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考语文试卷答题卷(共7篇)
1.一月考语文试卷答题卷 篇一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记叙文阅读
一.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6、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二.表达方式
1.记叙 2.议论 3.抒情 4.描写(环境、动作、语言、神态、心理)5.说明 ●类型1
三、写作手法及作用?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用心
爱心
专心 1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类型2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XX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XX主题,渲染气氛。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引起读者兴趣
题目的理解:以XX为线索,体现了作者XX的思想感情,表达了XX,反映XX主题(情感)首段作用 :
(1)环境(背景)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背景,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用心
爱心
专心 2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物:
是一种象征,一个线索,围绕中心,体现XX主题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散文知识储备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 衬托 对比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咏物寄情 寓理于事 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一)、整体感知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 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例1:2006年资阳市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题:
本文以 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 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用心
爱心
专心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4.反问:加强语气 5.反复: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7.对偶:句式整齐 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例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2题,当儿子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花”,问:句中“悲喜交加”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赏析] 这是一篇短小却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文章。文中的母亲可谓用心良苦,每次,她都能把老师的批评、指责、不屑化作表扬、鼓励,如点点春雨般洒在儿子的心头,激励儿子充满自信的成长。这样的教育,与我们平常所见的大多数家庭教育恐怕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很多家长,崇尚的是批评的武器,而且,往往是一种扩大化的批评。读完这篇文章,不妨想一想,哪一种教育更好?
这篇文章以千余字的篇幅叙述了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到考上大学的十几年的人生经历,其中,作者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阅读的时候,不妨想象一下:这个并不聪明的孩子,是怎样在母亲的鼓励下刻苦学习,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第3题:“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这句话的实际意思什么?”
(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六)仿写句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第4题的仿写句子:
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样妩媚。答题指导:
一仿句式结构:你的 要如 般,你的 要像 一样。二仿修辞手法:比喻,还应注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三仿语法:填写的尽量是名词、名词、形容词; 四仿语意的内容和范围:应表达出与上下文和谐的句意,即希望孩子(你)对待他人要关爱、应珍惜与别人的交往与感情。
参考答案:你的话要如春风般温暖,你的笑容要像阳光一样灿烂。
(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用心
爱心
专心
方法: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例如: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4题:他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请发挥想象把孩子未说的话补写出来。
(八)、自拟题目并作答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探讨疑难问题。”
此类题目要求着眼于全段,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入手命题,作答并要求正确。方法指导:
如:
1、问一个句子的修辞及其作用;
2、仿、续写句子;
3、理解重点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深层含义;
4、概括段意;
5、谈谈读完本段后的感受等。
6、请在第几段自选两处作批注。注意:
抄试卷上原题、模仿试卷上原题出题者不得分或得低分; 答案过于简单或题目本身质量不高者,均得分较低; 答案不正确者,不给分。本题根据拟题质量的高低给分。
(九)、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例1:有这样一题:“第四段中‘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一句,人们会不由得想起宋代一位著名诗人的名句。请写出诗人的姓名和诗句。
例
2、文章结尾“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意味深长,请你写出一句与此意境或写法相似的古诗文。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十)、感悟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 例
1、《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5题:你赞成文中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吗?如赞成,请简述理由;如不赞成,请为文中的老师提一条建议。例
2、《给我未来孩子的信》最后一题这样问:“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简要说一说。” 方法指导:
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
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
说明文阅读
一.说明方法
1.举例子:具体形象 2.打比方:生动形象 3.作比较:突出强调 4.分类别:条理清晰 5.列数字:具体准确 6.下定义:科学准确 7.引用:更具体
用心
爱心
专心
二.说明语言
1准确性 2平实和生动
●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议论文阅读
一、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具体有力 2.道理论证:具有权威性 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 4.对比论证:全面深刻
