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管理中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解决(精选12篇)
1.景区管理中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解决 篇一
社区参与旅游景区开发管理的探讨论文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不仅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宏观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机制也是旅游景区中的社区实现经济、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社区参与旅游景区开发管理的意义所在,并对社区参与旅游景区开发管理的优点做了相关研究。
一、相关概念和研究理论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简称是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指把社区作为旅游发展的一部分进入旅游规划、旅游开发等涉及旅游发展重大事宜的决策、执行体系中。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是一个学习过程,通过参与,可以提高发展旅游活动的效率,也能使人们学到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不仅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宏观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机制,也是旅游景区开发管理中的实现经济、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社区参与旅游景区开发管理的意义
(一)促进社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又要保护环境,不危害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社区参与旅游景区开发管理可以增强获得社区居民对旅游景区开发的认可度和配合度,令旅游发展的更加容易推进。
(二)旅游发展规划及项目的完善落实
外来专家虽然在旅游规划、项目开发上有相当的专业水平,但在短期对社区的有深入的了解是不可能的,因为社区是具有一定社会、经济及文化特征的独立的社会单元,据此做出的旅游规划项目也往往不太科学。社区居民长期生活于该旅游目的地,他们了解本地风土民情而且对本土充满感情,他们的参与旅游规划开发能弥补专家在这方面的缺失。
(三)维护了社区居民的利益
传统的旅游管理发展开发,重视政府、旅游投资商的利益,对于居民的切身利益考虑很少。旅游业与所在社区关系常常被割裂,社区居民感受到更多的是发展旅游所带来消极影响,如物价上涨、公共设施拥挤等。通过让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规划,维护了社区居民的各方面的利益,同时也能保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能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体验,促进社区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是一项综合工程,不但包括经济发展,还包括社会稳定、文化发展、民主参与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等。对于社区居民来说,社区的社会发展的着眼点在于“以人为本”,从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到人的素质的提高到人的价值的体现。如湖北省的神农架、大别山、九宫山等地,过去的伐木工人如今当起了景区管理着。他们放下斧头,拿起锄头,不再“砍树”而变为“种树”“看树”。
三、社区参与旅游景区开发管理的优点
社区参与旅游景区开发管理有以下几大优点:
(一)从经济方面看
社区的参与可以使居民从旅游业中直接受益,在一些贫困地区称为“旅游扶贫”。政府进行旅游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经济,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峡人家风景区原本是处交通闭塞的峡江地区,长期以来这里的居民经济收入低,大多数居民都靠外出打工挣钱养家。自从在此处进行旅游开发后,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开发中,获得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
(二)从旅游方面看
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渲染原汁原味的文化氛围,增加了吸引力。文化是由社区的居民传承下来的,任何一个非本地居民是无法体味到其中的奥妙的,也无法把它临摹的惟妙惟肖,只有当地的居民才可以渲染这种文化氛围,增加吸引力。通过建立农业博物馆,制作传统手工艺品,表演传统民俗活动等,才能使旅游活动内容生动、有吸引力。
以民风古朴的车溪旅游景区,常为远道而来的旅游者者专设农家棚屋,提供土家饭菜,也提供农具供旅游者耕作。旅游者正是在车溪土家人营造的这种自然氛围中生活,才体验到梦里老家车溪的闲适。在九畹溪漂流景区,当地村民积极参与到旅游开发中,他们经常在漂流路线旁为游客提供姜茶、煎野鱼、炕土豆,让游客在一种真实、淳朴、自然的氛围中感受到野趣和欢乐。
(三)从社会发展看
社区参与旅游开发促进了当地的发展。旅游开发使当地的一些基础设施得以完善,如交通条件的便利等。交通的便利不仅使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更重要的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最,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旅游的发展同时可以促进社区的对外交流,可以改善社区居民的一些落后的腐朽观点,从而促进社区的发展。
(四)从环境保护方面看
社区参与为保护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如果说社区参与到了旅游开发,并且从中的到了利益,那么居民就会觉得他们所拥有的旅游资源是他们经济的来源,是旅游开发使得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他们便会自觉的去保护这片环境。宜昌三峡人家景区处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段,以渔业、林业为主要经济收入。长期的伐木和捕鱼使该地区的自然环境一度受到破坏。发展旅游业以后,当地独特的峡江风光和长江肥鱼特产受到旅游者的追捧。当地居民意识到以前不被重视的山中林、水中鱼原来是金饭碗,主动当起了“护林人”、“ 护鱼人”杜绝滥砍滥伐、滥捕滥杀,而且成为义务的环保宣传员,这为当地的环境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有利于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
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产品开发中,把自己文化中传承下来的文化产品,如织布,制陶,酿酒等技术经过加工变为旅游产品,这样的产品既是高质量的,又是有吸引力的。
2.景区管理中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解决 篇二
一、兵马俑景区旅游商品开发的现状
(一) 政府部门支持力度较大。
政府部门大力支持、积极扶持开发经营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纪念品, 增大旅游购物在旅游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在2011年中国旅游商品博览会上, 临潼区也参加了旅游商品大赛, 还通过商品评选、节会展示等方式推动旅游商品的开发, 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有了明显的提升。对购物商店进行推荐评定, 对优良的旅游购物商店发放甲级或乙级牌匾。组织旅游单位参加国内旅游交易会、陕西旅游商品博览会等旅游宣传促销活动, 编写《临潼旅游》专题画册。旅游执法部门联合公安、工商、物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大对旅游购物场所的检查和整顿力度, 规范旅游购物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
(二) 旅游商品种类繁多但特色不足。
虽然兵马俑景区里充斥着几十种旅游商品, 旅游商品设计缺乏景区特色, 商品雷同现象普遍。由于在旅游商品设计中缺乏市场调研, 不了解旅游者真正的需求, 包括产品的内涵、规格、式样、材料、包装等;也由于产品设计人员缺乏创作积极性, 产品极易被仿冒, 因此, 目前景区旅游商品雷同现象十分普遍, 缺少能代表景区特色的旅游商品。销售的旅游商品大都是做工粗糙的兵马俑仿制品以及一些档次不高、质量一般的玉器, 以及随处可见的剪纸, 皮影等。主题不突出, 有大部分旅游商品基本与景区没有直接联系, 商品的设计主题脱离了景区文化和形象这一重要内涵。景区内旅游商品看似琳琅满目, 实则千篇一律, 缺乏创新。
(三) 旅游商品整体质量不高。
兵马俑景区内最具特色的旅游商品是仿制秦俑, 但大都包装简单、做工粗糙, 与景区的文化价值极其不符, 让旅游者易产生劣质产品的感觉, 抑制其购买欲望。而由于旅游商品兼具纪念性、实用性、艺术性等特性, 兵马俑景区的仿制秦俑未能充分体现以上特点, 只是由于文化符号的垄断才引发消费者兴趣和购买欲望。与此同时, 旅游商品在开发、生产、销售等各个方面都相对落后, 商品质量和商业运作档次较低, 附加值较低, 即使价格低廉也难以真正吸引有较高消费诉求的旅游者。除各种材料所制仿制秦俑外, 景区附近还售卖劣质的书画、仿冒的文物、仿制的玉器等, 与兵马俑景区的文化定位产生极大的反差, 给景区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二、兵马俑景区旅游商品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旅游商品市场管理不规范。
长期以来, 旅游管理部门与旅游商品生产部门“各自为战”, 导致难以发展出相对独立、设备先进、技术水平高的旅游商品开发、生产企业。市场混乱, 削价竞争, 信誉下降。当前, 旅游商品市场可以用“散、小、乱、差”来概括。兵马俑景区也不例外, 旅游景区对旅游商品销售商的管理很不规范, 使得商品销售价格比较混乱。目前景区主要采用租赁承包的方式, 景区内所销售的旅游商品大部分没有明码标价, 各销售点的价格不统一, 主要由销售人员相机行价;二是缺乏统一形象。各销售点档次参差不齐, 商品摆设杂乱无章, 服务人员服装不统一, 服务质量差别也很大, 甚至还存在“宰客”现象。
(二) 旅游商品的独立品牌意识不高。
世界遗产不仅是培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土壤, 也是民族文化传播的载体和纽带。兵马俑景区以遗产旅游的形式开发和利用, 但是很多商家因利益驱使滥用遗产品牌, 目前兵马俑已成为皮装、水泥、香烟、白酒及芝麻香油等产品的品牌;兵马俑2004年还被申请注册为盥洗室、抽水马桶等类产品的商标;由此可见,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品牌被滥用的状况已相当严重和混乱, 品牌与产品严重不匹配。同时兵马俑并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旅游商品品牌, 在旅游商品发展中严重缺乏品牌意识, 也没有利用世界遗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景区的旅游商品。
(三) 旅游商品档次结构不合理难以立足市场。
不同的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和审美情趣也不尽相同, 旅游商品应以中档为主、高档为辅、兼顾低档。长期以来, 陕西旅游商品的目标消费者主要定位于入境旅游者和国内高薪阶层, 兵马俑景区也不例外, 而对大众旅游者市场有所忽视, 致使不少商品定位较高, 价格昂贵。如做工较好的仿制秦俑, 售价少则数百元, 多则千元, 一般旅游者只能望而却步。除极少数质优价高的旅游商品外, 市场大量充斥的是质量差、档次低的初级产品, 虽售价不高但并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 真正符合大众需求、档次适中的旅游商品难寻踪影。
三、兵马俑景区旅游商品开发的对策
(一) 整顿市场秩序并营造良好的旅游购物消费环境。
旅游商品是提升地区旅游层次、扩大地区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对景区形象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应当作为当地政府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 政府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旅游商品的经营, 其首要任务是依法严厉整顿旅游商品经营市场的秩序, 规范、净化旅游商品的经营环境。从商品质量、价格、投诉渠道等方面入手, 营造健康、有序、公开、友好的旅游商品经营环境, 真正让旅游购物者能够“放心”购物。实施旅游团队餐饮、购物接待单位推荐制管理, 通过旅游协会组织团队到推荐单位消费, 行政管理部门通过检查、监督等方式, 使市场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二) 开发特色化与规模化结合的旅游商品。
旅游商品的开发是推动旅游商品市场、旅游购物发展的基础。兵马俑景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陕西旅游的象征, 设计开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在激发旅游者购物兴趣的同时也对当地进行了宣传。兵马俑景区可以在仿制俑制作方面进行创新, 可以用玉制俑, 或者将俑做成立体Q版公仔。而旅游消费具有异地性, 旅游者面对体积较大的旅游商品, 即使很有地方特色, 精致美观, 也只能选择放弃。因此, 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中应向精巧化、特色化发展, 凝练出地方特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另外在特色化发展的同时也要做到规模化, 设计符合国内外旅游者消费水平及消费偏好且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 在设计、生产、销售层面形成专业运营流程, 全方位提高旅游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 提高旅游商品的品牌档次。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 精致的旅游产品需要精美的品牌包装, 做好商品的品牌运作, 应该从文化吸引力入手, 将地方文化要素融入品牌形象定位, 同时也应从市场竞争力入手, 将消费者的喜好因素融入品牌市场定位, 最终形成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文化魅力与市场实力并存的形象鲜明、定位精准的标志性高品质品牌。目前国内外许多旅游城市非常重视当地标志性旅游商品的开发, 使旅游商品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并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实践证明, 文化特征越鲜明, 品牌品位越高的旅游商品, 其价值就越高, 也越受旅游者的青睐。在体验经济的浪潮之下, 高档次的品牌更符合旅游消费者的心理诉求, 更能产生良好的市场效应, 进而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
四、结语
兵马俑景区集中凸现陕西旅游特色, 其旅游商品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不仅坐拥良好的文化资源潜力, 而且占据庞大的旅游消费者群体。因此, 兵马俑景区必须抓住时机, 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 以市场为导向, 以文化为创新动力, 开发出种类齐全、样式新颖、档次品质高、地方特色足的旅游商品, 成为陕西省旅游商品开发的典范, 形成陕西特有的文化品牌。
摘要:兵马俑景区虽然是较为成熟的旅游景区, 但在旅游商品的开发层面没有完全进入有组织、大规模、多层次开发和销售的阶段, 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因此, 通过对兵马俑景区旅游商品发展现状的解读, 指出其在旅游商品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并联系实际提出该景区旅游商品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兵马俑景区,旅游商品,品牌开发
参考文献
[1] .马耀峰.新世纪陕西旅游产品的开发[J].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22:85~89
[2] .程丽辉.陕西旅游商品开发及营销研究[J].人文地理, 2006, 6:76~79
[3] .王苏昆.谈谈云南旅游纪念品存在的问题及特色开发设计[J].昆明大学学报, 2003, 2:60~62
[4] .李萌.旅游商品开发与经营创新探讨[J].商业时代, 2007, 18 :56~58
3.景区管理中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解决 篇三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建设 问题 对策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人才培养,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开发人力资源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依然有待提高。我国教育还存在发展总体水平较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投入不足等问题。我国人才队伍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战略型领军人才和自主创新人才短缺,影响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十一五”时期,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十分必要。首先,只有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第二,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特别是能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决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第三,面对当前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形势,必须高度重视增强我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实力,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大力培养吸引和使用各类人才,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1 推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1 树立新的理念,加紧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已成为关系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重大问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物质资源作基础,更需要人的知识和能力作支撑。知识不断更新,科技不断突破,经济不断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我们要抓住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质量,加大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力度。
