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2024-06-16

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精选12篇)

1.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篇一

关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教学的探讨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应该将“以学生为主体”作为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英语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应使学生产生发现惊奇、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习者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活动。怎样才能创造一个如此理想的学习殿堂呢?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是最为重要的。合理的教学环节能确保每个学生都乐于参加并积极参与学习,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提倡以任务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教学活动。本文尝试从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来探讨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策略。重视第一印象,把握第一节课

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使得教师拥有一个最好的与学生拉近距离的机会。不可否认,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开始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因此,第一节课必须认真上好,抓住契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流利、清晰的口语,丰富、亲切的表情,激情、奔放的手势都会带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对你的英语课充满期待。另外,可以向学生强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做些相关的学法指导,让学生明白英语学习也可以是一个愉悦的活动。总之,把握好第一节课对今后的教学是相当重要的。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许多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懂科学的学习方法,因而成绩 也不理想。这样就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丧失了兴趣和信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培养。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源泉,是学生享受学习过程的最好伙伴。教师备课要做

到备教材,备学生,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使其成为趣味性与实用性的结合。另外,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也很重要。教师应主动关心帮助学生,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肯定和赞扬,哪怕学生只取得一点进步。在这样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帮助下,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激活学习的动力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进行。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尽可能让学生减少沉重的挫败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 学习的信心。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以下几方面:

1.教学中合理设计,帮助学生收获成功。将比较难的活动进行拆分和重新整合,按照引入——理解——模仿——代换——运用的过程,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难度的降低、循序渐进的设计让自信的学生验证自己的能力,让自卑的学生重拾成功的喜悦。

2.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制定相对容易达到的短期目标,让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进步中逐渐树立学英语的信心。当然,教师真诚的鼓励、支持与赞扬都让他们的笑容更加灿烂。3.成立英语学习互助小组。小组合作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来分享学习成果,解决学习

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能更细致地落实所学知识。小组成员应合理安排,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在共同进步的同时也树立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这样互助互动的小组合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不但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共同合作的精神,也使得整个集体更有凝聚力。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自己推开知识之门。

意识支配行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中心,改变学生的依赖思想,并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渗透。当然,教师要教会学生记忆知识、抽象概括、解题技巧等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在一条有路标指引的学习道路上前进。教师要时刻创造条件,让学生自我思考决策,自己提出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以下几点:1.让学生自读教材。2.让学生提出问题。3.让学生创设情景。4.让学生组织活动。5.让学生选择设计作业。6.让学生督促检查。另外,教师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每一个果实,用期待的心情迎接学生的每一个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关注学生的每一点成功。这样,在教师的关注之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必然会增加,更有助于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四、注意课堂结构的优化,构建贴近生活的英语课堂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英语教学,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学对象、教学主体是人,是学生。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发掘与学生日常生活贴近的教学素材,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语言是源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技能,因而笔者提倡讲生活渗透于课堂,让课堂回归与生活,整个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零距离交流,构建和谐而活跃的英语课堂。1.营造零距离的英语课堂气氛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需要教师设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多用亲切的笑容和举止使学生放松地享受课堂,在知识的讲解上,教师应与学生们一起探讨,深入了解学生最需要帮助的地方,给予即时的帮助和充分的肯定。在这样零距离的环境中,学生将发挥更大的潜能。2.创设熟悉的英语教学情景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生活,因而,使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场景来展现,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在课堂实践中,可以模拟生活中最真实的情景来设计一些活动,落实“speaking”、“writing”和“communication”的教学。例如:角色扮演(role play),讨论(discussion),辩论(debate)等,另外,语法的讲解也要多列举联系生活的例句,使它们变得更为生动。3.开展小组竞赛的互动教学

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竞争往往能给课堂注入一剂兴奋剂,让学生乐于全身心参与其中。利用竞赛活动除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pair work、group work、team work等一系列分组比赛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建立了友谊,在竞争比赛中赛出了风格。实践证明,互动式教学使得英语课堂真正地“活”了起来。

4.重视情感教育与德育渗透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这就需要教师用心观察与思考,将课堂练习到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适时地进行情感教育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亲切的生活气氛中除了掌握语言知识,也能感悟生活,体会成长。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古人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逐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才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在兴趣和信心的推动下,进行自学探索活动,完善、深化并发展已获取的知识。

总而言之,正如蒙特梭利所说,“教育的目的,应该不是将一些经过选择的事实塞给小孩,而是培养其自发的学习欲望。”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应深刻领会新课标要求,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整合教学资源,发展性地完善教学方法,持续性地进行学法指导。这样才可能让学生亲身感受英语语言的美丽,从而自主地、快乐地享受整个学习过程,体验英语学习的成功之感。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庞继贤,吴薇薇.《英语课堂教学小组活动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

4、刘建峰.《让英语教学活起来》[J].中国教育报.2002,(08)

5、于永华.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6、朱印平.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探索[J].江苏教育, 2004,(15).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形式。《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从中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堂上如何发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作用?本人结合语文课堂教学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适可选材,内容相宜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在阅读课上,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首先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了解学生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1、选择内容可具体分解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为目标的。因此,那些内容可分解的,即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的学习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如在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结尾:“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小村庄为什么变成什么都没有了”?我把该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我先让每位学生自行读书、理解、感悟,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想法。这样的学习内容由于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参加讨论有兴趣,几乎每位学生都能谈到一两点,中下生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大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3、选择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教学内容有主次之分,课堂教学必须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围绕重点内容的得出展开合作交流,往往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

