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幼儿

2024-09-18

家庭教育幼儿(16篇)

1.家庭教育幼儿 篇一

小班家庭教育教案 一.教学内容《幼儿园真好》

二.教学过程:1.让家长正确帮助孩子了解幼儿园新环境

2.让家长明确责任,认真对待孩子入园的各种情况。

3.家长能帮助孩子实现由家庭向幼儿园生活的自然衔接和平稳过渡。三.教学过程

1.案例导入:见教材p5

案例中,贝贝刚上幼儿园大哭不止,胆小,不敢说话,不认识厕所,不认识自己的水杯,可以感受到孩子的焦虑心情,他所做的行为和语言,都是由陌生的幼儿园,老师,其余小朋友造成的。2.造成孩子上幼儿园大哭的原因?

(1)全新的环境,导致孩子焦虑失去安全感,孩子来到幼儿园面对完全陌生的的环境,尤其是当他的需要一次次得不到满足时,他感受到的是陌生,焦虑,不安全,于是只能是被迫选择等待与哭泣。(2)家长的入园准备不足,家长可能没有一个正确的入园准备观念,不知道入园怎样准备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3)家长缺乏与幼儿园老师的沟通与交流,不了解幼儿园,很难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向孩子介绍幼儿园,介绍老师,不能帮助孩子了解幼儿园,喜欢幼儿园。

(4)孩子入园前到幼儿园活动少,孩子入园前到幼儿园活动的时间与次数直接影响孩子对幼儿园环境的适应。3.互动活动:家长填写幼儿园调查表p8,了解孩子对幼儿园的熟悉程度

4.如何帮助孩子了解幼儿园新环境,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正确认识孩子的入园准备,每一位家长都要知道,适应幼儿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是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

(2)正确认识孩子入园准备过程中家长的责任与作用,每一个家长都肩负着别人不能替代的重要责任,因为家长一直是孩子依赖的对象。

(3)了解孩子入园准备的内容。

(4)运用恰当的方式,帮助孩子了解幼儿园的新环境。多与孩子谈谈幼儿园,多让孩子到幼儿园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多与孩子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入园前亲子互动活动。认真对待老师的家访工作。5.日常生活教育:家长填写大作业p12p13p14p15p16p17

2.家庭教育幼儿 篇二

1 芬兰幼儿教育的特点

为促进幼儿教育发展, 确保幼儿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芬兰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芬兰之所以拥有如此先进的幼儿教育, 主要在于其政府的高度重视, 以及社会各界对幼儿教育的关注等。

1.1 完善的幼儿福利政策

芬兰拥有优良的幼儿福利政策:儿童福利、育婴福利、产假、幼儿保教福利、其他形式的福利等。[1]儿童福利是针对未成年的儿童, 不论家庭条件如何, 每个幼儿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助。育婴福利包括很多内容, 比如妇女的产假、男方的护理假和产后“父母假”。在私立幼儿教育机构接受保教的幼儿, 其家庭可以得到一定的私人照顾补贴。3岁以下的幼儿全职父母可因照顾幼儿的原因并且每周工作时间低于30小时的, 可以向当地政府申请居家照顾补贴。这一系列的补贴政策, 为幼儿入园前以及入园后得到良好的照顾提供了保证。

1.2 多样化的幼儿教育机构

在芬兰, 幼儿从出生到7岁开始接受义务教育之前, 有两个时期的儿童教育, 第一个时期是0~6岁的幼儿保教机构, 称为日托机构, 有公立和私立以及其他各类的机构。公立日托中心, 由当地政府开办, 通常称为“日间护理中心”[1]主要是在白天进行保育活动, 是学龄前儿童去的主要场所;家庭日托, 分为公立和私立、全日制家庭日托与部分时间家庭日托, 主要招收3岁以下的学前儿童。公立家庭托儿所是主要为3岁以下乡村地区的幼儿提供保育与教育的场所, 受政府监督的, 必须经过政府允许经营者才能开办的。除公立日托机构外, 芬兰目前还有以家庭日托所和群体日托所为主要形式的私立日托机构, 由当地政府提供资金补助, 为幼儿提供保育。此外还有游戏小组、学前班、流动幼儿园、特殊教育中心等多种样式的幼儿教育机构。第二个阶段是“学前学校”, 在步入义务教育之前接受学前教育的机构, 专门为6岁幼儿提供免费的教育。

1.3 专业化的幼儿教育队伍

芬兰幼儿教师可谓精英中的精英, 拥有教学的热情、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极强的创新能力。根据芬兰教育法规定, 学前教育的教师都必须经过研究生阶段的教育, 并且取得教师资格证。芬兰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能力要求包含了教学、保育、教育协作、服务设计与评价等, 其目标是保证获得职业资格的幼儿教师在知识、技能、情感方面具备相应的条件。[2]芬兰幼儿教师不仅有对自己的角色、教育理念和职业道德规范有清醒的认识, 而且能够依据职业道德标准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 提高自身素养, 对幼儿的需求和面临的问题具有高度敏感性。

1.4 人性化的幼儿教育理念

1.4.1 全纳性幼儿教育

全纳性教育最重要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关键是尊重和保护儿童, 芬兰国家为实现幼儿教育公平, 积极开展特殊支持服务项目, 将有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在平等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 芬兰坚持“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的理念[3], “不放弃每个孩子”是芬兰全纳教育遵循的重要理念和前提条件, 教师给予每个特殊儿童特殊的教育, 充分鼓励幼儿, 相信幼儿;学校为特殊儿同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 充分尊重幼儿, 保护幼儿;社会为幼儿提供充足的资源, 充分理解幼儿, 关注幼儿。同时, 在芬兰, 不论幼儿的智力是否正常, 家境是否优越, 身处繁华都市或偏远山区, 每个幼儿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同样好的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芬兰的教育资源投入与当地条件的好坏成反比, 哪里条件差, 哪里得到的教育投资最多, 这与大多数国家是相反的, 这对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公平有根本性的改善。

1.4.2 尊重个体差异的幼儿教育

芬兰教育的目的是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均衡、个性的发展。芬兰地小物薄, 自然资源较为匮乏, 因此芬兰要实现社会发展必须靠培养人才。芬兰幼儿教育充分尊重每一位幼儿的个性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 为幼儿提供适合自己的教育, 发挥幼儿自身优势, 充分挖掘其潜能, 促进其内在价值的实现。芬兰幼儿是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享受学习的快乐, 芬兰幼儿教育遵循教的少学的多, 考试少学的好的原则, 芬兰幼儿教育不把重心放在“知识”“应试”上, 芬兰不强调与人竞争, 不给孩子压力, 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芬兰努力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 为幼儿提供适合自己的教育, 真正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1.5 充足的社会资源

芬兰社会各界重视幼儿教育, 积极配合幼儿园工作, 为幼儿园提供充足的社会资源。芬兰国家的图书馆密度是世界之最, 平均每250人就可以使用一座图书馆。芬兰图书馆还组织故事读书活动, 为幼儿阅读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平台。芬兰国家也拥有相当数量的博物馆, 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 幼儿可以免费入场参观, 并且博物馆也常为幼儿举办各种学习、游戏活动, 让幼儿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中。芬兰家长也非常重视幼儿教育, 积极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他们共同组成了幼儿教育社会伙伴网络, 使得幼儿家长和其他社会机构都可以积极参与的幼儿教育之中, 将社会各界的资源尤其是家长资源与幼儿园教育资源相整合, 形成教育合力, 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 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

芬兰完善的儿童福利政策, 多种形式的幼儿教育机构以及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借鉴, 同时我国要结合本国国情和实际发展情况,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1 完善政府幼儿教育职能

2.1.1 优化学前教育投入模式

芬兰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资是均衡的也是强有力的。相对来说, 我国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总量较少分配失衡。据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4]显示, 到2010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较大, 达到56.6%, 比2009年提高5.7个百分点。然而, 西方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普遍为79%, 在这一指标上我国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尽管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毛入园率指标偏低说明我国学前教育总量投入依然偏低, 资源供给短缺。在2011年以前, 学前教育财政经费占总教育财政经费的比例一直处于1.3%以下。但OECD国家这一比例的平均值是8.09%, 大大超过我国的投入水平。这充分表明我国教育领域内部, 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较低。同时, 我国不同地区学前教育之间的财政投入也不均衡, 据2009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5]数据显示, 2009年经济发达地区比如上海生均预算内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为10246元, 地域偏远的广西省仅为599元, 差距甚大。