1.2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教育是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基础,学习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径。加快教育发展,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教育的快速发展使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明显提升。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已成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比较优势,成为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当前,要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优先发展教育的各项工作做出的部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一是要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二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建立弹性学习制度。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三是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上,加强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是要加大教育投入。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对财政困难县义务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五是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通过采取积极措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拓展与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1.3 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要根据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进步的发展要求,把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创新能力,作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加以推进。自主创新的实现最终要落脚于人的创新活动之中。要造就一大批创造先进生产力的知识分子群体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数以亿计的素质优良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要下大力气做好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公正公平的竞争秩序,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大军,形成人力资源优势,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支持。
2 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对员工和企业自身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2.1 企业管理层对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企业界一般认为,对员工培训和开发是一种成本支出,在必须控制成本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砍掉员工培训与开发的费用。事实上,日本的崛起说明了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是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回报的投资。因为员工通过培训,不仅学习技术方面的硬技能,还要学习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特殊技能、构建企业内部关系、行为准则等很多软技能,以及接受企业独特发展历史形成的企业价值观与行为理念等特殊人力资本。而正是这些特殊的人力资本所具有的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才为企业在竞争中赢得优势创造了条件。遗憾的是,我国一些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对此认识不足,他们往往认为获得与工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是员工个人的事情。
还有些企业比较注重员工的职前学历,忽视员工的在职教育。这主要是没有认识到三个方面的问题:职前学历只代表学历拥有者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职前教育获取的人力资本与企业岗位对人力资本的现实需求不一致;还有知识老化现象。
2.2 关系招聘现象仍然存在,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工作的困难。关系招聘的后果,使许多学历低、能力弱、职业道德水准差、没有上进心的人员进入企业,给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题。
2.3 重引进、轻稳定的人才观造成既有人才的流失。这些企业管理者忽略了一个重要现象:人力资本的投资具有时效性,不用则会过时。结果是一边花重金引进人才,一边是有用人才的大量流失,或者闲置与浪费。
2.4 在组织培训过程中,只注重企业自身的需求,忽视了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本的获取与转化取决于获取主体与转化主体的个人意愿: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人们只会在他们愿意做的事情上投入最大的精力。在企业培训中,管理者们主要关注的是组织的发展需求,忽视了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致使员工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2.5 培训内容和方式缺乏针对性与科学性。许多企业对员工无长远培训规划,或者培训开发工作无系统性和连续性,受训的内容与其工作内容相互脱节,以及对培训与开发过程缺乏必要的考核、控制与反馈过程。
3 强化企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基本对策
企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成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培养,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①改变观念是做好企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基础。各级管理人员(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改变把员工只看作生产要素或仅被当作管理和控制的对象的观念;改变把员工培训与开发看作是员工自己的事的观念。②把好人才招聘关。在招聘工作中坚持公开招聘、严格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把住人才入口,特别是国有企业应该严格把握人才选聘的基本条件。③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制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规划。必须在充分研究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现实和未来各方面所需的人才结构、人才类型、数量、知识技能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员工自发我展需求来制定。④塑造企业文化,营造人才成长环境,强化职工终身教育。创造学习氛围,引导员工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促进员工学习正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任务,也是以后企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工作中的一大难点。⑤做好职业管理,将员工职业生涯目标与企业培养目标实现有机结合。企业管理人员首先应重视发展目标对员工学习积极性的激励作用,在职工中举办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讲座,宣传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提高员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让员工了解企业并制定出一个适合个人特点,又符合组织目标要求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⑥科学选择培训与开发方法,为员工提供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机会。为使员工在受训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培训的内容、方式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4.景区管理中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解决 篇四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企业开展工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为工资体系凌乱、工作形式得不到统一,以及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其次重点介绍提升工资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提出开展动态管理、制定有效的管理目标,建立内部考核制度。
【关键词】企业工资;工资管理;管理措施
一、企业现有工资问题的具体分析
1.工资体系凌乱,缺乏理性
工资管理是企业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的重点工作内容,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有力的制度支出,发生管理行还是过于混乱的问题。对人力资源进行分配时,是根据工作能力来进行的,但在工资分配上并没有体现出这一性质,一些技能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由于达不到理想的薪资水平,便会离开工作岗位,选择工资更客观的企业继续发展。没有稳定的人力资源保障,会加大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深入探讨引发问题的原因,可以总结为工资分配制度不合理。
2.企业工资管理缺乏科学系统性
工资管理并不是一味的减少成本支出,而是通过积极有效的方法,满足企业运转所需资金,也能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工资管理在企业开展时间短,尚未形成严谨的工作体系,缺乏有效的管理形式,对于企业运行期间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只是通过大量招聘来解决。并没有通过加强工资管理来稳定员工,降低员工离职率。工资标准的制定缺乏科学性,大部分企业是根据工作时间来制定提升幅度的,新员工即使工作能力强,工资增长情况依然是由工作时间来决定的。技能水平在其中并没有发挥作用,造成员工工作积极性降低,不能在岗位中创新突破。工资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会影响基层员工的团结性,长期处于该种环境下,容易引发员工消极心理,做出损坏企业集体利益的行为。
3.工资制度安排缺少人本主义的精神
工资管理制度具有威严性,但并不意味着不可以调动。一些企业在运行期间不能正确的调节工资制度与市场经济变化之间的关系,工资体系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已经落后于同行业的平均薪资水平。企业将制度约束作为不提升工资水平的幌子,管理开展形式更是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领导干部对于工作任务划分不合理,通常情况下是管理层进行工资控制体系的制定,基层员工所提出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纳。工资与奖金之间也没能有效划分,工作期间内发生的问题缺少处罚措施,企业想要提升市场竞争力,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是很难进行的。
二、企业工资管理的应对措施
1.制定具有人本主义特征的动态工资管理体系
企业对于工资的管理应采用动态形式来进行,分析传统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出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结合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需求来进行,打破传统的管理制度,在工资水平划分阶段加入技能考核,无论员工工作时间的长短,只有通过了相应的技能考核,才能提升工资标准。这样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竞争意识,基层员工之间的薪资水平也变得透明公开化,不会再出现因个人因素而破坏集体利益的应为。工作质量也可以成为工资管理的衡量标准,能够促进企业向更科学公平的方面发展,市场竞争力也有明显提升。
2.引进人力资本,以解决企业中的人力资本产权相关问题
管理工作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深入基层了解员工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对企业发展阶段的财务管理形式重新做出规划,着重解决资金分配问题。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要从加强管理来进行,不能单方面的减少员工工资支出。工资管理方式还要结合市场经济体现变化做出创新,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要位置。科学的开展工资管理,还能够提升人力资源利用率,帮助企业稳定技术型人才。
3.分离企业的产权和经营权,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当前企业的发展潮流是根据清晰且明确的产权关系完成经营绩效的目标。这对于管理者控制经营权、推动实现企业的发展打造了坚实的基础与机制。这样看来,企业在制度上最大的创新点就是考核经理人设定的经营目标以及如何控制和激励工资的发放。将经营权给予经理人的同时,将权利与责任、收益与风险也给予经理人,这样既可以保障所有权的安全,也有效解决了经营者对于企业的贡献和报酬,对于整个企业来说,经营运作全部通过绩效考核进行设计,此类创新的制度并不是一种新观点,而是比较成熟的代理制度,其核心要素包括激励和监督,而关键之处在于有效落实。
4.设定工资管理的目标,实行工资决策管理
工资管理的目标包含了工资体系、工资水平以及工资结构三项决策。工资体系是根据员工的工作时间与效率来得出的基本工资水平,受到职位、技能以及资历等因素的影响;工资水平则是一个企业发放工资的平均数,它能够反映出企业的外部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工资结构是一个企业中不同的职位等级间存在的差异关系,使企业工资形成竞争机制。这对于企业的工资构成、特殊群体的工资数量和工资管理政策等具有直接影响。
三、小结
企业的工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内部的职工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必须格外重视。所以,作为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的工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使员工在企业安心工作,共同发展和进步,凝聚成企业的精神文化,使企业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增加砝码。
参考文献:
5.浅析我国旅游景区中存在的问题 篇五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文化与风景名胜区景观欣赏,院系:移动通信与软件技术,年级:软件四班,专业: 软件技术,姓名:瞿洪兵,学号:201507010416,1
浅析我国旅游景区中存在的问题
以红色土地江西的旅游景区为例
江西是一片神奇的红色土地。在这块16.6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等等。这一个个红色经典的称号与地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已化作一颗颗与日月同辉的星辰,在红色中国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中,奏响雄浑激越的华彩乐章。