5.引用论证: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
二、句子作用
1.总领全文【在开头】 2.承上启下 3.引出下文
4.提纲挈领【在最后】
三、开头作用
1、引出论点/论题
2、吸引读者、造成悬念
四、论证思路
通过引用(举例„„)引出论题(方向)→ 摆出事实,列举例子加以论证论点 → 强化中心论点
●类型
1、文段作用: 承上启下;照应;强化论点 ●类型
2、顺序能否调换 :(判断)照应开头;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等 ●类型
3、例子特点 : 权威性;代表性;典型性;全面性 有说服力 ●类型
4、文段论证优点 : 证明了此段分论点
用心
爱心
专心
●类型
5、本文中心论点 : 开头;标题
五、论点的提出
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
用心
爱心
专心 7
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牢记: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
用心
爱心
专心
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
用心
爱心
专心
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
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第二步】
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第三步】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第四步】 做到五必看 :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第五步】
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用心
爱心
专心 10
2.一月考语文试卷答题卷 篇二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名师点评2008年高考高分满分作文
(安徽卷)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安徽卷作文】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5、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评】从命题意图来看,在话题作文式微,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渐盛的形势下,命题者继续采用命题作文,使广大考生有足够的应对心理。就题目——“带着感动出发”本身来看,显然又契合了传统的“文以传道”的创作观。在时下,众志成城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是举国上下的头等大事,其中所表现的“道”是需要及时传承的。因此,考生不妨结合近期的这两件大事立意作文。
在具体的作文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解题。题目“带着感动出发”和2007年的“提篮春光看妈妈”一样是带有诗意的表述,尽管文题已经说明“文体不限”,但这个题目显然不适合写议论文,而更适合写抒情性较强的散文,或者干脆写诗歌。
还要注意文题的语言表达:带着感动出发。在作文时,我们可以将其分解成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1.带着什么出发?感动。2.带着感动去干吗?出发。既然有出发,那就有,出发到哪里去,去干什么。所以具体的作文落脚点应当在“感动”,什么人、什么事让你感动了;写作的重心在于“出发去干什么”,可就此展开。
01、带着感动出发
窗外风儿清清,鸟儿啁啾。窗内阳光跳动,梦儿甜甜。时间之舟悄悄驶进梦境,拉开惺忪的眼帘。生活的风车每天都周而复始的转动,而我却不感觉到那是一座褪色的雕塑,因为感动每天与我同行。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感动,哪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带着感动出发,我发现生活之河中,每一种水滴碰撞声都是那样清脆悦耳。
清晨,当我睁开惺忪的睡眼走在通往教室的小径上时,那嵌满的花石让我感动,它们给我以抚摩,让我在惬意中送走梦之神。充满雾气的石亭会让我感动,仿佛置身于仙境,让我感觉自己已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那冲破云层跳动的红日,像是亭顶上的一颗宝石,却又像我人生的明灯。我快步奔向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
课堂上突如其来的灵感会让我感动,它让我与知识并肩走入同一扇大门,开始我的行程;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它让我与美同行,去欣赏行云流水的古今佳作,与跳动的音符共舞;它让我从迷雾中走出,不再犹豫,而让自己多一分自信。老师那广博的知识,会让我感动,那感动如催化剂,加速我向梦想进程的速度。总之,感动让我吮吸每一节课的精华,充实我的知识行囊。
放学路上的一见一闻会让我感动。当花季来临时,群芳争艳。繁忙的蜜蜂,煽动着水晶般的翅膀,穿梭在花蕊间,嗡嗡地叫着,吮吸着,似乎在相互庆祝这美好的时节。这情景让我感动,这些小生命在自己的灿烂时期竞相展现自己,并不为生命的短暂而悲伤。这又鼓足我奋斗的勇气,去采摘生活中的花朵。
带着感动出发,每一天都会将行囊充实,无论是喜还是忧。我都会觉得那是自己阅历上的一个个字码。
3.一月考语文试卷答题卷 篇三
10.翻译(1)尚书令沈约,是当世的文豪界泰斗级人物,每次 看见王筠写的文章,反复推敲诵读,认为自己的文章写 的不如王筠。(2)王筠生性宽宏,不因为个人有出众才华而觉得高人一 等,而年轻时就因为有才华名气很大,与刘孝绰同时被 当世推重。
11.(1)看到喜欢的文章或景物就记下来,持之以恒坚 持数十(2)熟读四书五经,时常背诵朗读(3)任何事 情都亲力亲为,绝不假他人之手
12断句.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 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 统纪于后世/ 13 诗歌鉴赏
(1)常字一词充分表达了诗人在官场动荡的政治中,已经非常习惯,他一直寄情四方游历,然而偏则是表达 了诗人对这种社会现象的强力不满情。
(2)此诗寄情于景色,通过对萧条的现实风景的的描 写,和自己内心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除了诗人对 现实的政局的不满情绪,和自己内心世界的空虚惨淡。
14默写(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积善成德(3)一觞一咏(5)环佩空归夜月魂(7)击空明兮溯流光(8)烽火扬州路 15AC
16.作者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范围限制的过小,自然景物包 含的方面应是极其博大广阔的。虽不是人人都可以像朱 夫子那样悠闲自得,处处皆可欣赏自然,感受大自然的 魅力,我们可以到山水佳处,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的最 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去感受自然地威力。
17.作者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更加具有说服力,更能引起 读者的共鸣,更加有力的突出了要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应 到山水优秀的地方。
19.汉字的起源是来自彩陶上的刻符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号和的甲骨上的刻符为代表的肖生象形的符 号。
20.“和”是中华民族的精髓,和就是要内部团结,兄弟睨 于墙而外御其辱。历史表明只要团结一致就可以打败强 敌。如《三国演义》中孙吴的统治者孙权早年虚心求 教,内部一团和气,向北以五万之众打退曹军二十万大 军,向西打败来寇的西蜀血仇之师,可谓一时气盛,天 下莫敌。但其晚年猜忌 之心日盛,最后导致太子孙和北杀,良臣遭诛,国 势就此由盛转衰,以致北北方晋国所灭。这不正能说 明“和”的重要性吗,和当今中华民族要复兴,我们仍然 需要“和”,五十六个民族为一家,只要我们中华民族能 够团结一致,中华民族的复兴指日可待!
21、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这句话引发了你那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1、标题自定,文体自选;
