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工作理论和方式方法创新

2024-12-11

就业工作理论和方式方法创新(精选10篇)

1.就业工作理论和方式方法创新 篇一

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方式方法浅探

创新是纪检监察工作取得新突破、求得新发展、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根本途径。全面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理念思路创新、体制制度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求我们大胆突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续深入发展。当前,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抓“龙头”,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2008年10月,在中央颁布实施《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1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毫不松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央也召开全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电视电话会议,对深入开展这项工作再次作出部署。纪检监察机关要为党委当好参谋助手,积极协调党委研究部署、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反腐败工作。要认真对反腐倡廉建设工作进行细化分解,明确任务目标,明确责任单位。要督促各部门各司其职,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密切配合,认真抓好所承担的牵头或配合任务的落实。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履行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责任,既要对所在岗位承担的具体业务工作负责,又要对所在岗位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负责。要改革创新责任制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际成效。

抓“想头”,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

始终用科学的理念指导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对反腐倡廉形势的分析研究,既坚定信念,又正视问题,强化全党抓党建、抓反腐倡廉的观念。要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动员全社会大建宣传平台、大造舆论氛围、大兴廉风正气。要深入开展党的政治纪律、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教育,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引导党员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做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重大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和重大事件中经得起考验。要认真贯彻中央六部委《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广泛开展廉政文化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学校、农村、企业、家庭,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抓“领头”,突出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

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切实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廉政示范带头作用,为群众作表率,为基层作榜样。严格禁止领导干部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严肃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大力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等问题。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各级领导干部要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并把住房、投资、配偶子

1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要坚决反对好人主义,把整治好人主义作为政治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讲党性不讲私情、讲原则不讲面子的良好风气。抓“源头”,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这是新时期贯彻落实反腐倡廉方针、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是我们党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反映了党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规律认识的深化。为了推进这项工作,党中央在2005年、2008年先后颁布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也把加快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需要突出抓好的6个方面重点问题之一,这是党中央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的新部署、提出的新要求。要积极把有关内容纳入到干部培训、理论中心组学习之中,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形成浓厚氛围。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好相关措施,着力构建和完善反腐倡廉教育体系、制度体系、监督体系、改革体系、廉情预警体系等。抓“拳头”,始终保持严惩腐败的高压态势。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断加大案件查办工作力度。认真贯彻中央和省有关查办案件工作的要求,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严厉惩处利用人事权、司法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在坚决惩处受贿行为的同时,加大对行贿行为的查处力度。严肃查办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严肃查办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等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的案件。严肃查办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要深入剖析典型案件,研究案件特点和发案规律,充分发挥办案的治本功能。在坚定不移地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牢固树立惩治腐败是成绩、预防腐败也是成绩的观念,将坚决查处、监督约束与保护激励相结合,努力营造激励干部干事业、支持干部干成事业、帮助干部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

抓“苗头”,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要以解决社会关注程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大专项治理力度,着力解决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征地拆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落实责任规定,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要强化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和扶贫救济等专项资金的监管。继续治理教育乱收费以及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坚决纠正漠视群众疾苦、与民争利的行为。进一步改进政风行风评议和政风热线工作,加强对评议整改意见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政风行风建设水平。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约束行政权力,充分的发挥市场机制,让各级政府多当裁判员、少当运动员,集中精力谋大局、干大事。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坚定不移地

抓紧抓好,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监督约束;积极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良好政务环境,使投资者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积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抓“重头”,切实发挥制度建设的保证作用。

制度更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要将制度建设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头戏”。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发展阶段,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反腐倡廉始终。制度建设不在数量而在质量,不在复杂而在管用,关键在切中要害,关键在狠抓落实。要切实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要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带头维护制度、带头执行制度。要畅通监督渠道,能公开的制度规定要及时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要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把制度贯彻落实情况,作为反腐倡廉建设重点任务,与各项工作任务检查结合起来,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对不认真、不全面或不执行制度的,要严肃处理,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要加大问责力度,把党员干部执行制度情况同干部任免、经济奖惩、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科学考核和评价体系,确保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抓“劲头”,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两情”。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要加大对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突出问题的整顿力度,把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有访必受理、有事必过问、有信必核实、有案必查处。要治庸治懒,加大效能建设力度,下大力气向庸懒之辈开刀,让在位不在状态的人让位,让无功也是过的人下台,破除因循守旧、求稳怕乱、无所作为、不思进取的保守思想,打破干部能上不能下、机关能进不能出的条条框框和陈规陋习,充分调动激发党员干部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让党员干部始终对工作充满激情、对群众充满感情。抓“探头”,积极构建廉情预警机制。

主要是围绕防范权力运行前可能存在的潜在廉政风险,对重大决策事项、重要权力部门和重点岗位的廉政风险进行评估预警,建立健全有效预防腐败的体制机制,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针对性、预见性和前瞻性,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方面,要经常开展工作检查,深入开展工作调研,尤其要认真开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暨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检查考核等,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各级干部的廉政考核和评价,构建廉政评价机制,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勤政廉政、干事创业。另一方面,增强主动预防、提前预防的意识,建立腐败预警体系,构建反

映廉政状况的指标体系,运用现代管理方式、信息技术手段,分层次对可能滋生腐败的风险点进行排查,广泛采集腐败风险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评估,适时进行腐败风险预警,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抓“下头”,不断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基础不不牢,地动山摇,要重视加强农村、企业、高校等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要特别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它关系到党在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要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督管理工作,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化解纠纷。要认真解决农民子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坚决杜绝农村学校乱收费行为,坚决杜绝挤占、挪用、平调、截留教育经费的行为。要认真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重点整治农村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大力整顿农村医疗服务秩序和药品流通秩序。要切实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的行为。要严格农村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多措并举,建设一支稳定、实干、廉洁的基层干部队伍。要重视解决农村基层出现的各类苗头性问题,尤其要防止出现土地征用中侵犯农民群众合法利益的问题,对因拖欠、截留和挪用征地补偿费引起群众上访、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查处。抓“里头”,建设一支能打硬仗的纪检监察队伍。

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根本建设和长期任务,也是确保反腐倡廉各项任务落实的重要保证。要继续深入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加强纪检监察机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要强化学习意识,紧紧围绕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和改进学习,进一步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效防治腐败的能力。要强化法纪意识,严格依纪依法履行纪检监察职责,规范信访举报、案件检查、案件审理、专项检查和执法监察等工作制度。要强化监督意识,建立健全纪检监察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督促纪检监察干部秉公用权、严格自律,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特别是办案纪律和保密纪律,对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对不适合在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的要坚决调离,对违纪违法的要严肃查处。(作者单位:市纪委党风室)

2.就业工作理论和方式方法创新 篇二

1 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活动的第一步就要明确教学目标。第一, 知识目标。通过对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掌握本课程理论知识, 明确知识理论原理与应用原理, 熟悉课程中的概念和定理。第二, 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具备独立操作实验实训课题的能力, 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大型项目, 对相关知识运用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能提出创新的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第三, 情感目标。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 能积极参与各项创新活动, 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

2 教学方法的选择

理论、实践和创新结合的教学方法从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三个方面的学习的紧密结合来设计。

2.1 理论教学方法

理论知识是学生继续学习研究的基础, 是实践和创新开发的基础, 主要以讲授法为最佳。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使用最早的、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可用于传授新知识, 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 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 几乎都需要同讲授法结合进行”[1]。讲授法并不是意味着老师讲, 学生听这一简单的行为活动。言语的理解是一系列积极的、在经验知识指导下的操作活动[2]。在讲授法的条件下, 学生不是消极的接受知识, 而是对教师语言的分析、理解和存储的整体的过程[3]。综合看来, 讲授法具有在短时间内提供给学生大量知识的优点, 使学生能够快速地理解掌握本学科需要的知识,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 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4]。在《教育大辞典》中解释: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 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工程测绘、社会调查等。旨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掌握技能、技巧, 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各类型高等教育共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工程训练、实训、课程设计等[5]。实践并不是理论教学的简单的延伸, 而是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将所学理论课知识得到感性的认识, 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3 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 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作, 使学生有思想、有智慧、有能力进行创新。创新教学方法就是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 贯串在整个培养过程当中。

2.4 理论、实践和创新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实践和创新结合的教学方法把三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中各占一定的比例, 不否定传统的讲授法和实验环节, 在此基础上添加创新环节, 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调节, 具体如表1:

以理论和实践为基础, 创新设计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 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2.4.1 案例让学生找

教师将理论知识的应用案例布置给学生, 学生课下查找资料举出合适案例。首先学生只有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才能找到合适的案例。其次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最后, 由于所占的角度不同, 同学的讲解更容易理解的掌握, 同时促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中, 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习兴趣。

2.4.2 疑问让学生答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问, 教师不直接给出答案, 而是给予学生引导, 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 并在总结答案的过程中提出新的想法和问题, 再通过进一步的查找资料和相互讨论得到综合性的结果。通过这种方法促进学生动脑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4.3 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思想, 进行创新创作

鼓励学生依靠所学知识进行扩展, 提出新的想法和新的理解, 在课本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创新知识的演讲与讨论, 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并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 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思考、参与教学的乐趣;对学生的想法与创作进行记录备案, 给学生奖励。通过这样微小的积累过程, 可能刚开始学生并不能提出多么有创意的制作,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习惯了创新思维之后, 就后收到很大的效果, 使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课堂, 课堂教学方法不再单一, 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3 教学过程的实施

首先, 教师必须熟悉课程知识和相关行业知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快速地理解掌握本学科需要的知识, 对学生创新设计提出指导意见, 参与学生的讨论, 对学生的创作给予评价和提出修改方案;对学生有耐心, 课上讲解, 课下交流, 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及时沟通, 鼓励学生坚持下去, 对学生的研究能给予正确建议;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 和学生一起研究探讨相关知识的发展与创造, 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第二, 学生不再是倾听者, 而是课堂的参与者。课堂上积极思考, 课下查找相关资料、讨论总结所学内容, 搜寻相关的案例, 进行深入分析;大胆提出新的想法, 新的见解, 并经过实践发明创新。

第三, 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

调整理以往考核比例, 改为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创新成绩三部分考核的模式。理论考核仍以期末考试为考核形式;实践成绩根据学生平时的实践过程表现给予打分, 成绩由教师、学生代表和学生本人三部分取平均值, 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能力;创新成绩由班级组的评估小组依据学生在课堂及课下的创新思想和创新作品打分,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形成规范的实践过程和创新设计的归档材料, 以便作为考核依据和今后学生学习和借鉴的依据。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果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更加认真去研究和实践,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标准。

4 结论

通过对理论、实践和创新结合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得出, 一是从讲授、实践和创新三个方面综合开展教育, 使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拥有熟练的实践能力, 并在此基础上取得创新的想法成果;二是该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付出比较多的努力, 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个挑战;三是通过新方法的使用, 教师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创新性思想得到了培养, 对所学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总之, 该教学方法的对高校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摘要:高校针对社会和企业对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需求, 制定了关于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方案, 对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改革。本文提出的理论、实践和创新结合的教学方法从理论、实验和实训和创新课堂教学三个方面论述了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方法, 通过该方法的实施意在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和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5:142-143.

