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知识讲座

2024-07-18

合唱知识讲座(精选8篇)

1.合唱知识讲座 篇一

合唱知识讲解

海阳实验小学 范萍

合唱是一种古老而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起源于欧洲,来自民众,合唱是集语言、音乐、演唱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演唱形式。童声具有纯净娇嫩、清脆明亮、甜美动人、充满活力的特点。童声具有纯真的美、自然的美,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都具有重大意义。当然,只有合唱声部清晰、均衡,声音和谐,才能表现歌曲的意境。那么,如何搞好童声合唱教学呢?

童声合唱的基本知识

一、童声合唱应具备的素质与条件

一个优秀的童声合唱团在音乐素养方面应受到良好而系统的学习,在声音上受过严格而规范的训练,能演唱各个音乐时期、各种风格的多声部合唱作品。

良好的歌唱包括正确的演唱姿势和歌唱状态,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的起声、正确的发音位置、圆润优美的音色和集中的头腔共鸣,清晰准确的咬字吐字等。

二、童声合唱的声音要求

童声合唱的声音要求“直、轻、柔、美、高”,要保护儿童的嗓音,防止喊唱

三、童声合唱的年龄分段:

(一)3—6岁,幼儿期,声音娇嫩,由头声无胸声,适合培养音乐感受能力或学习器乐,不宜作发声训练,可在老师指导下唱一些简短的、音域较窄的单旋律儿歌。

(二)7—11岁,童声期,这是童声训练的好时期,训练时要循序渐进,方法要科学,轻唱而不要喊唱(假声而不要真声)。

(三)12—14岁,变声前期,女比男早大约两年,变声期明显特征为嗓音嘶哑,男孩喉头增大、声带肥厚、讲话吃力,声音低沉、厚实。音,防止喊唱。

(四)14—17岁,变声后期,女声逐渐稳定,男声还在继续变声,男女由原来的同音高变为差一个八度。

合唱队组建

合唱是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组建一支有素质的合唱队,可以给学生的文化增添色彩,以优美动听的合唱,引导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使他们情感得到满足,获得美的熏陶,进而培养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高尚的艺术情操,而且合唱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那么怎样组建一支优秀的合唱队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合唱队员的特色

合唱队员都应是学习认真、成绩优良;有较好的音准、音色、音域较宽,音乐听辨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通过自愿报名与推荐,经过考核,择优选拔,也可与各年级任课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进行挑选、物色。对于初选的队员进行短期预备训练,在训练中再观察、筛选。合唱队员年龄不宜太小

二、合唱队员的招收方法

1、招收对象

注意低、中、高年级人数合理比例,一般是各占三分之一,其好处在于:形成梯队,可持续发展。理由是:高年级学生面临毕业,虽吸收、补充进低年级新团员,但保存着合唱团的演唱主力,确保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影响合唱演出。

2、招收要求

招收合唱团队员有下述要求,如视唱能力、乐理知识表演水平等等,但这些可在学生进团后,通过老师的指导、训练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具有:较好的音准概念、较好的声音条件、能胜任本声部的音域、较强的节奏感,这四方面的素质和潜力。

①音准。音准应该优先于其他能力,而作为第一条件来考虑。考查的办法有二种:

一、让学生唱首自己熟悉的歌,老师给一音高而不给伴奏,等学生清唱完时,老师再用钢琴核对其尾音是否准确;

二、老师在钢琴上弹一组音,使其中一个音的音高略有变化,如1 b3(降3)5,135,1#3(升3)5,要求学生模唱,看其能否准确地分辩。

②声音。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可用简单的方法来考查,让学生演唱一首歌,从中来发现他的音质,及是否具有比较自然、舒展的歌唱状态。

③音域。音域的考查比较简单,关键在老师分配队员去哪个声部的选择。对于那些既能上高音、又能唱好低音,音域较宽的队员,指导老师一定要按照合唱团、合唱作品的需要出发,作出合理、有效的安排。

④节奏感。老师可编一些简单节奏、两条近似而又有差别的节奏等,让学生准确地辩别并模仿出来,以考查学生对节奏的反应能力和感悟能力。

3、招收的条件

①通过对学生个别演唱能力的评估,从中了解这些学生的音乐能力(音准、节奏感、音色、表现力等)。

② 在学校和班级举行文艺活动时经过挑选,可从中发现一些好的苗子。

三、童声合唱队规模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孟大鹏老师在他的《童声合唱训练》一书中讲到:实践证明,以一个学校为单位组建合唱团,其规模(人数的范围)大约在30人―60人之间比较适宜。如果少于30人,那只是一支小合唱或小组唱的队伍,同时在合唱声部的配置上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果多于60人,从合唱水平提高和组织工作方面都会增加不少的难度。

一般的规律,学生合唱团的规模与其水平、能力、管理之间存在着反比的关系。规模大,其阵容强、影响力大、普及作用好,但合唱水平提高较难、整体效果偏低、组织管理工作难度加大;规模小,其阵容弱、影响力小、普及作用差,但合唱水平较易提高、整体效果相对高、组织管理工作难度减小。正因为这些方方面面相互制约、相互矛盾,所以要实事求是地来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模。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因为各种合唱比赛较多,有些学校和团队为了保证声势宏大、声音嘹响,比赛时不吃亏,尽量追求人数上的最多。但这恰恰忽略和削弱了合唱团的整体素质和作品的表现能力。单纯追求人数,往往会把乐感不强、发声和音准上有问题的学生吸纳进来。歌唱时这些学生不但增加的音量不大,而且会影响周边队员和合唱团整体水平的发挥。要认识到,合唱团声势大小,主要取决于声乐训练的结果,不仅仅取决于人数的寡众。

四、合唱团声部的配置与划分 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作品多为二声部至四声部作品,超过四声部的童声合唱作品较为少见。所以合唱团声部的配置一般为:

1、二声部配置:刚组建起来的合唱团,因为在许多方面没有基础性的训练和准备,比较适宜这种声部配置。演唱一些小的作品,队员的演唱能力容易达到,也更能发挥出整体的演唱水平。

2、三声部配置:这样的童声合唱作品比较多,有利于扩大训练、演唱范围,提高队员们演唱能力。同时可以把女声合唱的作品纳入其中,因为女声与童声相近似。这类作品在演唱时,其作品表现力上有一定难度,对队员的音乐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3、四声部配置:这样的作品不少,可以包括由器乐作品改编的、成人混声四部合唱改编的作品。由于声部多、演唱范围广,演唱难度也较大,不仅要求队员有较高的音乐素质,要求指挥也须具有相应的能力。

合唱团声部划分,既要根据个体音域、音质,来确定每个队员演唱哪个声部;又要强调合唱团各声部间的平衡,以及从低声部到高声部之间的力度对比。一般来说,声部从低到高力量的配置,应类似于金字塔形状。低声部声音要饱满、沉稳,人数可多点、声音要大些。高声部声音要清脆、明亮,人数可少点、声音要小些。当然,声部力量的配置有时要视作品要求而定。

