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二

2024-10-11

幼儿教育心理学二(精选8篇)

1.幼儿教育心理学二 篇一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单元《学会交往》

第19课《合理谦让》

三河市大曹庄小学:霍连英

活动目标:

1、通过《孔融让梨》的美德故事,让我懂得了谦让的含义。

2、通过事例比较,让我懂得了谦让的益处和不谦让的坏处,并懂得了合理谦让。

教学过程:

谈导入谈入:揭示课题,出示目标(课件出示)活动

(一)播放孔融让梨的故事,明白什么是谦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言。老师小结。(播放课件)

活动

(二)看动画片《小山羊过桥》知益害,分组讨论三个问题。(课件出示)

活动三:看图片,看文字,讲谦让,要合理。联系生活实际交流(2-3分钟准备)发言。

活动四:学儿歌,记谦让。(课件展示)教师评价小结。(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

合理谦让

美德

方便让给别人

好处让给别人

别人喜欢你

交更多的朋友

2.幼儿教育心理学二 篇二

一、心理现状

1. 适应大学, 对大学的认识趋向理性化

经过半年的大学生活, 大一学生在怀疑和彷徨中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 理性的去认识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

(1) 对学校的认识。大一学生入学时, 对大学生活期望值普遍偏高, 真正进入大学后, 往往会感到失望, 由失望产生的不满情绪被其归罪为学校差。于是, 大部分学生入学后, 会对学校的方方面面进行批判。经过半年的生活学习, 学生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 同时经过与其他高校的比较, 学生对学校有了客观的评价。

(2) 对学习的认识。高中时代, 部分老师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把大学描述为人间天堂, 不会再有学习的压力。因此, 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时代的学习已不重要。然而进入大学后, 学生逐渐认识到“在大学, 学习不是最重要的, 但是没有比学习更重要的。”

对于大学学习方法, 93.2%的同学开始时不适应, 反映老师上课进度太快, 内容讲解不够详细, 课后作业太少, 并且在课下无人监督其学习情况。大一学生在自由自在与迷茫不适的矛盾中, 真正明白了自学与自觉的含义。

(3) 对学生干部的认识。学生刚进入大学的时候, 被大学学生干部的光环所吸引, 学生干部的竞选十分激烈。半年大学生活之后, 无论是学生干部还是普通同学对学生干部均有了比较全面的看法, 在看到学生干部权力的同时更认清了学生干部的责任和压力, 学生干部普遍认为“大学学生干部确实能锻炼能力, 但责任和压力太大了”;普通同学一边批判学生干部, 一边感叹“学生干部实在是受累不讨好的差事”。

(4) 对能力素质的认识。大一学生对锻炼能力, 提升素质有较强热情, 调查发现:有98%的同学将“提高个人各方面素质能力”视为大学期间的主要目标之一, 但是对于素质能力具体包括哪些、如何去提高, 却缺乏清晰的认知。

(5) 对自己的认识。调查发现, 大一学生普遍认为经过半个学期, 自我认知有很大的提高。以前学生的自我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 并且缺乏主动思考自我的意识。上大学后, 受大学环境的影响, 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 经过独立的生活和学习, 学生开始主动地进行自我分析, 了解自己的性格、分析自己的优点、弱点, 对自己有了相对准确的定位。

2. 批判自我, 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经过学习气氛高度紧张的高中生活, 学生进入环境相对宽松的大学, 精神方面难免有所放松上, 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对比高中生活, 大多数大一学生经常会有浪费时间的罪恶感。

大学里人才济济, 部分高中时代的佼佼者开始变得普通, 不再是老师和同学们目光的焦点, 优越感顿时消失, 尤其是农村孩子。面对大学里全方位的竞争, 没有谁可以在各个方面都优秀, 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在某个或某些方面的不足, 这必然导致会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 学生一般不会全面分析客观原因, 而认为是自己努力程度不够。

虽然大一学生不断的在进行自我批判, 但总体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纷纷设定目标, 期望在学习、工作、人际交往、活动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3. 独立生活, 重新审视金钱的作用

经过半年大学生活, 同学的独立生活能力提高, 对生活的认识也有所改变, 尤其表现在消费方面。初入大学, 学生拥有了较大数额的生活费, 学生普遍认为生活费会非常充裕, 结果学期末大部分学生出现了生活费紧张的现象。学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情况, 明白了自己每年的生活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并纷纷表示从这学期开始学会正确理财。

4. 注重情感, 对感情充满渴望

高中单一的生活方式束缚了学生情感方面的发展, 进入大学后, 他们更加关注个人情感需求, 渴望通过与别人的交流来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调查发现, 87%的学生期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80%的同学将多交朋友作为自己的大学目标。几乎所有大一同学都对爱情充满渴望, 无论其是否决定在大学期间恋爱, 都对爱情抱有积极的态度。

5. 看重家庭, 更加理解父母

调查发现, 寒假回家后, 60%的同学突然发现自己的父母老了, 发现了父母的白发、皱纹, 发现了父母某种时刻的无能无力, 90%以上的同学反映上大学后更加理解父母, 不再与父母争论孰对孰错, 学会了用顺从的态度对待父母。经过半年的独立生活, 大一学生懂得了亲情的可贵, 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父母的不易, 学会去关注父母, 并用自己的方式去孝敬父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一学生在第二学期虽已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 对自己和周围事物的认知有了巨大的提高, 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消极倾向

在可以自由获取知识的大学环境中, 大一学生对知识充满渴望, 对社会和周围环境也较为敏感, 学生通过网络、图书、课堂等多种渠道去认识世界。然而,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更喜欢关注社会的负面新闻, 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 潜意识中觉得批判现实是知识丰富、思想深刻的表现。

2. 自卑心理

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舞台的同时, 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竞争方式。对于只经历过学业竞争的大一学生, 在各个竞争场合都表现得力不从心, 尤其是农村的大学生, 受到现代城市文化的严重冲击, 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即便是中学阶段学习方面的佼佼者, 经历大学一次考试后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成绩在大学已不再突出, 学习方面的自信心也从大部分同学身上消失。

