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总结

2024-10-05

思政课总结(精选11篇)

1.思政课总结 篇一

思政课实践总结报告

经过几周的努力,我们组完成了对“物价上涨”的调查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我们小组收获颇丰,同时解了“物价上涨”的缘由,提出了相应的提案。

我们讨论的“物价上涨”的问题,也是政府“两会”所关心的问题,面对这个严峻的问题,政府也出台了很多宏观调控手段,进行调整。在此,我经实践活动和根据政府的一些宏观调控手段,提出我们实践的调查结果和提案。

在西乡塘市场的调查采访中,一名打工的专职钟点阿姨反映到:“去菜市场逛一圈,竟然很难看到1元/斤以下的菜。有些当季菜,比如苋菜,都是4、5元一斤。”自称“原本不太在乎钱”的白领最近也体会到了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她在博客里抱怨:“茄子8元一斤,散养母鸡20元一斤,买两只鸡花了200元。现在花钱都觉得肉疼。”

除蔬菜外,包括水果、粮油在内的其他食品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继“房奴”出现后,最近,网络上甚至出现了自称吃不起蔬菜、水果的“菜奴”、“果奴”。有人反映,杂粮涨价比之蔬菜更为“凶猛”:“去年绿豆3元/斤,今年已经卖到11元/斤。前两天,家门口的超市还卖断货了。”

在网络调查,中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比前上涨0.3%,是连续第6周上涨,网民们纷纷发贴诉说物价上涨之害,城里人说物价涨了坑了城市居民,富了农村群众;农村人说物价涨了,种啥养啥都赔本,物价上涨不只伤害了农村群众,伤害了城市居民,物价上涨严重伤害的是政府的公信力,粮价涨了,粮农未曾得到多少实惠,肉价回升了,猪农也未尝到甜头,蒜价涨了,蒜农依旧未实现增收。这就是物价上涨下农村的真实情况。

在国际上,泡菜,对于韩国人而言,是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的食物。但由于气候异常,腌制泡菜的主要原料———白菜的价格持续上涨,有的地方价格甚至是以往的4倍。这让韩国很多普通家庭吃不上泡菜,被当地媒体称为“泡菜危机”。还有„„

对于刚毕业和在校的大学生而言,物价上涨同样也带来了严峻的问题。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的时候工资较低,特别是在大城市,基本上可以保持温饱问题,而住的却是简陋的房子„„物价上涨对在校的大学生来说,直接影响到的是食堂的饭价,吃一餐都比原来贵上2到3块钱。对于我们学校表面上没有什么大的影响,那是因为国家补助

我高校的食堂,使得价格上没有疯涨。而对于那些没有补助的学校来说那是多大一笔支出,有些大学生为讽刺物价上涨,拉出了“请学校的饭价不要再涨了,不然只有卖身吃饭了”的横幅„„

根据市场调查和大家的反映的普遍观点来说主要有一下方面的原因:

一:国家宏观调控(即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迅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经济措施。所谓的宏观调控是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政府调节市场的主要手段。),包括提高或降低银行利率,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造成大量资金流入市场,刺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必然带动物价上涨;二:货币发行过量,这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最近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这几天国际市场大部分商品价格在急剧上涨。三:也有一些临时性的因素,比如今年的蔬菜价格上涨就是因为今年的灾害天气导致的。四: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的劳动力成本也上升了。五:热钱炒作的因素。

通过调查的结果,我提出小组总结提案报告:第一,有成本的原因,尽管大宗农副产品没有怎么涨,但是与消费息息相关的蔬菜等涨起来了,这里面确实有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做大了,收入分配怎么解决好?想尽办法把蛋糕切好,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推动和引起的物价上涨会持续一段.在民工荒或者是人口红利出现拐点的时机大背景下会维持一个阶段,现在物价压力不仅仅是这个。

第二个原因是输入性的,在美国第二轮宽松货币政策之下,尽管加强了资本管制,大家很关心热钱问题,货币供应多的问题,担心超发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客观上有些关系老百姓国计民生的商品原材料许多是进口的。比如像大豆,几乎四分之三是进口,植物油大多数也是进口的,在第二轮宽松货币政策大背景下,全球货币多,全球商品价格包括棉花、糖、咖啡、石油都在涨价而且大幅度涨价情况之下,我们进口的东西能不涨价很难!

第三,物价上涨环境中,市场投机炒作也相当厉害,我在一些场合说,比如网上的语言豆你玩、蒜你狠…,这样的炒作本身对物价推动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仔细分析最近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几个方面

都有。但是不管是炒作原因,成本推动也好,还是国内一些需求原因,说到最后物价问题还是货币问题。

政府应该.各种农业生产基地努力抓好农业生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扶持粮食、油料、生猪、奶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农业综合直补标准,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加油料生产,扩大冬季蔬菜生产,做好畜禽防疫工作,保证食品产业的正常供应。

2.我们应该努力采取综合措施,扩大原油生产和加工,切实保障成品油供应。

3.各个部分应该加强经济运行调度。要优先安排居民生活必需品运输,畅通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加强消费品货源组织和产销衔接,大中城市要保持一定数量的肉禽蛋奶储备。

4.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完善关税政策,适时增加部分消费品进口,调节市场余缺。

5.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串通定价、合谋涨价、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6.妥善安排城乡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众生活。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落实学校食堂以及公共交通等公益性行业补贴政策。继续清理企业拖欠职工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工资。落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措施。

7.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勤俭节约。中央国家机关要带头节电节水节能。充分发动社会各界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捐助活动。

8.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人民群众生活摆在第一位,采取切实措施,保证重要消费品的生产、供应和市场稳定。

9.对于我们学生及学校来说,其实也有许多可以做的,也可以来为这次的物价飞涨出自己的一份力

(1)学校可以通过形式政策课等形式向大学同学们讲解物价上涨的原因,做好解释、宣传工作,以免出现一部分大学生不理解而导致不良事件

(2)对于学生食堂,可以采取补贴等方式对高校学生食堂进行补贴,使学生吃上比较便宜的饭菜。是同学们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3)有些经济上有困难同学,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加大扶持力度,不因物价上涨而饿到一个学生。学校也可以通过加大勤工助学力度等多种形式,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帮扶。第九小组 管理1001班潘维康

2.思政课总结 篇二

(一) 学生的现状反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新生入学的必修课程, 也是政治核心课程。为了课程教学能够有的放矢, 在课程开始前, 从所教授的班级任选211名学生进行开学初的摸底, 从“对本课程的知晓程度、对本课程的课前态度、希望从本课程中获得什么、希望教师用什么方式教学、希望互动的方式、你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多用什么方式介绍案例、你对未来是否有目标”等几方面了解到:学生对思政课课程的知晓度较高;学生对思政课大多持观望态度;学生对课程的期望值较高, 希望从课程中获得更多知识和热点事件, 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学生希望课堂教学加强互动。

(二) 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呈现出的特点

1. 自我意识强, 但缺乏团队精神, 理想信念薄弱。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和智能手机的普及, “98后”新生比以往学生接触的信息更多。学生们从小就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 关注自我发展, 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往往忽视他人的感受。进入大学后, 不容易找准自己的位置, 不善于合作和分享, 喜欢一个人独处或者独自一人完成任务, 团队意识和关爱观念较差。缺乏生存压力, 所以理想信念也较为薄弱。

2. 爱玩手机的“低头族”, 思想多元化, 缺乏朝气。

在思政课实际教学中, “98后”16级学生跟往届学生相比, 更喜欢玩手机, 课堂气氛调动较为困难。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不断提醒学生不要玩手机、抬头听讲等。学生呈现出两极趋势, 一是听课投入的学生, 一是沉浸在手机世界里的学生。此外, 部分学生缺乏符合其年龄的朝气, 沉迷网络和游戏, 对周遭人和事缺乏应有的关注度。

