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精选14篇)
1.班级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篇一
班级管理的内容:
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成果的体现。
一、班级组织建设:
1.班级组织的设计:依据: 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青少年的要求,具体表现为按
照教育方针的要求。
2.班级群体现有的发展水平。
2.指导班级组织建设: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3.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培养集体意识2.培养集体主义情感3.培养学生具有组织
集体和管理集体的能力和技能4.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和习惯5.培养公民意识
二、班级制度管理:成文的制度: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规范要求,即实施常规管理,具体就
是学生守则
不成文的制度:班级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不成文、非常规管理
三、班级教学管理:1.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2.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 3.建立
班级管理指挥系统4.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四、班级活动管理:班级活动是班级群体为了满足彼此的需要,有目的地作用于客观事物而
实现的相互配合的动作系统。
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级组织的策略
(一)创造性地规划班级发展目标
班级发展目标的确定和实施是班级管理的基本要素。
1.以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为导向,制定适合班级组织实际水平的发展目标
2.在班级组织的目标管理中,既要注重提高班级的整体发展水平,又要为班级中的每个成员 精心规划其个性发展目标,并创造达成合理的个人发展目标的机会和条件,使班级中的每个 成员在集体目标下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自我形象。
(二)合理地确定学生在班级中的角色位置
1.科学地诊断班级人际关系的现状
2.实行班干部轮换制
3.丰富班级管理角色
4.正确对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三)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
1.协调班级内的各种组织和成员的关系
2.协调与各任课教师及学校其他部门、其他班级的关系
3.协调班级与社会、家庭的关系
4.协调好班级内的各种活动和事务
(四)建构“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
班级活动课分为日常性活动、主题性活动。任何人的发展都需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实现。
1.主题性活动的确定要贴近学生成长的实际
2.主题性活动的开展应体现学生的全员参与和获益
3.主题性活动要达到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新的体悟和变化,避免形式主义
4.主题性活动的形式要丰富而富有创意
(五)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
1.营造文化性物质环境
2.营造社会化环境
3.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4.营造正确的舆论跟班风
5.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选择的标准:1.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进度、教学时间
2.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
3.根据教师的特点
4.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
5.尽可能地广泛地了解有关新的教学方法
6.比较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
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
(一)政治
(二)经济
(三)文化
(四)科技革新
(五)学生发展
2.班级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篇二
一、选拔班干,坚持民主原则
通过查阅入学资料大致了解学生曾经担任过的班级职务,对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管理经历有一个初步印象。为了避免主观武断,需要设计一份“民意调查表”,内容包括个人特长、希望在班级担任的职务、对班级管理的建议等。在统计收回的“民意调查表”后,对学生本人意愿心中有了底,以便挑选组建“临时班委会”,保证班级工作的有序运行。这时,班主任要以一个开拓者的胆识去甄别发现,尽量使适合当班干的同学有接受大家考察的机会。同时也要向全班同学宣布,在半学期过后会进行正式班干部的民主选举。他们暂时代理班干部工作,主要是便于在工作中对他们进行考察,也让他们在临时工作期间,用自己的热情和能力取得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如果有不合适的,在选举中大家都有权利否决而选出真正适合的班干。如果说临时班干的组建是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体现的民主,那么,真正的民主是每个班级成员都有表达自己真实看法、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期中考试过后开始动员,每位同学根据学校底线要求,综合自己的成绩、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决定是否要参加竞选。申报为候选人后,要进行竞选演讲,最后全体同学投票选出班委会。
二、扶植班干,实施交互监督
事实上,大家选出的班干部不可能十全十美。他们既然成了管理班级的主要力量,普通同学对他们的要求也自然高了许多,大家都存在着“你说我哪里不好,你就应该做好”的心态,对班干群体的苛求更多、宽容更少。这时候,班干部也会因为自己的缺点被放大而产生委屈的心理,不再积极热情地去执行班级的管理任务。针对这种常见的现象,应该采用一种能让双方都感觉公平的评价监督机制———交互式监督。主要依靠设计的两种评价表格来实施。一种是班干部每日管理时对同学加扣分行为的具体记录,另一种是班级同学每周对每位班干部的考评。有了有理有据的评价记录,双方都有了监督对方的权利,不仅使班干部的管理更规范更公正,也使同学们有了监督和提醒班干部自身行为的渠道。而管理别人的同时,班干部们更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时时都在大家的评判之中,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为了让自己管理时更有说服力,首先要约束好自己的行为。这个过程不仅动用群众力量帮助班干部修正了自身行为习惯,而且让他们的管理更注重有理有据、公平公正,也让所有被管理的同学消除不信任感,心服口服地接受管理。班干部的成长在这种模式中实现了,干群关系也在这种模式中和谐了。
三、锻炼班干,重在信任激励
如果说监督会使班干部修正自己的行为,带来的是自我约束能力的提升,那么作为管理者,他们也不是天生就能力强的。班干部平时不仅要做到普通同学该做的,如成绩、行为规范等,还要抽出时间和精力完成各自分管的工作。例如,学习委员每天课下要请任课老师填写“课堂纪律记录表”并在当日及时上交;劳动委员每天组织管理班级卫生劳动;体育委员每天负责检查两操并上交评分表;宣传委员要在规定时间内抽出业余时间完成黑板报、壁报的设计;生活委员要负责各项班级内的收费及报刊发放……不管哪个岗位,做一次容易,但要做到没有一次漏洞,不因自己失误而被扣分是很难的。因而班干部的压力也是很大的,越是有责任心、上进心、集体荣誉感的班干部压力越大。有了过失就被批评指责,会让班干部产生委屈和自责,感觉“多做才会多错“”吃力不讨好”等,打击他们工作的信心和积极性。因此,班主任对班委要信任和及时激励,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
四、提升班干,掌握立场分寸
对班干部的扶植帮助、锻炼培养看起来是班主任对他们偏爱有加,实际上,是班主任对班干部为班级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而心存感激。班级就曾有一名劳动委员觉得工作辛苦,压力大,影响学习而主动退出岗位。真正愿意坚守班干岗位,尤其是辛苦岗位的同学,必定是愿意吃苦、愿意付出的人,若没有了这样的同学,班级工作就很难开展。愿意吃苦付出、岗位管理能力强的新任劳动委员却因自我约束能力不强而被同学“弹劾”。该如何处理呢?这个立场和分寸又该如何把握呢?都需要班主任妥善解决。班主任找来劳动委员谈心,表扬他的进步,指出他的不足,让他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班干部。
五、结束语
总之,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班干部队伍,有利于带动并营造良好的班风,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更有利于班主任轻松高效地开展工作。班主任应多投入精力对班干部加以培养,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使班级工作有序进行,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俊山,卢家楣.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01).
[2]王俊山,卢家楣.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问卷编制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3(10).
