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禁忌(共16篇)(共16篇)
1.礼仪禁忌 篇一
出门在外,朋友不能少,一个人真心的朋友多,他必然有过人的魅力。或者是素质比较高,或者是谈吐风趣,又或者是注重礼仪礼节。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握手的禁忌礼仪,希望对你有帮助。
首先和女士握手时,如果女士不主动和你握手的话,你最好还是不要先把手伸出来,因为既然女士不先伸手,那说明她和你也不熟没有好感或者是她认为没有必要,而你在那里先伸出手或许会让她对你反感;还有就是同女士握手最好沾之即松,如果你在哪里握着不松手会被认为是占便宜的。
还有就是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时的握手,也是一定要等长辈或者是上级先主动伸手要和你握手的时候你才可以去握手,在握手的时候最好能够微微躬身以示对他的尊重,同时握手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秒。
握手的时候一定要使用右手和别人握手,特别是和外国人握手的时候尤为需要注意这个,因为外国人都认为左手不吉利,而你用左手和他握的话,会被看成是对他的侮辱或挑衅,因此应该要注意一下这个问题。
还有就是和别人握手的力度问题,以不将对方的手握疼为前提,然后你可以稍稍用力以示你见到他的激动和高兴,如果你和他很熟的话,可以适当的将握手的时间延长一下。
在和别人握手之前要确保自己的手是干净的,不要自己手上一块灰然后和别人握手,这是很不礼貌的,或者是自己的手上有水或者是汗,应该讲手擦干净在和别人握手,这样才不会得到别人的反感。
我们有时候看一些访谈类的节目或者是看其他的节目的时候会发现握手双方都是站在的,即便是一开始是坐着的,但是一旦握手时都会先站起来在和别人握手,这是因为如果你坐着和别人握手的话会让别人认为你很傲慢,因此对你的印象就会很差,所以当你和别人握手的时候一定要站起来以示对他的尊重。
2.礼仪禁忌 篇二
我们应学习西方就餐礼仪方面的一些知识。中国人用西餐是学习西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西餐桌上最基本的常识, 让你在享受西餐雅致的就餐氛围时, 举止更正确得体, 进餐有条有“礼”。
1. 要预约, 越高档的饭店越需要事先预约。
预约时, 不仅要说清人数和时间, 也要表明是否要吸烟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别的日子, 可以告知宴会的目的和预算。在预定时间内到达, 是基本的礼貌。
2. 再昂贵的休闲服, 也不能随意穿着上餐厅。
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餐厅, 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 男士必须打领带。
3. 进入餐厅时, 男士应先开门, 请女士进入。
如果有服务员带位, 也应请女士走在前面。入座、餐点端来时, 都应让女士优先。就算是团体活动, 也别忘了让女士们走在前面。
4. 由椅子的左侧入座.
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当椅子被拉开后, 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 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 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 就可以坐下来。就座时, 身体要端正, 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 不可跷足, 与餐桌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餐台上已摆好的餐具不要随意摆弄。将餐巾对折轻轻放在膝上。
5. 用餐时, 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 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 两脚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6. 进餐过程中, 不要解开纽扣或当众脱衣。
如主人请客人宽衣, 男客人可将外衣脱下搭在椅背上, 不要将外衣或随身携带的物品放在餐台上。
7. 不可在餐桌边化妆, 用餐巾擦鼻涕。
用餐时打嗝是最大的禁忌, 万一发生此种情况, 应立即向周围的人道歉。取食时不要站立起来, 坐着拿不到的食物应请别人传递。
8. 进餐时应与左右客人交谈, 但应避免高声谈笑。
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 可选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
9. 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过多, 在咀嚼时不要说话, 更不可主动与人谈话。
1 0. 喝酒的方法。
喝酒时绝对不能吸着喝, 而是倾斜酒杯, 像是将酒放在舌头上似的喝。轻轻摇动酒杯让酒与空气接触以增加酒味的醇香, 但不要猛烈遥晃杯子。此外, 一饮而尽, 边喝边透过酒杯看人, 都是失礼的行为。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红印, 用面巾纸擦较好。
1 1. 喝咖啡时, 如愿意添加牛奶或糖,
添加后要用小勺搅拌均匀, 将小勺放在咖啡的垫碟上。喝时应右手拿杯把, 左手端垫碟, 直接用嘴喝, 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着喝。吃水果地, 不要拿着水果整个去咬, 应先用水果刀切成四或主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吃。
1 2. 喝浓汤时, 勺子横拿, 由外向内轻
舀, 不要把勺很重地一掏到底, 勺的外侧接触到汤。喝时用嘴唇轻触勺子内侧, 不要端起汤盆来喝。汤将喝完时, 左手可靠胸前轻轻将汤盆内侧抬起, 汤汁集中于盆底一侧, 右手用勺舀清。动作非常完美。
1 3. 如何使用刀叉。
基本原则是右手持刀或汤匙, 左手拿叉。若有两把以上, 应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内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尾端, 食指按在柄上。汤匙则用握笔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觉不方便, 可以换右手拿叉, 但更换频繁则显得粗野。吃体积较大的蔬菜时, 可用刀叉来折叠、分切。较软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 用刀子整理一下。
西餐用的刀、叉、勺各有其用, 不能替代或混用。刀是用来切割食物的, 不要用刀挑起食物往嘴里送。记住:右手拿刀。如果用餐时, 有三种不同规格的刀同时出现, 一般正确的用法是:带小小锯齿的那一把用来切肉制食品;中等大小的用来将大片的蔬菜切成小片;而那种小巧的, 刀尖是圆头的、顶部有些上翘的小刀, 则是用来切开小面包, 然后用它挑些果酱、奶油涂在面包上面。左手拿叉, 叉起食物往嘴里送的, 动作要轻, 捡起适量食物一次性放入口中, 不要拖拖拉拉一大块, 咬一口再放下, 这样很不雅。叉子捡起食物入嘴时, 牙齿只碰到食物, 不要咬叉, 也不要让刀叉在齿上或盘中发出声响。在正式场合下, 勺有多种, 小的是用于咖啡和甜点心的;扁平的用于涂黄油和分食蛋糕;比较大的, 用来喝汤或盛碎小食物;最大的是公用分食汤的, 常见于自助餐。切莫搞错。
刀叉放的方向和位置都有讲究。刀叉放在垫盘上呈八字形, 刀口朝内, 叉尖向下就表示你还要继续用餐;刀叉平行摆放在垫盘上刀口向外, 叉尖向上则表示你不要用餐。汤勺横放在汤盘内, 匙心向上, 也表示用汤餐具可以收走。
1 4. 略事休息时, 刀叉的摆法。
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 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 不安全也不好看。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用餐后, 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西餐桌上的餐具很多, 吃每一样东西要用特定的餐具, 就拿餐刀一项来讲, 吃西餐时最少也有三把刀, 分别用来切肉排, 蔬菜和切开小面包, 弄不清每一件餐具的具体用法就容易出现尴尬局面, 餐具摆放得乱七八糟, 就很容易使手中餐具掉在地上了。
如下为一些失礼之举:
1.离席时将餐巾布掉落在地上。
2.餐巾布用得污迹斑斑或者是皱皱巴巴。
3.将吃剩食物放到餐巾布上。
4.用餐巾布擦桌子。餐巾布可以用来擦嘴或擦手, 对角线叠成三角形状, 或平行叠成长方形状, 污渍应全部擦在里面, 外表看上去一直是整洁的。离开席位时, 即使是暂时离开, 也应该取下餐巾布随意叠成方块或三角形放在盘侧或桌角, 最好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如账单上含服务费, 就不必付小费。
3.禁忌和反禁忌 篇三
性是一个和人类一样古老的社会现象,是创立人类文明的基本因素。至今为止的经济生活,其实是由人类两性关系衍生出来的。所谓公有制、私有制,还不全是围绕两性关系对财富、权力和资源的一个分配制度?每一个人在社会上的位置,也是由两性关系来界定的。在“文化大革命中”红极一时的“血统”论也好,正宗的“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论也好,莫不渊自父母性交一事。人的一生无论有何种抱负、志向,也无论是千古罪人还是历史伟人,没有不受到两性关系的困扰。可以说还没有另外哪一个社会现象,可以那样广泛,那样无所不在,那样无时无刻地影响到每一个人。但也恰恰因为性关系有如此强烈的社会作用,在人类文化的漫长经历中,它一方面被神化,另一方面又被贬低到人们不敢张口谈论的程度,成为人类文化中最大的禁忌(taboo)。性被神化,是因为其社会作用太大,无法随意控制;性被贬斥,是因为无法禁止人们涉足性事,只好把性变成不可言说的怪物。这种有趣又可悲的文化现象,在中国文化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差异,但在性文化上,并没有根本的不同:性在欧洲历史上也一直是一个禁忌。中国大陆据说出版了《查泰来夫人的情人》,而这在六十年代在西方还是一本禁书。上一世纪的美国,是禁欲主义的新教徒的天下,只是本世纪的工业文明才打开了种种禁忌。因为工业的发展,迫使人们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物理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摧毁了牛顿力学对时间的形而上学;在化学上,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揭开了物质的基本规律;图灵的控制论表明了人类推理的机械性;在生物上,达尔文的进化论把人的地位重新界定;孟特尔的基因论则从生命的基本结构层次去解释遗传学。于是人们也不由要问一问关系人们自身,几乎天天会碰到的性行为是怎么回事?四十年代的美国金西调查,就是为了回答这一问题的努力。
今天中国正面临向市场经济转化的前夜,一场和西方本世纪初工业起飞相似的发展正在孕育。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自然经济已根本动摇,刘达临教授的这份性文化调查也就应运而生了。这个调查涉及十五个大省市的二十八个地区,有三百三十多人参加调查工作,按照中学生、大学生、城乡已婚者和性犯罪分子四大类,发出二万一千份问卷,回收二万零七百十二份,有效卷一万九千五百五十九份,每一类分别有从四十二到七十一个不等的问题,整个说是一项颇为艰巨的工作。
按照某种说法,谈论性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人们认为性不应从禁忌中解放出来,因为那是一种污染,会导致人们犯罪。这种逻辑和基督教有异曲同工之处,即所谓原罪。如果人的生命的产生是污秽的行为,那岂不是说人是污染的产物吗?大汉奸梁鸿志在被处死前感叹道:“世界上两件东西最脏,一是政治,一是女人生殖器,偏偏男人全喜欢。”至少他的话在生理上是大错特错了。正是女人的生殖器恰恰是人体最清洁的部分,远比口腔干净,这是有科学为证的。
刘教授在进行这个史无前例的性调查时,可以看出是极为大胆的,敢为前人所不为。当然,如果求全责备,也可说还有待改进之处。笔者在海外研习统计专业,勉强也可算是个“海外学人”。从我的专业角度看,这一调查的必要性可以由如下几个逻辑关系归纳出来:
1)人的生活可否没有性关系?(当然不可能)
2)性关系是否只是为了传宗接代?(反证法:如果是这样,则避孕就不需要物质手段了)
3)性关系是否主要为了生育?(反证法:独生子女政策,所以当然不是)
4)那么性关系主要是人生的一个享受?(只能如此)
5)人们要不要提高参与双方的享受和素质?(当然应当)
6)那么人们要不要学习,磋商、交流经验?(反对先验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7)如何了解以每两个人为单元的实践呢?(自然只有社会调查了)
从具体社会要求上讲,刘教授在绪论中罗列了十个主要问题:早恋,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夫妻性生活不和谐,性犯罪,卖淫,性病,色情,性观念混乱和计划生育的困难。这些社会问题或可归纳为四个方面:性病、特别是爱滋病;计划生育;两性关系中的暴力和非婚性关系。遗憾的是,可能是因为有些现实的考虑,在计划生育和性病方面本书未能深入涉及。例如:各种避孕工具和性行为;绝育手术和性行为;同性恋的行为方式,同性恋性伴侣转换频率;同性恋性行为发生地点,防止性病措施;性病患者得到性病知识和药物的来源;性病患者从医的百分比;性病患者对性伴侣的态度,这些全是解决当务之急必需的资料,却未给予足够重视。
另一方面,调查中说:“封建思想仍有很大影响,资产阶级的性观念又在渗入……。”可什么是资产阶级的性观念呢?“正确”的中国性观念难道是从天而降?如果说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而言是一个进步,那么资产阶级文明,包括经济文明和性文明就不能一概否认,笼统批判“资产阶级性观念”可能并不妥当。在性观念上,资产阶级不能说得全对,可批评处委实不在少数,但是封建社会给妇女带上的枷锁,今天北美、欧洲的妇女不但摆脱了,而且整个社会在强烈地反对男女双重标准的观念。这也应当被称为“资产阶级”的性观念,难道我们可以笼统否定这一进步?