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一月考语文试卷答题卷 篇四
2012-6-3 尊敬的杨聚章院长以及省院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其他各位领导:
大家好,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新乡检查指导工作!近几年来,新乡的涉诉信访量总体呈逐年平稳下降趋势。2011,河南省民意调查中心组织的民意调查中,新乡中院在人民群众对“工作人员接待上访群众情况”满意度指标上,排名全省第一,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本新乡中院还喜获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六连冠”,并获得集体二等功。2011年还被新乡市三项重点工作领导小组、中共新乡市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市重大社会矛盾化解攻坚活动先进单位”。但自今年二、三月份以来,新乡涉法涉诉信访量急剧攀升,被省委政法委确定为进行执法监督督察的三个地市之一。第一季度,法院系统上级共交办3批次86人案,其中进京非正常访案件21人案,与去年同期2人案相比,增加19人案,增幅960%。4月14日新乡市委政法委召开了全市政法系统紧急会议,传达了“4.13”全省政法信访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下步工作计划。面临严峻的信访形势,中院党组高度重视,王伯勋院长当天主持召开了党组扩大会议和12个县(市、区)法院院长会议,确定了“党委支持、政府配合、全市法院全力以赴”的“三位一体”工作思路。按照省政法委毛超峰书提出的“单兵较量,逐案攻坚化解信访案件”的要求,所交办属基层法院的案件,全部由基层法院一把手包案,中院主管院长上挂作为包案领导,负责协调督办;中院的案件,由王伯勋院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主管院长作为具体责任人,负责包案化解。所有包案领导及干警放弃所有节假日,发扬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全力以赴化解交办案件。将化解信访案件作为十八前法院工作的首要任务。4月25日省高院召开了“全省第三次涉诉信访视频会议”。中院随即召开了党组、业务庭长及基层法院院长会,按照省院曹卫平院的“紧急行动积极应对,坚决打赢规范信访秩序这场攻坚战”要求,作了再动员和部署,并针对未息诉的“钉子案”、“骨头案”案件又逐案分析研究,转变观念,制定了新的化解方案。4月26日新乡市委召开了历史上规格最高的全市信访暨涉法涉诉信访紧急会议,参会人员有全市各县(市、区)书记、区长,政法委书记以及公、检、法、司四长、信访局长,市纪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公、检、法等26个市直单位一把手。会上工作落后的两个县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两个县的法院院长、两个县的公安局长分别作表态发言,市中院王伯勋院长安排部署了全市涉法涉诉工作。要求全市法院,不完成任务绝不收兵。5月3日,针对尚未息诉的12起案件,中院又专门成立了以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田忠东为组长、政法部主任、纪检书记为副组长,信访、纪检、人事、绩效办负责人为成员的督导组,利用周六、周日开展督查督办。经过一个半月努力,目前省政法执法监督督察组所带44件进京非访和给中央领导去信信访案件,结案43起,法院系统的27件案件,全部结案,结案率100%,其中21起彻底息诉罢访,息诉率达到78%,其中包括新乡学院学生牟高峰要求发放毕业证进京非访案,该案涉及新乡学院及省教育厅,涉案单位规格高,经过新乡两任市委书记及省高院多次协调,此次双方就救助和办证问题上达成一致,牟高峰最终签订了息诉罢访保证书,这起“骨头案”彻底息诉罢访。其余7件依法终结和移交大信访。6月1日,省执法监督督查组对督查工作向新乡市委进行了反馈,对新乡政法系统敢打善打硬丈
以及一个半月以来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目前,法院第一季度上级交办的86起案件,办结75起,办结率87.2%。
现将我们在开展涉诉信访工作中的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深入贯彻“四个必须”、“五项制度”,全力做好涉诉信访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更新理念。涉诉信访工作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新乡中院党组将涉诉信访工作确定为重点工作之一,要求全院干警转变理念,从信访工作是信访一个部门的观念向全员重视的转变,从案结事了到事了案结的转变,从事后化解到事前预防的转变,从维护稳定到创造稳定的转变。树立信访既是法律问题,又是社会问题的理念,从政治的高度来看待信访问题,认识到信访问题事关大局、事关稳定,进一步强化法官的群众观念和办案责任心,让“涉诉信访、人人有责”的意识深入人心。
二是精心部署,强化责任。对全院的涉诉信访案件,按“四定一包”方案,全部落实到庭,包案到人,明确分管领导责任,因案施策,逐步推进,对面临的困难问题,院党组统一专题研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实行信访案件责任倒查制,由案件质量评查小组对每一信访案件进行精细的评查,深入调查,发现问题,问责到底。落实全程信访风险评估制度,对立案、审判、执行各环节,及时发现、及时提示、及时化解。明确信访工作不仅是立案部门的工作职责,也是审判业务部门和其他综合部门的责任。
三是注重方法,提升能力。王胜俊院长提出的“四个必须”,必须强化群众观念,必须坚持源头治理,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必须工作重心下移,为人民法院涉诉信访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工作思路、方法和要求,在工作中,我们认真领悟“四个必须”
精神,将“四个必须”自觉运用到化解信访问题过程中,特别注重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对待信访老户,坚持“四讲”原则即:讲感情,用换位思考的态度:讲道理,用耐心细致的作风:讲原则,用公平公正的立场:讲方法,用穷尽办法的措施。以群众认可的方式,群众认同的态度来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四是落实制度,有序推进。“五项制度”出台后,我们及时建立健全了评估预测制度、信访通报制度、约期接谈制度、多元化解制度和案件终结制度,使信访工作长效机制成果在贯彻落实中得到充分体现。在推进多元化解制度、案件终结制度落实时十分注重多配合、多沟通、多协调,上下结合、左右联动、多策并举,确保落到实处。
二、实行“三位一体”工作机制,采取“五个到位”措施,认真处理涉诉信访案件
为抓好涉诉信访工作,我党组确定了“党委支持、政府配合、全市法院全力以赴”的“三位一体”工作思路,并采取“五个到位”措施,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解决问题到位,集中力量全力化解交办案件。对中央、省委政法委、省高院、联席办交办的案件加大办理力度。新乡两级法院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全体党组成员深入一线,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亲自办理信访案件,直接约见上访人或专程到上访群众家中实地解决问题。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汇报研究,严格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上访人不停访息诉不放过,全体包案领导和办案干警充分发扬“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用尽千方百计、不怕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全力以赴解决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
二是司法解释到位,强化责任全面落实包案处理。市中院对所有交办案件,按照“四定一包”原则进行双向交办,对每
一起案件都要耐心细致的进行判前释法、判后答疑,确保司法解释到位。即由中院相关业务庭和基层法院同时包案,对不服一审生效判决或二审予以维持的案件以基层法院为主,做好司法解释和案件处理工作,中院负责案件的督办;对不服二审改判的案件以中院业务庭为主,做好司法解释和案件处理工作,基层法院负责上访人的稳控。中院立案庭负责对中院各部门、各基层法院司法解释和案件办理情况进行催办、督办,并将情况汇总,每五日定期进行通报。同时,对交办案件按照“四定一包”的要求确定市县两级法院包案领导及责任人,明确结案时间,限期结案。
