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权利与图书馆服务体系探究的论文(精选8篇)
1.文化权利与图书馆服务体系探究的论文 篇一
文化权利与公民权利、政治权利一样重要,但不同的是,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直接参与就可以实现,而公民的文化权利需要政府创造条件而逐步实现。公民文化权利实现的条件性要求政府承担起保护公民文化权利的责任。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保护公民文化权利在文化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宗旨就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
1.1公民文化权利及其实现的条件性
1966年12月16日第二十一届联合国代表大会通过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并开放给各国签署、批准和加人。我国于签署此公约,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加人此公约。《公约》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形式确立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并第一次援引《世界人权宣言》,强调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与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的同等重要性及不可分割性。根据《公约》第十五条对文化权利的描述,有学者认为,公民文化权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二是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三是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四是文化创作成果得到保护的权利。
《公约》虽然明确了公民应享有的文化权利,但同其他权利相比,文化权利容易被人们忽视,因为“与公民权利、政治权利不同,文化权利的实现需要强有力的国家干预,需要大量投资,只能通过经济增长来创造条件而逐渐实现。也就是说,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是需要政府创造一定的条件的。正如《公约》的第二条第一款描述:“每一缔约国家应尽最大能力承担个别采取步骤,或经由国际援助和合作,特别是经济和技术方面的援助和合作,采取步骤,以使用一切适当方法,尤其包括立法方法,逐渐达到本公约中所承认的权利的充分实现。”赵宴群博士认为,“文化权利的实现主要需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社会条件和思想条件。公民文化权利实现的条件性要求政府承担起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义务,明确政府在保障公民文化权利中的责任。
1.2公共文化服务-一-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实现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强政府对文化公益事业扶持的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下一步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国家首次明确提出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此后,公共文化服务一词被频繁地拿来讨论。公共文化服务,简单地说就是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满足公众文俗寿求的活动和过程。公共文化服务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本质要求。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公共性、公益性、文化性等特点。
尽管学术界至今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界定没有统一的.认识,更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及成果,但是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各界都认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民的文化权利。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张晓明、李河同志认为,“一般而言,市场经济社会需要‘公共文化服务’的存在,是为了保护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满足公共文化需求。”俞楠博士指出,“实现公民文化权利,满足公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首要目的。徐世王同志认为,公共文化服务“就其核心内涵和本质内容而言,它是公民文化权利在我国文化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形式”。保护公民文化权利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动力,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保护公民文化权利的根本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就是要维护公民的文化权利,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
2权利的呼唤与责任的担当: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释义
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需要政府承担起相应的义务,提供各方面的条件。档案馆作为政府出资设立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护公民文化权利,是其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然而,受档案事业“国家模式”的影响,档案馆文化服务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普通公民无法与政府部门一样享受公平的档案文化服务,这与公民文化权利的实质背道而驰。随着公民民主意识的觉醒,档案文化诉求的增多,档案馆传统文化服务观念与公众的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档案馆只有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才能在政治民主化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1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档案馆履行科学文化事业机构职责与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统一
文化事业单位的一般定义是:在文化领域从事研究创作、精神产品生产和文化公共服务的组织机构。文化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从而保护公民的文化权利,正如有识之士所言:“所有文化事业,其根本宗旨都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可见,文化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这是文化事业单位的本质要求,也是文化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不可置疑,档案馆是文化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中指出,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档案馆工作通则》也明确界定档案馆为“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作为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档案馆在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就是档案馆保障公民文化权力的根本途径,因此,档案馆履行科学文化事业机构职责与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统一于其公共文化服务之中。
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朱铭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的指示,这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档案馆的公共文化性质,为档案馆事业的正确定位和今后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首先,档案馆要克服传统行政心理的制约,大力倡导服务型心理。档案馆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档案馆作为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所承担的文化责任。其次,档案馆要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档案馆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馆藏的档案资源,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利用服务能力。
2.2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
探讨档案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要先明确档案馆的公共性与文化性。首先,档案馆具有公共性。公共行政学一般把社会生活领域分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其中满足公共领域需求的产品带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由于私营组织提供公共产品服务是没有动力的,公共物品只能由公共组织来承担。档案馆作为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为社会提供档案服务的公共组织。作为档案馆公共服务内容的档案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是一种公共产品。其次,档案馆具有文化性。“档案馆性质是以文化性为核心构成的一个体系,在档案馆的本质属性一文化性之下,还包含有多重属性。”档案馆的文化性包括:档案的内容与载体具有文化性、档案工作具有文化性以及档案馆自身具有文化性。由于兼具公共性与文化性,档案馆可以成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档案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就是档案馆以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满足公众档案文化需求为目的,向社会和公众提供档案文化产品与档案文化服务的活动和过程。其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界定:
一是服务对象是大众而不是小众。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服务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档案馆的服务对象还是主要停留在各级党政机关。随着档案馆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封闭、半封闭到开放的初步转型,特别是档案馆“四位一体”功能定位的确立,档案馆的服务对象逐步扩展到全体社会公众。档案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正是这种转变的重要体现。
二是服务内容具有公共性与文化性。档案馆公共服务以档案为服务内容,档案拥有公共物品属性,档案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即一个利用者在利用档案时无法排斥他人对档案的利用而且排斥他人利用是没有必要的,档案馆无法也没必要通过市场价格系统调节公众对档案的利用。同时,档案具有文化属性。档案是在特定的文化状态下产生的,档案的内容与载体都具有文化性。
三是服务目的是维护公民文化权利。档案馆之所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档案文化,是因为公众具有档案文化需求,而档案文化需求来源于公民文化权利的确立。公民的文化权利呼唤档案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维护公民文化权利是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本目的。
2.文化权利与图书馆服务体系探究的论文 篇二
2005年10月11日, 我党十六届五中全会产生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说明::“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 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是最初提及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国家性正规文件。
2006年9月13日, 我国公布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第三篇章是“公共文化服务”, 含有5个部分:增强农村文化构建、推广文化知识、构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鼓动公众力量捐赠与设立公益性文化事务、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这几个部分中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涉及了四条详细的举措, 也就是改善公共文化设备网路格局、革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结构体系与运转规制、确切维持低薪水与独特人群的根本文化利于。在“增强农村文化构建”这一部分中, 也含有了几点对策, 也就是推动农村文化设备与核心工程构建, 增强文化资源向乡村的偏向, 构建农村文化建立的长久有效体制。
2007年8月21日, 基于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之上, 国务院办公厅与中共中央办公厅联名发布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采用文件的方式把中央政治局探究的话题用国家性文件的方式落实下去, 当中包含的主要内容是:提升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是刻不容缓”的认知, 理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核心指导理念与终极指标、开展重要公共文化服务工程 (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底层文化阵地构建工程、乡村电影播映工程) , 加强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功效, 革新公共文化服务执行体系、增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制的引领。
2007年11月2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 解析力目前经济的景象, 探究了来年的经济任务。虽然会议探究的是经济事务, 但是我们察觉到会议侧重于“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表明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已经变成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综合设置中必不可少的核心构成部分。
二.构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该解决的框架构造的困难
1. 结构不太完善
第一是上下结构。城乡公共图书馆由顶端、中层与下层构成。顶端是都市中的省市级图书馆, 中层有地方县区图书馆, 下层是社区、村镇街道、特别人类汇聚地与村图书站室等底部服务点。此等上下结构存有科学规制数目与质量问题, 比如在顶端结构中, 纽约市公共图书馆有4个市级方面的专题研究图书馆, 也就是表现艺术、工商业、黑人艺术及社会人文科学等主题馆, 这在我国的超大型都市图书馆体制中是见所未见的, 然而此等的构成对于基于推广之上的提升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说, 可以得以吸纳精髓, 也是提升都市软实力的必要途径。就体制构成的融合进展来说, 当前处于下层框架的底层公共图书馆是最虚弱的, 很多乡镇与村镇的图书馆站室还很难去持续运行, 然而这正是维护大众读者运用图书馆的基础文化权利的主流通道。所以应该变为我国建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侧重于发展的核心。
其次是形态框架。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来说, 有的是完全公共产品与服务方式的, 有的是不完全公共产品与服务方式的, 还有个人公共文化产品服务方式的。我们可以把国家全部资助的图书看作是完全公共产品与服务方式, 国家资助与社会经费投放相融合而开设的图书馆能够被当作不完全公共产品与服务方式, 全部由国内私人金额投放设立的图书馆能够被看作是个人公共文化产品服务方式。以当前发展的进度来看, 不完全公共产品与服务方式与个人公共产品与服务方式还不多, 我们需要鼓动与引领这两类方式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比例。
2.格局不均匀
第一是空间格局。就国内中东西部的巨型地域来说, 东部图书馆的数目要多于西部, 西部某些省市的上中下框架还存有不完善的问题。比如青海省西宁市图书馆常年以来还未完善馆舍。就一个都市的中等地域与一个县区的小型地域来说, 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广泛存在着数目不太均匀的问题, 包括人口数目对比不均匀等问题。最近几年以来, 有些省市发起了十五分钟图书馆文化服务圈或根据人口数目均匀的开展图书馆格局构建就是针对图书馆空间框架不够均匀而发起的改善措施。
其次是网点布局。发展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的就是笼罩全社会, 这就需要在开展城乡分布与空间分布的时候, 观察城乡地区的人民栖身点与人口活动点, 特别要顾及特殊人类的服务站点。比如要考量对人口密布的街道、车站、机场、商场等进行分布, 使得图书馆的文明流入商品流与物流当中, 使得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效比比皆是, 更加与读者亲近。
三.构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应该探究的几个问题
1.均等化与平均数
平均数并不是均等化, 少量巨型图书馆与某些地域图书馆行业的繁盛也可以引来一座都市或某个地域图书馆服务平均数的提升, 可是这个通常无法展现出惠及民众的准则, 也无法展现建设笼罩全社会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成长愿望的标准。必须指明的是, 我等在此探究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定义并不是单纯的平均化, 而是面对民众或是展现出大部分读者文化权益的均等化, 由于平均化并无法解决地域与城乡的差别, 就像少量富豪和薪水高于员工上百倍的主管也能使得一个体制的人均薪水等同化。我们唯有提倡惠及民众或大部分读者的均等化, 才可以在观念与践诺上完全实现笼罩全国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 开展反鸿沟发展策略
就像世界信息化的成长引来了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彼此间的信息鸿沟和进展的差距一般, 当前我国都市与农村、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在公共财政投放、图书馆事务基本设备等方面都存有硕大的文化鸿沟。最近几年此等鸿沟在某些区域在存在扩张的态势, 有剪刀差的成长迹象。比如东部地区有些图书馆的新建筑的基本设备已经与发达国家水平差不多;但中西部、广大乡村区域的某些图书馆几十年以来没有经费支持, 有些村镇图书馆还没有公共财政的维护, 地域与城乡之间存有“发展性落后”的情形。此等情形就需要我们经过执行反鸿沟策略来进行改善。执行反鸿沟发展策略就需要推动农村底层村镇图书馆站室基本设备与文化共享工程等核心事务的构建, 增加对图书馆文化资源向文化欠缺地域与村镇底层图书馆的偏向, 构建并完善乡村图书馆的费用、人员及管制的长期有效执行体制。提倡以城促乡、引领文化元素跨地域合规流动、推进国内和乡图书馆行业的协和成长。
3. 展现社会的人文关怀
图书馆的人文关怀说的是“在图书馆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追求人的自由、自尊、自主、平等、价值、发展, 把满足人的需求、保障人的权利, 作为图书馆活动的宗旨。”有的人觉得图书馆的关怀大多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定义:第一,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构建、功效策划、经费维护、读者服务事务内容及开放时期等, 都需基于对任何人开放的准则, 以迎合民众的图书馆需求为目标;其次, 各层次政府要经过增强构建图书馆的方式, 来最大程度的迎合民众对于图书馆的需求。唯有民众运用图书馆的权益得到尊崇且获取满足, 才可以说图书馆的关怀得到了实现。
