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

2024-09-25

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12篇)

1.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 篇一

肇庆市高新区大旺中学公开课: 时间:2010年11月9日 班级:高二(4)班 教师:史黄军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对地球电离层、磁场和气候的影响。理解:理解太阳辐射的基本规律,太阳活动的特征。运用: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图象,采用比较和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时空的角度归纳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规律、时间变化规律和全球太阳辐射时空分布的特点。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从具体生活、生产实例的讨论入手,分析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运用辨证的思想看待宇宙对地球的影响。从而形成科学的辨证的宇宙观、世界观。(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太阳辐射、太阳活动的兴趣,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3)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太阳辐射影响地球大气运动和水循环;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和磁场的影响。【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课堂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组讨论、分组发言、扮演角色的方式解决问题、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先介绍角色的安排,分专家组,陈述组,群众组)(板书)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引入)在宇宙中,太阳是地球相依的非常重要的一颗恒星,它的光和热是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即为地球提供能量,我们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孕育了地球上的生物。那么,太阳对地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本节课我们主要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两方面的影响来学习。

(过渡)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太阳的概况,请陈述组选一代表从组成成分,表面温度,体积,质量等角度给我们简述下太阳的概况。(板书)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 老师补充太阳概况的资料:(过渡)自然界中的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能量,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我们称为太阳辐射,太阳电磁波包括x射线、γ射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它们的波长不同,特性和作用也有很大的差异。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他的能量是巨大的,据计算,每分钟太阳辐射到达地球的能量相当于燃烧4亿吨煤产生的热量。

(学生活动)思考太阳能产生这么大的能量,那这些能量来源是什么?请专家组代表回答。(板书)2,太阳能量的来源 老师补充

(过渡)虽然太阳能量到达地球不过是他的22亿分之一,但对地球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请同学根据所收集的材料,用例子来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板书)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学生活动)由两个群众方阵来回答,互相比赛。

(板书)a、太阳辐射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即是地理环境的动力来源,如大气环流,洋流 b、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能量来源

(总结)老师对发言进行分类总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说明同一事物的两面性,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迁移)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在地球上煤、石油等矿物燃料逐渐面临枯竭的条件下,如何开发利用太阳能就摆在我们面前了,请同学们自由发言你对太阳能利用设想。(承接)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分布并不均匀的,具有差异性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分析课本图1.8 图1.9,由专家组成员选派代表回答问题。老师补充大气上界的概念

(迁移)为什么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不遵循这条规律,分析原因

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除了包括纬度位置,还有气候状况(沙漠地区多的原因)和地势影响(青藏高原区最多的原因)。

(承接)我们所看到的太阳看上去很平静,我们感觉不到其有什么变化,但其实它时刻在发展变化着,并且这种变化有时很剧烈,这些变化我们称之为太阳活动。(板书)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学生活动)请陈述组派一代表简述太阳大气结构,各层概况,归纳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板书)

1、太阳大气的结构(板书)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老师归纳总结

(学生活动)请专家组代表回答活动题问题

(过渡)“上看天,下看地,天地之间有联系”。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很大的,太阳活动使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有一些微小变化,但可能会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重大的影响。

(学生活动)请群众组一起举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阵比赛回答)(板书)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老师对发言进行分类总结

耀斑爆发发射的电磁波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带电粒子流——磁暴、极光黑子——降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方面,也有不利的一方面。

(总结)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所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报,我国观测记录太阳黑子的变化的历史久远,古代史书上就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如公元前28年,有记载曰“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面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我国有关部门也 观测和预报,力图把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的概况 2,太阳辐射的概念 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大气的结构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作业布置】完成随堂练习

2.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 篇二

关键词:太阳耀斑,特点,短波通讯,影响

1 太阳耀斑的特点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 主要包括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太阳耀斑 (Solar flare) 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 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 时烈时弱, 平均以11年为一周期。一般认为发生在色球层中, 所以也叫“色球爆发”, 色球耀斑按面积分为4级, 由1级至4级逐渐增强, 小于1级的称亚耀斑。耀斑的显著特征是辐射的品种繁多, 不仅有可见光, 还有射电波、紫外线、红外线、X射线和伽玛射线等。耀斑对地球空间环境会造成很大影响, 耀斑爆发时, 发出大量的高能粒子到达地球轨道附近, 将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碰撞, 破坏电离层, 使电离层失去反射无线电电波的功能, 使得部分或全部短波无线电波被吸收掉、短波衰弱甚至完全中断。

太阳耀斑是太阳上一种强烈的、短暂的能量释放过程。从地面光学观测来看, 耀斑是太阳表面亮度增强的区域;从X射线和射电辐射观测来看, 耀斑是一种噪声爆发。它们一般持续几分钟到几个小时。

X射线耀斑分级不同于色球耀斑。根据耀斑产生的X射线辐射强度, 科学家将耀斑分成A、B、C、M、X五个级别, 每个级别中又划分10个等级, 逢10晋级。一般地球上观测到的弱耀斑是C级, M级主要是大耀斑, 而X级则是极大耀斑。在每个太阳活动高峰期, 都会产生10个左右X9级以上的极大耀斑。而它们所抛射的高能粒子与日冕物质通常都会造成一些重大损失, 如卫星使用寿命变短、甚至损坏, 有时一些超级太阳风暴掠过地球时, 会与地球磁场发生磁重联—将地球磁场完全“撕开”, 几天后才可恢复。

2 太阳耀斑对短波通讯的影响

太阳耀斑的爆发会影响到地球上的许多活动, 比如会引发干旱、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 也会对通讯网络、电网等产生干扰, 对短波通讯的影响尤为严重。电离层骚扰的时间常为几分钟至几小时, 有时甚至持续几天。2011年2月15日上午10点左右, 太阳黑子活动区爆发了一次X2.2级耀斑, 此次太阳耀斑级别仅为2003年第23太阳活动周期峰值的一半, 伴随有显著的太阳风暴事件, 耀斑的爆发引起我国上空的电离层突然受到骚扰, 对短波通讯、导航定位和电力部门带来一定的影响。

中短波广播信号基本靠电离层的反射进行传播, 当太阳表面突然发生强烈闪光时, 辐射出大量的带电微粒, 它使地球的磁场发生急剧的变化 (称磁暴) , 同时电离层的构造也遭到破坏, 作为短波反射的F2层 (电离层从低到高可以分为D层, E层, F1层, F2层) 受影响最大, 电子浓度减少, 等效高度增加。电离层反射电波的能力与频率的波长有关。频率越低 (如中波以下频段) , 波长越长, 电离层对其吸收越强;频率越高 (如甚高频以上) , 波长越短, 电离层的电子密度不足以反射电磁波, 电波将穿透电离层, 无法得到反射传播。

