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14北京的春节

2024-09-02

五下14北京的春节(10篇)

1.五下14北京的春节 篇一

第十四课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一)入党动机

入党动机是一个申请入党的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是目的。每一个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为什要入党的问题。这是因为入党动机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入党积极分子能否为创造入党条件产生正确的导向和内在动力,而且还关系到入党积极分子能否在入党以后,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产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二)入党动机有哪些类型? 几种类型。1.信念服务型

持这类入党动机的人信仰共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拥有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拥护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们对自己要求较严格,能够自觉地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利益的原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开拓进取,在困难和危险的时刻,能挺身而出,实现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样的人,入党意志坚定,能经受党组织的长期考验,能自觉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能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自己的利益。从本质上说,他们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2.个人价值型 3.追求私利型 4.情感型

持这类入党动机的人往往从小就受到“共产党好”的灌输,感恩于共产党,由此种种原因对党产生朴素的好感,从而向往入党,希望早些加入共产党这个神圣的组织。他们对党没有太深刻的认识,往往提出了申请却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从本质上说,他们是幼稚的,他们的人生观还不成熟,在政治上还出于“幼年期”。

5.荣耀型 6.从众型

(三)为什么要端正入党动机?

首先,正确的入党动机,是正确行动的精神力量。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有持久不衰的动力,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积极作出贡献;才能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摆正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同个人利益的关系,逐步培养和树立起甘愿“吃亏”、不怕“吃苦”、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如何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人的思想活动是比较复杂的,正确入党动机的形成,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然形成的,而是在不断学习、实践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争取入党的过程中,每一位要求入党的青年学生需要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

第一,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对党的正确认识,努力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一个人入党的动机是不是正确,往往同他对共产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政党的认识正确不正确、深刻不深刻有直接关系。这是树立正确入党动机的思想基础。

第二,认真加强实践锻炼,不断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一句话,就是通过身边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认识,强化正确的入党动机。

第三,用正确的入党动机克服不正确的入党动机。

第四,要求入党的同志还应该懂得:端正入党动机,不只是入党前一时的问题,而是一辈子的事情。

(一)争取入党要在实际行动中做到“四个必须” 1.必须进行持之以恒的努力 2.必须有老老实实的态度

3.必须做刻苦学习和学以致用的模范 4.必须努力增强党性修养

(二)端正入党动机的途径

端正入党动机对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来说都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一般来说,端正我们的入党动机,有以下几种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为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奠定理论基础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共产党人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引导下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把个人的追求与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相联系相一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面对繁杂的事物和矛盾才会有正确的选择,所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入党动机才会是正确的,言行才能一致。

3.自觉对照党章寻找差距

(三)自觉接收党组织培养、教育和考察

1.主动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和有关情况 2.积极参加党的活动 3.认真接受党组织的培训 4.正确对待党组织的考察

2.五下14北京的春节 篇二

(具体题目记不清了,题目大致是下面的)一,阅读材料作答,共30分。

南都讯记者张在欢小悦悦先后被两车碾轧,18位冷漠路人视而不见,引起全社会的谴责,但竟有男子假冒肇事司机打电话给小悦悦家人,言语轻佻。南都记者昨日获悉,冒充肇事司机的男子叫赵某。事后他曾多次打电话到佛山警方表示认错,目前被西安警方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被西安警方拘留

据报道,10月14日上午,小悦悦的父亲接到一个电话,电话中的男子自称是碾轧小悦悦的肇事司机,话语轻佻。该号码归属地显示为西安的电话。后经证实,此男子名叫赵某,系冒充肇事者。此后,该男子接受《华商报》采访,承认自己冒充肇事司机,但他又表示自己是第4个路人———即那个骑三轮车的男子。

10月19日晚,南都记者拨通过赵某的电话,他表示,“对不起,我知道我错了,我连畜生不如!”他还称已向佛山警方认错,并表示愿意配合调查。随后,记者从佛山警方获悉,该男子确实曾数次致电佛山警方认错,20日晚10时许被西安莲湖警方留置。

社会心理学中有个责任分散效应,三个和尚没水喝正是这个道理。在实际生活中,有人发现众人一起工作的效率并不如一个人工作的效率高。心理学家约翰·巴利和比博·拉塔内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让72名不知真相的参与者分别以一对一和四对一的方式与一假扮的癫痫病患者保持距离,并利用对讲机通话。他们要研究的是:在交谈过程中,当那个假病人大呼救命时,72名不知真相的参与者所作出的选择。事后的统计显示:在一对一通话的那些组,有85%的人冲出工作间去报告有人发病;而在有4个人同时听到假病人呼救的那些组,只有31%的人采取了行动!因此,两位心理学家对克尤公园的杀人案没有人见义勇为的现象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社会心理学解释,并概括为“旁观者效应”。这也是现在为什么要强调责任到人的做法,以此避免责任分散效应。

问:根据所学知识怎样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人们在这种环境下怎样做出行为判断?冒充肇事者的人应该承担法律那责任吗,为什么? 二,阅读材料作答,共30分。

8月30日,哈佛大学本科教务主任杰·哈里斯(Jay Harris)向全体学生致信称,哈佛大学管理委员会正对一门春季课程进行调查,超过125名学生涉嫌在该课程的期末考试中结组合作与共享答案。

与此同时,哈佛大学官方发布公告确认该项学术作弊事故,但校方拒绝透露相关课程名称与学生情况,称“联邦隐私权法禁止学校公布相关学生姓名”。

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Drew Faust)接受学校官方报纸《哈佛大学报》(Harvard Gazette)采访时表示:“如果指控被证实,这些行为是完全不可接受的,是对哈佛治学中所倚赖的信任原则的背叛。我们必须经由一个慎重的过程公正地处理这件事情。”

杰·哈里斯表示,此次案件规模堪称“前所未闻”。学校官方声明中援引文理学院院长迈克·史密斯(Michael D.Smith)的说法,表示“学术诚信是教育的核心任务,哈佛对学术诚信十分重视,不能也不会容忍学术不端行为。”校长德鲁·福斯特亦称:“此次指控涉及广泛,表示我们仍需努力确保哈佛的每一名学生都理解并恪守哈佛大学学术圈的根本价值规范。”

哈佛大学校报The Harvard Crimson最终披露了相关的细节。据悉,该课程为政府管理1310:美国国会概论(Government 1310:Introduction to Congress),是今年春季课程,注册学生一共279名,授课教师为助理教授马修·派拉特(Matthew B.Platt)。