当今时代, 我国当局先后发起了确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等核心政策与措施, 注重与以人为本, 推动社会经济与民众的宏观、协和与持续性发展, 并将强调社会公正看成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特点。这就需要公共馆体制中确保公正的同时, 实行以人为本的观念, 提倡人文关怀, 其本质就是要整体倡导自由、公平、开放、免费的图书馆服务与宗旨。现在, 公共图书馆首先要确立人文关怀的思想, 一是由常规的行政办馆转变到社会办馆的目标, 确切侧重于民众的知识讯息需求, 尊崇与保护民众的根本权益;其次是由常规的构建型服务型转换到服务型功能, 收为己有, 清除技能核心的理念, 确切的注重图书馆的人文进展话题。
参考文献
[1]陈纪建.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建构的方法论问题——就“制度图书馆学”与蒋永福先生商榷.图书馆[J], 2012 (04)
[2]蒋永福, 王株梅.论图书馆制度——制度图书馆学若干概念辨析.中国图书馆学报[J], 2012 (05)
3.文化权利与图书馆服务体系探究的论文 篇三
【关键词】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形势
图书馆在新时期的环境中,其价值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凸显。所以本文对于图书馆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因为图书馆自身的优势,本文首先从二者的定位谈起,进一步阐述了构建图书馆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希望能够为其进一步的构建提供帮助。
1、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
云南省是我国重点扶持的省份,在文化、政治以及经济方面都要做到齐头并进,因此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理应起到带头作用。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因此,作为其中的重点组成部分之一,图书馆在文化公共体系中主要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定位。第一,图书馆具有公益性的定位。图书馆作为文化载体,为群众提供了免费学习的场所。而图书馆主要的财政来源都是通过国家的财政补贴,这些补贴应用在书籍的采购过程中,这样群众才会拥有免费试用的权利。第二,图书馆还具有普及科学知识以及终身教育的定位。图书馆为全民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场所,所以在素质教育愈发普及的今天,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对素质教育起到辅助性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图书馆在拓展终身教育的同时也积极借助了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令公众获取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以云南省图书馆为例,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要建设成以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统筹管理,完善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机制,实现农村、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与互联互通。第三,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还具有学术科研的地位。图书馆起着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作用。在图书馆中可以查找信息,所以称得上是科研学术的重要阵地,具有学术科研的作用。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因此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学术科研作用,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科技需求,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才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2、对图书馆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2.1转变服务理念,提升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能。要想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体系予以进一步的构建,首先就应该从专业人员的能力出发。需要做到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服务理念以及思路,在社会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图书馆的建设要以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与落脚点,这样才能为现代化的文化建设作出重要的贡献。当下我国正在践行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道路,有关文化建设的一切都应该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思路进行考虑,这样才能将读者放在核心的位置上,创新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起到推动性的作用。
2.2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改善公共文化服务。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改善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为公众提供一个优良的服务场地以及服务环境,是做好文化服务的首要前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改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还应加强对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就应加大对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资金的投入,政府有关部门要提高对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根据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设置文化发展的专项资金项目,支持加强建设公共图书馆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改善公共图书馆的软环境,增加藏书的数量、提高藏书的质量,为公众创造一个优良的服务条件和服务环境。例如在做好各项系统、平台、网络管理维护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图书馆馆网站建设,提升可看性和可读性,提高网站访问量,开通微信订阅号,扩大网络服务覆盖面等方式,都是实现文化系统建设的重要举措。
2.3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构建一个人民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提升这一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还要坚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作为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优化服务方式。首先应进一步建设特色数字文化资源。云南省图书馆针对云南特有的民族地域特点,完成了云南独有少数民族多媒体资源库建设,例如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中的“傈僳族、独龙族、怒族、基诺族、普米族、德昂族、哈尼族多媒体资源库”、“云南独有少数民族多媒体资源库——阿昌族、布朗族、拉祜族、景颇族、佤族”,《贝叶文化多媒体资源库》、《毕摩文化多媒体资源库》、《东巴文化多媒体资源库》、《云南少数名族服饰专题片》等一系列民族资源数据库,启动实施《云南珠宝玉石多媒体数据库》、《云南普洱茶多媒体资源库》等极具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其次,将公共图书馆的重点放在延伸以及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云南省图书馆以少儿阅览室为阵地,建设省内首个图书馆“创客文化空间”,此外,还开展的“国际爱耳日”、“国际残疾人日”服务活动,实施“送书进老年公寓”等活动,为特殊群体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服务。再次,通过建立图书馆联盟、文化馆联盟等形式,推进公共文化机构互联互通,开展文化服务“一卡通”、公共文化巡展巡讲巡演等服务,实现区域文化共建共享。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中主要从图书馆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新时期发展中的定位以及构建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图书馆建设是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学术科研、终身教育以及公益性三个重要的定位,将这三项定位具体落实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工作中,是新形勢下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窦瑞洋.论述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12(14).
[2]张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图书馆文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2).
