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养成教育案例

2024-10-12

大学生养成教育案例(共12篇)(共12篇)

1.大学生养成教育案例 篇一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我真切地感受到比喻的精妙。现代教育家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班主任往往十分重视养成教育。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一个良好的班风与学风的形成,是与班主任善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分不开的。

一、班主任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者

班主任是小学生的启蒙老师,是小学生文明行为的塑造者。孩子一入学接触到的第一位教师是班主任,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也是班主任。大的方面包括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指导、能力培养、文体活动等,小的方面诸如怎样正确背书包、怎样学扫地、怎样削铅笔、怎样摆放学习用具等,都离不开班主任的指导。凡是成熟的班主任都十分注重学生文明素质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建设优良班风和学风的基础。每当接到新的班级,我与别人不太相同的地方,就是不去特别钟情于学生的分数,也不忙于去强化知识的传授,而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从要求学生的站姿与坐姿开始,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课堂上,要求学生坐端正,懂规矩,守纪律。学习上要求有了问题不忙于发问,而是先自己认真想一想;想了以后还不懂,再去问老师。这样反复训练,学生不仅提问的质量高,而且也培养了多思考的好习惯。在工作上要求学生做事有条理,从书包怎么放,作业怎么交,预备铃后干什么,等一一加以规范训练;要求学生每干一件事多应想想轻重缓急。在生活上要求养成讲究整洁卫生的习惯,我带的班要求教室的桌子、椅子都排成一条线,每天早晚拖地、擦桌子。每个同学要净化自己脚下的一块地方,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自己座位下的清洁。总之,我把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工作,很多学生都从这项工作中终身受益。因此,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最直接、最具体的引路人,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者。

二、班主任是班级养成教育的实施者

班级实施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班主任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科学安排,严格管理,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在养成教育中,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育人环境的建设。因为班级育人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我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美化班级,办好班级黑板报和学习园地,设置图书角,搞好班级环境卫生,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程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舒适、安静、优美的班级环境中学习,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使班级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三、班主任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示范者

示范是儿童最初和最基本的学习行为的方式。示范具有广泛性,榜样、形象甚至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构成了示范作用。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的示范作用,使养成教育能“可见、可学、可仿、可行”,班主任的行为、形象乃至人格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所以一个教师必须时刻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最成长中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喜欢模仿自己的老师。教师好的品质,自觉的道德行为可以为学生所效仿。过去,我在上课板书的时候总是习惯地把粉笔顶端的坚硬部分折断,并随手扔在地上。不料,有一次几个学生到黑板前做题时,也都不约而同、动作熟练地把粉笔头折下来扔在地上,我感到很奇怪,一问学生才知道,这是从我那儿学来的,而且全班学生都学会了。我这才恍然大悟,以后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中,我都十分注意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以好的影响。良好的习惯是生活方式健康的表现,有利于自己形成良好的品德,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反之,不良的习惯、恶习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的表现,是品德不好表现,这不仅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发展,也有害于社会的文明。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教师责无旁贻。

案例:鸿儒,男,8岁,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幼儿园里就比其他孩子明显好动,思维反应各方面不比同龄的孩子慢。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多长时间就晃动椅子,经常惹周围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时不时在课堂上打打“太极拳”;上课回答问题要么答非所问,要么连问题都没听清楚;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做作业时,经常拖拉,;回家后据家长反应,书包一扔,就开电视机,开始看动画片,一看就没完没了,总要看到8、9点钟没有动画片了,这样就会影响第二天的上课质量。评析:上网查阅了有关多动症症状的表现,发现其特征表现为:1、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2、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3、对别人的讲话经常似听非听。4、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5、经常很难安排好日常学习和生活。、经常不愿意或回避那些需要用脑的事情。

7、经常丢一些常用的东西。8、经常容易因无关刺激而分心。

9、经常忘事。鸿儒注意力不集中,偶有集中注意的时候也是短暂的,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转移,多动是该症比较突出的症状之一,“多动”不仅是活动过多,而且活动时动作不协调,学习困难,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定均是症状之一,而且鸿儒的脑子并不笨,比较好动容易分心,使得学习成绩只能屈居下游,纵上所述,鸿儒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但是,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并不一定说是多动症。

方法: 1、对于好动的孩子,老师最需要的是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耐心纠正孩子的好动行为。教师可以从他的优点引导,就是肯定他的优点、长处、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张扬其优点,发挥其长处,突出优势,发扬特点,使他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纠正中要坚持下面鼓励,积极强化,当孩子有一些自制行为的时候,当孩子能持续一定时间稳定注意的时候„„老师要及时肯定,并循序渐进对孩子提出要求。上课时,多注意他,时不时跟他进行眼神的交流,让他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只要他回答正确,就大力表扬,回答不对,也多鼓励,少批评。在这样的教育下,发现他一听到表扬,学习起来也带劲了,数学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做题的速度还有待提高)。但由于现在才一年级,训练的时间还很长,在这个过程中仍会有反复,我会有耐心的帮助他的。、让孩子适当进行一些手脚协调、左右手协调、手脚与身体其他部位协调之类的活动,对纠正孩子好动行为有明显的效果。我们学习“方位”这一课时的时候,就多叫他表演小游戏,使他在快乐中得到了锻炼,精力也集中多了。

总之,小学生喜欢直观教育和形象教育,班主任本身就是小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在小学生心目中,班主任又是最可依懒的人,最应服从的人,班主任的示范教育对小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命令。因此,班主任应当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应自己首先做到,在养成教育中,班主任应成为小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

2.大学生养成教育案例 篇二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实践质疑和构建知识的学习行为,真正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习目标。本文从高中数学课堂———以“等差数列”教学为案例,谈谈如何从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牵引学生自主学习,达到积极思维的习惯养成。

一、让生活情景下的概念形成,牵引学生自主学习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特征体现。教师创设教学问题情境,能使学生数学思维镶嵌在生活情境化当中,让学生熟悉的生活、已有的经验与概念形成对接,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感悟与自主学习,那么概念教学也就成功一半。例如,一节《等差数列》的概念课,有一位教师做如下的教学情境创设:

教师新课引入:先应用课件展现两张图片,一张给出的数列较凌乱:10072,10360,10144,10288,10216。另一张给出的数列很整齐: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请问同学们喜欢哪张图片?追问:你所喜欢的图片上面的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图片上的数字进行观察、识别、猜想,然后回答。有的学生相互讨论,有的将数列排成由大到小,有的排成由小到大,有的观察出: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72。

教师再问:72是个什么数?能为0或负数吗?通过学生的自主总结、归纳,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公差的定义就自然而然的得出。

在接下来的教学,是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观察:由三个数a,A,b组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你能用a,b表示A吗?你认为A可以称为a、b的什么?有哪些相等关系式?讨论并写出式子学生独立思考5分钟后,由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和公差d,诱导学生写出:

由此,学生猜想(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推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师引导、矫正)。

以上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材的探究性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选取的,以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望。即教师以创设的问题情境进行牵引,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和动手演算等,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过程,既得出结论,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上述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是直接阐述数学结论,而是让学生从生活“小游戏”开始,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知识的发生。自我获悉概念的形成过程。当有些思维受阻时,教师又适时点拨。这样的教学,就是生本课堂,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的探究潜能挖掘出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让导入新课的情境创设,牵引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这一系列问题的情境牵引,学生的思维无法停滞,脑子高速运转,自主学习氛围异常活跃。将整个等差数列的知识形成过程以问题(由浅入深地)牵引,让学生自主思考,再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其内容的循序性、典型性和思想性都贯穿于学生独立思考当中。

在知识的巩固与应用环节中,该老师又进行例题教学:例1,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1=10,a15=40,(1)求a20;(2)85是不是该数列中的项?若是,则是第几项?;若不是,说明理由。