《美国国会概论》的课程助教在5月对期末试卷进行评分时发现其中有10~20份出现雷同,马修·派拉特因此上报至哈佛大学管理委员会。随后,哈佛大学管理委员会展开调查,核查了该课程所有学生的试卷,发现几乎有一半的学生存在“抄袭答案与不正当合作行为”。

该课程为本科生课程,每周3次,包含研究生助教进行辅导的10次课后讨论会。根据课程大纲,《美国国会概论》课程的期末成绩由4次课后开卷考试成绩组成,平均每次考试占25%。最后的期末考试一共包含3道组合简答题,一道附加简答题与一道论述题。该门课程的考试协议显示,“考试完全开放,可参考书、笔记、网络等等,但仍须遵守闭卷考试规章,尤其是,考生不能与其他同学包括辅导教师、助教、写作中心等进行讨论。”

据学校官方称,管理委员会已经与所有涉案学生及其家长取得联系,并正对这些学生进行问询与调查。此次学术不端事件所涉及的学生将面临的处分包括但不限于停学一年,其中,选择该课程的部分同学业已毕业,学校则不排除考虑收回其学位证书。

学校表示处理结果将在11月公布,在处理过程中,管理委员会不会透露相关细节。杰·哈里斯则在致信中要求,“这类事件已经拉响警告,新的学术诚信观,必须在全校范围内,在教师、学生与管理者中进行讨论”。

3.《北京的春节》反思 篇三

今天下午,我校进行了教学示范教研课活动,我有幸聆听了我校牛慧娟老师讲的精读课《北京的春节》一课。虽然以前我不止一次听过牛老师的课,但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在她身上,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了。这节课,亮点很多,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收获:

1、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

牛老师在让学生提问题之前,先和学生们梳理了文章的`语言特点,写作方式,目的是让学生们抓住文章的重点,实现课堂的高效。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也应该从现在开始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因为会质疑才会思考。

2、小组合作有序

整堂课,以小组学习交流的形式较多,但并不是走走形式,而是真真正正的发挥了小组合学的作用,每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都在认真地倾听,发言完毕后,均能端正的坐好。可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行为习惯是下足了功夫。

3、教师的语言魅力

课文写了北方春节的习俗,孙莹老师抓住了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重要的节日进行详细探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除夕的讲解。教师先用视频播放庙会的热闹场面,再让学生朗读,情感体会更充沛,将除夕热闹的场面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比单独反复读有效得多,从中也体会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

4、课堂思路清晰

牛老师在本节课围绕时间顺序和详略得当组织教学,不仅让学生轻松掌握了这两种写作方法,还梳理清了这篇文章,所有内容都迎刃而解。在大框架中也不忽视细节,不断渗透学习方法。最后设计当堂训练,总结了整堂课的内容。

4.《北京的春节》教案 篇四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师:喜欢童谣吗?

生:喜欢。

师:谁来说说这首童谣讲的是什么事儿?你说。

生:这首童谣……

师:(打断)拿话筒。

生重说:这首童谣讲的是北京的春节。

师:这首童谣啊,真的是讲的是春节,不过,它是50多年前,当时街头流行的一首童谣,孩子们都爱念,它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了。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学习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想去吗?

生:想。

师:好,看老师写课题。“北”啊,右边在写的时候,稍微高一些,会更好看。节字请大家注意,它的最后一笔,咱们如果留出一个小尖儿,会更好看一些。咱们一起读课题。起。

生齐:北京的春节。

师:想不想去了解北京的春是怎么样的呢?

生:想。

师:好的,请你一起打开书。注意,这一次读书,熊老师请你们认真地默读课文 ,看一看他们照老北京的规矩,他们的春节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第二个呢,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听明白了吗?好,开始吧。

师:一个词,一个句,一个标点都别放过。

师:每一个同学都读得非常认真,熊老师非常高兴。

师:不少同学已经读好了。

师:行,都差不多了,咱们来交流交流。

师:这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先说。

生一:我觉得老北京的春节非常热闹。

师:这是你的感受。你呢?

生二:我觉得老北京的春节非常有趣。

生三:我觉得老北京的春节非常和谐。

师:啊,最后一位的男同学。给他一个话筒。来。

生四:我,我认为那个北京的春节它非常热闹,还有哪个非常得(没听清)。

师:请坐,其实老师第一课读老舍先生的作品和你们的感觉是一样的。老北京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就是:热闹、还有喜庆。

师:下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热闹而又喜庆的北京的春节,好不好?

生齐:好。

师:这遍读啊,熊老师还是让你们默读,但是,明显地和第一遍不一样了,这遍默读请你们注意,快速地浏览,看看繁吵美丽的春节是怎么过的。把他的时间找出来,这里面的时间段啊,写得特点详细,你可以在旁边做上一个记号。开始。

师:古人说:一目十行。看看咱们北师附小的孩子是不是掌握了这种本领。

师:一会儿功夫,咱们同学已经画完了。都画好了吗?行,咱们一块儿来交流交流。

师: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二月初几就已经开始了,首先第一个好日子是

生:腊八。

师:对,腊八。腊八是忙忙碌碌的,不仅要熬腊八粥,还要泡——

生:腊八蒜。

师:接下去就到了什么日子?

生:腊月二十三。

师:对,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个小年呐,其实就是春节前的彩排。小年一过,人们就更忙了,转眼间人们就来到了

生齐:除夕。

师:对,除夕可是我们过春节,最隆重的一个日子了,非常热闹和喜庆,大家都围在一起乐呵。乐呵一节以后,就来到了农历的新年,我们把他叫

生齐:正月初一。

师:正月初一啊,人们可以访客,拜年,还在家里待客,逛庙会等等这些,尽情地去享乐。最后一般是在什么时候XX的?

生齐:正月初六。

师:正月初六。这个日子一过啊,一转眼,元宵上市了,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来了,这就到了

生齐:正月十五。

师:正月十五,这个年过得可真够长的。一直到了正月十九,等寒冬XX的时候,春节可就算是结束了。

师:你们都画下来了吗?如果说有谁没画下来的话,你可以在下面偷偷地把它画上去。

师:这时间啦,XXX,你发现了什么目的?

生:这都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师:你发现得很好。还有谁想说吗?这个男孩,好。

生:我发现用时间顺序写,写得十分辛苦。

师:那么多的风俗习惯。一会儿功夫就让我们全都看明白了,这就是按时间顺序写。北京到春节有七天的风俗,这七天风俗,老舍先生又重点写了哪几个时间段呢?你找得到吗?