4.文化权利与图书馆服务体系探究的论文 篇四
乡镇对于文化的投入,由于财政已收归县直管,财力薄弱,而普遍削减,常规文化活动预算几乎为零,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对于公共财政投入的不足,政府没有补贴机制,不少基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保障没有纳入财政预算。
1.2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些政府认识还不到位
农村文化建设快慢、层次高低、成效大小,都和地方党政组织文化意识的强弱有直接关系。有些领导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轻视农村文化建设,一些基础领导干部看重经济的发展,而对农民文化生活的质量不闻不问,把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视为发展的负担。在文化法律体系中,相应的法律减少,在经费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经济政策等方面缺乏具体的政策规定。由于思想认识上的不足,领导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不够、支持不力,而出现了一系列困难和问题。
1.3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导主体错位
政府缺乏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内容多样性的研究,对于农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文化要求,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不能较好的满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制度设计方面较薄弱,在大部分地方都是领导替农民决定文化需求,使文化精品不能适应农民群众的需求。由于领导思想认识不足,财政投入欠缺,公共文化建设给农民带来的切实利益不明显,而一些不良文化进入农村,严重影响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1.4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规范缺乏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制度化、系统化的法律法规欠缺,使有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策的落实缺乏保障。农民工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这需要有关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法尽快立法解决。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的,鼓励社会组织和资金参与,政府职责及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运行等一系统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非常缺乏,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力支撑较难形成。
1.5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监管体制缺失
5.文化权利与图书馆服务体系探究的论文 篇五
一、主要问题
经济学领域成本弱增性理论认为,在整个有关产出范围内,即使没有规模经济的作用,即使平均成本曲线上升,但只要单个企业供应整个市场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的成本之和,由单一企业垄断市场生产的社会成本仍然最小。具备这一秉性的行业就是自然垄断行业。即自然垄断的特点在于一个代表性企业成本函数的劣加性。1
经济法学领域一般认为,自然垄断是由于特定行业的市场的自然条件或原因而产生的垄断经营,这些行业如果进行竞争,则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或市场秩序的混乱。2 自然垄断行业的资金需求量较大、投入期长,一旦过度竞争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重大浪费。且这些行业往往关系到国计民生,为了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应允许行业实施垄断。也就是说,自然垄断是因效率原因及秩序原因而被法律设置并保护的。被授予垄断权利的企业应以实现经济效率最大化和社会经济秩序稳定为其首要目标,其最终是要为广大消费者服务,为社会利益服务。
但由于我国自然垄断企业产生背景的特殊性,使其在实践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经了几百年步入了成熟发展时期,各种生产要素都以市场为基础配置手段,价格、竞争和供求等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再加上长期规制也使企业养成了比较好的公共素质,在这样的条件下,适当放松或取消规制,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时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还存在,这就决定了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方式仍带有行政色彩。同时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变迁还有我国的特殊局限。这种特殊局限主要体现在:自然垄断产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产业,而产业主管部门和这些企业由于资产所有权的关系而具有利益关系。因此,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加复杂。3 实践中,这些企业并未能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实现规模经济。相反,这些行业依仗其垄断地位,实施垄断行为,使其资源配置效率十分低下,而员工报酬却高得惊人。由于缺乏竞争,这些企业任意进行经营活动,损害消费者利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油价跟涨快跟跌慢
我国国内油价受国际油价控制,当纽约、新加坡、鹿特丹三地加权平均价上涨幅度超过8%,国家发改委会在三地加权价格的基础上加运费制定出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作为我国石油公司调价的依据。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我国石油企业实际上是自产原油的。国家统计局年8月透露,预计2008年全年,我国原油产量18960万吨,净进口量18020万吨,原油对外依存度将从上半年的48.3%进一步上升到48.7%。4 也就是说,50%多的原油的成本并不受国外油价的支配。但是我国油价随世界油价上涨而全面上涨,这必然导致这些垄断企业获得巨大的利润。然而当国际油价下跌时,我国油价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居高不下。2008年10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持续下跌,然而我国成品油价格12月底才在一片不满的声浪中开始下降。
(二)买涨不买落
我国的石油流通体制存在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越高我们进口越多,价格下跌反而减少进口的怪现象。5
(三)民营油企生存艰难
2008年年初以来的一段时间,由于无法得到“两巨头”的足够供油,(民营油企老板)陈先生只好在油站外面高高地挂着“免供”牌―― 由于批零倒挂,无法正常对外供油,望见谅!6 民营油企普遍反映“命门”被卡、无油可卖、批零倒挂,导致大批企业被收购或倒闭。日前,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对外表示,多家民营油企正酝酿对两大石油巨头提起“反垄断”诉讼。据了解,针对石油价格的这一反垄断调查申请,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司已予以受理。7
(四)石油行业高福利
去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6097元,全市达到这个平均数的职工人数比重为39.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职工年平均工资超过10万元。
二、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法律层面原因是:法律规范对我国石油垄断企业的权利与义务规定并不匹配,企业被政府授予垄断的特权但并未被强制承担相应的义务。
现代法律规定权利要以权利与义务之间具有平衡行为原则。应当让当事人之间形成权利义务对应的关系,相互制约,违反规则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保障社会的正常发展。9 而我国石油垄断企业的权利义务配置并不符合这一原则。
1994年3月年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关于改革原油、成品油流通体制的意见》,加强对原油、成品油生产、流通的宏观管理;5月,由国家经贸委起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清理整顿炼油厂和规范原油产品流通秩序的意见》之后,形成了今天的石油流通格局。石油垄断企业的主要权利包括:
(一)国内油田原油垄断开采权。我国只授予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陕西延长油矿管理局四家单位具有原油开采权。
(二)炼油、批发、零售业务权。中石油获得北方12省的油气资源和相应的勘探生产业务,同时获得这些省份的炼油、批发、零售业务。中石化则获得南方19省的生产、炼油、销售业务。中海油业务不变。其中,国务院规定除两大集团之外,不允许独立的成品油批发企业存在,国内各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全部交两大集团批发经营。同时,两大集团在零售业务中享有特权,各地新建的加油站,统一由中石油、中石化全资或控股建设。10 虽然20《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非公经济36条”)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石油行业,但由于国有石油巨头在原油进口、开采、炼制、批发上的排他性,民营资本可经营范围相当狭窄。
(三)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拥有对民营企业从事海外进口原油的配额发放权。
(四)两大集团拥有石油的进出口经营权。