3. 对国家大事关注度较低。

在教学过程中的新闻播报环节, “98后”16级学生也呈现两极分化, 一类是认真准备、详细记笔记的学生, 一类是不认真准备、临时查手机的学生。从所播报的内容看, 学生对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关注较少, 比较喜欢猎奇的新闻, 如娱乐新闻。

二、学生呈现此状况的原因分析

第一, 精通电子产品。“98后”16级学生普遍生于1998年前后, 是标准的电子产品新生代, 他们从记事起就与电子产品具有亲密的接触, 对电子产品、智能产品无师自通。

第二, 沉迷手机游戏和聊天。近五年尤其是近三年来, 世界范围内智能科技发展迅猛, 智能产品无处不在。国内近三年, 智能手机的保有量直线上升, “低头族”随处可见。上课普遍存在学生低头玩手机的现象, 增大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难度。

第三, 无生存压力。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财富增长迅速, 1998年以后出生的学生, 其父母一般为70后, 学生们出生在物质丰富的年代, 这使得部分学生没有生存压力, 缺乏责任意识。

第四, 浮躁盛行, 无法静心。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或者目标相对比较实际, 无法静心学习, 浮躁之气盛行。此外, 多数学生对“学习有用”的观点并不认同, 功利心较重, 即使认为学习有用, 也没有太多的实际行动去践行。

三、思政课努力的方向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新生必修的核心课程, 其主要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高中生向大学生转型, 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课程。各高校“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 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研究学生对思政课认知现状, 就是为了帮助思政课找准努力方向, 以加强课程理论传播, 发挥思政课在学生中应有的作用。

(一) 用思政课的重点内容填补学生思想上的不足

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关键期, 即将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身份的转变。在这个特殊时期, 大学生应有更清晰的人生规划, 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或自身的向往和追求, 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信念是人们对理想深信不疑且身体力行的力量。只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大学生才能明白自己的历史使命, 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 大学生才能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 专注于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才不会虚度光阴, 无所事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有专门的理想信念教育, 其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明确奋斗目标, 提升人生境界。

2. 注重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作了“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 把核心价值观比喻为青年人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提出青年学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 起于三寸之坎, 以就万仞之深。”大学生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遵循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 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学生每天都能接触到海量的信息, 这些信息蕴含了多元的价值观和不同的社会思潮, 学生需要学会甄别真假信息,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而自觉抵制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 社会、学校、家庭要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使学生在社会大流中去浊扬清, 知耻知廉, 明辨是非。

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时明确提出: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在落细落小落实上求实效, 教育引导学生从细处着眼、从点滴做起, 不以恶小而为之, 不以善小而不为。加强高校教材和课堂讲坛等阵地管理, 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的影响, 引导学生明辨理论是非, 澄清模糊认识, 不断增强“三个自信”。

(二) 用学生喜欢、适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低头族”的不断增多,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挑战越来越大, 在正常推进教学内容的同时, 还要加强课堂管理,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提升课堂吸引力, 把学生从手机中拉出来。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课堂吸引力。

1. 不断优化内容, 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各高校要根据课程目标和时代特点进一步筛选和优化教学内容, 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巧妙进行方法和内容的对接。

教师在采用案例式、讨论式、情景式等方法进行教学的基础上, 辅以信息化手段, 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常识性内容, 可以通过“问题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放性内容, 可以通过“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历史性内容, 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资料”来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如素质性内容, 可以通过“情景模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现象性内容, 可以通过“案例式”教学帮助学生充分论证。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情况, 以启发点拨为主,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精心进行课程设计, 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同时, 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 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的最佳状态, 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用学生喜欢的交流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

“98后”的学生熟悉网络, 习惯运用一些网络用语。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可以用学生熟悉的语言习惯与学生交流, 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感。

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爱和信任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应理解学生的困境, 给予学生更多耐心和包容;学生应体谅教师的苦心, 相信教师。只有双方相互信任, 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才会主动配合, 不会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三) 站稳主阵地, 宣传主流思想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 要高度关注和警惕一些错误思潮和观点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负面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宣传的主阵地, 教师要加强主流思想宣传, 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抵制不良思潮的影响, 学会辨别善恶真伪。

(四)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塑造健全人格的综合教育, 在我国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线思政课教师, 应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具体教育中, 通过强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教育, 确保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是个特殊时期, 学生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开始选择自己要走的人生, 思政课的出现恰逢其时。思政课可以帮助学生正视自己, 学会看待世界的方法论,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遵循现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面对大学生群体的新特点和新问题, 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 不断调整状态, 在保证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功能的同时,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正喜爱, 乐于学习的课程。

摘要:为了更好地推行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 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思政课教师在面对个性越来越鲜明的大学生时, 需要重新了解和分析“98后”大学生的思想特性和行为模式, 加强教学改革, 积极转变教学思路,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政课,认知现状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 (2015-01-19) [2016-09-01].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9/content_2806434.htm.

[2]人民网.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EB/OL]. (2015-02-05) [2016-09-01].http://edu.people.com.cn/n/2015/0206/c1053-26519600.html.

3.思政课总结 篇三

【关键词】“大思政教育”理念 思政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66-01

一、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对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才不仅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同时良好的道德素质、积极的人生观对其今后的发展也极为重要[1]。新形势下,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理念、市场经济逐步深化等多方面的影响,高职思政课程越来越不受到学生的重视,为了更好的实现思政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目的,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是目前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这种理念的指导,笔者发现,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要着重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改革施教主體;二是要改革传统的施教模式。

二、创新施教主体

笔者认为在以上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施教者对学生身心成长起到言行身教的作用,会给学生带来极为重大的影响,“大思政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应对施教主体进行大胆创新。

(一)注重施教主体从“教师”向“导师”转变

为了有效地践行“大思政教育”理念,思想政治课程的专职教师应注重自身身份的转变,这对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成效。思想政治课专职教师在教学中要切实做好从“教师”向“导师”的身份转变,就要做到教书和育人两手抓,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展作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要做到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积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向着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使教师真正成为有助于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健康人格养成的人生导师。

(二)勇于下放思政教育权力

近年来,由于国家逐渐重视高等教育,高职学生人数逐年增多,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人员队伍却日渐紧张,这给思政教师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由于教师人员有限、精力有限,要切实做好思政课教学困难重重[3]。笔者认为,现阶段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用“课外教学”弥补课内教学的不足,具体说就是要调动与集中思政教育的所有积极力量,应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建立起教师队伍专兼职结合、人员立交式流动的科学化模式。不应近将思政教育任务局限于专职思政教师,应重视学生班主任、辅导员等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这些人往往更接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实际面临的问题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三、创新施教模式

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能否取得应有的成效与教师队伍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施教模式有密切联系[4]。现如今,思政课上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仍作为最为主要施教模式,这种模式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各种困难、各种挑战接踵而至,单纯的课堂讲授模式已远远达不到社会对思政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在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中,应合理地对思政课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笔者认为,思政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模式,这也是高质量实施新课程方案的必然要求。现阶段,高职思政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已基本实现了由单向教学向互动教学、由理论阐述向案例分析的转化,基本可以做到将知识传授与情景模拟结合起来,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一变革也无法完全实现思政教学的目的,这种现状下,高职思政教学应根据实际发展需要逐步拓展第二课堂,通过结合校园公益活动、校外思政教育基地学习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思政教育,使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小结

思政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现阶段由于多方面的影响,思政教学面临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急需对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文详细阐述了“大思政教育”理念对思政教育改革的影响,望本文对高职思政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邵建平.论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1,07:29-31.

[2]王华兵,蒋强军.“大思政”视野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6:240-242.

[3]肖婷.“大思政”视野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1:203-204.