根据芬兰教育投资的成功范例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 首先我国在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力度的同时, 应采取以“不平等对待不平等”的投资方式, 越偏远地区就投入越多, 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比如河南、广西等地投入多一些;也要“以平等对待平等的”投资方式, 对公办园、私立园等一视同仁, 保障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其次,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在中央政府投入不充裕的情况下, 地方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家庭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2.1.2 完善幼儿福利政策

目前, 我国的福利政策主要是针对被遗弃儿童和没有亲属照顾的儿童提供福利, 在2006年之前, 中国没有专门针对儿童的生活保障政策。直到2010年, 国务院召开全国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我国对孤儿的福利保障体系才初步建立起来。[6]

我国要采取补偿性投资, 增加社会对学前教育的福利政策, 重新树立儿童福利观念, 促进儿童福利体系的转型, 实现从保障儿童生存到全面实现儿童权利, 从完善残疾儿童、孤儿的福利入手逐步建立正常儿童的福利体系, 从保障贫困家庭儿童的福利过渡到任何经济条件家庭儿童都享受同样福利。完善我国的幼儿福利体系对于解决幼儿教育改革中遇到的困难会有根本性的改善。

2.2 鼓励多种形式办学

芬兰国家除了免费幼儿园之外, 还有各种公立、私立托幼机构以及部分幼儿在家接受照顾等多种形式保教系统能够满足芬兰幼儿的需求。目前, 我国学前教育机构比较单一, 主要是以针对0~3岁幼儿的早教机构和3~6岁幼儿的公立园和民办园为主, 在类型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一些地方出现的“入园难”“入园贵”的情况更反映了人们对幼儿园数量与质量上的不足。因此, 鼓励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是改革当前学前教育问题的重要举措。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中提到了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民办幼儿园[7], 发展公立幼儿园可以参照芬兰的公立家庭托儿所或群体家庭托儿所的形式, 这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能够满足不便统一设立幼儿园的地方人们的需要并且形式简易便于实现, 但在开设的标准以及师资标准和培训等方面还需要做严格的规定。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 可以开设流动的机构, 比如“大篷车”游戏园, 可以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满足偏远贫困地区幼儿的需求。

2.3 多方面提高师资水平

相对于芬兰幼儿教师的高地位、高学历和高薪资。我国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认可程度、工资待遇等比较低, 幼儿教师培训、绩效考核、升迁奖惩等与幼儿教育质量相关的制度并不完善。这不仅影响了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地位低、待遇差、压力大等各种问题, 导致了幼儿教师流动性大、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性别不平衡等, 严重影响了幼教师资力量的发展。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认可度、增加幼儿教师工资待遇、鼓励男幼师进入幼教领域第一线是解决当前我国幼儿教师现状的重要任务。

根据我国具体国情, 我国应该增加幼儿教师工资和编制, 采用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男幼师走上教学第一线, 为幼儿教师提供不同方式和不间断的职前、职后培训以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水平。仅仅依靠国家单方面力量在资金和政策上的倾斜与优惠, 整个社会也应该重视学前教育, 在观念上重新树立幼教的价值, 培养学习型幼儿教师。[8]

2.4 实现全纳性幼儿教育中国化

全纳教育是芬兰幼儿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 我国近十年内出现了跟班就读模式和融合教育理念都是对全纳性幼儿教育理念的体现, 跟班就读是80年代末推行的实验工作, 推行十多年, 形成了《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9], 取得了一些成就, 比如有了全纳教育的试验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师培训策略等。但是, 我国与其他国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 我国要重视理论研究和实践, 加大全纳教育理念的宣传力度, 使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全纳教育有正确的认识。

2.5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芬兰建立了家长网络体系以增进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我国幼儿家长具有不同的职业、经历、爱好、特长, 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 可以丰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加强家园联系。建立家长教育资源信息库, 把家长的职业、学历等存入信息库, 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让家长入园与幼儿共享他们的经历, 让幼儿了解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 也可以利用家长资源让幼儿参观一些产品的加工厂, 如织布厂等。教师鼓励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工作, 也要注重对家长进行教育知识和家庭生活知识的宣传和指导,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11]同时, 也要组织家长相互交流, 指导家长相互帮助, 让家长参与教育决策和监督, 使家长与教师形成教育合力。

摘要:芬兰幼儿教育是全球幼儿教育发展最完备的国家之一,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正处于改革时期, 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是我国幼儿教育走上成功的必经之路。芬兰幼儿教育有其独有的特点:完善的幼儿福利政策、多样化的幼儿教育机构、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人性化的幼儿教育理念、充足的社会资源。基于我国国情, 芬兰幼儿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完善政府幼儿教育职能、鼓励多种形式办学、多方面提高师资水平、坚持实现全纳幼儿教育、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关键词:芬兰幼儿教育,教育改革,启示

参考文献

[1]张莎莎.芬兰幼儿保教体系及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 2011, (5) :52.

[2]刘学伟.芬兰幼儿教师资格专业能力要求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 2013, (9) :159-160.

[3]刘歌.芬兰, 不放弃一个孩子[J].现代青年 (细节版) , 2014, (7) :67-6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0.

[5]教育部财政司.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6]尚晓援.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 2011.

[7]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问题[Z].北京:国务院, 2012.

[8]杨彦.新《纲要》背景下幼儿教师教育的变革与发展[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04.

[9]王俊.英国全纳教育研究—对我国随班就读教改试验的启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2.

3.浅析幼儿家庭教育 篇三

1.家庭教育的概述

家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施与的一种教育和影响。所谓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者自觉的、有意识的对子女和其他年幼者进行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2.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起着奠基作用;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家庭教育是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越是年龄小的孩子,家庭对他的影响就越大,这个问题和家庭教育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家庭教育的特点首先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就是父母亲和孩子或者爷爷奶奶和孩子关系上的密切结合。它和师生关系不一样,它是一种血缘关系,我们在学术上叫作亲子关系。越是小孩子对父母亲的依恋感越强。除了血缘关系以外,再一点是家庭的教育不同于幼儿园或学校的教育。

二、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

1.盲目的超前教育

超前教育不等于早期教育,它是超过孩子的年龄阶段,本来有些东西应该是七岁学的,让孩子五岁学,这种教育是很普遍的,应该承认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要聪明得多,这是事实,现在社会发展了,生活环境也跟过去生活环境不一样,确实显得很聪明,但是不管孩子多么聪明,孩子的心理特征的发展还是按照他的年龄的阶段一步一步往前发展,他的理解能力是一步一步提高的,不会猛地一下超过好几个年龄阶段。

2.“小皇帝小公主”“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庭教育观念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待孩子很容易出现两个极端:第一种是“溺爱娇纵”,第二种是“严苛体罚”,打孩子的屁股。溺爱,是把孩子捧成“皇帝”,孩子把父母当“奴才”。过度保护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只能听赞美,不能受挫折,因为他们是很脆弱的。而暴力和“心理虐待”则使孩子长期处于某种害怕的心理状态之下,容易形成胆怯、畏缩不前的性格,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只有把孩子当成一个主体,一个有思想的人,公正地对待孩子,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办法。

三、如何合理实施家庭教育

现就以上提到的家庭教育常见问题采取具体的解决策略,也为家长合理实施家庭教育提供一种方法。

1.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

好的父母会懂得孩子的心理,不会强迫孩子这也学那也要学,殊不知,孩子这艘“游船”载客太多就会沉入海底,孩子的成长是马拉松,不是100米冲刺,重要的不是赢在起跑线上,而是赢在终点线。

学龄前的孩子我们对他们进行合理教育,首先要明确学龄前这一段是为上学做准备的,第一是让孩子有一个好的身体,有好的身体必须靠锻炼、良好的习惯、文化素养这三方面来形成的。第二是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为上学以后学习理性知识打基础。也就是说在学龄前阶段要让孩子掌握大量的生活常识。第三是学好口头语言。第四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2.赏识你的孩子

赏识自己的孩子,看好自己的孩子,似乎是为人父母的本能。所谓“儿子是自己的好”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自己种的花草,怎么看着都觉得美,因为这里有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却出现了相反的情况。

3.不能溺爱,惩罚合理

别让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如果父母把孩子捧成“皇帝”,孩子就会把父母当“奴才”。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因为爱而姑息纵容,就很容易使孩子形成各种各样不健康的心理,比如依赖、撒娇、任性、固执、骄横、缺乏自制力、适应能力差等。

让孩子走出家门,他们就会知道天地之间还有别种的生活,在家里形成唯我独尊的“皇帝”心态就会慢慢地得到消解了。

四、总结

永恒就是瞬间,瞬间就是永恒。生命是一个流程,由每一分、每一秒组成。生命的每一页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感动还是冷漠,是“提升”还是失落,由你的手来翻阅。

从生命的原点出发,生命又是无限放大的。

愿我们每个家长尊重自己的生命、孩子的生命、他人的生命,过好每一天!

