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体诊断学试题集

2024-06-22

检体诊断学试题集(精选2篇)

1.检体诊断学试题集 篇一

1 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的技能及实践经验良莠不齐

目前的医学高校尚未配备专职的临床教师,内科见习课均由内科各专业医师兼任。由于目前医学分科愈来愈趋于精细,如果临床教师长期缺乏系统培训,就会对问诊技巧、病历书写规范等缺乏全面的认识,尤其是体格检查方面,虽然对自己专业部分比较熟悉,但对其它系统的查体了解甚少。另外随着医学院校的扩招,学系种类及学生人数增加较快,教师力量严重不足,尤其是同时具备检体诊断学教学经验和内科疾病诊疗经验的教师更是不足。带教教师水平的良莠不齐直接影响到带教效果。

1.2 教学模式亟待全员更新

由于临床教师同时承担着繁重的医疗工作,备课的时间精力有限,见习课上教师“一言堂”现象经常出现。往往简单重复理论课上内容,忽视见习课的实践意义。而且有些临床教师对诊断学教学也存在一定的片面认识,认为学生的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等技能的培训完全是诊断学教师的任务,学生应该在诊断学课程中学好上述技能,因此在临床带教的过程中很少涉及诊断学的内容。更多讲解内科疾病的病因、机制、症状、治疗等等,对相应疾病的问诊方法和病历书写强调不够,床旁检体的手法和意义更常常被忽视。

1.3 学生基本功不扎实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设备的陆续出现,一些医学生认为通过相关辅助检查就可做出诊断,何必再花如此多的时间去练习手法。另外,很多医学生把目标定位于出国或考研,对基本技能训练投入的精力少。因此造成学生对问诊和体检手法不重视,出现基本功不扎实的局面。问诊不得要领,必然会影响病历书写的质量,进而影响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 解决方法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要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就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首先,应加强临床教师的岗前培训,特别是对于初次从事内科见习教学的教师。医院内科教研室每年都组织带教教师课前集体备课,达到以老带新、互教互学、规范操作程序和检查方法的作用;安排观摩优秀教师的授课;经常组织有经验的临床教师旁听,对见习课的教学方法、技巧和效果进行评分,并尽快反馈,以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其次,应增加临床教师编制,配备相对专职的带教教师。本院在内科见习课中,除一名带教教师外,还配备一名有教授检体诊断学实践课经验的临床教师。熟悉学生的优缺点,在床旁问诊、查体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遗漏和错误,对有些诊断学知识生疏的见习教师也起到补充、示范作用。

2.2 转变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法的课程模式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的5段式教学过程,它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2]。教师从已学过的知识入手,联系当堂课要讲的内容,根据疾病特点,按诊断学方法,步步深人、启发诱导。例如,在讲解“消化性溃疡”的内容时,我们首先提出的问题“一个腹痛的病人来诊怎么办?”(复习诊断学中腹痛的鉴别诊断),消化性溃疡腹痛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假设是“消化性溃疡”,问诊和查体中应注意什么?目前的资料中,那些支持,那些不支持,还需要做什么检查?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模拟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病案具有真实、自然的特点,病案教学可起到模拟直观的教学作用,引入病案教学可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丰富教学内容,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建立内科学临床教学病案库,选择的病例要针对教学内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要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叙述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典型的病案或误诊、误治病案更能使学生得到启发,增强记忆,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思考,进一步扩大其知识面。例如,我们在“急性胰腺炎”的见习课上,就特意引入了一个首诊怀疑“急性心梗”的病例,学生讨论很热烈。另外,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建立标准化病人库,选择症状和体征明确、病史单纯、病情相对较轻、有热情的病人,供学生见习时选用。

2.3 加强技能训练,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内科见习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首先要求学生要对所学疾病有相当的了解,其次还要有熟炼的问诊和体查的技能,才能获取客观的临床资料,进而作出正确的诊断、治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所学疾病涉及到的诊断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当同学们在床旁检查病人时,还应给予适当的指导;此外,在问诊和体查的过程中,特别强调要系统、全面、仔细、规范,力图培养学生具有严谨和科学的医学素质。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病例书写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2.4 加强学生教育,强调诊断学在内科学习中的重要性

应该反复强调,尽管目前先进医疗仪器日渐增多,对诊断疾病带来诸多方便,但是询问病史、查体仍是确诊疾病的两大法宝。问诊是采集病史的重要手段,病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有很大的影响。它是医学生必须熟炼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有人在研究诊断学与内科临床技能测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毕业临床技能测试成绩与诊断学成绩明显相关”。该研究表明:诊断学知识直接关系到学生从事临床各科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只注意基础理论知识而不注重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学生有出现高分低能的可能性[3]。

检体诊断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在内科见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全面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为培养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要的合格临床医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

[2]王长远,秦俭,王晶,等.《检体诊断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23(4):329-331.