3. 内心空虚

大一学生对待人际关系比较积极, 通过网络、电话、上课、参加各种社团等多种渠道, 与中学同学、大学同学、网络朋友等多个群体保持紧密联系。但是仍然经常感觉到内心空虚。这主要由大学生成长阶段的主客观原因造成的, 大学课程安排相对宽松, 大学生拥有较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这为大学生精神生活空虚提供了客观条件。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三观形成和确定个人人生目标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 巨大的成长压力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无助与迷茫, 精神层面的需求也随之扩大, 这是大学生内心空虚的主观因素。

4. 生活茫然

上大学后, 许多大一学生未能在短时间内树立近期奋斗目标, 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 离大一学生似乎都太遥远, 因为大一期间一般不会开设专业课程, 学生对考研方向、就业行业完全没有概念, 因此, 考研还是就业这个目标对大一学生缺乏激励作用。

大部分学生期望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可以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提高自己的素质, 但是多数学生并不清楚能力素质的内涵, 更不清楚提高素质的途径, 普遍处于一种“浑身是劲, 却不知往哪使”的状态。

5. 经济压力

经过半个学期无计划的超预算消费, 大一学生对消费变得敏感。无论家庭条件如何, 消费都开始变得小心翼翼, 消费前的思前想后, 消费后的自责懊悔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三、现阶段心理引导的措施

1. 正确引导,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方法论, 看问题要看主要方面, 用实际事例、具体数据以及真诚的态度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 重点关注,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优秀学生和差生往往是教育者的重点关注对象, 而众多的中间学生往往被忽略。大一第二学期, 学生未完成分化, 学生整体保持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学习态度, 因此此阶段要对学生进行鼓励, 使之保持这种状态。对于上学期成绩落后的同学, 帮助其分析原因, 多关注、多鼓励, 但不可特殊对待, 避免给这部分同学贴上“差生”的标签;对于中间学生, 则要引导其认清大学是人才聚集之地, 此时的普通不代表将来的平庸, 正确分析自我、抓住机会锻炼提高自己, 保持自信才是最重要的。

3. 交流沟通, 使同学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

与同学谈心交流, 争取让老师成为学生倾诉的对象, 为学生提供情绪发泄出口, 让同学意识到此阶段的种种不安、焦虑、空虚、压力是成长的历练, 是进步与发展的表现形式, 引导学生从这些心理产生的痛苦中走出, 去克服这些不良情绪。

4. 提供舞台, 帮助同学实现目标

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多举办学生活动, 让尽可能多的同学融入到大学舞台中。通过这种途径不但提高了同学的能力, 同时帮学生找到归属感、获得成就感, 有利于健康积极人格的形成。

摘要:经过半年的大学生活, 大一学生在第二学期心理方面发生诸多变化, 表现在对大学认识、自我认识、感情认识等方面, 出现了消极倾向, 内心空虚, 生活茫然, 自卑心理等问题, 正确了解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 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关键词:大一学生,第二学期,心理状况

参考文献

[1]朱珍葶, 包生耿.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探析[J].教育导刊, 2009, (12) .

[2]任新红.大学生心理健康主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J].理论与改革, 2009, (5) .

[3]章周炎.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导师和生命导师[J].辅导员队伍建设, 2009, (9) .

3.临场的心理调整(二) 篇三

这个月我们将介绍最后两个阶段,它们分别是准备阶段“和最后的惯性阶段”。

3准备

虽然仅用时4到6秒,但这一阶段却尤为关键。因为球员必须在这段时间里了解自己的比分形势,同时根据这个比分来制定接下来那一分的战术。

具体该如何做呢?如果你是发球方,此时应该站在底线之后一米的位置仔细思考比分形势:我该如何拿下接下来这一分?(具体参考下文的“主动或者关键分数”)。当你决定了接下来那球的战术套路时,请先深呼吸并耸耸肩膀,然后向对手展现你自信的一面。

如果你是接发球方,那就请先在接发球位置的一米后好好调整情绪,并思考在这样的比分下应该选择什么战术套路。当你已经决定好时,就以最自信的姿态站在接发球的位置,迎接下一球的到来。

关于主动或者关键分数的概念:

你如何在比赛里打好每一分?希望接下来的数据能帮到你。你知道吗?在每一局中最先来到30分的球员,有75-80%的可能拿下这一局。这就意味着在每一局中在前三球中赢下两分的球员,有极大的机会赢下这一局比赛。虽然有很多球员确实都能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实现保发/破发,不过数据告诉我们这样的机率大概只有1/4甚至1/5而已。

我们可以把每次得分归纳为两种:一是积极争取的分数;二是关键的分数。

“积极争取的分数”其定义是:我们需要冒更大的风险以便占据主动,从而拿下这分。因此这样的得分意味着使用更具侵略性的击球或者战术。

顾名思义,关键分数的意思就是一些我们必须拿下的分数。我们可以不在乎这一球打的漂亮还是丑陋、又或者有运气的成分,重要的是这一分我们必须拿下。在这样的分数中小心翼翼、拼命防守通常不是上佳的选择。而是会被那些意志坚定,在关键时刻总能再次提升状态的球员拿下。

也许你更倾向于以底线鏖战的形式拿下分数:比如在底线往对手的左右两侧分球,调动对手满场飞奔后再以一个回头球得分。但也可以用发球上网来抢分,又或者用一个压在底线的深球来获得在中前场主导进攻的机会。(在之后的文章中,我们还会专门探讨如何就自己的技术特点来确立最适合的比赛风格。)

理解身处的比分形势,能让你更清晰的明白自己的处境,从而更好的选择作战方式。在底线两头勤奋的奔跑回球,不见得是最好、最有效率的比赛方式。只有善于动脑,在比赛中保持冷静的头脑才能令你事半功倍。

当你处于0-15落后时,接下来这一球是“积极争取的分数”还是“关键分数”呢?如果比分是15-0或者15-30时,形势是否又不一样呢?其实身处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都需要把它当做要拿下的关键分数。实际上在比赛中我们面临需要主动拿下分数的情况并不多。例如在破发得手后扩大比分的发球局,又或者在胶着了很长时间后才终于拿到的破发点机会,才属于这种情况。而在比赛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需要面对的都是各种需要拿下的关键分数。

当你已经清楚的分析了自己的比分形势,明白自己究竟要面对哪种得分情形,并选择好接下来的战术套路时,你也已经做好了进入第四阶段的准备了。如果你是发球方就在底线后就位,如果你是接发球方就踏前一步,因为接下来就将来到最后一个阶段。

