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

2024-09-19

小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15篇)

1.小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 篇一

一天晚上,我到朋友家去串门。我们坐在沙发上,天南海北地闲聊起来。突然房门大开,我那位朋友的小儿子站在门口。哭喊着:“妈妈!妈妈!„„”

“妈妈不在,”朋友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妈妈上班去了,你怎么啦?摔了一跤?自己摔的是不是?那还哭什么。”他给儿子擦干眼泪说:“好啦,玩去吧!”

儿子走后,朋友抱怨开了:“总是这样一张嘴就是妈妈、妈妈的喊,你知道,有时我心里真不好受。好像我不如妻子疼爱他,好像我们这些当父亲的除了处罚孩子什么也不会干。其实我常常给他买玩具,疼爱他„„你说,为什么小孩儿都这样?”我耸耸肩说,如果家里没有母亲,那孩子肯定就叫爸爸了。“没错儿!”我的朋友深表赞同,“就拿我来说吧,从小没有母亲,所以我向来只叫爸爸。”我正要告辞,朋友的妻子下班回家了。他的小儿子就像被魔杖一指,飞跑到母亲面前,诉说他刚才怎么摔了跤,摔得多么疼,又怎么哭了。母亲又是摩挲他的头,又是吹他摔疼的地方,还不住地亲吻他。

我那朋友皱着眉头看着母子俩,嘲讽道:“真够黏糊的,简直没完没了„„”没过两天,我那位朋友干活时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我们把他抬到工棚,并且叫来了急救车。他在昏迷中嘴里只是不住地念着:“妈妈„„”

2.小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 篇二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思品课, 导入环节做好了, 整堂课就易于成功, 在这里, 导入扮演了“凤头”的角色。那么如何塑造好课堂的“凤头”呢?采用多媒体导入就是方法之一。如教学《孝敬父母》一课时, 笔者播放了《感恩》视频。屏幕上演讲者饱含深情、充满激情的演讲, 给了学生深深的震撼。在音乐氛围的烘托下, 学生一边观看画面, 一边倾听教师激情澎湃的导语:同学们, 面馆老板的一碗面就使小姑娘感激涕零, 那么, 你们可曾想到你们的父母曾经为你们做过什么?从中你又学到了什么呢?这样的导入, 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拨动其思维之弦, 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

二、运用多媒体, 可以突破难点,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运用这一特有功能, 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变静态为动态, 从而化枯燥为生动, 化静为动, 使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如孝敬父母是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笔者用多媒体展示案例。据《常州日报》报道:8旬老人张奶奶因子女的赡养纠纷, 屡被遗弃街头或杂物间过道。虽然当地群众纷纷谴责老人子女不孝, 但张奶奶的五个子女认为养不养母亲是自己家里的事情, 外人无权插手, 谁都管不着。出示问题: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说法的?你可以帮张奶奶出出主意吗?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很容易得出结论, 这样教学的难点就很容易突破,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运用多媒体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思品课的时代性、思想性、实践性决定了思品教师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感人事例相结合, 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多媒体就像是在学生和教材间架起的一条快速道、一座立交桥。学生通过田世国捐肾救母、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孝敬父母的感人事例进一步了解孝敬父母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生活、报纸杂志、电视节目中蕴含了丰富的、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教育资源, 我们应随时注意收集。运用多媒体把它们有机融入到思品课堂中去, 这样思品课的说服力和时代感就能明显增强。

四、运用多媒体, 可以激活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水,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突破时空的限制, 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进课堂, 创造出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和谐气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如孝敬父母表现在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之中。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洗脚》, 然后让学生谈感想。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后, 能真切地说出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把孝敬父母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接着笔者请学生设计一个给爸爸妈妈过生日的方案。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很多学生设计的方案很有特色, 也很有创意。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活, 创新能力无形之中也得到了提高。

五、运用多媒体, 可以使总结拓展, 余味无穷

俄国托尔斯泰说过:“好的结尾, 有如咀嚼干果, 品尝香茗, 令人回味再三。”思品课也是如此,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 要给学生留下回味的东西, 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思品课的魅力。在《孝敬父母》一课结尾时, 为了帮助学生升华情感, 笔者给学生播放了视频《跪羊图》, 接着总结:树木的繁茂归功于土地的养育, 儿女的成长归功于父母的辛劳。让我们从今天开始, 从孝顺父母开始, 学会感恩吧!让我们记住父母的生日, 为父母洗一次脚, 给父母一个紧紧的拥抱, 一个温馨的祝福, 一个甜蜜的笑容吧!这样的总结提升了思品课教学的魅力, 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3.孝敬父母不能等 篇三

然而当我终于能拿到足以养活自己并能让父母过上富足生活的薪水,兴致勃勃地举着车票想让两位老人走出山沟看看精彩世界的时候,才发现父母的身体已经经不住长途的颠簸;当我一心欢喜地带回父母没吃过几次的荔枝想让他们大饱口福时,却发现父母的血糖已经在努力控制中。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原来,孝敬父母是不能等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高中时候就熟记于心的古语,十年后才真正明白了它的分量。父母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但终有一天他们会离开,永远不再回来。而我却在愚蠢地等待。难道非要等到那一天才追悔莫及吗?

孝敬父母不能等。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不再整日里忙着工作而只是打个电话给父母问安,也不再只有在父母生日的时候才想起去为父母买个生日蛋糕庆祝;其实我早就知道,这并不是做子女真正的孝敬,也不是父母内心所真正期盼的。我知道父母要的是什么。此后的节假日,特别是五一、十一,我不再为评更高的职称而加班,也不再早早打算好哪个城市的旅游胜地多;但凡有几天的休息时间,我所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带着足够的换洗衣物,回家。

4.小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 篇四

可是山下部落的人们不知道怎样才能爬到山上去。他们既不知道山上部落平时走的山道在哪里,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山上部落,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发现他们留下的踪迹。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派出了他们部落中最优秀、最勇敢的战士,希望他们能够爬到山上去,找回孩子。

他们尝试了一个又一个的方法,搜寻了一个又一个可能是山上部落留下的踪迹。尽管他们用尽了所有他们能想到的办法,但几天的艰苦努力也不过才前进了几百英尺。他们感到他们的一切努力都是无用的、没有希望的,他们决定放弃搜寻,返回山下的村庄。

正当他们收拾好所有的登山工具准备返回时,他们看到被绑架孩子的母亲向他们走来,而且是从山上往下走。他们简直无法想象她是怎么爬上山的。

待孩子的母亲走近后,他们才看清楚她的背上用皮带绑着那个他们一直在寻找的孩子。哦,真的不可思议,她是怎么找到孩子的?这个部落中最优秀、最勇敢的战士都迷惑不解。

其中一个人问孩子的母亲:“我们是部落中最强壮的男人了,我们都不能爬上那座高山上去,而你为什么能爬上去并且找回孩子呢?”

