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本课堂(精选10篇)
1.关于生本课堂 篇一
黑里寨中学关于开展生本教育
进课堂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入学习“生本教育”理论,深刻领会“生本教育”的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五步导学法”的各项要求,更好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层次发展,实现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跨越,展现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经学校研究决定,今学期我校将开展“生本教育”进课堂系列活动。
二、活动时间:2010年8月-2010年12月。
三、参加对象:黑里寨中学全体科任教师。
四、组织机构
我校成立“生本教育”进课堂系列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代晓冰 副组长:郑纪孝
成 员:翟云勇、刘树新、张玉芬、李飞、郭春亮、张晓英、李小萍、张丽云、李超
五、学科: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生物、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
六、活动程序及评议标准
(一)、“生本教育”进课堂系列活动-----理论学习阶段(8月23-8月30)
开学初学校专门印发了“生本教育”理论学习材料,教科室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专门组织了理论讲座,要求全体教师认真记录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
(二)、“生本教育”进课堂系列活动----外出学习阶段(9月5-9月6)
9月5-9月6两天学校组织初
一、初二全体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分别去临淄一中、淄川一中、桓台实验中学进行“生本教育”培训学习,要求培训教师人人写出外出培训记录。
(三)、“生本教育”进课堂系列活动-----引领、示范阶段(9月13-9月27)
学校组织语文、数学、英语外出学习的优秀教师,为我校全体科任教师展示引领、示范课
(四)、“生本教育”进课堂系列活动-----全体科任教师参与阶段(10月4-11月14)
学校按教研组、备课组组织进行听课。
(五)、“生本教育”进课堂系列活动------总结、讨论阶段(11月20-12月)
七、有关要求
1、学校开展“生本教育”进课堂系列活动,旨在动员和组织全校教师进一步学习“生本教育”新理念,探索新模式,追求课堂教学高效益。各教研组务必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岗位练兵的积极性。
2、相关教师必须按时参加上课、听课、评课活动,对在活动中思想不重视、不按时参加、活动敷衍了事的教师,学校将予以通报批评。
黑里寨中学
2010.8.22
2.关于生本课堂 篇二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为宗旨,真正为使学生“学好”和“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满足人发展的需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生本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其管理理念跟传统的有所不同,甚至对立.“生本课堂”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 即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分层落实,面向全体学生; 以过程和方法为核心,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以情感和态度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
教育走向生本的提出给我们在教改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但实际操作中很容易误入传统教学的误区,如何做才更有效呢? 这是个令广大教师反复探讨的大课题,本人就初中数学教学结合实际略陈己见.
一、学习的开放性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本教育的开放性可外延到课堂内外. 课堂上,开放性体现在学习的讨论、实验和交流,把讨论探索当学习的常规. 只要是学习上需要的,什么都可以讨论的,师生之间也可以争辩. 让新知识新技巧在讨论中得到体验和提升应用. 讨论时要有目的的,要求老师有组织有安排计划的,不是乱哄瞎吵. 老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提出: ( 1) 讨论的任务; ( 2) 讨论的方法; ( 3) 讨论的结论. 例如: 初中数学的整式的乘除法中“同底数幂相乘: am·an= am + n”“幂的乘方法则: ( am)n= amn”的探讨,让学生带着问题从教材中的思考问题的讨论中总结出来,并认同且能清晰应用. 但若由老师灌给他们,学生会记住,但之后不少会懵懵懂懂把这两个法则给乱套. 又如,“a0= 1”怎么来的呢? 让学生从教材引例: 所以40 = 1,归纳出a0= 1,容易得证. 否则,他们总是不明或答错为a0= 0,可谓后患无穷.
所有问题对老师是简单的,但对学生是陌生的,老师放开手脚去指导学生去实践去讨论去探究去展示成果. 不要担心学生少了你的“讲”会不懂什么,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师讲100遍不如学生能讲1遍.
生本课堂应是具备创新探索性. 创新自主实践性应体现在学生对问题、任务的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过程中. 例如: 关于类似“如何测量鳄鱼潭的宽度”题目的探究,对八年级的学生提出用所学习过的“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来设计多种方案; 但到九年级的“解直角三角形”的章节时又有新招了. 这样的探究活动课堂上操作易放难收,任务一下,可像炸开了油锅似的,学生想得可狂,什么古灵精怪新法子都有,所以要放开到课外,无论是纸上谈兵还是实地操作,提前布置给时间和空间学生分小组合作去思考和实验,老师再收集不同方案结论并公布评价.
生本教育主张教育的重点设计是如何让学生开展怎样的创新性实践活动,是要让学生有机会实实在在地具体实践,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参与学习. 不要担心他们的实验浪费了老师讲课的时间,学生能在实践中得到的老师不用多讲,得不到的讲的作用也不大,讲了他们也容易忘记, 别提创新和提高了.
二、学习的合作性是使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
“师本教育”的数学课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满堂灌”之后,缺乏互动,提不起学习的热情,效益低下.
生本课堂教学应具有互动性. 要求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包办代替”的“师本”置换成学生“自主建构”的“生本”, 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与他们一起感受成功的愉悦.
重点体现出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合作的课堂环境.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 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发挥集体的教育功能. 教师克服“言语霸权”实行“民主协商”,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 暂缓批评,欣赏他们的创新,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教”与“学”才能最大程度共振共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 例如: 认识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等性质,课前要让学生分小组准备纸片、剪刀等教具,在具体纸教具摆弄、折叠中实验,联系“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讨论、探索得证并运用. 这样的过程是愉快充实的.
三、学习的德育性是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3.生本课堂初探 篇三
关键词:生本课堂;更新理念;教育科研;滚动推进;行动研究;反思总结
一、更新理念是生本实施的前提
一般来说,人的行为总是在某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发生。一定的行为观念与一定的行为表现往往有着内在的联系。教育理念决定教育行为,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不可能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行为。为提高全体教师生本意识,我校为全体教师订购了《人民教育》2012年三、四月份的“生本教育”实践专辑,利用集体备课和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提高。创办《桃中师培园地》,通过印发学习资料的方式引导教师观念的转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生本理念已在桃源中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二、教育科研是生本实施的保证
生本教育在南方部分省市开展实施得如火如荼,又有很多成功的范例,但在我们这里,它却完全是个陌生来客。国家督学,《人民教育》总编辑傅国亮在生本教育专辑中专门发表了题为《生本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种主流理论和实践模式》的文章,强调生本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的理论需要,是中国教育多样化发展的主流理论和实践模式;生本教育的实践特征是本土化和特色化,或者说是校本化和特色化。
三、滚动推进是生本实施的途径
新理念通过学习培训使广大老师接受,但要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深化。为此,我校确定了滚动推进的策略。在日常教学中,反复强化。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观摩学习了生本教育的视频教学课;召开了课题研究指导调度会,对课题实施的骨干教师进行指导;明确了课题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的工作职责;组织教师在备课、授课等环节运用生本教育理念进行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的尝试;依托业务学习和集体备课等常规教研活动,贯彻实施生本教育理念。学校课堂研究指导组通过开展推门课、组织生本课展示竞赛,推进生本课在我校进一步开展。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起草并制定了生本课堂的各项制度。
四、行动研究是生本实施的载体
高效课堂一直是我们的追求,我校进行生本教育尝试初衷也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虽有了一个学期的尝试但总觉得差点什么,我们还只是浮在面上,并没有真正深入进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学习,读书,从教育大家的成功范例中汲取营养,借鉴做法。教学管理团队的领导们学习了有关高效课堂创建的书籍,感到颇受启发。我们觉得导学案的使用也许是帮助我们突破生本课堂瓶颈的法宝。于是,我校率先在全区开展导学案教学。
我们要求一、二年级教师在开学第一周的备课时间研发导学案,并规定了导学案模式。教师也积极配合,进行尝试。由于教师数量少(一个年级只有一名教师任课,甚至有的小科目,如地理、生物是一名教师教两个年级)教师无法共研,有的教师便去书店寻找参考资料,无意中发现了《271导学案》,于是,学校决定自行研发的导学案与成书两种形式并存,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需要自己选择,提倡自编导学案。
五、反思总结是生本实施的要求
经过近一年的尝试实践,我们有收获,他有问题,如:个别教师还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讲课时间偏长;学案的开发和使用还有待完善;课堂评价还不全面等,但生本也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启示。
启示一:生本课堂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从身体、情绪到思维都彻底动起来,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启示二:教师要事先做好导学案。前置预习是整个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要求学生做好前置作业,自学疑问通过小组合作加以解决,为展示做准备。
启示三:学生分组是关键。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确定小组长。小组成员要各层次都有,男女生搭配好。课堂上对小组的评价最好是小组捆绑式,督促学生合作探究。
启示四: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不见自我,读和做,缓说破,促进感悟。教师通过精彩的点睛之语帮助解释疑惑,而不是整堂课都喋喋不休的灌输,真正让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
启示五:在生本教育开展过程中,学校主要领导一定要坚持和重视,要亲自参与到每一个环节中,了解过程中的第一手材料,在过程中不断调控、修正。
启示六:推进的每一个环节不可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强化生本理念,立足生本教育这个出发点是贯穿教学的精髓。
生本教育,打开了我们的眼界,展现最普通而又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认识——教育可以凭借大自然的力量,把人养到极致,就像大自然让千花万树展现出无以言说的美丽。让我们“慢慢走,欣赏啊”的心态来对待学生的成长。我们的生本之路犹如学生的成长进程,需探索,需领悟,需实践,需提升。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我们已在路上!