然而,法律中针对这些权利的义务设置却少之又少,只有一些比较笼统的规定。如:10月15日《国家计委关于完善石油价格接轨办法及调整成品油价格的通知》中规定:“石油、石化集团公司要在国家规定的政策范围内,用好定价自主权,根据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和国内供求情况的变化合理确定成品油具体零售价格。同时,石油、石化集团公司要加强价格自律,共同承担起维护市场秩序稳定的责任。”202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加油站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中规定:“石油集团、石化集团要根据本通知要求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范经营,加强自律,有序竞争,并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加油站整治工作。”这样的规定在实践操作中可说价值非常之低,而我国《反垄断法》中虽对垄断行为做出了规定,但其规定较为笼统,可能为石油垄断企业逃避义务,滥用权利、追逐利益提供了可乘之机。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导致我国石油企业为一己之私抬高油价,而出现油价“跟涨不跟跌”或“跟涨快、跟跌慢”和为了降低进口原油的竞争力而“买涨不买落”的现象。同时,垄断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垄断地位,排除竞争,而挤压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通过这些行为,垄断企业获得了暴利,使得其职工的收入畸高,出现了高福利的局面。
三、解决路径
自然垄断行业在享有垄断特权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公共服务义务。这样的权利义务配置才合乎逻辑,合乎法理。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其实就是要使垄断企业的特权与义务相匹配。既然垄断企业拥有那么多垄断性的特权,那么其理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在我国已有法律规定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对其义务进行细化。具体而言:
(一)微观层面
1.垄断企业要保证所提供产品的质量。与一般企业不同,其缺少竞争对手而使其没有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压力。而垄断企业的公共服务属性要求它提供服务要保证质量,不能因为成本等原因降低产品的品质。
2.垄断企业要保证所提供产品的数量。这是指垄断企业要不分地域并且不间断地提供公共产品。不能因为地域偏远会提高成本等原因而不拓展业务,只要某地区需要,其就应当从事业务服务。同时,垄断企业也不能因为国际油价上升等利润空间缩小等原因拒绝向消费者提供服务。
同时,垄断企业拥有排他的成品油批发经营权,因而其不得无正当理由拒绝向民营企业提供石油产品。向民营企业供油是其义务,不得拒绝交易在《反垄断法》中有相应的规定。
3.垄断企业要以合理的价格提供产品。《反垄断法》规定: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如前文所述垄断企业虽国际油价升高而全面提高国内油价就属于不合理的高价。虽然国务院的文件规定了按照纽约、新加坡、鹿特丹三地加权平均价确定我国油价,但其效力也不及《反垄断法》。按照反垄断法的原则规定,我国油价显然不应全面比照国际油价高价销售。
还应注意,我国油价监管体制只集中于零售价格的指导。而石油产品的.批发价格却由垄断企业自己确定。为了自身的利益扩大,两大集团很容易做高价,而出现“批零倒挂”现象。因此我国还要进一步完善油价监管体系,制定出一套针对批发价格指导的方案。扩展其义务,使企业制定批发价格也有章可循。
4.对于垄断企业职工的高收入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的义务设置加以控制。
(1)设置缴纳一定税或费的义务。中国对资源性产品特别是石油征收“暴利税”日前正式亮相。开始征收的石油特别收益金共分5级,征收比率最低为20%,当原油价格超过60美元/桶时,按最高比率40%征收。前三季度征收金额达410亿元。但是,这种方式可能导致政府一面收取税费,调整行业收入不平衡现象;垄断企业一面抬高产品价格,回收自己缴纳税费方面的损失。最终使其缴纳的税费负担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2)规定其各级职工必须遵守收入最高限额义务。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中,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茅在做国务院关于稳定物价工作的报告时说,要加强工资分配的宏观管理。完善国有单位特别是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激励约束机制。11 这一举措可以直接限制石油垄断企业职工的高福利、高工资,实现收入公平的结果。
(二)宏观层面
1. 应明确企业的“平抑油价、稳定市场”之义务。石油垄断企业之所以会获得自然垄断地位,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稳定油价,防止石油产品这种重要物资的价格发生较大的动荡,而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导致社会生活的不稳定,社会公共利益受损。“平抑油价、稳定市场”既是其特权所对应的义务,更是其经营的目标所在。因此,这一内容应当以宏观义务的形式规定在相应的法律规范之中。
2.垄断企业不得阻碍民营石油企业进入市场。如果说,“非公经济36条”以及20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原油市场管理办法》已经为民营企业进入石油市场开辟了道路,为石油行业引入了竞争机制。那么,垄断企业就不得为阻碍着一进程进行的行为。在西方国家,比如美国拥有埃克森美孚、BP阿莫科、壳牌、雪佛龙德士古等跨国石油巨头;()欧洲各国一般只有一两家一体化大型石油公司――挪威石油公司、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埃尔夫石油公司、意大利埃尼集团等。这些公司都具有垄断地位,但这些企业的地位都是市场形成的,且在这些大寡头之外,还有很多石油开发商。也就是说,别的企业也具有进入这一领域的权利。我国也应遵循这一原则为垄断企业设置不得干预其他企业进入市场的义务。
四、平衡石油垄断企业权利义务的积极意义
平衡石油垄断企业权利义务除可以是垄断企业受到相应的制约,缩小其利益空间,转变其作风。目前的垄断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强烈的要求不仅现在应该垄断,将来也应该垄断下去,垄断的范围不仅不应缩小,还应扩大。于是本该回归市场的部分不再具有自然垄断性的领域是去了应有的理性,不再遵循市场规律,继续垄断经营。而如果有立法者通过立法的方式限制了垄断利益主体的权利,我国自然垄断的发展就有望像其他国家那样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结语:
6.文化权利与图书馆服务体系探究的论文 篇六
在加强分馆、服务站建设基础上,利用总分馆项目搭建起XX区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和总分馆运行监控平台,整合文广系统资源,采取总分馆模式,通过集约化、信息化、数字化、职能化手段配合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功能的综合性建设项目。该项目是在文化传播方式变革、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背景下的XX区进行的一次探索和尝试,旨在通过数字技术、设备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文图两馆的基本服务功能,丰富文化产品的内容,便于群众便捷快速地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管理智能化、服务信息化、资源数字化的目的。
7.文化权利与图书馆服务体系探究的论文 篇七
1 甘肃省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在第4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中, 甘肃省有43家图书馆达到等级馆标准, 5家图书馆被评为一级馆, 分别是甘肃省图书馆、兰州市图书馆、金昌市图书馆、白银市图书馆和张掖甘州区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是西北最大规模的文献中心, 目前藏书近320万册, 其中尤以古旧籍和地方文献为特色馆藏。古旧籍藏书38万册, 其中有善本1260种, 66445册。驰名中外的文溯阁《四库全书》为镇馆之宝, 还有现今国内收藏最完整的大型明版木刻丛书《永乐南藏》以及国内罕见的《汉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等宋元刻本30余部。此外, 还收藏有敦煌写经、宋元明清至近现代的珍贵字画2000余轴, 其中不少是载于画史的名家之作,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献史料价值。作为特色馆藏的西北地方文献已收藏近3万种, 8万余册, 其中《甘肃通志稿》和《重修敦煌县志》均系未刊稿本, 还有本省最早的报刊《甘肃官报》 (1909—1911年) 、《新陇日报》 (1928年) 等。丰富的馆藏已使甘肃省图书馆成为研究西北史地、民族宗教以及敦煌学、丝路学的文献中心。
兰州市图书馆藏书40万册。馆藏文献中有最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综合性书刊;有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各大报纸、各主要期刊合订本;有1978年迄今的《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有《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三希堂法帖》、《四库全书荟要》、《二十六史》等一大批珍贵文献, 还有独家收藏的《兰州春秋》、《皋兰县新志》 (手稿) 以及近现代名人书画和独具特色的地方文献资料。该馆采用IL-ASⅡ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 实现了计算机管理的办公、采编、流通、检索自动化, 年接待读者27万人 (次) 。
金昌市图书馆于2008年1月建成, 新馆全面实现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自动化, 是一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新型图书馆, 现存22大类图书, 约15万册, 设有少儿阅览室、盲文及有声读物阅览室等特色馆室。白银市图书馆拥有藏书33.2万册 (件) , 阅览座席600个, 电脑80台, 相对稳定读者1.1万人。年征订报刊600余种 (份) 。已建成“红军会宁会师暨长征途经白银史料专题馆藏”、“白银民间收藏数字馆藏”2个自建数据库。正在建设“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专题数据库”、“全国黄河沿岸城市信息数据库”、“丝绸之路沿线省市信息数据库”。初步实现了办公、采编、流通、检索自动化。
张掖市甘州区图书馆现有藏书共16万余册, 其中8000余册为古籍善本图书和珍贵的地方文献。该馆在政府、企业、乡镇、社区设立“流动图书箱”“流动服务点”, 定期“送书下乡”, 提供针对农民的特色服务。
2 甘肃省公共图书馆提供多元文化服务的重要意义