师:好,请那个男孩,拿着话筒说。

生:我觉得第一个他就是写的腊八。因为,腊八他是分了两个自然段,告诉我们腊八的时候大家要熬腊八粥,吃腊八菜。

师:除了腊八呢?你只要说出是哪个时间段就行了。还想说吗?还想说就请说。好,你说说看。

生:我,我想的不同,我觉得他还写了除夕。

师:很好,还有谁发现了。有话筒的同学拿起话筒来说,哦,还是你,你来吧,没关系,就你说吧。

生:他还写了正月初一。

师:嗯。还有没有?你们俩既然都站起来了,继续说。

生:他还写了正月十五。

师:好的。你们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老舍先生重点写了这四个部分,都被你们一一地给找出来。下面呐,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这四个部分。我们就按顺序好吗?你们这两个组呢,你们负责研究腊八,这两个组负责研究除夕,你们这里中间虽然隔了一条河,没关系,你们也可以合作研究,你们研究的是正月初一,这两个组,你们研究的是正月十五。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研讨的问题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师:详细写的什么?说得如何?哪里写得好,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好,你们可以自己先思考一下,如果觉得合作成功的话,大家就围在一块儿,分好工,谁愿意说给大家听,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好吗?

生:好。

师:开始吧。

师:如果觉得自己思考好了,你们整个组可以到一块儿商量商量,整个大组可以到一块儿。

师:需不需要熊老师帮忙?都不需要啊。

师:你们这组是怎么分工的?

师:看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我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你们到底讨论得怎么样了,怎么样,我们来交流交流。请大家注意,我们下面的交流啊,采用一个比赛的形式,听得懂PK吗?

生:听得懂。

师:我们就来PK PK,好不好?

生:好。

师:咱们分在四个队,研究腊八的就是腊八队,那你们研究 的是除夕,当然就是(生:除夕队。)除夕队了。

师:好,给你们准备好了XX。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可要听好竞赛的规则。哪组找得快,我们就先来研究哪个部分的内容。另外呢,比如说你们腊八除啊,你觉得你对他们研究的内容感兴趣,你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提问提得有价值提得好,也可以加分。明白了吗?

生:明白,明白了。

师:好,我们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第一轮非常简单。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一说第一个问题:详细写了什么?如果说得好,就为本组先得到第一分。哪组先来?

师:好,除夕队你来。抢得第一个机会。你来说说看。

生:嗯,我不用除夕。除夕它主要表现了……,就是一些贴对联,吃年饭,首先还要放鞭炮,就是最后还要吃团圆饭。

师:说完了?

生:嗯。

师:有补充吗?来,你说。

生:最后还要守岁。

师:他这个说得好,守岁。你们明白什么是守岁吗?好,你说说看。

生:在过去有一种怪物,叫岁,就是在除夕的时候,经常来吃小孩,或是说捣乱,给小孩子压岁钱,在旁边守着岁爷爷,就可以避邪,不被给岁吃了。还有一个就是守着XX不会掉,防止岁来捣乱。

师:据说呀,守岁,年老的人他们分析是……的意思,年青人守岁的话,就可以为自己的父母增寿。你真了不起,连我们中华的传统习俗都了解得这么清楚。你看,刚才是除夕队抢到了一分。然后,刚才,解决守岁问题的是哪个队啊?

生:正月十五。

师:哦,正月十五队,你们也得到了一分。就是要这样来抢。好,继续。除夕完了,下面谁来抢?哪个组?你们这组的,你们是?

生:我们是腊八队。

师:你说说看。

生:腊八这个自然段,主要写的是腊八粥的制作方法还有腊八饭的制作方法。

师:你讲得也非常清楚,腊八队也得到一分。咱们继续,哪个队?好,你们来。

生:那个,在正月初一的……,就是正月初一休息,拜年,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举办各种庙会,让人们看。

师:好,正月初一队,也得到了第一分。刚才还有哪个队没有说自己这一部分的?正月十五是吗?好,你来说说看。

生:正月十五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街上的老树要挂起灯来,家家户户也要挂灯,大家还要吃元宵。

师:说得挺好的,也加上一分。通过第一轮小小的测试,你瞧,现在领先的是正月十五队。接下来熊老师的任务就是给你们评分,看哪些同学能够抢得好,抢得快,回答回答好,明白吗?

生:明白。

师:好,我们先从哪个部分开始?看,除夕举手的人最多,你们抢到第一个机会,开始。

生一: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我觉得这一块写出了除夕的味道。

师:很好,味道。继续呀。

生二: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要回家来吃团圆饭。是写出了团圆情,是深深的情。

师:情,体会的真好。这组决不把机会让给其它组。

生三:男女老少……然后我觉得这个写出那个除夕的声音。

师:说得非常好,不过帮你纠正一个字音,是“间”(四声)断,还是“间”(一声)断?

5.北京的春节作文 篇五

地铁里面人不多,地铁像火箭一样就到站台了,我和哥哥们拼命地快步走向出口,大人慢慢地跟在后面。我急得大叫:“快点,快点,我等不急了。”

终于,到了天坛公园。里面有很多参天古树和松柏,在寒风中摇摆枝叶,好像在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旁边还有很多枯萎的小草,也使劲向我们点点头,好像也在说:“在这里面好好玩,玩开心一点。”

我朝松柏林那边走去。里面太大了,每一棵树上都挂着书名片,上面写了树龄和名称,我一棵一棵看过去。走了很久,都没有找到课文里说的邓小平爷爷种的那棵松柏树。爸爸问别的带团导游阿姨,阿姨也说不知道在哪里。

接着,爸爸带我们来到了祈年殿。这里是明朝,清朝皇帝用来祈天用的。外殿以棕色,绿色为主色。殿高只有3层,一层比一层小,顶部是金色的圆球,可是看起来就是很雄伟。殿里面的结构很特别,没有我们现代的楼房的梁来承受重量,就用四条刻着龙凤图案的大柱子支撑着,像雨伞那样。周围还有别的木头交叉,像搭积木那样。最奇怪的,整座殿没有钉一枚钉子,但经历了这么久的年代,却依然那么坚固。

这次,虽然没有看见邓小平爷爷种的树,但是参观了祈年殿,我觉得收获也非常大!

6.五下14北京的春节 篇六

学习目标:

1.会认“幕”等15个生字,会写“束”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外资料的收集,更多的了解北京,从而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1.课件、生字词卡片。

2.学生收集有关北京或当地的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1.上学期,我们曾走进过北京,还记得哪一课吗?(学生能说就说,老师概括描述《北京》一课的内容)

2.课前老师叫小朋友收集了有关北京资料图片谁来给大家展示展示,介绍介绍?(学生上台展示图片,并作简要介绍)

白天的北京很美,夜晚的北京更美!让我们一块去看看吧!(出示课件:北京夜景)看,夜晚的北京多美啊!板书:北京亮起来了

欣赏完北京的夜景图,教师问: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在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感想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题。引人入胜的课件迅速把学生带入夜幕中美丽的北京,唤醒了学生已有的对北京的认识,激活了潜藏在他们脑海中的一些体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生字的字音读准,词语读连贯,句子读通顺,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在小组内认读生字词。

3.用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4.根据学生的意愿分段抽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读得是否正确。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细细的读一读,想想读后了解到什么?

