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的启示作文

2024-10-03

浪花的启示作文(精选15篇)

1.浪花的启示作文 篇一

我是一叶不系之舟,曾安恬地躺在“家之湾”里。但自从我呱呱落地起,我便开始了漫长的航行。

生活当然不是黑白的电影,她有声有色,海中的波涛也不时拍打着我的船底。有时风平浪静,丽日蓝天,令我心中顿生喜悦;但也有时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几乎要将我掀翻……

有一天,我捕捉到了一朵小小的、略带晶莹的浪花,透过浪花那晶亮的双眼,我看到了——

一位身患重病的小姑娘,已经连续高烧了几天几夜。病魔无时无刻不折磨着她,她几乎对生命丧失了信心。我看了很着急,不停地对她说:“坚强些,一定要撑下去呀!”

“即使这只是小小的感冒,但也是一种令人难以忍受的疾病呀!”小姑娘虚弱地对我说。不久又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我连续几天祈求上苍:保佑她吧!但这几天并未见她好转,反而病更重了。

又是一个清晨,我再次捕捉到了那朵浪花:只见小姑娘已经能够下床看书了。我兴奋极了,关切地问她:“你好点儿了吗?”她点点头,但她仍满脸通红,乃发高烧所致。这时,她妈妈走过来了:“孩子,你可要坚强啊,感冒只是小问题,我们一定要挺过去。来……喝点开水……降温。”我看见这位母亲说话时,眼角还挂着未干的泪花……

终于有一天,小姑娘恢复了往日的欢乐。我太高兴了,急切地问她这些天是怎么熬过来的。她回答说:“这些天我虽然几乎处于迷糊之中,但我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与爱,是亲情与爱的浇灌让我苏醒过来的,我真的很感激我的父母……”她说着说着,鼻子一酸,簌簌泪下。

这个小姑娘便是我。那件事发生在六年级的时候……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生活是海洋。海洋之水可以洗涤过去,重塑未来;海洋之水可以带我远航,实现梦想。我望着那渐渐远去的朵朵浪花,心中不胜感慨……

2.采撷生活浪花打造创新型作文 篇二

关键词:创新型;个性;灵感

创新型作文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说自己的话,释放出充满热情、饱含生命的蓬勃张力,这正是我们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写出个性是创新型作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要从题材、题目、体裁立意及语言等方面体现出作者的性格,真正地显示出作者的思想、作者的特点。

写作文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读者。一篇文章没有了读者,就不是好作文。可是读者不喜欢古旧的套路,他们追求活泼新鲜的东西。正如鲁迅所说:第一个把美女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算是人才,第三个就是蠢材了。综观近年的中考满分的作文,写作总在力求凸现一个“新”字。阅卷老师们也总是偏好于有创新特色的作文,而中学生呢,也常常喜欢这类“新”作文——从题目的设定到文章行文都要给人新奇的特点。教师在实际上课中要指导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在平常的琐事中寻找新的观点,然后进行深层次的剖析,避免千人一面。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运用陶行知先生的教学方法:让大脑得到解放;让双手得到解放;让眼睛得到解放。当孩子们一起释放激情的时候,学校生活也给了他们写作的灵感,让他们下笔如有神。

写作,是与社会的一种对话形式,是与他人交流的方式。不管是对话,还是交流,其内容均来自社会生活。只要我们能够看到的,平时能够听到的,能够感觉到的,我们都可以拿来运用,都是为我所用的好素材。这些丰富多彩的场景会给我们启发,给我们灵感,让我们内心世界变得有色彩,这些都是好的素材,拥有了这些好的素材,那我们作文创新的热情一定会点燃。

创新型作文的选材要做到:他无我有;他粗我细;他浅我深;他面我点;他赞我批等。作文中所写内容是新鲜的,是言他人所未言的。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才是新的。

或许在实践中有过这样的情景,当闪过让你有感觉的设想时候,大脑会很快兴奋,写作的语言会很流畅地冒出来,这些构思会深深地刺激大脑,让你的头脑更加活跃,从而创新便开始了,新的想法新的思想会不断涌现,让你体会到无限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创新型作文要的是“新”,要的是好的素材,要的是鲜活的人物。“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因此,创新写作教学,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新作文的写作,让学生结合实情,把生活材料变为课堂创新型作文的资源,写自己源于生活真实的新体验,打造创新的文章。

参考文献:

[1]付雪梅.试论如何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10).

[2]张雪伟.试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1(10).

3.生活的浪花作文 篇三

天,每次看见它,都会觉得它与海是多么的相像,云朵就是浪花,而太阳这就是他们的不同之处吧。我猜那天上的浪花,应是太阳与天碰撞激起的浪花。这次,太阳与我脑中的海也激起了一朵温暖的浪花。

快过年了,远在山里的外公外婆还没有置办年货,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年货,打算在那日晚上给二老送去。那晚,没有丝毫预告就下起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的雪落在地上,落在车窗上,落在山上,落在枝头……可惜此时天已暗了,黑色的天幕带来无边的寂静。车子在公路上行驶,车灯亮着向前去,四周都是黑暗,只有远处几点村落有些许灯光。我坐在车中,望着窗外,玩玩从车窗外飘进来的雪,巴不得雪下得更大些。

车子开过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路上的雪也是越积越厚。天上的雪也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顺着我的愿望越下越大了。眼看再转几个弯就可以到外婆家了,突然,车子左右摇晃了几下停了下来。我们三个人一脸茫然,不知发生了什么。爸爸本能地踩着油门,可车子就只是在原地不往前走,怎么也动不了。爸爸估计是车子陷进雪里去了,下车查看。果真,借着手机的光看到车轮深深地陷在积雪之中。我也下车来看看,一股寒风直吹我的脸,有点刺痛。我一脚踩在路上,雪已经没到了我的膝盖,想要走几步都很费劲,真是步履维艰。