老师的教学意图,绝不是单纯地为了加强学生对公式的记忆,而是以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公式中有a1,d,n,an四个量,深刻理解“知三求一”的方程思想。完成例1后,老师再通过同题型、适当的变式训练,进一步巩固、掌握公式的灵活应用。学生的自主探索都在不断的变式中体验,都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当中,都在教师的驾驭与掌控当中。当学生思维意犹未尽之时,老师又在例1的基础上,提出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方法解答例1?(老师提示:a5,a10,a15,a20成等差数列的子数列性质)

从整个数学课堂来看,教师“教”的很少,学生“想”的较多,其教学意图是让学生在新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作自主表现,尽量让学生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课堂,师生皆然感到轻松和快乐。

三、让解题思路的寻找过程,牵引学生自主学习

习题课的教学,简称为解题课。对于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寻找,不仅仅是检验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扎实与否,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过程,更是学生数学能力、数学智慧的具体表现。

习题课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解”需有法,“解”必得法,教学相长,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作答,只会一招一式,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题,更要教学生如何寻找解题的思路。这一过程,决定了学生“欲罢不能”的自主学习自觉性。例如,一位老师设计如下问题———

1. 在等差数列{an}中,若a4+a5+a6+a7=56,a4a7=187,求a4和d.

2. 已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其公差d>0,三项之和为15,首末两项的积为9,求这三个数。

第1题是一道关于数列性质的基本题,老师的意图在于检测学生对数列下标和性质的理解程度,先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和自主完成后,再由阐述解题过程。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解题思路寻找:在等差数列中,若两项的下标与另两项的下标和相等,那么这两项的和可以用另两项的和来代替,把未知项减少,达到解题目的(下标和性质的应用)。思路很快被打通。

第2题的教学,教师又将全班学生分成3组,然后引导学生活动:第一组学生以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解题思路寻找;第二组是小组自主学习,然后派代表讲述解题思路与演算;第三组是全体学生“集体会诊”,总结解题规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议论、归纳和动手尝试,都能集中在以下两点解题思路上(即“对称设项法”):

(1)当等差数列{an}的项数为奇数时,可设中间一项为a,再以公差为d的两边项分别设…a-d,a,a+d…

(2)当等差数列{an}的项数为偶数时,可设中间两项为a-d,a+d,再以公差为2d进行两边分别设项:…a-3d,a-d,a+d,a+3d…

最后,老师请3个小组代表小结,阐述本节课学到哪些解题的思想方法?运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相应类型的题目,使学生在运用数列知识解题,思路更加明晰,印象更加深刻。

学生在探究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其实质就是运用“构造”法、公式法来解决综合性强的数学问题,渗透了数学方程思想方法。老师的教学,就是在刚学完等差数列后,以“小综合”问题牵引的形式,让学生积极思维,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将整个课堂变成学生“探究”的课堂,形成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四、让复习反思的思维活动,牵引学生自主学习

复习课的教学本无定法,平时老师们只是各行其是。按我们以往的复习课教学规律,一般是:先罗列公式、定理、法则进行板书,再作习题讲解。现在看来,在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的今天,就显得效益低下。笔者认为,通过精选例题来涉及各知识点的引用,以问题解决为索引,牵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全面回顾,配以综合运用,效果更佳。

例如,在2016年全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中,某老师上的一节“等差数列”的单元复习课,教师提出问题:已知,等差数列9,7,5…前多少项的和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教师在上述问题探究的教学中,虽说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问题,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简单作答,即运用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n项和公式(运用到了,实质上就是复习到了),又从中渗透函数思想,以开放性的复习内容,让学生多角度解决数列问题。这比教师简单、机械地复述通项公式、n项和公式的教学事半功倍。

接下来,教师再将上题变式为:已知,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10,此数列的前多少项的和最小?最小值为多少?

弗赖登塔尔说:“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这也是牵引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办法。以提出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课堂的教学中来,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面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思维活动。教师选择时机给学生补上“运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贯穿“数式转化”的认识当中,认知结构得到夯实。

课堂结束时,又以反思的形式对等差数列{an}的复习,进行“画龙点睛”和归纳总结。这样的课堂,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让思维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使得这节数学复习课变得更加精彩纷呈。

对于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复习课教学,倘若将问题选好,围绕教学目标,贯串知识点,来展示数学规律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数学教学的效果就会得到进一步优化。

以上的复习课教学特色,就是将数学问题,纳入课程知识体系,切入学生自主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其知识与方法由学生自主归纳,结论形成由学生自己总结。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包办”;凡是学生自己能表述的由学生自己书写。数学复习课不再是以往的“一言堂”,不再是为题海作答而忙碌,,而是以教师课前预设的“数学问题”来牵引,让学生在不断回顾、不断质疑、不断总结的过程中,不断得到精彩的教学生成,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赵玉城.关于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J].人民教育,2005(4).

3.大学生养成教育案例 篇三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邓小平也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可见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但是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和家长要有耐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使孩子成为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人。本文通过对幼儿园中班的课程和活动为例,试以分析幼儿行为习惯的教育表现,

并提出一些教育指导策略。

【案例实录】

课上和课下的行为习惯指导。

【活动目标】

1.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2.文明有礼,与人友好交往。

3.文明就餐,讲究卫生。

4.热爱劳动,知道勤劳助人。

【活动准备】

教师安排好一天的课程,上午有一节课是劳动课。准备好几个不同属性图案,两两一组。

【活动过程】

1.上课时,教师要让孩子起立并问老师好,老师也要向孩子问好。坐下的时候教师要让孩子保持安静并坐好。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说“我只说这一次”,让孩子专心听课,也可以让孩子复述教师刚刚讲的故事。

2.课下,教师可以让孩子玩“找朋友”的游戏,将之前准备好的卡片发给小朋友们,让他们分别找到和自己属性一样的图案,并

让他们介绍自己和对方成为朋友,也可以把自己的新朋友介绍给别人,大家一起做游戏。

3.中午就餐时,让孩子饭前洗手,吃饭时要孩子自己盛饭,吃多少盛多少。饭后让孩子漱口,并自己动手洗碗。老师评出洗得最干净的小朋友并奖励一朵小红花。

4.睡午觉时,让孩子自己铺床、叠被子、穿脱衣服和鞋子,评出做得最好最快的小朋友,并给予奖励。老师可以安排孩子做劳动,让孩子整理自己的文具和日用品,擦桌子,扫地等。对于做得慢和做得不太好的小朋友,老师可以让别的小朋友帮忙。

【案例分析】

以上是幼儿园中安排的一个非常平常、有效的教学活动,作者认为这是幼儿园小朋友每天都会经历的事,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下面通过对该案例中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意义三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反映从幼儿园时期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1.教学的目标。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而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和个人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研究表明,习惯的养成时间需要21天,而85天以上的重复才能形成稳定的习

惯,所以一个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不断地重复才行。而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要家长和教师一起努力。尤其是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在幼儿园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要多很多。首先,教师要明白孩子步入幼儿时期后,已经开始模仿身边的人和事物,并且还没有更好地区分行为好坏的能力,所以教师要从自身给孩子做一个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榜样,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在平时,教师要有一个教学概念,在课上要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在课下游戏时,养成与孩子友好相处的习惯;在吃饭时,养成讲卫生、文明就餐的习惯;在劳动时,养成勤快乐、于助人的习惯,因为现在很多家长都非常溺爱孩子,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以教师也要注意在平时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的能力。当然,这些也需要一步一步地来才行。但是教师在培养孩子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上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会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2.教学的方式。教师要想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要有适合孩子的教学方式才行。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将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教学方式相结合,引导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孩子坐好,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坐姿,也对孩子身体的成长发育很有帮助。教师可以说“我只说一次”来吸引孩子的注意让孩子更加专心地听讲,或者教师在讲故事前告诉孩子,

