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题报告

2024-12-10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题报告(17篇)

1.《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题报告 篇一

《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湖北省襄阳市米公小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价值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当前,对外语教学的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高,这就要求我们外语教学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上,都要不断创新、有发展。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忽视听、说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十分不利,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改革英语教学是时代的需要,势在必行。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韩礼德(Hallidays)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分析语言,认为语言是一种“doing”的形式,而不是“knowing”的形式。也就是说,对语言来说,口语永远是第一性的,口语交际的信息含量和重要程度是书面表达方式所不能取而代之的。

小学生由于受知识、能力基础的限制,使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显得更加困难。在口语交际中,常出现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确实掌握了一定的外语知识,能够背诵一些会话、文章,但与实际运用脱节,创造性地运用外语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薄弱。

如何扭转小学生在英语口语交际时止步不前,难登大雅之堂的局面,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本课题以培养小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为中心,帮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做到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从而得出结论和思考。我们初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分析母语环境对小学生日常英语口语表达的影响。通过对学生学习环境的客观分析,有效利用母语背景知识,促进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挖掘母语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潜在作用,运用语言迁移理论和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来优化小学英语教学,探求促进语言正向迁移的教学原则与教学策略。

(二)探索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最主要阵地。在教室中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诱发他们英语学习的潜能。通过构建从课堂到课外,从班级到校园的英语口语氛围,大大激发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研究课后加强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有效利用课外英语学习资源,开拓课外开拓广阔的课外的学习空间,在校园、教室乃至在家里的每个角落努力地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习惯,使学生口语的运用从教室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实际生活,最终达到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省内外研究者对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已有一定研究,也有些初步的成果。在欧洲中小学外语教学改革中,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措施之一就是训练听、说、读、写四种主要技巧,倡导培养交际能力。欧洲各国都建议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用目标语表达自己,最大限度地使用目标语,限制使用母语;强调信息内容的交流超过信息的载体(语言形式)本身;教师应尽量避免为了指出词汇和语法错误而打断学生的交流;教材应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并尽量反映学生的兴趣和经历。

通过其他国家的母语教育中有关口语教学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内与国外频繁的交流合作,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一外语的我们来说,口语越来越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地从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学习借鉴可利用的教学理论、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等来为我们的英语口语学习服务已成为我们学习外语的一种重要的途径。

我国和国外的国情有着实质性的差异,我们必须借鉴国外成功的教育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形成适合中国学生的口语教学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小学生自三年级学习英语,依据现用的英语教材,至六年级,应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描述物品、情景等,并简单陈述自己的意见,学生应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但在现实中,许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课标中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有着与母语(汉语)完全不同的发音方法和语言思维方式。母语教师的语言程度、同学的语言程度等都提供了较理想的“(comprehensible input)可理解性输入”;而英语学习中则很难得到这种输入。因此,母语学习和英语学习所能掌握的语言熟练程度就大不一样。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规定:培养学生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英语口语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始至终将这个要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传统“哑巴英语”教学转化为一种“新理念英语”教学,让学生在新课堂中用英语“畅所欲言”。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学习和掌握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小学英语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是培养口头交际能力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尤其是要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能力。

五、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寻找训练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新途径,初步构建适合我校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

2、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培养学生口语交际习惯。

(二)研究内容

1、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

2、创设以活动课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加语言交流的机会,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通过开展家长问卷调查及家长座谈会,研究家庭因素对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影响。

六、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发放调查表给学生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并针对学生在口语交际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2、个案分析法: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存在的差异,通过个案分析了解个别学生的学习发展及变化情况,寻求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3、经验总结法:用科学的经验总结法来总结研究成果,用论文的形式汇报。

4、行动研究法: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研究,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总结、共同研究,加以归纳,解决之后再继续向前推进。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成员;学习有关理论,研究内容;收集相关文献,大概了解 目前省内关于书法教育的研究情况,讨论课题开展的具体工作;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2)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论证;召开课题研讨会。

2、研究实施阶段(2014年7月——2016年2月)(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启动课题研究。

(2)通过平时的英语教研,贯彻实施方案,落到实处。制定阶段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作好口语测试和教学反思,及时进行阶段总结,撰写经验文章。

(3)举办阶段成果汇报,写好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6年3月——2016年4月)

(1)撰写研究报告;汇编各阶段优秀案例和论文;申请结题。

(2)对课题进行总结提高汇报,全员分工合作收集资料积累数据和案例分析报告,教学设计等资料进行整理装订成册。

七、预期成果

1、营造校园口语交际氛围。学校内外创造英语口语交际的场地,处处可见英语口语小提示,学生口语交流氛围的成功营造。

2、米公小学《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集。包括阶段性研究案例、教育叙事案例、研究报告、教学论文等。

八、课题研究的成员分工及保障措施

(一)课题研究成员分工

组长:全灵琦 襄阳市米公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副组长:陈丽华 襄阳市米公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 副组长:张帆 备课组长 负责课题的策划、协调和指导。课题组成员:

杨慧文 施静 赵子瑞 肖杨 孔祥超 负责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活动开展和记载

(二)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组织保证。成立以副校长为负责人和具体主管的领导小组,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2、人员保证。课题组人员热爱教育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勤奋务实。

3、机制保证。课题领导小组对课题进行全程管理,定期对研究过程进行评估,并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

4、经费保证。保证实验经费的落实。

主要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2、《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3、《英语教学论》欧阳俊林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4、《英语交际能力与策略》苏承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5、《英语教学法》 胡春洞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题报告 篇二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 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

1. 微笑期待

“老师面带笑容的时候是我们口语表达最好的时候。”一语惊醒梦中人, 这是学生对老师的期待, 也是学生对老师的批评, 更是学生教给老师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 影响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教师的情感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教师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紧张焦虑程度、智力活跃程度和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教师的热情、乐观等情感因素对课堂的心理气氛起着决定作用。所以, 教师要不吝自己的笑容、目光、抚触, 来淡化学生的畏惧心理,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让学生在师爱中畅所欲言, 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 宽容接纳

“当我想难倒一个人或是‘胡搅蛮缠’的时候, 我的口语表达能力最好。”我们不妨这样来解读这句话:“人”即“教师”, “难倒”即“挑战”, “胡搅蛮缠”即“据理力争”。它给我的启示就是学生希望和老师站在同样的高度去交流。那么这时候, 教师就应该放弃自己所谓的“师道尊严”, 及时俯身去捕捉学生的独特瞬间, 尊重学生对民主、平等的理解, 适应学生想要挑战的心理。因为这时候, 也许正是学生灵感最迸发、思维最敏捷、口语表达最流畅的时候。

二、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口语交际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 由此决定了这项活动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 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放任不管, 让学生随意说到哪里算哪里。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或引导不当, 不仅不能达到活动的目的, 甚至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在“引”上下工夫, 力争使引导更隐蔽、更策略、更有科学性,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享受自我参与、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愉悦。如我组织一年级学生开展“自我介绍”班队主题会 (要求学生说自己叫什么名字, 家在哪里, 家里有哪些人, 是干什么的) , 让他们事先做好准备, 人人上台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教师首先上台示范, 在活动过程中, 那些不善言辞的同学因为有备而来, 所以并不感到困难。这时, 我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增强他们敢说话的勇气和说好话的信心, 从而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三、听说兼顾, 因材施教

口语表达训练虽然以说为主, 但不可忽视听的训练。听是说的基础, 听好才能说好, 说好才能为听好提供方便, 促进听的能力的提高。我们口语训练的时间大部分在课堂上进行, 有说话机会的毕竟是少数, 而听的则是大多数同学。如果教师上课只抓少数的人说而不抓多数的人听, 就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也会影响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因此, 口语训练除了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学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外, 还应注意他们听辨能力的培养, 使大多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不同的途径得到提高。另外, 每个学生的口语表达基础是不一样的, 教师要因材施教。在训练中尤其关心那些口语表达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 对他们的具体困难要给予具体的帮助, 对口才较好的学生, 要充分发挥“小先生”的作用。