班内继续交流:你还喜欢夜晚北京的哪个地方?

2.根据学生的学习选择,引导读懂课文。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一听(老师随机出示相应段落的课件),并说说从这段中读懂了什么?(老师随机出示相应图片的课件)在学习过程中重点体会和理解以下词句:

(1)夜幕降临

(2)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通过读课文和观看课件来感受)

(3)华灯高照

(4)像银河从天而降(感受动态美)

(5)金碧辉煌

(6)一座座立交桥犹如一道道彩虹(感受立体美)

(7)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体会灯的种类多,感受静态美)

(8)焕然一新

(9)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体会北京的变化)3.每段的理解结束后,让学生再次品读课文。

四、背诵课文

1.小朋友们读得真好啊!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悟到夜晚的北京实在美!老师也喜欢夜晚的北京,还把这篇课文背下来。小朋友们想听一听吗?

2.你能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一背吗?

3.自由练习背诵。

4.谁愿意来背一背?老师也给她配上音乐和图画。学生展示背诵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生字用红色突出),学生认读词语。

2.你能选择其中的词语练习说话吗?

二、学习生字,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小朋友们真能干,这么多生字都会认了,那大家都把生字娃娃牢牢地记在脑子里吗?

1.用自己巧妙的方法巧记生字。

2.交流识记情况。

(1)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哪个生字的。

(2)提出自己不会记的字,小组内互动识字。分析识记字形用以下方法:

拆合法识字:烁、辉、夺、扮、幢、府。换偏旁:优—犹、换—焕 相同偏旁归类识字:烁、煌、焕。

3.练习书写。

(1)说说要写的字。

(2)仔细观察字形,说说偏旁、部件的占格位置。

(3)提醒哪些字容易写错。老师随机指导并书写。

教师强调:束:上横宜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单:下横要长,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要挺直,以支撑全字。夺:撇捺要左右伸展,将下面的寸盖住。雄:左短右长,右边的四横要适当向上。辉:左边“光”的最后一笔是“竖提”。夺:上边的撇捺要甩开,盖住下边的“寸”字。宫:上边是“宝盖头”下边两个口的大小不一(上小下大)。

4.学生练习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5.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写得最漂亮的字,说说自己是怎样写好的。师生共同评议。

三、拓展活动

1.我们把生字娃娃都记住了,上节课的课文还记得吗?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背诵课文)

2.近几年来北京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看到北京变美、变新了你想说些什么?

3.是啊!我们可以感受到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家乡变化的图片)

通过网络搜索,填补知识断层,进一步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起学生首都北京的向往之情。

4.建议家长带学生出去走走,感受家乡祖国的变化。

四、完成课后练习,阅读“我知道”

1.同桌互读互听“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2.分组阅读“我知道”的内容。读后说说假如你去了北京,你最想到哪儿去看看。

五、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给家长或小伙伴听。板书设计:

长安街

北京亮起来了 环形路

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王府井、西单商业街

7.《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篇七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1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是啊,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源自于生活。课堂教学正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在执教《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我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上课前,我先出示一副对联“锣鼓喧天辞岁旧,爆竹声中迎新春”,请学生回忆寒假里刚过过的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春节的场面,并让几位学生为大家描述过节的情景。对学生来说,春节刚过去不久,气氛犹浓,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读读北京小孩过春节的童谣,让他们饶有兴致地谈谈自己对童谣的理解,再揭示课题,和他们一起走进作家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我觉得教师必须以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通过自身的言语激励、诵读歌谣等形式,使他们自始至终保持对课文的情趣。我正是带着极大的兴趣来上这一课的,我的情绪也极大地感染了我的学生,大家学得也很投入。

二、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我认为一节好课就应该对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朗读与感悟,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的想,再进行反复说的训练。在重点语段的处理上,我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反复地想象来展开。比如教“除夕”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读这段,然后说说看到了哪些画面,体会老舍一句一景的写作方法,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体会这热闹是“家家”、“人人”、“处处”、“时时”的热闹。因为多数学生都生活在农村,还有一些同学是留守儿童,父母难得回家一趟,只有过年或过节时才会与他们团聚。所以他们对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的印象较为深刻,交流时就不会出现“冷场”了。

课堂上,我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春节的氛围,在说中融入过年的情景,让他们在扎扎实实的读和说的训练中感受北京春节的喜庆、热闹和欢乐。我还指导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思,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在读书讨论中,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融入其中,感悟除夕的热闹、大年初一与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和正月十五的高潮,在朗读中细细体会老舍那“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

三、详略得当,学习表达方法

在课文中,老舍先生选择了春节中的九个时段来介绍北京春节的习俗。其中,腊八、除夕、初一和十五这四个时段为详写,其它为略写。要是在学习时,处处点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只能达到囫囵吞枣的效果,所以,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几个重点时段来品读,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那份表格,从而感受到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喜庆与欢乐,体会本文表达方法的精妙之处。而且这一课的板书,我都是让学生说,请学生自己上去写,让他们感受到黑板不再是老师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感受到黑板上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片天地,感受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

课文学完后,我还让学生说说“我们农村的春节是怎样的?它与北京城市的春节有什么不同?”一石激起千尺浪,孩子们畅所欲言:“过年前,我妈妈忙着做豆腐、炸油豆腐、做馒头和米馃。因为上坟时,我们要用这些食物去拜祭祖先的,让他们过年时也能‘吃饱’”;“除夕那天,我会帮爸爸一起贴对联,之后再和他一起上坟去拜祭祖宗,初一那天我们还要上坟挂红纸,保佑全家人的日子红红火火”;“初一一大早,爸爸早早起床开门放烟花,表示开门大吉;大约到八九点钟,我们起床后早饭要先吃糖水蛋,象征着家人生活的甜蜜,随后再吃妈妈煮的长寿面,它代表着每个人都要健康长寿”……正是因为他们有了这样的生活体验,所以说起来才会滔滔不绝。

是的,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丰富多彩的生活,丰富多彩的体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唤起了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欲罢不能。课堂上,我欣喜地感受着课堂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这一切都源于--生活这个最好的老师。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2