[2]柏舟.言语理解过程中的记忆[J].现代外语, 1989 (3) :2-3.

[3]丛立新.讲授法的合理与合法[J].教育研究, 2008 (7) :64-72.

[4]于恒, 张幼琴, 王惠丽.浅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J].实验室科学, 2006 (4) :125-126.

3.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篇三

摘要如何加强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是每一位会计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索的课题。本文首先探讨了网络环境下财务会计的特征,然后阐述了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与方法创新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一些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建议。

关键词网络环境会计理论方法创新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会计理论与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络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所需要处理的数据大多数都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中,并且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企业内部或者外部相关信息的使用者交换并且发布信息,因此传统的企业会计理论与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于是网络环境下企业会计理论与方法如何实现创新,进一步改革会计理论与方法,使之与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是每一位财务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一、网络环境下财务会计的新特征

首先在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具有多元化的新特征,具体表现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得到了很大的扩展,计量属性呈现多元化,同时会计核算方法也呈现多元化。还有就是在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以电子符号代替了财务数据,网络数据代替了纸页数据,并且网络数据已经成为财务信息输出的主要方式。再则就是网络环境解除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更加紧密,会计信息与其他经济信息构成信息整体,共同为信息使用者服务。同时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企业自身的经营业务与企业财务同步,并且能够对会计核算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同时加以智能的分析与预测,并将结果呈献给企业管理者。

二、网络环境下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作为知识经济产物的会计在网络环境下,其理论与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已经势在必行,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跟上信息时代发展步伐。还有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我国的会计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而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会计改革的实效性与科学性,可以避免会计改革进入弯路,最终为会计改革提供保证。除此之外,随着会计实践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在要求会计理论要不断加强创新,同时会计理论的创新与会计实践的改革相辅相成,会计理论的创新可以为会计实践提供先进的理论支撑,保证会计实践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的创新

1、会计目标的创新

企业在网络环境下必须要重新审视与认识会计目标,明确企业会计为谁提供信息,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因为网络环境下企业可以及时的提供比较全面的会计信息,同时网络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及时查询与跟踪提供了可能。因此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必须要及时了解会计信息需求者的类型之后,然后针对需求者的需要为其提供有关事项的会计信息,并且通过网络渠道与其及时沟通,进行双向交流,因此,未来会计的目标将是向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同时兼顾受托责任信息。

2、会计基本前提的创新

會计基本前提又称为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和出发点,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会计基本前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会计基本前提的创新。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使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更许多方面呈现外在不确定虚拟化状态,这便导致了会计主体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变性,因此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必须要积极拓展会计主体的外延。而会计基本前提中的持续经营假设就是一个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地经营下去,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但是在网络环境下企业持续经营假设可以重新表述为:“与企业经济利益有关的组织或者是联合体,从组建开始到这个组织实现经营目标这个期间为其存续期间”。会计分期假设本身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一种补充,目的是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决策的需要,该假设是建立在在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上,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和传输功能能够使企业内部或者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不需要等待会计期末,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就可以及时地得到企业实时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会计信息的失真,于是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受否规定会计期间也不再重要。网络对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突破,使用电子货币和电子数据进行交易和记录,也丰富了货币计量的形式,因此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必须改进计量手段,扩大会计报告的信息容量,增加非货币化的信息,为使用者提供完整、全面的会计信息。

四、网络环境下会计方法的创新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连续和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应该及时建立一套完善的、可以实时处理信息的高度自动化会计系统,进而实现与业务流程的无缝链接。会计分析是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人员可以利用会计信息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和加工生成的会计信息存储在系统数据库中。而会计方法中的会计检查就是指由会计人员对会计资料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的审查和稽核,在网络环境下为防范计算机舞弊,企业必须要及时改变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建立于网络环境相适应的会计工作组织体系,同时企业必须要加强会计人员计算机的培训,尽可能使每一位会计工作者都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会计系统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合法性、正确性与完整性的检查。

参考文献:

[1]何日胜.会计信息化产生的背景及对会计实务的冲击.财会研究.2009(11):29-30.

[2]王宗台.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影响.财务会计.2002(12).

[3]孙红霞.新世纪的会计发展趋势.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03.       

[4]袁凤林.我国会计信息化研究综述[J].统计与决策.2008(19).

[5]谢华伟.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安全性研究.审计理论与实践.2009.1.

4.就业工作理论和方式方法创新 篇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和“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省航运海事抢抓机遇,做精做强的关键之年,结合工作实际,做好海事思想政治工作。胡锦涛同志指出“面对新的形式,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而不能有任何消弱,必须进行创新而不可裹足不前。”“今天我们站在新历史上,推动海事事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海事科学发展的实际,创造性的应用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解决转型期海事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首先要强化大局意识,本世纪头十年,是榆林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跨越期。把各项工作放到“两个率先”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进,增强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性和预见性;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立足大局,为海事事业“两个率先”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在服务“两个率先”中把握定位。地方海事是一个特殊行业,它捍卫着内河、库区水上交通安全,为内河及库区渡运船舶航行提供安全的通航条件,只要船工有难,我们要全力以赴;只要企业需要帮助,我们要保驾护航。树立“大局”意识,领导率先垂范是关键。每年汛期,为确保内河域采砂船只安全度汛,榆阳区地方海事处推行24小时值守制度,处领导每天轮流带班,遇到险情或重大事故,到场驻守,和职工们吃住在一起、共同进退。海事是一个特殊行业,它捍卫着内河水上交通安全,为船舶航行提供安全的通航条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水运保障,只要船户有难,白天黑夜、风里水里,我们都要全力以赴;只要企业需要帮助,夜以继日、忍饥挨饿,我们都要保驾护航;只要政府一声托付,想方设法、披荆斩棘,我们都要完成使命。这一切,没有“舍小家、顾大家”的“大局”意识是做不到的。处领导班子往返指挥,科学调处,直至事故圆满处臵。职工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备受鼓舞,工作积极勤奋,全处上下形成了工作合力,加快实现海事事业“两个率先”目标。

二、其次强化学习效果问题。当前学习中有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学习与工作相脱离,学习与工作结合得不够好;二是学习与人的素质提高相脱离,学习与人的素质提高不成正比。学习毕竟是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解决好学习的效果问题。要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抓手,突出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树立终身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和不断创新的理念,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的终身教育体系和网络,使学习成为组织和干部的发展需求和自觉行动,并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干部综合素质,努力培养

造就一支勤政、务实、高效的,具有履行岗位职责和创新能力,与时俱进的高素质复合型海事干部队伍。

3、强化创业意识问题。创业就其海事事业本身而言,它永远是一个过程,海事干部应该有事业心、政绩观,因为只有共同的事业才有海事的凝聚力。要用树立崇高的事业心来教育干部职工,并以此来凝聚人心。要在艰苦创业、艰苦奋斗、艰苦朴素上找到海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对我们执法的海事干部来说,更要牢固树立艰苦创业、勤俭办事的思想,带头过紧日子,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思想的侵蚀,保持勤俭的本色

二、强化贴近意识,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政治思想工作的根本实现途径,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对于我们海事来说,就是要牢固树立起“船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大力增强海事工作人员“以人为本”的意识,增强服务意识,求真务实,改进作风,使“三个贴近”融入工作,蔚然成风。要开展好深入“贴近”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明确,要区别不同情况,抓住重点、做好工作。比如,今年我们从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层次作出了新的尝试:首先,在全处推行“换位思考”,在每个海事执法者心中打上一个问号——假如我是船户,我想对海事说什么?其次,开展多次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根据不同对象提出的不同要求,引导职工们理顺与船民之间的关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此思想基础上,及时推出“十项便民”措施,这不仅是对船户的承诺,更是对海事人员思想上的一种提醒:有诺必践、使命必达!第三,是努力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一年来,我处12395、110接处警中心日处理水上救助、救援、水上交通事故逾7例,在干线航道我处实现了半小时快速处臵的速度,无数次防范、化解,消除了危及航道安全、畅通的隐患,切实保护了船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这一系列步骤的施行,真正起到了释疑解惑、平衡心理、化解矛盾的教育引导作用,海事人员基本能摆正自己的位臵,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出现了海事人员带法律法规下乡为船民宣传讲解、辅助执法人员奋不顾身跳水救人等感人情景。

