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计划(共14篇)(共14篇)
1.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计划 篇一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内容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将音乐鉴赏作为音乐审美的核心,贯穿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因此,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教学中应立足音乐本身特点,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本文试从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入手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关键词]客家山歌、教学评价
新的课程标准将音乐鉴赏作为音乐审美的核心,贯穿中学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在《音乐教育及其国家标准的历史回顾》一文中,作者提到过去在美国的音乐教育中有一个最普遍的错误理念是“音乐仅代表它自身”,而当今美国人越来越意识到“音乐教育不仅局限于音乐,它还是一种思想和过程”。
另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策略、方法也在不断地渗入到各个学科中去。因此,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立足于音乐本身特点,笔者尝试着从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入手改革课堂教学。
一、浓厚的“地方特色”,让教学走出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新课改首先是教学材料的选择。音乐不仅是一门课程、一门知识,更是一门艺术,是几乎在人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接触到的艺术。从胎教音乐到妈妈的摇篮曲再到老师教的童谣、歌曲,以及社会音乐的涉入……音乐不仅伴随着人类成长的每一步,而且更是学生走入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很好的媒介。因此,教材的选择一是具有地方特色,梅州是最大的客家人聚集地,客家人的祖先把中原的深远文化带到了现在的客家地区,并和当地的文化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客家文化,客家山歌就是客家文化中的其中之一,适当选取一些具有时代信息的客家山歌作为教材,如:客家山歌中最为常见的五句板,五句板的歌词,一般是五句为一段,每句七个字,几乎每句都押同声韵或者相近韵,唱出来显得平顺,朗朗上口,学生易学,易创作;二是贴近生活,音乐不仅是一门课程、一门知识,更是一门艺术,是几乎在人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接触到的艺术。因此,教师应与学生一起,都作为课程开发与设计的主体去制定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他们喜爱、熟悉的生活中的音乐,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激发起他们新的求知欲,增强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如:在《民歌》这一章节的教学中,以“生活中的民歌”这一特点为切入口,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客家山歌,将表现本地区人民的生产劳动方式、生活习俗习惯以及人文环境、建筑风格等特点的山歌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并加以评论,然后再采取相同的方法由图画或片断等形式辐射到其他一些具有典型地理、人文特征,民歌风格迥异的地区,如《茉莉花》、《小白菜》、《孟姜女》等词同而曲不同的民歌来进行比较,让学生到日常中去找寻与音乐要素相同的生活原型。
这种教材组织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走出鲁迅先生所说的“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而且突破了“课堂音乐”与“生活音乐”的界限,使学生在生活中也能进行音乐欣赏的再学习,将审美的兴趣培养成真正地从课堂走向生活。这也正是做到了新课标所要求的那样: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同时也是课程开发者。
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唤起了学生创作音乐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融进学生熟悉的文学、历史等其它学科的知识,会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例如:在欣赏《青藏高原》这一曲朴素的音乐时,从高亢的引子开始,配以Powerpoint制作的有关青藏高原的图片,白雪皑皑的高原雪域、雄浑壮丽高山、绵延起伏的铁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高原独特的魅力,最后,播放一段《青藏高原》的视频欣赏。这样,学生对音乐的情境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消除了学生对民族音乐带来的陌生感。再借助地理知识,老师精辟的讲解,使音乐作品的悬念环环相扣。乐曲结束了,学生也许还沉浸在余音的回响中,白雪皑皑的梅里雪山还在他们的脑海中浮现。
另一方面,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的不断发展,自我意识的加强;高中毕业后即将进入大学,如何在新环境中引起同伴的注意呢?来一首颇具地方特色的客家山歌,或者干脆用客家山歌来表达你
[1][2][3]
2.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计划 篇二
一、音乐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化
1. 学生评价
首先,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为关键的是, 自我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 进而促进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其次, 学生成为评价他人的主体, 在对他人进行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 学生通过自我与他人的对比能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也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最后, 多主体共同参与评价, 多主体意味着多角度,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获取有关自己学习情况的信息, 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 从而提出改善自我的策略, 最终实现自我的提升。
2. 教师评价
首先, 鼓励教师积极主动的进行教学反思, 通过自评分析和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 及时修正教学活动计划, 优化教学过程。其次, 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 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来获取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 理解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求, 进而帮助教师改变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水平。最后, 学校建立健全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对音乐教师进行教学思想、职业素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进行综合考评, 尊重教师个体差异性, 满足教师差异发展需求, 以评价促进教师素养的全方位提高。例如, 在对音乐教师进行年终考核时, 一个年轻的音乐教师随带的班级音乐考试成绩不理想, 但是学校领导将学生对这位教师的高度评价纳入了总体评价中, 使得这位教师获得了优秀教师的称号。
二、科学合理的进行音乐评价体系内容的构建
1. 学习兴趣和态度
对于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生成性的客观存在, 也要注意对学生的主观情感进行考核。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进行评价, 能保护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有效监督和刺激, 以便切实落实新课标的评价精神。
考核标准:学习兴趣浓厚、上课注意力高度集中、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学习自信心十足、敢于表现自己的个性观点、群体意识等。
2. 音乐知识和技能
音乐教学的目的, 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对于知识与技能的熟练掌握和个性化理解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能力的层次, 所以, 实施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是基础, 也是关键, 给予足够的关注是理所当然。
考核标准:熟练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完整流畅的进行音乐某一模块的展示、对于音乐深层次情感有一定的领悟能力、对音乐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对音乐的相关背景有一定的了解、音乐模块的相关技能有一定的掌握等。
3. 音乐鉴赏和表现
音乐鉴赏和表现能力是音乐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音乐鉴赏和表现是学生音乐学习成果的输出形式, 也是考核学生音乐素养和能力的关键。音乐欣赏和表现是学生展现自我、凸显个性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音乐的个性化看法会形成一个聚集, 并产生碰撞和摩擦, 学生通过对他人观点的思考和自我反思, 逐渐完善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最终形成自我的音乐风格。
三、全面优化音乐课程教学的评价方法系统
1. 个体差异化评价法
新课程改革不仅关注学生的音乐成绩,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音乐潜能。因此,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就要在面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差异化的评价方法。个体差异性评价法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 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考察。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密切关注他们每一环节的表现, 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和个性特点, 在横向比较的同时, 充分考虑学生的纵向发展, 有机的引导学生从独特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体验、鉴赏、表现音乐, 关注并重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让他们善于发现自身的进步, 挖掘深层的潜能。例如, 期末考核中的一环节以音乐会的形式进行, 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强项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给予学生展现魅力的机会, 有的学生选择歌曲模仿, 有的选择乐器演奏, 有的进行歌舞表演, 还有的展现音乐原创。这样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同时保证了音乐评价的有效性。
2. 集体激励性评价法