4.生本课堂用语 篇四
1、搜集有关本课的资料(词语、名言、小故事等)
2、课文主要内容()
3、我喜欢课文中的(句子或段落)是()我知道了(),由此,我想起了()。
4、拓展。(或推荐阅读)
生本课堂的语言规范小探
一、初读课文后,可采用如下表达方式: 读了这篇课文,我若有所思,明白了…… 读了这篇课文,使我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读了这篇课文,我真是恍然大悟(或豁然开朗)…… 读了这篇课文,我深受感动(或启发)……
二、全班交流时,可采用如下表达方式:
请大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第x页第几自然段…… 请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第x页第几自然段…… 请大家把视线跳跃到第x页第几自然段……
三、读句子谈体会时的表达:
读了这句话,我体会到了(从整体上谈)……
读了这句话,我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抓重点词谈)…… 读了这句话,我想到了自己或生活中的(联系生活实际谈)……
教师激励学生用语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别人比自己说得好,激励学生时用)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学生贪玩、不学时用)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鼓励学生,回答好时)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学生回答问题没答到要害和实质时或者换个角度看问题)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学生回答问题没答到要害和实质时或者换个角度看问题)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提醒学生不能骄傲)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鼓励学生多讨论、不懂要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 罗大京)(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提醒学生加强练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激励学生要亲自实践)默读便于思考,朗读便于记忆。(激励学生学习要采用多种方法)
二、课前两分钟主持人语言模式
大家好!今天的课前两分钟由我来为大家主持,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我给大家带来的是…课前两分钟到此结束,请大家做好上课的准备,下面把时间交给**老师。
三、班级展示时学生汇报语言模式
5.生本课堂汇报材料 篇五
提高物理学习能力
肇州一中物理组
韩光有
所谓“生本高效课堂” 就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形态,是每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研究探索,我们物理教研组达成共识: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获得最大的收获,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能尽其所用,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等多方面都能有收获。
一、激发兴趣是学好物理的重要前提。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概念和规律为重要内容的自然学科,初学者一般都感到非常新鲜,对物理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有趣、好玩。但随着物理实验或有趣内容的结束,需要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时,学生往往兴趣索然。因此物理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教师要用积极的态度去观察分析学生的兴趣变化,积极主动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善于把学生的间接、暂时兴趣转化为直接、稳定兴趣,利用兴趣之间的制约、影响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
1、搞好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可见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课前预习是紧密相联的。根据新课程要求在每节新课前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预习提纲,学生则通过预习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找出本节的重点、难点、疑点。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兴趣也随之产生,学习的热情也随之高涨。
2、巧设开篇导语,引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亢奋状态。例如讲《光的直线传播》一节,我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小的时候做过手影游戏吗?今天让大家回到童年,重温儿时的欢乐,谁来试一试?几位学生利用投影做,老师请学生边做边解说。小狗、小鸟、青蛙、孔雀,它们是怎样再现的呢?为什么是呈现呢?为讲解本课埋下伏笔,激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3、巧妙设疑启发,培养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思、疑是密切相关,辨证统一的。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联系生活,设置一些看似平常的小问题,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教师除了注意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外,师生间、生生间还可以互相诘难答题、互相启发补充,形成师生间、生生间的多方向交流,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氛围。例如:《光的直线传播》
1、手是肉红色的,为什么影是黑色的?所有的物体都有影吗?影是怎样形成的?影为什么会随手形的变化而变化?等等。
4、师生平等和谐,增强学习效率。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常依赖于对老师的情感。由此可见,高尚纯洁的爱则是师生心灵的通道,是启发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引导 2 学生前进的路标。教师除了要有人格魅力外,在教学中,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爱护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多找出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对这科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对物理现象的认识能力。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在过去教学中,常由于各种原因实验不能按要求完成,只能是教师讲,学生听,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不能做的实验,我们通过视频再现实验情况,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教学内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总结归纳实验结论。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观察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象、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托里拆利实验、今天的乙醚实验,这些实验在操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通过多媒体教学辅助就可以解决,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6、巧设课堂结尾,激起学生兴趣。
所谓小结就是对一堂课所讲的知识的总结概括,如何进行总结是一堂课的关键。古人在谈到行文时说:“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可见,小结的语言要巧妙,要有激情,师生之间应产生共鸣;结语精炼使学生掌握重点,抓住中心,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要留有悬念,让学生去探索、去研究,课断而思不断,言虽尽而意无穷,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如恩格斯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只要我们努力地去探索,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质量就会提高。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
二、指导方法是学好物理的有效途径
授之于鱼,莫如授之于渔。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物理课教学内容多,实践性强,抽象,学生学习的难度大,效率低,一部分学生物理学习成绩不好,产生厌学情绪,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而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里,知识经常更新,不会学习将意味着他们是新世纪的文盲,因此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会学、会思考。
我们利用每学期开学前几天,根据上一学年的学生发展规律,研究本学期学生的特点,根据新课程要求,确定教法与学法。指导学生课前如何预习;课堂上应如何思考、探究、观察、交流、讨论和归纳结论;课后如何应用巩固等等。在学期中段,根据情况选取物理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和方法,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经验,使学生掌握比较贴近、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根据学案指导学法
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学习。我们在教学中尝试了“学案导学法”,学生根据学案预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他们没有预习的习惯,更不知道如何预习,有了学案他们可以根据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研究实验现象,记录预习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2、根据教材指导学法
依据教材内容,分析教材编写目的,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指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现象联系教材内容和提示有重有轻、有精有粗地学习教材。
利用教材中设置的栏目帮助学习,指导学生利用它们来巩固知识,深化学习。
3、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法
教师每节课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因此,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必须优化自己的教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以学生为本,以教促学。
学生掌握了良好的方法后,必然会善于学习,乐于思考,长期坚持,学习能力必然会提高。学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重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实验实践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保障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的形式有课堂内的探究性活动和课堂外的家庭实验、社会调查及其它学习活动”、“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些都是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可见,物理实验是学好物理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1、实验教学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基础
在现有的条件下,教学中我们除了认真做好教材中已有的演示实验外,还设计与制作更多的、可行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能直观地去观察实验现象,参与到实验活动中,体验科学实验的快乐,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对学习物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每次上物理课之前,我们都认真准备、设计一些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的小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探求知识渴望。如验证大气 5 压强存在的实验,若用马德堡半球进行演示,学生的参与就会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用熟鸡蛋、牛奶瓶来做,课堂中先演示:将牛奶瓶浸在开水中,时间约3分钟,取出牛奶瓶,立即将去壳的熟鸡蛋放置在瓶口,鸡蛋会慢慢进入瓶内,而鸡蛋没坏。实验结束后,提出问题:要想使鸡蛋不坏从瓶中取出来,怎么办?让学生说出具体方案,并给予指导,留给学生课后去完成。这样的实验简单、生动形象和贴近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操作性很强,既能满足学生的操作欲望,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欲望,课内课外都可以进行实验,能满足各种不同学生的需要和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2、综合实践是学习物理的必要补充
为使学生真正走进生活,从实际生活中理解物理,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校从2010年起,每学期都举办“物理活动周”活动。
我们的活动周共分为五个板块进行:一是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每次利用假期布置10项社会调查,如废旧电池如何处理,白色垃圾的形成等等。写出调查报告,再通过评比、总结,提高学生认识,再通过学生去影响社会。二是小制作、小发明评比,通过实物制作解决学科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将新材料、新技术、新思想相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广大师生的实践能力。初中生的特点是:思路新,但动手能力弱。我们根据这一特点组织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小制作与小发明,体验探索、创造的乐趣,增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三是知识竞赛,通过竞赛让学 6 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而查补缺漏,达到整理、提高知识掌握程度的目的。四是公开课展示,由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行新课程教学展示,通过交流、学习,共同提高。通过公开课,大胆探索了新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创新了课改教学模式,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五是汇报总结,通过多种形式将学生所了解、掌握的知识,通过才艺表演展示出来,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加深对物理学科的认识,转变思想,为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周的举办给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学有特长的展示舞台。让学生尽可能的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功,就会产生肯定性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使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和发展;为学习物理提供保障。
6.关于生本感受 篇六
1、算来,我从事自己热爱的语文教学已经两年了。两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有个问题一直深深困扰着我——为什么我在课堂上(尤其是所谓的“公开课”上)总放不开,致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为什么我的教学设计总做不到贴近学生,甚至会在课堂上出现“冷场”?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老师给我评课时,都说我“理性有余,感性不足”,“游离在外,缺乏激情”?虽然两年中有所改进,但始终未见明显改善。为此,我一直归因为自身的性格和思维习惯,直到上完录像课《奇怪的大石头》,听了师傅的点评,又认真学习了《教育走向生本》一书后,才总算有点开窍了。
那天,田校长来听我的课。课后,她从教学设计、评价语言、教学组织、师生课堂交往质量、体态语言和眼神、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等各方面为我做了全方位“体检”。她精辟、细致、深入的分析使我惭愧,更使我受益。
比如这节课开始时我问学生:“你们最近又读了哪些名人故事,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我的本意是检查、了解学生课外看“名人故事”的情况,交流一下收获,但非要他们从中概括出什么道理来,并不可取;又比如,初读课文后,我的本意是让孩子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却把要求拔高,成了“用一句完整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田老师很尖锐地给我指出:“其实你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关注学生。” 当时我甚感惭愧。由此可以推想,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会有意无意地拔高要求,甚至在某节课中接连不断向学生提出这些超乎他们固有水平的要求;而孩子在课堂上的任务,也仿佛只是一味为了达成我的要求而已。这不是主动地学习,不是在为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教师也就没有起到“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而是在为难学生,生拉硬拽地牵着他们前进。学习的难度和教师的态度致使课堂气氛不再轻松,在有压力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就容易“闷掉”,产生畏惧心理。反过来,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到教师,使教师越发紧张急躁。一旦师生的沟通、合作出现障碍,双方的感觉都会被破坏,无怪乎教师放不开,学生活跃不起来了。
这次的评课对我触动很大。回到家,我认真整理了当时的评课记录,把师傅给我的建议又好好温习了一遍。她说:“教师要在课堂中,以饱满的精神,充满激情的评价语言,亲切、开放的肢体语言,自然、透彻又不夸张的眼神„„去感染和鼓励学生,使他们始终处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产生不断探索和进取的愿望。”其实,这些问题也好,建议也罢,以前评课时就有老师不断给我指出,可我就是没能完全领会。当时似乎明白了,过一阵子依然如故。这又是为什么呢?
