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文明的作文

2024-06-12

关于写文明的作文(12篇)

1.关于写文明的作文 篇一

精选写文明的作文十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文明的作文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写文明的作文 篇1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文明礼貌的一些举动。这些人的举动告诉我们文明礼貌要从我做起。

特别是我们这些学生,更要做到这两点,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两点的话,人们就会一眼看出你是个品德高尚的人。

正如我们经常亲眼目睹的事情,那就是最普通的公交让座。我经常看到,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乘车的时候,因没有位置,只好站着了。突然,“啪”的一声,车停了,迎面睐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她抱着一位小孩,急忙地上了车,可见,她额头上布满了汗泪,车上很摇晃,顿时,小孩哇哇大哭了赶来,那泪水就像水龙头似的流个不停。车上的人好像感到很不耐烦,但有一位女孩,她带着笑容说:“阿姨,你坐这吧!”这个女孩是多么的善解人意呀,这充分的生活处处有温暖。

还有一次,那是在放学以后,我怀着开心的笑容走在马路上,忽然看见一位中学生正在看书呢,哎,他也太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了,居然在看书。正想去拦住他,一辆汽车飞快地冲了过来,我当时惊呆了,一个小孩毫无犹豫地奔过去,把他推了过来,自己摔了个四脚朝天。一位小孩居然冒着生命危险将这位沉重从阎王爷那救了回来,真勇敢呀!小孩都这么勇敢,何尝我们就不能呢?

以上这些内容就告诉了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温暖存在,我们应该要珍惜生命,有礼貌,讲文明。正如说小孩的例子来说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如此生动和精彩。正如公交让坐告诉我们要助人为乐,帮助人是我们的基本要素。

说了这么多,你们应该知道文明礼貌在我们秧田审不能缺少的吧!希望你们能够做到!

写文明的作文 篇2

寒风送来冬天,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声音。暮然回首,来到中学的们已经长大了不少,像寒风送来冬天一样,悄悄的,不发出任何声音。但,发生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个子变高了,还体现在文明的举止谈吐上。

在浩大的学校内,除了寒风掠过的身影外,还有一片温暖的圣地,那是文明的火焰在燃烧!在一个垃圾桶旁,地上的垃圾“流浪”在绿茵茵的草地上,这时,一位大姐姐走来,把垃圾捡起来放到垃圾桶内,笑吟吟地走了。文明,就这么简单。

公交车上,非常拥挤,座位山都坐满了人。车停了,人群有大量地涌了进来,一位老人慢慢的从人海中挤出来,呼出一口气,擦去额头上的汗珠,环视四周,看看还有没有空座位。可是座位上都有了人。这时一位小伙子站了起来,扶老人坐下。文明,就在身边。

微笑是世间最美的语言。在上半年的人群中,碰到几个熟人,嘴角立刻向上扬起。在上学的路上,学生见了老师,端正地敬个礼,嘴中大声喊道:“老师好!”老师会心一笑,说:“同学好!”文明,就藏在礼貌用语中。

文明,不是什么奢华的东西,不是嘴上只说“我要文明”就能办到的,要靠实际行动。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文明创造美好明天。

写文明的作文 篇3

开学到现在已经有两个月了,每天中午食堂里,都会看见同学们浪费粮食的现象!看见白白的米饭和满满的菜被倒掉,真是让人心疼呀!

有的同学家庭条件好,很是挑食,吃了几口饭就倒掉了,说这饭菜是自己不喜欢吃的!有的同学着急去玩,盛饭和汤的时候,走路慌张就把饭汤洒在地上!有的同学一边吃一边打闹,互相丢饭菜……这些都是在浪费粮食!也许你并不觉得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你浪费这一点,他浪费这一点,大家都浪费这一点,那就不是一点点损失了!同时,有的同学饭前不洗手,还把吃的东西拿出食堂,边走边吃,吃完就随便丢在路上,这和挑食、浪费粮食一样都是不文明的就餐习惯!这种不文明会非常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文明学生的良好形象!同学们,你想做个文明的小学生吗?那就从文明就餐、节约粮食开始吧!

其实节约粮食,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能吃多少就盛多少,不要剩饭菜;不在吃饭的时候,丢饭菜玩!不挑食,无论爸爸妈妈给我们吃的,还是学校里的饭菜,都是有利于我们身体成长的,为了自己的健康,我们都要通通吃掉它!

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一名珍惜粮食,文明用餐的好学生吧!

写文明的作文 篇4

大人们都说:看漫画一点也不好,会使小孩子的成绩下降。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今天我在语文书上看到了四格漫画:文明——只差一步。

这个漫画写了有两个小学生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他们俩看到了一个公共垃圾箱旁边都是垃圾,便不约而同地翘起了嘴巴。

小女生大步流星地走上前去,用手把垃圾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又叫男生一起来捡垃圾。男孩子想,一起捡垃圾一点也没用,不如写个告示吧!便提笔写句——文明——只差一步。贴在垃圾桶上。小女生看了赞不绝口!

这个漫画让我想起我们那些不文明的举动。就说我们学校吧!

早上开校门,我们争先恐后地冲进来,如同一股潮水涌来,等人少了以后,地上都是白色垃圾——塑料袋。中午日托班的同学们吃完的水果随地可见。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在吃苹果的时候,都把 苹果当足球玩,踢来踢去。我也会做一些不文明的事来。

但是,我相信,文明离我很近,只要迈出那么一步……

写文明的作文 篇5

文明是一股力量,美德是一双美丽的翅膀,让我们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不懂宽容,会失去别人的尊重。可过分宽容,会失去自己的尊重。只有学会宽容,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给别人一次宽容,等于给自己增添了一份美德。

看,周总理。周总理去理发店理发,周总理忍不住咳嗽了一声,刀子把周总理的脸刮破了。理发师特别紧张,不知要怎么办。周总理和蔼的说:“这个不能怪你,我咳嗽的时候没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件事使我们看到了周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文明是一剂良药,文明能解脱自己,文明也能解脱别人,文明能使人感到海阔天空。文明是人生的一种修养,文明是人生的一种叫偶那个美好的境界。

如果,你把用过的废纸扔进垃圾桶,就是文明;如果你主动把垃圾给环卫工人那里,就是文明;如果,你不随地吐痰,就是文明。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传统美德,文明修养的民族。

文明美德如一缕温情阳光,照耀人生的每一个角落;如一把睿智的钥匙,为你打开成功的大门;如一位心心相印的朋友,和你一起提升人生的境界。

愿文明美德伴我成长。

写文明的作文 篇6

文明,大家都很熟悉的两个字,也是生活中最细微的事,但有些人却忽略了。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在公交车上为老幼病残让座;文明是在得到别人的帮助下说一声“谢谢”;文明是在公共场所不乱扔垃圾不乱讲脏话……文明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好习惯。

要想成为文明的人,就必须学会尊重。如:老师上课时不做小动作;别人讲话时不随意打乱话题;与同学或朋友交往时不说脏话。

要想成为文明的人,就必须学会宽容。如:在公共场所别人不小心撞你一下,不要与他斤斤计较,你必须学会理解他;与同学之间,不是拳打脚踢,而是彼此之间的友谊、关爱与帮助。

要想成为文明的人,就必须有文明的行为。如:为老人让座、不破坏绿化、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

说了这么多,但往往会有人不注意。如:同学之间听不得半句坏话,哪怕是开玩笑,都会听不习惯,然后用拳头解决问题;在森林里乱砍滥伐、猎杀小动物;在食堂里能看到许多剩饭剩菜、洗碗池里的水龙头一直在放水;开口就是脏话,对待任何人都没有礼貌……