4.思政课教师教学心得感悟总结 篇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六个要”,思政课要坚持“八个统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等,这为思政课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工作中,如何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教学,我谈几点个人心得感悟。

一、熟练掌握思政课教学规律,抓好思政课教学

作为思政课教师,首先,认真学习并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熟练掌握思政课教学规律。作为《纲要》思政课教师,自2018年起,我们倡导并创新性开展“紧跟党走”主题教学,活动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紧跟党走”主题教学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紧紧跟随总书记工作脚步、紧紧围绕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在课堂上宣传好、传达好、讲解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课堂、入大脑、铸魂育人,不断夯实青年大学生思想的理论根基。其次,在思政课教师“六个要”上做表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对照这“六个要”,我和纲要教研室的同事们,赴小平小道、方志敏烈士墓和熊雄故居瞻仰学习,穿红军衣、戴红军帽、扎红军武装带,在方志敏烈士墓前重温入党誓词,诵读“红色家书”——《可爱的中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牢树“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最后,在思政课的“八个统一”上做文章。作为地方工科院校思政课教师,纲要教研室的同事们一道创新性开展《纲要》思政课实践教学,针对工科生逻辑思维强、形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开展“红色家书”“抗疫家书”诵读教学、“八一起义”纪念馆情境教学和全国模范人物示范教学,主要采取形象具体的方式、方法,坚持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先进性教育,抓好抓实思政课教学,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思政课关系到立德树人、百年大计,思政课作用无可替代。首先,抓小事,树立以生为本、以育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个中心环节,在言传身教、行为示范上作表率、见行动,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细节、实处做文章。如在《纲要》实践教学中,我们倡导并要求学生给父母写一封家书,通过家信的书写,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以写家书的方式,尝试构建家校一体化教育模式,加强家校的联系和沟通,形成教育的合力,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学生的严师益友。其次,抓细节,树立以优良的教风影响学风的工作意识。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充分说明环境氛围可以影响人、教育人。校风是学校育人环境与氛围的具体表现,好的校风依靠好的教风,好的教风可以促进好的学风。不管是校风,还是教风和学风,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统一。我和《纲要》教研室同事们一起,努力倡导一种行为示范的理念,以优良的教风影响人。如每次上课,提前10多分钟到教室,做好课前准备;离开的时候擦干净黑板、关好电;学生没有交作业,找学生谈心等,从小处、细处、实处做文章。同时,认真执行“xx工程学院思政课教学八项规定”,从学生座位、统一交手机等小事入手,抓细节、抓小事,学风得到明显的好转。最后,抓落实,树立“三全育人”工作观念。“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施“三全育人”,其根本就在于把育人工作抓细、抓落实。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显而易见,育人工作就是要从“毫末”“垒土”“足下”开始,只有重视育人的“毫末”小事、育人的“垒土”基础和育人的“足下”之行,才可能成就“合抱之木”的栋梁、“九层之台”的高大、千里之行的辉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红色家书”诵读教学,我们订制诵读横幅,布置诵读场地,要求学生统一着装,录制诵读视频,人人诵读红色家书等,充分体现了“三全育人”的思想意识和工作观念,不断提升立德树人的质量。

三、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初显成效,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不仅仅要熟悉掌握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规律,而且要熟悉了解中小学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规律,思维要新、视野要广。如果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师者的前提和要求;那么,“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师者的基本职责和主要内容。可见,德高、业精、技能是思政课教师职业的核心要素。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容的研究,工作思想、工作方法、工作技能和工作意识要与时俱进、与时俱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下一代教育好、培育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认真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规律性,才能更好的有的放矢。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研究,因为,这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贯彻新时代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需要,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新人的需要,毫无疑问,我们要持续不断地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研究,尤其是,不断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总之,做一名合格思政课教师,我们不仅政治要强、情怀要深、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而且还要思维新、视野广,学深、学实、学透,学思渐悟、学思践行,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以政治的高度、宏观的视野、科学的思想、整体的观念,不断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与研究,为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习心得感悟

9月1日是每个新学年开学的日子,在这一天《求是》杂志发表了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寓意深远、意义重大。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既让我们思政课教师感受到“暖心”的激励,同时又为我们指出了工作的“重心”,我们更要以“用心”教学来回报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一、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担当

文章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视野下,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上,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其他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必然会去占领。因此我们必须要积极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去“争取下一代”。思政课教师不但要是“经师”,更要是“人师”,要以言传身教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进行正确引导。

二、思政课教师要以专业性来使学生信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我们要上好思政课,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还应当研究我们的教育对象,研究当代青年的现实需求和思想状态,才能更好的因势利导、教书育人。现在的学生不喜欢生硬的说教,但都喜欢张维为教授这样在自身专业上有建树的人,用专业知识对事情事物作出专业解读。因此,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做好自己的专业,在学生中树立起自己专业的形象,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服,从而由“术”及“道”,最终实现价值引领。这也是总书记倡导和要求的“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三、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

对来自西方的话语攻击和西方学界命题的挑战,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注重从学术上予以回应,为积极提升我们的国际话语权作出贡献。我从我的专业角度试举一例: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不仅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大举措,还是一部树立法治大国形象、提升国际法治话语权的大法。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法典通常都是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处在上升期的时候制定出来的,我国的《民法典》不仅是对我国法治建设成果的固定,也是在力争以“中国话语”引领世界前进,以“中国制度”为世界提供建设范本。我们要把“四个自信”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全过程,不仅是我们思政课教师群体,也包括当代大学生,都要学习如何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担当。

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5.思政课总结 篇五

疫情防控思政课心得总结1

今天,我收看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令我受益匪浅,刻骨铭心。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我想到了一个词——“多难兴邦”。多难兴邦一词出自《左转》----“或多难以固起土,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就要看当国家面临困难时领导者做出的判断和指引,困难能让我们强大,这就是“多难兴邦”啊。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数国人逆行而上。八十四岁的钟老,虽年及悬车,仍披挂上阵;韩红倾其所有,支援武汉。不仅她们,更有许许多多医护人员千里迢迢来到武汉,帮助武汉人民一起度过这难关!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有人在寒冷的冬日里把整箱的口罩送到警察局,却转身离开,有人在战斗一线救死扶伤,迎难而上,有人时时刻刻陪在患者身旁,甚至奉献出了生命,有人献出了自己的一点点力量,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他们亦是英雄。一个字,一盏灯,一份心,一种情。

这次疫情,更让我热泪盈眶的一种精神,是“家国”。

不要播我的名字,妈妈看了会担心,短短的几个字是一种胸怀,这是出自24岁女孩的一段话语,在得知自己要去支援武汉时,他没有犹豫,去了离家的远方,唯一不放心的是在家担心自己的母亲,国是千万家,正是这些为家人着想的陌生人,彰显了我们心中的家国情怀。你我作为一名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学生的我,也该在此时志愿加入道路卡点工作中,国家栽培了我们,我们也应该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挺身而出,展现作为一名大学生的使命担当。

疫情防控思政课心得总结2

磨难压不垮、奋起正当时。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时刻,我们不能亲临主战场,但我们能坚持在大战中坚定信心、不负韶华。

为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优势转化为支持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引导广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深刻认识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3月9日14:30至16:00,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

据悉,本次“思政大课”特别邀请艾四林、秦宣、王炳林、冯秀军四位教授,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必修课教学内容,解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

疫情防控思政课心得总结3

2019年年末,一件令全国人民关注的危机事件毫无征兆的发生了,为我们国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在中国人民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霾。