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 也称图书馆多语言服务, 主要是指图书馆为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需要, 向不同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群体所提供的服务[2]。本文主要讨论的是针对甘肃省少数民族的多元文化服务。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是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延伸, 提倡自由主义理想, 维护每个人的兴趣及价值观念, 倡导民主、宽容与理解以保证各种少数族群文化和谐共存, 主张为不同种族、肤色、国籍、性别等人群提供平等的无歧视服务, 注重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旨在将图书馆办成一个文化交汇的场所[3]。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现有54个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总人口219.9万, 占全省总人口的8.7%。世居甘肃的少数民族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萨拉、哈萨克、满等16个少数民族。其中, 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省内现有甘南、临夏两个民族自治州, 有天祝、肃南、肃北、阿克塞、东乡、麦积山、张家川7个民族自治县, 有39个民族乡, 民族自治地方面积17.9万km2, 占全省面积的39.8%。长久以来, 各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和文化。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的记录者, 有责任去挖掘、整理和保存这些珍贵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播功能, 加强地方的民族文化建设, 弘扬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 并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推动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和良性发展, 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3 甘肃省公共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构建
3.1 借鉴国外和其他省份的多元文化服务理论与实践
国外图书馆界的多元文化服务起步较早, 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 还是在现实的实施上, 都相当的成熟和全面。美国十分重视多元馆藏建设, 并结合当地的文化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服务;加拿大强调所有公民均有平等使用图书馆馆藏与服务的机会, 同时要求图书馆馆藏与服务必须考虑读者的语言、文化背景等, 以尽量满足其需求。而瑞士则有专门为外国人服务的“多元文化图书馆”。而对于我国, 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意识还很淡薄, 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规范性文件也十分欠缺。因此, 借鉴国外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 对国内开展多元文化服务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在国内来说, 上海、辽宁等一些地区的图书馆也先后开展了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 虽然国内的实践还远远不够成熟, 但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无论是成功抑或失败的经验, 对甘肃省的多元文化服务构建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3.2 掌握读者需求, 建立多元文化馆藏
有需求才有供给, 了解了具体的需求才能够提供最恰当的供给。因此构建多元文化服务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充分的前期调查工作, 确定服务对象及其信息需求。甘肃省共有54个少数民族,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 首先要清楚了解少数民族群体在全体服务对象中所占的比例和少数民族群体之间的组成比例, 然后根据比例结构来确定主要的服务对象, 同时还要对各个少数民族群体读者的语言文字、年龄结构、阅读能力、阅读取向、阅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 分析不同民族群体的主要信息需求, 例如, 在甘肃省主要有:藏、蒙等拥有本族文字的读者对于藏文、蒙文文献资料的需求;土族、裕固族、藏族读者对于有关藏传佛教文化的需求;回族、哈萨克族、东乡族以及保安族对于伊斯兰教文化的需求等。
在掌握读者基本需求以后, 再根据需求制定合理的馆藏发展规划, 有效配置经费, 建立多元的文化馆藏, 这里的多元包括语言文字的多元化、年龄层次的多元化、文化程度的多元化、宗教信仰的多元化以及文献形式的多元化。从而保持图书馆多元文化馆藏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3 方便读者, 设置民族文献独立馆室
建立了丰富的多元文化馆藏之后, 对于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来说有一项工作既可以帮助图书馆形成特色, 同时也是必要之举, 这就是设置民族文献独立馆室。尽管我们要致力于建设多元文化馆藏, 但不可否认的是, 汉族才是占绝大多数人口的民族, 汉文文献以及有关汉族文化的史料也一定占据了图书馆馆藏的大半, 这就使得少数民族读者在查询和借阅民族文献资料时存在很大的障碍。因此, 对于民族文献资料, 尤其是民族文字的文献资料设立相对独立的存储空间和阅读使用空间很有必要。如内蒙古图书馆设立了专门的蒙文经卷特藏库和地方文献阅览室, 贵州民族图书馆设立民族文献特藏室一个, 环境布置采用民族化、现代化与人文精神相结合风格[4], 既方便了读者查询, 也为他们的阅读营造了非常舒适的环境。
3.4 提高馆员素质, 开展多语言咨询服务
由于很多少数民族读者不通汉语, 开展多样化的语言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主要包括图书馆标识系统语言的多元化、信息检索系统文字的多样性及咨询馆员服务语言的多样性等。前两项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就可以轻松实现, 但咨询馆员的多语言服务却需要长期的培养。要开展多语言咨询服务, 首先要做的不是技术培训, 而是思想培训。要通过教育转变馆员的观念, 使其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 理解少数民族读者对于知识同样的渴求, 认同少数民族群体对于图书馆信息服务享有平等的权利。在此基础上, 提高馆员的多语言咨询服务能力。在馆员招聘时, 注重对拥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人才的吸纳;在馆员培训时, 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
3.5 组织文化活动, 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
甘肃省有两个民族自治州和七个民族自治县, 这些民族聚居区相对而言经济较为落后, 信息较为闭塞, 很多人并不能真正的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多元文化服务。这就需要图书馆走出去, 到少数民族群体中去开展书籍阅读、技能培训、信息宣传和艺术展览等活动, 拓展少数民族同胞的视野, 丰富他们的生活, 使他们的文化得到更好的宣传和交流, 促进少数民族内部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从而服务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
3.6 加强馆际合作, 与相关科研单位及专家建立长期联系
鉴于我国民族文化成果的极大丰富和公共图书馆经费的有限, 馆际合作成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这里所说的馆际合作, 既包括省内合作, 也包括省际合作。就省内而言, 一方面, 省级公共图书馆要与区域内辖有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的各级图书馆建立好联系, 长期与其进行文献征集、代购、交换等方面的业务, 还要定期派地方文献工作人员到各市县级公共图书馆进行业务回访, 加强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 还要加强与省内各大高校图书馆的合作。此外, 省际合作也十分重要, 例如西部各省的少数民族分布有较多重叠, 这就需要各省图书馆加强合作, 互通有无, 进行多元文化资源共享。
除了馆际合作, 公共图书馆还要与相关科研单位和专家、地方情报单位、博物馆、档案馆等建立长期联系, 特别是专门的科研单位和专家, 他们在民族文化方面具有图书馆所欠缺的科研优势, 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他们了解到最新的民族文化研究动态, 并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聘请民族文化研究专家作为本馆的地方文献顾问, 总体提升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服务水平。
3.7 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实现民族文献数字化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而图书馆在构建多元文化服务的进程中, 有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因此, 应将多元文化服务的构建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结合起来。图书馆一方面要为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提供史料和证据, 另一方面也可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来丰富民族文献馆藏和传播民族文化。
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 为了少数民族珍贵文化遗产能够得以长期保存, 文献资料数字化无疑是较好的选择。公共图书馆要致力于将少数民族特色文献进行数字转化, 形成专门的数据库, 长期留存下去, 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子孙后代共享这文化的饕餮盛宴, 才能使我国多元的民族文化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牟岱.多元文化概论[J].社会科学辑刊, 1996, 14 (6) :19-24.