献给父母们的8句金言

(1)夸奖对于孩子,就像阳光对于小草一样重要。

(2)其实玩是孩子的天性,而且他们能通过玩这种方式来了解世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能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起来。

(3)孩子就是孩子,父母对孩子一定不要总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孩子,而不尊重孩子的看法和自我评价。

(4)我们应该容忍孩子的“异于常规”,因为他有他的道理,更应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应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5)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淘气”一点,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遐想、去活动、去创造。

(6)不要担心挫折,应该担心的是,怕挫折而不敢让孩子做任何事情。

(7)如果孩子总是被责备,他就会失去耐心;如果他常常被夸奖,那么,他会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爱你、爱我、爱整个世界。

(8)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那就让他做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吧,他一样可以给你带来春天的美丽;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长为一片汪洋,那就让他做一朵最小的浪花吧,他同样可以带给你跳动的喜悦。

4.幼儿家庭教育论文 篇四

一、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现象——家长忽视孩子的感受,教育孩子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尊重,由此导致对培养孩子健全人格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本文主要从如何和孩子沟通交流、学会理解(换位思考)、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不随意对幼儿发脾气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家长该如何真正地尊重孩子,以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愉悦地成长。

二、关键词尊重

沟通交流 理解 健康成长 尊重

导语:如果说幼儿是一株幼苗,那么,家庭的爱,会是他们成长的源泉;家长的尊重,更是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

没有人不渴望获得尊重,包括孩子,甚至是大人们自认为“心智还没有发育成熟的”---幼儿,家长的认可与尊重,可以促使幼儿更加健康愉悦地成长。

但是,很多家长自以为孩子心智尚未成熟,而且孩子是自己的孩子,于是乎,他们就认为可以不尊重,通过恐吓、责骂、欺骗、甚至更有甚者大大出手、以此在孩子们面前树立所谓的家长特权---“权威”,什么都是我说了算,丝毫不顾及孩子的感受。长此以往,对孩子的伤害也是日渐加深,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学会怎样去尊重自己的孩子?个人仅从自己家庭教育中总结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下。

一、沟通交流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

如果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所有教导都是徒劳,父母所说的话在孩子们的耳中都是废话。家长应当心平气和的与孩子谈一谈,而不是和孩子们吵吵甚至动手打孩子,有句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常常有父母苦恼地说(包括我):“我让孩子到家先写画画,再玩,可是他根本就不听。”孩子为什么听不见也听不进父母的话,这跟孩子的个性、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有很大关系。但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静下好好的反思一下,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子,很多时候是我们没有尊重孩子的选择,而是一味的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让孩子成为我们心目中所设想的 “完美孩子”,使孩子很不爽。甚至孩子会选择对着干,心想反正你不能把我怎么样。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和孩子好好的谈一谈,给孩子大胆发言,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然后再发表我们自己的想法,多与孩子沟通交流打开孩子的心灵和耳朵,这样交流起来就是事半功倍了。久而久之父母与孩子之间就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相互信任、依赖。无论遇到什么孩子都愿意和我们分享,家庭关系才会更加的和谐,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学会理解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

理解幼儿有自己独特的心理活动,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且兴趣不稳定同时幼儿比较任性自制力比较薄弱。所以作为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以适当的读一点幼儿心理学、行为学等方面的书,从理论上初步的去了解孩子心理活动及行为,只有了解了孩子,才能更好的与孩子相处。

尊重幼儿也有自我意识,有自己的自尊心。所以家长在平时要时刻注意把孩子当作独立人、与自己平等的人对待,切忌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或自己以一个“家长”的面孔居高临下地出现在孩子面前,只有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愿望和选择,才能使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相信孩子父母对孩子的信任,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更可以加强孩子对父母的尊重和信赖,同时能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当孩子在面对任何困难时有勇气、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做的很好。所以在平时,父母要坚持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交谈,可以讲讲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讲讲自己一天在学校里经历了什么、收获什么、觉得自己哪些方面还做的还不是太好,通过这种沟通交流,加强彼此的信任感、亲切感,同时要及时肯定、鼓励孩子的优点、进步;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要耐心教导,切忌训斥和打骂孩子。

三、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

幼儿除上幼儿园以外,其余时间几乎都是在家里度过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最重要的一块。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正常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和睦友爱、舒适优美的家庭和争吵不休、环境脏乱的家庭,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智力开发、品德培养和身体发育将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和谐的环境将使幼儿活泼开朗、能融入到大环境中去;而后一种环境将使幼儿孤独怪僻、任性。

然而,不少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点,不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了“空气”或是“透明人”,在孩子跟前随意吵架、抱怨,甚至做出更过分的事情。殊不知,这种漠视,给孩子心理上造成极大的伤害,对孩子产生的负面作用是极其可怕的。甚至,孩子将会有样学样。

记得有次和我家先生在家为了一个工作上的事情,我们观点不一致,于是乎,说话声音比较大,口气也不是太好,我三岁的女儿就跑过来:“爸爸、妈妈,你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说话这么大声,不可以吵架的”。女儿的一句顿时让我愣住了,从那以后我和先生商量有什么事情的时大家要相互冷静,千万不可以这样子大声了,或者是至少在孩子面前不要这样子。

所以在生活中家长首先应尊重老人,给孩子树立榜样;父母之间应互相尊重、关心和照顾,创造一个温暖、欢乐的家庭气氛。通过这些行为举止在孩子跟前做好表率,才能因势利导,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四、不随意发脾气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

家长疼爱孩子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在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听话或破坏东西,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副心生怒火和不耐烦的表情刷的就表现出来了,然后就抱怨唠叨个没完甚至是责骂孩子。

其实,在责骂小孩的时候,不能老是说“你不可以这样子、怎么老是这个样子、怎么总是屡教不改”,或者对孩子做出人身攻击,全盘否定他的人格。生气责骂时所说出去的气话,对小孩而言,有时候会变成左右他一辈子的伤痕,或永远残留在他心中,造成他日后对人生,甚至将来自己与子女之间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在骂难听的话之前,请父母三思。尤其是,更不能在众人面前责骂、侮辱孩子,这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

女儿收拾、整理自己物品一直是我头疼的事情,很多时候我都会说:“跟你讲了多少遍了,为什么每次画完画不收拾好彩笔、蜡笔”等等诸如此类的琐事,我有的时候总是会说,再记不住,我就把你送到爷爷、奶奶家去寄养的话时,我女儿总是一言不发、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其实此时孩子心理更多的是恐慌,心里想的是妈妈不喜欢我了、我该怎么办?等我冷静下来的时候我经常会像女儿道歉,并和她交流跟她讲为什么一定要收拾、整理好自己的物品,这样做有什么益处,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一种自己物品自己收拾好的良好习惯。

