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心理学考研难吗

2024-10-25

跨专业心理学考研难吗(9篇)

1.跨专业心理学考研难吗 篇一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的跨专业考研的一些经验

我本科毕业于云南某大学的数学系,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生(英语66,政治66,心理学综合214,总分346)。在过去备考的一年里也体会了考研的各种艰难和迷茫。现在将自己考研的一些经验写于此,希望能对各位心理学的孩纸有所帮助。

我正式准备心理学的研是大三上学期结束,那个假期就留在学校开始看书。

首先,看的当然是几本权威的国内心理学教材,彭聃龄老师的普心,林崇德老师的发心,陈琦老师的教心,朱滢老师的实心,张厚粲老师的统计,戴海崎老师的测量。第一遍看这些教材时确实感到比较吃力,对专业名词感觉很艰涩,也记不住什么,当时我自己也做一些笔记,但感觉做得很不精练,基本就是照着书上的字抄了一遍,不久就放弃这种笔记了,纯粹的看书。之后,为了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我开始看一些国外的心理学教材,比如津巴多的《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Dennis Coon的《心理学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诶尔姆斯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些感觉都是很基础的心理学教材,讲得都比较细致,对于理解心理学基本知识很有帮助,尽管部头都比较大,但很值得一读。

在心理学统考的六科里面,我认为,普心,发心和教心属于文科性质,考试内容主要就是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记忆,而实心,测量和统计则属于理科性质,考试内容主要是理解运用,涉及计算。从我学习的情况看,也是后三科比较困难,好在测量的理论和计算似乎不是考试重点,所以测量我就没有多花功夫。对于统计,我又看了《行为科学统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并且做了后面的练习,这本书对心理统计的概念和统计过程都讲得很清晰,我觉得非常适用。对于实心,我又看了《实验心理学教程-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和《索尔索麦克林实验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前者对实验设计的各种方法讲解很透彻,而且同一个例子在不同的实验设计里面反复穿插,便于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后者则囊括了心理学各个领域的优秀实验案例,对于理解实心的各种概念和方法很有帮助。通过这些阅读,对心理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就差不多了。

最后,就是加强记忆和查漏补缺。我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心理学专业基础》为主,开始重头复习,期间又补充阅读了国内的一些教材,如孟昭兰老师的普心、梁宁建老师的《心理学导论》、冯忠良老师的教心、杨治良老师的实心,将补充的知识点记在《心理学专业基础》这本书的页边,因为心理学是统考,考的很细又没有标准的备考教材,备考教材单一的话很容易遗漏知识点。做完这些之后,统考的大纲解析就差不多出了,拿到大纲后,就是比照着大纲构建知识框架,通过做了很多补充笔记在上面的《心理学专业基础》来反复识记各个知识点,同时买了一些题集来看,包括历年真题(从考研教育网找的,权威认证,真实可靠)。

由于是本科是数学,专业课程一直很多且难,用于备考心理学的时间很少,加之对各类考研辅导班不是很信任,也不太认可,所以我没有报任何辅导班,也没有用辅导班的`上课视频什么的,而是按自己的计划抽时间在自习室完成了上述学习。20心理学基础考下来,觉得绝大部分题都很基础,但是知识点考得也很细,任何一个知识点都可能考到,而最后一个综合题(实验心理学的题)可能是得高分、拉大差距的点,也是考研的同学很容易丢分的点,毕竟实验心理学还是需要很多练习和实践才能学好的。

对于选学校,我也纠结了很久。

但由于一开始就决定不进师范类院校(尽管一些师范类院校的心理学据说很强),又比较喜欢北京和南京两个城市,所以可选学校就剩下南大,东南大学,北大,清华和人大了,我最后选择人大,则是综合考虑了各校的统考招生名额、自己的实力和可能面对的竞争力。现在自己如愿以偿,证明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人大的复试情况已经有帖子说得很详细,这里就不多说了。复试面试时考研的孩纸很容易被问到,为什么要考研心理学,及本科阶段有没有做过和心理学相关的研究调查之类,如果本科期间没有做实验调查的经验,本科毕业论文就最好尽量体现自己专业和心理学的结合。

考研途中必然会面对很多来自别人和来自自己的怀疑(特别是冲击名校的孩纸们,如果还跨学校、跨专业的话就更严重了),这时候信心和恒心确实是最重要的,只要定了目标,就不要过多的去考虑如果失败了会怎样,而是每天定好一个计划,严格按照自己的步调进行,这样成功就有可能属于你。记住那句话,不被别人嘲笑的梦想是不值得去实现的!