3.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篇三
关键词:班级管理;竞选;心理特征
我们先来看什么是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它的实质在于,通过管理达到预设的目标或创造辉煌的业绩。通过学校的安排,我们形成了班建制,也有了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文艺委员,各科课代表。但很多职位是居其位,不谋其“政”。班主任安排什么,他们做什么,缺乏主动服务和管理意识。如果班主任事必躬亲的话,一是“累”;二是效果不佳;三是让学生丧失了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一群言听计从的“乖宝宝”,而是要培养出具有创造性,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与人合作、有集体意识的“好宝宝”。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好的管理可以达到以上的目的。
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班级管理呢?
一、选好班委会成员,让他们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1.班主任选好班委会成员候选人
班主任在班委会成员的选择上不要搞“自己定”,要听民众的意见。当然了,班主任的作用在于高屋建瓴,我们根据观察选好班委会成员的候选人,然后由全班成员自己选出他们心目中的班
干部。
班干部的作用在于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所以,他
们必须在学习上和思想行为上是大家的楷模,唯有这样才可能服众,才可能有效地去管理班集体。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选举出来的班干部,自己就是一个对学习不认真,经常违反班级纪律的人,如何能管好班。故此,作为班主任在选择班委会成员候选人时,必须要甄别,找出能够真正胜任班干部的人员来。
2.以竞选演讲的形式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班委会成员的选举
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于被选出来的班干部,他们会有这样的感受:(1)我的胜出是多么的不易啊,我一定要好好干,可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2)我的对手也是那么优秀,我可能随时会被代替,我唯有努力工作才有可能不被代替。如此一来,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服务意识。
除此以外更重要的一点是,班级里所有的成员都参与到班干部的选拔,这会让学生意识到:班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我们只有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建设好这个班。还有,选举出来的班干部,是大部分学生同意的,代表着大家的意愿。在班级相应的管理中,更能够服众。
3.班级成员对班干部的工作有权力监督,并对其工作在每周的周会上提出意见和建议
为了防止班干部权力滥用和不作为,监督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使班干部更好地去约束自己。在监督过程中,班干部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做得好的地方,从而扬长避短,为班级建设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4.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调整和部署班级活动
召开班干部会议是非常重要的,在班干部会议上我们可以对出现的问题做及时的补救和改正。成员之间通过班干部会议能更好地加深理解和协作,有益于团结。班级活动是班级活跃的最好形式,好的班级活动,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为建立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提供平台。
我们很多的时候,并没有考虑怎样科学有效地去选择班干部,而是根据自己的一时兴趣,随便“钦点”一个。有时候特别钟爱那些调皮捣蛋、高大威猛性的,而这些人员,学习和纪律都不是很好。由于班干部具有带头示范作用,众多的学生会效仿,久而久之班级的纪律、卫生将会越来越差。所以作为班主任在选择班干部时,一定要找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好,工作认真负责,学习上有上进心的学生,他们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也能更好地帮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二、制订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班规
1.在班规的制订过程中,要发扬民主精神,不搞“一言堂”,让全体学生参与到班规的制订中来
2.班规的约束性不仅指向学生,同时也应作用于教师。这样更能够凸显出班规的权威性
3.对形成的班规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效果进行修订
三、关注学生共性的心理特征和个体独有的心理特征,根据这些心理特征调整管理策略
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心理活动的具体体现,了解学生的心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和引导他们。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在具备熟稔管理策略的同时,要有足够的人文关怀。只有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的管理,其问题的核心在于教育,“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它不完全等同于企事业的管理。企事业的管理更多的是服从和执行,而我们的教育是让学生接受和改正。前者的管理需要的是立竿见影,而教育是要等得住时间。
参考文献:
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34-95.
作者简介:朱延飞,男,1982年2月出生,本科,就职于甘肃省榆中县第三中学,研究方向:班级管理。
4.班级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篇四
人员分工:
一组:律更强、黄兵彦——负责课题全面工作、查阅文献、撰写文献综述。
任务:明确五星班级是哪五星;
设计五星班级申报标准;
设计五星班级申报评选流程;
设计星级班级称号取消规定及结果应用规定;
根据搜集材料,撰写文献综述,修改开题报告。
二组:李春燕、李桂东——本课题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
任务: 查阅北京市、其他省份先进的管理模式及研究现状;
对本校德育状况的调研,进行分析。
需要对研究背景的整理和说明,对于其中涉及的理论和文献的分析,做摘要的整理,针对他人研究的主要议题、使用方法和重要的结论进行分析,进而说明我们的研究的价值和突破在什么地方。
三组:陈雪峰、王志海—本课题研究方法、研究目标、内容及基本内容界定。
任务:研究目标、内容界定:
五星班级:卫生优良、纪律遵守、学习热情、生活细腻、班委作用
班级常规管理:
研究目标:宏观、量化
研究方法:问卷法等等
主要说明的问题是:我们研究的焦点是五星班级量化评选对我校德育、班级文化建设所起的作用,所以我们就需要明确基本概念,五星班级等等;需要明确使用的方法,问卷调查、统计数据、量化分析等等;预计研究的目标和可能产生的结果。
四组:谢冰、刘利红——前期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结果及分析;
任务:问卷设计:
如:你认为一个人的外表在公共场合是否重要。()
1.很重要2.不重要3.不清楚
针对五星班级的评选内容设计问卷,问题30个,其中设计25个选择,5个笔答。在开学后经过学生的问卷后,要统计结果,并写出相应的结果分析。
所有课题组成员注意事项:
1.公共qq:1754926435 密码:huangbingyan、公邮:1754926435@qq.com密码:huangbingyan
2.网址:哪篇文章?作者/出处:杂志、期刊号、作者、文章名、日期
3.班主任工作总结(3-
4、5-7)、班干部总结(4-5)
4.按申报程序
5.五星班级特色:班委作用、生活细腻
5.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研究的论文 篇五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困境
(一)管理观念落后
小学生的心智不成熟,还没有形成科学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很多小学教师认为教育不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展开班级管理工作,这样不仅跟不上教学改革的步伐,还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假设教师一味地让学生遵循成年人的思维和逻辑,很容易扼杀他们的.天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此一来,学生就变成学习的机器,班主任就是“机器”的操控者,长期下去,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将会被逐渐拉远,学生在这种不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将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
(二)管理模式单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班主任管理往往维持一种模式,即采用监督管理方式督促学生学习。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班主任给学生的形象总是刻板的、严肃的。在实际管理中,班主任并没有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而是采用整体性管理方式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这种管理模式既让教师感觉任务繁重,又不能有效发挥管理的作用与效果。虽然班主任会定期举办班会活动,并对个别优秀学生进行表彰。但是并没有将民主管理的理念引入管理目标体系中,学生在这种思想和管理模式的熏陶下,就是一个执行任务和规则的执行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突破
(一)改变管理观念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能只是充当管理者角色,还需要扮演好教师和协调者角色,协调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复杂关系,并以身心换真心的方式与学生相处,以爱心感染学生。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用欣赏、鼓励的态度进行日常教学,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展开学习。虽然用欣赏和激励学生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但是在班级管理中,一味地采用这种方式会起到反作用。因此班主任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当学生学习态度或者学习成绩不好时,千万不要对他们进行冷嘲热讽。除此之外,班主任应该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规则,这比口头批评会有效得多。相较于初中生而言,小学生的叛逆心理并不是那么严重,因此对于规则他们也会乐于接受,并根据规则办事。学生在平常学习过程中,就会增强班级荣誉感和责任心,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约束学生的不规范行为,还可以有效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为促进班集体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而言,无论是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达到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目的,还是通过温暖行为感染学生,都需要达到一个“共赢”的效果。所谓“共赢”效果是指班主任、学生、学生家长、各科教师都能够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成为赢家。在学生违纪情况下,班主任应该在第一时间了解其违纪动机,根据事实对学生违纪行为进行合理处理。在了解学生动机之后,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面对,而不是对学生一味指责和训斥,要和学生一起找寻解决问题的措施。
(二)根据学生个性化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自控能力和自律能力较弱,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较多,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综合衡量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如果影响学生的不可控因素较多,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就会大大增加。为进一步保证班主任管理工作达到育人的效果,班主任应深入小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化、系统化和多元化的班级规章制度,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班主任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不要抱着急于求成的态度,因为任何管理制度的制定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只要班主任拥有足够的耐心,并做到因材施教,就一定会看到制度和管理对策带来的效果。除此之外,班主任应该扮演好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和沟通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家长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和管理中。一旦学生的学习态度管理成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不再成为其他管理工作的“绊脚石”,管理对策和管理制度与学习态度之间就会相互融合,并最大限度地将班级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发挥“小团体”的作用针