三是司法救助到位,注重案件办理实效。市中院党组要求包案人员要站在上访群众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倾听诉求,倾听心声,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办理信访案件,跳出案件本身思考和研究问题,千方百计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确实存在生活困难的信访群众,在经济上及时给予救助,帮组群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彰显司法温情。特别是对一些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申请执行的上访案件,包案领导积极邀请辖区的党政领导和村委会负责人一同到受害人家中耐心细致地作思想工作,到被告人家中做其家属的工作,让他们拿一点、当地政府援助点、市救助基金出一点,穷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确保息诉罢访,案结事了。
四是稳控机制到位,确保不出现恶性进京赴省上访案件。对具有重大上访隐患的案件,我们及时召开听证会,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廉政监督员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听证,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同时,积极采取定员定位的稳控措施,制定严密稳控方案,坚持一天一快报,十天一通报,一月一总结确保不出现恶性进京赴省上访案件。对上报延时、稳控不力的
单位和个人严格落实责任倒查、追究制度,进行严厉批评,如发现弄虚作假、推诿扯皮、失职等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的,严格追究其责任。
五是依法打击处理到位。对极个别无理缠访、闹访,甚至以上访为手段敲诈勒索财物的上访人,坚决依法予以打击。
三、多项举措、切实处理涉诉信访案件
首先抓机制建设。一是切实落实院长每日接访制度。自2004年起,我院实行了院长天天接访制度,王伯勋院长以身作则,坚持每周一接访。其他院长周二至周五轮流接访。迄今为止,这项活动坚持了整整8年,据不完全统计,仅该院院长王伯勋就接访来访群众3500人次,大量信访事件得到有效化解。省院张立勇院长对新乡中院院长天天接访制度,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批示新乡中院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其他中院学习借鉴。针对目前新的形势,为加强群众工作,切实解决涉诉信访突出问题,有效控制进京、赴省信访增量,减少存量,今年5月,我们又重新修订院领导接访实施办法,实行首办负责制及实行来访人员与接访院领导双向承诺制度。本院承诺: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来访人应承诺,在信访事项处理期间不得以同一事由再次向本院或者其他相关机关信访。不仅接访,更注重处访和跟踪问效。
二是建立信访案件督查制度。市中院为了确实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成立了以主管院长为组长,中院信访、纪检、人事、绩效办负责人为成员的信访案件督查组,对重点信访案件发出督办通知,日报周排;结案期限届满前10天发出警示通知;对针对信访问题突出的单位,进行不定期督查。督查组深入基层院亲自听取案件汇报,就地研究、就地解决信访案件。
三是制定处置应对信访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今年元月
份以来,我市进京、赴省等非正常访形势严峻,尤其是省院大门口缠访闹访问题突出,上访老户回流现象明显等特征。为进一步加强涉诉非正常信访处置工作的力度,新乡中院依据《信访条例》和有关法律政策,以及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制定了处置涉诉非正常信访工作的应急预案。中院派出一名副庭长,长年在省牵头,基层法院党组成员、带两名法警,配备警车、诫具,每周轮流到省院大门口备勤,一旦出现缠访、闹访、过激访,果断处置,强行带离。收到良好效果,自5月份以来,尚未发生一起新乡过激访被省院扣分情况。新乡法院的作法,受到省院法警总队的表扬,省院号召其他中院向新乡学习。
四是制定了《赴京非正常上访责任追究办法》,对内发生进京非正常上访的责任人予以追究。凡初次赴京非正常上访的,中院向责任单位下达《警示通知》,凡发生重复赴京非正常上访和告洋状的,向责任单位下达《责任追究建议函》,落实责任追究。凡发生3次进京非正常上访和告洋状的,责任单位写出书面检查,并对一把手进行诫勉谈话。
其次,积极开展信访案件终结工作。长期以来,一批多年缠访、闹访、无理访案件,上级多次重复交办,牵扯了大量的精力。为解决这类案件的出口问题,今年以来,我们把信访案件终结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目前共准备、上报终结案件15件。
第三抽调后备干部,加强信访部门力量配置。今年我们在新进的10名人员中,分配一名同志到立案信访部门工作,其他9名人员分三批,每批三人,每期半年到信访部门挂职锻练,帮助工作。另外在现有条件下,改造了立案信访诉讼服务大厅,设置了立案服务大厅统一标识,配备了人员,电脑,开展诉讼服务,来访有登记,有接待,规范立案信访秩序。
第四是开展矛盾大排查。对十八大前可能存在信访隐患的案事件,进行自我排查,目前全市两级法院共排查出87起案件,进行了统一交办,从5月15日至8月31日,全市开展“化解信访积案百日行动”,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在处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一是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的问题,消化了一批长期上访老户,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率大幅度提高。
二是稳定了大量上访群众,国家重大政治活动和重要节假日期间,确保没有来自新乡法院系统的干扰。
三是查办了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审判管理机制新模式,围绕岗位职责、司法程序、法官言行、法院管理、监督制约等方面,制定和修改完善规章制度,努力建立起加强法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四是加强了队伍建设,工作作风有明显改善。以中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和辉县市荣获全国模范先进法院荣誉称号为契机,全市法院和中院各部门强素质,树形像的争先创优氛围更加浓厚。
五是积累了信访工作经验,建立起涉法涉诉问题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为下一步做好信访工作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模式。
五、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办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有些案件经法律程序已经办理完毕,经上级法院审查判决无错误,但当事人持续缠诉、缠访,导致此类案件处理难度十分大;有些案件还未审理完毕,当事人就开始上访,督办要求结案,信访结案标准不详。
二是个别案件本来已停访息诉,但个别上访群众借大接访
和省、市领导督办之机,每次都来反映问题,特别是一些陈年老案纠缠不休,致使个别案件重交现象突出,长期反复,案件终而不结,导致信访数量大幅增加。
三是在接访过程中上下级法院之间沟通联络机制不够畅通。同时也暴露出法院在处理案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在一些疑难、复杂、缠手案件的处理上,缺乏积极寻求解决问题办法的主动性,存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案件处理进展缓慢,引发当事人不满而信访;
2、个别案件在处理上缺乏大局意识,机械办案,孤立办案,没有处理好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效统一;
3、对当事人判后释法工作不到位,由于当事人对法律解决纠纷局限性的认识程度及对新的诉讼原则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一些当事人对法院正确的裁判不能理解,存在案件办结了但当事人之间的思想矛盾并未得到有效疏导和消解而上访的情况。
四是极少数当事人缠访闹访。极少数当事人在案件经法院多次审查甚至经最高人民法院驳回后,仍固执己见,多次进京上访缠诉。另外由于个别案件在解决过程中,为了达到息诉罢访的目的,向上访人让步,使得部分上访人从上访中获得了利益,出现权利扩张现象,一方面当事人无形之中侵占了公共利益,一方面诱发了无数人的利益攀比,客观上给上访人造成了“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印象。
五是移交地方稳控难度大。对于报请终结的案件,一些地方政府出于本位思想,在稳控证明上不盖章接收,影响了案件报结。