怀着惭愧、苦恼的心情和强烈的好奇心,我趁热打铁,顺藤摸瓜,仔细阅读了田校长那里借来的《教育走向生本》,进一步解开了“谜底”。作者指出,儿童因为爱知识才会生产知识,积极、健康的情感始终左右着整个学习过程;与成人的理性分析相反,儿童的思维是直觉式的,整体上的感悟将直接推动他们的认知;一个真正会关注学生的优秀教师,不但能从孩子的学习行为中分辨出其创造性,从他们的“错误”中提取出积极因素(而不是就孩子的回答是否与教学内容甚至是教师心意相匹配来简单地判断对或错),还能听出孩子的心理需求;通过顺应人“内部自然”的教学手段,教师应努力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安全感,达到“忘我”的状态,而不用把情感和能量消耗在“我是否被认可?我处在什么位置?我能在竞争中获胜吗”之类的问题上„„
这些重要的理念不断补充到我的认识中,一再打开我思维上的死结,使我逐渐理顺了思路,澄清了一直以来的困惑和疑问。对学生的了解,对自身存在问题的反思力以及对“生本教育”的领悟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原来,以前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困惑、问题,皆因打破了学生“内部自然”所固有的和谐美;原来,教育的一切智慧与激情,就是来自这既简单又深奥的四字箴言!原来,所谓的性格和思维习惯的因素都不是最主要的障碍,牢牢树立生本教育观才是真理。正如田校长指出的那样,以前,我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关注学生,贴近学生。所以,我愿意也必须从现在开始重新来过,实践“生本”,使每一节课真正成为一次“生命的活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精神生命成长的空间,也使我自己真正享受教学!
2、在此次的教学改革中,老师们那充满自信的神态和拼命工作的热情,时时影响着我,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和自信。在这段时间里我的心态却如浮萍般漂浮不定。
开始看了生本课堂的教学录像后,一方面真是羡慕那些学生能有如此好的学习机会,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哪里还有内向的学生,哪里还有自卑的学生。恨不得自己的孩子也能受到这样的教育。可是另一方面,我又把这些教学改革的成功归功于人家的教学条件好,家庭教育也好上了。认为我们这里的条件无论是学校和家庭教育方面都是跟不上这样的教学改革的,我们也只能是望洋兴叹了吧。有了这样的心理,平时也就按部就班的按照老路子老老实实的走,从不想有所突破。
听完了四五年级老师的课以后,心理上有了变化,通过老师们刻苦的钻研和不懈的努力,课堂也展现出了精彩,有了生本课堂的味道。老师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而我这时仍就把老师们的成功归于学生年龄大,理解力强上,认为自己的学生是不可能有这样的表现的,我们的学生仍就需要老师的引领,于是我们三年级的课前几节上的也有些保守。经过集体评课后,领导否决了我们的课,认为我们胆子还是小,根本没有放开。于是后面我们几位老师的压力有些大,也不知道课到底该怎么上了。即使马上要上课了,我也没有充足的信心。
公开课我选了《小稻秧脱险记》这篇课文,这是一篇科普知识,主要宣传学科学用科学。事先赵老师让我们自己整理出思路,然后全组的老师一起群里群策,商定出本课的重点、难点、拓展点等。开始我的精力主要在理解课文上,课本剧的演出只占很少的时间,也并没有打算让学生进行评价,而且我打算亲自给他们排练,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演好。经过商定以后认为如果这样做,只有演出的几个学生能借助演出充分的理解课文,而大多数的学生只是看热闹。只有让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本剧的演出中,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于是我又把全班学生分为七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行分好工,自己编排对话与旁白部分(课本中的对话很少),我呢就忙自己的教学流程。本来想抽空指导他们的,可是由于紧张,自己的课还没背熟,就把学生给忘了,等到忙完了自己,时间已经来不及了。轮到我上公开课了,心里非常的紧张,老怕砸了锅。事先准备的教学语言已经觉得非常熟练了,可是一到了课堂上,又忘了个差不多。心想,这下坏了,学生事先的表演我也没有指导。还不定演个什么样呢,特别是对话与旁白都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各个角色也是学生自己安排分配的。当时心就慌了。可是学生课堂的表现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给了我一个天大的惊喜。史传鹏有趣的旁白,其他学生大胆而细腻的表演,都让我佩服,也觉得有些惭愧。因为事先有个学生曾问过我旁白怎么写,而我却告诉她说真正表演时是不需要旁白的。现在我非常庆幸自己忘记了指导他们,否则所有的演出都一个模式,哪里还能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哪里还能看到孩子们精彩的表演。整节课我也没有说几句话。都是学生在表演评价,都抢破头的回答问题,抢不上的还唉声叹气。我激动的心情半天都没有平静下来,除了高兴还有后悔,后悔自己从来都不相信自己的学生,从来都不敢给他们自由发挥的时间,认为宝贵的时间都会浪费在他们手里。
一件事情只有自己去做了,才知道它是否具有可行性。虽然有时旁观者清,但是对于教学改革来说,一定是自己亲自实践才具有发言权的。否则提出的观点都具有片面性,就如我没有上公开课之前的许多想法。
上完课,我突然想起了阿基米德的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如果老师给学生一个平台,那么学生也会给时时的老师惊喜。我们老师现在缺乏一种勇气,那就是大胆的给学生一个平台让他们自由的去展现自己。老是认为学生太小,回答问题肯定说不到点子上,于是沉不住气的抢先替学生回答,本来学生还满腔热情的想表现自己,结果机会让老师抢去了,那肯定是非常沮丧的。久而久之,他们也失去了回答问题的热情,变主动为被动,只听老师讲,再也不去主动动脑思考。而老师的这种放不开手脚让他们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老师也永远成了他们的拐杖。当老师看到孩子们长大了,到了放手的时间了,想放手时却发现为时已晚。
就比如我们三年级的孩子,在一年及时,每到上课回答问题,都是我们老师头疼的时候,有几十个孩子就有几十只手举起来,甚至有不少孩子都着急的站了起来,生怕老师看不见他们。每个孩子嘴里还不停的大声喊着“我、我、我”。老师压都压不住,于是老师们就开始拉下脸来,用非常严肃的表情教训他们,让他们上课时安静点,认真听老师讲课。答错了问题得到的很少是老师鼓励的眼神,多是老师生气的话语:上课又不认真听,下了课也不好好学习,又回答错了吧。于是经过长时间的高压政策,原本有些性格内向,胆小怕事的孩子上课时再也不敢多说一句话,甚至害怕碰触老师的目光。
两年下来,除了几个天生大胆、性格特别外向的学生外,课堂上已经很少看到其他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了。虽然老师也很着急为什么有些学生性格那么内向,做什么事情都那么没有自信。可是这一现象的产生,却是与老师平时无意的伤害有莫大的关系。以前的教学模式让老师们很少去考虑这个问题,即使思考了也不大注意,因为教学模式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说的多少并不是最主要的。
现在提倡生本课堂,需要学生全都参与到课堂中来,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可是这一要求相对于现在的课堂表现来说,真是令人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现在课堂上老师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通过各种方法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打击一个人的自信心很容易,但重新建立他的自信心却是非常难。虽然难做,但是不能轻易的放弃,因为这关系到学生的一生,用几年的时间来换取一生,付出再多的辛苦也值!