5.小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 篇五

人们都惊呆了。谁也没有想到,有一道黑色的旋风,从他们眼前呼啸而过,穿过马路,向孩子坠落的地方奔去。黑色的旋风,正是她。此时,她正跌坐在地上,而她3岁的儿子正在她怀里哇哇大哭。儿子安然无恙,她却脸色苍白。

人们又一次惊呆了。要知道,在极短的时间从马路那边跑到马路这边并稳稳地接住儿子,是根本不可能的,可奇迹就发生在眼皮底下,容不得人们怀疑。

第二天,日报的头版有一行醒目的文字告诉了人们答案:亲情的速度无法衡量。

这是一个令人惋惜的故事。讲的是一位探险家,他决心用自己厚实的脚板去丈量苍茫的大漠戈壁,去体验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去攀登无限雄奇的崇山峻岭。告别了自己的妻儿,他出发了。凭着坚强的意志和执著的精神,他就要走完计划的路线了。突然,他想给家里挂个电话,报个平安。接电话的是妻子。妻子在电话中哭着说分别时送的玫瑰早就枯萎了,他若再不回来,恐怕花瓶里就要插进别人送的鲜花了。而他的儿子也在一旁哭着叫爸爸,儿子还说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你说我考了一百分就带我去公园玩的,我现在都拿了六个一百了,可你还不回来。

探险家放下电话,已是泪流满面。就这样,他放弃了。

在他舒适的家中,他拥着娇小的妻子和乖巧的儿子,眼角流着滚烫的泪水。这泪水是苦涩的,但更多的是甜蜜和温馨。

人们为这个即将到达成功彼岸的探险家感到惋惜和不值,可人们却无从知道,在探险日记的最后一页写着这样一句令人震撼的话:

6.孝敬父母的故事 篇六

孝敬父母的故事 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他25岁时,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自尊的人,能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征服挫折和失败,在挫折与失败中获得成功。而丧失自尊的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自暴自弃.自轻自贱的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不行了,从而放弃了努力奋斗。所以没有自尊的人,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7.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 篇七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都做不到,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孝敬父母、关爱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人莫忘父母恩。同学们,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吗?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呢?

我国东汉时,有个小男孩叫黄香,他家生活很穷苦。在他九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伴随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少让父亲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没有任何取暖设备,人们常常冷得难以入睡。一天晚上读书时,黄香觉得特别冷,捧着书的手一会儿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了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心温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都夸奖他。

到了夏天,黄香家低矮的房子里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一到晚上,大家都在院子里乘凉,尽管每个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都困了,准备睡觉去,这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不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黄香说着,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大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父亲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里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父亲紧紧地搂住黄香说:“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哪!”

此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子,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九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的,人们说:“温席扇蚊的黄香,天下无双。”人们还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实也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亲的故事也流传千古。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就是出自这个故事。

点评:年仅九岁的小黄香就懂得体贴父亲,他的故事让我们感动,更引人深思——我们接受父母养育之恩十余年,是否懂得感恩回报父母,是否真正理解父母?你可知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首要和最基本的条件。“乌鸦有反哺之恩,羊羔有跪乳之德。”何况我们是万物之灵的人呢?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更应该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

孝心故事串串烧:《羔羊跪乳》《卧冰求鲤》《乌鸦反哺》《彩衣养亲》《哭竹生笋》《鹿乳奉亲》《闻雷泣墓》《笼负母归》《弃官奉亲》。

身体力行

和中学生谈谈怎么孝敬父母

据调查,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不知道孝敬父母。他们常常把父母语重心长的教导当成唠叨,动辄顶撞父母,摔碟子撂碗;因父母没有满足他们的不合理要求,就不理父母;更有甚者,因父母不让他们“泡网吧”,竟然丧心病狂地弑父杀母,烧毁房屋……类似的令人痛心的事件时有发生,的确令人担忧。

在电视里或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当一个婴儿将要出生的时候,母亲忍受了难言的痛苦;当孩子生病时,父母心急如焚,四处求医,昼夜守护;当孩子该上学的时候,父母即使砸锅卖铁,也不肯耽误孩子的学业……总之,父母愿为我们付出一切,包括生命。父母不仅给我们以生命,而且还为我们创造了健康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条件,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一切。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一文中写道:“父母者,人之本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人在遇到艰难险阻或疾病痛苦时,为什么总是向父母求援,就连平时跌一跤,也会不由自主地喊一声“妈呀”!这就是本能地追念根源。如果一个人不孝敬父母,他便是一个无知的人,一个缺德的人,一个不可交往的人,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那么,现代中学生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呢?我们请到了几位老师,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有什么高见。

A

出镜嘉宾:周 林(江西师大附中 教师)

独门高招: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

父母处处都是为孩子着想,谁也不肯把自己的孩子推到火坑里。有时候父母和自己的观点不一致,我们作为晚辈,要耐心解释,不可冒犯父母,给父母脸色看。于丹老师在讲授《论语》的时候说,儿女有钱了很容易做到给父母买车、买房,但是最难做到的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们说过,孝敬父母最难的是“色难”,就是要做到不给父母脸色看最难。在和父母交流时,如果你流露出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我们应该和颜悦色,从内心深处发出微笑,让父母感到快乐、幸福,那样你也将得到快乐和幸福。

此外,我们更不能以“出走”来吓唬父母,做出伤害父母的事来。

小编插话: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多不容易,我们要听从他们的正确教导。他们是过来人,我们积极地吸取他们正确的建议和看法,可以少走弯路,即便我们有不同意见、看法也要注意表达方式。《弟子规》中说,父母有过,应柔声相劝。心平气和地与长辈交流不同意见,才能显得有礼貌,有修养,更是传统“孝”的体现。

B

出镜嘉宾:王晨光(山西省孝义市二中 教师)

独门高招:在精神上多给父母一些安慰

上学时对父母说一声“再见”,回到家向父母问好;见父母下班了,道一声“辛苦了”,送上一杯热茶,端去一盆洗脸水;父母生病了,带去一声问候,送上一束鲜花;父母生日时,给他们一份惊喜,最好的礼物是一张奖状,一份优秀的学习成绩单或用自己的稿酬、奖学金为父母买的生日礼物……虽然这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若你真的这样做了,父母会感到无比欣慰。