调查报告是为了人们作分析提供事实根据的,所以要尽力避免在调查之前抱有结论性的先见。统计学上的抽样就是为了客观地反映群体的现实,通过概率的方法,对群体作一个定量的描述。这正如金西所说:“我们这份报告,首要的目的是说明人们在做什么,而决不涉及人们应该做什么,也不涉及对这样做的人的评价。”为了使抽样工作客观、中立,没有先入之见,在医学上往往采用“双盲法”,使被调查的病人和检验效果的医生不知道他们是在对比两组的哪一方。在社会调查中,调查人员不得向被调查人员评论任何调查问题,调查问题的设计是排除带有是非性的题目,采用不带褒贬的词汇,对被调查人员的姓名不予纪录。刘教授的调查也是按此原则进行的,比如向判刑人员“宣布并严格执行问卷保密措施,反复说明我们不想,也不可能知道某一问题是谁填写的。”在同性恋调查中,没有采用“鸡奸”之类词汇。可惜在有些方面,还是表露了一些主观倾向的痕迹,例如在婚外性关系调查中使用了“勾勾搭搭”,“通奸”,这就不如使用“亲密交往”,“发生性关系”更准确,更适当。值得指出的,是在619页上的一句话:“……犯淫乱罪的女性则多于男性”,这非常不科学而且带有歧视妇女的性质,因为淫乱罪的不是法律名词。如果卖淫算淫乱罪,强奸算不算?利用金钱、物质、特权、地位取得性行为算不算?这样一算,还不是“犯淫乱罪的女性多于男性”吗?
统计是一门科学,科学是客观的,这并不意味搞科学的人没有个人爱憎和观点。性文明调查是采用抽样统计的科学方法。据刘教授讲,采用了美国SPSS软件包。SPSS的全文是Statistical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这是专为作社会统计调查开发的软件,在北美洲已经使用了近二十年,经过不断修改,是一相当成熟的商业软件了,目前已可在PC机上运行,这个软件其实在自然科学中也被广泛采用。
刘达临教授在绪论第四章“抽样和统计”上对其调查有一个很坦率的说明:“从总体上来说,这项调查主要采取了非随机抽样,由于非随机抽样不能控制和确定抽样误差,因此存在不能用统计方法推论总体的局限性。”
那么什么是随机抽样呢?过去常常有一种叫“解剖麻雀”的说法,从统计上讲这是以点代面的先验方法,因为这首先假设研究的对象和麻雀是相似的。如果可以有这一假设,解剖麻雀作为研究(不是用来示范)也就没有必要了。在现实中,大部分的研究对象和麻雀是完全不同的。随机是说在被研究群体中,以没有任何偏重的方式采集一定数据作为分析推测群体的依据。这些取样则组成一个取样群体。根据大数定律、我们通常可假设一个相当大的被研究群体的期望值呈正态分布。数学上可以证明,随机取样可以无倾向(unbias)地反映这一期望值。因此随机取样具有向全体的推导性。随机在此,就是要避免先验、主观,既不假设麻雀有代表性,也不假设向日葵有代表性。
那么到底取样多少才能使推论有较高的可靠性呢?人们可能以为是多多益善。刘教授在绪论第7页说:“当年的金西历尽艰苦调查了一万七千例美国人的性生活状况,但是他认为抽样远远不够,并说如果要对调查内容有更透彻、全面的了解、至少该抽样十万例,那么按照金西的说法,按照中国人口和当时美国人口的比例,我们至少应抽样四十万例至五十万例,这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可幸的是,刘教授和金西先生在这个问题上全错了。在随机抽样中,取样群体的大小和被研究群体的大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更不是正比关系。对于只有人口不到两亿的四十年代的美国,接近十二亿的中国和人口只有两千多万的加拿大来说,取样群体的大小可以相同,这对精确度几乎没有影响!
以调查大学生手淫的百分比为例来具体算一下到底多大的取样可以反映现实。在回答这一问题前,必须先回答另外一个问题;这个调查的精确度要多大?笔者设为±5%,即是说如果调查结论男大学生手淫的百分比是59%,那么实际的百分比应在54%到64%之间,这里还有一个取错样的可能,比如也是5%。换句话说每二十个抽样调查中(不是二十个抽样中),会有一个特殊情况被随机碰到了,如果我们认为这样的差错率对此调查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则我们用下列字母代表一些量:
N:被研究群体大小,即全国男大学生总数
n:取样群体大小,即被调查的男大学生总数
P:实际手淫人数和总体的百分比
P:取样中手淫人数和取样总数的百分比
则我们是用p来代表P,按上面的假设P-5≤p≤P+5而0≤P≤100
根据正态分布,我们有的最大值是400!即最保守的取值,抽样四百就可以满足上述的要求。怎样理解这一数字结论呢?不妨这样想,几何上无论多大的圆,三点就可以确定此圆;统计上在满足上述条件下,只要随机取样四百就可以表现出一个群体分布。但需要提醒的是,这里说的表现是一种动态,有二十分之一的这种调查不能反映出群体特征(这是我们认可的精确度)。在实际统计中抽样大小计算要比上面讲的复杂而且不尽相同。人们往往把群体分成若干子集合,或在每一个子集合中分别取样,或者采用多层抽样,先随机选定要作抽样的子集合。后一种特别适合于巨大的群体。这样总取样数会大于四百。美国民意测验、电视收视率抽样的总数全在三千左右,这也应当适用于中国。
抽样过多,不但开支浩大,费时费力,会造成较高的文书上的差错。而且不能保证无偏差。比如在美国四五十年代,有人用电话查访,从电话簿上随机抽取号码,逐一打电话询问。但调查人员忽略了当时美国电话普及率并没有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所以其调查结果只能推论为有电话的人的反映(通常这些人的生活水平较高)。现在西方还有一种探查民意的方法,是在报纸上或电视台上提出一个可以用是或否(yes or no)回答的问题,然后设置两个电话号码,赞成的打一个,反对的打另一个,不用多说话,很快就可以得到一个取样相当大的百分比。但这仍不是随机的,首先只有知道这一问题的人才能回答,而人们选择报纸和电台多不是随意的。第二只有对此问题反应最强烈的人才会打电话,大多数人即便有看法,也未必去打电话。
作为统计人员,与其扩大取样、不如在随机上下功夫。也许有人认为正是做不到随机取样,才需多抽样,这又是一个误解。如上述两例,无论取样有多大,全摆脱不开局限性。笔者认为以刘教授这次组织的人力,如果在取样方法上略加改进,其代表性会大大提高。
这份调查报告毫无疑问是以美国四十年代金西的报告为蓝本的。但美国在七八十年代有更高水平的一些性调查,应当做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获得博士学位的海特女士(Shere Hite)所作的性调查,可以说是继金西之后的一个里程碑。她在一九七四年作了一个专对妇女的调查,于一九七六年以“全国范围女性性行为考察”(A National Study of FemaleSexuality)为题发表。海特取样的年龄范围是从十四岁到七十八岁,采用信访方式,一共发出七万五千份问卷,分别从四个渠道收集,主要是借助妇女杂志,妇女团体和宗教团体,回收到三千零十九份,其中直接作统计的有一千八百四十四份,其余一千一百七十五份因收到时统计运算已开始,只作为参考。她的问题分五大类(高潮、性活动,两性关系,年龄发展阶段和其它),一共五十八个问题。这份调查不但印证了很多金西的统计,而且在统计水平上也有显著的提高。
金西当年采用面谈方式。限于条件,面谈工作人员均为男性,使不少妇女无法畅所欲言。海特采用信访,由于美国人习惯社会调查,也由于海特通过的渠道有一定社会威信,因此可靠性大大提高。刘达临教授采用不记名的集体答卷方法,无疑是适合中国今天的情况的。集体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人们的顾虑。但这些集体的选定方式在报告中没有详细介绍,从某些段落的文字上看,还有相当的目标性。笔者认为如何提高集体答卷的随机性,应是中国社会调查人员和统计人员一个重要的课题。
其实海特的信访仍有缺点。因为她整个信访的回收率只有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仍是对此性调查支持或感兴趣的人才回答,不足以代表全体。解决这一困难的方法是把不回答的作为另一个研究群体,从中取样,作专访,由此推导出不回答信访的人的性生活,再和回答信访的统计综合在一起作统计分析。海特女士一九八一年又发表了“关于男性性行为的海特报告”,发出十一万九千份问卷,回收到七千二百三十份,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来纠偏。
刘教授的调查,实质上是针对一些特定群体的,如果能够和海特一样把这些群体在人口中的实际百分比对照,就可以使人们清楚看到其代表性所在之处了。比如在第28页表2—1列出十大城市中学生取样数和各城市所占百分比,如果能再加上两行,包括这十大城市中学生实际数目和相对百分比就更好了。
统计是借助数量去探究群体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但是统计未必可以揭示群体之间的内在关系。以一个最经典的统计题目为例:抽烟和肺癌发生率有相当高的相互关系,保险公司就据此对吸烟和不吸烟的人制订了不同的人寿保险收费标准(几乎相差一倍)。但是这一相关系数并不一定可以推导出吸烟致癌的医学结论。因为至少还有另一种可能:有肺癌倾向的人容易吸烟上瘾。到底哪一个结论正确,或者二者全有若干道理,要由医学上的研究来决定而不是单纯统计可以回答的。统计可以表明在吸烟和肺癌上有某种强烈的联系,去给医学研究的人提供线索,但是却无法据此回答何为因果。以性调查来说,统计可以表明手淫的普遍性,但手淫到底对身体有害、无害甚至有益,是性医学要研究解答的问题。所谓色情文学、影视和性犯罪的关系是另外一个例子。在逻辑上,大多数性犯罪者接触过色情文化和所有接触过色情文化的人有性犯罪的比重是完全不等效的两个命题,仅仅从前一命题是推导不出色情文学使人性犯罪这一结论。