对管理模式单一这一情况,班主任可以借助班级“小团体”的力量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小团体”,这些“小团体”的形成因素有很多。比如某些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走在一起,学习情况相近的学生走在一起,性格相似的学生走在一起,社交圈子相似的学生走在一起形成“小团体”。就班级“小团体”而言,班主任不要采取打压或者强制解散等方式,而是应该对这些“小团体”加以引导,让“小团体”能够发挥带头作用和指导作用,进而保障班级的和谐。班主任就“小团体”思想工作而言,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入手:其一,班主任要学会下放权力,适当地将某些管理工作交给“小团体”中的“小领导人”去做。这些“小领导人”在团体中已经具有了稳定的民心,并树立了一定的权威,因此无论是管理能力还是责任心,都比较强。其二,班主任让那些“横跨”若干个“小团体”的学生协助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发挥他们的领导作用,在班级管理中起到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作用,最终达到团结学生、凝聚班级的目的。
总而言之,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改变管理理念的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顺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成长和发展做好基础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陈丽萍,刘李平,陈向阳。优秀班主任素质现状分析——广西中小学百名优秀班主任素质现状调查报告[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6.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研究论文 篇六
一、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理念
1.自主发展场
对班级中的学生而言,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在发展的时候,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只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才可以实现学生的不断发展。同时,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学生的现状只是“昨天”的一种积淀,不代表学生明天依然如此,其发展不是静态、固定不变的,是具有一定发展潜能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2.自主生活场所
班级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构建一个轻松、民主、自由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衡量班级生活质量的指标为:身心愉悦程度、成就感、内心充实程度。身心愉悦指的就是学生心灵舒展,没有压抑感、疲惫感,身体方面较为舒适、放松;成就感指的就是学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能够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价;内心充实指的就是学生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不会感到无聊、空虚,有着明确的生活目标。
二、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模式的构建
1.转变班级管理理念,创设良好的自主参与氛围
首先,要转变班级管理理念,培养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主人翁意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树立“双主体”的管理理念,也就是在转变传统理念的情况下,摆脱传统管理理念的制约,进而形成师生双主体的管理格局。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班级管理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班级管理的责任,同时知道自己在班级中应承担的责任,进而勇于承担,逐渐提高主体意识,不断发展。其次,重视自主参与班级管理氛围的创设,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良好自主参与氛围的创设,可以充分表现出学生的共同心理特征与倾向。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并且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轻松、民主、自由的管理氛围,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结合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创新班级管理手段,构建自主参与管理机制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方式决定班级干部,进而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为学生提供一些独立思考的机会。在选举的时候,可以适当引进一些竞争机制,让学生均有选与被选的机会,而不是单纯以成绩优劣决定班级干部。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学校纪律规范就是基础。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时候,可以通过全班成员的讨论,由每位学生亲自签字确认后展现在墙上,之后教师进行一定的改进与规范,最后成为班级的共同约定,对于违反规定的学生给予惩罚。除了在班级中设立委员会以外,还要成立纪律检查小组,成员由学生轮流担任,主要就是对委员会成员工作进行相应的监督与检查,并且实行周评、月评等考核制度,保证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结语
7.聋健合一融合教育的班级管理研究 篇七
融合教育的班级管理是现阶段的研究热点问题, 聋健合一融合教育的班级管理是指教师根据班级的聋健融合情况, 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性的管理行为, 对班级遇到的情况问题进行合理调节和整合, 以达到健康发展的要求。实施聋健合一的融合式教育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 教师除了要有更高的工作积极性, 还要注意观察儿童在幼儿园期间的自我管理能力、生理心理的发展状况。融合教育使聋儿从小就处于一个和健听儿童享受同等教育资源的、 轻松自在的学习生活环境中。融合教育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幼儿园时期, 为儿童以后的教育做好铺垫, 也可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聋儿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进行聋健合一融合教育的班级管理时, 也存在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 比如说, 聋儿对语言的敏感性差, 语言表达不够清楚, 对语言的接受能力也与健听儿童相差很大;健听儿童会对聋儿所佩戴的助听器等物品比较好奇, 不知道怎么和聋儿进行日常的沟通, 等等, 这些都是在融合教育的班级管理中值得研究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2.组织聋儿与健听儿童的教育活动计划
聋健合一融合教育的宗旨是让健听儿童带动聋儿的语言康复教育, 那么组织聋儿与健听儿童一起进行活动交流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也是聋健合一融合教育的前提条件。在实施中, 教师可以将聋儿与健听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小组教学, 对于听力有缺陷但语言沟通能力较好的聋儿, 可以安排他们和健听儿童每天进行一次交流, 不仅能够大大提高聋儿的康复进度, 还是对健听儿童进行人性化教育的过程。让聋儿与健听儿童一起学习、生活, 执行正常的作息安排, 体现融合教育的存在优势, 可以为聋儿教育提供保障, 同时教师应该做好班级里健听儿童的学前教育。如果对于听力实在较差、不能在融合教育的班级里与人交流的聋儿, 则应该安排其在康复班进行学习, 但是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与正常儿童交流的户外娱乐活动。
3.对聋儿给予特殊的关心和帮助
进行聋健合一融合教育的教师要有很高的专业能力, 其对特殊教育知识的掌握影响融合教育的完成程度。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聋儿的身心健康, 熟识聋儿的性格习惯及心理特点等, 才能更好地完成对聋儿的教育。在为聋儿佩戴助听器时, 要保证聋儿能够舒适地佩戴, 并对聋儿的听力及时进行检查。教师应该掌握聋健合一融合教育的专业技巧和知识, 才能对聋健融合教育的班级进行更好的管理。
教师应常常对聋儿进行鼓励并提供帮助, 让他们发现自身的闪光点,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都说教师是学生心灵的窗户, 是打开学生学习心门的钥匙, 由于聋儿与人沟通的能力差, 其在正常的生活中往往不爱与人交流, 那么教师应该多鼓励、多引导。只有教师对他们提供更多的关心、关注和爱护, 才能使聋儿更健康地发展。聋儿在融合教育的班级学习, 往往会受到健听儿童的排斥与冷落, 这时教师应该发现聋儿自身的优点并开发出来。例如, 小明是班级的聋儿, 平时不爱与人交流, 同学们也不喜欢和他玩, 那么他的心理必然存在一定的障碍, 这时教师发现其具有绘画的天赋, 画的画相比正常儿童的表现力更强, 那么教师则可以为小明办一个班级里的小型画展, 在提高小明自信心的同时, 使正常儿童知道小明的绘画优点并随时与他交流, 更好地组织融合教育, 使儿童之间进行更好的学习与交流。
4.充分利用游戏进行教育
对于幼儿园的儿童来说, 游戏的时候会少一些排斥和嫌弃, 那么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游戏手段, 使儿童间交流的频率增加。其实很多健听儿童也是乐于助人的, 只要教师进行健康的引导, 就会达到高于预期的效果。突出游戏的重要性, 在游戏时, 聋儿有问题就会问健听儿, 健听的儿童也会细心地为他们解释, 虽然可能聋儿并不能完全理解, 但是也可知其大概, 在游戏中不断熟悉, 增进孩子们之间的感情。聋儿与健听儿童在幼儿时期就进行接触, 利用游戏这个有力的媒介提高他们的融合度, 并在游戏中提高聋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辨能力, 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则会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5.聋健合一的融合教育需要健听儿童家长的大力支持
聋健合一幼儿园的长远发展, 需要健听儿童家长的大力支持。当健听孩子回家和家长说和聋儿交流不畅, 不愿意和聋儿一起玩时, 家长的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家长如果进行开导和安抚, 孩子则会慢慢地接受聋儿, 自身也会取得进步。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对孩子的品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积极鼓励孩子和聋儿进行平等交流, 并给予应有尊重。
6.结语
在聋健合一的班级里, 孩子间的语言沟通是对聋儿最好的康复手段, 教师的任务则是搭建这种语言交流的平台, 组织和管理儿童之间的交流活动。本文对聋健合一融合教育进行了初步研究, 也总结了一些融合教育的方式方法。聋儿的早期教育至关重要, 他们在幼儿时期学习能力是最强的, 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以后的生活环境。但如何满足聋儿的语言要求?如何提高聋健合一融合教育语言教学的有效性?还是值得考虑和继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念丽等译.特殊儿童的早期融合教育[Z].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11) .
8.初中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的研究 篇八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组合作;研究探讨
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营造和谐温馨的教学环境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诸多需要改善的问题在制约和影响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本文主要立足于教学实践工作,简要探讨分析小组合作的操作策略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现实意义。