总不能就这样等着,爸爸拿起手机想联系最近的修理厂来帮忙,谁知没了信号,爸爸急得眉头都皱成了“川”字。妈妈说:“现在只能靠我们自己了,我们没有工具,只有挖着试试。”爸爸想了想说:“看来只有这样了。”我们走到陷进雪的车轮旁赤手挖雪,可是天气实在太冷了,不一会儿,三双手都冻得不行了,可挖去的雪只有一点点。

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远处有一束手电筒的光出现。我兴奋起来,大喊道“有人来了!”只见慢慢靠近的是一个瘦弱的身躯,是一位老爷爷!老爷爷来到车轮旁,一看便说道:“没事,到我家拿些工具过来,把这些雪铲掉,车子就能继续走了。”他说罢就往回走,我们呆着了。老爷爷见没人跟着,转过头来笑呵呵地说:“还不来,难道让我这把老骨头帮你们拿这么多工具啊!”爸爸这才反应过来,嘱咐我和妈妈在车里呆着,他跟着老爷爷去拿工具。

他们一会儿就回来了。有了铁铲,车轮旁的积雪一下子就搞定了,老爷爷拿着铁铲不停铲雪,不时说句:“用力铲,等一下,在捡块石头垫着。”一番折腾,车子终于开到了平坦的地方。老爷爷在黑暗里站着,我想他一定流了很多汗,只不过黑暗将这些藏了起来。我们告别老爷爷继续上路,坐在车里,我忍不住好奇心回望,望见老爷爷瘦小的身影在手电筒的光下,一直在路边站着,直到看不见的拐弯处……

4.生活的浪花作文 篇四

这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了,但它却在我脑中扎下了深根,使我难以忘记。

暑假里一天上午,天气十分炎热,连麻雀也懒得叫,我呆在自己的房间里,吹着空调,嚼着口香糖,翻着书本,心情十分不错。快到中午了,此时,妈妈走过来对我说:“垃圾太满了,你下楼把它扔了。”“好——吧。”我故意拉长了音回答道,但是心里还是有些不愿意,要知道,这么热的天谁都懒得动。可妈妈那么辛苦,我也过意不去。

穿好了鞋,提起垃圾袋,“噌噌”地跑下楼去。

看了看不远处的垃圾箱,又瞄了瞄天上恶毒的太阳,于是,我便来了个十米飞袋,正中目标!

正当我得意地准备上楼时,一个小男孩儿进入了我的视野:他大约只有五六岁,身上穿着又脏又破的衣服,此时,他正蹲在地上玩脏兮兮的小石子,看上去十分可怜。哦,我突然认出他来了,他的妈妈是外来的打工者,是这一带社区的清洁工。他们一家生活贫苦,几乎每天都在楼道里吃饭,晚上时就拿张破草席睡在外面。

看着眼前的小男孩儿,我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来:把自己的一些小玩具送给他吧。我立刻冲上楼去。真是巧,妈妈说盐用完了,让我再去买一袋。正合我意,我赶紧找出几个小玩具,又接过钱,便下楼了。

我来到他面前,一语不发,只把那几个小玩具送给了他。他抬起头,啊,多可爱的一张脸。他接了过去,又冲我一笑,便跑开了……

5.美丽的浪花作文 篇五

钱学森,我国伟大的科学家,我国导弹研究与制造的开拓者。它是我国摆脱了敌人的侵略,走上独立自强的伟大复兴之路。

年轻时的钱学森就热爱祖国,他立志要报效祖国。于是他努力学习,最终到国外留学。在留学的几年时间里,他心中时刻着祖国。他在国外更加努力学习。几年后,他获得了很高的学位。他谢绝了导师的挽留,丢掉了在国外的富裕,舒适的生活,毅然决定回国,踏上了回国的路。

回到祖国,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当时使用的是手摇式计算器,一卷一卷的稿纸一直顶到了天花板上。他把毕生的精力和才华都毫无保留地给了祖国,为祖国的强盛做出巨大的贡献。

有人曾问他:“您怎样看待过去?”钱学森说:“我没有时间去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钱学森豁达的性格和人生观啊。正是这样的人生观,他才能开拓出美好的未来。

6.浪花涌动的声音 篇六

关键词:优质课;备课;修改

山東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北片赛区落幕了,淄博市两名教师耿文超和毕俊华分获第一名与第三名,这是十分难得的。针对两名教师所获奖的优质课,笔者回想指导两名教师准备时的情况,现完成此文,希望给广大老师一定启示。

一、整体设计,是一堂优质课的章法

课堂教学的框架结构很重要,整体的设计要自然、清晰、简明。设计要凸显由易到难、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要有梯度,有递进感,有一浪高过一浪的状态,要凸显几个让人值得回味的亮点。要尽量把有关整体设计的内容在屏幕上展示出来,一是学生明白要干什么,二是听课的教师也非常清楚。耿文超《将进酒》的整体设计是这样的:

1.导入。

2.出示教学目标。

3.基础——检查字词及含义,并让学生说说不理解的地方。

4.浅味——读出字音,读通文义,初步读出感情基调。

让学生有感情的去读全文。

5.品味——从林庚说李白是多面的人,引出你从本诗中读出了怎样的李白?并在大屏幕上展示“的李白”。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最后讨论:怎么理解“人生得意须尽欢”?“万古愁”的含义是什么?

6.深味——延伸学习李白的另外两首诗《南陵别儿童入京》《行路难》,借助“酒”的意象,说说在这三首诗中作者感情的变化。

7.最后集体背诵《将进酒》。

这个设计的主线就是“浅味——品味——深味”。从整体看这样设计是很简洁、明了的,注重了选修课的特点。实际上,在第一次听课时,深味的设计,是与陶潜的诗《饮酒》作对比,同样是喝酒,而两者的人生态度、情感及风格是不一样的。而改成李白的两首诗,更突出了选修同一作家作品的特点,全面理解、深化、鉴赏同一个作家情感变化与风格的目的,就更贴近新课程要求的选修教学的特点。

毕俊华《我不是个好儿子》整体设计是这样的:

1.导入。

2.教学目标:诵读涵泳;把握细节。

3.感知文本: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母亲?怎样的儿子?屏幕显示:“母亲”“儿子”。学生自由朗读。

4.体味细节:引用《秦腔》颁奖辞对贾平凹语言的评价,引出“细节雕刻灵魂,文本哪一处细节引起了你的共鸣”这个问题。学生讨论。

讨论“钱”的细节。为何开始母亲不要“我”的钱,而最后又要了?