从疫情发生之日起,数据的每一次变动,都牵动着全中国人民的心。白衣天使们的每一次奔赴,都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一次生命抉择,没有人不珍惜生命,但是有凌驾于生命之上的东西------使命。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一位位天使,我不能代表全中国的人民,但是我可以代表我自己,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2008年汶川地震喊出的口号,更有一位位可敬的无名英雄去把它实施。现在是比汶川地震更加严峻的危情,在中央下达命令之后,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抗疫情,又一次向全世界证明了我们,让他们了解了什么是中国速度。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知之甚少的病毒,加之互联网的飞速传播,在初期造成了一定的人民恐慌,但是就如人民日报锐评:“面对疫情,信心是长效疫苗,恐慌徒劳无益,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攥指成拳,合力致远,打败恐慌情绪,合力战胜疫情。”我们的国家以及人民,以无畏、无私的精神向其发起挑战,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加上无上的凝聚力,使得我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得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胜利。

将近三个月的战斗,让得疫情得以初步控制,在这个世界上,也只有中国能做出这种成效,日益强大的祖国,已成为我们最强大的后盾。

坚定信心,众志成城,与祖国一起,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疫情防控思政课心得总结4

思政课如何才能有魅力?我想《一堂思政课》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思政课的教学魅力,首先来自于思想魅力。思政课所讲的政治道理,蕴含着人生的道理和社会发展的道理,是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理。这些道理也是科学的道理。在这个意义上,思政课本身是有思想的大学问,有智慧的大课堂。大学问,就要讲出大的思想格局;大课堂,就要讲出大的人生境界。有思想的思政课,才能让学生洞察“说法”背后所蕴含的“想法”和“方法”,领会“道理”之中所蕴含的“真理”和“情理”。只有以思想的逻辑撞击心灵,才能透过“熟知”领悟“真知”,才会有“醍醐灌顶”和“豁然开朗”之感。

思政课的教学魅力,也离不开教师的人格魅力。思政课教师作为价值观的传播者和塑造者,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思政课的人格化存在。价值观不仅是“说出来的”,更是“做出来的”。只有有思想的人,才能讲出思想的水平;只有有信仰的人,才能讲出信仰的意蕴。思政课的特殊性质和独特价值,要求思政课教师人格要正,必须有正气、大气、勇气。拥有正气,才能使思政课教学理直气壮,旗帜鲜明;拥有大气,才能使思政课教学高屋建瓴,鞭辟入里;拥有勇气,才能使思政课教学直面问题,切中肯綮。

疫情防控思政课心得总结5

思政课是什么课?思政课老师是什么老师?思政课传递了怎样的知识和价值?纪录电影《一堂思政课》以13位老师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了思政课的故事。思政课能由专业团队、真实素材制作成纪录电影,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它将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每个学期都在上演的师生故事用光影记录和传承,也让广大同学借助这样一场生动的电影,可以细细回想一下思政课给自己带来过哪些收获和成长。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我们的大部分老师都从事思政课的教学工作,他们都像电影中记录的老师们一样,既讲得来系统的知识和理论,也倾听并回答着同学们的现实困惑。他们对待思政课课堂,永远认真准备、细致组织,以自己最良好的状态迎接自己、迎接学生、迎接课堂。而且,他们不只把课堂作为一次次教学任务,不把学生作为一个个灌输的对象,而是真正作为一个“师者”,共享知识、倾听困惑、排疑解难,最重要的是传递着价值。

6.思政课总结 篇六

同上一堂“云端”思政课心得感悟1

我们在过年,他们却在过关,在这病毒肆虐的惴惴不安里,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无所畏惧。

在新型冠状病毒面前,是他们冲到了一线,是他们,不畏艰难。他们,就是来自各个省市的白衣天使,是抗病毒路上的逆行者。

八十三岁的钟南山爷爷,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的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来,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的安全逆行的志,始终不变。

还有许多医生与护士,在大年三十,当我们吃着团圆饭,阖家欢乐的时候,他们却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人,踏上去武汉的战场。这些逆行者在医院战地中,为人民安全而战。

致敬逆行者,敬畏自然,守护生命。是他们用执着和坚守诠释着“爱的奉献”,诠释着“大医精诚”。我们由衷的向他们致敬。让我们众志成城一起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期待着他们早日归来阖家团圆,一起走上街头,繁花与共!

同上一堂“云端”思政课心得感悟2

20__年农历庚子鼠年,春节也是难以忘怀的.:没错,我就是那种烫了头发,买了一堆新衣服,却把睡衣从年三十穿到元宵节的人。

今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在去年12月开始湖北武汉,流行一种新型的肺炎,到了春节前一周,这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越来越严重,因为湖北特殊的地理位置,九省通衢,武汉又是一个人口千万的大城市,又到了春节返乡的高峰期,病毒就这样在全国传播。

话说冠状病毒真是病毒界的一股“清流”。因为别的病毒一般是一个“球”有两对“触角”,而冠状病毒就厉害了,它是一个“球”和无数对“触角”。因为它的表面极其像国王的王冠而得名。这种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会引起上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的病人通常会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出现咳嗽发烧头疼等症状。截止到今天,20__年1月30日星期四,全国确诊7826例,疑似病例12167例,死亡170例。云南共有70例。无数的医务工作者奋战在一线,他们是这个冬天最温暖的存在。

今年的过年也是一反常态。我穿着粉嘟嘟的睡衣在我们家的两居室里“找乐子”。我把以前碎得稀巴烂的乐高重组了起来,又把新买的“宇宙空间站”拼好了,虽然有八本图纸,可是我也没花费我多少时间。和爸爸看了七八部蓝光电影,玩体感游戏,已经好几天没下楼了;爸爸充分地展示了厨艺,每天换着花样地做各种好吃的,只要我们想吃的,他一般都能做出来;妈妈洗碗、洗衣服、收家,做各种家务,她怕收假以后变成“杨贵妃”。我们家能这样任性的吃,是因为爸爸妈妈储备了大量的食材,把车子的后备箱都装满了。他们出去的时候戴了两个口罩,听妈妈说大街上人很少,门可罗雀,大家都戴上了口罩,看来人民的防范意识还是相当高的。

在过年时还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事情。美国篮球传奇巨星科比因为意外不幸逝世。他的黑曼巴精神影响并激励了几代人。爸爸说科比是他们青春的记忆,代表着光荣、梦想与奋斗。

面对疫情,面对死亡,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可贵。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定会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白衣天使加油!

同上一堂“云端”思政课心得感悟3

二零二零年刚刚到来,就来了一个考验我们人类的灾难,一种来自蝙蝠身上的新型病毒让很多的人感染,这些病人住在了医院里接受治疗,严重的失去了生命。

蝙蝠竟然会使自然界最高级的动物—人类生病?主要原因就是人类站在食物链的最顶端伤害使用野生动物造成的。这种病毒在蝙蝠身上不会感染,而一进到人的肚子里,就会开始发作,更可怕的是发病者会传染给自己的亲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这次最先感染到的地方是武汉。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越来越多的人感染到病毒。

这次病毒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不方便。整个假期人们都害怕感染病毒不敢出门,每天都只能呆在家里,非常的无聊。只要出门都要戴口罩,而没有口罩就要去买,有些人就借着机会提高口罩价钱。回老家想返回来的人们也不能回。路都被封了,就算回来了,也要自己在家里隔离十几天。还有我们学生的假期也变长了,学习课本知识的时间就变短了,有些学生就会跟不上进度,学习也会更加退步。

一只蝙蝠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告诫我们人类要保护野生动物,不乱杀乱食用野生动物,只有维持生态平衡,人和自然界才能达到和谐相处。

同上一堂“云端”思政课心得感悟4

我是只自由自在的病毒宿主—蝙蝠,但我也有众多烦恼。

自从我出生起,我就珍藏了众生病毒。我每天躲在漆黑的大洞里,父母把我生成了一张“贼眉鼠眼”的死神脸,使我更能像幽灵般昼伏夜出,恐吓路人。可我不是很愿意,我没有其他种类的朋友,但是我可以为了世间万物而奉献自己。我凭一己之力封印病毒,免得等我不留神儿,它们出去闯世界。

可是令我万万没想到,我还是扛不住人类的贪婪和饱腹之欲!我不是珍惜自己,可人类保护我,难道就不是保卫自己的生命吗?