江西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从安源工人运动到秋收起义,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开创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到红军长征,从赣南三年游击战争到上饶集中营茅家岭,一系列重大革命活动都发生在江西。特别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江西成为全国最为重要的革命中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著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宁冈、永新、莲花3县和吉安、安福、遂川与湖南酃县的一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包括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余江、万年、上饶、铅山等县,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有21县(包括江西的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黎川、宁都、兴国、于都、会昌、寻乌等11县),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此成立,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据统计,1955年至I965年、被授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籍将帅人物共325位,占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总数的20%。据统计,全省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25万余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六分之一。无名烈士更难以计数。江西人民前赴后继,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和极其光荣、伟大的牺牲。
江西是毛泽东革命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在毛泽东伟大的一生中,江西是他足迹所到最多的一个地方。从萍乡安源到井冈山,从新余罗坊到吉安东固,从广昌、宁都到瑞金、兴国、于都,从庐山到南昌,足迹几乎遍布全江西。许多地方他还不止一次到过,他曾十次赴萍乡,建国后二次上庐山。1921年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后不到五个月,毛泽东就来到了江西。在萍乡的安源煤矿,他下矿井,办夜校,访贫问苦,宜传马列主义真理。次年,毛
泽东再次来到安源,与李立
三、刘少奇一起,发动和组织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从此掀开了中国工人运动史的光辉一页,1927年月,大革命失败,到处腥风血雨,全国被白色恐怖所笼罩。在这危难时刻,毛泽东奔走于湘赣边界,组织和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他走铜鼓,下修水,跑萍乡,率领千人的秋收起义部队,沿着罗霄山脉,经莲花、永新、宁冈,于1927年的10月把红旗插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缔造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战略。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照耀了中国革命,点燃了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的希望。大井的故居、茨坪的田野、茅坪的八角楼……井冈山的名字永远是与毛泽东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1929年初开始,毛泽东把井冈山的革命烽火燃向赣南闽西的辽阔大地,在更大范围内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红色风暴。他率领红军“横扫千军如卷席”,战东固,打吉安;他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分地真忙”;他在兴国、寻乌等地进行农村调查,写出了指导中国革命的不朽篇章。在那火热的岁月里,毛泽东儿乎走遍了赣南的山山水水。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38岁的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他率领中央苏区的军民,一次又一次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地共产党人的革命斗志。中华苏维埃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是中国的希望。这期间,毛泽东曾受到“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挤和打击,但他仍以大局为重,依靠军民,坚持斗争。瑞金沙洲坝的红井,是他永远与江西人民心连心的见证。1934年11月18日傍晚,他跨过于都贡江上的浮桥,和主力红军一起,开始了万里长征,从此北上抗日,一别江西多年,但正是在江西这块红上地上,毛泽东的革命军事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发展。毛泽东在江西的的革命实践,是真理的求索,是不懈的奋斗,他的伟大足迹正如他的诗篇所云“无限风光在险峰”。
红色的江西,犹如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搏物馆,赣鄱大地,革命旧址、故居及纪念建筑物数量多、分布广,其中,井冈山革命旧址群、瑞金革命命旧址群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两处革命旧址。截止2005年7月,江西共有9个由中宣部命名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0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68个县、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个革命纪念馆分布于全省各地。全省登记在册的革命旧居旧址有1500多处,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达4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9处共40个点。属省级重点义物保护单位的有76处。
江西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因拥有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中国“红色摇篮”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始发地、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诞生地等众多中国革命之最,江西发
展红色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做强做大红色旅游产业,江西于2001年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提出了“弘扬井冈精神,兴我美好江西”的总体目标。在全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上,将按“一个龙头、四个基点、两个集散中心、六条精品线路”来布局,即以井冈山为龙头,以南昌、瑞金、萍乡、上L饶为基点,以南昌、赣州为集散中心,以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等六条精品线路为骨架(即:
1、中国红色旅游概念线路“上海-嘉兴-南昌-井冈山-瑞金-长汀-高州-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
2、江西红色文化旅游金牌线路“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
3、赣湘红色义化旅游精品线路“南昌或井冈山-萍乡-韶山-长沙”;
4、赣闽粤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赣州-瑞金-长汀-龙岩-梅州-广州”;
5、赣浙沪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南昌-龙虎山-上饶-三清山-杭州-嘉兴-上海”;
6、赣鄂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武汉-黄冈-九江(庐山)-共青城-南昌-井冈山”)。同时,打造一批成熟的红色旅游产品,如红色文化研习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故都寻访游、长征之路觅踪游、人民军队寻根游、工人运动探源游、秋收起义访习游等。并重点加强包括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秋收起义纪念地、井冈山革命纪念地、中央苏区政府根据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方志敏纪念馆、永新三湾改编旧址等八大景区建设。“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江西是井冈山精神的发祥地,江西人民对于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具有自己特殊的使命。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就为革命老区人民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1965年7月他重上井冈山时又谆谆教导我们:“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邓小平对江西这片红土地有着浓厚的情谊,他于1972年深秋来到井冈山,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扬。”改革开放一开始,他就郑重向全党提出恢复遭到“文化大革命”严重歪曲和破坏的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并要求“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文明的主要支柱”。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又题写了“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和强调发扬井冈山的革命传统,1989年10月来江西视察时,挥笔题写了“继承和发扬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并精辟地指出“中国革命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
江西是中国“红色旅游”的故乡。在国内,江西最先建立红色旅游区,最先提出红色旅游口号,最先举办“心连心”《红色之旅》节目。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2000年江西就开始打“红色旅游”牌;2001
年建党80周年时正式提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口号;2004年10月20日起程,行程一万多公里的“2004中国红色之旅万里行”活动,成为我省旅游发展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国家旅游局领导评价说:“这不但是亲身实践和宣传推广红色旅游的一个创举,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壮举。”红色,正成为江西旅游的主色调;红色旅游,正在被打造成江西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热线!2004年,江西“红色旅游”大步向前,全省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达1350余万人次,红色旅游总收入77亿元,占全省按待国内游客总数、旅游总收入的近三分之一,红色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2.2%。2004年,革命圣地井冈山共接待游客162.97万人次,增长34.6%;红都瑞金市共接待游客53.5万人次,增长31.4%;而上饶集中营名胜区接待人数则同比增长60%以上。
2005年2月21日,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13家单位联合公布了《全国红色旅游条精品线路录》和《全国红色经典景区名录》。在全国红色旅游30条精品线路和123个经典景区名录中,江西“四线五景”榜上有名。四条精品线路分别是:
1、南昌-吉安-井冈山线;
2、赣州-瑞金-于都-会昌-长汀-上杭-古田线;
3、井冈山-永新-茶陵-株洲线;
4、黄山-婺源-上饶-弋阳-武夷山线。在全国红色旅游123个经典景区名录中,江西占5个,即:
1、南昌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
2、萍乡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
3、井冈山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
4、赣州市、吉安市、抚州市中央苏区政府根据地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
5、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目前,中央正在大力建设的全国爱国注意教育基地的三个“一号工程”中,江西的井冈山就位列其中(另外两个为韶山、延安)。在红色旅游的交通条件方面,江西近年来有了很大改观,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开辟了更多的国际航线,井冈山军用机场改扩建为旅游机场,现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航线;经过瑞金的赣龙铁路已通车,吉井铁路也正在抓紧建设中;高速公路建设更是突飞猛进,三年增加1000公里,全省高速公路达1500多公里,使井冈山、南昌、瑞金、萍乡、上饶等红色旅游景区都有高速公路相通。
发展红色旅游是“瞻仰一次圣地、净化一次灵魂”的政治工程;是“挖掘一种内涵、铸就一种精神”的文化工程;是“开发一方红,致富一方人民”的经济工程;是“三位一体”、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从党中央、国务院到江西省委、省政府,对红色旅游都十分工视。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加快发展红色旅游做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4年12月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同月,《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也出台实施。2004年10月21日,由江西省旅游局和大江网联合评选的江西“十大红色旅游景点”
6.16个旅游景区规划的解决方案! 篇六
——16个旅游景区规划的解决方案!
在“营销为王”的时代,在“策划是金”的时代,企业和商品策划理论与实践快速发展,已形成成熟的模式和体系。但是中国城市策划如何策划?中国旅游如何策划?在理论和实践上尚属空白。作为中国城市和旅游策划的先行者,熊大寻旅游景区规划公司从2002年开始即专注于城市旅游策划规划的探索,力求为中国城市提供旅游策划的解决方案。在此将八年来的成果浓缩、提炼、展示,分为定位、营销和产品三个方面的策划,尝试为这个领域的探索提供一种方向和可能。第一是定位规划: 我机构规划的城市定位:
大理:风花雪月,逍遥天下(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香格里拉:世界的心
昆明:天天是春节,狂欢旅游节;狂欢之都 遵义:国运之都,转顺之城 梅里雪山:香格里拉的标志 衡山:天下名人出衡山 井冈山:国脉井冈,成功之山 石屏:清泉石上流,天下山水城 江川:云南十八怪,江川十八奇 姚安:中国福地,福禄之城 宿迁骆马湖:行运之湖 广西桂平:中国奇城,桂平十八奇
安源:安源一游,红运当头(红色运动起源地,两任主席创业处)陕西勉县:三国之都(诸葛谋略实现处,三国格局奠定地:公元215年3月,曹操见刘备已取得益州,思汉中是益州门户,刘备必然要攻取汉中。曹操抢先率十万大军从故道经散关攻河池、阳平关并夺取了汉中。曹操主力从汉中退出后,刘备随后向汉中发动进攻。公元218年,刘备亲率大军进至阳平关,曹操大将夏侯渊等人与刘备夹关对峙。公元219年正月,刘备自阳平关南渡沔水(今汉水),依山而进,驻军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夏侯渊出兵征战,因轻敌被刘备大将黄忠斩于马下,曹军大败,刘备夺取汉中。)山东兖州:圣殿之都
宁海:开好头,宁海游(徐霞客起步之地、梁宣帝起家之地、蒋介石起航之地、戚家军起源之地)
射洪沱牌镇:中国白酒第一镇 无锡梅里古都:中国第一古城 第二是营销策划
1、事件营销:2002年熊大寻旅游景区规划公司策划大理,邀请世界围棋第一人李昌镐到大理苍山进行围棋比赛,“苍山论剑”引来全世界媒体聚焦大理,将熊大寻旅游景区规划公司旅游规划方案创意的“风花雪月,逍遥天下”的大理形象口号传遍世界。
2、公关营销:2002年策划香格里拉,在一个年财政收入仅三千万元的贫困州,如何解决发展资金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用旅游换木头”的替代战略,即响应中央退耕还林政策,提出用发展旅游产业,替代木头财政的办法,熊大寻亲自撰写了呈报国务院的报告《抓住香格里拉千载难逢之机遇,推进滇川藏区域经济大局发展》——中共迪庆州政府关于“滇川藏--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列入国家旅游开发重点地带财政援助申请报告。《大香格里拉战略策划报告》经过上报国务院,到2003年,年财政仅5000多万元的迪庆获各种财政拔款及贷款4.2亿元,2003年、2004年成为香格里拉县城镇开发年,机场两次扩建,城市功能完善,大香格里拉门户、中心和客厅的事实形成。
3、整合营销:策划昆明时,提出“整合全省,共赢昆明”的策略,把昆明定位从“天天是春天”提升为“天天是春节”,利用地州市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景观资源,在昆明旅游狂欢节上集中展示演出,为昆明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品牌项目,同时也利于地州市的城市营销。
4、口碑营销:2006年熊大寻旅游景区规划公司旅游规划方案策划遵义。提出“旅游遵义,从此顺利”的形象口号和“顺利之旅”的旅游体系:娄山关——突破险关,四渡赤水——渡过险滩,遵义会议会址——从此顺利,赤水河(中国酒文化长廊)——好运长久,把四个红色旅游景点串联打包,与现代消费者产生利益联系。提出升华遵义会议品牌,打造“中国会都”的口碑营销战略,引全国企事业单位到遵义开会。把遵义定位为“国运之都,转顺之城”,吸引全国人民到遵义沾上国运,祈求顺利,形成“借国运、喝国酒、聚国会”的口碑营销体系。
5、网络营销:井冈山的策划案被北京《新财经》杂志报道为“熊大寻,十分钟挽救两个亿”,这篇文章在网络上成为热门文章,成为网络上转载最多的策划案,引起十几个县市领导前往参观调研。井冈山笔架山景区未建先热!提前引爆市场!