课堂教学组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采用标志吉利的方法, 让集体的荣辱观来激励和监督学生, 用团结互助的高尚品德来教育学生。首先, 集体激励性评价能使学生在良性竞争意识的督促下有更好的课堂表现, 进而优化课堂教学秩序。其次, 将小组的每一环节表现纳入评价之中, 使得学生在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激发下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 学习小组中各成员通过集体评价过程可以加强相互的了解, 彼此取长补短, 及时发现和弥补整体的不足, 从而实现共同进步。而且在相互的交流过程中, 思维得到发散, 促进了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加之各小组竞争激烈, 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最后,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促进了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智能, 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增强了集体向心力, 进一步加深了学生间的情感。
总之, 音乐课程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笔者所提出的建议尚很粗浅片面。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 继续探索评价改革之路, 使之更科学、合理、全面、易行。
3.对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的感悟 篇三
关键词:高中音乐 新课程 教学
广大音乐教师应以新的课程理论为指导,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实践新的教法,使高中的音乐课堂教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与活力。
一、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手段的改革及创新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可以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丰富教学内容,如实地传递、保存和反馈信息,并使各种信息类型的转换和过渡变得自然、平稳、迅速,避免了因信息传递过程的中断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情境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审美体验和个性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使音乐教学社会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绿叶》这首歌曲时,充分发挥多媒体声、光、色、形合一的优势,创设情景:葱苍的树林、灿烂的阳光、远处的牌坊、依稀的茅舍、原野、河川、清新的花香。这时让学生为画面编歌词,再念一念,接着给画面配上原歌词,制成简单的MTV让学生欣赏。看着优美的画面,倾听着悦耳的歌声,学生仿佛置身于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之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歌曲的内涵,体会到歌曲的情绪,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学唱中将歌曲的情绪较好地表现了出来。
其次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突现情境,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在传统教学中,音乐教师往往要准备图片、歌谱,在黑板上写大量的板书等,既浪费时间又乏味。运用多媒体教学,任何乐谱、图片、实物都可以放大到大屏幕上展示。用电脑制作演示文稿,使各种乐谱用不同的字体、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大屏幕上,可以对学生的视觉加强刺激,加深他们对歌曲的记忆,促进他们对乐曲旋律的体悟、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运用多媒体把抽象音乐理论形象化,把虚幻音乐变得直观化。
二、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及创新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获得终身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从学校获取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无限的知识要靠终身学习去获取,而能学、会学就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构建优化的学习方式组合,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对其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乃至一生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影响。因此,音乐教师要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引领学生探究新知”,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学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带着教材走进教室”转变为“带着问题走向实践”,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实践与创造的过程。
1.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多维的课程内涵和终身学习的要求,使音乐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书匠”角色中解放出来,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摒弃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音乐教师应成为学生音乐学习的引导者,即积极学习态度的培养者、有效学习方式建立的促进者、良好认知结构的构建者。引领、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学习策略,有效调控音乐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在探索中习得音乐知识、获得音乐技能,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交流者。音乐学习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合作是其中重要的理念,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合作需要尊重,需要分享与欣赏。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摒弃权威意识和完美主义者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权与选择权,关注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不要以专业的标准衡量学生,要欣赏自己的学生。学会彼此分享,能够促进师生的友好交往;学会彼此欣赏,会使师生合作的音乐课堂更加快乐与和谐。
3.教师要关注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自古以来,中国就讲究“师道尊严”老师角色被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者”。音乐教师理所当然成为“知识的权威,居高临下的独裁者”。正因为如此,音乐学科变成了追求“标准答案”的理性学科,最终导致学生爱音乐但不爱上音乐课。现代音乐教育呼唤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学生应该从听众席走上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树立合作共进的意识,和学生多一些交流,少一些指挥,多一些引导,少一些灌输。实践证明: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建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其乐融融的体验审美中实现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及创新
要依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学原则,引导和指导学生对音乐进行体验、感悟、记忆、积累、表达、发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与能力。创造教育实验证明,大凡好奇心重,学习兴趣广泛的同学,其创造力都比较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要很注意有选择地提出问题,制造矛盾和悬念,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去排解、判断,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在音乐欣赏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培养学生遇事善于分析,集中目标,找出实质,要求学生大胆想象、展开联想,敢于发表创见,具有敏锐的接受能力、辨别领悟能力,能迅速准确的抓住事物的本质,同时鼓励学生质疑、自问自答,启迪思考。还要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知识、观点等材料和信息,让他们接触广泛,从而激发他们创造性学习的动机。树立创造发明的自信心,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取得优秀的成绩。音乐欣赏的效果远远超越了净化灵魂、陶冶情操的范围,它同时具有培养广大高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功能。学生创造潜力的开发,与其基本素质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它又大大促进了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同时用联想和引导的方法培养思维的连续性通过启发引导来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思维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这样才能直正使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音乐教学中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主要表现在音乐作品欣赏和艺术表演实践这两个方面。音乐作品欣赏是需要带有创造性审美观念的,必须要有主动参与的良好心态。要领略艺术的魅力,必须与艺术直接交流对话,这就需要相应的爱好和兴趣。音乐作品欣赏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一切优秀的音乐作品均可尽情地欣赏,都有可能在音乐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出现灵感,迸发创新意识的火花。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让同学们离开座位,离开教室,把我们的音乐课带到更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充分展示各自的才华。
四、新课程下要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更具灵活性
音乐课程标准关于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提到:学校课外艺术活动,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发与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交流活动,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信息的沟通。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对课程进行调适,如更换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整合重组教材等。例如,有的教师在介绍中国民间音乐过程中,让学生找当地民间艺人,记录、整理、收集民间音乐文化資料,从而使学生对当地的民间音乐传统有了深刻的认识,潜移默化地使年轻一代树立了保护、挖掘、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内容具有生活性、时代性,因而更具吸引力,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位教师不但是新课程理论的实践者,而且又是新课程理论的创造者。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李晓燕.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
3.王秀萍.我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分析[J],教育理论于实践,2004.