 

2.跨专业考研成功经验 篇二

2012年的考研已经落下帷幕,4月5日在南大软院官网上看到自己的拟录取名单后,终于送了一口气。从去年3.13(记得很清楚,中口考完的第二天)开始到今年的4.5,这一路走来,有过欢笑,有过痛苦,有过笑容,有过泪水,实在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1.专业确定

我报考的是南京大学软件学院的应用软件工程专业,说实话,当初我就下定决心要报考南京大学(应该说从高中开始南大就是我的目标),对计算机也比较有爱,不过这并不是我本来选择的报考专业。在计算机名校的世界里,南大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今年的计算机院的复试线是354),一直都是业内的领头兵,多年来的综合排名一直是名列前茅。当初特别钟情于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后来鉴于考研中旬复习效果的不理想,而且计算机也是统考,软件学院的分数要求也不太高,故当机立断在报名的时候换成了软院的工学专业(后话)——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是分开的)。这样的选择一大部分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当然也综合考虑了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专业的师资,实力。我一直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定胜天,带着这样的心态我投入到了考研的洪流中。

2.考研日程安排

我是双跨(跨校跨专业,本科为江南大学机械学院包装工程专业),所以很早就开始着手准备了。前期准备阶段我上网查询了计算机统考需要的各类专业课公共课的资料书籍,购齐了所有的资料(政治的相关资料,专业课相关的大纲资料除外)。

接下来就是复习阶段,我大致将考研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A.3月中旬---7月初

这一阶段是打基础的时期,在这近四个月的时间里,我做了三件事情。

一是把数学一的高数(同济五版),线性代数(紫色封面的)还有概率论(浙大那本)的课本过了一遍,对照着11年大纲,把上面所有的习题乃至例题我都有在草稿纸上演算过一遍,而且记下了重要的概念、定理(为的是后面二轮乃至三轮做准备)。数学一最好还是建议配齐各科课后的习题辅导书,用起来方便,而且解答详细,话说都考研了咱也不缺那几个钱。二是把英语的考研词汇书(俞敏洪的那本乱序绿皮书)进行了梳理,一共是50个单元的单词量,一个单元大概有8页的单词,约摸70个单词,当时背单词的时候速度比较慢大概2--3天才能背一个单元(囧!),所以直到七月初暑假的时候还差几个单元没有背完。因为一个早上不能只是背单词,另外我还坚持每天做一篇张剑的黄皮书阅读,当天做完,弄懂整篇文章,当场进行里面单词短语的强记,第二天做之前在复习一遍,感觉黄皮书的阅读比真题难多了(特别是在我边背绿皮书,边做阅读同步进行的情况下),不过黄皮书确实是最接近真题的考研阅读材料。最后是我还在这个阶段进行了英语作文的练习,早上坚持去图书馆东南边的那片草地上读一篇范文(用的是11年的黄皮书),并也是在隔天早上复习昨天作文的单词以及短语。

三是对于跨专业的我来说,我也进行了对专业课的复习。一共是四本专业课(数据结构45,计算机组成原理45,操作系统35,计算机网络25),专业课是09年开始才是全国统考,至今也只考了三年。专业课的知识点繁杂,而且不同学科之间交叉又十分紧密,容易混淆(40道选择,7道大题),一定要进行重复反复的复习。当时只是对着去年的计算机统考大纲把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还有一半的操作系统的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复习与记忆(并标注出了相应的难懂的知识点)。大致的留了一个印象,真的也没记住多少。

这个阶段的时间安排,我大致是上午8点左右到教室,然后去东南边的那片草地上早读,然后就是一个上午的英语的学习,学到大概10点半左右的时候,开始高数知道吃午饭,午饭回来后一般是不回宿舍,继续奋战高数到晚饭时间4点半左右。吃完晚饭后如果高数的某一

章某一节还没有结束,花点时间搞定。在之后就是专业课时间到晚上9点半左右。当然时间安排还是有很大的弹性的,这主要取决于自己的状态了,有时候发现下午高数复习的特别顺利,可以分出晚上两三个小时集中复习数学,延续自己的状态,效果特别好。当然每天坚持看一点数学,英语还有专业课(每天都要看,不在于多少!)是非常有必要的,学习是一个延续的过程,断断续续的学习只会让知识点变得陌生,所以贵在坚持!大三的时候遇到上课或者这样那样的打乱计划的事情的时候,这一点就十分重要了。

B.七月初----八月初

这一阶段我选择了回家,因为姐姐临产,我就在家呆了一个月(原本是计划着暑假不回家的,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姐姐顺利生下了外甥女,在家里陪了姐姐一个多星期后,我又回到了学校。建议家里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最好好好的把这两个月的时间利用起来,我这一个月基本上是没有看书(虽然带书回去了),直接影响了后来的专业课复习的连续性。