小编插话:王晨光老师的提法很全面,值得大家学习。孝敬父母就应该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细小的举动是甘露,能滋润父母的心田,由此带来的幸福感也是不言而喻的。

C

出镜嘉宾:唐 旭(河南省济源市济水一中 教师)

独门高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家中,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饭后或节假日帮助妈妈洗碗、扫地、洗衣服、擦桌凳、整理房间,或为爸爸捶捶背,为妈妈洗洗脚,农村的学生还可以帮助父母干些农活。总之,根据自己的情况,会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些都是举手之劳,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只要你有一颗孝心,心里装着父母,报答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恩情是一生一世都报答不完的。

小编插话:古人云:“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现在,许多父母为了子女能专心于学业上的竞争,包揽了一切家务,以至很多中学生“高分低能”,自理能力弱,有些学生习惯于父母对自己的悉心照顾,却很少关心日夜为自己操劳的父母。我们扪心自问一下,自己身上有没有这种情况,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D

出镜嘉宾:王宁宁(江西省石城县石城中学 教师)

独门高招:节约开支,体贴父母

古代有句话,叫做“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是说,当子女的自己要节约一些,省俭一点,这样就能有充足的物力来赡养自己的父母。虽然现在绝大多数父母都不需要上中学的子女来赡养,但需要子女对他们的体贴与理解。

我曾布置学生开展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让班干部收集古今中外名人论节俭的警句和名人故事,接着让全班学生搜集父母为子女跟上“时代、潮流”而节衣缩食的事例,并在班会课上交流。同学们听到一个个感人的事例后,都惭愧得流下了眼泪。随后,我向全班学生提出了“生活节俭,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的倡议,同学们纷纷自觉响应和执行,在全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小编插话:王老师的办法真好!现在有些中学生攀比之心太重,不看家里的情况,一味地给父母“提要求”。记得有句老话“俭以养德”,可见节俭是检验一个人品性的标尺。大家想想看,时代总在变化,我们紧跟时代没有错,可是对于物质追求,考虑一下家里的负担情况,还是要量力而行,多为父母着想点吧。

E

出镜嘉宾:康 蕾(安徽省和县三中 教师 )

独门高招:尊敬父母

“敬”是“孝”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父母,不仅要“养”,更要“敬”,否则与犬马无异。现在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都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很多人对父母缺乏应有的尊敬和礼貌。

小编插话:康蕾老师说的问题在很多中学生身上存在,有些农村的家长来到学校,孩子不愿意看到他们,甚至躲着他们,原因就是觉得父母穿着不够体面。我们要知道,父母对我们的爱可不曾卑微,他们理应得到我们的尊敬。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的杨怀保,每当穿着寒碜、满脸沧桑的父亲来学校找他时,他从不回避同学们的视线,而是大大方方地迎接父亲,因为他明白,一个真正懂得孝顺的孩子是不该嫌弃父母的,即便他们再怎么贫穷。

·红灯警示区·

这些不孝之事,咱不做

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吃过饭,扭头看电视或玩去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照顾,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让人忧虑。以下几种不孝的事情,咱可千万做不得:

☆顶撞父母☆

顶撞父母是中学生最常见的不孝敬父母的行为。某省一份针对600多名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超过65%的学生在家里经常顶撞父母,对父母发脾气。问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当父母不能满足你的要求时,你会怎样?结果,大多数学生选择了与父母争辩或者摔门而去。

☆不做家务☆

有些中学生缺少家庭责任感,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很多中学生在家里很少做家务,所有的事情都要父母、长辈代劳。

☆不体贴父母☆

父母往往创造最好的条件满足子女的需求,一些同学却不懂得珍惜与回报。有的同学在父母身体不舒服、工作遇到困难甚至家庭遭遇变故时,不能体贴父母,反而提出非分的要求。

☆嫌弃父母☆

有的中学生羡慕别人家条件好,逐渐埋怨、嫌弃自己的父母,抱怨家长没有能力为自己提供更好的生活,深深伤害了父母的心。

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不孝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父母的感情,让他们心痛。因此,这些不孝之事,咱可不做!

·孝心贴士·

最伤害父母的十句话

父母辛苦一辈子把我们培养成人,真不容易,我们绝不应该对他们说出以下十句话:

1. 好了,好了,知道,真啰嗦!

【温馨提醒】没有真正啰嗦的父母,只有不懂倾听的孩子。

2. 有事吗?没事就挂电话了啊。

【温馨提醒】父母给你打电话,也许只是想和你说说话。我们能否理解他们的用意,不要匆忙挂了电话?

3.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

【温馨提醒】父母的确有些方面很落伍,但你抛出这句时,想过以后自己也会老吗?

4. 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

【温馨提醒】一些父母总是努力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我们可以出于关心而劝阻,但这样说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没用。

5. 你们那一套,早就过时了。

【温馨提醒】父母的建议也许起不到作用,可我们能否换一种表达方式?

6. 叫你别收拾我的房间,你看,东西找都找不到了!

【温馨提醒】自己的房间还是自己收拾好,无论怎样,也不要伤害好意的父母。

7. 我要吃什么我知道,别夹了!

【温馨提醒】盼着我们回家的父母总想把所有关心融在特意做的饭菜里,我们默默领情就好。

8. 说了别吃这些剩菜了,怎么老不听啊!

【温馨提醒】父母一辈子养成了节约的习惯,很难改,让他们每次尽量少做点菜就好。

9. 我自己有分寸,不要老说了,烦不烦!

【温馨提醒】请你掌握好和父母交谈的分寸。

10. 这些东西说了不要了,堆在这里做什么啊!

【温馨提醒】父母总想把跟我们成长有关的东西都收藏起来,也许会占些空间,可对我们来说,多年后看到自己婴儿时穿的小棉袄,难道不是很惊喜吗?

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说过这十句中的一句或几句,但请体谅我们的爸爸妈妈,作为子女,我们都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人生很短,一定要珍惜你身边的亲人、爱人、朋友。不要等到一切都无法挽回了,才知道这些人对你有多么重要。善待生命,孝敬长辈,要知道,不管你做错了什么,他们都会原谅你的,家,才是你永久的港湾!