5.一月考语文试卷答题卷 篇五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名句默写+语言运用
姓名:
班级:
一
名句默写:(2018全国卷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部分,(6分)(1)《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点出李蟠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修养。(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2(2018全国卷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_________ ”,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_____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绮子弟的追捧。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8全国卷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忠思势,却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二、语言运用:
1、(2018全国卷1)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2、(2018全国卷2)
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3、(2018全国卷3)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4、(2018全国卷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热悉的人而言,()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空、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空、深拖和超短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__,并可根据需要________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__,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奧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
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B.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C.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 D.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
5、(2018全国卷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子断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 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 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断,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井蓄
按图索骥 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6、(2018全国卷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徒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的迁徒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桃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徒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徒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___的故事出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波澜壮阔随波逐流宵衣旰食引人入胜 B.波澜壮阔随遇而安全力以赴引人入胜 C.声势浩大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娓娓动听 D.声势浩大随波逐流全力以赴娓娓动听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昕觉等辨别方向。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迁徒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7、(2018全国卷1)下面是某校为教师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
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
8、(2018全国卷2)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6.高一期中考语文试卷 篇六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险衅(pàn)喋血(dié)浸渍(zì)苌(cháng)弘化碧
B、悚然(sǒng)先妣(bǐ)监生(jiàn)长歌当哭(dàng)
C、庇护(bì)遴选(lín)间或(jiàn)呱呱落地(guā)
D、聒噪(guā)会稽(kuài)陨首(yǔn)流觞曲水(shāng)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圭臬 濯淖 寒暄 皇天厚土
B、修茸 安详 惨怛 颓壁残垣
C、邈远 枯槁 踌躇 游目骋怀
D、长锸 形骸 狼籍 沸反盈天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父母给我身体,自己 品牌。
②今年春节,我 去济南看望了我高中时的老师。
③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重大事故不断,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有关责任人员必须对此进行深刻 。
A、打造 专诚 反思 B、打造 专程 反省
C、塑造 专程 反省 D、塑造 专诚 反思
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母亲不是大人物却并不失她的伟大,她的老实、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
B、但见,文天祥一腔忠烈,由胸中长啸而出,落纸,化作了黄钟大吕的绝响。
C、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对的,但不能耳提面命,体罚学生。
D、尽管妻子下岗了,但夫妻二人仍相敬如宾,生活美满幸福。
5、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尽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诸于规整,付诸于企盼,付诸于众目睽睽。
B、为让家庭困难的学生在春节时能和家人团聚,山东大学日前在全校进行了度资助千名学生回家过年活动。
C、美伊舰船对峙持续了大约30分钟左右,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D、对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我们要及时复习,充分准备,否则,我们将不会考出理想的成绩。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B、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善书法,由“书圣”之称。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C、“莫明其妙!”文天祥露出无限蔑视:“一部煌煌十七史,你让我从哪里说起呀?我今天又不是来赴博学宏词科,哪有功夫陪你闲扯!”
D、王老师说:“考试,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决不能抄袭”。
二、(每小题3分,15分)
阅读《记念刘和珍君》第六部分,完成7-9题。