二、营造氛围,乐于参与

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探索。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善待学生,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情感或观点,有道理的,给予赞赏和肯定。不正确的,决不批评、嘲笑,常常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感受,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敢说、乐于学习,学生置身于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思维活跃,情绪高昂,创造性火花不时闪现,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很自然的事。如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以激发学生的爱岛之情,于是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师:同学们的齐声感情朗读使老师感受到西沙群岛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资源。(我稍作停顿,注意观 4 察学生的神情,此时,我明显感到同学们的眼里闪现出一丝激动,我急忙抓住学生这一微小的情感变化,继续引导)师:谁愿意来做一名小导游,把我们美丽又富饶的西沙群岛介绍给大家?(于是,一只手举起来了,两只手举起来了,但仍令人明显地感觉到大多数学生思想还没有放开。我继续努力。)师:同学们,你做了小导游,你就当了一回西沙群岛人。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那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事情啊!大家先在自己的小组中准备一下,练习一下吧。(此时,我又观察了学生的神情,他们在小组中的练习,明显比刚才要投入。)

三、迎合需要,有效组合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助性学习,小组成员的有效组合,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这就涉及到组内成员的分工,首先是组内成员要有角色分工。在小组构建中,要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推荐并培训好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进程。小组成员分好工,如四人小组中设召集人、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兼噪音控制员)等,分工明确,人人有责。当然,每次合作时的角色,也应该是轮换的,而非固定不变,以期望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发展不同的能力。其次,是任务分工。有些活动或操作性强的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给组内成员安排不同的任务。

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课堂学习任务,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这个角度,我把合作学习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异质合作

优等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头羊和组织者,除自己积极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外,更重要的是能组织组内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学习,归纳成员的发言要点,理解重点,继而尝试提出自己的理解,营造小组融洽的合作氛围,使组内各层次的成员乐于接纳对方,又乐于倾吐自我,使学习小组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因此,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 5 完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异质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困生良好的带动作用。

2、同质合作

语文教学中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的,是分别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有的目标需要全员掌握,有的则针对高层次学生的进一步提高,有的是需要照顾较低层次的学生,因此同质合作小组的组成,也可以在一些问题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1)“优--优”合作,由于优等生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够使他们得到跨越性的发展。

(2)“差--差”合作,如果教师不加辨别地单一使用异质合作的话,容易使学困生产生自卑心理,使他们形成全盘接受的消极心态,进一步扼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学困生相互组合,由于基础相同,使他们反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师生互动,及时点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决不能是旁观者,而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做学生合作的成功的指导者。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前要及时指点,提出一些合作要求,并给予学习上的指导和学法上的指导。如指导一些合作学习的步骤,明确合作的游戏规则(诸如要尊重别人,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善于采纳别人意见等),有助于学生顺利开展合作,达到预期合作效果。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尽量多走动和观察、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 6 的探索引向深处。当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适当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习进一步深入。

1、肯定式的点拨。

在有些情况下,学生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之后,认为已经达成目标,从而造成了学习过程的终止。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之后,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并启动学生的下一步的学习。

2、提示式的点拨。

当学生对完成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学生找到继续学习的途径。

3、突破式的点拨。

在学生合作学习到了关键时刻,“一捅即破”的时候,教师往往可以“点睛式”的点拨,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努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在课外加大实践训练的力度,使学生能主动自觉地采用这一学习方式。

2.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篇二

一. 强化主体的阅读实践

长期以来, 由于对阅读教学理念认识的偏颇, 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意识被严重淡化。表现为重讲析, 轻朗读;重训练, 轻积累;重讨论, 轻探究。由于新课改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 很多课上动辄讨论交流, 看上去轰轰烈烈, 主体性得到体现, 殊不知缺乏反复的阅读感悟, 缺乏对文本的深刻探究, 何来有价值的合作讨论。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语文课程标准》对“整体感知”和“领会”、“感受”的强调, 实际上是“阅读要读”、“阅读是自己读”、“阅读是学生读”这些常识的回归, 这正是对叶圣陶先生的阅读教学理论的再现和延伸。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课堂教学变成了追求统一答案的过程, 不少语文教师往往将参考书对作品主题的阐析奉为圭臬, 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对主题理解程度的唯一尺度;另有一部分教师, 在分析作品的主题时, 虽然能坚持“启发诱导”, 却始终是在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参考书对作品主题分析预设的彀中, 从而表现为一种认识尺度的过份的求同取向, 漠视了学生阅读思维的个性差异, 忽略了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蕴!这种一元解读模式严重扼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伊瑟尔指出:“作品的未定性与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 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 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 甚至是创造意义。在读者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 读者和文本相互融合, 这种融合就是一种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强调“欣赏文学作品,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里多次强调“自己的”, 进一步明确告诉我们这种阅读差异的存在。而教师要做的“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是对阅读主体的个性尊重, 人格尊重, 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望。