4.高中音乐校本课程小结 篇四
本学期,根据期初校本课程教学计划,通过一个学期的电影音乐鉴赏课程的授课与学习,对电影音乐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对电影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小结如下: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学校,关注学校的课程自主,体现出民主参与课程决策的精神。首先利用教研时间,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切实改变教师课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使我对校本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调动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关注学生的发展。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我更加明确了教育者的责任,那就是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条件。而学生的发展也应是多方面的。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发展的可能。因此,在确定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及内容时,选择了外国现代非常优秀的一些电影作品,并且音乐在电影中占有相当的份量,使学生通过作品鉴赏,开拓了音乐视觉,提升了音乐素质。
3、个人知识的提高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源;要给学生泉水,就要教学生寻找水源的方法”。
教师的知识对学生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利用课余时间钻研电影音乐的相关知识,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技能更有深度与广度。
4、不足之处:
(1)时间分配不太合理。每部电影时长都在两个钟头左右,如果没有全部看完,学生不能完整了解电影内涵以及音乐在电影中的整体感,全部看完,耗时很长。
(2)学习实践结合不强,有时流于形式,有时过于简单,照本宣科。(3)教学形式有时过于单一
5、今后努力方向:
5.高中音乐教学计划 篇五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三、教材分析
1、高一年级,以音乐鉴赏为主,本学期实际授课16课时。
四、工作任务:
1、高一年级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班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工作,将作为重点落实。此外还有一些特长生辅导工作。
五、教学目标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它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理想价值观。基于这种教育理念,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必须面向每一个中小学生。其中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音乐课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都能得到发挥潜能的机会,也都能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为此,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
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高一年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培养音乐基础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学二部
6.高中音乐学期教学计划 篇六
高中音乐学期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
音乐欣赏教学应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熟悉、理解、鉴赏音乐。
1、以审美为核心,突出教材作为师生共同感受、体验、表现、创造、评价音乐美的载体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紧密围绕高中学生的音乐需求,遵循其生理特点及心理认知规律,贴近其生活经验及实际文化水平,同时为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提供发展人性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需要。
3、重视音乐实践及创造性活动,以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关注音乐学习方式的变革,处理好培养审美能力与学习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
4、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
教学措施:
1、以学生为本
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出发,充分重视高中生的音乐兴趣及能力水平,密切联系其生活经验,突出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人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为高中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
本教材文化内涵由中国民间音乐、中国创作音乐、亚非拉美欧民间音乐和西方专业创作音乐四个版块构成。在教学时,既要强调弘扬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也要重视了解、学习世界音乐文化;既要强调对传统音乐的继承,也重视对现代音乐的学习。
3、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教材选取了有代表性的音乐家、音乐事件,展示音乐历史的发展脉络;选取最典型的音乐体裁及形式,在教学中要带领学生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教学内容:
1、欣赏民歌、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舞剧音乐、器乐曲、室内乐、交响音乐等音乐作品。介绍有关音乐常识。
2、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织体、曲式等及其表现作用。
3、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风格流派、艺术成就及其发展变化。
4、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功能及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的关系。教学内容要求
5、欣赏内容是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原则。
6、欣赏曲目的选择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弘扬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7、注重学习世界各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课程安排: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2课时)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3课时)
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2课时)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传统现代)(2课时)
第五单元亚洲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2课时)
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欧洲拉丁美洲)(2课时)
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_(2课时)
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1课时)
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2课时)
高中音乐学期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省、市音体美教研室有关音乐教育教学指导精神。在教育教学中落实我校“学会做人,善于求知,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强新课程标准学习,将课改作为中心工作,进一步探索新课程标准指导思想下,我校音乐舞蹈教育发展的思路。不断提高我校音乐舞蹈教学工作,推动我校音乐舞蹈教育上新台阶,为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任务与目标
1、本人本学期任教高二选修课程《音乐与舞蹈》。
2、认真落实《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各项要求,组织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学习和音乐课程教学研讨活动。结合我校高中音乐教学大纲,做好教师业务学习、培训和课堂教学交流工作。
3、加强对教师、教材的培训研究,具体做到对教材的深入挖掘,限度地发挥教师、教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教师专业发展。
4、音乐教研活动常规化、常态化。通过听课、评课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扎扎实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贴近教师与教学实际。
5、加强交流与沟通,既重视校内交流,更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通过校际课程资源、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将教研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高中音乐教学活动更有成效。
5、认真开展音乐教学改革实验的案例分析与研究,增强音乐教师教科研意识与实施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并在音乐教学改革与开展校本教研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6、以常规教学为基础,重视课前的各项教学准备工作。认真完成常规教学工作,遵守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规定,按时上课。努力学习实施新课程标准、在新理念要求下的音乐新课程教学。不断组织学习研究新课标,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方法,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