·孝心金言·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 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 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 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 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 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 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 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 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 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 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

编后语

古圣先贤孝敬父母的佳话姑且不说,就在我们周围,大家耳闻目睹的孝敬父母的事例也不可胜数。

8.曾国藩孝敬父母的故事 篇八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写道,“父母大人金福万安……阿胶两斤,高丽参半斤……”,托人带回湖南老家,以略尽人子之孝。

曾国藩后来出将入相,位极人臣,这些东西当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还是个翰林院编修,是个穷京官,弄到这些东西并不容易。特别是在他的家书中,将阿胶与高丽参并列,而且阿胶位居高丽参之上,可见当时社会风尚,以阿胶为难得的滋补上品,甚至比名满天下的高丽参还难得。

后来曾国藩的家书中,屡屡出现寄赠阿胶的字句,阿胶成为曾国藩为父母尽孝的最好方式。

那么,阿胶对老年人的滋补功效,在医理上有何依据?

对老年人来说,健康长寿是子女的最大期盼,那么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呢?《内经》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能长久”。

很显然,气血虚衰是衰老的根源,延缓衰老,就要从气血两字入手。而阿胶味甘,性平,能补血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益气补虚,除风化痰清肺,利小便,润大肠。这些滋补功效确实十分适合老年人滋补。

关于曾国藩的小故事:“断鸡蛋案”

曾国藩自幼聪明伶俐,他父亲曾麟书想试一试儿子到底聪明不聪明,就设想了一个审鸡蛋案。于是便叫人煮五个鸡蛋,拿了一个给女佣人吃了,然后说少了一个,命曾国藩出来审,看是谁偷吃了一个。

那一天,曾国藩从学校放学回来,解下书包,其母就说:“我明明煮了五个鸡蛋,怎么只有四个了?”其父在旁边听到了,把曾国藩叫来,对他说:“你母亲的鸡蛋,是分给你们吃的,现在分不出来了,看是哪个偷吃了一个,为你母亲查出来。”曾国藩略为思考一下,便端来一个木盆,倒了几杯凉茶,把家里的人都叫拢来,令每人喝一口茶,吐到盆里,他站在旁边观看。其结果只有那个女佣人吐出来的茶水里挟有鸡蛋黄粉,断定鸡蛋是她吃掉了。

9.关于孝敬父母的情感故事随笔 篇九

平常为生计奔忙,无暇陪在父母身边,新年来临之际,我忽然想起了老家,乡愁萦怀,我的眼睛湿润了。

小时候,母亲总把“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句寓意节俭的口头禅挂在嘴边,那时,我虽不完全懂得这句话的含义,但后来,我还是晓得了她的良苦用心,她是在警醒和鞭策我们兄弟姊妹随时随地做到省吃俭用,不铺张浪费,低调做人做事,后来还成为家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

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上世纪70年代中期,父亲在公社小学教书,母亲在大队小学教书,我和弟弟是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每月最后一个周末,我都会和母亲一起到20多公里外的公社粮站背米,打清油,途中,要翻山越岭走好多山路,每次背米回来,我稚嫩的肩头都会留下红红的印迹,让我酸痛好多天。那时我们虽吃公家饭,但整个国家物质都很匮乏,因缺少油水,我和弟弟都在吃“长饭”,每次吃完饭后胀得饱饱的,可过不了多久,肚子就开始咕咕叫,每月下来,都会有10来天断粮期。

好在母亲在她娘家所在地的乡下教书,外婆家有几分自留地,可以在地里种一些蔬菜、粗粮,时不时地给予我们一些帮补,让我们少受了很多苦,少挨了很多饿。为了让我们尽量吃饱喝足,供应粮不够,母亲和外婆就将苞谷用石磨磨细,再配上黄豆、红豆、红苕、青菜、菠菜、萝卜、洋芋、牛皮菜等,煮成香喷喷的菜稀饭,尽量让我们把肚皮鼓圆。米少菜多水分重,不见油星,可我们却吃得狼吞虎咽,外婆和母亲见我们将饭粒掉在桌子上,就板起脸对我们说:“粮食比金子都贵重,千万不要浪费了,落在桌子上的要捡起来吃了,地上的要捡进猪食桶里喂猪!”我和弟弟赶忙将饭桌上的饭粒用筷子夹起来放进嘴里,又把掉在地上的饭粒捡进猪食桶。

后来,两个弟弟出世了,又过两年,妹妹也出世了,就这样,我们5兄妹先后来到了人间。母亲总是省吃俭用,从来不舍得吃穿,我们没有衣服、裤子、鞋子穿了,她总是见缝插针、千方百计抽出时间给我们缝衣裤,扎鞋子。春天做单衣、单裤、单鞋,冬天做棉衣、棉裤、棉鞋。好多年后,我们家的衣服、裤子、鞋子足以装一屋子。母亲只要见我们裤子、衣服破了,就会立即拿出针线一阵忙碌,很快就将破损的地方缝补好了。于是,我们都盼望过年,家里再穷,过年时,我们总能穿上新衣服,还能吃到我们平常吃不到的糖果、汤圆和醪糟……但年过完了,我们依然会回到寻常的生活状态里。

就这样,一年一年,我们在饥荒的日子里慢慢长大。

在那些艰苦的年代,穿衣吃饭,对于外公外婆、父亲母亲来说,他们都是不讲究的,饭能吃饱就行,衣能遮体就行。二四八月乱穿衣,但他们总是将一、两件旧衣服、旧裤子穿上一个季节,虽然只这一两件,平常却换洗得很干净。母亲说,不怕衣服、裤子少,但一定要换洗得勤便,这样,自己穿着整洁舒服,别人也不会另眼相看的。母亲总是根据季节变换适时调整,颜色啊,款式啊,从不挑剔,衣服、裤子有了破洞或撕裂了,她戴上顶针缝补好,又穿在身上;衣服、裤子褪色了,她舍不得丢掉,一直要穿到不能再缝补了才会撕成布条用来扎鞋底。

后来,我们成家立业了,母亲还常叮嘱我们说:一个家庭,要做到早计划,巧安排,不要乱花钱,能省就省,钱要花在刀刃上。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她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可亲可敬的人,岁月虽然沧桑了她的容颜,但她勤于锻炼,穿戴得体,如今,她依然走路如风,身体硬朗,给儿女们的印象总是端庄美丽,朴实大方,她对我们点点滴滴的爱如同春风化雨,滋养我们一生一世!