5.幼儿家庭教育心得 篇五

一、妈妈要多读书,要想教育好孩子,光靠自己去摸索创造教育办法是不行的,那样会走很多弯路。相反,如果看一些教育书籍,然后结合孩子自身特点来施展教育很更有效果。在我的孩子四岁之前我很少看教育类书籍,认为这么小的孩子我还教育不了吗?可是事与愿违,孩子慢慢成长为一个爱打架、爱生气、爱乱买东西的“坏小孩”。而面对孩子的糟糕表现,我也束手无策。后来通过网络查询和看书《卡尔维特的教育》使我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我把孩子的坏习惯进行分析总结,逐一想法改正,方法不一,这个办法不行就想其他的办法,我坚信总会有一种办法适合;同时和老师经常进行交流和沟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书里讲的都是成功教育孩子的好办法,但有时也会遇到不适合自己孩子的情况,这时我就从网上查询有经验妈妈的教育经验,收获很多。可以说,这两年,孩子进步很快,有进步就成了我前进的动力,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一定能改掉坏习惯的。孩子只有一个,教育的机会也不可能重来,孩子今年六岁,以后就永远没有六岁,所以说,千万不要放弃教育孩子的大好时机。有本书上说,8岁之前是好习惯的培养期,8岁以后则是坏习惯的纠正期了。如果不想8随后天天为了改孩子的坏习惯而苦恼,那么就从现在下定决心,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吧。

二、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因为你相信孩子了,这种自信会传递到孩子。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我都会给孩子传递这种信任。

三、良好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前提。针对孩子的小毛病制定奖励政策,比如早上按时起床、五分钟穿上衣服心情愉快的上学去就可以加一颗小星星,如果不乱扔拖鞋,把鞋子放到鞋架上,牙筒放到固定位置三个全做到也可加一颗小星星,十颗小星星可获赠一本图书。还有就是考试98分以上也可获赠一本图书。还有,为了改掉孩子乱买东西的坏习惯,我们规定1天内不乱买东西可获一个笑脸,十个笑脸可获赠一个神秘小礼物。当然,作为父母要按时考核,说话算数,从我们实施效果看还是很有效的。孩子的好习惯也慢慢建立起来了。

四、经常和孩子沟通,和孩子做好朋友。因为独生子女的关系,孩子的成长很孤独。我是赞成和孩子是朋友式的关系的。让孩子有什么心里话都给你说,也是很幸福的事情。我会和孩子一起唱唱跳跳,一起做手工、一起写日记,一起看书,有时候还一起做面食,把每一次家务当成一个“亲子游戏”,孩子很快乐,也增长了知识,增进了亲子关系。有一次我和孩子说拍一下桌子说出最爱的那个人的名字,孩子和我都毫不犹豫的说出了对方的名字,然后相视而笑。很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幸福时光,这也无形中实施了情商教育。

6.幼儿教育家庭教育 篇六

为预防幼儿突发溺水事故,确保幼儿园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稳定社会秩序和本园秩序,结合本园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防溺水安全教育领导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领导小组职责:

1、加强对幼儿预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增强师幼的自我防范意识。

2、利用班会、墙面、橱窗等对学生进行防溺水安全的教育。

3、发放“关于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明确责任。

4、当发生学生溺水时,领导小组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抢救并报告上级,请求110、120救助。

5、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和事故善后处理工作。全面负责指挥协调应急演练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布命令,启动预案。

二、水中自救与救生

一般在水中所发生之意外事件,通常由于两个原因:

1、惊恐慌张:人于身历险境时,会因紧张而导致肌肉收缩、身体僵硬,而致活动力降低。

2、体力耗竭:不断之挣扎,将体力耗尽,减少生存之机会。自救方法: 发生溺水事故时,必须镇定冷静,了解自己所处环境,并利用本身浮力或身边物来自救求生。水中自救之基本原则为:保持体力,以在水中维持最长时间。为达此要求,必须缓和呼吸频率,放松肌肉,并减缓动作。

水中求生之基本原则为:利用身上或身旁任何可增加浮力的物体,使身体浮在水上,以待救援。

三、防溺水知识

1、不要私自在海边河边、湖边、江边、水库边、水沟边、池塘边玩耍、追赶以防滑入水中,有句俗语:有事无事江边走,难免有打湿脚的时候。

2、严禁幼儿私自下水游泳,必须有大人的陪同并带好就生圈。

3、严禁私自外出钓鱼,因为钓鱼蹲在水边,水边的泥土、沙石长期被水浸泡,而变很松散,有些水边长年累月被水浸泡还长了一层苔藓,一踩上去就滑入水中,即使不滑入水中都有被摔伤的危险。

4、没有大人陪同或配带救生圈的情况下,严禁私自靠近有水区域。

5、到公园划船,或乘坐船时必须要坐好,不要在船上乱跑,或在船舷边洗手、洗脚,尤其是乘坐小船时不要摇晃、也不能超重,以免小船掀翻或下沉。

6、在坐船时,一旦遇到特殊情况,一定要保持镇静,听从船上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能轻率跳水。

7、如果出现有人溺水,更不要冒然下水营救。

8、遇到大风大雨、大浪或雾太大的天气,最好不要坐船,也不要在船上玩。

9、如果不慎滑落水中,应吸足气,拍打着水,大声的呼喊,岸上的人应马上呼喊大人救援,并找附近的有长树枝、竹子、草藤什么的,便于抛向落水的人抓住,如果没有大人来救援,岸上的人应一边呼喊一边马上脱掉衣服、皮带并把它们接起来抛向落水的人。

10、如果不幸溺水,当有人来救助的时候应该身体放松、让救助的人托住腰部。

11、当自己特别心爱的东西,掉入水中时不要急着去捞,而应找大人来帮忙。

四、日常管理

1、幼儿园要建立健全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安全防范制度。把任务落实到班级,实行各负其责的防范工作机制。

2、幼儿园应当在校内外水池、流域等易发生溺水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加装防护设施。

3、幼儿园组织孩子参加的春(秋)游、集体劳动、教学实习或者社会实践等活动时,活动地点或途中有河流、湖泊的,要落实预防孩子溺水事故的相关措施。需乘坐船只的,必须严格检查船只的证照和安全性能情况,严禁超载。

4、每年暑假前,幼儿园要印发《告家长书》,通过家庭访问、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的联系,增强家长防止孩子溺水的安全意识和监护人的责任意识。

5、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农村和城市近郊河流、池塘、水坝附近的管理,设立安全警示牌,并在事故多发地设立安全巡视员或义务监督管理员。

6、近一步完善幼儿的接送制度,完善幼儿的缺勤跟踪制度。

五、溺水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1、如果孩子因游泳而发生溺水事故,第一个发现者应立即呼救并设法营救,但应当注意保护自己,同时要报告学校。

2、幼儿园接到孩子溺水的报告后,应立即赶往事故现场,组织救援,并立即向教育局报告,必要时拨打110、120求救

3、动用一切器材对溺水者进行营救,给溺水者做人工呼吸,尽快救醒溺水者,减少伤亡程度。

4、第一时间通知溺水者家长。

5、尽快将溺水者转移到附近的医院去治疗。

6、如果发现溺水者死亡,必须马上如实地向园长报告,园长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死亡情况,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后的处理工作。

六、事故处理

(一)报告程序

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应立即将事故概况快速报告教育局和公安部门。

(二)时间要求

发生特大安全事故,应尽最快的速度报告事故。在5分钟内要向人民政府和教育局报告。

(三)报告内容

7.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篇七

一、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

幼儿时期是人性格逐渐形成的初期,也是心理发展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家庭教育是任何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延伸、扩展和提高的。家庭教育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父母永恒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父母的日常言行对幼儿的性格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家庭和睦美满对幼儿形成健全的性格有特殊作用。幼儿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家庭中,他会感到安全,有利于健康性格的形成。现在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幼儿生活在单亲家庭中,这样不利于幼儿健康性格的形成。

二、家庭环境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环境的质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谐的家庭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很多帮助。父母互敬互爱、生活协调,不仅有利于幼儿个性陶冶,而且对幼儿教育会事半功倍。反之,紧张的家庭关系不仅直接影响幼儿心理健康,而且会对幼儿性格的形成造成不良的影响。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幼儿身上倾注的爱是谁也无法替代的,对幼儿一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喜欢探索、热爱大自然,父母只有学会懂得幼儿、理解幼儿,才能走进幼儿心里。首先,父母要有一颗童心,要懂得换位思考。其次,父母要给幼儿提供适合他的教育环境,这个环境不但要安全、温暖、有阳光、有新鲜空气,而且要能让幼儿张扬个性。父母不但要满足幼儿的情感意愿,而且要满足幼儿的操作、运动愿望。父母多给幼儿创造鼓励的、公平的、安全的、赞许的环境,注意在倾听、理解的基础上,在留意幼儿的情感与真实的需求前提下,尊重幼儿,维护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在最恰当的时机对幼儿予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幼儿完整的人格,幼儿的性格才能健康发展,幼儿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