在故事结束后找孩子复述这个故事,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也会加强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对于复述好的孩子,教师要适当地给孩子鼓励,可以让所有的小朋友给孩子一个赞。下课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吃饭前,一定要让孩子洗手,可以让孩子边洗手边唱洗手歌,知道饭前洗手饭后漱口,讲究卫生。教师要让孩子自己盛饭,知道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睡午觉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旁边看着孩子铺床,穿衣服,叠被子,给做得好的孩子一朵小红花,这也会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后也会使孩子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在劳动的时候,教师可以两两分组,这样不仅可以使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也会让孩子知道互帮互助。好的教学方式不是老师在说,孩子在听,而是孩子在做,老师在看。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体会,只有自己亲自经历了,才会一点点地养成好的习惯。

3.教学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竞争也更加的激烈,对人民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不仅要重视孩子在文化素质方面和创新实践方面的培养,也要注重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教师不仅仅是教学,也要教人,教会孩子怎样做人。幼儿时期,孩子在各方面都快速发展,教师作为孩子步入校园前的启蒙老师,责任更是重大。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让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大家都喜欢和乐于助人、文明有礼的人相处,而好的行为习惯也是一块敲门砖,会在第一时间赢得别人的好感。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多注意对孩子行为习惯培养。

参考文献:

刘志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J].

考试周刊,2012.

4.小学生养成教育案例刘兴起 篇四

刘兴起

案例背景:

“以发展为本”的理念核心是:尊重儿童,相信儿童,促进儿童主动学习。教师要从每个儿童身上找到其闪光点,继而因人施教,帮助每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富有个性地发展。在新理念的启示下,在班级里竞选“班级之星”活动中,我以孩子们是活动的主人,为他们提供“敢想、敢做、敢说”的机会,帮助他们在竞选中增长自信,更让他们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案例

1、最乖的“班级之星”

每周五下午,我班孩子要进行本周的“班级之星”评选。经过孩子们讨论,大家总结出一套都认为客观、公平的竞选细则:一周内得到五角星最多的人,或者没有因为大错误被批评过的人。在此条件下由学生提名并详细说明提名理由,然后大家进行投票表决。每周的“班级之星”有资格参选每月的“班级之星”月冠军。

今天,由孩子们提名的“班级之星”候选人有童海赫、梁悦琪、胡彪,经过第一轮投票后,童海赫被淘汰,梁悦琪和胡彪的票数相同。在第二轮投票时,不论投谁的票都需要说出具体的理由,投梁悦开春票的人说的理由全部都是“她很乖的”“很守纪律的”;投胡彪票的幼儿都说“他很聪明,很会动脑筋”,最终的投票结果是:胡彪获胜,仅仅多出一票。梁有些懊恼,但没说什么,倒是那些投童海赫票的同学很不服气,都在相互嘀咕:“从来不回答老师提问的人能当班级之星?”,“就是嘛,他从来不举手的”,“可是她的选票真的是多一票啊”,“如果我可以投两票就好了”。

投胡彪票的幼儿高兴得又说又笑,相互庆祝,胡彪依旧一言不发,也没有兴奋的表情。案例

2、牛影哭了

又是一个周五,又到了评选“班级之星”的日子。今天幼儿推举的候选人是牟冉和牛影,推选理由几乎相同,两人都是做事认真,动脑筋积极,本周得到很多次表扬。可能由于上周的落选,今天的牛影看上去十分紧张。开始投票了,牛影闭上了眼睛,双手抱着脑袋低着头,当宣布牟冉的得票是9票时,牛影抬起了头,因为他能算出,全班22人,除去被评选的两人,还剩下20人,牟冉得到9票,他就有获胜的希望了,很可能是11票。他睁大了眼睛静静地等待着小朋友一个个数的数下去,最终宣布:“牛影11票”时,牛影哭了,哭得很伤心。牟冉笑笑说:“没关系,我下次再争取,一定会赢的!”

牛影哭着说:“我争取了一个星期了,这一个星期我告诉自己不要犯错误,这样就不会受批评了,我终于赢了,累死啦。”

案例

3、拉票电话

今天是周四,晚上8:50我的手机响了,是牛影的妈妈。她说:“明天应该是班级之星月冠军的评选日期,能否增加才艺表演,让牛影弹钢琴,帮助她竞选拉票,也让她得到锻炼,增加胆量。”我说:“竞选规则是学生当初定好的,我不能独自改动,你的建议很好,明天我向小朋友提出建议,看看能否在月冠军竞选时增加才艺表演,只要孩子们同意,就算承认了这条新规则。”

牛影妈妈说:“你们这么看重小孩子的意见啊?还要他们认可?” “这当然,他们是班级的小主人嘛,只要他们说的有道理,当然应该听他们的。何况迄今为止所有的班级之星都是孩子们自己选的,老师没插手。”

“那如果孩子们评选出来的人不是老师心目中的最佳人选呢?你们也不作暗示?”

“老实说,有几次选出的班级之星确实不能让我满意,但这反映了孩子的眼光,也反映出孩子的交往能力和人缘关系,细细琢磨会有答案的。当然,我们会在平时作好主流方向的积极引导,帮助他们辨别是非。”

“哦,原来你们是这样的。案例分析:

班级之星的评选,告诉了我许多平时不被自己重视的信息:

1、竞选活动的公平性

让孩子自己当家作主,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他们是平等的;评选规则是他们自己制订的,他们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更具有说服力;由他们自己选出的班级之星会在同伴中更有威信。

2、竞选活动的触动性

从牛影的泪水中,我看到了孩子为成功付出的艰辛努力;从牟冉的笑容中我找到了可贵的豁达和自信;从家长的建议中我知道了评选过程不仅仅只是孩子在参与,评选结果也不仅仅只是孩子的荣誉;从“老迟到”的改变中我明白了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有效地督促一个人。案例反思:

第一次评选的结果至今让我难忘,选出了一位“最乖的”孩子,这所谓的“乖”就代表好吗?这让我想到了以前看过的一个讽刺小品:三名选手参加智力竞赛,两名积极竟答的选手被倒扣分数,在赛场上一言不发打瞌睡的选手最终获得冠军。被自己制订的规则套住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老师。显然,最终的结果有些无可奈何,一部分孩子已经意识到了,作为教师,我们当然也已经意识到了。

家长主动要求让孩子展示才艺以助拉票,其实家长的最终目的并不只是班级之星的名号,而是这位家长注意到了自己孩子的弱点,利用这种机会让孩子得到更多的锻炼。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个好的契机,是一个锻炼人的舞台。

虽然规则是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商量制订的,但他们的是非观念和规则意识却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的,这里面有师长们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更要有对正确是非观的正面的、积极的强化,这样才能制订出合理的、服众的规则,这就是“熏”。其次,在儿童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班级之星”的评选无疑是检验的标准,衡量的标尺。幼儿为了争取评上这个光荣称号,必须严格遵循各项好习惯的要求,告戒自己注意自身言行,形成这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在过程中受 “熏”。策略:

1、为鼓励更多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更多他们建立自信,班级之星的评选可以多设奖项,拟定设立“文明之星”、“劳动之星”、“学习之星”、“才艺之星”等。

2、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幼儿发现、学习同伴的长处,规范自己的言行。

3、争取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帮助家长了解评选背后的教育目的,家园共育,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态。

养成教育案例

刘兴起

案例:李,男,主要表现: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多长时间就晃动椅子,经常惹周围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上课回答问题要么答非所问,要么连问题都没听清楚;课余时间爱搞“恶作剧”,做作业时,经常拖拉,就是写了也是应付了事。

评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生活方式健康的表现,有利于自己形成良好的品德,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反之,不良的习惯、恶习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的表现,是品德不好表现,这不仅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发展,也有害于社会的文明。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教师责无旁贷。采取措施:

1、对于好动、经常违犯纪律的孩子,老师最需要的是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耐心纠正孩子的好动行为。教师应该从他的优点引导,就是肯定他的优点、长处、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张扬其优点,发挥其长处,突出优势,发扬特点,使小李看到自己身上也有闪光点,也有潜在的能力,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2、纠正中要坚持及时鼓励,积极强化,当孩子有一些自制行为的时候,当孩子能持续一定时间稳定注意的时候„„老师要及时肯定,并循序渐进对孩子提出要求。上课时,多注意他,时不时跟他进行眼神的交流,让他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只要回答正确,就大力表扬,回答不对,也多鼓励,少批评。在这样的教育下,发现他一听到表扬,学习起来也带劲了。但由于现在已经是四年级了,训练的时间还不够长,在这个过程中仍有反复。但坚持下去,一定会看到他的进步。

3、引导李逐步扩大与人和睦相处的范围。要在孩子的意识中养成 “别人的事,也是自己的事”的观念,在与同学玩耍时要友好相待,要关心同学,体验与人和睦相处的喜悦。

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刘兴起

学生学业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取得学业成功的最有效的方式。在教学中,利用学科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现象、话题入手,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良好习行为惯,让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树立成功意识,需要教师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

案例:学生杨冉,刚升入三年级时以语文、数学两科61分的最差成绩冠以“后进生”头衔。他衣着不整,少言寡语,不合群,又不遵守纪律,是班上的老大难。一天到晚总是忙忙乱乱的,做事毛手毛脚,慌慌张张,丢三落四的,每天上学总要把一些学习用具遗落在家里;平时挺聪明的,一到考试总因为马虎,错好多题;在家做些事也是摔坏这个,碰坏那个,父母、老师怎么提醒也没有用。

评析:学习不认真,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是行为习惯较差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往往待人热情外向,爱交朋友、爱帮助别人,他过高地估计自己,认为自己任何事都能办,可总是由于自己的毛病不能把事情办好,显然,这样的孩子做事计划性不强,做事条理性差,随意性太强。久而久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采取措施:、扬长避短。当孩子对新鲜事物产生新奇感,有强烈热情时;当孩子对同学的一些事情表示要予以热情帮助时„„老师要及时对其正确引导,提示引导孩子如何才能把事做好?由于马虎会造成什么损失?引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在做任何事时,都应认真细致,思考在前,就会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自己做事的成功率,由于事前的思考和重视结果,就会调动孩子自身的内在潜能,克服他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2、事事养成计划性。老师利用晨会、周会或个别教育的时间,教育学生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应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事前做哪些准备、如何开始等,也可以教会学生在做事之前用一小纸条,写上自己要用的物品及时间安排,如做到晚上整理书包,早上出门前的思考等,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放手让其独立。经过帮助和引导后,应让学生独立完成某一件事,其间可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就让学生去碰,要知道对于学生来说:自己的教训是最好的教训,自己亲身体验的经验是最好的经验。

教育措施:在平日学习中,注重保护其积极性树立他的自尊心,在生活上多关心,让其体会到集体的温暖。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班级舆论、荣誉感、凝聚力,对约束学生行为,激励学生进步,往往比任何说教都有作用。

一次,杨冉同学课上突然呕吐住进了医院。在他住院的一个月中,全班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向他伸出了热情温暖之手。有的送作业,有的补课,有的捐钱帮他付药费,„„在他最需要支持之时,集体支持了他;在他软弱退缩的之时,集体给了他信心;在他最痛苦之时,集体温暖了他;在他最困难之时,集体帮助了他。

案例反思:他开始热爱这个集体了,关心这个大家庭了。他变了,确实变了。杨冉同学在成功中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感受到同学们的友爱,这都为他上进的动力。经过努力与帮助,他无论在学习、纪律、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大进步,终于走出了问题生行列。如今,担任班中数学课代表的职务。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材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学生有了缺点错误,教师给予的不能只是指责和批评,更需要的是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认可,让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充满爱心,让阳光撒满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养成教育案例

刘兴起

细想一下,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习惯有待于养成,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与督促,让我们在与学生相处的每一节课中都能够做到不断引导,用我们的细心和智慧让他们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基。

情景再现:

语文课上,我们正在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环节,在我布置完朗读任务之后,大家都投入到忙碌的准备过程中。一会儿,朗读开始了,只见杨阳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着,孩子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当他读完后,突然,一个响亮的声音打破了寂静,“她读得太好听了!真像可爱的小松鼠!接着班级里不约而同的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又有学生说:“是啊,我们还没听够呢!”„„一时间学生的兴致大增,又有几位学生轮流展示了自己的朗读。站在一旁的我,惊讶之余更多的却是暗喜。

事件分析:

随时评价小伙伴的朗读,是我在语文教课教学过程中,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经验而采用的学生互评方式。在过去的教学中,都是我自己来评价学生,然后就鼓励学生今后如何去更好的朗读。孩子们好像兴致不高,我觉得这种评价方式有待改变,为了让学生在朗读中有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所以,我在朗读课堂教学中开始尝试“小伙伴互相评价”。

最初,学生对这种评价方式不太适应,因为有许多的顾虑,有的胆小不敢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自己,有的不好意思评价别人,„„。于是我运用各种手段鼓励他们。每节上课时不断的、及时的进行提示和鼓励,又用“小红旗”的标志在收获园里进行奖励,既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又培养了参与精神和审美意识及情趣,使得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一段时间以后,我的提示和鼓励逐渐减少,但参与的学生却越发增多,课堂中的掌声也此起彼伏,直至这节课。完全没有教师的提示,而我甚至也忘了这一点,但是“展示自我”已无法阻挡的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一种自信勇敢、互学互竟、互励共进的好习惯。

事件反思:

在开头的一幕发生之后,暗喜之余,我并没有松懈,我觉得我更应该抓住这个时机,让这种好习惯不断发扬下去。所以在开头的那一场景出现之后,我及时的奖励了这位第一个展示自我的同学,在下位学生展示之后,我也加入到掌声之中,并在评价时把学生引向合理、正确、全面的角度上,引导他们进行综合性评价,让每位学生都赢得掌声,都体会成功。

细想一下,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习惯有待于养成,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与督促,让我们在与学生相处的每一节课中都能够做到不断引导,用我们的细心和智慧让他们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基。

三年级养成教育案例

刘兴起

一个人学业的失败不是一个小问题,但是我们没有理由失去信心。帮助学生取得学业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取得学业成功的最有效的方式。养成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培养学生任何一种良好习行为惯,都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作为教师责无旁殆。

案例:李*,女,七年级学生。主要表现:上课听讲不专心,小动作特别多,随便说话现象较严重经常与同桌或前后桌打闹、嬉笑。

评析:这样的孩子主要是注意力和自控力存在问题,缺乏对自尊自律的认识。通过家长也了解到,该生在家写作业时也是小动作不断,话特别多。由于自己纪律差,经常影响周围的同学学习,经常和周围同学发生发生摩擦,甚至在课堂上与同学吵闹,影响大家学习。为此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孩子的课堂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当学生打断课堂秩序时教师简洁而及时的纠正才是有效的。针对该生的表现,我进行了以下做法:

首先与其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谈话和思想教育,指出存在的问题及造成的后果,鼓励其树立信心,该掉坏的学习习惯,做个受人尊敬的好学生。

其次,发现闪光点即使是一点点好优点也及时表扬。使其在全体同学面前树立威信,找到尊严。再者,与家长及时联系,用老师、家长相互签字当天的表现,或简短的便条概括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

另外,我还利用学习小组通过学习行为互助的方式,督促其行为习惯的养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该生进步明显,基本养成了较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

小学生养成教育案例分析

刘兴起

案例:

小林一天到晚总是忙忙乱乱的,做事毛手毛脚,慌慌张张,丢三落四的,每天上学总要把一些学习用具遗落在家里;平时挺聪明的,一到考试总因为马虎,错好多题;在家做些事也是摔坏这个,碰坏那个,父母、老师怎么提醒也没有用。

评析:

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是行为习惯较差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往往待人热情外向,爱交朋友、爱帮助别人,小林过高地估计自己,认为自己任何事都能办,可总是由于自己的毛病不能把事情办好,显然,这样的孩子做事计划性不强,做事条理性差,随意性太强。久而久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采取措施:、扬长避短。当孩子对新鲜事物产生新奇感,有强烈热情时;当孩子对同学的一些事情表示要予以热情帮助时„„老师要及时对其正确引导,提示引导孩子如何才能把事做好?由于马虎会造成什么损失?引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在做任何事时,都应认真细致,思考在前,就会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自己做事的成功率,由于事前的思考和重视结果,就会调动孩子自身的内在潜能,克服他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5.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个人成功案例 篇五

学生学业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取得学业成功的最有效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专心听讲的行为惯,让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树立成功意识,需要教师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

[案例]:

我担任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张国恒是我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他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就不停摆弄,每堂课上,我都要提醒他好几次。自然,没少挨批评,家长方面也很重视。可是,他还是老样子。一堂课上要溜几回神,等到老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前面的知识没听全,一知半解,就又忍不住做小动作,平时的作业自然拖拉,成绩总是不理想,真是让我着急。我发现他上课不够专心,作业做到一半就不认真完成了,更气人的是开学到现在,每次轮到他值日扫地还没有扫完就提前跑回家。我多次很严厉地批评了他。可是轮到他值日又发现他这样做了,我想我前几天刚刚批评他,怎么又这样了?我找来了他的家长,他的家长反映,在家里他也是这样的,家长一直提醒他,可还是改不了。我想,这是他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不好,要慢慢帮助他改掉所以我就找一些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和他做同桌,以此来潜移默化他,我想通过勤快的学生的影响和我的帮助,一定能把他的习惯培养好。我找他好好的谈了几次心。告诉他,别的同学都能做得到,作业也是完成的这么好,要他向别人学习。他是一个很聪明的男孩子,经过我和他谈心之后,就把别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尽量让自己和别人做的一样好。在一段时间之后,他有了很多的进步,因此我鼓励他,让他做了小组长,(因为组长要检查同学的作业完成不完成的)他非常开心。可是,毕竟要改掉一个不好的习惯是很难的,所以有好几次我都“威胁”他,如果再不好的话,就把小队长标志收回来。这样的“威胁”对他很有用,他为了“保住”他的“官衔”,在一点点地进步。这次考试他得了A。作业也完成了,地也扫完了才回家。我们大家都看到了他的进步。张国恒的事例,让我再一次觉得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是小学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良好习惯是大量良好行为积淀的结果,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

6.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篇六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生活方式健康的表现,有利于自己形成良好的品格,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从小就有好习惯是成功的第一步。中学生的可塑性很强,而且是积极发展的一个群体,所以作为班主任要肩负起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任,怎样培养?这显然是要花时间、精力,耐心、细心的去观察、去实践。

案例:刘发学,男,12岁,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随爷爷奶奶居住,爷爷奶奶不识字,根本就不会辅导其作业,只是在家负责他及弟弟的饮食起居,沟通交流时间也很少。主要表现:开始经常不交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有时甚至不做作业;编造各种理由,经常性的请假;偶尔还有迟到、旷课现象;他的课桌抽屉里杂乱无章,书和本子也是邋邋遢遢的;轮到他值日时还经常不见踪影,早早地溜走;有时还有其他学生反应有乱拿其他小东西的现象等等,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孩子有如此多的不良行为习惯呢?通过平时的观察与家长的沟通以及与孩子的倾心交谈,最后我初步归纳出如下的原因:

分析原因:由于先前他是由爷爷奶奶在家照看,所以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两位老人因为不识字,孩子的作业有没有完成或完成的怎么样都无法去管,只是每天负责他们的吃、住、穿等最基本的生活,加上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和父母沟通交流的时间不是很多,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孩子在自控力方面存在问题。而存在自控力有问题的孩子往往行为随意、思维活跃,口头表达能力差,在家里和学校都不能主动性地学习。对于孩子常撒谎现象,后来经过和家长沟通才知道,原来家长曾说过如果发现作业未完成情况要惩罚,所以为了免受父母吵骂、逃避惩罚而说谎。由于是男生,而且在爷爷奶奶的照顾庇护下,扫地值日习惯还没能养成。针对这个孩子上述现象,这学期我从各个方面着手进行以点带面的教育,慢慢改变其不良行为,对于已转化好的行为给予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教育方法如下:

一、针对特定的问题,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指导。

针对经常不做作业或不交作业,不爱劳动,不尽值日义务等现象采取了一定的方法进行引导和约束。例如在作业问题上,我让学生之间或同桌之间互相提醒、相互检查签名;在不爱劳动,不值日问题上,我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正面引导他,而且还充分发挥了班级中“劳模”的榜样作用,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班上学生都处于同一个年龄层次,长期在一些具有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影响下,他肯定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改掉自身的陋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还特意安排他与附近的同学一起做作业,甚至加入一个学习兴趣小组,这样学习小组成员可以及时提醒孩子做作业,在他需要时还可以给他帮助。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他的作业情况。这个方法很好,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他基本能及时地交作业,拖拉作业现象也明显减少。因为每当他控制不住自己要出去玩时,就有其他同学来提醒他还有哪些作业还没有完成。

二、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说明孩子在校期间的行为习惯。

学生很多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都和家庭的教育密切相关,所以及时与家长沟通是整个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绝对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我和他的家长进行联系,针对孩子具有的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让家长知道自己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该如何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实现完美结合。

三、眼中有人,心中有爱;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时。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该“以学生为本”,尊重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上做到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在生活上做到无微不至,关爱有加。即便这个学生现在有许多陋习,让你很头疼,我们在教育时也应该“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关爱去温暖他,用真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

四、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到人格育人。

作为班主任,要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行为中去,即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对于自己的过失,在同学面前要勇于承认;答应同学们的事,一定要办到,做个诚实守信的好老师。如果老师以身作则,学生就会更加尊重和支持你,并下定决心去做好每件事,同时还能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融洽师生关系,增强老师的威信。

五、教育效果

1、逐渐改掉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基本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虽然有时因为种种原因有作业拖拉现象,但是也能主动到老师这里承认错误。而不是像之前一样靠撒谎来欺骗老师。

2、能积极主动地值日。有几次我发现他主动地捡起了教室地面上的垃圾,这件事我在班上也给予了及时地表扬。

3、班级里没有再出现过学生丢东西的事情。

4、在他的努力以及同学们的帮助下,学习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在数学方面提高很明显。

六、教育启示

7.浅谈学生的养成教育 篇七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为什么许多少先队员背《规范》、《守则》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扔纸屑?为什么许多队员节假日走向街头巷尾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少先队员的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境,需要从自身点滴的养成教育做起。

首先,重视教师的示范教育,教师是学生行为的表率,其言传身教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无穷的。当你看到操场上或教室里有果皮纸屑,不妨弯腰拾起,送到垃圾桶中。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学着老师主动去做,进而在学生中形成一种校园风气,乃至一种社会风尚。

其次,让《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体化、情趣化。如把它改编为小品、戏剧让学生表演、竞赛等,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使《规范》逐渐入心入脑,变成行动。

二、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尤其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由正确认识向良好习惯转化更需要训练,由不良习惯向正确行为转化尤其需要训练。洛克曾说:“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他们思想向上固定起来。”这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只有通过行为训练才能使队员知行统一,只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才能形成少先队员言行一致,言行统一的高尚品德。优良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实践和锻炼,必须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炼。