三、强化创新意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之源。面对水运市场、航道环境和管理对象的日益复杂化,面对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面对中心任务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任务和要求日益艰巨,思想政治工作要提高工作水平,更要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一是创新工作思路。要把握政治思路工作与经济建设紧密联系、相融相长的趋势,确立政治思想工作虚事实做,全力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路;要把握当前的水上安全形势,发动群思群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海事事业的健康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解决新问题、拓展新思路。正是因为我们能及时转换旧观念、汲取新思路,实现了海事管理由事后补救型向事先预控型的转变,推行24小时巡航制度、完善水上抢险救助预警预案、提高海事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设立了苏西线、苏浏线、环城河等多个交通管制水域,使辖区通航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二是创新工作载体。一年来,我们围绕学习型单位建设、行政效能建设、文明示范窗口建设等内容,创新一批新载体、新阵地,有力地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健康发展。如:设立处长联系信箱,广开言路、下情上达、强化监督;适应水上安全监管需要,调整所点分布,对增设、新建的所、点坚持“建一栋大楼,创一扇窗口”的口号,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人员分工,实行正规化、军事化管理,使现场执法人员能从思想上高标准要求自己,从行动上严格约束自己。三是创新工作方法。从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内在规律入手,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根据不同对象,运用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监督引导等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说服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他能及时传达正确有效的思想发展动向、政治理论知识;而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触动,典型示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今年,我们在海事执法人员中大力宣传程国富同志一心为公、身先士卒的精神,在全体机驾人员中大力宣传费伟元同志无私奉献、不畏艰难的精神,在辅助执法人员中大力宣传徐达义同志好学敬业、舍己为人的精神,激发了全处空前的战斗力;同时,监督引导工作更不能放松,他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充分保证,为此,我处做出了大胆创新,全力推行“勤绩百分制考核”办法,针对性开展各类督查工作,每月末根据出勤、完成任务、内部管理三个方面对各科室、所(点)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使职工们保有良好的工作状态,收到了很好成效。

四、强化能力意识,在超越自我中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打铁还需自身硬。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关键要提高海事执法人员、特别是海事干部自身的能力。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一直坚持把能力建设放在重要位臵,把能力作为衡量、检验海事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特制定了2004年政治、业务学习计划,以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学习行政许可法、推进依法行政进程”、“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新水平”等政治学习活动12次;同时,结合《行政许可法》、《内河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对现场事故处理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知识培训,还请来检察院和水警支队的领导传授知识,并开展了二次别开生面的业务知识竞赛,极大地增强了海事执法人员的法制意识。通过这一年来的工作,我认为要搞好“能力”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就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强化学习能力,海事执法人员要勤于学习、充实自我,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成为学习型人才的表率,加强对重大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深入学习,加强对本单位、本行业知识的普及学习,切实增强自身的学习力,做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理解力和贯彻力;二是培养思考能力,要经常着眼分析形势、进行前瞻性思考,把握管理对象需求变化的 特点,思考应对的办法和措施;三是要增强调研能力,经常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多研究工作对象的变化,多研究船民需求的趋势,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增强组织能力,在工作和活动中,善于统筹兼顾,调动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善于沟通、加强协调,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水平。

5.就业工作理论和方式方法创新 篇五

即墨市龙泉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

摘要:重大理论和政策创新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的发展策略,文章针对新阶段的“三农”问题,从制度改革、理论创新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对其创新途径和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为以后相关政策和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三农” 理论 政策 创新

自从进入到新阶段发展环境,我国“三农”工作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不仅在粮食生产方面发生了转变,农民的经济水平和收入也实现了快速的增长,使农村正在向着的不断改革的方向持续发展。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党以及相关部门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从理论和政策方面实现了创新,为“三农”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文章针对新阶段“三农”工作理论和政策的创新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三农”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三农”问题概述

所谓“三农”问题,主要包括农村、农民以及农业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世界各地都是非常突出的问题,但是,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矛盾也是不同的。对于我国的“三农”问题而言,其成因具有一定的始源,以往的历史条件是我国成为农业大国的根本保障,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中,中国农民的人口数是最多的,导致存在着经济基础薄弱、人地关系紧张以及经济战略错综复杂等方面的问题,也是“三农”问题最根本的原因。自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至今,我国经济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成效,不管是经济实力、国际地位还是综合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农村和农业经济也获得了可持续发展,农村人民彻底改变了以往温饱不足的现状,走上了全面小康的道路。直到2012年,我国生产总值高达51.4万亿元,其中公共财政收入占据了11.7万亿元。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已经达到了80.2%,农村贫困人口也从2.5亿缩减到了2000万人左右。在新阶段的发展环境下,我国“三农”问题逐渐突出,重点表现在城乡发展不协调,尤其是对于第二、三产业和城市、市民而言,农村发展较为落后,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不能对农民的权益进行保障。一方面,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缺少一定的购买能力,另一方面,农村贫困人员无法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从而引发社会矛盾。因此,要想构建全面小康社会,一定要对农村发展引起重视,提高农民的合法?嘁妫?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二、“三农”工作理论的创新

(一)重新定位“三农”工作

要想实现“三农”理论的创新,一定要将其存在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并对其进行重新定位,这样不仅利于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还对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针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想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一定要对农村的发展引起重视,并重点解决农业、农村以及农民问题;其次,“三农”问题的解决是确保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要求。农业是我国一大重要产业,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并没有影响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发展对人们生活和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生存的原料,还能为工业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原料,所以说,一旦农业发展有违社会的需求,就会对农村发展、农民富强以及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还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二)实行城乡统筹发展

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城乡统筹发展在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实现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过程中,统筹发展是其关键所在,改革开放前后存在着很大差别,逐渐由二元经济转变成为了先进的发展机制,并促进了城乡之间的联系,大力促进了城乡的统筹发展。但是,其二元结构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转变,城乡之间仍然存在差距。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不注重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不从根本上转变二元结构体制,这样不仅会限制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还会对市场繁荣、扩大内需等行为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说,不能只从农业、农村等方面入手解决“三农”问题,还应该实施城乡分治的各种制度,起到城市带动农村的作用,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以及农民的全面发展。

三、“三农”工作政策的创新

(一)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对于农民来说,土地是确保生计的根本保障,也是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料,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关键。但是,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民土地权被侵犯的现象屡屡出现,发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管理制度的缺失。另外,我国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忽视,征地范围过大、农民补偿政策缺失、宅基地相关法规不完善以及集体土地所有权残缺不全等都是导致农民权益受损的重要原因,并致使出现了土地权利二元格局,使农民很难获得长久的土地增值效益。

通过分析相关的理论和各国的发展现状,要想对农民的土地权益进行维护,一定要使农民掌握比较完整、全面的土地财产权,并处理好农民和国家之间的关系。首先,应该认清现实、注重历史、直视未来,通过对相关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约束进行分析,明确产权的分割情况,还应该赋予农民更多关于土地的权利,如排他使用权、自由转让权以及独享收益权等,全面落实农民当家做主、成为土地主人的制度;其次,加强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其一可以全面实施土地权登记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要明确农民的合法权益,还要将具有法律效益的土地经营证书以及使用证书授予农民,构建全国统一、具有权威性的土地权利登记体系。其二加快土地管理法的修订,并在管理法中加入党中央会议提出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条文。其三促进征地制度的有效改革。加强对农民土地产权的补偿,引导政府利用提高补偿标准的方式,为农民争取最大程度的补偿份额,从而实现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

(二)建立健全的城乡经济一体化机制

1、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平等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公共服务一直受二元体制的影响,导致在发展的过程中以二元公共服务体制为主,使城乡公共服务中所包含的体制也不尽相同,而且受到的服务也存在很大的区别。要想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第一,确保城乡义务教育的平衡发展,争取实现县域以内的学校的办学条件平等化,切实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效率,另外,还可以将高中阶段的教育归纳在义务教育的范畴内,实行免费农村教育制度,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第二,促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不断提升当地政府、农民的筹资标准,将农村合作医疗的根本作用发挥出来,创建一个相对完善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站,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民带来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尤其是农村妇幼保健,一定要提高其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第三,优化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当地政府应该对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引起重视,不断提升扶持标准,在广泛的范围内实施农村人口的扶贫政策;第四,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针对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一定要加大支持力度,并实行电网改造制度,尤其要加强公路、网络、水利以及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有效建设,最大程度改变农民的生活环境以及农村的面貌。

2、实现农民工市民化

积极转移农村人口到城镇中落户,并实现根本上的转移,这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非常中的意义。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实行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是农村改革的主要趋势,一定要改革城市关于拒绝农民工进程的制度,的实现农民工市民化,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第一,总量稳定减少。尽量将符合落户在城镇标准的农村人口引入到城镇中,使其?成当地居民,并实行城镇外出务工人员就近转移的政策,在平稳的环境下实现人口的稳定流动;第二,流向井然有序。最好将农民工引入到符合开发条件的城镇地区,尤其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环境承载力强的地区,更需要引进大量的农民工;第三,服务平等化。城镇中的公共服务要实现平等化,公平对待农民工和市民,加强城乡公共服务制度之间的互相连接,使农民工变成城镇中的常住人口,与市民享有共同的服务待遇,从而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对“三农”政策和理论的创新工作格外重视,尤其是对于制度和发展战略方面,重点突出了“三农”工作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提高了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支持力度,使“三农”工作逐渐由农村向城市发展,促进了“三农”工作的深入改革。

参考文献:

[1]王?[.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探索――自十六大以来[N].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2]贾俊民,葛文光.关于三农概念与三农问题提法的考察[J].中国农村观察,2013

6.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篇六

定势思维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一直按照同一种方式来思考.理解.记忆问题,久而久之,就在思考问题时形成一种习惯,使人只想到一个方面,形成思想上所谓的“偏见”。

根据唯物辩证法观点,不同的事物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定势思维所强调的是事物间的相似性和不变性。在问题解决中,它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策略。所以,当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是其相似性的主导作用时,由旧问题的求解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有助于新问题的解决。而当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是其差异性起主导作用时,由旧问题的求解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则往往有碍于新问题的解决。领导干部习惯靠文件会议指导工作,以至于在文山会海中耗费了太多的时间,而真正务实为民的时间却被打了折扣。比如,在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在和民众接触时,习惯“教育群众”。一味强调群众素质低的观点,本身就表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官本位”思想,一味循着这样的思维方式,坚持“上面得病、下面吃药”的错误认识,干群关系只能渐行渐远。还有一些群众也存在着一些诸如“民不与官争”、“当官的排场大”等传统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直接影响着群众参与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发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