合唱队型的设计与应用

我国少年与儿童合唱艺术在这十几年有了较快的发展,合唱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有的合唱团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然而,童声合唱队形一直还未突破,也无任何新的改观。综观所有少年与儿童合唱,除了加入某些表演形式外,少年与儿童合唱队形与成人合唱队形几乎完全等同。少年与儿童不仅在生理、心理上与成人不同,就是在演出形式上也应该有一定区别,这样才能避免成人化。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是儿童自身的要求,也是听众与观众(包括成人听众与观众)的希望。因此,队形设计在少年与儿童合唱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不应该忽视它。

如何进行少年与儿童合唱队形的设计与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根据少儿合唱作品的内容形式,体裁特点以及舞台演出的局限性来看,可以采用直线条、曲线条、直曲线条相结合的三种形式,然后根据具体情况,作各自多样的变化(见图)。

一般而言,采用直线条队形可以是歌颂祖国、领袖、英雄、大地山河、以及其他崇敬的对象和心爱的事物,具有庄严宏伟气魄的颂歌(如李群作曲的《中华、中华》等),与曲调比较雄壮、节奏比较明快有力,具有刚毅豪迈气慨的进行曲(如寄明作曲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等),以及具有宽广的气息并且富于歌唱性,抒发着对所歌颂的事物深情厚意的某些抒情歌曲(如张文钢作曲的《我们的田野》等)。

用曲线条队形设计的可以是直接抒发少儿内心的思想感情,有鲜明的歌唱性,具有诗化情怀,表达对大自然山水风光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歌曲(如吴大明作曲的《春雨潆渫下》等)和具有典型节奏、旋律轻快活泼、词曲均适合歌唱与舞蹈的歌舞曲体的合唱作品(郑律成作曲的《我们多么幸福》等),反映少儿丰富的课余生活,如划船、登山、春游、跳皮筋、踢毽子、捉迷藏等的游戏曲体的作品(如黎英海作曲的《船歌》等)。曲调比较口语化,和歌词结合得比较紧密,唱来明白如话、娓娓动听的各种不同风格和形式的叙事歌曲(如李群的《歌唱英雄刘胡兰》等),和用风趣的笔触逗人笑乐的谐谑歌曲(如苏联波隆斯基的《回声》),以及曲调较生动活泼而口语化,节奏也较鲜明,常常具有说唱音乐和歌舞音乐特点的表演唱曲体的作品(如马可的《钓鱼》等),可用直曲线条相结合的队形来设计。

2.从合唱团员与指挥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效果看,不论采取哪种线条的队形,设计时都应以指挥为中心,团员倾向於指挥,使整个队形成为一个扇形或梯形,这样易使队员的视线集中,彼此能照顾到歌声,所发出的音响比较集中,同时指挥者也更容易发现演唱上的毛病。

3.从观众的审美角度、审美情趣分析,不论队形怎样变化,其队形要设计得对称、平衡、整齐、协调。队团的高矮要排列适当。一般说来,个子高的排在正中间,然后从高到低顺序分别排在两端;也可采用矮个子居中的排法,这样从台上远处看,整个合唱团的行列会显得很深远。如果不利用站台的合唱团,应使个子高的团员排在后排,后排每个人处於前排两个人之间,这样才能使每个团员看到指挥动作。服装的色彩、样式也要认真研究。而其中的对称、平衡在队形设计中又显得极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队形的好坏,影响着观众的视觉美感。因此,设计时要多加考虑。4.经常担任主旋律的高声部一般安排右边靠近钢琴等伴奏乐器处。为了巩固各声部的演唱,一般把乐感较好、合唱能力较强的团员排在声部交又处,演唱能力较差的夹在能力较强的团员中间,这样声音就显得清楚而不致於和其他声部混杂。5.如果有条件的话,应该让各声部中每个人的位置在平时练习中就固定下来。这样,就可以更有把握的和前后左右的合唱团员取得演唱时的默契了。

下面就是根据以上所述,六十人左右演唱二声部、三声部的合唱团进行实例设计,提供参考。

两点说明:

(1).以下队形的声部排列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有的队形即可用于二声部,也可用于三声部,甚至四声部。

(2).以下队形人数可增减,但不要少于三十人。因为儿童或少年的音量,总不如成人;团员人数太少的话,演唱效果可能大打折扣。但话又说回来,闻名世界的维也纳与巴黎木十字架儿童合唱团,每次来华演唱时,人数均不超过三十人,但因训练有素,效果依然良好动听。

一、直线队形设计图

一支合唱队组建成功,那么我们就要进行最重要的合唱技巧的训练,就要从呼吸,发声,音准,咬字吐字,合唱等方面考虑。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无论身高、体重、生理和心理状况都与成年人大不相同,特别是儿童的声带非常稚嫩,且具有清脆、明亮的少年儿童特色。因此,少年儿童合唱的声音训练与成年人的训练原则上就有较大不同。也就是说,如果拿成年人的声音训练方法去训练少年儿童,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甚至会误人子弟。少年儿童训练的基本原则应是: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集中、扩大和美化其少年儿童。

那么,应把握的是按照什么目标来调教少年儿童合唱的声音。这就是,如何使众多的合唱队员的声音集中、靠拢、统一,发出深远、明亮的群声和清纯、悦耳、的和声。

一、运用“轻声”唱法,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

教师在训练初期应时常提醒学生用轻声去歌唱,避免声嘶力竭。“轻声”实际上是人体各发声器官协调发声的基础,符合发声循序渐进的道理,并能有效地克服了发声状态中不必要的紧张和“僵”病。学生发出的类似喊、叫、吼的声音主要原因是喉部的发声状态拘谨,缺少弹性和灵活性,也有气息不稳定,造成胸僵、喉紧的状态的可能。因此,在合唱训练之前做好放松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如老方法:打呵欠,模拟喝水,闻花香,哼鸣练习等,尽量让喉咙打开,颈部放松,气息流畅自如。

二、正确的气息支持,是形成稳定歌唱状态的关键

少年儿童训练,我是先从训练“呼吸”开始的;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有位大师告诫说:“会了歌唱的气息就会了歌唱的技术的一半”。首先训练“呼吸”的好处是:呼吸是源动力,有了动力才有声音,符合事物的规律。同学们上音乐课时,很少专门训练“呼吸”,合唱训练从“呼吸”开始,学得快、记得住、用得上。先练“声音”,后练“呼吸”,容易给学生增加生理负担,精力也无法集中,满脑都是声音的概念,很少顾及“呼吸”,这就必然造成了顾此失彼的现象。对孩子们讲些抽象的声音概念和训练方法,倒不如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打个比方来说明。什么是唱歌的“呼吸” ———只吹嘴上固定上橡皮筋的气球,当给它吹气时,它就会不断地向外膨胀,当气球中的气流在外作用力的情况下从气门流出时,橡皮筋就会发出“吱”——的声响,直到没有气了。那么,人体的胸腹部好比气球,橡皮筋就是喉口的声带,当人体吸气时,横膈膜下降,腹部扩涨,当呼气时,气流通过声带发声。如果象挤压气球一样控制腹部,那么声音就会有大,有小,有强,有弱,这就是歌唱气息的运用和控制。接下来就是气息的基本练习:

1.调动情绪——让同学们站立,两手叉腰(用手感觉腹部是否扩涨),象一只蜜蜂飞到花丛里,看!美丽的鲜花,多么香啊!