二. 关注文本对主体的人格熏陶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 把育人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不仅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点化人、发展人, 而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 更决定其语文教学必须将知识传授与培养人的能力, 陶冶人的情操, 提高人的审美情趣融为一体,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建议中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领悟作品无穷的精神魅力, 通过阅读鉴赏作品, 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修养, 陶冶学生的情操, 完善学生的人格。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索精神;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奋发豪情;杜甫“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忧国情思;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念……学生遨游其中, 其思想情感, 人生观价值观无疑会受到一种熏陶、濡染和浸润。阅读教学要充分发掘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以文学之器盛文化之道, 使之德艺德艺双馨, 才能成为时代的合格人才。

3.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教学 篇三

关键词:新课标;主体;英语课堂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英语课程则更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的英语教学重视学生的知识,而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低,这是我国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对于初中阶段的英语,它能够奠定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因此,作为初中英语教师,要从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學模式的束缚中走出来,避免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把学生看作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通过设置一定的语言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运用能力。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同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英语的魅力,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还可以发展语言能力。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Unit5 Going Shopping中,可为学生创造一个几个朋友去超市购物的情境,指导学生将讲台和学生的课桌以及学生所用的文具等充当超市物品,通过已有的英语水平进行即兴的英语对话。这样,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也较好。

二、教学指导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应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在教授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后鼓励学生自学,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解答,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态度。例如,对于英语单词的记忆,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单词记忆法,例如,联想法、谐音法、读写法等,来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活动,教师在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同时,还要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课堂提问、学生模仿、学生思考、学生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总之,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陈艳艳.中学生英语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10).

[2]刘波.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J].吉林教育,2010(13).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中学)

4.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篇四

小学音乐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所以,音乐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应扮演课堂的组织者、主导者的角色,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创新和自我表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高教学效率的动力机制。

音乐教学要以文化为本,提倡多元综合21世纪需要的人才要有高的文化层次,多元的知识结构。新的音乐教育应超越音乐技能技巧,应挖掘音乐中的文化内涵,加强音乐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联系。加强教育内容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增加学科内在联系,如音乐与戏剧、舞蹈、音乐与语文、美术,音乐与物理、历史、地理、政治,音乐与生活等等的联系。力求创设一个音乐教育的文化环境,让音乐课以音乐审美为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使音乐课堂教学成为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

要把音乐欣赏放在重要的位置

5.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设计 篇五

——“课内比教学”中一节数学课的联想

刘巷中学 陈夙华 数学专业委员会

在镇中心学校组织的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上了一节数学课——《梯子的倾斜程度》。如何上好这一节课?面对陌生的学生,看着熟悉的教学内容,我深入地思考着、分析着这一问题。

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对各知识点进行了有机融合,应该完美了。但细细思索,我内心惴惴不安,总是担心学生不按我的安排进行,总是担心学生不合作。怎么办?毕竟一节高效数学课并不仅仅在于教师恰到好处地组织教学内容,更重要地是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技能技巧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等。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情境导入:

(展示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伴随着音乐声)师:你知道国旗有多高吗?

学生面对这个“数学问题”感到有点迷惑,但又觉得非常有趣,有点跃跃一试的兴奋。

师:要想知道国旗有多高,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就能解决。如何测量?需要哪些工具?需要什么数据来计算?让我们分小组想办法,设计一个测量国旗高度的方案来。

一石激起千层浪,小组活动迅速展开,同学们画图、分析、讨论,归纳出三条方案来。学生的情绪被感染,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每位同学都在思考,人人都在动手操作,个个都在主动参与,于是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由此顺利展开。课后我多次回想起这一幕。本节课至所以能顺利完成,恰到好处的课堂情境导入功不可没。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是每位数学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在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应是主动、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是课堂的主人。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再“涛声依旧”。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在具体教学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增强学好数学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例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3.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

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要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书本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知识整合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通过做题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题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同学“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

4.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既是关心学生的朋友,又是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5.因势利导,抓住青少年特点

中学生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趋新”心理,有些学生对图形观察不到位,语言概括不全面。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拨,同时初中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重,表现欲强,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一些好时机,恰当运用青少年对时尚追求、“追新”等特点,大力宣传和弘扬勇敢拼搏精神,帮助他们摈弃狭隘自闭的思想。通过抓住这些青少年的特点,因势利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更乐于学习,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6.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篇六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来把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每一个教师都明了的道理。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能真正得到真正的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却值得我们每位教师令人深思。

环顾周围一些老师的教学,许多人在课堂上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讲到底。学生在课上只是静静地听,默默地记,教学成为单向传递知识信息的过程。当然,也有一些老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动了一番脑筋,在课上运用了投影片、录音机,甚至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师生双边活动搞得热热闹闹。但仔细观察分析,却发现这仅仅是在教师事先精心策划下“演出”精彩的“课堂剧”而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是“导演”这一角色,而并未真正发挥教学“主导者”的作用;而学生在其中只是充当了“群众演员”,其主体地位并未得以突出,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素质教育的根本是要“给学生一把猎枪,而不是给学生一袋干粮”。要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济南市锦缠街小学