四、在课外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所以口语交际教学是最适合打破课堂壁垒, 把训练延伸到广阔的生活中的。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 丰富多彩的生活无疑是口语交际的活水之源。作为教师, 要用心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参与实践生活, 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 让学生学会在真实的情景中去学习体验, 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有效训练。

1. 走进生活场景

“纸上得来终觉浅, 觉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口语表达的重要性, 也教给了学生口语表达的一些技巧, 甚至还创设了一系列的口语表达情境, 但这些都不能代替学生与真实生活对接的需要。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说几句话而已, 而是要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更不是让学生在熟悉或虚拟的环境下交流, 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在陌生与真实的生活中交流。因而我们提倡学生要回归自然, 融入社会, 走进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去锻炼。

2. 积累生活语言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流传于老百姓口头的语言, 如谚语、歇后语、俏皮话、小典故等。它们往往以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 向人们揭示真理、传授经验, 使人们获得智慧, 得到启迪。而身处在城镇的学生这方面的条件比较便利, 更容易接触到这些来自民间的语言, 这些语言不失为很好的口语表达素材。所以, 我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搜集积累这类语言, 来增加知识储备。正因为这种有意识的要求, 学生们在日常交往中积累并运用这些语言, 使他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得生动、幽默、有趣。

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题报告 篇三

一、坚持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

每次导入新课前,我一般腾出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学生可以在同桌或三四个人之间用英语自由交谈,题目自拟,可以是关于个人兴趣、天气状况、班级活动、校园生活、当今社会热点话题等。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张嘴说英语,并且从中加以引导和监督。我还实行定期抽查,让其中一个学生到讲台上演讲,其他学生必须认真听,帮助他纠正错误。对在口语上取得进步的学生我会用“Very good!”“Wonderful!”“Excellent!”“Well done!”等话语予以鼓励,使其树立起成就感。通过这种形式,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他们说英语的自信心。

二、加强语音训练

学好语音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否则即使语言知识再多也无法进行交流。有些人用英语进行交流时,由于对一些单词中的字母发音不准,说出的英语令人费解。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语音训练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语音训练,不但要给学生语音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发准每一个音。教学实践中,在讲解一些字母组合的发音时,我先利用挂图展示有关发音的部位(即发音器官的哪些部分起主要作用),让学生思考发音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听录音,边听边模仿,模仿时要求他们注意音的长短、口形的变化、音的轻重等。∕m∕∕n∕∕i∕∕r∕等发音较难掌握,我就让学生反复跟读,反复操练。通过以上的做法,学生对有关的字母(组合)、单词的发音掌握得比较好。此外,我还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注意连读、句子重音、语调的升降等。

三、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交际活动,增加学生课内“说”英语的机会

教学实践证明,设计形式多样且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除了讲授课本知识外,我还紧密结合当节课所讲的内容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增加学生课内“说”英语的机会。

(一)复述

学完一篇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后,我常常让学生复述课文的内容大意,为了减少复述的难度,我会把其中的一些关键单词及句子列出,为学生提供复述的线索。如在学完Two Friends and the Bear一课后,我在黑板上写出以下句子:

①Two friends were traveling together through a forest.②Suddenly a big bear ran out from behind a tree.③The bear came up and sniffed at the man′s head.④When the bear was gone, and all was safe, the man in the tree came down.然后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句子复述课文大概内容。通过复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单词、句型以及内容的记忆。

(二)创设语境,让学生表演对话内容

语境是指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交际活动的社会环境。任何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语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可以使学生产生交际的动机和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心智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多种语言或非语言的形式和手段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较为贴近的语境,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模拟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角色表演活动,并指导他们尽量按照角色的特点正确使用语言。如学习了以下句型:May I introduce...? Allow me to introduce...I′d like you to meet Miss...How do you do? Glad to meet you. Pleased to meet you.后,我向学生提供以下两个语境,要求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型自编对话,再进行表演:

Setting1:Make the introduction between Mr. Zhang and Miss Liu, both of whom are your new friends.

Setting2: You are flying from Beijing to Guangzhou and are sitting next to a foreigner. He introduces himself to you. How might he say that? What do you reply?

这类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口语训练机会,而且鼓励他们用学过的句型大胆发挥,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收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三)讨论

讨论是一种交际性活动,学生在讨论时,能真正把语言当作交际工具来运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语言,有益于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根据话题展开的深度,可以选择运用师生讨论、对子讨论、小组讨论等形式。

如学习Learning English后,我让班里学生四个人为一组,就以下两个问题讨论:①Why do we learn English?②How can we learn English?

学习了Happy Man′s Shirt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八个组,以“What is real happiness?”为题展开讨论。在讨论时,我鼓励每个学生大胆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让小组中的一个成员适当做记录,讨论完毕,我再让每个小组出一名学生到讲台上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对那些有新观点和看法的学生予以积极表扬。学生通过讨论,锻炼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他们对课文材料更深一层的理解。在讨论中,学生在口头表达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人称、语法、时态等错误,对此,教师不必过分挑剔,学生只要长期进行语言实践,其英语运用能力就会随之提高,表达中的语言错误也会随之减少。

四、学英语歌,背诵英语顺口溜

学生学唱英语歌或学说顺口溜远比学说英语句子容易。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在课余时间我会教学生唱一些流行的英文歌曲,如My Heart Will Go On和Take Me Home等,或让他们抄写和背诵一些有趣的英语顺口溜,从中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作为一名英语教育工作者,如果能本着“学英语是为了交际”的原则,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并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向他们提供一些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在课外能注意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学习英语成为学生的一项乐趣,那么,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一定会有明显的提高。

(责编 潘冰)

4.《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题报告 篇四

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感的研究

2013年5月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感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现代社会信息传递频繁,语文的交际功能日益明显。那么,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现代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热点。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根本途径,也是语文传统教学之精髓。

然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有70%以上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语文综合素养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轻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重阅读中浅层次的朗读训练,轻阅读中深层次的语感培养。另一方面,重视课内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发展。在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已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感,这既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也是语文课标的要求。为此,我们将进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感 的研究”一课题,意在积极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有效途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小学生良好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对于语感,早就被一些语言学家所关注。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就曾经指出:“语言的实践不需要深思熟虑,说话者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意识到语言的规律。”由此可见,掌握语言规律与使用语言是两码事,人们使用语言并不是凭对语言“规律的认识”,而是依凭对语言的“感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感。美国语言学家萨佩尔、乔姆斯基对语感的研究也有独特而明确的见解。我国最早提出语感的是夏丐尊先生,他把语感定位为对于文字的灵敏感觉。其后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开始创导语感教学,随之语感逐渐为人们所理解和认同。现在关于语感和语感培养的研究日渐增多,研究的途径也多样不一。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怎样依托科学理论,联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针对不同环境的小学生,探索语感培养策略和途径,对小学生语感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亟需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语言学理论认为:语感是对言语的准确而灵敏的感受能力,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语感的本质就是

一种语言心理直觉,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语言不经逻辑推理的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或把握。语感与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直觉思维的训练对于语感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重视言语材料的大量积累并对此进行逻辑分析,找出言语规律,并灵活地运用语言,从而在语用层面上借助直觉思维以形成语感。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破除以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为主的知识灌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要重视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的作用。语文教学必须集中力量搞好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真正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技能。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要让我们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并形成小学生生语感培养途径的有效操作方法。

2、让学生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慢慢形成的比较直接的、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

3、弄清阅读教学中小学生语感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找到在阅读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语感培养的策略以及运用这些策略的规律。

4、探索建立小学生语感的多元化评价方案。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调查小学生语感能力低下的原因,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弄清在语感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导致小学生语感能力低下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进行分析。