你们可以把我制成美味吃掉,但是人类们,我封印的病毒失去了我就会找新的封印主。而人类,就凭你们肥膘的肉体,它们必会寻你们!我不是危言耸听,20__年的非典与今年新年的新型冠状病毒不正是最好的证明吗?!20__年的非典没有让人类长教训,这次是不是应该警醒了呢?

最后,我特别忠告人类:你们不是天下最大的,你们不珍惜其它生灵时,祸害的根早已埋下!

我只能为自己哀叹,我们祖孙生生世世的努力,终于失败了……

希望你们能突然醒悟,放弃野味!

同上一堂“云端”思政课心得感悟5

今年的春节,原本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给打断了。那病毒叫“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会人传人的可怕的病毒。

1月28日下午,有一群最美逆行者,踏上了支援武汉的路途,他们就是我们长兴中医院的医护人员,我们可敬的“白衣天使”。面对疫情,他们不顾个人的安危,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就这样战斗在一线,他们是人民群众健康和平安的忠实守护者,也是我们心目中的坚强不屈的勇士。

他们奉献的每一丝温情,每一份关爱,每一滴汗水,每一份真情,都不求任何回报。在国家有难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一直都在无私的付出,是我们大家最好的榜样!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正因有他们这样无私奉献的付出,我们才会拥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7.思政课总结 篇七

一、我国的封建社会和反封建的历史过程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经历了, 春秋时期的萌芽, 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秦正式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社会, 两汉时期巩固了封建社会, 隋唐时期完善了封建社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宋元时期封建社会的统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明清时期进一步强化到达顶峰, 然后自1840年后走向衰落并最终消亡, 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必将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彻底被清除。本部分主要梳理我国社会历史上反封建的过程。

(一) 我国古代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以农民起义的方式反对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 提出了“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平均分配土地的思想, 有力的冲击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

(二) 我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不能否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曾经起到过的进步作用, 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反封建革命斗争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 自1921年起进行了28年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宣告了封建主义制度的灭亡, 封建地主所有制被推翻, 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被推翻。

(四) 改革开放以来反对封建残余思想全社会不断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 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反封建残余思想作出了部署, 邓小平指出反对封建残余思想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十五大肯定“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存在, 为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理论依据。十六大提出“抵制腐朽文化”。十七大提出“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党第十七届六次会议指出“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十八大提出“开展‘扫黄打非’, 抵制低俗现象。”反封建残余思想历来受到党中央关注。

二、大学生身上表现出的封建残余思想

当前大学生身上存在着一些封建残余思想。

(一) 大学生身上表现出依附父母的观念

我们国家由于文化的影响, 父母对子女抚养一直从出生包办到子女结婚生子, 我们的大学生上大学的学费生活费一般都是由父母负担。大学生身上大都存在着依附于父母的思想, 部分大学生认为上大学是为父母而上, 部分大学生一切听父母的完全接受父母的安排, 认为自己的生活和命运由父母做主,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社会封建人身依附观念造成的。

(二) 大学生身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宗法观念

大学生有靠关系的心理, 部分认为拼爹是一种光荣, 一些女学生对自己未来如何赡养父母的观念比较传统, 认为结婚的彩礼钱无可厚非, 这些都是封建宗法余孽在作祟。

(三) 大学生身上表现出读书为当大官的想法

公务员的工资含金量比较高, 待遇可以养家糊口, 可以在社会上过上体面的生活, 有些大学生希望未来能当官, 大学生毕业后争抢着考公务员, 这除了公务员的好处之外, 还有传统封建官文化残余思想的影响。

(四) 大学生身上表现出封建迷信的心理

我们当下社会里依然存在着封建迷信思想, 我们大学校园里的大学生部分大学生中对电脑算命比较感兴趣, 部分大学生阅读有关算命、看相之类的书籍, 部分大学生有过迷信行为, 部分大学生相信周公解梦, 大学生的这种状况都说明身上存在着封建迷信思想。

最后, 要注意封建残余思想在影响大学的建设, 主要是大学过度注重行政职务, 大学办学一定要进行人性化管理, 学术研究需要宽松的, 人性化的环境, 做到真正理解人懂得人并且尊重人。

三、高校思政课反封建残余思想教育的意义

封建残余思想在当前我国社会里和大学生身上都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在进行大学思政课教学中一定要进行反封建残余思想的教育工作, 这有重大的意义。

(一) 突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地位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 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我国的高等学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在高等学校开展反封建残余思想的教育, 突出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乃至高校有重要意义。

(二) 体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 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 文明就是不能让封建残余思想存在。如果封建残余思想不除, 鱼目混珠在现代文明之中, 那么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等价值理念就无法很好的实现。

(三) 突出现代教育的科学性

现代教育的特征有公共性、生产性、科学性、国际性、终身性和未来性, 而其中的科学性就要求我们必须反对封建残余思想, 我们不能把过去落后时代的封建残余思想不加批判的放在大学课堂里面。

(四) 突出对反封建残余思想的清楚认识

封建主义思想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和深厚的社会基础, 由于建国后一段时间我们没有把反对封建残余思想的工作很好地坚持做下去, 至今封建残余思想仍在顽强地左右人们的思想, 滋生着愚昧与腐败, 阻碍着改革和开放事业的进展。所以, 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反对封建残余思想的工作的重要性。

四、思政课反封建思想教育举例

我国存在着封建残余思想, 进行反封建残余思想教育对大学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在大学思政课上发挥思政教师反封建残余思想的教育功能, 可谓是最直接的, 本文在此举三个思政课上反封建思想教育的案例, 这些案例主要放在思政课讲述相关内容中进行。

第一个案例:反对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教育

这个案例可以在思政课讲述学习方法, 或者理想信念教育, 或者为人民服务等这些内容里面。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学习目的。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黄金屋”指代荣华宝贵的生活;“颜如玉”指代美貌的女子。这句话充斥着错误的封建思想, 把读书名利化。我们要告诉学生读书只是学习本领的手段, 书本知识都来源于实践, 读书是在为投身为人民服务的事业而积累相关经验的, 能否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理想, 关键看自己在实践中是否可以正确使用学习到的知识和本领。同时, 不能过度迷信读书的作用, 不能只唯书, 书为上。而与此相关的“世上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的封建余孽思想, 过度神化读书是封建愚昧迷信, 容易使人书呆子化, 容易使人脱离社会现实是极其错误的。

第二个案例:反对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的教育

这个案例可以在思政课讲述人的自然属性, 或者大学生性教育, 或者婚姻家庭教育, 或者正确处理子女父母关系和预防自杀教育等这些内容里面。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珍爱生命, 形成文明的子女父母关系。

《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孝道文化包含着精华, 也包含着糟粕。古人由于受科学发展程度限制, 不理解人的生命的产生是从形成受精卵, 进一步受到基因控制分裂变化发育形成的胎儿, 一朝分娩接受教育完成社会化才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教师讲述中要避免害羞, 同时给学生做好铺垫, 使得学生回忆所学到的生物学知识, 也可以播放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通过显微镜观看动物卵细胞受精这一新闻报道, 讲清楚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一定要以习总书记的科学精神为榜样, 学习科学知识, 摒除错误的落后的封建愚昧生命观念。同时, 孝敬父母主要是要大学生学会融入社会, 努力参加社会实践, 为父母减轻负担, 学会独立生活, 自立自强, 热爱生活, 热爱生命, 为赡养父母打基础。

第三个案例:对大学生进行反封建迷信思想的教育

这个案例可以在思政课讲述做四有新人, 或者做文明公民, 或者形成正确恋爱婚姻观念, 或者树立正确择业观创业观等这些内容里面。目的在于使学生树正确面对生活、工作和感情。