6、现象营销:2006年熊大寻旅游景区规划公司策划石屏,策划实施仅半年,游客增长五倍!成为名噪一时的“石屏现象”,其原生态歌舞在中国文化市场中独树一帜。李怀秀兄妹成为首届中国原生态唱法金奖,石屏成为中国原生态歌舞之乡。2007年石屏县委书记代表云南省129个县,在中国旅游大会上介绍经验,石屏现象名扬四海。
7、创新营销:自古以来只有请人来泡温泉,还没有把温泉送上门的。但我们在宁海创造了一个奇迹!2009年10月我们策划了“我给世博送温泉”活动,数辆运水车运送宁海温泉到世博会,用“世博建设者你们辛苦了!”的口号慰问建筑工人,并现场赠送月饼。因为创意独特、影响较大,引发二十几家媒体全程跟踪报道,并且活动上了《浙江日报》头版新闻。运水车上借世博会广告语打的擦边球口号“若要生活更美好,常到宁海泡泡澡”,也在长三角广泛传播开来。
8、争议营销:梅里古都位于无锡市郊,建设初期是按一个房地产项目来规划的,经过熊大寻旅游景区规划公司旅游规划方案策划,政府领导听从建议,把规模扩大了一倍!并且为了不淹没在江南古镇的汪洋大海中,在项目中心区策划建设一个中国最大的锡宫,也是第一个用锡合金建成的宫殿。因为外地人到无锡十有八九会问“无锡有锡吗?”网上输入此句话搜索,也有数十万条之多的条目。经过我们研究,无锡东汉以前盛产锡矿,所以那时叫“有锡”,所以有“天下名剑产无锡”和“吴钩”的历史,因为古代名剑多为青铜剑,青铜为铜和锡的合金,没有锡怎么能造青铜剑?直到东汉以后锡矿枯竭,改称“无锡”。既然有深厚的锡文化存在,为什么我们不造一个“锡宫”吸引关注呢?策划一公布,马上有当地学者专家站出来唱反调“我们既然叫无锡,就不应该搞什么锡宫!”,但力挺锡宫者也振振有词“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都不发生在无锡,但就数我们无锡三国城和水浒城搞得最火爆,无中生有是我们的擅长。我们历史上是有锡的,为什么就不能建锡宫?”。如此,项目在建,争吵之声越来越大,项目就越来越火,古城商铺还没建成即被抢购一空!
9、新闻营销:中国白酒第一镇在四川射洪县沱牌镇,沱牌酒不论品牌知名度还是企业规模都远远比不上同在四川的五粮液、泸州老窖和剑南春,如何撑起“中国白酒第一镇”的大旗?为此,我们策划了中国旅游界和白酒界的奇观!相信一年后就会让大家见证举世震惊的奇迹。因为产品策划精彩,具有非常强的新闻效应,不需广告,这个项目就会迅速火爆起来。第三是产品策划
1、艺术古城:大理(大理这个地方雪山碧海、青瓦白墙、入诗入画,加上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引导艺术家到这里搞创作,设立自己的工作室,这样一来吸引成规模的艺术家群体长期停留在大理,在大理形成一个类似北京三里屯的艺术家创作基地。通过这些艺术家群体来吸引游客,让他们参与到大理旅游中来,成为大理旅游的一个重要元素。策划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不仅王菲、李亚鹏、杨丽萍等知名人士在大理建造私人别墅,还有大量的国内及港澳台文化人及艺术家,在当地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和酒巴,大理形成了成规模的艺术家创作基地,吸引大量游客前往与之交流并停留下来。)
2、狂欢节:昆明(通过省政府让云南各地州政府自己出钱,每年来昆明展演自己的民族文化、风情歌舞和自然风光,每个月、每周定一个主题,在昆明的步行街和广场举办展示活动,每个地州轮番上阵,一年四季歌舞不断。这个策划被昆明市政府正式在2006年昆明国际旅游节全面实施,昆明“天天都是旅游节”、“体验狂欢昆明”的媒体报道不绝于耳。2007年的狂欢旅游节中,还第一次邀请到了东盟六国的文艺团队前来参加,进一步丰富了“狂欢昆明”的形象定位,由中国狂欢之都向亚洲狂欢之都迈进了一步。)
3、转运之旅:遵义(以“国运之都”为先导,倡导借国运兴企运、借国运兴家运、借国运兴己运、借国运兴财运的“转顺”理念,将红色旅游产品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转顺体系,不到娄山关,你的人生就突破不了难关,不到赤水河,你的人生就渡不过险滩,不到遵义会议会址也就不能命运转顺。另外还必须从茅台镇出发,顺着赤水河走廊一直走到赤水市,为什么?因为这是一条中国最著名的酒文化长廊,中国一半的名酒都出产在这个长廊:茅台、董酒、习酒、郎酒、珍酒、泸州老窖、小糊涂仙等等,因为这是一条酒的长廊,所以就有了“长长久久”的意思,我们告诉游客,你不仅要把命运转顺了,还要来这里走一趟,这样才能红运长久!)
4、毛泽东诗词山水:井冈山(笔架峰从名字上看跟诗词书画有关系,用毛泽东诗词命名所有的景点,毛泽东诗词在中国是一大文化品牌,但是在全国却没有一个景点用它来做文章。我们这个景区什么也没有,就要学会借势,学会拿来主义。旅游策划最关键就是要‘无中生有,小题大做’,如果我们用毛泽东诗词来命名井冈山所有的景点,那么笔架山就会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毛泽东诗词大观园’”。)
5、财山,财源:井冈山(我们现在用的人民币一百元大钞是红色的,而上一版我们用的百元大钞是绿色的,这个绿色版的百元大钞的背面就是五指峰,这是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造币厂建在井冈山。为此,朱镕基总理称五指峰为“中国最贵的山”又叫“财山”。有了朱镕基这句话,广东人全来了,因为他们信财神,从笔架峰山顶修一条步行小道只需两小时就可到五指峰顶,这条步行道叫 “财路”!广开财路!另外,百元大钞上能清晰地看得见一条瀑布,说明财山上还有泉水,那么财山上的泉水,我们怎么来包装它呢?这叫“财源”!财源滚滚!你是不是要顺着财路上来,喝点“财源”,带一瓶“财源”回去!)
6、十八奇:桂平(桂平第一奇:太平天国起桂平桂平第二奇:炸弹火烧庙不夷 桂平第三奇:二十个王一乡育 桂平第四奇:师太舍利数第一 桂平第五奇:古泉冒乳味甘咧 桂平第六奇:松树身上披龙鳞 桂平第七奇:禅茶三送毛主席 桂平第八奇:修成正果神猴灵 桂平第九奇:卧佛藏龙白石谜 桂平第十奇:心中有佛奇中奇 桂平十一奇:阳元阴元大无敌 桂平十二奇:千万蝙蝠护荔蜜 桂平十三奇:北回归线传音密 桂平十四奇:天造城墙龙潭秘 桂平十五奇:大藤过江打游击 桂平十六奇:主席题词是唯一 桂平十七奇:罗丛观月妙无极 桂平十八奇:米粉当作秋千骑)
7、大画三国:陕西勉县(将1961年版《三国演义》连环画每页用两米乘三米的花岗石,原样复制电脑模刻于其上,铺设于汉江两岸,共六千块左右,形成气势磅礴的三国连环画巨型陈列。中国人都有深厚的《三国演义》连环画的情结,我们将其富有想象力和冲击力的方式展示出来,用以吸引全国游客前来观赏。)
8、协和广场:山东兖州(根据兖州历史人文中空出的和谐因素,结合老城风貌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建设一个举世瞩目的和谐世界项目。将东西方宗教、东西方建筑和东西方风情汇集一身,以协和广场为中心,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集城市客厅、商业休闲和旅游度假功能为一身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协和广场四周的街道名称分别是:佛爷庙街、礼拜寺街、文庙街、城隍庙街等,现存清真寺、基督教堂、文庙、文昌宫等,近现代还在基督教堂旁边存在有亚洲最大的天主教堂。可见历史上此地就是多教共处之处,在此分别建六教的教堂、寺庙及宗祠,形成六教共处的世界奇观。恢复亚洲最大的天主教堂,扩大现有清真寺和基督教堂。另外将儒释道三教合一建一个共有的三圣殿,分别供奉孔子、佛祖和太上老君或关公(史载:关公曾到过兖州),最后形成六大圣殿对协和广场形成围合。构成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观,表达和谐世界、天下一家、众缘和合的美好愿景。)
9、福禄之城:云南姚安(1、平安佛和“卧佛”——高奣映铜像,佛同福;
2、高奣映铜像含“平安是福”和“高枕无忧”之意;
3、高氏创造中国唯一千年世袭为官的纪录,堪称洪福齐天;
4、小邑拉花是为祈福求平安而唱,民间有“三年不唱灯,牛死马遭瘟”之说
5、姚安有:福光村、光禄镇、长寿村、喜官坝,福禄寿喜皆全
6、光禄镇有福——平安佛和卧佛,有禄——光禄镇和世居高官的高家,有寿——百老庵(设寿星庙),有喜——两对夫妻树和九子喜相逢
7、据彝族传说是走马皇帝到达人间第一锄头(改成犁)所开垦的地方,就是马游坪,这是开天之福地。梅葛主要功能也是”祈福纳吉“
8、葫芦是“福禄”的谐音,有福禄双全之意,而葫芦是彝族的神物,人从葫芦而来,葫芦笙有“福禄升”之意。
9、2005年姚安县政府拍摄《坝子上的福禄之地》等电视记录片,在中央电视台热播。
10、光禄回字街——回纹是被民间称为“富贵不断头”和“福不到头,福运绵绵”,与高家历史吻合。
11、光禄山三丰祠原名就叫“五福寺”
12、姚安坝子天然就是一个“福”字:
一、“福”字左边是“示”,是“祭神“的意思,右边是”一口“加”田“。姚安坝由南向北看,左边依西山而建的是以龙华寺为主体的寺庙群,是祭神之地,北方是古代唯一的出口,是西南丝绸之路的路口,出口下就是万顷良田。所以姚安坝子本身就是一块大”福“地!