2、研究课堂中提高小学生语感能力的方法。

3、研究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提高小学生语感能力的策略。

4、研究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阅读健康有益的书籍,并组织学生通过阅读摘录、经典诵读、办手抄报、讲故事、朗诵等运用语言文字,逐渐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方法。

5、研究利用小学语文多元化评价来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座谈、访谈、现场听评课等方式对我校语文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弄清师生在语感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依据,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2、行动研究法:在行动实践中,观察记录,反思总结。

3、观察法:通过长期的观察,搜集大量的个案,进行分析与对比,从而发现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感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语文教学实践中所提供的先进经验进行科学的总结,包括对经验的收集、筛选,核心成果的概括、提炼等环节。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一年时间完成。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2013年4月-2013年5月)

主要工作是:成立课题组,宣传动员,确立课题,形成研究方案。第二阶段:理论学习研究阶段(2013年6-10月)

主要工作是:广泛搜集小学生语感培养研究方面的理论,深入进行学习。深入课堂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现状分析,第三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3年11月-2015年3月)课题组根据研究方案,在样本班进行实验、总结,探寻在语感培养方面教师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形成实验稿。将“实验稿”用以指导全校语文教学,对其科学性,可行性进行检验,搜集反馈信息,再次改进完善,形成“推广稿”。

第四阶段:结题鉴定阶段(2015年4月)

对课题资料分类整理、归档,完善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实施方案、撰写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实验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2、课题组成员能积极探索并形成小学生语感培养途径的有效操作方法。

3、填写结题报告,撰写专题论文,形成各种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范例。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主持人郭亮为中小学一级教师,河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研究经验,参与过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有

多篇论文获焦作市或沁阳市级奖励。课题组其他成员也都是任教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围绕本课题,我们已经进行了文献搜集等前期工作,张庄小学可以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经费和研究时间的保障。

十、其他有关问题或保障机制

1、张庄小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和支持课题研究。完成本课题,我们在时间、经费保证、图书资料、电教和多媒体设备等科研条件与手段上基本都能得到相应的保证。

5.《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题报告 篇五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文/梁宗万

摘 要: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发展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重要,说话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了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教学情境;课外实践活动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发展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重要,说话就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下面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这句话给我们指明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有这样的要求:“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重视考察他们的参与意识与情意态度。评价一定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一定的交际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口语交际热情、体验语言魅力、获得审美感受是很重要的。例如,在《美猴王》一课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孙悟空是一个敢于斗争、不怕困难的英雄形象(播放视频)。(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学生在声情并茂的形象面前,急于想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

二、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外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系统、规范地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轻松自如地配合课堂教学,巩固他们发展语言的运用技能。例如,在学习初中语文教材时,我常常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厂、社区、街道进行实践活动,有时还组织他们春游、军训、旅行,这样学生就会在活动中进行采访、交流,使语言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到具体环节当中,让学生在社会接触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初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但是他们成长中的主要部分,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与途径,培养他们的口头交际能力。我相信,只要我们一线教师认真钻研,刻苦努力,我们的学生就一定会越来越优秀。

参考文献:

[1]付改萍。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行政版,(05)。

[2]范雪英。立足课堂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J]。文学教育:下,(08)。

6.《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题报告 篇六

语文教学是任何一个学习阶段都必不可少的内容, 虽然我们以汉语为母语, 但是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汉语言背后的文学知识以及结合语文知识所要应用的口语表达方面的知识讲解却十分匮乏。在校学习期间中职语文教师往往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并且校领导为了完成主管部门的教学任务也往往有选择的默认教师可以忽视口语训练方面的内容。但当中职院校的毕业生步入社会工作阶段却发现大量的语文理论知识却往往没有直接的用武之地, 相反能言善辩、思维敏捷却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技能, 这也就是很多毕业生口中所说的情商高。这些方面其实很大一部分源于其本人优秀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 在校期间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成了当务之急。

一、利用情景教学的灵活性提高中职学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兴趣

中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会因为语文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形式单一而早早的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会发生课堂睡觉、逃课等彻底忽视语文知识学习的行为, 这些问题既有学生本身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制度以及学生课程建设方面的问题, 学校语文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角度出发, 探讨语文课程的内容如何能够激发学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兴趣。例如: 中职语文教师可以结合灵活性、趣味性极高的情景模式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内容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由被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变成热爱、主动锻炼沟通表达能力。《我有一个梦想》是美国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稿, 内容热情澎湃、鼓舞人心, 十分适合学生的情景朗诵, 而朗诵又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老师可以将课堂布置成类似演讲台的形式, 由学生扮演演讲听众, 形成良好的演讲氛围, 再由学生分别上台演讲锻炼其表达能力。这样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既完成了理论知识的教学任务, 又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其次, 中职院校学生相较于专科、本科院校的学生语文基础更差、学习习惯不佳。如果没有良好的语文教学模式, 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利用情景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更有代入感, 用类似角色扮演式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中职院校学生持之以恒的训练必将能够使得其口语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注重方式方法, 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与语文理论知识的学习一样需要长期的积累与训练, 但在实际学习、工作过程中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学生往往觉得自己语文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要比口语表达能力高出很多。这与多年的应试教育体制密不可分, 因此很多学生为了弥补口语表达能力的不足会发奋努力, 每天利用大量的时间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但往往事半功倍, 又没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虽然汉语作为母语, 但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仍要主要方式方法、循序渐进的提高。首先由老师利用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为学生讲解口语表达能力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应的科学方法, 并对口语表达能力欠缺的学生首先进行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克服因为表达不流畅、不完善而产生的恐惧感。尤其是怕因为说错话而丢面子的同学, 老师应该重点进行心理辅导。

另外, 很多教师以及家长认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是因为知识储备少、词汇积累量低等原因造成的。但在实际生活、学习过程中很多思维敏捷、知识储备丰富的学生也会出现口语表达不流畅的情况发生。这些学生其实更多的是因为其本身缺乏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因此, 老师可以结合学生这样的特点, 在课堂上预留10 到15分钟的时间, 给予学生演讲以及交流讨论的时间。并且表演形式也应该注重科学性以及实用性。利用课上时间进行更长时间的口语表达, 既可以锻炼沟通协调能力, 又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 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如果能够结合学生的演讲内容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以及文学素质的培养, 更可以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口语表达实践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但教学质量却难以保障, 并且口语表达能力作为一个灵活性、艺术性较强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 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例如: 在锻炼学生口语能力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进行分别教学, 低水平的学生首选应提高其心理素质; 基础较好的学生应该着重其表达方面次数的锻炼, 争取做到熟能生巧; 而对于部分平时就思维敏捷、妙语连珠的学生反而应该更加注重词汇量的进一步提高以及表达方式深层次培养。通过分别教学的方式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发掘不同基础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口语表达能力对于中职院校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并且较强的交际能力便于学生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 中职院校本身的办学宗旨就是为学生提供一技之长, 因此, 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注重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另外, 语文教师应转变思维以及教学方式, 努力提高学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兴趣,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摘要:现代社会市场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增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显得愈发重要, 而人际沟通自然离不开语言的交流, 在这样的背景下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就成了重中之重。然而, 在中职院校的授课过程中却鲜有直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课程, 尤其是语文教学作为主讲汉语言方面知识的课程也没有针对性的讲解, 这就造成了语文教学将学生培养成了善于阅读却不善于表达的毕业生, 这对其未来发展十分不利, 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 探讨如何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协调沟通能力,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林华君.想说·敢说·会说·说好——谈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 2011 (24) .

7.《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题报告 篇七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生;口头表达;口语交际

如何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呢?