2011年发生的太阳耀斑, 对短波通讯造成的影响如下:从上午10点开始, 太阳耀斑爆发的带电微粒到达地球电离层, 使得电离层的构造遭到破坏, 电子浓度逐渐减少, 广播信号频率从低到高逐渐得不到反射, 最严重时15MHz以下的频段全部无法收听, 收测均为0分, 15MHz以上的偶尔能收到, 从频谱上看, 15MHz以下无任何明显的载波频率, 15MHz以上只有少数信号较强的载波, 当时的广播播出情况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10点07分带电微粒开始减弱, 电离层电子浓度逐渐增加, 广播信号由高频段到低频段逐渐恢复正常;到10点20分干扰结束, 所有频率恢复正常收听。

与短波通信相比较, 卫星通信反而是受耀斑影响最小的。太阳耀斑对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影响可以大致分成两个部分, 对卫星通信的影响和对卫星本身的影响。通常情况, 频率越低受太阳耀斑的影响也越大, 而卫星通信的频率相当高, 所以受影响最小。而且重要卫星业务都采用多种传输途径, 如其它卫星或地面网络, 所以太阳耀斑一般对电视信号接收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更不会影响节目传输。

3 小结

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材分析 篇三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必修1中“宇宙中的地球”的四条“标准”之一,是“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这条标准的延伸,以太阳为案例,说明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本条“标准”主要关注的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

把握本条“标准”,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虽然关注重点不是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本身,而是它们对地球的影响,但也需要明确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第二,“影响”应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来谈。第三,要辩证地看待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从一般意义上说,太阳辐射的影响是有利的,太阳活动的影响是不利的;更进一步分析,太阳辐射也有不利的影响(如过多的紫外线辐射),太阳活动也有有利的影响(如尚在研究中的太阳活动对气候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继学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后,拉小研究尺度,以太阳为案例进一步说明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阐述太阳与地球间的关系,分析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所产生的影响,是上一节内容的延伸,所阐述知识是必修1的基础,对后面学习影响很大,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丰富的光热资源;它经过光合作用使植物产生大量氧气;它是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它又是风能、水能与生物能等能量之源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则是通过太阳活动的标志加以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大气运动产生影响,其周期使地球气候波动也呈现相应的周期性;太阳活动会扰动地球磁场而产生“磁暴”现象;它会骚扰地球电离层而中断无线电短波通讯;它还能引起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为地球提供能量:由一段正文、三幅(组)图、一个阅读材料和一组“活动”组成,介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本节内容的第一个重点。教材用正文首先点明太阳的物质构成及太阳辐射的概念,自然切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介绍。接着,教材用“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图1.7)这个图组,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让学生领悟太阳“为地球提供大部分能量、维持四大圈层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决定地理环境基本特征”的巨大作用。阅读材料“太阳能量的来源”解释了太阳能量的来源,开阔学生视野。教材以“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图(图1.8)和“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图(图1.9)为依托,通过“活动”的四个小题,分析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太阳辐射与生物量的相关性,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逻辑关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由五段正文、四幅图、一组“活动”和一个案例组成,介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本节内容的另一个重点,也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教材利用第一段正文结合“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图(图1.10)介绍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利用第二段正文辅以“太阳黑子”(图1.11)和“太阳耀斑”(图1.12)两幅图介绍两种最重要的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利用第三段正文点明太阳黑子、耀斑活动的同步性和整体性,利用第四段正文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利用第五段正文简述人类研究应对太阳活动的历史与措施。教材以“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图组(图1.13)为依托,通过“活动”的三个小题来说明太阳活动的规律性,而通过案例1“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来认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具体影响。

本节知识网络如图1。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联系实际,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总结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运用太阳大气层结构图,认识太阳大气分层以及各层特点;运用资料,掌握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主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通过图像资料的形象展示,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养成运用多种媒介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从生活中发生的地理现象去学习、分析的能力;正确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发展观;正确认识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图表利用

本节图表系统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各类图表达7幅(见表1),对探究理解正文、形成地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灵活使用。

五、教学建议

1.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本目内容的教学重点,可以联系生产生活的实例,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举例,感性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提供光热和能量(包括物质运动所需的能量、人类生产和生活用到的能量)。对于矿物燃料的形成与太阳能的关系,要突出矿物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而直接利用太阳能既环保又可永续使用。要形象描述水体运动、大气运动与太阳辐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自然物质运动的动力。在讨论发散的基础上归纳,应关注现象本身,不必涉及难、深的科学知识。

教学中,可首先引导学生读第一段正文,了解大气的成分及太阳辐射的概念,结合阅读材料“太阳能量的来源”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为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做好铺垫。第二,结合图1.7中四个例子,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说明太阳辐射的重要影响。在运用图1.7时,引导学生认识:前两幅表示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后两幅表示太阳是人们生产生活主要能源,既有直接能源又有间接能源。四个例子不宜展开讲解,否则涉及较深内容,学生不易理解。读图1.8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纵坐标和横坐标代表的地理要素,然后根据柱状的高低总结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特点;读图1.9时,首先注意两种景观的生物量差异,其次注意景观分布的不同,最后结合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特点,分析太阳辐射量与生物量的对应关系。

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本目主要阐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作为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由于学生对其缺少感性认识和相关物理知识储备,是本节教学难点所在。因此,建议教师不宜过多涉及发生机制,应通过深入浅出地打比方,重在说明现象,强调太阳活动的整体性,说明太阳活动的未知性。

对于本目的教学,可首先让学生阅读第一段正文和图1.10了解太阳大气的结构和特点,为认识太阳活动的类型做好铺垫。其中利用图1.10判读太阳大气的三个层次,可根据三层的内外关系或各层的厚度来判读,但应注意这里所说的太阳大气结构不包括太阳内部结构,只是太阳外部大气的分层情况。第二,利用第二段正文结合图1.11和图1.12了解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出现的太阳大气层次,知道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第三,进行“活动”内容探究,对相关曲线图作趋势性和周期性分析,探讨太阳黑子的变化,认识太阳黑子的11年活动周期,掌握科学分析的基本方法,体现循序渐进的思考过程。第四,利用第三段正文,了解黑子和耀斑等太阳活动同步变化的特点,认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第五,利用第四段正文结合案例1“太阳风暴影响地球”,认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过于单薄,案例偏少,可结合其它版本教材的案例,从地球磁场、地球电离层和气候异常等方面归纳。如气候周期变化与太阳活动有相关关系,可结合中图版教材P11“太阳黑子活动与年降水量变化”图(图1-2-1)或鲁教版教材P7“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变化周期的相关性”图(图1-1-15)来说明。最后,利用第五段正文,了解人类对太阳黑子等太阳活动的研究状况。endprint

一、课标解读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必修1中“宇宙中的地球”的四条“标准”之一,是“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这条标准的延伸,以太阳为案例,说明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本条“标准”主要关注的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