《北京的春节》是部编版新课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读后增加见识,语言简洁而生动,文质兼美,是学生培养语感,进行思维训练,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平台。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在教学过程中能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因为在讲授本节课时,我们的新年刚刚结束不久,学生对自己及家乡新年的习俗还记忆犹新,所以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过年的感受,同学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整堂课学生们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比较热烈、浓厚。这样的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学习的兴趣,通过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留意生活的良好习惯。

2.本课教学设计采用列图表的形式合理流畅,能全面把握教材。学生不仅理清了文章的脉络顺序,还一目了然的辨析出作者的写作方法。

3.注重课本和阅读衔接的联系。将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和梁实秋的《过年》、斯妤的《除夕》作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不同区域不同的年文化、年习俗及不同阶段的人物心理。

4.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语言很有特色。在本节课上。我放开手引导学生去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达到学生积累语言的目的。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对于重点段的教学,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读悟。这个环节,我还是应该让学生通过比较来体会老舍写作的用心所在。可以通过关键词的理解,让学生去比较读,在朗读中细细体会这些词背后的含义。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三、不足之处

教学的节奏把握还应该明快一些,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还应该确切些。

在语言训练点的选择上,选择面较窄,达不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说话句式训练的设计,只针对多数学生,而对一些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讲难度较大,甚至难于掌握,应该对这些学生多点关注,设计合适、让他们乐于进行语言表达的句式训练。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对于课文要着眼于整篇课文,除夕重在一个“忙”字,正月初一重在一个“逛”字,元宵重在一个“闹”字或“灯”字,为什么分别选这个特点进行描写?因为这是它的显著特色,除夕也挂灯,可是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相对除夕却是无法比的。所以在教学“元宵”这一部分时,还可把三个部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老舍是选取了它们的典型特点进行描写的。而元宵的典型特点是“灯”,如果让学生先体会灯,再来体会观灯时人山人海的情形,就不会在课堂中那么淡而无味了。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3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真挚感人,字里行间蕴涵了对北京浓浓的热爱之情。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我们同属北方,过年的习俗大致相同,对于课文的理解相对比较容易,教学时,我主要以读为主,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我们高村完小在08——语文教研组查进行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小课题研究,因此,学生养成了提前预习的习惯。在教学课前我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开阔眼界;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有关老北京过年的每个习俗的来历。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主要作品等等。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课堂上,我通过检查导学案,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了解生字的掌握情况,课文的大致了解情况。课堂上通过研读除夕夜的段落让学生感悟春节的喜庆祥和。

我觉得教学这篇课文对课文的理解不是重点,因为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对春节习习俗的理解不是难点,难点我觉得应该是写作方法的学习,以及课堂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研读了除夕夜这一部分之后,我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家除夕夜的情景,学生仿照老舍先生的除夕夜真实地再现了自己家除夕夜的情景。课例大教研中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对春节不是很感兴趣,写的除夕夜大多是看春晚,但我们的孩子却不是这样,有的孩子饶有兴致的写了自己家供财神的情节,怎样摆供品,爸爸和自己怎样磕头、许愿等等,真实俗白非常贴切,这或许是城乡的差别吧。通过这样的小练笔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家乡春节的独特习俗,也明白了真实的生活才是最好的写作素材。

尽管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自己精心准备,但还是存在很多不足,听完徐元霞老师执教的“北京的春节”以及杨主任的讲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觉得还存在如下不足:不敢真正的放手给学生,对课标的解读还不是很到位。今后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4

在上《老北京的春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春节的热闹,我在教学“春节的高潮”一段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问学生:“元宵和除夕有什么不同?”学生们很快地回答出:元宵节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紧接着,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假如你是一个导演,你会准备哪些道具拍摄老北京的元宵节?你准备拍摄成一个怎样的元宵节?问题一出,学生们兴致一下子来了,都热烈地讨论着。汇报时,学生们都能根据文中的描述,抓住关键词句,如灯多、人多、热闹等特点进行布景,营造出了一个处处张灯结彩的节日气氛。完后,再以选旁白演员为名,让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此段,感觉学生们读得挺有感情,超出了预期。可见,若在教学中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的。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5

这篇课文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习这篇课文重点引领学生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难点是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由于文章内容很容易理解,所以,第二课时我就打算以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色为主。抓住作者详写的四个日子:腊八、除夕、初一、元旦,带着学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然后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然后运用本节学习的表达方法:先总后分、有详有略写一段文字介绍家乡春节最有特色的一天。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却发现了如下问题:

1、内容太多,无法深入展开。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语言特色,时间不够,学生的感受不充分,因此课堂沉闷。

在仔细思考后,我把教学设计改了一下,以“除夕”和“元宵”为主,“除夕”这一段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除夕的特点,分层感受除夕的热闹,从而体会老舍先生先总后分的表达特色。“元宵”这一段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体会作者从两方面介绍花灯的写作方法,另外感受有详有略这种写法的好处。设计一个说话训练和写话训练,说话训练---借鉴老舍先生介绍花灯的方式,用上文中的关键词来介绍广州的花市。写话训练是运用本文先总后分、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介绍家乡春节最有特色店一天。

通过这次对教案的反复斟酌,我认识到“去粗取精”的重要性,合理的整合教学内容,不要贪多。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6

《北京的春节》是六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针对本课的教学,我作如下反思:

一、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用童谣引入,让学生从童谣的内容中初步了解北京春节的时间及风俗习惯。接着引导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然后浏览课文,画出北京春节的时间段,并找出详写部分。重点放在学生自主研读“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四部分。引导学生通过竞赛,边读边思,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在读书讨论中,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融入其中,感悟腊八的忙碌、除夕的热闹、大年初一与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和正月十五的高潮。最后,还是用童谣来概括本文主要内容,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二、有详有略地处理讲读,引导学生体悟作者写作手法的精妙。在课文中,老舍先生选择了春节中的九个时段来介绍北京春节的习俗。其中,腊八、除夕、初一和十五四个时段为详写,其它为略写。要是在学习时处处点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只能达到囫囵吞枣的效果,所以,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四个重点时段来品读、讨论,从而感受到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喜庆与欢乐,体会本文表达方法的精妙之处。

通过反思这一节课,我发现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在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少,教师讲解成了主导,没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2、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程度不够,老舍先生的语言是很有风格的,对作者京腔京韵语言的体会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本课的感悟程度不深,不能达到学生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的目的。