一、激发兴趣,打开话匣

引导小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积极参加讨论,能就感兴趣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教师要拥有一颗童心,俯下身子诚恳可亲地与学生拉拉家常,比如家里来了客人,你是怎样接待客人的;你是怎样认识新朋友的;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请求帮助的;谈论动画片、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说说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经常与学生一起想,一起说,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忧愁,这不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有“源”而发,在共鸣中丰富了口语交际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

二、结合活动,丰富题材

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应抓住机会,创造机会让学生有话可说。学校每学期开展的各种活动,如朗诵比赛、运动会、文艺会演等,都是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平台,因为学生往往在活动之后,还沉浸在活动的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既积累了说话材料,又活跃了思维,学生津津乐道,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如果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自然得到了提高。除此以外,班级可每周开展一到两次活动,丰富学生的说话题材。如在语文综合课上让学生上讲台朗诵诗歌,讲个笑话,或者读一篇自己最好的作文,或者说说自己近来最开心的事情,等等,让大家都会“开口”讲话。

三、在阅读教学中训练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典范,也可以成为学生口语训练的内容。很多课文故事性很强,可以把表演、游戏、角色扮演等引进课堂,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狐假虎威》这篇寓言的故事性和趣味性都很浓,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并猜想、续演老虎第二次遇到狐狸的故事情节,学生兴趣盎然,说得有声有色,很有条理。另外,还可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扮演小导游、讲解员、推销员,并以其身份向人们介绍某个景点,讲解某些知识、某种产品。如《泉城》、《九寨沟》等介绍风景名胜的课文,语言精练优美,介绍的顺序学生也易于把握,让学生配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有条不紊地作介绍,既使教學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

四、在生活实践中锻炼

生活无处不是课堂,在实践中锻炼、应用,会使学生的口语交际切合实际,有实用价值。让学生自己到商店买东西,跟售货员砍价,享受交际的快乐与成就感。在日常生活中,当客人来访时,应怎样招待客人?开门说什么?临走时说什么?怎样说得体?在校园内外经常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发生,你看到后会怎样跟你的爸爸妈妈或朋友谈?关于班上、校园、社会上的热点新闻又有什么理解?平时,教师应注意方法的灵活性,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生活,细心捕捉生活中的说话点,抓住一闪即逝的机会,及时组织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要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多接触社会、接触人,抓住口语锻炼的时机,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天地中形成交际能力。

此外,口语交际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逐步学会归纳和总结。在平时的口语交际中,一定要讲普通话,把话说完整,把意思表达清楚等。中国是礼仪之邦,还要注意使用文明用语。

8.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五法” 篇八

二、课堂分组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分组讨论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或疑难,讨论后由组长总结发言。

三、师生对话法。课堂上老师提问,要求学生大胆、清楚地回答,并且语言要简练、风趣、文雅、有条理。

四、听录音朗诵法。课堂上采用初中语文“九义”教材朗读磁带,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纠正错别字的读音,掌握朗读的节奏,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加强普通话的训练。

五、“即兴作文”演讲法。这种方法是最有效的,不仅是口语训练,也是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针对某一观点、建议以及某一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一周可以专门安排一节“即兴作文”演讲赛。

总之,以上“五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挖掘学生的潜力。“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显著的提高。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表达能力的训练任务,老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还要特别注意一点:不能只训练几个尖子,训练的面要大。

9.《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题报告 篇九

靖边县第六中学

张艳郭怀成

一、对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1.自主解题能力的定义

自主解题能力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下,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并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从而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2.课题提出的社会背景

人类社会进入新的世纪,知识、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社会对教育、对教师、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自主学习解题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如何建立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是当前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数学新课程教学理念能够真正贯彻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为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建议。

3.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的价值

早在上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了二十一世纪人们生存需要的四个学会,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把学会求知放在首要位置,而学会求知的核心就是自主学习。许许多多我们熟知的伟人、名人、成功人士,无一不是终生学习者,自主学习是他们的自觉行为,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都得益于他们从学生时代就养成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那种不讲究教学方法和手段,靠教师和学生加班加点提高质量的做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教学质量不滑坡的重要保证。而不论课外学习效率的提高还是课内教学效率的提高,都离不开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也就是说,学生自主学习解题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新形势下决定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自主解题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学校教育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在课程改革的浪潮推动下,一些课堂教学已经向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方向改变。但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依然十分流行,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带来的实际后果是令人担忧的。研究表明,直到高中阶段,我国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各种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亟待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迫在眉睫!我们小组选择了对初中生自主学习解题能力培养的研究。

二.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意义的论证

1.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调查、分析,探索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切实有效的为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输送研究型、创新型人才

(1)掌握学生解题能力的状况

(2)探讨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3)创建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教学模式

2、课题研究的意义

改革当前初中生学习现状的需要

1)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创造性人才,教育改革也正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仍然制约着教育改革的进程,许多教师没有明确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没有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传统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学生的主体性仍然得不到体现,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发展

2)不能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单调枯燥,学生学习化学兴趣不浓,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的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我们立意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些能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来培养解题能力并激发创新实践的创造性人才的方法。

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1)我校科研发展的需要。我校是一所核心初级中学,承担着地区教育领军的重任,教科研工作一直走在学校各项工作的前列,多次被评为市、县级先进教科研单位。“科研兴教”是我们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共识。

2)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我们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增强教师驾驭课堂教学改革的能力,全面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力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能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创造性人才。

4)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素质教育的新理念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教学研究要着力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主动探究、积极创新,培养既有丰富知识又有自主学习能力的社会接班人。

对课题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的论证

根据我国《新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与建议,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及其对信息、资料的整理与综合能力的发展的研究。力图通过学生的主动深究过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增强研究意识、问题意识,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实践、反馈与调整等环节,采取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问卷调查法、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探索适合初中生解题能力能力培养的方法。

三、课题的研究人员分工以及实施阶段的计划

1、课题负责人:张艳

2、课题分工:

(1)张艳:

负责班主任管理 课堂教学

调查与研究

(2)郭怀成:

负责数据统计

数据分析并总结 资料汇集和整理。

3、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组织筹备阶段(2015年2月---20015年3月)

主要工作安排:

确定选题,对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可行性进行多方论证;

选定实验班级,成立课题组;

撰写方案,规划本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拟定研究计划;

申请立项,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课题的实验研究阶段(2015年4月---2015年12月)

主要工作安排:

组织理论学习,聘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对本课题进行理论指导,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讨、交流;

进行教学实践,探索教学策略;

检验实验成果,总结实践经验。

第三阶段:课题的总结结题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1月)

主要工作安排:

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情况和取得的成果

在全县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

整理研究档案,撰写报告,完成结题报告

申请成果鉴定验收。

4、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阶段性成果

1、《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究教学案例集》(校本著作,完成时间:2015年4月)

2、《初中生解题能力培养策略初探》(论文,完成时间:2015年6月)

3、《初中生解题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论文,完成时间:2015年6月)

4、《初中生解题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完成时间:2015年6月)

5、《初中生解题能力培养课堂教学实录》(完成时间:2012年6月)

(二)最终成果

1、《初中生解题能力培养探究教学案例精编》(校本著作,完成时间:2015年7月)

2、《初中生解题能力培养教学策略》(校本著作,完成时间:2012年7月)

3、《<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论文,完成时间:2015年12月)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2、《有效教学》,肖成全等编著,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3、《教师最需要什么》——中外教育家给教师最有价值的建议作者:赵国忠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

4、《有效教学方法》,【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

5、《自主教学操作全手册》诸葛彪,董克发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课题简介

课题类别: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课题立项时间:2012年2月

课题名称:初中数学教学中解题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

组长:张艳

课题组成员:张艳

郭怀成

负责人所在单位:靖边县第六中学

开题时间:2015年4月

《初中数学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第六

10.《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题报告 篇十

关键词:英语口语;口语大赛;教学策略

我们的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职业需要为课程目标,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其中高职英语教育更应遵循“专业实用性”的基本原则。一直以来,很多教师都只重视读和写这两项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听和说的学习,这种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职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的发展,最终导致了“哑巴”英语现象的出现。当今社会毕业生要想在就业中有足够的竞争力,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已刻不容缓。