有报道可知大学生受考试、就业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或压力, 有学生去庙里上香, 或者去街头请算命先生算命, 或是通过网络的“科学算命”看吉凶, 大学生和社会上所有人一样是我们的社会文化熏陶下长大的, 身上带有封建迷信思想观点, 这不足为奇, 问题在于大学生受到封建迷信的蛊惑、欺骗和危害, 这需要我们思政课教师的关注。要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外, 要让学生学会给自己做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 正确面对考试、就业和情感等方面的挫折或压力, 正确面对人生的顺境与逆境, 努力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树立科学理想信念, 正确分析形势, 摒除封建迷信。

总体而言, 高校思政课进行反封建残余思想一定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 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封建残余思想进行多方面教育, 引导大学生自觉反对和摒弃封建残余思想, 争做现代化的文明公民。同时, 使我们的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自觉抵制封建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我院思政课进行反封建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要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名适应现代化的优秀公民, 我们学院思政课上开展反封建残余思想教育和全国所有高校一样是十分必要的。

(一) 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而我院部分生源来自我省内, 学生在落后的地方生活, 身上现代文明的知识比发达地区的生源差, 部分大学生从小到大深受地方文化的熏陶, 自身封建残余思想多, 为了为甘肃省经济服务, 我们有必要在思政课教育中对我院大学生进行反封建残余思想教育。

(二) 我院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我院作为一所高校是社会主义大学, 当然应成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的摇篮,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大学生思想观念里面带有封建残余思想, 有必要进行反封建残余思想教育。

(三) 我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我院人才培养工作中必须把立德树人摆在最重要位置, 反封建残余思想教育能有效的在我院体现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动。

(四) 我院思政课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为了大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 就必须将大学生在过去生活中形成的封建残余思想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代替掉, 反封建残余思想的工作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学大生信仰的最好抓手。

综合而论, 在当今中国和高校反封建残余思想的教育已经不像当年反封建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那么激烈了, 但是不可以忽略封建残余思想对大学生各方面的不利影响。我们不仅要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反封建残余思想教育的使命, 而且更需要教育界和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全民参与、全民努力、全面清除封建残余思想, 为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而奋斗!倡导全体高校思政课教师最大化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反封建残余思想的教育功能, 为党、国家、社会和人民培养更多更好更文明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继续发展, 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类再也不可能退回到男耕女织的封建社会了, 残余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将进一步被现代文明彻底取代, 这是世界发展的必然潮流;当下中国正走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奋斗之路上, 社会文化里面包含着封建残余思想, 许多人不加分辨一味继承, 在我们大学生的身上也有所反映, 影响大学生成为一名良好适应现代文明的公民。高校思政课作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理应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反封建残余思想教育的使命。本文是作者多年从事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 通过关注这一问题, 倡导全体高校思政课教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反封建残余思想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封建残余思想,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7年:1-61.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年:1-102.

[3]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年:1-216.

8.高职思政课教学新手段 篇八

【摘要】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开讲啦”播出以来备受关注。当今思政课课堂中,它也正被广泛使用。笔者将以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亲身经历,探讨它的课堂使用方式及作用。

【关键词】高职 思政课 学生开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50-02

中央电视台一档名为“开讲啦”的电视公开课一经播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关注,被誉为 “中国思想好声音”。然而这种特别容易拉近人与人心灵距离的交流方式,并不是媒体界的独创。当今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中,它也正被广泛使用。笔者将以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亲身经历,探讨它的课堂使用方式及作用。

一、“开讲啦”适合演化为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环节

正如理工院校高等数学课程中,让学生上黑板演算习题,可以起到示范和检查作用一样。像“开讲啦”这样可以让学生放下戒备,轻松吐露“心声”的活动,被合理地引入到思政课中,也将成为思政课的教学亮点。

我在自己的思政课课堂内试验让学生“开讲”。首先,要精心设置开讲主题,我主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关心的问题精心设置主题。在大一上学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中,我设置了“我的大学,我的梦”、“通往理想的彼岸”、“寻找家乡的文化符号”、“我心中的道德楷模”、“中国文化标志城市”等主题演讲。下学期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中,我设置了“我心目中的毛泽东”、“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生态文明与畜牧业发展”、“法治中国”、“海峡两岸”等主题演讲。其次,要确定好演讲的时段,根据教学内容可以灵活采用课前、课中等形式。再次,演讲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我主要采用个人自荐、小组推荐代表、教师随机选定开讲学生等形式。最后,要选择科学、全面的评价方式,我采用教师点评和学生意见反馈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一开始一些班级不太积极,学生不太配合,学生“开讲”也使课堂的掌控难度加大。但是,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最终效果可嘉。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进程更灵活而流畅。由此可见,“开讲啦”很适合科学地引入到思政课教学中。

二、“开讲啦”引入思政课课堂的价值

1.让学生开口,拒绝自闭、空虚和胆怯

当今社会,由于各类电子产品的普及及无线网络的广泛覆盖,90后这代大学生普遍脱离现实、痴迷网络,而内心却空虚又怯懦。高中时代学生主要忙于学习和考试,演讲锻炼的机会不多,演讲的能力不强,有的学生因为自己高考分数低等原因有自卑心理。强行设定课内“学生开讲”,可使他们被迫打开心灵,让灵魂回归现实,并锻炼自己的胆魄。这点在我的课内就有例可寻:

一次上课时,我随机指定了一个学生下次课做不限主题的“5分钟自由演讲”。课后,班长告诉我,这个学生很内向,平时很自闭,从不与人交流,这次的演讲对他来说太难了。再上课时我们都为这个学生捏了一把汗,他开始演讲时确实很紧张,不敢抬头,声音也很颤抖。我在旁边帮他翻译,同学们也都点头表示理解他的话。在大家的鼓励下他慢慢地放开了,足足讲了8分钟,课后辅导员知道了激动地对我说──你竟然让一个“哑巴”讲话啦!我认为是课内宽松的演讲规则,和其他学生对该活动的热情激发了她演讲的欲望。

2.个案性纠错,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思政课课堂内合理设置的学生“开讲”,可起到个案展示效果,有助于教学目标顺利实现。思政课课内的学生“开讲”,常能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师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引导,能促进学生对自己思想观念的反思和纠正,也能提升学生对思政课价值的认可度。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时,讲完毛泽东思想之后,一个学生主动演讲题目是“毛泽东的神奇传说”,以神奇传说为根据对毛泽东进行了评价,观点偏颇而激进。此时正直公众人物毕福剑不雅视频事件发生不久。在接下来的学生点评环节,一些学生对演讲的学生进行了批评,说他和毕福剑一样对前辈不敬,有的同学甚至说他的错误和毕福剑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及时制止学生不理智的辩论,首先肯定这个学生敢于表达个人观点的勇气,但是指出他的错误所在:评价人物应该以客观事实而不应以传说为根据。然后,列举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向学生讲解毛泽东的错误和功绩,让学生明白毛泽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毛泽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他理应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最后我对毕福剑的错误进行了分析,让学生引以为戒。通过我的引导,同学们普遍认同了我的观点,学习这门课的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心灵上有感触、思想上有提高、行动上有表现”的教育目的。

3.拉近师生距离,提升思政课教师地位

大学教师因为职业的特殊性,以及课时少、与学生接触时间短等多种原因,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本就大。而处在青春叛逆期的90后大学生,又热衷以冷酷自私的外表武装自己。这些使大学课堂中师生互动成为难题。而学生“开讲”可暴露他们心中的所思所想,让教师能够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另一方面,当教师针对学生“开讲”中反应出的心理问题,给予科学合理并充满正能量的指导时,学生会从内心接纳老师,并从心理上燃起对老师的敬意。这些都将对教学有直接的帮助作用。