如果你乱扔一次垃圾,就是让自己的生存空间减少一片土地;而你每捡一次垃圾,就是为自己的生存空间开阔一片土地。如果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很文明,那么大家都会和谐共处,也就不会引来战争;如果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很文明,那么许多动植物都不会濒临灭绝;如果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很文明,那么环境将保持清洁,空气将更加清新。

所以我们大家都要记住:文明在我心,文明从我行。就让文明

之花绽放在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

写文明的作文 篇7

早晨,我拖着昏沉沉的大脑,快速的跑到教室里交各科作业,突然,我听见“哎哟”一声,立刻回头一看,小辣椒疼得坐在了地上,白色的球鞋上清晰的印着我的.一个脚印。糟了,踩着小辣椒的脚了。我心想:完了。

小辣椒是我们班出了名的“辣”,可现在,真是“冤家路窄”,偏偏我这个笨嘴拙舌的人,踩疼了小辣椒的脚,弄脏了小辣椒的白球鞋!我不知如何是好,低着头说:“对不起,对不起……”话一出口,我有后悔了,小辣椒又该说“对不起能值多少钱”。可是,半天不见回声。我更慌了,连忙掏出手绢,要去擦那白球鞋上脚印。就在这时,叶宝艳抓住了我的胳膊,我们一起站了起来,只见她笑嘻嘻地望着我说:“叶殊杉,看你说到哪儿去了。”我仍忐忑不安地说:“这洁白的鞋……”叶宝艳打断了我的话说:“鞋脏了,可以洗干净!叶殊杉,你别在意……过去,我说话不好听,伤害了不少同学,给大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今后你可要多多帮助我。”我听了真高兴。

通过这件事情,我知道了文明比金钱重要,文明比学习重要,文明比智慧重要。从今以后,我们班级体一定要与文明同行,建立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写文明的作文 篇8

今天,我们一起去超市购物。看到了一幕不文明的现象。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推着购物车在行走。有一个小朋友在人群里窜来窜去的,像个小猴子似的,如此的顽皮。关键是超市里购物的人比较多,而且都摆放了食品等东西。有些过道里,还摆放了一些促销的东西,这样一来,走路的地方相对就会狭窄一点。可是,那个小孩子才不管这一切呢!依旧是我行我素的,跑来跑去的,一会儿碰撞了老奶奶里的胳膊,他连对不起都没有说,就跑开了。正当他要转弯的时候,只听见“啪”的一声,他碰翻了一瓶酱油。这些酱油正在搞促销,就放在过道上的正中间。霎时,地上就是一堆碎玻璃,还有黑黑的酱油弄得满地都是。可那个小孩子,知道自己闯了祸,就一溜烟似的跑走了。而那个家长什么也没有说,也管自己走开了。

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真的是非常气愤。超市里人流量那么大,本来就不能随意跑动。现在,撞翻了东西,竟然还不赔偿?做家长的也不指出来,这是什么教育呀?

写文明的作文 篇9

一位母亲正骑自行车带着年幼的女儿迎面而来。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饼干掉在地上。母亲马上停下车,轻声对女儿说:“来,咱们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说着便把孩子抱下来,俩人弯腰一起去捡地上的碎饼干。就是这一普通的一幕,不由让人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仔细想想,不是吗?无论这位母亲,还是将来的孩子文明素质如何,在这一细节中已有了答案。

而现实中,还有不少与“素质不高”对号入座的行为,都是因为不注意、不在乎而形成习惯后在举手投足间不经意就暴露出来的。说到文明素质,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只是日复一日,因自我约束的态度、力度不同,才有了令人一目了然的区别。这一渐变,既与思想认识有关,更是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真希望我们在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人能抛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不容“小恶”,不拒“小善”,让不文明的画面、不和谐的音符,少些,再少些。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何用?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柳州要构建文明和谐社会我们作为学生应如何去做?这是八中在最近组织全校学生讨论该话题的一个阅读材料,学校要求每班每位同学针对自身、他人、班级找出与校园文明礼仪相违背的做法,用你手中的笔描述出来,用你的心声去倡议大家自觉讲文明礼仪并,用你的好点子去完善我们的文明条例。这是八中充满人文气息的德育育人活动的一个缩影,这里没有一点说教的意味,没有对学生横加批评和指责,没有命令和强制要求,有的是反思,关注,倾听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活动后从学生交上来令人叫好的整改措施,学校校容校貌的一点点改变,说明德育只有深入人心才会具有实效性。

随着经济迅速的发展,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特别是我们泉州车辆与道路的比例已成负荷。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上,行人和车辆来来往往,但很多人都缺少一种意识——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是很重要的。几乎每一天,都会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小的是轻伤,大的是多人伤亡,使经济受到损失,家庭受到破裂。

其实,交通事故也未必都是行人造成的。有的是因为司机野蛮驾驶造成的,有的是因为司机酒后驾车,因神志不清导致交通事故,在此提醒广大的司机叔叔阿姨们,希望您少喝酒,酒后一定不要逞能,要坐公交车或出租车回家,避免交通事故给您和他人带来麻烦。

还有的交通事故确实是行人造成的,主要是行人不注意交通安全所造成的。有的是闯红灯或横穿马路造成的,前人发明红绿灯是有原因的,不要怕麻烦,有句话说的好“红灯无数次,生命只一次”,红灯会闪烁无数次的,而生命只有一次,用完了就没有下一次了,在红灯没有灭的时候,我们绝对不可以冒险过马路,哪怕两边没有车,也绝对不能穿过马路。有的是在马路上打闹、玩耍造成的,放学后几个同学在一起走,说说笑笑,时而甩掉别人的帽子,扔到马路对面,那个同学便到马路对面去拣,由于着急,也顾不上环视四周的车辆就跑,如果这个同学有福气,那还好;可如果正好有一辆车经过,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因此,同学们千万不要在马路上打闹,这样太危险。

也有的是行人翻越护栏造成的,请大家不怕麻烦绕过护栏吧!

同学们,读了刚才我讲述的这些,你们一定心中有数吧!让交通安全伴你行。

写文明的作文 篇10

文明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文明是火,照亮前进的路;文明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文明是一条瀑布,飞溅着真诚的水花。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三的中午,天气晴朗,“叮铃铃,叮铃铃”,放学的铃声响起来了,只见同学们一窝蜂的冲回家去。我和朋友说着笑着走到了十字路口,正准备从斑马线上走过去。碰巧,一辆小汽车向我们行驶了过来,我们赶紧止住了脚步,给这辆小汽车让行。就在这时,小汽车突然刹住了车,司机摆了摆手并微笑着示意让我们先走,我和朋友三步并作两步走了过去。这位司机叔叔可真讲文明呀!做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是不讲文明的司机不定都抢着奔驰而过呢。我心中不禁赞叹起了这位司机叔叔。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轨道,只有遵守规则才能有序。行人和司机之间也要互相谦让,互相包容,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文明是一种力量,好像奥运火炬手传递火炬一样,经过无数人的手中,都能汇集,释放所有人的热情,使我们一起做一个文明的人!