2.“闻花”——用闻花香味的体会,用鼻子和口同时快速吸气(大约用2/1秒完成)。

3.保持——吸气后随之憋气,保持四拍(4秒钟)。

4.放气——气从牙缝里发“咝”的声音,慢慢放出,开始一口气数(6秒钟),继而八或到十,也会使学生很有兴趣。

用上述方法通过大约一星期的练习,同学们对歌唱的呼吸有了深刻的印象和理解,三、发声训练,追求音质自然、舒适、优美、清晰 接下来再进行声音的训练。

1.引导少年儿童运用柔声唱法。在少年儿童没有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之前,轻声歌唱能使少年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发声器官在歌唱时的协调活动,能使他们逐步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能保护少年儿童幼嫩的发声器官,对以后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极为重要。但轻声唱并不是松垮无力的歌唱,而应该是在气息支持下的轻唱。轻声歌唱是手段,目的是把“无管制”的童声先“管制”起来,为以后更好地“放开”歌唱做好准备。童声合唱中声音训练的第一个目标是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而不是追求音量和力度。这是指导发声时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特别要避免在解决音质问题之前,首先考虑解决音量问题,这往往会导致训练的失败。2.为了让学生兴趣盎然的进行发声训练,可以借助笑、打喷嚏、打呵欠、吹纸条等形象夸张的训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放松喉咙,下沉喉头,打通腔体,加强腰部力量,自然轻松地寻找眉心的亮点。这种训练“看不见,摸不着”,需要教师运用示范、动作、形象的语言等感性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一)作口型不出声

检查喉咙是否打开。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吸一口凉气的感觉。检查嘴巴是否打开。可以通过让学生用手指顺着左右耳垂的后面摁住,然后张开嘴,感觉这个地方能动,口腔就打开了。练习口腔打开非常重要。在练习时,要求学生笑肌提起(体会小猫在叫,胡子的两脚往上翘),眼睛亮亮的,眉毛弯弯的,头上要有顶着东西的感觉,整个面部呈微笑状态。

(二)辅助练习

(1)歌唱中的打呵欠:它有别于生活中的打呵欠。是积极的,腰围是膨胀紧张的。嘴巴要充分打开。

(2)短促有力的打呵欠:特点是急促、干脆、有爆发力,声音有震动感。(3)保持的呵欠:全身的感觉是紧张的,声音不要太明亮,要集中,从高往低唱。可先短后长。

发声方法是获得最佳声音的基础,因此,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唱一些练习曲。小学生发声练习一般都要排在每节课的开头时间,不宜过长,而且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要少而精。

(三)统一歌唱的位置(1)从说开始 即朗诵歌词时,要求学生用气息把每个字连起来,在高位置上说得字正腔圆,然后再在旋律上唱出来。(2)想象远处喊人

此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高位置发声的感觉,然后用气息控制,带感情地朗诵歌词,引导学生咬、吐字时想象打呵欠,使口腔如同拱起的山洞,想象鼻子放大从而使形成声音穿到头腔的通道,也是获得高位置、求得真假声结合的捷径。(3)别的辅助方法

启发学生歌唱时睁眼扬眉,在歌唱中精神饱满、面带微笑,进入歌唱最佳状态;启发学生用最兴奋的状态歌唱。(画笑脸来直观的表现)(4)练习

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口形,使学生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逐步养成习惯,以保证合唱时声音协调统一,之后,逐步用轻声带假声,以假声找“头声”,逐渐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也可用母音“u”为韵母的音色稍暗、柔和的音进行训练,容易找到头腔共鸣,克服喉音,吼唱等毛病

※从弱声开始练起:首先要有饱满的气息支持,以巩固高位置的头声。如:ⅰ7 6 5 4 3 2(呜)运用轻柔的下行音阶进行练习,不仅可以找到高位置的中、低音区,同时是克服“白声”的有效方法。通过反复训练,逐步把这种共鸣的感觉固定下来。

※哼鸣唱法:利用哼鸣容易获得比较高的位置;在哼鸣的基础上再进行各种母音的发声训练。在练声的过程中教师要切记,旋律和要训练的母音有一个要相对稳定,即:母音变化时,旋律不变,旋律变化时,母音不变。常用的发声练习: A:1=C 4/4 12 32 1-‖ 呜

此条练习要求气息均匀,共鸣位置高而统一。

B:.1=C 1 2 ︱ 3 4 ︱5 6 5 4 ︱3 2 1-‖

Miyi ya miyi ya miyi yaha haha ha 此条要求唱得连跳结合,miyi要把嘴撅起来唱,帮助更好地找到位置,ya要唱得短促,弹跳。

C:.1=C 1 3 5 3 1

要求唱得连贯、饱满。气息深而均匀。

唱好了之后,不妨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觉(这—点比光练声更有收获),并要求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字是怎样唱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尽量保持音色,保持口腔位置。然后,慢慢扩展。长时间的练声易乏味,可以用熟悉的简单的歌,《小星星》这首同学们非常熟悉,音符比较简单的歌,填上“Wu”字演唱,注意速度要慢,待唱好了再提速,这样训练效果非常好。

3.在少年儿童自然音域范围内进行训练。训练少年儿童歌唱时,有的教师往往急于扩展音域,发声练习时常常过分注重扩展音域的练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错误的。为了获得美好的童声,首先必须集中力量在自然音域内进行练习,然后在把这种稳定的声音扩展到高音区和低音区。这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受了过分偏重大音域训练的少年儿童,往往会把高音的“挤”和低音“过松”的毛病带到歌唱当中去。

三、音准训练

合唱教学难度较大,在教学中为解决音准问题达到和谐效果,总结了几种练习方法。

1、多欣赏

培养浓厚的合唱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学生对合唱艺术有了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自觉地认真唱好每一个音符,充分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注意各声部的协和,努力去体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好的作品很容易感染人,教育人,引起演唱者的情感共鸣。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从歌曲的音乐性启发,一切的技能技巧都是为表现音乐服务的,音乐是第一性的,是“本”、是“魂”,要以此为宗旨,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升华对音乐表现的理解。所以教师要时常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优美的中外优秀合唱作品,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从学唱歌曲,来了解不同国家的歌曲的风格,了解不同的音乐家的作品。我适当选择一些中外优秀歌曲如:革命歌曲《卖报歌》、《长城谣》,优秀民歌《小白菜》、《太阳出来喜洋洋》,儿童歌曲《我们多么幸福》等。如:《乘着歌声的翅膀》、《卡门》序曲、《摇篮曲》、《欢乐颂》、《哈里路亚》等歌曲。引导他们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培养他们会发现美的音乐耳朵,提高合唱听觉能力,让他们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以此来激发自身学习、参与合唱的兴趣,如此,常常会在训练中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惊人效果!