二、南中锁钥,三川门户,”一口“可理解为一把钥匙、一扇门
三、第三种理解:”一口“可解作一枝笔、一口砚,与文峰塔和县城对应。)
10、行大运:宿迁(骆马湖——摊开宿迁的地图来看,整个湖的形状就像是一只飞翔的蝙蝠,而整个宿迁的形状和相邻的沂县则是一匹正在驰骋的骏马,马头、马身、马的四肢,惟妙惟肖,特别是马尾的部分,刚好是湖滨新城,而骆马湖就在“马背”上,故骆马湖就是“马上湖,马上蝠”,即马背上的湖和马背上的蝙蝠。谐音:马上福!形象生动,巧妙吉利!“一宿升迁,马上有福!”与宿迁的市名巧妙对应,与宿迁的地形绝妙匹配!真是天作之合!大运河恰好有十多公里与骆马湖重合,骆马湖与运河血脉相通!骆马湖是一个“行走运河”的湖!骆马湖就是马上蝙蝠,骆马湖就是马上福!幸运之湖!骆马湖就是“行走运河之湖”,骆马湖就是行运之湖!幸运之湖!)
11、走红运:江西安源(“红运”指红色运动,“当头”指领导安源红色运动的是我党两任主席。“红运当头”指安源大罢工是我党工运之先,也指十五个第一:
一、全国产业工人中最早的青年团支部;
二、全国产业工人中最早的共产党支部;
三、全国工人运动中最早成立的侦探队;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经济事业组织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五、中共领导创办的经济实体最早发行的股票;
六、中国共产党领导者的革命运动中最早的货币和工人储蓄;
七、中共党史上最早的工人出身的中央委员——朱少连;
八、全国最早由工人自己建造成的工会大厦;
九、全国最早的中共地方党校;
十、中共四大前夕全国最大的和产业工人成分最多的地方团;
十一、青年团三大前夕全国最大的和产业工人成分最多的地方团;
十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管理近代企业的最初尝试;
十三、毛泽东最早组织和指挥革命军队的地方;
十四、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最早举起“工农革命军”旗帜的部队;
十五、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一个中国少年儿童团组织——安源儿童团(又称安源童子军)诞生地。
伟人之路,也可称为“红运之路”,人行其上称为“走红运”;八大地标立于,伟人之路的各山头之上,称为“红运当头”。)
12、东海龙宫:宁波宁海(清朝,有一个在康熙三十四年担任定海知县的缪燧,他曾在一首诗中说:“相传观音现,恐是蛟龙巢。地底鸣空雷,昼夜风怒号。”此中的“观音恐是蛟龙巢”这句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联想普陀山《观音收红蛇》的神话,按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说法,在图腾未合并之前,龙是蛇的又一种称呼,故蛇王即龙王。所以,神话中的红蛇即龙王,被观音大士逐出普陀山后,普陀山才成了观音道场,而东海龙王所居住的水晶龙宫很可能顺着海道转移了最近的宁海湾。从地图上看,从普陀岛到宁海湾是一条最便捷无阻拦的海道。加之此地有蜃海和蜃海门之称,加之海产十分丰富,可见有蛟龙伏其中。是谓东海龙宫。)
7.景区管理中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解决 篇七
一、重视人本管理, 稳定景区员工队伍
景区在开发人力资源时, 除做好知识开发、能力开发外, 要重视对员工进行意志力、敬业精神、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人际关系能力、情绪控制技巧等的培养和训练, 此外还要重视员工的人本管理, 从而营造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氛围。所谓人本管理, 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它要求景区把员工看作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和最重要的资源, 其中心思想是充分尊重每一名员工, 把员工当作渴望得到关怀、理解和尊重的人来看待, 充分尊重他们的劳动, 维护他们的权益, 为他们的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景区向客人出售的是服务产品, 服务产品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服务的提供者——各个员工的服务技能和服务热情的高低。只有实施人本管理, 员工才能将景区作为自己的家那样爱护, 真心诚意的为顾客服务。实施人本管理, 是景区的必然选择。景区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 最重要的是必须懂得如何尊重员工。这样做既能够增强其自信心, 激发其工作热情, 又能够提高其对景区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从而能减少员工的流动, 稳定员工的队伍。
二、建立景区多元化培训体系
1. 景区所在地旅游相关人员旅游服务意识的培训。
对于出租车司机、商店售货员、餐馆服务员等不直接从事旅游服务工作, 但与旅游行业密切相关的服务人员进行积极宣传、正面引导, 培养他们的旅游服务意识, 使其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以维护旅游景区的整体形象。
重视对“第二导游”——旅游驾驶员 (景区司机、缆车司机、汽艇司机等) 的培训。昆明从2004年开始, 已经对旅游驾驶员进行旅游综合知识、旅游行车安全、国际礼仪以及简单外语的培训。随着昆明旅游“二次创业”的开展, 应继续加强对“第二导游”的培训。
2. 景区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训。
在昆明, 旅游活动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传统的、形式单一的、走马观花似的观光型旅游正在被休闲旅游, 以及具有个性特征的旅游活动所替代。旅游活动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个性化。因此, 对景区员工的要求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
首先, 景区管理者和服务人员必须参加服务意识的培训, 使其真正树立起为旅游者服务的思想, 同时加强当地民俗文化、各国各民族的基本礼仪、旅游者的心理、旅游急救方法等基本业务知识、技术、技能的培训和提高。
其次, 景区员工必须熟悉自己的业务范围, 娴熟地掌握所在岗位必备的专业技术, 并且还要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景区的经营管理者必须认识到, 景区的经营风险在增加, 随时都可能有不安全的事件发生。因此, 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 使他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思想。
3. 景区高级专门人才的培训。
景区制定吸引高级专门人才的特殊政策和措施, 如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旅游景区与行业行政部门和人事部门加强合作, 派专人到大中城市等人才充足地区招揽人才;旅游景区与旅游院校加强合作, 选拔优秀员工或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到国内外著名旅游院校脱产学习, 为自己的景区打造高级专门人才。
三、注重培训工作的创新
1. 内容的创新。
在培训内容上, 要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既要结合景区工作所需要的培训内容, 也要结合员工具体的学习要求, 使员工真正学到他们希望学到的知识。深入开展行业外语、微机能力的培训工作, 强化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 持续地进行文化、素质、技能的经常性培训。
2. 形式的创新。
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实现培训, 互联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能满足不同水平的学习者, 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便于满足即时、不同步的学习需求。在网络空间里, 能成功实现自学、集体交流和教师讲授三种基本途径。此外, 应该重视利用外资和外智, 与国际培训机构合作, 引进国外人才开发的成熟模式、方法及国外师资教材办学方式, 提高景区的人才培训能力。
3. 环境的创新。
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相互尊重, 鼓励员工充分交流和参与, 注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培训考核上, 要多指导少考试, 多鼓励表扬少批评, 增加员工学习的自信心。
四、完善景区员工的激励机制
1. 建立科学的管理与激励机制。
通过组织分析、工作分析和人才分析, 使景区发展规划和员工职业开发计划保持一致, 在动态中求得平衡发展。除设立见习员工外, 可以在各部门设立见习管理人员岗位, 如见习主管、见习经理等, 并将有工作潜力的优秀员工安排在相应的见习岗位中进行挂职锻炼, 这些员工只参与管理, 不享受有关待遇, 见习期为六个月或一年。见习期满后, 工作业绩突出者可提拔到相应的岗位。这样既有利于发现人才, 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又使见习管理人员与在位管理人员形成竞争态势, 使在位管理人员产生危机意识, 从而增强其工作责任感。
2. 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
景区对管理人员与员工应区别对待, 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对管理人员的激励主要是不断强化其管理责任和意识, 增强领导部门员工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高层领导负责景区的战略决策和对管理人员的考核。对普通员工的激励主要是创造一种和谐奋进的工作氛围, 用事业吸引人才, 满足其社会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次需求。
3. 为员工提供实现自我超越的机会。
景区最能吸引员工的措施除了薪资福利外, 就是为员工提供升迁与发展机会。为了避免员工 (尤其是高学历员工) 跳槽离职现象的频繁发生, 景区应根据实际情况, 重视员工生涯管理, 充分发挥团队精神, 规划企业的宏伟前景, 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增强景区的凝聚力, 让员工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为优秀员工提供施展才华、实现自我超越的舞台。实现竞争上岗制度, 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对景区各岗位实行公开招聘, 为年轻人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
4. 实行激励导向式的薪资制度。
传统的薪资制度重视薪资的保健因素和职务因素, 而这两者达不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因此, 要实行激励导向的薪资制度, 即薪资与工作绩效挂钩, 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 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管理人员的工资与实际完成指标和工作量挂钩, 普通员工的工资与实际完成工作量和工作质量挂钩, 二线员工的工资与成本控制和景区收入挂钩。其次, 薪资也应作为激励员工学习的手段, 鼓励员工学习更多、更广、更深入的知识和技能, 以应付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各种挑战。
五、建立高素质的景区人才队伍
1. 景区导游人才队伍建设。
导游是旅游业的生力军, 其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旅游景区服务的质量和景区形象, 要采取措施, 抓好导游队伍建设。以各种培训为契机, 加强导游的爱国主义、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的教育, 提高其精神文明素质;结合国家导游考试改革, 完善景区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 改变大多数导游取得资格证书后不再参加等级考试的现象, 从制度上完善和推行等级考试, 形成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景区导游人才队伍;选送一批基本条件好、综合素质高的导游到旅游院校学习, 为培养高级导游做准备。此外, 在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中文导游和外文导游的基础上, 为聋哑游客培养手语导游, 进行日常用语及景区讲解词的培训。要求手语导游能够识别手语, 进行简单交流, 并为聋哑游客“讲解”导游词。
2. 景区紧缺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竞争的加剧, 紧缺人才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目前昆明市旅游景区的紧缺人才主要有营销人才、园艺学、植物学、建筑学专业人才、地质研究人员、电气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环幕电影放映师、宗教文化专业人才 (佛教、道教) 、旅游索道员工、景区车辆驾驶员、船工、花工等。为此, 要引导和支持骨干旅游院校开设这些紧缺的新专业和新学科, 选送景区优秀的从业人员去高校学习新专业, 做好旅游紧缺人才的储备工作, 促进景区在育人与用人方面全面接轨;采取“短平快”的方式, 委托有关院校根据用人需求举办短期的紧缺专业人才研修班和其他形式的培训班。
3.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首先, 创造条件, 充分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现代教育手段, 扩大教师培养的覆盖面。其次, 培训对象为专业课师资和紧缺专业师资, 培训形式以短期面授、研讨为主;培训内容以专业和教学法为主。第三, 在教师培养方式上, 院校应走校企结合、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即让专业课教师到景区实践或兼职, 从而解决教师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大专 (高职) 、中专 (职高) 的专业课教师要朝“双师型”方向发展。最后, 要培养和聘用一批旅游局的管理者和员工作兼职教师, 院校要建立一支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此外, 作为培训教师, 要熟悉景区情况, 钻研业务, 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及个人修养。
六、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培育景区团队精神