要抓好行为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有耐性,要持之以恒。

其次,训练要强调“严”字,有个“狠”劲,不见实效不收兵。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甚微情况下,便心灰意懒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培养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原女排教练袁伟民平时如慈父般“爱”,但训练时却有个狠劲,在“继续训练”、“还得练”、队员哭鼻子绝不手软的训练中使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三连冠”;“马家军”在马俊仁教练的充满“慈爱”的吼声中脱颖出一个又一个世界长跑冠军。如此,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也要做到“严爱结合”,通过“严”达到“爱”。

最后,习惯养成固然需要严,但也要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把“苦练”与“趣练”有机结合起来,青少年毕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时期,不能像成人般机械训练,在训练中强调“趣味”二字,增加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训练。

三、养成教育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体系

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应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作用,将三股力量有机地整合起来,使它们融为一体。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行为是无声的教育。让学生通过参与家务劳动和家庭生活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习与家人交流与沟通,培养热爱劳动、孝敬长辈、自立自强的品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家庭来了解学生在学校以外的一些行为习惯,从而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教育要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有意义的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时常对其行为进行评估监测;与此同时全社会还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提供各种追求和选择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条件,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和奋斗的乐趣。养成教育非一日之功、一面之力所能为,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不断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促进人们文明意识的增强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8.用智慧教育学生,加强养成教育 篇八

对于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要避免生硬枯燥的说教,因为你说的大道理再多,而他们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看世界高度不同,尽管教师的说教他们口头上承认了,但心里不一定能理解。还记得前年,我带儿子去吉林玩,走在街上,儿子就是让我抱,一将他放在地上让他自己走,他就哭,没办法只好再把他抱起来。就在我蹲下的一瞬间,我发现儿子为什么哭了,因为我们看见的是大都市的繁华,而孩子看见的是可怕的两只脚在动,孩子看世界和大人的高度不同。所以,我们解决问题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把养成教育融入具体的事情中,一篇好的课文,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一个故事,让他们谈自己的看法,说出他们的观点。我在用我的智慧让一切不良因素远离他们。

1.冷处理法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

学生学习、活动在一起时间长了难免会出现小小的摩擦,前不久,我班李迅和历奥两个同学之间为一点小事大动干戈,同学劝都劝不开。这时第四节课的上课铃声响起,我来到教室,看到这两个同学还扭打在一起。我把他们拉到教室门口,静静地看着他们,什么也没说。第四节课是科学课,我先让其他学生到教室上课。这时,看着他俩不服不愤的样子,我想现在处理一定效果不好,得先让他们平静一下,我对他们说:“先上课去,下午到我办公办公室来。”下午他俩真的来了,看样子气有点消了,可是火候还不够。我对他们说:你们能来我很高兴,不过老师有点忙,你们先等一会。我开始批作业,写教案,就是不理他俩,过了一会他俩有点难受了,因为不知道我要怎么处理他们,开始小声嘀咕。我没理他们,又过了一会,他俩实在挺不住了主动走过来说:“老师我们知道错了,你这么忙,我们还不懂事,因一点小事和同学打仗,违反了小学生守则。我们保证一定好好学习小学生守则,不再犯错误。”我的心理战术胜利了,我要的效果达到了,我笑着说:“好了,老师今天很高兴,第一你们能准时来见我;第二,你们自我反省,老师相信你们不会再犯错了,你们回去吧!”两个孩子开心地拉着手跑了。

2.故事法帮学生改掉不良行为

在培养好习惯的同时必然要矫正不良习惯,就像一颗小树苗,必须砍掉多余的枝杈,才会笔直茁壮地成长,教师如果不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他就会想小树一样长不大,或偏离主干是向一个枝杈生长,这些不良习惯可以毁掉人的一生,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谈心语气除了亲切、真诚外,内容还应含蓄委婉,直话曲说。班主任可以从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中选取富有启发性的事例或故事讲给他们听,让学生从中领悟,受到教益。

班里有个孩子叫王振国,是个让人头痛的孩子,头脑很聪明,可就是调皮捣蛋,同学们都不喜欢和他玩。一天小国偷了同桌的钱,还振振有词地说:“他钱包里就一元钱,这么少算什么偷。”偷钱还狡辩,我真的很生气,刚要狠狠批评他,可是一想他还是个孩子,没有大人的生活阅历,不能拿我们的经验看孩子,给他冠上一个小偷的帽子,这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于是,我静下心来,对他说:“老师先给你讲个故事吧,从前有个表兄弟俩,家里很穷,有一天看见一家商店里没人,就一起偷了东西,表哥回到家,妈妈看见了儿子拿回这么好的东西很高兴,还夸了儿子,还帮着儿子把东西藏起来。表弟回到家,妈妈见了十分生气,狠狠地教训了儿子,并告诉儿子:人穷不能在短,还领儿子还了赃物,向那家赔礼道歉。后来表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政法大学,成为优秀的法官,表哥却成为一个惯偷,坐进了监狱。”小国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对我说:“老师我知道怎么做了。”我摸摸他的头对他笑着点点头,小国也开心地笑了。从那以后小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后来随父母转到长春去上学,前几天他让爷爷转告我,他现在学习很好,还被评为校园之星,他不会忘记我对他的教育,因为是我帮他扶正了人生的航线。

3.用现实改变学生的不合作

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所以,人们常说: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

9.大学生养成教育案例 篇九

摘要:初中是学生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中习惯的养成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教学中的实际案例对初中体育教学中习惯养成教育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体育;习惯养成;教育

一、主题

初中是学生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中习惯的养成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部门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来说也是如此,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了解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巧,还要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背景

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中学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他们在体育教学中更是显得格外的兴奋。再加上体育课堂的特殊性,让这些学生更加活跃,交头接耳、扰乱秩序的情况十分常见,运动过后乱扔衣物的现象也屡禁不止。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因为一点小矛盾就大打出手,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除了行为上的不良习惯之外,学生在运动中也没有形成正确的行为意识,经常会在体育课结束后就立即去商店购买冷饮,不但没有达到体育课堂锻炼的目的,还会给他们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养成了这些不良习惯再去改正就会变得十分困难。这就要求笔者必须要采取有效手段让学生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案例问题实践

首先,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堂体育课中,笔者就对学生进行了约法三章:一是要求他们先举手,老师允许之后再发言。二是除了要进行合作练习之外,不能接触其他同学。三是在体育练习过程中,必须要在教师指定的地点进行。每个学生只要违反其中一条规定,就要为班级做一次服务,例如为班级中的其他同学表演节目或是打扫活动场地的卫生。在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笔者也会在课前为他们指定一个区域让他们放置自己的物品,并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再次,在体育教学中,笔者会每隔一段时间就为他们开展一次课堂讲座,讲座的内容包含体育运动中的礼仪和运动过程中的小知识,如健康锻炼。开展讲座的方法也有很多,可以通过专题视频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以此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掌握与体育相关的知识内容。

四、效果

通过一学年的观察之后笔者发现,学生基本上已经养成了体育教学中的良好习惯,课堂秩序与往届的学生相比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之间相互打闹的情况基本上没有出现,物品也能够主动地放置在指定地点。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学生也基本上能够摒弃运动中的不良习惯,有意识地避免运动伤害的产生。这一情况证明,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的习惯养成教育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五、评析及启示

在该案例中笔者主要总结出了四点以帮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养成良好的习惯: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体育课堂有序开展的关键,也是学生保证自己在课堂中获得体育知识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成为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对于教师来说,要把握好每一个机会去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让他们能够主动遵守课堂纪律,不再靠他人的监督和提醒。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课堂质量。2.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学生随手放置自己的物品就是不良生活习惯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随时观察学生的所作所为,对不正确的生活习惯进行及时纠正,并以此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体育教学应该是多元化的,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该让他们掌握良好的生活习惯。新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之外,还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3.培养文明的礼仪习惯礼仪素养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与人交往的关键,也是个人素养最直接的体现。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不关心他人、不会分享、不能与人合作的情况,所以才会导致体育课堂中学生之间经常出现矛盾。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文明礼仪方面的培养。除了进行讲座之外,还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让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并且让他们意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将礼仪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中。4.培养科学的锻炼习惯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将课堂中的重点都放在了增强学生身体技能上,忽视了对他们锻炼习惯的培养。但是,不科学的锻炼习惯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因此,让学生掌握健康科学的锻炼方式十分重要。教师要定期开展讲座,让学生了解不健康的锻炼习惯,以及这些习惯造成的后果,以此让学生提高警惕。习惯对每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功的保障。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正茂.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13).