这些年,儿女们为了求生存远离故土,不能常常孝敬父亲母亲,今年过年,无论再忙,我们一定赶在年的前头,扛一肩瑞雪,叩响家门……

10.父母必读的经典家教故事 篇十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有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

“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

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说:“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一句话改变学生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就这么一句普通的话,却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

一天,当他又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那句话,并给予他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5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住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

在此后的40多年间,罗尔斯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为了纽约州的州长。

宽容的力量: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赞美是暗室中的一只蜡烛

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最近将有台风袭击一座海滨小城。

小城里的百姓惊慌起来,积极地投入到预防工作中。一位母亲忙碌着。旁边站着她的小女儿。

“这该死的台风……”,母亲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诅咒。

“我喜欢台风”。旁边的小女孩不同意母亲的说法。

母亲感到很诧异,因为台风破坏力极强,毁坏庄稼、吹倒房屋、阻塞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并造成损失,可眼前这个小不点儿居然说她喜欢台风。

“孩子,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喜欢台风?”母亲小心翼翼地问。

“上次台风来了,就停了电”,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停了电又怎么样?”

“晚上就会点蜡烛。”

“你喜欢点蜡烛吗?”

“是的,那回(指上次台风吹过的晚上)我点着蜡烛走来走去,你说我像小天使。”

母亲顿时无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抱起小女孩,亲吻着她的小睑蛋。凑近她的小耳朵并说了一句话:“孩子。你永远是天使!”

开花的佛桌:给浪子回头的机会

曾经有一个小和尚,极得方丈宠爱。方丈将毕生所学全数教授,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没想到,他在一夜之间动了凡心,偷偷下了山,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住了他的眼睛,从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20年后的一个深夜。窗外月色如洗,澄明清澈地洒在他的掌心。他忽然忏悔了,披衣而起,快马加鞭赶往寺里请求师父原谅。方丈深深厌恶他的放荡,不愿再收他为弟子,说:“你罪孽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桌子上开花。”浪子失望地离开了。

第二天,方丈踏进佛堂时,看到佛桌上开满了花朵。方丈在瞬间大彻大悟,连忙下山寻找弟子,却为时已晚,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堕入荒唐的生活。而佛桌上的那些花朵只开放了短短的一天。是夜,方丈圆寂,临终遗言:“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

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而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

正人先正已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有一位女士养了一只珍贵的鹦鹉。这只鹦鹉非常美丽,可是它却有一个坏毛病:经常咳嗽且声音沙哑难听,好像喉咙里塞满了令人作呕的痰。女主人十分焦虑,急忙带它去看兽医,生怕它患上了什么呼吸系统的怪病。

检查结果证明。鹦鹉完全健康,根本没有任何毛病。女主人急忙问,为什么鹦鹉会发出那么难听的咳嗽声,医生回答说:

“俗话说,鹦鹉学舌。它之所以发出咳嗽声,一定是因为它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们家一定有人经常咳嗽,是吗?”

这时,女主人有些不好意思了。原来,她自己有抽烟的习惯,所以经常咳嗽,鹦鹉只不过是惟妙惟肖地把女主人的咳嗽声模仿出来而已。

不断改进语伤人六月寒

一头熊在与同伴的搏斗中受了重伤,来到一位守林人的小木屋外乞求得到援助。

守林人看它可怜,便决定收留它。晚上,守林人耐心地、小心翼翼地为熊擦去血迹、包扎好伤口,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供熊享用,这一切令熊无比感动。

临睡时,由于只有一张床,守林人便邀请熊与他共眠。就在熊进八被窝时,它身上那难闻的气味钻进了守林人的鼻孔。

“天哪!我从来没闻过这么难闻的味道,你筒直是天底下第一大臭虫!”

熊没有任何语言,当然也无法入眠,勉强挨到天亮,向守林人致谢后便匆匆上路。

多年后一次偶然相遇时,守林人问熊:

“你那次伤得好重。现在恢复得怎么样?”

熊回答道:“皮肉上的伤痛我已经忘记。心灵上的伤口却永远难以痊愈!”

永不凋谢的玫瑰

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但都没有人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个4岁的小朋友(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

“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

“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很漂亮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

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

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

“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培养了你这样的一个好孩子。”

11.小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 篇十一

1943年,有个进步学生要从重庆到西安去,临行前给他在外地的父亲写了一封信。这位父亲赶到重庆时,儿子已经动身走了。老人没看到儿子,却说:“如果能见到大名鼎鼎的周副主席,就不枉此行了。”周恩来知道后,就专程到招待所看望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人。周恩来对他说:“您和我父亲的年岁差不多大呀!您应该是我的父辈了。”他同老人热情地谈了一个多小时,使老人如愿以偿,乐而忘返。

晚辈礼仪

林伯渠、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谢觉哉五位同志被人们誉之为“五老”。周恩来像对老师一样关怀他们、尊敬他们,而且像小学生似的经常聆听他们的教诲。

1959年8月24日,林伯渠在中南海紫光阁参加最高国务会议之后,周恩来陪同他回家。因为林伯渠两天后要率代表团赴蒙古访问,他就趁此机会问道:“总理有什么指示?”周恩来亲切地说:“哪里,哪里!林老啊,您是党的一位老同志,我还有什么指示呢?您按照党的外交政策做就是了。”周恩来考虑到林伯渠年迈多病,身体不好,于是决定一起到他家里商谈访问事宜。林伯渠每次出访或归来,周恩来总是亲自到机场去迎送这位多病的“老师”,表现出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百老庆寿

1961年11月26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市政协礼堂主持了一个“百老庆寿大会”,100位年过7旬的在京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各民主党派中央委员和社会知名人士欢聚一堂。总理准时到会,一进会场立即向83岁高龄、时任民革中央主席的何香凝走去。何香凝见总理正向自己疾步走来,忙起身相迎。但老人动作不便,把手杖失落在地。总理加快脚步,一面弯腰为她拿起拐杖,一面热诚地与何香凝握手,向她问好祝寿,并向到会的老人一一问候。

庆祝大会开始后,周总理首先起立举杯,向与会的老人们祝寿。他说:“今天到会的百位老人,平均80岁高龄,加起来就是‘八千岁’呀!人生望百,20年后,我们百位老人再集体祝寿,大家要真正高呼‘万岁’了。”总理风趣的言谈,使在座的老人个个笑逐颜开,深深感受到总理的亲切关怀。