作为“中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报告”,笔者认为应当是中立的,客观地阐述事实的。但作为《中国当代性文化》,是刘达临教授根据调查报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论证,不可能也不应当是完全中立或纯然客观的。刘教授的这本书中写出很多有趣的结论,给人们的思索打开了一扇不同的窗户,也启发人们不可再以想当然去判断复杂的事物。至于他人是否同意他的观点,是见仁见智的事。只是反驳刘教授的人们要记住,刘教授的观点是有实践、有数字支持的。只有在对等的水平上,才能商榷。那就首先要好好读一读这本书。这的确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至少,这本书比较科学地研究了中国人最大的禁忌之一——性,或者说为它提供了大量的事实材料。说到禁忌,似乎没有一个社会没有。但是,社会越发达,越开明,禁忌应当越少。到了现代社会,人就会更加要求“凡事问一个为什么”。这一问,不免就问出了究竟,也许竟由此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讲某一学问领域“无禁区”,并不为过。也许研究到后来,发现这一领域的某一部分对某一部分人不能全开放(例如“儿童不宜”之类),但就这一“问”来说,还是无“禁区”可言的。即使说这里那里还要禁,那时也是自觉的了。总之,无论禁与不禁,都要研究,都要探讨,然后为之。要注意的只是,在研究探索过程中,不要给对方“踏上一只脚”,遑论“千万只脚”了。
4.男士着装礼仪禁忌 篇四
1. 西服应搭配相同的颜色,面料应以深色或深蓝色为主。避免穿太过老旧的衣服。
2.不要穿新西装去参加重要公司的面试,七八成新的服装最自然妥帖。
3.在正式的面试中,以长裤并熨烫笔挺为好。裤子长度以直立状态下裤脚遮盖住鞋跟的四分之三为佳。
4. 经典的白色衬衫永远不会过时,而蓝色衬衫则是IT行业男性的最佳选择,体现了智慧和沉稳的气质。不要穿有图案或条纹的衬衫。天然纤维衣料最好,因为棉花容易起皱。
5.西服胸袋里放一条装饰手帕看起来很别致。
6.面试前把衣服洗好熨好是很有必要的。
男士穿着细节:
1. 如果穿双排扣西装,纽扣一定要全部扣上;单排扣的西装在正式场合须扣上一个;两粒扣的应扣上不扣下;三粒扣的应扣中间一粒。
2.戴眼镜的朋友,镜框的配戴最好能使人感到稳重、调和。眼镜的上镜框高度以眉头和眼睛之间的1/2为合适,外边框以跟脸最宽处平行为宜。
3.强烈的体臭和口臭是禁忌。刮胡水是男性香水的合适替代品。
4. 不要把钥匙、手机和零钱放在裤子口袋里。
5.发型应要得体,不要在面试前一天理发,头发不能太长,不能染发烫发更不能戴首饰。
禁忌
随意褶衬衫袖子
不要把衬衫袖子随意的褶上去,这样看起来很乱,如果整齐的褶起来,就会很有气质。
在室内带太阳眼镜
选择适合自己脸型的太阳眼镜,但是一旦进入室内,你要把它拿掉,不然会看起来很蠢。
松散的衬衫
很多时候,衬衫应该塞进裤子里面,当然首先要穿大小合身的衬衫,整齐的塞好,如果太大件,就会显得很邋遢。
不戴手表
手表可以提升你的品位,但是要选择跟你的服饰搭配的手表款式。
只穿运动鞋
虽然穿运动鞋让你看起来很阳光,但是不要总是一个风格,需要根据不同的服装搭配不同类型的鞋子。
不穿袜子
如果你不想让袜子露出来,可以穿隐形船袜,但不要不穿,因为这样会让你的脚不舒服,出汗还会毁掉鞋子。
正式场合不搭配服装
如果你要去参加正式的活动或者面试,最好搭配一套合适的西装,千万不要混搭,这会让你看起来很幼稚。
长T恤
如果与特定的裤子搭配,这样看起来很时髦,但是如果你不是走嘻哈风,最好不要穿太长的T-shirt。
白袜子
5.西方餐桌礼仪禁忌 篇五
西方餐桌礼仪禁忌
用餐场合注意事项
西方餐桌礼仪和中方餐桌礼仪是由很大不同的,西方人吃的`是情调,中国人吃的是味道。所以说虚伪的西方人吃个饭都不好好吃。而西方用餐场合一般都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式的另一种是随意的,如果是高档场所用餐的话那么男士就要穿着整洁的着装,干净的皮鞋,女士则要穿套装和鞋子,如果是正规用餐的话男士还需要打领带。(不过一般中国地盘上很少这样,除非非常正式非常需要这样的礼仪的时候)
代表性场合用餐
一般西方餐桌礼仪都分场合的,而下面小编就列举三种场合分别是自助餐、鸡尾酒会、晚宴。
自助餐:自助餐和国内的自助餐差不多,自助餐都是有很多东西的,水果、甜点、肉食、东西随便拿但是不能带走,每次少拿吃完再拿。而自助餐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非常优雅的环境他需要餐桌,而另一种是不需要餐桌,而且服务人员也非常的少,客人们自娱自乐,可以吧食物带到一个自己认为最舒服的地方食用。
鸡尾酒会:鸡尾酒会的形式活泼、简便,便于人们交谈。酒会当然是以酒会友,而食物也是以酒为重,也有一些小食品列入点心、面包、香肠等等,放在桌子上或者有服务员拿着托盘端给客人,客人可以随意走动,这种酒会一般要备上一张卫生纸,因为你会随时和人握手所以要准备用纸巾擦手或者嘴。
晚宴:西方晚宴一般邀请夫妇同时出席。如果你受到邀请,要仔细阅读你的邀请函,上面会说明是一个人还是先生或夫人陪同,或者携带伴侣。在回复邀请时,你最好能告诉主人他们的名字。
西方用餐禁忌
在西方用餐需要注意一下几点禁忌:
1、瓷杯热水,玻璃杯装冷水或者冰块。
2、就坐时,身体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要跷腿,和餐桌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
3、就餐期间,如果暂时离开座位,可以把餐巾放在椅子上。千万不要把餐巾放在桌上,否则就意味着你不想再吃,让服务员不再给你上菜。
4、西餐菜单上有四或五大分类,其分别是开胃菜、汤、沙拉、海鲜、肉类、点心等。 (所以不要在开胃菜就直接吃饱,那样非常糗)
5、不要在餐桌上化妆,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时打嗝是大忌。取食时,拿不到的食物可以请别人传递,不要站起来。
6、用餐咀嚼食物的时候不要说话,不要豪气用餐(狼吞虎咽)
6.电话礼仪文化禁忌 篇六
(1).及时接听。一般情况下应该保证在电话铃响三声之内接听电话,但要避免在电话刚刚响起时就接电话,否则说不定会让对方吓一跳。当电话响第二声以后接电话是最合适的时间。如果因为其他原因在电话铃响三声之后才接起电话,首先要说声:“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2).应对谦和。拿起话筒后,首先要问好,然后自报家门。严禁以“喂”字开头,因为“喂”表示希望先知道对方是谁,等着对方告诉你。而且,如果“喂”时语气不好,极容易让人反感。所以,接电话时的问候应该是热情而亲切的“您好!”如果对方首先问好,要立即问候对方,不要一声不吭,故弄玄虚。至于自报家门,则是为了告诉对方,这里是哪个单位或是哪个部门或是具体哪一位。在通话过程中,对打电话的人要谦恭友好,尤其是在打来业务电话咨询或有求于己的时候,更要表现得不卑不亢、热情亲切。
(3).通话终止的时候,不要忘记向发话人说声“再见”。如通话因故暂时中断,要等候对方再拨进来。对于重要的客人或上级,要主动拨回去。不要扬长而去,也不要为此而责怪对方。接到误拨进来的电话,需要耐心、简短地向对方说明。如有可能,还要给对方提供必要的帮助,或者为其代转电话,不要生气动怒,甚至出口伤人。
(4)主次分明。接听电话的时候,要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不要和其他人交谈或做其他事情。如果你正在和别人谈话,应示意自己要接电话,一会再说,并在接完电话后向对方道歉。同时也不要让打电话的人感到“电话打的不是时候”。如果目前的工作非常重要,可在接电话后向来电者说明原因,表示歉意,并再约一个具体时间,到时再主动打过去,在通话的开始再次向对方致歉。 纵然再忙,也不能拔下电话线,或者来电不接就直接挂断。这些都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5)一视同仁。极其个别的人,长着一对挑肥拣瘦的“势利眼”。即使接电话时,也极为庸俗地“因人而异”,“对象化”的倾向十分明显。他们在接电话时,一开始总是“拿架子”,“打官腔”,先是爱搭不理。
拨打电话后的礼仪
1. 自报家门
拨打电话后,听到对方接起电话时,打电话的一方应主动自报家门,这既是对对方的尊重,也可以让对方准确无误地了解打电话人的身份,让对方有一个是否与你通话的选择权。
2. 拨打内外线电话的语言处理
禁忌
1.接电话时自报家门
问候对方后你需要主动报上自己的全名。
接电话时,对合作方只告知自己的名字,会显得你在刻意套近乎,而只说自己的姓氏又会显得太突兀。
2.注意控制接打电话时的音量
有些人当他只关注电话另一头在说什么时,很容易就忘记控制自己说话的音量,以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多大。
注意你所处的环境,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有谁在悄悄关注你的谈话内容。
3.与他人会面时慎接电话
在与他人的会面时接其他电话,既是在浪费对方的时间,也是在浪费你自己的时间。因为在与你面对面交谈的这个人才是你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
当然,如果你本来就在等某个重要电话,不得已必须在会面过程中接听,请提前告诉另一方,让对方知道情况。
4.与他人会面时切忌把手机放桌上
在某些人看来,你在会面过程中把手机放在桌面上就是对他的不重视。
而即使你并没有接听电话的行为,手机本身也可能成为让人分心的源头。
5遵守安静区域的要求
7.使用手机的禁忌 篇七
(一) 在电梯或封闭环境里, 往往信号较差, 手机就会自动提高电磁波的发射功率, 就易导致辐射强度增大, 危害人体。
(二) 拨打手机后即贴近耳朵, 在刚拨出又未接通时, 其辐射强度明显增大, 此时贴近耳朵, 会使头部受到的辐射成倍增加。最合理的方法是此时将手机尽量远离头部。
(三) 有些人打手机或接听时走来走去, 会使信号强弱起伏, 从而加大手机辐射量。
8.病人过节有禁忌 篇八
脉管炎患者忌“烟”节日期间,常有亲友来家中拜年,脉管炎患者若为了招待客人而频频陪客人吸烟,会增加血小板的凝聚性,并可抵制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使病症加剧。
呼吸道疾病患者忌“凉”春节正值隆冬,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以防旧病复发。
感冒患者忌“聚”由于气候寒冷,人们易伤风感冒。如感冒患者走亲访友,和大家聚在一起,易造成交叉感染。