把握本条“标准”,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虽然关注重点不是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本身,而是它们对地球的影响,但也需要明确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第二,“影响”应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来谈。第三,要辩证地看待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从一般意义上说,太阳辐射的影响是有利的,太阳活动的影响是不利的;更进一步分析,太阳辐射也有不利的影响(如过多的紫外线辐射),太阳活动也有有利的影响(如尚在研究中的太阳活动对气候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继学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后,拉小研究尺度,以太阳为案例进一步说明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阐述太阳与地球间的关系,分析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所产生的影响,是上一节内容的延伸,所阐述知识是必修1的基础,对后面学习影响很大,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丰富的光热资源;它经过光合作用使植物产生大量氧气;它是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它又是风能、水能与生物能等能量之源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则是通过太阳活动的标志加以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大气运动产生影响,其周期使地球气候波动也呈现相应的周期性;太阳活动会扰动地球磁场而产生“磁暴”现象;它会骚扰地球电离层而中断无线电短波通讯;它还能引起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为地球提供能量:由一段正文、三幅(组)图、一个阅读材料和一组“活动”组成,介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本节内容的第一个重点。教材用正文首先点明太阳的物质构成及太阳辐射的概念,自然切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介绍。接着,教材用“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图1.7)这个图组,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让学生领悟太阳“为地球提供大部分能量、维持四大圈层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决定地理环境基本特征”的巨大作用。阅读材料“太阳能量的来源”解释了太阳能量的来源,开阔学生视野。教材以“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图(图1.8)和“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图(图1.9)为依托,通过“活动”的四个小题,分析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太阳辐射与生物量的相关性,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逻辑关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由五段正文、四幅图、一组“活动”和一个案例组成,介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本节内容的另一个重点,也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教材利用第一段正文结合“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图(图1.10)介绍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利用第二段正文辅以“太阳黑子”(图1.11)和“太阳耀斑”(图1.12)两幅图介绍两种最重要的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利用第三段正文点明太阳黑子、耀斑活动的同步性和整体性,利用第四段正文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利用第五段正文简述人类研究应对太阳活动的历史与措施。教材以“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图组(图1.13)为依托,通过“活动”的三个小题来说明太阳活动的规律性,而通过案例1“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来认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具体影响。

本节知识网络如图1。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联系实际,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总结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运用太阳大气层结构图,认识太阳大气分层以及各层特点;运用资料,掌握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主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通过图像资料的形象展示,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养成运用多种媒介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从生活中发生的地理现象去学习、分析的能力;正确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发展观;正确认识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图表利用

本节图表系统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各类图表达7幅(见表1),对探究理解正文、形成地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灵活使用。

五、教学建议

1.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本目内容的教学重点,可以联系生产生活的实例,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举例,感性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提供光热和能量(包括物质运动所需的能量、人类生产和生活用到的能量)。对于矿物燃料的形成与太阳能的关系,要突出矿物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而直接利用太阳能既环保又可永续使用。要形象描述水体运动、大气运动与太阳辐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自然物质运动的动力。在讨论发散的基础上归纳,应关注现象本身,不必涉及难、深的科学知识。

教学中,可首先引导学生读第一段正文,了解大气的成分及太阳辐射的概念,结合阅读材料“太阳能量的来源”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为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做好铺垫。第二,结合图1.7中四个例子,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说明太阳辐射的重要影响。在运用图1.7时,引导学生认识:前两幅表示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后两幅表示太阳是人们生产生活主要能源,既有直接能源又有间接能源。四个例子不宜展开讲解,否则涉及较深内容,学生不易理解。读图1.8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纵坐标和横坐标代表的地理要素,然后根据柱状的高低总结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特点;读图1.9时,首先注意两种景观的生物量差异,其次注意景观分布的不同,最后结合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特点,分析太阳辐射量与生物量的对应关系。

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本目主要阐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作为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由于学生对其缺少感性认识和相关物理知识储备,是本节教学难点所在。因此,建议教师不宜过多涉及发生机制,应通过深入浅出地打比方,重在说明现象,强调太阳活动的整体性,说明太阳活动的未知性。

对于本目的教学,可首先让学生阅读第一段正文和图1.10了解太阳大气的结构和特点,为认识太阳活动的类型做好铺垫。其中利用图1.10判读太阳大气的三个层次,可根据三层的内外关系或各层的厚度来判读,但应注意这里所说的太阳大气结构不包括太阳内部结构,只是太阳外部大气的分层情况。第二,利用第二段正文结合图1.11和图1.12了解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出现的太阳大气层次,知道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第三,进行“活动”内容探究,对相关曲线图作趋势性和周期性分析,探讨太阳黑子的变化,认识太阳黑子的11年活动周期,掌握科学分析的基本方法,体现循序渐进的思考过程。第四,利用第三段正文,了解黑子和耀斑等太阳活动同步变化的特点,认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第五,利用第四段正文结合案例1“太阳风暴影响地球”,认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过于单薄,案例偏少,可结合其它版本教材的案例,从地球磁场、地球电离层和气候异常等方面归纳。如气候周期变化与太阳活动有相关关系,可结合中图版教材P11“太阳黑子活动与年降水量变化”图(图1-2-1)或鲁教版教材P7“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变化周期的相关性”图(图1-1-15)来说明。最后,利用第五段正文,了解人类对太阳黑子等太阳活动的研究状况。endprint

一、课标解读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必修1中“宇宙中的地球”的四条“标准”之一,是“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这条标准的延伸,以太阳为案例,说明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本条“标准”主要关注的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

把握本条“标准”,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虽然关注重点不是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本身,而是它们对地球的影响,但也需要明确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第二,“影响”应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来谈。第三,要辩证地看待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从一般意义上说,太阳辐射的影响是有利的,太阳活动的影响是不利的;更进一步分析,太阳辐射也有不利的影响(如过多的紫外线辐射),太阳活动也有有利的影响(如尚在研究中的太阳活动对气候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继学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后,拉小研究尺度,以太阳为案例进一步说明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阐述太阳与地球间的关系,分析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所产生的影响,是上一节内容的延伸,所阐述知识是必修1的基础,对后面学习影响很大,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丰富的光热资源;它经过光合作用使植物产生大量氧气;它是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它又是风能、水能与生物能等能量之源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则是通过太阳活动的标志加以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大气运动产生影响,其周期使地球气候波动也呈现相应的周期性;太阳活动会扰动地球磁场而产生“磁暴”现象;它会骚扰地球电离层而中断无线电短波通讯;它还能引起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为地球提供能量:由一段正文、三幅(组)图、一个阅读材料和一组“活动”组成,介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本节内容的第一个重点。教材用正文首先点明太阳的物质构成及太阳辐射的概念,自然切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介绍。接着,教材用“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图1.7)这个图组,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让学生领悟太阳“为地球提供大部分能量、维持四大圈层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决定地理环境基本特征”的巨大作用。阅读材料“太阳能量的来源”解释了太阳能量的来源,开阔学生视野。教材以“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图(图1.8)和“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图(图1.9)为依托,通过“活动”的四个小题,分析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太阳辐射与生物量的相关性,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逻辑关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由五段正文、四幅图、一组“活动”和一个案例组成,介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本节内容的另一个重点,也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教材利用第一段正文结合“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图(图1.10)介绍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利用第二段正文辅以“太阳黑子”(图1.11)和“太阳耀斑”(图1.12)两幅图介绍两种最重要的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利用第三段正文点明太阳黑子、耀斑活动的同步性和整体性,利用第四段正文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利用第五段正文简述人类研究应对太阳活动的历史与措施。教材以“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图组(图1.13)为依托,通过“活动”的三个小题来说明太阳活动的规律性,而通过案例1“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来认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具体影响。