2.关于写文明的作文 篇二

结合高中《思想政治》的有关哲学常识知识,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作如下理论思考。

1.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和促进作用, 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消极的破坏和阻碍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 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 系统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这是对发展实践的一次深刻的总结, 是认识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崭新成果, 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全民的生态危机意识, 妥善解决既要生产发展、又要生态良好的现实难题, 而且必将有力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18世纪兴起的工业文明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径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和资源代价, 导致深重的生态危机, 在有的地方甚至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传统的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 向自然过度索取, 导致生态退化、自然灾害增多、环境污染严重, 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损害。水环境每况愈下, 大气环境不容乐观, 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

2.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是事物之间、事物内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生活、自然环境等各个领域, 这些领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应当按照生态产业体系建设目标, 实施国家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 鼓励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旅游业和节能环保产业, 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产业结构。

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进步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实践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对人生都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属于社会意识, 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具体反映, 必将支配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建设生态文明是正确的价值观, 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不仅影响着社会风气, 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 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 而且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对于我国来说, 形成新型的生活方式是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效益体现, 它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提高人们的生态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4. 认识和实践的辨证关系。

认识来源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有利于指导实践的发展, 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可以不断总结出新的认识和理论。

现代社会, 以生态技术、循环利用技术、系统管理科学和复杂系统工程、清洁能源和环抱技术等为特色的科学技术进步方兴未艾, 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转变的决定性因素, 直接催生和引发了生态文明这种新型文明形态的兴起与实践。强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这是对发展实践的一次深刻的总结, 是认识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崭新成果, 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全民的生态危机意识, 妥善解决既要生产发展、又要生态良好的现实难题, 而且必将有力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5. 理想与现实的辨证关系。

理想来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 理想可以转变为现实。理想就是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从而构建了社会主义社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把“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 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这些表达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 反映了13亿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 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 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我们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6.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目标就是通过发展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落实科学发展观, 需要树立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找到一种具体的实践途径。生态文明技术体现和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达到新的境界。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 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 系统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2012-11-8) .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html.

3.关于提升生态文明指数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分析与对策 责任

1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构建

由于生态文明涉及的指标是一个庞大的指标体系,而且问题的宽泛性和复杂性,使得迄今提出的生态指标体系类型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遵循不同的指标选取原则,生态文明的指标体系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从统计的角度看,指标的选取必须具有代表性,数值易于获得和可进行跨区间比较。根据以上原则。我们为生态文明这个一级指标选取了四个二级指标: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地环境、其他环境,并详细的为二级指标设定了十二个三级指标,从而全面、严谨地计算出了生态文明的指数。

1.1 水环境:水是生命之源,“趋水而居”是自古至今人类争取生存和发展一直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水资源在生态系统中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中国是一个缺水大国,水资源并不丰富,但用水量却剧增,而且浪费情况十分严重,可治理的情况却差强人意。在众多可以反映水环境的状况的指标中,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三项指标是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我国水环境的基本情况。

1.2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如果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超过自然状态下的浓度值,会导致大气质量的恶化,从而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工厂冶炼、生活废气、扬尘、农村燃烧桔梗、环卫工人焚烧垃圾等产生的碳、硫、氮、氢等化合物。我们最终选取了工业粉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量这三个对大气影响比较大的指标。

1.3 土壤环境: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对宇宙中其他的星球进行探测,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人们已经感觉到地球上立足之地的紧张,希望寻求一块新的绿洲。我们选取了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积、造林面积、自然保护区占辖区面积这三个指标。

1.4 其他环境:由于生态环境的具有多样性这个特点,导致有很多的生态指标无法被归类到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地环境之中。可还有一些指标能够很清晰、明确的反映出我国生态的具体现状,以及国家治理生态污染的力度。因此,本文将污染治理项目本年完成投资、“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生活垃圾清运量设定为其他环境,使得整体指标能够相对的完整。

2 生态文明指数的合成与分析

2.1 指数的合成(以辽宁省数据说明) 首先,对这五年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利用线性加权法把处理过的数据合成指数,这样就形成了生态发展的指数,最终得出辽宁省自2004年到2008年生态文明指数如表1,从而分析辽宁省这五年生态文明的发展情况。

2.2 分析 从整体趋势来分析,辽宁省生态文明的发展十分缓慢。2004-2008年间,生态文明指数只上升了14.038%。为什么在经济飞速提高的五年,生态文明却止步不前呢?

①水环境。2004-2008年间,水环境指数仅从0.649594降至0.347548,水环境没有改善,反而更加恶化。这五年间,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下降了35.66%,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逐渐减少;对海水、深层地下水、冰雪固态淡水等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根据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的情况来看,水资源治理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状况依然不容乐观。②大气环境。2004-2008年间,大气环境指数从0.68降至0.578,整体呈恶化趋势。虽然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量略有降低,但工业粉尘排放量与日俱增,保护大气环境已刻不容缓。③土壤环境。2004-2008年间,土壤环境指数从0.055上升到了0.91,总体上有所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这显示在这五年里辽宁省对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造林面积、自然保护区占辖区面积的投入力度有所提高了。④其他环境。从2004-2008年其他环境的指数上来看,其他环境指数从2004年的0.1801上升至0.345。其中2005年达到0.602。对于污染治理项目投资政府有必要再进行持续投入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而生活垃圾处理率仅为55.4%,近一半的垃圾未经处理随意堆置。

3 提升生态文明指数的对策

生态文明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生态问题的日趋严重,生态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们必须在总结已有经验基础上,抓住根本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在预防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逐步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从政府的职能上看,政府要建立健全保护生态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制定废气、废水、垃圾、噪音等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违法必究;同时,加快产业升级,淘汰重污染的低效产业,大力发展环保、高效的绿色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从企业的角度看,应该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企业成本核算体系,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并着力建设中国企业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以期彻底转变以往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

4 结束语

建设生态文明的城市需要千千万万户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只靠政府和企业的努力是不行的。面对污染问题,相当多公民还没有意识到:每一个公民少扔一包垃圾,不损害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的小事对提升城市的生态文明有重要意义;只有爱护我们的生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每个公民做起,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才有可能好起来,天空才会更蓝、水才会更清。

参考文献:

[1]刘文仲.公众参与环保有新途径[N].中国环境报,2008-11-19

(03).

[2]李克欣.低碳城市建设的初步思考[J].中国科技财富,2009(13).

4.有关写文明的作文 篇四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写文明的作文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写文明的作文 篇1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

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只有同学们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

记得六一节前夕,班级要举行联欢会,大家踊跃报名参与。在布置教室时,许多同学不得不借助同学们的桌子、凳子。本以为有人会三下五下直接跳到桌子上,可是同学们却不约而同从别处拿来一张张旧报纸铺到桌上,之后再小心翼翼的站上去,临下来时还将桌子擦了一遍又一遍再放回原处……

看到这一幕,我感动了许久,也思考了很长时间,一直以来,人们把文明看得很重。文明,其实就只有一张纸的厚度,甚至只是一句话的感动。一句“你好”,绽放了你我的笑容;一声“对不起”,融释了心中的冰雪;一句“您先请”,换得了他人的赞许;一语“我帮你”,架起了心灵的沟通……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标准,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何用?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写文明的作文 篇2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文明之风。

打个比方,如果说人才是棵参天大树。那么知识就是木,而文明则是根。人们所需要的往往只是树干,树枝,因为它们可以加工成各种木制品,也就是所谓的“有用”,而深埋在土里的树根大凡无人问津,因为它对于人们而言,实在没什么多大用处。难道真的是这样吗?若没有根基扶持,大树能迎风不倒吗?若没有根基吸收,大树能得甘露养料吗?若没有根基支撑,大树能繁荣生长吗?果实有多大,根便有多广,多深。无根之木,从何而来?