消化道溃疡患者忌“熬”我国民间有除夕“守岁”的习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不应与家人一起熬夜,或通宵看电视,否则身体过于疲劳或睡眠不足,易引发疾病或加重病情。
糖尿病患者忌“甜”一般人家为招待客人,多会准备些糖、水果等。糖尿病人应克制自己不吃甜食,以免加重胰腺的负担,引起酮症酸中毒等危症。
胰腺病患者忌“饱”节日期间,美味佳肴丰富,胰腺病患者如过量进食会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液,造成胰管压力增高,胰腺腺泡破裂,诱发急性胰腺炎。
胆病患者忌“油”节日餐桌食物油腻,胆病患者如果大量进食荤油和动物脂肪,会加重胆囊的负担,诱发急性胆囊炎。
高血压患者忌“闹”新春佳节,亲朋好友相聚,人多热闹,大喜大乐,可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使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冠心病患者忌“累”过度操劳或玩乐过度,会使心跳加速、心脏负荷加重、血压升高,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或脑中风。
肝病患者忌“酒”酒精进入人体后,要依靠肝脏来分解。患有肝病的人,一定要有自制力,不可看到别人饮酒也跟着喝,否则,可加重病情。
肾病患者忌“盐”肾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要注意减少钠盐的摄入,海产品最好少吃。
9.西餐礼仪禁忌 篇九
No. 1禁忌:餐巾垫在盘子底
常见:在中餐厅吃饭的时候,服务员会在你刚坐下来的时候就帮忙把餐巾的一个角垫到盘子下,所以很多人会以为这个做法在西餐厅也同样适用,其实不然;还有人在吃西餐的时候把餐巾放在大腿上,但又怕它滑掉,就索性把一个角塞到了腰带里。如果站起来的时候忘记拿下来,结果就容易失礼。
对应礼仪:在西餐厅就座后,应该把餐巾全都铺在大腿上,而不是一头放在盘子底下。餐巾只是用来擦嘴或在紧急的时候用来遮住哈欠、咳嗽或吐出口腔异物的,千万不能用来擤鼻涕或擦汗。如果打哈欠或者咳嗽了,一定要用餐巾挡住嘴巴,千万不要毫无遮拦的对着对方大咳一通。要是大家碰到了不认识的食物想试试,试过之后觉得不好吃或者有异味,可以借一口水把东西吞下去或者把东西悄悄地吐在餐巾或纸巾里并且包好,等服务员来的时候顺便带走就可以了。
No. 2禁忌:端起盘子来喝汤
常见:由于西餐汤盘比较浅,常见有人觉得一口一口喝不过瘾,直接端起盘子西里呼噜地喝上一通;也有定力足的人,用汤匙喝到最后,剩下的汤舀不起来了,所以也端起来喝或者添干净。
对应礼仪:在吃西餐的时候,正确的喝汤方法是用汤勺一口一口从里向外舀着喝,尽量避免发出声音。喝到最后几口实在舀不起来的时候,也可以撕些面包蘸这些汤底吃,这样汤盘子最后被面包擦得干干净净的。如果不想吃面包,那就剩着汤底好了。
NO.3禁忌:叉着面包往嘴里送
常见:吃西餐的时候,服务员一般会先把面包放在面包盘上端过来。由于盘子上有一把面包刀,所以常常见到有人会用这把刀把面包横切,然后把整块白脱油夹在中间像汉堡包一样吃(听上去怎么像冰火菠萝油),也有人会直接用叉子插着面包往嘴巴里面送,还有人会把白脱油涂满整个面包,然后开始咬面包,要咬上好几次才能把一个面包解决掉。
对应礼仪:面对端上来的面包和白脱油,正确的吃法是用手把面包撕开来。每次撕下来大概一口能吃掉的份量,然后蘸点橄榄油吃;或者也可以用面包刀把白脱油涂到面包上,直接送到嘴巴里。需要等到嘴巴里的吃完了,再继续撕第二口。吃多少,撕多少。(看来最要不得的是贪心。)至于撕面包所造成的面包屑,大家就不用管了。西餐厅的服务员之后会用一个叫Crumber的小工具扫掉的。
No. 4禁忌:乱吐骨头
常见:很多人以为西餐桌上摆在左手边的那个小盘子一定是骨盘,所以假使突然之间吃到一块小骨头或者是奇奇怪怪又不好吃的东西,就会把骨头直接吐在那个盘子里。
对应礼仪:其实,左边的那个小盘子是面包盘。要是想吐骨头,大家可以用叉子在嘴巴边接住再放到自己面前的盘子里。千万不要直接吐。如果食物不对胃口或者有异味不得不吐出来,可以优雅地用餐巾掩口接住、包住,然后给服务员并请他再拿一条新的餐巾来。千万不要大声叫唤服务员。实在没有经验的话,就慢别人半拍,观察别人怎么做然后自己照做,千万不要慌张。
No. 5禁忌:站起来拿调味瓶
常见:在西餐的餐桌上通常都会放着一瓶盐和一瓶胡椒。有时候它们离客人太远,我们就常常见到客人站起来伸手去够,或者走过去拿。
对应礼仪:在拿不到调味瓶的时候,不需要站起来、把身子伸得老长得去够或走到对面去拿。大家完全可以轻轻地请靠近调味瓶的人帮忙递过来。在调味瓶的使用上,完全可以按照个人口味,不用拘束。有时候服务员在上完菜,尤其是牛排或羊排后,也会主动拿着一个很大的胡椒瓶“Peppermill”问你需不需要加,你按照自己需要来回答就可以了。
No. 6禁忌:“哇啦哇啦”地叫服务员收盘子
常见:每一道菜吃完,很多食客就坐在那里等着服务员过来收盘子。可是怎么等也等不来,于是就在餐厅里大声叫唤,弄得很不开心的同时还会以为餐厅服务很差。
10.回族风俗礼仪禁忌 篇十
回族在饮食方面,除了禁食猪肉外,还禁食狗、驴、骡等不反刍动物的肉,禁食凶猛禽兽和自死的牛、驼、羊等牲畜,禁食一切动物与飞禽、家禽的血,禁食非穆斯林和非真主之名屠宰的动物等。
回族对可以食的牛、羊、骆驼、鹿、鸡、鸭、鹅、鸽、鹑、兔等畜禽,也要请阿匐或懂得宰牲规戒的穆斯林来宰,形成了宰牲定制,即宰前要洗大净和小净。如宰牛、羊、驼时,须用绳子捆绑其两条前腿和一条后腿。并将这些可食畜禽摆成头南、尾北、面西的姿势,宰牲时必须先念诵真主名,然后切断畜禽的食管、血管、气管,待控净血液之后方可剥皮或拔毛收拾。禁止用滚水烫皮、烫毛。回族不吃非穆斯林宰杀的牛、羊、鸡等畜禽。
回族由于受《古兰经》的影响,严格禁酒,毫无变通办法。回族不喝酒,在家里也不备酒具,家里来客人一律不摆酒,有时为了接待客人,在参加宴会时,别人敬酒和碰杯时,回族多以水、橘子汁、高橙等饮料代替。回族群众认为,酒是一种麻醉饮品,饮酒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利,而且在历史和现实当中,因饮酒耽误国家大事、败家、丧身、违法乱纪、为非作歹、毁坏自己声誉的不胜枚举。
所以,回族认为饮酒是不光彩、不应该的,必须严格禁止。对孩子从小就进行教育,不许饮酒。现在回族无论是烈性酒,还是甜酒、啤酒,都在禁止之列。有些回族本身就不愿意和饮酒者同桌聚餐。虽然,回族对酒不像对猪那样憎恶,城市里的回民现在也有喝酒的,但他们都背过父母去喝。
另外,回族也不抽烟,认为抽烟特别是抽鸦片是一种犯罪,所以过去回族抽鸦片的很少,“百里无一”,男女老少皆知道它的毒害。因此,长辈对晚辈,妇对夫都常常进行劝导教育、敲警钟。
回族禁止求签、玩赌、拜偶像。自古至今,男女老少均不让算命先生给自己算命,也不去给别人算命。不揣骨相面,不信风水阴宅,不求仙方神药,不搞驱鬼治病等等。回民认为求签算命等这一切都是不正当的污秽行为。
回族禁止拜任何偶像,在回民聚居的村寨一般不搞人头雕塑像,家里忌摆各种人物和动物塑像,墙上也不愿挂人头画像,只挂山水风景画。有的回民家虽挂了人物或动物画像,但礼拜时,在画像的眼睛上盖一张白纸。因为回民只信真主不信其他一切神灵,也不去崇拜一切偶像,养成了在家里不摆偶像的习惯。
11.健身禁忌十条 篇十一
不做热身和伸展活动
对肌腱、肌肉和关节来说,举重是一项十分激烈的运动,所以在进行举重锻炼前一定要做一些适当的热身运动,让身体充分活动开,这样就不会使身体受到伤害。在举重前先用较轻的重量热热身,或者做做伸展运动,否则会对你的身体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轻者拉伤肌肉,重者损伤关节。不做准备活动对你整个锻炼也会有影响,那就是降低效率。在锻炼前热身就像开车前给车预热一样,是获得最理想效果的重要一步。
不写健身日记
有人对健身运动很上心,训练也十分刻苦,可是训练完后就累得什么都不想干了,更不用说记训练日记了。有人会说,我每天都训练,从来不写下来,但我心里记着呢。可是你要记住,最差的笔记本也比最聪明的脑子记忆力更强。根据经验,有的人可能会中断锻炼日记,但最好还是保持连贯性,尽量多做一些训练记录,把每一次锻炼的时间,使用器械的类型和重量以及锻炼强度等记下来,这种习惯可以让你对自己的进步心中有数,最终你会达到最佳效果。
从不改变健身安排
健身要有常性,不能今天练这个,明天心血来潮去练那个,应该制定一个训练计划,一旦定下来就要按照这个计划去进行锻炼,可是,这并不是说一旦制定了计划就一成不变了。有些人一年下来执行同一个计划而不改变,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想有一个长久的效果,那么就应该每过两个月的时间就换一下训练计划,因为,没有训练的多样性就不可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改变你的训练并不是说要改变每一个身体部位的每一次锻炼,如果一项锻炼效果很好,也适合你,你不妨就用它,只是简单地改变一下角度、强度或者时间长短,这可能会让你觉得更有趣,效果也会更好。
过度使用肩带和腰带
当提重物时,肩带和腰带是不错的工具,但不能经常使用,否则会有相反的效果,有使你的肌肉不能平衡发展的危险。另外,过度使用也会造成严重伤害,所以要有节制地使用。
是不是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外形越来越糟糕,睡眠越来越差,训练效果也越来越不理想。那就看一看你有没有犯下列几项错误。
饮食错误
饮食错误包括没有规律、挑食偏食、营养不匀衡等。饮食方面的错误是一个人不能达到自己追求的锻炼效果的主要原因。蛋白质是增加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另外,如果想拥有并保持一个健康的体格,还要补充碳水化合物以及其他必须的营养。还要考虑其他的营养问题,比如每天要摄入足够的热量,喝大量的水。因为这个话题对健身来说十分重要,所以要多看一看有关常犯的营养错误方面的文章。
忽视身体部位