5.涵泳语言:从三毛对贾平凹语言的评价,用语很奇很怪,很有味道,引出“你觉得哪个词语很有味道,说说用语的妙处”。

教师引导分析“捏、塞、抹”三个动词的妙处。

6.深化主题:是“母爱”,还是“儿子的愧疚”?学生讨论。

读最后一段“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深化。

7.用贾平凹“行孝要尽早”结束。

这个设计就是“感知文本——体味细节——涵泳语言——深化主题”。这也是十分简洁的设计,也是紧扣文本、从文本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做学习主人的设计,也是十分清晰自然、有章有法的设计。

二、简洁导入,是一堂优质课的第一步

导入,看起来很简单,但真正落实起来并不简单。导入的要求就是简明、生动,不节外生枝,不占太多时间。

刚开始时,耿文超《将进酒》的导入是引用余光中的诗入题。余光中的诗是“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之后,又改为从学生刚刚学的《蜀道难》导入。但这个导入就用了不少时间。他问:“《蜀道难》仅仅是写了蜀道难吗?有没有表述自己的感情?”

我说:“用《蜀道难》入题可以,但不要再问问题了,这就又节外生枝了。能说《蜀道难》没有表述自己的感情?只是间接而已啊。可以把学过《蜀道难》与余光中的评价结合一下。”到正式上课时,耿文超就采用了两者结合的说法,很简单的导入了。这既结合了学生的实际,又把名家的评价渗透进来,有了理性的高度。

毕俊华《我不是个好儿子》的导入,第二遍试讲时,是用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入题的。上课前,还要全部把歌曲放完。上课后,还要学生说出歌曲里的几句歌词。

我这样指导:放歌曲是为什么?这首歌是歌唱母爱的,而本文重点是学习细节的,与这首歌没有关系啊?让学生说出歌曲里的歌词更是节外生枝了,这节课是学习这篇课文?还是学习这首歌曲?应该去掉这个环节,太占用时间了。如果确实要放歌曲,上课前调整一下气氛可以,但一听到上课铃声,不管歌曲放没放完,要马上停止音乐,开始上课。

我的这个见解,毕老师很快接受了,到上课时,就马上停止音乐,开始正常上课了。在这里,有一个用歌曲、音乐、图片、视频的问题,就是这些教学资源一定要恰当地为课堂、为文本、为学生学习服务,千万不要为其所累。我听了不少参赛课,有些教师甚至大段放视频、放图片,我们是学习教材文本呢,还是看视频呢?这就本末倒置了。

再就是“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节课一定要有教学目标,并且要实用而简明。开始毕俊华的《我不是个好儿子》是没有教学目标这个环节。我指导:一定要有,不要超过两个,一个可以确定为诵读,涵泳语言;一个可以放在把握细节上,体味情感。

在这里,我要说一说“教学目标”设置的一些现象。有一些年青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方面比较乱。现象有二:一是设置得太多,目标太大,根本完不成。所以教学目标设置一般两个为宜,三个以上就完不成了。二是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割裂开来,分这三方面设置教学目标,光目标就很长很长。这是根本没有读懂新课程理念的原因,要知道这三者是一个整体,千万不要把三维目标割裂开来。

三、概括感知,是一堂优质课的基础

所谓整体感知,就是从整体的角度,对全文有一个概括的认知。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概括文本的内容,说说你对文本的初步认知;二是通过诵读来体味文本的含义。可以采用朗诵、概括内容或提问的方式等等。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一些角度。

耿文超讲的是诗歌,就采用了诵读的方式,先让学生说说不懂的地方,再让学生读课文。学生还真提出了问题,问:“宴平乐”中“乐”读lè,还是读yuè?“主人何为言少钱”中“何为”是何意?教师很快作出解答,“乐”读lè,是地名;何为,是宾语前置为“为何”。之后,让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出字音,读通文义,初步读出感情基调。

在第二次试讲时,耿老师只是在学生齐读之后,让一个学生读了一遍。然后让学生点评。学生指出了这个学生读得如何,说读的感情还不够到位。之后就进入了下一环节。

我觉得,叫一个学生读课文,学生又读得不到位,应该再指导一下学生,再让另一个学生读一遍为好。这一方面巩固了整体感知的环节,二是在教师如何指导诵读的基础上学生再读一遍,就看到了学生的进步。就是说,一个环节要完成,才可以进入到下一环节。

而毕俊华《我不是个好儿子》的整体感知,是让学生“谈谈你读到了怎样的母亲与怎样的儿子”,这就很好地完成了这个环节的教学任务。

四、讨论探究,是一堂优质课的主体

真正的课堂讨论与探究,是一个亮点,更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与主体。如果设计的问题自然、巧妙、扎实、有力度、有张力,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了。有些赛课,一味为了讨论探究,抛出的问题就是“你喜欢哪一段,说说理由”“你喜欢哪一句,鉴赏一下”“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等等,不一而足。弄得课堂支离破碎,颠三倒四。到底如何设计讨论探究这个重要环节呢?

