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甘肃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指导甘肃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甘肃(精选2篇)
1.指导甘肃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指导甘肃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甘肃 篇一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有助于大幅度增加财政收入。税收是财政增加的主要途径, 财政收入的增长取决于税收的增长, 而税收的增长又取决于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甘肃省经济发展中逐步占有重要的地位, 已成为全省重要的税源。因此, 我们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从而扩大税源, 大幅度提高国税和地方税的收入, 促进甘肃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 实现“十二五”财政收入翻番的目标。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缓解就业压力, 增加群众收入、促进社会稳定。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非公有制经济对于创造就业机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西部地区, 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已逐渐成为创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的主力军。甘肃省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 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因此, 只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才能进一步体现其吸纳劳动力的优势。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创造众多就业机会的同时, 也为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有利于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甘肃省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要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通过提高城镇化水平,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城镇化的关键是让众多农民变成市民, 这就离不开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就业机会;城镇二、三产业的发展, 离不开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也离不开非公有制经济的有效投入。因此, 非公有制经济在甘肃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上和小城镇建设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2.积极财政政策与甘肃跨越式发展 篇二
一、甘肃跨越式发展任务艰巨
缩小差距、提升位次是跨越式发展的基本要务。在“国扶47条”提出的八大目标中, 前两个目标的可比较性较强, 并且由于经济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首先应体现在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与名次前移上。
“国扶47条”中提出, 到2015年甘肃城乡居民收入要“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笔者认为, 找准差距是实现目标的基本前提, 那么, 目前甘肃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及与西部十二省市区平均水平的差距究竟几何呢?
改革开放30余年, 甘肃城乡居民与全国其他省市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 特别进入21世纪后, 甘肃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的排名更是逐年下沉:2001-2010年十年中, 甘肃城镇居民收入只有在2002-2004年三年中全国排名倒数第三, 2005年下降为倒数第二, 其它六年均倒数第一;农村居民收入2001-2002年为倒数第三, 2003-2006年为倒数第二, 2007-2010年, 连续4年为倒数第一 (资料来源:根据西部各省相关年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 。统计数据显示, 甘肃城乡居民收入与西部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较大, 且有进一步扩大之趋势:城乡居民的绝对差距分别从2006—2008年 (三年平均数据) 的1178元和625元, 则分别扩大到2010年的2200元和972元, 绝对差距分别拉大1022元和347元;相对差距分别从2006—2008年 (三年平均数据) 的10.6%和20.7%, 扩大到2010年的14.3%和22.1%, 相对差距分别拉大3.7和1.4个百分点 (见表1) 。
注:2006年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10-15各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收入来源”数据计算;2007年与2008年数据分别根据2008年和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9-15各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收入来源”数据计算。
众所周知, 缩小差距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发展速度, 即甘肃在“十二五”中发展速度只有高于西部平均发展速度, 才能够实现“国扶47条”的目标, 如果速度相等, 差距维持不变;如果速度低于西部平均水平, 则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从西部十二省市区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指标分析, 甘肃指标 (城乡居民收入年增长率为12%以上) 略低于西部平均增长速度 (城市12.2%农村12.8%) , 除非在“十二五”期间甘肃的实际增长速度高于计划速度、其他十一个省市区的实际增长速度低于其计划速度, 甘肃才能达到“国扶47条”中的城乡居民收入指标。可以说甘肃跨越式发展任务艰巨。
二、甘肃财政支出规模相对狭小影响居民收入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多寡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与规模, 但经济水平 (GDP) 高低由多种因素决定, 如自然禀赋、国家政策、区域劳动生产率等, 在诸多因素中, 基于全国功能区划分的国家产业布局政策等外部性因素, 始终都是制约甘肃经济发展速度与水平的重要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直接影响地方财政收入, 而财政收入多寡又从根本上制约着财政支出规模, 进而影响当地城乡居民收入。