7.就业工作理论和方式方法创新 篇七

1 区域创新体系的现状分析方法

对昆明市区域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是对其模式选择的必要基础,为此首先必须构建适合昆明市实际的区域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框架具体应包括投入、产出、创新基础三个方面。对指标的权重确定可根据昆明市的具体情况采取主观赋值法或客观赋值法,根据其现实情况,建议采取客观赋值法。对其构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适用性。由于各个城市区域创新的发展水平不同,对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就会有所区别,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能正确评价昆明市区域创新能力的现状,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能从各个必要的角度全面客观的对其能力进行评价。(2)长远性。为了保证研究成果的长期可用性,指标体系不仅能评价昆明市当前区域创新能力,还应具有一定的长远性,以利于今后一个时期可以动态的对其能力进行评价,同时也利于利用历史数据对其进行评价,以利于总结历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3)全局性。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考虑昆明市整体区域创新网络的建设,而不应只局限于某个地域或某个部门。(4)本质性。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在结构和功能上反映出区域创新能力的实质,通过指标分析我们应能找出创新能力提高的瓶颈,而不应只是评价经济发展水平的表象因素。(5)可调性。指标体系并不是完全不变的,尤其在昆明的大建设阶段,在昆明市经济环境出现一定变化时,需要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应保证在进行局部调整时,各指标仍具有完整的系统结构和独立性,能准确的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6)易用性。指标体系的各指标数据应利于搜集,仅依靠相关公开出版的统计年鉴及公开资料就可以完整、及时、准确的搜集数据,有利于相关人员参与研究,并在评价指标的数据分析算法上能适用、通用,并且有利于大型计算或统计软件工作的数学模型和算法。

当数据采集完全,算法和模型确定后,需要根据已收集数据通过计算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找出制约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瓶颈,并且搜集其他和昆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城市采集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做出排序,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昆明市和其他城市的差距和优势,以便进行模式选择并改进模式。

在此基础上我们回顾昆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分析其现状,制定未来要达到的目标,通过总结历史的成功经验以及失败教训,运用系统科学的相关方法,对昆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首先,对昆明市内部经济环境进行分析。对和昆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及比其发展快和慢的相关城市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前述的数量分析结果,找出优势和差距。具体分析其工业基础、产业集群、产业结构、科技创新水平的现状以及人力资源优劣势,找出不足,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引进需要的人才,为昆明的大建设出力。

其次,要对其地理位置进行分析,云南省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有巨大的矿产资源并且紧邻许多东南亚国家,昆明作为桥头堡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昆明发展相关产业[3]。得天独厚的气候为昆明市发展花卉产业集群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需要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另外,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为云南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需对其效果进行分析。区域创新网络的融合需要网络各主体要素的融合,昆明市政府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加大了各方面体制改革,加大力度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校的科研和产业化工作。在昆高等院校全部为省属院校,昆明理工大学在工程技术及产业化方面和其他各具特色的院校一起为昆明市区域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此,我们应研究各高校如何进行合理分工的问题。昆明的高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成长,传统产业的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于其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关键地位,需要对其重点分析,中介机构等其他要素不断发展,需根据具体情况,研究提升服务水平的措施方法[4]。

同时,需要对其外部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进行分析。我国政府及云南省和昆明市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昆明市区域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哪些导向和制约作用,这就需要分析所推行的产业政策,支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等因素。注意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政策导向[5],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在昆企业的影响分析。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增长变化规律及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进行分析,比如,今年我国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危机所带来对经济的冲击。对云南省及昆明市的人口分布及素质及昆明市社会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到昆明市区域自主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

最后,对其技术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它不仅包括技术的发明、创造,而且还包括与产业市场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背景[6]。在昆明市工业企业中,新技术的应用虽比较多,但是相对于发达地市,还是相比较少;并且,新技术主要来源于外部引进,受具体条件的限制,自主研发与原始创新较少,这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瓶颈。确定其技术开发能力和其产业化水平,将对区域自主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2 区域自主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研究方法

自主创新的基本模式分为以下三种:原始性自主创新模式、集成性自主创新模式、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其中原始性自主创新模式要求最高,需要有很高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集成性自主创新模式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各具特色,而集成性模式相对于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模式需要更高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在区域自主创新模式上,这三种基本模式同样适用。对于区域自主创新,我们需要对其作进一步界定,研究的目标是区域自主技术创新的模式选择。

根据区域创新网络的相关理论,我们可以总结出适应各地具体情况的自主技术创新的具体模式。这种对具体模式的研究并根据各地情况做出的基于基本模式对具体模式的选择对各地建设创新型城市、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优化区域创新网络具有重要意义。对区域创新网络进行分析,需要首先对其主体各要素进行分析,依据各主体要素的关系总结出其具体的模式。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对企业的划分可分为高科技企业和一般产业企业,也可以划分为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等。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获取利润,企业的创新体系由观念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等多方面组成,但技术创新是核心。企业自己进行研究与开发,易于与生产、销售活动联系并形成整体。在日益激烈的市场条件下,企业更注意将技术创新看作维持其生存的条件,通过介绍新产品和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开发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新来源以及建立新兴产业等方面,实现创新活动。我们需要对昆明市产业集群、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分析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数量结构、产业分布规律,以及企业所采取的自主创新模式。大企业由于经济实力雄厚,大多由自己的研发机构进行自主研发,或联合当地研发能力强的科研机构进行自主技术创新,创造不断领先于竞争对手的技术实力,从而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企业规模大,产品种类丰富,为了保证现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原始性创新方面处于一定劣势。中小企业虽然规模小,但转向灵活,为了获取市场份额,尤其是高科技企业,注重原始性创新,可以凭借技术优势开拓市场。但是这类企业规模偏小,资金有限,需要完善的融资渠道,且其多是凭借自有项目或成果经营,后续研发能力偏弱,需要和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密切合作,为此我们必须建立健全中介机构服务机制。对于区域的企业整体来说,这两类企业各自发挥自身自主创新优势,形成产业集群,依靠创新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区域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做出贡献。昆明市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实力不强,大型企业以传统产业居多,区域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大学是科技成果产出的源泉之一,也是高科技人才培养的基地,相对科研院所有利于进行学科交叉和基础性及应用基础研究,研究团队容易组建,研究成果具有多维性,对原始性创新成果的出现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逐渐加快了产业化的步伐。科研院所研究目标比较有针对性,研究人员结构合理,科研软硬件实力较强,可以很好的进行研究并进行成果转化。两者互补并结合企业需要进行研究,开发自主创新型成果,在企业进行产业化,有效推动企业网的自主技术创新。在昆高校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大学及相关高校及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等科研机构对昆明市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做了大量前期成果开发的工作,但结合仍不够密切,在成果研发上企业还需进一步得到支持。

政府对技术创新活动作用的主要机制,是通过它影响技术创新资源的配置来改变技术创新的速度、方向和规模的。政府参与技术创新应主要采用间接的方式,首先应着力于区域自主技术创新环境的良好构建上,促进其他各主体要素的紧密联系和融合。对区域自主技术创新的基础设置进行配置,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软环境,同时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相关的研究项目和课题进行资助,保证基础研究和技术发明成果的不断涌现,为创新做好铺路工作,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为中小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融资提供担保及相关服务。保证区域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昆明市政府在此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中介服务机构是带有部分政府特点的提供企业自主技术创新专业化服务性质的机构,它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的作用尤为重要。它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孵化中心等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是联系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企业的纽带。中介服务机构拥有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和企业自身不一定具有的社会和政治资源,能帮助企业融资,降低由于企业对相关领域不熟悉及其他原因带来的经营风险,有效的促进技术成果的快速产业化,实现自主技术创新。昆明市已建立相应的中介服务机构,并对自主技术创新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但仍需近一步发展和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对区域自主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可设计出以下评判标准,据此根据各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情况对该地区区域自主技术创新的模式进行选择。

(1)政府在区域创新体系中是否居于主导地位。

(2)技术成果的产出主要由高校和科研院所完成还是由企业独立完成。

(3)技术成果的转化主要由高校和科研院所自身通过多种形式转化还是由企业自主转化。

根据以上三条评判准则,可以通过排列组合将其划分为6种不同的具体模式。

3区域自主技术创新选定模式的改进方法

随着创新型城市的加快建设,根据已选定模式地区的区域创新体系的实际变动情况,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建设的决策,我们必须修正原来的具体模式甚至基本模式。但是重新依据上述方法来进行模式分析和选择所花费的代价太大,为此我们提出通过尽可能小的付出得到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对模式修正的具体方法。根据前期的资料积累和分析,调研搜集最新的基于三条评判准则的有关数据,通过基本的对比分析,只要外部环境不发生巨大的变化,就可以根据新的分析结论依据评判准则得出修正模式。

摘要: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略,随后各地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关键是自主技术创新模式的正确选择,只有模式的正确选择,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才能取得成效,走上可持续良性发展的道路。文章首先结合昆明市实例对区域创新网络和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方法分析,并依据区域创新网络的相关理论在动态的过程上对其自主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区域,自主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昆明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EB/OL].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464/16828/1478725.html.2006-01-26.

[2]仇和.把昆明建成全国重要创新型城市[EB/OL].http://www.yn.xinhuanet.com/gov/2008-03/21/con-tent_12755325.htm.2008-03-21.

[3]袁望东.对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的哲学探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5):90-93.

[4]Jeremy Howells.Innov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A matter of perspective[J].Resea-rch Policy,2005,(34).

[5]刘军,张立显.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29(6):64-66.