三、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幼儿是不能一蹴而就的,父母要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要学会倾听,认真对待幼儿的每一个要求,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地作出回答;每天都应抽出时间来陪幼儿,常带幼儿去他们感兴趣的地方玩耍,让他们独立思考,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经常为幼儿朗读一些通俗易懂的美文,培养幼儿从小爱书的好习惯,并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启发他们创编故事,选择话题与幼儿开展讨论;不要在幼儿犯错时嘲讽挖苦,切忌辱骂体罚;不要对幼儿的失败表示瞧不起,而要及时地安慰鼓励,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理解和尊重,是沟通父母与子女情感的桥梁,也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父母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理解幼儿,把幼儿看成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和自己平等的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遇事要多与幼儿商量,要和幼儿一起讨论,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尽可能吸收他们的意见,这样对与幼儿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尊重幼儿不是放任幼儿,父母应善于引导和教育。

四、寓教于乐,寓学于玩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而有的父母却不懂或不尊重幼儿的天性,既不让幼儿玩,又不教幼儿玩,把幼儿玩的权利毫无道理地予以剥夺。父母应该正确地对待幼儿的玩,并善于把幼儿对玩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比如:秋天来了,为了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树叶,父母可以带幼儿一起去公园里观察树叶的变化,然后捡几片形状不同的树叶带回家,引导幼儿在玩树叶的时候,先按树叶的大小、形状颜色进行分类,再让孩子玩树叶印画、树叶贴画。幼儿在活动中兴趣会很高,会在玩的过程中学到很多知识。如果幼儿对学习都感到有趣的话,那么他就不会感到有负担,就会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五、父母应成为幼儿的好楷模

幼儿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行为,幼儿很多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发展其实几乎都来源于模仿学习。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仅是幼儿的偶像,而且是幼儿模仿和学习的榜样。从一定意义上讲,父母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父母的影子。所以父母希望幼儿好,首先自己要起到模范作用。父母的日常言行对幼儿的人格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果父母思想修养高、作风民主,幼儿就容易养成独立、直爽、开朗、协作、善于交际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如果父母专制严厉、思想陈旧、趣味低级,幼儿就容易养成顺从、消极、依赖、固执、冷酷、残忍等不良性格特征。

8.着眼幼儿发展 关注幼儿教育 篇八

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学管理者和骨干教师,我要从自身做起,学深学透《指南》精髓,内化《指南》内容。结合本园师资培训工作,我们制定并开展《指南》的全园教师分层培训,带领教师学习分享、研究探索,引导全体教师在聆听中思考、研讨中成长、实践中获得、学习中提升;同时向家长宣传《指南》,做《指南》理念的传播者、推动者和践行者。

一、学习《指南》

以贯彻落实《指南》为契机,把学习《指南》纳入园内师资培训工作中,帮助教师学习和理解《指南》的教育理念、内涵和基本要求,促进教师素质全面提高。

我们将有计划、有步骤地采用领学、领讲的形式,分领域认真学习《指南》。在培训中加强《指南》精神的内化,帮助教师尽快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与要求了然于心。要正确理解《指南》中的标准和指标。结合各个幼儿学习发展状态,观察、衡量幼儿的行为。《指南》中的标准和指标只是做为参考数值和衡量教育行为的依据,而不能当成测量幼儿和评价幼儿的标尺。应防止教师走入误区,刻板对照各项指标,用条条框框来评估和定性孩子的发展。为达标而采取训练方式,违背制定《指南》的初衷,不仅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还会带给幼儿极大的伤害进而影响今后的发展。

二、运用《指南》

把实践《指南》落实到教研中,与园本教研、课题研究相结合,用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研究探讨教育行为,强化《指南》精神。在案例中让教师明白,遵循幼儿发展的规律,尊重幼儿个体差异,针对每位幼儿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化方案,才能帮助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发展;让教师清楚认识到每个幼儿离目标的距离。掌握幼儿学习发展的规律,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学习环境,引发幼儿自主创造性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引导教师深入思考和探索运用《指南》,解决日常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三、宣传《指南》

《指南》是用于指导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实践的文件。以《指南》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为指导,重视幼儿园教育对家庭教育观念的引领作用。幼儿园要帮助家长熟悉早期学习标准的内容,引导家长尊重幼儿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尊重幼儿发展的速度和进度。我们利用多种渠道,如家长园地、园宣传栏、家长培训、家园网络、家长会议、家长接待日等广泛向家长宣传《指南》,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掌握育儿常识,进一步增强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协调意识,携手担负教育的责任,抵制一切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

9.家庭教育幼儿 篇九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目标

第二章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简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简答)

●教育目的。它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总目标,是金字塔的顶端。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即幼儿教育阶段目标。《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表述的幼儿园保育、教育目标就属于这一层次。

●各个幼儿园具体的教育目标。

三、制定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简答)

1、教育目标分解的方法要恰当

2、教育目标的涵盖面要全面

3、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指导:http://jsks.offcn.com/html/jszg/zgbkzd/

10.幼儿家庭教育案列 篇十

商州区幼儿园

杨娜

【个案研究背景】: 随着独生子女的普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最为明显的是家长对子女的百般溺爱和过多保护。如今的家庭中,除了孩子的父母亲,还有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等,都围着孩子转。孩子想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一种理应被包容、被关爱、被保护的依赖型人格。当孩子碰到困难时,家长连忙帮孩子包办解决;当孩子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孩子就会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而家长因为溺爱孩子,将其视为孩子的可爱之处,没有及时采取教育。时间一久,便滋长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是儿童生命的摇篮;而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家长对儿童进行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作为幼教工作者,对家庭中教育进行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个案基本情况】: 个案姓名:昊昊(化名)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年月:2010年5月26日 【个案主要问题】:

昊昊是一个攻击系性行为非常典型的孩子。平时一贯自私、任性、我行我素,不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样样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如不称他的意,就会大哭大闹,损坏公物或攻击其他的小朋友,有时还会把幼儿园的东西带回家,所以小朋友都很害怕和他交往。

【案例描述】:这是发生在大班的一件事。一天早上,奇奇带来了一个新的奥特曼。区域活动时,老师在认真地辅导美工区的孩子。这时康康和昊昊都想玩,康康先拿到了奥特曼,昊昊马上跑过去,一把夺过来。康康追过去抢,就这样你也不肯让,我也不肯让,一直抓着奥特曼不放,突然,听见“嘎吱”一声,奥特曼的一只手断了,接着昊昊就给康康一记耳光。康康“哇”的一声哭了起来,等老师闻声走过去,康康的脸上已留下了红红的手印子。

放学了,康康的奶奶来接孩子时,老师向家长说明这个情况。康康的奶奶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打了,非常的生气,要找昊昊和他的家人算帐。在老师的多次解释和道歉下,总算劝住了家长。

为了做好家长的解释工作,我对两位孩子及家长都进行了家访。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和表态之后,家长的怒火总算平息了。

【个案生活背景】: 孩子的父母是中巴司机和售票员,文化水平初中,平时自己也很喜欢玩,如打牌、搓麻将等,所以接送孩子的任务和平时的生活大多有奶奶照顾,由于是隔代照看,奶奶非常的疼爱孩子,总觉得亏欠了孩子,所以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眼开眼闭,甚至放任自流,对幼儿园的教育不是很配合,有时还逃避。他们认为孩子的教育全是幼儿园老师的事情,不然的话我送孩子上幼儿园干吗?因此,在与他家人的沟通上有点困难,所以,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从家长一方着手,在他们的协助下,共同进行教育,使孩子在各方面有所进步,为孩子入小学打好基础。

【案例分析】: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家庭教育问题。

首先,从两个孩子抢玩具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在他们看来,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不管人家同意不同意,都可以拿来。原因是平时在家里只要孩子喜欢,大人们总是会不断满足孩子的要求,这就导致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其次,大班的孩子应该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我们从案例中可以看到,这两个孩子都缺乏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从昊昊的行为中,我们看得出,他有很强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目的在于使他人受到伤害或引起痛苦的行为。绝大多数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都是学习和模仿的结果,并且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关键期是婴幼儿阶段。家长的娇宠放纵、在教育孩子时缺乏严肃态度,作为家长自己在教育孩子时采取的打骂等方法,是滋生攻击性行为的温床。

再次,我们也看到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协调。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举动也说明家庭教育环境存在着一些问题,而作为我们教师,应该帮助家长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但由于家长的不配合,在沟通上有些障碍,因此幼儿园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 【个案指导】:分析了这些不足之处,我采取针对性措施,先从家长处入手。昊昊的家庭教育主要是奶奶在主导,首先,我和他奶奶多次单独的沟通交流,使他的教育观念有所改变,虽然奶奶的文化层次不高,但经过多次的交谈后,在教育态度和观念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同时,我也给他们推荐了一些对特殊孩子进行教育的书籍,引导他们知道一些家庭教育的妙方。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不协调。只有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对孩子实施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这同样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对有攻击性行为孩子的家庭,应引导他们从以下几点理解家园合作的重要:

1、家园合作是人的发展的需要。

2、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

3、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那么,怎样创建一个家园联系的渠道,使家园教育同步呢?