12.小学生孝敬父母的名言 篇十二

小学生孝敬父母的名言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2、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3、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4、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5、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6、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7、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9、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10、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1、长幼有序。——孟子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14、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15、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16、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7、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18、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1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20、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21、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22、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23、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24、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25、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26、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27、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28、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29、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30、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31、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32、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33、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34、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35、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36、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37、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38、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39、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40、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41、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42、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43、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44、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45、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46、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47、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48、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49、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50、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51、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52、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扩展:孝敬父母的故事

二十四孝——忠孝双全

明朝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迎异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战。希望全体民家。”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有诗颂曰:

异攻城围义,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K??偾辶匀剩??吧舷露己茏鹁此?K?囊桓鐾?牛?钰?鍪贡呓??剩?盖椎昧酥夭。?绻?庋?肴ィ?薹ㄔ谏肀呤毯颍?闹蟹浅1?础H式苤?浪?耐纯嘈那橹?螅?卮俗嗲牖噬细呐鹑恕S幸惶烊式艹鐾庋樱?芯??猩健K?巧仙蕉ハ蛳驴醋旁疲?运?乃娲铀担骸拔业那兹司妥≡诎自频紫隆!迸腔擦撕芫茫?裁挥欣肴ィ??蛔×鞒隽怂记字?帷S惺?淘唬?nbsp;

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刚直,行医的时候,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他的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向皇帝诉冤。她述了肉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有诗颂曰:

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惠后人。

二十四孝——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娱亲精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二十四孝——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围长出了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

13.小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 篇十三

儿童教育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美国父母效能训练课程英文讲师,北京南山华德福学校创始人之一兼特约顾问。著有《让孩子做主》《接纳孩子》《成功渡过母爱第一关》《小巫教你讲故事》《小巫教你编故事》等10余本畅销书籍。

近日,网上一篇名为《爸爸妈妈被手机抓走了》的动漫组图走红。漫画以一名幼儿的视角来控诉“低头族”父母。每天吃饭、睡觉、走路,甚至上厕所都目不转睛刷屏,父母陪孩子的时间都被手机给抢走了,难怪孩子视手机为怪物。

这则漫画用色并不绚丽,线条也十分简单,寥寥数笔却激起了无数年轻父母的共鸣,不少家长看后直呼“太揪心”。

随着手机、电脑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低头族”父母比比皆是。国内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小巫对此现象十分痛心。她曾在网上和书中撰文呼吁:请父母远离电子产品,多为孩子讲故事,让故事开启孩子温暖快乐的一生……

每位父母都能成为故事大王

“很久很久以前,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是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要想从海底一直达到水面,必须有许多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着一个地联起来才成。海底的人就住在这下面……”

2007年6月的一个夜晚,北京家中的卧室里一盏橘黄色的台灯调到最暗,小巫搂着5岁的女儿柔声地给她讲《安徒生童话》名篇——《海的女儿》。在小巫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女儿枕在她的臂弯里,长长的睫毛一闪一闪,渐渐进入甜美的梦乡。而小巫腹中的第二个宝宝却好像被美妙的童话深深吸引,在她肚子里拳打脚踢。小巫忍俊不禁,再一次在心中感叹故事的魔力和童话的神奇。

在很多“70后”“80后”的记忆里,几乎每个人都有被故事温暖过的童年。不管是爷爷奶奶讲过的沉香救母、精卫填海,还是父母口中的神笔马良、西游记,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每次听长辈们讲那些古老神秘的故事,对孩子们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

至今,小巫依然记得童年时代,她最喜欢的事情是搬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看奶奶一边剥毛豆,一边轻声细语地给她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小小的她双手捧着脸,扬起下巴,听得一脸痴迷,就连梦里都是一片璀璨的星空,牛郎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

得知每年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躲在葡萄架下可以聆听到他们的悄悄话,小巫默默地记在心里,当天晚上她躺在被窝里一个劲地告诫自己不能睡着。直到月朗星稀时,她翻身下床,偷偷跑到院子里的葡萄架下,带着几分兴奋几分紧张,期待着能听到什么。结果,她竖起耳朵等了半天,却只看到一地白月光,听到几声夏夜的虫鸣……

第二天起床后,奶奶奇怪地问她:“明明有蚊帐,怎么你的胳膊和腿上有好几个蚊子咬的包?”小巫噘着嘴巴气呼呼地说:“奶奶,你骗人。昨晚我在葡萄架下听了半天,根本没听到牛郎织女说悄悄话!”奶奶一愣,随即脸上笑成了一朵花。这件糗事很快传遍了亲友圈,大家见到她会把更多的故事娓娓道来……

故事,仿佛一把带着魔法的钥匙,不但开启了小巫丰富的想象力,也让她对世间万物充满热爱和好奇心。从听故事到后来给小伙伴们讲故事,小巫涉猎的东西方故事越来越多。她没有想到,多年后自己会成为致力于儿童教育的专家,至今最大的兴趣是给广大儿童读者和两个女儿讲故事。

身为一名儿童教育工作者,小巫有太多讲座、签售、专栏写作等工作。但她不管多忙,在家时从不会玩手机或平板电脑,而是把时间用来陪伴孩子。特别是每晚临睡前,听妈妈讲故事成了两个女儿最期待的事情。

曾有家长写邮件咨询:“我们也想给孩子讲故事,但笨嘴拙舌,感觉没啥可讲,只好拿着书给孩子念。”还有一位年轻妈妈在微博上抱怨说:“我每晚开着灯给孩子讲三四个故事,自己累不说,孩子更是越听越兴奋,经常闹到很晚还不肯睡……”

针对这些问题,小巫婉转地指出:“讲故事,是增强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如果开着灯,孩子就不能在黑暗中自由想象,也会影响睡眠。照本宣科更不可取,只有父母在讲故事时融入语气和感情,才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滋养。否则,你讲的故事干巴巴的,孩子听起来也索然无味,还不如直接听录音机呢!至于每晚讲三四个故事,太多反而会削弱故事的吸引力,孩子也消化不了,所以讲一两个是最合适的。”

故事是开启童心的一把钥匙

2012年“六一”儿童节,小巫应某幼儿园班主任苏菲小姐之邀,给这群四五岁的孩子讲了《格林童话》中的一个经典故事——《霍勒婆婆》。

这个童话的大意是:从前有一个寡妇,她有两个女儿,一个是勤劳善良的继女,一个是又丑又懒的亲生女儿。毫无疑问,寡妇当然最喜欢、最心疼亲生女儿。由于继女热心帮助了霍勒婆婆,临别时获赠了许多金子,让母女俩艳羡不已。于是又丑又懒的女儿如法炮制,可她根本不愿诚心帮助霍勒婆婆,只会投机取巧,结果只收获了满身肮脏的沥青。