4惯性阶段

惯性阶段的意思就是让你重复比赛时的惯常行为,即所谓的“赛场小习惯”。这些行为就是你平日比赛时为了让自己放松而养成的小习惯,有助于你把专注力集中在即将开始的一分上,而不是此时环绕着你的赛场气氛中。通常这个最后阶段大概耗时3到5秒。

具体该如何做呢?先找到能让你感到放松的小动作。如果你是发球一方,那就准备发球前深呼吸:举起肩膀时吸气,放下肩膀时吐气。而在发球前的习惯性拍球次数也应该固定下来。一旦你是接发球一方,大可以在原地轻跳放松身体,或者两只脚一前一后的站稳,前后转移自己的重心。当然也可以不断转动自己手中的球拍,务求达到全身心放松的目的。

为何要这样做呢?因为拥有这样的赛场小习惯,无论是身处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还是由你完全掌控的比赛,都令你有途径释放肩上的压力。以世界第一德约科维奇为例,他在每次发球前的拍球次数大概是8-10下,但在面临关键分时他会自我调整,此时的拍球甚至可能超过20下。他正是用这种方式调整心态,提高自己的专注力,甚至让对手失去节奏。

不管在训练还是比赛中,在每一分的间隙里你都应该遵循这四个阶段的要求。根据我的经验,一般球员在开始时会相当不习惯。因此你需要更多时间和练习机会,来把这些步骤融入你的比赛中,成为你的良好习惯。

无论是球员还是教练,都乐于花数干小时去学习新的技战术和提高脚步移位的速度。但有效利用比赛间歇时间是属于比赛心理的训练之一,这和技战术等球员素质的培养是一样重要的。

USPTA球员发展部一直都强调年轻球员在学习网球时,“身体、技术、战术、大局观、心理、环境”这六点的重要性。

如果你身为一名球员,在这个月所打的每一盘比赛都必须强迫自己遵循前文提到的四大阶段要求。新的比赛习惯是需要时间培养的,在开始的时候你也许会觉得要严格遵守那些琐碎的规定实在太过麻烦,但这能让你在比赛中一直保持专注力。因此这样的训练与那些技战术训练的重要性是相当的。

4.幼儿教育心理学二 篇四

继续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含义是指对大学或大专毕业生实施在职教育。部分国家将大学本科教育当作初始教育,继续教育成为初始教育重要的延伸及扩展形式。美国、英国等个别国家把在职教育、本科及研究生教育设定为三足鼎立的教育体系。所以,开展继续教育是对在职技术和管理人员时常开展拓展知识及其技能的教育,确保提升教育综合技术能力及管理水平。实践研究可知,如果国家重视继续教育工作,其培养的复合型人才更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我国于 1992 年出现第二专业专科学历教育 (简称: 二学历) 浪潮,二学历作为成人教育中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成为继续教育重要的形式之一。

1 成人自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成人教育中,经常出现学员不主动配合、不及时上课的情况,例如,某些学生在学习、考试、毕业办证等环节发生遗忘、拖拉的情况,不仅给办学单位带来通知及督促工作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存在无法统筹兼顾的情况 (如家务、事务与冲突等) ,这一情况导致学生手忙脚乱,不仅耽误学生考试,也影响工作单位的工作效果。同时,部分学生对二学历继续教育认识不到位,会出现混文凭的情况,认为只要交钱报名就能拿到文凭。学生认为学校有事儿自然而然会通知自己,不能耐心刻苦的开展学习,也无法积极主动完成相关事务,对办学单位提出的要求视而不见。有些学生因日常工作及生活习惯过于散漫,做事缺乏激情和计划,不讲究实效,因此,参与日常的学习中也表现出散漫懒惰的情况。当然,出现上述问题也因办学不严谨、工作人员方法不佳、学生指导工作不到位等情况,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按期毕业。

5.二年级下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篇五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吴家学校小学部 2 0 1 4.03.03

(课堂教学十条要求

1、每堂课都要备课,老教师可以用旧教案,新教师的教案也不用写的太详细,但一定要有备课簿。

2、每堂课至少要有三类不同的教学目的,以供同学们选择。最优秀的同学会了可以不听课,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更深更难的题。后进同学听不懂也可以不听,要选一些适合自己的浅题来做。老师一定要帮助陪坐的、“待业的”、“失业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3、教师讲授时间别超过20分钟。近五年又提出了别超过15分钟。大部分学生能看会的,老师不要讲,更多时间,还给学生去读、去想、去查资料、去讨论、去练习。

4、如果是讲新课。学生发言别少于10人次。学生也可以替老师讲难点、讲重点;当然也可以提问题,谈看法。

5、学生动笔练,包括板书时间别少于10分钟。

6、处理偶发事件别超过20秒,以减少老师们发火的机会,增长教育智慧。

7、请学生做课堂教学总结,每堂课请一两名学生谈一两条看法。

8、至少留三类不同层次的作业,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循序渐进的作业。

9、下课后的课间十分钟,离不开学生,学生们做操就和学生们一起做操,学生在室内,就坐在教室里找三五个学生谈谈心,聊聊天。商量商量怎么学习更愉快、效率更高。

10、备课簿上写一句话。这节课成功在何处。教师固然要反思,但我觉得首先要反思,找到自己的优点。找到学生喜欢的环节,坚守坚守再坚守,发展发展再发展。这样反思发现的那些不足才会一点点的减少。

第一课《我和他们不一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人和人都是不一样的,都有短和长。

2.找准自己的优缺点,鼓励学生改正缺点,弥补个人的不足。

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人和人都是不一样的,都有短和长,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教学难点:取长来补短,相信你最棒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请学生照照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长相,然后说说自己长相特点。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照镜子只能看到自己的外表特征。要想全面地、客观地评价自己,还要多角度地看自己。

2、议一议:(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问题)(1)你的优点有哪些?(2)你认为自己的不足是什么?(3)你能愉快地接受自己的缺点吗?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然后各组选派一位同学发言。

二.展示交流

1、说一说

教师:请各小组的代表发言。

2、听一听

教师:刚才大家说出了对自己的评价。想不想知道别人对你的评价呢?有谁愿意自告奋勇听一听同学们和老师对你的评价。

三、反馈练习

1、写一写

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交流,都说出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下面就请同学们将自己的看法写在本子上。

2、画一画

教师:接下来,老师要请同学们给自己画个像。大家可以将自带的照片或小镜子拿出来,一边细心观察,一边画出自己的模样。画好后,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标注在自画像上。

3、谈一谈:指名讲解“自画像”上的内容

教师:以上几位同学中,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是谁?过低评价自己的是谁?过高评价自己的是谁?