注:根据2007、2008、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在全国各地地方财政支出总额排名中甘肃位居第26位, 领先于天津、青海、西藏、海南、宁夏五个省市区 (表2) 。由于甘肃总人口大于青海、西藏、海南、宁夏四省区人口总和, 因此, 财政支出总额不能真正说明当地财政支出规模, 只有人均财政支出指标才能真实反映各地财政支出水平。
在“财政支出规模相当于人口规模的倍数”的比较中, 数据若小于1, 则说明其财政支出规模低于全国人均水平;若等于1, 则说明其财政支出规模与全国人均水平相等;若大于1, 则说明财政支出规模大于全国人均指标。数据显示, 全国地方财政支出高于人均水平的有16个省市区, 甘肃在全国排名第19位, 财政支出低于人均水平 (表3) 。然而, 若从自然禀赋和区域民族文化等方面考察, 甘肃同西藏和西北其他4省区比较更有实际意义, 数据显示, 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和陕西的人均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分别是甘肃的3.74、1.87、1.68、1.49和1.46倍, 甘肃人均财政支出规模倒数第一 (表4) 。狭小的财政支出规模,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也制约了甘肃的人才引进。
注:根据表3数据整理。
三、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是跨越式发展的物质基础
跨越式发展需要人力、物力等基本条件支撑, 而两者皆受制于财力条件。就甘肃实际条件考察, 仅仅依靠目前甘肃自身的人力与物力难以实现其跨越式发展, 也就是说, 引进外部的人才与资金是甘肃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条件, 而人才与外部资金之引进, 必须以相应财力做支撑。
据统计, “十五”期间, 甘肃省流失的科技人才达4986人, 其中高级人才999人, 截至2010年底, 尽管全省的专业技术人才达到50.3万人, 比“十五”末增长了20%, 但甘肃人才规模综合指标在全国居24位, 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居21位, 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居22位, 人才资源的有效供给不足, 高层次创新人才流失严重, 难以满足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发展的需求 (发展甘肃科技用好待遇好平台好环境吸引人才, http://gansu.gansudaily.com.cn/system/2011/02/24/011892286.shtml。) 。“十一五”期间, 甘肃将围绕全省重点发展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 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支撑体系建设、领军人才培养、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百人计划”等专项人才工程, 选拔领军人才943名、各类高层次专家达到4117人, 技能人才总量突破100万人, 高技能人才达到21.1万人, 但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 凭目前甘肃财政支出能力难以做到。
表5数据显示, 西藏和西北五省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人均公共服务预算支出和人均交通预算支出这三方面的排名基本吻合, 这说明, 公共服务与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程度与公共财政支出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如果甘肃在“十二五”期间不能迅速扩大其财政支出规模, 其跨越式发展蓝图不仅将成为空中楼阁, 而且, 甘肃在西北区域经济版块中将继续塌陷, 最终可能形成西陇海、东兰新经济塌陷带, 其负面影响将远远超出甘肃本身——对新疆、青海和西藏发展的制约作用在未来几年将逐步显现。
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固定资产投资与人口数据、各地区财政支出和各地人口数据计算。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固定资产投资与人口、各地区财政支出和各地人口数据计算。
四、扩大甘肃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对策
“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是我国建国以来实行的财政管理基本原则, “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实际上就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从国家层面考量, 该政策在通胀时期有一定积极作用, 但从甘肃的跨越式发展来看, 必须变“量入为出”为“量出为入”、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是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 甘肃扩大财政支出规模、进一步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是如何扩大资金来源, 笔者认为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进一步争取中央扩大对甘肃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
目前我国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包括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税收返还及体制补助四种方式。甘肃税收规模狭小, 使甘肃通过税收返还渠道得到的转移支付资金很少, 甘肃应在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等方面进一步争取中央支持。
2000-2008年, 甘肃累计财政收入为2188.23亿元, 累积财政支出为3956.36亿元, 两者差额为1768.13亿元, 该差额基本等于此间中央对甘肃的财政转移支付总额。而同期内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累计达30338亿元 (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的43.6%) , 即使不考虑西部各省的人口差异, 每省市区平均应得到2528.2亿元。甘肃明显低于西部平均水平
2009年, 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28621亿元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固定资产投资与人口数据、各地区财政支出和各地人口数据计算) , 同期甘肃全省大口径财政收入为745.25亿元, 财政支出为1466.66亿元, 两者差额为721.41亿元, 中央对甘肃的财政转移支付额约占全国的2.52%, 与2000-2008年间甘肃所占比重 (2.54%) 比较, 不仅没有增加, 相反下降0.02个百分点。未来甘肃在继续争取灾区重建和少数民族区域 (如藏区) 资金基础上, 重点应在以下三大方面争取中央资金。