3、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语言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以读为主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本节课教学缺乏对学生读的训练,学生读的方法少,读的形式少,学生感悟理解就很肤浅。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下大力气进行扎扎实实的读的训练,让学生初读读通,再读感知,精读品味,在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当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也有几个不足之处:首先,我的整个教学态势表现不够突出。我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的感情不够,语调比较平淡,肢体动作也比较僵硬。第二,在导入环节中,可能由于紧张,一些本想讲的话语忘记讲了,内容的衔接略有点生疏,对待学生的发言的评价语言也比较单调。这两点我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努力改进,更上一层楼。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7

《北京的春节》是六年级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而生动,对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很有帮助。我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怎样激发学生对学习、运用语言的兴趣,训练学生扎实的语文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自主读文,读中感悟

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文质兼美的文章,能使学生读来朗朗上口,是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范本材料,更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载体。所以,以读为主的教学是本课的教学主线。我抓住作者按时间的顺序记叙老北京过春节的表达顺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有目的的读走进北京人过春节的几个片段,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学生通过读课文,感知文本,和文本对话,在交合汇报中进行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最后回归文本——说说老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我此时设计了两个语言训练点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语言训练点1:这么热闹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请说一句完整的话。语言训练点2: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从腊月初几就已经开始了,首先第一个好日子是——其次是——接着是——最后是——。

二、朗读展情,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

由于本课所写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如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许多情景,孩子从未见过,但老舍先生对此描述的使人如身临其境,加之课前布置学生从网上搜集的资料,再结合我从网络资源中找到不少资料图片,通过多媒体恰当的呈现在课堂之上。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并通过范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我还注意语言的过渡,教师的及时评价,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大胆交流,在这种对话中不断感悟,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

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同学抓住三个重点时段来品读,从而感受到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喜庆与欢乐,体会本文表达方法的精妙之处。在教学中渗透作者的表达方法。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说话训练,进行语言积累的同时,突破教学重难点。把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充分调动起来,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升华情感的同时,必然会激起表达感情、抒发情感的欲望。使学生在沉浸于文本语言和情景的基础上,自由述说、自由运用本课习得的语言,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几点思考

(一)、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应该再准确,教学节奏应该明快一些。

(二)、说话句式训练的设计,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对于一些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难度较大,甚至难于掌握。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对语文课堂上开展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认识到在教学中还需要对细节的更多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8

《北京的春节》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以平实洗炼的语言将老北京春节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娓娓道来,也反映出老北京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展现了一幅醇厚悠远、极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图。编排此文,旨在丰富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在领略老北京新春独特风情民俗,领略老舍先生简洁生动的语言特色的同时,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设计中,我力图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在指名读课文的基础上,回顾课文内容,说一说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主要写了什么?从北京的春节中你都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然后浏览课文,了解详写的几个日子,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感知批注这几个节日里自己的感受。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思,师生共同参与,融入其中,感悟除夕的热闹、大年初一与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和正月十五的高潮。

二、有详有略地处理讲读,引导学生体悟作者写作手法的精妙。

在课文中,老舍先生选择了春节中的九个时段来介绍北京春节的习俗。其中,除夕、初一和十五三个时段为详写,其它为略写。要是在学习时处处点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只能达到囫囵吞枣的效果,所以,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三个重点时段来品读,从而感受到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喜庆与欢乐,体会本文表达方法的精妙之处。

三、要想使学生对一节课感兴趣,教师自己必须有兴趣。我正是带着极大的兴趣来上这节课的。我的情绪也极大地感染了我的学生,大家学得很投入。我重视了读的训练,学生读的质量逐步提高。

但是,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我所教学的这一节课,也有一些不足,比如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程度不够,老舍先生的语言是很有风格的,对作者语言的体会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本课的感悟程度还不够,不能达到学生积累语言的目的;其次,对春节丰富内涵的挖掘还不够深入。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这也诚如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是啊,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丰富多彩的生活,丰富多彩的体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唤起了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欲罢不能。一节课下来,我欣喜地感受着课堂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这一切都源于——生活这个最好的老师。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9

《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先生。对于这一篇课文的导入环节,我在教学之前思考了很久,怎样才能为同学们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又能把同学们带入情境中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掌握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

在上课之前,我了解到五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王安石的《元日》一诗,于是我从古诗入手,请同学们猜谜“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打一节日,等同学们回答出来之后,请同学们一起大声背诵一遍。这样既导入了今天所学习课文的关键“春节”,又将以往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将同学们带入教学情境。

二、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

春节是我国一大传统节日,在过去的春节同学们都度过了各具特色的春节,于是我请同学们来分享一下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有什么传统和新颖之处?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互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而且加强与学生们的交流,引出“北京的春节”,带领同学们去感受一下北京的风俗民情。

三、了解作品背景,把握课文主旨。

在将同学们带入学习情境之后,我又根据学生事先预习的询问作者,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作者老舍先生的生平和他的著作。例如:老舍先生是满族人,自小生长在北京,对于北京的文化十分了解,作品中对于北京的地方话运用的较多。让同学们对于课文能更加了解,开拓学生的视野。

当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也有几个不足之处:首先,我的整个教学态势表现不够突出。我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的感情不够,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第二,在导入环节中,一些本想讲的话语忘记讲了,内容的衔接略有点生疏,对待学生的发言的评价语言也比较单调。这两点我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努力改进,更上一层楼。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10

今天这节语文课,我认为自己几个环节的设计是没有问题的。首先,就是整体感知,提出问题模块。在今天这节课上,我通过一首童谣把孩子们再次带入课文的学习,这首童谣既是对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回顾,同时又打开了本节课学习的大门,为学生提出问题打下基础。从本节课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第一个问题:在作者详写的日子里都写了什么?这是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来的。第二个问题:作者哪里写的好,好在哪里?这是学生针对作者语言提出来的;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地方写的详细有的地方写的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学生针对课文写法提出来的。我课下思考了一下,我们既然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应该让学生先学会提问题。那么怎样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我想从课文内容、课文写法、作者语言风格等方面让学生试着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每篇文章的指向都是一样的,那么孩子们自然就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了。

第二个模块: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这个模块是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出本节课所要重点探究的问题之后,学生进行的自主探究。本节课在这一环节给学生默读的时间不够,孩子们没有深入的读书,自然得出的感悟只停留在文本表面,而没有上升到民族文化的内涵。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11