你是否听到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到山里去玩,当他骂人的时候,山谷里的回音便把脏话还给了他,这个孩子当然很恼怒。后来,在他奶奶的教育,这孩子学会了使用文明用语。当他第二次到山里的时候,由于他能讲文明语言,他听到的大自然也是热情文明的语言。

同样,我们这个社会也是一座无形的回音谷,当我们使用礼貌用语时,我们所得的,自然也是文明用语。相反如果你出口伤人,得到的也是脏话。

我在书上看到这么一个笑话。一个年轻人不认识路,见路旁有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便开口问:“哎,哎老头儿,从这儿到车站还有多少路?”老大爷说:“喔,大概还有八丈。”年轻人笑笑说:“路是伦理的!”老大爷捋捋胡子说:“伦理?伦理你应该叫我大爷。”这虽是一个笑话,但也体现了文明的可贵。

有人说,在如今繁荣的市场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文明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真是这样吗?那就让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点一盏心灯,开始寻觅文明,其实,不是所有的文明都流失在人心中的沙漠里。文明依然在这些淳朴美丽的人们心中生根发芽。你看——

文明是别人不小心碰到你说的一声“对不起。”

文明是你帮助别人后,他们说的一声“谢谢。”

文明可以在你的一言一语中体现,也可以在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体现。

写文明的作文 篇3

我眼中的文明城市是什么样子呢?大家心目中的文明城市又是什么样子呢?你一定很想知道,那么让我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文明城吧!

文明城应该是一座干净的城市。这里没有垃圾,没有污水,只有新鲜的空气,只有美丽的街道。阳光总是毫不保留的施舍给我们,让光芒照耀大地,蓝天上飘着棉花似的微云,鸟儿叽叽喳喳的唱着歌从天空中飞过。高大的树木使这座城市十分清脆。五彩缤纷的街道装饰使这座城市流光溢彩。公路上的汽车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变成了环保汽车没有车尾气,没有噪音。交通舒畅,没有堵车的情况。

文明之城还应该是一座人人都有礼貌的城市。小孩子尊敬大人,见了大人问好;年轻人帮助老人和需要帮助的人;过路人不管有什么大事,也不抄近道走草坪……都大方友好,乐于助人。人们不闯红灯,不违反交通规则,所以就没有交通警察。小偷也不会有了。治安已经不是问题了。防盗窗也没有了,多出来的只有信任。

文明之城更是一座和平之城。没有捕捉动物的猎人了。动物和人成为了好朋友,互相能听懂各方的语言。自己把宠物放了,给他们自由。动物园也没动物了,可我们一出门就能见到动物,因为我们和睦相处,创造美好生活。

同学们,只要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努力吧,加油吧。学习好习惯,舍弃坏毛病。事情一定会变成我所说的,行动起来吧!

写文明的作文 篇4

灿烂的阳光绽放你的笑脸,当丝丝微风拂过你的脸颊,同学们你们是否感觉到春天来到了。春天是美好的,我们在这美好春天的校园里做什么呢?

当你踏着轻快的`步伐走进学校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起那些经常手拿扫帚,埋头辛苦扫地的同学;当你在干净、整洁的校园里漫步徜徉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那些拖拉机车的老爷爷老奶奶的艰辛?我们知道,春天是美好的,可你更应该知道春天的校园是纯洁、文明的!

在这么美丽的校园里,同学们,你们怎么可以漠视那尽情飞舞的果皮纸屑,而不伸出双手?你怎么忍心让干净的墙壁,留下各种笔迹和串串脚印,还发出幸灾乐祸的笑声呢?你怎么能在你同窗好友的面前演刀光剑影、插队哄抢呢?你怎么可以背着师长私自出校门、出家门,全然不顾他们的感受呢?难道你没有察觉到师长眼神中那一丝担心、那一屡疲惫。同学们,美丽的校园不仅仅需要每个人的付出,更需要你我的文明举止呀!

5.关于写文明的作文 篇五

一次,我在路上走着,看见了一位叔叔站在他车的旁边,旁边有一位老大爷在不停的谩骂那位叔叔,我仔细的问了路人,得知原来是那位叔叔的车蹭到了老大爷的衣服,叔叔不停地向老大爷赔着不是,可那位大爷依然不依不饶,还要砸他的车,叔叔再三的赔礼道歉,最后还给了大爷两百元钱,那位老大爷才放他走,叔叔无奈的摇了摇头。看到这一幕,我的心顿时凉了一半,难道现在的社会就是这个样子吗?为什么社会进步了,人们却为了一己私利变得满嘴脏话,不达目的不罢休呢?话说回来,如果我们双方发生了矛盾,我们都能互相礼让,都能大事化小,

在我的脑海里对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那天我和

 

现如今在我们身边不文明的行为还有很多很多,我要以我的名义,大声对不文明的行为说“不”,让文明的种子在每个人的心里生根发芽。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通过自己的行动,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6.高二文明礼仪的作文怎么写 篇六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懂文明礼仪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好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文明礼仪的事,只是我们没有认真观察,如果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这些……

在马路上,车辆来来往往的,在马路上像一匹匹五彩的骏马,一个一个的奔来。突然,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撞了一个老爷爷,可那个人似火箭一般骑上车子一溜烟跑了,这时,一个年轻人跑了过去,扶起那位老爷爷拍了拍老爷爷身上的土,说了一声:“您没事吧?”然后走了。在公园里,我们的垃圾箱“战士”成天一动不动的站在那,说:“我是一位卫生战士!”

可是,有一部分人却把那些垃圾扔在垃圾箱旁边,它怎么也拿不到,就在这时,总会有一个人来到它的身边,徒手把垃圾一个一个地放到垃圾箱中,拍一拍手就走开了。其实我说的这些还不是全部的,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安全礼仪永远伴我行!

7.浅析毛泽东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 篇七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理论家, 他一生中写下大量手稿, 作过许多讲话和谈话, 其中不乏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 这些都是极为丰富和珍贵的精神财富, 他在多年的革命实践和建设实践中, 不断调查、关注当时中国所面临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所以我们通过梳理毛泽东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些言论, 来理顺这些思想的发展理路、中心思想, 深入发掘这些言论、思路所蕴含的时代价值, 对于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科学发展观, 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社会, 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通过对比总结, 毛泽东思想关于生态和环境的观点和思想, 大体可以整理出控制人口均衡发展思想、兴修水利的思想和生态环境保护思想等。

一、控制人口均衡发展思想

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适应能力相协调,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各种生态文明观的核心问题。所以建设生态文明, 首当其冲必须解决好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之间两者之间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失衡都会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从而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毛泽东的控制人口均衡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结晶, 构成了毛泽东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正确理解毛泽东在“大跃进”年代, 片面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是好事”、“人定胜天”等言论, 并且正确看待这些理论提出的实际背景和现实需求。毛泽东控制人口均衡发展思想起源于建国之初, 发展于文革后期, 主要反映在他提出的关于“有计划的生育”这一论断, 当然这些思想来源于中国当时的具体国情, 是关于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论渊源。这中间也包含了党中央第一代领导人的思想结晶以及其他专家学者的广泛调查研究。

在解决中国人口发展问题同其他事业相协调的过程中, 毛泽东大胆探索、积极创新, 确定了“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国策。在毛泽东的积极敦促下, 1971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下发了我国第一份计划生育国策报告:《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 这份报告以政府的立场明确提出要第四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 努力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 争取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 把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到10%左右, 把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到15%以下的目标。以这份报告的出台为契机, 上至国家部委下到基层农村, 都将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非常显要的位置来抓。通过实行积极的计划生育政策, 截至目前, 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 为我国减少人口增长近4亿多, 切实缓解了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同时为世界控制人口均衡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毛泽东的控制人口均衡发展观点的提出, 对我国从根本解决人口过多问题、实现人与自然承受力协调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财富, 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行逐渐深入的计划生育政策, 有效地改善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局面。这些重要观点思想, 为我国目前的计划生育工作, 为促进人的的科学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二、兴修水利的思想