2、多听辨 有的教师在学生演唱时,唯恐学生唱不准,总是用钢琴等乐器帮助。其实,这些乐器的介入就像拐杖一样,一旦用上,就有了依赖心理。如果去掉了拐杖,学生就会出现问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建立内心听觉是第一位的。要发展内心听觉,首先要使学生明确音程就是两个音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的距离是远近之分,那两个音之间的距离是怎么表示的呢?很早以前就有人使用唱名台阶,用视觉帮助学生建立内心听觉。视觉的直观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儿童准确地听辨和演唱。所以,先唱好旋律音程是音准的基础。唱好音阶则是基础的基础。练习曲: 1、1 2 1-| 2 3 2 – |3 4 3 –| 4 5 4 –| 5 6 5 –| 6 7 6 –| 7 1 7 – |1 2 1-||

2、以此类推,再作三度、四度、五度„„的练习。

3、多练习

合唱的音准训练应由浅入深地进行,先练习旋律、音程,利用一组唱根音,另一组唱冠音的方法,再过渡到和声训练,要求学生做到监听另一个声部的音高及和声效果,通过训练使学生的音准能力得到提高。,例如:两个声部分开唱1 5 再到和声15,逐渐到和弦135,在练和弦的时候可以按顺序也可以不按顺序,总之让学生的耳朵丰满起来。

4、常坚持

合唱训练贵在坚持,合唱训练一定要定时间常练习,使学生在不断练习中学会相互聆听声音和音准,并在长期的磨合中建立起默契,最总达到和谐的效果

四、合唱的咬字吐字训练

咬不准字头,归不好字韵,这是少年儿童声音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可指导学生用普通话大声朗读歌词,结合发声,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口形,使学生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逐步养成习惯,以保证合唱时声音协调统一。

五、合唱的统一协调训练

合唱不同于独唱,它创造的是集体艺术、集体的音响。不论它有多少演员,他们的演唱都是围绕表现一个主题,即创造一个共同的艺术形象,描绘同一幅景色,烘托同样的气氛,抒发同一种情感来进行的。因此,从合唱这一特征出发,无论对他的音色、力度、速度还是表现,都提出了特殊要求,那就是“统一”。有了统一的音色、统一的力度、统一的速度和统一的表现,才能创造共同的音乐主题和艺术形象。

1、统一音色的训练:

统一音色的训练:音色的统一主要依靠声音的位置、真假声的比例、气息的深浅等指标来决定,如若将这些指标一一向学生做解释,我能想象出那群孩子们的表情:目光呆滞、一脸茫然。其实,我们在训练时可以帮助、引导孩子想象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人的演唱像是一个人在唱,并充分调动他们“顺风耳”的特异功能,让他们学会用听觉辨别声音,从而寻找到合唱时所需要的音色。也可采用“孪生兄妹”的方法,首先找出一些悟性较高,掌握方法较好的孩子,多让这些孩子范唱,使较好的声音在其他孩子的听觉中加深印象,然后再让其他的孩子充当这些孩子的“孪生姊妹”,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互唱互赏中,逐步使大家的声音往好的音色靠拢,从而达到集体音色的和谐统一。

2、声部平衡、和谐的训练:

合唱是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各的曲调,同时演唱同一首乐曲。现在的合唱以由过去的两个声部,发展到三四个声部。因此,平衡、和谐各声部是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将各个声部想象成自家的家庭成员(高声部:小朋友、中声部:爸爸妈妈、低声部:爷爷奶奶),虽然各司其职(各有各的曲调),但他们之间是祥和的、团结的(声部的平衡、和谐)。

要训练学生带着“耳朵”唱歌,要求学生歌唱时,不但要听自己的声音,还要听大家的声音,以便相互配合,唱好表现好作品。

3、歌声在速度上与节奏上应当整齐划一,如果在速度上有的快,有的慢,特别在需要变化时,如果参差不齐,那么在音的时值上就会有的长、有的短,这些将破坏合唱的效果。在一些快节奏处或速度变化的地方(比如:渐快、渐慢、突快、突慢处),都属于较难唱齐的地方,要加以注意,多加练习才能保持歌声的整齐,是集体音色更为纯净、透明。在不少力度变化处,也需注意克服分寸的不一致。歌唱的起声与收声,在速度上不一致,那么就会使歌声失去“点”,使得歌声的“线条”不清晰,声音散乱。要做到声音、速度、节奏的统一,主要依靠指挥手势的清楚、准确与肯定。其次在于合唱队员歌唱方法的正确,乐感的训练与相互配合默契的能力。要注意训练孩子们看指挥,指挥有必要对合唱队员尽可能讲清楚各种手势变化的意图,有意识的培养孩子们看懂指挥,以及用歌声反映指挥的意图。

4、表情统一的训练:

表情的统一,就是要求大家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以及思想感情的表现要尽可能一致。比如:活泼、欢乐、舒畅、豪迈、雄壮、刚强、柔和、严肃、庄重等,对于千差万别的歌曲的意境与艺术形象,全体合唱队员应在练唱中取得基本一致的理解与表现。在演唱时,那种多数同学能够从作品的内容出发,歌声热情充沛、表演恰当,但是有少数同学演唱时却无动于衷,缺乏感情,这也是音乐理解与表情不统一的表现。指挥应当对合唱队员进行有充分准备的、生动具体的启发,使每个队员尽可能做到理解与表情的一致,感情性格的基本统一,才能产生打动人心的效果。

表情统一的训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一方面,加强孩子们的乐感培养。多听赏优秀的合唱录音或视频资料,如有条件,到剧场去听更好。

B、其次,让每个孩子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帮助他们在演唱中随着指挥的动作进入角色,投入到歌曲的情境中来。

C、再有,在少数或个别孩子乐感较差、表演跟不上的情况下,多关注启发他们,适时给予个别辅导。使其跟上班集体。

4、训练风格的统一

树立严肃、认真、活泼、主动地训练风格。合唱是一种典型的集体艺术,其统一性和整体性取决于各个合唱队员良好的素质,要调试好童声合唱队的声音,队员之间强烈的相互配合意识及集体的凝聚力是关键。而做到这一点首要的前提是合唱队要有良好地纪律,参加训练的态度要严肃。中小学生,活泼好动,思想约束力差。而一般的童声合唱团(队)的人数都要在六十人左右,如果没有良好的纪律,训练时很难做到状态的“合”,六十个学生就可能有六十种不一样的声音,甚至于讲话声、打闹声都会出现;或者规定的训练时间,人却到不齐,三三两两,这更是训练中的大忌。因此,新团(队)员一加入,就要规范好行为: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要请假,参加训练要认真,严肃但不拘谨,活泼但不放肆……告诫每个学生必须把团结合作的精神放在思想意识的第一位,全体团(队)员在训练时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决不能养成松松垮垮、自由散漫的习惯(当然教师也要注意表达方式、方法,不能造成学生紧张压抑的心理),以免影响排练的效率。

曲目的选择

合唱曲目的选择对打造优秀的有特色的学生合唱艺术团体是十分重要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正确、适宜的合唱曲目选择是决定合唱团队演唱、演出成败的关键。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合唱曲目的选择要遵循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

1.合唱曲目的选择要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近年来,一些中小学合唱团为了参加一些比赛、晚会,增大难度地去排一些成人混声合唱作品,如《黄河大合唱》、《祖国颂》等等。殊不知,这些成人混声合唱作品固然歌颂了人民、歌颂了祖国,有积极意义。但中小学生演唱起来有可能喊“破”喉咙也达不到预期的演唱效果,而且久而久之,合唱团员的嗓子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长期演唱这些成人化的合唱作品,远离青少年生活情趣的作品,合唱团员就会对合唱失去信心、兴趣。因此,中小学合唱团的曲目选择一定要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