要想通过锻炼来塑造一个匀称而又健康的身体,那么进行全身锻炼就至关重要。不要只注意某一部位的锻炼而忽视其他部位的锻炼,如果那样的话你就很难有一个理想的身材。比如说腿吧,腿上的肌肉占全身肌肉的40%,可是人们往往忽视对腿部的锻炼,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有健美的上半身而两条腿却像双筷子一样支撑着身体的原因。
盲目练举重
每一个健身房里至少都能找出这样一个傻瓜来,他嗨哟嗨哟地努力举起超过自己能力的重量,这样做不仅会有得疝气、椎间盘突出、关节脱臼以及撕裂肌肉的危险,他还会牺牲自己的外形。良好的外形是塑造健美身材的关键,所以一定要记住,不要因为举过重的重物而牺牲了你的外形。
缺乏休息
如果缺少休息,那么你就会发现自己的体力下降了,效果也不会太理想。保证每天晚上有8小时高质量的睡眠,这对于保证你的身体能够自我恢复是十分重要的。另外,要均衡地锻炼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不要让任何一个部位过度疲劳。避免在24至48小时内锻炼同一身体部位。
不增加强度
健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老是用同样的强度进行长期的锻炼,应该过一段时间就增加一点强度,把每一组锻炼都百分之百地做完,否则就没有意义。人们通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每当做最后一组时,往往要节省一下体力,这真是一个大大的错误。
锻炼过度
12.中外禁忌语刍议 篇十二
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 更是文化的一部分,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造成世界各民族不同的语言禁忌。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密切, 而语言作为沟通交际的工具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 只有充分了解了中西方国家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禁忌的异同, 才能避免交流中不必要的文化冲突。
一、禁忌语的性质及其演进
1. 禁忌和禁忌语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在其著作《说文解字》中对“禁忌”两个字的解释分别是:“禁, 吉凶之忌也”[1];“忌, 憎恶也”[2]。从许慎的解释中, 可以看出“禁”和“忌”这两个字都带有贬义的意思, 分别表达了对事物的避忌、厌恶, 都是人们不愿意提及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对“禁忌”一词的解释是:犯忌讳的话或行动。而关于禁忌这一文化现象,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他的专著《图腾与禁忌》中, 做了更深入的阐释与研究。他认为:
“塔布”, 就我们的理解, 它代表了两种不同方面的意义。一方面, 是“崇高的”“神圣的”;另一方面, 则是“神秘的”“危险的”“禁止的”“不洁的”。塔布在波利尼西亚的反义词是“noa”, 就是“通俗的”或“通常为可接近的”意思。所以, 塔布即意指某种含有被限制或禁止而不可触摸等性质的东西的存在。我们通常所说的“神圣的人或物”, 在意义上和塔布便有些相同。[3]
在书中, 他还提到:
“塔布”一词指代所有作为这一神秘特性的载体或源泉的事物, 既可指人, 也可指一个地方、一样东西或者一种短暂的状态。它还可以指具有神秘特性的禁忌。最后, 这个词还具有“神圣的”和“超出寻常的”及“危险的”“不洁的”和“怪诞的”等含义。[4]
弗洛伊德的论述大体上将禁忌的含义说清楚了, 但是他的理解更多的是侧重对原始人类面对不可知事物的畏惧心理以及产生某种信仰的研究, 认为它是“神圣的”“神秘的”甚至是“危险的”。
禁忌是因为人们对一些不可知的神秘力量的恐惧, 而对一些言行所设定的自我限制和自我约束。然而在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 它又不仅仅只是人们出于对一些不可知的超自然现象的畏惧, 也包含了人们在长期交往中积累形成的较合理的言行习惯。从这一点来说, 有些禁忌就表现出了消极迷信的一面;反之, 有些禁忌则表达了积极的、美好的愿望。
禁忌语, 即语言禁忌, 作为社会禁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给出这样一个定义:指有些词语因传统习惯或社会风俗不同, 在语言交际中, 如果随便说出它们, 可能会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 因此在交际过程中应该避免使用这些词语。
2. 禁忌语的产生、发展与趋向
任何一个事物的产生发展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禁忌语作为一种客观存在, 也经历了这个过程, 然后才能形成有规律可循、较完整的一套规范。
在原始社会时期, 由于认知水平的低下以及征服自然的能力不足, 不能合理地解释自然现象的产生, 以致对它产生困惑和恐惧。人们认为这些自然现象都是由一股外在的神秘力量所致, 因此迷信鬼神。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自然也就被赋予上一种超自然的力量。社会成员甚至认为语言本身就能给人类带来幸福与灾祸。于是, 原始先民开始盲目地崇拜语言的力量, 因此促成了语言禁忌的产生。而最初产生的禁忌语通常都是与宗教迷信相关, 从这一方面来说, 也就体现了人们对自然以及不可知的超自然现象的恐惧与崇拜。
到了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有着严格的尊卑界限, 处于被统治阶层的老百姓所使用的语言受到了诸多限制。例如, 不能直呼统治者的名讳, 甚至与统治者名讳有着相同或相近读音的字也要避免使用;不能使用属于上级的高贵的语言表达, 像从秦王朝开始, 第一人称代词“朕”只能用于古代帝王自称, 其他人不可以使用。因此这一方面的禁忌语也就随之产生了。
然而,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和提高, 人们对“穷”“病”“老”等一些词逐渐产生禁忌心理。当遇到这些词时, 人们通常会选择委婉的间接的词语表达。如在西方人眼里, “old (老) ”是一个可怕的字眼, 老人们不喜欢被说成“old people”, 因为他们常将“老”字与“不中用”“孤独”“凄凉”等意思等同起来, 因此常会用“senior (年长的、资深的、地位高的) ”来替换。同时, 人们对自然界以及社会各方面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人们在交往中越来越重视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所以从前一些带有歧视性的词语, 就成了人们新的禁忌。
当然,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愈来愈频繁, 不同文化背景、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不断碰撞, 同时也不断融合。这就使得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禁忌语从总体上走向统一的趋势, 这种趋同性一方面向人们彰显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不同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相互交融。
二、禁忌语的修辞手段
无论是在汉语中, 还是其他语言当中, 人们都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才能达到禁忌的目的。而修辞手段则是禁忌语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 常用的修辞手段主要有借代、反语、婉曲、谐音等。
1. 借代
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 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 这种辞格叫借代, 也叫“换名”。[5]借代侧重于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也就是利用事物间的微妙关系进行替换。例如前文中已经提到, 在西方国家, 人们对魔鬼十分厌恶, 自然也就不愿意提到它, 即常用Old Nick, Old Harry等名字代替。其中, Old Harry这个名字中的“Harry”是一个动词, 原意是指烦扰、折磨、抢劫、破坏。人们大概是用这个词来指代魔鬼的破坏行为, 从而替代devil (魔鬼) 。又如在中国, 人们提到“棺材”时往往会称它为“四块半”, 这就是用制造它的材料和它的特点来替代棺材。
2. 反语
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 这种辞格叫反语, 也叫“倒反”或“反话”。[6]在禁忌语中使用反语修辞, 通常是由于对甲事物的禁忌而不得以才使用了其对立面乙事物来表示对甲事物的避讳。如在中国, 人们一般会将“失火”称作“走水”, 这里“火”与“水”是一对反义词;又把“丧事”称作“白喜”, 在这儿则是用“喜”避开“丧”。这两组词都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反语这一修辞手段。再如李中生在《中国语言避讳习俗》中说, 广州人把“气死我”说成“激生我”;把“笑死我”说成“笑生我”。显然, 生与死是反义词, 这里就是用“生”避开了“死”。[7]在英语中, 类似的运用也存在不少。例如, 当一个英国人说“you wish”时, 并不是字面看上去的“你希望”, 很可能这个英国人正在委婉地表达“你别指望了”或者“你想得美”的意思。
3. 婉曲