3、最近阅读了江苏丹阳六中荆志强老师的《“生本教育”寻觅到了教育的春天》,自己有一些感触特别是荆老师对于生本的把握,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心中顿时豁然开朗。读完之后我也试着按照荆老师的做法去训练学生,尽量的是以学生为主自学,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我还是遇到了一点点的小困难。例如我们老师对学生的训练不到位,安排小组合作的时候有的学生就不知道应该干什么,往往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找同学上黑板讲解题目的时候下面的同学似乎是感觉所讲的知识和自己无关,真正听进去的是少之又少,这可能也和老师安排的不到位有关,大部分同学总认为这道题目老师还会再重新的讲一遍,对于自己同学讲的题目,引起不了学生足够的重视。其实有的时候我认为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只是在老师的思想里根深蒂固,其实在学生的思想里我认为也存在着一些传统的东西。要让我们去改变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强烈的表现欲望,要看老师怎么去激发他们的表现欲,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对于老师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但是往往这一句表扬和激励的话语会成为一个学生进步的动力。我现在在尝试着按照荆老师所说的在要求学生,但是有的时候我发现在实行的过程中真的是有些困难。我现在教的是大班,人很多我一方面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并且还要学会;另一方面我还得保证课堂纪律提高课堂效率,往往有的时候会顾此失彼。有的时候一节课的内容很多往往会不能按照计划完成任务,前半节课还能以学生为主,可是后半节课往往又成了以老师为主,我真的很矛盾。出现此种情况只能说明我的课设计的还不到位,备课的时候没能好好的把握,对于预习的把握不到位,今后应该努力地改进。
7.“生本课堂”课改之路 篇七
2013 年, 临沂四中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新一届领导班子围绕“尊重规律办教育, 从细从严抓管理, 依靠科学提质量, 以人为本促发展”的办学思想, 营造“风正气顺心齐、科学优质高效”的工作氛围, 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学校力图从整体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系统构建学校文化体系这一源头抓起, 为课堂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一、有效开展校本培训, 引导教师转变观念
教学的过程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教学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人, 取决于学生认知基础、学习动机与风格, 取决于教师深厚的学术背景、美丽的心灵与高尚情操的精神力量, 甚至取决于其他与教学有关的人, 而不完全取决于模式。为了让老师转变观念, 学校除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区各级通识性培训和学科性培训之外, 一直坚持实施系统的校本培训。
1.专家讲授, 科学引领
2015 年4 月25 日, 由中国专家学者协会教育委员会组织的“中小学微课程建设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论坛”在我校2号报告厅举行。无须“车马劳顿”, 老师们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当今教育教学最前沿的理论。像这样的专家报告会, 学校每学期举办多次, 通过邀请全国各级专家、名师, 向学校教职工讲解教育教学前沿理论、新课改理念、生本课堂、有效教学操作方法等, 科学引领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2.专题讲座, 具体指导
学校分期分批对教研室主任、学科备课组长举行专题讲座, 从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科研上进行具体指导, 鼓励老师大胆探索适合自己、适合学科、适合不同课型的有效“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形成“万类霜天竞自由”和“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局面。
3.校长讲解, 答疑解困
校长深入教研室、深入班级、深入课堂, 亲自调研, 真实了解教师、学生对“生本课堂”的认识、理解情况, 然后从教育思想、教改形式、教改理念和学校课改发展方向上强化课改领导力, 明确提出, 打造“生本课堂”, 不是提出一种固化的模式, 而是明确课改的方向———建设“以生为本的学习型课堂, 把自主、互助、合作、探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不是提出一些僵化的要求, 而是提出原则性的遵照———倡导“三讲三不讲”、“三布置三不布置”。“三讲”是指将学生提出的问题, 将学生不理解自己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 将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易漏的知识;“三不讲”是指学生会的不讲, 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 教师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通过这些培训, 使教师深刻认识到:课堂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又势在必行的重大任务, “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必须完成从课堂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服务者、评价者、研究者的角色转变, 怀着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感来培养学生。
二、狠抓教科研,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成立教科研中心, 细化“生本课堂”
学校教科研中心根据“生本课堂”的要求, 从教师“教”的视角和学生“学”的视角, 开发了教师“生本课堂”教学“两案教学法”, 即授课教师课前不仅需精心准备“教”案, 还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授课“课型”编写针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学”案 (表一) , 力图实现两个目标: (1) 将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用“实”、用“活”; (2) 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学案”, 明确“教案”与“学案”的本质区别, 真正从学生如何学习的角度进行开发和设计, 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 提供学生学习过程的脚手架, 从而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制定临沂四中“生本课堂”课堂观察评价量规 (表二) , 使教师的“生本课堂”有“章”可寻, 有“纪”可遵。
2.推门听课, 形成制度
学校管理“重心”下移, 校长、教干深入课堂, 推门听课, 为使听评课踏脚留“痕”, 走得更“远”, 学校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 规定教干、教科研中心人员每周听课节数, 有听必评;每周周五上午由教科研中心汇总, 填写临沂四中听评课汇总表格 (表三) , 每周周一在学校网络上向全校师生公布;每周周五下午三点半定时召开教干、教科研中心人员听评课调度会议 (特殊情况冲突除外) , 逐一交流听评课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 提出出来来共共同同分分析析、、研研究究和和探探讨讨, , 确确定定是是教教师师““教”的问题, 还是学生生““学学””的的问问题题, , 达达成成共共识识, , 及及时时解解决决, , 及及时时反反馈给有关级部、有关关授授课课教教师师, , 做做好好教教学学反反思思;;推推选选““课课堂堂之之星”, 组织他们上示范范课课、、开开公公开开课课和和研研究究课课, , 通通过过挖挖掘掘““身身边边””优秀课堂资源, “近水水楼楼台台先先得得月月””, , 让让教教师师学学到到他他人人之之长长, , 补补自自己之短, 不断改进和和提提高高自自己己的的““生生本本课课堂堂””水水平平。。
33..人人人人参参与与, , 共共同同进进步步
各各年年级级、、各各级级部部组组织织所所有有教教师师全全员员参参加听评课, 每一周编编排排教教师师听听评评课课安安排排表表 ( (表表四四) ) , , 面面向向全全校校开放课堂, 依据“生本本课课堂堂””评评价价量量规规, , 由由学学科科组组老老师师、、教教干干以以及教科研中心的老师师, , 共共同同对对这这节节课课进进行行评评分分和和评评价价, , 并并将将结结果在学校网络上公公布布。。这这样样, , 人人人人参参与与, , 实实作作、、实实训训, , 促促使使全全体教师进入“生本课课堂堂””、、研研究究““生生本本课课堂堂””、、改改进进““生生本本课课堂堂”,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教学学水水平平。。
44..构构建建共共享享平平台台, , 促促进进教教师师素素质质的的整整体体提高
8.生本课堂,精彩生成 篇八
笔者认真学习了生本教育的理论,反思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对生本理念下的“高效课堂”开展了实践研究,尤其突出课前给学生思考、讨论,课堂让学生展示、表达,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经过实践探索,虽然课堂还不够成熟,但我已真真切切体会到课堂的美妙,特别让笔者感到兴奋的是,几乎每节课都有精彩的课堂生成,而伴随的是天天都能感受到教学带来的快乐,期盼第二天的新课.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在感叹学生思维活跃的同时,领略生本教育下精彩的“课堂生成”.
案例:高三第二轮复习课片断
问题:设点O是△ABC的外心,AB=5,AC=4,则BC·OA
课前预设一:特殊值法,适合填空题
因为,AB=5,AC=4,很容易想到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ABC.如图,假设△ABC为直角三角形,∠ACB=90°,则△ABC的外心O为斜边AB的中点,则BC·OA=|BC|·|OA|·cosB=|BC|·|BO|·cosB=92
课前预设二:利用三角形中余弦定理,求向量夹角的余弦值
如图,圆O为△ABC的外接圆,连接OB、OC,设外接圆的半径为r,
则BC·OA=(OC-OB)·OA=OC·OA-OB·OA=
|OC|·|OA|·cos∠AOC-|OB|·|OA|·cos∠AOB=r2·cos∠AOC-r2·cos∠AOB
=r2r2-162r2-r2-252r2=92
课堂生成:
教师:昨天我们已经请大家思考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题.