本节知识网络如图1。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联系实际,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总结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运用太阳大气层结构图,认识太阳大气分层以及各层特点;运用资料,掌握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主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通过图像资料的形象展示,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养成运用多种媒介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从生活中发生的地理现象去学习、分析的能力;正确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发展观;正确认识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图表利用

本节图表系统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各类图表达7幅(见表1),对探究理解正文、形成地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灵活使用。

五、教学建议

1.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本目内容的教学重点,可以联系生产生活的实例,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举例,感性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提供光热和能量(包括物质运动所需的能量、人类生产和生活用到的能量)。对于矿物燃料的形成与太阳能的关系,要突出矿物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而直接利用太阳能既环保又可永续使用。要形象描述水体运动、大气运动与太阳辐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自然物质运动的动力。在讨论发散的基础上归纳,应关注现象本身,不必涉及难、深的科学知识。

教学中,可首先引导学生读第一段正文,了解大气的成分及太阳辐射的概念,结合阅读材料“太阳能量的来源”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为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做好铺垫。第二,结合图1.7中四个例子,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说明太阳辐射的重要影响。在运用图1.7时,引导学生认识:前两幅表示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后两幅表示太阳是人们生产生活主要能源,既有直接能源又有间接能源。四个例子不宜展开讲解,否则涉及较深内容,学生不易理解。读图1.8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纵坐标和横坐标代表的地理要素,然后根据柱状的高低总结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特点;读图1.9时,首先注意两种景观的生物量差异,其次注意景观分布的不同,最后结合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特点,分析太阳辐射量与生物量的对应关系。

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本目主要阐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作为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由于学生对其缺少感性认识和相关物理知识储备,是本节教学难点所在。因此,建议教师不宜过多涉及发生机制,应通过深入浅出地打比方,重在说明现象,强调太阳活动的整体性,说明太阳活动的未知性。

4.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会分析运用地理教材,地理图表和数据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分析,逐步学会“A对B的影响”问题的分析方法。尝试评价现实中同类的地理问题。逐步学会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并总结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太阳对地球影响”的分析,理解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2重点难点

问题分析方法------“A对B的影响

3关键

体验自主分析,逐步形成逻辑思维

4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本节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从宇宙环境到地球本身环境的过度,一方面通过本课学习可以理解太阳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天体,另一方面对于下一节地球的运动也有铺垫作用。

本课是通过(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两个标题来完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

5学情分析

新高一的学生,对地理学习尚处于初期起步阶段,无论是地理知识还是思维方法都是较低。

学生只是通过上一课了解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教材中阐述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不能很好区分,对地球的某些影响理解不了,以及教材结构不能充分理解,所以本课通过教师引导,视频等手段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A对B影响”学习方法。

6教学媒体课件

7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1、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哪颗?------太阳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着眼点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带到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太阳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上。

活动2【活动】小组合作

思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对于这样的问题如何分析?

学生活动:根据问题,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尝试问题分析方法归纳总结问题研究的方法

太阳的基本状况②太阳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思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对于这样的问题如何分析?

学生活动:根据问题,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尝试问题分析方法归纳总结问题研究的方法

太阳的基本状况②太阳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活动3【活动】归纳教材

按照以上分析方法,归纳教材内容(①太阳的基本状况②太阳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学生活动:1、学生看书回答;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根据教材图文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太阳的基本状况,学会信息提取。

教师提出问题:(大屏幕放视频)说出哪个视频是黑子,哪个是耀斑,并说出理由

学生活动:2、同学观察视频,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理解黑子和耀斑的特点并运用特点判断

教师提出问题:第二个问题要研究什么?-----------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影响?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

、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作为工业能源的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影响,甚至中断

、磁暴

、极光

活动4【活动】小组合作

太阳的哪种表现对地球产生了影响?这些太阳表现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活动:小组内部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充分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提出问题:思考:(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二者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区分“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

结论:太阳辐射是持续稳定的影响,太阳活动短暂的、发生异常变化情况下的影响,太阳辐射是来自于太阳内部大气层,太阳活动是来源于太阳的外部大气层

教师提出问题:判断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中,哪些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哪些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学生活动:观察大屏幕,回答上述问题

设计意图: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活动5【活动】质疑

(大屏幕展示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你有什么哪些不理解?

设计意图:主动思考、不断质疑的能力

教师答疑并提出问题

为什么太阳辐射是大气水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为什么太阳活动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活动6【活动】拓展

1、完成教材P9页活动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学生学会读图,并可以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2、活动拓展:读“中国年太阳辐射量图”回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的多少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设计意图: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地理现象。

3、完成教材P11页活动,加问题拓展:根据已有的材料,一定能推测太阳活动的周期是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会读图,并可以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4、阅读“太阳风暴袭击地球”

回答:太阳风暴对人造地球卫星的影响(分析方法)

活动7【练习】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上,方法上)

设计意图:体验主动思考,锻炼总结归纳的能力

5.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 篇五

出题人:燕海飞

审题人:张浩虹

张志华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太阳的基本特征及其外部结构; 2.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3.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过程和方法

1.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2.通过对各种资料的观察以及课前室外的观测,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知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知道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太阳的外部结构和能量来源。教学难点

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练习法 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资料库(电脑动画、录像如太阳能量来源录象、文字资料、图片如太阳黑子、耀斑、日珥、极光图)

课时安排 1.5课时 讲授过程

复习提问:天体系统包括哪些层次?试用简表形式表示出来。用投影仪展示

导入

在北京时间2012年7月12日,活动区11520爆发了一次X1.4级耀斑,峰值时刻为世界时2012年7月12日16点49分,并且引起地球周围质子流量增强,达到质子事件的标准。该耀斑伴随一次Halo CME过程,该CME朝向地球,请相关单位引起必要的注意。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太阳活动预报中心报道。

【板书】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讨论】阅读相关内容和所学知识分析思考 1.太阳大气的成分

2.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多媒体资料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图“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通过资料、地图及同学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太阳辐射在哪些方面对地球产生影响?