8.就业工作理论和方式方法创新 篇八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目标,它是以人类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进行开发和重塑,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方式。它要求教育者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进行有序的组合和重构,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开拓小学语文教学新领域的起点。语文教师首先要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素质教育的特点,明确课堂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等内容。

一、建立体现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

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建立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可以纠正应试教育目标的局限性,减少教学的随意性,真正的把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求具体化,通过分步实施若干个子目标,最终达到语文素质教育的总要求。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分别建立各阶段的训练目标,确定各单元的教学目标。以总目标为出发点和归结点,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观点、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念、辩证的思想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具备相应的文化修养和文艺鉴赏水平。语文教学点多面广,这无疑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困难。如果教学没有目标,就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建立并实施与语文教学相适应的目标体系。

语文教学目标是多方面的,它包括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同时语文教学的目标又是多层次的。根据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和要求,一般可划分为总目标、高中阶段目标,初中阶段目标,一学年目标、一册书的目标、一个单元的目标、一篇课文的目标、一个课时的目标。各个目标之间紧密相联。依据目标的层次,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又可以把听说读写的目标具体化。例如,把三年初中听话训练目标,具体分解到各个阶段:一年级:(1)专注的听话习惯;(2)在听讲中作记录;(3)在听讲中分析、归纳;(4)在听讲中作联想与想象。二年级:(5)在听讲中辨析与判断;(6)在听讲中推理; (7)在听讲中整理感想;(8)在听讲中捕捉信息;(9)在听讲中培养提炼能力。三年级:(10)在听讲中激发想象力;(11)在听讲中培养求异能力;(12)在听讲中发挥创造能力。在这个基础上,然后依据各阶段目标具体分解到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全面深刻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推动素质教育。

二、挖掘教材内涵的教学资源,寻找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近年来,我国教材几经改革,已逐步走向科学化、多样化,教学内容也贴近生活,偏重实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素质教育的因素,根据教学目标,寻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突破口,通过课堂教学来充分体现,具体实施。深钻教材、练内功这是语文教师素质中的基本要素。一篇课文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包括:课文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与写作意图,课文的字、词、句,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课文注释,思考与练习,插图,附录资料,作者文献等等,老师在全面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抓准教材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充分认识教材的认知价值、情感价值、发展价值、然后综合分析,通盘考虑,寻找教学的结合点,找准教学突破口。在具体的课文教学中,有的文章可以抓审题,揭思路;有的可以抓结构、理思路;有的可以展示形象,挖掘主旨;有的可以赏语言,有的可以尚道德,等等。我们要充分认识教材中素质教育的因素,挖掘精髓,找准突破口,通过课堂教学来充分体现,并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使教学内容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

三、构建新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构建《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既要开拓创新,又要稳步前进,对构建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

(一)理论先导,避免模式过于细化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决不能把教学模式简单地等同于教学步骤或教学环节。诚然,随着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展开,必然表现为相应的步骤或环节,这是对教学模式的活性诠释。但若把精力集中在这些具体化的环节和步骤上,单纯追求细节的趋同,势必舍本逐末,对具体的教学有害无益。因此,在构建语文教学模式时,要从理论的高度着眼,尽量淡化机械的环节和步骤,避免过于具体化、机械化。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会起点高,适应面广。

(二)批判继承,实现模式整合优化对于许多教师来说,在构建新的模式时,如果彻底否定具有很多合理成分的已有的教学模式,定会感到无所适从。我们认为,以批判继承的治学态度,以“整合优化”的治学方法,构建新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现实可行的。“整合”的前提是学习,借鉴原有的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思想;“整合”的关键是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造、创新,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整合”的目标是超越,用一种开放的态度对待已有的模式,注意模式之间的渗透与组合,为我所用,创造富有个性的教学模式。

(三)立足整体,注重模式群系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要有整体意识,不能仅把目光盯在某一学段,既应看到各学段语文教学的个性,又应了解其共性。同时,在强调整体的前提下,还要尽量做到多样化,适应教学实际的需要。因此,简单地以模式能否大面积推广作为评判其优劣的标准是不妥的,想找到一个对任何具体教学过程普遍有效的教学模式也是不可能的。我们认为,教学模式的构建还应特别强调模式群系的建设,即主体模式与其相关的子式和变式构成模式组,多个模式组组成模式群。只有针对不同的教学实际,多组甚至多群教学模式协同合作,立足于小学课堂,形成大语文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推动小学语文的课程改革。

9.就业工作理论和方式方法创新 篇九

——做好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思考

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所

张连海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意见》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任务来抓。新世纪新阶段,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环境、担负的任务、工作的条件以及自身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适应新的形势任务,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创新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理念和方法既是党建理论建设中需要探讨的问题也是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践中不断探求的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初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开始仅仅20多年,民办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办学校办学主体多元化已经形成趋势,在党和政府“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方针的指导下,近几年来朝阳区民办学校得到快速发展。截止到2005年3月统计:朝阳区民办学校共340所。其中:企业单位办学98所,事业单位办学122所,社会团体办学19所,民主党派办学5所、公民个人办学96所。朝阳区民办学校中专职和兼职在校教职工8671人,中共党员2844人占35.6%。按照中组部和教育部《关于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意见》和市教工委的文件精神以及朝阳区教工委的要求,具备组建支部条件的学校有57个,已组建支部的学校57个,其中由企、事、团办单位建立的支部35个,教委组建的支部22个,基本实现了教工委提出的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目标。朝阳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所党总支成立于2003年11月,现所属党支部22个,党员212名。党的十六大以来,民办学校的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思考和研究民办学校党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民办学校党建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当前民办学校中党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传统的党建工作理念不易被接受,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党组织的建设滞后于民办学校的发展,使其在整个基层组织建设中处于薄弱状态;民办学校中党员数量少,地域分布广,流动性强,开展党建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党的组织活动难以开展,党员作用的发挥不理想,对党员的管理难度较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学校的党建工作理念和方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套用,只有依靠开拓进取与创新实践,才能走出一条新的路子。1.民办学校中党建工作的理念不易被接受

在民办学校发展初期党组织的建设没有同步跟上,当民办学校已经发展到较大规模我们开始着手党建工作时,传统的党的工作理念与一些学校举办者的思想观念产生了较大距离,有的民办学校举办者对党建工作认识不清,心态复杂,怕党组织活动多,加重负担,影响学校发展;不少党员也从趋利动机出发,总认为自己是学校的“打工仔”,谈不上带头作用,挣钱拿工资就行了,过不过组织生活无所谓,有的甚至不愿在学校暴露自己的党员身份。由于民办学校的规模大小不一,相当一部分民办学校没有或只有数量很少的党员,党建工作难度较大,有些学校虽然建立了党组织但发挥作用不明显,这也是部分民办学校对党建工作缺乏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2.党的组织活动难以开展,党员作用的发挥不理想 在民办学校中,很多学校举办者不是党员,而学校中绝大多数党员都是受聘于学校的教职工,主要从事学校的教学工作,因此党组织活动的时间、经费、效果得不到有效保证;学校举办

者和党员对党组织在学校中的工作任务把握不准,党组织开展活动常有无所适从之感;一些民办学校中党员比例偏低,并分散在不同的教学地点,党组织的活动难以召集和组织,导致相当一些基层党组织活动少、内容枯燥、效果差。此外,民办学校党组织缺乏有效的党员管理办法,加之党员流动性大,党员与党组织的联系不密切等都是对民办学校党员的管理难度较大的原因。

3.党组织的职能定位、工作职责、工作方式不清 要有效开展民办党建工作,就要对民办学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做深入的思考。例如,学校党的政治核心作用该怎样体现?学校党组织的工作着力点主要在学校的决策层、管理层还是在教职工群众中间?学校党组织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由学校的自身需要决定还是由上级党组织决定?学校党组织功能是否包括监督保证功能、利益协调功能、团结教育功能、推动教育教学功能?等等。这些问题基本可以概括为党组织在民办学校中职能定位、工作职责、工作方式途径,这也是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创新的原则、思路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意见》中对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主题,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组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新的方式和途径,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为核心,从明确工作职责、改进工作方式、加强自身建设、改善工作条件等方面推进创新,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把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民办学校的党建工作,其理念和方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套用,因此只有依靠开拓进取与创新实践,才能走出一条新路子。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在新形势下,如果我们党的建设和工作跟不上新的形势,适应不了新的变化,就不可能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如果放任自流,不闻不问,那实际上就是放弃党的领导;如果简单地重复过去的传统方法和方式,也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民办学校的党建工作必须着力于党建工作理念与思路的创新、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创新、党员管理制度的创新,从而为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健康、有序、规范的环境,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和思想组织保证。1.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创新的原则 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意见》中对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提出的主要任务我们认为在民办学校中开展党建工作要坚持以下原则:

(1)要遵循党章规定。通过民办学校党的组织形式创新加强党组织建设,完成党章规定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2)要把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与促进民办学校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制度创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关心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作为民办学校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引导、监督民办学校依法办学、健康发展。

(3)要按照民办学校特点开展党的活动,通过党组织活动方式的创新,充分发挥党员在民办学校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在教职工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2.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路

根据《党章》规定党的建设必须实现的四项任务和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在民办学校开展党建工作应该遵循的总体思路是:

(1)民办学校办到那里党的组织就建到那里。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条件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因地制宜的开展活动,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消除党组织设置的空白点,扩大党的工作覆

盖面,增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

(2)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任务开展党建工作。把服务和推动民办教育发展作为民办教育党建工作的中心,建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浓厚氛围,使民办学校党建工作不断贴近党的中心工作,贴近教育改革实践。

(3)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民办学校的党组织要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中发挥领导者和凝聚者的作用,引导学校依法办学,健康发展。

(4)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党的工作深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团结和凝聚教职工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5)民办学校党建工作要积极争取学校举办者的支持和帮助。民办学校运行机制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的领导体制、管理方式决定了我们开展党建工作一定要得到董事会的认同和支持,才能使党建工作收到实效。