多位学生同时举手,看得出,个别同学举手很自信.
[生成1]生1(投影展示):
如图,圆O为△ABC的外接圆,M为BC的中点,则OM⊥BC,连接AM,
则BC·OA=BC·(OM+MA)=BC·MA=(AC-AB)·(-AM)
=-12(AB+AC)·(AC-AB)=-12(AC2-AB2)=92
教师:非常好,利用OM⊥BC,最后全部转化成AB,AC表示.
[生成2]生2:(与课前预设二相同,这里从略)
[生成3]生3:他们太繁了,来个简单的.采用特殊值法,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与课前预设一相同,这里从略)
该学生语言幽默,众学生笑.
[生成4]生4(投影展示):
如图,延长AO交△ABC的外接圆于点D,连接BD、CD,
则BC·OA=(AC-AB)·12DA=12AC·DA-AB·DA)=
12[AC·(DC+CA)-AB·(DB+BA)]=-12AC2+12AB2=92
教师:好,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再向AB,AC转化.
这时,学生5已经急不可待,没有等我喊他,就冲上了讲台.
[生成5]生5(投影展示):
如图,取线段AB、AC的中点M、N,则OM⊥AB,ON⊥AC
则BC·OA=OA·(AC-AB)=OA·AC-OA·AB
=|OA|·|AC|·cos<OA,AC>-|OA|·|AB|·cos<OA,AB>
=4×-42-5×-52=92
生5:根据向量数量积定义,我们知道|OA|·cos<OA,AC>,它的几何意义就是OA在AC方向上的投影.
教师:啊,太好了!同学们,他把投影的概念用到这了,我可想不到,真是不错.
教学反思:学生的出色表现,让我深深感到,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巨大的潜力,就看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有意识、乐意把这些潜力给挖掘出来.课堂上如果教师不敢于让学生思考,不敢于让学生展示,而是一味地照搬教学预设,虽然可以多讲几道题,但精彩的生成,就会被扼杀,那么再好的教学设计也会失去流淌的快乐,更谈不上高效课堂.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对立而统一.实际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时可能出现不在教师预料中的情况,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生成,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余文森教授曾经说过:“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的收获,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也就是说,关注“生成”应该也必须成为一种教学常规,让精彩的生成在灵动的数学课堂上大放异彩应是“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之一.
生本教育提倡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不但还时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自己演示,而且把探究活动的冲动与激情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维空间和展示平台,同时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9.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篇九
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本高效课堂呢? 从学生角度来讲,生本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本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从教师角度来说,生本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那么,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二:生本课堂心得体会(954字)
从初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到现在,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经历了从学习生本到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不断的用生本教育的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生本教育的核心是接近自然,放飞孩子的天性。通过看观摩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每一个看过录像的老师,都对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印象深刻。我也不列外,我多么希望上面这些口齿清晰,知识渊博,侃侃而谈的是我的学生啊!
我也在我的课堂上尝试了添加适量的生本理念。我尝试着让学生成为一名小老师,让他们过一把当老师的瘾,结果证明这次试验是非常成功的,上台来的学生,不但读的很成功,而且没有一点胆怯。就像我平时在讲台上上课那样。下面学生的反应比平时都好。
原来的时候,我总怕学生学得不准确,可事实证明我错了。生本教育对儿童的看法中提到,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这种天性既是一种人类的生存逻辑,也可以从大自然为人提供的种种未确定性中找到信息。儿童是有发展潜力的人,是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人。而之所以没有表现出来,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出时间、空间和氛围去激励它。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老师是策划者,是引导者。老师只是给学生指个方向,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老师再也不用一遍遍的重复了。而学生在课下的准备工作也有趣而生动了。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量,学生在通过准备语文资料的同时,也增加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实现自身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生本教育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深刻研究新课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经过了10年的实践从而在全国推广的。它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上,教师总是想把孩子致力于自己的掌控之下,把孩子变成一个被灌注的容器。学生是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生命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如果老师单方面的向他们灌输知识的话,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他的学习的热情,造成了好多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厌学的情况。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控制着课堂,通过亲自全身心的去查阅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扩充了自己的知识。同时这种学习是自愿的,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觉得生本教育这种教育理念是非常好的,如果我们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运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乐学,会学,发现知识的意义,投入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三:生本课堂心得体会(1772字)
自2006年开始,我校开始接触和实行生本教育理念,这期间,从探索理论,到痛下决心踏上教育改革的征程。我们走了很艰辛的一段历程,2009年的8月,我有幸的成为了吴家小学的一份子,在这一年里,我很荣幸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随后,通过一系列的专家报告和学校优秀教师的优秀生本示范课,初步感受了生本课,后来通过看观摩课、集体学习、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和其他老师一起开始学着上“生本课”,我对生本课堂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也在课堂上不断地践行着这一先进的教育理论,这一年来,收获很多,也成长了不少。现将我的一些的感想做如下总结。
生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全身心的发展,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来学习。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就我的英语课堂来讲,生本课堂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前一堂课下来,我总是讲得口干舌燥,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后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由学生当小老师,调动其积极性,也使孩子们找到了自信心,他们敢大胆开口说英语了,通过看他们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个老师。生本课堂强调教育要从师本走向生本,要求老师有一个课堂的主讲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适时的引导者。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虽然经过一年的打磨,我在课堂上实行生本也已渐入正轨,但是一路上,仍然有一些让我很困惑的地方,在课堂上,总有一些孩子不知道怎样合作学习,参与小组活动的效率不是很好。一些孩子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小组合作的时候,总是趁老师不注意,讲小话,搞小动作的情况仍然存在,我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学习,并积极地向其他老师学习好的经验,以期在课堂上获得更好的效果。
10.用生本思想照亮课堂 篇十
肖俊泉
2014-12-19 兴隆县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爱看小说,但不爱上语文课?
为什么孩子们喜欢游泳、喜欢篮球,但对体育课很反感?
为什么老师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讲,学生的学业成绩却总是那样的不理想?
是我们的课堂有问题!
是我们的教学有问题!
我们的教育必须要改变!
改变教育从改变课堂开始!
著名教育学者叶澜1990年的听课感受:¡°我直接感受到学生课堂生活的沉闷¡-只有在下课的十分钟,我能感受到他们是孩子,他们有活力。在听课时,鲁迅先生关于中国的孩子在照相时一脸呆板的死相的描写,时时会在我的头脑中冒出,然而作为讲课的老师却没有这种感受,因为他忙着要把教学任务完成,把备好的教案上完。¡±
佐藤学教授对我国教室的观察:
教师发问,学生回答;教师不问,学生不答;教师只需关注符合答案的回答;学生则只关注教师的指令而无视同伴的想法。
他的结论是真正的学习并未发生!