【学生回答】略 【板书】

1.太阳大气的成分

2.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介绍】

1.太阳大气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 000K。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3.(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讨论】请你谈谈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学生回答】略

【提问】思考太阳巨大的能量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回答】略

【总结】在高温高压下,太阳中心产生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板书】

4.太阳能量的来源

【过渡】我们知道太阳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能量,但由于太阳的不稳定,即太阳活动时,也会给人类产生不利影响。

【板书】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启发引导】我们许多同学都听说过太阳黑子,这黑子到底是什么物质?存在于太阳的什么地方?除了黑子之外,太阳上还有些什么?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去了解太阳的结构了。

事实上,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是太少了。太阳的内部结构,直到目前我们也知之甚少。【边介绍边画太阳结构板图】

我们现在借助探测仪器可以直接观测到的,实际上是太阳的大气层——外部构造,人们发现太阳大气从里向外分为三层。

【启发提问】太阳大气分为哪三层呢? 请同学们观察太阳大气层结构图、太阳黑子图及太阳耀斑图,以及图“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并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哪几层?

2.最里的一层厚度、温度如何?什么叫太阳“黑子”?太阳黑子的周期如何? 3.中间的一层有何特点?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4.最外一层有何特点? 【小结】

1.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色球和日冕。2.光球层厚约500千米,表温约6000K。太阳光基本从这里发出。光球表面的黑斑点,叫做太阳“黑子”。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

3.呈现玫瑰色的太阳大气层为色球层,厚约几千千米。色球层在短时间内有突然增亮的现象,叫耀斑。黑子和耀斑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它们的活动约11年为一周期。

4.最外面的一层,叫日冕。它的亮度仅为光球层的百万分之一。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为:黑子和耀斑增多则干扰或中断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带电离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产生淡绿色和红色的极光;带电离子流还产生“磁暴”现象。

【总结】太阳的外部结构

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往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太阳大气的一切活动总称太阳活动。(重点讲述)

【启发提问】

(1)黑子、耀斑都以什么形式影响地球?(2)对地球会造成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略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2)

(3)

【小结】除此以外,太阳活动的影响还有很多,现在专门有人在研究“太阳活动与气候”、“太阳活动与人体健康”等,太阳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关键在于它有太多、太大的能量。

【典型例题】太阳活动对地球的直接影响是()A.产生潮汐现象

B.干扰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 C.诱发火山喷发和地震 D.产生“磁暴”现象

[解] 此题主要考查同学对太阳活动的了解,特别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直接影响有哪些。从四个选项中看,A选项的潮汐现象与太阳有关,它是由于太阳、月球等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引力造成,而非太阳活动的影响,B选项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直接影响,由于太阳黑子的频繁出现以及耀斑的爆发,使大量带电粒子流进入到地球的大气层中,干扰了大气层中的电离层,使地面的短波通讯中断,C选项是属于地质现象,是由于地质作用而导致的,与太阳活动的关系不大,D选项是属于受太阳活动影响而产生的现象,大量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大气层,对地球磁场产生影响,使指南针的指针剧烈摆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我们称之为“磁暴”。所以正确选项为B、D。

板书设计: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

2.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能量的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反思

1.把握教学重难点,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来进行教学。2.要求学生掌握太阳大气层结构,进行板书描绘更加直观便于记忆。

3.采取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视频展示、flash动画播放等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思考题

1.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6.太阳与地球的故事 篇六

太阳很得意,向地球夸耀说:“地球,我的衣裳是件宝衣,把你身上照得金光闪亮,没有我,你就漆黑一片了。”

地球听了,不服气地说:“哼!你那叫什么宝衣呀,比起我的差远呢!你看我的衣裳上面有高高的大山,奔腾的江河,茂密的森林,广阔的田野,还有望不到边的海洋和勤劳的人们。我的衣裳才是真正的宝衣呢!”

太阳说:“我的衣裳火红火红的多美呀!”

地球打断了他的话:“那有什么!我一年四季换衣裳。我的春衣上有刚发芽的柳树,嫩绿的小草和粉红色的桃花;我的夏衣上有美丽的荷花,茂盛的树木,还有成熟了的麦田;我的秋衣上有鲜艳的菊花,香甜的水果,金色的稻谷;我的冬衣上有白白的雪,红红的梅花,还有滑冰打雪仗的小朋友。这些,你比得上吗?”

太阳气极了,大声嚷道:“就是我的好!”

“我的好!”他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

乌云听见了,从四面八方围拢来给他们评理。

乌云说:“太阳,你不该看不起地球,如果没有地球衣裳的,怎能显示你的宝贵呢?你的光芒不也照到月球上去了吗?月球怎么还是光秃秃的呢?”

太阳不做声了。

乌云又说:“地球,你也不该小看太阳,是太阳的光芒给你送来温暖和光明。没有太阳,你的草不绿,花不香,稻子也不黄!没有太阳,你的衣裳哪有这么漂亮?”

地球也不做声了。

这时,乌云又钻到他们中间,把他们分开,大地顿时变得天昏地暗,失去了光彩,而太阳也才知道,如果没有地球上的万物,太阳光再好也是没有用的。

7.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 篇七

1. 坡向与正午太阳辐射的关系。

阳坡获得太阳辐射量的角度α等于正午太阳高度Η与坡度角的和。阴坡获得太阳辐射量的角度α等于正午太阳高度Η与坡度角的差, 如图1。由于坡向与太阳辐射的关系, 阳坡的辐射量大于阴坡。

2. 坡度与正午太阳辐射的关系。

阳坡获得太阳辐射量的角度α等于90°时辐射量最大, 阴坡获得太阳辐射量的角度α等于坡度角时, 辐射量最小, 为0, 如图2。随着坡度角度大小的改变, 坡面上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也产生变化。阳坡随坡度的增加辐射量增大, 然后随坡度的增加减小, 如图3。阴坡随坡度的增加辐射量减小, 如图4。

二、理清几何关系的变化

不同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 因阳坡获得的太阳辐射量都大于阴坡。所以纬度越高, 阴阳坡所受到的太阳辐射差别越大, 坡向的影响加大。不同的季节, 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 坡向获的的太阳辐射随之发生变化。夏半年, 因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地形对正午太阳辐射的影响小, 阳坡、阴坡所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差别小, 冬半年则差别大, 如图5。

三、几何关系的应用

典型例题1:[09安徽卷]图6表示27°N某地坡向 (坡度为10°) 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 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 (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 。完成27-28题。

27.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8.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 则a点的数值将 ()

A.增大B.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2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 夏季不同的坡向获得的太阳辐射差异小, 说明坡向对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影响小;冬季, 南坡与北坡获得的太阳辐射差异大, 说明:坡向对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影响大。

28题:a点的坡向为正南, 可以判断为正午时获得的太阳辐射, 坡度愈大, 入射角 (太阳高度角愈大) , 坡面获取的太阳辐射就越多。答案为A。

典型例题2:图中的 (1) (2) 和 (3) (4) 分别是甲、乙两山地在冬至日南、北坡不同坡度所接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 (图中实线代表等太阳辐射量线) 。读图回答1-2题。 (注:黄赤交角取23°26′)