由于小巫讲得绘声绘色,还在桌子上燃起一支玫瑰花蜡烛,抑扬顿挫地弹着莱雅琴,孩子们睁着黑亮的眼睛,完全沉浸在美妙的童话当中。

正当小巫要结束故事时,苏菲小姐突然发问:“现在老师要提问了,想当勤劳善良的女儿、收获金子的同学请举手——”孩子们先是面面相觑,然后都懵懂地举起了手。苏菲小姐满意地笑了:“很好,看来同学们都已经理解了这个童话的意义。”

小巫来不及阻止,心里暗暗着急。讲完故事后,她在办公室与苏菲小姐有了一次深入地长谈:“由于我们接受的教育方式,说教式故事模式已根深蒂固。但是,以后千万不要向孩子解释童话的意义,或追求故事的中心思想。点到为止,孩子自然会理会。如果刻意说破,反而会造成不恰当的唤醒,也会让孩子心智紊乱。”

在小巫推广“故事教育理念”时,也有很多家长认为,讲故事还不简单?只要把自己知道的、书上看过的故事告诉孩子就行了。

nlc202309012151

可事实上,小巫认为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要讲不同的故事种类。比如:对1~3岁的孩子,适合讲简单、甜美的童话故事,还可以配上手偶戏,便于孩子建立图像思维;4~6岁的孩子,可以讲一些自然故事和寓言故事;对再大一点的孩子,适合讲复杂一点的民间传说和英雄故事;至于12~14岁的孩子,不但可以听人物传记故事,而且已经完全可以自主阅读了。

除了按照不同的年龄段,讲故事时还要注意因人而异,而故事并不是编一个那么简单。对有些心理受到创伤的孩子来说,治愈类故事会起到很大的抚慰作用。

在工作中,小巫曾接待过一对父母的咨询。他们原本有一个聪明活泼的儿子,谁知儿子5岁那年,因为白天喝多了果汁饮料,导致夜里小便失禁。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原本是很常见的行为,谁知那位粗鲁的父亲犯下了致命错误——他先是厉声指责儿子:“你都这么大了还尿床,简直不害臊!”接着在家人、亲戚面前多次说起。5岁的儿子已经有了羞耻心,在父亲的斥责和周围人的嘲笑中,他如受惊的小鹿般不知所措。

第二天晚上,他生怕自己再次尿床,紧张到半夜还睡不着。毕竟是孩子,迷迷糊糊睡着后,由于白天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当天夜里他再次尿床。天亮后,父亲的暴怒可想而知。为了让儿子记住教训,绝不再犯,他干脆打了儿子屁股两巴掌,并惩罚他自己去洗床单。

从那天开始,这个孩子的噩梦就开始了。他几乎夜夜小便失禁,还变得胆怯易怒,拒绝上幼儿园,拒绝跟父亲亲近……此时,父母才意识到孩子可能出了心理问题。在心理医生的建议下,父亲诚恳地向孩子检讨道歉,但仍然收效甚微。

故事胜过所有的电子产品

小巫得知这个故事后,几乎心疼到要流泪了——一个5岁的孩子,谁知道他内心背负着多大的压力和委屈?她亲自编写了一篇治愈童话,并与孩子的父母制订了一套教育方案。

首先,这对父母重新装修了儿子的房间,尤其是把带有不良记忆的儿童床换成了儿子最喜欢的海盗船式木床,墙上挂着木质的船桨、蓝白相间的救生圈,以及镶嵌着贝壳的灯塔,还特意买了一台星空投影仪。

一直郁郁寡欢的孩子看到新房间时,眼睛明显一亮。当晚,先由母亲躺在他身边柔声为他讲故事,这天夜里他睡得比较沉稳。第二天晚上,父亲征得孩子同意后,也加入“家庭故事会”。

这是孩子第一次允许父亲躺在身边,那位父亲激动不已。他强壮的臂弯里搂着瘦弱的孩子,轻轻讲述小巫撰写的治愈童话:“从前,有一位英俊善良的小王子,每天骑着白色带翅膀的马穿行在王国里,他乐于助人,受到国民的喜爱。当然,他的国王父亲和王后母亲也很爱他。

“有一天,王子骑马去打猎时马儿受了惊,冲到后花园里踩踏了国王心爱的七色花。国王大为生气,他指责小王子没有管好马儿,不够懂事。小王子什么也没说,心里满是悲伤。事实上,国王一说完小王子就后悔了,可是后来不管他怎么解释、道歉,小王子都爱理不理。国王和小王子都很伤心,他们明明爱着对方,却不知如何相处。如果你是小王子,你会原谅国王吗?”

黑暗中,儿子轻轻点了点头:“会。”或许是体内的血缘天性,他的小胳膊下意识地搂紧了父亲。那位父亲浑身一颤,忍不住抱住儿子喜极而泣。

就这样,治愈故事焕发出了巨大的魅力。之后,这对父母每晚都会给儿子讲各种故事。在父母的柔声细语和故事的滋养下,孩子渐渐从当初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终于有一天,他不再小便失禁,而且恢复了天真烂漫的笑容。

经过20多年的研究,小巫发现那些听着故事长大的孩子,无论是情商还是智商都明显优于同龄孩子。在故事的滋养下,他们有着更丰富的情感,而且掌握的词汇量、知识储备量相对也多,这在进入校园后很快就显出优势来。

这种例子,在小巫大女儿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2014年母亲节,小巫从上海做完一场电视节目嘉宾后,风尘仆仆地回到北京家中,发现床头柜上放着一张缀满康乃馨的贺卡,里面用歪歪扭扭的笔迹讲述了一个简短的“傻瓜妈妈”的故事。小巫在看完后的一瞬间,感动到无法言语。

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有64%的孩子认为父母玩手机的时间多过陪自己,46%的孩子希望不要上太多的早教机构和培训班,只希望父母能多陪伴自己,能多讲故事。

有一组数字看起来很一般,实际上却触目惊心:

如果我们现在30岁,如果我们能活到80岁,那么还有50年的时间可以和手机在一起。只要我们拿起它,它随时就在身边,听我们召唤……

而我们的孩子目前还小,如果他们长大了,如果他们长到10岁、12岁、16岁,你就会发现,他们会渐渐地越来越需要自己的空间,他们的时间和空间会被学习、老师、同学、朋友、兴趣、爱好等填得很满,他们不会再扑到你的怀里撒娇,不会依偎在你身边听你讲故事……

所以,那些用手机、平板电脑多于陪伴孩子的父母们,请把所有的电子产品放在一边,要用更多的时间拥孩子入怀。慢慢地体味拥有孩子的这些年吧!你会发现,很多孩子和你最亲昵的时光,一旦错过,就再也找不回来!