1、首先,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主人翁意识。教师不能以自己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自居,不应该单纯地把家长当作教育的配合者,而应该是合作者。

2、向家长交流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树立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3、满足家长的合理需要,取得家长的信任。

【个案指导成果】: 经过家园的配合教育和努力,昊昊到期末的时候能和班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了,任性的性格也改变了,和同伴的交往能力也提高了。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教育,他在活动时的自觉性比以前稍有进步,如果老师陪他一起做某一件事时,他就能坐上十几分钟,但时间再长一些就不行了。如果我让他做小小监督员,他有时也会象老师一样,象模象样。有时管不好时,他还会着急的说:“老师,他们不听话”,我就告诉他:“小朋友不听话,你心里不开心,那你不听话,老师也会不开心,所以你以后要听老师的话,好吗?。”他点点头,希望他以后有很大的进步。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家长说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增强了,逐步养成了勤洗手的习惯,全家人的教育观念也有了改变,接受了新的家教观念,并努力付诸实践。

【结论与反思】:从昊昊的个案可以看出,开展家教指导首先要充分分析家庭教育情况,找出问题所在,特别是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问题,然后利用多种途径和教育技巧,及时与家长沟通和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使家长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后主动的更新家庭教育观念,积极配合幼儿园共同教育孩子,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11.家庭教育对于幼儿的影响 篇十一

一、重视早期教育培养,从摇篮抓起

亮亮出生刚满月,他妈妈就在摇篮边给他讲故事、念儿歌,亮亮眨巴眨巴小眼睛,是否听得懂,别人不得而知。后来亮亮牙牙学语,他妈妈爸爸还在他身边不停地讲故事、念儿歌。在长期潜移默化下,亮亮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表现比较出色。在读高中时,尽管亮亮选择的是理科班,但写作能力得到了老师的充分肯定,他的文章有时作为范文供同学们参考;2012年初进单位面试时,亮亮语言表达得体,条理清晰,得到了评委给予的高分,并顺利被单位录用。

二、重视道德教育培养,从点滴抓起

有位优秀的儿童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德,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父母教育是关键的第一步,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1.孝心教育培养

“孝道”历来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最基本内容,亦是中国传统美德中育人的核心内容,影响着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言与行。在培养亮亮的孝心上,他的父母作表率。亮亮爸爸是外地人,他爷爷早年丧偶,孤身一人在老家,他的父母尽可能利用节假日带着亮亮去探视,并力所能及地尽自己的孝心。亮亮与外公外婆住同一城市,节假日他们全家经常会去探望,和老人唠唠家常,帮助老人料理家务;就餐时,亮亮父母会把好吃的东西让给老人吃。其次,让亮亮进行孝心实践。亮亮能独立外出后,他父母孝敬老人的东西,都让儿子“代办”。有一次,亮亮受父母委托给外公、外婆送青蟹,他将青蟹放入自行车篮后,直奔外婆家,到家一看青蟹“不翼而飞”,他急得满脸通红,马上骑车原路找寻。当他得知是一位老婆婆捡到后,马上上门找到老婆婆:“老婆婆,听说您捡到了几只青蟹,那是我爸爸妈妈孝敬我外公外婆的,请您还给我好吗,否则我爸爸妈妈要批评我的。”他的言行对大人来说不足为奇,但要知道当时他才12岁。老婆婆见此露出了赞许的笑容,交还了青蟹。亮亮父母在培养儿子孝心的同时,也锻炼了他处事的能力。现在,亮亮长大成人了,他的孝心得到众人称赞,这种品质的养成与他父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2.爱心教育培养

“爱”无处不在,既有国家、民族、社会的大我之爱,也有父母、师长、朋友的小我之爱。亮亮父母对儿子的爱心培养,可谓“处心积虑”。他们会利用各种外出之机带儿子前往。一来让他在不同环境中增长见识;二来让他在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同时,培育爱心,学会爱国、爱家、爱他人。亮亮爸爸妈妈在公交车上,会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及带小孩的乘客让座,尤其是亮亮在场时,他们更加主动,以此给孩子一个积极的影响。他们还注重个别事件的教育。亮亮在读小学四年级时,邻校一名小女孩得了白血病,区教育局在所属小学发动师生募捐,亮亮将父母亲提供募捐的钱买零食吃了,事后过了很久,妈妈才从老师口中得知他没有参加募捐活动。回到家后,妈妈狠狠地批评了他,10元钱虽少,对小女孩治病微不足道,但不参加募捐,是没有爱心的表现,而没有爱心的人是没有健康人格的人,将来也得不到别人的爱甚至亲人的爱。现在,亮亮长大了,在父母的影响下,他会毫不犹豫地给老、弱、病、残、孕及带小孩的乘客让座,多次主动无偿献血,在读大学二年级时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三、重视独立思维培养,从细节抓起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培养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家长培养孩子的目标之一。比如吃饭,我们不难看到长辈追着孩子喂饭,孩子是否吃饱,是否喜欢吃,不是家长所关心的,家长所关心的是孩子吃的少营养跟不上。亮亮妈妈在儿子吃饭问题上所采取的态度是:他能独立思考,饿了肯定自己要吃,不强求他吃多少。亮亮初中成绩很好,考入全国知名的高中,但读高中期间因为喜欢打篮球,影响了学习,只考入一所普通的大学。亮亮爸爸妈妈没有责怪他,只告诉他一句话,你曾经成功,但现在一般,这只是人生中的小挫折,今后的人生道路靠你自己走,进入大学更要学会独立思考你今后的人生。亮亮大学四年,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学会了“走路”,学习一直很努力,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十分优异。参加工作后,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已经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12.幼儿园如何注重幼儿个性教育 篇十二

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唯一的童年给孩子”, 始终关注“童年”的三性, 即“童心”“童趣”和“同权”。 这其中的个性培养就是尊重“同权”的体现。 我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始终把幼儿放在第一位, 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1.指导家长, 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其对孩子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个性的进一步发展, 决定其加入家庭之外的世界的特点。 通常溺爱型的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方式常常是培养利己型孩子的温床。 由于没有兄弟姐妹, 孩子难以产生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感情, 而这种感情又是将来形成互助、互爱和集体主义道德观念的基础, 也是谦让克己美德的源泉。 因此必须重视密切与家庭的联系, 指导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营造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围。 在家庭中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 尽量消除形成不良个性的因素, 以达到良好个性培养的一致性。 为了培训家长, 我园办起了家长学校, 邀请专家学者来园授课, 让家长亲自上台现场说教, 让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保证教育的延续性。

2.通过各种区域活动, 培养幼儿个性

在幼儿园中, 各种区域活动的材料比较充足, 引用园长的话:“只要孩子需要的, 我们就要为孩子提供。 ”在角色游戏中最能体现幼儿的个性倾向, 有的幼儿好动, 性格开朗;有的则好静沉稳, 不苟言笑。 我班就有一位男孩子, 从不多说话, 每次自由活动时间, 他都最先选择积木区, 一坐就是半个小时, 不动一下, 欣赏着他的“杰作”, 有时还伴着自言自语, 长此以往, 他就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 我觉察到这一点, 就有心地与他交谈, 带他到其他区看其他小朋友游戏, 看其他小朋友游戏, 慢慢地, 在老师引导之下, 他渐渐露出笑脸, 也加入了大家的活动中。