2.合唱曲目的选择要围绕主题思想。在决定选择什么内容的合唱曲目以前,一定要明确你的合唱团所要参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规模、以什么为主题思想的合唱活动:校内的、校外的?广场的、室内的?大型的、中小型的?歌颂党歌颂祖国的、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歌唱生活、抒发理想的?或是反映儿童生活情趣的、热爱大自然的……这需要一个“围绕主题思想”的内容选择。比如一个主题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合唱音乐演唱会,而你的合唱团演唱的是悲哀凄凉的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无论从演唱内容、风格、情绪还是现场气氛都会给听众带来一种不谐和之感。

3.合唱曲目的选择要尽量做到量体裁衣、扬长避短。古今中外的合唱作品浩瀚如烟,如果你的合唱团没有像样的领唱,就不要去排《歌唱二小放牛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合唱曲;如果你的合唱团音准欠佳、协调感不够,就不要问津《猜调》、《牧歌》等无伴奏合唱;如果你的合唱团离调、转调意识不够,对西方音乐感受不多,就暂时不要排《蓝色的多瑙河》、《拉德斯基进行曲》等有一定难度的外国合唱曲。各方面条件好的团队选用表现力强、艺术水平高的作品无可非议;条件差一些的团队若选择艺术水平低一些的作品也是正确的。以自身水平选择作品,且表现非常完好,也应该是优秀的。因为它代表了自身的水平,这样做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总之,中小学合唱团合唱曲目的选择要根据自己合唱团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提高合唱团的演唱水平。

二、合唱曲目的选择要遵循合唱作品风格与色彩统一的原则

“色彩”(color)一词,本身来自美术学科,原意指颜色。合唱音乐中的色彩只能体现在音响效果上,它实际上是一种音响的色彩。音响色彩不只是指一般意义的音色,更主要的是指合唱音乐中音响组合的各种手段。“风格”(style)更是使艺术得以生存的重要因素

中小学合唱团在可能的条件下,各声部应有意识地多做一些风格与色彩的互相靠近的训练。比如排练童声合唱曲《山童》万里、晓耕曲),这是一首采用西南地区风格音调谱写成的童声合唱曲,歌唱色调生动活泼,作曲家在音乐中采用诸多滑音、倚音、变音,构成了作品特有的风格。如果我们完全摒弃作品本身的风格与色彩,完全“遵循”乐谱演唱,演唱出来就没有“山童”的嘻戏与欢乐了。因此演唱时可根据西南地区民族音调的特点,尽量多一些民族化、口语化、生活化、夸张化的东西,真实地再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合唱作品的地域性与民族性也决定了合唱作品“声响表现”手法上的一致性,也就是说具有什么样风格、什么样色彩的作品,就应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表现手法与形式。如果你的合唱团演唱风格与色彩习惯于演唱“中国化”的合唱作品,在没有进行过音色以及“旋律感受”的专门训练前,要排练一些较难的外国合唱作品,是十分困难的。中国合唱作品与外国合唱作品在旋法、和声、复调、织体及咬字吐字风格上区别很大,所以平常听、唱惯了中国合唱作品的合唱队员往往会怀疑:什么世界经典名作?什么大师作品?难唱难记难听、怪怪的……这实际上是对外国合唱作品风格与色彩把握、运用不够。因此,中小学合唱团在合唱曲目的选择上要注重民族音乐与创作音乐并重、中外兼顾,广泛地、多层次地让合唱团接触丰富多彩的合唱曲目,充实和增加合唱团的曲目数量。

三、歌曲选择的难易分界-----曲调

唱一些歌曲我们一般学习过声乐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一首歌曲本来很好听,但是为了自己演唱的时候不出现高音唱不上去或者不完整度的问题,现在我们一般不是特别重要的演出的时候会降调,可是我们会发现,最后高音倒是唱上去了但是歌曲的风格、味道早已遗失殆尽。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曲作者在作曲的时候是经过千丝万缕的精心设计的,您一旦打破了这种设计,那就算您唱的再完美,高音再没有问题,也是有缺陷和遗憾的。

例如:《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曲,其实是#c大调的,一般人,特别是伴奏的人员感觉太难弹了,就会把它改成c调或者d调,但是当您仔细听的时候,您就会发现其实完全不是个样子了,原因就是我们破坏了歌曲的完整性----首先是在曲调上。

所以中小学合唱队在选择歌曲演唱的时候尽量不要随意的降调或者升调,选择当今流行原创歌曲的时候更应该遵守这个原则,否则就算是移动一个小小的音符可能调式感觉就会立即全变的!

四、反差越大越好

很多的合唱比赛选歌一般要求两首,现在来看应该是两首歌曲发差越大越好,这样的话既体现您这支队伍的实力---我们什么都能唱;又能给评委和观众一个听觉审美上的冲击。

五、找有正谱伴奏的合唱曲

一般的合唱队是不需要很花哨的伴奏形势的,否则会适得其反,一架钢琴足矣,但是我个人认为,即兴伴奏不适合合唱,因为随意性太强的话会破坏音乐的肢体和元素,会分离观众的注意了,会让人觉得伴奏者哗众取宠,给人以谁是主次不分的感觉;正谱的规整性能有效地把整个合唱队提高一个台阶,同时补偿合唱队员在一些地方演唱的不足。

当然,最失败的是伴奏出现了错音,这是最要命的;另外。和声对位时候若是出现错位,从而引发的的刺耳-----也是合唱队最大的忌讳。

合唱作品的艺术处理

在合唱作品排练中,如何让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并将它表达出来,无疑是最为核心、最为出彩的部分。就此,我以为主要是要抓住以下的关节之处:

一、从了解作品和分析作品入手。要了解作品,教师要做必要的案头工作,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案头准备工作,实质上也是教师对作品的二度创作过程,主要任务是熟悉和分析作品,包括了解作品的一些创作背景,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领会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取向,研究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特点、声部关系,找出作品的重点、高潮和演唱难点。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在反复的共同体验和讨论中不断形成心灵共鸣,不断拓展联想空间,从而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歌曲的真正内涵。

二、本着从歌曲要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注意艺术处理得当。做到歌曲处理适度,便于学生情感交融。尊重原作,确定演唱的基本情绪和基本速度,进而在歌曲发展中找出声区、感情、意境的变化,安排好乐段和乐句之间的层次,以及起伏与高潮的布局,提出各种强弱、快慢变化的要求,还要合理巧妙地设计和运用领唱、重唱、轮唱、衬腔等各种演唱形式,既丰富艺术表现力,又以表现歌曲主题和情感为主线,注重学生团队整体的任务分配及其协调与配合。在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中,既要讲平衡统一,也要讲对比变化,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使三者有机结合。