C.八月初----十一月初

这是一个三个月的长周期。八月份跟着班把政治的考点梳理了一遍,任汝芬的政治班。从九月份开学开始,为了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我和隔壁班的同学一起在天鹅湖那边租了一间房,租房的好处是作息规律,而且有个一起奋斗的研友相互督促也是很重要的。我开始了数学全书的复习,一页一页、一题一题的过,跟第一轮数学的复习是一样的,搞懂每一个知识点,这期间600题也带着做。英语继续做阅读,背单词,背作文,这时候会有针对性的对绿皮书上的单词(第一轮中标注的单词)还有阅读黄皮书上的常用词进行复习。专业课从操作系统的后半段开始到计算机网络梳理完知识点后,这时候已经开学了,开始第二轮的复习(做笔记),这时候明显感觉到时间的紧迫(主要在于专业课的知识点的繁杂超出了我的预想,虽然150平均到每门课没有多少,可以说真正考到的不多,但是又不能不复习。),后来的两个月继续专业课,此时是课本加上王道的复习全书同步进行(买的课后习题辅导没有时间看了)。可能是暑假拖得时间久了,再加上又是开学,学习的效率相比上学期有很大的下降。

这是一个瓶颈期,幸运的是我挺过来了,想想那段时间每晚每晚难以入眠的煎熬还有今天成功录取的结果,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D十一月初---十二月中旬

说来惭愧,我是从十一月才开始复习政治的,网上淘的一本风中劲草还有任汝芬的序列二三四以及讲义就是我所有的政治资料。劲草上的考点强记,序列二的习题带着做,政治班准时参加,序列二建议做两遍,基本上上面涵盖了所有的考点,没事就拿出来翻翻。数学这时候开始做真题,严格的按三个小时时间做,隔天总结错题,查缺补漏;真题做完的时候,又买了李永乐的400题,400题的题目计算量特别大,三个小时是做不完的,就算做完了分数一直徘徊在110左右,当时自信心着实被打击了一番。还从网上下载了传说中的合工大五套题,个人认为这五套试卷的含金量比较高,比真题略难。这段时间英语放了一下,剩下的时间全部用于专业课复习全书的二轮复习(做王道出版的真题合集,上面错误很多,耽误了不少时间),查缺补漏。

E.十二月中旬---最后

这是最后冲刺的时候。数学把全书拿出来又过了一遍(主要是看以前的错题,查缺补漏,所以全书只看了两遍),还有真题的,400题上面的错题(这时候主要就是总结了)。英语开始第一遍真题(囧!),好在没有什么大毛病,并把真题上附带的单词及长难句那本册子过了一遍后并看了作文的黄皮书之后就上战场了。专业课开始做模拟卷,因为在看复习全书的时候上面的习题明确的指出了真题的考点,所以真题基本上都有印象,直接跳过做了几份模拟卷。说实话,专业课考试之前心里真的没有底气,当时想的是考个90分就不错了,后来成绩出来的时候只考了80(刚好达线)。政治就一个字------背,这时候的任汝芬的序列四还有肖秀

荣的四套题都上市了,没什么好说的——背!

心态调整

心态怎么说呢,及时的调整,及时的找朋友同学疏导自己的苦恼。我们又不是机器人,没必要拼了命的学习,注意劳逸结合吧!大家都懂!

复试

南大的复试还是满公正的——这是给我的第一感觉,并没有大家说的歧视外校考生的现象,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考生。

我是等初试成绩出来的时候(2.20)才开始准备复试的,复试包括笔试、机试还有最重要的面试,复试时间是3.21。笔试要考两门:软件设计、软件需求,可以说跟初始的统考科目关系不是特别紧密,总分是100(3.21下午2:00——4:00)。上机是Java程序设计(完全没学过,考前速成,3.21晚上6:30——8:30),总分50。次日的上午是面试,包括英语口语面试以及专业基础综合面试,英语面试就一个老师,首先让你自我介绍,随后就聊了一些你做过什么软件项目、你为什么考取工学硕士、你有什么样的爱好之类的话题,英语面试的时候太紧张了,一句话断断续续说了好久才说完整,不过全程老师并没有什么不耐烦的表情,总是等我回答完整后才提出下一个问题,这让我轻松了不少。专业面试一共是五个老师,我是最后一个进去的(紧张),我把准考证递给其中的一位老师看过之后,老师随即示意我坐下。当然他们知道我是跨考的,开门见山的就说我们专业特别鼓励外校的考生考本专业,而且有过招收外校考生的先例,这让我宽慰了不少,之后他们简单的问了几个关于C语言的基本问题(可能是照顾我外专业考生的身份吧)以及我的爱好(我如实回答是比较爱好日语以及打羽毛球),其中一位老师还风趣的和我进行了一段日语对话(不过只说了一句)。后来老师又问我对于软件工程的认识,因为当时对软件工程并不是十分了解,不敢过多的妄加评论,我尽力表达出一种他们收下我绝对不会后悔的感觉,表达出我对软件工程的极大兴趣,最后,老师让我在开学之初好好的学习,尽量补齐以往软件工程的本科课程,我当即向他们表达了我的决心。