一、班级管理模式缺乏合作的原因
1.管理目标与教学本质冲突
传统的管理方式能够使得班级的日常事务管理更加趋向于标准化、流程化,但是这种规范式的管理方式不适应现代教学要求,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成长与能力的培养。班级管理与其他行业的管理内涵最大的差异性就是班级管理所具有的教育性质,所以在对班级的日常事务进行管理时,需要注意班级管理的目标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所以,班级管理实质内涵是为学生的个人成长所服务的。但是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管理目标的功利化非常严重,教师和学生都背负着沉重的考试压力。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避免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管理效果的唯一标准,注重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与全面化发展。
2.管理的方式过于严格
管理方式严格化的直接表现就是在操作过程中过多地强调绝对的控制与服从,将教育工作管理者的权利绝对化,学生缺乏自己的个性与主张,在一致化的标准中丧失自己的自我要求。严格性的管理方式主要表现在:首先,班主任大权独揽。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直接负责人,对班级的日常事务需要做到事无巨细的管理程度,导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拥有了绝对的管理权力,学生不能适当地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其次,管理方式的简单粗暴。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是保证班级管理效率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日常事务中,教师要学生绝对地服从教师的主张,否则就采取体罚等惩罚措施,这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不仅仅难以实现预期的管理效果,甚至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为学生管理工作埋下隐患。最后,班级规章制度的僵化。在日常事务的管理中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对推动学生管理工作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若教师不依据实际情况,简单地照搬套路,就会失去管理的实际意义。
二、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小组合作管理最早主要应用在欧美等国家,该管理方式又被称之为伙伴关系管理,主要提倡与强调充分利用伙伴的既有资源以实现团队的特定目标。在小组合作式管理中个人的优势与个性特征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小组合作的管理方式在中学班级管理中所代表的是,在学生之间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团队成员之间有着互补的技能与优势特征以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成长,而学习小组都需要在班主任的指导带领下参与班级管理,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
小组合作式的管理方式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参与,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激发小组内成员间的竞争与合作。小组合作成为学生个体参与班级管理与课程学习的有效连接点,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够重新审视自己在班级管理与教学工作中所处的角色地位。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层级分明,教师的主导支配地位非常突出,在这种固化的管理方式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得不到重视,也难以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广,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的诸多弊端纷纷显现,教师要倡导新型的、符合人性化管理方式的操作模式。通过小组合作的管理方式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团队成员的合作分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取得新的学习成果。
班级管理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小组合作式管理方式运用到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能有效促进教学整体目标的实现。在共享式的合作管理中,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使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与协调能力都能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真正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管理理念,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热情,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班主任的细心指导下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周夏禹.论民主开放型班级管理[J].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2]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郭洋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杨小微,李伟胜,徐冬青.“新基础教育”学校领导与管理改革指导纲要[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班级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篇九
莱阳市大夼中心初级中学李宝宝
一、前言
本课题经过学校的初步审核,和莱阳市教体局的再次审核,同意立项。开题前所做的准备有,学习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初步的探讨,确定课题的可行性。学生如何更好地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发挥不同学生的作用,这是我们进行这项课题研究的缘由。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针对的是合作学习中的学生个体差异,对现阶段学校正在进行的小组合作差异教学,有一定的辅助及推进作用。通过调查,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不尽人意,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合作学习的模式,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无法积极融入小组学习中,大部分同学成为合作学习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
二、课题的提出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学校不是现代化的工厂,不能生产出尺寸一致的工业产品,学校生产的是“型号”异彩纷呈的个性化“产品”。针对个性差异明显,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各不相同的学生,怎样才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呢?在史地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分层教学,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需要,正确处理学生学习知识和增强能力之间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的分层教学就是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为不同的学
生创设符合他们实际的教学情境,克服在教学中“一刀切”的弊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上。每个学生由于先天的智力水平、性格、成长环境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学习品质,如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等。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有目的地选择与其智能强项相适应的最优教学方式,确保每位同学能得到全面发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有许多或多或少的教学问题,综观了很多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现状,发现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操作不好,很容易出现华而不实的情况:小组合作的时机很随意,目的不明确,内容未经过选择;小组活动的时间不充分,学生还未进入真正的学习状态或问题还没有足够的探究就草草收场;小组成员间的发展机会不平等,看似全员参与,却是好学生说了算,学困生只能袖手旁观;缺乏合作技能,不会倾听,不会合作,以自我为中心,无法进行相互学习等等。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三、课题的界定
1、关键词;
(1)小组;一般是4~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成员应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
(2)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相对于“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这样学习小组主要是以异质小组为主,即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学习品质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
性,突出每个全体的作用,各人承担明确的职责,在主动参与和合作中完成任务,相互信任促进,相互扶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互动,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责任,促进所有学生有效沟通,同时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艺术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以求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课题界定
(1)研究对象,初中一~二年级学生,这部分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与讨论意识,适合小组合作的学习的开展。
(2)以地理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现行的地理教材及日常生活素材为主要内容,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为过程,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活动,使学习者在合作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
(3)广泛搜集日常生活素材,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以每个学生发展的目标。
四、课题的研究设计
1、研究的指导思想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落实新课标,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为重点,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科学合理的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研究的具体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以及课堂的具体实施来重点解决学生在小组差异教学中能真正融入到集体中,既提高小组的整体水平,又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有利。
3、研究的具体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编排
科学、恰当的排编小组组员,以便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让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其极大的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时机对合作学习的影响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特征