1. 图中序号代表的坡向正确的是 ()

A. (1) (3) 表示南坡B. (2) (4) 表示南坡

C. (2) (3) 表示北坡D. (1) (4) 表示北坡

2. 图中a、b的值分别为 ()

A.16°48′, 55°26′B.18°20′, 55°26′C.18°20′, 56°34’D.16°48′, 56°34′解析:1.甲乙两山地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南坡向阳, 总体接受太阳辐射多于北坡。因而甲山 (2) 坡为南坡, 乙山 (4) 坡为南坡。

2.a点的正午太阳辐射量为0, 说明坡向与正午太阳光线平行, 即正午太阳高度角等于坡度, 代入公式计算:H=90°-49°46′-23°26′=16°48′。b点的是向阳山坡, 正午太阳辐射量最大, 说明坡度与太阳光线垂直, 地表获得的热量和周围的坡面相比是最多的。因而其坡度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余角。计算:H=90°-32°-23°26′坡度为55°26′。

8.太阳系的巨型生物——地球 篇八

在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化学家罗夫洛克博士参与了寻找外星生命的研究。他将地球与其他星球比较后发现,地球大气的组成竟远离物理研究所预测的平衡状态,恰好保持在最有利于生命延续的水平上。进一步的研究使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地球的行为极像一个生命系统。

为了说明地球的这些特性,罗夫洛克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即把地球看做一个整体,是太阳系里最大的一个生物体。而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与海洋中的各种化学成分的比例,使环境能适合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从而像生物个体存在生理过程那样,地球也存在着自己的生理过程。例如,人体温度保持在大约37℃时对于人体大多数新陈代谢的完成是最佳的。人不论是处在寒冷的极地,还是呆在炎热的赤道,其体温的变化微乎其微。除体温外,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比例和盐分的浓度等等都基本保持在一个恒定的状态,地球也有类似的特性。目前,地球大气中氧的浓度约21%,有证据表明,在大约3亿~4亿年前,氧的浓度就已经稳定在这个水平上了。而这是生命延续的最佳浓度,浓度略低一点,较大的动物和飞行昆虫将得不到足以维持生命的氧;浓度略高一点,甚至连多水分的绿色植物也会轻易自燃起来。除此之外,地表的温度和海洋中的盐度等等也都基本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罗夫洛克把这一假说称为盖娅假说,意即地球犹如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

20世纪80年代初,另一位英国学者拉塞尔根据系统论专家塔朗菲和米勒等人关于生命系统的理论,对地球进行了全面考察,结果发现,地球拥有生命所特有的一切基本特征。新陈代谢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之一,研究表明,地球如同生物一样,也在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进行吐故纳新。地球岩石圈下面的软流层在不断地把灼热的岩浆喷泄到地表,形成蔚为壮观的火山喷发和新的地壳,同时,它也在不断地“吞吃”老的地壳,并把它转化为地幔物质。米勒规定了生命系统的19个子系统,它们反映了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拉塞尔从地球身上找到了与全部19个子系统对应的部分。也就是说,地球也有自己的呼吸、消化和排泄系统,甚至还有处理信息的神经思维系统。因此,拉塞尔认为,地球与病毒和蓝鲸一样,理应被视为一个生命系统。

盖娅假说不仅与许多观测事实相吻合,而且还有利于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所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

地球的本能和智慧

一切生物都有求生的天性和本领,地球作为一种生物也不例外。为了保护自己,它首先为自己制造了一层膜——大气层,有了它,地球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挡宇宙射线和陨石的侵袭。但仅有这些还不够,大气层对于小行星和彗星破坏性的撞击是完全无力招架的。所以,地球要更有效地保护自己,就必须找到其他方法。最佳的选择就是制造一批智勇双全的机器人。我们人类就是这一选择的产物。

为了制造出有智慧的机器人,地球设计创造了生命,并为生命的进化铺就前进的道路。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机制。这里所谓的自然选择实际上是指环境条件(包括食物、生存空间、气候等)作用于生物,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而环境自始至终都是地球一手营造的,所以,自然选择归根到底还是地球在选择。

DNA这一不朽的杰作,是地球利用“原汤”编制的一种程序,同时也赋予了它特殊的功能和目的。按照道金斯的观点,DNA的目的就是扩大自己的队伍,保持永恒生存。要达到这一目的,DNA必须采取措施保护好地球,否则,地球毁灭了,DNA也将不复存在。

地球为了制造出保护自己的机器,它挪动着海陆,转动着磁性,调节着气候,不断地改变着环境,修正着程序(DNA),使机器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植物到动物,越变越复杂、精巧,越变越接近其目的。与此同时,地球也在为最终出现的智慧机器能正常运转准备能源。

我们人类的出现是地球蓄谋已久的结果。假如地球按照上帝的思路,在制造了植物、动物之后,立即创造出人类,那么,今天的地球会是这个样子——不是处在信息时代,而是处在封建时代,甚至永远处在封建时代。

早在泥盆纪,地球上就出现了陆地动物,而那时,可形成煤的树还未长出来。所以,如果在动物出现后,地球就立即营造环境创造人类,那么纵使有超凡的智慧,他们也不可能发明蒸汽机,制造汽车和飞机。现在已知,地球曾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造煤活动,两次大规模的石油生产。第一次造煤活动发生在石炭纪至二叠纪,其他两次分别在侏罗纪和第三纪。产生石油主要在中生代和第三纪。而人类的出现是在第三纪之后的第四纪。

目前已探明,全球煤的总储量为5000亿吨,石油储量为4550亿桶。这些燃料到底能用多久,人们说法不一。但无论怎样,我们完全相信这样的预言:当煤和石油全部被用完时,人类一定会找到替代的新能源。地球就是这样精心为我们设计的。

正是有这些深思熟虑的设计,才出现了人类,才有了宇宙飞船和火箭,地球的目的也才得以逐渐地实现。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一定能够将入侵的一切天外之物拒于地球之外,担当起保卫地球的重任。

人与地球的关系

人是地球的目的物,地球制造了人类,也把希望寄托在人类身上。我们与地球系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人类必须处理好与地球的关系。

首先,必须改变思维观念。我们与地球是共生关系。地球是一个生物体,我们寄生在其身上,从中吸取乳汁和营养,繁衍生息,同时也在为地球构筑生态共生环境和实现其目的尽一分力。假如我们的工作恰到好处,能让地球满意,那么地球将继续给人类以应有的地位,让其在共生系统中发挥作用。假如人类依然我行我素,以我为中心,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那么地球就有可能把人类从共生系统中清除出去,就像6500万年前清除恐龙一样。因此,我们必须抛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努力地变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地球)的和谐相处。

第二,必须深入了解地球,设法理解地球,真正做到地人同德。不了解地球的运动和性质,就不可能理解地球上的一些现象所包含的信息,也不可能对地球进行正确诊断和拿出科学的拯救措施。由于对地球不甚了解,所以,当地球升温时,我们便弄不准地球是在“发烧”还是处在正常的体温范围内,由此也不便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人类与地球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有了认识地球的本领,但很少有人把地球当成一个活的有灵性的有机体去理解,去与之沟通。在这方面,我们甚至不如古人。

9.太阳和地球初三作文 篇九

太阳和地球初三作文

the sun shines on us. It gives us light and heat. It makes everything gro gives the earth life. the earth turns round itself. As it turns, . It's bright by day and dark by night. the earth also travels round the sun in an orbit. As it travels, is hot in summer and cold in er. the days are long in summer and short in er. In spring it is he days are getting longer. In autumn it is cool and the days are getting shorter.