1、学习英语口语的重要性

学习一门语言不仅需要掌握其内在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它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在学习语言中,我们通常强调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其中口语能力是培养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良好的口语能力才能更好的体现英语这门语言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但是在长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重视语法、阅读以及词汇的教学,而忽略了学习英语最重要的本质内容,也就是口语部分,因此目前培养高职学生口语能力已成为英语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

2、参加口语技能大赛是检验学生口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英语在当今社会乃至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将是立足社会的一块垫脚石,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谁能真正地掌握英语这门技能,谁就能在步入社会的起跑线上占据有利位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教高~2006916号文件)中,提到“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为宗旨,而参加技能大赛是检验学生水平的有效途径。英语口语技能大赛不仅仅是一场单纯意义上的比赛,更是一次检验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机会。许多平时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希望能够通过参加口语技能大赛,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由于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影响,呈现出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极大等特点。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差,起点低的现象,我们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英语课程改革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体现“适用为度”的原则。

英语口语技能大赛的举办旨在用实践检验理论知识,把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哑巴英语”的窘境。参加大赛可以锻炼学生在各种情景中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并为以后的就业拓展空间,积累资本,有效帮助个人成长。学生在技能大赛中的优秀表现不仅检验了我们的教学效果,体现了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指导思想,更为我们进一步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1. 设置情景、培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即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自觉地加入到英语学习活动当中。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差、缺乏积极性和自信心的特点,我们教学的首要目标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高职院校培养的主要是职业类专业技术型人才,因此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就需要通过老师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进行情景演练来实现。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要坚持用英语上课,尽量为学生营造英语环境。在此基础上,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借助媒体资源,创设有针对性的情景,利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尽力帮助学生通过英语明白教学内容的含义,养成用英语思维的好习惯。每个学生都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可以用一些当前流行的、热点的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开口欲望。例如,情景对话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以本院金融专业英语为例,教学内容中包含很多话题,如开户(Opening An Account)、存款(Deposit)、取款(Withdrawal)、转账汇款(Transfer and Remit)等。课堂上,如果只是让学生机械的朗读对话内容,就会使课堂变得枯燥,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单纯朗读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即以对话内容为基础创设情景,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尝试融入真实情景中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3.2. 加强听说训练

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有能力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成了高职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作为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语言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语言。

听是说的前提。听力训练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英语学习规律,从学生的专业角度出发,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听力材料应真实,贴近生活。在练习听力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边听边模仿发音,也可以针对听力材料设置情景,让学生分组进行口语练习。

总之,听说的训练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丰富的课堂活动为训练平台。可以考虑每月进行一次情景展示,如角色扮演、电影配音等。

3.3. 科学制定培训方案,强化学生竞赛意识

口语的培训采用实用教材与科学教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体验式互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兴趣,除了注重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还要教授学生参赛应对策略与技巧,指导临场发挥关键因素。

在培训计划与方案方面,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讲授、练习、测评方面体现层次性,目的是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都取得进步。

英语类技能大赛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各个层面上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应以鼓励学生参加英语口语大赛为契机,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强化学生的竞赛意识,使高职类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有立足之地。而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授课内容,坚持以听说为基础,以设置情景为手段来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只有不断改革和优化教学策略,用科学的培训方案作为指导方向,改善“哑巴英语”的现状才不至于成为空话。

参考文献:

[1]孔娜.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技能培训模式探索rA3.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1).

11.《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题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学习, 是新课程背景下新型课堂的体现, 也就是“课堂即生活, 生活即课堂”。那么如何为学生创设这样的学习环境, 让他们学会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掌握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 从而实现新课标口语交际的总要求呢?我认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只有经历“敢于说”到“乐于说”, 再到“会说”这一过程, 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一、多鼓励、多赞赏, 让学生在自信中“敢于说”

有一句话说得好“举起的不是手, 是勇气”。由此可以看出, 树立学生口语交际的自信心, 保护学生口语交际的自尊心, 鼓励他们敢于说话, 是多么的重要。

在课堂上,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让全体学生感到, 课堂是我们自己活动与创造的天地, 是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 自由交流、畅所欲言的活动场所。同样, 教师也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 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要理解他们在口语交际中存在的不足, 少批评, 多表扬, 把“相信人人都能成功地进行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坚信:“口语交际我能行!”当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 教师应该是学生真诚的听众, 要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有勇气与人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意愿, 在鼓励与赞赏的带动下让每个学生的自信萌芽、成长, 从而形成大家都“敢于说”的良好氛围。

二、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兴趣的鼓动下“乐于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激起学生说话的兴趣, 教师必须积极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引发学生思维的“引爆点”, 激发其发表的欲望。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各个感官“活”了起来。教师在情境的创设中有时也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 这些灵感往往会成为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如临其境,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这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强烈欲望。因此, 创设情境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手段, 为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提供了材料, 使学生有话说, 乐于说。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创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图文并茂创设交际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都有一定的提示或交际要求, 绝大多数口语交际话题配有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情境图画, 可帮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图画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再现学生生活中似曾相识的情境,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画的瞬间, 产生联想。在观察图画的过程中, 看、想结合, 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态度、表情。因此, 教学时, 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图画, 展开想象, 再现图中的情境, 会为学生带来口语交际的素材。

2. 利用实物创设交际情境。

实物所展示的情境, 能很快地引起学生的注意, 提高口语交际的效率。在生活中留点心, 在教学中用点心, 我们会发现随手可得的教育素材是如此之多。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要处处留意, 挖掘教材的语言要点, 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有效利用任何一个能使课堂生动有趣、能调动学生“爱讲、敢讲、会讲”的交际兴趣的实物, 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而运用实物创设的情境十分直观、形象, 并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感受了事物, 这样就可使学生有话可说, 有事可叙, 有情可抒, 情真意切。

3. 借助表演创设交际情境。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不能仅以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对白与表达为基础, 更应以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操作性为目标。充满意趣的表演活动会让学生兴趣盎然, 更是引发学生思维的“引爆点”,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因此, 创设表演情境, 让学生乐于“说”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又一途径。小学生善于模仿、善于想象, 教师可以制作各种动物头饰,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叙述课文内容, 并加以适当的动作表演。这样, 就会提高学生说话的兴趣, 活跃课堂口语交际的气氛, 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发挥教师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会说、想说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 每一堂课教师都应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用武之地, 语文课上尤其如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这一活动中, 所担当的角色除了教给学生交际的方法, 让学生敢于说, 乐于说之外, 还应在有效的引导下让学生会说和想说,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最终目的。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呢?其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 而这一引导活动的关键又在于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还原“生活”。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 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 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学生交际的舞台, 是学生交际的源泉, 教师的引导会为学生口语交际构建必要的环境与氛围, 也为口语交际活动回归生活、应用于实践创造了条件。教师只有运用各种途径与手段引导学生把话说得完整、说得具体、说得有感情, 让学生在引导中碰撞出思维火花, 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12.《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题报告 篇十二

结题报告

2013年6月,在校领导的具体指导下,我承担了课题《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课题研究。一年来,我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课题研究的着眼点,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深化教学,有效地推进了学校新课程改革,促进了我专业成长及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将课题研究的情况作出如下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1、时代发展的需要。

人类已经走进崭新的21世纪,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实施,我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灵活开放、自由竞争的态势。人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与劳动技术,交流工作经验与研究成果,乃至自由择业、事业竞争、开展多样文化生活等,都具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渠道与机会,社会交际活动空前广泛、活跃和频繁起来。因此口头语言这一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更经常地担负起了每个人社会交际的效率甚至成败的重任,显得更为重要。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成为了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语文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XX年9月,“口语交际”以全新的面貌出现,正是顺应了这种时代发展的潮流,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意味着观念的更新,同时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开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探讨口语交际教学的规律,总结教师在口语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对于突破课堂教学经验层次和传统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促进我校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换句话说,素质教育就是要创造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育。做到这一点,必须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具体化地表达,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让学生的听说能力在交际实践中协同发展。