最后附上初试成绩:

政治72;

英语一:61;

数学一:142;

3.考研 跨专业考研常见的四类人群 篇三

考研暂告一段落,接下来迎接的是新的挑战。对于众多准备2015考研同学来说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考研之路呢?是继续本校本专业还是跨校跨专业披荆斩棘?以下是跨专业考研常见的四类人群。

① 进入大学时成绩不理想,被调剂到非己初衷的.专业,几年的本科学习下来,依然不甘心。

② 当初年少无知,随便填的一个专业,以为自己会喜欢,却发现全然不是自己所想像的那样。

③ 觉得若坚持本专业或现工作定然无前途或无钱途,需要投身到公认的热门专业中去,才觉得前途光明。

4.跨专业心理学考研难吗 篇四

一直以来都过着平凡的日子 , 上班的时候忙碌着 , 因为工作的性质 , 常常要从这家客户赶往那家客户 , 刚刚工作时的新鲜和激情也在日复一日的疲劳的工作中消失殆尽 , 每天回到家中便躺在床上不愿起来。工作的公司是一家私人企业,员工不是很多,什么学历层次都有,在我所在的部门,有中专生、大专生,但是只有我一个本科生。然而我的工资与和我同年限的其他学历的人相比没有任何不同。因为我是个女孩子,因而公司在培养员工时也不会多考虑女生,这时我才感觉到什么叫性别歧视。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我渐渐的发现,如果我继续在这个岗位做下去的话,将没有任何前途可言。但是,当时没有想到什么可以改善处境的想法,直到我遇到了他――我的老公。他是一所高校的老师,是一所知名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自从与他相识、相恋以后,在我心里便萌生出考研的想法。

结婚,是我的一个转折点,办完一切典礼以后,我便下定决心,辞掉了工作,专心投入到考研的复习当中去。蓦然从上班族转变到学生的角色真的很不适应,每天都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从家到教室,再到教室到家,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老公在我复习的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帮我借来了复习要用的专业课的书籍,为了防止我分心,还帮我做一切的后勤工作,想想,在这艰难的旅程里,如果没有他的帮助,也许我走不到最后。

因为我是辞职以后考研,又是跨校跨专业,因而心里总是忐忑不安,总是担心自己无法考上自己想去的学校,在自己最没有信心的日子里,我经常到考研加油站去看以往研友的文章,从他们的文章里汲取力量。于是,越来越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因为是第一次考研,什么经验也没有,甚至一开始都不知道考研要考什么,要看哪些书,在我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的时候,我从考研加油站得到了帮助,看了以前研友的考研经验,知道了该如何复习,如何制定计划,如何让自己的学习更有效率。感谢他们的帮助,因而,在知道自己已被录取的消息后,很想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希望对以后的研友有些帮助。

对于跨校跨专业而言,并不像我想象中的可怕,但是,还是要考虑一些因素,最好是选择那些该专业在该校没有本科的学校把握会大一些,这样主要是排除本校生对我们的干扰。如果要考的学校有本科专业的话,也不要担心,只要你认真复习,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我考的是 211 、985 的高校,所以我感觉越是知名的学校越是相对的比较公平,只要你的初试成绩合格,复试不是特别差劲的话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对于那些和我情况相似的在职研友,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的工作不是特别好,而你又有坚定的决心考研的话,那么最好辞职。因为从我本身而言,我是跨校跨专业考的,本来就没有多少时间复习自己原来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专业知识,如果不辞职的话,上班时间肯定无法复习,只有下班后的那点时间,事实证明,这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辞职也就是把自己的后路断掉了,这样才能有一种复习的动力。一边工作一边复习,很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考上最好了,可以不耽误挣钱又可以上学,考不上的话还有工作在。正是这种想法会影响你复习的激情,要知道这世界很少是鱼和熊掌都可兼得的。

而考试的科目方面也有一点小小的经验。

英语:

我的英语的底子不是很好,大学时四级考了几次才考过,所以决定考研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英语会拖后腿,因而,在复习英语之前,我先上了考研加油站的论坛好好的看了看以前研友写的英语复习的经验,最后考了 60 分,不是很高,但是总算过线了。考研英语首先要过的就是词汇关,如果没有掌握足够的词汇的话,在阅读时就会遇到障碍。因而,自己最好制定一个计划,每天看多少单词,而且看过的单词还要循环记忆,这样才能保证背的词汇记的会比较劳。除了词汇以外,就是要买一本历年来的真题,把上面的题目吃透,这个 “ 透 ” 的意思就是要掌握上面所有的单词,把握出题的思路,从我的经验来看,看个四五遍都不为过,而那些模拟题最好少做,因为他们出题的思路和考研真题的出题思路都不一样,看多了不会有什么好处的。我的一个和我今年一起考研的朋友,复习时主要做《某某阅读理解 220 》,也感觉很好,文章都看懂了,但是考出来的成绩还是没有过线,因而复习英语时还是要以真题为主。作文可以买一本带模板的书,把里面典型的模板多背几个,最好再背几篇经典的文章,考试时套用就好了。

政治:

如果你的政治底子很牢的话,可以在十月份买一本政治考研辅导书,我看的是任汝芬的考研序列。如果你很长时间没接触政治了,那你可以报个辅导班。我因为很长时间没背政治了,因而在十月份报了学航的政治强化班,跟着那些老师把政治又重头复习了一遍,在十一月份又上了一个冲刺班,主要是划重点。我的.感觉是上强化班不一定需要,但是冲刺班还是很有用的,它可以排除一些非重点的东西,对复习很有用。政治的复习不宜过早,因为背的越早忘的越快,我就是从十月份才开始复习。在政治考试时,答题也是有技巧的,一定要按点答题。看到一道主观题的时候,先不忙答题,而是要仔细分析材料或题目的意思,在脑子里提炼出要回答的要点,可以在草稿纸上把几个要点列出来,不用太详细,然后再按照这几点来答,注意层次一定要清晰,因为最后给分的时候都是按点给分的。先写出要点主要是怕到时候答细节的时候会把原来想好的要点忘掉了。我就是这么复习和答题,事实证明效果还不错,最后考了 73 分。

专业课:

因为每个人的专业课都不一样,因而我就少说几句了。因为我是考文科的,我的经验就是三点:

第一、理清专业课书的框架。如共有几章、共有几节、每节都是什么内容,结构一定要清楚,因为考研不像高考,它考的都是大题,这些大题就是按照框架一一展开的,所以一定要清楚书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第二、掌握每章的重点和难点,可以按照题型来总结知识点,背诵时也要按照大题的思路来背诵。

第三、不要力求背诵的内容一字不差,最重要的是理解书上的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答题也是可以的,但是大的点一定要准确。

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请教上一届的学长或学姐,看看专业课如何复习,以及上年考的内容,有笔记的话那就更好了,可以做个参考。如果没有这个条件的话,还是好好复习吧。

复试:

复试一般是由笔试、面试、英语口语听力组成的。一定要重视笔试,因为它在复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面试而言就是要多准备一些关于本专业的知识,因为面试时多会问考生对本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而英语口语可以从网站上下一些如自我介绍、我的家乡、考研的目的等文章背诵一下。还要背诵一些本专业的英语术语,考试时也可能会考到。英语听力的话可以听听历年来的六级真题,应该会有帮助。

这就是我,一个 07 年考研的女生的全部经验了,不一定很科学,但的确是我的全部复习经历,希望对研友们有帮助。在四个多月时间里,经过艰苦的复习,终于以本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考上了我所向往的那所 985 的百年名校, 9 月就要开始新的学习旅程了,希望所有的研友都能取得好的成绩,进入理想的高校继续深造。

5.一个跨专业考研人的心得-陈娜 篇五

去年10月份的时候,因为自己觉得复习得还是很没有谱,所以报了海文的专业课辅导班。当时就是觉得价格挺便宜,听听也无妨。不过这个课程性价比确实是蛮高的。给我发了很多我自己的力量搜集不到的资料。而且最关键的是辅导班上老师带着我们把重点梳理了一遍。几天的课程上下来,我觉得自己有了一个大致的框架!