四、总结

教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长得都不一样,都有短和长,我们要取长来补短,相信你是最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评价自己是为了认识自我的道理,学会了自我评价的方法,并找准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现在大家要以实际行动,改正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我要看谁的行动快,谁的进步最大啊!

五、课外活动

请把你的自画像带画家给爸爸妈妈看看,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听听他们对你的评价。

六、板书设计:

第一课

我和他们不一样

多种角度看自己

你的优点有哪些?

你认为自己的不足是什么?

你能愉快地接受自己的缺点吗?

找准自己的优缺点,改正缺点,弥补不足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能够体会到独一无二的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课《大拇哥伴我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懂得欣赏在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发现别人优点和长处的能力

2、知道欣赏美好事物和人们的美好特性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欣赏在人际交往中和积极作用

3、培养善于发现别人优点和长处的能力,通过真诚的欣赏主动去营造一个人人 心情愉快和积极向上的人际氛围。

教学重点:

知道欣赏美好事物和人们的美好特性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欣赏在 人际交往中和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培养善于发现别人优点和长处的能力,通过真诚的欣赏主动去营造个 人人心情愉快和积极向上的人际氛围。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同学们你自己有哪些优点?有哪些长处?

2.爸爸妈妈是怎么样评价你的?老师是怎么样看待你的优点的?

3.学会观察别人的长处 二.展示交流

1.出示课件: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都得到了什么方面的大拇哥了? 你想拥有哪些大拇哥?

2.图中的小朋友有哪些优点,说一说你是怎么样做的?(同学互相讨论)1)我听课认真我认为我能够得到大拇哥

2)滑冰很难,但经过努力,我还是学会了,我应该得到一个大拇哥 3)你能得到大拇哥吗? 4)比一比,谁得到在大拇哥多?

三、教学反馈

1.每个人发现自己的优点,就踏上了成功的一步发挥自己的长处,就踏上了成功的第二步,更加努力,你离成功不远了

2.小博士的高招:技能+才干+培养=优点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第二课 大拇哥伴我行

我行你行大家行,大拇哥永远伞我行

第三课《摔倒了爬起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要努力就会获得成功。培养学生顽强勇敢的精神。

2、能大胆地讲述成功与失败的经历。

3、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勇敢面对困难的能力,培养学生顽强勇敢的精神。

教学难点:战胜困难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这些同学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2.同学们,你有过摔倒的经历吗?你是怎么样想办法爬起来的?

3.教师小结

二.展示交流

1.出示课件同学们说得真好,李彬小朋友在春季运动会上摔倒了,你想知到她是怎么做的吗?

2.下面请看李彬小朋友的表现

1)李彬小朋友跑得真快(加油加油,李彬每一了)2)后来怎么了?(李彬摔倒了)

3)他放弃了吗?(没有)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李彬坚持跑完了全程 4)李彬得了最后一名,为什么大家还为他鼓掌? 5)对这件事你是怎么样想的?(同学互相讨论)

三、教学反馈

1.面对困难我不怕,我要勇敢战胜它

2.小博士的高招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第三课

摔倒了爬起来

面对困难我不怕,我要勇敢战胜它 小博士的高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必然性。掌握了简单的调节情绪的方法。

第四课《伸出你的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2.接受别人的帮助要及时说声谢谢。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接受别人的帮助要及时说声谢谢。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同学们,你接受到别人的帮助吗?说说你当时的心情?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伸出你的手这一课,老师相信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学到很多知识

二.展示交流

1.当看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主动帮助别人)

2.当你接受别人帮助的时候,你应该对他们说些什么?(谢谢你,你真棒,你真好)

3.当你帮助别人了,你的心情如何?为什么?(我很开心,很快乐)

4.生活中你都帮助过别人做什么了?互相交流然后汇报

三、教学反馈

1.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成为朋友,快乐就会天天有

2.看课件:

3.个性风采之星

最具个性奖:______________ 他(她)的做法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我们非常欣赏他(她)。

最佳突破奖:______________ 他(她)的第一次勇敢地展现个性。我们为他(她)高兴。最具潜力奖:______________ 他(她)把自己的个性充分地展现给大家,但他(她)的表现也很好,我们鼓励他(她)。

4.小博士指点迷津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第四课 伸出你的手

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成为朋友,快乐就会天天有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们重新体会了帮助别人和被人帮助的快乐,决心养成以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第五课《面对陌生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冲突

2.懂得在生活中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要跟陌生人起的道理,有初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不要轻易相信不认识的人的话,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难点: 不认识的人保持距离,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你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吗?

2.老师讲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的故事 3.同学们你是小兔子,你开门吗? 二.展示交流

1.出示课件: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有陌生人敲门应该如何去做?(不要开门,打电话给家人„„)

2.在其他地方遇到陌生人应该怎么样做?(同学互相讨论)1)不能轻言相信陌生人的话,2)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3)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教学反馈

1.同学们一定要记住:防范意识时刻有,自我保护最重要

2.小博士的高招:自我保护的儿歌:

门外一个陌生人,门里一个小朋友,陌生人,敲敲门,小朋友,把头摇:不开不开就不开,开门危险我知道,陌生人,来喊门,千万别开要记牢。

四、总结

五、板书设计:

第五课《面对陌生人》

防范意识时刻有,自我保护最重要

第六课《谢谢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父母照顾自己的辛苦

2、体会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3、知道应当敬爱父母,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4、培养对父母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了解父母,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的情感,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父母增添欢乐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同学们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导入课题

二.展示交流

1.出示课件:母亲陪着我做作业,父爱如山宽阔的肩膀挺起我的身躯

2.说说平日里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关爱呵护和照顾你的 3.平日里你对父母的了解有多少?