即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小学数学教材中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必须筛选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避免形式主义。
(4)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探讨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献身品质方面的作用。
(5)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高
即怎样教育学生尊重别人意见,倾听与思考别人观点,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等方面做法,以养成良好学习品质。
(6)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即教师适用小组合作学习技能形成,改变教师多少年来作有领导者、指挥者和统治者的身份为参与者、合作者和学习者。
4、研究方法
1、观察法。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研究。
2、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包括:时机、内容、有效性合作。
3、个案法。抓住好、中、差几个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4、总结法。(1)教案设计;(2)活动记实;(3)听课、评课记录。
5、研究步骤
2012年9月至2012年10月确立课题,制定研究初步方案,完成准备阶段工作。
2012年19月至2013年5月,制定具体研究方案并实施,包括实施方法和过程,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013年6月——2013年9月对研究成果加以汇总,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6、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
通过课题的研究,是组内教师对小组差异教学的问题有一定了解,并能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这一类问题的发生,我们研究成果的展示和推广,会使我校的小组差异教学得到更好的完善。主要以研究过
程记录及研究心得总结为主要表现形式。
7、组织保障
组长:潘方迅(主要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成果总结)
组员:张瑞科(课题的具体研究及进行)
赵若豪(课题的具体研究及进行)
8、其他保障
课题组的具体活动时间是每周三上午,主要是以课题的理论学习、研究过程总结为主。学习方式是组长引领,自主讨论为主。
五、结语
10.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实践研究 篇十
摘要: 班级凝聚力是班级文化氛围的深层内核,它是一种吸引力、向心力、亲和力,更是一种推进班风建设的动力,它从多个侧面和层面展示着一个班级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探讨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对强化班级管理,提高全体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具有十分重要。本文从学生,教师 ,学校 社会四个方面对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班级凝聚力进行了探讨。关键词:班级凝聚力文化氛围探讨分析
一、班级凝聚力的内涵和实质
凝聚力又称内聚力,本是个物理概念,是指物质内部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分子间距离愈小,凝聚力就愈大。这一原理运用于社会现象,是比喻使人或事物聚合到一起的力量。可以理解为一个团队或群体互相协同一致,并超越单个个体力量叠加的整体的合力。能否提高凝聚力,取决于是否具有共同基础,是否善于整合积聚。所谓班级凝聚力,是指一个班级中不同个体理想、目标、利益等一致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吸引力、聚合力.?凝聚力是无形的却产生有形的力量:失去凝聚力的物质不能维持基本的物质特性和形状,而没有凝聚力的团队则斗志涣散,不攻自溃,反之,凝聚力强的队伍则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班级凝聚力是班级文化氛围的深层内核,它是一种吸引力、向心力、亲和力,更是一种推进班风建设的动力,它从多个侧面和层面展示着一个班级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探讨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对强化班级管理,提高全体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具有十分重要。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1确实,一个优良的班集体积极进取,全面发展,必将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和激励作用。而要建设一个优秀班集体是非常艰巨的,关键要靠班级的强大的凝聚力作后盾。
二、班级凝聚力的功能
凝聚力的功能可以以系统论的原理加解释。亚里斯多德早就说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此对系统的研究可以说从古代就已经开始了。现代系统思想自1968年奥地利生物学家贝朗塔菲发表了一般系统论的代表著作《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与应用》2形成了一股重要的思潮,日益发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现在一般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在这个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3其内涵包括:1.整体的性质不是要素具备的。如班集体的整体功能不是哪个学生或老师所具备的2.要素的性质影响整体。如班级里每个学生的表现都影响集体。3.要素性质之间相互影响。如班级上一个同学对科学感兴趣可能会带动其它同学也感兴趣,反之一个同学无故旷课,会影响其它同学向他学。4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
如果把学校当作一个系统,班级是学校这个系统中的基本要素,相对学校来说是一个小整体,是子系统。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又是班级系统里的要素,而提高班级凝聚力就是指处于一定班级中的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进行协调和组织,以优化地运用各个要素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班集体的整体功能,提高班集体的 吸引力、聚合力,以达到最佳的教育和学习效果。
三、提高班级凝聚力的措施分析(一)学生方面
1、认识上的转变
中职生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所产生的新兴群体,其生源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在他们的生活环 境中得不到他人的认可,“爱与归属感需要”得不到满足有很大关系。这进一步说明建立和谐班级人际关系,提高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意义。
2、素质上的提高
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不断提高其职业素质,对于中职生未来的就业创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向来被各企业称为核心竞争力的“团队精神”是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各企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的职业素质。
对于企业而言,团队精神是就指一个团队基于其成员的共同利益,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导引下,通过一定的科学的运营机制和企业文化的规范与熏陶,所形成的一种积极向上,拼搏进取,互相帮助,真诚协作,顾全大局等等文明健康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而提高集体的凝聚力,增强其吸引力则是培养团队精神。
对于自信心不足,自制力偏低,易受环境影响的中职生而言,提高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创建和谐团结的班级环境,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形成勤奋上进的班风,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集体的自身的力量就是班级的凝聚力,有了这种凝聚力,就会陶冶每个学生的思想、作风品行,带动班级每个成员前进。”而只有提高了班级凝聚力,不断增强集体教育的力量,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才有可能在实际的班级学习生活中培养提高其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正如卢梭所说:“不要对你的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二)学校方面
1、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深化中职校的教育改革
以人为本的实质和精髓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根本”理念的使命,使他们懂得和学会尊重人、关心人、相信人;另一方面,教育管理、教学活动、教育内容都应当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注,把维护教育者、教师、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教育环境、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应当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人的才能的发挥,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
其次,要创建以做人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毫无疑问,教育的最基本职能是实现和完成个人的社会化,使个人成为完整、合格的社会成员。
第三,要按照人的成长与发展规律办教育。同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样,教育本身的发展也有自己特殊的规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适应这些规律,才能真正做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2、建设开放的活力体系,为中职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为根本”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5要紧紧抓住农村家庭迫切希望脱贫致富和农民子女迫切希望成才就业的愿望,让职业教育更加贴近农村、贴近实际。(三)教师方面
1、用爱和信任来培养班级凝聚力
要想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严格要求之外,还得把爱和信任寓于其中。一名教师真心爱护着班里的每位学生,也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关爱,互相信任,平时经常表扬那些能关爱、帮助别人的同学。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幸福和奖赏,这样既可以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精神,也可使师生感情加深,班级凝聚力增强。用爱的教育来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应该是切实有效的。在调查过程中,一名同学说,他进校之初表现一般。教师去宿舍巡查,发现他的床垫很薄,当时天气很冷,于是就送给他一个棉垫,他很高兴地接受了,对老师对这个班集体的关注和热情更高。很多劳动和卫生他总是抢着去干。有时候班主任一次细微的关心、一声轻声的问候都会在学生们的心灵深处激起情感的浪花,令他们终生难忘。只要班主任爱字当头,诚心对待学生,爱和信任就一定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用科学的班干部管理方式来构筑凝聚力 能否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对于构筑班级的凝聚力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一个所带班级全部是男生的女班主任来说,就更重要了。他们是班主任的另一双眼睛。如何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呢?首先通过细心观察,大胆提拔重用学生干部。从军训开始,老师就注意观察班上学生的一举一动了。正式开课后,大胆提拔。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作为班长的江武填工作积极主动,除了学生会的工作之外,班里的工作他也处理得井井有条,劳动委员、宣传委员、宿舍长等每一个班干部都非常负责、非常出色。其次还要严格的培养和考核班干部。我在班委实行了层层负责制,即下级对上级负责,副职对正职负责,正职对班长和班主任负责。我还定期召开班干部工作会议,通过总结,相互考评达到增强责任感、提高工作水平的目的。对有问题的班干部既做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工作,也注重个别的交心谈心。