给2014级宠物班学生讲科教兴国战略时,一个小组代表的观点是:最没用的知识就是历史政治!我当时很吃惊也很沮丧,这个班平时上课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很好,上课很少有同学玩手机或睡觉。这个同学平时上课也很认真,在中日因钓鱼岛事件关系紧张时,独自一人到济南参加大学生游行示威,来我院后还积极组织同学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所以我在想问题究竟出在哪呢?我认为他对历史和政治知识的体系缺乏完整的了解,感觉教材理论内容和他观察体验到的社会现实有差距,因而有了错误认识。我在点评时并没有批评他,而是从同学们毕业后开宠物医院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起,深入讲解我们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所需运用到的政治和历史知识,让学生们意识到政治历史知识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对于现实和理论的差距,我没有回避,而是讲解原因,鼓励学生珍惜大学时光,增建国之才,去改造社会的不完美,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被我的宽容和强烈的责任心所打动,从内心更加敬重我。

三、结束语

总之,在有目的的引导下,针对思政课特点的课内“开讲”,是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的新型教学手段。学生开讲和教师的精彩点评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思政课有血、有肉、有用、有价值。一方面拉近了师生关系,同时也使学生从被动听课到爱课、好学,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9.思政课总结 篇九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及其设置意义

二、部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的性质、学分、课时和开设时间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的管理模式

四、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指导教师的职责

五、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各门课程课堂理论教学关系

六、思政课实践教学主题或项目的选定

每门课按专题或模块提交实践教学主题或项目

七、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和种类

按照上述实践教学的主题或项目(包含必选项目和自选项目)通过演讲 调查 主题参观 自愿者 主题辩论赛、经典诵读体会、征文比赛、影视观赏等等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分成大类:如调研类、观读类、竞赛类、打工或勤工助学类、三下乡或志愿者活动类等等

八、思政部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涉及的主要知识门类

九、教师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过程指导

十、教师思政课实践教学课时计算

指导每类活动大致可报课时量

附:教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书、登记表等等

思政部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学生手册

一、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总体要求

二、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形式

个人

小组(人数)、班级

三、学生参与各种形式实践教学活动的要求

1、观读体会类活动要求

2、社会调研及论文的写作要求 3、4、四、学生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和考核标准

1、社会实践报告和社会实践论文的评价标准

附:各种学生需填的表

10.思政课实践报告 篇十

摘要:近几年来,由于秸秆焚烧产生大量的大气污染,对交通严重影响,多数地区频频出现雾霾天气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社会多方面的关注。本文就这一问题的产生、现状、发展,在暑假期间在家乡做了一个简单的走访和调查工作。关键词:焚烧秸秆;走访和调查

一、调查目的

在马东村农业生产过程中,每年都会有两季产生大量的秸秆,一是刚刚过去的五六月份产生大量的大麦小麦秸秆和油菜籽秸秆;二是下半年产生的大量水稻秸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技术的进步,液化气、家用电器等的普及,曾经作为很好的燃料和饲料的秸秆不再为大家所利用,每逢收获季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道路上铺满了秸秆的残渣,给过往的人群和车辆造成不便,甚至引起交通事故。甚至有的村民们为了方便收割完后便会挑选一个好天气的傍晚付之一炬,将秸秆烧光。导致到处浓烟滚滚,导致能见度很低而且味道很呛鼻,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影响道路安全。

针对这一恶劣的情况,几年前政府就开始对这一现象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起初这一政策并没有很好的落实,焚烧现象还是不停地发生,记得当初我还上小学的时候每每放学的路上都会被阵阵的浓烟熏得直流眼泪。然而最近几年由于焚烧秸秆的现象并没有好转,政府将相关政策有了很大的改进,不再是笼统的政策条文而是将政策加以细化,并将责任分配给各乡镇,各乡镇再分解到个人,要求乡村干部需要在收割的季节来临之际下到田间地头,宣传教导农民不准焚烧秸秆,到收割时再来进行监督。如发现焚烧秸秆的现象,根据焚烧情况进行严格地处罚:罚款并通报批评或扣除其政府补贴给农民按田亩的资金等。

二、调查经过 我先通过在网上查阅等方式搜集到一些关于实践方面的资料,然后自己总结实践调查所要注意的问题,之后根据自己确定好的题目确定自己的调查内容,并制定了进一步的调查计划,制定了调查问卷。对这次调查有了大概的思路和计划后,我便开始了为期十天的考察和走访工作了。

我先后几天随机走访了位于本村不同地区的一些村民的家中询问焚烧秸秆的情况并让其填写了调查问卷,然后也向村里的相关村干部了解了近年来我们村焚烧秸秆的情况和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经过几天的努力收获了大量的信息,之后我将所填写好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通过这几天与村民的一些调查,村干部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我对此种现象得出了一些结论、意见和体会。

三、调查结论

从调查问卷中发现,导致村民们纷纷焚烧秸秆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三大方面:

1)60%左右的村民是由于田地里秸秆堆积难以进行后续的播种工作而进行焚烧的;

2)其次是因为液化气、家用电器的大量使用导致对秸秆的使用减少的占25%左右;

3)仍有10%左右的村民误以为焚烧秸秆能够给农田增肥,减少化肥的用量,从而节约成本。

与往年焚烧秸秆的情况相比,今年上半年的焚烧秸秆现象明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村民对焚烧秸秆问题的认识,更加重视并积极地加入到禁烧秸秆的活动中来。其中65%左右的村民知道焚烧秸秆这种行为污染环境且有害身体健康,但仍有15%左右的村民对焚烧秸秆的影响保持着无所谓的态度,因为有这种态度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今年本村上半年仍有少数村民焚烧秸秆,从而直接导致更多的人跟风焚烧秸秆。了解到今年本村村干部对这种焚烧秸 秆的行为进行了严格地惩罚并对其进行了思想教育,为了加强对村民的教育村里通过电视广播以及巡查等方式加强村民的禁烧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概念。

四、解决意见

针对我们村出现的问题的调查、分析,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村民对于秸秆的有效处理方法不了解,主要是因为我们村没有相关技术的介绍。村民们也不想污染坏境,即使不焚烧秸秆可是收上来的秸秆该何去何从呢?所以我得出以下两个解决方案: 1.建设沼气技术:根据调查大多数村民不知晓沼气技术有的村民甚至从未听说过,正因为这个原因,我村没有一户人家建起沼气池。所以我建议地方政府应该重点推广建设秸秆沼气技术,让村民每家建起沼气池,将秸秆粉碎并添加发酵菌剂做堆沤处理后,加入沼气池进行发酵,产生沼气。这样的话秸秆便会变废为宝,沼气可广泛用于照明、取暖、做饭等方面,不仅仅解决了焚烧秸秆的问题,还节约了资源,节省了家庭开销,从而达到环保,节约,经济,又能充分利用秸秆的价值。

2.推广秸秆发电技术:根据与村干部的交流得知秸秆发电在前几年有提出过,但由于需人工将秸秆捆好堆好并运到发电厂,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而且卖秸秆的收入太少,所以村民们觉得将秸秆烧掉更方便省事。从村干部提供的情况来看,这一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村民不支持这个技术无非就是耗时耗力但收入太少而且麻烦,根据这个现象我们地方政府可以组织人员建立秸秆收集储运体系,对村民的废弃秸秆进行有偿的回收,挨家挨户回收然后统一运送到发电厂进行利用,这样便可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可循环利用价值,从而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对于社会来说这两个技术无疑是让焚烧秸秆问题得以更好的解决,并且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于地方来说能够更好的相应政府的号召,解决问题并能为实现新型农村迈开崭新的一步;对于 村民来说不仅解决了秸秆如何处理问题,而且节约了资源,增加了收入。然而面对这些不为百姓所知的新技术,对于农民来说,这些新的技术真的相当的陌生,这就更需要政府政策补贴的支持,需要有关地方干部积极的引导,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的指导。