笔者认为如果是文言文或较难的古代诗歌,就要通过段落的讲解,边读,边分析,边品味。如《氓》《归去来兮辞》《赤壁赋》《春江花月夜》这些文本,你能用“你喜欢哪一段”“你喜欢哪一句”来探究剖析吗?如果讨论探究,可以在每一段不同的教授方法上做文章。如果这一段是教师串讲,要把重点语句、本段含义与学生一起分析;而下一段可以通过诵读理解,突出重点语句;而下一段则可以通过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引导领会。所以,讨论探究要根据文本的不同来确定教学方法。

而耿文超与毕俊华上的课文,一篇是古诗,一篇是散文。他们的设计都十分巧妙。

《将进酒》的“品味”环节是这样设计的:从林庚说李白是多面的人,引出你从本诗中读出了怎样的李白?并且很形象地在大屏幕上展示“的李白”,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言。我想,为什么要用林庚的说法?就是强调专家的观点,突出权威性。我查了一些资料,林庚在《诗人李白》一书中,花了很多的篇幅来讲李白的活动方式,将李白的漫游、任侠、访道、隐逸,都归结到政治活动方式中,独具只眼。还有人说,李白是一个永远不知满足的人,始终追求人生至高的完美,在李白的世界里,诗人既要做高官,又要享受隐士的逸趣;既要求取功名,又要游山戏水;既要社会关注他、重视他,自己又对此显得不屑一顾;既要求仙得道勤于修炼,又要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尽情享有现实的人生快乐。《我不是个好儿子》讨论探究的是“细节”。毕俊华是从《秦腔》颁奖辞引入的。《秦腔》颁奖辞是这样的:

贾平凹的写作,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以精微的叙事,绵密的细节,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

贾平凹在《我不是个好儿子》中亦是如此,用朴拙的语言,精微的叙事,绵密的细节,写出了生活的本真。然后,教师引领学生“哪一处细节引起了你的共鸣”展开小组讨论。我想,毕老师为什么要借用《秦腔》的颁奖辞?就是为了丰富课堂的容量,提升文本的内涵,从更高远的角度来提升学生的认知与视野。况且,这样也会引起学生的兴趣的。

当然,讨论探究还要施之以恰当的学习方法。我在听课中发现,耿文超教学《将进酒》,让学生思考“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时,让学生按“内容+手法+感情”的方法陈述理由,这样在有意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层次性与规范性,对学习鉴赏古诗的方法有启发意义。而在听毕俊华《我不是个好儿子》试讲时,我就推荐她借鉴这种方法,让学生回答“细节”这个问题时,按照“文本+细节+感悟”这三个方面回答,这就在不经意中渗透了方法教学。毕俊华很快接受了这种方式。

五、有意介入,是一堂优质课的亮色

讨论探究,也不仅仅在于学生自由的寻觅、思考,还在于教师重点参与与适时引领。我要说,教师也要有意介入。

一篇优秀作品为什么能选入教材?为什么一篇经典文章千古成诵?就是因为其内容、写法、文采都文质兼美,都经得起时空的锤炼。所以,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探究挖掘,然后提出自己的带有个性化的设计。

很多教师在上公开课时,为了提高亮点,往往增加多媒体的画面,增加音乐配音,提升文本之外的效应,而真正的亮点,我觉得应该是教材本身,在于对教材深度的把握与思考。

耿文超在试讲《将进酒》时,觉得学生已经从多方面都谈到了多样的李白,好像已经完成了文本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讨论也很活跃,对李白是积极还是消极,也有过一些争论,但教师应该如何更深层次引导呢?《将进酒》的根在哪里?为什么李白要喝三百杯?为什么他说“人生得意须尽欢”?为什么他感叹“人生自古多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为什么他要“与尔同消万古愁”?何谓“万古愁”?这仅仅是李白一个人的“愁”?

我觉得,应该加上学生最不理解的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一个是怎样认识“人生得意须尽欢”?一个是“万古愁”的含义是什么?第一个问题,从表面看,李白是消极的,是充满矛盾的,是貌似寻欢作乐的,是愁苦悲凉的,是慨叹人生短暂的,这一层展现的是李白的消极,而这恰恰是表面的;而从他为何饮酒、为何发愁的行为看,从他的波澜起伏的生平阅历看,从他内心深藏的“仗剑去国”的理想看,从他自始至终点燃的积极入世的志向看,他内心却是积极的,火热的。所以,要引导学生不要被表面这种消极的状态所迷惑,而他的炽热的内心才是他的真性情,这里隐藏着一颗滚烫的心。恰恰在课堂上,耿老师提问了四个学生,竟有三个学生认为李白当时的状态是消极的,就说明了这个问题的设计是很有价值的。第二个问题,何谓“万古愁”?从文本看,大致有两点,从“朝如青丝暮成雪”中看出他愁人生苦短,从“陈王昔时宴平乐”中看出他愁怀才不遇。为何着“万古”二字?实际上是说这两个方面自古皆此,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屈原的自投汨罗,难道不是恨人生苦短、怀才不遇的体现?这样的设计,既增强了文本挖掘的深度,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亮色。

而在《我不是个好儿子》的教学中,讨论“钱”的问题,也是“有意介入”的。我与毕老师商量,可否这样设计:为何开始母亲不要“我”的钱,而最后又要了呢?

关于“钱”的两段文字,课文是这样叙述的:

突然间我会想起乡下的母亲,又是数日不安,也就必会寄一笔钱到乡下去。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了我的心理平衡。而母亲收到寄去的钱总舍不得花,听妹妹说,她把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我埋怨过母亲,母亲说:“我要那么多钱干啥?零着攒下了将来整着给你。”去年回去,她真的把积攒的钱要给我,我气恼了。

把母亲送出医院,看着她上车要回去了,我还是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她,我说,钱是不能代替了孝顺的,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

开始母亲不要,是儿子不理解母亲的心,母亲也不理解儿子;而最后母亲收了钱,是母亲看到了儿子的遭遇,儿子的无奈,母亲理解了儿子的心,母亲收钱是让儿子心安。开始寄钱是儿子要得到心理平衡,而最后母亲收了,是为了儿子心理得到平衡,在这里母亲的“要与不要”都是爱。

教师的有意介入,是一种预设,更是一种深入,一种理性的升华。有意介入,确实能引起学生的兴致,更能为课堂增彩。

六、主题挖掘,是一堂优质课的理性与深邃

当然,一堂课的高潮可能有很多,而巧妙的主题设计可能更容易把课堂推向高潮。

《我不是个好儿子》是这样设计的:本文的主题是“母爱”,还是“兒子的愧疚”?