另外,专业课的题量很大,所以经常性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能做到一上考场一看题就能动笔,思维很流畅,这样才能把试卷答完,我在做专业课的时候,从进考场到出考场笔在纸上基本上没停才差不多把卷子答完。所以我不赞成准备专业课的时候把重点放在考前一个月的背诵上去,平时也得多练习,尤其是一些方法性的大题。

6.跨专业心理学考研难吗 篇六

法律硕士作为跨专业考研的典型代表,它吸引好多非法律专业的考生,不管是理工科还是人文科纷纷投报。为什么这么多人去考法律硕士呢,用我们专业分类,法律硕士可归为既是精神满足型又是物质实现型的专业,它是一门可以满足申张正义、为社会弱势群体代言的精神需求,又可以得到丰厚物质回报的专业。另外法律硕士是全国一张卷,突现公平竞争,这些因素也正是考生报考的主要原因。

作为一门专业硕士---我国的法律硕士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法律专才非常缺乏,在现在的政法系统和社会上法律服务队伍都急需法律高素质人才来补充。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八所院校首批招收法律硕士研究生,当时该类法律硕士是允许法学专业考生报考的。这时候就隐含了一系列问题:比如这类法律人才专业口径过窄、人才规格单一,加上招生方法及培养模式均不适于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政法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等等。矛盾出现后,我国开始需求新的法律硕士培养模式,在参考了美国的法律硕士培养模式后,开始对法律硕士教育模式开始改革,从2000年开始,专业课实行全国联考(统一命题、统一阅卷),并且根据中国的国情允许同等学历的考生报考。这项举措被很多法律界人士称为我国法律教育史上的重大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在这里我们认为我国社会的进步、法治建设的发展都是需要多专业背景的法律硕士来发挥重要作用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高级法律人才的需求,才能培养出有特定专业背景的高层次、宽基础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四联简介:四联法硕迄今经历了十二年的风雨,现已成长为全国一流的法律硕士考前辅导品牌。在广大的法律硕士考生心目中,有着崇高的信誉和良好的知名度。四联法硕注重诚信和品牌,在辅导上强调基础知识的强化和学习体系的建立,帮助学员以自己特点建立知识结构,调整思维模式,最终以自己为中心设立学习方案。四联法硕以她权威的师资、诚信的服务、人性化的管理,被广大学员称为“最重质量和信誉”的辅导班;科学的学习体系和人性化的服务管理,让外地进京考研的学员宾至如归的感觉。我们的师资主要来自于政法、人大、北大、清华等法学院知名教授,其中包括《联考指南》刑法学编委(政法),原法制史命题组组长郭成伟(政法),人大版法理学辅导教材编委朱力宇(人大),民法靳文静(政法)、民法李娟(政法)等。四联法硕作为法硕培训市场的首选辅导班,立足首都,素以强大的师资,良好的口碑,权威的资料、系统的辅导、贴心的服务、最优的效果赢得广大学员朋友的一致好评!

法律硕士毕业生广阔的就业前景正在吸引越来越多跨专业的考生报考,报考法律硕士不分专业,面更广,同时具有法学专业不具有的优势,所以说法硕是 1+1 > 2。就法律硕士毕业后的就业走向来说,法律硕士毕业后主要从事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和公共事物、经济管理等实际工作。对于广大有在志于法律事业而非法律专业考生来说,考取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是在高起点上直接从事法律工作或进一步深造的最佳选择。我国的法律硕士培养方式是参考美国的法律硕士培养模式来的,对于这项新的教育改革,给原有专业不理想的考生提供了一个重新选择发展方向的机会,也给未学过法律而欲想从事法律事业的有志者创造了一个提高层次、实践理论的机遇和捷径。法律硕士毕业生因掌握了两个不同专业知识,是复合型高级人才,现在法律硕士毕业生就业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全国各公、检、法等政法部门和国家机关和社会的法律服务机构每年都需要这类大量人才。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人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对执法人员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作为保证司法公正的主体和源头,引进人才是提高政法机关素质的一个手段。而据我国社会学专家预测,在十年内法律硕士毕业研究生仍是紧缺人才。

7.跨专业心理学考研难吗 篇七

很多考研的朋友对与跨学科与跨专业不太了解,心存迷惑。今天我就重点讲讲大家关心的跨专业考研的问题。欢迎大家来共同探讨,相互交流.

一.跨学科跨专业考研的种类

在教育部颁布的的学科分类中,学科类是最高的父系统。学科类共有12个: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和管理学。

从专业和招生单位的不同,排列组合形成四种报考的基本模式:本校本专业报考,本校跨专业报考,跨校本专业报考,跨校跨专业报考。不同的报考模式复习备考的工作量和难以程度是不同的。以下逐条介绍:

1.本校本专业报考

考研志愿选择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也是成功率最高的。一般来说,只要专业不错,学校也还可以,多数考生就会选择报考本校本专业。

2.本校跨专业报考

学校牌子还可以,但是想换个更好的或更喜欢的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择本校跨专业报考。通俗的讲,“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的确有较大的难度,且这种难度和专业之间的关联度成反比:原专业和报考专业之间的关联度越小,复习和考试的难度就越大。