2.检体诊断学试题集 篇二

【关键词】心肺检体诊断教学    PBL教学法     应用

检体诊断学是一门需充分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其教学成果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影响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重视。心肺检体诊断学是该门学科中比较难且十分重要的课程,以往教学效果不理想,而随着以问题为基础(PBL)的教学法在该门课程中的不断应用,取得的成果越来越明显。为了进一步探讨心肺检体诊断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的效果,我院实施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3级普通专科检体实验课学生作为研究组,而2010级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随机抽取50名学生。对照组:男10名、女40名;年龄18—22岁,均值19.8±0.6岁。研究组:男8名、女42名;年龄18—22岁,均值19.7±0.5岁。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比。

2. 方法

对照组学生未实施PBL教学法,而研究组则将PBL教学法应用其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设计:针对课程讨论,尽量选取简单问题,并减少限制性条件,盡可能发挥学生主动收集材料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一些限制性条件,以便控制课程进度。

(2)分组学习:通过分小组学习的模式,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以及共同协作检索资料,但分组尽量以自愿组合为主,这样可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3)提出问题:针对课程设计对学生提出心肺检体相关问题,并指导他们实施讨论,主要包括心肺解剖知识、体格检查、注意事项等。

(4)课外学习:课外应指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比如带着任务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预习或练习,或者采取实验室或网络资源进行预习等。从当前临床教学来看,心肺疾病患者症状与体征比较典型时,病情往往为急性期与危重期,故而教学受限,案例难找,这是本课程教学难点。尽管近几年接诊的相应的心肺疾病患者逐渐增多,但依旧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所需,这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重视。此外,本课程实验室为学生配备JC-9800与JC2000等多媒体高级心肺触诊听诊系统,可指导学生自主进行仿真训练,通过实验学习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也可对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真实感受心包摩擦感、触觉语颤、正常呼吸音、心前区震颤、异常呼吸音等特点,以便为之后的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外学习过程中,若学生有任何合理的需求或帮助,教师都应及时提供指导,以便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5)第二次课:这里主要指的是PBL教学的第二次课,主要为讨论。为了确保课程能有序实施,教师事先应明确课程的目标,在学生讨论时以倾听为主,可适当加以引导。在具体的讨论实践中,各个小组成员要进行深入的讨论,以便进一步强化对心脏视触叩听等的认识,并且对各类心音也有自我鉴别能力。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可引导他们从影像学的角度思考。讨论完毕,应要求学生自我评估或者让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让他们评价自身在整个学习中的作用,同时评价出现的问题及是否得到有效解决等,最后教师对各个小组的讨论进行评价,并予以解答和指导。

3. 观察指标

均以两组学生大一期末成绩进行测评,测评包括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统计两组学生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并进行对比分析。

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计量资料采取均数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二、结果

研究组学生在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对比(,分)

组别 理论成绩 操作成绩

研究组(n=50) 89.14±6.17* 88.71±5.97*

对照组(n=50) 79.25±7.02 77.15±6.08

注:与对照组相较,*P<0.05

三、讨论

心肺检体诊断学属于检体诊断学中教学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从以往教学效果来看,除了在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外,学校也缺乏相应的实验条件,从而导致教学成绩不佳。近几年,国内大多数学院均购进相关的诊断学器械,使得实验设备得到了保障,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课程的实施及教学成果的保障十分关键。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将PBL教学法应用在心肺检体诊断学中,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与讨论,教师则予以指导与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教学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相较于以往未实施PBL教学而言,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的来说,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不断发展自我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思维、团队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好方法;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与讨论,实现以往以“讲”为主向当前“导”为主的转变,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也克服了以往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缺点。可见,在心肺检体诊断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能提升操作技能,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魏祎,殷闯,李银娜,等.PBL教学在心肺检体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2):77-78.

上一篇:员工入职培训下一篇:汽车养护服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