[2]刘雅琼.论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 2009, 20 (8) :92-95.
[3]李高峰, 陈永平, 王岚霞, 等.国外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理念、实践与模式[J].图书馆建设, 2009, 20 (11) :69-72.
[4]王岚霞, 李高峰, 陈永平, 等.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及其实现[J].情报资料工作, 2010, 22 (2) :77-80.
[5]刘伟华.省级公共图书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建设与传播[J].图书馆建设, 2012, 25 (5) :19-21.
[6]吴桂春.辽宁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探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21 (7) :71-72.
[7]张邡.浅析少数民族地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20 (11) :129-131.
8.文化权利与图书馆服务体系探究的论文 篇八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58.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0)01-0124-03
The Function of County Public Library in Cultural Service
Wang Yan(Huating Library, Huating, Gansu, 744100)
Abstract: County public library is one of the main units in providing cultural services for people. By getting funds through various resources and developing main-branch library system, county libraries can provide service to communities and the vulnerable. Bu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new technologi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Key words: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county public library; development study
CLC number: G258.22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0)01-0124-0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与挑战。原有的公共文化供给模式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由此,中央提出了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与服务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学者也在短短几年间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关概念、构建主体、公共文化财政及投入机制、运行机制创新、文化法律法规、绩效管理与评估、农村(及弱势群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探讨。本文在阐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县级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县级图书馆作用体现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下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模式,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下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技术应用、可持续发展、交流与合作等问题。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概念是我国在2004年以后逐步提出的,之前我们国家一直把文化领域称为文化事业(2000年前)、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2000年“十一五”规划)。在涵义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体现了政府职能转向提供公共服务的趋势,是公益性文化事业概念的变身,虽然两者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但相比公益性文化事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背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则是在政府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主导的借用一些市场化的成功做法提供主要文化服务,以社会效益为根本目标,实现途径和服务主体逐渐走向多元化,包括民营企业、社会团体等,都参与了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具有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文化性、益智性等特点。[2 ]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满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需要、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提高全社会精神文明程度为目的,保证全体民众享受到基本的精神文化产品(服务),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提供保障。从内容来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公共文化资源的保护,包括各类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古籍的整理等;二是公共文化资源的创新。这主要由哲学社会科学来提供;三是满足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尤其是要满足弱势群体和落后地区的文化需求;从体系组成上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文化知识传授服务体系、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文化传承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等七个方面。[3 ]
目前,我国要在有限的财力下生产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就必须构建一个全社会办文化的良性机制,由社会各个方面组成一个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应该由政府、文化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与企业四个方面组成。在各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中,政府的文化行政机构为公共文化部门,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主体,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者、监督者;文化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企业是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的生产部门,是产品的提供者、实施者。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前者经常以委托者的面目出现,后者则以受委托者、代理者的身份出现。其中,既是公共文化服务中坚力量、又是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主要生产者的文化事业单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国家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独有的、在主体构成上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最大特色。到目前为止,仅文化部系统的文化事业机构就有约5万个,从业人员50余万人,这其中被明确确认为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文化馆、站即占了4万多个。在构建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文化事业单位仍将承担大量的公共文化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4 ]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县级图书馆
2.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县级公共图书馆
文化事业单位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大主体,而县级图书馆则是这一大主体的基石与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县级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集镇文化广场、公园、文化中心、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以及影剧院、乡镇文化站等构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体系,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层建设的物质保障。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的目标,是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性任务。[5 ]公共文化场所是群众接受公共文化服务最基本的场所,只有形成一个以公有文化设施为主导,社会团体、民办文化设施作补充的,遍及农村集镇,合理布局、公平准入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才能实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的。