赵 昌 梅 论文

一、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要宗旨。而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强调教师的教,不研究学生的学;只强调学习的结果,不研究学习过程和方法;只强调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不仅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低下,更主要的是忽视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直接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新精神、创造性能力的培养。那么,师与生,教与学,究竟应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教育就是引导”、“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他更是振聋发聩地提出这样一个论断:“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可见,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接受现成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能力。否则的话,世界上所有的“房子”就只能是一个式样。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学过程中的内因是学生,教师只是外因,教师的教最终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增强“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意识,以学生为中心考虑设计教学,以激发和完善学济南市锦缠街小学

赵 昌 梅 论文

生的内因为宗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既不是以教师为外因的被动接受,也不是以学生为内因的无端发现,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主动探究。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侧重于指导、引导学生如何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开发他们的智力和培养他们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但这并不是说教师作用就不重要。学生学得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作用发挥得如何?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引导是否得当。因此,教师应该在“导”字上做文章,想办法。

二、教师要抓好学生的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他们的教学参与意识。要搞好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抓学生预习十分重要。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预习,既能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在上课时能引起较大的注意,学得更有针对性、更主动积极。更主要的是,教师只要在学法上指导得当,长期坚持下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是学生独立学习、提前思考的过程,在独立探索知识中培养了自学能力,这种自学能力,一旦形成是终生受益的。但对学生的预习一定要有布置、有检查。布置预习不能泛泛而谈,要给予学法的指导,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我让学生预济南市锦缠街小学

赵 昌 梅 论文

习时,要求他们做好预习笔记,根据教材知识内容,列出提纲,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句子,精美的词语并能找出每一课的知识重点和难点等。这样,学生在上课学习时,因为对这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学习的时候会有更浓的兴趣,对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能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当然,开始时也有部分学生并不是很自觉,预习笔记与要求差距较大,这就需要教师的督促和帮助。每次上课开始,我首先利用3-5分钟时间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对做得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不认真、甚至不做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使之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检查预习以后,我即指定几位学生介绍自己所设计的提纲及内容,让其他同学听后与前后左右的同学展开小组讨论,提出修改补充意见,给他们一个交流的机会。实践证明,预习工作做好了,可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轻课堂教学压力,挤出较多的时间用于课堂讨论和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因学施教”,以“教”“导”“学”,实现四个转变:①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参与式;②以记忆为主的机械学习转变成以深刻理解为主的意义学习;③单纯的知识学习转变成知识方法、能力、态度的多方面的学习;④侧重基础学为形式的学习转变成基础学力、发展型学力、创造型学力相结合的学习。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实行启发式、济南市锦缠街小学

赵 昌 梅 论文

交互式的教学。判断一个教师的优劣应以是否启发学生提出一些深刻的问题为标准,而不应该是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那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什么问题都没有,这样的教师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一堂好课的标准应该满足以下要求:①有利于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②有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③有利于学生个性特征、特长、爱好的发展。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评价权”交给学生,用“你认为他说得对吗?说得好?为什么?他这样回答问题全面吗?为什么?”等问题,把学生推上评判席,促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专心听,认真想,大胆说……。通过学生进行争议,相互评价,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疑难问题的理解,增强他们的思辩能力。

四、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但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却是备课。俗话说,好的备课,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考虑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学生内在的能力情感等等应出现的变化,为促使学生发生这些变化应该让学生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这其实就是一个备课问题。备课,既要备大纲、备教材,又要备学生。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理解吃透大纲和教材的精神,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新的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同时,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一头。学生的整体水平和认知能力如何?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基础水平、思维能力又有何差济南市锦缠街小学

赵 昌 梅 论文

异?这一切教师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考虑问题才会周全,课堂教学才能避免出现差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真正发挥教学主导者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导”字上下功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导”字上下功夫。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问题一定要有层次,针对班级中学生的总体水平和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俗话说“种花要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对一些浅显的问题,可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答对了要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答错了也不能随意批评斥责,应予鼓励引导。对一些层次较深,难度较大的题目,可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考虑问题的思路上加以诱导,启发学生思维,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作扼要的分析归纳,给出正确完整的答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法让每一位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要循循善诱,启发他们积极思考问题。此外,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求教师将“讲堂”变成“学堂”,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学习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成为时间的主人。传统的教学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学过程以注入式为主,以教师为主,教师或一讲到底,滔滔不绝,或一问到底,或以问代讲,有时甚至自问自答。这样,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都在教师的语言轨道上运行,成为“听客”和“看客”,而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于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失落,积极性下降,到最后教师授课,学生唯命是从,更谈不上大胆质疑,向权威挑战。而素质教育是一种主动性济南市锦缠街小学

赵 昌 梅 论文

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现在提倡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不仅要求教师在“导”字上下功夫,而且还要在“精”字上动脑筋,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放在学生学习、讨论、交流时对学生适时、适度的点拨和指导上,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才能把重心由“教”转到“学”的方面,从教学生“学会”,转移到教学生“会学”,才能使学生能获得独立自主地去探求和掌握新知识的本领,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参与式教学的转变,以记忆为主的机械学习向深刻理解的意义学习的转变。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靠教师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要靠教师来设法诱导。在组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五官并用,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总之,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考试中的变数也越来越多,如果真正做到了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他们就能从容应试。我想,这是实施教育改革,减轻学生负担,提倡素质教育的初衷吧!济南市锦缠街小学