背诵不是学习,学习是指必须要与新的知识发生建构。
今天许多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老师带着学生寻找标准答案的过程,课堂的结局就是学生最终对上老师的答案,优秀的学生就是对上老师标准答案最多的学生。
南京师大教授冯建军举的例子:多年前的一天下午,一只刚出生不久的云雀掉在学校的花园里,成都锦西外国语小学的校长带着孩子在草丛中为云雀做了小巢。不料晚上下起了大雨,第二天早上小云雀被雨淋死了。于是,校长带着全校129名孩子,在操场上为云雀举行了一个特别的葬礼。
葬礼上,孩子们轻轻为云雀擦去雨水,用梳子为云雀梳理好零乱的羽毛,又在校内为云雀挖了个墓。此后,那些才六岁的孩子再也没有惊扰过云雀,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已经像种子一样播撒在了心中。
学校正是需要用这种触及灵魂的生命教育去成就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生是怎么学习的
学习是一个从无疑到有疑再到解疑的过程。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一番后,疑则渐渐解,已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教育的主体----主体是人,但不等于人。人,只有作为某种活动的发起者,才是主体。学问学问,学是问出来的。
提问题的人傻一阵子,不提问题的人傻一辈子。
智从问中来。
学习金字塔理论 听到的容易忘; 看到的记得牢;
亲自做过并且讲给别人听,效果最好。我听,我忘记; 我看,我记得; 我做,我学到; 我教,我掌握。
讲给别人听是最好的学习,“教会才是真会”。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兵教兵”。
崔其升“0+45”的勇气与遭遇!? 田保华“缺德的课堂”!杜郎口小学的“无师课堂”
--------都是在向“讲”挑战。
人的需求层次理论 学生的心理需求有
渴望被关注
渴望被赏识
渴望被重视
渴望被感觉重要
渴望尊重
渴望表现自己
渴望获取认同
渴望被认可
渴望成功习近平:“受到尊重、得到理解、得到宽容,是每一个人在人生个阶段都不可缺少的心理需求,儿童和青少年更是如此。”
“老师要具有尊重、理解、宽容的品质。” 人的需要在根本上有两个:一个是生存,一个是自由和幸福。而且,一旦人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人们就会立即渴望自由和幸福。作为教师,一定要看到学生的需求和感受,这是师德的起点。这要成为教师文化。
教育教学绝对不应该跟学生的天性对着干,否则,注定要失败。
学生学习的五个阶段划分理论
第一阶段是完全依靠教师的阶段。(刚入学的前三年左右)。在这个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每一点知识都要靠教师来教,在学习中每前进一步都要靠教师引领。
第二阶段是基本上依靠教师的阶段。(三年级到小学毕业)。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已经可以不完全依靠教师了,他们已经获得了一些自己学习的能力(25%的知识是可以自学的,老师的教的比例下降到75%)。
第三阶段是学生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的阶段(初中的学生大致处于这一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标志就是学生基本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大略明白所要学习的内容;但是并不一定能够理解得确切、全面透彻,也不一定能够抓住要领,并且常常会感到学习上有许多困难。教学各占50%左右的比例。第四阶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基本上独立学习的阶段(高中生大致处于这一阶段)。第五阶段是学生完全独立地进行系统学习的阶段(高中毕业后)。试误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在不断的尝试错误中获得正确的知识
学生的认识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多次或长期复式提高才能完成。
学生的学习心理大致要经历“朦胧、混沌、积聚、清晰”这样的过程。出错是学生的权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生并纠正了的错误有积极的意义。
学生因错误而成长,教育因错误而富有价值和意义。
教育就是面对一个个错误的过程。
学生自我纠正错误的过程,犹如庄稼的“拔节
声”,是真正的成长。错误是课堂的资源。
人的认知,从根本上讲是始于尝试的。尝试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尝试是获得真知的必要条件。
正确,也许只是一种模仿;错误,却绝对是一种经历。
后教或先学的本身就是尝试。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也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过程中,课堂才是鲜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看到学生回答错误就叫停、就纠正,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扼杀。
作为教师要有“祝贺失败”的修养。“怕出错”的心理要不得。
杜威:“教育即生长”,生长是有周期的。陆有铨教授:“教育是农业”,不是制造业。张文质先生:“教育是慢的艺术”,欲速则不达。郭思乐:“教师要静待花开”,要善于示弱。这些道理是教育的常识。
《人民教育》2014-15期第32页介绍的教育事件—走胡同:
我们学校所处的府街与桂香街之间有一条近道,由于里面的胡同错综复杂,路又窄,所以平常走的人不多。有一天,我在前面领路,带着全班同学走这条近道,3分钟左右就全员顺利通过。
第二天,我们又去走这条近道,但是方式变了:我把学生带到昨天的进口,要求他们自己通过,我则从大道绕道出口处等待。10分钟过后,居然还不见一个学生出来。最后,我足足等了半个小时,学生才全部走出来。
第三天,我又把他们带到原来的进口重新走,这次是学生走前面我走后面。“那边走不通,先前我去过”。“走那边就走到别人家里去了”。“那边不能走,昨天我就穿到小南街去了”------这一次,我一路上听着学生们的“经验教训”,跟着他们顺利的走出了胡同。
老师用3分钟带领学生走出胡同,看似节省时间,但是学生们第二天去仍然迷路。学生自己尝试30分钟走出胡同,看似浪费时间,但是从此知道了胡同的走法。这个教育事件正好诠释了我对“高效”教学的理解:教学的“高效”,不能错误的理解为类似于养殖场“短平快”的高效,知识的内化过程需要足够的时间。
我是不怕学生在尝试阶段浪费课堂时间的,因为我坚信:知识不是老师讲明白的,而是学生想明白的。教师讲的再清楚、再透彻,表面上是节约了时间,但是如果学生没过几天就忘了,实际上才是真正浪费了时间,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别提“高效”了,那根本是“无效”。《剑桥学习科学手册》导言部分的一段话 学习科学发现,当学习者外化并表达自己正在形成的知识时,学习效果会更好。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知识尚未形成时,就开始尝试进行表述,并一直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这样,学习与表达得以在反馈中相互加强,齐头并进。学习者出声思考比安静学习学得更快,更深刻。
语言与思维的高度关联性。
向名师学习什么
大学村里没有秘密----赏识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是骂出来的吗?(可能有瓦特)
是打出来的吗?(可能有爱迪生)
是训斥出来的吗?(可能有鲁迅)
是挖苦出来的吗?(可能有莫言)世界上最美好的景色,莫过于人与人之间的欣赏。
问题是,你看到的是50%的成绩,还是50%的问题。
陶行知奖励学生四块糖的故事(准时 停止暴力 欺负女生 主动道歉)----鼓励学生(如果简单粗暴处理又会是什么结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的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剔透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又是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就会破碎,就会不复存在。
让孩子在夸奖中长大,这是成功教育的成功经验。得不到赞扬的人生是灰色的,没有激励和赞扬的教育是可悲的。
教育的灵魂是信任、尊重、欣赏。
习近平:“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欣赏
信心
信任
自尊
成长
喜悦
关于《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1992年“全美最佳教师奖”、英国女王不利颠帝国勋章。
“教师要回到教育的起点,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够真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
“教师要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视孩子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 “我不需要他们爱我,只需要他们信任我”。“一个老师,想赢得学生的尊敬很容易,但是,要想赢得学生的信任很难”。“理想的学校没有恐惧,只有信任”。
“让教室成为安全的天堂”。“让学生不害怕”。
“我从不对我的学生大喊大叫,从不侮辱我的学生。”
“在我的教室里,我几乎不怎么讲话,我躲在教室里的角落里,因为学生才是教师的主角。” “对于学生来说,生动有趣的课堂是最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他的学生10几年后的回忆中写到:每当我想寻找一个没有愤怒、没有憎恨,充满爱和欢乐的地方时,我依然会回到第56号教室。
有压力就有动力吗?否!特别是学生。佐藤学所说的“润泽的课堂”:人唯有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心灵才会打开,精神才会舒展,思维才会活跃。课堂上,任何一个教师都要给学生一个安全感,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主人,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2014年10月8日《中国教师报》褚清源的文章----《读懂美国“好老师”标准》
“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承诺终身从教,一辈子站在三尺讲台,不可能成为校长、局长----美国教师的共同信念是:站在学生的立场,读懂学生的故事,相信学生都会学习,让教学从学生出发。”
习总书记提出好老师的四条标准 1)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 2)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 3)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 4)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两位不同的母亲----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给予的爱(老师和学生的调查统计结果为什么大相径庭?)
美国心理学家沙利文的研究成果:个体进入青春期前,没有与同性伙伴交往、青春期后没有与异性伙伴交往,则20岁后可能成为自恋型人格。
徐特立:儿童有求知欲、活动欲,学生是要活动的,要他安分守己不可能。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但在成长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时,需要我们把孩子当做孩子,以宽阔的胸怀,容纳他们的错误,理解他们的错误。把孩子当作孩子,蹲身进入孩子的世界,就会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就会有不同寻常的想法和做法。
长沙师范“窗户报”上的打油诗事件。“特立狂涛骇浪中,宝刀血溅首元龙----黄竹村中鸡犬喧----”
老师和学生:告状、愤怒、伤心。侮辱师长,有失道德,严加惩处。
徐特立:平静,和声细语劝慰。没有横加指责,而是真诚交流,鼓励将聪明才智、写作技能用于正道。每天晚上提着灯笼转一圈--摘抄--发表--学生写作热情异常高涨----田汉
把孩子当作孩子。小孩子的游戏并无恶意。真正、深沉的热爱学生----大师之大。
两只蝎子的故事,或许更能说明对儿童研究的意义以及坚守儿童立场的重要性。第一支蝎子的故事。一只蝎子想过河,但不会游泳。于是,他请求青蛙背他过河。
青蛙不答应,说:“万一我游到中间你蛰我一下,那我岂不得中毒身亡?”蝎子说:“你好傻。我把你蛰死了,我不一样掉进河里?”
青蛙一想有道理,就答应背蝎子过河。刚游到河中间,青蛙只感到一阵剧痛。青蛙怒道:“你不是答应过不蛰我的吗?”蝎子说:“对不起,我实在是忍不住了。”
说完,青蛙和蝎子就一起沉到了河里----第二只蝎子的故事。有一次,一个印度人看见一只蝎子掉进水中团团转,当即就决定救他。他伸出手指捉他,想把他捞到岸上来。可就在他的手指刚刚移到他的时候
蝎子猛然蛰了他一下。但这个人还是想救他。他再次伸出手试图把蝎子捞出水面,但蝎子再次蛰了他。
旁边一个人对他说:“他老这么蛰你,你还救他干什么?”
这个印度人说:“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爱是我的天性。我怎么能因为蝎子有蜇人的天性,就放弃我爱的天性能?”