10.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论文 篇十

(一)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急速进步的当下,高校的教育尤其是养成教育需要一次颠覆性的反思和革新。面对人类精神信仰多元化、社会风气浮躁化、价值引领非单一化的影响,大学生们的诚信缺失、道德失落、价值取向畸形,种种的状况令人担忧。在这种大背景下,养成教育呼之欲出,“养成”本意为培养使之形成或长成。古人云:“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治天下之治者在于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这就是说人的本性是自然形成的,但是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则是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培养。这就要通过养成教育来实现,所谓的养成教育是要摒弃传统的知识灌输,唤醒个性的核心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让人获取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大学生养成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者的传授和指导,使受教育者对自身已经形成的行为规范和人格定式重新经过认同、理解、接纳、吸收和转换的过程,再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并在反复的强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目的就是经过养成教育的培养,使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和认知在教育实践的活动中自觉提升和修正,在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自我改造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受教育者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强化训练,最终使受教育者通过主观能动性的调动,通过实践、总结、感悟和学习的过程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和技巧。

(二)大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

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不教育不是说要放弃教育,而是要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形式,让学生在自我意识下自觉地、主动地进行自我能力的认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并不断地完善自我的过程。马克思的德育论中认为,教育与自我教育是相辅相成、统一进行的过程,自我教育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促进和完善教育的必要条件和内部原动力。所谓的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就是指大学生为了树立良好的思维道德品质而自觉地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目标而进行的自我培养和修缮活动。

因此,强化养成教育就要按照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和规律给予必要的外部指导,要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把教育者的要求和影响主动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维意识和道德准则,变成他们自己的能力,并以此规范自身的思想言行。养成教育的实质和核心,就是要塑造学生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就是要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培养大学生自我道德认同、自我行为监督和自我素养评价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

(三)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需要

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贯将德育作为塑造人思想品格的单向性工作。这种认识是对德育低级层次的认知,缺乏对德育教育本质内涵的界定,容易造成受教育者在思想和行为上的脱节现象,是对德育认知的偏误,充分说明了传统德育教育在实效性上的缺失。与此相反,大学生养成教育在完成传统德育教育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受教育者不断自我修缮和不断社会实践强化训练的过程,具备了双向的学习、交流和反馈的教育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在道德教育的实施上具有较高的优势,它可以准确反馈和评价出受教育者在接受养成教育培养过程之后的行为习惯建立、自我修养能力及养成教育成果实效。大学生养成教育所体现出的教学互动、自我约束、自我修缮、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新模式,有效地诠释了社会实践中高尚思想品格的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质,增强了教育内容的传播效率,保证了养成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中特有的时代性、先进性和实效性。

二、素质养成教育实践路径的.探索

“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是长春师范大学总结多年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经验,历经教育积累,探索出的适合师范院校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教师素质、身心素质、特长素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构建了全员养成、全方位养成和全过程养成的格局,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示范性。

(一)明确的目标体系有助于全方位养成

根据素质养成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行为养成的特点,制定整体、阶段和专题相结合的目标体系,从而实现养成教育的全方位进行。整体目标确保养成教育的长效性,阶段目标夯实养成教育的过程性,专题目标保障养成教育的操作性。通过循序渐进的目标培养模式的实施,在过程中赋予养成教育目标的新内涵,有效地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相融合,更加注重受教育者的体验式内化过程,着实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整体目标的设定要从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来关注,要以师范养成教育的特点为切入口,将“思想道德素质、专业能力素质、教师综合素质、身心素质、特长技能素质”五大目标合理融入整个教育过程中,分步骤、分层次整体实施推进。

要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为根本抓手,根据高师院校学生特点,在专业能力素质培养和学生特长技能素质培养上下工夫,同时狠抓教师综合素质和身心素质,强化教师基本技能,让学生具备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运动机能和心理适应能力。阶段目标要侧重养成教育的过程指导,大一阶段为适应期,侧重于大学认识、诚信爱国、三观培养、专业学习、自我展示、自我设计的导航。大二、大三阶段为发展期,侧重于学术科研、实践创新、身心健康、职业道德、特长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大四阶段为成熟期,侧重于学生多种素质的综合运用能力、与社会的对接能力的养成。

(二)明晰的实施体系有助于全过程养成

在目标体系的指导下,实施体系就要紧紧围绕学生的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采取教学、实践和考评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建设,全力提升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教学水平。通过“课内课外”“动手动脑”“软件硬件”“教师学生”的四个结合,全过程训练,全方位覆盖,加强学生教师基本技能培养,促进学生从教能力的整体提升。教学环节中要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拓展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主渠道,把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思想政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把知识传授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相辅相成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融会贯通,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选修课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实践环节中要整合育人方法,创新实践体系,拓展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养成教育途径。

(三)完善的保障体系有助于全员养成

素质养成教育质量如何,关键要看学生是否能实现全面发展,是否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此,要想保证养成教育实效,必须狠抓机构保障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保障体系。

首先,政策保障是基础。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全面统筹养成教育工作,发挥方向引领作用,协调部门合作,确保养成教育的科学性。

其次,人员保障是关键。素质养成教育要想取得扎实的成效,就要成立单独的组织机构,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主抓素质养成项目的规划、培养、督察和考核,确保养成教育的规范性。