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 而是借用一些与某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 这种辞格叫婉曲, 也叫“婉转”。[8]在禁忌语中, 婉曲这一修辞方式表现在出于对某事物的禁忌, 不直接说出它, 通过婉转曲折的方式来表达某事物。譬如, 无论是在汉语还是英语中, 出于对“死”的禁忌, 一般不直接说, 而会用“谢世了”、“去世了”、“见马克思去了”或者“go to the Heaven”等来婉转表达。在英语国家, 人们讳言“poor”, 因为他们认为“poor”不仅意味着生活困苦、收入少, 同时也表示社会地位低下。因此, 他们不会说“poor people (穷人) ”, 而只会讲“low-income group (低收入阶层) ”;同样在学校里也没有“poor students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 只有“children with untapped potential (潜力还没有挖掘出来的孩子) ”, 等等。同样在汉语中, 也存在这一类的避讳说法, 像中国人不愿意说穷人, 而是说生活有困难的人等。
4. 谐音
谐音就是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作为一种修辞方式, 就是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条件, 用同音或近音字词来代替本字, 使话语产生趣味性。而谐音在禁忌语的运用中, 主要是为了回避那些不可直接使用的字词而运用的一种手段。中国古代为避帝王圣人长辈等的名讳大多数情况下用的就是谐音的方法。如范晔写《后汉书》, 因其父名泰, 故把书中的“郭泰”改为“郭太”。而在英语中, 也不乏这一类的例子。例如, 为避讳上帝God之名, 一般用“Gad”“Gosh”等代替;同样为避讳地狱Hell, 常说成“Heck”。由于中国古代朝代更替、战争较多, 因而中国人害怕离别, 于是连同与“离”同音的“梨”字也被归到禁忌语之列。所以, 中国人吃梨时要吃整个, 不能切成一片片来吃, 尤其是夫妻之间不能分梨吃, 这就是因为“梨”与“离”同音, “分梨”即“分离”。
从对上述几种修辞手段的分析中, 可以看出人们通过巧妙地利用语言的特点, 成功地回避了语言禁忌, 把本来消极的言语用积极的方式表达出来, 将本不方便说出的话语用婉转的形式表述出来, 这样不但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也收到了良好的交际效果。
三、禁忌语的特征
正确使用禁忌语在人们日常交流, 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禁忌语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种客观存在, 就必然具有属于它的特征。从总体上看, 禁忌语具有普遍性、民族性、时代性、行业性以及含蓄性等五个特征。
1. 普遍性
禁忌语的使用不是某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个别现象, 而是存在于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中的普遍现象。无论是在愚昧无知的原始社会, 还是在科技发达的文明社会, 禁忌语都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不管是在汉语文化中, 抑或是在英语中, 存在着大量的相似的语言禁忌。例如, 对疾病、死亡、性、排泄等的禁忌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着各自的存在方式。因此, 禁忌语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2. 民族性
尽管禁忌语是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文化现象, 但是在任何一个地区和民族因为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 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这就是禁忌语的民族性。任何一个民族和地区, 其社会心理、文化习俗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禁忌语一定存在某种程度的地域特色。例如在中国, 数字“九”因为和“久”同音, 包含了长久的意思, 在中国大多数地区被视为是一个吉利的数字。然而在畲族某些集居地却禁忌书写“九”。凡是遇到“九”都要改写为“仸”。这是因为, 传说畲族的祖先为神犬, 而“犬”与“九”字形相似, 故而忌讳“九”。这个例子可以明显地看出禁忌语的民族性。
3. 行业性
行业性和民族性一样, 都属于禁忌语的特殊性, 具有独特的个性。所谓行业性, 是指在不同的行业当中, 都存在着只属于该行业的特殊禁忌。譬如, 靠出海打渔为生的渔民, 由于其工作的特点, 就十分忌讳听到“翻”“沉”一类的字眼, 因为这些字对渔民来说是很不吉利的。另外, 造船时有“头不顶桑, 脚不踩槐”之说, 意思是指造船时船头不用桑木, 脚下不用槐板。这是因为“桑”与“丧”同音, 而槐木是福气的象征, 所以桑木是绝对不能用于船头上的, 槐木也绝不能踩在脚下。
4. 时代性
禁忌语的时代性, 又可以称作是它的“可变性”。这表现在, 语言不是始终静止的一成不变的, 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向前发展的。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开始强调人人平等, 因此一些有关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的禁忌也就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了。例如长久以来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 (尤其是对黑人的歧视) 都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 过去黑人被称作“nigger”或“Negro”, 而现在, 这些带有侮辱性的歧视语都成为语言禁忌的一部分。再如, 一些词语的表达也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断变换的。在过去有关“性”的问题人们通常都是避而不谈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不再是以嗤之以鼻的态度看待“性”, 而是开始在言谈中有了“寻花问柳”“第三者”等词;甚至到如今, 人们话语中出现诸如“一夜情”“露水夫妻”等词, 也就显得平淡无奇了。
5. 含蓄性
上述四个特征, 可以说是随着禁忌语的产生、发展以及变化而附着在其表面的特征, 而含蓄性则是禁忌语的语用特征。禁忌语的这一特征表现为对所要禁忌的事物和现象不直接做出与其本质概念的一致的评断, 而是通过运用抽象的概念进行替换和表述, 借助借代、谐音等修辞手段, 从而采用委婉含蓄的方式把本不宜说出口的事情表达清楚。如提到上厕所时, 中西方国家都有不同方式的委婉说法。一般在中国, 会婉转地说“去洗手间”或者“方便”;同样在西方国家, 人们也会含蓄地说“I need to 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或者“I want to wash my hands”等。
总之, 禁忌语是中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是一种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所依托的是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蕴藏, 并且它折射出一个民族独特的宗教观念、民风民俗和认知心理。它的产生, 体现出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畏惧;它的发展, 说明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参考文献
[1][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 1963:九下, 二二一上.
[3][4][奥]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M].文良文化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19-20, 24.
[5][6][8]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 (增订四版) (下册)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90, 200, 201.
[7]杜学增.中英 (英语国家) 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258.
[1].杜学增.中英 (英语国家) 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3].万建中.禁忌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5].刘永清.中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 (10) .
[6].张新娟.从禁忌语看中西文化[J].安徽文学, 2010, (7) .
[7].卢竑.汉语禁忌语语用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 2008, (8) .