7.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教学 篇七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把课堂教学与提高学生素质 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从生命的高度注重人全面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从而实现英语教学真正向素质教育转化呢?以下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与做法。

一、树立新教学价值观的核心理念

新教学价值观的重建,在认识上还必须从一般整体共通的层次开始,即重新认识教学在育人中的价值,以及为培养怎样的人服务的问题。著名的教育家叶澜认为,学科、书本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是“育人”的资源与手段,服务于“育人”这一根本目的。“教书”与“育人”不是两件事,而是一件事的不同方面,本人非常赞同叶澜教授的观点。在教学中,教师实际上应通过“教书”而实现“育人”,想教好书首先需要明白要育什么样的人。

二、确立以生命为基础、以学 生 为 主 体 的 新 教 学 价值观

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生命历程,是他们生命意义的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课堂学习是其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和今后的发展及成长。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他们职业生活的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的职业感受、对职业的态度、专业知识 的发展和 对事业的 满足程度。总之,课堂教学对课堂的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的价值。

三、转变教育观念,明确主体与主导意识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的主体是学生,导的主体是教师,这已得到普遍的认可。所以,就英语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就是一个引路人,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和导。引,就是引导学生去学,去分析与思考,去探索与实践;导,即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注意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的课堂教学方法,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向他们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一些语言的现象,使其学会 综合知识,从而总结 规律,举一反三。

四、激发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兴趣是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兴趣是活动的一种动力,它是鼓舞人从事活动的重要力量。而对英语教育来说,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是取得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也是关键之一。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经常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安排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例如,利用图片教学新单词,形象、直观,同时也增强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此外我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编排了一些英语歌曲、游戏、猜谜、角色扮演等寓教于乐的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五、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人们常说:“授之以渔,而不授之 以鱼。”在教学 中,不能只重教法,而忽视了学法。在这个知识新陈代谢速度非常快的社会,学生在学校学习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对现成知识的学习,而要学会学习;相应的教师的任务也已经不再是教学生学会,而是教学生会学,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在教学中,我常对某一 内容进行 听、说、读、写训练,通过分析、综合、巩固等教法感触学生的 学法,让学生边学边感觉自己是怎样进行思考的,逐渐形成学习的基本方法。

六、重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促进综合素质形成

初中学生正处于 世界观逐 渐形成的 阶段,可塑性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学科教学外,还要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教书和育人是不可以分割的共同体,是教学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在英语课文对话中经常都会出现一些礼貌用语。例如please,excuse me,may I/could I等等,教师可以利用出现在课本当中的知识点引发其他的道德知识。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同样重要,这样才能培养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

摘要:应主张富含生命的新基础教育价值观,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改变过去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8.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 篇八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103-01

新课标中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要使学生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基础知识、具有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必须指导学生的语言实践,培养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活动。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是教学的中心,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有独立思维的空间与时间,在课堂上增加学生的活动比例,给学生充足的语言实践机会,以挖掘其学习潜能。教师要认真从学生的经验兴趣出发,组织形式多样的语言交际活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角色不再是被动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可以自己设定学习目标,自己检测学习效果。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应注重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让学生自觉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不只是被动地听教师讲,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是要学会利用所获取的知识主动与小组成员交流和沟通,在共同探讨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景感,更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参与。总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和拘束感,使之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

二、让学生积极尝试合作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合作学习就是强调学习活动的交往性、协作性和互助性,强调合作的态度和表现,强调交流、沟通和讨论等群体互动活动的内在意义与价值。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监控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个人的独立学习,又在小组中扮演“专家”或“教师”的角色,与小组同伴共享学习资料,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并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共同努力,以实现小组目标。合作学习可以产生很多积极效应,如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能培养其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活动的能力。

三、提倡自主学习,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选择和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积极主动地获取语言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发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自主学习的显著特点。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其创新精神,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要让学生根据对自己行为的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和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成功的英语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所以英语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极为重要。英语自主学习的基本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教师应对学生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学习活动中的出色表现,以及积极参与活动的学习态度,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这不但能刺激学生的进取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要渗透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指导

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认真听讲的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不怕出错,大胆说英语的习惯;培养学生模仿英美人士的录音,大声朗读、背诵的习惯;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规范,适当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学生适当查阅生词的习惯;培养学生适应教师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的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有助于养成学生的学习独立性,提高学生自觉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良好习惯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9.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篇九

——关于学案教学法的几点反思

成都三十七中化学组李彬

大家好,首先感谢邓老师和崔老师给我在这里发言机会,我来自于一所普通中学,37中,学案教学法在我区推进了多年,在我们坚持使用学案教学法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体会到了成功,同时,也遇到以一些困惑。在此,我把这几年在教学中,特别是在高三复习阶段使用学案教学法的一些得失总结如下,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一、关于学案教学法的基本格式:

在学案教学过程中,学案的设计一般要有几个基本格式:①学习目标②知识摸底——在新课的学习中,知识摸底是以前一节课的知识复习的面貌出现的,这部分也包括前一节课结束时,老师预留的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内容。③知识回顾(如果是新课,就以新知学习的形式出现),该部分内容为教师前一节课时,预留的预习内容,本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检查学生自学情况。④知识过手。以近几届学生易错点以及近几年考试(会考、调研考试、全国各地的模拟考试、高考等)的高频考点以及易错题型为载体,进行课堂实战。⑤知识升华。本部分内容为教师引导学生,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经典的结论、易错点等进行归纳总结,本部分的关键点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能去引导,而不是讲述,只是帮助学生归纳出结论。⑥课后习题(课后习题要注重挖掘教材习题的内涵——比如对教材上的课后作业的适当拓展、对学生实验的适当改进、对实验习题的设计等等)⑦课后预习提纲。

对于实验的改进,我在这里举一个例子:高二教材第六章第六节 乙酸 羧酸中演示实验6-11:乙酸乙酯在水、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解,其水解程度只能靠鼻子闻气味来判断,在课堂上老师演示的时候,现象不明显,因此我们借鉴他人的经验,进行改进——不用鼻子,而靠眼睛来看。大部分漆均可溶于乙酸乙酯,为方便,可选一些干的油漆膜进行染色,如把一支红漆面的铅笔浸于乙酸乙酯中片刻,即能把液体染成红色,这一类颜料均不溶于水。当然也可以对水层进行染色,具体方法可见下面操作的实例:

1).在三支中号试管中分别注入2毫升蒸馏水,再依次分别加入2毫升蒸馏水、2毫升16%硫酸、2毫升20%NaOH溶液。

2).在碱液试管中滴加十几滴石蕊溶液,另两支试管各滴加十几

滴甲基橙指示剂(对水层进行染色)。

3).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乙酸乙酯,振荡后静置,可明显

看到有不同颜色的分层。

在一烧杯中注入水,置于石棉网上加热,将三支试管插入其中

进行水浴加热。加热约5分钟(其间注意振荡),即可明显看到

三支试管的水解程度不同。根据颜色的不同还可区别哪一支是

碱液,哪一支是酸,哪一支是蒸馏水。

二、力争做到教材、学案、例题以及课外资料的无缝衔接。

对于学案设计,个人观点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每位教师要

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案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把握知识和例题的梯度,尽量避免在高一阶段,就大规模的演练高考难度甚至超越高考难度的题目,题目难度的跨度不宜太大,应该从教材和近几年高考中挖掘出学案的设计中心,特别围绕历届学生在该章节各知识的易错点,以及高考的高频考点进行设计,也就是以教材为基本骨架,进行授课,不能完全脱离了教材(在高三的总复习中,有经验的老教师,经常会犯脱离教材而单纯依赖复习资料以及学案进行复习的错误)。我在复习过程中,就严格要求学生手边要有五本化学教材,以及从高一到高三我们使用过的课外资料。当遇到了学生对于以往所学知识产生了遗忘,马上师生共同翻看教材,当然,翻看教材并非只是看看书,还要求学生在所翻看处留下蛛丝马迹,换句话说,不光动手,还要动脑,达到手脑并用,增强记忆。再要求学生在学案中,写下教材的章节以及页码。也就是所谓的链接,将来复习的时候,可以教材、资料、学案同步回顾。

三、学案的设计中,要有师生的个性。

在学案设计中,要预留出师生精彩总结的空间。当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总结时,一定要注重自身的角色定位,老师在归纳总结中的角色,只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只能起到煽风点火的作用,放手让学生思考归纳,我们老师只作适当的补充。从而得出简洁明了并且大家易于记忆的结论。尽量在归纳总结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感受总结自我,超越自我的快感。比如:当我们在练习中出现了向溶液种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现象的题目时,就引导学生分析: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含有Cl和H,与Cl-反应出现浑浊的:Ag,Ag(NH3)2,与H反应出现浑浊的有:①SiO3;② AlO2;③苯酚钠;④S2O3;⑤S与SO3混合溶液等;同时,盐酸是电解质溶液,一些胶体如Fe(OH)

3、Al(OH)3等胶体,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

四、要适当的变通,不要总是按部就班。

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课前设计所没有预料到的共通性问题时,这个时候,不能为了完成学案的内容,而置共同性问题而不顾。我们应该先解决掉学生当前问题,再进行预设问题的教学。虽然可能本节课无法完成学案内容,但我们还有的是时间——毕竟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老师面对学生,跟工人面对流水线上的产品毕竟有本质上的区别。同时,我们应该清楚,我们还有的是时间,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只是今天这一节课。完全可以在下一节课中,协调好时间,将今天没有解决的问题解决掉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五、学案使用中,要给学生思考和动手书写的时间。

过去我们总是拿着教材,按照自己的方式上课,学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不知自己下一步该作什么。因此,我们在设计学案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确他该干什么,并且一定要给学生——特别是中等生有思考和练习以及小结的时间,因为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老师上课大多使用ppt和学案,课堂容量增大,老师给予学生的信息量增大了,有时候,我们以为学生的接受也增强了,一些结论性的东西在投影的时候可能一闪而过,因此造成中等以及中等一下的学生的学案,在课堂上完成的质量不容乐观。因此,不能为了赶进度,老师就越厨代庖,学习毕竟是学生的学习,他们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不断地思考、不断地积累直接经验的过程中,才能成长起来,完成自身的超越,此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六、要藕断丝连。