景区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衷心认同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 它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或者说是习以为常的东西, 且这些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在新老员工的交替过程中具有延缓性和保持性。一个优秀的景区, 就是要创造能够使景区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使命感、能够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能够确保景区经营业绩的不断提高、能够积极地推动组织变革和发展的企业文化。景区员工追求的不仅仅是一份理想的工作, 而且是一项有发展的事业和职业, 把他们糅合成一个整体, 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使景区人力资本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 是创建企业文化的主要目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金钱与激励之间会逐渐呈淡化趋势, 且物质激励仅有短期效果, 时间长了就会失效, 而从精神上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层次较高, 其深度大, 维持时间长。在人才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 要完善管理体制, 提高管理水平, 同时不断提升员工对景区的忠诚度, 以提高景区员工的稳定性。
七、以创建学习型景区作为最终目标
圣吉博士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描述的“学习型组识”是未来组织的一种新的管理典范。它以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为核心, 倡导“终身学习”的思想。从学习中不断改善固化于人们心中的思维模式, 主动挑战组织的所谓“真理”, 建立起新的目标和理想, 并发挥出组织的整体智慧与优势, 利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提高企业在激烈竞争中持续创新与应变的能力。因此, 昆明市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开发有必要以创造学习型企业为最终目标, 不断加强修炼, 从而在景区内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文化。
8.景区管理中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解决 篇八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言行举止;德育知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的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更要重视学生德育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不断地进步,才会变得更加和谐。小学的德育教学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地加强,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感染学生,灌输给学生正确的思想。通过教师不断地努力,采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道德标准和目标,可以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思想,学习优良的道德品质,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发展。首先,德育管理没有受到学校和教师重视,大多数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其次,在德育管理中,没有更好地进行研究与实施,所以没有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最后,由于当今社会学生的特点,教师没有随机应变地进行针对性教育,不能够改善个别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品质。对此,小学德育教学中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小学德育管理中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学德育管理中常见的教育方法有:说服教育法、示范教育法、感染教育法、实践教育法和评价教育法。不论什么教育方法都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诚恳待人,保留传统的美德,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1.教师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感染学生
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原则就是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有限,很容易沾染上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教师在和学生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进行沟通的时候,当教师想用手示意地指着学生的时候,应该伸出的是手掌而不是某根手指,学生会在与教师的沟通中自然地模仿教师的行为。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说话的时候,在每一句话语前面加上一个“请”字,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教师的感染,自然而然地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强调和纠正。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与教师接触的过程中掌握文明的标准。
2.通过学生的实践正视德育知识的应用
实践可以证明一切,为了让学生正视德育知识对人们的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学校的安排下,教师应组织、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好人好事,并把良好的行为记录下来,有的学生扶老人过马路;有的学生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有的学生捡到钱及时还给失主;有的学生帮助同学更好地进行学习。这些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往往这些小事可以体现出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认真分析,给予学生积极的表扬和鼓励。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德育知识带来的快乐,同时懂得怎样将德育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
3.通过学生合作感受德育知识的真实
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到德育知识的真实性,能够从心里认可,更好地接受教师的讲解。例如,教师发现学生中出现了矛盾,教师没有采用批评的方式,而是给全体学生讲了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断,一把筷子就很难折断;第二个例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懂得谦让和相互理解,最后,让学生写一篇听后感,教师会在评语里给予学生一些建议和鼓励。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会让学生感受到内疚,从而在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会积极地改正错误,获得更大的进步。
小学德育管理在改革的过程中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并通过认真分析,找到了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地改进与尝试,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总而言之,提高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素质及道德思想,可以使学生用正确的眼光来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能够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更好地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得到别人的认可,并感染其他人,让大家都以积极的心态进行生活,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不断促进社会的文明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涛,刘德环,曹红云.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2(29).
9.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总结 篇九
追求最大的游客容量,而游客的消费次数相对较低。此种模式对刚起步的景区是解决资金不足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现在大多数景区都比较注重可持续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资源有序地开发和利用。而不是掠夺性的。所以追求最大的游客容量是不可取的。2.收入型模式
不过分追求客流量,但刺激游客高消费。比如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是通过控制游客游览次数。推出精品策略。通过网上限定人数订购。切实保护好九寨沟的生态环境。此种做法是对景区资源实施保护,但也能通过高额的门票来达到资源保护和可观的经济效益的一种做法。3.BOT模式
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投资方式,即承建者对项目进行投资、建设、运营,并在协议期内获得改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到协议期满后,该项目无偿地归还给委托人。在协议期内,企业可以对景区项目良好的经验及市场推广。收回投资成本及获得可观利润。即政府给与项目的“特许经营权” BOT的意思是 建设——运营——移交 4.准BOT模式
是BOT模式的另外一种形式,项目的操作依然按照BOT模式,不同的是政府投入部分的资金,可以是国债。是项目的股东之一,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减轻投资者资金的压力,非常适合资金实力薄弱的国内环保企业运作。5.TOT模式
是移交——运营——移交的意思。
对政府而言,通过这种模式出让特许经营权,可以最大限度筹集项目的建设资金,也可以盘活政府存量资产。
利用变现资金进一步加快新的建设。对投资者来说,由于其获得是现成的项目并正常运营的,完全不用承担建设风险,因此吸引力也较强。但是投资回报相对较低。6.一体化运作模式
10.企业如何签订旅游景区开发合同 篇十
一般说来,企业介入旅游景区的开发需要和政府就开发景区,获取景区的开发经营权,签订相关协议,总体说来,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框架性协议阶段,这一阶段一是对企业和当地政府在开发景区中采取的方式进行界定,即是采用合作开发,还是企业独资开发或者其他方式开发;二是对协议双方的权、责、利进行一般性界定。基本思路是,在保证旅游资源所有者的权益的前提下,本着双赢互惠的原则,保证企业作为投资者的一般性权益。
第二个阶段:补充合同或子合同阶段,如果不成立新的景区开发公司,框架协议双方继续深化双方的权、责、利关系,如资产移交、人员接管、环境保护、宗教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如果成立新的景区开发公司,则存在新公司与原先框架协议双方权利和义务继承的问题,须完善一个法律手续,才能继续深化双方的权、责、利关系。具体讲,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一、签订合同双方主体资格
合同双方是否具有签订合同的资格,需要加以注意,以免给未来的实际经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特别是对企业而言,对方可能会让政府下属的旅游局,甚至是旅游局下属的景区管委会或管理公司与其签订合同。一般说来,这样的协议是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的。签订合同的对方应该是行使景区旅游资源所有者职权的当地人民政府。而且,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一般也不能和政府个别部门签署合同,因为旅游景区的开发涉及到方方面面,企业不可能只同一个部门打交道,或经常与非合同部门打交道。另外,企业还应当注意与政府方面签订的合同是否还需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生效,如果需要,则签订合同当时合同其实还并不具有法律效力,甚至完全可能出现合同不被主管部门批准,导致谈判流产的结果。总之,企业应避免出现对合同效力的误判,杜绝开发前的重大失误。
二、经营权问题
经营权的取得是企业进行景区投资开发的核心问题。但景区投资开发合同却往往在这一问题上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吞吞吐吐,含糊其辞。究其原因,其实质就是国家对资源属国家所有的旅游景区的经营权的让渡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规定,而各部委的说法又不一致,甚至是互相矛盾,让企业景区投资开发面临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而借用其他相关词汇,间接达到经营权的让渡,实在是不得以而为之举。实践中,多采用合作开发的形式来规避经营权让渡这一敏感性问题。