三、做到歌曲处理准确,便于学生情感协调。歌曲的艺术处理以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形象为出发点,要合乎逻辑。通过对歌曲的艺术处理,使歌曲的音乐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生动,更加准确,当然也须强调学生的形象理解和情感协调。如在排练歌曲《茉莉花》时,告诉学生演唱要有画面感:两句“好一朵茉莉花”所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第一句只是一个交代,是个中景,不用过多去刻画;第二句则是一个特写,是个近景,要表现得夸张一点,把那种对茉莉花的喜爱溢于言表、毫不掩饰的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第三句“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她”是个远景,满园的茉莉花组成了一副由中到近及远的动态的美丽的画面。

四、做到歌曲处理精致,便于学生情感整合。合唱作品是通过歌唱来表现的,这种形式除了音乐表现上要求完美无缺外,同时要求在文学语言表达上清晰达意,因为是集体歌唱,如果不注意语言文字的统一性,各行其是肯定会破坏音乐的表达,这也强调学生在表情达意上的和谐统一。还以《茉莉花》为例,第三句“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她”中的两个“香”字,第一个“香”字处理成突弱且轻巧有弹性,第二个则要连贯、悠扬,仿佛花香扑鼻而来。还有一个字是“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将我骂”中的“一”字,要唱得很轻,生怕被人听见,言下之意“唉,即使是那么一小朵我也还是不敢摘”。两个“香”字和一个“一”字,就使整首歌曲生动起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临近演出时的排练应做到指挥、合唱队、伴奏三位一体高度统一。应注意提前沟通情况,交流体会,提出要求,达成默契。特别是指导教师指挥的手势,要意图明确,动作简洁明了,使合唱队员一看就熟悉,就明白,从而提高合唱水平。

2.合唱知识讲座 篇二

本刊讯 为进一步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加强消防宣传、普及消防知识, 确保员工人身和公司财产安全, 3月29日, 中盐昆山有限公司举办了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专门邀请南京安居防火培训教育中心教官为广大干部职工上了一堂生动的消防安全课。讲座中, 教官用生动的案例和震撼的火灾现场图片, 分别从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性、火灾现场自救逃生的技能和扑救初期火灾的时机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讲解。通过此次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进一步提高了大家防御火灾事故的应急能力, 做到防患于未“燃”。

3.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专题讲座 篇三

一、磁现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磁体能够吸引钢铁一类物质,磁体两极吸引钢铁的能力最强.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例1福州科技馆展出的磁动轮是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制成的,每个轮的边缘装有12个侧放的柱形磁体,如图1所示.当推动A轮转动时,其他3个轮会随之转动.如果A轮磁体外侧是N极,则C轮磁体外侧是极.如果A轮顺时针转动,C轮将时针转动,D轮将时针转动.(后两个空均填“顺”或“逆”)

解析:普通的齿轮传动装置是依靠相邻齿轮的齿与齿的啮合传递动力的,而磁动轮则是根据异名磁极间相互吸引的原理依靠磁场传递动力的.相邻齿轮同侧的磁极不同.如果A轮磁体外侧是N极,则与A轮相邻的C轮磁体外侧是S极,与C轮相邻的D轮和B轮磁体外侧是N极.磁动轮中各齿轮之间转动方向的关系与普通齿轮传动装置相同.如果A轮顺时针转动,C轮将逆时针转动,D轮和B轮将顺时针转动.

参考答案: S逆顺

点评:磁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体对放入磁场中的铁磁性物质作用的磁力,是物体间即使不互相接触也可以相互作用的力.

二、电流的磁场、地磁场

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可以根据安培定则来判定.电流磁场的方向为右手拇指所指的方向,电流方向为右手四指所指的方向.

例2根据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如图2)的实验事实,某同学对地磁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个假说:地磁场是由绕地球的环形电流引起的.下图中符合其假说的模型是() .

解析: 在如图2所示的通电螺线管中,磁场的方向为右手拇指所指的方向,电流方向为右手四指所指的方向.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地磁场,地磁的北极(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根据安培定则,右手拇指指向N极,则四指所指的电流方向沿纬线由东向西.A选项正确.

点评: 符合“地磁场是由绕地球的环形电流引起的”这一假说的模型为A选项.这一假说是否能成立,还需要经过进一步实验验证.

三、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在通电螺线管中插入一根铁芯就成了一个电磁铁,由于铁芯被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磁化且磁场方向与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一致,所以电磁铁的磁性更强.电磁继电器实际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利用某种方式来操纵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的通、断,就可以实现对工作电路的自动控制.

例3如图3所示,将一对磁性材料制成的弹性舌簧密封于玻璃管中,舌簧端面互叠,但留有间隙,就制成了一种磁控元件——干簧管,以实现自动控制.某同学自制了一个线圈,将它套在干簧管上,制成一个干簧继电器,用来控制灯泡的亮灭,如图4所示.干簧继电器在工作中所利用的电磁现象不包括() .

A. 电流的磁效应

B.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C.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D. 磁化

解析:如图4所示,工作电路由交流电源、灯泡和干簧管内的两片舌簧组成,控制电路由直流电源、绕在干簧管上的通电螺线管和一个开关组成.当开关闭合时,螺线管中有电流通过,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将两片舌簧磁化,被磁化了的两片舌簧靠中间的一端为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吸引使两片舌簧靠中间的一端互相接触,工作电路为通路,灯泡亮.当开关断开时,螺线管中没有电流通过,两片舌簧磁性消失,靠中间的一端断开,工作电路为断路,灯泡灭.在工作中所利用的电磁现象包括A选项、C选项和D选项,不包括B选项.选B.

点评:将通电螺线管绕在干簧管上就成为干簧继电器.由控制电路的开关通过干簧继电器实现对工作电路上灯泡亮灭的控制.

四、发电机、电动机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原理,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或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例4汽车上的直流电机有两种功能:一是用于汽车发动机启动时带动其转动;二是在汽车行驶时给汽车上的蓄电池充电.当汽车发动机启动时,直流电机充当了机;当汽车行驶时,直流电机充当了机.

解析: 利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可以使通电导体运动,把电能变成机械能.电动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当汽车上的直流电机用于汽车发动机启动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充当了电动机;当汽车上的直流电机在汽车行驶时给汽车上的蓄电池充电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充当了发电机.

点评:直流电动机与直流发电机的结构相同,工作原理不同.可以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区分电动机与发电机.