3、用共同的奋斗目标来引导班级凝聚力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的实际,制定出班级的奋斗目标。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因此,我给同学们制定了班规和一日常规,结合《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做的行为规范和不规范,直接影响到班级考核的扣分和奖分。学校每次组织竞赛活动前,我都要在班上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班上的优势所在,大家共同来确定本次参赛活动的奋斗目标,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
4、用班级的声誉荣誉来激励班级凝聚力
班级活动最能吸引学生,因此在活动中以班级的声誉荣誉来激励班级凝聚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班级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教育、教学活动,文娱活动等。开展活动时,班主任必须要制订整体计划。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架起了桥梁,密切了生生关系,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爱,到互相理解、互相合作。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学生在竞选班干部中是对手,在班级管理与学习活动中是朋友。他们既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又有相互合作的胸怀。特别经过班干部轮换后,有好多学生已有当班干部的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与他人,并和新任班干部一起搞好班级工作。最令人高兴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分你我,始终把班级这个大集体放在第一位。因为大家有这样一个信念:集体的荣誉是最高荣誉,也是每个人必须维护的。
5、用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来维持班级凝聚力
针对职校学生常见的问题行为表现,我认为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和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用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来维持班级凝聚力。(四)社会方面
1、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舆论氛围应更多的关注、报道高素质的劳动者,使他们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和肯定,使社会成员树立“劳动光荣”的荣誉观。同时在社会舆论上,不要只片面宣传“拇指工程”,对学生只能表扬、鼓励,不能批评,束缚老师的手脚,使老师不敢管、不愿管,对未成年人这一比较特殊的群体,在教育上要采取宽严相济的教育方式,表扬、鼓励只是教育他们成材的一种方式,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也要严厉的批评,从而使他们有所触动,引以为戒。
2、整治不良的社会环境,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全社会都要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从未成年人利益出发,加大整治、清理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阴暗角落,如加大惩治各类腐败行为的力度;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打击“黄、赌、毒”的斗争;对学校周边违法建立的网吧坚决给予取缔;严厉打击危害学校正常秩序,侵害学生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在加大整理、清理的同时,还要加强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活动基地的建设,逐步完善其功能,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满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要努力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对未成年人教育的优势作用,采用灵活多样的社区活动,使中职学生及社区内闲散未成年人,尤其是那些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在活动中接受普法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矫正不良行为。注释:
1、高谦民.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中学卷).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57.2、贝朗塔菲.《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与应用》.奥地利:.上海教育出版社1968
11.班级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篇十一
【关键词】班级管理;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班级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品德培养的基础单位,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加强对初中班级管理的研究,有利于初中班级管理效益提高,实现初中班级管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目标,尤为重要。因此,笔者通过相关的教育理论与班主任的职责管理,来深入分析当前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当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班级内部管理中依然是以班主任为绝对权威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根据一定的行为规范,对所带的班级学生进行思想、生活、学习、课外活动管理教育,以便建立优良的班集体,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来促进全体班级成员健康发展的综合性活动。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中,班主任被认为是学生的引导者、管理者、监督者,具有很大的权威性。但是却忽略了班主任也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兼良师益友,共同建设与服务班集体的身份,应该让班主任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信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管理内容不够全面,工作方式呈现严重单一化的倾向
1.过于看重学习成绩,忽略了影响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
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就是要进行智慧教育,而智慧教育的重要途径是通过文化课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学生的主要活动也是以学习文化课为中心,从而达到提高自身认知能力的目的。班主任作为对学生学习管理和学习任务完成的引导者,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的学习生活管理中,部分班主任没有充分领会、理解学习的指导意义与学习的要求,过分地看重学生的成绩,只是严厉地要求学生好好提高文化成绩,拿高分,却忽视了像学习的习惯、动机、方法等一系列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缺乏对学生学习意义、方法的指导以及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2.工作方式严重单一化
班主任的教育方法对教育的质量与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重要的影响。有些班主任虽然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工作的方式方法过于简单,容易出现事倍功半的问题。采取费事少、见效快的惩罚方式进行教育,往往带来严重的后果,使得学生出现逆反心理,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态度。
(三)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
新课改倡导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所以在此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应该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班主任仍旧存在个人主义思想,对于班级管理工作还是采用传统的班级管理办法,没有结合当代初中生的特点,而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于班级管理建立的规章制度以及班委会的确立、学生的监督管理、评价都是班主任一人来决定,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少之又少。
二、优化初中班级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施行民主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
如今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师生关系。可以这么理解:一方面,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文化课上学习的指导老师,对学生的人生也具有引导作用,教学生做人之道,与同学的合作方法等;另一方面,班主任除了是学生的良师以外,还可以作为益友,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以一种友好、宽容的态度去与学生交流,不断地关心学生,从内心深处将学生置于平等的地位,不要让学生畏惧自己。在选举班干部的时候,要通过民主的制度,以示公平。如果可能的话,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当班干部,也就是轮流管理制度,让他们亲身体验当班干部的滋味,以便形成强烈的班级荣誉感与凝聚力。
(二)实行多元的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效果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正强化与负强化对学生的行为塑造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一般老师采用单一的惩罚方式,对学生进行训斥不仅影响师生感情,增加彼此的敌对意识,而且会让学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等不健康的心理。这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相违背。所以根据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理论,在初中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采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行为,消除学生的消极行为,慎重地对待负强化式的惩罚方式,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应该怎样做。加强管理只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也是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所决定的。因此,班主任要采取多元化的工作方式,去激励学生,去除消极行为,提高管理的效果。
(三)制度育人,致力于班级管理制度的完善
有句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初中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应该结合当代初中生的特点,建立刚柔并施的管理制度,积极地做好班级调研工作,邀请学生代表参与到班级管理制度制定工作中来。对于班级管理制度不仅要严而细,更应该细而活,这样学生才会对于自己参与制定的班级管理制度自觉地去遵守。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教育学生的目的,提高管理的效果。
三、结论
总而言之,对于当前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要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施行民主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实行多元的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效果、制度育人,致力于班级管理制度的完善三方面着手,才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崔江南.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思路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
[2] 马忠敏.初中班级管理要“管”“育”结合[J].文教资料,2010(5).