这是我听毕老师第二次试讲之后,增加的一个设计。她第一次试讲的结束,设计是通过母亲的几件事归结到“母爱”的主题;第二次试讲结束时,设计是让学生写一个自己母亲的生活细节,再引用毕淑敏的一段“哪怕给母亲一个野果”结尾。我在她第一次试讲之后,提出:这篇作品是纯粹写“母爱”吗?于是我写了一篇小文“是母爱,还是愧疚”,发到博客上。第二次试讲之后,我又说,写一个生活里的细节太常见了,学生读着读着都哭了,有点煽情啊。学生写的情节也没有到哭的程度啊,毕淑敏的语段用得太多了,还是删去吧。于是我与老师们一起,设计了这第三个结尾:文章到底是写“母爱”,还是写“儿子的愧疚”?

《我不是个好儿子》原文的第一段,写的十分清楚,由于文章太长,教材选编时,删去了这一段,原文是这样的:

在我四十岁以后,在我几十年里雄心勃勃所从事的事业、爱情遭受了挫折和失意,我才觉悟了做儿子的不是。母亲的伟大不仅生下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人生的车途上,母亲是加油站。

我说,不管是从题目,还是从作者写作的初衷,还是从结尾看“我的眼泪默默地流下来”,都说明本文重点侧重的是“儿子的愧疚”。写母爱,更衬托了“儿子的愧疚”。写母爱愈深,“儿子的愧疚”就愈烈。这个主题的设计,就为全文寻找到了注脚,就有力地展示了流淌在作者血液里的那种纯纯的无限的孝敬之心。

一位哲学家说过,父母疼爱子女是人的天性,而子女孝敬父母则上升为道德的范畴。如果学生能从这个理性的命题里面,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意义吧。

七、适度拓展,是一堂优质课的精彩外延

教学一篇文章,拓展是常见的。拓展的角度、范畴很多,可以是内容的拓展,也可以是写作的拓展,可以是引领课外读书的拓展,也可以是片段训练的拓展。

而新课程的选修教材如何拓展呢?耿文超上选修教材《将进酒》是这样拓展的:与李白的两首诗《南陵别儿童入京》《行路难》进行对比,分析在三首诗中作者的感情变化。

《南陵别儿童入京》写于天宝初年,李白奉唐玄宗征召进京,此诗是离别儿女时所作,诗中毫不掩饰他喜悦的心情。全诗如下: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行路难》作于“赐金放还”之后,入京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变相撵出长安。本诗作于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全诗如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很明显,奉召进京,饮酒那是“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气宇轩昂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赐金放还”后的《行路难》饮酒那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但心中还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濟沧海”之气概;而《将进酒》作于天宝十一年(752),悲叹人生短促,怅失怀才不遇,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出生命的渺小脆弱,既愁苦又悲壮的情感令人扼腕。为什么拓展学习了两首诗歌,学生也能很快就领会了呢?这就是“以一篇带多篇”选修学习的功劳,这也是新课程选修要求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春风。

7.美丽的浪花作文 篇七

人生路漫漫,就如同那无边无际的大海,每一次的涨潮,落潮,都是一次人生亮点。在我做过的那么一段海路里,就曾经有过那么一个亮点。

我从小就开始学电子琴,在我四岁那年,爸爸妈妈一起给我买了一台电子琴。那应该算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架电子琴吧。从我四岁一直陪伴我到现在。

就在我六岁上一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在我的要求下,给我报了个考级班,于是我就开始了我的考级岁月。

教我学电子琴的老师姓曹。她很亲切和蔼,个子不算很高,可以说跟管老师一般高;她一头乌黑的半长不短的头发;她有时笑起来的时候,眼角都能清楚的看到一条条鱼尾纹;曹老师对我们很好,对我们就像对自己的家人一样。

曹老师尤其对我很好,当她知道我没吃早饭就来上课的时候,老师就会在我们下课的时候,给我几块钱叫我去买东西吃。因为我的音乐感特别好,好像有天赋吧,每次老师给我们上课,我都很轻松的就学会了,一点都不难。

曹老师也特别喜欢和我们玩,每回到了课间休息的时候,我们就会拉着曹老师一起玩,有时和我们一起荡荡秋千,有时和我们一起玩游戏,我们总是玩得不亦乐乎。

曹老师总是带我们去演出,好几次曹老师都让我跟几个电子琴弹得好的同学一起去参加全国性的演出、比赛。至今我还记得我跟曹老师学琴最后一年里,我就参加了个这样的演出,虽然我只得了个银牌。

曹老师很仁慈,很祥和,虽然她算不上我人生生涯全体老师中的最好的一位老师,但是她却是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位老师,可以说,曹老师,就是我人生中的一个亮点。

8.心灵的浪花作文 篇八

天气折磨着没有时间摩天轮的人们,现在酷热,正好与那时的严寒所对照。那天是雪后的早晨,城市银装素裹,景美人却不感到美,行走在被沉睡的雪花所布满的街道,脚下像装了几把冰刀般难以控制。我正被严寒击得不知所措,猛然脚底像被黑心的人扔了块香蕉皮似的,滑得个“囫囵”,当全身是白雪的雪球般的我想艰难起身的时候,一双手把我拉了起来,是街道的环卫工人。正想道谢,又意识到前方的路已经无雪覆盖了,难道雪睡了么?看见环卫叔叔的手中拿着一把铁锹,原来是他们开拓了道路,想必他拉我一把也在工作之中吧。于是拍了下衣服,含糊地说了一声谢,我就起身走了,忽然听到主任和他的对话:“哟,今天你不是生病休息吗?不在家待着又加班干吗?”他大声地喘了口气,说道:“看着雪大又没人来干活,就来铲雪,让路人好走些……”

我惊醒了,看着他的面容,鼻子被雪冻红了,蜡黄的皮肤,似乎因为生病而僵硬无力的双手,但似乎分外有劲儿,铲雪时呼哧的大气伴随着打着烟儿的白雾弥漫在空气里。拖着隐隐作痛的腿,我一步步走了过去,向他郑重地道了声谢谢。听了这话,他先是一愣,然后露出冬雪过后初阳般的微笑,又以一个病人的躯体卖力地把雪铲向两边,而留在中间的,是一条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人生路。

9.激起孩子学习的浪花 篇九

为了不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老师就需想方设法调动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心快乐的学习着。