昨晚学习了名师课例,对其中教学重点的把握和突破深深认同,便移植到自己的课堂中。

老舍生于北京,在北京生活了25年,这篇文章是作者51岁时回到家乡写下的一篇回忆散文。首先,让学生浏览课文,勾画出与时间相关的句子,发现写作顺序;然后说出详写的几天,梳理出的主要活动;接着教师以腊八这天为例,抓住比喻句、反复出现的词语、短句等特殊表达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最后,让学生学以致用,分组阅读除夕、正月初一、十五三个部分的内容,抓住特殊表达,反复品读,体会情感。“教师提出了明确而不是模糊的任务,使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工作需要做的就是让每种能力得到足够的练习。这种练习使学生反复运用他的注意、观察、记忆等能力。把这些行为按难易程度分成等级,使每组重复的动作一次比前一次难,这样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就产生了。”我认为,语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孩子的感受力,对文字的理解度、敏感度,与人共情的能力。感受力的训练绝不是我以前简单认为的多读多看多尝试就能熟能生巧的,班上孩子在上课时很多处于游离状态,教师情境创设不够的话是达不到效果的。感受力的训练真的很重要,绝对不是学一点形式生搬硬套。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是最好的。“训练既指经过训练的能力结果,也指通过反复练习的训练方法。”

实操过程中,并不理想。

原因如下,自己对作者、课文熟悉度不高,课文内容的延展不深入,只是为一堂课而备一堂课,当然不如我看到的行云流水般水到渠成看似无意实则精心的设计那样令人向往。

二是学生能力的差异,他班学生表达自信,有自己的见解。我班学生发言不积极,再三鼓励也只有几个固定的发言者,让我在课堂上有失落感,当然,不怪他们,是我没有准备充分。我应该还要感谢他们,是他们给予我这个舞台,是他们让我可以重新来过。“不管学生的外在表现给我怎样的误导,我都需要不断更新对学生真实状况的认知。我们习以为常的诊断方法容许我们靠责备受害者来忽视我们的弱点和无能。我们只有认清了自己的恐惧才能洞察学生的恐惧。否认自己的状态的时候,我们就会抵制在别人身上看见的任何东西——尽管这些东西能让我们知道自己的真实状态。”

三是学情把握不够,没有认知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我通常以自己学习语文的经历来带入学生角色,我从小理解能力不错,语文一直排列前茅,觉得这么容易理解体会的学生应该也很容易明白。可能要换个角度思考,班上很多孩子可能语文就像理科不好的我一样,怎么加油都难以进步,我要体谅并弯腰来帮助他们。

拼音复习几天了,还有学生不过关,今天星润说原因在于不会拼,嘉诚说怎么都记不住。

顺便记录,昨天的情人节小军哥买了蛋糕,发了红包,我都没收,是的,我又在矫情了。如果他在给我打第一个电话问我怎么还没回家的时候能顺带告诉我买了礼物,那我可能气消一半,在我挂完电话失落一阵恢复心情后才告诉我有礼物,那我的所有愤怒不都白费吗?不想情绪起起伏伏。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12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大笔、“俗白”风格、京味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全文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基于此,课前播放音乐“喜洋洋”,给学生一种直观的“喜庆”。由于此篇课文描写的内容和绍兴风俗大同小异,在课前让学生回忆自己过年时的场景,更加激起学生的兴趣。由于这篇课文通俗易懂,学生乐于朗读,因此将朗读作为了课堂学习的重点。

课前自由朗读。通过自由朗读,让学生自己找喜欢的语句,自己好好读读,读准难度字词,读通句子,由于是学生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然读得声情并茂。

默读:通过让学生找找哪里是北京的春节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通过快速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快速寻找。默读找出文章重点节日。得益于前段时间一再努力的培养,孩子们预习完成的很不错,时间段很容易找的到。之所以分段,一是教学目标中要求;二是有助于下步教学环节。想说下语文习惯的养成。

此外,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运用快速阅读、默读、学生示范读、小组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将北京别具京城风味儿的春节读得淋漓尽致。

另外,结合课外链接的资料袋,品析两篇欣赏文章的特点和不同点,让学生从小角度出发,着手“除夕”热闹场景,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让学生写写自己过大年三十时候的场景,将书本知识内化,学以致用。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13

《北京的春节》是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作品,他用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的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而且有详有略、主次分明,其中腊八、除夕、初一与元宵的部分作者是详写的。在教学除夕这一节时,我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进文本,在指导阅读教学的同时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首先,我让学生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然后让学生再读读这段话,看看作者通过哪些活动体现了除夕的热闹,再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这些活动的,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背诵、积累。

在教学“元宵节”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自读这段话,说说元宵的热闹和除夕的热闹有什么不同。紧接着,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假如你是一个导演,你会准备用哪些道具拍摄老北京的元宵节?你准备拍摄成一个怎样的元宵节?问题一出,同学们的兴致来了,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能抓住关键词句,如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人多等布景,营造出一个张灯结彩的节日气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将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孩子们的舞台,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14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真挚感人,字里行间蕴涵了对北京浓浓的热爱之情。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时,我主要以读为主,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通过阅读,找出春节“高潮”的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最后,让学生动笔把自己春节活动中感受最深的情景写一写,从按时间顺序写得详略得当,较好地表现出了春节那种热闹、祥和的气氛;特别是孩子们的那种无忧无虑和快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回顾本课的教学,我觉得自己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一是以读促悟。每一个学习目标基本上都是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去完成,老师极少去代替。二是充分发挥了阅多媒体的作用,并有目的地进行了一些拓展。这样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积累。三是比较成功地进行了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做到了读写结合。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15

本文是人教版小语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先通过对有关春节的古诗复习引入,并利用多媒体优势,播放《春节童谣》音频,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接着出示作者图片及文本介绍资料。然后,课件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方面的问题,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进行叙述的,并按时间顺序列举出这些日子;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弄清在不同的日子里,那里的人们都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并完成表格填写。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次浏览课文,看作者是将哪几天作为重点来写的,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再接着就是找出文中描写孩子们的句段,仔细研读,体会孩子们过春节的感受;最后,再回顾全文,看你从作者的叙述中感受到了什么,体会文章的主题。在这个环节里,有课件一步步配合,不仅使笼统的知识可视化,而且使知识灵动化,使学生爱学、乐学。

至此,课文的主体部分已经学完了。接下来我又利用视频播放课文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更深刻的体味文章中蕴含的热闹、隆重的气氛。接着,通过课件给同学们拓展了一些其他地方人们过春节的不同习俗,再就是引导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家乡或家里过春节的习俗。整节课,孩子们积极的融入其中,认真思考,积极回答,达到了良好效果。

8.《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篇八

三小 孙蕾

一、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一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了解传统的民风民俗,感受独具魅力的民俗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这是本组教材的主题性内容。本课介绍的都是孩子们很熟悉的习俗,再加上老舍先生通俗明白、幽默诙谐的语言,我想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是比较容易的,一读便知。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我放在了对文章写法的学习上,体会作者是怎样布局谋篇,生动表达的,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而这也正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此,结合高年级学生的认知、学习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二、教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