中国有史以来水患频发, 历代都把治理水患当成国家建设中的大事, 也一直是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的缔造者, 一直坚持认为治理水患、兴修水利工程是关系到国家兴旺发达、百姓安居乐业的大事。在我党成立之初以及早期革命时期, 毛泽东就多次指出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 在毛泽东兴修水利治理水患思想的指引下, 新中国的各项水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治理淮河、黄河、荆江等水域的大型水利工程相继开工建设, 三门峡水利枢纽, 以及随后70年代, 湖北葛洲坝水利工程的建设相继开展。这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建设为抵御洪涝灾害, 促进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毛泽东又结合不同流域的不同治理情况, 先后提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一定要根治海河”,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等分流域综合治理的思想, 这些指示的重要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消除水患对全国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威胁。而毛泽东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也是基于人的主动性, 能够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 加以利用, 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而绝不是像有些西方学者简单地把这句话当成毛泽东人类中心主义的论调。因此我们说, 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的初期, 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非常艰苦的年代, 能够不断坚持把水利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显示了他对于国家建设长远的战略眼光。

对待水利工程建设的问题, 毛泽东有“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的诗人般的构想, 又有举国上下大办水利工程的实践探索。关于兴修水利、治理水患的思想毛泽东是生态文明观的重要体现, 是对新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开拓, 是辩证唯物主义要求的客观地认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践探索, 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观, 为科学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兴修水利, 治理水患的思想指引着新中国水利建设事业的正确发展方向, 促使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事业获得长足发展, 也为我们今天正确认识自然规律, 科学把握和利用自然规律, 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提供了非常深厚的借鉴。

三、环境保护思想

建国之初, 国内工业发展属于一穷二白的境地, 毛泽东非常清晰的把中国定位为一个大的农业国, 把当时的任务定位为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 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当时整个国家对工业化非常期盼, 但是毛泽东在充分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之后, 清楚的认识到人与环境必须协调发展, 不能盲目搞工业化, 我们通过梳理, 可以把毛泽东环境保护的思想整理出三个方面:

(一) 环境污染治理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后, 环境污染治理的思想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国际局势的变化, 国内政治的动荡, 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给环境污染治工作扣了“资产阶级环境理论”的帽子, 从而否定环境治理工作的必要性, 甚至全面否定环境问题的存在。这些观点直接造成文革后期国内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受到严重的威胁。对于这些情况的发生, 毛泽东高度重视, 促使党中央国务院在1973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 并且确定了把环境保护工作看做工农业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来抓, 这次会议以后, 我国环保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这也标志着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将环境保护纳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中。

毛泽东环境污染治理的思想是将马克思主义环境伦理观思想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和创新, 这其中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很多同志包括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都对环境污染问题做过专题论述, 包括一些专家学者都进行了广泛调研和系统研究, 这些论述和研究为毛泽东能够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性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这些环境污染治理的思想也构成了毛泽东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植树造林思想

新中国成立之初, 国内外每年都有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发生,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千头万绪, 但是毛泽东对中国当时的国情判断准确, 对于由大的农业国向强的工业国过渡的定位非常准确对于农林牧三者发展关系上的处理上也有非常明确的认识, 所以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始终在党和国家日常工作中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思想作了新的定义和阐释对林业发展、植树造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悉心努力下, 在毛泽东植树造林思想的引导下, 我国绿化面积持续增加, 绿化率明显上升, 农、林、牧业得到了全面健康快速的发展。倡导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思想, 是毛泽东把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理论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建设实践中的有益尝试, 植树造林思想的切实实践, 同时对毛泽东生态文明观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认真学习领会这些思想, 对我国当代的林业发展, 绿化事业, 环保事业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 水土保持思想

社会主义改造初期为了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 需要增加农业积累从而实现农业机械化, 国家制定了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工作目标, 由于生产力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低, 单位产量不高, 只能靠扩大种植面积来提高产量, 当时的计划是准备垦荒四亿亩至五亿亩。来解决逐年人口增长的粮食需求及相关商品和工业原料的需求。开垦荒地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工商业发展的原料问题, 但是如果过度开垦或者开垦不当, 就会造成水土流失。

毛泽东从社会主义改造伊始就把水土保持工作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的重点工作, 他多次强调开荒要以不造成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为限, 保持好开荒跟生态的平衡关系。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毛泽东指出对待全国各地开荒种粮的问题, 不能千篇一律, 而是要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 进行区别对待。他曾经指示要求:“在进行农业生产时, 必须注意不要因开荒引起水患, 不要因争地引起人民不满”。在他的直接关注下, 国务院在1956年设立了水土保持委员会, 专门领导管理水土保持的具体工作。与此同时, 毛泽东、周恩来, 陈云等多次亲临长江、黄河、淮河、荆江等主要水道, 调查研究水土保持的实施情况, 强调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毛泽东还为离山县《依靠合作化开展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是完全可能的》一文写下了批文, 认为这个经验是可以作为黄河流域各县以山区的参考。毛泽东水土保持的思维贯穿于开荒粮食大生产的过程中, 这些思想, 在后来的工农业建设中都得到了体现。所以, 毛泽东水土保持的思想是其生态文明观念中重要的一环。

综上所述, 毛泽东的生态文明思想虽然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 但是毛泽东关于生态文明的观点和思想却是十分丰富的, 这些思想是马恩关于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是把马克思人与自然理论同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这些思想对于解决目前生态环境中存在的新问题、老问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 深刻理解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理论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我们要立足现阶段国情,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坚持从毛泽东思想中发掘理论支撑,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开拓中国特色生态文明之路勇敢探索。

摘要:毛泽东作为共和国事业的缔造者, 在生态文明方面有着较为清晰的思路, 为中国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和有效的探索, 因此深入发掘毛泽东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些言论思路所蕴含的时代价值, 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社会, 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观,人与自然,启示

参考文献

8.关于写文明的作文 篇八

一、认识:“文明旅游”是个什么问题?

中国大众化旅游现象登上世界舞台以来,“中国游客”行为的文明与否就成为各界不时讨论的焦点。当前来看,“文明旅游”更接近于是一个“大众话题”,而尚未达到“学术问题”的高度。

1.“文明旅游”作为“大众话题”

“文明旅游”作为一个大众话题,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文明”和“旅游”,前者是用来界定后者性质的。舆论的共识性理解为:“文明旅游”的主体通常指游客;“文明旅游”是一个行动概念;“文明旅游”等同于“文明出游”;“文明旅游”的功能与国家形象和道德修养相关。在网络信息迅捷传播的全球舆论平台上,“中国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在公众假期前后常成为头条。在舆论的推波助澜中,公众对文明旅游的关心逐渐从被动转为主动。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被“建构”成为了一个社会焦点。显然,在舆论层面已经出现了概念认知的“锚定效应”。

2.“文明旅游”作为“学术问题”

从学术角度来看,“文明旅游”的概念尚未得以确认。检索国外文献可发现:几乎没有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一些线索零星存在于旅游伦理范畴之内;国内研究脉络表明,无论从文献数量还是影响力,该问题都未进入学理研究的核心关切之中。文明旅游学理研究相对微弱的原因可能是:(1)没有这个问题;(2)这是个问题,但尚不构成为一个学术问题;(3)这是一个学术问题,但研究非常不充分。推测(1)可直接否定,游客或者旅游服务供给者的不文明/道德失范行为客观存在,并绝不是一个中国问题(Chinese problem),而是一个全球性问题(multinational problem)。对(2)和(3)的推测,合理的回答是:相关研究很大程度上落入到其他学科领域;旅游领域的研究暂未提供有力的研究框架和理论解释。

二、探索:如何解析“文明旅游”的学理?