13.关于商务交谈礼仪禁忌 篇十三
1、不要总是摸后脑勺,这会让人觉得你不成熟,没有社会经验;
2、在交谈时不要把玩手上的东西,这样会被认为是不尊重的行为,有些人讲话时总是喜欢拍打对方来引起注意,其实这种动作很轻浮很令对方反感;
3、坐着时不要抖脚或两条腿不停地摆动,特别是脚尖不停地打着节奏,这会使人对你主生很高傲、不可接近的感受,同时也被为是一种缺乏社会修养的行为,让人反感;
4、避免做脸部动作,无论是坐着、站立或是与人交谈时,不能当作客人的面或背着做鬼脸、挖鼻子、掏耳朵等不雅动作。这样会被人认为心神不宁,处于某种不安的状态;
5、讲话时举止应大方,不要越讲越往对方靠近,有时甚至与对方身体接触到,或与对方交谈时距离越来越远,当对方一有不同意见时就摇头晃脑,会使人误认为你很不友好,这显然是违反了社会交往礼仪的原则,非常的不礼貌。靠得太近或离得太远都是不要取的,如果靠得太近稍有不甚就可能把口沫溅到别人脸上,如果对方是异性这样就会引起对方的戒备;
6、不要过分地关心别人的信息,由其是一此别人不愿意透露的信息,更不能到处打听,会让对方对你不满;
7、不要交谈时不要过多表现自己的想法,在人多的情况下不要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中心,又打手势又指挥别人,甚至用手拍拍说话人让自己先说,都是不礼貌的;
8、在交谈时不要谈别人忌讳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喜欢与忌讳的事情自然也有,对别人忌讳的话题要自然地避开,不经意间触范了要马上回避并致歉;
9、交谈时不要只顾自己的欢点与话题,完全不在意对方的感受,不管其喜不喜欢一味的推崇自己的观点,像放机关枪一样不给对方说话的机会,这会让人讨厌而且让人认为蛮不讲理;
10、 在与人交谈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抢话题,还没有等人说到点子上就把别人的话题打断,这样往往容易打断别人的思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人先讲观点再论证,但有的人更喜欢先论证再引出观点,所以我们应该先听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
11、 交谈时不要轻率地下断言,双方交谈的问题较为复查,各自都有一定的想法时,先听对方所谈问题的观点看看对方反应,再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解释,不能还没等对方说完就为对方的观点下定论,这样是不对的,不尊重别人的。
注意事项
1、讲话要适时。
2、讲话要适量。
3、讲话要适度。
商务交往中六种话题不得涉及:
1、不能非议国家和政府。
2、不能涉及国家和行业秘密。
3、不能够对对方内部的事情涉及。
4、不能在背后议论领导、同事、同行的坏话(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5、不能够谈论格调不高的问题,我们都是现代的人,要有修养。
6、不涉及私人问题,关心人要有度,关心过度是一种伤害。
礼仪技巧
怎样说话不失分寸:
如果要使自己说话不失“分寸”,除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礼仪修养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任何人在任何场合说话时也要认清自己的特定身份。所谓认清自己的身份,也就是说,看清自己当时是处在什么样的角色内。举个例子;如果是在自己家里,对于子女来说你是父亲或母亲,面对自己的父母你又成了儿子或女儿。用教育小孩说话的语气对长辈说话不仅没有礼貌,也可以说没有了分寸。
2、客观的说话,某种程度上就是尊重事实。当然事实怎样就怎样,但是要实事求是客观地反映实际。某些人在对待事情上主观臆测爱信口开河,这样往往会把事情办糟。不过,客观地反映实际问题,也要视场合、对象,并且注意表达方式。
14.朋友搬家送礼礼仪禁忌 篇十四
转运竹
朋友搬家最好就送转运竹,这个就是预祝搬家的朋友的运气更好,更上一层楼的意思。这不仅是图个好彩头,也会有好的寓意。
发财树
发财树也是很好的选择,希望对方在搬家后能够发财。不仅能美化对方的新家空间,也代表了你对他们的深深祝福。
字 画
朋友搬家的时候送字画也是很多家庭都乐意接受的,因为把字画挂在家里,一下子就会提高家的意境和品味。
花 瓶
送花瓶也是很普遍的做法,选择一对颜色鲜亮,样式漂亮的花瓶送给对方,可以装饰点缀一下新家,让对方的客厅显得更大方、秀美。
床上用品
对于搬家的人来讲,可能需要的就是新的床上用品,所以送对方床上用品是个好的选择,可以选择一套或者是两套,都是不错的
家 电
对于新家的布置需要一部分家电、电器,大家也可以选择送些小家电给搬家的朋友,不过最好是非常亲密的朋友,对对方需要些什么电器比较了解,以免买到多余用不上的电器。
中国送礼的忌讳
1、不能送鱼缸
有朋友请我们看屋宅风水,为何自打有了鱼缸后就财运不济。原来她有所不知,鱼缸类似“财神爷”也是不能随意送和随意接受的。更何况有些人命理忌讳养鱼,因此,鱼缸实在不能随意送往。摆放鱼缸首先要自己适合,然后跟鱼缸的形状、大笑、摆放的位置、高度、养鱼的多少、种类、数量、颜色等均有关。
2、不能送刀剑
有些朋友喜欢给别人送“桃花剑”,好让别人讲烂桃花斩掉,结果,反而自己的桃花劫一大把;也有些朋友,看到亲朋好友搬家或者结婚等喜事,于是就买了一套厨房用的刀刀叉叉送给别人,奇怪的是,此后,自己反而运势一落千丈。记住我们电话:谨慎送刀剑。另外,别人送给你刀剑,你也要谨慎收纳。
3、不能送“财神”
有朋友开店或者开业,亲朋好友会给他送“财神爷”,其实,我们跟你说,从位理学叫的来看,要谨慎送财神爷,否则,很可能你的财运会遭到停滞不前;当然,接受一方也要注意,通常神佛是要自己亲自去寺庙请的,可不能随意请,也不能随意接受别人送的财“神爷”。否则,送方和接收方都会导致财运等问题。
4、不能送钱包
送钱包通常意味着你将自己的“钱库”送给别人,凡是送了钱包的朋友,你自己想想,是否此后财运不佳?或者漏财严重?或者该收的钱财不能及时收回?我们提醒你要谨慎送钱包,当然通常夫妻之间、恋人之间则无大碍,因为有肌肤相亲、意气相投。
5、不能送钟表
有人说不能送钟,因为钟是终的谐音,给人送钟,就等于盼着人死。而手表也属于钟科,你看多少贪官是因为戴上行贿者的名牌手表而落马,甚至断送生命的呀。
6、不能送鞋
鞋是邪的谐音。故此,凡给人送鞋(不包括送给亲属的情形),就等于给人送了去邪气,故此,很有可能不久就会与对方失去了联系或友谊。
7、不能送伞
伞是散的谐音,故此,伞不能作为礼品送人(不包括雨中送伞的情形),若好朋友之间将伞作为礼物相送,将意味着日后必将分手或离散。
8、不能送梨和李子
梨和李子是离的谐音,送人这两样水果将意味着日后有分离的危险!
9、不能送蜡烛
蜡烛是祭祀亡人用的,故此,不能作为礼物送人。
10、不能送布娃娃
布娃娃和人状的东西如面具等都属于小人,久放家中容易招回邪灵,给家里带来不安。
11、不能送人来历不明的石头和古董
石头和古董属于容易招邪灵附着其上的东西,有些看似观赏石和价值不菲的古董,但是上面可能附着邪灵,送往都不吉利。
12、不能送枕头
枕头是每个人晚上的必需品,但是如果你随意送人枕头,意味着你此后“高枕无忧”的日子就会少了,相反麻烦事情就会接踵而来,因此要谨慎送枕头。不过,恋人之间无碍。
朋友搬家忌讳送的礼物
忌讳礼物之一:茶具、咖啡杯
送这种的时候,要注意主人家会不会介意这个茶具和杯子中蕴藏着的不好的寓意(杯具--悲剧)
如果有比较忌讳的,尽量要避免送这样的礼物!
忌讳礼物之二:十字绣上有一个“钟”
15.养胃禁忌 篇十五
一、忌饥饱不均
饥饿时, 胃内的胃酸、蛋白酶无食物中和, 浓度较高, 易造成黏膜的自我消化。暴饮暴食又易损害胃的自我保护机制;胃壁过多扩张, 食物停留时间过长等都会促成胃损伤。
二、忌饮食不洁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诱因之一, 在溃疡病人中, 该菌的检出率高达70%~90%, 而溃疡病治愈后, 该菌亦消失。溃疡病人可通过餐具、牙具以及接吻等密切接触传染, 不洁的食物也是感染的原因之一。
三、忌晚餐过饱
有些人往往把一天的食物营养集中在晚餐上, 或者喜欢吃夜宵或睡前吃点东西, 这样做, 不仅造成睡眠不实, 易导致肥胖, 还会因刺激胃黏膜使胃酸分泌过多而诱发溃疡形成。
四、忌狼吞虎咽
食物进入胃内, 经储纳、研磨、消化, 将食物变成乳糜状, 才能排入肠内。如果咀嚼不细、狼吞虎咽, 食物粗糙, 就会增加胃的负担, 延长停留时间, 可致胃黏膜损伤;另外细嚼慢咽能增加唾液分泌, 而使胃酸和胆汁分泌减少, 有利于保护胃。
五、忌咖啡浓茶
咖啡、浓茶均为中枢兴奋剂, 都能通过反射导致胃黏膜缺血, 使胃黏膜的保护功能破坏, 而促成溃疡发生。
六、忌酗酒无度
酒精本身可直接损害胃黏膜, 酒精还能引起肝硬化和慢性胰腺炎, 反过来加重胃的损伤。
七、忌嗜烟成癖
吸烟可促使胃黏膜血管收缩, 减少胃黏膜的前列腺素合成, 这是一种黏膜保护因子。吸烟还能刺激胃酸和蛋白酶的分泌, 加重对黏膜的破坏。
八、忌滥用药物
16.自由与禁忌 篇十六
关键词禁忌 自由无性的革命父权文化弑父无父
一、无性的革命年代
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西方的海洋文明所张扬的是自由外向型的张力,而东方大陆文明所孕育的是含蓄内敛式的矜持。所以在西方叙事传统中,讲述的故事常采取男性侵入女性私人领域的形式,用一幕幕直白的性场景把读者想知道的真相展露出来:在中国古典文学里女性的身体往往被置换为美丽的物件或通过与女性相关的附件暗示人体之美。囿于有伤风化的伦理道德,在古代艺术语镜中性爱题材可以说是人们的禁忌。乃至《红楼梦》、《金瓶梅》等书都被框定为淫书,被官方禁止。直到民国随着自由科学思潮的冲击,该题材才逸出了宏大意识形态叙事的专制空间而逐渐在文坛上站立并开始了艰难的自塑历程。