请问:你父母的生日分别是: 你父母的体重分别是: 你父母的身高分别是: 你父母分别穿——码的鞋? 你父母最喜欢的颜色是: 你父母喜欢的水果是: 你父母喜欢的花是:

4.我们都小学生了,应该学会爱自己的妈妈爸爸了,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样报答自己的父母呢

5.(小组讨论一下)找学生发言

三、教学反馈

1.在家每天用自己的实验行动做几件报答父母,孝敬父母的事件

2.不放弃任何一个向爸爸妈妈表达爱的机会

3.爸爸妈妈过生日孩子的一束鲜花,一句祝福都会使他们感到幸福.小博士的高招:父母养育不能忘,感激之情要表达

四、总结

五、板书设计:

第六课《谢谢爸爸妈妈》

父母养育不能忘,感激之情要表达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体会了父母为自己的付出,体会了父母的辛苦。激发了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第七课《脑筋转转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利用各种活动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考虑问题要周到的好习惯

能力目标:在每个活动后都让学生总结经验、掌握方法。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努力做一个快乐的人,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重点:对学生提高注意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考虑问题要周到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数字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小测试——测测你的注意力 40秒内找到属于“优等”注意力 41--90秒内找到属于“一般”注意力

2、小问题

①注意力不集中与学习效率、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 ②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他,使他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

二.展示交流

提高注意力的训练 ①

圈数字

③小博士告诉你

大声朗读法:当你面对干扰时,你可以大声朗读自己不熟悉的文章。

实物引导法:外面有很大的嘈杂声,你要集中注意力读书,不防用铅笔或手指,指着书上的内容,一行一行地往下读。

自我警告法:在铅笔盒的表面,贴上自警的话,如:“三心二意,一事无成”也可以贴上一个自警的符号,如“!!”等。

凝神想象法:先坐正,然后用眼睛盯住前方的墙壁或书桌,头脑中想象有一个黄色的三角形,仿佛出现在眼前,盯住它;过一会儿,三角形变成了一个红色的圆形,还要盯住;过一会儿,圆形变成了绿色的正方形。如此反复一二次,你的注意力便集中起来了。

三、反馈练习

1.阅读小故事

①生谈感想 ②师总结

四.课堂总结

1.今天的课上,你有什么体会想跟大家分享的?

2.平常做哪些事情,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

3.教师小结

有人把记忆比作知识的仓库,仓库里储存的知识越多就越有学问,但是你们知道吗?集中注意力可以使更多的知识进入脑海。注意力不集中,就好象大门紧闭,知识就进不了仓库。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集中注意力,事情就会做得更好。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能从小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第七课《脑筋转转转》

提高你的注意力

挑战注意力

专心认真聚精会神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但考虑问题还不是很全面。通过有目的的训练,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课堂效果。

第八课《不做小馬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白学习、做事时的馬虎害处大

2、知道要从小培养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3、做一个学习,做事不馬虎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知道做事粗心、馬虎、无耐心是不良的习惯,掌握克服不良习惯的本领

教学难点:在平时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馬虎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麻烦?

2.怎样避免馬虎发生?

二.展示交流

1.出示课件:怎么不像我呀?这是我吗?说说小画家的画为为什么画得不像?

2.找一找,你身边有“小馬虎”吗?

3.“妈妈,今天放学,我到同学家玩,你回来后别忘了去接我,去之前先给他家打电话。东东” 根据字条,妈妈能找到东东吗?为什么?

4.(小组讨论一下)找学生发言

5.说一说马虎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哪些麻烦?

三、教学反馈

1.让我们讨论一下,怎么样避免马虎的发生?

2.做题时,要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3.做事情时要仔细

4.小博士的高招:做事一定要认真,馬馬虎虎可不行

5.细心口诀:

火眼金睛要常练,注意集中不能忘

题目会读找关键,相关知识要回顾

眼睛看过心里念,相似之间找规律

四、总结

五、板书设计:

第八课《不做小馬虎》

做事一定要认真,馬馬虎虎可不行

第九课《零用钱怎么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手中零花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初步懂得有计划地合理分配使用零花钱的好处

教学重点:树立健康,求实的消费习惯

教学难点:学会如何合理地使用零用钱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你有零花钱吗?平日里怎么花?

2.零花钱都放在哪里?

二.展示交流

1.出示课件:你有零用钱吗?你的储蓄罐里有多少钱?

2.你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给你零用钱?

3.说一说你的零用钱是怎么花的?

4.应该怎么样合理使用零用钱呢?(小组讨论一下)找学生发言

5.明天我们去春游,你打算怎么样使用自己的零用钱?

三、教学反馈

1.我认为零用钱应该计划着花,不能乱花

2.知道爸爸妈妈给零用钱是用来买学习用品,午饭,打电话„„用的

3.要记住:零用钱计划着花,做个小小理财家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第九课《零用钱怎么花》

零用钱计划着花,做个小小理财家

第十课《我的开心小秘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快乐情绪,在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情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调整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找到化解不良情绪的途径和方法

2、学习消除烦恼的方法,学会做一个开心的人,保持良好的心静,形成乐观向上的性格。

教学重点:掌握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快乐情绪,形成乐观向上的性格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你遇到过不开心的事情吗?

2.不开心的时候怎么办?

二.展示交流

1.出示课件: 看,发生了什么事?

2.你遇到过不开心的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我有一个开心小秘方,唱首《幸福拍手歌》忘掉不开心的事吧

4.你有开心小秘方吗?(小组讨论一下)找学生发言,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吧

5.把你的开心小秘方写在心形卡片上,送给需要的同学吧

三、教学反馈

1.你有开心小秘方吗?(小组讨论一下)找学生发言,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吧

2.把你的开心小秘方写在心形卡片上,送给需要的同学吧

3.要记住:多用开心小药方,我们大家都快乐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第十课《我的开心小秘方》

多用开心小药方,我们大家都快乐

6.小学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篇六

1、培养学生为班级尽责任,为班级添光彩。

2、人人心中有班级,我是班级小主人

二、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为班级尽责任,为班级添光彩。

2、人人心中有班级,我是班级小主人

三、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四、活动过程:

观看图片

1、(听一听)《小蚂蚁搬粮食》思考:为什么一只蚂蚁搬不动大蜗牛,许多蚂蚁却搬起来了呢?集体力量大。

学生读读讨论交流。班级的事就是我的事。

温馨小提示:只要齐心协力,我们的班级就是最棒的!班集体的荣誉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

2、(看一看)图片:打扫卫生美化教室整理图书竞选班干部

3、(说一说)游戏:长勺喝水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可以先喝到水?