[3] 张业英.关于初中班级科学化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
作者简介:卢波,男,1978年生,本科,中学一级教师,湖南省洞口县又兰镇中心学校,研究方向:初中语文。
12.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成效评价研究 篇十二
一、选定测评内容,制定测评计划和方案
测评计划和方案必须根据测评内容而制定。在笔者看来,针对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成效的测评内容应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德育效果)、班级人际关系、学生心理素质、学生学力(智育效果)等四个方面。
1. 在学生思想品德方面。
班主任班级管理成效评价中,考核的首要成效就在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即德育工作。学生思想品德的好坏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立场是否坚定,包括是否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是否关心国家大事;是否积极要求政治上的进步;能否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遵纪守法,包括能否遵守国家法规;维护社会秩序;遵守校规、校纪;能否抵制和反对违反国家法规、社会秩序和校规、校纪的行为。
(3)是否能处理好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关系。包括是否团结同学;是否爱护公共财物;是否关心热爱集体;凡事以集体、国家利益为重。
(4)文明礼貌,包括是否谦虚、诚实、正直;是否尊师、敬老、爱幼;语言是否文明;待人是否热情礼貌。
(5)劳动表现,包括是否积极、认真参加各种劳动;是否勤俭节约,爱护劳动成果。[1]
2. 班级人际关系方面。
班级人际关系的和谐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之间三种不同的关系,其和谐程度关乎班级凝聚力的强弱、学习成绩的好坏和班级融洽程度的高低、班级学习风气的好坏等。班级人际关系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班级中同学是否愿意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在学习上、在生活中互相照顾。
(2)同学之间的矛盾与误会能否通过一种理性的方式得到解决,班级中公然互相吵架、打架的频率与数量。
(3)正常的男女关系、早恋等现象出现,以及班主任能否及时疏导。
(4)老师与学生之间。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是否是既有威信又能融洽活跃,学生与科任老师之间是否是既相互信任又不盲目服从。
(5)所有班级老师之间,能否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精力,团结一致地为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班级各方面的发展做出努力。
(6)班主任能否团结各科任老师,将各科老师形成一股合力,成为班级向前发展的动力。
3. 学生心理素质方面。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性格、行为方式培养的关键时期,学生能否在中学期间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其人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1)学习方面是否有着较强的动力,以谦虚和认真的学习态度来完成学习任务,是否有着较强的求知欲。
(2)挫折与困难面前能否有积极的心理暗示,促使自己以向上、乐观的态度战胜困难。
(3)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面对挫折是否可以坦然应对,能否有着坚强的心理素质。
4. 学生学力方面。
学生学力是指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是人的能力的基础部分。现代教育的任务要求,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运用获得的知识去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力,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学生学力,主要包括如下两方面内容。
(1)知识方面
知识方面包括识记和理解两方面,即在学生能否正确地记忆、掌握和再认知的能力。理解是建立在正确而丰富的知识之上,而知识又通过理解的不断加深而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在当前条件下,我国主要通过考试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知识和理解的考核,通过同类型的题目,知识的运用和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来考评学生是否达到此类目标。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的考评对于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成效的评价变得至关重要。此类考试主要包括各种单元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及校、区之间的联考。通过联考方式,来判别一个老师是否符合一名合格的老师的要求,判别一个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是否取得积极的成效。
(2)能力方面
中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突出表现为他们的思考能力、判断和评价能力、鉴赏和表现的能力。思考能力主要是学生应用、分析、综合的过程;判断和评价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做出正确与否的判断并能对其进行评价;而鉴赏和表现的能力则主要是指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并能通过音乐、美术的形式,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即使不够专业,也必须具备此种能力。能力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因素,一方面可以通过考试来判断和评价,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学习中的表现来考核。
二、筛选测评人群,实施测评计划
根据测评的科学性、目的性原则,必须选定测评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测评。从宏观上而言,被测评者是所有在一线岗位上的中学(包括初中和高中)班主任,测评对象是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成效;从微观上而言,测评人群可能会集中到某一区域,乃至某一学校,甚至是一个年级,根据测评的需要,选定测评人群。
测评人群的选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测评人群必须是同一类型。比如要么都是高中班主任,要么都是初中班主任,如果将高中班主任与初中班主任进行对比分析,则毫无对比分析价值;第二,跨区域的测评对象选定时要注意考虑双方教育水平的差异,考虑当地经济水平和地方重视教育的程度。比如对东部和西部地区,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成效评价,须充分考虑其地域差异和教育发展水平差别。
在选定测评人群之后,实施测评计划。测评过程中,要抓住测评主线,即针对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成效,防止出现测评目标偏移,保证测评结果准确性。
三、统计测评结果,反馈测评信息
测评结束之后,针对调查问卷,可采用SPSS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做出数据模型。非调查问卷类的测评结果,则主要通过直接统计数据比例的方式,得出数据。根据数据结果,分析诊断问题,撰写调查报告,得出班主任班级管理成效模型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到调研单位,助其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成效,同时建立评价档案,便于查阅和研究使用。
摘要:本文重点探讨关于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成效的评价问题。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成效评价, 应遵循客观性、科学性、实践性、全面性原则, 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 采用正确评价方法, 从正面和侧面包括学生思想品德、班级人际关系、学生心理素质、学生学力四个方面的内容来对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成效进行考评。
关键词:班级管理,成效评价,步骤,内容
参考文献
13.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篇十三
在新形势下,要想成为一位“专家”就必须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新内涵,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从管理者到指导者,以班主任专业化为转变方向,转换自己的角色,以自己的魅力和人格去管理和教育学生。
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以身施教;民主化
班级管理与学生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作为一个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和挫折;但同时也不乏值得回忆的快乐与成就,那是一种成功的喜悦及甘为人师的幸福。既然站在这个平凡而又神圣的岗位,就应该倾心扮演好这个角色。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作为他们的领航者,不仅要有为人师表的责任感,还要有让整个班级向良好健康方向发展的使命感。正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我在日常的工作不断的总结和思考,下面以自己的工作经历浅述对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几点想法。
一、以身施教,教学生为人处世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该当是这种人。”班主任的表率作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身上。在班级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时常会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高尚的品格,是一种无形的感召力量,只有具备高尚品质,才会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信.愿意听从其教诲,陶行知曾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作为班主任.应该给学生以表率作用.让学生信服你,信赖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这样我们在班级管理中才能走的更远,才能有所突破。