4.安全教育知识讲座 篇四

《安全教育知识讲座》观后感

今天收看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讲座》,发现的确是受益很大。节目介绍了几大对中小学生造成伤害的原因,主要是地震、火灾、溺水和交通事故等。

看着电视里的主持人和嘉宾讲述一个又一个隐藏在生活中的问题,我不竟吃了一惊――居然有这么多!看来生活中,看似危险很遥远,其实有时离我们很近。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安全,国家自然是想了很多办法:加强安全疏散的演习、多次举办应急知识教育和讲座……我头一次认识到生命如此脆弱,也是因为生命的脆弱,大家才有了对生命的珍惜吧。正如主持人所说:只要对孩子多一些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就可以避免一些危险对孩子的威胁,灾难来临的时候孩子就多一线生的希望。

5.手足口病知识讲座 篇五

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人群对手足口病的病毒普遍易感,但以5岁以下小儿为主。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虽然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什么疫苗,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1.、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6.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5.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6.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7.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8.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9.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

6.安全知识讲座 篇六

一个和谐温馨、安定有序的校园是我们每位同学生命健康成长的乐园,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殿堂。校园的安全关系到同学们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关系到老师能否在一个宁静、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各种人才,关系到家庭和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它是学校发展的支点和保障。为了能让同学们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学习,今天我们学校特此向全校师生进行《中学生安全知识》讲座。具体内容如下:

一、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

1、保持镇静,趋利避害。

2、学会自救、保护自己。

3、想方设法,不断求救。

4、要记住报警求救电话。

二、道路交通安全:

(一)遵守交通规则:

1、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边行走;

2、不穿越、攀爬、倚坐道口护拦。

3、不在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4、不在马路上踢球、跳皮筋、打闹、玩耍。

(二)骑自行车须遵守以下规定:

1、不满16周岁不能在道路上骑电动车、摩托车。

2、骑车转弯前须减速慢行,伸手示意,不得突然拐弯。

3、不双手离把,攀扶其它车辆或手中持物。

4、不牵引车辆或被其它车辆牵引。

三、校内校外活动安全:

(一)防止触电:

1、发现绝缘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关、插座要及时报告,请专人检修,切勿乱动。

2、发现有人触电时,要迅速切断电源,并立即报告老师、家长或其他人员实施抢救。

(二)防止落物伤害:

1、不进入建筑施工现场。

2、起重装卸、吊运用设备的下面严禁站立、通行和玩耍。

(三)严禁学生将棍棒、刀具等各类尖利物品带入校园,更不得带进教室;以礼待人,诚实交友,不与人口角、斗殴,更不要械斗、群殴。

四、消防安全:

(一)学校及公共场所防火:

1、不随身携带烟花、爆竹、火柴、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

2、不吸烟、不玩火,尤其是在加油站、加气站等易燃易爆场所。

(二)遇有火险时,用下列方法处置:

(1)立即拨打119,向消防部门报告准确的地点、火灾种类、火势情况,并派人员在路口等候消防车;(2)初起的小火,可正确使用灭火器、水、沙土、干土、浸湿的毛巾、床单、棉被等覆盖灭火。(3)最主要的是尽快离开现场,脱离危险,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水浸湿毯子或被褥披在身上并包好头部冲出房间,安全脱离火灾现场。(4)国家明令禁止学校、机关和其他社会团体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灭火,未成年学生不得参与火灾的扑救。

五、火灾中的逃生与自救:

火灾中如何自救与逃生是师生学习消防知识的一个重点,尤其是在房间中的火场逃生,具体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1、要镇静分析,不要盲目行动

2、要选好逃生办法,不要惊慌失措

如必须从烟火中冲出房间,要用湿毛巾、衣服等包住头脸,尤其是口鼻部,低姿行进,以免受呛窒息。如房门口虽已有火,但火势不大,就从房门口冲出;如果房门口火势太猛,要从窗口逃生,并保证双脚落地,不出现意外。

3、火场人员要尽量有序迅速撤离火场

不要大声喊叫,避免烟雾进入口腔,造成窒息中毒。如火场逃生之路均被大火切断,应退居室内关闭门窗,有条件的可向门窗上浇水,延缓火势蔓延,同时向窗外扔小的物品或打手电求救。

六、饮食卫生

不买不吃不新鲜和腐烂变质的食品;不吃被卫生部门禁止上市的海产品;不买无证摊贩处食品;不买无商标或无出厂日期、无生产单位、无保质期等标签不完整的食品;不吃有毒食品(如野生蘑菇、不明野菜等);不喝未经消毒、煮沸的水,不喝存放时间过长的、过时的纯净水。

七、安全用电:

不靠近有电线断落地周围20米内,不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等电器;不用尖锐物品扎、刺电线;不在雷鸣电闪时使用电器;不用金属体去试探插座、灯口的内部,更不能用指头戳插座孔、灯口;不用湿手接触开关、插座。

八、其它方面:

1、不阅读带有色情与暴力内容的报刊杂志。

2、注意网络安全,反“黄”、反“暴”,提倡绿色上网。

3、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远离邪教。

4、学生应认真学习并掌握毒品的相关知识,深刻认识毒品的危害性,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经营性网吧及娱乐场所。

以上内容同学们都要牢牢记住,为共同营造一个平安健康和谐的校园而努力奋斗。

翁旗乌丹第四中学

7.合唱知识讲座 篇七

4.1 组成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主要由检测元件、中间放大环节、操作执行机构和试验装置四部分组成。

4.1.1 检测元件

检测元件为零序电流互感器 (也称漏电电流互感器) , 其作用是把检测到的剩余电流信号或触电电流信号, 变换为中间放大环节可以接收的电压或功率信号, 送到中间放大环节。

4.1.2 中间放大环节

中间放大环节是将微弱的剩余电流信号放大, 按装置不同 (放大部件可采用机械装置或电子装置) 构成电磁式保护器或电子式保护器。

4.1.3 操作执行机构

操作执行机构接收到信号后, 使主开关由闭合位置转换到断开位置, 从而切断电源, 是被保护电路脱离电网的跳闸部件。

4.1.4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由试验按钮和电阻组成。当按下试验按钮后, 人为地产生一额定值的故障信号, 检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能否正常动作, 机构是否灵敏可靠。

4.2 电流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

当线路或电气设备漏电时, 将呈现异常的电流或电压信号, 保护器通过检测、处理这些异常电流或电压信号, 促使执行机构动作, 切断电源。人们把根据故障电流动作的保护器叫电流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根据故障电压动作的保护器叫电压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由于电压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结构复杂, 易受外界干扰, 动作稳定性差, 制造成本高, 现已基本淘汰。目前, 国内外保护器的研究和应用, 均以电流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为主, 因此, 本讲座只简单介绍电流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工作原理。

前边已经提到, 保护器主要包括检测元件 (零序电流互感器) 、中间放大环节 (包括放大器、比较器、脱扣器等) 、操作执行机构 (主开关) 以及试验装置等几个部分。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和变压器类似, 由两个相互绝缘, 绕在同一铁心上的绕组组成。当一次绕组中有剩余电流时, 穿过铁心的磁通相量和不为零,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 二次绕组就会感应出电动势。

把保护器安装在线路中, 零序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与电网线路连接, 二次绕组与中间环节连接。当线路和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时, 任意时刻流入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电流与流出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电流相等, 即零序电流互感器中各相电流的相量和等于零。一次绕组中没有剩余电流, 二次绕组就不可能有感应电流信号输出, 主开关就处于闭合状态, 电源持续向负载供电。

当发生接地故障, 或设备绝缘损坏、漏电, 或人站在地上触及带电体时, 则在故障点产生分流, 此漏电流经大地、变压器中性点形成回路, 未经过零序电流互感器, 因此导致一次绕组中各相电流的相量和不再为零, 一次绕组中产生剩余电流, 在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环形铁心中产生磁通, 从而使二次绕组有感应信号输送至放大环节。当这个电流值达到该保护器设定的动作电流值时, 迫使脱扣线圈励磁, 强令主开关跳闸, 切断供电回路。以上是电子式电流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工作原理。