7、重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思想状况合理的安排教学,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志趣、特长。
8、积极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
三、音乐活动
1、扎实开展学校音乐活动,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健康成长。
2、根据学校对开展舞蹈活动的指导思想,结合舞蹈教学的特点,组织校舞蹈队的开展和推进工作,加强新队员的纪律、能力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积极准备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及比赛。
高中音乐学期教学计划3
为巩固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成果,进一步开拓音乐课程改革的领域,以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师遇到的困惑为研究对象,努力帮助基层音乐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一、重视高中音乐教研,提高我省教师《音乐鉴赏》之外的五个教学模块的教学能力。
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教学在经历数年之后,《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已经基本成熟,并已形成以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为特点的教学模式。但《音乐与戏剧》、《音乐与舞蹈》、《演奏》、《创作》、《歌唱》等五个模块开设极少。为提高高中教学模块的开课率,__年我学科将把教研的重点转向了这五个模块的教学研究。
为巩固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成果,进一步开拓音乐课程改革的领域,以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师遇到的困惑为研究对象,努力帮助基层音乐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__年音乐学科将深入教学一线,开展“送教上门”、“送培到门”等活动,与教师们共同探讨、研究和解答新课程实施至今依然存在的疑惑,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做到在实践中收获,校正中前行。
二、深入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在新一轮音乐课改中,教师们比较困惑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唱歌课教学、如何使学生通过课堂乐器的学习、演奏,有效参与音乐活动等此类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老师们的困惑,计划由我学科牵头组织部分市进行此类课题研究,申报省级课题。
三、开展教研员培训活动,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的音乐教研员队伍。
教研员是音乐教师的专业“引领人”,为提高各级音乐教研员的教科研能力,使他们更好服务一线教师,__年我学科计划开展教研员培训活动,计划培训到县、区及音乐专职音乐教研员。
四、建立省级“音乐名师工作室”,推动地方教研工作的开展。
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建立5-10个“音乐名师工作室”,通过帮、带、扶等措施、通过公开课、论文撰写、网络教研等活动,培养、打造一批名师,推动地方教研工作的开展。
高中音乐学期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学校开设了高二音乐课,学校从学生的实际发展出发,安排了一定的课时,使音乐课变得有声有色。高中音乐教学第一册以欣赏为主,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培养高中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我在教学中安排了欣赏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从而爱上高中音乐课。
二、教学目标:
1、让高中学生能掌握一定的鉴赏能力,能够独立的欣赏音乐作品。
2、使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表现技巧和音乐成就。
3、针对学生加强艺术修养方面的训练,让学生理论和技能同步发展。
三、教学措施:
1、加强欣赏的作品数量,从课本入手,参照当时的时代特色,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
2、利用音乐课堂多开展实践教学,教师做好示范,并讲解欣赏的要求。选用对学生有帮助的音乐作品。
3、开展现代音乐的鉴赏,从学生熟悉的流行音乐入手,对学生进行音乐素养的培养。
教学进度:
第一周:音乐的发展
第二周:亚细亚民间风情一
第三周:亚细亚民间风情二
第四周:走进非洲与美洲
第五周:欧洲民间音乐
第六周:华夏音乐之光
第七周:一唱雄鸡天下白
第八周: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
第九周:音乐从古典走向浪漫
第十周:音乐从印象走向现代
第十一周: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
第十二周:期中考查
第十三周:音乐的戏剧-歌剧
第十四周:舞剧的灵魂
第十五周:梨园百花
第十六周:艺苑撷英
第十七周:音乐与影视
第十八周:中国通俗音乐
第十九周:外国通俗音乐
第二十周、二十一周:期末考查
高中音乐学期教学计划5
一、基本情况
我担任高一年级6个班的音乐教学工作。这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音乐鉴赏模块的学习,对音乐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在这个阶段,他们具有强烈的音乐表现_。但这些学生的歌唱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在唱歌的姿势、习惯、表情等方面较好,但在读谱知识的运用较弱,咬字、吐字不够清晰,特别是男生好胜心强,歌唱时常常出现喊歌的现象,导致缺少对声音美感的正确认识,缺乏气息的支撑。针对这些情况,为了让学生最直接,最简便地进入音乐世界,感悟音乐的形式美,体验人声的无穷魅力,现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
1、突出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使学生的审美水平,使修养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素养,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组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4、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5、通过歌唱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歌唱方法和浅点的音乐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识读简单乐谱的能力。
6、通过合唱教学,让学生享受和声之美,培养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要求
1、在动口、动手、动脑的音乐学习活动中促使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正确的学习音乐的态度。
3、创设情景,提供诱因,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机。
4、既重视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使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
5、在教学中赋予教学内容情感色彩,以达到教情合一。
6、以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增强学习活动的探索性,强调学生学习交流。
四、教学措施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积极做好特长生的辅导工作。
2、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3、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重难点,深入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4、突出学科特点,努力把良好的道德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
5、创设多种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
6、加强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做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与提高。
五、教学时间安排表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1学会歌唱1
2欣赏《祖国颂》及了解合唱的起源与发展1
3合唱实践学唱《同一首歌》1
4-5复习《同一首歌》,学《我和我的祖国》以及歌唱的技能技巧(一)2
6学唱《红旗飘飘》以及歌的基本要素(二)1
7欣赏《乌苏里船歌》、《春之声圆舞曲》1
8-9合唱练习《踏雪寻梅》,了解有关合的一些知识。2
10欣赏《故乡的亲人》、《你不要忘》1
11合唱实践学唱《深深的海洋》与歌唱的基本要素(三)1
12欣赏《友谊地久天长》、《欢乐颂》1
13-14了解交响合唱、学唱《回忆》,了解歌唱的基本要素(四)2
15欣赏《哈利路亚》《在幼发拉底价岸》1
16学《让世界充满爱》以及歌唱的基本要素(五)1
17欣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以及指挥的基本要素1
18学唱《半个月亮爬上来》以及歌唱的基本要素(六)1
19-20复习考查2
7.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探微 篇七
一、教学设计上寻找“突破点”, 激发学生情趣