旅游研究者有必要为该问题提供基于科学范式的学理解读,以澄清大众关注中存在的误区,获得有价值的理论成果。表面上看,“文明旅游”的讨论基本都与道德、素质或文化有关;不过,文明旅游是纯粹高置于伦理道德平台之上的吗?若假定文明旅游是一个科学研究问题,在科学描述该问题“是什么”之前应避免立刻转入到“这应该是什么”的价值观判断中去——即避免误入“自然主义谬论(naturalistic fallacy)”。

1.以“行为—心理”研究层面为基础

文明旅游问题最直观的表现是个体或群体在旅游活动中的文明/不文明行为。既是行为问题,便可纳入到“心理—行为”领域,探求其的内在心理驱动机制、外在行为交互机制及影响的动态过程等。文明旅游问题更是社会情景中“旅游者的行为及行为间交互影响”,因而可借助社会心理学视角展开研究。以飞机旅客不文明行为研究为例,“乘客道德素养低下”这样的归因直截了当,提出“提高个人修养”、“加大对不文明游客的惩罚力度”等对策也显而易见。然而操作起来则相当困难:测定游客素养高下已属不易,提升个人修养又是何其浩大的工程;而诸如进行不文明行为记录或曝光、强化舆论监督等办法,暂时可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但也可能演变为一种道德呼吁的集体姿态。然而从心理学角度开展的对“空中愤怒(air rage)”的研究成果则更具说服力。“空中愤怒”是指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在飞行过程中出现的破坏性或暴力性行为的总称,表现为在空中旅行过程中的异常、失范或暴力行为。研究认为,人们之所以容易在飞机上出现失控行为,与机舱拥挤(反社交环境)和旅客的压力感与疲惫(情绪失控风险)相关。根据这些结论,学者能够提出更加具有操作性的策略——例如建议航空公司合理设计座位、提升服务措施来使乘客之间形成彼此交流的环境,改善机舱氛围;建议乘客通过如深呼吸、冥想等生理调节方法来缓解压力。由此,文明旅游研究的学理探索中,“行为—心理”研究维度是具有吸引力的。

2.开展纳入背景考量的本土化研究

“文明旅游”作为个体行为选择和社会价值观的显示器,除行为心理学科之外,还涉及经济、社会、法律、文化、传播、伦理甚至地缘政治等学科视角。宏观上,“文明旅游”问题研究还应置于社会情景之中。例如,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归因上,中国人倾向于反省自身的德行不足;必须承认,一部分中国游客确实存在不文明言行。不过,审视环境和反省自身同样重要:由于中国崛起对地缘政治的影响,中国人大规模出境旅游“刺激”了一些国家或地区抱有经济和政治心态优越感的人的神经,部分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容易被焦点化。另一方面,个体或群体交往本身就是复杂的善恶交织,不同国家、地区和族群之间,甚至同一国家不同区域的人群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歧视(discrimination)和偏见(prejudice)。这一基本事实置于旅游交往中,不仅是针对中国游客,其他国家游客也是一样。在文明旅游问题上,不能一味苛责中国游客的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也无需全部归咎于所谓的中国文化弱点或劣根性,而应将研究视角扩展到宏观背景中来开展本土化研究。

三、反思:理性、感性和人性?

1.反思研究——需要保持理性

虽然社会科学研究很难避免将自身的价值观带入到研究之中,但文明旅游的学理探索还是应秉持客观的立场,对问题研究的背景进行理性区别,对问题研究的视角保持理性对待。

“文明旅游”问题是旅游活动中、更是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文明旅游行为/现象需要学术界清晰界定核心内容,区别哪些行为/现象是由日常生活世界中“复制”到旅游活动中的;哪些是在旅游/旅行环境中“生成”的。作为旅游研究者,应主要关注在旅游/旅行环境中“产生”的特有行为,判断分析这些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产生创新理论;其次是研究在日常生活行为在旅游情景中的特殊性,谋求已有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嬗变。“文明旅游”包含了不同的行为主体,也意味着不同的主体视角,正如“客随主便”和“主随客便”都被认为是可接纳的社会交往行为规范一样。另一方面,问题的呈现方式各种各样,在不同主客体关系、不同交往利益关系中以及隶属于不同社会文化中的各个主体,对旅游活动中的文明/不文明行为的解释就有可能截然不同。研究者有必要从不同视角进行观察与解读,即使带有主观性的立场预设,也应尝试接纳和考虑其他主体的视角。

2.反思舆论——需要正视感性

为了吸引眼球,看似理性的舆论往往本质上是对受众情感的煽动。比如,对文明旅游的学术研究始于被媒体或舆论曝光的不文明旅游现象,列举的不文明行为案例多来源于媒体报道和舆论热点。研究中少有采用实验设计、实地调查、行为观察等收集一手数据的方法。可以推论:研究者的立场受到了舆论观点的影响,在提出研究问题时很可能已经带有以偏概全的感性成分。例如,一些文献指出“境内外大量媒体报道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但通过对国外媒体信息的检索发现,并没有“大量”媒体报道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媒体报道的游客不文明行为不只涉及中国,也包括了其他国家。反而是国内舆论(尤其是网络上)常常感性地斥责国人道德水平低下。仔细观察境内外的中国游客,整体上表现的还是得体的,并非灾难性的不可救药。因此,研究者要避免在开展研究前就陷入情感偏差之中:既要正视不文明行为存在的事实,也需要与感性的舆论风潮保持适当距离。更加必要的是,对舆论在文明旅游问题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分析,以理论研究为舆论方向提供理性支持。

3.反思行动——需要尊重人性

在社会科学的学理追求中,除对现象进行符合逻辑的理论解释外,还要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而可行的途径指引。“文明旅游”关乎道德素养,更是人性行为。人性如水,管控固然重要,疏导更加有效。经济增长、城市化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是在不断提升的。越来越多的国人通过旅游这种形式走出家门到异地去接触、体验和适应不同的文化,进而反身理解自己的文化本底;尊重向外探索的人性追求,从旅游中探索文明,也成为提升个体和群体道德伦理水平的一种途径。促进旅游文明的形成实质是促使人们的道德态度和道德行为的改变。多数旅游者都持有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态度,但不一定能时刻表现出与态度相符的道德行为。审视游客失范行为时,除个人道德缺失的主观因素外,多数时候需首先检视行为环境——是服务设计或管理环节不合理?还是社会规范差异产生的文化摩擦?在文明旅游大格局形成的过程中,倡导和输入符合国际/人际交往规范的公德观同时,应配合行为环境的改善,理解和尊重人性,引导个体或群体行为朝期望的方向转变。

9.写文明学生作文 篇九

写文明学生作文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礼仪之邦”,是讲文明、懂礼貌的一个国家,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更应该讲文明,懂礼貌,把祖国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文明是一泓清泉,可以滋润人们的心田;文明是一声问候,拉近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我们很难想象,假如有一天,没有了文明„„

见面问声好,公交车上让个座,这些小细节都是文明,文明无处不在。但是,我发现我们离文明还有很远的距离。你看,大多数时候,我们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培养社会公德,养成文明习惯。校园内不文明的行为不时出现。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总会出现一些小纸屑,食品袋;有的同学等班上的同学打扫完后再扔;再例如有的同学在下课后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少数同学会讲脏话、粗话,还有的同学会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为了我们顺利学习,健全人格,就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

播下一个动作,将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将收获一个品格,从现在起,让我们把文明礼仪放在心上,时时刻刻与文明交谈,用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就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想文明的人学习,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的学生。

你看,那个杭州最美的司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保护了一车人。你看,那个捐骨髓救母亲的好少年邵帅,他也在为我们做出榜样„„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讲文明,我们要做好日生活中的小事。和老师见面,主动向老师问好;进老师办公室前先有礼貌的敲门;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人让座;在校园内不乱扔垃圾;见到垃圾主动捡起;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