10.太阳系外的超级地球等 篇十

一个由美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近日通过对“凯克”望远镜和英澳电波望远镜的观测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在邻近两个类日恒星系统中存在四颗类地行星,其中两颗被称为“超级地球”。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将为人类寻找可居住行星提供重要线索,人类在未来几年内发现可居住行星的希望将大大增加。在这四颗类地行星中,其中有两颗之所以被称为“超级地球”,是因为它们比地球质量大,但又比天王星和海王星质量小。研究人员认为,以目前的技术发现和地球相近大小的行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些“超级地球”的存在表明,发现一个与我们地球类似的适宜居住星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目前,天文学家们还无法确定这些“超级地球”的结构与成分。它们究竟是像地球一样是岩石结构,还是由其他成分组成,这个问题还有待继续研究。

会发光的蘑菇

蘑菇也会发光吗?是被涂上了荧光粉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些可以持续释放荧光的新物种蘑菇是在雨林中发现的,一共有7种。其中一种蘑菇物种学名为“Mycena Iuxaeterna”,它在日光状态下与其他蘑菇并没有什么区别,夜晚漆黑状态时会释放出荧光。

美国旧金山大学的丹尼斯·德斯贾尔汀说:“夜晚的雨林非常漆黑,人们经常无法看清眼前的手指。但是当我们低下头看地面8寸,雨林的地面犹如一片绚烂的夜空,一些能够发光的蘑菇看上去就像‘小星星’,使得地面看上去十分美丽!”科学家研究发现Mycena Iuxaeterna在其根茎部有与众不同的粘性胶液,这种粘性物质很可能起到白天炎热温度下使根茎保持潮湿的作用。不知情的昆虫很容易粘在根茎上。这种蘑菇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解释这种醒目色彩呈现的原理,例如:它能够在夜晚释放荧光吸引夜晚活动的昆虫,通过这种方法可将蘑菇的孢子由昆虫进行传播扩散,这是它们在雨林环境中的生存之道。

沙漠里的画作

在美国内华达州黑岩沙漠内存在着一幅独一无二的沙地画,这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单幅绘画作品,周长超过9英里(约合14公里)。足以容纳超过176个温布利体育场,即使在距地面4万英尺(约合12192米)的高空,我们也能找到它。当客机在这片沙漠上空穿过时,目睹这一巨幅沙地画的乘客纷纷发出惊叹。2009年5月,德内万及其3位同伴开始在黑岩沙漠创作这幅沙地画。经过15天日以继夜的工作,这幅直径超过3英里(约合4.82公里)的惊人作品最终创作完成。创作过程中,现年48岁的德内万用卡车拖拽着一卷6英尺(约合1.82米)长的勾花网在沙地上重复挖掘,最终完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巨型圆环。

超级大龙虾

现年42岁的西蒙.夏普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英国渔民,他的不普通之处在于自称捕获了一只体型巨大的龙虾,这可能是80年来在英国捕获的体型最大的一只。这只堪称怪物的甲壳类动物身长超过3英尺(约合91厘米),巨大的爪子长14英寸(约合35厘米),宽8英寸(约合20厘米)。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西蒙的妻子莉兹.夏普,她手中拿的正是丈夫捕获的巨型龙虾。值得一提的是,这幅照片是证明西蒙惊人收获的唯一证据。西蒙用手机拍照之后,将这个大家伙放归大海。由于担心龙虾的命运,西蒙并没有将它运上岸进行称重和鉴定,他这种爱护动物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海洋保护学会的一位发言人称:“选择放归大海是一个特别正确的做法,因为老龙虾对繁殖种群非常重要。随着年龄的增大,它们需要更多精力繁育下一代。与鳕鱼一样,龙虾也面临过度捕捞的危险。选择放归确实是值得效仿的做法。”

世界上最大的海底雕塑博物馆

在墨西哥加勒比海海底,这些雕塑看上去就像古代文明的遗迹。然而,这不是某段历史留下的印迹,而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底雕塑博物馆修建的开始。海底雕塑博物馆位于穆吉莱斯岛西岸的墨西哥国家海洋公园,将有400尊与实物一般大小的雕塑运到海底。海底雕塑博物馆旨在纪念该地区的玛雅历史。据杰森介绍,他们动用吊车和潜水器将雕塑送入海底,安放就位,它们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任何不利影响。雕塑含有珊瑚材质,设计者希望它们可以吸引小水藻,从而赋予其闪闪发光的色彩。作为海底雕塑博物馆的艺术总监,杰森希望这个水下工程可以提高该地区公众的环保意识。

11.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 篇十一

1 实验

首先将衬底分别用丙酮、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干净,然后用氮气吹干。将浓度为0.208 mol/L、体积为0.5mL的氢氧化钠溶液(NaOH)加到浓度为0.039mol/L、体积为40mL的硝酸银溶液中,然后将浓度为0.0013mol/L、体积为10mL的NH3·H2O溶液逐滴加到上述混合溶液并搅拌至溶液澄清透亮形成银氨溶液([Ag(NH3)2]+)。向银氨溶液([Ag(NH3)2]+)中加入浓度为0.046mol/L、体积为10mL的葡萄糖C6H12O6溶液。当溶液开始逐渐变黑时,将清洗好的衬底竖直放在溶液里。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控制在60℃和70s、90s、110s。反应之后将衬底取出,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然后用氮气吹干。得到厚度为5nm、10nm和15nm左右的银膜。将样品在氮气中退火1h,退火温度是300 ℃,将银薄膜转化为银纳米颗粒。

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λ=0.154n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所制备的银纳米颗粒的结构和形貌;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在300~1000nm的波长范围研究银纳米颗粒的光学特性;在AM 1.5的光照条件下,分别将银纳米颗粒直接制备在标准硅太阳电池表面和将具有银纳米颗粒的玻璃片放在标准硅太阳电池表面,测量电池的电流-电压特性。