第一个故事的隐喻在于,每一个人,包括孩子、家长和我们都很难被改变,教育之难,教育之复杂尽在其中。
第二个故事的隐喻在于,无论学生是多麽的不可救药,我们都没有理由放弃或不作为。两个故事放在一起,旨在传递一种立场----对儿童进行系统研究。不断地加强对“蝎子”本性的认识,是专业修炼的重要任务。现代教育告诉我们
----儿童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的世界,拥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心理特征和沟通语言,懂得自己制定各种游戏的规则,所以才会有“儿童是成人之父”这句话。
教育规律----读懂孩子应该是教师终身修习的功课。
青春期----一个还不成熟的脑袋,安在一个已经快要成熟的身体的怪物。
“14岁”现象。
著名学者彭刚尖锐的指出:“在我们身边,充斥着没有儿童的学校教育!”
“目中无人”。
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研究儿童为中心。
中国教育的最主要问题,是对学生的研究不够----赏识
鼓励
关注
尊重
认识 热爱!? 把学生当“人”看----学生不是小大人(成年人),而是“未完成人”。学生不是贪食的“鸭子”,更不是被动的容器。
人是“整体的人”,不单单是一个肉体,而且还有灵魂。把学生当作一个整体的人来看,而不是仅仅将学生看成学习者,就要关注学生人性的丰富性。
例如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期望、关注学生的身体,等等。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自信、自尊和幸福感。
教学的研究要回到“学生”和“学习”本身!
学生应该成为教育的真正核心。几个类别课堂的模型
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
高效课堂“五步三查”模式
(或称自学、展示、反馈三步流程)生本新授课的模型 第一步:个人自学。是指学生在前置性任务的帮助下在相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里独立学习的过程,任务完成的时间可在课前或课内,也可在上课伊始或在课的中间几个阶段。个人自学必须要有时间保障。前置性任务可以是简单的纸质稿,也可以无文本,只是一句话。先行学习不是对知识点面面俱到的识记,而是触及学习内容核心的提前切入和思考。此环节也可称为“独学”。
第二步:小组讨论。是指组内成员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交流和碰撞。他有两个任务,一是意见一致的、容易的问题在小组内“消化”,二是意见不同的、较难的问题“存疑”,待下一步探究。这也是在一个组内成员互帮的过程。必要的话,还应该进行“彩排”。此环节也可称为“对学”。教师则倾听和观察各组动态,捕捉典型信息。
第三步:班级交流或叫全班展讲。是几个小组派代表或全组向全班展示本组的观点,征询其他组的意见,等待评价和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由此展开。讨论的内容一般为重点和疑难问题。此环节也可称为“群学”。教师则是主持者、激励者、点拨者、启发者。教师尽可能“不判断”、“不说教”。
生本复习课的模型 第一步:课前发给每位学生一份前置设计,其中包括三部分内容,即知识梳理、典型例题和总结反思。第二步:由四人小组的小组长组织讨论,每个小组推荐一道典型例题。第三步:由其中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讲解知识
结构,其他小组的同学做补充。
第四步:由每个小组向班级推荐一道例题,全班同学解答,再由同学上台讲解。第五步:由其中一组的同学进行小结。生本评研课的模型
第一部曲----个人独奏曲:学生独立先学,即让学生课前先做好明天要讲的评研题,同时找出自己认为较难或容易出错的题目,并仿造1到2道题。
第二部曲----小组合唱曲: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解决方法和困惑,从同伴那里学到好方法,也从同伴那里获得交流和分享的快乐。
第三部曲----全班协奏曲:让学生个人或小组在班级里汇报自己认为比较难的或没有解决的问题
第四部曲----教师引领曲: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有效的引领与点拨。
第五部曲----反思评价曲:学生自己反思,教师对特别出色的同学进行评价
卉源中学“1+1”教学流程
(一)--导学案制作 卉源中学“1+1”教学流程
(一)--导学案制作 流程
(二)--预习课(学生主体)
生本课堂可以概括为三部流程
个人
小组
全班 自学
讨论
展讲
如果是四部呢
个人
小组
全班 综合
自学
讨论
展讲 练习五部呢
个人
小组
全班
综合 当堂
自学
讨论
展讲
练习检测
六步呢----教师点评 七部呢----出示目标
八部呢----课堂小结
怎样理解这个流程?
每一个环节都在是“学”,只要是学,当然会出错,不要求全责备。教学流程就是学的活动的全面展开。
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次学情调查。为了展讲的精彩,个人自学和小组讨论的内在动力很强。展讲是把钥匙。“过程”和“探究”体现在流程中。
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是课堂中的黄金
操作的五大“兵法”
前置性小研究是核心。简单、根本、开放。要激扬,不要束缚、不要控制、不要绑架。
学习小组建设是保障。小组建设的核心是团队精神。选好﹑用好﹑并且培训好小组长,经常召开小组长交流会。
激励评价机制是关键。过程评价、激励评价、即时评价、阶段评价。
学科团队建设是基础。变学科的课代表由一人为一群。
全班展讲环节是手段。展示的本质是交流、是学习,是思维碰撞,是生成、深化,不是表演,不是为展示而展示。展示既要展对,又要展错。展错不是为了抓辫子,打棍子,而是为了挖资源,找矿藏。展示小组的点评也是另一种展示。还可以把质疑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其实,这也是一种展示。
展示的意义或重要性
展示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没有展示就不会高效,就谈不上生本。
展示是对当代教学最有价值的贡献。
一方面,展示被誉为学习內驱力的“金钥匙”; 另一方面,展示是教师了解“学情”的最佳手段;
同时,展示还被认为是一种“精神活动”和“人格需要”。
这样的展示意味些什么? 意味着一
这里是课堂的良性、多向互动和深度对话。主体(主问、主答)是学生,重心倾向于学生。表现形式为倾听、思考、表达。
这样的展示意味些什么? 意味着二
这里是形成批判性思维的沃土。不是驳倒谁,也不是单纯的对与错,追求的是有理有据、前因后果。
这样的展示意味些什么? 意味着三
这里是反复的尝试与探究。有成功、有失败,有经验、有体验,有过程、有方法。
这样的展示意味些什么? 意味着四
这里是学生内心的逐渐觉醒。从朦胧到清晰、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这样的展示意味些什么? 意味着五
这里是学生生命的自由舒展。是释放活力和灵性的天堂,是心灵的满足与享受,是精神的成长与升华,是天纵之教。这样的展示意味些什么? 意味着六
这里是课堂的高潮迭起。有沉思、有争论、有辩论、有惊讶、有共鸣、有幽默、有笑声。
这样的展示意味些什么? 意味着七
这里是素养的积淀。因为素养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日积月累。这样的展示意味些什么? 意味着八
这里是思维的殿堂。这里有比较、分析、抽象、概括,有求同存异,有异中求同,有一般到特殊,有特殊到一般。这样的展示意味些什么? 意味着九
这里是庄稼的拔节声,是学生的天籁之音。尽管很质朴、很稚嫩,但很真实。这样的展示意味些什么? 意味着十
这里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的考验。不但需要学识、经验,还需要静待花开,需要鼓励、唤醒、激发,需要尊重、信任、赏识。
对学生课堂展示的评价点
所谓评价首先是欣赏然后才是点拨。对于教师学会评价比学会教学更重要。
----好的小组合作
通过这类点评,引导学生学会更有效地合作展示。
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只要有大量的合作机会,只要有教师的鼓励和指点,学生完全能够学会如何合作。
----好的展示
通过这类点评,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展示的标准体系。
比如语言是否严密、精炼、准确、完整。
还如表述是否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再如站姿、站位,体态语言,辅助手段。
----有共享价值的学习资源
学生在展示时,常常会使用许多材料,而这些材料又可能是教材或普通教参中所没有的。这些材料源于展示者在课前的自主学习。
追问这些材料的来源,肯定这种学习方式,赞赏这种为其他同学提供共享资源的行为。
----有价值的质疑
课堂上不时会出现对展示的质疑。教师应该敏锐、及时地注意到有价值的质疑,并对这样的质疑给予分析、评价、欣赏和鼓励。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办法。
----闪光的观点或思路
如果教师不是急于寻找标准答案,不是急于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对于学生在展示、交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思路,教师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会给予高度的关注,会做出积极的评价。这种真诚、持续的评价,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精彩的讨论
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同学间精彩的讨论、辩论、驳论。
学生讨论的结束就是教师评价的开始。
讨论者是如何围绕主题展开的,是用事实、数据,还是逻辑。
争辩过程是怎样体现理性和修养的。
生本教育的理论体系
一个概念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要点有五个:一是着眼于¡°生¡±而不是¡°师¡±,二是着眼于¡°学¡±而不是¡°教¡±,三是好学,即容易学并且能够学得进去,四是围绕上述三点即¡°学生怎么学¡±进行设计,设计的原则是低入、多做、深思、高出,五是要服从于人的发展需要,不是表面上让学生学起来。
三项原则
先做后学
先学后教
不教而教
三个目标
首先是学习快乐。快乐的意义是什么?