三、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创新实践 1.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理念创新

确立“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的党组织建设理念。民办学校中党员流动性大,民办学校党组织的建设滞后于民办学校的发展,做好民办教育党建工作一方面要在加强党建工作宣传教育的同时,成熟一个建立一个,还要使民办学校中已经建立了支部的学校发挥示范作用。通过典型引路不仅能够整体推动党建工作的开展,还可以使已经建立起来的支部得以巩固和提高。

确立“服务、促进、引导”的组织工作理念。党章规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民办学校的党组织要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任务开展党建工作,要正确处理民办学校中党组织的政治保证作用与尊重市场规律、教育规律的关系营造学校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把党组织的工作重点放在服务上,通过党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促进和引导学校发展。树立民办学校的举办者是党的教育事业的实践者的理念。民办学校举办者对学校党建工作自觉、主动的支持是搞好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条件。民办学校的举办者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也是党的教育事业的实践者与直接受益者,加强学校党组织的建设、促进学校健康发展不仅是学校党组织的工作也是学校举办者的必然选择。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首先要把学校的举办者凝聚到党组织身边来。

2.民办学校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创新 做好民办教育党建工作,必须以夯实学校党组织建设为重点。民办学校的党建工作,应以“消除党组织设置空白点,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为主要目标。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必须从民办学校多样性、复杂性的实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突出难点、夯实基层。要因校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既重视组织形式的建立,更注重组织建立后的效果。在要求、进程和方法上不搞“一刀切”,防止急于求成、有名无实。首先我们把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按照大学、中小学、幼儿园、培训机构四个层面分类推进,其次把单独组建支部有困难的学校联合起来组建联合党支部,同时将暂时无法进行组织关系转接的党员进行登记,组织起来参加所在学校党组织的活动。民办学校的党建工作要与学校的审批工作同步进行,避免产生随着民办学校大量涌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产生空白点的现象。每一个民办学校得到行政许可后就建立与党总支的联系,条件具备时就履行组织程序建立党组织。

做好民办教育党建工作,在抓好学校党组织建设的同时还应该着力于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创新。活动方式、活动内容、活动过程的创新是以党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为目的。过去党组织的活动多以学习为主,虽然现在我们可以使用现代化的网络平台手段和参观交流、多种评比

竞赛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各种活动,但是还要根据民办学校的特点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活动。一些民办学校的党组织党员数量较少,我们就邀请和组织学校的教师、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共同参加党组织的活动;民办学校中正式党员少,但是具有党员身份的教职工并不少,我们也把这样的党员组织起来参加党组织的活动;依据民办学校不同的办学层次、办学内容,我们组织办学层次办学内容相近学校的党支部联合起来组织开展活动;我们要求党总支和党支部开展活动时都要邀请民办学校中不是中共党员的举办者参加党组织的活动;我们通过党组织活动方式、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的创新树立了民办学校的党组织形象,民办学校的党员、学校的举办者、学校的教师、学生甚至学生家长都参加到活动中了。这不仅使学校党组织之间加强了沟通,同时也加强了学校之间、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更重要的是使民办学校党的组织充满了活力,增强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3.民办学校党组织工作制度创新

制度建设是民办学校基层党组织正常开展活动的保障,做好民办教育党建工作,必须以建设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长效机制为根本。

首先是建立党组织参与决策与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度。通过制度明确党支部在学校中与董事会、校委会的关系和职能分工。针对民办学校的情况我们认为在董事会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条件下,学校党组织要与董事会和行政班子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取得董事会和行政的理解和支持,引导行政管理机构行政负责人依法办学,党组织负责人应依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了解和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学校董事会和行政班子也要尊重党组织,重大问题要听取党组织的意见。学校的党组织应该参与学校行政工作会议,党支部书记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重任,学校党组织书记作为直接责任人,要克服困难,多与学校董事会和学校行政负责人沟通,积极开展党的工作,保证党组织和党员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考虑工会在民办学校中的地位和职能,建立“党群工作一体化”的工作制度。以党建工作促进工会工作,以工会为载体开展党建工作,做到党组织和工会组织机构上对应设置,人员上相互兼职,工作上互为表里、相互支撑、同步进行、形成合力。通过党组织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可以增强党的工作对民办学校的影响力。其次是在民办学校中建立党务工作公开制度。通过学校党务工作专栏使党组织工作制度的落实得到党员和群众的监督,通过党务公开提高党组织的工作威信和水平。建立党组织工作评价和表彰制度。通过党组织工作的互查和年终的汇报检查对各个支部的工作进行总体检查和评价与表彰推动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党组织的整体形象及影响力和号召力主要是通过发挥党员个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的,因此加强对学校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是基础性工作,特别是民办学校中具有党员身份而组织关系不在学校的兼职教师比较多,如何加强对这部分党员的管理是民办学校党组织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一方面根据党章的要求对党员进行常规管理教育和考核,另一方面建立了对非在册党员的管理制度(非在册党员是指具有党员身份而没有组织关系的在民办学校工作的教职工)要求非在册党员接受与正式党员同样的管理。实践证明,只有创新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才能使民办学校的党建工作与民办学校的发展同步,也只有创新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才能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作用。

10.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 篇十

一、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间接和概括的能动反映。

二、思维的本质特征:思维的间接性、思维的概括性、思维的内隐性

三、思维的功能特征: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创新性

四、思维定义的三个方面:

1、思维是人脑的机能;

2、思维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

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五、思维的历史发展:古代思维、中世纪思维、近代思维、现代思维

六、思维的类型:

1、根据思维的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分形象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

2、根据思维封闭或开放的标准可以把思维分为收敛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3、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新性可以将思维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4、根据思维过程是否具有逻辑性可以将思维分为直觉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

七、创新的表现方式:

1、新产品和新服务;

2、老产品的新用途;

3、新的研究方法;

4、新观念和新理论;

5、纯粹的思维结晶

八、创新:对既往的超越,是人类独创力、扩张力和智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九、创新的界定包含着四点含义:

1、创新是一种超越;

2、创新是一种独创力;

3、创新是一种扩张力;

4、创新是一种智慧力

十、创新的主要特征:创新具有智能性、社会性和团队性

十一、创新的社会的三个方面:

1、创新是社会需求的结果,社会需求推动着创新;

2、创新产生于人类交往活动;

3、创新具有竞争性

十二、创新的类型:

1、按照领域分类:科技创新、社会创新和人文创新

2、按照主体的分类:个体创新和团队创新

十三、创新思维:思维的跳跃,它是在人的思考中实现超越。

十四、创新思维包含的两个方面:

1、创新思维寻求思维的跳跃;

2、创新思维是一种能动思维模式的选择。

十五、创新思维的自身超越:

1、超越思维的惯性;

2、超越思维的惰性;

3、意志的超越

十六、创新思维的境界超越:

1、前提超越;

2、逻辑超越;

3、关系超越

2章

一、人具有潜在创新能力的社会依据:

1、创新本质上是社会需要的产物;

2、创新是个人回应社会挑战的需要;

3、人人都有无限的创新空间

二、个体创新的生理基础:

1、人从整体上就是生物创新的产物;

2、人脑的认知功能具有创新潜能

三、人人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

1、人具有潜在创新能力的社会依据;

2、个体创新的生理基础;

3、创新是人类进化的特殊能力

四、创新人才具有基本品德:

1、强烈的好奇心和惊奇感;

2、标新立异的胆魄;

3、坚强的意志力;

4、勤奋而专注地工作;

5、独立和自信

五、创新思维的核心技能:

1、增长知识和见识的能力;

2、适应、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培育直觉敏感、发挥大胆想象和捕获思维灵感的能力。

六、知识的一般定义:知识是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精神文化财富和认识成果。

七、知识的常规分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

八、最佳优化知识结构:适合创新思维活动的需要,极大促进创新思维功能发挥,各种门类知识配置合理的知识结构。

九、最佳优化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

1、在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优化配置的基础知识。

2、在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优化配置的专业知识;

3、思维主体的知识结构必须处于一种开放和动态的状态。

十、知识的跨学科分类:分子生物学、数理逻辑,光纤通讯理论、超导理论等。

十一、思维主体的知识结构:专才和通才之分。

十二、自然语言的基本特征:

1、自然语言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

2、自然语言具有丰富多彩的特征;

3、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特征;

4、自然语言具有社会性特征。

十三、自然语言的基本功能:情景表达功能、信息交际功能和行动指示功能

十四、创新思维和自然语言之间的关系:

1、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中蕴含的内容;

2、对自然语言的敏感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先决条件;

3、自然语言的转换生成能力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前提。

十五、科学语言是自然语言的派生语言,它是在自然语言基础上加入术语、符号和图表等基本形式构成的。

十六、科学语言的特征:

1、科学语言具有精确性特征;

2、客观性;

3、简洁性

十七、科学语言和创新思维的关系:

1、创新思维促进了科学语言的产生;

2、科学术语、科学公式和科学图表的形成是创新思维的结果;

十八、新术语产生的途径:

1、直接借用自然语言中现成的语词;

2、借用相关学科的术语,或者新造术语,都可能导致新理论的产生。

十九、缄默认知:它是以行动为导向的认知,这种行动导向认知和人的目标实现相关,获得这种认知一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二十、实践能力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智慧,这种智慧很少得到主流承认,但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实在在的智慧。

二十一、实践能力的特征:

1、经验特征;

2、智慧特征;

3、创新特征;

4、非言语沟通特征;

5、技术接受特征

二十二、实践能力的创新特征:

1、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性层面;

2、实践能力的创新性需要经验直觉。

二十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之间的关系:

1、实践能力和思想能力;

2、思想能力和实践能力中都有创新思维

3章

一、问题:某种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事态令人困惑或者令人不满意,但对这种事态,又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去改变,该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

二、论题:一种观念性的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观念性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引起不同人群之间的争辩。

三、问题和论题之间的关系:

1、问题和论题的区别:

1、概念的着重点不同;

2、问题和论题的处理方式不同

2、问题和论题的关系:

1、所有论题本质上都属于问题;

2、问题和论题互相渗透。

四、问题分类:

1、界定明确的问题:属于知识性、记忆性的问题大都属于界定明确的问题,这类问题本身是明确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是明确的。

2、未界定明确的问题:那些既没有明确的问题域,也没有明确的答案的问题。

五、境况问题:有些是有关物质世界的事实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多用实验的方式,所以这类问题往往有正确答案。

六、境况问题的特征:

1、它是在客观事实基础上产生的问题;

2、解决这样一类问题,需要用事实来验证,或者是需要用新地境况来替代旧的境况。

七、价值问题:几乎所有的论题都有价值成分在内,所以,我们可以用论题概念来表示价值问题。

八、价值问题的特征:

1、这些问题中包含着认知主体的主观意志,或者是主观信念。

2、这样一类问题往往不仅仅是用客观事实来验证,更多的是依赖人的观念认同。

3、价值问题大都和人类的行为相关,因此价值问题也是有关人类行为的问题。

九、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一种敏感,产生这种敏感的动因是人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

十、观察力的培养:一要养成依靠观察接受信息的良好习惯;二是观察力测试的方法提醒自己;

3、注意保持观察的灵活性。

十一、在实践中培养问题意识:

1、观察力的培养;

2、良好心态的培养

十二、思维主体具有良好的心态表现为:

1、质疑和改良的认知态度;

2、对暗示和机遇的心理敏感;

3、乐于寻找因果联系的求知欲望。

十三、质疑和改良的认知态度:

1、世界是不完善的;

2、向完善走近;

3、关注不满情绪。

十四、对暗示和机遇的心理敏感:

1、对事件、现象背后的东西保持敏感;

2、对机遇的敏感。

十五、乐于寻找因果联系的求知欲望:

1、喜欢问“为什么”

2、从不相关的现象和不相干的研究中寻求因果联系。

十六、问题定位就是初步确定问题属于什么类型,是界定明确问题,还是未界定明确的问题?是境况问题还是价值论题?要想有效地解决问题,境况问题和价值问题的区分是很重要的。因为问题的类型不同,解决的思想会是不同的。

十七、表达问题的步骤:

1、抓住感觉;

2、把问题描述出来者不拒、进一步精炼这些表达式。

十八、间接调查的信息来源:

1、首要的信息来源是自己;

2、你周边的人也是信息源泉;

3、网络、图书馆信息源泉。

十九、直接调查的方式:群体调查、体验式调查和实验调查

二十、主意越多何以获得好主意的机会就越多呢?

1、一个创新的主意在统计上就应该是不寻常的;

2、我们最初产生的主意和后来产生的主意相比,最先想到的主意往往是粗糙的。

二十一、激发你的想象力:

1、带一点游戏心态;

2、紧张中的放松;

3、在观念面前保持中立心态。

二十二、观念评价的要点:

1、弄出主意的细节;

2、找出主意中的缺陷和困难;

3、完善问题解决的主意

4章

一、方法是任何特殊领域中,思维主体利用一定的工具来控制对象的程序。

二、创新思维方法是用超越性的智慧来组织协调思维对象要素的途径和思路。

三、创新思维方法的作用:

1、认知和实践之间的中介;

2、产生新观念新发现的工具;

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启示功能;

4、对客观事件发展进程的适应、控制和引导功能

四、创新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能动性、互补性、层次性、实践性

五、创新思维的层次性:第一层依据知识的分类把创新思维方法分为一般方法、特殊方法、专门方法;第二层从实践角度对创新思维方法的区分,就是方法和技法的两分层次。

六、创新思维的实践性的表现:

1、创新思维方法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

2、创新思维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出现更能激发人创造性的新方法;

3、创新思维方法用于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人们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总要自觉能动地去运用创新思维方法。

七、创新思维方法的分类:

1、依据知识分类的标准对创新思维方法分类:一般方法、特殊方法、专门方法。

2、依据思维特征的标准对创新思维方法分类:立体思维和平面思维,有纵向思维和水平思维,还有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等

八、思维的技巧就有结构扩散、形成扩散、因果扩散、属性扩散、关系扩散、功能扩散

九、创新思维技法:

1、组合法;

2、换元法;

3、模仿法;

4、希望点列举法;

5、奥斯本检核表法;

6、5W2H法;

7、聪明12法;

8、信息交合法;

9、移植法;

10、形态分析法;

11、开孔挖槽法;

12、创造需求法。

十、移植法分类:方法移植;原理移植、材料移植、结构移植

十一、创新思维原理:

1、超越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简单性原理;

4、微量效应原理;

5、对应原理

十二、依据不同原理而生成的创新思维方法:

1、要素整合法;

2、删繁就简思维法;

3、关联思维法;

4、协同思维法;

5、逆向思维法;

6、极限思维法

十三、信息交合法:把思考对象所有的信息要素,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每一个类别作为一条坐标轴,然后根据需要,将各种人材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各种信息的交合点入手来进行创新的一种思维方法。

十四、信息交合法的步骤:

1、确定坐标原点,并将思考对象分解成若干独立的信息要素;

2、确定子类;

3、连接不同的信息坐标点,每一个信息坐标点连线都是一种新的信息反应物。

4、从产生的这些新信息中,选择合适的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十五、关联思维法是思维主体从事物之间的关联中寻求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进行创新发明的思维方法。

十六、逆向思维方法:思维主体沿着思维客体发展的相反方向,用一种反向探求的方式来对产品、课题或者问题解决方案进行逆向思考,从而实现创新的思维方法。

十七、极限思维方法是一种假设思维方法,它是把所思维的问题及其条件进行理想化的极限假设,在这种理想化极限假设的条件下,常常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恰当办法,从而实现创新。

十八、伽利略使用的极限思维法:

1、确定问题;

2、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3、提出第一个极限假设;

4、用实验验证第一极限假设;

5、引申出第二个问题;

6、提出第二个极限假设;

7、用实验验证这个假设。

五章

一、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律

二、逻辑思维方法包括:演绎方法、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

三、演绎方法是从一般性前提获得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四、逻辑联结词的真值表定义法:其基本思路是,任何一个命题都有真假这两种值当中一种,一个不带逻辑联结词的简单命题形式,比如P,我们确定不了P是真的还是假的。然而,一旦一个带上逻辑联结词,逻辑联结词就赋予了复合命题某种确定的逻辑关系,当我们给其命题变元指派不同的真值的时候,我们穷尽一个复合命题真值组合的所有可能性,该命题真值的每一种组合就总有一个相应的真值和这些指派的值相对应。

五、命题逻辑的基本推理模式:

1、联言推理:包括联言推理分解式和联言推理合成式;

2、选言推理:包括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和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和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3、假言推理:包括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六、直言命题的类型:全称肯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特称否定命题

七、概念的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它所具有的本质属性。

八、概念的外延:概念所有反映的那些本质属性的思维对象。

九、概念外延间的五种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十、周延性:一个直言命题中主项与谓项外延之间的关系的断定情况,在三段论推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十一、直言命题主谓项周延性的情况:

1、对形式为SAP的全称肯定命题;

2、对形式为SEP的全称否定命题;

3、特称肯定命题SIP;

4、特称否定命题SOP

十二、直言命题的真值情况

1、直言命题的真值与其质和量紧密相关;

2、直言命题的真值主要由其主要由其主谓项外延间的关系来决定;

3、直言命题真值情况的断定 十三、三段论的构件:小项:结论的主项,用S表示。大项:结论的谓项,用P表示; 中项:前提中共有的项,用M表示。

六章

一、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的主要区别:

1、在演绎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充分条件的关系,前提蕴涵着结论。而在归纳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必要条件的关系。

2、有效演绎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都为最高的支持度,而不同的归纳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却是有弱和强的。

二、归纳推理的类别:

1、完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划界的临界点,从思维方向上它更像归纳推理,但从逻辑思维的实质考虑,它又显然是演绎推理,可以看作是归纳推理的特例。

2、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分为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

简单枚举法是把一部分个体具有的性质聚合成一个整体类所具有的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种聚合归纳法。

科学归纳法的主要内容是探求因果联系的穆勒五法。这种方法由近代英国逻辑学家穆勒所创立。

三、英国逻辑学家穆勒的方法: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四、契合法(求同法)是用来寻找被研究现象的必要条件的,它的内容是:如果仅有一个先行情况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都出现,那么这一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原因。

五、差异法(求异法)是用来寻求在特定的场合下,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

六、共变法是从被研究现象变化的数量和程度来判明因果相关的。一般内容: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应变化着的,而其他先行条件没有变化,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的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也就是产生被研究现象的原因。

七、契合差异并用法也称为求同求异并用法,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如果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同的,而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原先那个共同出现的先行情况又完全不出现,那么,这个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原因。

八、剩余法是寻找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或者原因的方法,它的内容是:如果已知某一复合的先行情况是另一复合现象的原因,同时又知道这一复合先行情况中的某一部分是后一复合现象中一部分现象的原因,那么这一复合先行情况的其余部分就是后一复合现象的其余部分产生的原因。

九、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者两类对象在部分属性上的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思维方式。

十、归纳和类比的关系:

1、归纳类比互相依赖;

2、归纳和类比的可靠性比较

十一、类比的作用:

1、助发现的作用;

2、类比的解释作用;

3、作为模拟法的逻辑根据

十二、模拟法分类:

1、实质同构法;

2、形式同构法;

3、功能类比法。

十三、假说的作用:

1、它是形成科学理论、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阶段;

2、假说是科学分类的依据。

十四、假说直接验证:一个假说中所说明或者解释的事实,是通过提出假说的人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来证实的,这样一种证实方式就是假说的直接验证。

十五、假说间接验证包括:

1、从假说的基本观念引申出关于事实的推测;

2、通过观察和实验,或者是自己的或者是其他的观测和实验,检验这些推测是否符合事实;