五、考察研究的体会

通过这次对马东村村民焚烧秸秆情况的调查工作,我深刻体会到秸秆焚烧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之大,对环境保护造成的巨大困难,也从各个方面了解到了一些解决的方法。总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焚烧秸秆问题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有计划地进行,切忌片面的只要求速度而忽视质量,要继续加强相关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加强秸秆的综合利用力度,积极探索新的解决秸秆问题的好技术,使秸秆利用率最大化,更好地造福百姓。为了使我们的这次实践活动更加有意义,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自己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并向全村、全镇、全市乃至全社会呼吁:禁止焚烧秸秆,把蓝色还给天空!让秸秆变废为宝,让农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1.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念创新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理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6-0227-02

近年来,我们注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和成绩,涌现出了一批深受大学生喜欢的先进教师典型,但在许多高等院校,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大部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不佳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中宣部、教育部提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号召。由此问题倒逼反推,就要求思政教师进行多维度、多渠道的教学改革。如果我们比较分析这些教改成果就会发现,改革多集中于方式、方法层面,特别是新媒体手段的应用,很少触及教学理念的革新。传统的思政教学理念一般认为,思政教育要进课堂、进实践和进头脑,关键是进头脑。从上到下“进”的理念往往单方面强调“教”,即从教材到学生头脑的“单向输入”,让思想政治理论像士兵占领阵地一样,强制性地“入脑入心”,较少考虑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兴趣感受与内心需求,殊不知,该理念正是传统思政教育“灌输式”教学的思想根源,也是目前表面上繁花锦簇眼花缭乱、究其实质依然是“灌输式”教学的思想根源,更是很多学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的深层次原因。理念决定方法,方法决定效果,面向现实、面向未来的思政教育呼唤着从教学方法的革新上升到教学理念的革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一个特征就是学科交叉。结合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发现将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理论和“供求关系”模型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对我们重新认识思政理论、转变思政教育理念、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共产品”的三个特征:效用上具有不可分割性、受益具有非排他性和人为消费的非竞争性[1],因此,思政理论可以被视为一种体现国家意志的、由政府部门供给、非私人生产的“公共产品”。不论是古典经济学还是现代经济学,供求关系都是分析众多经济现象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型。特别是新古典学派,不但把传统的“供给决定论”和“需求决定论”改造成为“均衡价值论”,还以量化分析描述供求关系,使得这一模型成为西方经济学“万能”的分析工具。马克思在论及“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时指出:“要给需求和供给这两个概念下一般的定义,真正的困难在于:它们好像只是同义反复”,[2]208在讨论市场与生产的关系时,他又进一步指出:“需求决定供给,反过来供给决定需求,生产决定市场,市场决定生产。”[2]213我们不用再引用更多的论断来描述“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供给是为了满足需求的供给(不是从资本所有者的角度),需求是立足于供给的需求。在这个意义上,供给分为两种:产品能满足社会需求称为“有效供给”;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即使凝结了人类的一般劳动,也是“无效供给”。

首先,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不佳的问题可以用“公共产品”的“供求关系”模型进行解释:思政理论由于其特殊性,在高等教育中容易出现“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目前四门思政主干课是全国在校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假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类别由必修改为选修,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有选择的自由,就像在自由市场消费者自主选择购买商品一样,稍有经验的教师就可以预测,选修的群体不会很庞大,这就是经济学所说的“市场失灵”。另一方面,目前思政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从“公共产品”的角度来说为“强制供给”,如果有学生认为该“公共产品”没有或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需求,就会导致“消极消费”,即学生迫于必修课成绩必须合格的压力虽然“消费”了,但内心并不认同或低值认同该产品的实际价值,基于此种心理作用,谋求以最低付出应对该产品的“无效供给”。学习态度表现为不买教材和教辅参考书籍、逃课(绝大多数教师需要靠点名维持出勤率)、在课堂上睡觉、身在曹营心在汉——做其他课程作业、使用笔记本上网、玩手机、聊天等等,学习目的表现为考试只求及格,不计分数高低,所谓“政府失灵”。举例来说,相对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不是科学”而言,多数大学生更关注晚上宿舍能不能上网。调查表明,持此种心理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

其次,应用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理论,我们也很容易解释大学生普遍对于思政课兴趣不大的原因。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对于某一产品的消费量和消费者心理满足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每增加一单位的消费量考察由此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相应变化。正如人从饥饿状态开始进食直到吃饱,这一过程中对食物的需求会先增加后减少一样,刚开始消费第一单位产品时,人的满足欲望最强,随着消费单位的不断增加,满足欲望也随之降低,呈现出一种满足程度递减的趋势,当满足欲望趋近于零但继续增加消费单位时,反而会抑制欲求,导致满足程度的负增长。以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例,大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已经系统地接受了近現代史教育(初中教材分为上、下两册,17万字;高中教材也分上、下两册,45万字),因此对这一特定时间段的史和论已有一个基本的掌握。虽然有资深学者一再强调:大学阶段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即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但相信中学教师也会在教学中贯彻这一指导思想,而不是局限于具体史实),和中学阶段相比各有侧重,但大学生们是否愿意为了资深学者们说的那一小部分不同内容而多课时重复学习大部分的相同内容?资深学者在不断深入挖掘理论的时候如鱼得水,是否考虑到了青年学子从初中到大学学习同一段历史进程十余年的心态变化和兴趣保持度?同样是大学必修课,《纲要》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特》)也有各自不同的教学目标,但课程所涉及的1840年以来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脉络是基本吻合的,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理论成果都是必讲的,对大学生而言,应该说很多授课内容是相同或相似的,这也就解释了当下热火朝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为什么搞一个活动(例如参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可以很好地体现《纲要》与《毛特》两门课的大纲要求了;从教师角度而言,讲解《毛特》能离开中国近现代史吗?讲《纲要》能不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吗?利用“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就能很自然地解释,为什么到了大学阶段学生们觉得这个新增加的“一单位”的“公共产品”会造成满足程度衰减了。

“公共产品”理论和“供求关系”模型告诉我们:不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产品在市场上就会出现“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边际效用递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的具体表现为实效性不佳、接受度较低、无效供给和公共资源的高成本消耗。因此,思想政治理论作为“公共产品”,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需求,既要保证“供给”,又要满足“需求”,这是我们应该树立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那么,思政课应如何顾及大学生的需求呢?以《纲要》为例,对于还没有进行《纲要》课程学习的大学生群体,要调查其教学期待,了解他们在经过初、高中近现代史的学习后,到底在头脑中留下了什么,积淀了什么,已有学习对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他们树立了什么样的历史观,中学近现代史教育的成果是什么,对这门课程还有哪些未来预期等等;还要调查修完《纲要》课程的学生,要调查其需求满足度,了解在通过该门课程后,相对于中学历史教育有哪些收获,得到了哪些新知识、新观点,教师是否满足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需求,是否对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是否对学生感兴趣的史实进行了讲述,对教材有哪些建议,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什么意见,对课时、授课条件、考核等相关因素有何看法,如何看待《纲要》与《毛特》两门课程的关系等等。只有长期问卷调查每届学生学前和学后的需求满足度才能将思想政治理论的“供给”与“需求”结合起来。

总之,思政课教师作为党中央和大学生之间思想上的“联系人”,应该着力寻找和把握国家统一“供给”的教材内容和当代大学生内心“需求”的“结合点”,通过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教学设计,不仅体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又能符合青年学子的兴趣感受和内心需求,避免“市场失灵”,摆脱“政府失灵”,使思想政治理论这一“公共产品”变成实实在在的“有效供给”,真正提高实效性,让该类课程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吕新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供求关系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4):65-6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上一篇:社会实践的内容及小结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