一、追求形象记忆,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认识符号>、<之前,就听有经验的老师说,这一内容看似简单,但学生却容易混淆。因此,上课前认真备了课,搜集了一些优秀老师的推荐方法:借助形象生动的手势(让学生把食指和中指张开,做成一把小剪刀的样子)加口诀(开口朝左大于号,尖尖朝左小于号)来帮助学生形象记忆这两符号的样子。确实,这两符号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抽象了点,尤其是把这两符号放在一起,让孩子快速辨别的时候,往往会认错。在课堂教学中,我就借鉴了上述做法,感觉孩子们课堂上很投入、很开心、很带劲。在接下来的运用过程中,一开始试着让孩子自己填一填,看到有的学生有困难了,比如:8〇6,其实孩子在填写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理解大于、小于号的含义,更多的只是瞎蒙而已。经过老师的细细追问:6和8谁大,应该填什么……练习几组后,又和孩子们一起观察,发现剪刀剪的那头是大的数字。这一点一明白,小朋友们基本上就不会弄错符号的方向了,接着加以概括:大口张开对大数,小头尖尖对小数,孩子们在这朗朗的口诀声中,提起了兴趣、加深了印象。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掌握插图内容,我鼓励孩子结合插图情境,编则简短的数学故事,故事中要能体现出该题的答案。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又完成了学习任务。这一举两得的设计深受孩子们喜欢,我也从中体会到了这样的设计学生思考问题起来更全面、更深刻了。例如,有这样一幅插图——给大雨中的蚂蚁找能躲雨的蘑菇,根据图内容可编故事:一群小蚂蚁们正忙着为自己找一顿丰盛的晚餐,突然下起了大雨,小蚂蚁们这下可急了,我们到哪里去躲雨呢?还没来得及找到躲雨的地方,它们就各自先在路边捡了一个身上带有算式的树叶当起了小伞,可雨太大了,又刮起了风,“小伞”根本就没用。慌忙中,它们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堆蘑菇。它们都急着朝蘑菇房里冲,可门是关着的,怎么也进不去,原来蘑菇仙子故意想考考这群小蚂蚁。蘑菇房顶分别有1、2、3……数字。小蚂蚁见此,马上抬头看了一下自己头顶树叶上的算式,眼珠一转,马上钻进了蘑菇房,其中第一只蚂蚁钻进了“1”号蘑菇房……到了蘑菇房,它们都开心的笑了。

三、创设游戏活动,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育家陈鹤琴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低年级儿童往往继续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运动的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所以,我经常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在学习了“10的分与合”后,为了避免学生枯燥、机械的读背,我运用了《找朋友》这种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我首先让每个学生在1—10中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数贴在自己的胸前,然后请他们去找能和自己合成10的同学做朋友,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一首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开展动手操作,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据了解小学生上课时集中精力的时间一般能维持15~25分钟,时间一长,注意力便会分散,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则更短。所以在教学中要想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须间隔一段时间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动手操作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教学《认识立体图形》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实物素材(乒乓球、皮球、魔方、茶叶筒、积木块、各种包装盒等)。先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摸一摸,玩一玩。然后问学生:“这些东西你们认识吗?那这些东西里有没有形状相同的呢?”接着请同学共同合作,动手操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分完后,组织交流:怎么分?分为几类?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所分物体的不同形状给它们起名字(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说一说喜欢哪种形状的物品,它长什么样?引导学生动手摸一摸、滚一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它们的特征,帮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表象。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又使学生享受到通过动手操作自己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更乐于学习数学新知识。

五、设计有趣作业,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作业不能只停留在写写、算算上面,一味地让学生写、算,学生会对数学产生厌恶的情趣,激不起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如能让学生在涂涂、画画中去学数学、做数学,学生定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还能给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一片发展的天空,让其在优美的画卷中自主发展。如教完“时、分、秒”这一单元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自己喜欢的小闹钟,并要求画上时针、分针、秒针,且注明你所设计闹钟的时间。第二天,在批阅学生这一作业的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太棒了,画的钟表一只比一只精彩、漂亮,造型是那么美观,色彩是那么鲜艳,想象是那么丰富,构思是那么巧妙……这时,我总感觉不是在批阅枯燥无味、答案单一的数学作业,而是在欣赏小画家们设计的优美图案,心情舒畅极了!

10.爱的浪花作文 篇十

记得小学时期上五六年级的时候,我每天都以不同的方式但同样的结果来对待学习——上课时不是和同桌在摞成山似的.书本后面窃窃私语,就是和前后桌互相打闹传传小纸条,有时甚至还会偷偷用手机聊天发微博……这一切都让父母和老师伤透了脑筋,他们有时还会召开一个“秘密会议”来讨论我的行为态度。但每次他们“开会”时我都会偷偷跟在后面,暗地里嘲笑他们的无知。

那段时间我真是疯透了,搞些唬弄人的恶作剧已成了我的习惯,为此爸爸妈妈经常找我谈话他们脸上深深的怅惘像冬季的冰湖,令我无限忧郁伤感。可伤感只不过是闹剧之前的序幕,序幕落下,伤感也就随风而去了。

但——

自从我踏进初中校门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我要摆脱这些陋习。开学的那一天,我倚着教室的门框,用忧愁的目光送走爸爸妈妈,心中的忧伤犹如黄昏般逐渐蔓延,促使我懂事成长。

慢慢地,我又找回了那个勤奋努力的自己。夜晚,寝室安静地令人发怕,我甚至能听到自己的血液在身体中汩汩流淌,我想着过去的那些事,那似乎只是一场梦,只不过梦了好久罢了。但不管怎么说那都是我童年与青春之间的过渡,使我领悟了许多,也改变了许多。它一直在激励着我,鞭策着我,以防我又掉入陷阱,鼓励我奋力前进。

光阴像飞机划过天际时留下的白线,而正是这些淡薄如云的线勾勒出我的成长。我终于告别了童年,脚步铿锵地走向青春的大门。

11.我心中的浪花作文 篇十一

一天,妈妈带着我去旅行游玩,我多高兴啊!一会儿跳出海面,在空中翻几个跟头,一会又沉入海底,与鱼儿捉迷藏,而妈妈却一直在旁边着急的呼唤着我:“小心点,别受伤了,别走丢了。”我呢?把她的话当耳旁风,只顾玩自己的。