电磁式电流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与电子式电流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原理大致相仿, 唯一的区别是电磁式电流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省去了中间环节。检测元件 (零序电流互感器) 二次侧感应电压信号输出后, 直接加到脱扣器上, 当达到设定的动作值时, 脱扣器就动作, 使主开关断开, 分断主电路。

4.3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主要参数

4.3.1 额定剩余动作电流

额定剩余动作电流是指在制造厂规定的条件下, 保证保护装置必须动作的剩余电流值。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主要有6, 10, 15, 30, 50, 75, 100, 300, 500, 1 000, 3 000, 5 000, 10 000, 20 000mA等多种规格。

4.3.2 额定剩余不动作电流

在规定的条件下, 保护装置不动作的电流值, 一般为剩余动作电流值的1/2。例如, 剩余动作电流30 m A的保护器装置, 当剩余电流值在15 mA以下时, 保护装置不应动作, 否则因灵敏度太高容易误动作, 降低供电可靠性, 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4.3.3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分断时间

分断时间是指从突然施加剩余动作电流的瞬间起到所有极电弧熄灭瞬间为止所经过的时间。

4.3.4 额定电压、频率

额定电压是指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所装设电网的线电压, 有220, 380 V两种;额定频率为50, 60 Hz两种。若电源频率与保护器频率不相符, 将会影响保护器的动作灵敏度以及其他电气性能。

4.3.5 额定电流

额定电流是其所保护电路允许长期通过的最大电流值。保护器额定电流的大小受两方面的限制, 一是主开关触头的通断容量;二是零序电流互感器的铁心尺寸。保护器的额定电流主要有6, 10, 16, 20, 25, 32, 40, 50, 63, 100, 160, 200, 250, 400 A等多种规格。

4.4 保护器的试验

为确保保护器对线路、用电设备剩余电流保护的可靠性, 对使用中的保护器应定期检测动作的可靠性;安装后正式投入运行前, 应现场模拟试验保护器动作的可靠性;维修更换主要元件后, 要经过规定项目的试验, 看其性能是否符合铭牌指标。对动作不可靠或性能达不到铭牌指标的保护器, 不得安装使用。

4.4.1 运行中保护器的定期试验

对运行中的保护器, 用户每月应对其用试验按钮试验1次;保护器因过电压动作后应试验1次;雷雨季节应增加试验次数;危险场所和临时使用的保护器也应增加试验次数;停用后的保护器使用前做1次试验。试验时, 按下试验按钮, 保护器应迅速跳闸。

4.4.2 保护器安装后的模拟试验

为确保新安装的保护器保护功能准确有效, 正式投入运行前必须进行模拟试验:一是保护器本身的模拟动作试验;二是保护器带负荷的模拟动作试验;三是试验电阻现场接地模拟试验。

(1)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本身的模拟动作试验。用试验按钮试验3次, 均应正确动作。对具有一次自动重合闸功能的保护器, 还应按照说明书的具体要求, 对其自动重合闸功能进行试验。

(2) 保护器带负荷的模拟动作试验。带负荷分、合交流接触器或开关3次, 不应有误动作。

(3) 外试电阻现场接地模拟试验。外试电阻现场接地模拟试验, 就是用一阻值合适的电阻 (称外试电阻) 模拟单相对地漏电故障, 从而验证保护器是否能够动作跳闸。在分级保护的电路中, 还要验证各级保护是否存在越级动作和误动作。

外试电阻阻值可按下面要求确定。

用于单相电网试验的外试电阻值:

用于三相电网试验的外试电阻值:

式中R——外试电阻阻值, kΩ;

UP——被保护电网的相电压, 一般取220 V;

I△N——保护器的剩余动作电流, mA。

农电工在做外试电阻现场接地模拟试验中, 外试电阻可选择40~60 W的灯泡代替, 或用1 kΩ左右的电阻。

试验方法:把外试电阻和试验按钮动合触头串联后, 两端各接一绝缘电线, 一端与大地连接, 其接地电阻阻值要求与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接地电阻阻值相同。另一端与保护器出线 (负载) 侧的任意相线连接。对于组合式保护器, 必须接在零序电流互感器以下的任一相线上。接好电路后, 按下试验按钮, 按下的时间应约等于保护器额定动作时间, 保护器应可靠动作跳闸。然后把外试电阻的相线连接线依次接到被试电网的其他相线上, 重复以上试验。在以上测试过程中, 整个低压电网应处在运行状态。任何一次试验不得引起上一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越级动作和同级其他保护器误动作。

上述方法在现场施工验收时常用, 可这两种方法都不十分可靠。随着电气技术的发展, 我国已生产出能测定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电流、动作时间等参数的仪表, 使用这种仪表检测得出的结果将更为可靠和准确。

关于保护器的试验, 最后需要强调两点:一是订货前, 和经维修更换主要元件后, 要进行不动作特性、动作特性、动作时间、极限不动作时间等项目的测试;二是实行分级保护的低压电网, 要对各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动作参数整定, 使各级保护器之间额定动作电流和额定动作时间协调配合, 避免越级动作。

5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5.1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特点用途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是在断路器的基础上加装剩余电流保护器件而构成的, 因此有剩余电流、短路和过载等保护功能。也有些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是在断路器外加装剩余电流保护附件而组成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主要适用于交流50/60 Hz, 额定电压400 V及以下的交流电路中, 当发生人身触电或电网剩余电流超过规定值时,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迅速切断故障电源, 保护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同时还兼有过载和短路保护功能。

5.2 国内常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种类简介

我国生产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有90%左右是电子式的, 仅有10%左右是电磁式的。根据用途的不同, 可分为两类:普通用户使用的所谓家用及类似用途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和专业电工使用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中, 专业电工使用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主要有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移动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等。

5.2.1 家用及类似用途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1) 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目前国内已大量使用这种保护器, 其主要技术指标为:额定电压220 V或380 V, 额定电流大多为63 A及以下, 有些系列可达到125 A, 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多为30 mA及以下, 分断时间不大于0.1 s。带过载和短路保护, 短路分断能力为3, 4, 6, 10 kA。有些产品还带有过电压保护。极数有单极二线、两极、三极和四极等。其中, 近几年研制生产的新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由小型断路器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附件拼装而成, 拼装既可在工厂完成, 也可由电工在现场完成。因此, 特别适合在末端电器、配电箱及城乡居民住宅配电箱中使用。

8.举办“守护童年”防性侵知识讲座 篇八

讲座中,检察官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通过列举社会生活中一个个真实发生的儿童遭遇性侵案例、庭审视频及检察官寄语、故事等,与孩子现场互动,深入浅出地告诉孩子罪犯实施性侵违法犯罪行为的手段和特点,以及如何与家长沟通,让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提高防范性侵害的意识和技能。

“检察官运用孩子们的语言、故事、动画等形式,让孩子难以启齿的防性侵教育变得易懂、有趣,这样看得见的教育形式,很受欢迎。”平潭镇中心小学吕老师十分认可活动的开展。

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电话或微博、门户网站咨询防性侵知识。“苗圃计划”启动以来,定期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不同主题,今年针对留守儿童遭遇性侵害的案件呈上升趋势的实际,确定的活动主题是“守护童年”―儿童防性侵教育进校园。

上一篇:设备组2012年终总结下一篇:落叶的启示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