也许我们一辈子都遇不到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讲文明的小事却处处课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文明,就如同一棵小树,只要你去浇灌它,从点点滴滴的事去表现它,它就能在你的心中扎根,成长。也许微不足道,但却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缺少的,能体现我们的个人素养。

10.小学五年级围绕文明衢州写作文 篇十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如我市的塘下公安局刑警大队副队长。他在多宗重特大案中都起重要作用,每一件案件,他都是那么重视,也很尽心尽力去做,不管白天还是深夜,他都是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指挥侦查工作。我感受到,他心胸的阔大,是无私的。他为我们这文明城市打下了奠定的基础。

还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也是精神可嘉的。一次上班途中,他见到一位小男孩失足掉落水中,而那小男孩也不会游泳。那老人眼见小男孩快要被无情的河水吞没了。他摆脱种.种身体的困难,冒着双脚抽筋的危险,在水中努力一番后把小男孩救上岸来了,并帮助小孩的父母把小孩送去医院,等小孩醒了过来,才悄然离去。又有一次,派出所民警根据他的举报,打掉了一个有五个年轻人组成的白天在屋里睡觉晚上出去抢劫的吸毒成瘾的犯罪团伙,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都有这样大的见义勇为的精神,他让多少年轻一辈的人感受到惭愧。

我还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也值得大家学习。多年来,他跋山涉水、不辞劳苦,坚持走过50多万里的助学路,足迹踏遍广东、内蒙古、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广西、江西等19个省市自治区、45个地级市、69个县的贫困偏僻山区,躬身前往114所“希望学校”开展前期校址考察......他的劳累与艰辛,使人深受感动。

而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平凡却给人很大感触的人,如路边的环卫工人,他们默默无闻的工作,哪怕是狂风暴雨、严寒酷暑,你都会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虽然平凡,却在美化城市面容起了很大的多用。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那么我们的城市就不会有安定的生活,人与人就不会相处的那么和谐。我们要向这些文明先锋致敬,要向他们学习。

11.关于写文明的作文 篇十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当代价值

目前以经济利益为第一目标的世界中,全力加强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了人们最主要的寻求发展的手段,经济发展水平正在逐渐做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而经济发展对生态带来的破坏也逐渐突显出来,由于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关键和根本需求,因此保持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态势,是人类寻求发展的同时必须首要重视的。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概述

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社会的发展提出以尊重自然与生态的发展规律为前提,实现人类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这就要求人类通过科学的发展方案,在实现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保持生态建设的同步发展,使人类社会必然要依靠的生态环境能够为人类提供可持续性的发展支持。这就是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环境下进行一味的经济利益追求所提出的反对与批判,指出以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理论为基础,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当代价值

(一)深化生态文明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的的理论来看待当今社会的国家生态建设,具有非常显著的理论参考意义。由于马克思主义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并且具有非常科学与完善的特点。因此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部分进行学习与认识,可以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和理论支持。

(二)对全球生态建筑发展的价值

国际上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态文明建设观点,通过生态建筑来体现城市的生态建设是非常直接的形式。目前在全球生态文明建筑的建立及建设过程中,已经较广泛地应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建设的理论,这就为全球化的生态环境优化提供了最直观形式的支持。

(三)对我国生态建筑建设的价值

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起步相对世界范围来说处于较晚的状态,但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全面建设速度却在进行着突飞猛进地发展状态。面对我国坚持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还需要进行生态建设方面的不断努力,以适应国家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与影响,并且以保持生态稳定发展为前提,进行国家的生态化建筑建设。

三、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下我国城市建筑现状

(一)粗放式建设模式尚在

虽然在市场经济水平发达的当今社会,我国的城市建设已经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并且随着建设技术水平与先进建筑材料的研发,为建筑的建设模式提供了越来越多变的发展环境。但目前我国城市建设模式仍然是以粗放式运作方式来实行的,并没有将有效的建筑技术与先进的建筑材料普遍的应用,为城市生态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二)生态城市建设片面追求整齐

目前我国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设想是为了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保持国家与社会良好的发展方向而进行的正确理论设想,但是在具体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对于生态化建筑的专业性因素关注较少,因此常常将注重表面的整齐外观而进行城市建筑的设计,缺乏关于生态城市目标的具体化措施,目前我国在生态城市建设的工作上还处于理论阶段,并没有真正的将生态建设落实到城市建筑的设计上来。

(三)生态建筑缺乏公民参与性

由于生态化发展目标是与全国人民切实相关的发展战略,因此需要针对城市的生态建设征求大众的意见,使生态化城市建筑的设计和实施增加大众的参与性。由于生态建筑的最终目的在于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国家,因此全民参与对生态建设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仅仅依靠国家与政府的努力来建设生态化城市建筑,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维护和改善的要求。

(四)生态建筑缺乏地方特色

所谓生态建筑就是要求根据本地区或城市具体的生态环境需求,进行建筑规划与建设,为保证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方向,及促进生态环境向更好的方向转变而提供支持。目前我国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其造成的主要因素是以统一的生态建筑标准来实施城市建设规划,因此需要加强对城市化生态建筑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相应调整,建立以自身特点为基础的城市生态建筑。

(五)沿海地区“鬼楼”偏多

沿海地区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城市,在取得可观的经济建设成果之后,其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也是极其明显的。不过目前我国沿海城市在生态建设的规划上存在着许多不符合自身城市建设标准和需求的现象,导致规划不合理,出现了普遍的“鬼楼”现象,即盲目的开发与生态建筑的规划,使建筑成为空有其表的摆设,实用性价值偏低。

四、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下生态建筑展望

(一)以人为本,实现建筑生态化

要建立生态化的建筑就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由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保持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化发展,使生态能够有更良好的发展和运行状态,因此在实行生态建筑的设计和规划时,必须要首先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建筑的设计理念到功能效应,从城市的规划设计到建筑资源的利用开发,都应当时刻秉承以人为本的生态发展原则,为创建生态化城市及更加文明与和谐的环境提供保障。

(二)加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高公民参与度

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除了要遵从自然的发展规律外,还应当正确的对待公众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参与程度。生态城市建设从建筑方面来说,主要要求其建筑设计、材料、工艺、建筑功能等符合生态化和自然化的标准,要实现生态化建筑建设,还要加强公众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参与,一方面通过建筑的生态化特点保持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通过人文参与使生态环境能够有良好的发展方向。

(三)加强生态建筑的国内外合作

生态化建筑的意义不仅在于建设生态化城市或者国家,更是一个与全球居民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复杂事物,生态环境的全球化特点决定了要实现生态城市建设就要加强与国外其它国家的合作,通过国际范围的生态建筑规划意见及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的统一,来实现国内外共同合作,来创造生态化城市。

(四)尽量杜绝“鬼楼”出现

沿海城市由于设计规划不合理而造成普遍出现的“鬼楼”现象,不仅是对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严重阻碍,更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生态化建筑的目的就是保持城市的生态化发展方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提供物质和资源的保障,而大量出现的“鬼楼”无疑在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造成了对可持续发展城市战略目标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建设生态城市的基本规划上应当以更加现实的、具有较强实用性,并且与生态保持及可持续发展能够相互促进的规划模式,使“鬼楼”建筑被杜绝,强化资源的可利用率,实现全面生态发展对城市建设要求的满足。

结束语

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生态化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国际上的主流,以生态建筑来实现生态城市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国目前在生态建筑的设计、规划和建设上存在的问题,要依据生态发展的要求,进行合理的改进与调整,将重点放在生态建筑规划和建设的完善上来,保持城市生态化发展进程的深入发展。(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曹静.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2] 王怀兵.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

12.关于写文明的作文 篇十二

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感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 同时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1]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教育, 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礼仪教育要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浸润出师生自觉行为, 形成礼仪习惯, 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

