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鉴赏:赠李白

2024-10-18

杜甫诗鉴赏:赠李白(精选6篇)

1.杜甫诗鉴赏:赠李白 篇一

赠李白 杜甫

导读:

杜甫写的赠李白一共有两首,第一首是五言古诗,第二首是七言绝句。其原文如下:

五古・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七绝・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赠李白翻译:

七绝・赠李白

秋天离别时两相顾盼,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没有去求仙,真愧对西晋那位炼丹的葛洪。每天痛快地饮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为了谁?

五古・赠李白

旅居东都的两年中,我所经历的那些机智灵巧的事情,最使人讨厌。我是个居住在郊野民间的人,但对于发了臭的牛羊肉,也是不吃的,即使常常连粗食都吃不饱。难道我就不能吃青精饭,使脸色长得好一些吗?我感到最困难的是缺乏炼金丹的药物(原材料),在这深山老林之中,好像用扫帚扫过了一样,连药物的痕迹都没有了。您这个朝廷里才德杰出的人,脱身金马门,独去寻讨幽隐。我也要离开东都,到梁宋去游览,到时我一定去访问您。

赠李白字词解释:

客,旅居他乡。历,经过。厌,厌恶。机巧,机智灵巧。习俗难居也。东都,隋置,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废。公元628年(唐贞观二年),号洛阳宫,公元657年(唐显庆二年),诏改东都。

腥,则臭味弗投。草食曰,牛羊之属。水族曰腥,鱼鳖之属。对,对头,敌手。

岂,难道。无,没有。青精饭,《陶隐居登真隐诀》:“太极真人青精乾食(饣迅)饭法。采用南烛草带有露水的叶及茎皮,煮取汁,浸米蒸之,令饭作青碧色,高格曝乾,当三蒸曝,每蒸辄以叶汁溲令拧H湛煞二升,勿服血食,填胃补髓,消灭三虫。久服可延寿益颜。”饣迅(xùn音迅),鸟饭。

苦,因某种情况而感到困难。大药,道家的金丹。青精不如大药,叹避世引年之无术也。

金闺,金马门的别称,亦指封建朝廷。彦,旧时士的美称。《孔安国传》:“美士曰彦。”幽讨,谓寻讨幽隐。

瑶草,仙草,也泛指珍异之草。汉东方朔《与友人书》:“不可使尘网名拘锁,怡然长笑,脱去十洲三岛,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精华,共轻H耳。”

飘蓬,草本植物,叶如柳叶,开白色小花,秋枯根拔,随风飘荡。故常用来比喻人的行踪飘忽不定。时李白杜甫二人在仕途上都失意,相偕漫游,无所归宿,故以飘蓬为喻。

未就,没有成功。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葛洪,东晋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李白好神仙,曾自炼丹药,并在齐州从道士高如贵受“道”(一种入教仪式)。杜甫也渡黄河登王屋山访道士华盖君,因华盖君已死,惆怅而归。两人在学道方面都无所成就,所以说“愧葛洪”。

飞扬跋扈,不守常规,狂放不羁。此处作褒义词用。

赠李白背景:

五古・赠李白

这是杜甫赠李白最早的一首诗。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杜甫在东都(洛阳),李白以高力士之谮(诬陷),亦放还,游东都,此赠诗,当在其时,故有脱身金闺之句。

七绝・赠李白

公元744年初夏,杜甫与刚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省开封市、商丘市一带)。公元745年(天宝四载),二人又同游齐赵,他们一同驰马射猎,赋诗论文,亲如弟兄。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诗中慨叹二人漂泊不定,学道无成。“痛饮”二字,既是对好友的规劝,也含有自警之意,语重心长,可见二人友谊之诚挚。这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绝句。《杜诗镜铨》引蒋弱六语:“是白一生小像。公赠白诗最多,此诗最简,而足以尽之。”

赠李白主旨:

其一为五言古诗,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对都市生活的厌恶和对隐居山林的羡慕之情;

其二为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作者自叹失意漫游,怜惜李白兴致豪迈却怀才不遇。

赠李白赏析:

五古・赠李白

这首五言古诗《赠李白》为杜甫公元744年(唐天宝三载)所作。此诗共分两段,前八句为一段,后四句为一段。第一段八句自叙,表达厌都市而羡山林之情。第二段四句方及李白,赠李,表明欲遂偕隐之志。公元744年,李白受诏供奉翰林,旋被高力士谮言,帝赐金放还。李白鹦鹉以赋曰:“落羽辞金殿,是脱身也。”是年,李白从高天师授,同时事华盖君,隐王屋山艮岑。因此说“脱身事幽讨”。