3、课程改革的呼唤

当前,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导下,围绕《基础教育课程纲要》的要求,广大教师正在大力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课程改革强调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克服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倾向;强调学习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求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对问题允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给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新课程力图从根本上扭转人们对教学的片面看法,倡导探究性、合作性、开放性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在如火如荼的教改大潮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应该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现实任务。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有两大目标:一是科研目标;二是育人目标。它是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口语交际课教学模式,实现对口语交际课的深层次、规律性的探索。在理论层面上,力求以时代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对口语交际教学在模式使用过程中的事实、行动和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探索规律;在实践层面上,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乐于表达,敢于交流,善于思考,切实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使他们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形成具有团队精神的适应新课程教学的师资,从而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办学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标的理念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另外,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他认为个人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获得相关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它在哲学上坚持马克思的实践论,在心理学上主张情知对称论,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乐学论,在培养目标上追求全面发展论。同时,创设情境属于情境教学的一部分,保加利亚情境 教学的倡导者洛扎诺夫认为,学生与情境之间发生种种信息交流,能极大的开发人的潜力。

2、集体动力和动机理论

根据集体动力理论和动机理论,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国教育社会学者马和民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人际互动的过程。现代教学论也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流发生的“教学”是微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新课改的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建构主义等理论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课题研究就是传承优秀的教学模式,整合优秀教师的智慧,实现资源共享,营造教与学的氛围,改善教与学的过程和方式,从而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

四、课题研究的条件

1、队伍组建

学生的选定:以我担任语文科教学的班级为实验班,分别是高一(2、3)班

2、队伍建设:采用舆论宣传、集中培训、交流研讨

3、环境建设:学校建有多媒体电教室、图书室等功能室支持本课题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研究的内容

(1)组织好教材中口语交际内容的教学,用好教材,实现口语交际课堂的最优化。

(2)结合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写话、习作的各项教学,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渗透到语文课堂的每一个适当时机中。

(3)探究口语交际课如何与语文学科的其他训练或与课外活动教育及生活实际密切结合。

(4)初步构建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模式。

2、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在教学常态下进行,主要运用自然实验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以达到“总体求善、局部求真”。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1、领导重视,组织有序。在学校管理上做到“三个确保”,即:人员确保、课时确保、经费确保。

2、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为了开展好本课题研究,我们对研究重点及内勤事务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一年来,小组内部团结一致,既分工又合作,各位老师工作重点明确,工作态度认真,工作责任落实。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构建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模式

1、开发资源:我们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充分利用网络、图书室及查阅各类参考书的方式进行对课文中、生活中挖掘一切可利用的素材,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专题等教学工作中灵活使用,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创设情境:在这一环节中,我们根据小学生表达欲望一般都较强的特点,遵循心理学“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这一理论,分别通过用语言描述、多媒体、角色表演、模拟社会活动等形式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3、多方互动:

(1)作好准备,让学生有话可说。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在“互动”前就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二是帮助学生合理地组合学习小组,便于交流。

教学中要求明确,学生思路清晰,发言有序。教师针对各种情况,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如:对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不喜欢表达的孩子,我们可以预先提示他们从哪些方面准备,课前就打好腹稿;对口头表达能力较好的、爱表现自己的孩子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要求他们把表达的意思说清楚,还可以指导他们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得更引人入胜。对“说”的孩子我们要求他们大胆说、说清楚,对“听”的孩子我们则要求他们安静听、听仔细。

(2)加强“互动”中的调控,让学生会说。叶澜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指出:“学生动起来了,绝不意味着老师无事可做了,而是意味着老师要在收集整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做更高水平的动,通过教师这一层面的动,形成新的、连续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由此可见,“口语交际”课堂在重视学生交际互动的过程中,一定也需要教师的调控。

2、今后工作设想

我们在现有工作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今后的工作中主要从如下方面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1)继续探索“开发资源、创设情景、多方互动、实践运用”口语交际课教学模式的典型课例,并加以丰富、运用,使课题实验成功的经验能广泛的运用于教学实践。

(2)进一步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为课题研究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进一步强化师资培训,提高实验教师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尤其鼓励参加此次实验的教师也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也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4)向其他学科推介成功经验,由于本课题研究是我校首例,所以,我们想借这股东风进一步扩大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1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题报告 篇十三

开题报告

扬州市仙女镇双沟小学翟鹏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自主学习”方兴未艾,但如何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如何使创意意识的培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本课题试图以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为切入口,以小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认知特点为基础,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构建小学创新教育的体系,着力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通过研究,更新老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重组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二是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探寻与探究能力的生成相关联的因素,建立探究学习的运行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品质,形成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科学课程整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课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主要途径,因此,科学课程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获取科学的知识,培养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从理论层面上讲,新课标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的指导思想。如今,科学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和实施能力正逐步提高。但是各地科学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实施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本课题把实验研究的重点定位在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关注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体现了一种新的课题研究思路,将有助于新课程改革向前的进一步发展。

从现实层面上讲,当今社会需要创新人才,而一切创新源于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通过行动研究可以使教师的探究式教学满足学生求知欲,使学生获得对身边世界的理解;提高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得到科学精神与态度培养。其次,课题研究本身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种学习、实践、提升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第三,科学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还可以使学校的教学活动生龙活虎,蒸蒸日上。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步骤

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探究性学习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学习行为。

(2)培养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3)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活动,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逐步形成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探究心理倾向。

(4)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形成探究品质,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研究内容:

(1)小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研究

(2)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

(3)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品质形成机制的研究

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

1.起步阶段(2013.4~2013.8)成立课题组;收集资料信息,进行资料研究;撰写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3.9~2014.1)全面启动课题研究,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在阶段总结中不断调控、修正研究思路;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

3.总结阶段(2014.1~2014.12)进行课题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终结性成果。

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教师将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重视课后的拓展,引领学生在实验制作中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渐渐地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是科学课中重要的探究方法,也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会以科学的态度来观察思考逐步提高动手能力。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方法:分年级段根据教材内容确定研究方法。

1、提出问题。

2、学会预测。

3、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

4、观察、思考、实验、制作。

5、整理、汇总信息。

6、汇报交流结论。

研究思路:

1、选择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选择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问题,学生才会融入其中,从而进行研究。

2、体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和猜想去进行观察、实验,去搜集相应的信息。学生根据自己需要研究的问题设计相应的实验,寻找所需要的资料,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3、学会猜想,制定假设研究目标。科学探究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理论、经验、假设下进行地。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对提出的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认知水平有差别,他们对同一现象或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提出不同的猜想。在教学中要注意,猜想不是凭空想象的、随意的,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作出猜想。

4、循序渐进制定研究计划,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能通过观察、研究、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同时提出,对制定研究计划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可见,在小学科学的探究研究中,对知识的探究获取并不是探究活动的主要目的,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学会制定研究计划和设计实验,形成科学思维能力才是最根本的,科学的研究计划的制定可以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富有价值和成效,重视科学探究环节中学生制定研究计划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科学课要重视的一个内容。

5、让学生成为科学活动的参与者,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科学课堂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动手做”的研究环境,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制作或操作各种材料或仪器来探究,才能从实验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才

能让探究动起来。开展小实验、小制作等课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上科学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6、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交流。可以使每个学生发挥各自的优点,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同时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小组成员,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亮点与个性;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愿望和机会。教师要充分了解和利用好小组中每个学生的个体优势,这样,便可以促进小组中学生的相互弥补和协同发展。