3.自发交流, 鼓励幼儿介绍 “我的新方法”

陶行知说过, 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开发幼儿创造潜能要立足于日常教育。 为此, 我们要从物、人、环境、时间几方面着手, 释放空间、时间, 为幼儿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让幼儿在环境中主动联想, 积极创造, 求异表现, 与同伴共享成功的快乐, 在活动时, 当幼儿陷入困境时, 如果老师不闻不问, 幼儿的创意可能就此消失, 所以需要教师细致观察, 分析把握幼儿的游戏动向, 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及时提供适合幼儿游戏的材料, 排除阻碍游戏发展的干扰因素, 提高幼儿游戏兴趣, 推动情节发展。 为了让孩子敢想, 能够大胆表现, 在小朋友之间, 我会经常鼓励孩子提问题, 引导幼儿勤于思考, 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 也能够认真地了解别人。

4.注重个别教育, 培养孩子的特长

在许多幼儿园中, 教师大都不喜欢经常表现出“反抗”“捣乱”行为的幼儿, 对于幼儿的“淘气”行为, 相当一部分教师往往采用制止、惩罚等方式加以限制, 强迫幼儿听话、顺从。 其实教师要求幼儿听话、 顺从, 只注意到让幼儿适应社会化的一面, 而没有注意到让幼儿冲破束缚, 进行创造的个性化的一面, 没有将幼儿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结合起来, 这样一来, 幼儿教育就很有可能把幼儿的创造性, 幼儿的创造意识、创造勇气和初步创造能力扼杀在萌芽状态。 为了让幼儿“反抗”和“捣乱”的能量转化为创造能力的涌动, 我们应从幼儿有追求个性的内在的角度分析幼儿的“反抗”和“捣乱”行为, 并以积极的态度承认它们, 引导它们。

5.户外活动, 个性培养的大 “熔炉”

每天一次的户外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 孩子们的兴奋状态是不能预测的。 户外活动最能对幼儿产生影响的一个特点是各类环境的开放性。 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和自我中心的特征, 它们必须通过实际体验, 亲身去看、去听、去摸、去品尝, 才能达到对事物真正了解, 充分发挥想象, 去尝试, 去创造, 并在活动中学会与别人交流、沟通、合作等技巧。 在户外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交往、共享的空间, 使其人格得以健康发展, 使其更加自信做任何事都敢于表现、会表现, 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也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和心理品质, 使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的甚至是核心的部分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能力等都进一步发展。

总之, 开放的时代需要开放的教育, 让幼儿每天生活在愉快的环境中, 每天都充满智慧与活力。

摘要:良好的个性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 更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幼儿个性是指幼儿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是幼儿区别于其他幼儿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幼儿园应在各项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全面发展, 有了个性才有思维发散, 才有创造火花的闪耀。

关键词:幼儿园,个性,教育,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新《纲要》新实践——幼儿教育新探[M].新时代出版社.

[2]现代幼儿心理保育与教育[M].武汉水利水电大学出版.

13.家庭教育幼儿 篇十三

第三章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第一节全面发展教育与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59页简答)

14.幼儿习惯养成家庭教育反思 篇十四

――幼儿习惯养

成家庭教育反思

沂源县徐家庄中

心学校李家庆

俗话说:习惯养成一小步,幸福生活一辈子。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成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虽然有注意力时间短、兴趣转移快、理解力差等不足,但是他们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就特别注意因势利导,随时随地地抓住时机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一、以身作则,家长做好孩子的榜样

孩子喜欢模仿,特别是父母更是孩子刻意模仿的对象。生活中我们就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可能给孩子树立正确榜样。比如:我要去上班时,女儿就会把我的手机递过来,并送上一个香吻。我就亲热的对她说:“谢谢你,宝贝!你真棒!”她得到了表扬,兴高采烈的时候,我就告诉她,别人帮助了自己,就要说“谢谢”。这样,慢慢的她就在我们的“示范”下,学会了各种礼貌用语。现在,早上醒来,她会说“goodmorning”;我去上班,她会说“再见”;见到我的同事她就主动问好‘大家都夸她是好孩子。

我们还用相同的“示范”榜样作用,引导女儿慢慢养成了良好卫生习惯,现在她已经习惯了早晚刷牙,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睡前洗手等。

二、游戏玩耍,潜移默化渗透教育

游戏、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我喜欢和女儿一起做游戏,尽可能多的挤时间和孩子一块玩耍。我注意到女儿在游戏玩耍时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就留心抓住合适机会帮她养成好习惯。

女儿活泼好动,天真可人,但注意力不够集中,我就想通过一些好玩的游戏来让她坐下来,集中精力来做事:

游戏一:玩泥巴

我门内生活在农村,泥巴随处可见,我就挖来泥巴,故意一个人在那里捏泥人,捏玩具,放泥炮,看到我“玩”的有意思,女儿也凑过来,缠着要一起玩,我就和她一起做,慢慢地,她能够坐住了,时间也越来越长,捏泥人时,也专注了,有时候竟然不记得吃饭了。

游戏二:捡豆子

为了锻炼女儿的耐心,我就和她一起玩“捡豆子”的游戏。就是,把各种豆子故意撒在地上,要她帮我捡。有时候,我还会和她比赛,看谁捡得快。开始,她总是做不了一会就烦了,放弃了。但慢慢地,她就能够一气将地上的豆子捡完了。有时,几种颜色的豆子混在一起她也能做的很好了。看着她,蹲在地下,用小手来捏着小豆子,嘴里还不时发出“咯咯咯”的笑声。她那专注的样子,真可爱!

就这样,一个一个的游戏,让女儿养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好习惯。想到这,我欣慰的笑了。

三、故事儿歌,学习中学会习惯

女儿喜欢唱歌,更喜欢听故事,总缠着我们给她讲故事,我也喜欢父女二人相偎而坐的幸福。故事和儿歌中总是一些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每每此时,我一定会一边讲故事,一边引导她从故事中人物身上学习好习惯。“龟兔赛跑”的故事,我和她一起见证了坚持就是胜利;“狼来了”的故事使她明白了要诚实;“孔融让梨”懂得了谦让……

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小花,相信,这些好习惯,一定会陪伴女

儿一生。

四、适时表扬,鼓励中巩固习惯

孩子喜欢表扬,一句夸奖能让他们幸福的笑一天。面对女儿,我们也毫不吝啬鼓励的话语。她自己洗手,我们夸她讲卫生;她一声“叔叔好”,我们夸她有礼貌;她把零食分给小朋友,我们夸她有爱心;她不和别人抢玩具,夸她懂事了;她自己走路,夸她长大了……

一句句表扬,换来了一次次成长,一次次鼓励,看到了女儿的懂事。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要吝啬我们的鼓励呢?

15.家庭教育与幼儿个性的发展 篇十五

一、幼儿性格培养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性格开始形成的时期, 家长对幼儿性格结构的诸方面都应重视, 抓紧幼儿期性格的培养, 这对孩子一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与稳定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性格跟人的成才与否、学习、生活、事业成就, 跟人际交往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 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应重视幼儿性格的培养。

二、影响幼儿性格发展的因素

(一) 父母的教养方式

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不同, 会引起性格发展上的显著差异, 不同类型的教养态度对于不同性格的培养起着不同的作用。一些不良的教养态度会造成幼儿异常性格的形成。

理想型的教养方式即爱而不娇, 严厉而慈爱, 父母与孩子的态度可以交融在一起。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孩子会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和信任, 感到自己是家里的一员, 孩子的性格多表现为亲切、独立、直率、活泼、大方、开朗、有协作精神、有独立活动的能力, 而且善于与同伴相处。

(二) 家庭对幼儿个性形成的影响

心理学家指出:学前期是个性最初开始实际形成的时期, 这个时期形成着最初的联系和关系, 这些构成个性的新的更高级的统一体, 学前期的重要性正在这里。可以肯定个性的初步形成是在学前期, 也就是3-6岁的幼儿期, 这一时期的孩子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化, 在社交活动中的目的性和独立性增强, 凡事要求自己做, 并逐步按照父母的要求调节自己的行为, 自我意识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不仅能把自我和客体分开, 而且能够初步独立的评价自己和别人, 还能逐步透过外部行为表现评价内心评价品质。