思考:为什么有的小组能喝到水而有的小组喝不到水呢?

学生讨论交流。

锦囊妙计:

“一个人办不到的事,许多人在一起,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就一定能办到。”

4、(讲一讲)

A、我要为班级争光。

B、思考:你为班级做过什么事?今后我们还可以为班级做些什么?

C、学生讨论交流。

5、(想一想)

A、怎样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B、学生讨论交流。

6、(夸一夸)

A、他(她)是班级的小主人。

B、学生讨论交流。

7、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为班级尽责任、添光彩。人人心中有班级,我是班级小主人。班级的事就是我的事。只要齐心协力,我们的班级就是最棒的!班集体的荣誉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一个人办不到的事,许多人在一起,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就一定能办到。

教学反思:

7.幼儿教育心理学二 篇七

1 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心理误区

语言的习得是从理解语料输入开始的, 是习得的起始阶段。在课堂环境下输入有两种类型, 即教师的口头输入和以语言学习材料为形式的书面输入, 教师不仅提供给学习者可理解的输入, 还要帮助学习者学会正确使用二语形式, 调整输入来加强学生的学习。而输出是二语习得的终止阶段, 是语言的产出, 是语言学习的结果, 是衡量二语习得水平的标志。输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也至关重要, 它可以帮助产生更好的输入。然而很多二语学习者在语言输入和输出方面存在严重的心理误区, 从而影响他们语言习得的效果和语言交际能力。

1.1 重输出, 轻输入

语言输入是语言学习中的第一环, 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在这个过程中, 学习者将输入的材料进行加工, 内化到记忆中变成摄入, 以摄入形式存在的二语材料才能构成输出的语言知识基础, 没有输入就不可能有输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如果说听力和阅读属于输入范畴的话, 那么写作和对话, 即交流就是输出的概念。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 很多学习者过于强调写和说。作者在十几年的教学中, 总会被学生问道这样的问题:怎么才能提高口语, 如何能够提高写作能力?他们也会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方法来试图提高这两个方面的能力, 但结果却不容乐观, 往往是事倍功半。殊不知抛开了输入而单纯地追求输出, 恰如舍本逐末, 本末倒置。没有入, 哪有出;没有因, 何来果。口语也好, 写作也罢, 都必须在听力和阅读的基础上完成。只有通过阅读才会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和必须的词汇量, 在此基础上, 才谈得上交流。也只有在阅读的基础上, 才会有足够的语言储备, 词汇储备和句式储备, 也才可能在写作上有所提高。就像马克吐温所言:在写作中, 准确的用词和几乎准确的措辞就如灯光和萤火虫之光的差别。准确的措辞哪里来, 只有通过阅读。没有输入阶段的储备, 不可能有输出, 更不可能有准确的地道的语言输出。

1.2 重形式, 轻内容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所以二语习得的过程也是对不同文化的认知过程。如果拿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来打比方, 作为形式的语言仅是露出水面的1/8的部分, 而没于水面之下的7/8的部分则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而作为一个抽象综合体的文化, 又覆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 如政治, 经济, 历史, 地理, 文学等等。然而在实际的英语学习过程中, 学生对于语言形式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对于语言背后文化的重视。对于语言形式的过于重视体现在对于语法的吹毛求疵, 这可能也是中国英语教学中重语法所导致的后遗症, 是以形式为中心的具体表象。这中间也有很多的误区所在, 例如, 语法就是规则, 语法性就是准确性, 语法是检验语言是否地道的标准等等。这就造成了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口语交流中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他们的口语表达无论从遣词造句方面, 还是在语法方面都无懈可击, 可是在与英语本族语者交流中总会有受挫感。他们能听懂, 也能理解, 也能用语法准确的英语来做出反应。但就是感觉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问题就出在形式上。他们口中产生的都是文绉绉的书面表达, 而那种真正的贴近生活的日常表达则完全不会, 更不能做到像本族语者那样, 能够在正确的语用环境中说出地道语言。究其原因, 是学生过于强调死记硬背作为形式的语言, 而忽略了联系意义和功能来掌握语言, 或者说, 太过于重视语言本身, 而忽略了语言的内涵。

2 学习动机的误区

认知心理学家们把语言习得的学习动机归纳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也就是说, 个体采取某种行为或是出于内部动机, 或是出于外部动机。Nakamura认为, 当个体采取某种行为纯粹是为了获得该行为以外的某种东西时, 就属于外部动机, 如通过考试或获得经济报酬。在这里作者主要分析两种在英语专业学生学习中常见的外部动机。

1) 应试论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 考试是不可或缺的, 它是检验学生各个阶段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 二语习得也不例外。在二语习得过程中, 不仅有大大小小的考试, 更有类似专业四, 八级的重量级考试。因为他们是目前国内英语学习最主要的两个考试, 学生重视它们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对于考试的过度重视会导致英语学习质的变化。最后演化的结果是很多学生就是为了过四八级而学习英语, 为了应试而学习。所以从大一就开始题海战术, 恨不得做遍所有的四级模拟;过了四级后, 又投入到备考八级的战斗中去。殊不知四级和八级是为了检验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不同阶段的水平而设的, 反而成了学生们学习的终极目标。其实如果说作为检验英语学习基础阶段的四级, 重视的是语言的形式的话, 那么作为拔高阶段的八级, 检验的则是英语语言这个形式所承载的内容。

2) 功利论

如今的就业形式对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认为既然学习语言的终极目标是交流, 那么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口语能力的培养。为此他们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训练口语, 与这个目标无关的统统可以忽略。这点作者感受颇深。作者喜读文学, 对文学积累的艰辛也深有体会, 其中阅读是最耗时耗力的。但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 因为它会成为个人内在修养的一部分, 这是语言学习者的资本。但是很多学生仅仅是为了修学分而修文学课, 在他们看来, 文学是最没用的。很多专业毕业生, 四年没有读过任何的文学著作, 很多学生不知庞德为何人, 他们的文学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 这也是英语学习的一个悲哀。

3 词汇学习的误区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 词汇习得决定着语言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学生们都明白词汇的重要性, 所以词汇习得构成了学生们语言学习中的首要任务。