学生不可能象对待主课一样重视音乐课, 要他们真正喜爱音乐课, 就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情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引起差异的刺激, 使人有新鲜感、惊奇感或独特感, 容易唤起学生的注意, 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教学中, 我们就应该紧紧抓住这一点, 紧扣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突破点”, 来激发学生的情趣, 并能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个性特点。如在高中《音乐要素》一课中, 讲到节奏, 可以给学生一段他们熟悉的旋律, 要求学生把它任意改变节奏, 每人重新组合一条新的旋律。然后选择几个学生的“作品”拿出来唱一唱或弹一弹, 他们会惊奇地发现, 节奏的改变, 使旋律也发生了千变万化, 也许有的旋律变得不够优美, 但至少学生们已深刻地理解了节奏的“骨架作用”。讲解调式, 特别是中国民族调式和日本民族调式时, 也可用同样的方法, 让学生用调式内的几个骨干音创作一段旋律, 虽然许多同学不识谱子, 谈不上真正的创作, 但他们很想听听自己“胡乱”的组合会是什么效果。这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 也在无意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另外, 学生在听了自己创作的音乐的色彩效果后, 也真正理解了调式的概念及调式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二、运用合作教学, 强化学生主体想象活动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可见, 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应处于平等地位。只有把自己融入学生中, 做学生的朋友, 注意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交流,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才能激起学生的心灵火花。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作品时, 我让学生自己寻找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有关的背景材料, 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背景知识, 先在课前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 记下在欣赏过程中还不能完会理解的地方, 或者是自己有独到的见解之处。在上课时, 我首先让同学们就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疑问发表自己的观点, 很多同学介绍了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知识并谈了对作品的理解和看法。如有的同学了解到越剧中有关于梁祝的剧目, 民间有关于梁祝的民歌, 甚至有同学还演唱了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音乐创作的通俗歌曲;同时大家还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 通过大家的相互交流讨论, 同学们加深了对这部作品的认识。在此基础上, 我又带领同学们一起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 在欣赏时我不时地穿插讲解乐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特点, 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 大家积极地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这种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知识的方法, 使学生在主动接受美的教育的同时, 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 促进思维发展, 培养学生想象美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 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 促进创造思维是十分可贵的。因此, 我们的教学方法应该围绕音乐的情感表现, 遵循审美心理过程规律, 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感知力, 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 在准确把握歌曲、乐曲形象的基础上, 不断深化学生对音乐内在情感的体验与理解。例如在学习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学会聆听》时, 我组织欣赏小提琴独奏曲《蜜蜂》。在构思时我想到乐曲的背景知识、曲式结构和旋律等的讲解不能同步进行, 因为会影响学生欣赏音乐的注意力。为此, 我运用多媒体技术, 将作品的思想意境与艺术形象用多种形式展现在屏幕上,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乐曲的旋律、节奏、情感和意境, 使学生在音乐与画面的渲染下, 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拓展其音乐视野。。多媒体画面的运用, 烘托了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生动、协调的情境中放飞了想象的翅膀, 学生们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的遨游, 在遨游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想象。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 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 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 从而做到在“玩中学、动中学和乐中学”。
四、音乐与美术的综合?, 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音乐与美术也是姐妹艺术。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凝固的画面”, 把美术称为“流动的音乐”。在音乐欣赏课中, 加入一些美术作品, 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 我把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展示出来, 让学生一边听音乐, 一边欣赏这幅世界著名的油画。学生通过听音乐、看油画, 就能更深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了。
8.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计划 篇八
关键词:美育教育 乐理知识 高中音乐课程 流行音乐 音乐感觉
基础乐理是对乐谱上的符号及一些相应的概念性名词,如何体现作为音乐的音及其关系的理论阐释;或换言之,就是解释乐谱为什么要把音乐这样记录下来的理由,以及记录乐谱所必要的,国际通用的规范。大纲对于音乐学习者,掌握基础乐理的必要性,就如同学习语文的识文断字。乐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师用呆板的说教式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就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易被学生接受掌握。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使乐理知识教学充满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学生对乐理知识的领悟和掌握。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在高中音乐课程中用流行音乐学基础乐理效果非常好。
一、用流行音乐学基础乐理,加强了“音乐性”
经过几年的教学,在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基础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发现,传统乐理课重概念轻实用,大多数学习者在其脱离实际应用的理论中学习,这一问题不仅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更直接地影响到其日后全面音乐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所需能力的培养。理论学习必须缩短与实际作品之间的距离。而如果在音乐教学中以大量的同学们喜欢感兴趣并乐意主观接受的流行音乐作品为实例,详细讲述其实用型乐理的技术化应用,使学生一目了然,在实际作品中轻松地找到所学的理论答案,且牢记不忘。
教学中采用来源于日常实际流行音乐中的乐器演奏或人声演唱供学生聆听。尤其是贴近学生们熟悉喜欢的声乐作品,而不仅仅是单调的钢琴。他们将在直接感受和领略音乐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并掌握那些音乐最基本的技术元素,而不会把基础乐理知识学习的过程停留在全是钢琴和一些听不懂音乐轰隆隆的混响,以及音符像糖葫芦堆积成串的繁难计算中。
二、用流行音乐学基础乐理,赋予了“趣味性”
根据高中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大部分学生对听流行音乐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再结合活泼、生动的教学手段,用通俗易懂的流行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节,使教学内容在他们的兴趣盎然中潜移默化地进入脑海。使得在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的同时,也不断深化对构成音乐美的基本元素的认识,最终提升他们深层次的音乐鉴赏能力与美感趣味,并真正构建起适合并配合学校音乐教育的模式。
三、用流行音乐学基础乐理,开启了学生的“创造性”
音乐本身就是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高中段学生有很多特殊的敏感期,可能还存在创造的敏感期。这些青少年知识水平可能不如成年人,可感受力、想象力恰是一生中最旺盛的,决定了他们有着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以致用与活学活用中,让每个音符都成为学生们自己心灵真实倾诉的声音。学生一起实践,以及相互呼应,对比和陪衬过程中,进行快乐的协作,从而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使学习不断得到提高。
学习音乐基础乐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音乐学习者在掌握这些音乐最基本的技术元素,及其基本组合运用产生的音响效果后,能培养起他们的“音乐感觉”就像懂得了识文断字后,不仅能在阅读中欣赏和感受到诗词美文的妙处,甚至能用动人的文字,将内心的思想情感的体验或冲动表述出来一样——具有“音乐感觉”的人也是如此——他(她)不仅能将看到的乐谱或听到的音乐,通过想象与自己的思想情感体验相联系,从而加深对这个音乐作品的理解,并作为一种新的诠释和再创造,转化应用于自己的演奏或演唱中。
音乐是快乐的,学习音乐也是快乐的。我最大的愿望是看到我的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整个旅途中,都洋溢着天真快乐的笑脸,从而把美好的音乐永远珍藏在他们的记忆中。音乐课程中引入流行音乐教学,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将在这片领域继续合理、科学地开发、实践,张扬学生的音乐素养个性,促进我们教师自己的专业发展,进而推动学校和社会的音乐教育。
总之,学习音乐基础乐理知识,掌握音乐的基本技术环节,最终要转化为驾驭音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乃树.《高中艺术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海南出版社,2001.
[2]马云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孙从音.《基本乐科教程(乐理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2.