五、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4.《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题报告 篇十四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途径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 人类的初级语言是一种有声语言, 因此口语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 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语言, 还成为我国人民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之一。近些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中学英语课程得到了普及, 英语教学大纲经过多次修订, 进一步促进了英语教学的改革, 重视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但是我国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差, 大部分学生所学的英语是“聋哑英语”。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他们的大学英语学习, 其结果是很多大一学生无法适应大学阶段重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学习模式。

二、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一) 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英语学习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教师和学生一起活动, 讲授或学习英语知识, 并且进行大量语言实践, 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用, 从而培养交际能力。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可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

1. 课堂英语化, 使学生在英语环境中耳濡目染,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所谓课堂英语化, 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内用英语进行多种言语活动, 如课堂指令性活动, 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引导, 教师向学生提供信息、反馈、评价等。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提出儿童一出生就有一种适应语言学习的“语言习得机制”。语言习得论认为, 人主要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接触或输入, 自然地学会语言。英语教学是由学生、英语和教学环境构成的主体三维系统, 环境对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和英语的择定学习都有制约作用。因此, 教师应坚持用英语教学, 创造出和谐的英语环境, 使学生自然地接受英语熏陶, 提高交际能力。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指出:“要使学生学好外语, 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暴露于目的语之中。”

在课堂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上, 教师应该注重课堂语言用语、课堂教学组织用语、课堂行为情景用语三个方面, 为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制订周密的计划,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中所用语言的筛选及课堂气氛的渲染等方面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氛围, 即用英语思维、用英语交流, 把已掌握的英语作为工具去获取更高层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氛围, 结合学生可能感悟到的周围情景, 教师用英语教英语, 促进学生用学过的英语学英语, 从而激发学生的共鸣和参加欲望, 诱发学生语言的潜在能力。如在组织教学时可以用以下口语: (1) Now, class begins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2) Who’s on duty today? (3)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new lesson...其他几个环节中同样应该用英语。如: (1) 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 (2) Do you think so? (3) Why don’t you try it again?教师经常重复使用这些课堂用语, 开始时可借助于动作表情、暗示等让学生理解。此外,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 利用教室内外的环境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如: (1)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2) How did you go to school this morning? (3) You’d better not be late again.这样用英语教英语, 能培养学生逐步用英语进行思维、交际的能力。

2. 教学语境化, 使学生在模拟的生活氛围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语言交际所依赖的环境, 也就是具体语言形式出现的环境。环境对语言形式起着制约的作用。只有在具体语境中呈现和实践语言形式, 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性及其可接受性做出判断的能力及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和意义的能力。人类学家马林诺斯早在1923年就提出了“语境”的概念, 他说:“如果没有语言情景, 词就没有意义, 也就不能代表什么。因此, 词语也只有在情景、语境中才能产生意义。”同时, 综合语言内容, 创设话语情境, 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通过看景、听音、会意, 使音义相联系, 然后自己能说。语言学家Littlewood说的:“课堂中的交际越真实, 越频繁, 自然环境学习的界限也就越模糊。”因此, 在教学中要设法创设情境, 充分利用具体实物、图片、录音、投影片、幻灯、声像, 以及用英语创设社会情境和自然情境, 进行模拟教学, 让学生扮演环境中的角色, 进行指定的活动, 让课堂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场所, 将语言知识的学习融入语言使用的活动中。如学习如何进行电话会话时, 我让学生自由组合, 分配好角色, 在讲台上放上两部电话机, 一部手机, 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全班同学都兴致勃勃地去看、去听、去说, 学生在表演中得到很大乐趣, 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许多学生异口同声地说:“Let me see.”“Let me have a try.”争先恐后要扮演角色, 从而获得了初步英语交际的知识。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实物设置情境的方法。如学到关于采访内容时, 利用讲台当直播室, 矿泉水瓶当话筒, 让学生自由配对, 采访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他们喜欢的人。因此, 学生们可以利用当堂所学的句子进行对话, 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又可以激发起用英语谈自己所喜欢的东西欲望。

3. 活动多样化, 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际生活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的实质是交际, 是通过活动表现出来的。教师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使他们蕴藏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课堂上产生灵感, 更使他们感觉到在课堂上, 不仅在欣赏老师和同学, 更在欣赏自己, 在欣赏英语之美, 学习之趣。活动形式要不拘一格。从生理上来讲, 单一的活动形式易导致大脑刺激的单调, 使兴奋转化为抑制, 降低学习效率。高中生仍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 再好的活动形式和练习形式, 简单重复太多, 学生也会兴趣锐减。因此, 英语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好动、好玩、好胜等特点和思维的发展规律, 采用多种活动形式, 如做游戏、讲故事、进行有趣的比赛和唱歌等表演, 使学生在活泼的实际生活中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在开展这些课堂语言交际训练时,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操练、认知和语言体验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可以放任自由。相反, 学生在许多环节上需要教师的指导, 也需要接受教师在主体范围上的组织和管理。特别是在小组和全班活动中, 教师应该起积极主导的作用, 做到放得开、收得拢, 既热烈、活泼, 又井然有序。为了获得驾驭课堂、管理好课堂的主动权,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教师除了要开发和利用一切情感资源,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认知学习的效率, 引发学生各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注重以自己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日常生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交流、沟通, 消除学生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 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给予学生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唯有如此, 才能创建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而这又是决定课堂教学是否能成功, 是否能达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前提条件。

(二) 完善第二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中国学生对口语的练习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习得, 而课堂教学的时间, 特别是用于口语练习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仅靠课堂、教科书上的语言输入和操练不足以掌握一门外语, 因此必须开辟第二课堂, 即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让学生有更多接受语言输入和使用语言的机会, 不断发展和提高他们的口头交际能力。第二课堂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 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兴趣的一种媒介, 它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 不可分割。那么如何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我认为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进行。

1. 强化输入, 促进输出。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肚子里什么知识都没有, 那么如何与别人进行正常交流?Harold E.Palmer说:“幼儿学会讲本族语需要度过一个‘孵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 幼儿被动地接受并且在头脑里储备大量的语言材料。成人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也可沿用同样的方法”。尽管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 学生也能接触大量的阅读材料, 但是教材的滞后性总是存在的。为了增加学生在日常交流的材料, 现在国内外出版了很多适合高中生阅读的英文报刊, 如《英语周报》、《中学生英语之友》等;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希望英语》和广播电台每天都播出的《空中英语》等都是最新、最生动的语言材料。坚持写英文日记也是一条知识输入的好途径。用简单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想, 随着时间的转移与自己获取的信息的增长和积累, 特别是通过阅读报刊, 收听电台, 那么在日记中更好地表达思想便成为可能。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通过写英文日记, 学生可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有助于学生长期有效地储存信息。由于平时储存有大量的信息, 在与人交流时, 他们会说得更好。观看英美国家健康有益的电影录像, 声像并茂的英文电影录像对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能力的提高不容低估, 又可让学生学到贴近源语言文化的知识, 在娱乐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表达方式。

2. 加强实践, 巩固提高。

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语言学习必须依赖于语言实践。学习英语, 一定要用, 学以致用。吕叔湘说:“外语这东西, 不用就会丢。”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语言实践机会, 必须同时有更多形式的课外活动作为补充, 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各校还应更多地提供一些交际活动的场所。例如每周举行一次英语角或英语沙龙, 组织演讲朗诵比赛, 开展英语教室和宿舍活动, 举办英语晚会等各种能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活动, 还可以就社会热点问题组织讨论会。这些活动不但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的机会, 而且相对课堂的“弱语境”而言, 也能营造出更接近生活实际的交际语境。

3. 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培养社会文化能力。

中国和英语国家在文化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学生了解这些差异是十分必要的, 否则将会在交际中闹出笑话。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就必须培养他们的社会文化能力。胡文仲认为:“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加严重, 因为前者容易造成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感情上的不愉快。”到时候就不是简单地闹笑话了。许多专家学者在高中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导入,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方面撰文不少, 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高中英语课程的改革以新制定的《高中英语课堂标准》为准, 提出以学分制的公式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 因此很有必要在第二课堂开设一系列的文化选修课程。另外, 还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讲座、图片展等活动介绍英美文化知识。此外, 还应组织学生多看英文版电影、电视和录像节目,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认识去了解异族的文化习俗, 以及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通过以上途径, 学生能尽快获得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结语

英语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同时,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也是数不胜数的。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 还有其他方法。在进行口语教学时, 教师不能照搬照套, 应因人、因地、因时而异, 不断通过实践研究口语教学的规律和策略,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 “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 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 进一步地探索适合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途径, 努力地提高教学水平,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东国.影响中国学生英语口语流利表达的成因分析及教学对策[J].外语界, 2004:15-20.

