, 首先要爱家乡, 爱学校, 让他们从小事做起。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为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出力。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 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的阵地,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 提高素质。

8.试论加强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教学;有效途径;重要意义

德育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时期为学生树立的道德意识和培养的行为习惯,将会伴随学生的一生。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对于事物的判断能力也相对较弱,他们健康的成长需要老师和家长悉心的引导。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良好的德育意识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意义,更要通过开展德育专题讲座以及开展德育活动等方式来丰富德育内容,并达到加强小学生德育意识的目的。

一、加强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

1.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加强小学生的德育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中华五千年来灿烂文明的结晶,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并发扬下去。

现阶段社会存在着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很多青年人不重视传统文化,觉得传统文化已经不适用了。这种错误的观念,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非常不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且在小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时,也要合理地引入历史上的道德典故,使学生接触更多的历史文化。

2.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

新课程背景下,对于小学生的培养不仅局限于培养学习能力强和学习成绩高的学生,而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小学生。其中,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更是居于首位,可见德育的重要意义。并且,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道德意识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形成的道德意识,将会伴随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教学中除了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加强对学生德育意识的培养。

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个人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他掌握多少技能,拥有怎样的成绩,更体现在他的人格魅力。一个道德品质较差的人,不会得到认可。道德品质代表着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品德高尚的人才会得到信任和认可,也就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加强小学生德育的有效途径

1.加强学生对德育的重视程度

要加强小学阶段的德育,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保证德育工作可以高效有序地开展下去,并且要让学生感受到,加强德育对于学生新阶段以及未来的发展,究竟有怎样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与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相违背的现象。如学生随意破坏校园环境,不遵守诚信考试规则,在考试中作弊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需要在平时的德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重视德育教学的学习。

只有学生有意识地重视德育,才会在思想上进步,在行为上提高。但是由于学生的年纪较小,单纯地讲解德育的重要性,不能对学生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并且单调地讲解,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从而厌倦对德育的学习。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的方式,为学生营造更有趣味性的德育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在学生观看视频后,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来说一说,在视频中,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哪些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道德的判断能力,进而逐渐明确自己在生活中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应该做。

2.定期开展德育专题讲座

定期开展德育专题讲座也是加强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比较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下降。所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该通过不断创新课堂模式和教学内容来丰富德育课堂,进而促进学生对于德育的学习。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可以定期请一些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模范,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通过道德模范为学生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道德故事,让学生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并且,教师应该在讲座之后,及时地根据道德模范所讲的内容,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来说一说,道德模范身上有哪些闪光点最值得我们学习,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也是巩固了对学生的教育。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以道德模范作为自己的榜样,并在今后的生活中以良好的道德意识来约束自身的行为。

3.立足生活,树立良好德育意识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不仅是体现在面对大是大非的时候,更是体现在生活中一处处小事中。教师在进行德育时,也不能脱离生活,而是应该从生活中的小事出发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德育,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于德育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生活中例子,让学生进行判断。小学校园中存在着一些学生不重视保护校园环境的行为,有些学生在校园中随地乱扔垃圾,在文化墙上乱涂乱画。教师就可以结合校园中常见的行为,对学生进行讲述,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这些行为是否正确,这些行为对于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危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不良行为造成的不好影响,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除此以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哪些事可以体现一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

4.积极开展特色德育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开朗,喜欢参加集体活动。针对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设置趣味性的活动,然后将德育内容融入活动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身的德育意识。并且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红牌绿牌”活动,由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小卡片,卡片上一面写生编号,另一面写上一件生活中常见的行为,由学生选择号码,教师念出另一面的内容。学生如果觉得错误就举红牌,反之,举绿牌。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帮助学生判断生活中的不道德行为,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杜绝这种行为。

良好的道德意识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小学教学中德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通过在德育教学中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德育的课程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德育学习,并让学生认识到德育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

参考文献:

[1]冉勇,孙宏碧.浅谈充分发挥小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2]徐仰才,颜中杰.小学德育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法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03).

[3]李纪霞,何志林,董众鸣.如何通过科学的应用创新型教学法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03).

上一篇:2024工作业绩总结下一篇:创建平安小区的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