11.学生养成教育七字诀 篇十一

人要从小立志向,扬帆启航有方向。

志坚能破千重浪,博学多才成栋梁。

自古英雄出少年,开拓创新写人生。

任重道远是青年,德才兼备为人民。

B自爱

安全知识重中重,突发事件常防范。

防火防溺防地震,紧急逃生要清醒。

珍爱生命拒毒品,网络游戏不沉迷。

精神污染定抗拒,莲出淤泥花清新。

拔苗助长会伤根,枝繁叶茂靠根深。

人生成长识时节,前途命运勿自弃。

朝气蓬勃防早恋,健康成长奔前程。

C做人

人生开卷学做人,遵纪守法是根本。

人品好坏最关键,行为习惯要冶炼。

文明礼貌日常行,知书达礼通人情。

热爱生活展风采,奋发向上显精神。

明析事理有正义,是非曲直能分辨。

为人处事要豁达,胸怀宽广容天下。

天地人间和谐处,相互依存同发展。

尊老爱幼是美德,报效祖国为第一。

一早起

雄鸡报晓立起床,生龙活虎迎朝阳。

晨练健体精神爽,晨读不失好时光。

一日之计在于晨,寸金难买寸光阴。

二上学

穿戴整齐重仪表,备齐用品准时到。

进校问声“老师好”,相互问候有礼貌。

三升旗

升旗仪式要庄严,爱我中华在心间。

齐唱《国歌》激情涌,目注红旗敬英雄。

四早读

勤奋学习方法巧,贵在自觉效率高。

文理各科同重要,书声琅琅气氛好。

五上课

铃声一响教室静,专心听讲勤思考。

乐在其中兴趣浓,快乐学习状态佳。

举手发言多提问,尊敬老师听教导。

六探究

科学探究必实验,准备充分去探研。

认真观察细思考,透过现象寻本质。

上下求索新发现,放飞梦想做贡献。

七课休

课间休息不打闹,抓紧时间休整好。

文明整洁要做到,公物书籍爱护好。

劳逸结合两相宜,放松身心增活力。

八两操

出操集队快静齐,动作规范健美好。

眼操天天坚持做,持之以恒视力保

九作业

审清题意独立做,格式规范排好版。

卷面整洁字端正,保质保量按时交。

“题海战术”耗时精,精选巧练走捷径。

十自习

各门功课要学好,自学功能是法宝。

预习复习时温习,环环相扣显奇效。

十一活动

科技文体活动多,积极参与激潜能。

综合素质逐提升,与时俱进练本领。

十二生活

勤俭节约是传统,粮食水电别浪费。

五谷杂粮营养全,发育成长乃康健。

衣着整洁自然美,奇服异妆损形象。

遵循公德最重要,服从管理并自理。

十三离校

值日卫生勤打扫,按时离校关窗门。

安全法规铭记心,横穿马路站看行。

回家路上要小心,一路平安到家门。

十四晚安

学习一天需休息,“疲劳战术”伤身神。

每天睡足八小时,科学用脑人精神。

一日三省醒自身,养精蓄锐待明天。

每日旭日东方升,一天更比一天新。

十五考查

考查固然很重要,检查师生教与学。

成绩不能有水分,贵在经验和教训。

笑傲分数看本领,百舸争流千帆竞。

十六假日

节假日期胜黄金,任凭骏马空中行。

脚勤手巧帮家务,走亲访友互交流。

走进社会亲体验,拥抱自然好感受。

练习课题完成好,假日感悟跃纸上。

乐于实践出真智,勇于探索长才干。

十七共勉

校规班纪时记心,行为规范力养成。

团结友爱互勉励,共同努力早成才。

十八毕业

《毕业之歌》唱起来,人生道路自选择。

根据需要和爱好,条条道路通罗马。

12.大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探索 篇十二

大学生文明素质的养成教育是指以高校为主体, 在家庭、社会的配合下, 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形成和发展规律, 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 对大学生施加系统影响, 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1]重视养成教育是目前国内外高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共识, 是大学生文明素质教育的重要教育理念, 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德和素养, 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尝试从高校教育管理角度出发, 谈谈对高校大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理念的几点意见。

一、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提高制度执行力。

养成教育离不开规范的制约, 它以制定科学完备的规章制度为起点, 并以组织纪律、行为训练、严格管理等行政措施来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 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此, 首先, 要建立健全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符合教育规律和培养目标要求的管理制度, 使得养合的学习计划, 然后根据这些条件正确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在策略运用的过程中, 学生要进行自我监控, 及时反馈和总结学习效果, 从中找出更有效的学习策略, 为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琦, 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刘电芝, 黄希庭.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教育研成教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 要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和社会中人情关系在学生制度规范中的泛化, 使学生对制度产生敬畏心理, 从而对校园和社会上不成文习惯的敬畏甚至过渡到对校园和社会上复杂现象背后的基础性秩序的敬畏, 形成制度文化的威慑力量。最后, 制度执行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相联系, 动之以情, 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制度认同。在具体执行中, 教育者要注意动态方法和静态方法的结合, 随机应变地采用动态方法, 增进执行主客体在相互理解基础上的协调, 使得制度更加人性化。

二、扎实开展学生行为训练, 重视良好习惯意识培养。

开展行为训练, 促成习惯意识培养是大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的重要手段。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在研究孩子教育时曾说:“应该利用一切实际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时机给孩子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 这就是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 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后, 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 很自然地发生作用。”[2]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也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高校在教育中需更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爱国意识、集体意识培养。

重视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表达爱国情怀, 利用时事政策课、主题班会课, 客观分析国情、政策和敏感问题, 不断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引导大学生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和谐团结的集体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高校努力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 努力营造良好班风, 关注学生的个别性, 使学生主动融入集体中, 在集体中学习为人处世。

(二) 责任意识培养。

高校要运用多种途径把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 并以“人人参与和谐校园文化创建”为抓手, 开展责任感教育。一要通过高校课堂讲道理, 明确责任重于泰山;二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担当;三要进行活动总结和心得体会反馈, 深化体验, 强化责任感。

(三) 独立学习意识培养。

学生始终是高校工作的中心,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需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要继续推究, 2002, (2) :78-82.

[3]程燕, 张大均.浅论学习策略的课堂教学[J].浙江教育科学, 2005, (2) :11-14.

[4]顾唯琳.外语学习策略研究及其启示[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3) :50-52.

[5]刘旭.我国大学课程的知识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2, (3) :71-75.

[6]施英超.中学生学习策略及其优化[J].聊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177-178.

如何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邓广福

(德州学院, 山东德州

摘要: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制度、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优秀的校企合作关系等几种措施, 将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大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 形成持久有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体系, 对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型能力培养途径

近几年,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国际上出现了一股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浪潮, 我国也紧抓机遇,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步伐。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坚力量, 其科技创新能力不仅关系到其个人的发展, 而且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深远影响。因此, 转变高等教育模式, 培养具

动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的深入和可理解性、教学方法的创新等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需要;二要坚持学院、系部、班级三级管理制度, 有效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学, 以此作为了解学生学风动态的直观依据;三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意识培养。

大学生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 是大学生实现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自我培养活动。[3]要按照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引导, 充分发挥他们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觉性、积极性, 进行成就感和挫折感的激励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理性的目标, 引导他们把教育者的要求和道德教育的影响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规范。

(五)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职业意识培养。

要使学生能够与行业、企业实现无缝对接, 就须进行职业养成教育, 这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高校在理论教学中可结合本专业特色灌输职业教育理念, 也需塑造职业意识养成教育的环境和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高校可以利用网站传递行业的前沿信息, 引导学生了解最近动态;利用宣传栏、展板展示与行业相关的活动和知识;利用办公室和教室悬挂名人照片、语录,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利用课外活动期间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也可以利用社会资源,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就业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在实习岗位上将所学知识与工作紧密结合。

三、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调动各方因素, 形成养成教育全程化、全员化。

养成教育需要依靠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合力。

有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的优秀大学生, 是当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

1.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制度

由于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 部分高校科技创新制度不完善, 没有专门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管理机构, 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缺乏持久性, 培养机制与时代要求不符。近年来, 各大高校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鼓励大学生科技创新, 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某个部门独立完成的, 各部门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需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需要有专门的机构组织协调各部门的行动, 齐抓共管, 大学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由此诞生。大学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一般由教务处、团委、学生处、科

首先, 养成教育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凝聚家庭教育力量。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相关政策及学生在校表现, 长期有效地与家长保持沟通, 有问题要第一时间告知家长。

学校教育在整个大学生养成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和中心环节, 是养成教育的重中之重。在高校, 对大学生成长影响最大的外界因素, 莫过于他们最值得信赖的老师。教师必须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努力做到用崇高的政治信仰和道观念去点燃学生的理想之火, 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用良好的修养去做学生行为的楷模, 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文明的熏陶。同时, 高校也要注意网络环境和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引导学生浏览健康网站, 获取健康信息。

大学生生活在家庭、高校、现实社会和网络世界构成的四重社会中, 其养成教育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 以形成教育合力, 坚持反复抓, 抓反复, 方能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

大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高校可从制度、教育、管理层面努力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环境, 形成大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诚然, 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 需要持之以恒, 更需要文化理念的支撑, 这将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的方向。

摘要:养成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尝试从高校制度、教育、管理层面分析大学生文明素质教育的践行, 期望形成大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高校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徐柏才, 李从浩.关于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3, (12) .

[2][英]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146-148.

上一篇:长春版语文教学计划下一篇:企业宣传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