一、教师礼仪行为是学生礼仪教育的前提条件

学校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 重要的是让学生处在良好的师德师风熏陶中, 时时处处都能耳濡目染, 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教师的文明举止。

首先, 增强教师的文明礼仪意识。文明是人与人之间和谐交往的关系, 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氛围。教师不能只想着教育学生, 也要向学生学习。礼仪行为对师生的要求是统一的。我们应该反思, 升旗仪式上往往站得最好的是学生, 而在说话, 站姿不好的也往往是老师。校园里可以经常看到学生主动问候老师, 有的老师却没有应答, 无任何表情。所以, 学生的文明行为养成, 需要老师榜样的影响。教师既是文明礼仪的传播者, 又是校园礼仪的重要维护者, 教师行为是学生礼仪习惯的榜样,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教师要从言行、举止、仪态、服饰、神态、气质等诸方面为学生做好礼仪表率, 凡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首先要做好, 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其次, 学生礼仪教育需教师强化。学生在校生活的时间比较长。所以, 每一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需不断强化。如学生的坐姿、站姿、回答问题的声音等等, 都需要老师引导、帮助,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言行总是和他的人品和修养联系在一起的, 一个坚持礼仪常规的人, 才是一个高尚的人。老师给予学生的是微笑, 是“请坐”;学生得到的是关爱, 是教师礼仪的示范。在课堂上流淌的是师生言行的文明, 展现的是良好的学校风貌, 塑造的是优良的文明礼仪品格。

二、狠抓礼仪行为训练是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方法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有一句名言, 即“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 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 要不了多久, 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著名儿童心里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 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2]所以, 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 需要有科学的方法。

1、根据中学生的特点, 开设系列化礼仪教育课程, 系统讲授礼仪知识。人的成长是有序的, 初中、高中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各班的文明礼仪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礼仪的缺失情况和薄弱方面, 由易到难地有序安排。使教育内容、教育时间横向一体化、纵向序列化。

2、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 不断拓展礼仪教育的实效。中学各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文化和礼仪文化。各学科教学中, 要适时注意引发和挖掘课文中蕴涵的礼仪教育因素, 不断从多方面培养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学校在教育教学评估中要加大“教书育人”的督导权重, 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从物质到精神上对善于“教书育人”的教师给予奖励。

3、办礼仪画廊、板报, 宣传礼仪规范。设“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静如溪、礼如山、轻如风、洁如玉”等礼仪标语牌。主办礼仪广播站、电视台, 有计划地宣讲礼仪知识。将礼仪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建设具有隐含语意的礼仪绿化, 在各班教室的布置上紧扣礼仪教育主题, 使学校到处可见礼仪提示, 进行人文知识熏陶。

4、利用主题班会活动, 将礼仪教育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相结合。开展文明礼仪知识抢答、讲趣味故事、礼仪表演、唱歌比赛、辩论赛、朗诵《新编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四字歌》等活动进行倡导, “近、小、实”地抓训导, 从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的小事抓起, 用看得见, 摸得着, 具体、形象、直观的情境训练, 让学生理解、体验、掌握、执行, 在贴近学生生活的欢愉情景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5、加强文明礼仪行为的模拟训练。用文明礼仪行为的录相, 文明礼仪学生的模范行为和先进事迹, 对全校学生进行感性的直接的艺术的礼仪教育。学校还可以成立礼仪表演队, 把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 锤炼每个学生的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

6、培养“慎独自律”, 将礼仪落实在行动上。遵守礼仪规范不仅体现在有人督促的时候, 更重要的是在没人监督的时候能“慎独自律”遵守。要求学生牢记两句话:“我是星星草, 时时荧光绕”, “我是白莲花, 临泥不染尘”, 告诉学生礼仪要从小事做起, 守礼仪要有慎独的自制力, 才能行动养成习惯, 习惯铸就性格, 性格改变命运。

7、礼仪习惯培养需要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就像小树的成长必须修剪枝叶一样。让学生认识到简单的事也必须做好, 做不好就要重新来, 这是一种精神状态, 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一种素质。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 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 这是一种心理需求, 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 取得心里平衡, 惩罚过错的行为, 让学生意识到做错了, 就要为过失承担责任。[3]在礼仪训练中, 对不规范的礼仪行为, 进行必要的批评, 甚至要求其进行模拟表演, 是规范训练的必然要求。

按照美国科学家的研究, 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 周士渊先生提出了“培养习惯重在一个月, 关键在头三天”。学校每年新生入学后应进行一个月的入学教育, 其中“重要一项”就是校园礼仪的培训, 主要由德育处负责讲解和示范。学生的文明素养, 学校的文明形象, 就是靠严格的训练塑造出来的。

三、学生礼仪习惯的养成重在持之以恒

强化平时习惯的养成教育, 使之习惯成自然, 只有经常地反复地抓教育与训练, 学生才可能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循环、往复, 不断巩固提升。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长时间的巩固, 循环往复, 螺旋式上升, 各班的训导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特别是文明礼仪的缺失情况和薄弱方面, 进行必要的重复训练, 巩固提升。

2、注意抓重点。文明礼仪内容广泛, 不可能在短期内对所有内容都细致训练。初中、高中各年级要注意根据学生礼仪缺失情况和训练的难点, 确定其训练的重点, 每学期抓住重点内容, 中心内容进行训练, 一旦形成习惯就可以把其他要培养的习惯带动起来。

3、抓好转化:文明礼仪教育最关键的是抓住训练, 促成几个转化, 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一般的学生要抓两个转化, 即从认识向行为转化, 从行为向习惯转化。正确认识→严格训练→正确行为→持之以恒的强化训练→良好习惯。对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 要通过训练促成三个转化:错误认识及不良习惯→教育训练, 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认识→严格要求, 严格训练→正确行为→持之以恒, 锻炼意志, 强化训练→良好习惯。

总的说来, 实现转化的关键是训练, 没有训练、引导, 就没有良好习惯的形成, 在训练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 要持之以恒, 要有耐性, 不怕反复。

第二, 要严格训练, 严格督导。制定了训练目标后, 就要严格要求, 向着目标奋斗, 不见实效不收兵, 各班要设立礼仪监督员来监督同学日常的礼仪规范落实情况。每周一的升旗、集合, 上课起立, 课下活动, 都要有老师和同学监督检查, 班与班之间开展评比, 学校对文明礼仪活动卓有成效的班级要大力表扬, 从正面树立典型, 弘扬文明礼仪精神。

第三, 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达到四个结合:

1、激发兴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通过目标激励、成功激励和各种趣味活动, 尽量使训练成为学生乐意参加的一种愉快的活动。

2、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从每一个细小动作入手, 给予具体明确的指导。

3、督促检查与自我评价相结合。通过检查和意义引领, 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提高积极性, 产生乐为参加的动力。

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积极争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二者相辅相成, 产生“共振频率”。

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 行为习惯的养成, 并非一朝一夕的, 因此, 其养成教育必须循序渐进, 常抓不懈。学校要结合实际, 从细节行为出发, 有计划、阶段性培养学生礼仪行为习惯, 并适度进行奖励和惩罚。

总之, 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需要教师的表率作用, 需要在平时的养成教育中, 狠抓教育训练, 需要过程、需要时刻关注。要把学礼仪, 用礼仪贯穿在教育学生的各个环节中, 教育与约束相结合, 意义引领与规范引导相结合, 使之养成习惯, 形成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一种文明行为, 才能创建一种新的校风, 一种新的德育特色。

参考文献

[1]胡静.礼仪学[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23-24.

[2]孙云晓.好孩子好习惯[M].云南:漓江出版社, 2006.107-108.

上一篇:东莞市企业管理分析下一篇:评审会上的领导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