七绝・赠李白

此诗作于公元745年秋,此时李白遭奸佞排斥、远离京都、漫游齐鲁,与杜甫相会。李白也在这年秋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诗云:“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中流露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与杜诗中的“秋来相顾尚飘蓬”句,可以参照。李白被赐金放还,与杜甫幸会于山东之时,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志相投。

此诗表面看来,似乎杜甫在规劝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不要痛饮狂歌、虚度时日,何必飞扬跋扈、人前称雄,实际上,杜诗有言外之意:李白藐视权贵,拂袖而去,沦落飘泊,虽尽日痛饮狂歌,然终不为统治者赏识;虽心雄万夫,而何以称雄?虽有济世之才,然焉能施展?杜甫在赞叹之余,感慨万千,扼腕之情,油然而生。遂将自己的愤懑之情,诉之笔端,乃至于运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似在埋怨、实则不平的询问。他的感慨既是为李白而发,也是为自己而发的。

此诗突现了一个狂字,显示出一个傲字。傲骨嶙峋,狂荡不羁,这就是杜甫对于李白的写照。在七绝《赠李白》中,正突现出狂与傲的风采、骨力、气度,显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这正是此诗的诗眼和精髓。它不仅同杜甫歌咏李白的其他诗篇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气质特征。

这首七绝,沉郁有致,抑扬顿挫,跌宕起伏。末句用反诘口吻,把全诗推向了最高潮。清初钱谦益在评注此诗时,独注“飞扬跋扈”句,其余一概略而不论,可谓独具慧眼,也表明它在全诗中的重要价值:“按太白性倜傥,好纵横术。少任侠,手刃数人,故公以飞扬跋扈目之。犹云平生飞动意也。旧注俱大谬。”(《钱注杜诗》卷九)是说从新的角度和侧面颂扬了李白的豪侠精神,并突出“飞扬跋扈”的飞动性。仇兆鳌注云:“飞扬,浮动之貌。跋扈,强梁之意。考《说文》:扈,尾也。跋扈,犹大鱼之跳跋其尾也。”(《杜诗详注》卷之一)此虽就字注字,就词注词,但在《赠李白》中,却是用来象征李白豪放不羁的精神。

此诗言简意赅,韵味无穷。为了强化全诗流转的节奏、气势,则以“痛饮”对“狂歌”,“飞扬”对“跋扈”;且“痛饮狂歌”与“飞扬跋扈”,“空度日”与“为谁雄”又两两相对。这就形成了一个飞动的氛围,进一步突现了李白的傲岸与狂放。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2.杜甫《赠花卿》诗词鉴赏 篇二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析赏

此诗是杜甫飘泊西南时期的名作。

花卿,名叫花敬定,有的书写作花惊定。他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梓州刺史兼东川节度副使段子璋谋反,花敬定前去平叛,斩杀段子璋后将其首级亲自掷献给崔光远。随后,花敬定率部奏凯而旋。当时,杜甫有关写花敬定的诗歌还有一首七言古诗《戏作花卿歌》,较详细地描写了这次平叛。在那首诗中,杜甫称花敬定为猛将,并说“学语小儿知姓名”,可见花敬定当时在成都的影响。卿,是古代对男子的敬称,也作夫妻之间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在这里,无论是敬称或爱称,都是杜甫出于对花敬定的尊重。从诗的题目看,花敬定应该算作杜甫的朋友。

锦城,又称锦官城,古为主管织锦之官府所在,故城在今成都西南。锦城的另一层含义是景物华美的城邑。在此代指成都。丝管,是指代两种乐器。丝,指可弹奏的弦乐器;管,指可吹奏的管乐器,如萧、笛之类。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此指各种乐曲相互糅和,和谐动听。“半入江风半入云”,字面的解释是,一半乐声随江风飘荡,一半乐声升入云霄。这里是写诗,是诗人的想象,当然不是科学的计量。音乐无形,眼睛是看不见的。但是诗人在此借助于风和云,将抽象的音乐描绘得有形有色,似乎能让人看得见。前两句写音乐之美,是实写。但这里须指出的是,实写与虚写,只是相对而言。如果第二句与第一句相比,第一句是实写,第二句属虚写。如果将前两句合起来,再与后两句相比较,三四两句为虚写,一二句全成了实写。从这一点来看,对诗的表现方式的看法就如同中医辨证论治一样,须具体问题具休分析。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首诗用反问作结,极赞音乐之美。美到什么程度?美到只有在天上才会有,而人间极难听到,诗人通过夸张,使诗意得以升华到一个暂新的高度,给人以无限暇想。