在学案的尾声,要预留下一节课学案的预习提纲以及一些通过简单预习学生能完成的小练习和一些需要学生识记的知识。为下一节课的课前知识摸底作好铺垫。每个学案,既是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也是上一节课内容的 巩固以及下一节课的课前预习。

七、关于学案的完整性。

10.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篇十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因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评价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励创新。

四是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式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响,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穷。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

我根据名师的经验和专家报告的思想尝试了“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的四环节小组学习方法,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但学生自学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了。我们语文学科的博杂更决定了兴趣、爱好及习惯的重要性,摆在面前的即是作文的老大难问题——如何克服以往的“老师命题,提出要求,学生思考成文,批改收交”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有时毫无兴趣可言,书写起来更谈不上真情露,相关的批改反馈的针对性及实效性也较差,这种被动消极的作文课我思考了好久决定尝试一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在开学的三周内,先在班内进行了试验,现把初步的思路简单绍:

作文课,一反常态,先分析了上次学生作文的得失,由此定出作文的要求及目标。针对上次对记叙文的叙述交待不清,而提出“合理交代清记叙的要素,交待清楚一件事”的总体要求。

然后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拟题并简单说说构思,组长示意,老师计时。静思独立,老师观察各小组的情况。

统一完成后,合作批改。

第一步:交换找优点,评价闪光点,写出主要内容,概括大意。

第二步:再交换挑毛病,指不足(比如错别字,病句等)。

第三步:本人小声读文,动情优美处,大声的读,后品味反思别人的评价,结合自己的感受,对自己提出中肯的建议。

最后,交流心得。每组推一篇美文大家共赏,由作文负责人根据各小组记分,上交由老师根据各小组的情况,找出优缺点,并概括不足(共性的东西),思考下一次作文要求及目标。

11.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篇十一

一、努力创设情境,注重自主探究

课堂上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一定情境,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主动快乐的学习探究。教师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汲取知识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如果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科学、适度、恰当,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语文中的审美教育是从感受美开始的,进而才会有对美的理解和借鉴,最后才能自主创造美。比如我在讲解王维的《使至塞上》这首诗时,让学生在朗读诗歌之后,假设自己是一位画家,把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的画面画出来,并结合其余诗句(可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因素、主人公“都護”的衣着服饰、神采面容、气质心情)进行想象并描述,让学生乐于参与,增强关注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积极思考,学生大体上都能很好的把握“大漠”、“孤烟”、“长河”这几个重要意象,从而使他们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得以飞翔,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的个性得以培养。最后,借助多媒体教学模式展示《使至塞上》的音像资料,通过陶冶法和直观教学法,图、音、文相结合,使学生把抽象的意象形象化、具体化了,从而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达到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又如在讲《茶馆》的时候,由于清末、民国初年及抗战胜利后的三个不同时代与同学们生活的时代相差甚远,通过观看话剧《茶馆》,让同学们自主形成对这篇文章的直接评价。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教师要放权并且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做课堂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敢于参与教学;事事包办,一味担心学生的能力是与新课标背道而驰的做法。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通过上述方法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营造了语文课堂中浓浓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的彼此交流,双向互动,使得整个语文课堂轻松又活跃。

二、积极创造思维,促进教学相长

我们都知道: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单一、陈旧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立足,三尺讲台上教师的独角戏已逐渐失去了其生存能力,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方式也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新课程标准下关于“教学关系”是这样描述的: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学,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评价一堂课是否好的标准在于师生是否互动,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否建构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树立“教学相长”的思想,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挖掘他们的潜能,启发他们的思维,带领学生沉浸在思考、探索和发现的境界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一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能”,这一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最能体现的。以《皇帝的新装》为例:在讲解课文之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又能更细致入微的理解人物的性格,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当然,这项工作需要提前布置,我让同学们在选择了自己的角色后,提前熟悉课文内容,提前预演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了增强氛围,扩大学生活动的空间,上课时我将课桌摆成半圆形,空出舞台,接着演员就位,学生主人翁的意识立马得到体现,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可见,变幻着不同的教学方式能让我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中,一位学生对皇帝这个角色的理解和演绎让我惊喜万分,语言和神情极其符合角色的个性特色,引起了台下学生的阵阵掌声。由此得出,学生们是很有潜力、有主见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只要老师敢于尝试,就能挑战教学中的新领域获得新知,培养出同样敢于尝试的学生,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语文学习,无论是知识能力目标还是情感价值体验,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下得以实现。

三、在多元评价的过程中以激励为主

课程改革中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第斯多惠曾经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多元化、多角度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大程度的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上。教师“在强烈的评价意识和明确的评价目的的基础上突出激励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

多元评价的方式有三种:自评、互评和师评。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学生自评,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比较,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弥补不足。互评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交际,比如当他们在给其他同学提意见时,能礼貌且委婉提出来。最后,师评中,教师可以通过及时口头评价,或作业中谈心式的寄语都能保护学生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无师课堂” 篇十二