在四川,随着2006年11月《四川省旅游条例》的颁布,经营权问题不再是困扰企业景区开发的一个关键因素,该条例明确规定“国有旅游资源可以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当分离,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租赁、承包、竞买和其他法定形式取得国有旅游资源的经营权。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经营权不得进行整体性转让。其他旅游景区景点的经营权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部分景点经营权的转让,由市、州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第一次从法规的高度规定了经营权可以通过一定的法律形式实现转移。这实际上是对全川已经风起云涌、很多既成事实,甚至是功成名就的企业投资开发旅游景区的法律确认,对全国其他各省、市、区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另外,经营权的内容也是不容回避的一个核心问题。经营权应该包含什么样的实质性权利?首先,旅游景区的经营应该是立足于旅游资源上,而旅游资源一般包含以下三个部分: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和民风民俗。特别对于民风民俗的开发来说,如果企业不能获得独家的开发权,则进行景区开发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经营权的实质应该是对景区的独家开发权,并且,应该在合同中加以明确。其次,经营权的表现形式应该体现在对旅游资源的占有、投资开发、使用、收益和一定条件下的处分的权利,需在合同中加以明确。
三、拟投资开发景区红线图问题
旅游景区是一个比较大的范围,景区内实现旅游资源所有权、经营权相分离,企业对景区享有相关权利和承担相应义务,因此,在签署合同的时候,务必对旅游景区的范围进行界定,充分利用现有的官方的专业数据,划定景区的区域红线,确定企业获得经营开发的景区究竟范围是多大,为保障企业投资权益提供必要的保证。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景区范围进行界定的文本中,必须要采用官方的真实的数据,有的企业认为:拟开发景区范围足够大,反正在今后的实际开发中只是对核心地区进行开发,因此只要保证核心区域的界定就行。错误的不去注重对边界的确定,为今后开发留下了后患。
四、签约双方对开发方式的确认
以何种方式和当地政府就旅游资源开发达成协议需要在合同文本中做详细科学的界定。《四川省旅游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租赁、承包、竞买和其他法定形式取得国有旅游资源的经营权。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明确了企业取得经营权的方式有租赁、承包、竞买和其他法定形式,企业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务必对相关法律条款进行认真解读。笔者认为,除了以本条规定的方式取得经营权进行开发外,还有不获取经营权的景区投资开发方式,如入股开发、合作开发等方式,企业也可以考虑采用。
在确定以获取经营权投资开发方式的前提下,企业成立独资景区开发公司,承担景区开发的具体开发工作,原先企业从事投资开发的公司的权利义务通过法律手续转由景区开发公司承担。这样做的好处是,由开发公司承担法律责任,避免由整个企业来承担,弱化经营风险。在开发公司经营过程中,政府不干预企业经营,只行使法律规定的管理权;在确定以政府和企业进行合作开发的方式下,企业和政府将作为新组建的开发公司的股东,开发公司将代表政府和企业行使对旅游景区的开发经营权,这样就可以规避建设部有关经营权不得让渡的说法。
五、投资额度和经营期限
在签署合同的过程中作为旅游资源的所有者和景区开发经营权的让渡者,政府必然会关心企业的投资总额,一方面和景区开发的实际需要有关系,另一方面也和个别部门、个别政要一味追求招商引资成绩,并将此作为追求政绩,获取更大的仕途发展空间有关系。企业在和政府的博弈中往往处于弱势,有可能成为事件发展的受害者,在这种大环境下,作为投资者,在签署总合同的时候,应该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投资总额呢?笔者认为,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投资额的性质界定问题。企业取得旅游景区的经营权,不是一个空洞的说辞,而应该有明确的表现形式,其中,对景区开发的招商引资权便应包含在内。也即是说,企业对景区的投资额不仅仅是自身所投入的自有资本,还应当包含企业通过招商引资等其它方式吸引的资本。这样一来,巨额的投资总额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
二、经营期限与投资额的微妙关系。一般说来,经营期限与合同投资额是呈正比例关系的,经营期限越长,合同投资额可能会更大,政府乐见于此。对于企业来讲,景区经营只要不出现净亏损,经营期限也应该是越长越好,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而且,越长的经营期限,给企业留下越大的活动空间,试想,50年投资5个亿,跟50年投资10个亿有多大差别呢?谁知道50年以后国家的政策、法律、旅游发展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谁又知道50年以后的企业是什么状况呢?更何况70年呢?笔者认为:只要不是太短的期限,超过30年以上的经营权对企业来说,投资总额的大小不应再成为影响合同谈判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有一次,笔者曾代表某个企业集团和某旅游景区当地政府进行就旅游景区的投资开发进行谈判,谈判过程中涉及到一个关于企业给原景区离退休职工进行补偿的问题,政府要求企业每年按照每人1万元对职工进行补偿,因为涉及到40个员工,这样每年就是40万每年的补偿费用,而企业的老板坚决要求按照0.5万每人一年进行谈判,因为每年可以节省20万,这个问题成为整个谈判问题的核心,双方僵持不下,为这个问题谈判了将近2个月,老板的算法是20万一年的支出,如果按照经营权的50年计算,那就是1000万,是一个很大的数据,所以他绝不让步。最后老板亲自上阵和政府代表谈判,还是僵持不下,笔者就提醒了老板一句:50年后他们、我们都干嘛去了?老板恍然大悟,谈判顺利通过。
六、合同双方利益分配问题
企业享有景区经营权设立独资开发公司进行开发的模式,在利益分配上比较简单,政府在出让经营权和税收上具有权利,企业按照法律和合同规定额度上缴。在采用合作开发的模式下,企业其实是作为股东的形式出现,既然作为股东,那么对入股公司的经营收益都应当按照合同确定的入股比例或合同确定的方式进行分红,而不应单纯局限在对景区门票收入上计算提成收入。所入股的公司对旅游六大要素及其他方面的经营都可能为企业带来收益,因此,对入股公司的经营范围的界定,也显得很有必要。另外,合作开发的分成比例如何确定?以入股比例还是其他方式确定?不管是以何种方式,都将涉及到投资企业的核心利益问题,应该寸土必争,需要在合同中做明确的界定,但是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七、如何处理和旅游景区内相关单位的关系
自古名山僧占多,在各个旅游景区大多存在这个问题,企业取得开发经营权的景区里面,大多数都有诸如佛教寺院、道家场所等宗教场所,还有诸如气象站、转播台、电力部门等各种单位,如何协调这些单位和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显得尤其重要,在合同中须明确界定。企业可能没有能力来对这些可能会和自身经营产生利益冲突的单位进行协调的。一般说来,在合同文本中规定如下:企业只对当地政府负责,涉及到和景区内各种单位之间的协调事务,由政府负责。
同时还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在有的景区里面,特别是在一些刚确定红线图范围的旅游景区内部,有各种收取门票的宗教单位,这些单位收取门票和企业投资开发收取的景区门票之间必然存在矛盾的关系,比如以寺庙为例,寺庙本身在收取门票,企业投资开发后,再次收取大门票,必然影响到部分游客和香客的利益,对于游客来讲问题稍好处理,但是对于香客来说,他绝对愿意把钱捐献给庙宇,而不愿意把钱给景区开发公司,那么这就涉及到旅游景区开发公司和游客、香客特别是和庙宇本身的复杂关系。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由谁负责都必须做界定。
八、拟投资开发的开发总体目标确定问题
通过投资开发,将拟开发景区打造成什么样的景区?达到的总体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签约双方约定一个合作的愿景,提出一个口号,这也是应该的,至少它能给人希望和目标,在合同中一般需要加以界定。
九、投资期限的起点界定问题
对于企业来将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因为涉及到企业具体的经营,在合同中必须明确作为界定,比如可以把景区红线图外的“三通一平”的最终解决或者景区规划的最终评审通过等作为投资的起点,这个必须作明确的说明,而且最好是越细致越好,对企业越有利。
十、景区规划问题
景区规划问题涉及到景区的总体开发进度和开发的状态,需要引起重视,在总合同中必须做界定,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规划操作都是政府负责,企业出钱,聘请规划公司对景区进行规划。如果企业能和政府达成协议,由政府出资那是再好不过了,可以节省资金,但是对于一个有诚意开发景区的企业来说,规划由谁出资也是一个双刃剑,如果企业出资,规划公司在景区规划思路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以开发商的为主,开发商可以占据很大的主动权。
特别要提醒的是一定要将最终评审通过的规划作为投资开发景区的依据,并可以作为
投资的条件,避免政府个别部门按照自己的工作思路给企业列出项目投资时间表,他们原则上会提出,企业可以在没有规划的情况下,先行投资某某项目(一般为形象工程),然后在具体的规划中,将已经修建成型的项目作为规划的内容即可,企业万不可贸然投资,必须按照景区规划来有步骤,有重点的投资。
十一、景区内外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
景区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环保问题由谁来负责,怎么和政府约定?怎么协调具体工作?都需要明确界定。通常惯例应坚持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但也可以做具体的约定。按照一般招商引资和投资管理,在景区红线图范围内的投资开发由企业全面负责,而在红线图外环境的“三通一平”问题应该由政府全面负责。
十二、景区门票问题
旅游景区门票是景区经营的最核心问题,应作专章进行界定,明确门票的印制、管理、监督问题,权属问题。在企业对景区经营管理的模式下,一般的操作方式为:由当地税务部门牵头,对门票进行监制,并交由景区管理部门,企业在具体经营中,向管理部门领取,并以领取数量的实际消耗作为门票销售量,计入开发公司收入。
十三、优惠政策问题
按照旅游景区当地政府在招商引资上的优惠政策规定,企业作为旅游景区的投资者,对旅游景区进行开发,应该享受诸如税收、土地优惠等方面的政策,并在合同中做明确的界定,特别是要对优惠政策的实现方式做具体的界定。除政府已经规定的优惠政策之外,企业还可以和政府约定其他优惠政策,但是在签署合同的时候,必须对相关法律法规认真研读,当地政府承诺的个别优惠政策和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是否存在冲突?如果有冲突,如何规避?都需要仔细研究,并加以明确。
十四、景区管理机构问题
旅游景区开发投资巨大、而且投资期较长,而投资收益相对较慢,企业在具体的经营中,除去基础管理、项目建设、市场营销等通常的经营手段以外,和政府关系显得尤其重要。由于旅游景区开发涉及到和政府众多部门打交道,而部门之间也存在利益关系,导致景区的多头管理,这就会给企业具体的开发经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鉴于此,在签署合同的时候,应该约定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直接负责的某旅游景区投资开发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关系,政府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这样就节省了很多时间、人力、物理成本,大大的提高了办事效率。
十五、成立旅游开发公司问题
如需成立开发公司对景区进行开发,则应在总合同中约定由签署合同双方或者企业成立新的旅游景区开发公司时间表,并可将乙方获取的经营权向新的开发公司进行让渡。另外,成立公司的注册地,注册资本为问题也需要明确约定。
十六、景区接管问题和旅游景区资产处理问题
在景区开发中,如需转移经营权,则在合同中,还应明确企业接管旅游景区的时间表和接管景区的具体条件、方式方法,保证双方利益。景区的接管包括人事接管、资产移交、门票接管,其中核心是门票接管代表对景区经营权的接管,显得尤其重要。
部分景区在企业没有介入之前,就已经存在由政府成立的开发公司,或者是由前任投资商存在的公司,对企业介入之前的景区资产处理问题需要在合同中明确界定,作为以后解决问题的依据。主要是资产的处理方式、如果有企业必须认购移交的资产,怎么对资产进行价值评估?评估机构的选择方式如何确定?都必须要在合同中明确。
十七、违约责任及解决办法问题
企业投资旅游景区开发的过程,是一个和政府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过程。(1)在合同的履行中一旦出现合作不愉快的情况,怎么解决争议?(2)如果出现终止合作,对已经投资的资产怎么清算?(3)如果双方不能协商解决,需要对簿公堂,采取何种方式?是选择人民法院还是选择仲裁,选择哪个法院和什么仲裁机构都应该做详细的约定。通常的原则是如果终止合作,双方需要通过法律渠道来解决,不管是人们法院还是仲裁机构,都应该在第三地来进行解决,最大程度的保证公平,公正。
11.景区管理中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解决 篇十一
关键词:县供电企业;绩效管理;绩效考核;考核方式;薪酬激励机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5-0177-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5.086
绩效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通过激励和帮助员工取得优异绩效,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方法。目的是通过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以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而有效的绩效管理是促使县供电企业实现稳健经营、防范经营风险的必要条件,而加强和健全绩效管理已成为整个供电企业的共识。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的影响下,客观经济规律所引发的竞争驱使县供电企业在加强绩效管理、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方面下足功夫。
由此可见,绩效管理是县供电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也有不少县供电企业在经营中出现绩效管理问题,使其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受到限制。因此,加强绩效管理已成为现阶段县供电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县供电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贯彻力度和执行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部分县供电企业受到习惯势力的不良影响,导致这些县供电企业对加强绩效管理的意识薄弱,没有意识到其对单位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工作中,绩效管理在供电企业中缺乏宣传和解释,导致绩效管理缺乏群众基础,从而大大降低绩效管理的贯彻力度。另外,在绩效管理中,绩效考核是需要在员工完成相应工作后才进行评判,但由于贯彻力度不够,根本没有办法及时发现员工与员工之间绩效的差距,从而耽误被考核者的绩效辅导和绩效改进计划。同时,由于绩效管理得不到部分县供电企业领导的重视,他们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经常采取拖延战术,逃避绩效管理的责任,或者只是进行浮于表面的管理,只靠主观感觉对下属进行考核。这样的做法不仅使绩效管理在管理者这一环节就已断流,而且还难以维持今后其他管理工作之间的持续结合。