[4]周小燕.《声乐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三年级音乐课程教学计划 篇九
本年级学生共有60余人,三年级的学生平时上课时纪律比较好,各个都很认真,整体的音乐基础还可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不错,对音乐充满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演唱时不喊唱,认识到气息的作用,演唱时充满感情。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音乐方面比较差的同学在班中占15%—20%,其中包括唱歌音准不佳,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视谱不会等。这些学生对音乐课喜欢,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也学不好。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本册教材内容有:歌曲十课,每课还包括“欣赏”、“活动”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其要求如下:唱歌:学习用正确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演唱方法,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欣赏:欣赏优秀的歌曲、乐曲、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
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四二拍,四四拍的拍号及其强弱规律。通过学习本册教材,学习换气等一些常用记号。
2、能力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学会简易的`轮唱,二部合唱,做到声部间的和谐,均衡,看得懂一些简单的指挥手势。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学习演奏方法。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及伴奏能力。
3、情意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4、质量目标: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掌握简单的视谱能力,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歌曲学习体会相应歌曲情绪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丰富情感体验。通过听赏,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听课、听歌、唱歌的习惯和音乐表现力。
2、掌握体验感受二部轮唱的特点和表现力。积极参加音乐活动巩固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全音符的时值和差别,辨识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
难点:
1、辨识辨识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从歌曲节奏,速度,旋律特点各方面了解学习歌曲。
2、能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可以辨别歌曲段落。
五、教学设想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认真写好教学详案。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40分钟的课堂时间,向40分钟要效率。充分作好课前准备,认真按照教案上课,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录象、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歌唱演奏创作围绕“听”而进行,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
2欣赏以音乐音响为本,以听为主,借助语言文字、图画等辅助媒介,采用唱歌,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3、演唱教学中教师做到有表情地演唱,利用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歌中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做出评价,避免机械的反复学唱。
4、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无论是姿势,呼吸,发言和吐字都进行科学规范的训练指导,技能训练运用于音乐活动中避免“成人化”“专业化”。
5、器乐教学遵循“降低难度”“先易后难”原则,培养学生个人爱好和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6、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对教学案例进行及时的复备和课后反思,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效果。
六、课时安排
课题周次课时
快乐的daoremi24
在祖国怀抱里24
地球、我们共同的家24
健康歌24
动画城24
10.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十
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曾一度称为“唱歌”课,且现在“唱歌”教学的份量在音乐课中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突出了“唱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正如日本音乐教育家高萩保治先生所指出的“歌唱是人类的本能,歌唱是人类最自然的行为之一。歌喉是人人随身携带、最方便的‘乐器’,歌唱是表现人们喜怒哀乐的最恰当的手段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小学学音乐课程中会如此强调“唱歌”教学的原因所在。在义务教育阶段“唱歌”是音乐学习内容的一部分,而高中阶段《歌唱》属音乐课程中单独开设的教学模块,那两者之间的学习有何区别与联系呢?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歌唱》模块教学的准确定位。首先,从名称来看,“唱歌”和“歌唱”的主体学习内容是歌曲的演唱,但“唱歌”重在演唱歌曲,而“歌唱”的内涵更广,应该包括与“歌”和“唱”相关的诸多内容,如,歌曲的学习,演唱技巧的提高以及歌唱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等等。其次,高中阶段的《歌唱》教学目标定位更专业,指向性更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安排“唱歌”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高中阶段的《歌唱》模块学习旨在提高学生演唱技巧并使学生对“歌唱”的相关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提高学生歌曲演唱、表现、排练、赏析等的综合能力。再次,高中阶段《歌唱》教学的内容更具专业性,学习的时间也更集中。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上以齐唱、合唱歌曲的学习为主,并将歌曲学习与音乐教学其他领域相结合。
高中《歌唱》模块涉及到各 种演唱形式的学习与实践,并且是歌曲演唱与歌曲赏析相结合进行学习,学习时间集中于一到两个学期。最后,高中阶段《歌唱》模块的学习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歌唱学习,是全员参与的唱歌学习;高中阶段是选修课程,是一部分对“唱歌”有兴趣,或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参与学习。学习的方式也更主动,以互动或自主学习方式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与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某种教学目标展开的,任何教学措施都是为着实现某种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支配、调节、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教学目标的定位关系到整个教学的开展。如果将《课标》中对《唱歌》模块的教学目标定位具体化,笔者认为,其最终目标是通过该模块的学习让学生获得如下几种与“歌唱”相关的能力。一是歌曲鉴赏能力,能对歌曲创作的艺术品位和歌曲表演者演唱水平进行正肯的评价;了解歌曲表现的各种形和各种演唱方法及其表现特点;熟悉一些经典的各种演唱形式的声乐作品;能够感受人声丰富的表现力。二是歌曲表现能力,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在独唱中,能够较深入地理解作品的题材及风格,并能依据自己的声音特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歌唱。在合唱中,能倾听各声部的声音,保持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并对指挥的动作作出敏锐的反应。三是歌曲排练能力,具备一定的歌曲表现的自主排练的能力,能够较熟练地运用乐谱学唱歌。了解排练的一些基本常识和要求;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能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的评价。教学目标又决定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如何在较短的18课时内最大限度地达成上述三方面教学目标,如何针对模块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需要认真思考和精心安排。笔者认为,首要问题是要摆正教材的使用观:不主张教教材,而是充分利用好教材内容进行“歌唱”教学。具体来说不是要老师们在18课时内将教材内容全部教给学生,充分利用好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听、唱、排”的能力。理解到这一点,对于在18课时内如何开展“歌唱”教学非常重要。为了能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教学时建议师从以下三面着手,创造性地进行《歌唱》教材。一可取舍教材内容,即可选取教材中最有利于教学的部分材料进行教学。二可重组教材内容。即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次序,甚至可以几方面内容同时进行教学。三可拓展教材内容,即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师拥有的资源情况,适当补充一些与学生现实音乐生活息息相关的鲜活的“歌唱”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课标》中明确指出:歌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强调“让学生多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感受人声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歌唱》模块中“欣赏歌曲”主要听什么及如何听,才能有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呢?合唱是具有十分丰富艺术表现力的音乐艺术形式,其音域宽广、音色丰富、体裁多种多样,是实施音乐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合唱歌曲的欣赏与表现也是《歌唱》模块的重要内容之一。《歌唱》教学合唱欣赏中,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合唱艺术丰富的表现力,学生不仅要一般性地感受、体验合唱,更要深入理解合唱作品的艺术特征及其深刻内 涵。