由此可见, 家庭气氛对孩子个性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为了下一代, 我们的家庭应朝着民主和谐, 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唯此, 家庭才可称为孩子温馨生长的摇篮, 也才成为体现新时期精神文明的窗口。

三、培养幼儿健全个性的途径

(一) 如何培养幼儿的个性

当今的社会, 是竞争的社会, 人所表现出的各种品质对其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过得幸福, 就要从小培养他良好的个性品质。一个人的学习和成就, 不仅取决于他的智力发展程度, 而且还取决于他是否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如:爱好、兴趣、情感、恒心、进取心、自信心、自制力和事业心等。因此, 要抓好幼儿个性品质的培养。对孩子独立的要求应该珍惜和保护, 应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多给他一些锻炼的机会, 家长只在旁做一些帮助和鼓励, 并逐步对他提高要求, 还可以适当设置一些困难让他去克服, 使他学会努力去克服自己内在和外在的困难, 坚持进行某项活动或完成一定的任务, 这样, 可以培养他的意志和性格。在培养孩子个性品质过程中父母不仅应对他们进行精心的塑造, 还必须以身作则, 尽可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 善于协调孩子心理, 满足其正当愿望

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孩子的好奇心是强的, 好奇心是探究的大前提, 是创造的主要特征, 它往往和需要、兴趣结伴而行, 为了更好地生活, 人们对美产生了好奇。有了美的需要, 于是产生了对大自然或文字艺术的兴趣。只有对事物好奇并产生兴趣, 才能在司空见惯的交杂事物中独具慧眼, 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同时, 心理由此而处于积极状态之中。在这一过程中, 他们的认识得到了培养。

(三) 激发幼儿创造性想象, 鼓励他们标新立异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创造性想象是一切创造的根源, 幼儿在启发引导下, 创造性想象已经显现出来, 他们想象动物的语言, 想象地下情形, 这幼稚天真的想象, 却正是有所开拓创新的前提, 也是创造性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作为家长, 不能用成人或常规的标准来限制他们, 把强烈的好奇心, 浓厚的兴趣, 大胆的想象斥责为胡思乱想。相反, 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大胆假设, 大胆联想, 通过文学艺术活动, 让孩子用自己的想象去解释, 然后发挥创造性的去表达。

父母是幼儿最直接的抚养者和第一任教师, 应该了解和掌握正确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良好个性的重要性和有关知识;同时, 要注意发挥家长的表率作用, 做到对孩子既爱护又严格教育, 既宽容又不放任, 在树立家长的教育责任心的同时运用适当的技巧, 培养孩子良好的适应能力, 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家庭环境, 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幼儿个性的作用是巨大的。家庭成员的关系, 父母的文化修养、性格特征, 特别是父母对幼儿教养的态度, 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 生活方式等都会在幼儿个性形成上打下最初的、深刻的烙印, 直接影响着幼儿个性的发展。为此, 必须重视早期家庭教育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远见.父母的革命[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9, 2.

[2]郑惠连.成才三步曲[M].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4, 12.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6.

[4]李洪曾.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16.幼儿教育:爱的教育 篇十六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师爱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幼儿教育的对象都是3-7岁的孩子,他们幼小,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这时就需要教师用似春雨般的爱去滋润,去熏陶,这对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的幼儿来说,是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由此看来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因此,我认为幼儿的品德教育。爱,是永恒的主题。

一、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对孩子充满爱的教育活动,都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热爱幼教这个岗位,我捧出一颗火热的心去热爱孩子,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真心实意地交朋友,使他们感到师生之间的真诚和依赖,教育才会成功。记得孩子们适应了幼儿园,慢慢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一次户外活动时,菲菲跑来问我:“老师,你有没有好朋友啊,你的好朋友是谁啊?”我笑着回答道: “我的好朋友是你们啊!”忽然宣宣大声说道:“老师是老师,老师不是朋友,要是朋友,她为什么不和我们荡秋千玩攀岩啊?”“对啊,为什么呢?”孩子们开始议论起来,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赵兴宇跑来拉我手,说道:“老师,咱们一起去玩滑梯吧!”说完,不由分说的拉我来到滑梯前,看着孩子期盼的眼光,我“勇敢”的用手抓住了滑梯,虽然看起来我的身体和幼稚的滑梯是多么的不合适宜,但是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在他们心中不再是那个遙不可及的老师,我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我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那次后我和孩子们的心走的更近了,他们和我的感情更深了,于是我常常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交流,引导他们正确的和朋友相处,在一次次感情的交流中,萌发他们爱的情感,认识朋友间的友爱。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爱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我用爱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孩子们的骄横、多疑、自私和冷漠少了,班上出现了团结灰爱,互帮互助的好气象。孩子们互相帮助,师生们谈笑风生,在师生的共同呵护下,我们班成了一个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乐园。让我惊讶的是在让他们感受爱时,他们也回赠给我真诚的爱。记得那次我感冒了,很严重。我嘶哑着嗓子去给小朋友上课,那天恰巧我穿了件新衣。刚走进教室,孩子们就围了上来大呼小叫地说:“老师好!”我刚张开嘴让他们安静下来,突然有个声音大声地说:“不要吵了!老师的嗓子哑了!老师的嗓子都哑了!”顿时整个教室安静了下来,孩子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端正地坐好,安静地看着我。当我张开嘴让他们跟着我念儿歌时又有小朋友举手提议:“老师,我们今天学唱歌吧!我们能自己跟着磁带学,那样你的嗓子会好得快些,妈妈说嗓子哑了要少说话!”多懂事的孩子,只知他们平时爱惹我生气,不知他们竟也知道关心我!下课了,孩子们硬要把剥好的橘子塞进我的嘴里,说:“老师吃了它吧!吃了你的嗓子就会好了!”在那一刻我发现孩子们已经学会爱别人了,面对这金子般的爱,我顿时热泪盈眶了。这不就是高尔基说的:“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你的点滴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

二、爱是一种行动体验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撒种爱心,用爱的行动让他们重新点燃希塑之火。当孩子拖着鼻涕走到我面前时,我会亲手用纸巾将他擦拭干净;当孩子离开父母哇哇大哭时,我会像妈妈一样抱起他,给他温暖给他安慰……我用我的行动表达着我的爱意,一个不经意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使孩子感到老师在意他、喜欢他、信任他、关心他。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哭闹是常有的事情,看着他们哭着找妈妈的时候,我的心也被触动了,每每这时我便走过去把他们抱起来,摸摸他们的头,亲亲他们的小脸,让他们感受到妈妈一样的温暖……午睡对于有的幼儿来说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我们班的崔文凯便是如此。中午午睡时,孩子们都躺下了,只有崔文凯眼里含着泪的默默坐在床边,我走过去问道: “宝贝,你怎么了,不舒服吗?”,他没有说话,眼泪反而流的更多了。我摸摸他的头,没事啊。于是我有耐心的对他说道:“宝贝,是不是想妈妈了?在幼儿园,老师就是妈妈。让我当你的妈妈,看着你睡觉,好吗?”文凯抬头看看我,用小小的声音说道:“我想妈妈,睡觉的时候我都搂着妈妈的胳膊,我要妈妈……。”为文凯擦干眼泪,哄他躺下后,我在他耳边说:“老师就是凯凯的妈妈,你搂着我的胳膊睡好吗?”看着他搂着我的胳膊甜甜的睡去时,我感到了做老师的幸福……以后的日子,每到午睡时,文凯总是搂着我的胳膊缓缓睡去。一天,文凯高兴昀跑到我跟前大声说:“老师像妈妈,老师就是妈妈。”这是全班小朋友也都兴奋了,妈妈,妈妈的叫个不停,听到孩子们甜甜的叫声,我的眼角泛出了泪花,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这时教师不仅要用行动爱孩子感染孩子,同时更应用行动榜样影响孩子。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在通过模仿来认识感知世界,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认识世界。教师正是孩子们的榜样,她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正像有人说的“幼儿是一面镜子,是谁的镜子呢?是我们每位老师的镜子。”

上一篇:青年教师培养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春节浪漫情侣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