对于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生于杜甫之后数百年的明代杨慎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僭的意思是超越本分。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地位在下者不得冒用地位在上者的名义、礼仪或器物,如果冒用了就是僭越,必须治罪。大约杨慎臆定花卿僭用了皇帝礼乐,杜甫写诗来讽刺他。另一种观点则以为杜甫只是赞美乐曲之妙,并无嘲讽之意。不少学者即持此说。笔者也认为此诗之意即属后者。这首诗是一篇赠言,就是杜甫与花敬定分别时写给对方的`话。我们可以就此诗作一下延伸,花敬定平叛之后,肯定兴奋异常,一些社会名流前去为其祝捷,花敬定欢喜不尽,盛情款待。在宴会上除了唱酒吃肉外,再奏一些音乐,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从“赠”和“卿”两个字都不能认定此为讥讽之作。哪有吃了人家的、喝了人家的以后,再费尽心机写一首名传千古的讽刺佳作!这于理于情都说不通!是否杨慎将“天上”误认作“天子”了也很难说。

3.《白帝》杜甫诗鉴赏 篇三

首联,使用民歌复踏句法,描写白帝城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的奇景。白帝高踞于山头,登城望,只见云雾翻滚,从城内倾泻而出。低头俯瞰,城下暴雨急骤,有如翻盆倾泻。这两句表面写云雨,实际在突显白帝城之高。因为白帝高耸云端,云雾缭绕,暴雨到来时,才能出现人在云雾中,雨从双足落的奇观。

颔联紧承前景具体描述。高江急峡,不仅说明白帝一带地势高危,江水由此向东,悬流直下,而且两岸高山,江流狭窄,奔腾呼啸,加上急风骤雨,江水陡涨,水位加高,江流湍急,争相奔涌,白浪滔天,有雷霆万钧之势,万马奔腾之状。一个斗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雨倾注,水流迅疾,泄洪之声惊天动地的壮观情景。在覆盆暴雨之下,星月无光、阴霾蔽日:翠木苍藤失去了昔日的光泽,高峡两侧,显得一派昏暗。

以上两联,写云雨变幻,暗示了时代**、阴霾蔽日的现实,为下文表现破败凋敝、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作铺垫。

颈联,笔锋一转,境界陡变,与急骤猛烈的风雨景色形成鲜明对照。诗人俯视雨后的蜀郡大地,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眼前是荒芜空旷的土地,一匹疲惫懒散的归马,在荒原上闲蹓。山村之内比荒原更显清冷,人烟寥寥,从前的千户中如今只剩下百户,这情景怎不叫人触目惊心。

景象如此凄凉悲惨,乡村如此荒芜凋敝,人民生活可想而知。这自然地使诗人注意到了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的社会现实。诛求,就是横征暴敛。多少在战乱中失去了丈夫的寡妇,本来就已是孤苦无依,仅有的一点维持生计的粮食、什物,遭到官府横征暴敛,被搜刮净尽,秋收季节,村里却传来阵阵哭声,哭声悲恸欲绝,哀号遍布原野。何处村,是说明哭声来自哪里,并不清楚,但可知处处有人恸哭,哀鸿遍野,悲怆凄凉。

4.唐诗鉴赏辞典(四)[杜甫诗] 篇四

(四)[杜甫诗]

唐诗鉴赏辞典

(四)[杜甫诗]

唐诗鉴赏辞典

(四)杜甫《登楼》鉴赏

句二首(其一)》鉴赏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鉴赏

句四首(其三)》鉴赏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鉴赏

府》鉴赏

杜甫《有感五首(其三)》鉴赏

庙》鉴赏

杜甫《旅夜书怀》鉴赏

阵图》鉴赏

杜甫《白帝》鉴赏

州歌十绝句(其一)》鉴赏

杜甫《宿江边阁》鉴赏

将五首(其二)》鉴赏

杜甫《秋兴八首》鉴赏

怀古迹五首(其二)》鉴赏

杜甫《绝杜甫《绝杜甫《宿杜甫《禹杜甫《八杜甫《夔杜甫《诸杜甫《咏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鉴赏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鉴赏