2.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下的县级图书馆作用体现
就县级图书馆个体来说,虽然其具有规模较小等局限性特点,但同时如果将其置于整个公共图书馆系统来讲,县级公共图书馆由于其服务对象是县级城市居民并延伸及其周边农村地区,资金来源有政府投资、基金会投资、企业投资及居民捐助等方式,具有服务对象多、影响范围广、分布局域广、经费来源广等特点,成为我国整个公共图书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中,县级图书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将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石,党中央、国务院特别强调加强对县级公共图书馆这个薄弱环节的建设,国家对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投入也正在加大。笔者以为,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可以从县级图书馆覆盖基层等优势等体现出来。
(1)覆盖基层。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一部分,虽然处于县级城市,但其数量最多,与广大的县级城市居民及周边的农民公众直接发生联系,满足人们学习、生活、娱乐的基本需要,是最易达到全民的公共图书馆的一种服务模式。
(2)服务公益性。公共图书馆是普及群众文化的重要阵地,是提高公民素质的一种“平台”,属于公共物品。面向全民开放、免费为全民所利用的特点决定了公共图书馆是满足公民文化权利、支持终身学习的有效方式。作为公共图书馆一部分的县级图书馆也不例外。
(3)服务弱势群体。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生活在县级城市的民众,包括广大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村群众,经济相对落后,信息交流渠道少,存在广大的经济或信息获取上的弱势群体,县级图书馆对帮助当地民众获取知识摆脱贫穷具有重要作用。
2.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下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模式
在全社会构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县级图书馆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创新观念,延伸服务,改变原来“等,靠,要”的观念,改变看门守摊、借借还还、重藏轻用、不讲实效、落伍的封闭管理、被动与单项服务的落后办馆模式,利用多种先进的发展服务模式,促进县级图书馆的发展。
(1)总分馆模式。总分馆制是西方发达国家图书馆网络的建设模式,在不改变原有图书馆体系行政隶属及人事和财政关系的情况下,总馆负责全区域内文献资源的采购、编目、分类、标引、加工,同时指导和协调读者服务工作;分馆专事各种读者服务工作;总分馆之间实行通借通还,共同为读者服务。这种图书馆发展模式的优点是它能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作为中心馆的辐射作用,在资金、人员、文献等方面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图书馆网络。目前,在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城市图书馆已经建设成了成功的总分馆模式,因而县级图书馆的总分馆构建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些成熟的先进理论与经验,一方面开展与上级馆、省馆的总分馆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开展与社区图书馆、乡镇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单位(公司)图书馆、农村图书馆(站)的总分馆管理模式,将县级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基层、社区、乡镇乃至农村地区。
(2)中心图书馆模式。县级图书馆不仅需要为县城民众服务,其服务还需要延伸到乡镇与农村,通过送书下乡、送服务下乡等服务,成为基层百姓文化服务中心站。县级图书馆可以采取流动服务车的形式为社区或农村地区的人们提供图书借阅、信息咨询等服务,使图书馆把固定服务和流通服务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将县级图书馆之间、县级图书馆与基层图书馆之间通过流通服务车互通有无,发挥所藏图书信息资源的最大功能与流通。
(3)依托学校图书馆发展模式。农村中小学点多面广,地理位置相对集中,县级图书馆可以联和这些学校图书馆对村民开放。在学校内建立图书馆服务于广大师生和周围地区的普通村民,行使乡村图书馆的职能。一些非政府组织与中国基层图书馆事业建设就采取了这样的模式。如:美国青树教育基金的“中国青树乡村图书馆中心”成立的“中国青树图书馆服务中心”,其目的是为边远贫困地区学校设立为学生服务、同时又面向社区开放的乡村中学图书馆。[6 ]
(4)多方资金共建模式。县级图书馆在发展中除向政府申请资金投资外,还应注意吸纳多方资金,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其实,图书馆一直是慈善基金事业资助的重点领域之一,图书馆基金会就是专门资助图书馆项目的,如:健华图书馆联盟、中国青树乡村图书馆服务中心、盖茨基金会“全球图书馆项目”、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的图书项目、滋根基金会的图书室项目等;一些海外华侨、港澳台企业家、慈善人士等个人捐赠资助也是基层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部分,如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而兴建的被称为“乡村第一图书馆”的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图书馆;[7 ]此外,与企事业团体、个人联合开办单位(公司)或个人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图书馆,也应是县级图书馆发展中需要的尝试。
3结语
公共图书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石的县级图书馆在新时期的发展,其实就是吸纳基金会、个人募捐及企事业单位等多方资金,整合或联和当地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并将这些资源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利用,更多建设能够开放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面向县级城市、乡镇乃至农村地区的公众提供服务,进而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在发展建设中,县级图书馆应该注意:(1)注意对新技术的利用。Web2.0技术、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与兴起为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县级图书馆应该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开展书目推送、短信通知等现代化信息服务手段,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2)注重可持续发展。以前,我国好多地区出现了图书馆红红火火开办、平平淡淡维持、冷冷清清收场的尴尬局面。[8 ]县级图书馆在发展中可通过制度保障、协议约定等多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3)加强交流与合作。县级图书馆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县级图书馆需要抓住一切交流沟通的机会,学习成功的服务理念与经验,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还应注意与其它馆的合作,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4)注意与共享工程的合作与利用。共享工程、农家书屋的建设传播了科普知识,丰富了文化生活,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县级图书馆需要把共享工程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和现代远程教育等结合起来,推动文化资源进乡入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年历程[EB/OL].[2009-08-20].http://www.humanrights-china.org/cn/zt/xwgzrd/2008/wh/t20080201_320523.htm.
[2]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EB/OL].[2009-08-20].http://syl1890.blog.hexun.com/22996514_d.html.
[3]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发展社会注意先进文化[EB/OL].[2009-08-20].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
anti/jdty37/1092399.htm.
[4]略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EB/OL]. [2009-08-20].http://www.ccmedu.com/bbs4_4573.html.
[5]全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EB/OL].[2009-08-20].http://www.china.com.cn/xxsb/txt/2006-10/08/content
_7221501.htm.
[6]王素芳.农村图书馆建设中非政府组织活动的调查与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6,(10):33-39.
[7]中国第一乡村图书馆散记[EB/OL].[2009-08-20].http://www.news365.com.cn/wxpd/ds/rdjj/t20040610_95490.htm.
[8]纪文杰等.民办基层图书馆(室)发展探析[J].图书馆建设,2005,(3):95-97.
【文化权利与图书馆服务体系探究的论文】推荐阅读:
探究逻辑与文化论文10-24
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06-14
企业文化体系的理解与构建07-07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典型材料06-16
以服务文化建设为载体 推动图书馆科学发展09-02
消费文化传播与新媒体责任的文化论文07-12
文化馆服务与管理10-06
安全文化体系的构成10-28
探究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形式和途径07-20
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