快乐是一种外在表现,内在表现为心里的愉悦,反映出生命体内在的和谐与幸福。课堂不快乐就意味着对学生生命的不珍爱、不尊重。
没有快乐也就无所谓幸福。
快乐是基本的情绪体验,快乐就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
学习中快乐的本源在于发现。强迫和控制的课堂无法快乐。
体会到被认可的成就感和被尊重的幸福感,内心就快乐。
一个人最累的是心累,只要心不累,就不可能真正的累。
一个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老师、不喜欢上课的孩子,实际上已经从心灵上拒绝了学校教育。一个人,没有快乐,物质只是垃圾。最要紧的是要特别当心,不要让儿童在还不能热爱学习的时候就厌恶学习。一个人在儿童时代,愉悦或者说快乐,是他们成长最强烈的需求,这就是快乐成长。
第二是素质提升。素质教育从口号到落地,必须解决五个问题:
1)什么是素质教育?
2)要培养的人的素质结构中,什么才是最核心的?
3)素质教育靠什么去实现?
4)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内涵有哪些?
5)素质教育与课堂的连接点在哪里?----“接地气”----否则就是“乌托邦”。
生本教育,主张以“生”为“本”,通过学生的亲历亲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责任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多种能力,尤其强调培养思维品质。
一位生本数学老师说,数学教育缺的不是题目,缺的是思维。一个优质的教学流派一定是注重培养思维能力的。
小组合作学习,即在学习知识,又在学会做人。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欣赏,学会包容,学会谦让,学会感谢,学会交友,学会尊重--------
第三是成绩优异。素质好,何愁考!成长在先,成绩在后。
-------今年的高考
-------无辍学班 无辍学年级 无辍学校
-------娄校长的一句话
任何课程改革如果不能有效提高质量,都将是“短命春秋”。不但如此,学生的德育水准提高了,初中辍学率大大降低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了。
三个核心理念
1.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
2.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
3.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
1.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
杜威: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
高度尊重体现的是大爱,不是雕虫小技。尊重学生是核心。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情感、尊重学生的错误和失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育要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比如好奇的需要、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
教育不得以任何借口伤害学生的自尊,否则,就是对学生的严重不尊重。
尊重学生的生命自然,遵从学生的生命规律。不以成人的立场和眼界、不以非自然的形式压抑、干扰、阻击和破坏儿童的学习天性。教师要尊重学生最质朴、最纯真、最原始的思维表达。
以人为本的教育必定是充满了对每一个人的深刻尊重与关怀的教育
如果课堂上有的学生激动起来,教师可以放下知识进度而将时间用在倾听这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上。这才是在根本上尊重生命,将生命置于知识之上。
2.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 有困难,找学生。
老师要善于示弱、静待花开。绝不追求老师讲的如何精彩。
学生是第一教育资源;学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
蔡元培说:所谓教育,其实就是为学习提供帮助。
利用和挖掘孩子本身就具有的学习天性、潜能和本能。
学习是什么?学习即体验。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让成长发生在学生身上;让发展发生在学生身上。在经历中体验;在失败中矫正;在感悟中成长。
教育只有“按照儿童的方式”,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尽可能摆脱“成人之见”的控制,他们的天性才会“自然”展开,才会产生真正的学习热情。
真正爱孩子,就要减少以“为你好”的名义进行的干预。教师讲的再生动传神,都无法取代学生的自主学习。
生本课堂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和教了多少。没有人可以代替我们的思考,我们的目光来自我们自己的瞳仁。
所谓教育,就是教学生会自育;
所谓教学,就是教学生会自学。
3.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 为了学生而不是为了老师。学生的精彩才是课堂的精彩,老师的精彩不是课堂的精彩。
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为了树立学生的信心,为了发展学生的兴趣,等等。
把核心性的学习交给学生。即要在思想发生处、知识形成处、能力成长处、情感涵育处下功夫。这样的学习才会成长。
成长是一个过程,一个由迷茫、混沌到澄澈、练达的过程。
七个主要观念
1.学生观:人的起点非零。真正的教育就是5个字----从儿童出发。
不是从教师出发,不是从成人出发。
人有学习的本能。
人体自有大药。
2.教育观:教育就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获得生命成长最重要的东西。
儿童经历什么样的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成长。
从质疑到尝试,从尝试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研究。
孩子的学习、成长,孩子的一切体验,别人都代替不了
儿童不依靠成人塑造,而是自己创造自己;儿童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自己生长的。
社会学家潘光旦说,教育,就本人说,就是生长,就是发展。就从事教育的人来说,就是培植,就是启发。一个人种一棵花,所能尽的人事,是看水分足不足,阳光够不够,肥料充分不充分----,至于这花长什么样的叶子、开什么颜色的花朵、接什么香味的果实,他管不着。硬要管的话,就是拔苗助长的愚人。
3. 教学观: 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学习.坚决反对用成人的方式替代儿童的认知。
成人的认知一般是从经验出发处理事情,而儿童必须有经历才有经验。剥夺经历就扼杀了经验。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变革课堂师生关系,把教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的过程,让教师的教服务甚至服从于学生的学。
帮助儿童成长不是说由成人来塑造儿童的精神。
教学做是合一的,因为一个活动对事来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
4.课程观:小立课程、宽着期限、大做功夫 小立课程是指教给孩子的基础知识应该尽可能简练,而要腾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活动,把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拥有的基础资源充分调动起来,使之成为一股强大动力。教师为了不教,教少学多即为大做功夫。在这个期间,老师启发、点拨但不急于给出、或催缴结果,而是“缓说破”,就是宽着期限。
5.教师观:教师是生命的牧者
教师作为学生教育生活的重要他人,首先必须恪守坚定的学生立场,成为学生潜能的发现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生命的伴随者。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束缚儿童的手脚;------------------观念绑架---------思维。
6.德育观:学生快乐、美好的学习生活是德育教育的基础
道德就是人的精神成长。包括理想和信仰、人性和人生、性格和习惯、情感和情怀、兴趣和爱好五个方面。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在你把很多东西都忘了之后,留下来的东西。
7.评价观:从控制生命到激扬生命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自由发展。
儿童的幸福和成年人的幸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学生学习的源头是不断地提出问题。
课堂不应该让学生难受,而应该远离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
教育最大的成功是培养自我悦纳、充满自信的学生。
情感是生命最本源的表达。
三条金标准
数学课----根本抓住了没有。
所谓根本就是源、根、本的东西,不是末、不是支、不是梢,是基础的、核心的、本质的知识,是能够衍生、生长知识的知识,是知识的要点而不是知识点,他具有包摄性强、解释效应大的特点。
这是由于数学严密的逻辑性特点所决定的。
语文课----阅读推进了没有。类似的提法还有:语文主题学习、语文高效阅读、语文类文教学。
语文教学要从语文分析到语文实践。要以大阅读为中心,带动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人人有点,点点有思,思思有文,文文可乐。
英语课----活动形成了没有。语言是拿来用的,在用中学。
活动是指课堂上运用正在学习的单词、局型进行小品、短剧、相声等形式的演出。“六七”分熟即可开始。
好课的几个共性
(1)学生的课
学的课,不是讲的课。
学生的课,不是教师的课。
学中心的课,不是教中心的课。
学生自学(自主学习简称,独学、对学、群学,合称为自学)的课。
(2)动静结合的课
动----学生动起来----学生是有生命的活物,活泼好动原本就是学生的天性。静----独学时、检测时。
(3)注重展示的课 展示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金钥匙”。
好奇心、展示欲是儿童的两大天性。
展示即暴露,展示即发表。既展对又展错。
(4)遵循流程的课
流程体现的是渐进的、学习与探究的过程。
(5)师生相生即教学相长的课
教育不可以牺牲教师成就学生,更不可以牺牲学生成就教师。(6)注重情感的课
关注学生的“快乐指数”。
生本与高效课堂的思想比较 高效课堂的理念 相信学生 解放学生 利用学生 发展学生
生本课堂的理念 高度尊重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
生本与高效课堂的一致性 均强调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根本。
均强调由惟教、惟师向惟学、惟生转变,即由学服务于教、为教者的设计转变为教服务于学、为学者的设计。也就是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均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性变革。强烈反对教师的讲、灌,反对教师的包办和代替。主张依靠学生的天性。
谢谢大家陪伴
***
【关于生本课堂】推荐阅读:
生本教学课堂免费11-06
生本高效课堂教学反思08-14
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08-21
我的生本课堂与总结09-24
生本写作课堂教学模式10-05
课堂教学中实践生本10-09
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模式初探09-12
草船借箭.生本课堂教学设计doc06-09
关于美术有效课堂论文07-05
关于有趣课堂的作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