欣赏时关注作品的创作风格及表现特点,聆听声部音色的和谐、均衡、协调、统一;了解合唱艺术的基础知识,如,合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合唱艺术的种类(无伴奏合唱、混声合唱、童声合唱),合唱队的编制等;熟悉一些经典合唱曲目等等。对除合唱外的各种演唱形式的欣赏,也是《歌 唱》模 块 中 学习内 容 之 一。欣 赏 表演 唱、对 唱、组 合 演 唱、小组唱等演唱形式曲目,突出了解其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及艺术表现特点;欣赏独唱曲目,应强调对几种演唱方法、各类人声特点以及对著名独唱表演艺术家演唱风格的了解。让学生充分体验声乐演唱的艺术魅力,了解音乐演唱艺术中的各具特色的演唱形式,提高学生在声乐欣赏方面的艺术素养,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同学们的声乐演唱兴趣。《歌唱》模块教学中的“欣赏”教学开展,可采取“集中欣赏”和“结合欣赏”两种形式。“集中欣赏”即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就“歌唱”中某一内容以“主题”的方式集中组材欣赏。如,“感受合唱经典”、“无伴奏合唱作品赏析”、“童声合唱的艺术”、“五彩缤纷的演唱形式”、“独唱的魅力”等等。“结合欣赏”即在进行演唱实践时结合排练曲目进行赏析。《课标》中对《歌唱》模块的教学建议中强调:排练合唱曲时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感受与体验。结合学生的排练曲目赏析,让学生熟悉了解作品的表现特点,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感受音乐作品的美,体会和谐统一的合唱音色,即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又能为更好 地表现歌曲打下基础。同时,表演又是强化音乐理解力和音乐体验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学中将两者有机的融合,能发挥教学的最大效益,促进 学生审美能力与表现能力共同的提高。
演唱技能的学习与提高也是这一模块的教学目标与要求。高中《歌唱》模块中的演唱技巧的学习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如,学生之间嗓音条件、学习基础、对演唱方式兴趣偏好存在较大的差异;学习的周期较短(18课时);“一对多”的学习方式等等。在《歌唱》模块的演唱技能学习中,确实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和困难在这样一种受诸多条件限制的演唱技能学习中,应以最基础的演唱技能学习为主,基本做到: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在演唱技能的学习中应尽量做到三个“结合”。其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中小学的演唱技能训练中,更多是教学生如何“唱”;而在高中的“技能训练中”,要强调让学生掌握一些声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呼吸、发声、共鸣、语言的基本原理与规律,感情表现的基本原则与手段等。通过短期学习获得一种声乐学习的方式,为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其二是集体训练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声乐技能训练具有明显的个性特点,声乐技能教学也一般采用“一 对一”的方式上课。但在高中“歌唱”教学中受师资和时空的限制,普遍只能采取“一对多”的声音训练方式。因此,要充分利用“合唱”这种声乐艺术表现形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参与机率,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同时,在教学中也要创造条件,或以不同唱法分组、或以男女同学分组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小范围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 演唱方面问题,提高其演唱水平。其三是学习与表演相结合。《课标》解读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一定要融在歌唱艺术的实践活 动过程中,将歌唱技能训练与歌唱艺术表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那种技能训练与歌唱实践两层皮的教学方法应该予以摒弃。演唱技能学习的目的是更好地表现音乐,演唱技能的学习一定与表演相结合,如,将表现歌曲的情感作为教学的主要关注,激发演唱情感,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将咬字吐字的知识技能和发声方法等知识技能融合在音乐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加以解决,等等。技能学习与艺术实践紧密相结合,摆脱了单纯讲授知识、机械地训练技能的桎梏,也更适合普通高中学生声乐技能学习的需求。
11.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 篇十一
在新课程背景下,重视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不但能够推动音乐教学的创新,更能够为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创造有利条件。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为实现高中教育教学目标服务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在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中,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与音乐教育基础性相结合的,能够体现时代性的高中音乐教育内容体系,是培养高中生文化素养的关键。
众所周知,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容易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高中音乐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多元化需求,对所学的音乐必修课进行整合和补充。例如,在教授音乐剧单元时,可对单元结构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专门的音乐剧赏析环节。除此之外,还可通过拓展选修课的方式,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条件。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完善的表现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高中生来说,在学习上还存在有高度依赖教师的现象,且缺乏系统的自我规划,对于音乐的学习常处于被动地位。而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为学生搭建通往音乐学习的桥梁时,应从学生实际的兴趣爱好出发,从课堂和课外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主动构建和完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从根本上改善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被动局面。
在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尽力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例如,在音乐鉴赏课中,搜集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音乐原材。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循循善诱,鼓励学生用心聆听,相互交流,倾心感受乐曲所呈现的意境,在比较中发现,从发现中提高,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开设生生点评、师生点评和自我点评等环节。
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就必须将自主学习贯穿于音乐学习过程的始终,为学生构建完善的表现平台。例如,可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和设施,举办高中生才艺比拼大赛。参赛选手可自主选定比赛所用的曲目、明确表演形式、通过请教音乐老师或者与学生的交流合作,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平。而不参赛的学生中亦有很多自发参与到活动中,群策群力,为参赛选手出主意、想办法、构思演出形式,反馈表演的意见等。如此一来,不但能够调动所有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学生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使其学习音乐的意识得到启发。
音乐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与音乐相关的实践活动,使音乐真正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媒介。传统的学习观注重的是以知识和课本为中心的认识活动,把学习的本质视为一种认识过程。而对于音乐的学习来说,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践性以及在表现领域的技能性。不管是演奏、歌唱、创作,还是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都与实践活动密切相关。以歌唱为例,如果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只一味地关注呼吸、咬字和吐字、器官的构造等方面,而不将其与歌唱联系在一起,那么,学好音乐只能是空谈。又如演奏乐器,只知道某种乐器的构造与性能,了解一些演奏方法,但不去实际操作,那么你永远都不可能真正掌握演奏的技巧。尤其在识读乐谱时,更要与具体的音乐实践领域结合起来,否则只能是充满理性的纸上谈兵。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现今的学业与未来的事业能否取得成功,与其智力有直接联系。而音乐一旦与学生的心理节奏、旋律以及生理结合在一起,则会产生一种自信和希望。对生活增强自信和力量,充满人生的希望追求,更能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和谐发展与健康成长。大量实践证明,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虽然有时一些学生做得不够好,但对于音乐的指导教师来说,不能单方面的采取过激手段,应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从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从而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们在平日的音乐活动中,能主动地尽情发挥自己的音乐实力,与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共同成长和发展。