杜甫《阁夜》鉴赏

杜甫《孤雁》鉴赏

杜甫《又呈吴郎》鉴赏

杜甫《九日》鉴赏

杜甫《登高》鉴赏

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鉴赏析

杜甫《漫成一首》鉴赏

歌行赠王郎司直》鉴赏

杜甫《江汉》鉴赏

岳阳楼》鉴赏

杜甫《南征》鉴赏

潭州》鉴赏

杜甫《燕子来舟中作》鉴赏

寒食舟中作》鉴赏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鉴赏

岳》鉴赏

杜甫《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鉴赏

兵曹胡马》鉴赏

杜甫《画鹰》鉴赏

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鉴赏

杜甫《观 杜甫《短 杜甫《登 杜甫《发 杜甫《小 杜甫《望杜甫《房 杜甫《奉

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鉴赏

杜甫《兵车行》鉴赏

杜甫《饮中八仙歌》鉴赏

杜甫《春日忆李白》鉴赏

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鉴赏

杜甫《丽人行》鉴赏

杜甫《贫交行》鉴赏

时歌》鉴赏

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鉴赏

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鉴赏

杜甫《悲陈陶》鉴赏

雪》鉴赏

杜甫《春望》鉴赏

江头》鉴赏

杜甫《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鉴赏

征》鉴赏

杜甫《羌村三首》鉴赏

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 杜甫《春宿左省》鉴赏

江二首》鉴赏

杜甫《曲江对酒》鉴赏

日蓝田崔氏庄》鉴赏

杜甫《醉杜甫《自 杜甫《对 杜甫《哀杜甫《北 杜甫《送 杜甫《曲 杜甫《九

杜甫《日暮》鉴赏

杜甫《赠卫八处士》鉴赏

杜甫《洗兵马》鉴赏

杜甫《新安吏》鉴赏

杜甫《石壕吏》鉴赏

杜甫《潼关吏》鉴赏

杜甫《新婚别》鉴赏

家别》鉴赏

杜甫《佳人》鉴赏

李白二首》鉴赏

杜甫《秦州杂诗(其七)》鉴赏

末怀李白》鉴赏

杜甫《月夜忆舍弟》鉴赏

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 杜甫《成都府》鉴赏

相》鉴赏

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鉴赏

邻》鉴赏

杜甫《狂夫》鉴赏

村》鉴赏

杜甫《野老》鉴赏

别》鉴赏

杜甫《无 杜甫《梦杜甫《天 杜甫《乾 杜甫《蜀 杜甫《南 杜甫《江 杜甫《恨

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杜甫《后游》鉴赏

杜甫《客至》鉴赏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一)》鉴赏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三)》鉴赏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鉴赏

杜甫《春夜喜雨》鉴赏

游》鉴赏

杜甫《客至》鉴赏

句漫兴九首(其一)》鉴赏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三)》鉴赏

句漫兴九首(其七)》鉴赏

杜甫《春夜喜雨》鉴赏

亭》鉴赏

杜甫《琴台》鉴赏

槛遣心二首(其一)》鉴赏

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鉴赏

屋为秋风所破歌》鉴赏

杜甫《赠花卿》鉴赏

见》鉴赏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鉴赏

成》鉴赏

杜甫《后 杜甫《绝杜甫《绝 杜甫《江 杜甫《水 杜甫《茅 杜甫《不杜甫《堂

杜甫《戏为六绝句》鉴赏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鉴赏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鉴赏

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鉴赏

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鉴赏

杜甫《别房太尉墓》鉴赏

5.子夜吴歌的李白诗鉴赏 篇五

先说《秋歌》。长安一片月,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乃古典诗歌习见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故写月亦有兴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

明朗的月夜,长安城沉浸在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撩起思妇多少愁绪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语自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著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构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俨在,玉关情自浓。无怪乎王夫之叹道: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大白拾得。(《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引出末二句直表思妇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有人责难道: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田同之《西圃诗说》)其实未必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而从内容上看,正如沈德潜指出: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诗晬语》),这两句的直抒胸臆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可以说,《秋歌》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冬歌》则全然不同,不写景而写人叙事,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时间是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情节性和戏剧性。一个赶字,不曾明写,但从明朝驿使发的消息,读者从诗中处处看到这个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关于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缝等等具体过程,诗人有所取舍,只写抽针把剪的`感觉,突出一个冷字。素手抽针已觉很冷,还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冷既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加强情节的生动性。天气的严寒,使手指也不灵巧了,而时不我待,偏偏驿使就要出发,人物焦急情态宛如画出。明朝驿使发,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然而,她从自己的冷想到临洮(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那边的更冷。因此又巴不得驿使早发、快发。这种矛盾心理亦从无字处表出。读者似乎又看见她一边呵着手一边赶裁、赶絮、赶缝。一夜絮征袍,言简而意足,然而随即又情急起来,路是这样远,寒到身边衣到无呢?这回却是恐怕驿使行迟,盼望驿车加紧了。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这迫不及待的一问包含多少深情与牵挂呵。《秋歌》正面归结到怀思良人之意,而《冬歌》却纯从侧面落笔,通过形象刻画与心理描写结合,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成功表达了诗歌主题。结构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势突兀,结句意远,情节生动感人。

6.杜甫诗《登岳阳楼》诗意鉴赏 篇六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诗鉴赏】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上一篇:有意思的帐篷节作文600字下一篇:内蒙古自治区公益林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