二、发挥班委的作用以此建立良好的班风
俗话说“军无主帅兵欲乱,鸟无头来不能飞。”在班级工作中,班委发挥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因为他们与同学朝夕相处,对班级的情况更加了解,他们对同学的帮助在某些场合可能比班主任更有效果。一支能力强,以身作则的班委队伍不仅能树立榜样作用,带动全班同学积极向上,还能起到班主任与同学之间的桥梁作用,他们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得力助手。因此,在日常的观察和教学中我会用心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需要约束的行为,以此来建立一支优秀的班委队伍,赋予拥有不同优点的学生不同的责任,任命他们为不同职责的班委。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发挥了他们的优点,也会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更为重要的是让班委去约束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往往会收到奇效。因为中小学生之间相互的“指责”,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良性的竞争,学生都会互相的比较谁做的更好。如果作为班主任直面赤裸的去批评某个学生,势必会跟这位学生带来心理上的阴影。在一般情况下班长会全面负责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维护;学习委员专项负责组织每天和双休日后作业的收发;文体委员负责班级各项文体活动的进行;生活委员坚持每周的生活;组长管好本组的事。在班上发生问题,先要让班委能够主动的去解决纠纷,化解矛盾。再者班主任要悉心开导这些学生,让他们明白冰释前嫌的快乐。在后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大家都能够相互理解和帮助。每天让不同的班委轮流填写班务日志,班委在每周的周一开班务会,对上个周班级中出现的情况进行总结,或者提出自己对班级管理的方法和困惑。然而班主任要在这些日志中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值得表扬的行为,对出现的问题在班委接下来的工作中进行安排布署;对于值得表扬的行为要在班上公开的褒奖给予肯定。
三、班级管理气候民主化
在当前班级教育中,许多班主任并没有真正将“民主”落到实处。独断专制的教育管理方式时有发生,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受到过分的压制而妄自菲薄,有时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或明或暗的抵抗,使班主任工作难于落到实处。事实上,班级生活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总会有意无意地融入到其经验世界中。班级作为未来社会公民的摇篮,是学生适应理性化、契约化公共生活的实验室。每个学生都要通过班级生活学会公共生活的规则,形成民主思想。新课程理念要求班主任开展民主教育,实施民主管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班级管理的民主性,体现在班级制度、班级气氛及师生交往具体过程中,从而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制度,开展民主教育与管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参与自治活动,这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有效实践,学生在思想教育、实践能力、学习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班级建设走向民主化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班主任的必然选择。
四、学生个体发展独立化
新课程理念要求班主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信息时代,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拓宽了,加上年龄的特点,他们对多种事物感兴趣并且都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班主任如果还仅仅固守原有的一点知识,不拓宽知识面,任由学生自流,不加以引导,则师生之间的契合点将大大减少,教育的针对性也会大大减弱,与学生间的代沟会逐渐扩大。班级教育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学生人格的完善,这也就是要求形成学生独立的精神本体,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自我精神和健全人格。同时,要给每个学生独立选择自由发展的空间和业余时间的权利,让他们的个性自由而充分地发展。所以,班主任应以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胸怀,平等地对待学生,用真诚换取真诚,用宽容换取宽容,铸就生命间自由交往的桥梁。实践表明,只有在人本管理中引入柔性管理,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把学生看成独立发展的人,创设自由、向上的管理气氛,才能使学生个性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健全的发展。
总之,打造一个积极向上、民主平等、充满活力的班级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而一个这样的班级将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探索与研究的步伐仍在继续,而且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班主任要能够用客观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各种问题,不可以急于求成。只有通过长期的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最终才能把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好。
14.班级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篇十四
姓名:王妞学号:135169
作为一名新上岗教师,经过了过去一年的配班(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管理学习;今年第一次担任一名新班主任的角色,让我倍感压力巨大,我在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总结和研究班级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班主任的工作名目繁多庞杂、任务繁琐细密,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极强的责任心。如何让班主任工作行之有效、班级管理执行有力,创建班级管理高效文明和谐的班集体呢?通过参考名师管理经验、学习优秀班主任管理案例以及《班级管理学》这门课程,初步掌握了班级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即学习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班级管理者的素质与管理问题;班级中学生的特点与管理问题;班级管理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结合担当新班主任的具体工作,我将通过以下八种方法进行班级管理有效研究。
1.权威管理
权威即权利与威信的结合,是一种能改变他人思想行为的影响力。权威用在管理过程中,常常以极简单的方式运作,有的时候甚至连一个字也不需要说,被管理者就清楚而迅速地懂得,要他干什么,不要他干什么,是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管理方式。所谓教育权威,是指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心理和行动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它不同于强迫命令,独断专行。
2.目标管理
班级目标管理是指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管理方法。主要有目标教育,目标制定,目标分解,目标实施,目标评估几个步骤。通过这几个步骤可以使学生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而不是老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好的班级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相处的和谐度,更可以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
3.制度管理
制度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按照客观规律,通过准则、守则等形式,对人、财、时、空、信的关系以及人的行为方式,作出明确的具有强制性的规范,管理的规章制度实际上是管理者的权力的延伸。
4.量化管理
班级量化管理制度,是指在制定统一的目标和一定的考核标准的前提下,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在出勤卫生纪律工作学习等方面制定出统一的标准,对形式进行定性定量考核,作出现实评价,并与学生德育考核挂钩的一种班级管理制度。
5.自主管理
1910年陶行知先生就提出“学生自治的问题”。八十多年已过,魏书生等诸多教育改革家更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的自主管理为探索目标。
6.民主管理
班级管理的民主化是社会民主化的一个缩影,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一趋势会不断得到强化。班级民主管理模式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评价。这也是比较难把握的管理方法。
7.合作管理
“合作理论”是起源与美国的一种先进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班级合作管理”就是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小组互助形式,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和合作,达到相互管理,相互促进的管理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管理策略体系。
8.学习型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推荐阅读:
新时期班级管理的研究12-15
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09-19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班级管理研究教育论文11-10
趣谈班级管理的智慧09-02
班级管理的三大法宝11-15
浅析小学班级管理-班级管理12-24
学期末的班级管理06-16
小学的班级管理工作07-22
对班级管理的一些想法08-19
谈班级管理的一些思路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