在现阶段的英语教学和学习中, 词汇还是老师和学生的重中之重。学生们掌握词汇的方法还是死记硬背。在没有其他更好方法的情况下, 死记硬背未尝不可, 可它对语言习得也有致命的一面。它可能会增加习得者的词汇量, 但仅仅是词汇储备, 谈不上理解, 刚谈不上应用。习得者往往只留意词汇的发音, 拼写等形式, 在词义方面, 由于对母语词汇系统的依赖, 学习者常常通过二语词汇在母语中的对应翻译来理解和内化单词的意义, 因而忽略了上下文对单词其它意义的暗示。因为分属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 英语和母语是无法完全对等的, 再者英语词汇的多义性也注定了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 就更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加上学习者本身出在非目的语国家, 常处于不真实的语境中, 所以词汇学习也就很难获取有关一个单词的全部信息, 更谈不上能够准确应用了。这种通过母语对应翻译而获得的词汇不会对英语学习有丝毫的帮助。

4 结束语

心理因素对二语习得既有促进, 同时也有误导作用。所以在二语学习过程中了解学习者的心理认知特征可以帮助教师对习得输入和输出做出相应的调整, 把学习者从学习的误区中解脱出来, 培养并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 缓解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焦虑, 紧张的负面情绪, 从而提高学生二语习得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吴潜龙.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认知心理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4) .

8.体育伦理学体系建构研究(二) 篇八

【关键词】基本原则;基本道德规范;研究视野;研究视角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of Sports Ethics (2)

LI Hong-bi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From various angles and perspectives, such as Philosophy, Ethics, etc, the paper explores into the law on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ports Ethics and reveals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moral norms of Sports Ethics, so as to set up the disciplinary system of Sports Ethics.

【Keywords】 basic principles, fundamental moral norms, perspective of study, angle of study

一门新兴学科的研究,如果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就不能称其为学科;如果其理论体系不完整或不能适应该学科发展的需要,那么,这种理论体系就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理论体系。体育伦理学理论体系建构,应忠实于研究主题而展开其研究内容。

1体育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认为,体育伦理学理论体系建构的主要内容,应以以下的顺序展开。

1.1体育伦理学的基本理论

要把握体育伦理学的理论体系,掌握体育伦理学的知识,必须从体育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入手。什么是体育伦理学,体育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体育伦理学的学科性质;体育伦理学的研究视野、视角和方法以及和其它应用伦理学学科之间的关系等。

1.2社会体育道德

体育道德的产生与发展,根植于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取决于整个社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体育是人类特殊的文明方式和特殊的实践方式,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一直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军事、文化、教育、科技、艺术等紧密结合,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因此,只有立足具体社会存在、社会现实,从社会道德入手,才能挖掘体育道德的根源,揭示体育道德的本质、特征、结构、功能和社会作用;寻找体育道德运行的社会制约因素和一般社会伦理道德等上层建筑其它因素对体育道德的影响;考察体育道德演变的曲折的历史过程和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形成过程及其发展的规律性;把握社会主义体育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其在当代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对推动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导向作用。

1.3个体体育道德

社会体育道德的实现是以个体体育道德的完成为前提的。体育道德必须面向实际从事体育活动的个体的人,为他(她)们接受和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观念、信仰、良心和荣誉等,自觉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体育道德才能成为现实。当然,从事体育活动的个体不是被动的受体,而是能动的主体,在个体体育道德形成过程中,必然受到其成长的具体环境、独特的生活经验、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影响,打上个性烙印,呈现出差异,因而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存在样式。研究个体体育道德的生成和发展、结构和功能、运行的规律和机制,成为体育伦理学研究的又一重要使命。个体体育道德是通过个人的体育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得以表现,是社会体育道德的内化。个体体育道德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心理机制——个体的道德自我意识,其发展过程是由他律到自律再到二者的有机统一,从而确立自己的价值目标,完善自己的体育道德人格。

个体体育道德作为社会体育道德的内化,同社会体育道德的调控密不可分。研究社会体育道德调控的实质、特点和方式,阐明其在个体体育道德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和实现途径;结合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实施社会的奖惩;明确社会体育道德评价的意义和标准,树立社会主义善恶观;研究社会体育道德教育的任务、特点、方法和途径,加强社会体育道德教育。

社会体育道德调控的有效性就在于能否推动个体进行积极的体育道德活动,将社会体育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体的体育道德品质。个体的体育道德活动是个体体育道德运行的微观机制,也是个体体育道德状况的动态表现。结合“体育实践”这一个体体育道德活动的动力,研究个体体育道德活动的一般特征和结构;由个体的体育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活动构成的个体体育道德意识活动;体育的道德冲突和个体体育道德的行为选择;个体体育道德修养的特征、实质、方法和途径。

1.4社会主义体育道德规范

无论是社会体育道德调控,还是个体的体育道德活动,都不是纯主观的、随意的,而是以一定的社会体育道德原则和规范为准绳的。社会主义体育道德规范是我国现阶段体育道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反映,是我国长期以来进行体育道德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的凝结,是加速发展社会主义体育市场,实现体育现代化,振兴中华体育所必须的伦理精神的体现,是当代世界体育道德发展的大趋势的反映。研究它的基本内容,揭示它对人类体育道德完善化的意义和作用,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体育道德调控和价值导向提供科学依据,为个体体育道德活动的人格完善和人生价值实现指明正确方向。社会主义体育道德规范包括基本道德原则和主要道德规范两方面内容。

1.5体育道德体系的价值原则

第一,集体主义原则。这一原则既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体育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第二,公正原则。体育公正的内涵包括社会体育制度、体制和机制的设置问题,体育资源的分配(体育设施建设、场馆的利用、区域配置等)问题,参与体育活动的人(群、种)的机会问题,竞技体育中的规制、规则和裁判判罚的尺度问题等。第三,必要“有害”原则,或称限度“有害”原则。它是上述二原则补充,也是体育自身的特殊规定性。没有这一原则,就无法说明和解释体育活动中伤害现象的合理存在。如体育竞赛中运动员被对手所伤(非恶意的)而不承担责任。体育自身的特殊规定性表现有二:首先,体育活动主要表现是身体活动,而身体活动的最基本的承载是人的体力。体力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再生能力;其次,体育竞赛的对抗性、争先性和观赏性的满足(参赛选手和观众)导致了对非恶意伤害的宽容和忍让,这是必要“有害”存在的心理基础。必要“有害”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因此,进一步研究如何把握和运用这一原则,是十分必要的。第四,生态原则。如果说上述三原则是处理体育活动中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原则的话,那么,生态原则则是处理体育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体育发展和传统体育相比,无论是在组织、规模和参与的人数上,还是在对抗激烈的程度和科技含量上,都远胜传统体育。如果说传统体育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和谐依存的关系的话,那么,现代体育和自然之间则是一种破坏依存关系。确立体育生态原则,树立体育生态意识,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措施,是体育伦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第五,可持续发展原则。这一原则最大的特点是综合性、协调性和连续性。这一原则是以体育的持续发展为最高目标,要求任何体育行为都必须保证体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1.6体育道德的主要道德规范