一是公共基本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一个国家的公民有平等享受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 这种权利不应因公民居住区域不同而有所差异, 这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内涵。然而, 由于区域经济社会条件等方面的差异, 客观上各地地方政府所能实际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则千差万别, 这种差异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解决, 也就是说, 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主要应靠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来实现。
二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项目。2011年中央财政正式设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项目, 范围包括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区、海南国际旅游岛中部山区生态保护核心区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省区等。甘肃基本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三是生态扶贫项目。甘肃有43个国家级贫困县, 占全国总量的7.3%。如果甘肃在反贫困问题上不能取得量的突变, 将影响整个的跨越式发展。由于甘肃的贫困人口多半聚居于生态脆弱区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区, 因此, 政府有必要将生态保护与扶贫紧密结合、借鉴宁夏经验、研究确立项目、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 在全省实行生态扶贫工程———即通过整体搬迁将生态脆弱区贫困人口整体转移到省内适合生存区域。
(二) 扩大发行甘肃地方政府债券
审计署数据显示, 截至2010年底, 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 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 (根据《甘肃统计年鉴-2009》数据计算, 由于期间中央对甘肃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难以统计, 本文将此间甘肃的财政收支差额作为中央对甘肃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数额) 人均7992元;甘肃政府债务总额为833亿元, 占全国地方债务总额的0.78%, 人均3161元, 是全国人均水平的39.6%。可见, 甘肃尚有较大空间增发地方政府债券, 这是甘肃筹措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从2009-2011年三年甘肃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数额来看, 三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分别为65亿元、55亿元和59亿元, 2011年比2009年实际下降9.2%。数据显示, 即使甘肃地方债券发行规模翻番, 也难以达到全国人均水平。根据甘肃基础设施建设实际需要, 2012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应达到120亿元, 每年的发行规模至少应与全国人均水平持平。
(三) 加快税费改革步伐, 提升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比例
对贫困地区来说, 非税收入在地方财政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费”挤“税”现象比较突出, 这样既容易造成财经秩序的混乱, 又容易浪费财力。因此, 加快税费改革的步伐, 规范财经秩序, 加强财力征管已迫在眉睫, 充分利用国家资源税改革之契机, 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同时, 在取消不合理规费收入的同时, 对合理的收费项目应全部纳入预算内管理, 将经营性的事业收费转向市场, 提升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比例。
(四) 调整产业结构, 开拓财源渠道
在现行财政体制下, 第三产业对地方财力贡献巨大, 因此, 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又是地方财政发展的内在要求。由于历史、文化等种种原因, 甘肃省第三产业发展的高度和速度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 不仅限制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 也制约了甘肃整体经济的发展。目前甘肃的七大支柱产业主要是重化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业, 第三产业尚未进入甘肃的支柱产业行列。着力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第三产业, 不仅能够提高甘肃产业结构和节约能耗, 而且能够极大改善甘肃的财政状况, 尤其是财力困难的地方, 这种效应更加显著。对于地方政府而言, 一方面要进一步创造和维护公平高效的竞争环境, 以利于微观经济主体充分发展, 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 尤其是税收管理, 努力使其产值比重与财政贡献比重相匹配, 这既可以维护统一的市场经济秩序, 又有利于增加地方政府财力与丰富地方政府的财源结构。
摘要:财政支出规模狭小既是甘肃城乡居民收入低下的重要原因, 也是制约甘肃跨越式发展主要因素。只有进一步争取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跨越式发展才有人力、资金等物质支撑。
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自学.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甘肃财政转移支付的设想与建议 (J) .财会研究, 2011 (02) .
[2]李丽辉.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年增28.2%[N].人民日报, 2009-11-25 (005) .
[3]杜军玲.中央政府设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N].人民政协报, 2011-7-29 (A01) .
【指导甘肃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指导甘肃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甘肃】推荐阅读:
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文件06-21
甘肃教育均衡发展对策11-30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11年甘肃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11-10
甘肃乡村经济问题建议论文07-24
甘肃交通运输发展规划09-24
党课-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和纲领09-30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甘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