【编辑:吴万夫】

14.小学生作文:孝敬父母 篇十四

近来,我一口气读了一本书,其中《孝敬父母的薛包》最耐人寻味,使我难忘,小学生作文《小学生作文孝敬父母》。

这个故事讲的是:薛包为人厚道,而且孝敬父母,母亲重病在床,薛包就整日守在母亲身边伺候她。生母死后,薛包对父亲和继母还是一如既往孝敬。甚至在父亲讨厌薛包,赶他出去居住时,仍回家干活,最终用行动感动了父亲和继母。

这个故事使我想到:几千年来,孝敬父母陶冶了多少杰出人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孝悌”的传统美德。薛包不仅不恨父亲把他赶出去,还帮家里人干活,不怨劳苦,坚持不懈,用真诚感动了父亲和继母。

对此,我深感惭愧,为一点小事和父母闹翻。有一次,爸爸要看“新闻联播”,我却要看儿童节目“七巧板”。爸爸说:“让爸爸看吧,我平时对你那么好。哪,如果你这次让我,下次我给你买你最爱看的`‘蓝猫淘气3000问’,怎么样?”“不吗,不吗!我偏不。”说完,我便坐在地上哭泣起来“哇哇…哇… …。”我一哭,爸爸就头痛,只好让步。

还有一次是发生在冰天雪地的冬天,鹅毛大雪下个不停,爸爸顶着西北风,到学校去接我。我从学校大门出来,一眼就看见冻的通红的爸爸。在回家的路上,我打了一个寒颤,爸爸就立即脱下大衣披在我身上。结果回到家,我只得了小小的感冒,而爸爸却喷嚏一个接着一个得打,头重脚轻,晕晕沉沉,第二天才知道,爸爸被冻得发了高烧,三十九度,急忙到医院,又是量体温,又是化验,又是打针,又是挂水,一连几天不能上班,在家休息。

父母是太阳,是月亮,他们用自己的辛勤来滋润着我们这些花草树木,让我们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不让我们干一点活,不让我们管家事,只希望我们身体健康,学习天天进步而已,但我们却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总给他们增加负担,一次又一次的辜负他们的期望。

15.女孩孝敬父母的励志故事 篇十五

1陆佳丽,一个来自贵州屋脊韭菜坪山下的彝家女孩,家住赫章县珠市彝族乡韭菜坪村西泥组。是个阳光而略显羞涩的农村彝家女孩,现就读于赫章县珠市彝族乡初级中学七(7)班。品学兼优的她,与重病在身的奶奶相依为命14年。脸上却总挂着自信的微笑,明亮清澈的双眼仿佛可以洗净生活中所有的烦恼。

2004年,才有两岁的她,就承受人间最悲痛的苦难,爸爸还来不及告别,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甚至还来不及认清爸爸的模样,爸爸就走了。爸爸安葬好的第二天妹妹出生,母亲不堪生活的重负,改嫁到外省从此杳无音讯。由于生活的困苦,年老多病的的奶奶没有能力抚养兄妹三人,忍痛把妹妹陆阿芳托付给姑妈家帮忙抚养。从此奶奶带着陆佳丽和比大佳丽4岁的哥哥陆佳龙相依为命。

懂事的哥哥看到了家庭的困苦,初三毕业就辍学外出务工,从此,照顾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这个年仅14岁女孩柔弱的肩膀上,家中主要靠种地为生,有时她也会挤出点时间上山挖草药换一点微不足道的收入来贴补家用。当她看见别人家用马来驼游客上石林可以赚一些收入,于是每到周末就向邻居家借来马鞍子,用自己家的马驼游客上石林游玩,近两公里的山路一次收入10元钱,但是佳丽觉得已经不错了。奶奶身体不好,长期劳作导致双手变形、腰椎疼痛,重点的东西都拿不了,每个星期天小佳丽都要给奶奶背水把水缸背满,准备一些生活必须品。小小年纪的她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享受着快乐的时光,却把家庭的重担放在自己柔弱的肩上——上山背洋芋、背苞谷,在家背水、喂牲口,去地里割草喂猪都是她经常做的事情。周末晚上睡觉前,还要为生病的奶奶捶背,洗脚,尽自己所能为奶奶减轻病痛的折磨。多年以来,面对生活的一切磨难,她没有选择放弃,总是跌倒了又爬起来继续向前走。

一个贵州彝家女孩的孝心故事

2在学校,佳丽同学对待学习认真刻苦,脚踏实地,每一次作业都按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的完成,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请教老师。通过她的坚持,成绩得到了提高,成为了班级的佼佼者。升入中学后,英语这门学科对于零起点的她来说学习压力比较大,但是她坚持比别人早起,把上过的单词和课文一遍又一遍的朗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她对待同学也是一个热心人,遇到同学生病或有困难,她都会热情的帮助别人。同学生病了,她比谁都着急,午饭不吃,书包不收拾,都要坚持把同学送到家里。在读小学时,从家到学校有1个小时的山路要走,她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放学了还要回家帮助奶奶做家务,家务忙完,已是夜深人静,这时才是她温习做功课的时间。就这样坚持着,在进入中学后,她更加阳光健康的生活学习着,在遇到不懂做的作业要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要么就是不厌其烦的去请教老师。懂事的她舍不得花钱坐车,每个星期五下午回家星期天回学校都要走4个小时的山路。提起陆佳丽同学,左邻右舍,老师和同学无不称赞,都说是一个懂事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虽然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但是小佳丽看上去还是那么的阳光那么的极积,当我们见到她时,她亲切的称呼我们“老师”,并邀请我们过段时间再来他家做客。当谈到哥哥时佳丽说“我哥是为了让我好好读书,减轻家庭负担才选择出去务工的,我很内疚也很无助,我只想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给哥哥买一个大大的房子,一家人生活在一起。”谈到奶奶时,明显看见小佳丽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想起奶奶,我就不会累,奶奶已经为这个家庭操碎了心,落下了一身病,我将来一定要考卫校当医生,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治好奶奶的病,让奶奶多享受几年好生活,让像奶奶一样的人都能健康生活”。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学论文推荐下一篇:跳绳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