1.2 员工的积极性不够
近年来,许多县供电企业领导都在为激发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实现企业自身的最终目标而努力。可事实上,在面临绩效管理问题时,由于部分县供电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对现代供电企业绩效管理理念、技术、方法的把握相对滞后,满足不了现代供电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缺乏必要的绩效管理理论与实践知识,也缺乏长期和战略性的规划,导致薪酬激励机制有失公平原则,大大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另外,由于部分县供电企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才结构不合理现象,如员工学历高低悬殊、年龄差异较大、专业不对口等,这也是导致薪酬激励机制有失公平,从而使员工积极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1.3 绩效考核周期设置不科学
绩效管理作为供电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深受大部分供电企业管理者的喜爱,但也有部分县供电企业领导不以为然。在这些领导“重管理,轻考核”的畸形思想下,不要说没有设置科学的绩效考核周期,即使是设置了绩效考核周期,也是在没有对绩效考评周期的作用进行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随便设置的绩效考核周期。这样一来,不仅不能帮助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而且在以后员工出现工作上的差错时也不能及时得到整改和积累经验教训。如果绩效考核的周期设置得太长,不仅会产生严重的“近因效应”,导致现有考核结果和员工实际的绩效出现偏差,还会导致员工不再关注绩效考核。而如果绩效考核的周期设置得太短,不仅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还会使考核部门和被考核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使他们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上的变化,
严重的话还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 相应措施
2.1 提高绩效管理的贯彻力度和执行力度
提高绩效管理的贯彻力度和执行力度的关键除了明确具体指标之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首先是根据供电企业自身的发展前景制定可执行的战略,从而将自身的目标利用绩效管理的方法体现在日常的管理中,这是提高绩效管理的贯彻力度和执行力度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是建立有效的工作计划系统,将每天的工作任务进行科学分配,快速高效地落实到各个部门和人员中;再次是构建合理的组织机构,增加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默契,以保持各个部门的正常运转;最后是培育执行文化,管理者对于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主动并及时解决,并将绩效管理从大方面到小细节都要进行讲解,且管理者自身要严格履行绩效考核义务,将绩效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包括上下级、同级、部门之间畅通的沟通机制。
2.2 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
在县供电企业绩效管理中,由于员工的个人绩效和部门绩效都直接与供电局的整体效益挂钩,因此,在制定考核方式时要充分考虑供电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内容,并制定一套岗位认识规范,建立自己的能力模型要求,以确定部门和人员工作的考核重点。在考核时要充分结合被考核人所在部门同事的评价和领导的评价,以体现考核方式的民主性,在完成考核后及时将考核信息进行汇总和整理。而考核结果的反馈和报告,对于搞好考核工作及整个绩效管理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向每一位被考核人员进行反馈,但在考核面谈过程中,要让被考核者全面地了解自身的长处和存在的不足,更清楚地认识到企业对自身的期望和目前存在的差距,把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2.3 设置科学的绩效考核周期
所谓的绩效考核周期,就是指多长时间对员工进行一次绩效考核。而绩效考核的确定需要根据几个因素来设置,如职位的性质、指标的性质及标准的性质等。其中,职业的性质由于不同的职位、不同的工作内容,因此绩效考核的周期也应当不同。一般情况下,职位的工作绩效是比较容易考核的,考核周期相对要设置得短一些。指标的性质由于不同的绩效指标,其性质是不同的,考核的周期也相应不同。一般情况下,性质稳定的指标,考核周期相对要设置得长一些;相反,考核周期相对就要设置得短一些。而标准的性质中,考核周期的时间应当保证员工经过努力能够实现标准。一般情况下,对于标准任务绩效,可设置较短的绩效考核周期,对于标准周边绩效,则适合于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进行绩效考核。总的来说,绩效考核周期的设置应当与县供电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目标相一致,同时也要适应现阶段自身的客观发展环境。
2.4 科学利用绩效考核结果
由于绩效考核结果不仅意味着绩效考核周期的结束,还预示着下一个绩效考核周期的开始,只要县供电企业还在运营,那么绩效管理也会随着运行下去。因此,应把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衡量被考核者能力、评价其政绩的重要依据。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增强物质奖惩力度,满足被考核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同时,应制定精神激励的规定,对确定为优秀等次的被考核人员适当加薪,而连续多次获得优秀等级的被考核者,在晋升职务时则优先考虑。应对被确定为基本称职等级的被考核者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改进,而连续多次被评为基本称职的被考核者,则降低一个职务多层任职或者视情况予以辞退。
3 结语
总而言之,绩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想真正实现县供电企业的可持續发展,并提高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就必须要加强县供电企业自身的绩效管理,努力克服在绩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运用科学来制定发展战略,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县供电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学来.解析供电企业经营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东方企业文化,2014,(5).
[2] 张薇薇.县级供电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3,(32).
作者简介:丰超(1983-),男,山东冠县人,国网山东冠县供电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12.景区管理中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解决 篇十二
1 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非法宅基地数量较多
随着农村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中宅基地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宅基地数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未经批准擅自占地。第二,采取欺骗手段获得批准宅基地。第三,采取隐瞒已有房屋、虚报家庭人口、变更户籍等手段获取宅基地。第四,非法转让宅基地。第五,占地面积严重超出标准,擅自改变农村用地面积或荒山面积。若土地管理部门不从根本上治理这种情况势必会影响到农村将来可耕地面积的减少,但是,贸然采取措施取消农民宅基地又会与农民的直接利益产生冲突,必然会遭遇抵触情绪,所以不能采取没收或拆除等过激行为。因此,这成为土地管理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且合理的法律手段进行处理。
1.2 农用耕地资源浪费严重,农民节约意识不足
我国农村发展速度的加快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共同发展,城镇的建设脚步也逐渐加快,这就使土地和人的关系日益发生变化。从土地层面来看,大面积的土地资源被浪费,主要表现为以下3点:第一,大量耕地被用作非农作物耕地,导致农村农作物耕地面积的减少,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第二,从地产界和城区园林的改造来说,很多耕地和郊区的菜地都出现了被开发商购买的情况。第三,有些地方有政府干预,为了扩大城区面积和规模,加快城镇发展建设,追求发展速度,忽视了农村土地管理的问题。
1.3 农村土地占用承包操作流程不够合理规范
自从我国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显著的提高,使经济基础薄弱、出入不均衡的一些地方缺少了机动的承包费,导致这些区域的负债大大增加,缺少除种地以外的收入。鉴于这种情况,很多农村基层干部为了提高集体经济的收入,随意更改《土地承包合同》,将农民已经承包的土地收回,严重损害了农户的利益,忽视了对个体经济的影响。而在另外一些地区,部分基层领导干部为了中饱私囊,利用职务之便强制将农户已承包的土地进行出卖,严重损害集体土地农户的利益。他们通过一些机构对土地进行高价出租,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对于被挪用土地的农户只是象征性地作出经济补偿,造成农民与政府的矛盾日益激化,农民上访事件屡见不鲜。
2 农村土地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严格审批宅基地许可权,规范审批程序
在审查宅基地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政策,每户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标。一户有两处宅基地的,必须由村民组或村委会将多余的宅基地依法收回,统一安排使用。对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且事实上已形成超标准的建房用地,原则上要尊重农民意愿,不得强行拆除。对于房地产继承等原因形成的多处住宅,村民可以出卖多余的住宅,也可以维持原状,但不得翻建,房屋损坏后多余的宅基地应当依法收回。对于新建的房屋,要做到建房用地审批结果公开及审查到场、定点到场、开工放线到场及竣工验收到场,接受群众监督。
2.2 严格遵守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度,维护农民权益
农村普法的大力宣传,使广大农民对我国的土地政策和法律法规有了充分了解,懂得了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懂得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政府应当组织基层干部认真学习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做到依法执政,确保相关政策、路线以及方针的落实到位。在土地承包期间,村干部不得干预或强制农民进行土地的流转,不能剥夺农民承包土地期间的自主决定权。
2.3 重视耕地使用,严格执行耕地补偿标准
对已经批准征地的地区要严格地拿出依据,保证符合相关法律程序;对于拆迁补偿的情况应做到先安置后拆迁,切实把补偿做到位,依法维护农户的合法权益。随着城镇工业化发展速度的加快,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综合全局,考虑到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在保证耕地合理利用、杜绝土地浪费的情况下切实发展经济,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于增量、总量、存量要执行高标准、严要求的方针政策,加大力度扶持农村老区,集中使用闲散用地,提高农村土地的使用效率。对于农村征地过程中遇到的阻碍要及时解决,增加对农村土地资金的补偿力度,保证增值的科学合理性,严格地按照市场价格进行估价,使农民获得的补偿达到自己的预期。
3 结束语
农村土地作为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基础,关系着农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只有做好农村土地的有效管理、制度管理、细节管理,严格依照相关法律办事,才能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作为基层土地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发展步伐的稳步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国家不断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使农民的收入持续增加。但是随着农村土地效益的提升,农村土地问题也在不断增多,这阻碍了社会主义农村的发展进程,也影响了社会前进的步伐,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从我国农村土地现状出发,分析了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土地,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刘随臣.推进土地调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02):56-57.
【景区管理中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解决】推荐阅读:
景区暂行管理办法及其他制度文档11-27
景区旅游管理制度09-07
旅游景区管理复习思考12-29
旅游景区网站开发合同08-15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定10-30
浅析武陵源旅游区景区管理09-24
浅谈库车县旅游景区游客管理09-05
如何解决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2-02
景区开发合同01-07