①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②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7、对第一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街市依旧太平”,是指街市之上依旧像过去那样平和、安定。
B、“不算什么”写出了反动派草菅人命的凶残本质。
C、“无恶意的闲人”、“ 有恶意的闲人”本质虽不同,但都是作者批判的对象。
D、“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指徒手请愿流了大量的血,却只换来了“街市依旧太平”的结局,于历史进步毫无补益。
8、对第二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当然”表明作者相信烈士的死难一定会影响生者。
B、“浸渍”形象地写出了影响之深。
C、“微笑的和蔼的旧影”指一切革命者,即“真的猛士”。
D、“倘能如此”中”此”代指“托体同山阿”。
9、对“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表明了作者对生者的殷切希望。
B、“如此”与前一段“意义很寥寥”相照应。
C、烈士尸骨有存,能让后人凭吊,可以告慰烈士了。
D、“这也就够了”表明烈士们的伟大精神如能激励后人起来抗争,便说明烈士们没有白牺牲。
三、(每小题3分,15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0-14题。
《张华传》
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也。少孤贫,自牧羊。同郡卢钦见而器之,乡人刘放亦奇其才,以女妻焉。华学业优博,辞藻温丽,少自修谨,造次①必以礼度。勇于赴义,笃于周急。器识弘旷,时人罕能测之。初未知名,陈留阮籍见之,叹曰:“王佐②之才也!”由是声名始著。郡守荐华为太常博士,迁长史兼中书郎。帝受禅,拜黄门侍郎,封关内侯。
华强记默识,四海之内,若指诸掌。武帝尝问汉宫室制度,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画地成图,左右瞩目。帝甚异之。数岁,拜中书令。
初,帝潜与羊祜谋伐吴,而群臣多以为不可,唯华赞成其计。及将大举,以华为度支尚书,乃量计运漕,决定庙算③。众军既进,而未有克获,贾充等奏诛华以谢天下。帝曰:“此是吾意,华但与吾同耳。”时大臣皆以为未可轻进,华独坚执,以为必克。及吴灭,进封为广武县侯。华名重一世,众所推服,有台辅④之望焉。惠帝即位,以华为太子少傅,拜右光禄大夫。赵王伦、孙秀将废贾后,秀使司马雅夜告华曰:“今社稷将危,赵王欲与公共匡朝廷,为霸者之事。”华知秀等必成篡夺,乃距之。雅怒曰:“刃将加颈,而吐言如此!”不顾而出。遂被收,夷三族,朝野莫不悲痛之。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
注:①造次:匆忙;仓促。②王佐:帝王的辅佐。③庙算:朝廷的重大决策。④台辅:指宰相。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女妻焉 妻:妻子
B、华强记默识 强记:勉强记住
C、贾充等奏诛华以谢天下 谢:谢罪
D、不顾而出 顾:顾惜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同郡卢钦见而器之 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①造次必以礼度 ②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C、①乃量计运漕 ②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①乡人刘放亦奇其才 ②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乡人刘放亦奇其才 B、帝甚异之
C、秀使司马雅夜告华曰 D、稍稍宾客其父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是从正面表现张华的才能的一项是( )
①同郡卢钦见而器之②华学业优博,辞藻温丽③器识弘旷④乡人刘放亦奇其才⑤听者忘倦⑥华强记默识,四海之内,若指诸掌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⑤⑥
1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华勇于做好事,尽心周济别人之急。器量宏大,在当时很少有人了解他。
B、武帝曾问张华汉宫格局,他应对如流,听者忘了疲倦,并能在地上画出图形。
C、攻下吴后,张华名重一时,被封为宰相。
D、赵王伦、孙秀、贾充、司马雅等人想拉拢张华废除贾后,篡权谋位,被张华拒绝了。
四、(22分)
15、将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0分)
① 乡人刘放亦奇其才,以女妻焉。
② 众军既进,而未有克获,贾充等奏诛华以谢天下。
③ 今社稷将危,赵王欲与公共匡朝廷,为霸者之事。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①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② 本诗的主题历来有各种理解,你是如何理解的?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①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② ,齐彭殇为妄作。
③ ,俯察品类之盛。
④ , ,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4分)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
毕淑敏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这是一个真理。每一个养过蚕的人和没有养过蚕的人,都知道这件事。蚕丝是一寸一寸吐出来的,在吐的时候,蚕昂着头,很快乐专注的样子。蚕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努力劳动,才将自己的身体束缚得紧紧。直到被人一股脑儿丢进开水锅里,煮死,然后那些美丽的丝,成了没有生命的嫁衣。
这是蚕的悲剧。当我们说到悲剧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持了一种观望的态度。也许,是“悲剧” 这个词,将我们引入歧途。以为他人是演员,而我们只是包厢里遥远的安全的看客。其实,作茧自缚的情况,绝不如想像的那样罕见,它们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中到处都飘荡着纷飞的乱丝。
钱的丝飞舞着。很多人在选择以钱为生命指标的时候,看到的是钱所带来的便利和荣耀的光环。钱是单纯的,但攫取钱的手段却不是那样单纯。把一样物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它的危险,不在于这桩物品的本身,而在于你是怎样获取它并消费它。或许可以说,收入钱的能力还比较地容易掌握,支出它的能力则和人的综合素质有极大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讲,有些人是不配享有大量的金钱的。如同一个头脑不健全的人,如果碰巧有了很大的蛮力,那么,无论是对于他本人还是对于他人,都不是一件幸事。在一个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飞速增长的时代,钱是温柔绚丽的,钱也是飘浮迷茫的,钱的乱丝令没有能力驾驭它的人窒息,直至被它绞杀。
爱的丝也如四月的柳絮一般飞舞着,迷乱着我们的眼,雪一般覆盖着视线。这句话严格说起来,是有语病的。真正的爱,不是诱惑,是温暖。只会使我们更勇敢和智慧,但的确有很多人被爱包围着,时有狂躁。那就是爱的没有节制了。没有节制的爱,如同没有节制的水和火一样,甚至包括氧气,同是灾难性的。
水火无情,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是谈到氧气,那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围棋高手下棋的时候,吸氧之后,妙招叠出,让人疑心气袋之中是否藏有古今棋谱?记得我学习医科的时候,教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新护士值班,看到衰竭的病人呼吸十分困难,用目光无声地哀求她--请把氧气瓶的流量开得大些。出于对病人的悲悯,加上新护士特有的胆大,当然,还有时值夜半,医生已然休息。几种情形叠加在一起,于是她想,对病人有好处的事,想来医生也该同意的,就在不曾请示医生的情况下,私自把氧气流量表拧大。气体通过湿化瓶,汩汩地流出,病人顿感舒服,眼中满是感激的神色,护士就放心地离开了。那夜,不巧来了其他的重病人。当护士忙完之后,捋着一头的汗水再一次巡视病房的时候,发现那位衰竭的病人,已然死亡。究其原因,关键的杀手竟是--氧气中毒。高浓度的氧气抑制了病人的呼吸中枢,让他在安然的享受中丧失了自主呼吸的能力,悄无声息地逝去了……
很可怕,是不是?丧失节制,就是如此恐怖的魔杖。它令优美变成狰狞,使怜爱演为杀机。