在高中音乐课程中,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成长在不同的环境,性格当然也各异,基于这种情况对学生实施音乐教育,在音乐中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面向全体,其实质就是针对每一个个性迥异的学生,切实做好音乐教育,从学生的个性出发,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于教育的教师。如何正确地对高中阶段学生的智商、才能及其发展的潜质进行判断,是作为高中音乐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同时,这也是教育智慧中的关键部分。如果是泥土,则可烧制成砖瓦;如果是铁矿,就能百炼成钢。在音乐教学中,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使他们从中受益,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音乐中,陶冶情操,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让音乐课成为主阵地,最终促进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广,对于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独特个性。同时,还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只有不断去努力钻研和探讨新的音乐教学方法,不断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才能提高自身素质,真正走进新课程,为素质教育的实现贡献力量。
12.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计划 篇十二
一、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兴趣培养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教育质量在特定阶段之后的结果做的具体描述,也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课标具有法定性质,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估和考试以及教学改革,都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1。首先,高中音乐新课标从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以及实施建议等方面,对高中音乐教学作出了完整表述和系统规范,并从“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高度,对该学科教学作出了科学指导和具体部署。所以,我们只有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全面理解音乐教学的内涵、要求、作用和意义,才能为真正上好高中音乐课提供思想和理论保障。其次,对于高中学生,尤其是教育质量欠发达地区的高中学生来说,由于义务教育阶段艺术审美教育环节的严重缺失,学生在音乐基本知识及体验、鉴赏方面形成空白,加上学习压力大,对音乐课教学也就缺乏必要的理解和正确的认识。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课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成了努力提高教学效果首要解决的难题。兴趣,是学生喜欢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有了兴趣,学生主动探究音乐知识和积极参与音乐情感体验的主观愿望就会明显增强。然而,现实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许多老师面对新课程的目标和要求,教学实践中依然和以往一样,采取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情感体验结果强加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只会在老师的定向引导和要求的驱使下,沿着相对陌生和僵化的思维之路,去努力寻找不属于自己的“答案”。这样,不仅让学生自我想象的空间和情感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让学生对音乐艺术进行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受挫,更把学生学习和体验音乐艺术情感的兴趣消磨殆尽。长此以往,不仅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结果使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美好愿望在消极的师生关系中化为泡影。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必须从认真解读新课标入手,努力改善音乐课堂教学呈现出的“穿新鞋走老路”的不利局面。从重视音乐实践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意识入手,教学实践中注意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不同个性个体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最大范围的培养并调动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和主动性,这也正是新课程教学与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最大的不同。
二、综合分析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高中学生精力充沛、善于思考,求知欲望也表现的更加强烈。如何根据学生兴趣和情感需求,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情感需要,也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目前高中阶段所使用的教科书来看,主要有人教版、湘教版和花城出版社的版本。通过对甘肃省所用的湘教版高中音乐教材进行系统分析,并对这几年使用的整体情况进行论证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所选的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和音乐内涵,与西北内陆学生们的生活经历、音乐审美特点及情感体验需求等都相去甚远。就近几年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因教材内容涉及方面与我省实际教学条件和因不同地域音乐文化体验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也使得我省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怨声载道。面对如此困惑,如何能动的发挥老师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2011年11月,本人受邀担任我省普通高中音乐优质课评选的评委工作,而此次活动也使我感触颇深。为了真实体现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和对教材的掌控能力,此次活动采取提前两天随机抽取上课内容的新规定;且将比赛的上课地点和对象,选择在了我省的一个县属普通高中。虽然所有参赛的老师都是经过了县、市的层层选拔才取得了省级赛课的资格,然而面对新规,结果大部分老师还是大失水准。就此次活动看,由于准备时间短,绝大多数教师都根据自己抽取的内容按部就班的进行教案、说课稿以及课件的设计。面对陌生的课堂和学生,加上讲授内容所蕴含的艺术情感和生活内涵,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及情感需求缺乏基本契合点,很多老师上课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和上述情况不同的是,其中一位老师在讲《音乐与民族》一课中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时,用同学们比较熟知的《蒙古人》替换了《辽阔的草原》;用《青藏高原》代替了《酒歌》,然后结合课本上关于蒙古族和藏族民歌的知识,让学生在互动与合作中全面理解了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课堂气氛轻松、愉悦,整体效果相当好。其实,该教师就是抓住了现代高中生对流行音乐相对偏爱的兴趣特点,巧妙的引用于学生熟知度高的歌曲所具有的优势,以先声夺人之势,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情景中来。当然,灵活选择上课内容,并不是说学生喜欢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而是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及特点及学生群体的情感需求及音乐审美水平,对其中不适宜的内容进行能动性的置换和调整。
三、结语
13.高中音乐优秀教学反思 篇十三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唱舞剧音乐及为舞剧音乐配乐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明确舞剧的主要手段、舞剧的灵魂以及舞剧的民族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学唱、讨论、辨听等教学活动,引领学生感受舞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体会舞剧所带给我们心灵上的强烈震撼。
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对舞剧的认识,尤其是对中国舞剧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4.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四
2012年上学期 音乐鉴赏科 ***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落实“教育以人为本”、“教学以生为本”“鉴赏音乐以聆听为主”的教学理念,有效实施音乐鉴赏教学,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
鉴赏时让学生学习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和了解学习世界音乐文化,同时也了解了音乐文化与其他艺术形式其他人文文化的同构关系。一聆听为主,开阔学生文化视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音乐鉴赏主要包括了音乐与民族、音乐与时代、音乐的体裁3个单元。即音通过鉴赏,了解音乐的民族性、延续性、多元性三个特性。
四、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高一年级文化班开设了音乐鉴赏课。相对而言,192班和195班学生上课能主动鉴赏音乐,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但是193班和194班学生还需要教师运用更多的教学方法来引导,使其注意力放在鉴赏音乐这一方面,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五、教学措施
1精心备课。○虽然我把原来的备课全部保存,但是根据学情,要对原来的备课进行修改。
2课堂中更要突出“导”方法的运用。○
3严格课堂纪律。○
六、教学安排
第一周 第一课时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第二周 第二课时 北美民间音乐
第三周 第三课时 欧洲民间音乐
第四周 第四课时 华夏音乐之光1
第五周 第五课时 华夏音乐之光2
第六周 第六课时 音乐与时代
第七周 第七课时 蛰龙飞起舞东方一唱雄鸡天下白 第八周 第八课时 音乐——从古典到浪漫 第九周 第九课时 音乐——从印象到现实 第十周 第十课时 音乐——从宗教到世俗 第十一周 第十一课时 音乐与诗歌
第十二周 第十二课时 走进京剧
第十三周 第十三课时 艺苑杂谈
第十四周 第十四课时 音乐与影视
第十五周 第十五课时 歌剧、舞剧
【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高中音乐理论教学初探10-19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探究11-18
高中歌唱模块教学的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10-05
高中音乐流行音乐07-09
普通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训练的基本方法10-08
高中音乐课改心得08-24
高中音乐歌剧艺术教案08-17
高中音乐论文范文80010-03
高中音乐鉴赏爵士乐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