一、明晰概念,是构建“无师课堂”的基础

“无师课堂”?乍一听,很多人的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的一幅幅画面:教室里,学生们刚开始是自己看书、讨论,接着便会打闹,乱成一团;办公室里,教师喝着茶水,无所事事。这其实是对“无师课堂”极为片面的一种看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无师课堂”的本质在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少一些,再少一些,直至不需要教师讲;学生的展示多一些,再多一些,直至学生能够自能学习。明晰概念,是构建“无师课堂”的第一步,即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符合新课标所提出的理念的。

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珍珠鸟》一课为例。课堂上,我向学生们出示了以下几个问题:

(1)梳理本课的生字生词,寻找一种特别的方法记住容易出错的字音字形。

(2)概括小鸟对“我”的态度变化。

(3)“我”和小鸟间的信赖关系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

(4)观察文章插图,想象人鸟间的对话情景,揣摩“我”和小鸟之间会有怎样的交流。

之后,我参与到了第四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发现没有了老师既定思路的束缚,孩子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了。在处理第(1)道题的时候,燕燕把“拨”“拔”两字放在一起进行了对比,晓菲还扮了鬼脸,给大家展示了“淘气”“神气十足”的意思,令我忍俊不禁。宝通还反复练习了“赖”字的书写,强调了这个字笔画间的相互呼应……

问题出现在第(4)题上。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题目,学生们显得无所适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什么话可说。我有些按捺不住,想着“该出手时就出手”,但还是决定再观察一下。楠楠说:“小鸟啊,我都困了……”我瞅准机会,带头给她鼓了掌,送去一个肯定的眼神。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终于明白了问题的关键,开始给出了精彩纷呈的答案,其中小庆唱起了摇篮曲,爱搞笑的浩浩扮作小鸟打起了瞌睡……

无师胜有师,有师似无师。教师在“无师课堂”中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增强了。在“无师课堂”中,教师角色更讲究艺术性、创造性。

二、学生主体,是构建“无师课堂”的关键

之前,有人说“无师课堂”在初中、高中,或者小学阶段高年级实施才有可能,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孩子们,他们有的时候上着课还会跑去上厕所,让他们自主学习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实践告诉我们,课程改革没有年龄之分,没有学段差别,“无师课堂”顺应了学生们的天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会让他们顺利地达成课堂学习目标,而且对他们的人文素养、学习习惯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在我看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年龄结构,采取行之有效的引导、鼓励措施,是构建“无师课堂”的关键。

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的时候,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组织了一节“无师课堂”。上课伊始,我向学生们出示了以下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吗?请写下来。

之后,学生们按小组开始自主学习。没有我想象中的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学生们反而看起来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似乎摆脱了某种沉重的枷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在展示环节,不少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我观察后发现,他们原来都在课本上标出了节奏停顿,还有孩子问我合不合适呢。阳阳在朗读“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这一小节的时候,高低急缓处理得恰到好处,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陆杰在概括事件的时候显然不得要领,但马上有同学指导他要紧抓“作伴”“疲倦”“挂牵”几个词语,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沉思了一会儿,马上体会到了“老师关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的中心内容……

当然,不同的课型,在构建“无师课堂”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不同的问题,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尊重学生主体,学生会回报你一个惊喜。“无师课堂”强调的并不是有没有老师,而是尊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培养习惯,是构建“无师课堂”的重点

在“无师课堂”上,学生们神采飞扬的主持,小组长思路清晰的引导,还有学生们独到的见解、精彩的表达往往会博得其他同学的阵阵喝彩。殊不知,要达到这种课堂效果,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可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构建“无师课堂”的重点。

1.学生主持。

在小组活动中主持人的角色举足轻重。为了培养学生们的主持能力,我经常组织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演讲赛、辩论会、故事沙龙等。在活动过程中,主持人的角色由学生轮流担任,次数多了,他们的主持能力就会悄然得到提升。这无论是对于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还是思辨能力、观察能力、随机应变能力都有很大的好处。

2.组长引领。

组长在小组学习活动中起关键作用。组长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成绩良好,其次还要有顾全大局的胸怀,能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并引领整个小组行进在团结一致、努力学习的氛围当中。为此我联系班主任采取了轮流当组长的做法,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同时也为课堂学习培养了许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小组长。

此外,教师在平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才能不时地创造精彩。

四、比拼机制,是构建“无师课堂”的保证

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要构建比拼机制,让学生有赶超意识。为此,我依托教材、立足课堂,为学生搭建了丰富多彩的平台,保证了“无 师课堂”的 顺利开展。

在学习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一课后,很多学生都深深地感动于越王勾践刻苦自励、立志报仇的精神。顺势,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小故事,大道理”的讲故事比赛。一开始在班级里进行,随着学生们参与热情的逐步高涨,我们又把范围扩大到年级、整个学校。这样不但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语文视野,更为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表现意识,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我又组织了“成语新编”作文大赛,挑选了部分精品投给了报刊社。刘凯同学的《“铁杵”不必成针》见解独到,立意新颖,被《少年儿童故事报》刊登了出来。这在班里引发了轩然大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看书、写作的兴趣与热情。

其实,比拼只是一种形式,其本质与“无师课堂”一样,都在于从学生的本真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引导他们在学习中收获自信与幸福。

上一篇:写的樱花作文下一篇:公司法务部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