谈到爱的缠裹带给我们的灾难,更是俯拾即是。放眼观察,会发现很多。多少人为爱所累,沉迷其中,深受其苦。在所有的蚕丝里面,我以为爱的丝,可能是最无形而又最柔韧的一种。挣脱它,也需要最高的能力和技巧。这当中的奥秘,须每一个人细细揣摩练习。
还有工作的丝,友情的丝,陋习的丝,嗜好的丝……或松或紧地包绕着我们,令我们在习惯的窠臼当中难以自拔。
逢到这种时候,我们常常表现得很无奈很无助,甚至还有一点点敝帚自珍的狡辩。常常听到有人说,我也知道自己的毛病,也不是不想改,可就是改不掉。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了……当他说完这些话的时候,就好像对自己和对众人都有了一个交待,然后脸上就显出安坦无辜的样子,仿佛合上了牛皮纸封面的卷宗。
每当这种时候,我在悲哀的同时,也升起怒火。你明知你的茧,是你自己吐的丝凝成的,你挣扎在茧中,你想突围而出。你遇到了困难,这是一种必然。但你却为自己找了种种的借口,你向你的丝退却了。你一面吃力地咬断包围你的丝,一面更汹涌地吐出你的丝,你是一个作茧自缚的高手,你比推石头的西西弗斯还惨。他的石头只是滚下又滚下,起码并没有变得更大更沉重。你的丝却在这种突围和分泌的交替中,汲取了你的气力,蚕食了你的信心,它令你变得越来越不喜爱自己,退缩着,在茧中藏得更深更严密更闭锁更干瘪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茧。这些茧背负在我们的.身上,吸取着我们的热量,让我们寒冷,令前进的速度受限。撕碎这茧,没有外力和机械可供支援,只有靠自己的心和爪。
茧破裂的时候,是痛苦的。茧是我们亲手营造的小世界。茧的空间虽是狭窄的,也是相对安全的。甚至一些不良的嗜好,当我们沉浸其中的时候,感受到的也是习惯成自然的熟络。打破了茧的蚕,被鲜冷的空气,闪亮的阳光,新锐的声音,陌生的场景……刺激着,扰动着,紧张的挑战接踵而来。这种时刻的不安,极易诱发退缩。但它是正常和难以避免的,是有益和富于建设性的。你会在这种变化当中,感受到生命充满爆发的张力,你知道你活着痛着并且成长着。
有很多人终身困顿在他们自己的茧里。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当生命结束的时候,他们也许会恍然发觉,世界只是一个茧,而自己未曾真正地生活过。
18、文章第二段“这是蚕的悲剧”一句中,“这”具体指什么?(2分)
19、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来论证“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 (4分)
20、作者为什么说撕碎茧是痛苦的? (4分)
21、试举一例,用40—60个字谈谈自己是如何被自己的丝裹住的。(4分)
六、(12分)
22、下面三句中有两句不得体,指出并修改。(4分)
①各位观众:我在济南向你现场直播劲旅山东黄金主场迎战弱队山西中宇的比赛。(体育解说员转播比赛)
②我先说两句,算是抛砖引玉,恳请大家畅所欲言,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校长主持职工代表大会)
③“你长的一般,可是穿上这件衣服,你漂亮多了,真是人靠衣服马靠鞍!”(售货员接待顾客)
23、在横线上补写句子,使前后句子构成内容连贯、结构整齐的对比句。(4分)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 -。 ,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 ,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 ……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24、为下面一则新闻报道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字,4分)
据新华社济南1月17日电 黄河下游淌凌密度快速增加,17日最大淌凌密度已达到80%。河务专家介绍,随着持续的低温天气,黄河下游部分河段即将出现封河景象。
最近几天,黄河下游气温持续偏低,尤其滨州、东营等地,最低气温已接近零下10℃。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三天河口地区最低气温将保持在零下7℃到零下8℃之间,部分河段面临封河。为确保行凌畅通,黄河下游山东境内大部分浮桥已拆除。截至17日9时,山东河道54座浮桥中已拆除47座。
七、(60分)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生。有的人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位记者听了人们的议论,也感到很难抉择,如果只能救一个人,究竟先救谁呢?于是,他去拜访那个农民,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农民说:“我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妻子在我身边,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当我返回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
7.一月考语文试卷答题卷 篇七
2018年8月专辑9月专辑12月专辑欢迎选用!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作文专辑、9月试题分析专辑、12月分类练习专辑、4月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手机)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作文试题质疑惠州市光正实验学校
吴定刚 高考已过去10多天了,由今年的全国语文一卷的高考作文题引起的喧哗也渐趋沉寂。但是,面对今年的这样一道高考作文题,我作为一个一线语文教师,出于某种责任,有些话还是想说一说。既是一种观念与心情的表达,也奢望能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使未来的高考作文命题有所改变,臻于完美。我们先还是来看看今年的这个有点特别作文题吧。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天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如果我们在网上“百度”一下,就会发现有许多针对该题的批评,综其所述,大多集中在对该题的强烈的政治倾向性的批判上。但如果只是这一点,我倒觉得无可厚非。“文以载道”,是中国作文的一贯传统,也是一切为文者的责任和使命之所系。虽然高考只是虚拟为文,但也不能丢了这个传统,放弃写作的责任。再说,政治性与语文性,也并不是不可调和的,过去这样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撇开强烈的政治倾向性不谈,我还是觉得今年的全国一卷的作文命题很失败,其原因是该作文题在命题技术上存在严重缺陷,给今年的语文高考和考生带来了严重损害。大型考试的作文命题技术首先体现在反猜押和反套作上。一个成功的作文命题,一般是不容易在考前被押中的,也是极少机会被套做的。许多考试命题在最后的要求部分说“不能抄袭”“不能套作”,完全是两句废话,你的命题让考生在备考时押中了,他为什么不能抄袭?就是抄袭了你也不能发现。你的命题让他能够套作,他为什么不可以套作?所以“不能抄袭”“不能套作”,应该是作文命题的要求,而不是应考写作要求。作文命题的反猜押反套作,在我国长期的大型考试的命题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经验,而如何处理作文题与时事热点和时代主旋律的关系,就是作文命题反猜押反套作的重要技术之一。一般来讲,高考作文命题不能离开对时事热点、时代主旋律的关照与呼应,这一方面是时事热点和时代主旋律在作文命题上有先天优势,它是每个考生生活的一部分,是大家都熟悉的,不至于完全隔膜而导致无话可说。另一方面,就时事热点和时代主旋律命题作文,不仅有考试功能,还有教育功能,可以培养考生的正能量,引导他们关心天下大事,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热爱生活积极进取,与时代的主旋律共振。更有甚者,作文命题贯彻时代主旋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是,时事热点和时代主旋律,对于高考作文命题来讲,又有一个极大的缺陷,极容易被猜押、被套作,进而毁高考于一旦。所以,高考作文命题的反猜押、反套作技术,主要体现在对时事热点和时代主旋律的处理技术上:作文命题既要体现时代精神,但形式上又要保持与时代精神的间离。通俗一点讲,高考作文命题,要能够体现时事热点和时代主旋律,但这种体现又不是直接的,是时事热点和时代主旋律的隐晦曲折地体现,是从某个意外的角度地间接特殊地反映。要做到这一点,既要有技术含量,还要有智慧含量。然而今年全国一卷的这道高考作文题在形式上完全不讲技术和智慧,直接和十九大报告对接,时事热点是套住了,时代主旋律也体现无余,但后果是押中的概率会大幅度上升,即使不能押中,考生临场套作的可能性也会大幅增加,这势必会严重影响考试的信度,也会影响考生间的考试公平。现在猜押的问题已经在网络上有所暴露,虽然押中的人不多,但这主要是因为今年的作文命题的低劣出乎备考者的意外,如果下一年继续如此出题,我想猜押而中的就不是一家两家了,那对于高考来说,可能就是毁灭性的灾难。