所谓体育道德规范,就是根据体育道德体系的基本价值精神和原则,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时,必须普遍遵循的具体行为的准则,它是实际的体育道德关系的概括,体现了从事体育活动的人们在处理这些体育道德关系时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导向。它对人们的行为主要具有两方面作用:一是倡导,二是约束。我们在研究社会主义体育道德规范时,应把握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接受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指导,换句话说,就是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依据,二是要以现代社会的体育实际(实践)为基础。据此,我们认为社会主义体育主要道德规范应该是:热爱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尊己尊人,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敬畏生命,树立体育健康观;公平竞赛,确立和平进步思想;顽强拼搏,塑造创造型体育人;服务社会,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保护环境,树立生态体育观。“热爱祖国”,“尊己尊人”,“敬畏生命”,“公平竞赛”,“顽强拼搏”,“服务社会”,“保护环境”这七个方面,就构成了社会主义体育道德体系的基本道德规范。它真实地、深刻地反映了我国现阶段体育道德关系的本质,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体育道德基本价值精神和基本原则的要求。因此,应进一步对这七个主要体育道德规范的合理性根据和价值本性作深入的阐释和真切的把握,使其真正内化为人们内心的行为准则和评价标准。另外,体育道德规范和一般的社会公德等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准则之间的关系研究也是我们研究的任务之一。

1.7体育道德建设及热点问题

明确体育道德体系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地位,建立和健全体育道德的外部保障系统和内部调适机制,采取体育道德和法律协同建构的途径,建立多元一体的体育道德价值导向体系。

体育道德的热点问题虽不象其他领域(如经济、生命医学等领域)的道德问题那样突出,但也已经出现了一些道德问题,同时还有一些潜在的体育道德问题,如果不及时地追踪和研究这些问题,就势必会给体育道德理论和体育实践带来混乱。体育道德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济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体育一体化和体育价值多元化的矛盾和冲突;体育的市场化和“举国体制”的矛盾;全民健身运动和体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矛盾;“假球黑哨”和“兴奋剂”等有违体育道德的问题;弱势群体平等体育权利问题;体育资源的浪费问题;体育与环境保护问题。这些只是已经出现了的问题,还有诸如拿运动员做力竭实验,改变运动员的遗传基因以提高运动成绩,甚至克隆优秀运动员等潜在的或已露出苗头的问题对潜在的问题我们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应从体育伦理的视角予以研究。

2研究的视野与视角

作为应用伦理学的体育伦理学,其研究方法不应拘泥于某几种具体研究方法,而是需要有多个视野多种视角融为一体的方法群。因为,“一般情况下,一种研究视野包含多个考察视角。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一种研究视野可能狭窄到只包括一个考察视角。在不同的研究视野中,人们对同一对象的认识必定不同;即便在同一研究视野中,若考察视角不同,人们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亦有别。采纳单一的视野和视角,人们往往不能把握事物的全貌和本真。”〔1〕〔P113-114〕因此,我们应采取多种多样的视野和视角。

2.1研究视野

哲学视野是伦理学的本己视野,也是体育伦理学的本己视野,我们应从“实践——精神”的视野把握体育的运作过程与伦理道德的关联性,从哲学的高度审视体育道德的合理性。体育道德是社会规范文化的主体之一,是社会人文精神的具体集中表现,但又受到其他人文因素的影响,必须广泛地吸收人文社会科学的各种成果,因此,我们还要采取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历史学、生态学、教育学等视野。体育活动是一种规律性极强的务实活动,伦理道德不应是凌驾于体育之上或游离于体育之外的抽象的东西,必须包含于体育活动之中。体育活动不但要遵循一定的人文规则,还有其特定的技术,还遵循自然科学的规则,因此,对其研究还应有医学、运动力学、生物学、统计学等视野。

2.2研究视角

在探究体育道德根源和基础、体育道德的原则和标准、体育道德价值的前提、若干体育道德范畴的本质等问题时,应运用存在论的视角。在思考体育道德认知的特性和方式、体育道德观念的产生和演变、体育道德思维的方法等问题时应运用认识论视角。在研究体育道德价值的本质、特性、要素、前提、理想,体育道德评价的目的、标准、方法、意义,不同体育道德价值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时应运用价值视角。在考察体育道德的内在依据、体育道德的根本目的、体育道德的心理影响、体育道德的社会功能等问题时应运用人性论视角。在讨论体育对人生处境和样态、人生的态度和方式、人生的意义或价值、人生的目的或理想的影响等问题时应运用生存论视角。在体育道德的心理机制、体育道德与整个人类文明的关系、体育道德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等问题上应运用潜意识论视角。在需要和体育道德的关系、自我实现和体育道德之间的关系、体育的境界等问题上应运用需要—动机论视角。在体育道德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意志自由与人格尊严的实质、道德惩罚的效果、道德责任的归属等问题上应运用环境—行为论视角。在体育道德与人格的关系、体育道德人格的结构和特征、体育道德人格的培养和完善等问题上应运用人格的视角。总之,体育伦理学研究的视野和视角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应避免研究方法的单一性和片面性,这样才能使体育伦理学的丰富内容得以展开。

体育伦理学的培植和建树是一个大的理论研究工程,需要体育学工作者和伦理学工作者的协同努力。我们在此无意作开启性宣示,但决意为这一年轻的学科增砖添瓦。当然,探求体育伦理的体系建构,给伦理学以创造性的文化成果,扩展应用伦理学的研究领域,揭示体育伦理道德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本“论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方.第四条思路—西方伦理学若干问题宏观综合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报考条件和内容下一篇:安全生产管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