2 结果与讨论

图1是制备在玻璃衬底上的厚度为5nm、10nm和15nm的银薄膜在300 ℃退火1h得到的银纳米颗粒的X射线图。由图1可见,对于5nm厚银膜制备的银纳米颗粒来说,在38.6°处只出现比较弱的(111)衍射峰。对于10nm厚银膜制备的银纳米颗粒,在38.6°和44.76°处出现了一个强的(111)峰和一个比较弱的(200)峰。但是对于15nm厚银膜制备的银纳米颗粒来说,在38.6°、44.76°、64.91°和77.89°处分别出现了(111)、(200)、(220)和(311)衍射峰。对于所有样品来说,在2θ=38.6°处都有一个很强的衍射峰。随着银膜厚度从5nm增加到15nm,(111)晶面的衍射峰强度变强,表明银纳米颗粒的结晶度增加。

图2 是用不同厚度的银膜制备的银纳米颗粒的SEM图。当银纳米颗粒厚度为5nm和10nm时,颗粒的形状都呈现球形而且颗粒密度比较小。但是当厚度为15nm时,颗粒形状变成椭球形而且颗粒密度增大。随着银膜厚度的增大,颗粒尺寸也增大[12]。由于银和玻璃衬底的热膨胀系数不同(玻璃的比银的小),在退火时,连续的银薄膜变成分离的银纳米颗粒[13]。

图3是具有不同厚度的银膜制备的银纳米颗粒的透射光谱,可以看出,较厚银膜制备的银纳米颗粒的样品有较低的透射率,但是在600nm以上波长,15nm厚的银膜制备的银纳米颗粒的样品的透射率有一定的增加。5nm厚的银膜制备的银纳米颗粒的样品在整个波长范围的透射率达到92%。在透射光中,有一部分是直接从银纳米颗粒之间的空隙透过的光;另一部分是银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散射光。当入射光照射到银纳米颗粒时,电子发生集体振荡,并产生局域表面等离子激元(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LSP),即银纳米颗粒表面传播的等离子波。通过改变颗粒形状、尺寸及等离子波与光子的相互作用可以得到强烈的前散射[14]。

图3具有不同厚度银薄膜制备的银纳米颗粒的透射光谱Fig.3 Transmittance spectra of Ag nanoparticles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Ag thin film thickness

图4是在AM 1.5光照条件下测量的电池电流-电压特性曲线(测量方式为:标准电池、银纳米颗粒/标准电池、银纳米颗粒/玻璃/标准电池)。从图4中可以看到,当具有银纳米颗粒的玻璃板放在标准硅太阳电池上,电池短路电流密度提高得比较少,但是将银纳米颗粒直接制备在标准硅太阳电池表面上,短路电流明显提高。电池的效率用式(1)来计算。

式中:Vm·Im是太阳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Pin是太阳光输入功率。表1是标准硅太阳电池表面无银纳米颗粒和有银纳米颗粒时,用太阳能模拟器测得并用式(1)计算出来的电池特征参数。从表1中可以看到,将具有银纳米颗粒的玻璃片放在晶体硅太阳电池表面,电池电流密度从28.4 mA/cm2增加到28.6mA/cm2,开路电压基本保持不变,电池效率从12.9%增加到13.1%。将银纳米颗粒直接制备在硅太阳电池表面,电池电流密度从28.4 mA/cm2增加到32.6 mA/cm2,电池效率从12.9%增加到14.4%。由于5nm厚的银膜制备的银纳米颗粒的前散射光比较强(透射率92%),使硅太阳电池的效率分别提高了约0.2%和1.5%。

图4晶体硅太阳电池分别在无银纳米颗粒、有银纳米颗粒玻璃板和有银纳米颗粒时的光照(AM1.5)条件下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Fig.4I-VcharacteristicsofSisolarcellswithoutsilvernanoparticles,withsilvernanoparticlesonglass,andwithsilvernanoparticlesunderAM1.5illumination

电池效率的提高来自于银纳米颗粒对入射光的散射作用,这样增加了入射光在电池中的光程,从而增加了电池对光的吸收。银纳米颗粒的尺寸、形状、高度和密度等对太阳电池转换效率有很大的影响。Z.Starowicz等研究发现将银纳米颗粒直接制备在晶体硅电池表面时电流电压密度提高了5%[15]。具有银纳米颗粒的玻璃片覆盖在标准晶体硅太阳电池表面,由于玻璃的光损失以及玻璃的存在使得银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光场增强效果未能被电池利用,从而导致电池效率与已报道的相比有些偏低[15]。

3 结论

12.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 篇十二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

【教学过程】

(引课)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板书)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

2.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多媒体资料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图1。5)通过资料、地图及同学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太阳辐射在哪些方面对地球产生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7图1。6)太阳外部大气结构由几部分组成?

(板书)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外部大气结构:由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查找资料、阅读教材P7―8相关图像思考解答)太阳大气各层中,有哪些太阳活动?其表现形式?其活动周期有多长?这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什么?

(板书)2.太阳活动及主要类型

①太阳活动

②主要类型

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周期,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对地球的影响: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三、月相及其变化

1.月相变化的周期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资料库和教材中相关图像,思考讨论)为什么有月相的变化?月相变化的周期有多长?不同时间应在天空的什么方位观测到哪种月相?教材P9图1.10和P10图1.11两副图像应该如何判读?月相的变化对地球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月相变化是由于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产生的,教材P9图1.10阅读时应注意观测者是站在图像中心,因此上弦月时,是观测者右边的月面明亮,下弦月时,是观测者左边的月面明亮。教材P10图1.11阅读时,应注意,观测者位于北半球,月球在南部天空,观测时间和方位:上图是以太阳落山时,不同时间的月相和所在天空的方位,此图表现的是上半个月的月相状况;下图是以太阳升起时,不同时间的月相和所在天空的方位,此图表现的时下半个月的月相状况。

(板书)2.月相变化对地球的意义

【设计思想】本节教材主要由两个重点知识,一个是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另一个是太阳活动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对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注意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难点知识是月相的变化,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辅助,创建学生的学习过程,完成由形象思维想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

2.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外部大气结构

由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2.太阳活动及其主要类型

①太阳活动的概念

②主要类型

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对地球的影响

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三、月相及其变化

1.月相变化的周期规律

2.月相变化对地球的意义

探究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规律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本内容要求有较高的空间想像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规律有严格的科学数据可参考。对高中学生而言,这种活动有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活动中来。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展示探究成果的能力。

【活动步骤】

(1)布置资料搜集任务:通过因特网或《天文爱好者手册》,查阅和日食月食相关的资料。

(2)课内成果演示:要求学生掌握了基本原理后,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制作成可演示的多媒体课件(如ppt格式的文件)。注意,应该将学生分组制作。比如日食月食发生的基本原理,日食月食的种类,日食月食出现的规律和周期等。若没有条件,可以让各组派代表上讲台演说。并安排一定时间让听众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演示者回答)。注意:所有这些问题,都应该有比较准确的数字来说明。应尽可能用相关的图片(或者自己画的示意图)来说明问题。

上一篇:流体机械原理课后解答下一篇:2024第一学期少先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