至于套作,我想这次高考可能就在劫难逃了,一定会非常普遍。我没有参加阅卷,没有数据说明。但从我和部分学生考后交流的情况来看,还是印证了我的想法,这倒不是说他们套用了某篇现成的文章,而是对社会流行话语、政治话语的套用。用雷同的语言表达雷同的思想,可能每篇文章都似曾相识,每句话都耳熟能详,考生的个性化表达会在这个作文题面前集体失声。这恐怕是一种深度的套作,我想这也许会是今年语文高考的最大失败。该作文题在作文条件的呈现上,技术缺陷也非常明显。作文命题,说到底就是给写作者某种条件限制,让他们做有条件地写作,也就是让他们在答卷纸上带着镣铐跳舞。所以,作文命题的作文条件呈现技术,是核心技术。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的作文命题的条件呈现方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有给标题的,有半标题的、有给开头的、有给材料的、有给说明的……这么多花样叠出的条件呈现方式,其实并不是为了条件呈现的花样翻新,而是为了追求作文命题的条件呈现的科学性、艺术性,也就是围绕作文条件呈现的以下几个问题展开:1.条件呈现的新颖性与合理性的统一。2.条件呈现的直接性与间接性的统一。3.条件呈现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最终目的就是两点:既要强化对考生的考试性,考出一定的难度,同时又要强化对对考生的普遍适应性,考出真实水平。回顾我国高考作文的命题历史,可以整理出这样一条线索:标题——半标题——话题——给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这个概念并不准确,这里只是借这个普遍流行的概念姑妄称之),从这条线索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给条件上,作文命题一直致力于探索拓展写作空间,给考生更多的个性发挥的余地。即有明确的写作条件,但又不是画地为牢。所以,作文命题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拓开写作限制的历史,一个迁就、保护、弘扬考生写作个性的历史。当然,这种拓展不是单面的,追求的是刚性与弹性、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疑,作文命题的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作文考试命题不断优化、不断进步的过程。高考作文命题的这样一个发展脉络,虽然有考试自身发展完善的需求,但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解放思潮在教育方面的一种折射,是高考的作文考试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共振。最后出现的“任务驱动型”,除了拓展写作空间之外,还赋予了作文命题另外一层含义。这是受当前国内外作文教学思潮——“真实写作”的影响,虚拟一个真实的写作情景,以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思维,最后达成写作的最佳效果。这是作文观念的革新带来的高考作文命题的变化,主要是为了凸显作文命题观念的先进性,进而实现作文考试与作文教学的对接,完善整个中学作文链条。具体就给材料作文命题的情况看,按材料呈现方式和数量分,有单一材料和组合材料两种。特别是最近几年,组合材料型作文命题还特别流行,这是为什么?原因就是组合材料型和单一材料型比较,题目因为它自身的丰富性,给了考生作文写作更多的可能,是对考生写作空间拓展的最大化,具有对考生写作个性的最大适应性。按材料体现的条件性质分,有给写作对象和给写作中心两种。为什么没有既给写作对象又给写作中心的材料作文题呢?因为只给一面限制,考生可在写作时就它的另一面的自由而进行个性发挥,如果双面限制,那就限制过死了,没有了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就没有了考试的信度和区分度,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实践上,带给作文考试的都是损害。可以这样说,这两个方面的划分,就是给材料作文命题的重要标准,可以据此来区分给材料作文命题的优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今年的这道高考作文题是怎样给考生提供限制条件的。很显然,该题是一道给材料作文题。那么,它是一道组合型材料作文题吗?该题以“大事记”方式呈现材料,从形式上看,按时间一件一件分行排列,似乎是一道典型的组合式材料作文题。但是它不是。第一,组合式材料的各材料之间事件主体常有不一,尤其不是在一个时间链条的统摄之下,材料之间几乎没有外在逻辑联系。但该题的材料是同一对象在一个时间链条下的发生的一些事件的有序排列,各个事件之间存在一定的外在逻辑联系,并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发展过程。这些都符合单一材料的逻辑特征。第二,组合式材料的各个材料都具有独立性,能够独自承担作文命题的各种约定任务,所以它们在考生的审题面前,既可以分拆也可以组合。而该题的材料中的有些项是不具有独立性的,完全不具备可写性。如第一条的“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第八条的“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其实,它就是一个单一材料作文题。也许有人要问:是单一材料作文题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还真有问题。第一,单一材料却采用组合材料的呈现方式,对考生审题形成了严重误导,他们可能会采用组合材料作文题的思路进行写作而导致严重失分。第二,单一材料和组合材料相比,限制性相对较强,留给考生的写作空间相对狭窄,这在命题技术上是一种倒退。第三,一个单一材料的作文题,却给考生罗列了那么多的重大历史事件,划定了36年的时长,这无疑是对考生作文有了“宏大叙事”之规定,这对于一个反映中学生的人生经验和写作水平、一个小时的写作时间、800字的篇幅的高考作文来讲,无疑是出了一个极大的难题,也和中学作文教学、和中学生的写作经验与审美经验严重背离,尤其会对作文训练有素的考生造成严重损害。该题作为材料型作文命题,它对作文的条件限制是给出的写作对象还是写作中心呢?从它呈现的材料来看,新世纪中国36年的历史,两代新世纪孩子的成长历程,似乎是给出的写作对象,但是在命题的说明部分,命题者又作了这样一段文字说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这是对作文的核心要求——“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的诠释,其重要性非同小可,其中的关键词“际遇”“机缘”“使命”“挑战”“成长”“追梦”“圆梦”等,都具有强烈的文章中心说明特征,或者说,这段文字就是给予这次考试作文的中心限制。一道作文题,既给写作对象限制,又给写作中心限制,这在高考作文命题史上还极为罕见,因为它完全剥夺了考生的个性发挥空间,这无疑是画地为牢,其后果自不用多说,大家不难想象。如果把作文命题技术的最高境界定义为“有限和无限的统一”的话,该题的技术恐怕属于地板级水平。而且,高考作文命题这么多年来,从技术层面来讲,一直在围绕拓展限制写作条件下的自由空间进行尝试,而且在不断取得进步,该题却逆历史潮流而动,将高考作文命题几十年的探索成果毁于一旦,一下子打回原形。另外,由于这种写作对象和写作中心的双面限制,使这次高考作文的“宏大叙事”和史诗笔法成为必然要求。在该命题的说明部分,最后还有两句话:“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这段文字可不是可有可无的套话,也是该作文题限制条件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两个条件:一,这篇作文是要装进“”时光瓶的,二,是要留待2035年给下一代18岁的人看的。这是“任务驱动”作文命题的典型特征,也是“真实写作”观念在作文命题上体现,它虚拟了一个“真实”的写作情境。但这对考生的作文写作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伪条件、伪情景。“装进时光瓶”对作文的表达有什么特殊限制吗?没有!和这次考试完后把答卷装到试卷袋里并没有什么不同。“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对这次考试作文有什么限制吗?没有!18岁的阅读要求与30岁的阅读要求有什么不同?下一代的18岁青年,他们的阅读要求、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现在的考生又怎能够知晓?它需要作文在人称使用方面有什么将讲究吗?也没有。一篇文章放到那,到时谁去开启时光瓶阅读都行,就像我们现在读《三国演义》《红楼梦》一样。所以,这两个条件,作为写作要求,就是形同虚设,就是命题者“装逼”而已。如果仅此而已倒也罢了,它对考生和阅卷者的误导却是非常严重的,我们从媒体上看到的一些“名师”谈审题就可见一斑。高考作文命题,责任重大,是一件严肃而严谨的工作,鄙人在此不揣浅陋,冒昧发言,难免偏见和错误,还望方家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