3.跨校本专业报考

跨校本专业报考的原因有:一是专业不错,但多数同学想考个知名度更高,师资力量更强的学校;二是原学校太热门了,考取的把握不是很大。跨校本专业报考备考的难度比较大,是因为虽然专业相同,但不同招生单位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学术研究重点可能差别很大;还有就是招生单位变了,有关的政策信息可能获得不是很及时。

4.跨校跨专业报考

对原先的专业和学校都不满意,决心开辟全新的田地。这种备考模式的`工作量和难度是最大的。不仅面临着大量的陌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在复习资料和信息渠道方面均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有关跨学科考研的几点说明(仅供参考)

1.80%的大学不允许同等学力考生跨专业或者跨学科报考。

2.理科跨学科相对容易(所学属于基础门类),尤其是跨考工学和经济学。

3.不同学科即文,理两科,文科跨考理科难度系数最高,反之,则易。如果没有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跨距离较远的学科报考一般都不允许。

4.学科内部学科类之间跨考难度也较高,但基本不受限制。

5.重点说明:一般不允许跨考医科。考生必须具有相关领域工作经验才可能具备一定的资格;一般不允许非语言类考生(比如理科学生)跨考语言类专业。切记!

8.跨专业心理学考研难吗 篇八

去年9月,刘洋以研考总分第二名的成绩成为北师大历史学院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硕士研究生。

一个晴朗的午后,记者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门口见到了刘洋。他刚刚借了几本中国先秦思想史的参考书。作为历史学院级80多名研究生中唯一的自考生,刘洋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告诉自己,只有比别人更勤奋,才能不落伍。

一分之差,毕业晚一年

考研前,刘洋已获得了自考新闻学专业专科毕业证、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期间,他经历过在一次自学考试中通过6门课的成功,也经历过为一分之差拖后一年毕业的失落。

高考时,平时成绩在540分左右的刘洋只考了不到500分,他的`情绪一落千丈。和家人商量后,他于9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读自考新闻学专业。在随后的一年半里,他一共通过了16门课考试,将班上其他同学远远甩在了后面。这时,刘洋有些飘飘然了,觉得自己基础不错,考前稍加复习就能轻易通过考试。10月的自考给了他重创,报考5门课只通过了1门。专科段的“广播电视新闻”只考了59分。由于该门课与另一门必考的课程在考试时间上冲突,他的毕业时间被迫推迟一年。原打算参加考研的计划也被打乱,刘洋在朋友面前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这次挫折并没有使刘洋就此消沉,他调整心态,决心把剩下的科目一次考过。每天,除了正常课堂学习外,还要额外学习七八个小时。凌晨两点,他伴着寝室同学的鼾声入睡;早上7点整,他又是第一个起床学习的人。国庆长假,当别的同学回家或去外地旅游时,教室里只有刘洋一人。

经过刻苦的学习,10月刘洋通过了所有自考科目,同年,他考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206月,他如愿以偿地拿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毕业证。

11本厚书,看到流泪

在刘洋的书架上摆放着11本书,是北师大中国古代史专业课初试规定的教材,包括中国通史与世界通史。乍看之下没什么特别,随意翻阅其中一本书,惊讶地看到书中几乎每一页都有密密麻麻的笔记。

自考本科毕业后,刘洋准备考研。一直向往能当一名历史老师的他认为报考北师大中国古代史专业能实现理想。买齐专业课教材后,刘洋一下蒙了。厚厚一摞,一共11本。刘洋决心一本一本地“啃”,每个章节和知识点都看得很仔细,当时难理解的地方,就在空白处做详细笔记。

每天,刘洋用于看书的时间超过了16小时。长时间看书使他的眼睛酸痛不堪,经常会不自觉地流泪,他就靠滴眼液缓解疲劳。几个月下来,他用光了七八瓶滴眼液。

凭着顽强的毅力,刘洋在短短4个月内读完了历史专业学生要4个学期才能学完的课程。因为前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在后面的复习中越看越快,最后只用4天就能将专业课复习一遍。凭借自学考试中培养的超强自学能力,直到考研复试阶段,刘洋没有报任何公共课辅导班,备考全凭自己。

二次复试,问鼎北师大

刘洋以总分333分的初试成绩进入复试,除他以外进入复试的人都毕业于全日制高校历史学专业,情况对他很不利。面对考官提出的问题,刘洋只回答上来一半,结果首轮复试后,他未被录取,而被调剂到史学所的学术思想史方向参加新一轮面试。

刘洋没有被暂时的失利打倒,经过短暂的心理调节,他又迎来了新的挑战。这次面试中,刘洋改变了过于保守的作风,在自我介绍环节就亮明了自考生身份。他对考官说,“自学考试让我学会了主动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虽然我本科没学上历史专业,但我认真学习了历史专业本科段的全部专业课程,请各位老师能够对我进行公平的评判。”在提问环节中,刘洋也未受前日面试的影响,对考官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最终被顺利录取。