“在银幕上展示人的性爱活动或是以引起幻想的色情景象,几乎是在电影成为一种大众娱乐品的同时就开始的。”但是中国传统文化语境尤其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客观上使电影的性爱叙事更为复杂,正如学者戴锦华在《性别与叙事》中指出:“在1949年~1979年这一特定的历史情节段落中,存在着关于女性的唯一叙事是。只有在暗无天日的旧中国(1949年以前)妇女才遭受着被奴役,被蹂躏被侮辱被损害的悲惨命运,她们才会痛苦迷茫无助而绝望。一旦新中国建立,这一苦难的命运便永远成了翻过去的历史的一页。”新中国经典影片白毛女所诠释的恰就是女性被奴役的历史命运的终结。正是在新中国妇女解放话语的规范下。电影的性爱叙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参照意识形态话语而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叙事规则,成功地消解了好莱坞那种男性欲望/女性形象,男人看/女人被看的镜头语言模式。男性女性间的性别对立与差异基本上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阶级与政治上的对立与差异,同一阶级的男女是平等的主体。不再表现为性别关系而是兄妹关系,任何个人的私欲都是不洁与可耻的,所以那时的爱情被压在政治意识之下成为一种空洞的所指。婚姻便成了政治的联姻。
再看电影《红色娘子军》讲述的就不仅是“女奴到战士”这一政治话语,同时也有意无意地暗示出潜藏于这种政治话语中的性爱视角。当琼花远离了恶霸地主南霸天的统治而踏入了红军所在地时是穿着军装的战士。一旦重新走入敌占区又必须重新穿上女装作为欲望的对象打入敌区。这实质上意味着,只有在敌人面前女人才需要成为“女人”,才具有一种女人的身份与性爱。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中国妇女在她们获得分享社会话语权力的同时,失去了她们的性别身份,新中国张扬的就是这种新的无性的生存方式。
即使在五十年代的“革命+恋爱”模式的电影中有性爱的成分存在,但也已沦为“三突出”的奴婢,像《早春二月》中的肖涧秋,《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都是在精神上。爱情上完全以革命至上,银幕上千篇一律都是倔强的叱咤风云的革命无产者,银幕上出现了中国影坛上鲜见的一种“崇高悲壮”的审美形态,从而塑造了一大批正面英雄人物。同时也是一些单向度只有革命无性的空洞的虚假的模板人物。
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权威意识向平民意识过渡的转型期,又伴随着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更使得新时期人的人文理想、价值观念在大面积的冲突和碰撞中显得杂语喧哗、色彩斑斓,而且日益宽松的文化氛围也为电影提供了拓展的空间,使得性爱有所显露。有人指出“中国当代电影最早一部较早涉及性意识的电影当推《小花》”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叙述并非直接呈现而是为了获得社会传统的认同不得不乔装打扮,以一种隐蔽的方式显现。影片中赵永生和赵小花、何翠姑之间的关系将其定位既是兄妹又不是兄妹的微妙状态。作为新时期性爱意识的开山之作对性爱意识的表达不能不有所顾忌。从而表明了编导试图在叙事层面上挣脱意识形态的束缚但最终还是无奈地放逐性爱意识而屈从于政治权力的淫威。
诺贝尔文学奖艾萨克·辛格曾指出:“接触人的最好方法是通过爱情和性爱。你确切在其中学到人生的一切,因为在爱情和性爱中比在任何其他关系中人的本性显露更充分。”但新时期初期一些影片试图表达能体现人最本质的性爱意识的同时,初步宣告“无性”的时代成为历史,却只是一种微观的“小事”,往往是被压抑在社会政治权利淫威下而成为“讳莫如深”的禁忌。
二、“弑父”一代的狂欢
新时期,谢晋的电影《天云山传奇》、《芙蓉镇》中将性的角逐与权力的角逐相结合,积极肯定了性爱伦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自此影界对性爱叙述的表达日益觉醒。虽说1986年《芙蓉镇》影片中男女主人公接吻的一场激情戏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1994年《画魂》因涉及人体模特引起轰动,这标志着对无性时代的颠覆,但文坛哑然的失态恰也表明性爱叙事仍受束缚。
然而第五代导演中性爱不再披着伦理纲常政治话语的外衣,而裸露出人性的本真。如张艺谋《红高梁》中对我爷爷我奶奶高梁地里“野合”的叙述,虽说采取了隐喻的形式——“狂舞的红高梁”。从形而上的层面理解。性爱已摆脱外界种种枷锁后展现出人性的自由。恰如张艺谋所说:“《红高梁》实际上是我创造出来的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我之所以把它拍的轰轰烈烈、张张扬扬,就是想展现一种痛快淋漓的人生状态。”在高梁地里光光彩彩地活了一场,俨然构成人的本质的热烈狂放的生命颂歌。在此,把人的性爱定位为“人的本质”诉求。而纠正了以前对性爱表现的压制与扼杀。可以说《红高梁》是在颠覆传统父权文化的同时呈现出狂欢化的胜姿。而到《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影片则是对压抑人性、摧残人性的父权文化的无情批判,在父权文化族规家法的高压下幽深郁抑的杨家染坊和陈家大院,仿佛一个个“铁屋子”。影视批评家尹鸿对此曾作如下评述:“这些作品大多提供了一个没有特定时间感的铁屋子的寓言。”这“铁屋子”的意象由那些森严、稳定、坚硬的、封闭的深宅大院,严酷冷漠专横的家长,那些循环、单调、曲折的生命轨迹所意指和像语的。实际上这一“铁屋子”的意象,在深层意义也是古旧中国压抑人性、泯灭人性的能指,是民族劣根性的畸形的隐喻。《菊豆》中杨天宽和菊豆合理的性爱需求竟被“乱伦”的阴影所遮盖,终沦为“弑父娶母”的深渊。另外一部第五代的扛鼎之作《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导演让代表着封建家长权威的陈佐千成为“缺席的在场”。但就这一影子似的人物其权力和淫威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就使得这一人物
变成了寓言中的抽象符号:权力淫威的象征。在像“陈家大院”这样的权力淫威的空间里,生活被种种由权力中心所定的“规矩”所统治。凡是违反规矩的人最后都无处可逃地被规矩所消灭。整部影片貌似叙述了一个“妻妾成群”的故事,却实际上是一个古老规矩对人性的扭曲压制甚至扼杀的寓言文本。
此外《五魁》(黄建新导演)中土匪抢亲的故事,《桃花满天红》(王新生导演)中皮影戏子拐带女东家的故事,《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张艺谋导演)中帮主情妇偷情的故事,其实都是“铁屋子”寓言下欲望与父权专制的角斗。可以说第五代导演正是在一个个寓言框架下讲述着男性与女性、压抑与释放的二元对立,赞美了被束缚的生命意识,张扬了被压抑的个性自由,进而表现出他们的反叛精神。
而世纪末《我的父亲母亲》则将性爱上升到精神层面,某种程度上剔除了《红高粱》那种欲望话语的表达。正如张艺谋本人所说:“这部电影传达出人类对知识对文化的一种顶礼膜拜,甚至有一种面对图腾心理”我们已经不应该单纯地看成年轻女子对年轻男子的爱慕。若说张艺谋前期所注重的是个人欲望的表达。从而对农村宗法文化进行无情的批评和颠覆,是人性欲望的野性呼唤,那么后期则追寻的是积淀在人内心深处的精神诉求。更具有人文关怀的初衷。
三、“无父一代”的焦虑
当以张艺谋为代表的一批第五代导演掀起了“弑父”的浪潮,颠覆了几千年在中国人身与心上的传统父权文化,但却迎来的并非是“弑父”后的快乐,而表现出的是“无父一代”的焦虑,是一种抗争胜利后无路可走的茫然与困惑。
后五代孙周的《给咖啡加点糖》,周晓文的《疯狂的代价》谢飞的《本命年》就以拥挤不堪忙忙碌碌的都市景象为背景。显现了走出文传统父权文化羁绊而享有现代都市性爱自由的男男女女的悲欢离合,而他们又往往因为物欲的膨胀、思想的混乱陷入莫名的恐慌焦虑,生活与性爱充满了喧哗和骚动,也多了许多苍白的虚无与游戏的色彩,以致正常的性爱需求被挤压进生活的下水道。失缺了光亮。增添了迷茫。
以夏钢、冯小刚执导的都市爱情片《遭遇激情》、《大撒把》、《无人喝彩》、《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手机》等为代表,将镜头聚焦于都市中的“普通人、边缘人、小人物”的爱情故事。他们以无拘无束“无父一代”的身份典型地代表了对传统父权文化的反叛。最具顽主风格——两性间的游戏、无聊者的情感碰撞、失意人的彼此慰藉,展现的是社会的青春动荡、情感失落。《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中的张明划个船就与做作般的读书女孩搭讪而爱得死去活来,演出一幕爱情悲剧。《无人喝彩》中夫妻肖科平和李缅守。竟然为斗嘴莫名其妙地说离婚就离婚。以致后悔不已却又在行动上越走越远……。这些偶然事件中充斥着必然,反而更接近当代都市文化的本真。
还有一部分体现在第六代导演的影作中,如胡雪杨的《留守女士》、娄烨的《周末情人》、章明的《巫山云雨》、王小帅的《扁担·姑娘》等多采用长镜头、实景、偷拍、同期录音、非职业演员等手段,以一种片段的、MTV似的跳动结构,原生态地还原了作为“无父一代”那种相当个人化的无序和无可把握的生存体验。可以说从第六代起,导演更关注的不再是性爱后面的社会政治思想内涵。而是性爱本身隐喻的普通人特别社会边缘人的生命状态。
现代都市人在爱的迷宫中你追我赶却始终困惑迷茫。正如存在主义哲学家对人的空前悲观绝望。发出“他人便是地狱”的长叹。也许人们无法预测到在社会文化空前解放自由的背景下。出现更多的是情感危机。突破传统父权文化的“紧箍咒”。却又无法给情感修建一个精神的家园。事实上性爱成了一场变幻莫测,凄凉哀婉的华丽美梦。一首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爱情挽歌。人们在探寻何为真爱、何为永恒的苍茫路上苦闷徘徊。所以通过崭新的影像唤醒观众,寻求现代人爱的精神乐园。这恰是现代影人需担负的沉重负荷。
【礼仪禁忌】推荐阅读:
服饰礼仪的禁忌10-19
送花礼仪常识 送花礼仪习俗和禁忌06-24
商务礼仪送花禁忌06-19
公共活动礼仪的禁忌09-24
在职场上的禁忌礼仪11-03
餐桌礼仪中的禁忌06-15
越南商务礼仪与禁忌10-06
社交礼仪7大禁忌10-29
加拿大日常礼仪与禁忌07-20
西方餐桌礼仪常识与禁忌事项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