[2]张国杨, 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3]王才仁.英语教学教际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4]张淑琴, 刘津开.英语交际法教学示例[M].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1.

15.《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题报告 篇十五

一、课前巧导入,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

一堂课45分钟,前5~10分钟通常为导入阶段。成功的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它相当于课堂热身阶段,目的是进行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融入英语氛围之中。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如free talk,quick- response、brainstorm、daily report、twist tongue、classicEnglish songs appreciation等。这些活动可以交替进行,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调整教学起点。导入的话题应该是从已学过的知识入手,因为他们对这些知识不仅有一定的认知,而且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的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被调动起来,尤其是中下等的学生,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导入的话题应该是本课的相关内容,是学生通过旧知识能够表达的内容,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当然,课堂导入要紧扣所讲授的内容,范围不宜过广,否则学生会抓不住重点,影响课堂进程,失去了导入的意义。

二、课中巧设计,调动学生“说”的主动性

导入阶段之后的25~30分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教师实施课堂计划的主要阶段。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以语法讲解为主,课堂比较沉闷,学生是听众,以记笔记为主,很少有机会参与活动。新课改实施之后,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有了更多参与活动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重点设计学生的活动,而不是教者本人的教学行为。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将一些重点、难点设计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再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做到“学以致用”,进而达到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目的。

活动的设计应有一定的层次性与趣味性,以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增强用英语表达观点的自信。这样,在师生或生生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尾巧总结,提升学生“说”的准确性

课堂最后5~10分钟是一堂课的升华部分,课堂结尾也需要讲究结尾艺术。有效的课堂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将一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巩固本课所学的内容,同时培养归纳和概括的能力,提升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在结尾总结部分,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再次运用,不仅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

课堂结尾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习题式、对话式、归纳式、讨论式、朗读式等等。笔者最常用的是归纳式的结尾方法。结合新课改精神,我一般要求学生一人用一句话来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口语表达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训练。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不是靠一周一节或两节特意开设的口语课就能提高的,所以如果教师在常态课中能注重学生口语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不仅有量的积累,而且会有质的提高。

16.《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题报告 篇十六

朗读与口语-谈如何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重写轻说.其原因:一方面是高考只要笔试,另一方面也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口语训练方法.本文试图从朗读与口语的`联系入手,深入地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并经常性地大声朗读,简单易行,轻松高效.就这么简单,这就是最原始、最直接、最有效的口语突破方法!?

作 者:江景平JIANG Jing-ping 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南昌,330029刊 名:江右论坛英文刊名:JIANGYOU FORUM年,卷(期):8(9)分类号:H3关键词:朗读 口语 突破口

17.《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题报告 篇十七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的掌握对幼儿智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又是整个幼儿语言训练的中心环节。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是培养幼儿复述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幼儿进行对话的能力、培养幼儿独自讲述的能力、培养幼儿在人前大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等等。在幼儿园怎样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家庭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家是幼儿生命的摇篮,是幼儿最温暖、自由、快乐的港湾,因此家长对培养幼儿的口语有很大的影响。

1、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口语学习环境

幼儿口语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环境,因为家庭成员的语言水平和文化修养及父母对幼儿教育的兴趣等,都对幼儿的口语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支持和引发幼儿表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提倡敢说先于正确。因为每个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的,父母应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抓住时机,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方式和场合,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幼儿的每一次表达,并让孩子通过语言表达

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成功和快乐。当幼儿词不达意或语句不太完整时,父母不要急于或者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给幼儿以挫折感或压抑感,从而失去说话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鼓励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比幼儿说得是否正确更为重要。

2、要耐心、认真听孩子说话

由于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常常不能完整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作为父母一定要耐心倾听孩子诉说,善于从孩子的只言片语中把握孩子的思想脉络,理解孩子的意图,千万不要因为孩子说不明白而嫌孩子罗嗦,甚至严厉斥责孩子。有些家长,往往在孩子刚刚一开口说话,没等孩子把意思表达充分,就简单地用“啊”、“哦”去敷衍,或用“知道了”等方式去打断孩子的话。似乎孩子的话不值得认真对待,长此下去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遏制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孩子若长期生活在紧张压抑的语言环境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形成口

吃。孩子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父母不仅要耐心听孩子说话,还要鼓励并指导孩子说出完整的句子,而且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对话环境,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3、家长要与幼儿多交流,让幼儿有机会多说话

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指导孩子看图书讲述、续编故事等。如让孩子在观察那些形象突出、色彩鲜艳的图画时,家长可提出问题来引导孩子用连贯的语言表达。比如,可问图画中有什么?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这样不但启发孩子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记忆,还能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口语能力的培养

幼儿入园后,为了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良好环境。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和幼儿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能使幼儿想到什么说什么,能乐意把自己的疑问说给老师听,而老师也要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与回答,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对幼儿说的话必须是清晰易懂、精确的、连贯的和规范的,为了使幼儿掌握更多口语词汇,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及课外活动,这样可以为幼儿提供“演讲的舞台”,也可以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要对某些发音不准的幼儿及时加以纠正,要大力培养幼儿有关听讲的能力和习惯。另外,在幼

儿语音上,语音不清和口吃是一些病理状态,应特别加以注意,适当给予关怀、处理和治疗。

2、老师应用平等对话的方式让幼儿敢于说话

幼儿是幼儿园的主体,是各种幼儿活动的主体,当然在与老师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老师也应该把他们当成是谈话的主体,老师则主要发挥组织、参与、指导和帮助的作用。老师要时刻把幼儿放在说话的中心位置,融入到幼儿说话的情境中去,就必须先要拉近和幼儿的距离,通常情况下,老师每一个很小的动作和表情都可能成为维系幼儿情感亲近的纽带,比如在和幼儿说话的时候,最好是蹲下身来,可以握着幼儿的小手,轻挠他的脑袋,最重要的是方便投以幼儿真诚的目光,让他们感受到亲切和平等。做到这样,幼儿自然也会对你敞开他幼小的心灵世界,自然会把平时没敢说出的话主动向老师表达;同时,幼儿老师要保留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主动地参与或组织幼儿的各种游戏,在嬉戏中消除他们对老师的敬畏心理,在快乐的兴奋中也自然少了很多说话的顾虑。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进行观察,应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进行指导。

3、用兴趣激励的方法让幼儿喜欢上说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众所周的一个道理。如果能够用兴趣激励的方法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到交流之中来,对培养

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肯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了解到幼儿的兴趣并进一步去激发它呢?这就需要我们的幼儿老师要时刻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要做到细心观察,从他们的只言片语和个别行为中去捕捉其兴趣取向,区别出共性和和个性的特征。比如,动画片应该几乎是所有幼儿都比较有兴趣的东西,老师就可以选择这样的话题展开整体的讨论;而对某些玩具来说,可能部分幼儿并不是很感兴趣,或许他更喜欢某一种小动物,那么老师就可以选择他所喜好的小动物与之展开针对性的交流。当然,能引导幼儿适当发展多方面的兴趣那是最好,这对促进他们喜欢上说话是很有帮助的。

上一篇:昆山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下一篇:手机使用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