3、当假说的主要内容不能直接由经验来证实的时候,还需要通过逻辑的论证推理手段为假设命题作逻辑验证。

十六、假说评价的标准:

1、该假说和已经建立的科学假说是相容的;

2、假说的预见能力和解释能力;

3、假说的简洁性

十七、假说形成的常规步骤:

1、认定问题;

2、设定被步假说;

3、收集更多的事实证据;

4、设计更精致的假说;

5、推出进一步的结论;

6、验证这些结论;

7、应用这一假说理论

七章

一、发散性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由一点向四面八方展开,通过对思维对象的属性、关系、结构等重新组合获得新观念和新知识,或者寻找出新的可能属性、关系、结构的创新思维方法。

二、发散性思维的注意两点:

1、发散性思维体现了思维的超越;

2、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互为补充。

三、收敛性思维是从众多的备选方案中搜索寻求其中优化方案的思维方法。

四、思维的发散和收敛的区别:

相似之处:

1、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类似于心理学中的发散性思维。

2、演绎方法则有些近似于收敛性思维。

两者的区别:

1、使用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同样的已知条件推出的是一个假说,不是多个假说。使用发散性思维,同样的已知条件获得的是多个假说,不是一个假说。

2、使用演绎方法,从前提到结论的思维过程虽然是封闭性的,但这种封闭性是指在推导过程中,我们用已知条件获得的结论,没有超越已知条件所断定的范围。而收敛性思维所体现的封闭性,则是在众多的假说和猜测之中,选择其中优化的假说和猜测。收敛性思维中的已知条件是多个方案,它是从多个方案中,选定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方案。

五、思维产生的基础:

1、人的大脑机制具有发散功能;

2、我们面对着一个无限可能性的世界;

3、问题解决方案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六、发散性思维的特点:

1、思维的流畅性;

2、思维的灵活性;

3、思维的精细第三性;

4、思维的独创性。

七、发散性思维方法分类:

1、过程发散和结果发散;

2、理论发散和操作发散;

3、个体发散和群体发散;

4、理性发散和灵感发散;

5、线性发散和立体发散;

6、其他分类:流畅性思维、灵活性和敏感性思维

八、发散性思维所使用的方法:

1、提问法:使用一个条件疑问句,或者是使用大量的条件句来进行提问,即用“如果——,那么——”句式来进行提问,以激发大量的设想和主意的方法。

2、语词运算法:是对表述问题的语词进行组合运算,求得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

3、相关联想法:把问题解决的思路扩散到和问题相关的领域,给出解决问题的多样化设想的思维方法。

九、发散性思维的生成图式:

1、自由发挥环节;

2、思维形象化环节;

3、吸收异议环节;

4、持续努力环节;

5、适时停止环节。

十、发散性思维的实施技术:

1、自由发挥;

2、追求数量;

3、思维形象化;

4、暂缓评价;

5、吸收异议;

6、搭便车;

7、持续努力;

8、暂时搁置;

9、适时停止

八章

一、直觉:指思维主体不受某种固定的思维规则制约,直接地领悟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关系的思维方法。

二、直觉内涵的要点:

1、直觉省略了思维的中间过程;

2、直觉的产生往往依赖于感官;

3、直觉是一种自明性能力

三、直觉的基本特征:

1、直觉的超逻辑性;

2、直觉的不确定性;

3、直觉的经验性;

4、直觉的快速性;

5、直觉的累积性

四、直觉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

1、预见功能;

2、选择功能;

3、发现功能

五、灵感:在思维的过程中,新思路、新假设和新形象突然间产生出来,这种带有突发性的创新思维。

六、灵感的特征:

1、突发性;

2、突逝性;

3、终端性;

4、积累性

七、直觉和灵感的联系:

1、灵感和直觉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是类似的;

2、灵感和直觉都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3、直觉和灵感都是超越逻辑的思维方法

八、直觉和灵感的区别:

1、直觉是思维的直接活动,灵感是一种神秘的意识状态;

2、直觉的出现表现为快速,灵感的出现则主要表现为突然和意外;

3、直觉往往出现在最初的猜想之中,灵感则往往是问题解决终端将要出现的征兆。

九、灵感激发方式:

1、外部激发;

2、内部激发;

3、情境激发

十、想象是一种心理过程,它是头脑中已有表象经过结合和改造产生新表象的心理活动

十一、想象的特征:

1、形象性;

2、超现实性;

3、自由灵活性;

4、想象的多元性;

5、现实转换的可能性

十二、想象在创新中的作用:想象是创新的翅膀;

2、想象是获得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的源泉;

3、想象是直觉和灵感产生的心理条件

九章

一、头脑风暴法的创始人为美国企业家A-F-奥斯本

二、头脑风暴法:一组人员运用开会的方式来集中起来讨论问题,在一定的时间内提出大量解决特定问题的主意,以谋求问题解决最合适方案的创新技法。

三、头脑风暴法的效能背景:

1、群体动力学基础;

2、竞争促进想象力;

3、激励作用

四、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

1、延迟评判;

2、自由联想;

3、数量产生质量;

4、搭便车

五、头脑风暴法的具体实施要点:

1、会议规模;

2、主持人;

3、会议时间地点;

4、通知

六、开好“头脑风暴”会议的要点:

1、议题具体明确;

2、交叉进行;

3、顺序发言;

4、只听不议;

5、代表性;

6、气氛宽松;

7、激发思考;

8、主意编号;

9、另行评价

七、奥斯本检核表法的使用步骤可以归结为:

1、对某一决策方案、产品或某一事物,从多方面进行提问;

2、为了解决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产生出一系列的新设想;

3、对所列出的所有新设想逐一加以分析研究,取其精华,舍去糟粕,权衡利弊,综合一体;从而产生出一种最佳的决策方案或一种功能更强、造价更低的产品以及一件尽善尽美的事件。

八、奥斯本的检核表提到了九种检核方式:

1、移用法;

2、移植法;

3、修改法;

4、放大法;

5、缩小法;

6、替换法;

7、重新安排法;

8、颠倒法;

9、组合法

九、头脑风暴法的适用范围: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十、开放性问题:是指那些没有固定的答案空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数量一般是无限的,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

十一、戈登法:以抽象主题寻求卓越设想由美国阿沙-德-里特尔公司员工戈登创造的技法。

十二、戈登法简要实施步骤:

1、会前准备;

2、决定主题;

3、召开会议

十三、635笔写法:以笔写代替发言提高主意品质:头脑网易法传入西德后,西德人鲁尔巴赫根据德意志民族习惯于沉思的性格,通过改进,创造了笔写式头脑风暴法。每次会议由6人参加,每5分钟轮流一次,每人在5分钟内提3个设想,所以称为“635法”

十四、川喜田法:以卡片方式获得创意方案综合:是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川喜田二郎。此方法在1964年发表以后,作为一种有效的创造性开发方法在日本流行很广。

十五、特性列举法:不同特性不同创意由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教授克劳福德创立的

十六、图画刺激法:图片刺激想象力

图画刺激法的具体步骤:

1、图片展示;

2、观看和描述;

3、创意;

4、再观看和描述

十七、逆头脑风暴法:借助评价使设想完善是美国“热点”公司开发的方法,又称对演法。

十八、超级主人公法:用角色启发新主意的产生

该法的基本过程:

1、选择一个超级主人公;

2、发现这个主人公的主要特征;

3、从这个主人公的角度来角度来发现问题解决的方法。十九、三菱式头脑风暴法:笔写和书面的结合激发创意是由日本三菱树脂公司开发的方法。二十、三菱式头脑风暴法的具体做法:

1、提出议题;

2、由参加会议的人各自在纸上填写设想,时间为15分钟。

3、每人轮流谈自己的设想,由会议主持者记下每人的设想,别人也可根据宣读者提出的设想,填写自己的新设想,待大家发表完意见后再提出,这段时间约1时间;

4、将设想写成正式提案,进行详细说明,并互相质询,批评,讨论,这段时间约1个半到2个时间。

5、由会议主持者将各人提案用图解方式写在黑板上,大家边看图解边进行深入讨论,以获得最佳方案。二十一、七乘七法:限定数量提升质量由美国人卡尔-古莱格开发的。二十二、七乘七法的主要步骤:

1、引出方案;

2、卡片排序;

3、讨论

二十三、片方法:巧用书写环境寻求最佳方案:是由东京工业大学片善治所创,以其姓名英文字头“ZK”命名。

二十四、片方法基本步骤是:启、承、转、合 十章

一、确定心理年龄的步骤是:

1、确定基底年龄;

2、计算基底年龄之后的各年龄级答对问题的总数;

3、再乘以2作为月数;

4、将所得月数和基底年龄相加。

二、实足年龄:依据被试者的实际出生日,依据被试者接受测试的时间,按照规定的计算步骤,所获得的被试者年龄数据称之为实足年龄。

二、智商测试项目分言语性测试和动作性测试

三、智商和创新能力的关系:智商只是智力的一部分、创新能力研究和测试

四、创新能力测试方法:

1、吉尔福特测试法;

2、托伦斯创造性思维测试法(TTCT法)

3、梅德尼遥远联系创造性测试(RAT法);

4、创新团体调查测试;

5、创新产品评价表;

6、重案组测试法;

7、PMI方法

五、托伦斯的测试活动:

1、猜疑活动测试;

2、语言表达测试;

3、产品改良活动测试;

4、列举非凡用途活动测试;

5、图形测试

六、创新能力测试的作用:

1、创新能力测试是社会需要;

2、创新测试方法一法二用

七、自测题导语:

1、答题时间;

2、答题符号意义;

3、答题要求

八、语言创新能力自测题:

1、自测题导语;

2、自测题;

3、答案和评分标准

九、图形想象力自测题:

1、自测题导语;

2、想象力自测题;

上一篇:上海自贸区现状及发展下一篇:我读《嫌疑人x的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