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我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齐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分男女生读等形式,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语文学习具有生活性与实践性。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在教学时,我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体验,把教材与生活有机融合。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风俗习惯,激发他们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将所学写法运用到写作中去。

三、教学过程

为了突破重、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紧扣新课标和教材,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了解作者,导入课题。回忆已学或课外阅读的老舍先生的作品,了解他的语言特点。老舍先生作为一个老北京人,他会怎样描写北京这个具有文化底蕴的古老城市的传统节日呢?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导入新课,并指导学生有重点地读课题。这一环节使学生对作者的语言特点有一个较清晰的回顾,并加深了对作者的了解,为进一步学习写法做了铺垫。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接着浏览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语文教学二十韵》)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北京的春节是怎样过的,从腊八写到了正月十九,时间跨度很长。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表示时

间的词,揣摩出文章的表达顺序,感受文章清晰的脉络。

然后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老北京人在这些天中都做了什么,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并说说作者详细写了哪几天的事。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在头脑里构建了北京春节的整体框架,为下一步走进文本,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春节的热闹与喜庆,奠定了基础。

3、深入读文,感受民俗。

本文有详有略,非常明晰。作者不但详写了四个有特色的日子:腊

八、除夕、正月初

一、正月十五,而且每个日子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腊八主要写了“吃”,除夕体现了“忙”,正月初一重点写“逛”,正月十五详写了“灯”。于是,我的教学也有了详略之分,在此主要抓住了四个日子进行教学,其中重点学习了除夕和正月十五这两部分,而学习正月十五这一部分时又重点学习了描写灯的部分。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部分,如何突破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走进文,自主读书,自主感悟,潜心会文呢?我设计了一个贯穿全文的主问题,即:在作者详写的四天中,你最想经历哪天呢?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选择最喜欢的一天细读文本,走进课文描述的场景,边读边画出印象最深的地方,并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批注,然后课堂交流所得。在交流时,按照学生发言的先后顺序来学习,重点学习描写除夕和元宵节的段落。

老舍先生语言简练,即使是详写的内容,也是异常精练,没有太多的描绘。比如写除夕的这一部分,一句话一个场景,没有丝毫的铺陈。一句话没有什么味道,但是把这些话放在一起却能感觉到除夕的热闹。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加以想象,一下子把除夕的热闹景象展现了出来。在这个环节上,我还分层次地对除夕的景象进行了细致分解,分解到家家、人人、户户、处处、时时等情景,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除夕的热闹、喜庆、繁忙。

描写元宵节中灯的两处句子,虽然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但都写出了灯数量多、种类多的特点。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描写灯的句子,自由读句子比较表达方式的不同,再师生合作读,感受灯的数量多、种类多。接着我让学生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情景,感受元宵节的红火与热闹,并指导学生读出节日的热闹。

描写除夕的段落采用了总分的段式,描写正月十五的部分则采用了总分总的段式。教学中我利用小结的方式,为学生引读每段的总起句及总结句,使学生能清楚地了解老舍先生的写法。

这一环节我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加深对民俗的了解,对语言的感悟。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语文课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落实了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

4、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段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包括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学生学习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对写法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问学生: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为什么老舍先生只详细写了“腊

八、除夕、正月初

一、正月十五”这四天呢?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写作详略得当,语言精练,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这一设计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难点。

5、激发兴趣,以读促说。为激发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我设计了这一说话环节:课文描写了老北京的小孩子们在春节里的快乐生活,你们在今年的春节里也一定会有印象深刻的事,能把你的美好回忆与大家分享吗?因为是经历过的事,春节刚过不久,所以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达到了课堂读与说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迁移拓展,学以致用。学习文章的目的之一就是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习作水平,为达到迁移写法的目的,在本课的结尾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学习文章的写法,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写我们驻马店的春节。使教学达到读与写、与思的结合。文后有两篇阅读链接,同是写春节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写作风格。可以利用这两篇文章与本文进行写法上的比较,既能扩展学生的节日习俗信息,又能学习不同的写法,指导自己的写作,达到语文课听、说、读、写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完本节课,我思想上有收获,有触动,也有遗憾,更有动力。如何真正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今后在教学中要深深思考和努力探索的。走在语文的路上,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让孩子诗意地栖息在语文的田园,让孩子喜欢语文,享受语文,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标。

9.《北京的春节》阅读答案 篇九

2.过年习俗——祭灶、扫尘、赶乱岁、洗浴、贴门神、占岁、聚财等。

3.贴春联、扫房、吃团圆饭、祭祖是积极健康的;“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是迷信落后的。

更多热门文章:

1.《宗泽,字汝霖》阅读附答案

2.“孔子迁于蔡三岁”阅读附答案

3.《我的母亲》阅读答案

4.一只鸟的阅读答案及评分标准

5.与“天鹅”同桌阅读答案

6.考据、批评与欣赏阅读答案【上海卷】

7.六年级拐弯处的回头阅读答案

8.你了解空气清新剂吗阅读答案

9.缺陷者捧出的花束阅读答案

10.北京的春节作文 篇十

北京有着“舍我其谁”的霸气。站在天安门广场看天安门城楼——每一片琉璃瓦都是辉煌的,它们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金灿灿的光芒;城楼是端庄的古代建筑,鲜红的楼体在蔚蓝天空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壮观。天安门的一切一切,都带着皇家的富贵气息;天安门的一切一切,都在向世界招手,它们是不可替代的。

北京也有着令人魂牵梦萦的温情。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你到后海去散散步,一种令人舒服的温情会慢慢地、轻轻地爬满你的全身。

北京有着热闹繁华的部分。华灯初上的傍晚,走在王府井的步行街上,你会发现,霓虹灯会一个接一个亮起来,把整条街点缀得像一条闪着亮光的宝石项链。街道两旁的餐馆传出饭菜的香味,人们便纷纷进去品尝一下王府井的美味。街上的人们有说有笑,给整条步行街添上热闹与欢乐的气息。

北京也有着小巧别致的地方。走进南锣鼓巷,你会被深深地吸引——这里的所有店铺都是那么小,但都不乏味。每一家店铺都是满满的,每一家店铺都有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在这里,绝不可以走马观花,一定要细细品味。

北京是风情万种的。它从上千年的历史中走来,又向着未来飞速前进。在北京这个神奇的地方,没有一点点矛盾与冲突,只有和谐并存。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乐章里面,它仿佛将鼓与箫一同奏响,既铿锵有力,又清脆悠扬。

上一篇:我感到自豪400字的作文下一篇:陶渊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