突然,一道闪亮的白光骤然分散成一朵朵晶莹的珍珠,从空而降,“叽”又一同样的情景发生了,原来是一活泼的浪花在冲击礁石他正玩得兴高采烈。

我看呆了,心中生起了想这样做的强烈愿望。于是我学着他的样子,猛地扎起头向那块礁石撞去……咦!我被什么拉住了?回头一看,原来是妈妈。大概我刚才的举动把她给吓坏了,她脸色发白,声音抖抖哆哆的:“你不要命啦?他们身体强壮,受得住,而你会受伤的。”说罢便把我搂在了她那温馨的臂弯里,但今天,我并不因此感到幸福,甚至很想逃脱,我的脑海里地直望着那朵浪花冲击礁石时所发出的闪亮的光芒。

夜晚,水中的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水面泛着一片金光,美极了,待妈妈熟睡了,我偷偷地溜了出去,乘着风姐姐送我的帆,我静静地来到了那块礁石旁,望着它我心情激动不已,幻想着自己做着优美的动作,向妈妈打了个招呼,便勇猛地向那礁石冲去,刹那间,我的周围闪出晶莹的水珠,天女散花般落下来,落在妈妈身上,妈妈看着我,欣慰地笑着……啊!我陶醉了,我迫不急待地去试一试。

我深吸了口气,向着礁石就撞去,我不知道自己碰出了美丽的浪花没有,只感觉头昏脑痛,搞得东南西北都分清了,我休息了一会儿,定了定神,便又向那大块头撞去,我不怕疼痛,只为实现心中那美丽的梦想,一遍又一遍……

啊!我终于成功了,我终于超越了那眼前那比我不知坚硬多少倍的礁石,我与它狠狠相撞迸射出闪光的,胜利的浪花。

12.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声 篇十二

一、该出手是就出手

古语说的好:“严师出高徒。”这就对是一个千真万确的起推敲的古训。古往今来,无数名人的成才经历也说明这一点。而对于信息发达,经济大幅度进步,而人性又越来越复杂的社会或个体,这个“严”字就显得尤其重要。班主任的工作艺术就是要做一个能够号令三军,军纪严明,掷地有声的三军统帅。面对学生的缺点错误只要是原则性的决不能而不见或充耳不闻,任其发展。要该出手是就出手。要牢记赏罚严明的原则,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因为”手心手背都是肉。”该鼓励时决不能吝啬自己的表扬,该批评时,决不能掩盖自己的严厉,这样才能建立起再学生心中目中的逶迤,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记得有一次找学生谈话,他告诉我有一个老师在班级课堂秩序混乱时竟大声地哀求学生:“我求求你们了,就算为我去学可以吗?”我听了以后也感慨颇多,再学生面前,如果用牺牲尊严的方式去挽回一点可怜的同情和大量的鄙视,那班主任的工作还有成就吗?

二、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有时固然要是现出凛然不可侵犯的”霸气”,但是,请注意。这个霸气绝不是“粗暴”,“简单”的代名词,我们更多得要给自己的角色定位—一个“导师”而非“批评家”。在学生的错误面前,我们永远是教导他如何做人的指导者,领路人。而决非是只会一味跳脚大骂,盛气凌人的暴君。事实上。人无完人。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一个人的优点能够盖国他的缺点,那他就是一个好人。”所以,存在缺点的学生也必然存在优点,既然我们连自己不乡犯错误尚且不能保证,那又有什么理由和权利去苛求学生不犯错误呢?我们班有一个男同学,屡屡在班机里犯错误,小到上课睡觉,大到风风火火谈恋爱。在开始的几次教育无效后,我真想大发雷霆,但我还是忍住了,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教育,他终于摒弃了缺点,成為班上比较上进的学生。有一次,他在我耳边说:“老师,我很感激你,我犯了那么多错误,你还这么相信我,帮助我,”由此,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海阔天空的退一步,给学生一个自我改造的平台,帮助他们走出这片“沼泽地”,比起一个闷棍将他们打死的做法,那效果是多么的迥然不同啊!班主任只要源源不断输送学生耐心的教育,我想一定会激起一潭活水。

三、想雾,想雨,又想风

有人说:“班主任要秋察明毫,工作要一丝不苟。这确实值得我们记住。毛泽东就曾经说过:“共产党最怕讲认真二字”可是,作为一个有着十几年从教经验的我有时真想呼吁;班任有时要模糊一些。恰如我的题目,对待学生思想上的误区,我们要给予他们如坐春风的指导,教化;对待他们的感情,要给予他们雨露般的爱的润泽;而对待他们的某些错误,缺点。有时就想雾一样,有一点朦胧意识。我在十多年班主任工作中,一直遵循着这一原则,例如:学生迟到,如果特殊原因,问一问,提醒一下了事;学生课间打闹,和班主任开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从来就一“说”了之,何必当真;男女同学之间,关系走的较近,只要细心观察,属于正常交往就没必要刨根问底。总之,一句话,只要不是原则上的大错误,班主任没必要揪住学生不放,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平台,让学生的身心都处于一种愉悦当中,对学生对集体都有利而无弊。

四、半亩方塘一鉴开

作为一个班任,我们总是更多地希望得到学生应有的尊重,以为中国的教育自古以来讲的就是“师道尊严”,不错,班任的威信必须要树立,而要树立这一威信,除了班任的工作能力,个人品质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间的互相信任。因此,作为班任,如果想做一个成功的班任。就要注重发展师生间的信任关系。因为只有互相信任。才能使一个集体有凝聚力。只有互相信任。才能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建立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我个人的经验就是这样。常常。我刚刚到家就接到学生打来的电话:“老师,我想和您谈谈。”经常,学生跟我说:“老师。我有件事想和您说一说”,这么多年来。我经常通过和学生和我之间的主动谈话。去了解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班级的很多情况。我想,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应该完全靠我和学生之间的彼此信任来获得。其实,一个班集体就好像朱熹笔下的半亩方塘,学生其实就是“只露尖尖角”的小荷,如果师生间有了“一鉴”的条件,那一定会创造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境界。