9.专科生考研答疑:专科考研难吗 篇九

我们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个被误解和歧视包围的群体,一个不知道明天在哪里可是很执拗的在努力的群体,一个即使做出成绩都会被一些人顽固轻视的群体。很久以前就有一个想法,专门为我们这些可爱而又可敬的群体中的考研人写一篇贴子,跟据我自己的考研历程,在认清我们的劣势和优势(是的,我们是有很多优势的)的基础上,整理出针对同等学历考研的一套策略和方法,让同路人可以在考研的路上走的更加顺畅。当拆开红色的信封,1年多的漫长等待,应该属于我的东西终于如期而至,我知道,兑现自己诺言的时候到了。

先说一下我的情况,大专,报考今年苏州大学工科计算机,初试成绩380,复试成绩266(复试满分300分,实际计算时50%计入总分)。无论初试还是复试,都是该系第一名,也是唯一总分超过500分的`学生。考前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能够考成这样,我的目标一直是考上就好。所以当初看见这个成绩,心里更多的是惊讶而不是喜悦。事后想想,或许,我的方法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动机。这个动机就是,勤奋加上正确的方法,专科生和研究生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

1、学校的选择

做为同等学历考生,这是第一个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因为给我们的选择实在不多。在中国,对同等学历考研报名的歧视还是比较普遍的,大多数学校羞羞答答的,招生简章上摆出一系列变态条件,例如要通过本科自考X门(X通常>=8),发表论文X篇方有资格报名等等,这就基本上把大专生据之门外;更有少数学校面目狰狞,连这一小块遮羞布也不肯穿,直接来一个非本科生不予报名,对学术队伍纯洁性的维护不可谓不彻底。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愿意给同等学历一个机会的高等院校仍然有一些(就是简章中规定:只要毕业两年就可以报名的那些)。翻遍招生简章,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院校对大专生的限制基本是按照省份来划分的,很多省的学校大专生是基本上无法考的,但是有那么几个省,对同等学历考研特别的宽容(不知道什么原因),在省内的范围基本上从上到下各种档次的高等院校都没有对大专报名的任何限制(除了要求毕业两年),鲜有例外,提到它们的名字,我满怀感激和尊敬:江苏,湖南,四川等。这些不多的学校,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档次:第一档次是全国前20名之内的学校,比如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第二个档次是211的院校(排名前100名的),比如苏州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第三个档次就是散落在各地可能当地人都没怎么听说过名字的学校。我不太建议大家报考第三个档次的学校,因为公共课全国一样,专业课难度二三两个档次的学校差不多(都很简单),没有什么必要去考它们。同时我也不太建议同等学历考生考第一个档次的学校(基础特别强的巨牛除外),举个例子,我曾经分析过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的历年计算机专业课题目,南京大学是4 in 1,四门合在一起出题,而且每题都有相当难度,总共题目量也很大。苏州大学是2 in 1,两门合在一起出题,题量和难度都适中。我想就改卷尺度来说,也一定是南京大学的严格。这就要求本不占优势的大专考生,如果想要考上南京大学,必须要多学两门专业课,而且要多花很多的功夫在每门专业课上,这就使得我们本来薄弱的数学和英语更加没有时间去补习,一来一去,考研成功率至少减少一半。我也知道南京大学不错,但是如果花几年时间都考不上,又有什么意义。结合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我个人觉得第二档次的学校是最佳选择。最后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你初步选择好了学校以后,最好了解一下这个学校对待大专考生的传统,就是通过初试之后,复视成功的几率有多大;或者往年研究生中有没有大专考上的,这一点也很重要。

2、专业的选择

在这个问题上同等学历的考生是比较有优势的,因为基本上都工作了两年,对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对于这一点我想说的是,适合自己而又有前途的专业是一辈子快乐和成功的基础,以前是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现在的社会男女都怕入错行,嫁不嫁错到在其次,反正改嫁的机会很多。研究生几乎是人生最后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如果对本专业不感兴趣不想发展的话,因为贪图考试比较容易上手而去继续选择它是非常不明智的。事实上研究生专业课和公共课考试的难度系数差的很远(如果你不去选择全国前十名的学校),在感兴趣的基础上认真复习,很难说本专业的学生专业课就一定占优势。我不是计算机的,专业课全靠自学,最后也有132分的进帐。去考研的专科生,都是有梦有激情的人,为什么不让这种激情延续一生呢?

3、心态问题

信心

上一篇:归来观后感笔记下一篇:钻井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