五、写在最后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在十多年的班任工作中,最大的感受是“事事皆辛苦”,然而,当我采撷师生间的一点一滴的露珠,发现他其实已经汇集成了让我们一生都为之兴奋激动的浪花。这浪花中跳跃着一个一个的音符、正在鸣奏我心中的欢歌。

13.那朵美丽的浪花作文 篇十三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我真正明白这句话的缘由是在一次偶然的相见。

那是星期一的早晨,我匆匆的去刷饭盒,要知道时间就是生命,班里还有一大堆作业等着我去与他们“约会”。可今天不知怎么,池边的人格外的多。我心里开始急躁起来,整个人就像是在一处即发的火山。

终于按捺不住焦急的我,找了个空,开始往里钻。过五关斩六将,历经千幸万苦,终于挤到了水池边。我开始刷了。三下五除二,告成!转身……只觉身子往左一歪,一脚踏进了池边的污水中,并且手也按到了水池里,更可恶的是自己的脸上也被溅了脏兮兮的污水。怒火顿时冲上来头顶,我立马回头寻找那可恶的“恶贼”,是一个小男孩。我狠狠的瞪着他,真恨不得痛骂他一顿,但怕违犯纪律,没敢。可能是我太凶了,把他吓得浑身直哆嗦,怯怯的看着我,结结巴巴的说:“对……对不起,我……我不……我不是故意的。”说着眼里泛起了亮晶晶的浪花。

突然,我好想从他眼里看到了自己。

那是,我刚入学,碰到了一个九年级的大姐姐,她比我还惨,脏水溅到了她的花裙子上,当时我被吓得连“对不起”都没说。可她并没有怪我,而是冲我笑笑,问我有没有磕到。那一刻,我多么感激那位大姐姐。

那么,我现在是不是有点可恶呢?我不自觉眨了眨眼说:“没关系。”总说有点勉强。它诧异了,看到他那副摸样,我不由得笑。“刚才逗你玩呢,真没关系。”他似乎相信了,也冲我笑了笑,两个小酒窝也跳了出来。

回到教室,作业做的出奇的顺利。

14.美丽的浪花作文 篇十四

去年暑假,我和父母到宁夏游玩。第二天,我们乘坐了羊皮筏子。在小学课文里,我就学过一篇描写黄河的课文,对黄河的美景一直满怀憧憬,那天,我终于一饱眼福了。

我们来到黄河边上,看着奔腾的河水,着实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之势。我们随后上了他的羊皮筏子。只见他面色黝黑,一张饱经沧桑的脸上总是挂着朴实的微笑,叫人心里暖洋洋的,他是一名艄公。他熟练地撑起篙,带领我们在河上领略风光,耳边还不时传来铿锵有力的黄河号子,让人振奋,很是好听。

通过和他的聊天才得知,他已经在这条河上工作了20多年了。人们都说,坐羊皮筏子的人是要有一定的胆量的,因为面对的河水时而缓,时而急,如果没有一定的胆量,是无法驾驭的,更何况他呢?望着他那忙碌的身影,我不禁肃然起敬。

他在这滔滔的黄河水上演绎着这样一种人生:当叠叠浪花向他涌近时,他就迅速的退离,当浪花渐渐远离他的视线时,他又迎浪而上。在他的眼中,早已经看尽了人世间的变化——进退的道理。

转眼间,羊皮筏子已经靠岸了,我却仍在沉思着。他挥手向我们道别,脸上依旧挂着朴实的微笑,依旧让人倍感温馨。他身上的那种西北汉子特有的刚强早已深深印入我的脑海,至今仍历历在目。

15.文化界的一朵浪花 篇十五

假如说,在大众传媒,在流行风潮,在都市时尚没有走进人们的家庭之时,人们的知识、信仰大多是和深度文化,是和英雄人物的艰苦卓绝之类的壮举相联系。而当大众传媒把消闲商业化,把趣味企业化,把人们的感觉享乐以最为科学和艺术的手法“挖掘”成为商业资源之时,人们的梦想便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即他们崇拜的偶像便是流行时尚的“弄潮儿”,个人生活及至理想生活开始“卡通化”。这正是江衡作品所关注的焦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0日晚在巴黎总部举行隆重的画作收藏仪式,正式永久收藏中国艺术家江衡以广州亚运会为主题创作的画作《亚洲之爱——蝴蝶飘飘》。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收藏并永久陈列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艺术家江衡等嘉宾出席了当天活动。

伊琳娜·博科娃总干事在收藏仪式致辞中表示,江衡是中国艺术界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此次收藏的画作《亚洲之爱——蝴蝶飘飘》是江衡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曾于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周”举行期间,被陈列展示于世博会的联合国馆。总干事指出,这幅作品表现了文化与艺术让不同国家的人们和谐共处的强大魅力。此次画作捐赠也证明了中国艺术界对教科文组织的支持,对推动世界文化与艺术、文化间对话的支持。

艺术家江衡在发言中介绍说,这幅捐赠的画作是为2010年11月在广州举行的第16届亚运会所创作的系列油画中的主题作品,它的创作构思就是为了展现国际间艺术和文化交流的理念。他指出,艺术是没有间隔的世界语言,希望通过这幅画作在教科文组织永久展示,将有助于推动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作为中国艺术家,江衡指出,中国如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杠杆,文化产业正向新兴支柱产业的方向迈进。他把自己的艺术创作比喻为文化领域的一朵浪花,并相信当千朵浪花聚集到一起时就是一片艺术的海洋。

据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收藏有众多国际艺术大师的艺术品,而中国被收藏的艺术品,仅有古代的唐三彩、秦始皇兵马俑。此次收藏的画作《亚洲之爱——蝴蝶飘飘》将填补教科文组织在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收藏上的空白。

上一篇:石油百家集粹下一篇:随笔 也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